色彩构成的原则

色彩构成的原则
色彩构成的原则

色彩构成的原则

色彩构成是有一定法则可寻的。按一定的程式法则可得到美的形式。创造美的关系是色彩构成的要点,这些要点既离不开一定的基本法则,也是一定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炼。

第一节图形色、底行色及色彩的平衡

一、图形色与底形色

画面中的主体表现物称为图,它周围的空间称为底。一般多数情况下,图形是积极的、强烈的、前进的性格。设计中的底形往往是起陪衬作用的。所以,图形往往是积极的,底形色往往是消极的,在表现图形色与底形色的积极与消极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图形色与底形色的突出与衬托主要是由色彩的明度、纯度的变化关系决定,明度高纯度的色彩具有图形色的特征,相反,明度低纯度也低的色彩,体现底形色效果较好。(2)一般情况下,明度鲜艳的图形色面积小一些,视觉平衡就会好一些,而明度低的浓色面积大些,效果易于平衡。总之,面积不要太接近,图底均等的情况多少会给人带来画面不安定的问题。

(3)一幅画面中的对象表现在与整体构图有关的同时,也于整体布光有关。光线和物体的关系千变万化,总结起来无非三种:第一种是顺光,即光线从物体的正前方照射,此时应注意色彩的表现层次,一般为从前制后逐层暗化。第二种是侧光效果,即光线从物体的侧面照射。第三种是逆光,背光的部分明暗反差大小,看不清楚。此时物体的影象轮廓是重点,外廓的完美是关键。

二、色彩的平衡

在一副作品中,对称平衡,是指画面中有轴心或骨架,其基本形状在其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位置都是对称性平衡所形成的效果,是构图和色彩中最易达到的平衡。其特点是单纯、有序,有着强烈的安定、平衡感,它的表情适合如庄严、肃穆的主题表现,但是有时过于死板,不适于以生动、活泼为主题的表现。

非对称性的平衡,是指画面上的形状、方向、位置、色彩等造型元素都不是平衡和对称,而是在相应的运动和对比变化中所建立起来的相对平衡的一种感受。非对称性色彩在平衡中应注意以下情况:

(1)在表现明与暗、图形色与底形色的构图中,应尽力利用面积关系的变化,利用鲜浓的面积调整和位置的变化,如一小块亮色对比一大块暗色,只要放在合适的位置即可取得平衡的效果。

(2)当色面积比例已经很大,但还不能平衡感受时,小面积的色可通过加强自身的肌理表现来求取平衡。

(3)大多情况下,冷深色的面积大于暖浅色,易于平衡。当双方明度接近时,纯度高的色面积小些好。在画面中大面积使用次于最大纯度值的色,就已经给予面积使用很纯的色留有余地。设计中用色的关键是建立关系,而不是使用绝对值。

(4)以强烈的补色对比为基调时,它能给人带来视觉满足感,但同时由于补色的性格过于对立与鲜明,可以考虑用准确的调和面积比来平衡。画面既使用补色又要求纯度很高时,必须做大量调和。总之,要学会色彩构成的基本逻辑,即对比中求调和与调和中求对比。

第二节色彩的节奏与色彩强调

一、色彩的节奏

节奏是音乐中的本质规律,有人将音乐比喻成时间艺术,将绘画比喻成空间艺术。画面的节奏是空间展开形式所形成的有规律、有秩序的编排和组合,通过有秩序的明度、色相、冷暖、形状、位置、方向、大小,虚实等要素表现来达到节奏感。

色彩构成中的节奏变化有两个主要方面。其一,是渐变的节奏变化中蕴涵的运动精神规律的表达,渐变是自然界中一种最常见的现象。在平面构成中,基本形与骨架都可以依一定秩序有规律的变化。在色彩构成中,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等也可以依一定秩序如等差、等比变化产生相应的节奏感。

其二,是重复的节奏。重复是一种有规律的反复,而节奏本身的核心就是有规律的重复。舞蹈中重复的节奏分别组成圆舞曲探戈等不同美感和韵味,色彩统一要素或色彩组合的重复会产生如音乐一般的节奏感。色彩的节奏作为构成原则被使用时,画面会由不同的组织而获得动感,使画面从静止中动起来。某种和谐的运动形式与人的生理、心理的主观状态同步时,它就能换起人的内心,成为高度形式与内心的和谐。

二、色彩强调

色彩强调是为了突出画面重点。绘画作品也是一样,如主要人物、主体物等。色彩强调是一种使某色从整体中突显出来的手段。在色彩的构图中强调色的使用是为了消除画面的单调、乏味的形式,其画面中部分色彩被强调出来就会在整体中突显而形成画面视觉的核心和焦点。因此,强调色彩在画面中要有面积、位置和与整体关系的具体要求。

(1)从面积上来说,强调色彩应选择为画面中比较小的面积,才能形成视觉中心,引人注目。

(2)从位置上来说,强调色彩应选择画面视觉中心而不一定是画面的绝对中心。因为某一色一旦被强调出来,就会吸引人的视线形成视觉停留,强调色彩还应赋予画面一定意义,使其成为画面的趣味和意义的核心。

(3)强调色彩应选用与画面主调子的色彩对比色。这个对比可以是来自明度、色相或纯度。正确的方法是在暖调子中强调小面积的冷色,在冷调子中表现一小块暖色,明调子中强调暗色,动感性强烈的主调子中强调一小块面积静态的颜色等,这些都可以形成色彩的强调。(4)强调色彩的选用不等同于单纯的对比。准确的讲,它应是一种“轻度”的对比,是大体相同,小部分差异。要表现好的话,应使差异部分与整体不失联系,如在以红色为主色调的情况下强调一块绿色,除了小面积和合理的位置外,用什么绿色很重要。朱红色与黄绿色效果都不错。无论对比是轻度的还是重度的,不失联系是重点,统一和和谐是目的。

总之,色彩强调处理能突出重点,增强画面的表现力,画面的单调贫乏大多都因缺少了强调。强调的手法运用得当,能使画面色彩效果生动有趣,主题突出。

第三节色彩的分隔及色彩的统一

一、色彩的分隔

所谓色彩的分隔是专有所指的,一般是在画面发生两种情况下使用,其一,是画面过于融合,

使得画面形象不清时,将融合不清的颜色用另一种颜色区分开来;其二,是当颜色过于强烈,使得画面喧闹、难于调和时,用另一种颜色区分开来,这种方法称之为色彩的分隔。色彩分隔手法中常用的 5个色为:黑色、白色、灰色和金色、银色。

(1)黑色、白色、灰色作为分隔色,使用效果很好,因为黑、白、灰与所以颜色都调和。在使用灰色时应注意灰色的变化,如亮灰色、暗灰色等,不要把灰色看成一种明度,可以是情况而定。

(2)金色、银色可作为好的分隔色来使用,但在使用时应慎重,这是因为金、银色有物质化的联想,如果使用不当会给人俗气的感觉,我们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超凡脱俗。其实,俗气就来自过量。

(3)采用色彩色做分隔色时,应采用与原色调有差别的色。差别可以是明度差别,也可以是色相差别或纯度差别,如果没有差别就没有分隔效果了。

要充分认识分隔的意义和原理。分隔是一种需要,是求得和谐统一的一种手法。不要把它当成是一种勾线,更不要把它当成是风格和特色。就像自然界的风一样无形,了解了它的性质将能看到它的姿态。

二、色彩的统一

一副作品中,色彩的和谐统一是为了使各部分统和来,成为一种有序的东西,是为了表现更为丰富的主题。所以,它所要求得的是和谐而富有变化的新的表现价值。任何一种色彩都可以和另一种色彩相混合,这不是个人愿望和修养高低的问题,是一个量化的问题。无论哪种都是用强调主调性的构成方式。

“静的统一”是指无论在明度、色相、纯度都倾向于一种主导因素的统一,而这个主调可以是明度为主,也可以以色相为主、纯度为主或联合其他因素所形成的主旋律。

“动的统一”中包含对比的概念。它是指色彩的要素可以是对立的,寻求一种变化中求平衡的感受,是在对比中强调主调的方式。它的变化更丰富,效果更生动,更多体现出对立倾向的综合性。

用明亮色形成主调的统一,其画面效果明亮而轻快,纯洁而光明;用暗色形成主调的统一,其画面表现为沉重、饱满、端庄而有些压抑;用类似色形成主调的统一,其画面表现为平稳、安静、柔和;用对比色形成主调的统一,其画面表现为生动、活泼、跳跃富有动感;用暖色域形成主调的统一,其画面表现为温暖、热烈而兴奋感强;用冷色域统一形成主调丰富、闪烁;用少量色彩统一形成主调,宁静、稳定而单纯;以高纯度色彩统一形成主调,华丽、硬

朗、有力;以低纯度色彩统一形成主调,朴实、稳重、柔和……

色彩运用对比、和谐、统一的方式关键是学会举一反三、辨证的思维。如印象主义大师雷诺阿讲过:“只要色彩丰富,形状必然饱满。”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形状饱满、色彩必须丰富。换句话讲,形状对比单一时少用些色相,多用暗变化、纯度变化,形状对比复杂时多用色相变化。

色彩构成的原则

色彩构成的原则 色彩构成是有一定法则可寻的。按一定的程式法则可得到美的形式。创造美的关系是色彩构成的要点,这些要点既离不开一定的基本法则,也是一定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炼。 第一节图形色、底行色及色彩的平衡 一、图形色与底形色 画面中的主体表现物称为图,它周围的空间称为底。一般多数情况下,图形是积极的、强烈的、前进的性格。设计中的底形往往是起陪衬作用的。所以,图形往往是积极的,底形色往往是消极的,在表现图形色与底形色的积极与消极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图形色与底形色的突出与衬托主要是由色彩的明度、纯度的变化关系决定,明度高纯度的色彩具有图形色的特征,相反,明度低纯度也低的色彩,体现底形色效果较好。(2)一般情况下,明度鲜艳的图形色面积小一些,视觉平衡就会好一些,而明度低的浓色面积大些,效果易于平衡。总之,面积不要太接近,图底均等的情况多少会给人带来画面不安定的问题。 (3)一幅画面中的对象表现在与整体构图有关的同时,也于整体布光有关。光线和物体的关系千变万化,总结起来无非三种:第一种是顺光,即光线从物体的正前方照射,此时应注意色彩的表现层次,一般为从前制后逐层暗化。第二种是侧光效果,即光线从物体的侧面照射。第三种是逆光,背光的部分明暗反差大小,看不清楚。此时物体的影象轮廓是重点,外廓的完美是关键。 二、色彩的平衡 在一副作品中,对称平衡,是指画面中有轴心或骨架,其基本形状在其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位置都是对称性平衡所形成的效果,是构图和色彩中最易达到的平衡。其特点是单纯、有序,有着强烈的安定、平衡感,它的表情适合如庄严、肃穆的主题表现,但是有时过于死板,不适于以生动、活泼为主题的表现。 非对称性的平衡,是指画面上的形状、方向、位置、色彩等造型元素都不是平衡和对称,而是在相应的运动和对比变化中所建立起来的相对平衡的一种感受。非对称性色彩在平衡中应注意以下情况: (1)在表现明与暗、图形色与底形色的构图中,应尽力利用面积关系的变化,利用鲜浓的面积调整和位置的变化,如一小块亮色对比一大块暗色,只要放在合适的位置即可取得平衡的效果。 (2)当色面积比例已经很大,但还不能平衡感受时,小面积的色可通过加强自身的肌理表现来求取平衡。 (3)大多情况下,冷深色的面积大于暖浅色,易于平衡。当双方明度接近时,纯度高的色面积小些好。在画面中大面积使用次于最大纯度值的色,就已经给予面积使用很纯的色留有余地。设计中用色的关键是建立关系,而不是使用绝对值。

色彩构成教案设计(全面完整)

目录 第1章色彩原理与色彩构成 6 第1.1节色彩构成的定义及物理属性 6 1.1.1 色彩构成的定义 6 1.1.2 色彩的物理性质 6 1.1. 2.1 光与色 6 1.1. 2.2 物体色、环境色、光源色与固有色7 第1.2节色的特性与分类7 1.2.1 色的分类8 1.2.1.1 无彩色系: 8 1.2.1.2 有彩色系: 8 1.2.2 色彩的基本特征8 1.2.2.1 色相(Hue) 8 1.2.2.2 纯度(彩度、饱和度)(Chroma)8 1.2.2.3 明度(Value)8 第1.3节色的混合9 1.3.1 原色理论9 1.3.2 混色理论10 1.3. 2.1 加色法混合10 1.3. 2.2 减色法混合10 1.3. 2.3 色彩中性混合的规律:11

第2章色立体与视觉的生理理论12 第2.1节色立体12 第2.2节色彩的生理理论12 2.2.1 色彩的视觉适应12 2.2.1.1 距离适应12 2.2.1.2 明暗适应12 2.2.1.3 颜色适应12 2.2.1.4 色的恒常性13 2.2.2 错觉与幻觉13 2.2.2.1 形的错觉与幻觉13 2.2.2.2 色的错觉与幻觉13 第3章以色相变化(对比)为主的色构知识15 第3.1节三原色对比15 第3.2节邻近色相对比15 第3.3节类似色相对比15 第3.4节中差色相对比15 第3.5节对比色相对比16 第3.6节互补色相对比16 第3.7节作业:16 第4章以明度对比为主的色构知识18 第4.1节明度18 4.1.1 高长调——积极、明快、强烈、醒目19

4.1.2 高短调——淡雅、温和、淡雅之美,象征女性19 4.1.3 中长调——明快、有利、阳刚之美象征男性19 4.1.4 中高短调——丰富、含蓄具有层次感19 4.1.5 中低短调——模糊、厚重具有神秘感19 4.1.6 中短调——沉着、含糊、暧昧19 4.1.7 低长调——强烈、明快、威严和沉重感19 4.1.8 低短调——沉闷、忧郁缺乏生气19 第4.2节作业:19 第5章以纯度对比为主的色构知识20 第5.1节同一纯度构成20 第5.2节邻近纯度构成20 第5.3节类似纯度构成20 第5.4节对比纯度构成20 第5.5节综合构成21 第5.6节作业:21 第6章色彩构成的形式美法则23 第6.1节色彩的均衡23 第6.2节色彩的呼应23 6.2.1 局部呼应23 6.2.2 色彩的全面呼应24 第6.3节色彩的主从24 第6.4节色彩的层次24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计划修订稿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计划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色彩构成教学计划 一、学期教学总目标: 《色彩构成》是广告美术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设计基础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科学的色彩原理、认识色彩体系;并通过实际操作,来试验构成的思维方法、配色方法和表现方法,引导学生研究形态和色彩之间的关系;体现形态、色彩相互的适应性与共同的表现性,帮助大家分析和评价色彩关系;并在掌握基本色彩规律的基础上,用构成语言创建新的形式与方法,从而提高形与色综合造型的创造能力、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为以后有目的地专业设计做好准备。 (一)技能目标: (1) 能合理有序选择色彩 (2) 具备用造型色彩等对构思进行形式表达的能力; (3) 对色彩方面具有很好的鉴赏能力; (4) 具备设计构思规划色彩的能力。 (二)能力目标: (1) 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具有热爱科学和实事求是的严谨学风,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2) 具备用造型色彩等对构思进行形式表达的能力;; (3) 对色彩方面具有很好的鉴赏能力 二、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以前在初中没收接触过美术课,对色彩的了解也很差。这给色彩构成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积极性不是太高,不像PS平面设计课,能直观看到;我们要求大家自己去画,但有些学生绘画功底太差,往往很快就放弃了,对于这一点,我们教师要进一步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三、教材分析及处理意见:

本教材是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是向学习者传授色彩构成基础知识和培养合理有序选择色彩应用能力的入门课程,其内容着重色彩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具备用造型色彩等对构思进行形式表达的能力;具备设计构思规划色彩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色彩的基本能力和思维方法,为学生学习PS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作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其他设计知识的基础。要求学生学会利用素材提炼色彩关系,在实际的设计中用形式美的法则来约束构图和色彩设计达到审美和设计的要求。 四、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1、设计色彩的概念和特点。 2、光线的传播方式和色彩的关系、关于物体色的关系及光的演色性; 3、视觉特性;色彩的三要素概念、特点及相互关系; 4、色彩关系的6种主要基调; 5、日本多色配色形象尺度;色彩构成理论和应用。 难点:1、设计色彩和绘画色彩及自然色彩的区别和联系 2、。不同色相的表情;典型色彩联觉。 3、用形式美的规律和法则调整正整体画面色彩关系,达到审美要求对比和 调和的区别与联系; 4、建立以对比为主或以调和为主的配色关系的方法;。 关键:色彩的减色混和和空间混和,色立体 五、教法及改进教学的主要措施: 教法:本课程以理论讲课和色彩设计训练双重并进的方式进行。理论教学采用讲授新课结合图片及优秀作品分析,使学生能理解掌握色彩构成的关键结构,理论授课和多媒

立体构成中的形式美法则

立体构成中的形式美法则 一、对比与调和 对比是指立体形态构成要素以对比方式各自展示其面貌和特点,以“一石激起干层浪”的效果形成视觉上的张力,使原有的个性更加鲜明、更加强烈、同时也增强了形体对人的感官的刺激.造成更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视觉效果。对比是形式美感重要的生动语言,它可改变形怂的呆板,造成富有生气、活泼、动感的造型,在对比中原有的构成要素最大限度地保持要素间的差异性。可以说,形态构成缺乏对比就没有活力,失去运动感。对比在立体构成中的各个方面展示自己的表现形式,既有形体、色彩、材质等方面的对比,也有实体与空间的对比等。 调和是与对比相反的概念,是指立体形态构成要素共性的加强及差异性的减弱,以求获得统一。形态构成一味强调对比,势必走向认识上的绝对化,不可能从全局的角度去控制造型表现,构成的作品从整体上看是杂乱无章、矛盾重重、支离破碎、毫无整体性的,不可能把人的视觉和触觉带到引人入胜的境地。这就是说,艺术作品的表现不仅需要量,也需要质才能实现形态构成的价值,需要设计师协调统一形态构成的各个要素。 事实上,方体形态的构成往往包含着不同的要素。根据一个立体形态的实际有目的性地去创造,其多元化的要素必须体现形式上的统一,既要设计新颖的外观,又要将形态的外观与内部结构、空间、形状、体积统一。如同建筑一样,要体现平面与立面的统一。 对比与调和是相辅相成、休戚与共的.是矛盾的统一、辩证的统一,

立体构成从许多方面体现出对比与调和的关系。 1.形体的对比与调和 不同形状和体量的形态构成使形体呈现出对比与调和的关系。反映这种关系最典型的是简单的几何形体。如正方体、球体、圆柱体、圆锥体。它们之间具有统一感和整体性,使人最容易认识和理解对比与调和。几何原理的形式美感不仅从它本身得到体现,还在其他艺术中、建筑小表现得淋漓尽致。世界上许多著名建筑因为很好地运用了几何原理成为建筑艺术史上的丰碑。从古埃及的金字塔到古罗马的万神庙,还有古罗马大角斗场。无不折射出这种最主要和简单的对比与调和。设计师的成功就在于巧妙地将各种形状从属于基本形,使基本形这一特征得到强调。 万神庙(罗马) 大角斗场(罗马)形体的对比与调和要突出主体,强调其他部位对主体的从属关系,同时通过控制主从关系,尽量用形体中细部的形状来取得对比与调和的效果(如古罗马大角斗场每一个细小的形体都从属于椭圆形状)。强调高度,加强高低对比是突出主体的一种方法,因为当形体高低反差大,且有―定的体量结合时,就会产生力量感。另一种突出主体的方法是次要部位的形状与主体相同而体量较小,尺寸也较小。如同法国巴黎的凯旋门中央门道的尺寸明显大于两边步行门道的尺寸。一方面,在视觉

《图案基础》教案 第二课 图案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图案基础》教案:第二课图案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掌握图案构成的形式美法则,并能熟练应用。 [教学重点] 图案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各图案构成形式美法则之间的综合应用 [教具] 图案样画、课件等 图案是一门装饰性、规律性极强的艺术.注重外在形式的美,这种规律性与形式美是人类千百年来通过观察自然界客观存在的美的形象,总结归纳提炼而成的,我们称之为形式美据则。它是我们表现不同图案内容,取得完美装饰效果的共同原则。 一、变化与统一 自然界的物种是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每个物种在各式各样的形态变化中均存在着一种统一的形式和内在的联系。如叶子的形状有成千上万种.但它们大多被统一在一种扁平的形态中,同一种叶子在相同的外形与颜色中又有着细微的个体差异与变化;

蝴蝶有变幻奇丽的色彩和多样的形状,但它们都拥有特征统一的外形;

人类具有区别于其他物种的固有特征,而每一种族又有各自的体形.相貌和肤色特点。每个人面目各异,但形态结构却是统一的,人还可以通过服饰和动作的一致性实现群体的统一。宇宙中不同种类的物体都有其共同的特征与个体变化。变化与统一的形式法则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切物种中。

变化与统一的形式法则是一切事物存在的规律,它来源于自然.也是图案构成法则中最基本的原则。 变化即多样性、差异性;统一即同一性,一致性。图案的变化是追求各部分的区别和不同,图案的统一是追求各部分的联系和一致。变化是指图案不同的构成因素:大小、方圆、长短,粗细、冷暖、明暗、动静.疏密等;一是指这些因素之间的台理秩序和恰当关系。

变化与统一是相互矛盾、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二者缺一不可。变化要在统一之中,多样性要建立在整体陛之上。统一是变化的基础.变化则相对于统一而存在。只有统一而无变化,图案会显得单调、呆板、缺乏生气;变化过多而无统一,图案易杂乱无章.缺少和谐美。 图案的变化与统一主要体现在造型、色彩及处理手法等方面。 造型的变化是指形态因素在大小、长短、粗细、曲直等方面的区别与对比,统一则是将这些对比因素做秩序化的组台或形式上的协调。 这是两幅表现同一种植物的图案作品,左边所示的图案轻柔、纤巧,用线松软、自然;右边所示的图案厚重、饱满,用线严谨,刚挺。它们分别以不同的语言奠定了各自的风格基调,构成了花、叶、茎造型形式的统一,而在各自统一的形式中.花、叶、茎又有大小、方向及形态的多样性变化,使图案效果看起来丰富而和谐。 色彩的变化主要指颜色在色相、明度、纯度及冷暖上的区别·色彩的统一则是强调画面要有一个总的色调,使各种颜色有一个和谐的搭配,这一点将在后面的内容中详细讲解。 处理手法是实现图案变化与统一的重要途径,图案可以通过统一的处理手法,使多变的内容达到协调。

形式美的六大法则

形式美的六大法则 形式美是一种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审美对象,它是指构成事物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色彩、形状、线条、声音等)及其组合规律(如整齐一律、节奏与韵律等)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 形式美的构成因素一般划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一部分是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之间的组合规律,或称构成规律、形式美法则。 形式美法则是人类在创造美的形式、美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主要包括:对称与均衡、齐一与参差、调和与对比、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变化与统一。 对称与均衡 视觉形态的平衡关系,可以分为以静感和以动感为主导的平衡形式两种。对称是以形象和色彩在不同位置上的相同来求得统一。均衡是图案在不同位置上量与力在视觉心理上的平衡,求得内在的统一。对称(绝对的统一)主要是指在形状,重量,面积上,位置上的统一平衡。均衡(变化的统一)是指量等形不等,是视觉心理上的平衡,稳定力学上的不平衡。均奇与平衡是图案形象的外貌状态,一般以固定的中心向不同的方向发展的等形等量或者等量不等形的表现。所谓固定的中心就是依据中轴线出现的形式,这种形式在视觉上保持平衡,产生安定的效果。均奇与对称是同义词,均奇是等量等形,对称有时等量不等形。 齐一与参差

人类对形式美的认识和创造、运用,是逐步从简单发展到复杂的。参差与齐一是最简单的形式美。“参差齐一”是指按“一生一”的结构构成的形式规律。“参差”是指在形式中有较明显的异和对立的因素,如差异色调等。“齐一”是一种整齐划一的美,即形式是以特定形式因素组成一个单元,按照一个统一规律反复重复组成的。按照“参差齐一”法则构成的形式能够给人以次序感受、条理感。 调和与对比 对比是含有两个以上不同造型因素才能显示出来,是求得变化的最好方法,须依整体需要,可轻微,可显著,可简可繁。调和是构成美的对象在内部关系中无论质和量都相辅相成,互为需要,其矛盾形成秩序的动态,是一种变化的美。在图案中是指形与形之间和色与色之间的关系趋于一致,和谐,形成有秩序,有条理,相互联系着,密切结合的统一体。称为调和。调和出现趋于一致的关系,呈现出平静,稳当,单纯的感觉,其缺乏灵巧活泼感,故对比应运用变化的原理,用形象的差异性加以处理,使调和的形象有变化,形成对比调和,但对比不能过分脱离统一调和的原则,否则会使画面过于刺激,而失去统一。 比例与尺度 比例是部分与部分或部分与全体之间的数量关系。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生活活动中一直运用着比例关系,并以人体自身的尺度为中心,根据自身活动的方便总结出各种尺度标准,体现于衣食住行的器用和工具的制造中。恰当的比例则有一种谐调的美感,成为形式美法则的重要内容。美的比例与尺度是平面构图中一切视觉单位的大小,以及各单位间编排组合的重要因素。

图案的形式美法则

简论图案中的形式美法则 刘婷 (西安市艺术学校陕西西安710048) 【摘要】图案的形式美法则是图案的构成规律和构成原理相结合而形成的法则,是人类千百年来通过观察自然界客观存在的美的形象,总结归纳提炼而成的。包括变化与统一;条理与反复;对称与平衡;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等。这些法则运用得当,则会使图案取得完美的装饰效果。 【关键词】图案;形式;形式美法则 图案是一门装饰性、规律性极强的艺术,注重外在形式的美,这种规律性与形式美是人类千百年来通过观察自然界客观存在的美的形象,总结归纳提炼而成的,我们称之为形式美法则。它是我们表现不同图案内容,取得完美装饰效果的共同原则。艺术的形式与形式美问题,在图案美学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形式和内容是一个整体,没有无形式的内容,也没有无内容的形式,内容依赖形式得到表现,形式在内容的前提下存在,形式美法则即是图案的构成法则。 图案的形式美法则是图案的构成规律和构成原理相结合而形成。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主要有变化统一、对称均衡、比例权衡、节奏韵律。 总体上说,图案的基本法则就是统一与变化的协调,是对立统一辨证法在艺术创造上的应用。 一、变化与统一 变化是指相异的形、色、质等图案因素并置在一起,造成的显著对比的效果。如构图中的宾与主,虚与实;位置的上与下、前与后;形的大与小、方与圆;数量的多与少、繁与简;色彩的明与暗、冷与暖;质地的粗与细、软与硬等等。 变化富于动感。图案形、色、质等诸构成因素的变化,给人以生动活泼,新鲜强烈,丰富多彩的感觉。但是,当其处理不当则易杂乱,松散而失去美感。 统一是指图案各组成部分间的内在联系。具体的讲即是通过图案各部分相同或类似的形、色、质等构成因素,将图案各变化的局部,组织整体的有机联系叫统一。 统一富有静感。图案的形、色、质等诸构成因素的统一,给人以调和安定,庄重严肃,有条不紊的感觉。但是,过分的统一,也易单调,乏味而失去美感。

色彩与色彩构成

色彩与色彩构成 第一节色彩 一、色概念 大自然是美的,人类创造的物质世界更是丰富多彩。蓝天、白云,青 山、绿水,红太阳、黄柠檬,金首饰、银餐具,黑色的电器、灰色的大楼、粉色的衣装、橙色的标志,等等。美好的一切被我们感知,需要几个必不 可少的条件: ①光。试想,在一片漆黑的夜里或暗室里,再好看的颜色也会失去它 的魅力。要感受一个颜色,首先要有光,即色是光的赐予。但光并不等于 色,它只是能引起色彩感觉的客体。 ②正常的视觉。一个盲人或色盲色弱者都是无法感受色彩的。 ③客观物体。感受的对象必须存在。 ④色彩差异。无论是大的物体,还是小的物体,一眼望去尽收眼底,主 要是因为它们有了色的差别,包括深浅阴影的差别。所以说,各式各样的 物体被认知,是因为可以看到它们的形,而不同的形又是由不同的色伴随 同时出现的。很难想像,如果我们周围都统一在一种色彩里,那还有什么 视觉可言?就像在白纸上用白颜色画东西,是什么也看不出来的。因此,有色才能看到形的道理是十分清楚的。 由此可给色彩下个定义:所谓色是光刺激眼睛所产生的视感觉。也可 以说是人的视觉对光反应的产物。这种光包括自然光和人造光。 二、色表现 色彩是情感。原始图腾、壁画呈现的强烈、单纯的原始色感,古埃及 和古希腊的各种颜色图案充满了装饰风格,中世纪教堂神秘的彩色玻璃, 罗马帝国浑厚温暖的颜色组合,中国的唐三彩、青花釉,阿拉伯宝石般闪 亮、浓郁的色泽,日本那种审慎的中和性色调,以及非洲充满泥土气息的感觉,都展现着无与伦比的色彩特征及民族文化特征。 色彩是力量。在光给予的彩色世界中,敏感的艺术家们早就在研究色 彩的运用和表达了。在西方古典主义时期的艺术中,着色只局限于黑、白、灰三种,为了使画面生动一些,也会节制地多使用几种彩色,有一种现实 主义的严谨效果。达·芬奇反对强烈对比的着色方法,他用极细微的色调 层次作画。伦勃朗被认为是明暗对照法画家的典范,在他的作品中,色彩 变成物质化了的光能,具有令人振奋的力量。 印象派画家们对大自然的充分研究,使得他们在光与物体之间的色彩 表现达到了一个全新阶段。尤其是莫奈,“他不仅广泛地运用不混合的颜色,他还在各个部分用短而小的笔触,一点一点地画到画布上,以求再现纹路 与光的颤动”。后期画家则反对“客观主义”地描述自然,提倡艺术要抒发主观感情和自我感受,并以此改造客观物象,强调要描绘出客体的内在结 构,表现出它的具体性和稳定性,重视形和构成形的线条及色块,使之富 有体积感和装饰效果。代表性画家有塞尚、凡高和高更。塞尚使色彩结构 的发展达到逻辑的阶段。他的作品力求整个画面从形状上、节奏上和色彩 上融合一致。新印象派也称“点彩派”,他们把色域变成色点,认为调和的颜色会破坏色彩的力量。这些纯色点只有在观画者的眼里才会调和起来。 修拉是此画派的创始人。

色彩构成的概念

1.色彩构成的概念 色彩构成(Interaction 0f color),即将两个以上的色彩,根据不同的目的性.按照一定的原则,重新组合搭配,在互相作用下构成新的和美的色彩关系。色彩构成,是在色彩科学体系的基础上,将复杂的视觉表现还原成最基本的要素.研究符合人们知觉和心理原则的构成,并能发现、把握尽可能美的配色创造。 2.色彩构成的基本内容 第一,着重论述色彩的由来,即光与色彩,光与视觉、物体色,光与色的混合的互相关系以及相关的物理及化学原理,介绍色彩的体系及色彩的表色立体及特点、用途; 第二,讨论人对色彩的视觉效应,视知觉的多种表现(视觉引起的生理、心理的变化); 第三,色彩的对比和调和,变调、组调及各种调和推移; 第四,重点探讨色彩的心理效应、人的心理与色彩的内在联系以及外在表现(联想、联觉等)。 3、色彩的属性 (1)、无彩色系与有彩色系 无彩色系有黑、白、灰色,色度学上称之为黑白系列,在色立体上是以一条垂直轴表示的。无彩色系没有色相和纯度,只有明度变化。色彩的明度可以用黑白来表示,明度越高,越接近白色;反之亦然。 有彩色系是光谱上呈现出的红、橙、黄、绿、青、蓝、紫,再加上它们之间若干调和出来的色彩。只有有彩色才具备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2)、色彩三要素 (一)色相(Hue) 色彩最明显的特征是色彩的相貌和主要倾向,也指特定波长的色光呈现出的色彩感觉。每种颜色都有自己独特的色相,区别于其他颜色。 (二)明度(Value)——色彩的骨架 明度是辨别色彩明暗的程度。 有彩色系——两种情况 1、各种色相之间的明度差别,同样的纯度,黄色明度最高,蓝色最低,红绿色居中; 2、同一色相的明度,因光量的强弱而产生不同的明度变化。

色彩构成(一)色彩的基本常识和色彩与心理

色彩构成(一) 色彩与心理一、色彩的作用 (1)决定空间的情调或气氛; (2)调节空间,使其产生更大或更小的感觉; (3)隔断和划分空间; (4)连接空间或令其和谐统一. 二、色彩与知觉 1.视觉与色彩适应 明适应 暗适应 色适应 2. 色彩的通感 在自然界中有最丰富的色彩资源,比如阳光、花草、天空、大海等,它们自身的颜色已被人们不知不觉地接受、认同并形成一种意识,很

多人对颜色的感觉或联想都是相似的,这种特点叫做“共通性” A.色彩的易见度:色彩在不同底色上的易见程度。 B.胀缩感---------- 色相方面:红橙黄给人以前进膨胀的感觉; 蓝、蓝绿、蓝紫有后退收缩的感觉。 色相的胀缩感

明度方面:明度高而亮的色彩有前进膨胀感; 明度低而暗的色彩有后退收缩感。 明度的胀缩感 纯度方面:高纯度的鲜艳色彩有前进膨胀感; 低纯度的灰浊色彩有后退收缩感。 纯度的胀缩感 胀缩

冷暖 C.进退感 进退D.轻重感 轻重

动静F.华丽与朴素感 华丽朴素G.明快与忧郁感 明快忧郁

空间设计中的配色法则: 1、深色会使空间变小,天花板变低; 2、淡色会使空间变大,天花板变高; 3、蓝色的冷色调会给房间宽敞的感觉,就视觉效果而言,墙面和天 花板就会有退缩感; 带有明显红色系列的暖色调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4、暖色系的色彩适宜于装饰寒冷地区的房间以及朝北等较阴冷的 房间,它能创造亲切,舒适,温暖的气氛;而冷色系则适宜于装饰炎热地区的房间或朝南的阳光充足的房间,因为这样的色彩易于形成宽敞,优雅的环境。 5、强烈,丰富,深重的色彩适宜于装饰面积较大的房间,而明亮、 浅淡的色彩则适宜于装饰面积较小的房间。 6、前进色,对比色和高明度色彩可创造刺激,活泼的环境,多用 于装饰餐厅和儿童房间; 后退色和无彩色以及一些较为浅淡的色彩,则适宜于营造宁静,和谐的气氛,多用于卧室,书房和老年人的房间; 7、对比色的选用应避免太杂,一般在一个空间里选用两至三种主要 颜色对比组合为宜; 8、无彩色系列的色彩,如黑,白,灰,金,银等,以及彩度极低的 色系,没有强烈的个性,易于同任何色彩调和,一般用作背景色,以烘托主色。 3. 色彩的心理效应

形式构成法则

鞋靴造型设计形式构成法则 前一节我们对鞋靴造型设计构成要素进行了介绍,对这些要素的概念、性质和作用有了一定了解和认识。如何将这些构成鞋靴的形式要素组合成一种美的形式是本节要解决的问题。 形式美的产生源自于人们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形式美构成法则是人们对事物形式美构成规律的总结。我们研究形式美构成法则,是为了提高对事物形式美的把握和创造能力,以便更好地运用鞋靴造型要素创造出更具美感和个性的鞋靴产品。 鞋靴造型设计形式构成法则主要有对比法则、对称法则、均衡法则、呼应法则、节奏法则、谐调法则、重复法则和夸张法则等。下面分别加以介绍。 (一)对比法则 形式美中的对比是指形态、色彩、肌理、大小、明暗、虚实等形式因素在性质上存在较大差距,这种差距使形式构成呈现出一种对比强烈、鲜明、活泼的效果,是鞋靴造型设计中常用的一种形式构成法则,多用于童鞋、旅游鞋、运动鞋、时装鞋、前卫鞋等鞋类中。 鞋靴造型设计中,形式对比法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色彩对比 色彩对比在鞋靴造型设计中运用较多,尤其在童鞋、运动鞋中运用最普遍。色彩对比一般表现在色相对比(冷色相与暖色相)、纯度对比(灰色与高纯度色)、明度对比(亮色与暗色)和无彩色系的黑白对比。

2.材质对比 材质在造型设计中指一种质感或肌理。材料肌理在鞋靴设计及产品消费中常发挥重要的审美作用,肌理实质是材料表面组织结构的特征。根据经验,人们对不同肌理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如漆革的光滑,给人以现代感,绒面革肌理给人以温和、含蓄的感觉等。这些材质穿插使用会有别致的效果。 另外,材质对比还有性质上的对比,即不同材料在一起的对比,如皮革与金属、皮革与塑料、皮革与棉麻、皮革与木头等(彩图46)。 3.形态对比 形态对比在鞋靴设计中主要以图案、线形在大小、方圆、疏密、线形的曲直、长短、粗细、横竖等方面的对比。 (二)对称法则 对称是指形态、图案、色彩等因素在物体对称轴两侧或中心点四周,以完全对等的面貌出现。人们对对称美的欣赏是因为对称在自然界中意味着圆满和完整。对称具有稳定、完整、庄严的感觉。由于人的单脚在形体上不对称,反映到鞋的形态上便无法产生严格意义的对称,鞋靴在体量上无法做到两侧对称,但在局部部位的样板设计和制取上是对称的,如鞋舌、包头、鞋耳、后包跟等。 根据日常经验,虽然鞋的形体不是严格对称,但只要鞋耳等在背中线两侧相等,人们就感觉是对称的。实际上,人们很少从正前方角度观察鞋,因此,除非在结构、图案、色彩等方面有大的变化,否则人们对鞋的对称性并不敏感。

形式美法则

形式美法则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形式美法则是人类在创造美的形式、美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主要包括:对称均衡、单纯齐一、调和对比、比例、节奏韵律和多样统一。研究、探索形式美的法则,能够培养人们对形式美的敏感,指导人们更好地去创造美的事物。掌握形式美的法则,能够使人们更自觉地运用形式美的法则表现美的内容,达到美的形式与美的内容高度统一。 目录 概念 主要内容和谐 对比与统一 对称 衡器 比例 重心 节奏与韵律 联想与意境 注意事项 标志设计的形式美法则(1)统一与变化 (2)对称与均衡 (3)节奏与韵律 (4)调和与对比 (5)比例与尺度 平面构图的形式美法则

室内设计中的形式美法则 建筑形式美法则概念 主要内容和谐 对比与统一 对称 衡器 比例 重心 节奏与韵律 联想与意境 注意事项 标志设计的形式美法则 (1)统一与变化 (2)对称与均衡 (3)节奏与韵律 (4)调和与对比 (5)比例与尺度 平面构图的形式美法则 室内设计中的形式美法则 建筑形式美法则 展开编辑本段概念 美学分割又称黄金分割,最早见于古希腊和古埃及。黄金分割又称黄金率、中外比,即把一根线段分为长短不等的a、b两段,使其中长线段的比(即a+b)等于短线段b对长线段a的比,列式即为a:(a+b)=b:a,其比值为0.6180339……这种比例在造型上比较悦目,因此,0.618又被称为黄金分割率。黄金分割长方形的本身是由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黄金分割的长方形组成,可以将这两个基本形状进行无限的分割。由于它自身的比例能对人的视觉产生适度的刺激,他的长短比例正好符合人的视觉习惯,因此,使人感到悦目。黄金分割被广泛地应用于建筑、设计、绘画等各方面。 ? 在摄影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