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在学校管理中的表现

企业文化在学校管理中的表现

——以《公司文化:公司生活的礼节和仪式》的观点为例

维扬实验小学北区校景莹莹

一、企业文化研究的背景:

二战后的日本引进美国的管理方法,在六十年代经济实现了腾飞。然自七十年代以来,日本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不仅克服了资源贫乏的劣势,而且安全地渡过了石油危机,创造了经济连续高速增长的奇迹,进入八十年代已作为一支力量型经济大国跻身世界经济之林。而与此相比,美国经济的停滞不前,通货膨胀,大量人员失业,显得一无是处。大量质优价美的日本商品涌入美国市场,美日经济摩擦频繁发生,以致美国曾一向具有规模经济优势的汽车和技术上领先的电子产品,都遭到日本企业的不同程度的冲击,许多工业部门陷入困境。严峻的形势引起了美国各界人士的极度不安和关注:日本经济奇迹的诀窍何在?美国企业界如何摆脱困境?——这就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美国出现的美日比较管理学研究的经济背景。

二、企业文化研究的过程

这一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认识和觉醒阶段。其中影响比较大的著作是哈佛大学伏格尔教授的《日本名列第一》(Japan as Number One,1979),而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于1980年7月播出的电视节目“日本能,为什么我们不能?”(If Japan can, why can’t we?)则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效果,引起全国性的反响。第二阶段是比较深入和具体地研究和学习日本企业管理的阶段。代表作有

1981年2月出版的由斯坦福大学帕斯卡尔和哈佛大学的阿索斯两位教授合著的《日本企业管理艺术》(The Art of Japanese Management)和4月由威廉.大内著的《Z理论——美国企业如何迎接日本的挑战》(Theory Z——How American Business can Meet the Japanese Challenge)。第三个阶段进入强调根本改革而非肤浅学习阶段,即要提高生产率,不应该完全接受日本的管理制度,而在于要重建与美国文化相匹配的经营哲学和工作组织,才能恢复美国经济的活力,和日本人一较长短。哈佛大学的迪尔教授和麦金塞咨询公司顾问肯尼迪合著的《公司文化》(Corporate Cultures)和麦金塞顾问彼得斯和沃特曼合著的《追求卓越》(In Search of Excellence)成为当年的畅销书。

三、《公司文化:公司生活的礼节和仪式》内容简介

80年代初,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教授泰伦斯·迪尔和科莱斯国际咨询公司顾问艾伦·肯尼迪在长期的企业管理研究中积累了丰富的资料。他们在6个月的时间里,集中对80家企业进行了详尽的调查,写成了《企业文化——企业生存的习俗和礼仪》一书。该书在1981年7月出版,后被评为本世纪80年代最有影响的10本管理学专著之一,成为论述企业文化的经典之作。它用丰富的例证指出:杰出而成功的企业都有强有力的企业文化,即为全体员工共同遵守,但往往是自然约定俗成的而非书面的行为规范,并有各种各样用来宣传、强化这些价值观念的仪式和习俗。

作者认为,人是企业中的最大资源,而管理企业的有效方法,是通过文化的微妙暗示。成功的企业领导者,应该根据企业所处的环境,

提出明晰的价值观,为全体职工提供对共同方向的意识和日常行为的准则,并通过企业的英雄人物和传奇、仪式和典礼来维护和强化这种价值观。企业之成败也往往系于其职工能否、接受本组织的价值观并按之行动。且,企业领导者应该能够识别和诊断自己企业的文化,思考适当的文化对策,小心翼翼地培育、强化以及在必要时重新塑造企业文化,才能取得持续成功。

该书的主体结构非常简单明了.全文由两部分构成——公司文化和公司文化的实践。在公司文化中作者详细分析了价值观、英雄人物、礼节和仪式,以及文化网络.并将其综合起来考察它们在公司内部的作用机制;而实践篇主要描述了如何管理文化,即理解文化、分析文化、塑造文化.以及在需要改变时重新组织文化。

该书把整个理论系统概述为5个要素,即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人物、文化仪式和文化网络。其中企业环境是指企业的性质、企业的经营方向、外部环境、企业的社会形象、与外界的联系等方面。它往往决定企业的行为。价值观是指企业内成员对某个事件或某种行为好与坏、善与恶、正确与错误、是否值得仿效的一致认识。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统一的价值观使企业内成员在判断自己行为时具有统一的标准,并以此来选择自己的行为。英雄人物是指企业文化的核心人物或企业文化的人格化,其作用在于作为一种活的样板,给企业中其他员工提供可供仿效的榜样,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强化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文化仪式是指企业内的各种表彰、奖励活动、聚会以及文娱活动等,它可以把企业中发生的某些事情戏剧化和形象化,来生

动的宣传和体现该企业的价值观,使人们通过这些生动活泼的活动来领会企业文化的内涵,使企业文化“寓教于乐”之中。文化网络是指非正式的信息传递渠道,主要是传播文化信息。它是由某种非正式的组织和人群,以及某一特定场合所组成,它所传递出的信息往往能反映出职工的愿望和心态。

四、校园文化

学校作为一个由教师、学生、教室、操场等组成的活动组织,其区别于另一类组织的一个典型表现就是学校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中,也强调,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展现校长教育理论、学校特色的重要平台,是规范办学的重要体现,也是德育体系中亟待加强的重要方面。校园文化的建设更要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突出“以人为本、和谐育人”的理念,强化“三风”建设,为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校园文化一般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即: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并通过学校的各种仪式和习俗等形式予以宣传和强化,使得学校全体师生共同遵守和维护。

五、企业文化对学校文化建设的借鉴

(一)组织中的英雄人物

在本书的第三章谈及了企业文化中公司中英雄人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相对于空洞的公司规章制度和价值规范,把它们人格化的英雄人物更具操作性和模仿性。其中,文中主要讲了两种英雄人物,一种是天生的幻想式英雄,这种英雄是一种灯塔式的人物,他的行为和思维往往具有独特性,且由于他身上某种特性恰恰在今后成为公司的一种价值观的创造者和传递着甚至象征者。他甚至成为一种精神的引导者,和极具吸引力的超凡魅力式人物,他的作用是可以延续好几代的。另一种是造就的情景式英雄。顾名思义,这种英雄更多的出现在特定的情境中,他们成为公司“日常工作成功的模板”来鼓舞着其他职工。

同样,在学校组织中,也存在这种英雄式的人物。他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结合该学校教书育人的价值追求和鲜明的文化方向,把学校的组织文化融入到个人的教育观念中。他们作为学校或者组织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使人民更加清晰地了解该学校及自己成功的方向和行为模式。这也暗合了心理学讲到的“人的学习来源于模仿”,人作为一种学习性动物,模仿在其成长的过程中的基础性和简便性行为的直接体现和应用。从而使其他教师和学生把自己的成功与学校提倡的价值观更好的结合起来,把“学校放在自己心里”,也把“自己融入到整个学校中来”使之尽量成为一个整体。

(二)组织文化的变革

这本书中也强调了变革文化的重要性,我十分赞同,因为,我觉得如果只是从外在的角度介绍、描述一个公司的文化产生了什么样的

影响,这无可厚非,如果要深入的理解这种文化是如何起作用的,是如何形成的,这种描述方式就显得有点欠缺了。由此,我认为要深入的阐述这一问题,就应该这样表述:不是文化导致了某种特定的行为,而是特定的行为产生了某种文化。因为,隐藏在一切背后的是行为的有效性,有效性使得某种行为成为经典,使文化得以产生。这其中就会牵涉到一个问题:文化冲突和融合。面对变化着的外部环境,一种公司文化的价值观不应该是静止的,而是适时而动的,其面貌应该是:基于行动所以文化,而不是由于文化所以行为。这就好比:“因为能抓老鼠,所以成为猫;而不是,因为是猫,所以能抓老鼠”。故,文化不是制造出来的,而是由于长时间的行为方式而沉淀以至创造出来的。所以,也可以说“成功不能复制或者说转移,只能借鉴”。至于这种变革,其走向很像决策理论中提到的分成程序性和非程序性。

合书思之,让我联想到了最近看的由美国E.拉兹洛著,闽家胤译的《用系统论的观点看世界》:提倡用系统的观点看问题。《公司文化》这本书中也强调了研究公司的文化不应该照搬日本,应该立足美国,从美国的历史文化中寻找企业中适用的管理文化。所以,在一个国家、地区的组织中,其所遵循的价值观势必与其所在国家、地区的文化、习俗等相适应,与当地、当时的人的人性密切相关。一个组织要想用文化的力量去管理、促进其成员的发展,就应该深入了解其生活、学习等习惯、习俗,这样的话,管理学中所说的文化建设就应该更多地从人口学、民俗学、或者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待、发现、培育。才会产生诸如《菊与刀》这样的著述对日本人的细腻、准确的描述。

而对于一个具有教书育人功能的学校组织来说,更要以学校中的学生和教师为主体,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着力体现了校长的教育观念,体现时代的特征和校园的特色。

六、小结

带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中,英雄人物的塑造无疑对引领学校师生认同并维护学校价值规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种英雄人物既包括具有领导魅力的校长,也包括具有教学特点的优秀教师。校长的教育理念是校园文化的典型表现,而优秀教师的教学理念更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同时,在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特征下,加强依法治校,实行民主管理成为新时期学校教育和管理的主题。及时变革与时代不相符的校园文化,体现学生和教师的主体地位,尊重师生合法权利,实行教师、学生、学生家长等民主管理的校园文化成为时代趋势。大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点的校园文化,发挥校园文化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中的育人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