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氏试剂制备要点

试剂的准备:
1.Mg:
a.尽量不要用镁粉,一是反应太剧烈,二是镁粉表面容易形成氧化膜,三是镁粉不容易纯化。
b.尽量用镁屑,预处理方法:用百分之十的HCl的洗刷,立即抽滤,再用丙酮冲洗,真空干燥,N2保护下保存,备用。
c.卤化物使用前最好纯化。
d.常用溶剂为THF或Ether,最好用THF:沸点比ether高(见附件)。(可参见无水溶剂的处理)

2.引发
小弟做过:溴苯,碘甲烷,碘乙烷,异丙基等的grignard reagents.
a.温度:碘甲烷RT就可以引发,溴苯在65度左右,碘乙烷,异丙基在40度左右,所以如果在RT下不引发,可稍稍加热,温度不能过高,否则
会发生偶联反应,注: 温度对于引发非常重要。
b.可加入碘,二溴乙烷等来引发。
c.可用以前做成功的grignard reagents 来引发不易制备的grignard reagent.

3.grignard reagents的制备:
a.引发后温度会较高,容易发生偶联,应降低温度。
b.卤代物一定要用THF稀释8-10倍后用恒压漏斗滴加。
c.要剧烈搅拌,冲刷掉镁表面形成的grignard reagents.
d.滴加不要过快。1滴/2sec

注意:1.反应容器试验前一点要烘干 2. N2保护


大生产
也谈格氏试剂大生产的经验(欢迎大家讨论)


tanchem的《格式试剂大生产的13条总结》一文着实不错,我也做过格氏反应的生产,在此对应tanchem的文章补充几点供大家参考

1.反应的原料,溶剂水份:这是必须控制的,我做的是300L的反应,用的溶剂是THF,每次使用前都要用氢化钙回流3——6小时,直到66度下的回流冷凝液无色为止。冷凝器放空口接个简易干燥器就行了,我用的是无水氯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因为我的操作环境有酸气。之所以用氢化钙而不用氢化钾、氢化钠是因为氢化钙反应起来比较温和,不是太剧烈,也就比较安全。蒸馏锅一定要装安全阀,就是压力超过两公斤就会自动释放压力的那种。还有就是要装两个冷凝器,一个高于锅子的用于回流,另一个和锅子一样高的用于往回收罐放刚开始回流时黄色的那一部分溶剂,大约百分之三比例,反正我这么做下来水分小于百分之一的,感觉还可以。反应原料只要保存得当(干燥低温环境)即可,一般不需要额外的处理。

2.反应体系的防水措施:我的反应锅是密闭体系,投料前要用氮气置换三次,然后给两公斤压力,等体系恢复常压后就可投镁了。每次做完一批后锅子清洗完毕了一定要微开锅底阀,开启夹套蒸汽加热加热反应锅,同时打开真空,是国内有气流通过,一个小时左右锅子就烘干了,很快的。

3.投料时,我也是把原料的管道跟溶剂的管道分开的,防止管道中的死体积的原料量带入反应锅中开搅拌后冲

料。滴加溴乙烯或氯乙烯采用的是恒压连通管道,即:高位滴加锅-----含流量计的管道------反应锅------冷凝器-------高位滴加锅,反应过程中整个体系是正压。

4.反应过程中对高位的溴乙烯一定要冷在零下五度以下,而且氮气压力维持在一公斤左右,要随时补充氮气。而且这样的话空气中的水分就不会进去影响反应了。

5. 镁粉、镁屑差别不大,我是用镁条反应的,表面有略微的氧化,但效果很好,收率也正常。可是比镁粉便宜很多。

6.检验反应体系是否已经引发:我是通过温度检测的,放热就说明已引发。当然前期要加热一下,等温度达到50度时压空夹套的热水,反应热会维持反应温度在60度左右,如果温度达到68,就要开冷冻降温了,降到64度就可以了,让冷冻盐水保在夹套里。这非常关键的。我是用碘甲烷和二氯甲烷做引发剂的,从来没发生过引发不起来的情况。

7.我做过的格式液的颜色刚开始反映时是淡黄色,后来是灰色的。

8.我用的是1.5平米的玻璃冷凝器,自来水冷却,效果很不错,因为是正压体系,回流很稳定。

9.格式反应过程中的监控:加显示温度计,压力表,流量计,通过反应温度来调节滴加的速度,这个反应急不得,按部就班没什么问题。温度高了的话就停一下滴加,如果温度还往上窜就对锅子进冷冻降温,温度差不多了再进热水保温。

10.蒸过THF的残余液一定要淬灭,先用甲醇不要用水,用水的话太剧烈,危险大,甲醇反应温和,等甲醇加进去没变化了在加水可以淬灭的很彻底。

11.在这个反应的自始至终氮气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只要体系一直是氮气的正压环境,其它搞起来就ok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