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钾血症肾病

低钾血症肾病
低钾血症肾病

疾病名:低钾血症肾病

英文名:hypokalemic nephropathy

缩写:

别名:hypokalemic nephrosis;kalium-losing nephropathy;低钾肾病;低钾血症性肾病;空泡样肾变病;失钾性肾病

ICD号:N14.3

分类:肾内科

概述:低钾血症肾病(hypokalemic nephropathy)是持久性低钾血症引起的慢性间质肾炎或肾脏病,又称失钾性肾病(kalium-losing nephropathy)。其严重性决定于缺钾的程度与持续的时间,临床表现主要是尿浓缩功能障碍,但临床极少见。血钾降低时由于细胞内、外钾浓度的比例发生变化,亦改变了细胞膜的极化状态,从而使一些易激性组织如神经、肌肉的功能发生变化。轻度低血钾(3.0~3.5mmol/L)一般无任何临床症状,少数患者可出现乏力、易疲劳、肌肉痉挛等。长期服用洋地黄的心脏病患者易引起毒性反应,严重时可导致室性心律失常直至室颤。此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低血钾极易诱发室性心动过速。因胰岛素释放不足所至糖耐量减退的患者常常伴有轻度低血钾。低血钾也常常是高血压患者血压不易控制的原因。

中度低血钾(2.5~3.0mmol/L)可致严重肌无力,由于缺乏运动性的血管扩张可引起肌肉溶解。由于肠蠕动减弱引起便秘,肾浓缩功能减退出现多尿、尿频。低钾可使肾脏氨生成增加,肝脏疾病患者易引起肝性脑病。多数患者心电图检查可出现T波低平、S-T段下降、异常Q波等低血钾表现。

严重低血钾(低于2.5mmol/L)可致肠梗阻、肌肉瘫痪、呼吸肌麻痹,可危及生命。长期慢性低血钾可导致低钾性肾病。本病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两种类型。遗传性低钾血症肾病与HLA相关,以原发性肾性失钾、血压正常但肾素和醛固酮水平增高、尿前列腺素E排泄增加为特征。

流行病学:目前暂无相关资料

病因:本病是由慢性低钾血症所致的失钾性肾病,引起低钾血症的病因主要有钾摄入不足;丢失过多(消化道丢失及尿中丢失);各种利尿药及类固醇激素的应用;慢性肾脏疾病如肾小管酸中毒、Bartter综合征、Liddle综合征、肾素分泌瘤、库欣综合征

及羟化酶缺乏疾病等。临床常见低血钾有:

1.非肾源性低血钾 肾脏排钾并未增加,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细胞摄钾增多亦为低血钾的常见原因之一。细胞摄钾增多造成的低血钾多为暂时性的,多数情况下无需特殊治疗。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患者可突然发生低钾性肌无力,血钾常常低于3mmol/L。本病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了,乙酰唑胺能有效改善肌无力。某些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亦可出现周期性瘫痪的临床表现,血钾也可暂时性的降低。但是病因可能并不完全相同,乙酰唑胺多不能奏效,而β-阻滞药则可明显改善肌无力症状。

此外摄钾不足,或由于急、慢性腹泻所致肠道丢钾也是非肾源性低血钾的主要原因。

2.肾源性低血钾 各种原因引起的尿钾排出增多是导致低血钾的最主要的原因,统称为肾源性低血钾。患者除了有低血钾的表现外往往同时伴有代谢性酸中毒或代谢性碱中毒。低血钾伴代谢性酸中毒时血压大多正常,伴有代谢性碱中毒的低血钾患者则大多可有高血压。

(1)低血钾伴有酸中毒:由于低血钾可代偿性地增高血浆碳酸氢钠的浓度,因此大多数患者呈碱中毒倾向;反之,如果低血钾患者同时伴有代谢性酸中毒则对诊断有极大的帮助。因为低血钾伴酸中毒仅见于肾小管性酸中毒,包括近曲小管和远曲小管性酸中毒;以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由于高血糖引起的渗透性利尿作用以及大量带阴电荷的酮体从尿液中排出促进了尿钾的排出,而伴有明显的机体总钾量的降低。但在酸中毒早期由于细胞内、外钾的重新分布,低血钾可不明显。如果用胰岛素及碱性药物治疗时未予以补钾则可引起严重甚至致命的低血钾。

(2)低血钾而血pH正常或伴代谢性碱中毒:

①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血清醛固酮水平增高,而使进入远曲小管的钠离子显著增加,由于钠-钾交换作用尿钾排出增加。患者除有血醛固酮水平增高、低血钾外,还有高血压及代谢性碱中毒的临床表现,而血浆肾素活性大多下降。由于低血钾可反馈抑制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因此严重低血钾的患者血清醛固酮水平并不相应增高。正常人或其他原因引起的高血压患者输注生理盐水或氟氢可的松后血清醛固酮

应低于110.96nmol/L(4ng/dl),而血清醛固酮水平不受抑制则有助于本病的诊断。肾上腺肿瘤由于血醛固酮水平较高,低血钾表现亦较明显,必须手术治疗。肾上腺增生则可先试用螺内酯(安体舒通)做抗醛固酮治疗,多数患者低血钾和高血压能得以纠正。某些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尿液中18-羟基和18-氧基可的松浓度增高,地塞米松抑制试验阳性,这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这些患者服用噻嗪类利尿药可造成极为严重的低钾血症,而服用小剂量地塞米松(0.75mg)则能有效纠正低血钾和降低血醛固酮。

②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本病多伴发于肾血管性疾病,如肾动脉狭窄、肾血管炎等,临床上亦可表现为低钾性碱中毒和高血压。但需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均有低血钾表现。肾血管外皮细胞瘤(Robertson-Kihara综合征)系一种罕见的肾小球球旁装置肿瘤,因其可分泌肾素继发引起醛固酮增多,临床上亦表现为低血钾和高血压,患侧肾静脉肾素活性明显增高。某些肾外恶性肿瘤也可继发醛固酮增多,但血清中主要以非活性的肾素水平增高为主。

③先天性盐皮质激素增多综合征:因先天性11β-羟基固醇脱氢酶(11β-OHSD)活性低下,从而使肾脏内皮质醇转变成无活性的羟基皮质醇受阻,致使大量皮质醇与盐皮质素受体结合并使之激活,发挥盐皮质激素样作用,临床上出现醛固酮增多的表现。甘草、棉籽酚以及甘珀酸钠等药物亦有抑制11β-OHSD的作用,以致引起盐皮质激素增多的临床表现。文献中曾有因摄入含甘草的食品或药物而造成盐皮质激素增多症的报道。

④Liddle综合征:为一家族性疾病。临床上主要有低血钾、高血压及碱中毒等表现。本征的病理生理特点是远曲肾小管钠的重吸收显著增加,造成容量扩张而进一步抑制肾素和醛固酮的产生。因此本病血醛固酮水平多降低。钠潴留是造成高血压的原因,同时钠重吸收增加致使钾排出增多引起低血钾和碱中毒。患者红细胞膜钠离子流出障碍亦为本病的特征之一。保钾类利尿药如氨苯蝶啶及阿米洛利(Amiloride)可用于本病的治疗,相反,螺内酯(安体舒通)对本病无效,不宜应用。

⑤库欣综合征:约30%的库欣综合征患者可发生低血钾,尤其是继发于异位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的库欣综合征患者,低血钾的发生率更高。由于糖皮质激素与盐皮质激素受体结合后亦可产生盐皮质激素样作用使肾脏排钾增多。最近有人在动物实验

中发现糖皮质激素能增加-肾小球滤过率从而使流经肾小管的液体量增多是造成尿钾排出增多的主要原因。

⑥低氯综合征:低氯血症也是引起低血钾和代谢性碱中毒的原因之一,患者无高血压。低氯血症多发生在频繁呕吐或因胃肠减压造成氯离子大量丢失。此外长期服用大剂量的噻嗪类或襻利尿药亦为造成低氯血症的重要原因。

⑦Bartter综合征:本征系一种少见的遗传性疾病,80%的患者在15岁以下发病,大多数患者伴有生长发育迟缓。50岁以上发病者极为罕见。本病的病理特征是球旁装置增生,患者可出现高肾素、高醛固酮血症,因此低血钾也为临床上突出的症状。由于患者前列腺素、激肽的产生亦明显增多,使患者对血管紧张素Ⅱ、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产生抗性,因此患者无高血压。有研究发现本病的低血钾并非完全因醛固酮增多所致,因限制钠盐的摄入,服用螺内酯(安体舒通)、氨鲁米特或切除肾上腺常能有效地减少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尿钾的排出,而这些方法却不能纠正Bartter综合征的低血钾。相反,前列腺素抑制剂如吲哚美辛(消炎痛)等药物却能纠正本病所有的代谢紊乱和异常,提示前列腺素产生过多可能为本病的最主要的原因。本病的治疗除了应予以前列腺素抑制剂外,还应及时补钾,对于尿钾排出较多者还需给以保钾利尿药,其中以阿米洛利(Amiloride)最为有效。

⑧镁缺乏:镁缺乏亦可导致尿钾排出增多引起低血钾,原因尚未明了。部分患者在补充足量的镁之后尿钾排出可减少。低血镁的临床表现和低钙血症相似,主要表现为肌震颤、易激动、畏光、精神变态等神经肌肉应激性增高的症状,严重时可出现谵妄、抽搐等。

⑨利尿药:噻嗪类,乙酰唑胺,汞利尿药,以及呋塞米和依他尼酸等利尿药均可使尿钾排出增加导致低血钾。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这些药物抑制了肾小管钠和水的重吸收,到达远曲小管的钠和水明显增多,Na-K交换增多而使尿钾排出增加。此外这些利尿药(乙酰唑胺除外)还可引起代谢性碱中毒,进一步增加尿钾的排泄。

除利尿药外,还有许多其他药物也造成低血钾,而且引起低血钾的机制也不完全相同,下表列举一些常用的易引起低血钾的药物及其造成低血钾的原理(表1)。

发病机制:对低钾血症肾病可能的发病机制的认识来自大鼠实验性低钾血症的研究。本病肾损害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低钾血症时氨生成异常。实验结果表明,低钾血症刺激氨生成,其机制是低钾血症时细胞内酸中毒,其结果是引起补体旁路途经的激活,继之发生免疫细胞向间质浸润,导致进行性小管间质损害。在低钾血症大鼠,补充碳酸氢钠以抑制氨生成,结果小管间质病变减轻。

伴随钾丢失的小管结构和功能改变表现出可逆性。这些病变不肯定能发展为慢性小管间质肾病并导致持续性肾功能不全,但与低钾血症的病程长短有关。有报道低钾性小管间质肾病的一种家族性类型,表现出进行性肾功能衰竭。大鼠实验性低钾血症的研究结果,低钾血症持续数月后可出现不可逆的间质纤维化,但大鼠低钾性小管间质病变比人体严重,同时这些病变可能是低钾血症大鼠对慢性肾盂肾炎的易感性造成的。

临床表现:低钾血症肾病的表现主要是小管功能损害,以浓缩功能减退为主,表现为烦渴、多饮多尿、夜尿增多、甚至出现肾性尿崩症,对加压素反应不佳;尿中伴有少量蛋白尿和管型;早期失钾可引起代谢性碱中毒;肾间质受损后,因肾小管酸化功能障碍而出现代谢性酸中毒。本病易并发肾盂肾炎,出现尿路感染的临床表现;随病程进展逐渐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

除肾病症状以外,患者全身表现主要有低血钾症状,如四肢肌无力、肠麻痹软瘫、腱反射减弱、心律失常等。

并发症:本病易并发肾盂肾炎及全身表现的低血钾症状;重者随病程进展逐渐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

实验室检查:

1.尿液检查 可见尿蛋白和管型,并发感染时见较多白细胞。尿浓缩稀释试验显示浓缩功能减退,尿比重降低(酚红及对氨基马尿酸排泄率降低),尿前列腺素E增多。

2.血液检查 疾病早期 血BUN及Scr可正常;随疾病进展发生肾功能衰竭时,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增高。特征性改变为血钾降低,肾素和醛固酮升高。

其他辅助检查:本病病理改变为小管间质性肾炎,伴随进行性肾功能衰竭。近曲小管出现空泡是遗传性或获得性低钾血症肾病的病理特征即肾小管上皮细胞内有多数空泡,尤以近端肾小管病变突出,空泡内不含脂肪或糖原。肾小球和肾血管一般无损害。长期低血钾引起小管间质纤维化,形成瘢痕,肾脏萎缩。病理生理变化为多种肾功能异常,伴随钾丢失,其特点是血管加压素抵抗性尿浓缩功能障碍、氨生成增加、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在人体,伴随钾丢失的特征性结构改变为小管上皮出现空泡,是由于细胞内质网的池扩张。这种损害主要限于近端小管,远端小管仅有局灶性改变。常规做肾活检及影像学检查,可见以上特征性改变。

诊断:如临床有明显失钾的病因,及肾小管受累的典型临床及实验室表现,可考虑本病诊断。

鉴别诊断:注意与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间质性肾炎相鉴别。如慢性肾盂肾炎,高血钙肾炎等。

治疗:本病是由低血钾造成的疾病,因此针对低血钾的治疗是最根本的治疗。由于低血钾如不及时纠正后果严重,所以必须掌握总的治疗原则即去除低血钾的病因。因各种原因造成细胞内、外钾离子重新分布所致的低血钾一般是短暂的,程度较轻可不需治疗,但如低血钾较为严重时则必须予以补钾。低血钾程度较轻时一般可给予口服氯化钾,每天3~6g,分次服用。如患者长期补钾,可予以缓释剂型的氯化钾,如氯化钾缓释片(补达秀)以减少对胃肠的刺激和血钾浓度的波动。缺钾严重或禁食等原因不能口服者则应予以静脉补钾,以氯化钾为最常用。氯化钾严禁静脉推注,应溶于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水中滴注,每小时以不超过1g为宜。伴有高氯性酸中毒的低血钾患者,如有明显肾小管酸中毒症状,则不宜用氯化钾补钾,除非紧急情况一般宜用不含氯的钾盐如枸橼酸钾。对于少尿患者,特别是同时加用保钾类利尿药的患者,在补钾时切记矫枉过正而引起高血钾。反之,伴有代谢性酸中毒的患者在纠正酸中毒时可进一步加重低血钾,因此应相应提高补钾的数量和速度。

预后:本病早期病变是可逆的,一般缺钾纠正数月肾功能可改善或恢复。长期和反复发生缺钾可导致肾脏纤维化、萎缩,病变则不能恢复。

预防:积极诊断和治疗原发病,祛除引起低血钾的各种诱因,努力纠正低血钾,以预防病情发展和加重。

肾病综合征试题

肾病综合征试题 1)单选题 1.肾病综合征临床特征最重要的一项() A 水肿 B 大量蛋白尿 C 大量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 D 血沉明细加快 E 血胆固醇增高 2.下列哪项不是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特征() A 明细水肿 B 低蛋白血症 C 心悸气粗 D 大量蛋白尿 E 高脂血症 3.肾病综合征在并发感染中,应特别注意哪种疾病的发生() A. 肺炎 B.胃肠炎 C.原发性腹膜炎 D.脑膜炎 E.尿路感染 4.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常见并发症是() A. 心力衰竭 B.高血压脑病 C.肾功能不全 D.高钾血症 E.感染 5.肾病综合征患儿大量蛋白尿期间不宜采取的饮食方式是() A. 高蛋白饮食 B.高热量饮食 C.高维生素饮食 D.低脂饮食 E.低盐饮食 6.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最主要病理生理改变是() A. 无尿 B. 血尿 C.补体下降 D.大量蛋白尿 E.高脂血症 7.治疗肾病综合征的首选药物是() A. 抗生素 B.利尿剂 C.冻干人血浆 D.免疫调节剂 E.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8. 肾病综合征最基本的表现是() A.尿蛋白定量>3、5g/24h B.尿颗粒管型 C.血浆白蛋白35g/L D.高度浮肿 E.高脂血症 9. 关于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只要血肌酐不升高,应给予正常量优质蛋白饮食 B.限制食盐和水的摄人、 C.免疫抑制剂与糖皮质激素可以合用 D.可应用抑制血小板凝集药物 E. 因血浆胶体渗透压低,尿量虽少也不能用利尿剂 10. 肾病综合征激素短程疗法时间为() A.8~12周 B.4~6个月 C.6~9个月 D. 9~12个月 E.l~1.5年 2)问答题 1.肾病综合征诊断标准: 2)肾病综合征并发症:

低钾血症肾病

疾病名:低钾血症肾病 英文名:hypokalemic nephropathy 缩写: 别名:hypokalemic nephrosis;kalium-losing nephropathy;低钾肾病;低钾血症性肾病;空泡样肾变病;失钾性肾病 ICD号:N14.3 分类:肾内科 概述:低钾血症肾病(hypokalemic nephropathy)是持久性低钾血症引起的慢性间质肾炎或肾脏病,又称失钾性肾病(kalium-losing nephropathy)。其严重性决定于缺钾的程度与持续的时间,临床表现主要是尿浓缩功能障碍,但临床极少见。血钾降低时由于细胞内、外钾浓度的比例发生变化,亦改变了细胞膜的极化状态,从而使一些易激性组织如神经、肌肉的功能发生变化。轻度低血钾(3.0~3.5mmol/L)一般无任何临床症状,少数患者可出现乏力、易疲劳、肌肉痉挛等。长期服用洋地黄的心脏病患者易引起毒性反应,严重时可导致室性心律失常直至室颤。此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低血钾极易诱发室性心动过速。因胰岛素释放不足所至糖耐量减退的患者常常伴有轻度低血钾。低血钾也常常是高血压患者血压不易控制的原因。 中度低血钾(2.5~3.0mmol/L)可致严重肌无力,由于缺乏运动性的血管扩张可引起肌肉溶解。由于肠蠕动减弱引起便秘,肾浓缩功能减退出现多尿、尿频。低钾可使肾脏氨生成增加,肝脏疾病患者易引起肝性脑病。多数患者心电图检查可出现T波低平、S-T段下降、异常Q波等低血钾表现。 严重低血钾(低于2.5mmol/L)可致肠梗阻、肌肉瘫痪、呼吸肌麻痹,可危及生命。长期慢性低血钾可导致低钾性肾病。本病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两种类型。遗传性低钾血症肾病与HLA相关,以原发性肾性失钾、血压正常但肾素和醛固酮水平增高、尿前列腺素E排泄增加为特征。 流行病学:目前暂无相关资料 病因:本病是由慢性低钾血症所致的失钾性肾病,引起低钾血症的病因主要有钾摄入不足;丢失过多(消化道丢失及尿中丢失);各种利尿药及类固醇激素的应用;慢性肾脏疾病如肾小管酸中毒、Bartter综合征、Liddle综合征、肾素分泌瘤、库欣综合征

低钾血症病因

低钾血症病因

低钾血症病因 低钾血症听到名字大家应该知道是跟钾元素息息相关,所以很多时候大家都想知道低钾血症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那么有哪些呢?我和您一起去看看吧!希望下面文章对您有帮助哦! : 1.钾摄入减少 一般饮食含钾都比较丰富。故只要能正常进食,机体就不致缺钾。消化道梗阻、昏迷、手术后较长时间禁食的患者,如果给这些患者静脉内输入营养时没有同时补钾或补钾不够,就可导致缺钾和低钾血症。然而,如果摄入不足是惟一原因,则在一定时间内缺钾程度可以因为肾的保钾功能而不十分严重。 2.钾排出过多 1经胃肠道失钾这是小儿失钾最重要的原因,常见于严重腹泻、呕吐等伴有大量消化液丧失的患者。剧烈呕吐时,胃液的丧失并非失钾的主要原因,大量的钾是经肾随尿丧失的,因为呕吐所引起的代谢性碱中毒可使肾排钾增多,呕吐引起的血容量减少也可通过继发性醛固酮增多而促进肾

排钾。 2经肾失钾这是成人失钾最重要的原因。引起肾排钾增多的常见因素有: ①利尿药的长期连续使用或用量过多; ②某些肾脏疾病; ③肾上腺皮质激素过多; ④远曲小管中不易重吸收的阴离子增多; ⑤镁缺失; ⑥碱中毒。 3经皮肤失钾汗液含钾只有9MMOL/L。在一般情况下,出汗不致引起低钾血症。但在高温环境中进行重体力劳动时,大量出汗亦可导致钾的丧失。 低钾血症的治疗方法: 急性低钾血症应采取紧急措施进行治疗,而不管其病因为何;慢性低

钾血症只要血钾不低于3mmol/L,则可先检查病因,然后再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补钾 应根据血钾水平而决定。血钾在3.5~4mmol/L者不必额外补钾,只需鼓励患者多吃含钾多的食品,如新鲜蔬菜、果汁和肉类食物即可。血钾在3.0~3.5mmol/L时,要根据病人具体情况确定是否补钾。如果病人过去曾患心律不齐、充血性心力衰竭、正在用洋地黄治疗的心衰、缺血性心脏病和有心肌梗死病史者则应补钾。患者一般情况良好者可只鼓励吃含钾多的食品,或口服钾制剂。血钾低于3.0mmol/L者则应补钾。 一般治疗 轻症只需口服钾,以10%氯化钾为首选药。1g氯化钾可提供13.4mmol 的钾。每次10~20ml,分次服。氯化钾补达秀肠溶氯化钾制剂可用于慢性缺钾病人,以减少氯化钾对胃肠的刺激。氯化钾对所有低钾血症病人均适用,可增加尿中重碳酸盐丢失以消除代偿性碱中毒,有代谢性酸中毒者除外。有代谢性酸中毒者则选用重碳酸钾或枸橼酸钾。氯化钾味苦,片剂易引起肠溃疡出血和狭窄,可溶于冷水或橘汁中服,病人较易接受。对不能耐受口服氯化钾者,可改用重碳酸钾或枸橼酸钾。每片重碳酸钾可提供25mmol的钾,1片/次,3次/d。前述3种钾制剂,每天服80mmol的钾,可使血钾水平从3.2mmol/L提高到4mmol/L。枸橼酸钾中的钾的含量仅为氯化钾的69%,故剂量应比氯化钾大些。

肾病综合征分级诊疗规范指南规范

肾病综合征分级诊疗流程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syndrome)是以大量蛋白尿(>35g/d)、低白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g/L)、水肿和(或)高脂血症为基本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肾病综合征根据病因分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和继发性肾病综合征两大类(此部分特指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又分为普通型及难治型,难治型肾病综合征是频繁复发型、激素依赖型和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的总称。频繁复发型肾病综合征是指经治疗缓解后半年内复发2次或2次以上,或一年内复发3次或3次以上者。 诊断 1.肾病综合征(NS)诊断标准是 (1)尿蛋白大于3.5g/d; (2)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 (3)水肿; (4)高脂血症。其中①②两项为诊断所必需。 2.NS诊断应包括三个方面 (1)确诊NS。 (2)确认病因:首先排除继发性和遗传性疾病,才能确诊为原发性NS;最好进行肾活检,做出病理诊断。 (3)判断有无并发症。 肾病综合征鉴别诊断 1.过敏性紫癜肾炎

好发于青少年,有典型皮肤紫癜,常于四肢远端对称分布,多于出皮疹后1~4周出现血尿和(或)蛋白尿。 2.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 好发于中年女性及青少年,免疫学检查可见多种自身抗体,以及多系统的损伤,可明确诊断。 3.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临床主要表现为蛋白尿或NS,常见病理类型为膜性肾病。诊断依据:①血清HBV抗原阳性;②患肾小球肾炎,并且排除继发性肾小球肾炎;③肾活检切片找到HBV抗原。 4.糖尿病肾病 好发于中老年,常见于病程10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早期可发现尿微量白蛋白排出增加,以后逐渐发展成大量蛋白尿、NS。糖尿病病史及特征性眼底改变有助于鉴别诊断。 5.肾淀粉样变性病 好发于中老年,肾淀粉样变性是全身多器官受累的一部分。原发性淀粉样变性主要累及心、肾、消化道(包括舌)、皮肤和神经;继发性淀粉样变性常继发于慢性化脓性感染、结核、恶性肿瘤等疾病,主要累及肾脏、肝和脾等器官。肾受累时体积增大,常呈NS。肾淀粉样变性常需肾活检确诊。 6.骨髓瘤性肾病 好发于中老年,男性多见,患者可有多发性骨髓瘤的特征性临床表现,如骨痛、血清单株球蛋白增高、蛋白电泳M带及尿本周蛋白阳性,

低钾血症的治疗方法

低钾血症的治疗方法 我们都知道我们的日常饮食是比较重要的,日常的饮食不经能让我们填饱肚子,同时也提供给我们身体所需要的营养,但是有时由于身体的原因导致对营养的吸收不好就会导致一些疾病 的发生,低钾血症就是我们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出现这样的疾病我们一定要及时进行治疗,以免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低钾血症的治疗方法。 低钾血症的治疗方法: 用药治疗 1.急性低钾血症应采取紧急措施进行治疗,而不管其病因为何;慢性低钾血症只要血钾不低于3mmol/L,则可先检查病因,然后再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2.补钾应根据血钾水平而决定。血钾在 3.5~4mmol/L者不必额外补钾,只需鼓励患者多吃含钾多的食品,如新鲜蔬菜、果汁和肉类食物即可。血钾在3.0~3.5mmol/L时,要根据病人 具体情况确定是否补钾。如果病人过去曾患心律不齐、充血性心力衰竭、正在用洋地黄治疗的心衰、缺血性心脏病和有心肌梗死病史者则应补钾。患者一般情况良好者可只鼓励吃含钾多的食品,或口服钾制剂。血钾低于3.0mmol/L者则应补钾。 轻症只需口服钾,以10%氯化钾为首选药。1g氯化钾可提供13.4mmol的钾。每次10~20ml,分次服。氯化钾(补达秀)(肠溶氯化钾制剂)可用于慢性缺钾病人,以减少氯化钾对胃肠的刺激。氯化钾对所有低钾血症病人均适用,可增加尿中重碳酸盐丢失以消除代偿性碱中毒,有代谢性酸中毒者除外。有代谢性酸中毒者则选用重碳酸钾或枸橼酸钾。氯化钾味苦,片剂易引起肠溃疡出血和狭窄,可溶于冷水或橘汁中服,病人较易接受。对不能耐受口服氯化钾者,可改用重碳酸钾或枸橼酸钾。每片重碳酸钾可提供25mmol的钾,1片/次,3次/d。前述3种钾制剂,每天服80mmol 的钾,可使血钾水平从3.2mmol/L提高到4mmol/L。枸橼酸钾中的钾的含量仅为氯化钾的69%,故剂量应比氯化钾大些。 在口服钾制剂过程中应监测血钾。口服后一般在72h后血钾即上升,如果服后96h血钾仍未上升,则应怀疑有镁缺乏。Mg2 缺

低钾血症的原因是什么

低钾血症的原因是什么 低钾血症是临床上常见的内科疾病,严重的低血钾症可能会出现很多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低钾血症的诱发原因有很多,主要是平时饮食不当,从而导致钾的摄入减少。所以一定要注意钾的摄入。 ★ 1.钾摄入减少(30%): 一般饮食含钾都比较丰富,故只要能正常进食,机体就不致缺钾,消化道梗阻,昏迷,手术后较长时间禁食的患者,不能进食,如果给这些患者静脉内输入营养时没有同时补钾或补钾不够,就可导致缺钾和低钾血症,然而,如果摄入不足是唯一原因,则在一定时间内缺钾程度可以因为肾的保钾功能而不十分严重,当钾摄入不足时,在4~7天内可将尿钾排泄量减少到20mmol/L以下,在7~10天内则可降至5~10mmol/L正常时尿钾排泄量为38~150mmol/L、。

★   2.经胃肠道失钾: 这是小儿失钾最重要的原因,常见于严重腹泻呕吐等伴有大量消化液丧失的患者,腹泻时粪便中K+的浓度可达30~ 50mmol/L,此时随粪丢失的钾可比正常时多10~20倍,粪钾含量之所以增多,一方面是因为腹泻而使钾在小肠的吸收减少,另一方面是由于腹泻所致的血容量减少可使醛固酮分泌增多,而醛固酮不仅可使尿钾排出增多,也可使结肠分泌钾的作用加强,由于胃液含钾量只有5~10mmol/L,故剧烈呕吐时,胃液的丧失并非失钾的主要原因,而大量的钾是经肾随尿丧失的,因为呕吐所引起的代谢性碱中毒可使肾排钾增多,呕吐引起的血容量减少也可通过继发性醛固酮增多而促进肾排钾。 ★   3.细胞外钾向细胞内转移(20%):

细胞外钾向细胞内转移时,可发生低钾血症,但在机体的含钾总量并不因而减少。 ①低钾性周期性麻痹:发作时细胞外钾向细胞内转移,是一种家族性疾病。 ②碱中毒:细胞内H+移至细胞外以起代偿作用,同时细胞外K+进入细胞。

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 是多种病因或疾病引起的肾小球毛细血管滤过膜严重损伤,所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最常见的病因是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最严重的并发症是急性肾功能衰竭。 (一)临床表现 1.大量蛋白尿 每天尿蛋白排除量>3.5g,这是诊断肾病综合征必需条件; 2.低蛋白血症 血清白蛋白30g/L,这是因为肾小球滤液中丢失大量白蛋白,在近曲小管又分解一部分蛋白质(每13lOg)。虽然肝脏合成蛋白质增加,仍不能补偿丢失的蛋白质,病人常常食欲差,蛋白质摄入不足,终造成低蛋白血症。同时还出现血清球蛋白下降、血清铁、锌、铜减少和内分泌紊乱。 3.水肿 水肿程度与低蛋白血症正相关,但不平行,I临床观察应注意。 4.高血脂 与低蛋白血症共存,常表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长期高脂蛋白血症增加了患心血管疾病和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性。 (二)营养治疗 1.能量充足的能量可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氮热比=1:200适宜,能量供给按35kcalf(kg?d)。 2.蛋白质因蛋白质大量丢失,传统的营养治疗主张高蛋白膳食[1.5~2.0g/(kg?d)]。但临床实践证明,当能量供给35kcaL/(kg?d),蛋白质供给0.8~1.0∥(kg?d) 时,白蛋白的合成率接近正常,蛋白质的分解下降,低蛋白血症得到改善,血脂降低,可达正氮平衡。如能量供给不变,蛋白质供给>1.2g/(kg?d),蛋白质合成率下降,白蛋白分解更增加,低蛋白血症未得到纠正,尿蛋白反而增加。这是因为高蛋白饮食可引起肾小球高滤过,促进肾小球硬化。高蛋白饮食可激活肾组织内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使血压升高,血脂升高,肾功能进

(整理)低钾血症的分类

低钾血症的分类 大体可分为急性缺钾性低钾血症(简称急性低钾血症)、慢性缺钾性低钾血症(简称慢性低钾血症)、转移性低钾血症和稀释性低钾血症四类。(一)急性缺钾性低钾血症(acute potassium-deficit hypokalemia)简称急性低钾血症。由于钾丢失增多或合并摄入不足导致血清钾离子浓度短时间内下降至正常值水平以下,同时机体钾含量减少,容易出现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或肌无力。1、原因1)摄入不足(1)禁食或厌食由于普通饮食和肠道营养饮食中都含有较多的钾(如上所述,多数细胞内的K+浓度是细胞外的30倍以上),肾脏又有较强的保钾能力,因此一般的饮食减少不容易发生低钾血症;但严重摄食不足,而静脉补液中又缺钾时则会发生,主要见于昏迷、手术后、消化道疾病等导致的不能进食或严重进食不足的患者。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肌肉组织少,整体储钾量少,进食不足,也容易发生低钾血症。心功能不全、肝硬化、血液病、肿瘤疾病等容易发生严重进食不足。(2)偏食个别严重偏食的患者也可能发生低钾血症。2)丢失增多主要见于各种分泌液的急性丢失;或大量利尿,而补钾不足的患者,此时常与低钠血症、低氯血症同时存在。(1)经消化道丢失因各种消化液中的钾浓度几乎皆比血浆高,且分泌量又较大,在炎症等病理因素刺激下分泌量更多;该类疾病一旦发生,进食量又会显著减少,甚至完全禁食,因此消化道的疾病非常容易发生低钾血症,且容易合并其它电解质离子的紊乱。由于不同部位消化液的成分不同,因此合并其它电解质紊乱的类型也

不相同。如胃液中Cl-和H+含量高,因此呕吐和胃液引流容易合并低钾、低氯血症和代谢性碱中毒。肠液中HCO-3的浓度高,因此胆管和胰液的引流以及腹泻等容易合并高氯性酸中毒。使用泻药不当的患者也可发生低钾血症。(2)经肾脏丢失各种原发或继发的肾小管功能障碍皆容易引起钾丢失过多,肾脏以外的疾病或因素也可使肾脏排钾增多,主要有以下问题。①肾小管功能损害各种原因的近端或远端肾小管酸中毒可因钾的重吸收减少或分泌增多而发生严重低钾血症。其他如氨基糖甙类抗菌素、免疫抑制剂(特别是器官移植患者常规应用)、抗病毒药物或慢性缺钾、缺镁等容易损害肾小管的功能,发生低钾血症。该类患者的肾功能(肌酐)多正常,甚至尿蛋白阴性,但可能合并其它电解质离子的缺乏、尿崩症、代谢性酸中毒等,因此可以称为“隐匿性肾小管功能损害”,实质是肾小管的重吸收或分泌功能异常。[1]②肾功能不全多尿期多伴随大量电解质,如钠、钾的丢失而发生低钾血症。③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或盐皮质激素水平升高或效应增强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或醛固酮均有保钠、排钾功能,尤其是后者,因此其在血液中浓度增高时容易发生低钾血症。分述如下:分泌增多:皮质醇和醛固酮有某些相似的刺激因素和生成部位(肾上腺皮质),病理状态下,可以表现为一种激素水平的单独升高,也可以表现为2种激素水平的同时升高。其分泌增多(肾素分泌增多另述)主要见于:下丘脑和垂体疾病导致的肾上腺皮质增生和分泌增多,肾上腺皮质腺瘤或癌;各种急性、重症疾病,如创伤、重症感染、手术等导致的应激性增多。外原性增多:

低钾血症

低钾血症 一、K的生理学意义 体内稳态(Homeostasis):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内环境的稳态。包括:pH、渗透压、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温度等等。 1、维持细胞的新陈代 2、维持细胞内外渗透压及酸碱平衡 3、保持神经肌肉应激性能 4、维持正常心肌收缩运动的协调 二、K的代谢与调节 1.K+吸收的调节 空肠以上部位以排K为主,回肠段以吸收K为主 吸收量与摄入量成正相关,但吸收入血的速度是比较缓和,所以口服补K的剂量虽然比较大,但对病员总是比较安全的。 胃肠道对K的吸收并非随血K浓度高低调节其吸收量和吸收速度。 2.K+分布的调节 胰岛素、儿茶酚胺、物质代谢状况、酸碱平衡状况、血渗透压等。 3.K+分泌的调节肾脏调节的机制、RAAS系统 三、低钾血症的定义 血清钾正常浓度:为3.5~5.5mmol/L。

低钾血症: < 3.5mmol/L 称低血钾症 <3.0 mmol/L 示中度低血钾症 <2.5mmol/L 示重度低血钾症 <2.0mmol/L 危及生命安全 四、低钾血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1.摄入不足 2.排法过多:消化道,肾脏,皮肤(出汗烧伤) 3.钾从胞外向胞内转移 摄入不足: (1)禁食或厌食肾脏的保K+功能较差,禁食或厌食超过1周可以发生低钾血症。 (2)偏食少数患者偏食,如仅食面包,其食物中含K+量极少(3 )营养不良,慢性酒精中毒,Crhon病,短肠综合症等。 消化道排泄过多: (1)胃液丢失K+:呕吐、胃肠引流 (2)腹泻:粪液中钾含量可达100mmol/L,腹泻时引起K+ 、Na+丢失,血容量下降,继发性醛固酮增高,促进低钾血症的发生。 Verner-Morrison综合征,绒毛状腺瘤,长期滥用泻剂,甲状腺髓样癌,瘘管通便剂过度,霍乱。 经皮肤失钾:

肾病综合征治疗--高脂血症治疗

肾病综合征治疗--高脂血症治疗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肾病综合征治疗--高脂血症治疗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肾病,综合征,治疗,高脂血症,肾病,综合征,治疗,高脂血症,,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医药卫生中查看更多范文。 肾病综合征治疗--高脂血症治疗 肾病综合征患者,尤其是多次复发者,其高脂血症持续时间很长,即使肾病综合征缓解后,高脂血症仍持续存在。近年来认识到高脂血症对肾脏疾病进展的影响,而一些治疗肾病综合征的药物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利尿药,均可加重高脂血症,故目前多主张对肾病综合征的高脂血症使用降脂药物。

可选用的降脂药物有:①纤维酸类药物(fibricacids):非诺贝特(fenofibrate)每日3次,每次100mg,吉非罗齐(gemfibrozil)每日2次,每次600mg,其降血甘油三酯作用强于降胆固醇。此药偶有胃肠道不适和血清转氨酶升高。②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洛伐他汀(美降脂),20mgbid,辛伐他汀(舒降脂),5mgbid;此类药物主要使细胞内ch下降,降低血浆LDL-ch浓度,减少肝细胞产生VLDL及LDL.③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主要作用有降低血浆中ch 及Tg浓度;使血浆中hDL升高,而且其主要的载脂蛋白ApoA-Ⅰ和ApoA-Ⅰ也升高,可以加速清除周围组织中的ch;减少LDL对动脉内膜的浸润,保护动脉管壁。此外AceI尚可有不同程度降低蛋白尿的作用。 最后,小编希望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有不周到的地方请多谅解,更多相关的文章正在创作中,希望您定期关注。谢谢支持!

肾病综合征为何会常伴有低蛋白血症出现

低蛋白血症的定义 血浆总蛋白质,特别是血浆白蛋白的减少。低蛋白血症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各种原因所致氮负平衡的结果。主要表现营养不良。血液中的蛋白质主要是血浆蛋白质及红细胞所含的血红蛋白。血浆蛋白质包括血浆白蛋白、各种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及少量结合蛋白如糖蛋白、脂蛋白等,总量为6.5~7.8g%。若血浆总蛋白质低于6.0g%,则可诊断为低蛋白血症。 肾病综合症患者出现低蛋白血症的原因 1、正常的肾脏时血液中白蛋白代谢原理 正常的肾脏时血液中的白蛋白代谢图 正常肾脏对蛋白质具有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可以使大量有用的蛋白质不易流失。当人体肾脏正常时,白蛋白被肾小球滤过膜滤过,绝大多数无法透过肾小球滤过膜,即使有少部分蛋白质透过了蛋白质透过了滤过膜,也会被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给绝大部分吸收掉,只有极少的蛋白质形成原尿,最终形成尿液排出体外。而肝脏是合成蛋白质的“工厂”,会补充流失掉的蛋白质,已达到血液中蛋白质正常的代谢平衡。 2、肾脏受损时肝脏代偿期血液中白蛋白代谢原理 人体肝脏代偿期时,白蛋白代谢原理图 但当人体肾脏中的肾小球基底膜受损后,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的增大,导致毛细血管中的蛋白质流失,其中主要是白蛋白,这样大量的蛋白质随尿液排出体外,形成蛋白尿。肝脏是人体内蛋白质的“加工厂”,白蛋白就是由肝脏产生的,当肾脏受损后,大量蛋白质随尿液流失,从而刺激了肝脏的代偿作用,加速白蛋白的合成,以维持血液中正常的白蛋白含量。 3、肾脏受损时肝脏合成蛋白质不足,血液中白蛋白代谢失去平衡原理 人体肝脏合成白蛋白不足,白蛋白代谢失去平衡原理图 由于肾脏固有细胞不断被损害,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不断的加大,人体血液内蛋白质流失的越来越多,当进入体内及肝脏合成的蛋白质不足代偿其丢失时,血液中蛋白质降低而形成低蛋白血症,由于尿中丢失的蛋白质主要是白蛋白,因此其特点主要是白蛋白降低,即低白蛋白血症。 推荐阅读:《肾病综合征有什么症状https://www.360docs.net/doc/0a1218098.html,》

各种低钾血症的诊断思路

各种低钾血症的诊断思路 低钾血症是临床上常见的电解质紊乱,钾的主要生理作用包括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维持细胞内容量、离子、渗透压及酸碱平衡,维持细胞膜的应激性和心肌的正常功能。钾代谢失常,尤其是低钾血症在临床中十分常见。了解生理性调节钾代谢的因素,有助于我们寻找低钾血症的原因。只有寻找到低钾血症的病因,我们才能够更好地预防低钾血症,今天我们来探讨低钾血症的诊断思路。 一、什么是低钾血症:血清钾浓度<3.5mmol/L; 二、低钾血症的病因有哪些? 1、缺钾性低钾血症:指机体总钾量、细胞内及细胞外钾均降 低。 1)、摄入不足:昏迷,长期厌食或禁食(总的就是指摄入不足)(钾普遍存在于各种食物中,除特殊情况如禁食外,一般因摄入不足而致低钾血症者少见。如每日钾的摄入量少于3克,并持续2周以上,才可发生低钾血症)。 2)、排出过多:(1)胃肠丢失:呕吐、腹泻、胃肠引流、透析等,是比较常见的原因。(2)肾脏丢失。 ①肾脏疾病:急性肾衰多尿期(通过尿排出)、肾小管性酸中毒(近端肾小管重吸收碳酸氢根离子能力下降或者是远端肾小管分泌氢离子的能力下降,不管是哪一种情形都会导致钾离子被大量的排泄)、

Liddle综合征(假醛固酮瘤增多症)。②内分泌疾病: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动脉狭窄、Bartter综合征、肾素瘤)(保钠保水排钾)、库欣综合征、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呕吐)、高血糖高渗状态(呕吐)、胸腺瘤。 ③药物性:利尿剂、泻药、糖皮质激素、甘露醇、大量输注葡萄糖、高渗糖、补钠过多、β受体激动剂、长期服用复方甘草片(甘草有弱皮质激素样作用,长期、大剂量应用,会引起水钠潴留和低血钾)。特别注意PPI类药物:如奥美拉唑,会导致低镁血症,从而导致低钾血症。 ④酸中毒、碱中毒恢复期。(3)其他丢失:大面积烧伤、放腹水、腹膜透析、腹腔引流。 2、转移性低钾血症:指细胞外钾转移到细胞内,机体总钾量正常,细胞内钾多,细胞外钾低。 1)、酸中毒恢复期。 2)、使用葡萄糖及胰岛素。 3)、低钾性周期性瘫痪:家族性低血钾性周期性瘫痪(既往及家人有无类似发作史,应考虑低钾型周期性瘫痪,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散发的疾病)、特发性周期性瘫痪、伴随Graves 病的周期性瘫痪。 4)、严重疾病急性应激状态儿茶酚胺分泌增多。 5)、叶酸、维生素B12治疗贫血过程中新生红细胞迅速利用钾。 6)、反复输入冷存红细胞。 3、稀释性低钾血症:指细胞外水潴留,使细胞外钾相对降低,机体总钾量及细胞内钾正常。见于过多过快补液而未及时补钾。 4、合并低镁血症是常见的顽固性低钾的原因。以上就是低钾血症的基

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 - 简介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简称肾综,是指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等肾小球病变为主的一组临床表现相似的综合征,而不是独立的疾病。典型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高脂血症。 肾病综合征是以大量蛋白尿、高脂血症、低蛋白血症以及全身不同程度的水肿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克里斯琴于1932年首先应用肾病综合征(nephroticsyn—drome)这一名词,来概括因多种肾脏病理损害所致的严重蛋白尿及其相应的一组临床表现,因表现与肾病很相似,故名肾病综合征。临床特点:三高一低,即大量蛋白尿(≥3.5g/d)、水肿、高脂血症,血浆蛋白低(≤30g/L)。病情严重者会有浆膜腔积液、无尿表现。 肾病综合征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在儿童中更流行,1岁半至4岁最常见。年轻男性好发,但在年龄较大病人中,性别分布较平均。 虽然肾病综合征作为一组临床症候群具有共同的病理变化、临床表现及代谢改变,甚至治疗方面亦有共同的规律,但是,由于这是由多种病因、病理和临床疾病所引起的一组综合征,所以在发病机理及治疗等方面又各有其特点。肾病综合征和发烧、头痛等名词一样,不应被用作疾病的最后诊断。[1] 肾病综合征—病因:引起肾病综合征的原因很多,概括起来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其中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为主。在继发性肾病综合征中,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肾病、肾淀粉样变、过敏性紫癜为多见。 原发性肾病综合症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所致,成人约2/3和大部分儿童的肾病综合征为原发性, 1、微小病变性肾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起病隐匿,肉眼血尿。 2、膜性肾病:一般发病于35岁以后,起病隐匿,病变发展缓慢,易发生肾静脉血栓,肉眼血尿罕见。 3、膜增生性肾病:多发病于30岁以前,起病急,几乎所有的患者都有镜下血尿,肾功能呈进行性减退,约1/3患者伴有高血压。 4、系膜增生性肾病:好发于青少年,隐匿起病,也可急性发作,多伴有血尿,以镜下血尿为主,及轻、中度高血压。 5、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多见于青少年,多数患者几乎都是隐匿发病,表现最多的是肾病综合征,其次是镜下血尿,肾功能进行性减退。

低钾血症的治疗及注意事项

低钾血症的治疗及注意事项 低钾血症的治疗以迅速、准确补充氯化钾为主要措施,但氯化钾使用不当,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甚至引起严重后果。 1 临床缺钾的3种情况 1、1 缺钾伴血清钾降低在血浆酸碱度正常的情况下,血清钾浓度低于3、5 mmol/L,反映机体缺钾,血清钾浓度越低,机体缺钾越严重。 1、2 血清钾浓度不降低性缺钾此时机体总钾量不足,由于脱水血液浓缩,致血清钾浓度不降低,甚至轻度升高。如休克、急(慢)性肾功能不全、酸中毒等。此时,对缺钾的估计更要慎重。 1、3 失钾倾向机体有继续失钾的病因存在或在治疗过程中、利尿开始、胰岛素及负离子抗生素的大量应用等,均有失钾或低血钾的可能。 2 补钾应按病情进行 2、1 重度缺钾血清钾<2、5mmol/L,心电图改变明显,并有肢体软瘫,应静脉滴注氯化钾,浓度可达0、6%~1、0%,12~18g/d,加入生理盐水或葡萄糖中静滴,严禁静脉推注。 2、2 中度缺钾血清钾2、5~ 3、0mmol/L,心电图改变轻微,临床仅感软弱无力、肢瘫较轻,尽可能采取口服钾制剂。若需静脉补钾,浓度不宜超过0、6%,每日5~10g。

2、3 轻度缺钾血清钾 3、0~3、5mmol/L,心电图及临床表现不明显,一般口服给药,采用保钾利尿剂或含钾食物等。若静脉补钾,浓度一般为0、3%~0、4%。 2、4 预防性补钾有失钾倾向者一般主张口服钾制剂或含钾高的食物补之。 3 静脉补钾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补钾浓度可先高后低,随着症状的改善与钾浓度的上升调整液体的浓度, 但以不低于0、3%为准,否则血钾浓度被稀释,血钾进一步减少而导致临床症状恶化。(2)滴速不宜过快。血钾浓度骤然升高可抑制心肌,甚至发生严重心律失常或心脏骤停。尤其浓度超过0、6%时应注意观察心率、心律、心音变化,必要时应心电监护,测定血钾浓度,记录尿量,保持尿量在30~40ml/h以上。(3)对于低血钾同时伴有低血钠的患者,应在低血钾纠正后再予以补钠治疗,防止血钠上升钾离子细胞内转移而加重低血钾表现。(4)静滴氯化钾的稀释液以等渗盐水为宜(若需稀释液较多可加用少量5%葡萄糖液),因为它没有葡萄糖转移性降钾的作用。此外,低钾血症常伴有低氯性碱中毒,等渗盐水的Cl - 浓度(154mmol/L)高于血浆浓度(96~104mmol/L),其pH7、0,低于血浆pH值,所以,等渗盐水还能纠正低氯性碱中毒。(5)钾在酸性环境中游离度高,反之则降低。因此对于酸中毒的患者,碱性药物的给予应在低血钾彻底纠正后进行,否则会导致血钾进一步降低。(6)对于使用脱水剂与利尿剂的病人,应同时补钾,防止钾离子丢失过多。(7)高渗葡萄糖在体内转换成酶原时需要钾的参与;而胰岛素可使糖原合成增加,钾消耗增多,致血钾 下降。糖皮质激素加速糖原的合成,促使肾小管排钾增多,在体内代谢过程中也需要钾的参与,使血钾进一步降低。(8)肝功能严重障碍,血氨水平升高,在细胞外氢离子浓度增高的同时,也可引起钾离子向细胞内转移,增加了钾由肾小管排泄,导致 血钾浓度降低。(9)补钾的同时给予大量维生素C酸化血液,减少钾的细胞转移。

(完整版)低钾血症的原因及补钾原则

低钾血症形成的原因: 一、钾的摄入量过少 一般饮食含钾都比较丰富,所以只要能正常进食,机体就不致缺钾。但是手术后的患者或因为体质原因较长时间禁食或少食,使得每日钾的摄入量少于3g,并持续2周以上,就会导致缺钾和低钾血症。 二、钾的排出量过多 (1)经胃肠道失钾:这是儿童失钾最重要的原因,常见于严重腹泻呕吐等伴有大量消化液丧失的患者。消化液含丰富的钾(唾液含189 mmol/L,胃液含14 mmol/L,肠液6.2~7.2 mmol/L,胆汁6.6 mmol/L,胰液4~5 mmol/L)。另外,由于腹泻所致的血容量减少,使醛固酮分泌增多,也使得结肠分泌钾的作用加强。因此,长期大量的呕吐、腹泻、胃肠引流、造瘘、透析等,均导致失钾。 (2)经肾失钾:这是成人失钾最重要的原因,引起肾排钾增多的因素有: ①某些肾脏疾病:如远侧肾小管性酸中毒,急性肾小管坏死,肾小管液中尿素增多,新生肾小管上皮对水、电解质重吸收的功能不足,可发生排钾增多。 ②某些排钾利尿药的长期使用或用量使用,如呋塞米、氢氯噻嗪。 ③某些内分泌疾病,如醛固酮增多症,Cushing综合症等。 ④碱中毒,肾小管上皮细胞排H+减少,故H+-Na+交换加强,故随尿排钾增多。

⑤镁缺失常常引起低钾血症。 (3)经皮肤失钾:汗液含有钾,在一般情况下,出汗不致引起低钾血症,但在高温环境中进行重体力劳动时,大量出汗亦可导致钾的丧失。 三、细胞外钾向细胞内转移 细胞外钾向细胞内转移时,可发生低钾血症,但在机体的含钾总量并不因而减少。 (1)低钾性周期性瘫痪:发作时细胞外钾向细胞内转移,是一种家族性疾病。 (2)碱中毒:细胞内H+移至细胞外以起代偿作用,同时细胞外K+进入细胞。 (3)胰岛素过量:用大剂量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会发生低钾血症。 (4)棉籽油,氯化钡中毒。 (5)低温疗法使钾进入细胞内。 四、稀释性低钾血症 细胞外液水潴留时,血钾浓度相对降低,机体总钾量和细胞内钾正常,见于水过多和水中毒,或过多、过快补液而未及时补钾。 总结:低钾血症的原因较复杂,因此,明确发病原因对治疗有重要的作用。

低钾血症的分类知识讲解

低钾血症的分类

低钾血症的分类 大体可分为急性缺钾性低钾血症(简称急性低钾血症)、慢性缺钾性低钾血症(简称慢性低钾血症)、转移性低钾血症和稀释性低钾血症四类。(一)急性缺钾性低钾血症(acute potassium-deficit hypokalemia)简称急性低钾血症。由于钾丢失增多或合并摄入不足导致血清钾离子浓度短时间内下降至正常值水平以下,同时机体钾含量减少,容易出现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或肌无力。 1、原因1)摄入不足(1)禁食或厌食由于普通饮食和肠道营养饮食中都含有较多的钾(如上所述,多数细胞内的K+浓度是细胞外的30倍以上),肾脏又有较强的保钾能力,因此一般的饮食减少不容易发生低钾血症;但严重摄食不足,而静脉补液中又缺钾时则会发生,主要见于昏迷、手术后、消化道疾病等导致的不能进食或严重进食不足的患者。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肌肉组织少,整体储钾量少,进食不足,也容易发生低钾血症。心功能不全、肝硬化、血液病、肿瘤疾病等容易发生严重进食不足。(2)偏食个别严重偏食的患者也可能发生低钾血症。2)丢失增多主要见于各种分泌液的急性丢失;或大量利尿,而补钾不足的患者,此时常与低钠血症、低氯血症同时存在。(1)经消化道丢失因各种消化液中的钾浓度几乎皆比血浆高,且分泌量又较大,在炎症等病理因素刺激下分泌量更多;该类疾病一旦发生,进食量又会显著减少,甚至完全禁食,因此消化道的疾病非常容易发生低钾血症,且容易合并其它电解质离子的紊乱。由于不同部位消化液的成

分不同,因此合并其它电解质紊乱的类型也不相同。如胃液中Cl-和H+含量高,因此呕吐和胃液引流容易合并低钾、低氯血症和代谢性碱中毒。肠液中HCO-3的浓度高,因此胆管和胰液的引流以及腹泻等容易合并高氯性酸中毒。使用泻药不当的患者也可发生低钾血症。(2)经肾脏丢失各种原发或继发的肾小管功能障碍皆容易引起钾丢失过多,肾脏以外的疾病或因素也可使肾脏排钾增多,主要有以下问题。①肾小管功能损害各种原因的近端或远端肾小管酸中毒可因钾的重吸收减少或分泌增多而发生严重低钾血症。其他如氨基糖甙类抗菌素、免疫抑制剂(特别是器官移植患者常规应用)、抗病毒药物或慢性缺钾、缺镁等容易损害肾小管的功能,发生低钾血症。该类患者的肾功能(肌酐)多正常,甚至尿蛋白阴性,但可能合并其它电解质离子的缺乏、尿崩症、代谢性酸中毒等,因此可以称为“隐匿性肾小管功能损害”,实质是肾小管的重吸收或分泌功能异常。[1]②肾功能不全多尿期多伴随大量电解质,如钠、钾的丢失而发生低钾血症。③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或盐皮质激素水平升高或效应增强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或醛固酮均有保钠、排钾功能,尤其是后者,因此其在血液中浓度增高时容易发生低钾血症。分述如下:分泌增多:皮质醇和醛固酮有某些相似的刺激因素和生成部位(肾上腺皮质),病理状态下,可以表现为一种激素水平的单独升高,也可以表现为2种激素水平的同时升高。其分泌增多(肾素分泌增多另述)主要见于:下丘脑和垂体疾病导致的肾上腺皮质增生和分泌增多,肾上腺皮质腺瘤或癌;各种急性、重症疾病,

低钾血症的诊断与治疗

低钾血症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医学论坛… 文章来源:医学论坛报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07-1-23 [ 字体:缩小正常放大| 双击自动滚屏] 请选择合适的字体颜色: 低钾血症是临床上常见的电解质紊乱,定义为血清钾含量低于3. 5 mmol/L。门诊低钾血症患者多无需住院检查,但合并高血压、反复多次发作低钾血症症状、补钾治疗效果不佳或血钾<3.0 mmol/L者应住院检查和治疗。住院患者的低钾血症发生率约为20%,其中最常见原因为胃肠道疾病及手术。 多数低钾血症临床上比较容易发现,并可以很快纠正。严重低钾血症可以致命,因此对于临床医师而言,如何正确、及时地诊断低钾血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低钾血症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取决于血钾浓度、低钾血症持续时间、血钾下降速度和患者的耐受性等。多数患者并没有临床表现或仅有全身乏力、劳累感或便秘等不典型症状。若血钾<2.5 mmol/L,则可能出现肌肉疼痛。若血钾<2.0 mmol/L,则可出现上行性肌麻痹,甚至心律紊乱、呼吸肌麻痹等致死性表现。 病因学分类

一般来说,按照钾离子的来源与去路,低钾血症的病因可分为摄入过少(如不能进食或严格节食者)、排出过多[胃肠道、泌尿道和(或)汗液]和细胞内外分布异常。在诊断任何一例低钾血症患者时,都必须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表1列出了一些可能导致低钾血症的药物。这些药物都必须停用2周以上才能对患者进行再评价。表2对尿路失钾的具体疾病进行了总结。 诊断思路 第一步确认低钾血症的存在 患者可能存在乏力、疲劳感、肌力减退、便秘、心律失常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留取随机血清测定钾浓度,注意应避免溶血等使血钾出现变化的情况。仔细询问病史,以寻找潜在的血钾来源减少和丧失增多的情况,如运动员为了赛前体重达标而进行异常严格的禁食(尤其是一些业余队伍),高温作业职业的劳动保护不够,导致大量失汗而没有及时补充等情况。需考虑是否伴有高血压,高血压的存在与否不能作为鉴别诊断的第一考虑要素。在任何情况下,血清钾<3.5 mmol/ L可诊断为低钾血症。在没有特殊原因的情况下,去除诱因或简单的

身体出现低钾血症的病因是什么

身体出现低钾血症的病因是什么 人体钾全靠外界摄入,每日从食物中摄入钾约50-100mmol,90%由小肠吸收。肾脏是排钾和调节钾平衡的主要器官,肾小球滤液中的钾先在近曲肾小管内被完全吸收,以后远曲肾小管细胞和集合管细胞再将过剩的钾分泌出来,从尿排出,使钾在体内维持平衡。但是,人体摄入钾不足时,肾脏不能明显地减少排钾,使钾保留于体内,故易引起缺钾。 一、钾摄入减少 一般饮食含钾都比较丰富。故只要能正常进食,机体就不致缺钾。消化道梗阻、昏迷、手术后较长时间禁食的患者,不能进食。如果给这些患者静脉内输入营养时没有同时补钾或补钾不够,就可导致缺钾和低钾血症。 二、钾排出过多 (1)经胃肠道失钾:这是小儿失钾最重要的原因,常见于严重腹泻呕吐等伴有大量消化液丧失的患者。 (2)经肾失钾:这是成人失钾最重要的原因。引起肾排钾增多的常见因素有: ①利尿药的长期连续使用或用量过多:例如,抑制近曲小管钠、水重吸收的利尿药(碳酸酐酶抑制药乙酰唑胺),抑制髓袢升支粗段Cl-和Na+重吸收的利尿药(速尿、利尿酸、噻嗪类等)都能使到达远侧肾小管的原尿流量增加,而此处的流量增加是促进肾小管钾分泌增多的重要原因。 ②某些肾脏疾病:如远侧肾小管性酸中毒时,由于远曲小管泌氢功能障碍,因而H+-Na+交换减少而K+-Na+交换增多而导致失钾。 ③肾上腺皮质激素过多:原性和继发怀醛固酮增多时,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Na+-K+交换增加,因而起排钾保钠的作用。 ④远曲小管中不易重吸收的阴离子增多:HCO3-、SO42-、HPO42-、NO3-、β-羟丁酸、乙酰乙酸、青霉素等均属此。它们在远曲小管液中增多时,由于不能被重吸收而增大原尿的负电荷,因而K+易从肾小管上皮细胞进入管腔液而随尿丧失。 ⑤镁缺失:镁缺失常常引起低钾血症。髓袢升支的钾重吸收有赖于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Na+-K+-ATR酶,而这种酶又需Mg2+的激活。 ⑥碱中毒:碱中毒时,肾小管上皮细胞排H+减少,故H+-Na+交换加强,故随尿排钾增多。 (3)经皮肤失钾:汗液含钾只有9mmol/L。在一般情况下,出汗不致引起低钾血症。但在高温环境中进行重体力劳动时,大量出汗亦可导致钾的丧失。

低钾血症的处理,补钾途径的选择及其步骤

补钾途径对钾吸收的研究 急诊科主任医师肖彪 钾对心肌、横纹肌等电兴奋组织的应激性有着重要作用。血钾的正常参考值为3.5~5.5mmol/L,当低于3.5 mmol/L时为低钾血症,当低于2.5 mmol/L以下时容易产生诸如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室颤,软瘫和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如不及时提高血钾水平会危及患者生命。因而,为及时快速纠正低血钾症,高浓度补钾已经被临床所应用,但其补钾的途径、浓度和速度对提高钾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现在将其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参照血清钾水平,大致估计补钾量。 1.补钾途径 1.1口服 钾在消化道中90%被肠道吸收,且安全可靠,因而口服补钾最直接、方便、简单易行,且维持时间也很长,其特点是对消化道黏膜有刺激作用,患者服用后可出现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等不良反应,甚至导致消化性溃疡及出血。口服钾盐主要用于轻型低钾血症或预防性用药以及无胃肠道反映的病例。常用的口服钾盐有:枸橼酸钾、氯化钾缓释片和10%的氯化钾注射液。氯化钾是临床最常用的补钾制剂,主要用于钾血症伴有低氯的患者。每日补钾量可根据下面的公司计算:含钾药物的克数=(含钾药物分子量x 补钾克数)/ 钾的原子量。 口服补钾的过程中应注意:因钾盐对肠胃道黏膜有刺激性性,应饭后服用。口服钾盐口感不佳,对于年龄较小患儿可配以果汁、牛奶服用。为了减少胃肠道刺激,可将10%氯化钾注射液10~20ml加温水稀释后口服,3次/d。有胃肠道疾病,急,慢性肾功能不全者不宜采用。口服药物后要观察患者有无胃肠道不适症状,轻者可给予对症处理,重者改用静脉或者其他方式补钾。 1.2静脉补钾 静脉途径是最常用的补钾方式,适用于重症低钾血症的患者。为及时、快速的纠正低钾血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已普遍采用高浓度补钾,一般选用外周静脉和中心静脉,其优点是能迅速提升血钾水平,防止低钾对心肌应激性及血管张力的影响。但静脉补钾必须同时输入一量的液体,会增加心脏负荷,实质导致心力衰竭,而且会导致静脉炎及疼痛的发生,目前,微量泵的临床应用解决了这一难题,微量泵静脉推注补钾在不断增加液体的情况下,高浓度钾匀速进入体内而不会增加心脏负荷,避免了大量突然输入高浓度钾导致高钾血症的危险。 1.2.1 静脉补钾量 静脉补钾量应根据患者的血清钾浓度和尿量而决定,不可盲目输入。可根据公式计算:补充氯化钾量=(欲达血钾浓度-实测雪钾浓度)x 0.3+尿中失钾量。尿中失钾量以每500ml 尿补134mmol氯化钾估算。唐白云认为先天型心脏病患者术后每排100ml尿补2mmol钾,风湿性心脏病及搭桥患者术后每补2~4mmol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