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生物堆肥技术处理城污泥

蚯蚓生物堆肥技术处理城污泥
蚯蚓生物堆肥技术处理城污泥

蚯蚓生物堆肥技术处理城市污泥

及系列产品开发(节选)。。。。。。

3蚯蚓生物堆肥技术概述

3.1 蚯蚓堆肥处理技术机理

蚯蚓堆肥技术是基于蚯蚓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所具有的促进有机物质分解转化功能以及固体废弃物堆肥处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针对城市生活垃圾、农业废弃物和城市生活污水污泥中的有机部分的生物处理技术。它是在污泥堆肥基础上引入蚯蚓,蚯蚓在堆肥处理污泥过程中,寻觅合适的营养物质作为食物,污泥进入蚯蚓体内到最后以蚯蚓粪的形式排出,相当于一套完整的污泥处理工艺,此间既有蚯蚓体内分泌物的化学作用以及蚯蚓体内肠道微生物的生化作用,还有研磨、消化等物理化学作用,其整个流程如图3.1所示。在整个过程中,不仅有蚯蚓的吞噬消化作用,而且由于蚯蚓在污泥中的活动再加上其特殊的生物学功能,加速了污泥中的微生物的活动,蚯蚓与微生物协同作用从而加速污泥中有机物质的分解转化。

图3.1 蚯蚓堆肥处理污泥流程图

3.2蚯蚓堆肥技术的优点

与其它国内目前国内普遍使用的处理技术相比,它克服了污泥资源化最大的限制因素,避开了其它技术的缺点,充分体现了其优越性。与污泥农用技术相比,它解决重金属污染的难题;与填埋技术相比,它不仅不需要大量的土地,而且彻底解决了污泥的问题,而填埋并未最终避免环境污染,而只是延缓了污染发生的时间;与焚烧相比,它不需要巨额投资而且也不产生二次污染;与堆肥技术相比,它可以缩短污泥的堆肥周期,解决了重金属残留问题,提高了养分增加了肥料中的微生物。

3.2.1富集重金属

污泥中含有多种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和病原物,这些环境危险物质随污泥进入土壤,对生态环境安全和人类健康带来风险,甚至构成威胁。其中,污泥中重金属含量的增加对人类、动物、植物和土壤生态系统存在的潜在危害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环境问题,因城市污泥中的重金属具有难迁移、易富集、危害大等特点,因此把城市污泥所含的重金属问题看作是限制其农用的主要障碍。目前去除污泥中重金属的方法主要使用无机酸络合剂或者利用微生物将污泥中的重金属浸提到液相中加以去除,而近年来利用生物的某些习性来适应、抑制和改良重金属污染的生物治理法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研究表明,蚯蚓是一种能提高土壤肥力的环境生物,且对重金属具有富集作用,利用它可以处理城市垃圾、工业废弃物以及农药中重金属等有害物质。3.2.2改变水分存在形态,缩短堆肥时间

湿污泥中的水分主要以间隙水的形态存在,这种形态的水在自然条件下很难去

除,因此污泥的干化需要时间较长,导致占用更多的土地作为干化场地,增加污泥处理成本。在蚯蚓堆肥处理污泥的过程中,经过蚯蚓的吞食,污泥中的细胞结构在蚯蚓肠道内被破坏,有机物质被蚯蚓吸收,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水的存在形态,更加有利于水分的蒸发,缩短了污泥的干化时间,从而大大增加了污泥的减量化速度。污泥经蚯蚓处理后,含水量可有83.3%降至56.3%,明显低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规定的污泥稳定化、无害化处理要求:含水率﹤65%。更重要的是蚯蚓粪具有很好的团粒结构以及空隙度,通气性好、排水性好,可大大缩短后期干化时间。

3.2.3改善污泥储运中心的周边环境,减少大气污染

蚯蚓堆肥技术对处置场地的土壤环境要求不高,因此可以利用各种盐碱地、沙地等无法耕作或利用的废弃土地进行处理。并且可以充分利用蚯蚓粪以及蚯蚓达到改良当地土壤的目的。

由于污泥中含有大量有机质,并且其性质极不稳定,因此在集中堆放或者大规模的堆肥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NH3、H2S等有毒有害的恶臭气体。这些气体严重污染着周边大气环境,危害着工作人员和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污泥在经过蚯蚓堆肥处理后,产生的蚯蚓粪便含有大量的微生物群落和复杂的有机化学成分,并具有特殊的物理结构,可以改善污泥的各种理化结构,具有生物除臭和物理除臭的作用,从而消除污泥臭味。

3.2.4投资少,见效快

蚯蚓堆肥技术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其所具有成长性,蚯蚓堆肥处理污泥的过程即是

蚯蚓自身繁殖生长的过程。因此,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蚯蚓的生物量也在不断的增加,相应的污泥的处理量也在逐渐增大。以北京蚯蚓技术研究所引进的10t污泥处理专用蚯蚓为蚓种,进行繁殖。每月蚯蚓的保守增殖量为30%,在场地基建等设施建设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只需经过15个月的繁殖,每天处置量可以达到500t(相当于北京市日产污泥量的20%);18个月可以达到1000t;24个月就可以达到3000t,即可满足北京市进行污泥处理处置的需要。

3.2.5产品的高值化

蚯蚓堆肥处理的产品为生物肥料(蚯蚓粪)和兼有饲用、药用等多种开发价值的蚯蚓。蚯蚓以其特殊的生物学功能,与环境中的微生物协同作用加速污泥中有机物质的分解转化。由于蚯蚓体内具有丰富的酶系统,被蚯蚓吞食的物质经过2-3小时体内酶的作用,就形成了微生物、酶类、无机物质高度融合的肥料。产生的蚯蚓粪作为有机肥具有营养全面、肥效持久、保水、保肥能力强,增强植物抗病、防病能力,改良土壤,改善作物品质,降低硝酸盐含量等显著优势。以蚯蚓粪代替草炭土作为有机肥的生产原料用于城市绿化、草坪施肥、大田作物、有机蔬菜及果树的种植相对于其他有机肥具有非常明显的性价比优势。蚯蚓粪粒比普通土壤中的N素多5倍,P多7倍,K多11倍,镁多3倍。酸碱为中性,并含有丰富的的铜、锌、钼、硼等植物生长的微量元素。蚯蚓粪粒又是坚固的团粒结构,保水性和排水性都很强,长期使用也不会分散或压密,这是任何有机肥料所没有的特性。此外,就蚯蚓本身兼有饲用、药用等多种开发价值的,而且蚯蚓体富含动物蛋白,这些蛋白具有抗菌和抗病的医药功能,易于利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开发高值化的产品。

3.3 蚯蚓堆肥处理污泥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

利用蚯蚓堆肥技术处理利用城市污泥,这项技术不仅工艺简便、费用低廉,而且既可生产生物有机肥料,又可生产优质的动物蛋白。在整个处理过程中不会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利用蚯蚓堆肥技术处理污泥在国外一些国家已经得到了大规模的应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我们的近邻——韩国。

在韩国,以往的污泥处置方式主要以投海(72%)为主,辅以填埋、焚烧等处置手段。但是自2003年7月1日以后,污泥已经禁止填埋、投海,并且出于焚烧处理费用高昂且导致地球变暖等因素考虑,韩国从印度引进蚯蚓品种进行驯化建立了一整套利用蚯蚓规模化转化污泥的技术。首尔市污泥32%以上是由蚯蚓处理(日处理污泥150t,年处理量5.5万t),在韩国国内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带头作用。首尔污水处理厂蚯蚓堆肥处理污泥项目主要经营单位包括韩国国立环境研究院、南极污水处理事务所和韩国绿色环境公司。其中韩国国立环境研究院提供技术支持;南极污水处理事务所提供闲置场地;韩国绿色环境公司负责具体实施以及产品营销。韩国通过采用政府扶持,科研院校与企业相结合的模式,利用蚯蚓来生物转化污泥彻底达到了污泥的资源化的目的。

在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初,曾出现过有关利用蚯蚓进行污泥处理的研究报道,这可能也是在我国出现最早的关于利用蚯蚓进行污泥处理的研究。近年来,随着污泥问题的日益突出,相关的研究在我国的一些城市(北京、上海、西安)已经展开,而且有的已初具规模。但由于其是一项新型的技术,真正规模化的利用蚯蚓来处理污泥目前在我国还没有推广。

3.4技术的可行性分析

3.4.1技术研究基础条件

北京蚯蚓技术研究所,多年来一直以“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促进环境、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为指导思想,致力于利用蚯蚓处理生活垃圾、畜禽粪便及相关产品开发方面的研究。研究所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走出一条产研相结合的道路,具有雄厚的技术研究基础和实验条件以及一支高水平的研究队伍,自主开发的技术及产品获专利十多项。

●蚯蚓粪除臭方法及其除臭装置(专利号:ZL200310101736.X);

●一种蚯蚓抗菌肽的生产方法(专利号:ZL00136778.1);

●一种蚯蚓生物反应器(专利号:ZL02208871.7);

●饲用蚯蚓复合酶及其生产方法(专利受理号:00122133.7);

●饲用蚯蚓氨基酸锌及其生产方法(专利受理号:00122131.0);

●饲用蚯蚓氨基酸铜及生产方法(专利受理号:00122130.2);

●蚓菌混合酶解制造双酸叶面肥(专利受理号:00122132.9);

●红蚯蚓生态肥及其生产方法(专利受理号:01111564.5);

●红蚯蚓肥精及其生产方法(专利受理号:01111449.5);

●红蚯蚓氨基酸螯合肥生产新工艺(专利受理号:00104213.0);

●一种蛋白质酶解生物反应器(专利号:ZL002375362);

●一种蚯蚓强化蛋白饲料及其生产方法(专利受理号:00118531.4)。

蚯蚓人工养殖高产技术和蚯蚓加工技术均为中国农业大学的科技成果和专利。其中蚯蚓人工养殖高产技术和蚯蚓氨基酸加工技术先后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蚯

蚓生物反应床设计为中美合作项目技术;另外有两项技术为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和国家863技术成果,部分成果已经在宁夏、云南等地推广应用,取得了较满意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些技术主要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美国际合作项目、国家留学人员回国基金项目、山东省重点科研项目、云南省校合作项目、国家博士后基金项目。整体居国内领先水平,部分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3.4.2 前期研究成果

为了能获得蚯蚓堆肥处理污泥技术在北京应用可行性的充分依据,研究所在中国农业大学生物质综合利用与转化实验室与北京市大兴区庞各庄污泥转运站开展了为期4个月小试研究(日处理规模为处理1t),随后又进行了日处理规模为10t的中试试验,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蚯蚓堆肥处理污泥从技术上是可行的。具体的研究结果如下:

①对污泥含水量的调节

蚯蚓堆肥处理污泥过程中可明显降低污泥的含水量,由83.3%降至56.3%,低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规定的污泥稳定化、无害化处理要求(含水率﹤65%)。更重要的是污泥经蚯蚓堆肥处理后产生的蚯蚓粪具有良好的团粒结构以及孔隙度,通气性好、排水性好,可大大缩短后期干化时间。

②对污泥重金属的吸收、富集

通过对处理前后污泥中的重金属含量的测定,测定结果表明蚯蚓具有富集Cu、Zn、Cr、Cd、Pb、Hg、As等重金属的能力,且对部分重金属的富集能力较高。接种蚯蚓可以明显减少污泥的浸出毒性。

图3-1蚯蚓堆肥处理污泥过程中对重金属的影响

③对营养成分的影响

城市污泥中含有大量的N、P、K及有机质,而且N、P以有机态为主,还有大量的铁、铝、钙、镁、硫、钠等元素,在蚯蚓作用下能迅速分解、转化,成为自身或其他生物易于利用的营养成分。实验过程中,对蚯蚓堆肥处理前后污泥中的组分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见表3-1。

表3-1 蚯蚓堆肥处理前后污泥中组分对照表

项目有机质(%)pH总氮(%)总磷(%)总钾(%)处理前污泥45.8~49.4 6.8~7.5 4.56~4.80. 1.78~2.000.45~0.53

处理后污泥46.2~49.97.1~7.3 4.58~4.83 1.81~2.230.37~0.43

从表中可以看出,经过蚯蚓堆肥处理后,污泥中的总磷、总氮、有机质指标均有

所提高。这与其它研究结果完全一致,原因是通过蚯蚓活动对污泥的研磨等途径,加速污泥中氮的循环转化和水溶性有机物质的降解,同时蚯蚓在自身的新陈代谢过程中,也可以排泄物的形式向污泥中释放含胺类和水溶性有机物质的蚓粪,宏观上表现为污泥中总氮含量增加。

④对病原微生物的处理效果

蚯蚓堆肥处理污泥9天后4种致病指示生物均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要求。

表3-2 蚯蚓堆肥4种致病原指标生物处理结果(减少率%)

3.4.3工程应用实例

在小试和中试试验取得成功后,又与北京桑德环保产业集团北京肖家河污水处理厂合作开展了日处理规模为20t的工程项目,到目前为止,该项目已经顺利进行了7

个月,工程正在按照预先设计的模式稳定运行。运行过程的各项参数与小试和中试的试验结果基本吻合。

3.4.4可行性分析结论

前期的研究和工程应用的结果表明,采用蚯蚓堆肥技术处理污泥在是可行的。这是因为蚯蚓堆肥技术是近年来根据蚯蚓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具有促进有机物质分解转化功能而在固体废弃物堆肥处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针对有机废弃物的生物处理技术。蚯蚓以其特殊的生物学功能处理转化有机废弃物,涉及到重建一个物质再循环过程,蚯蚓与环境中的微生物协同作用加速污泥中有机物质的分解转化,并最终形成一种可以利用的产品。利用生物方法来处理城市污泥不仅成本较低,没有二次污染,而且使有机废弃物再生增值,因此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处理过程中,因为蚯蚓生态系统集浓缩、调理、脱水、稳定、处置和综合利用于一身,可以将污泥全部进行分解和吸收。蚯蚓可以调节污泥酸碱度,降低污泥碳氮比,处理后污泥剩余物中氮、磷、钾都得到提高。蚯蚓堆肥处理对污泥中的重金属、致病微生物、杀虫剂等有毒有害物质均有很好的降解作用。脱水新鲜污泥不需要堆肥发酵或老化可以直接使用蚯蚓堆肥技术进行处理。蚯蚓堆肥处理污泥无论在能耗、物耗还是二次污染物的数量方面均体现了最小化的优势。大规模蚯蚓堆肥技术提供了替代传统堆肥和石灰稳定法的一种生态的、商业性的、可持续的稳定法,用以解决污泥的最终处置问题。

4蚯蚓堆肥技术处理城市污泥工程设计方案

4.1工艺流程

以多年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目前污泥处理处置和资源化过程中面临的种种难题,故设计出一套比较适合目前国内情况蚯蚓生物堆肥技术处理污泥的工艺流程,其处理过程及后续产品的卡法的工艺流程设计思路如图4.1:

图4.1 蚯蚓生物堆肥技术处理污泥及其后续产品加工流程图

4.2 关键技术

4.2.1蚓种的选育

蚯蚓生物堆肥技术处理污泥是在总结了蚯蚓堆肥技术处理畜禽粪便和农业有机垃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开发出来的。污泥不仅含水率高,而且还含有大量有毒

有害的物质,对于这样恶劣的生长环境,一般的蚯蚓是很难适应这样的生存环境,一旦蚯蚓被投放到污泥中,蚯蚓或逃逸或死亡,因此蚓种的选择、培育和驯化是关系到该项技术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通过多年致力于蚯蚓处理废弃物研究,我们已经成功掌握这项关键技术。

4.2.2微生物菌剂

微生物制剂开发也是该项技术能够广泛应用的重要一环。由于污泥中的恶劣生长环境,会对蚯蚓处理污泥的效率和自身的繁殖有一定影响,为了改善蚯蚓在堆肥处理污泥污泥过程中的生境,更进一步提高蚯蚓堆肥处理污泥的效率,在蚯蚓堆肥过程中添加一定量特殊的微生物制剂以达到提高污泥处理效率和蚯蚓繁殖率的目的。

4.2.3蚯蚓粪产品开发技术

为了使后续产品——蚯蚓粪有更高的附加值,经过多年的研究,结合蚯蚓粪的特定,成功掌握了蚯蚓粪功能性产品的开发技术。以蚯蚓粪为原料,可以开发出以下产品。

(1)生物有机肥

蚯蚓粪中富含细菌、放线菌和真菌。这些微生物不仅使复杂物质矿化为植物易于吸收的有效物质,而且还合成一系列生化物质,如酶、肽、糖、氨基酸、维生素等以及植物激素,因此可以根据蚯蚓粪的生物学特性和化学特性,开发出具有营养、抗病、改良土壤环境的新型多功能有机肥。蚯蚓粪是一种能替代草炭的新型有机栽培基质,用来作为有机肥厂的生产原料具有明显的性价比优势。

(2)除臭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增强,污水处理厂以及污泥转运站的恶臭气体对周边大气环境的污染,周边居民围困封堵污水处理厂以及污泥转运站的事件屡有发生。由于蚯蚓粪具有极好的团粒结构和丰富的有益微生物,可以起到生物除臭和物理除臭的作用。因此蚯蚓粪可以就近作为污泥转运站或城市垃圾填埋场的覆盖物、养殖场废弃物的除臭材料。

(3)环境修复剂

利用蚯蚓粪的物理特性(极好的团粒结构,具有吸附作用)开发出可以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进行生态修复的环境修复剂。

4.2.4蚯蚓综合加工

蚯蚓是一种繁殖率非常高的土壤动物,只要条件合适,它一年四季都在繁殖,因此蚯蚓在处理污泥过程的同时,也是它繁殖的过程,而蚯蚓本身又是一种富含高蛋白的,可以作为饲料或药用的非常好的原料,因此繁殖过剩的蚯蚓还可以提供给制药厂进行药用成分(蚓激酶)的提取。

4.3工程基础投资和运行成本

与其它污泥资源化得技术,本技术具有工艺简单、易操作,基础工程投资和运行成本低的特定,基础投资和运行成本对比详见下表:

4.4效益分析

4.4.1 社会效益

本技术应用或推广起来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表现在以下方面:

①可以彻底解决了长期围扰人们的污泥处理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可以大大减少因污泥处理而产生的环境问题;

②由于将污泥处理过程中产生的蚯蚓粪和蚯蚓商品化,可以大大降低污泥的处理成本,增加企业的收入和经济效益;

③开发的一系列生物肥料、功能肥料,克服了污泥农用的限制因素,提高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⑸可以创建一批规模化企业,安置大量剩余劳动力。

在当今众多的污泥处理技术中,蚯蚓生物堆肥技术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技术,在当前环境保护领域中,是对污泥的资源化的一场变革。污泥资源化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造福人类的事业。

4.4.2 经济效益

生物肥料

从肥料角度来看,由蚓粪开发出来的生物肥料的售价约在200~400元/m3左右,根据目前中试实验的情况表明,含水率在80%左右的污泥,6~8 m3污泥可以生产

1m3生物肥料。

功能性肥料

如果利用蚯蚓粪的特点,开发出的新型功能性肥料每t的售价在1000元左右。

蚯蚓系列产品

处理过程中产生的过剩的蚯蚓可以作为原料开发生产高附加值的蚯蚓复合酶制剂,经济效益显著,据保守估计,每年每吨蚯蚓至少可以繁殖3t蚯蚓,而每吨蚯蚓的市场售价在8000~10000元,如果将蚯蚓开发成综合酶制剂,每公斤的售价在8000~16000元。

5.风险预测

污泥资源化利用,是目前国家鼓励从事的产业。以蚯蚓和蚯蚓粪为原料开发的饲生物肥料、功能性肥料和蚯蚓系列生化制剂都是国家指定的优先发展领域,市场前景广阔。不仅将污泥变废为宝,而且以高新技术为依托产品的高附加值,使得经济回报率较高,市场风险比较低。

【CN110012866A】一种基于工业化立体养殖蚯蚓处理市政污泥的方法【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330180.2 (22)申请日 2019.04.23 (71)申请人 代少波 地址 433000 湖北省仙桃市汉江大道特1号 (72)发明人 代少波  (74)专利代理机构 武汉智嘉联合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31 代理人 周伟 (51)Int.Cl. A01K 67/033(2006.01) A23K 50/00(2016.01) A23K 20/10(2016.01) A23K 10/26(2016.01) A23K 10/30(2016.01) A23K 10/37(2016.01) A23K 10/12(2016.01)A23K 20/105(2016.01)A23K 20/121(2016.01)C02F 11/02(2006.01)C05F 3/00(2006.01) (54)发明名称一种基于工业化立体养殖蚯蚓处理市政污泥的方法(57)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工业化立体养殖蚯蚓处理市政污泥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饲料跟基料的制作,在温度10~28℃的控温车间设置表面不密封的周转筐,将制作好的饲料跟基料按一定的比例铺设在周转筐内构成养殖筐,在制作好的养殖筐内投放成蚯,待养殖筐的一个处理周期结束后,将养殖筐中蚯蚓粪、蚯蚓卵和幼蚯蚓分离,将得到的幼蚯蚓投入制作好的催肥筐里面,经过一个周期结束后,将养殖筐中的物料放入蚯蚓收集系统中进行分离收获,本发明根据蚯蚓的生物特性,提供一种立体叠放养殖筐的养殖方法,极大的提高蚯蚓的产茧率和茧的孵化率,同时采用的养殖原料主要为市政污泥跟生畜粪便,不仅成本低, 而且能够减轻城市粪污问题。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7页 附图1页CN 110012866 A 2019.07.16 C N 110012866 A

污泥堆肥

目前我国城市污水污泥(包括二级河道淤泥、下水道通挖污泥及污水处理厂污泥),大部分还未经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处理和处置,没有正常的出路,不但成为城市及污水处理厂的负担,而且污泥的任意排放和堆放对周边环境造成新的污泥已经触目惊心,使建成的城市排水、河湖等设施及城市污水处理厂不能充分发挥消除环境污染的功能。既使建有消化池处理污泥,但未经无害化处置,污染程度虽有所减轻,但仍不符合污泥农用标准而造成二次污染。 然而,城市污水污泥会造成污染,但经妥善处理处置后进行综合利用,也能达到污泥资源化。污泥中的有机物分解产生的腐殖质可以改良土壤避免板结,污泥中丰富的氮、磷、钾等则是植物和农作物生长不可缺少的营养物,城市污泥营养成分与农家肥的对比见下表所示: 污泥肥料类有机份 % 氮 % 磷 % 钾 % 生污泥消化污泥生污泥消化污泥生污泥消化污泥生污泥消化污泥 城市污水污泥 55 ~ 69 48 ~53 2.6~5.4 2.4~3.9 1.2~1.5 1.2~3.5 0.28~0.4 0.32~0.43 猪厩肥 25.0 0.45 0.083 —— 马厩肥 25.0 0.58 0.122 —— 牛厩肥 20.0 0.34 0.070 —— 羊厩肥 31.8 0.84 1.100 —— 除堆肥而外,污水污泥经干燥焚烧后,可利用热值,可发电,还可作为建筑材料而派上用场,因此,城市污水污泥的处理处置与资源化的相结合,必将成为城市污水污泥最佳的最终出路。 二、污泥堆肥技术发展动态: 污泥处理处置方法有土地利用(用于农林业)、填埋、焚烧和海洋弃置。据美国环保署估计,美国15300个城市污水处理厂中,年产干固体污泥769万吨,45%的污泥用于农林业,21%进行填埋,30%用于投弃海洋。焚烧法由于能耗高,所以只占3%。原西德年产干污泥约200万吨,农田利用占32%,填埋占59%,焚烧占8%。日本55% 的污泥进行焚烧,35%的污泥进行填埋,约9%的污泥进行农田利用。污泥排海处置,由于对海洋越来越高的要求,许多国家已停止使用。污泥焚烧以日本、德国,奥地利等国占比例高,一般大型污水厂污泥通过焚烧无害化,产生的热能可回收利用,污泥减容减量化程度很高,但焚烧投资巨大,操作管理复杂,能耗和运行费均很高,近期内我国还不能全面推广采用。据报导,日本拟研究污泥焚烧后残渣溶铸成块石堆砌的处置方法。总之,在大多数国家中,土地利用和填埋仍是污泥处置的主要途径,而随着可填埋范围的日益减少,土地利用将是一个主要的发展方向。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又是一个农业大国,城市污水污泥的土地利用应是一项重要的途径。 污泥高温堆肥技术,目前世界各国采用的方法有:自然堆肥法,园柱形分格封闭堆肥法,滚筒堆肥法,竖立式多层反应堆肥法以及条形静态通风等堆肥工艺,这些方法都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美国八十年代初开发了比较完善的贝尔茨维尔好氧堆肥法,主要利用堆底穿孔管通入空气,防止臭气扩散,比较安全卫生。美国、德国、荷兰等发达国家大多由污水厂出资,国家政府资助交专业公司承包产业化经营,堆肥产品作为商品出售。 日本最大的堆肥厂在北海道的札幌市,堆肥仓和生产线及袋装产品很具规模,而且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很高。

污水的生物处理(一)活性污泥法

第四章污水的生物处理(一)——活性污泥法 教学要求 1)掌握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反应机理; 2)理解活性污泥法的重要概念与指标参数:如活性污泥、剩余污泥、MLSS、 MLVSS、SV、SVI、θc、容积负荷、污泥产率等; 3)理解活性污泥反应动力学基础及其应用; 4)掌握活性污泥的工艺技术或运行方式; 5)掌握曝气理论; 6)熟练掌握活性污泥系统的计算与设计。 第一节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 一、活性污泥处理法的基本概念与流程 活性污泥:是由多种好氧微生物、某些兼性或厌氧微生物以及废水中的固体物质、胶体等交织在一起的呈黄褐色絮体。 活性污泥法:是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污水生物处理技术。 实质:人工强化下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包括分解和合成), 活性污泥法的工艺流程: 1)预处理设施:包括初次池、调节池和水解酸化池,主要作用是去除SS、调 节水质,使有机氮和有机磷变成NH+4或正磷酸盐、大分子变成小分子,同时去除部分有机物。 2)曝气池:工艺主体,其通过充氧、搅拌、混合、传质实现有机物的降解和硝 化反应、反硝化反应。 3)二次沉淀池:泥水分离,澄清净化、初步浓缩活性污泥。

生物处理系统:微生物或活性污泥降解有机物,使污水净化,但同时增殖。为控制反应器微生物总量与活性,需要回流部分活性污泥,排出部分剩余污泥;回流污泥是为了接种,排放剩余污泥是为了维持活性污泥系统的稳定或MLSS 恒定。 二、活性污泥的形态和活性污泥微生物 1 活性污泥形态 (1)特征 1)形态:在显微镜下呈不规则椭圆状,在水中呈“絮状”。 2)颜色:正常呈黄褐色,但会随进水颜色、曝气程度而变(如发黑为曝气不足, 发黄为曝气过度)。 3)理化性质:ρ=1.002~1.006,含水率99%,直径大小0.02~0.2mm,表面积 20~100cm2/mL,pH值约6.7,有较强的缓冲能力。其固相组分主要为有机物,约占75~85%。 4)生物特性:具有一定的沉降性能和生物活性。(理解:自我繁殖、生物吸附 与生物氧化)。 (2)组成 由微生物群体Ma,微生物残体Me,难降解有机物Mi,无机物Mii四部分组成。 2 微生物组成及其作用 1)细菌:以异养型原核生物(细菌)为主,数量107~108个/ml,自养菌数量略 低。其优势菌种:产碱杆菌属等,它是降解污染物质的主体,具有分解有机物的能力。 2)真菌:由细小的腐生或寄生菌组成,具分解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功 能,但丝状菌大量增殖会引发污泥膨胀。 3)原生动物:肉足虫、鞭毛虫和纤毛虫3类,捕食游离细菌。其出现的顺序反 映了处理水质的好坏(这里的好坏是指有机物的去除),最初是肉足虫,继之鞭毛虫和游泳型。 4)纤毛虫:当处理水质良好时出现固着型纤毛虫,如钟虫、等枝虫、独缩虫、 聚缩虫、盖纤虫等。 5)后生动物(主要指轮虫):捕食菌胶团和原生动物,是水质稳定的标志。因而 利用镜检生物相评价活性污泥质量与污水处理的质量。 3 微生物增殖与活性污泥的增长 (1)微生物增值:在污水处理系统或曝气池内微生物的增殖规律与纯菌种的增殖规律相同,即停滞期(适应期),对数期,静止期(也减速增殖期)和衰亡期(内源呼吸期)。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试行) ( 建城[2009]23号2009-02-18实施) 1.总则 1.1 为提高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水平,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技术政策。 1.2 本技术政策所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以下简称“污泥”),是指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半固态或固态物质,不包括栅渣、浮渣和沉砂。 1.3 本技术政策适用于污泥的产生、储存、处理、运输及最终处置全过程的管理和技术选择,指导污泥处理处置设施的规划、设计、环评、建设、验收、运营和管理。 1.4污泥处理处置是城镇污水处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污泥处理处置应遵循源头削减和全过程控制原则,加强对有毒有害物质的源头控制,根据污泥最终安全处置要求和污泥特性,选择适宜的污水和污泥处理工艺,实施污泥处理处置全过程管理。 1.5污泥处理处置的目标是实现污泥的减量化、稳定化和无害化;鼓励回收和利用污泥中的能源和资源。坚持在安全、环保和经济的前提下实现污泥的处理处置和综合利用,达到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的目的。 1.6 地方人民政府是污泥处理处置设施规划和建设的责任主体;污泥处理处置设施运营单位负责污泥的安全处理处置。地方人民政府应优先采购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污泥衍生产品。 1.7 国家鼓励采用节能减排的污泥处理处置技术;鼓励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处理处置污泥;鼓励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鼓励研发适合我国国情和地区特点的污泥处理处置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

蚯蚓生物堆肥技术处理城污泥

蚯蚓生物堆肥技术处理城市污泥 及系列产品开发(节选)。。。。。。 3蚯蚓生物堆肥技术概述 3.1 蚯蚓堆肥处理技术机理 蚯蚓堆肥技术是基于蚯蚓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所具有的促进有机物质分解转化功能以及固体废弃物堆肥处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针对城市生活垃圾、农业废弃物和城市生活污水污泥中的有机部分的生物处理技术。它是在污泥堆肥基础上引入蚯蚓,蚯蚓在堆肥处理污泥过程中,寻觅合适的营养物质作为食物,污泥进入蚯蚓体内到最后以蚯蚓粪的形式排出,相当于一套完整的污泥处理工艺,此间既有蚯蚓体内分泌物的化学作用以及蚯蚓体内肠道微生物的生化作用,还有研磨、消化等物理化学作用,其整个流程如图3.1所示。在整个过程中,不仅有蚯蚓的吞噬消化作用,而且由于蚯蚓在污泥中的活动再加上其特殊的生物学功能,加速了污泥中的微生物的活动,蚯蚓与微生物协同作用从而加速污泥中有机物质的分解转化。

图3.1 蚯蚓堆肥处理污泥流程图 3.2蚯蚓堆肥技术的优点 与其它国内目前国内普遍使用的处理技术相比,它克服了污泥资源化最大的限制因素,避开了其它技术的缺点,充分体现了其优越性。与污泥农用技术相比,它解决重金属污染的难题;与填埋技术相比,它不仅不需要大量的土地,而且彻底解决了污泥的问题,而填埋并未最终避免环境污染,而只是延缓了污染发生的时间;与焚烧相比,它不需要巨额投资而且也不产生二次污染;与堆肥技术相比,它可以缩短污泥的堆肥周期,解决了重金属残留问题,提高了养分增加了肥料中的微生物。 3.2.1富集重金属 污泥中含有多种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和病原物,这些环境危险物质随污泥进入土壤,对生态环境安全和人类健康带来风险,甚至构成威胁。其中,污泥中重金属含量的增加对人类、动物、植物和土壤生态系统存在的潜在危害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环境问题,因城市污泥中的重金属具有难迁移、易富集、危害大等特点,因此把城市污泥所含的重金属问题看作是限制其农用的主要障碍。目前去除污泥中重金属的方法主要使用无机酸络合剂或者利用微生物将污泥中的重金属浸提到液相中加以去除,而近年来利用生物的某些习性来适应、抑制和改良重金属污染的生物治理法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研究表明,蚯蚓是一种能提高土壤肥力的环境生物,且对重金属具有富集作用,利用它可以处理城市垃圾、工业废弃物以及农药中重金属等有害物质。3.2.2改变水分存在形态,缩短堆肥时间 湿污泥中的水分主要以间隙水的形态存在,这种形态的水在自然条件下很难去

城市污水污泥堆肥的综合利用

城市污水污泥堆肥的综合运用 1 前言 城市污水污泥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及氮、磷和微量元素等植物所需养分,可以作为有机肥料和土壤改良剂,但同时也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属、有毒有机物等有害成分及高含水率,有恶臭,不便于储存、运输和使用等缺点,因此,在土地利用之前对污泥进行稳定化处理是非常必要的。在不同的稳定化处理方法中,考虑到对污泥稳定化处理后的土地利用,将污泥进行堆肥化处理比较符合我国国情。污泥经过堆肥化处理后,可以考虑使用在园林绿化、草坪施肥、花卉栽培等,这样既可以节约运输成本,也可合理利用污泥资源,同时也为污泥的处置找到出路。 2 城市污泥堆肥的运用 城市污泥经高温堆肥处理后成为有机肥料,其潜在用途很广。但是相对化肥而言,污泥堆肥产品的养分含量低、施用不方便。合格的堆肥不仅可以作为有机肥直接农用,而且还可制成各类专用复混肥、育苗基质等,应用于纤维作物、花卉以及园林、苗圃等的生产。 2.1直接施用 城市污泥的有机质含量高,氮、磷、钾及微量营养元素齐全,养分释放持久,施入土壤后其有机组分可以增加土壤的缓冲容量,提高了土壤对水、肥、气、热的协调能力,对于增产、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2有机—无机复混肥 污泥堆肥与无机化肥复混造粒后,其水分含量降低,效成分浓缩,便于包装运输和施用,养分较全面。另外,针对不同地区的土壤及气候背景和不同作物的生长规律开发专用的有机—无机复混肥配方,不仅能节省肥料用量,还能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2.3栽培和育苗基质 基质栽培是近几十年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项设施园艺技术,近年来,我国的基质栽培面积迅速扩大,对栽培基质的需求也逐年加大。采用污泥堆肥为原料制造容器育苗基质,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成本,而且肥效较好。以草坪生产为例,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草坪业有了蓬勃发展。近几年,北京、上海、西安等大中城市草坪建植的积极性猛增,每年新增草坪约5%-15%,随之而来的是对

(完整word版)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堆肥工艺设计课程设计概要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堆肥 工艺设计 学院:水利与环境学院 专业:环境工程 指导老师:黄绪泉 姓名:公子毅 学号:2011108106 二零一四年一月二十四日

第一部分前言 一、概述 随着国家对环保治理力度的加大,越来越多的污水厂投入运行,由此处理污水而产生的剩余污泥也越来越多,污泥是污水处理后的产物,是一种由有机残片、细菌菌体、无机颗粒、胶体污泥等组成的极其复杂的非均质体。污泥的主要特性是含水率高(可高达99%以上),有机物含量高,容易腐化发臭,并且颗粒较细,比重较小,呈胶状液态。它是介于液体和固体之间的浓稠物,可以用泵运输,但它很难通过沉降进行固液分离。污泥的成分非常复杂,不仅含有较丰富的氮、磷及多种微量元素和大量有机质,同时还含有病原菌、寄生虫(卵)、重金属、盐分及某些难分解的有机毒物。 堆肥化是指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利用自然界广泛分布的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等微生物将固体废物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组分分解,向比较稳定的腐殖质进行生物转化的微生物过程。这一过程包含堆肥材料的矿质化和腐殖化两个相互交替的过程。堆制初期,矿质化过程占优势;后期则腐殖化过程占优势,重视污泥的处置显得非常重要。 适用于堆肥法处理的废物主要有城市垃圾、粪便、城市及某些工业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农林废物等。放置在任一场所的有机团体废物在湿度、通风条件满足的情况下,会自动产生热量(如秸秆堆垛、垃圾堆垛),尤其在冬季这种现象更为明显,会产生大量热蒸汽。堆肥化就是在人工控制下,在一定的水分、C/N比和通风条件下通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将有机物转变为肥料的过程。在这种堆肥化过程中,有机物由不稳定状态转化为稳定的腐殖质物质,对环境尤其土壤环境不构成危害,而把堆肥化的产物称为堆肥。 在堆肥化过程中,伴随着有机物分解和腐殖质形成的过程,堆肥的材料在体积和重量上也发生着明显变化。通常由于挥发性成分分解转化,重量和体积均会减少1/2左右。堆肥化过程是地球表面生态过程中的一部分,并在不断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可使地表面残留的枯枝落叶、杂草堆、树皮和其他半团体的有机物分解后再进一步参与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中去。 二、本设计概况及原始资料 本设计为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堆肥工艺,规模为日处理脱水污泥 200t,每年处理脱水污泥6万t的污泥堆肥处理厂,年生产有机肥 1.6万t。 脱水污泥含水率为80%,挥发性固体比重为75%,碳氮比为8:1 ,典型化 学成分 C 10H 19 O 3 N。 三、设计依据 1、《污水污泥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利用》尹军谭学军编著; 2、《固体废物处置与资源化》蒋建国编著; 3、《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实践教程》宁平编著; 4、《固体废物管理手册》乔治·乔巴诺格劳斯弗朗克·克赖特主编。 四、设计原则 污泥堆肥工艺技术应符合建城[2009]23号《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行)》要求;有机肥产品达到或超过 GB24188-2009《城

T污泥堆肥处理方案

200T/d污泥无害化处理 技 术 方 案 二〇一六年十一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0 二、处理标准 0 三、污泥堆肥工艺方案 0 选择方案的原则 0 工艺流程及说明 0 四、污泥堆肥工程设计 (1) 工艺设计 (1) 生产车间 (1) 污泥处理构、建筑物 (2) 污泥原料仓库 (2) 混料车间 (2) 好氧发酵车间 (2) 成品库 (3) 临时堆场 (3) 其他建筑 (3) 主要设备 (3) 混料/配料系统 (3) 翻堆机/转仓机 (3) 自动进/出仓系统 (4) 固体好氧曝气系统 (5) 物料储存输送系统 (5) 除臭系统 (5) 五、设备材料表及主要构/建筑物 (7) 主要工艺设备 (7) 主要构/建筑物 (8) 六、工程投资估算 (8)

一、工程概况 污泥处理系统产生脱水污泥量200吨/天,含水率80%,污泥采用好氧发酵堆肥工艺,日产吨/天营养土(含水率小于40%)。 二、处理标准 (1)出料含水率≤40%; (2)产品卫生指标应符合高温堆肥卫生标准GB7959-87。 三、污泥堆肥工艺方案 选择方案的原则 (1)在常年运行中,要保证污泥的处理效果稳定,技术成熟可靠; (2)尽量降低投资和运行费用; (3)将二次污染风险降到最低; (4)实现操作人员脱离污泥好氧发酵区,杜绝人员伤亡事故发生,运行管理方便。 工艺流程及说明 本项目处理含水率80%的脱水污泥200t/d,脱水污泥通过污泥专用车送到混料车间,在混料车间与回流熟料按一定比例进入混料机混合,混合好的物料通过布料机输送到好氧发酵仓内,在发酵仓内强制通风使物料充分好氧发酵,同时通过翻堆机搅拌使其均匀发酵并且推动物料向前运动;经20 天左右的时间发酵后物料的含水率已降至40%以下,干燥后的物料一部分作为回流物料循环利用,一部分进入营养土仓库,最终作为营养土输出。这种营养土可作为土壤剂改良剂,可用于城市草坪、花卉种植、园林绿化、荒漠植被、荒山绿化等方面,又可以作为大田肥的原料,充分利用该营养土有机成分高等优点,也可根据土壤情况及农

“蚯蚓工场”吃污泥:成就千万富翁

一个台湾人,守在常熟大义镇中泾村,领着75亿条蚯蚓治污赚钱。6月22日,记者走进这个全国规模最大的“蚯蚓工场”。扒开黄土,红艳艳的蚯蚓一个劲地往外钻。这地,“种”蚯蚓惊人高产。三年前,尊龙生物执行长陈宗喜带了5000条种蚯蚓来到常熟。如今,变出75亿条蚯蚓。“一条蚯蚓45天成熟,能活4年,养得好,一年生出20万条蚯蚓。”每月,基地蚯蚓总量增长30%。吃进有害的污泥、牛粪,排出有益的有机肥和饲料。蚯蚓就是一群不拿工资的工人,是一群24小时运转不停的生物机器。“用蚯蚓消化污泥,在日本、美国、加拿大很流行!”出身台湾“蚯蚓世家”的陈宗喜替客户算账:过去,常熟理文造纸厂把污泥交给环保公司填埋处理,一吨六七十元,而请蚯蚓代劳,一吨最多20元。“一年下来,蚯蚓帮他们省下300万元!”陈宗喜更是大赢家。“每天,蚯蚓吃下造纸厂白送的污泥,多则100吨,少则60吨。一边吃一边拉,拉出有机肥,每吨600元。而太仓、常熟奶牛场,每天送来60吨牛粪,蚯蚓吃了,拉出饲料,一吨3000多元。这两年,我的蚯蚓吃掉近2万吨造纸污泥、1万多吨牛粪一堆起来,足足一座大山。这些废物中,有20%至40%转化为有机肥和饲料。”蚯蚓也挑食。刚送来的污泥和牛粪,没经熟化,臭不可闻,蚯蚓要么不动嘴,要么吃死了,要么干脆逃跑。“自然状况下,污泥和牛粪熟化,即把酸碱度调和到中性,需要几个月,而加入美国进口的80多种活菌,牛粪只要两个星期,污泥只要一周,就能喂蚯蚓了。吃污泥的蚯蚓,跟吃牛粪的蚯蚓,在不同车间工作。它们一秒钟能吃0.07克,永不停嘴,直到死去,化为一摊水。”造纸厂污泥,从蚯蚓肚里过一过,真的能“吃”掉污染吗?“造纸厂污泥中,危害最大的是重金属,如铬、锌等。蚯蚓吃下污泥,吸收了营养,也吸收重金属。我们请无锡国家食品饲料检测中心做过实验,蚯蚓产出的有机肥料达到无害化。要不,没人敢买咱们蚯蚓生产的有机肥。”蚯蚓“吃”出来的饲料,脱去牛粪臭味,“喂鸡喂鸭,拉下的粪便,竟也没有臭味。”尊龙还在试验:用南瓜、西红柿、萝卜之类喂专门蚯蚓,“把它们培育成药用蚯蚓,能治心脑血管病。”地球上最有用的生物是蚯蚓。达尔文这话,陈宗喜记在心头。“蚯蚓在地球上耕作了3亿年。5公斤蚯蚓(12500条)耕5亩地,赶上一个农民的能量。”当然,能赚钱的蚯蚓更讨人喜欢。“在江苏,我投入2000多万元,建了6个蚯蚓基地,养殖规模在600亩左右。蚯蚓吃什么,入乡随俗。在常州吃猪粪;在南通吃蔬菜下脚料;在高邮吃秸秆,吃豆壳。”蚯蚓工场进账几何?陈宗喜变得闪烁其词,“我正在常熟建第二个基地,投资600万元,估计一年能收回成本。”他透露,目前,蚯蚓工场年产1万吨肥料饲料,供自己种养基地都不够,“江苏1400家造纸厂,已有四五十家找过我,请我处理造纸污泥;台湾一家农场最近意向订购3万吨蚯蚓肥料。再过5年,我的蚯蚓一年能产5万吨有机肥料,那时,赚钱就容易了。”《》

150吨污泥堆肥处理可研

150吨/日污泥堆肥处理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 隆润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2010年06月·北京

目录 第1章概论 ........................................................................................................... 1.1 基本情况 ........................................................................................................................... 1.2 项目背景 ........................................................................................................................... 1.3 研究目的 ........................................................................................................................... 1.4 编制的内容 ....................................................................................................................... 1.5 编制依据 ........................................................................................................................... 1.6 编制原则 ........................................................................................................................... 1.7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第2章基础资料 ......................................................................................................... 2.1 概况 ................................................................................................................................... 2.2 自然资源 ........................................................................................................................... 2.3 自然条件 ........................................................................................................................... 第3章项目建设必要性 ............................................................................................. 3.1 污泥处理现状 ................................................................................................................... 3.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3.3 项目建设的紧迫性 ........................................................................................................... 第4章工程规模 ......................................................................................................... 4.1 服务范围 ........................................................................................................................... 4.2 污泥产生量预测 ............................................................................................................... 4.3 污泥处理规模 ................................................................................................................... 第5章厂址选择 ......................................................................................................... 5.1 选址原则 ........................................................................................................................... 5.2 厂址条件 ........................................................................................................................... 5.3 厂址评价 ........................................................................................................................... 第6章工艺选择 ......................................................................................................... 6.1 污泥特性 ........................................................................................................................... 6.2 污泥危害 ........................................................................................................................... 6.3 我国污泥处理的概况 ....................................................................................................... 6.4 污泥处理的主要方法 ....................................................................................................... 6.5 污泥处理工艺选择 ........................................................................................................... 6.6 影响堆肥的因素 ............................................................................................................... 第7章工程设计概要 ................................................................................................. 7.1 污泥性状设计数据 ........................................................................................................... 7.2 工艺流程 ........................................................................................................................... 7.3 工艺设计 ........................................................................................................................... 7.4 主要的建(构)筑物及设备 ........................................................................................... 第8章除臭工程.......................................................................................................... 8.1 臭气特征 ...........................................................................................................................

七种污泥处理处置工艺技术对比

精心整理 七种污泥处理处置工艺技术对比 时间:2015-11-0411:17 来源:亚洲环保网 评论(0) 当前污泥处理处置主要工艺: 1、污泥厌氧发酵 234567甲烷。 123456、安全隐患,占地比较大。 目前国内有50多家,其中29家停止运营。 二、污泥好氧堆肥 利用秸秆等辅料将污泥含水率降至60%,增加空隙达到规定CN 比,不断补充氧气,经25-30天发酵腐殖。达到稳定化,可作为园林绿化和土地改良处置。 主要有:自然堆肥、封闭式堆肥、滚筒堆肥、竖式多层堆肥等。

缺点: 1、污泥泥质不稳定,中重金属难以稳定化,只能用作园林绿化用肥。 2、堆肥过程产生大量的臭气,污染周边环境。 3、加入大量秸秆等调理剂,不断供氧,运行成本200元/t以上。 三、污泥焚烧发电 核心设备焚烧炉,主体设备为塔形,底部有多孔板,板上放置载热体砂为燃烧床,塔内衬有耐火材料,气体从底部通入,污泥进入后成沸腾流化状态燃烧。 1 2、 元/t。 3 1 2 3 缺点: 1、含水率只能将75-65%。 2、加入大量药剂,增加污泥干基重量,运行成本较高180元/t。 3、污泥再利用局限性增大。 七、固化剂稳定 在原污泥中加入石灰及其他固化剂,与污泥产生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热,降低含水率。 缺点:

1、添加大量石灰、铝基材料,污泥增量。 2、污泥无法再次利用,只能填埋。 3、运营成本较高130-150元/吨。 目前来看,依靠某一种单一工艺,已很难满足污泥处理处置要求。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污泥种类,综合考虑气候、区域特点、建设地条件等,把多种工艺巧妙结合,以达到最佳效果,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在污泥处理工艺技术的选择上,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

堆肥案例

①北京排水集团庞各庄污泥堆肥厂升级改造项目 案例说明:北京排水集团的庞各庄污泥堆肥厂建于1996年,原设计采用“静态堆肥+翻抛”堆肥工艺,存在发酵时间长、处理能力低、气味较等问题。堆肥方式保留了原来的条堆形式,其优点在于对于处理能力大的堆肥设施,进出料作业简单、灵活,效率高、能耗低。改造技术方案由万若(北京)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提供,主要包括添加混料系统及堆肥区通风控制及监测系统,使整个庞各庄堆肥厂地保留了原来的条堆形式的基础上,增加了条堆的温度、氧含量在线监测与控制,增加了通风优化控制系统,并实现用计算机对系统过程的智能化控制。通过改造地面,以较小的土方工程完成了强制通风布风系统。 工程分两期进行。其中一期工程验收后北半部的处理能力可达 130t/d,2010年3月顺利通过试运行阶段。而二期改造增添预混预调理系统及剩余东棚南半部的通风系统等,2011年2月完成。全面升级改造后,其处理能力将达到300t/d。

庞各庄污泥堆肥项目主要包括增添物料混合预调理系统和堆肥区改造。其中混料系统选用德国专业混合设备--罗迪格机械流化床式混合器,实现湿污泥与辅料、返混料的均匀混合,并使物料均匀疏松适宜好氧发酵。堆肥区在保留了原来的条堆形式和厂房结构,尽可能地利用原有设施的基础上,通过较小土方的改造地面增加了强制通风布风系统、氧温在线监测系统和氧温-通风的联锁控制系统。从而实现了均匀布风,源头控制臭气发生,保证整个发酵过程含氧量及高温,控制灵活可靠,降低通风能耗和劳动强度。 全面升级改造后,湿泥与辅料(蘑菇渣或其它)及返混泥经过均匀混合调理,利用自卸车车运至堆肥车间,在50℃-72℃条件下进行好氧发酵。发酵过程中利用氧温监控系统实现通风系统的自动化控制。厂区堆肥车间占地共约13000m2,可实现16天含水率降至40%左右,以及污泥的基本稳定。 升级改造后的运行结果显示,与原有工艺相比,处理能力、发酵速度、干化速度、发酵温度以及气味控制均得到显著改善。

污泥干化技术

污泥干化技术 污泥是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随着国内污水处理事业的发展,污水厂总处理水量和处理程度将不断扩大和提高,产生的污泥量也日益增加,目前在国内一般污水厂中其基建和运行费用约占总基建和运行费用的20%~50%。污水污泥中除了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丰富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还存在重金属、致病菌和寄生虫等有毒有害成分。为防止污泥造成的二次污染及保证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和处理效果,污水污泥的处理处置在我国污水处理中占有的位置已日益突出。 一、原理 流化床污泥干燥机的结构从底部到顶部基本上由三部分组成: (一)风箱:在干燥机的最下面,用于将循环气体分送到流化床装置的不同区域,其底部装有一块特殊的气体分布板,用来分送惰性流化气体。该板具有设计坚固的优点,其压降可以调节,保证了循环气体能适量均匀地导向整个干燥机。 (二)中间段:在该段,热交换器内置于此. 使脱水污泥的水蒸发的所有能量均通过此热交换器送入。通常蒸汽或者热油可作为热交换的热介质. (三)抽吸罩:作为分离第一步, 用来使流化的干颗粒脱离循环气体,而循环气体带着污泥细粒和蒸发的水分离开干燥机通过流化床下部

风箱, 将循环气体送入流化床内。颗粒在床内流态化并同时混合。通过循环气体不断地流过物料层, 达到干燥的目的。 (四)其工艺流程图(如图1.1、1.2) 流化床干化系统—工艺流程图(图1.1)

流化床干化系统—工艺流程图(图1.2) 二、流化床干化系统的优点和污泥的特性比较 (一)优点 1.直接将脱水污泥送入流化床, 无需干颗粒循环和干湿泥混合造粒(返料系统) 2.最终产品: 无尘的, 含固率大于90%的干固体 3.低干化温度85°C 4.流化床内通过热交换器非直接供热 5.低排放不污染环境 6.干化系统气体惰性化, 氧含量< 3 Vol-% , 具有高安全性 7.很高的环境等级, 因为系统密闭制造、干化过程中剩余气体量低、臭气含量低 8.运行时间: 每天24 小时 9.已被证实为可靠的系统, 年运行时间超过8000 小时 10.全自动控制系统, 无需全天侯值班 11.污泥干化质量好

关于引用蚯蚓处理有机污水技术的可行性研究

关于引用蚯蚓处理有机污水技术 的可行性研究 —2008年情报课题报告 作者:王丹 郝丹 吴增炎 王贵彬 大庆石化公司水气厂

关于引用蚯蚓处理有机污水技术 的可行性研究 摘要:本文介绍了新型污水处理工艺蚯蚓塔式生态滤池技术在处理有机污水、污泥工艺中的可行性。分析了该项新技术具有的生态效益及经济效益。蚯蚓生态滤池工艺高效节能,具有鲜明的“生态平衡”和“环境友好”技术特色,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具有技术经济竞争优势,环境效益比较显著,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前景。 关键词:蚯蚓蚯蚓生物滤池污水污泥 1前言 目前,我国水污染状况依然严峻,而常规污水处理技术大多以SBR、AAO、AO、CASS、CAST、氧化沟、活性污泥等方法为主,存在着基建投资大,运行费用高,维护管理复杂且污水处理效率低等问题,影响水污染治理的进度。另外,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治理的现状更不乐观,首先污水厂只注重水质的达标排放,忽略了污泥的处理与处置,造成了严重的二次污染;其次污泥处理费用昂贵,约占污水处理厂总运行费用的20%~50%,投资约占污水处理厂总投资的30%~40%,而现有的污水处理设施中,污泥处理工艺和配套设施极不完善,有污泥稳定处理设施的不到25%,处理工艺和配套设备完善的不到10%。 原由法国智利等先开发利用的蚯蚓生物滤池(VBF)污水处理工艺是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技术,它具有处理工艺简单、处理效果好、规模灵活、二次污染少等优点。在国内,由同济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上海市城市排水有限公司共同承担的处理城市污水研究项目,将蚯蚓引到城市污水处理池,使污水中含有的有机污染物被微生物和以污水中的悬浮物为主要食料的蚯蚓有效利用,形成一个“微生物——蚯蚓生态滤池”系统,从而使水质得到净化,而蚯蚓粪便中的有机物和氮、磷、钾等又可作为微生物食科或作为高效农肥和土壤改良剂。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已在上海曲阳污水厂取得中试研究成果,日前通过了由市科委组织的专家鉴定。 因此,研究引用蚯蚓处理有机污水技术的可行性,不但可以满足污水资源化、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还将对污水处理技术先进可靠、经济高效、管理方便、生态性的发展方向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2蚯蚓生物滤池(VBF)废水处理技术 蚯蚓微生物生态滤池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型生态污水处理技术。国内同济大学首先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工作。与传统处理法相

郑州市污泥堆肥处理工程设计

郑州市污泥堆肥处理工程的设计 郑州市目前有三座污水处理厂,分别为王新庄污水处理厂、五龙口污水处理厂和马头岗污水处理厂,总处理规模为80×104m3/d,剩余污泥量为600t/d(含水率为80%)。经过方案比选,郑州市决定将三座污水处理厂一的剩余污泥进行集中处理和处置,处理工艺为好氧堆肥,处置方案选择土地利用或填埋。 1 工程概况 污泥堆肥处理厂设计规模为600 t/d,一期设计处理规模为100 t /d。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秸秆存放及粉碎车间、混料及好氧堆肥车间、风机房、生物滤池及配套的生产、管理设施。处理厂的产品为营养土,可用于园林绿化或填埋。工程预留了营养土深加工制肥的占地面积。 2 处理工艺 根据微生物生长环境的不同,堆肥可分为好氧堆肥和厌氧堆肥。好氧堆肥是指在有氧状态下,好氧微生物对废物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转化的过程,最终产物主要是CO2、H20、热量和腐殖质;厌氧堆肥是在无氧状态下,厌氧微生物对废物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转化的过程,最终产物是CH4、CO2、热量和腐殖质。 由于厌氧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解速度缓慢,处理效率低,容易产生恶臭,工艺条件也比较难以控制,故本工程选择好氧堆肥工艺。 现代化好氧堆肥工艺可分为翻堆条垛式堆肥、通风静态垛堆肥、发酵槽(池)式堆肥和筒仓式堆肥等。发酵槽式堆肥工艺具有占地面积小、堆肥效率高等优点,故本工程选择发酵槽式堆肥工艺。

堆肥厂的工艺流程见图1。在混料车间内设置了三个料仓:脱水污泥料仓、粉碎秸秆料仓和回用料仓。污水处理厂的脱水污泥通过污泥运输车运至脱水污泥料仓;粉碎后的秸秆经皮带机输送至秸秆料仓;从发酵槽出来的物料经筛分机筛分后的筛上物进入回用料仓。脱水污泥、粉碎后的秸秆及堆肥成品中的筛上物,经混料机搅匀后用装载机运送至发酵槽中进行堆肥。堆肥后的物料通过装载机或翻抛机运送至回料皮带机上,通过回料皮带机输送到筛分机,经过筛分,筛上物进回用料仓重复使用,筛下物即为成品营养土。 3 工艺设计 ①发酵槽 发酵槽的设计包括发酵槽的数量设计和单个发酵槽的尺寸设计。为方便生产运行,单个发酵槽容积根据每日需要堆肥的物料体积进行设计。发酵槽的宽度、高度尺寸根据翻抛设备的要求确定。本项目采用进口翻抛机,其要求发酵槽宽度为4.5 m,翻堆深度最大为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