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机械课程设计说明书

精密机械课程设计说明书
精密机械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

第1章绪论 (3)

1.1概述 (3)

1.2课程设计任务 (3)

第2章总体方案设计 (3)

2.1微动装置的结构选择 (3)

2.2微动装置的工作原理 (4)

第3章微动装置的结构设计 (4)

3.1测微螺杆的设计 (4)

3.1.1测微螺杆的尺寸设计 (4)

3.1.2测微螺杆的表面粗糙度 (5)

3.1.3测微螺杆的材料选择 (5)

3.2衬套的设计 (5)

3.2.1衬套的尺寸设计 (5)

3.2.2衬套的表面粗糙度 (5)

3.2.3衬套的材料选择 (5)

3.3固定套筒的设计 (5)

3.3.1固定套筒的尺寸设计 (5)

3.3.2固定套筒的表面粗糙度 (6)

3.3.3固定套筒的材料选择 (6)

3.4微分筒的设计 (6)

3.4.1微分筒的尺寸设计 (6)

3.4.2微分筒的表面粗糙度 (6)

3.4.3微分套筒的材料选择 (6)

3.5套筒圆螺母的设计 (7)

3.5.1套筒圆螺母的尺寸设计 (7)

3.5.2套筒圆螺母的表面粗糙度 (7)

3.5.3套筒圆螺母的材料选择 (7)

3.6后盖的设计 (7)

3.6.1后盖的尺寸设计 (7)

3.6.2后盖的表面粗糙度 (7)

3.6.3后盖的材料选择 (7)

3.7尺架的设计 (8)

3.7.1尺架的尺寸设计 (8)

3.7.2尺架的表面粗糙度 (8)

3.7.3尺架的材料选择 (8)

3.8螺钉的选用 (8)

3.9键的选用 (8)

第4章主要零件的配合 (8)

4.1尺架与衬套的配合 (8)

4.2测微螺杆与衬套的配合 (9)

4.3固定套筒与微分筒的配合 (9)

第5章主要零件工艺性分析 (10)

5.1测微螺杆的工艺性分析 (10)

5.2测微螺杆工艺路线 (11)

第6章零件加工机床精度的选择 (12)

6.1测微螺杆工机床的选择 (12)

6.2其他零件的加工机床选择 (12)

第7章总结与体会 (12)

参考文献 (12)

第1章绪论

1.1概述

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物品精度的要求也不断的提高,而制造精度较高的物品就要求制造以及测量它的仪器要有比较高的精度。调节仪器精度也就要依靠微动装置了,由此看来微动装置在我们的生产、生活占有比较大的作用。故而本次微动装置的课程设计,对于仪器专业来说是比较重要的。

1.2课程设计任务

1.课程设计内容:

(1)确定微动装置的结构形式:螺旋---微动、螺旋---斜面微动、螺旋---杠杆微动、螺旋---齿轮微动、

弹性微动及其它。

(2)计算微动量。采用不同的结构形式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必须根据所采用的结构形式用相应的公式

来计算。

(3)设计示数装置时,首先要确定标尺的类型、基本参数,通过计算得出相关数据,在选材时要注意

材料的装饰性能。

(4)采用人工微动调节,要注意操作的方便性,人手的灵敏度计算,采用自动调节,还须设计相应的控制部分。

(5)要考虑装置的装配工艺性以及各零部件的工艺性是否合理,重点分析1-2个主要零件的工艺性,并拟定工艺路线,进行工艺分析。

(6)采用3D打印一个零件实物。

第2章总体方案设计

2.1微动装置的结构选择

微动装置是仪器仪表中的一个重要部件,一般用于精确、微量地调节某一部件的相对位置。常见的微动装置有:螺旋—微动装置、螺旋—斜面微动装置、螺旋—杠杆微动装置、齿轮—杠杆微动装置。本次课程设计我选用的是螺旋—微动装置。而千分尺是螺旋—微动装置最广泛应用的一种形式,故本次课程设计我设计的是用于千分尺的微动装置。

2.2微动装置的工作原理

本次设计中采用的是螺杆转动并移动的螺旋滑动形式。旋转微分套筒时,带动螺杆一起转动,从而使螺杆实现微量移动或对微量移动量进行控制的功能。(1)螺旋微动装置的最小微动量

微动装置的最小微动量Sm为:

Sm=*

360p

σ

?

?

式中:P——螺杆的螺距

σ

?——人手的灵敏度,即人手轻微旋转微分筒一下,微分筒的最小转角。在良好的工作条件下,当手轮的直径为θ15~θ16mm时,θ?为1?~1/4?手轮的直径,灵敏度也高些。

由上式可知为了进一步提高螺旋微动装置的灵敏度,可以增大微分筒或减少螺距。(2)螺旋微动装置的精度

P

S

N

?=

式中:P——螺杆的螺距。

N——手轮上刻度的个数。

由于本设计的微动装置是安装在千分尺上的,而千分尺的精度为0.01mm,

且微分筒的刻度为50,故螺杆的螺距0.5mm。

(3)材料强度校验

由于该装置实现的是精密传导,而不是传到动力,故装置各个零件所受的

力极小,故无需对其进行强度及刚度校验。

第3章微动装置的结构设计

3.1测微螺杆的设计

3.1.1测微螺杆的尺寸设计

本次设计的测微螺杆的长为108mm,由于本次设计的是微调装置,经查阅常用螺纹用途及特征表得知:普通螺纹的细牙螺纹用于薄壁零件和轴向尺寸受限制的场合或用于微调机构,且其应用广泛,生产成本低。故本次设计采用的是测微螺杆上的螺纹类别是普通螺纹。由于此次设计的微调装置的量程为0~25mm。由于螺母的长度为10mm,为了让它与其配合的螺母的旋合长度足够长,以保证传导精度的准确及平稳,故而测微螺杆上的螺纹的长度设计为35mm。经查询普通螺纹(GB/T 196-2003,)国标得知,细牙螺距为0.5mm的普通螺纹公称直径为5,故选用的螺纹为M5x0.5。测微螺杆左端的圆柱长设计成51mm,直径为8mm。螺

杆右端的圆柱长设计为12mm,把其直径设计为5mm。

3.1.2测微螺杆的表面粗糙度

测微螺杆的圆柱表面粗糙度采用3.2,主要是为了减少测微螺杆与衬套之间的摩擦。

3.1.3测微螺杆的材料选择

测微螺杆采用的材料是:35Mn2合金结构钢,其可做直径<15mm的重要用途的小轴等,具有更高的强度、耐磨性及淬透性。在制造小截面零件时可代替40¢r钢使用。其热处理工艺为:淬火并中温回火。

3.2衬套的设计

3.2.1衬套的尺寸设计

本次设计的衬套总长为53.5mm,其为空心圆柱体,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的圆柱的外径为10mm,内径为5mm,其有内螺纹M5X0.5。另外一部分其外径为16mm,内径为8mm。有14.7mm的外螺纹。

3.2.2衬套的表面粗糙度

由于其外表面只是起到支撑固定套筒的作用,故其表面粗糙度要求不高故其表面粗糙度值取6.3。而其内表面由于要与测微螺杆相接触,应该尽量减少他们之间的摩擦,故其类表面的表面粗超度去1.6。

3.2.3衬套的材料选择

衬套采用的材料是20号钢,这种钢的主要特点是:用于不经受很大应力,而要求很大韧性的机械零件。如轴套、杠杆、螺钉等。其热处理加工工艺为:正火。

3.3固定套筒的设计

3.3.1固定套筒的尺寸设计

由于本次设计的微动装置是为量程为0~25mm的千分尺而设计的,且其螺杆

的最大量程为25mm,且考虑到刻度的余量,故本次设计的固定套筒的长度为29mm,外径为20mm。其中固定套筒前3mm没有刻度,为的是防止微分筒与尺架相撞,造成尺架的损伤。从第3mm开始就有分上下两种刻度,上面的刻度以0.5mm为间隔,而下面的刻度为以1mm为间隔且其总长度为25mm。然后有1mm 与边框间隔。

3.3.2固定套筒的表面粗糙度

由于固定套筒外表面有微分套筒滑动,为了减小他们之间的摩擦力,故其表面粗糙度取1.6。而对于其内表面,由于是与衬套接触,精度要求不高,故取其表面粗糙度值为12.5。

3.3.3固定套筒的材料选择

由于固定套筒属于量具,其材料应该选用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的高级优质碳素工具钢T12A。

3.4微分筒的设计

3.4.1微分筒的尺寸设计

由于本次设计的微动装置的精度为0.01mm,故微分筒应该分为50等分格,且每转一格测微螺杆前进0.01mm。本次设计的微分筒总长为46mm,外径为22mm。其可分为3段,分别为:示数段、转动段和与测微杆螺纹配合的螺母段。其示数段和转动段的内径为18mm,其中转动段的外径为23mm,且其表面有微小的格子增大人手与其的摩擦。而其与测微杆螺纹配合的螺母段,由于测微杆的螺纹段采用的是M5x0.5的螺纹,故螺母段的内螺纹采用M5x0.5。其厚度为10mm。

3.4.2微分筒的表面粗糙度

此次设计的微分套筒为了让其外表面看起来美观,光滑,故其外表面的其表面粗糙度取值为3.2。而对于其内表面,由于要与固定套筒想接触,为了减少他们之间的摩擦,故取其表面粗糙度值为1.6。

3.4.3微分套筒的材料选择

由于微分套筒属于量具,其材料应该选用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的高级优质碳素工具钢T12A。

3.5套筒圆螺母的设计

3.5.1套筒圆螺母的尺寸设计

本次设计选用的套筒圆螺母的主要作用是用来使固定套筒不发生相对滑动,其外径为18mm,内径为10mm,内螺纹选用M10x1,其宽度为10mm。

3.5.2套筒圆螺母的表面粗糙度

套筒圆螺母的表面粗糙度在参见圆螺母的国标后把其端面的表面粗糙度值设计为3.2,其侧面的表面粗糙度值设计为6.3。

3.5.3套筒圆螺母的材料选择

套筒圆螺母的材料选择45号钢,45号钢具是优质碳素结构用钢,其硬度不高易切削加工。其热处理工艺为:正火、退火、高温回火。

3.6后盖的设计

3.6.1后盖的尺寸设计

本次设计的后盖直径为20mm,宽为15mm,在其距中心轴线处6.5mm两边各有一个沉头孔。

3.6.2后盖的表面粗糙度

由于后盖的作用是把测微螺杆的后部与外界环境分割开来,故其与微分套筒的相接部分表面应该比较光滑,其余部分则要求不高。故此次设计的后盖与微分筒相接部分的表面粗糙度为1.6,其余部分则设计为6.3。

3.6.3后盖的材料选择

后盖的材料选则耐磨、铸造性好的铸铁:HT100。

3.7尺架的设计

3.7.1尺架的尺寸设计

本次设计的尺架,高为74mm,长为70mm,宽为20mm,其下半部分月牙状是由半径为20mm和半径为35mm的半圆构成。其上有左右两边臂上有同轴线的带螺纹的通孔,其直径分别为6mm、16mm。左边臂上的螺纹孔是接测量时与轴相接触的砧,其长度可以通过调节旋进螺纹的深浅来调节。右边的螺纹孔是接衬套。其左、右臂长均为14.7mm。尺架左臂的螺纹采用M6x1,右臂的螺纹采用M16x2。且尺架砧长为25。其可分为两部分,左边部分长为14,直径为6mm且其螺纹为M6x1,右边部分长为11mm其直径为8mm。

3.7.2尺架的表面粗糙度

尺架采用铸造,利用车床切削进行加工,由于其与其他零件没有配合关系,故其表面粗糙度值选取12.5。其砧的表面粗糙度值也为12.5。

3.7.3尺架的材料选择

尺架的材料选用强度、耐磨性较好、铸造性能好的铸铁HT200。

3.8螺钉的选用

本次设计的微动装置的螺钉主要是连接后盖与微分筒,把测微螺杆与外界分隔开来。采用的螺钉为标准件,在沉头螺钉国家标准表格中选用螺钉:GB-T70—M2x0.4。

3.9键的选用

键的作用主要是固定测微螺杆与微分筒,使之不发生相对转动。键选用标准件,在键国家标准表格中选用尺寸为2mmX2mm的键。

第4章主要零件的配合

4.1尺架与衬套的配合

为了实现测微杆可以和砧准确的接触,保证测量的精度,应该使配合间隙比较小。这里空的直径为 16,采用基孔制配合。查优先配合选用说明表得知,优先选用间

隙配合76H h ,其对应的间隙极限为290+?? ???

。衬套的公差为θ16h6,即00.01116θ-。尺架的孔的公差167H θ,即0.018016θ+。

4.2测微螺杆与衬套的配合

为了实现衬套螺纹孔对测微螺杆的精确导向及精密滑动,应使配合间隙很小,而对于小尺寸的配合。改变孔径大小比改变轴径大小在技术上和经济上更为合理。而这里的测微螺杆螺纹部分尺寸为5θ,属于较小尺寸,故而采用基轴制配合。查优先配合选用说明表得知,优先选用间隙配合76G h ,其对应的间隙极限为156+?? ?+??

,测微螺杆的公差为θ5h6,即00.0045θ-。衬套的公差为θ5G7,即0.0110.0065θ++。

4.3固定套筒与微分筒的配合

由于微分筒是在固定套筒上转动,并带动测微螺杆转动并水平移动,因此微分筒与固定套筒之间的配合不能太紧密,否则会造成很大的摩擦,致使转动手轮困难和加快固定套筒上的刻度磨损。故他们之间的间隙应该适中,其间隙配合也应该适中。微分筒的直径为θ18,采用基孔制,查优先配合选用说明表得知,优先选用基孔制配合99H d ,其对应的间隙极限为8450+?? ?+??

,微分筒的公差带为θ18H9,即0.018018θ+。固定套筒的公差带为θ18d9,即0.0500.06618θ-

-。

第5章主要零件工艺性分析

5.1测微螺杆的工艺性分析

1.零件的图样分析

图5.1测微螺杆

如图5.1所示零件为微动装置的传动轴。它属于台阶类零件,其由圆柱面、轴肩、螺纹、螺尾退刀槽、键槽组成。轴肩一般用来确定安装在轴上零件的轴向位置,各环槽的作用是使零件装配时有一个正确的位置,并使加工中车螺纹时退刀方便。键槽用于安装键,以传递转矩;螺纹用于和手轮连接。

根据工作性能与条件,该轴的规定了轴上螺纹B、轴的外圆D、A。位置精度和较小的表面粗糙度值,并有热处理要求。这些技术要求必须在加工中保证。故该测微螺杆的关键工序是轴上的螺纹、外圆D、A的加工。

2.确定毛坯

由3.1节可知测微螺杆采用的材料为35Mn2合金结构钢,加工时选择材料直径为20mmX400mm的35Mn2合金结构钢棒料。

3.确定主要表面加工方法

传动轴大都是回转表面,主要采用车削外圆成形。由于该传动轴的主要表面D、A的公差等级(IT6)较高,表面粗糙度Ra值(Ra=1.6 um)较小,故需要半精车。外圆表面的加工方案为:粗车—半精车。

4.确定定位基准

由于该测微轴的主要表面及轴肩对基准线A-B均有径向圆跳动和端面圆跳动的要求,它又为实心轴,所以选择两端中心空为基准,采用双顶尖装方法,以保证零件的技术要求。

粗基准采用毛坯外圆。中心孔加工采用三爪自定心卡盘装夹毛坯外圆,车端面、钻中心孔。但必须注意,一般不能用毛坯外圆装夹两次钻两端中心孔,而应该以毛坯外圆作粗基准,先加工一个端面,钻中心孔,车出一端外圆;然后以已车过的外圆作基准,用三爪自定心卡盘装夹(有时在上工步已车外圆处搭中心架),车另一端面,钻中心孔。如此加工中心孔,才能保证两中心孔同轴。

5.划分阶段

该传动轴加工划分为二个阶段:粗车,半精车。各阶段划分大致以热处理为界。

6.热处理工序安排

轴的热处理要根据其材料和使用要求确定。对于传动轴,正火、调质和表面淬火用得较多。对于该轴采用表面淬火,并安排在粗车各外圆之后,半精车各外圆之前。

7.加工尺寸和切削用量

测微螺杆轴半精车余量可选用1.5mm。

8.拟定工艺过程

定位精基准面中心孔应在粗加工之前加工,在淬火之后需安排一次修研中心孔的工序。淬火之后修研中心孔为消除中心孔的热处理变形和氧化皮。拟定传动轴的工艺过程时,在半精加工¢5mm、¢8mm外圆时,应车到图样规定的尺寸,并加工出各退刀槽、倒角和螺纹。键槽应在半精车后铣削加工出来,这样可保证铣键槽时有较精确的定位基准。

5.2测微螺杆工艺路线

工序号安装工序内容走刀

1 1下料,¢20mmX300mm

2 三爪卡盘1 车小端面A(车床) 1

2对小端面钻中心孔 1 用尾座顶尖

顶住中心孔

3粗车外圆¢8mm至¢10mm,长95mm。(车床)4

4 粗车外圆¢5mm至¢7mm, 长52mm。 3

5 截断,保证轴长为95mm。 1

三转卡盘调头,三爪卡盘夹持¢10mm处(车床)

(夹持10mm处) 6 车大端面D,保证总长93mm。 1

7对大端面钻中心孔

8 检验

3 1 表面淬火100~207HBS

4 1 修研两端中心孔

5 双顶尖装夹

1半精车外圆¢8mm至46mm,长93mm。(车床) 1

2半精车外圆¢5mm至5mm,长52mm。 1

3半精车3mmX0.5mmde 环槽,两个。 1

mm??,2处。 1

4 倒角145

双顶尖装夹调头

mm??,2处 1

5 倒角145

6 检验

6 双顶尖装夹 1 磨削螺纹50.56M g ?-(磨床)1

7 V 形虎钳装夹,

划线找正。 1 铣键槽2mmX2mm ,保证尺寸9mm 。(铣床) 1

2 检验。

第6章零件加工机床精度的选择

6.1测微螺杆工机床的选择

由于测微螺杆表面粗糙度为3.2故在加工时选择普通车床对轴进行半精加工,由于螺纹的螺距精度为6级,而普通车床车削普通螺距精度一般只可以达到8~9级,故而不能用车床来加工测微螺杆的螺纹。此时选择螺纹磨削的方法来加工螺纹,因为单线砂轮磨削能达到的螺距精度为5~6级,表面粗糙度为R1.25~0.08微米,满足螺纹螺距要求及表面粗糙度要求,故加工螺纹时选择磨床进行加工。

6.2其他零件的加工机床选择

由于其他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分布在 6.4~1.6,故可以采用普通车床来完成加工,因为普通车床半精加工精度最小为1.6,可以达到零件加工精度要求。

第7章总结与体会

经过这次的课程设计,让我对仪器制造技术这门课程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知道了如何去设计一个微动装置,以及如果要设计一个微动装置应该从何入手。以及设计微动装置时怎么样去设计其相关零件的精度和尺寸公差及各个零件之间应该如何配合。总之,通过这次课程设计让我受益非浅。 参考文献

[1] 焦永和,叶玉驹,机械制图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

[2]郑晨升, 仪表机械结构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

[3] 庞振基,黄其圣,精密机械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

[4]张学飞,仪器制造工艺学,电子工业出版社

[5]吴宗泽,罗圣国,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

材料加热炉基础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低温井式电阻炉的设计 学生*** 学生学号******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目录 1、设计任务 (2) 2、炉膛尺寸的确定··························································· 2 3、炉子砌砖体的设计 3.1炉衬材料的选择 (4) 3.2炉墙设计 (4) 3.3炉底设计 (5) 3.4炉顶设计····························

(5) 3.5炉门设计 (6) 4、炉子功率计算和分配 4.1有效热Q件计算 (8) 4.2辅助构件热损失Q辅计算 (8) 4.3炉衬热损失Q .............................散 (8) 4.4Q辐计 ·····························算 (9) 4.5炉门溢气热损失Q ·····························溢

4.6其它热损失Q .............................它 (10) 4.7炉子安装功率计算 (10) 4.8炉子热效率计算 (10) 4.9炉子空载功率··························································1 1 4.10炉子升温时间计算 (12) 4.11功率分配·······························································1 2 4.12接线方

化工课程设计小结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小结 随着毕业日子的到来,课程设计也接近了尾声。经过几周的奋战我的课程设计终于完成了。在没有做课程设计以前觉得课程设计只是对这几年来所学知识的单纯总结,但是通过这次做课程设计发现自己的看法有点太片面。课程设计不仅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种检验,而且也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提高。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明白了自己原来知识还比较欠缺。自己要学习的东西还太多,以前老是觉得自己什么东西都会,什么东西都懂,有点眼高手低。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才明白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都应该不断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知识和综合素质。 在这次课程设计中也使我们的同学关系更进一步了,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有什么不懂的大家在一起商量,听听不同的看法对我们更好的理解知识,所以在这里非常感谢帮助我的同学。 我的心得也就这么多了,总之,不管学会的还是学不会的的确觉得困难比较多,真是万事开头难,不知道如何入手。最后终于做完了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此外,还得出一个结论:知识必须通过应用才能实现其价值!有些东西以为学会了,但真正到用的时候才发现是两回事,所以我认为只有到真正会用的时候才是真的学会了。 在此要感谢我们的指导老师罗老师、朱老师和李老师对我们悉心的指导,感谢老师们给我们的帮助。在设计过程中,我通过查阅大量有关资料,与同学交流经验和自学,并向老师请教等方式,使自己学到了不少知识,也经历了不少艰辛,但收获同样巨大。在整个设计中我懂得了许多东西,也培养了我独立工作的能力,树立了对自己工作能力的信心,相信会对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而且大大提高了动手的能力,使我充分体会到了在创造过程中探索的艰难和成功时的喜悦。虽然这个设计做的也不太好,但是在设计过程中所学到的东西是这次课程设计的最大收获和财富,使我终身受益。 课程设计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封面(根据自己的个性设计)2.目录3.主界面(介绍这次设计的课题、人员、目标、任务、人员分工)4.主要过程(要告诉别人你的这个作品该怎么用)5.程序流程图(用图来表示主要过程)6.核心源程序(你觉得这个作品它具备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就将实现这个功能的代码给COPY下来)7.主要函数(你程序代码里用的函数中你觉得重要的或是难的)8.心得9.附录(你完成这次课程设计参考的书,这个可以多写一点,以示用心认真) 我第一次做课程设计时写报告就是这么写的.你参考参考.希望能对你有些帮助

声控灯地设计与制作-哈工大-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H a r b i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 课程名称: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声控开关的设计与制作 院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1406111 设计者:元胜 学号:1140610319 指导教师:吕超 设计时间:2016年12月5-18日 工业大学

工业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注:此任务书由课程设计指导教师填写。

声控灯的设计与制作 1设计任务及原理 设计任务基本要求:设计一个声控开关,控制对象为发光二极管,接收到一定强度的声音后,声控开关点亮发光二级管,灯亮时间可调。控制延时时间用数字显示。 扩展要求:发光二极管点亮时间延时显示。 1.1设计原理 声控灯是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电信号再转换为光信号的装置。 输入部分可由一个驻极体话筒实现。话筒的高分子极化膜生产时就注入了一定的永久电荷。在声波的作用下,极化膜随着声音震动,电容是随声波变化。于是电容两极间的电压就会成反比的变化。将电容两端的电压取出来,就可以得到和声音对应的电压了。但是这个电压信号非常小,不能驱动LED灯。对这个电压信号进行放大、整形,才能得到足够大的电压。 声控灯的延时可以由一个单稳态触发电路实现。单稳态电路的暂态时间就是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持续时间。用前面经放大的电压作为触发脉冲输送给单稳态触发电路,会得到一个持续特定时间的电压输出。这个输出来驱动发光二极管,就达到了声控、发光的目的。 计数器部分首先需要一个时钟源。时钟源脉冲可由多谐振荡器获得。将单稳态电路的输出与时基脉冲结合,控制计数器的计数与清零,就可以使计数部分与发光部分同步工作。 计数结果再经译码输送给共阳极数码管,显示出来。 2设计过程 2.1声控灯电路原理: 当驻极体话筒接受到一定强度的声音信号时,声音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经三极管放大、施密特触发器整形后,触发单稳态延时电路,产生一个宽度可调的脉冲信号,驱动发光二极管发光。同时,该脉冲信号作为选通信号,使计数器计数,并用数码管显示延时时间。电路的流程图如图 1所示:

某加热炉温度控制 过程控制

学号 天津城建大学 过程控制课程设计 设计说明书 某加热炉温度控制 起止日期:2014 年6 月23 日至2014 年6 月27 日 学生姓名 班级 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 控制与机械工程学院 2014年6月27 日

天津城建大学 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3 -2014学年第2学期 控制与机械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班级13电气11班 姓名学号 课程设计名称:过程控制 设计题目:某加热炉温度控制 完成期限:自2014 年6 月23 日至2014 年 6 月27 日共1 周设计依据、要求及主要内容: 一、设计任务 某温度过程在阶跃扰动1/ ?=作用下,其温度变化的数据如下: q t h 试根据实验数据设计一个超调量25% δ≤的无差控制系统。具体要求如下: p (1)根据实验数据选择一定的辨识方法建立对象的数学模型; (2)根据辨识结果设计符合要求的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原理图、控制规律选择等);(3)根据设计方案选择相应的控制仪表; (4)对设计的控制系统进行仿真,整定运行参数。 二、设计要求 采用MATLAB仿真;需要做出以下结果: (1)超调量 (2)峰值时间 (3)过渡过程时间 (4)余差 (5)第一个波峰值 (6)第二个波峰值 (7)衰减比 (8)衰减率 (9)振荡频率 (10)全部P、I、D的参数 (11)PID的模型 (12)设计思路

三、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要做到层次清晰,论述清楚,图表正确,书写工整;详见“课程设计报告写作要求”。 四、参考资料 [1] 何衍庆.工业生产过程控制(1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 邵裕森.过程控制工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3] 过程控制教材 指导教师(签字): 教研室主任(签字): 批准日期:年月日

课程设计总结

北京化工大学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自动化专业 课程设计 题目 说明书页 图纸页 班级: 姓名: 学号: 同组人: 指导教师:

目录 一课程设计的任务及基本要求 二逻辑框图设计 三逻辑电路的设计及参数 四安装调试步骤及遇到的问题 五印刷线路板设计 六体会及建议 七参考文献 八附录(元件使用说明) 九附图(框图逻辑图印刷线路板图)

一、课程设计的任务及基本要求 任务:设计一个β数显式测量电路 要求: 1.可测量PNP硅三极管的电流放大系数β<199,测试条件为:(1)I B=10μA,允许误差±2%; (2)14V

二、逻辑框图设计 三、逻辑电路的设计及参数计算 1.β/Vx转换电路: V X=βI B?R2 V X极性为正! 由β最大值(199)时 V Xmax=13V,以此求出R2; 为平衡R3略小于R2 2.压控振荡器 (1)积分器、电压比较器的选择: 351——高阻型; 311——专用电压比较器(转换速度快) (2)积分器中的D1使正向积分与负向积分的回路不通、时间不同。

课程设计换热站

齐鲁工业大学 课程设计大纲 学院名称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课程名称计算机控制技术开课教研室机械电子工程系 指导老师张志秀 姓名韩高升

一、序言 (1)换热站发展的背景 从能源节约、环保要求、政府政策等几方面考虑,目前许多城市都采用了集中供热,拆除了许多小供热锅炉;集中供热锅炉将热源送往各片区的换热站,再由换热站把热量送往千家万户。 (2)换热站主要工艺 换热站设备一般包括2台换热器、3循环泵、一用一备式变频恒压补水系统及水处理设备;锅炉房热水经一网循环把热量送入换热站,站内隔离式换热器将热量传递给二网循环送往用户;换热站自动化控制系统主要监控一网、二网进、出水的温度、压力、流量和循环泵、补水泵的状态、启停控制、转速、故障以及电量等参数; (3)换热站控制系统硬件构成 压力变送器、热电阻、流量计、液位变送器、数采模块、隔离配电模块、嵌入式触摸屏、MCGS嵌入版软件 (4) MCGS嵌入版软件功能特点 ☆容量小:整个系统最低配置只需要极小的存贮空间,可以方便的使用DOC等存贮设备; ☆速度快:系统的时间控制精度高,可以方便地完成各种高速采集系统,满足实时控制系统要求;

☆成本低:使用嵌入式计算机,大大降低设备成本; ☆真正嵌入:运行于嵌入式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 ☆稳定性高:无风扇,内置看门狗,上电重启时间短,可在各种恶劣环境下稳定长时间运行; ☆功能强大:提供中断处理,定时扫描精度可达到毫秒级,提供对计算机串口,内存,端口的访问。并可以根据需要灵活组态; ☆通讯方便:内置串行通讯功能、以太网通讯功能、GPRS通讯功能、Web浏览功能和Modem远程诊断功能,可以方便地实现与各种设备进行数据交换、远程采集和Web浏览; ☆操作简便:MCGS嵌入版采用的组态环境,继承了MCGS通用版与网络版简单易学的优点,组态操作既简单直观,又灵活多变; ☆支持多种设备:提供了所有常用的硬件设备的驱动; 二、换热站自动化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总体

北航优秀机械设计说明书_加热炉装料机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设计题目:加热炉装料机设计院系: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设计者: 指导教师: 2014年6月3日

前言 加热炉装料机可用于向加热炉内送料。由电动机驱动,于室内工作。通过传动装置使装料机推杆往复运动,将物料送入加热炉内。 设计一台由减速器与传动机构组成装料机,配以适当的电动机等零部件,实现自动送料过程。尽量实现占地面积小,工作平稳及急回特性明显等工作特征。

目录 目录 一、设计任务书...................................... 错误!未定义书签。 1、设计题目..................................... 错误!未定义书签。 2、设计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技术数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4、设计任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总体方案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1、传动方案的拟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原动机................................. 错误!未定义书签。 (2)传动机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执行机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执行机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1)设计计算过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推板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电动机的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电动机类型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2)选择电动机功率......................... 错误!未定义书签。 4、传动系统运动和动力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传动零件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1、蜗轮蜗杆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最终结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直齿圆柱齿轮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最终结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3、轴的设计和校核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1)蜗杆轴................................. 错误!未定义书签。 (2)蜗轮轴.................................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让我更加深刻了解课本知识,和以往对知识的疏忽得以补充,在设计过程中遇到一些模糊的公式和专业用语,比如说经济刮板运输机及皮带运输的选择,在选择选择刮板皮带运输选型时,在使用手册时,有的数据很难查出,但是这些问题经过这次设计,都一一得以解决,我相信这本书中还有很多我为搞清楚的问题,但是这次的课程设计给我相当的基础知识,为我以后工作打下了严实的基础。 虽然这次课程是那么短暂的 2 周时间,我感觉到这些天我的所学胜过我这一学期所学,这次任务原则上是设计,其实就是一次大的作业,是让我对课本知识的巩固和对基本公式的熟悉和应用,计算力学和运动学及预选电动机过程中的那些繁琐的数据,使我做事的耐心和仔细程度得以提高。课程设计是培训学生运用本专业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对三年所学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同样,也促使了同学们的相互探讨,相互学习。因此,我们必须认真、谨慎、踏实、一步一步的完成设计。如果时间可以重来,我可能会认真的去学习和研究,也可能会自己独立的完成一个项目,我相信无论是谁看到自己做出的成果时心里一定会很兴奋。此次设计让我明白了一个很深刻的道理:团队精神固然很重要,担人往往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自己亲身去经历,这样自己的心里才会踏实,学到的东西才会更多。 课程设计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课程设计使我们了解到一些实际与理论之间的差异。通过课程设计不仅可以巩固专业知识,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其还可以培养和熟练使用资料,运用工具书的能力,把我们所学的课本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课程设计诚然是一门专业课,给我很多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上的提升,同 时又是一门讲道课,一门设计课,给了我许多道,给了我很多思,给了我莫大的空间。同时,设计让我感触很深。使我对抽象的理论有了具体的认识。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要比较系统的了解矿井运输提升的设计中的每一个环节,包括从总体设计原则,本次设计综合三年所学的专业课程,以《设计任务书》的指导思想为中心,参照有关资料,有计划有头绪、有逻辑地把这次设计搞好! 总之,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收获很多、学会很多、比以往更有耐心很多。感谢学校及老师给我们这次课程设计的机会,最真挚的感谢我们的辅导老师,在设计过程中,老师精心的辅导和不厌其烦地的态度才使得我们以顺利的完成这次设计,他那无私的奉献的精神照耀着我们对学习的热爱,同时也增加我们对知识的追求和欲望度。篇二:课程设计心得体会(通用)课程设计心得体会(通用) 通过此次课程设计,使我更加扎实的掌握了有关~~~~~~~方面的知识,在设计过程中虽然遇到了一些问题,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思考,一遍又一遍的检查终于找出了原因所在,也暴露出了前期我在这方面的知识欠缺和经验不足。实践出真知,通过亲自动手制作,使我们掌握的知识不再是纸上谈兵。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不断发现错误,不断改正,不断领悟,不断获取。最终的检测调试环节,本身就是在践行“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知行观。这次课程设计终于顺利完成了,在设计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终于游逆而解。在今后社会的发展和学习实践过程中,一定要不懈努力,不能遇到问题就想到要退缩,一定要不厌其烦的发现问题所在,然后一一进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成功的做成想做的事,才能在今后的道路上劈荆斩棘,而不是知难而退,那样永远不可能收获成功,收获喜悦,也永远不可能得到社会及他人对你的认可! 课程设计诚然是一门专业课,给我很多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上的提升,同时又是一门讲道课,一门辩思课,给了我许多道,给了我很多思,给了我莫大的空间。同时,设计让我感触很深。使我对抽象的理论有了具体的认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掌握了~~~~~的识别和 测试;熟悉了~~~~~~~;了解了~~~~~~~方法;以及如何提高~~~~~~的性能等等,掌握了~~~~~ 的方法和技术,通过查询资料,也了解了~~~~~~~原理。 我认为,在这学期的实验中,不仅培养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在各种其它能力上也都有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在实验课上,我们学会了很多学习的方法。而这是日后最实用的,真的是受益匪

哈工大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机械原理 设计题目:产品包装生产线(方案1) 院系:机电学院 班级: 设计者: 学号: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

一、绪论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在我们学习了机械原理之后的实践项目,通过老师和书本的传授,我们了解了机构的结构,掌握了机构的简化方式与运动规律,理论知识需要与实践相结合,这便是课程设计的重要性。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独立完成一个简单机构的设计,计算各机构的尺寸,同时还需要编写符合规范的设计说明书,正确绘制相关图纸。 通过这个项目,我们应学会如何收集与分析资料,如何正确阅读与书写说明书,如何利用现代化的设备辅助工作。这种真正动手动脑的设计有效的增强我们对该课程的理解与领会,同时培养了我们的创新能力,为以后机械设计课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设计题目 产品包装生产线使用功能描述 图中所示,输送线1上为小包装产品,其尺寸为长?宽?高=600?200?200,小包装产品送至A处达到2包时,被送到下一个工位进行包装。原动机转速为1430rpm,每分钟向下一工位可以分别输送14,22,30件小包装产品。 产品包装生产线(方案一)功能简图 三、设计机械系统运动循环图 由设计题目可以看出,推动产品在输送线1上运动的是执行构件1,在A处把产品推到下一工位的是执行构件2,这两个执行构件的运动协调关系如图所示。 ?1?1 执行构件一 执行构件二 ?01?02 运动循环图

图中?1 是执行构件1的工作周期,?01 是执行构件2的工作周期,?02是执行构件2的动作周期。因此,执行构件1是做连续往复运动,执行构件2是间歇运动,执行构件2的工作周期?01 是执行构件1的工作周期T1的2倍。执行构件2的动作周期?02则只有执行构件1的工作周期T1的二分之一左右。 四、 设计机械系统运动功能系统图 根据分析,驱动执行构件1工作的执行机构应该具有的运动功能如图所示。运动功能单元把一个连续的单向传动转换为连续的往复运动,主动件每转动一周,从动件(执行构件1)往复运动一次,主动件转速分别为14,22,30rpm 14,22,30rpm 执行机构1的运动功能 由于电动机的转速为1430rpm ,为了在执行机构1的主动件上分别得到14、22、30rpm 的转速,则由电动机到执行机构1之间的总传动比i z 有3种,分别为 i z1= 141430 =102.14 i z2=221430=65.00 i z3=30 1430=47.67 总传动比由定传动比i c 和变传动比i v 两部分构成,即 i z1=i c i v1 i z2=i c i v2 i z3=i c i v3 3种总传动比中i z1最大,i z3最小。由于定传动比i c 是常数,因此,3种变传动比中i v1最大,i v3最小。为满足最大传动比不超过4,选择i v1 =4 。 定传动比为 i c = v1 z1i i =4102.14=25.54 变传动比为 i v2= c z2i i =54.2565=2.55 i v3= c z3i i =54 .2547.67=1.87 传动系统的有级变速功能单元如图所示。 i=4,2.55,1.87 有级变速运动功能单元

换热站计算说明书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毕业设计计算说明书 系别:能环学院 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班级:建环 121 姓名:任少朋 学号: 2012305127 起迄日期:16年02月21日~ 16年06月15日 设计(论文)地点: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贾玉贵职称:副教授 2016 年 06 月 15 日

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集中供热被越来越多地采用,采用集中供暖可以减少能量的浪费,提高供热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利于管理.同时采用集中供热可提高供热质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本题目是以张家口市桥西区恒峰热力有限公司集中供热系统M13号热力站供热区域的工程设计、改造为需用背景的实际工程。本工程为张家口市桥西区集中供热工程张家口市检察院换热站,属于原有燃煤锅炉房改造工程。供热区域总建筑面积:110000m2,总热负荷:约6400kw。 本次设计主要有工程概述、热负荷计算、供热方案确定、管道水力计算、系统原理图和平面布置图绘制、设备及附件的选择计算的内容。 除上述内容外,在计算说明书中尚需包括如下一些曲线:供回水温度随室外温度变化曲线,调节曲线。 本次设计要求使用CAD绘出图纸,其中包括设计施工说明、主要设备附件材料表,换热站设备平面布置图、换热站管道平面布置图、换热站流程图及相关剖面图等。 在换热站设计合理,安装质量符合标准和操作维修良好的条件下,换热站能够顺利地运行,对于采暖用户,在非采暖期停止运行期内,可以维修并且排除各种隐患,以满足在采暖期内正常运行的要求。 关键词:供热负荷设备选择计算及布置换热站系统运行板式换热器

目录 摘要 (1) 第一章设计概况 (4) 1.1设计题目 (4) 1.2设计原始资料 (4) 1.2.1 设计地区气象资料 (4) 1.2.2 设计参数资料 (4) 第二章换热站方案的确定 (5) 2.1换热站位置的确定 (5) 2.2换热站建筑平面图的确定 (5) 2.3换热站方案确定 (5) 2.4供热管道的平面布置类型 (5) 2.5管道的布置和敷设 (6) 2.6换热站负荷的计算 (6) 第三章换热站设备的选取 (7) 3.1换热器简介 (7) 3.1.1换热器概述 (7) 3.1.2换热器的分类 (7) 3.2换热器的选取 (9) 3.2.1换热器类型的选取 (9) 3.2.2换热器选型计算 (9) 3.3换热站内管道的水力计算 (10) 3.4循环水泵的选择 (11) 3.4.1循环水泵需满足的条件 (11) 3.4.2循环水泵选择 (11) 3.5补水泵的选择 (12) 3.5.1补水泵需该满足的条件 (12) 3.5.2补水泵的选择 (12) 3.6补水箱的选择 (14)

课程设计的总结报告

课程设计的总结报告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课程设计的总结报告篇一首先我们由衷的感谢老师提供给我们这样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经过这四周的学习,本次课程设计即将结束,总的来说,经过这门课的学习收获还是相当大的。回顾这段时间的课程设计,至今我仍感慨万分。的确,从选材到开始制作,从理论到实践,在四周的实训日子里,可以说得是苦多于甜,但是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的东西,同时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们都更加懂得并亲身体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实践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可以说是困难重重,并且在设计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之处,发现自己对之前所学过的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刻,掌握得不够牢固,有待加强。 生活就是这样,汗水预示着结果但是也见证着收获,劳动是人类生存、生活永恒不变的话题,通过实训,我才真正领略到“艰苦奋斗”这一词的真正含义。我想说,设计确实有些辛苦,但苦中也有乐,在如今单一的理论学习中,很少有机会能有实践的机会,但我们可以。而且设计也是一个团队的任务,一起的工作可以让我们有说有笑,相互帮助,配合默契,多少欢乐在这里洒下。我想说,之前的时间确实很累,但当我们看到自己所做的劳动成果时,心中也不免产生兴奋。也许有人不喜欢这类的工作,也许有人认为编程的工作有些枯燥,但我们认为无论干什么,只要人生活的有意义就够了,而且这也是最主要的,社会需要我们,我们也可以为社会而工作。 我们的工作是一个团队的工作,团队需要个人,个人也离不开团队,必须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某个人的离群都可能导致整项工作的失败。实训中只有一个人知道原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让每个人都知道,否则一个人的错误,就有可能导致整个项目失败,团结协作是我们实训成功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保证。而这次实

哈工大综合课程设计2

哈尔滨工业大学“综合课程设计II”任务书

综合课程设计II 项目总结报告 题目:卧式升降台铣床主传动系统设计 院(系)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生 学号 班号1208108 指导教师 填报日期2015年12月16日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制 2014年11月

目录1.项目背景分析4 2.研究计划要点与执行情况4 3.项目关键技术的解决4 3.1确定转速系列4 3.2确定结构式4 3.3绘制转速图、传动系统图及核算误差5 4.具体研究内容与技术实现5 4.1确定转速系列5 4.2绘制转速图6 4.3确定变速组齿轮传动副的齿数及定比传动副带轮直径8 4.4绘制传动系统图10 4.5核算主轴转速误差10 4.6传动轴的直径的确定11 4.7齿轮模数的初步计算12 4.8选择带轮传动带型及根数13 5.技术指标分析14 5.1第2扩大组的验证计算14 5.2传动轴2的验算16 5.3主轴组件的静刚度验算18 6.存在的问题与建议21

参考文献22 1.项目背景分析 铣床系指主要用铣刀在工件上加工各种表面的机床。通常铣刀旋转运动为主运动,工件(和)铣刀的移动为进给运动。它可以加工平面、沟槽,也可以加工各种曲面、齿轮等。铣床是用铣刀对工件进行铣削加工的机床。铣床除能铣削平面、沟槽、轮齿、螺纹和花键轴外,还能加工比较复杂的型面,效率较刨床高,在机械制造和修理部门得到广泛应用。 铣床是一种用途广泛的机床,在铣床上可以加工平面(水平面、垂直面)、沟槽(键槽、T 形槽、燕尾槽等)、分齿零件(齿轮、花键轴、链轮、螺旋形表面(螺纹、螺旋槽)及各种曲面。此外,还可用于对回转体表面、内孔加工及进行切断工作等。铣床在工作时,工件装在工作台上或分度头等附件上,铣刀旋转为主运动,辅以工作台或铣头的进给运动,工件即可获得所需的加工表面。由于是多刃断续切削,因而铣床的生产率较高。简单来说,铣床可以对工件进行铣削、钻削和镗孔加工的机床。 2.研究计划要点与执行情况 本设计机床为卧式铣床,其级数12Z =,最小转数 min 28/min n r =,转速公比为 41.1=?,驱动电动机功率 5.5N kW =。主要用于加工钢以及铸铁有色金属;采用高速钢、硬质合金、陶瓷材料做成的刀具。 第一周:准备图版等工具,齿轮和轴的计算完成,进行初步计算并开始画展开草图。 第二周:完成截面草图,验算、加粗。 第三周:撰写项目总结报告。 3.项目关键技术的解决 3.1确定转速系列 根据已知要求的公比,查表得到系统转速系列: 28 40 56 80 112 160 224 315 450 630 900 1250 r/min 3.2确定结构式 13612322=??

换热站说明手册

精心整理换热站设计任务书 建筑环境与设备教研室 2011年1月1日

换热站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上城住宅小区换热站课程设计 二、原始资料 1、建筑物修建地区:长春 2、气象资料:查阅《规范》及相关手册 3、小区采暖热负荷:Q=4000+学号×100(kw) 4 5 6 7 8 1 2 要求等。 3、设计计算书 用统一的16开专用纸书写。 包括:设计题目、摘要、目录、设计原始资料、方案确定、设备选择、水力计算、绘制草图、参考文献、致谢等。 四、建议时间安排 1.方案设计:1天。 2.换热站设计计算:1天。

3.施工图绘制:4天。 4.撰写说明书:1.5天。 五、参考文献: 1.李善化,康慧.实用集中供热手册(第二版),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2.陆耀庆.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3.《工业锅炉房实用设计手册编写组》.工业锅炉房实用设计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 4.贺平,孙刚。供热工程(第三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5. 6. 7. 8.2004

换热站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设计目的 换热站设计是《流体输配管网》、《暖通空调》、《燃料与燃烧设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设计,掌握采暖热源的换热站设计程序、方法、步骤有关的基本知识,训练绘图技能。做到能够分析和解决集中供热中的一些工程技术问题。 二、设计步骤及内容 1、确定热源(换热站)的位置需考虑的因素 (1 (2 2 3 2 ( ( ③应考虑水泵联合运行的情况。 ④在水压图中表示出循环水泵的扬程。 (3)定压系统的选择与计算 定压方式有:变频水泵定压、补给水泵定压、气压罐定压。选择一种合理的型式并进行选择计算。 (4)选择水处理设备 水处理方式有:钠离子水处理器,贝膜水处理器、静电水处理器。选择一种合理的型式并进行选择计算。

换热站课程设计说明书

第1章原始资料一、设计题目 万福小区换热站设计 二、原始资料 1、建筑物修建地区:长春 2、气象资料:查阅《规范》及相关手册 3、小区采暖热负荷:Q=4000+37×100 =7700 (kw) 4、一次管网:120~80℃; 5、二次管网:80~60℃;。 6、二次管网资用压力0.25Mpa。 7、二次管网静水压力0.3Mpa。 8、室外给水管网供水压力为0.35Mpa。

2.1 换热站设计方案 本设计换热站采用间接供暖,采用2台板式换热器换热,一次网和二次网均采用旋流除污器除污。补水用钠离子交换器软化。循环水泵两用一备,补水水泵一用一备,设备布置尽量靠墙布置,应尽量美观,简洁,便于工作人员维护。 2.2 定压方式 本设计采用气压罐定压方式定压。 2.2 管材的选择与防腐 管材供热系统采用螺旋焊缝钢管和无缝钢管。弯头均采用热压弯头,阀门 均选用闸阀。自来水系统采用热镀锌钢管,丝接,热网补给水及泄压系统管道采用焊接钢管,焊接。 所有热力管道均刷防锈漆两遍,用离心玻璃棉壳保温后,外包一层铝箔,再 刷调合漆两遍,非热力管道刷防锈漆两遍,调合漆两遍,管道在刷底漆前必须清 楚表面的灰尘,污垢,锈斑,焊渣等。常热设备的保温采用硅酸盐膏保温,外 包一层玻璃丝布.再刷调合漆两遍。

在系统图上对各管段进行编号,并注明管段长度和热负荷计算通过每个管段的流量G 的值,查阅《供暖通风设计手册》中选各管段的d 、v 、△P m 的值,算出通过最不利环路的总阻力。流量G 的值可用以下公式计算得出: ) ''(86.0h g t t Q G -= ㎏/h 式中: Q ——管段的热负荷,W ; 'g t ——系统的设计供水温度,℃; 'h t ——系统的设计回水温度,℃。 一次网管段编号: Q 1=4000+37×100=7700kw 一次网供水温度 t=120℃ 回水温度 t=85℃ 一次管网水流量G 的计算: G 1 =0.86×Q 1 / △t = 0.86×7700/(120-80) =165.55m 3/ h

加热炉控制系课程设计

第1章加热炉控制系统 加热炉控制系统工程背景及说明 加热炉自动控制(automatic control of reheating furnace),是对加热炉的出口温度、燃烧过程、联锁保护等进行的自动控制。早期加热炉的自动控制仅限控制出口温度,方法是调节燃料进口的流量。现代化大型加热炉自动控制的目标是进一步提高加热炉燃烧效率,减少热量损失。为了保证安全生产,在生产线中增加了安全联锁保护系统。 影响加热炉出口温度的干扰因素很多,炉子的动态响应一般都比较迟缓,因此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多选择串级和前馈控制方案。根据干扰施加点位置的不同,可组成多参数的串级控制。使用气体燃料时,可以采用浮动阀代替串级控制中的副调节器,还可以预先克服燃料气的压力波动对出口温度的影响。这种方案比较简单,在炼油厂中应用广泛。 这种控制的主要目的是在工艺允许的条件下尽量降低过剩空气量,保证加热炉高效率燃烧。简单的控制方案是通过测量烟道气中的含氧量,组成含氧量控制系统,或设计燃料量和空气量比值调节系统,再利用含氧量信号修正比值系数。含氧量控制系统能否正常运行的关键在于检测仪表和执行机构两部分。现代工业中都趋向于用氧化锆测氧技术检测烟道气中的含氧量。应用时需要注意测量点的选择、参比气体流量和锆管温度控制等问题。加热炉燃烧控制系统中的执行机构特性往往都较差,影响系统的稳定性。一般通过引入阻尼滞后或增加非线性环节来改善控制品质。 在加热炉燃烧过程中,若工艺介质流量过低或中断烧嘴火焰熄灭和燃料管道压力过低,都会导致回火事故,而当燃料管道压力过高时又会造成脱火事故。为了防止事故,设计了联锁保护系统防止回火和温度压力选择性控制系统防止脱火。联锁保护系统由压力调节器、温度调节器、流量变送器、火焰检测器、低选器等部分组成。当燃料管道压力高于规定的极限时,压力调节系统通过低选器取代正常工作的温度调节系统,此时出料温度无控制,自行浮动。压力调节系统投入运行保证燃料管道压力不超过规定上限。当管道压力恢复正常时,温度调节系统通过低选器投入正常运行,出料温度重新受到控制。当进料流量和燃料流量低于允许下限或火焰熄灭时,便会发出双位信号,控制电磁阀切断燃料气供给量以防回火。 随着节能技术不断发展,加热炉节能控制系统正日趋完善。以燃烧过程数学模型为依据建立的最佳燃烧过程计算机控制方案已进入实用阶段。例如,按燃烧过程稳态数学模型组成的微机控制系统已开始在炼油厂成功使用。有时利用计算机实现约束控制,使加热炉经常维持在约束条件边界附近工作,以保证最佳燃烧。

课程设计总结20篇

课程设计总结20篇 课程设计总结20篇 课程设计总结(一): 课程设计就是简单的毕业设计,经过这次课设,给予我们实践的机会使我积累了必须的经验,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也为毕业设计铺平了道路。 经过这次的课程设计,使我学会了很多东西,包括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及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具体的收获与体会如下: 一、经过课程设计,培养了我耐心、仔细、谨慎的工作态度。这次课程设计的资料最多的是绘画机构简图。在绘图过程中,比较例尺的选定以及合理的布图都要有细致的规划,这是最考验一个人的耐心与严谨态度的过程,仅有这样才能使绘制的机构简图更准确、更美观。 二、经过课程设计,使我加深了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巩固,并能将课本上的纯理论应用到实践中,进一步加深了对知识的认识。同时,也有助于对其他知识的理解。此刻,我不但对图解法和解析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熟练了应用图解法对机构进行运动分析以及力分析。 三、经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更充分认识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由于这次课设是以小组为单位对机构不一样的运动位置进行运动分析和受力分析,还要查找资料,每个人都有分工。所以在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每个成员都要保证自我计算数据的准确,查找资料时都要有耐心,这样才能确保小组顺利完成任务。在这次课设过程中,我们小组成员之间都互帮互助、共同思考,相互查漏补缺,互相给予信心,这样得以保证高速、高效率的完成任务,充分体现了团队精神。 最终,我对我们小组的成员同学表示衷心的感激,因为我们是是靠互帮互助才能完成课程设计的,我想其他同学也跟我有一样感受,同时也要感激我们的指导教师,教师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向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教师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这次模具设计的每个实验细节和每个数据,都离不开教师的细心指导。

哈工大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 设计题目:控制系统的设计和仿真 院系:航天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系班级: 设计者: 学号: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2013.2.25---2013.3.10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设计题目与题目分析 1.设计题目 1)已知控制系统固有传递函数如下: 2)系统性能指标要求: (1)超调量; (2)响应时间; (3)稳态误差; (4)最大速度; 2.题目分析 根据系统固有传递函数和系统性能指标要求,确定设计思路如下:首先完成使对系统无静差度和放大倍数的设计,稳态误差满足性能指标要求;再根据Bode 图设计串联校正环节,限制系统的相角裕度和剪切频率,最终使系统对阶跃响应的超调量和调整时间符合性能指标要求。 二、人工设计 1.稳态误差设计 根据系统固有传递函数,系统的无静差度符合要求,且系统放大倍数应符合如下要求: 得到: 在设计中,为方便计算并留有余量,取,并代入系统固有传递函数。 2.串联校正环节设计 绘制系统固有传递函数部分的Bode图,见附录。根据性能指标第12条中对超调量和响应时间的规定,根据经验公式: 计算得到对系统相角裕度和剪切频率的要求:

根据系统固有传递函数,求出系统的相角裕度和剪切频率: 由于固有相角裕度过小而剪切频率远远大于性能指标要求,可先选用串联迟后校正: 取相角裕度,根据原有Bode图计算得到,并选取由此确定串联迟后校正环节为: 加入迟后校正后,再绘制Bode图(见附录),得到: 此时,剪切频率和相角裕度都比要求之偏小,应用串联超前校正: 取,根据Bode图得到,,由此确定串联超前校正环节为: 加入串联迟后—超前校正后得到系统新的Bode图(见附录),并根据Bode 图,得到控制系统新的相角裕度和剪切频率为; 知系统已经符合性能指标要求,并进行验算得到系统地超调量和响应时间为: 经过验算,知控制系统经过串联迟后—超前校正后,已经符合性能指标要求。 三、计算机辅助设计 控制系统固有部分的Simulink仿真框图如图1 图1

换热站说明书

摘要 本设计为乌鲁木齐市星海住宅小区换热站课程设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集中供热被越来越多地采用,采用集中供暖可以减少能量的浪费,提高供热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利于管理.同时采用集中供热可提高供热质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通过本次设计要解决系统水利失调、浪费大量的热量,而使供热效果不理想的问题。不仅要使它满足人们生产,生活中的要求,还秉着节约资金,节约材料,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的理念,来确定供热方案,其中不乏对前人经典设计思路的借鉴,并再系统压力不平衡处进行调节,以使整个系统水力平衡。 换热站课程设计是综合应用本门课程和有关先修课程所学知识,完成以单元操作为主的一次设计实践。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换热站设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并在查阅技术资料、选用公式和数据、用简洁文字和图表表达设计结果、制图以及计算机辅助计算等能力方面得到一次基本训练,在设计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和实事求是、严肃负责的工作作风。 关键词:换热站,板式换热器,钠离子交换器

目录 摘要 (Ⅰ) 第一章设计概况 (1) 1.1设计题目 (1) 1.2设计原始资料 (1) 1.2.1 设计地区气象资料 (1) 1.2.2 设计参数资料 (1) 第二章换热站方案的确定 (2) 2.1换热站位置的确定 (2) 2.2换热站建筑平面图的确定 (2) 2.3换热站方案确定 (2) 2.4供热管道的平面布置类型 (2) 2.5管道的布置和敷设 (3) 2.6换热站负荷的计算 (3) 第三章换热站设备的选取 (4) 3.1换热器简介 (4) 3.1.1换热器概述 (4) 3.1.2换热器的分类 (4) 3.2换热器的选取 (5) 3.2.1换热器类型的选取 (5) 3.2.2换热器选型计算 (6) 3.3水力计算 (7) 3.3.1一次网系统水力计算 (7) 3.3.2二次网水系统力计算 (8) 3.3.3补水系统水利计算 (10) 3.3.4水箱引入水系统水利计算 (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