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导学案人教版

高中语文导学案人教版
高中语文导学案人教版

《师说》

学习目标

1、掌握“传、师”等多义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积累“之、于、乎”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正确认识文中有关“尊师”与“重道”的观点。

3、认识教师的作用,从师的意义,以及能者为师的道理。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背景

2、学习文章一二段

学习过程

一、解题

说:是一种议论文体,一般陈述自己对某事物的见解,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先议后叙。初中时学过的《马说》、《捕蛇者说》、《爱莲说》等都属于这种文体。“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与“论”相比较,“说”较偏重于说明(始自唐宋,明清时尤甚),而且往往带有杂文、杂感的性质;同时,“说”的内容、写法和风格较为灵活多样,所以后世对于论说文中的“说”,又有所谓“杂说”的称呼。

本文标题“师说”不是“说说老师”之意,“说”古文为陈述和解说,即“解说……的道理”之意。“师说”的意思应为“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二、作者及古文运动

1、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现在河南省孟县)人,祖籍河北昌黎,也称“韩昌黎”。万年任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散文家,因在散文创作方面有突出成就,被后人尊为八大散文家之首。韩愈提倡儒家思想,他在文学上最大的功绩是倡导古文运动,主张学习先秦、两汉优秀散文传统,把当时的文体从矫揉造作的骈体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代古文的基础。

2、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次文学革新运动。它是针对六朝以来泛滥的浮靡文风而发起的。韩愈和柳宗元是这场运动的主将。他们主张文章要像先秦两汉散文那样言之有物,要

阐发孔孟之道;反对六朝以来单纯追求形式美、内容贫乏的骈俪文章;主张语言要新颖。对那些“言之有物”的古文也要“师其意而不师其词”“言贵创新,词必己出”。经过这次古文运动,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的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代实用散文的基础。韩愈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

三、时代背景

“由魏、晋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四、学习过程

1、读准下列字的读音:

句读()或不焉()经传()从师( )

读书()不能()传道()从容( )

老聃( ) 蟠( ) 苌弘( ) 近谀( ) 作师说以贻( )之

冉( ) 潘( ) 长幼( ) 须臾( ) 怡( )

2、学习第一段

3、分析第一段

提出中心论点:

正面阐述道理:

从师的原因:

从师的标准:

4、学习第二段

5、分析第二段

此段与上一段是怎样联系的?

作者从哪三方面进行对比论证?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文章三四段

2、分析文章写作特色

3、总结知识点

学习过程:

1、学习第三段

2、分析第三段

(1)作者用孔子的言行,阐述了什么观点?(本段分论点)(2)本段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

3、学习第四段

4、分析第四段

本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5、本文各类语言现象总结

(1)找出文中古今异义的词

古之学者必有师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小学而大遗

今之众人

(2)一词多义现象

古之学者必有师

吾师道也

吾从而师之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十年春,齐师伐我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朔气传金柝

舍相如广成传舍

古之学者必有师

人非生而知之者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作师说以贻之

人非生而知之者

惑而不从师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则群聚而笑之

如是而已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其皆出于此乎

其可怪也欤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而耻学于师

于其身也

其皆出于此乎

不拘于时

(3)找出文中词类活用的词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而耻学于师

小学而大遗

位卑则足羞

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

(4)找出文中的特殊句式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不拘于时,学于余。

【高中】2018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9赤壁赋word导学案教师版

【关键字】高中 《赤壁赋》导学案(教师版) 学习目标: 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及特殊用法。 2、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学习古人豁达乐观的精神。 3、熟读并背诵课文。 学习重点: 1、理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赏析课文典雅、精美的语言。 2、了解主客问答这一赋体传统手法在表达思想情感中的作用,了解作者在旷达的风貌之下寄寓的悲愤苦闷的复杂情感。 学法指导:朗读法、质疑探究法。 知识链接: 1、苏轼,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父苏询,弟苏辙均以文名著称,而以苏轼成就最大。文坛历史上称他们父子为“三苏”。人称“一门三父子,娥眉共比高。”宋仁宗嘉佑二年,苏轼中进士,受到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赞赏。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实行变法,苏轼因反对新法而外调杭州通判,转任密、徐、湖州知州。元丰二年因讽刺新法的诗句,而被捕下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因筑室于东坡而自号东坡居士。哲宗继位,一度被召回家,等哲宗亲政,苏轼再一次遭贬到惠州,后又到琼州。徽宗即位后,遇赦北还,途中在常州病逝。 2、关于“赋”: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螭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屈原为代表的“骚赋”,汉代为代表的“辞赋”,魏晋以后的“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为“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称为“文赋”。著名的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苏轼的《赤壁赋》摆脱了魏晋时期铺陈浮华、罗列词藻的文风,紧紧围绕着自己的“志”,追求真情实景。这篇文章的景物描写虽然

笔墨不多,但是意境创造真切情新,景物描写优美自然,抒发情感也真挚朴实。在创作风格达到炉火纯青程度,成了千古不朽的名作。 3、写作背景: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其实是谏官李定、舒擅、何正臣三人断章取义地摘出他讽刺新法的诗句进行诬陷。“乌台”即御使府)后经苏辙等人营救才免罪释放,被贬满黄州团练副使。从“乌台诗案”到流放黄州是苏轼人生的重要转折,政治上失意访惶,精神上孤独苦闷。但是生性旷达的诗人在老庄佛禅和山水之乐中求得解脱,自号“东坡居士”,并写了千古传唱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这样充满哲学意味,凝聚人生思考的名篇佳作。 课题导入: 余秋雨先生有一篇散文叫《苏东坡突围》,这篇文章主要讲述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作者认为这段炼狱般的经历让苏轼真正走向了成熟,因此,在文末余秋雨写到: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前赤壁赋》写于元丰五年(1082)七月,这时苏轼谪居黄州已近四年。作者无辜遇害,长期被贬,郁愤之情,实在难免。但他又能坦然处之,以达观的胸怀寻求精神上的解脱,不被颓唐厌世的消沉情绪所压倒。他在这篇赋中自言愁,而又自解其愁,便反映了这种复杂的心情。 学习过程: 一、朗读第一自然节解答下列问题: 1、疏通文句落实文言知识 ①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十六日), ②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句式为:介宾短语后置)

高中语文必修二《赤壁赋》导学案

《赤壁赋》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掌握一些基本文言句式。 2、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及其感悟。 3、品味语言,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4、体验苏轼如何在逆境困苦中运用理性思辩使自己走出悲情,从而感受苏轼乐观旷达的情怀,感悟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预习案 二、知识链接 1、作家作品 苏轼(1037——101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北宋代文学家、书画家。他在诗、词、歌、赋、散文、书法、绘画、医药、禅理、哲学、饮食、服饰、金石、园林艺术等方面均有较高的造诣,学识广博。是中国文学史上少有的全才之一。诗歌:代表北宋诗的最高成就,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 词:开“豪放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 散文:发展了欧阳修平易舒缓的文风,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书法:自成一家,长于行书、楷书,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又是我国古代楷书的四大流派的开创者之一(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苏轼); 画作:开创了湖州画派。 他仕途失意,命运多舛,生活颠沛坎坷。这与他既反对王安石比较激进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马光的废新法的政治主张有莫大的关系。有《东坡集》《东坡乐府》传世,谥号“文忠”。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一零八零)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沿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颖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大赦北还,病死常州,葬于河南郏县,追谥文忠公。在任地方长官期间,他关心民众疾苦,做了许多利民的好事,深受民众拥戴。,自己总结一生为“问余平生功业,黄州惠州澹州”(《自题金山画像》)。但是他也铸炼了自己宏大旷达的胸怀,追求艺术的人生境界与心灵境界的高度和谐。 2、文体“赋” (1)、含义:本是一种诗歌表现手法,到汉代形成一种有韵的特定体制,成为一种形体比较自由灵活的韵文。 (2)、特点: A、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且允许有参差错落。 B、语音上要求声律和谐; C、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多用铺陈手法。 (3)、分类: 大赋:以铺叙事物为主;小赋:以抒情为主;文赋:近于散文; 骈赋、律赋:接近于骈文; 3、写作背景——乌台诗案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黄州团练副使是一个虚职,苏轼不能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心里十分苦闷。宋代的黄州,就是今天的湖北黄冈,其西北的长江边上,有一处风景胜地。那儿矗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因为形状有些象鼻子,人们称它为“赤鼻矶”;又因为山崖陡峭如一面墙壁,所以也被称为“赤壁”。苏轼经常来赤鼻矶游览

导学案封面模板

《导、探、练、展、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高二年级 “导、探、练、展、评” “导”:指“教师导入新课” “探”:指“学生探究新知” “练”:指“学生练习巩固” “展”:指“学生展示所得” “评”:指“教师全面评价” 玉潭中学2017级班 使用者姓名: 使用者序号: 宁乡市玉潭中学·高二年级数学备课组

构建“导、探、练、展、评”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 课前:1、从有效集体备课入手,提高备课组整体备课水平。 基本要求:集体备课要认真落实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备课组要把握集体备课的重心,根据学校制定的不同课型集体备课内容要求,重点要放到教法学法探讨和学生活动设计上来,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内容的讨论上。二是既要集思广益,形成共性,又要发挥特长,形成个性。三是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让他们在备课中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2、以加强教学设计为主优化个人备课,为提高课堂效率作保障。 基本要求:充分利用集体备课成果进行规范、有效的个人备课。教师在掌握课标、吃透教材、把握学情的基础上,以学科课程内容的结构特点来设计和组织教学,以解决问题过程的活动线索和学生心理发展过程、活动训练为线索来设计教学,高质量的落实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活动设计、备练习、备作业的常规要求,做到规范备课。让每一节备课都能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思路清晰、方法得当、结构分明、内容精当,形成有个性、有创意的教学设计,为构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3、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基础。 基本要求: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三指导”,即:指导学生课前预习,指导学生的课堂质疑和听课方法,指导学生课后的温故知新。 课中:优化教学过程,努力构建“导、探、练、展、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基本要求:目标定向:每一节课都要制定并展示恰当明确的三维目标,做到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课前展示)。自主学习:创新教与学的方式,牢固树立“为学而教”、“以学定教”的思想,利用最优化的教学设计,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交流展示:设计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教学环节,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意义学习过程中,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充分展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独立思考、动手实践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点拔提升: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恰当灵活地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适时点拨,有效调控,根据学生的展示状况,师生共同释疑解惑,适当进行拓展或梳理,挖掘知识的内涵及外延,促进学生深层次理解知识切实提高教学活动实效。训练反馈:精心设计梯度性训练,及时反馈,当堂达标,实现“堂堂清 课后:优化“教”与“学”的反思,不断提升“教”与“学”的水平。 “教”的反思是指导教师的反思。在上完每一节课后,教师要在备课本上写好教后记,重点记录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以利于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最新高中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精编版

2020年高中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 案精编版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5 高中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第一期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时间:2 复习目标:1.掌握重点文言实词(幸、引、负)虚词(乃、以) 2.强化文言翻译中的语境意识 3.引导学生从课本中积累作文素材 复习安排:1.早自习30分钟,完成“课前自学案”部分 2.课上答疑、迁移并辅导 3.课后学生 学习过程: 课前自学案 (请用10分钟复习课文与相关笔记,然后用15分钟完成下面的题目)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课堂提升案 (请用30分钟完成下面三段文言中划线部分以及课内重点语句的翻译) (一)(2009江西卷) 客有橐重资于途,甚雪,不能行。闻卖酒者长者,趋寄宿。雪连日,卖酒者日呼客同博,以赢钱买酒肉相饮噉。客多负,私怏怏曰:“卖酒者乃不长者耶?然吾已负,且大饮啖,酬吾金也。”雪霁,客偿博所负行。卖酒者笑曰:“主人乃取客钱买酒肉耶?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尽取所偿负还之。 答: (2分) 课内知识勾连: 1.廉颇……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2.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 (二)(2009年辽宁卷) 孙谦字长逊,东莞莒人也。……以治干.称。……齐初,为宁朔将军、钱唐令,治烦以简,狱无系囚。及去官,百姓以谦在职不受饷遣,追载缣帛以送之,谦却不受。每去官,辄无私宅,常借官空车厩居焉。…天监六年,出为辅国将军、零陵太守,已衰老,犹强力为政,吏民安之。先是,郡多虎暴,谦至绝迹。及去官之夜,虎即害居民。谦为郡县,常勤劝课农桑,务尽地利,收入常多于邻境。九年,以年老,征为光禄大夫。既至,高祖嘉其清洁,甚礼异焉。每朝见,犹请剧职自效。高祖笑曰“朕使卿智,不使卿力。”…… 答: (4分) 课内知识勾连: 1.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 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3.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三)(2009年全国卷Ⅱ) 世祖大明七年大旱,瓜渎不复通船,县官刘僧秀愍其穷老,下渎水与之。原平曰:“普天大旱,百姓俱困,岂可减溉田之水,以通运瓜之船。”乃步从他道往钱唐货卖。…… ……太守王僧郎察教廉,不就。太守蔡兴宗临郡,深加贵异,以私米馈原平及山阴朱百年妻,原平固让频烦,誓死不受。人或问曰:“府君嘉君淳行,敏君贫老,故加此赡,岂宜必辞。”原平曰:“府君若以吾义行邪,则无一介之善,不可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5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的规范答题》导学案

新课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的规范答题》导学案 一、复习目标 1、归纳高考诗歌鉴赏题常见的题目类型。 2、掌握诗歌鉴赏基本题型的答题规范。 二、诗歌鉴赏题的基本题型 《画堂春》(1)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画堂春》(2)“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 《春日即事》(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春日即事》(2)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鹧鸪天》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08湖南卷: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题型归类: 三、基本题型的答题规范 (一)题型: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09年全国卷Ⅲ) 鹧鸪天·代人赋①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5分) 学生答案:桑树已经伸出柔嫩的枝条,蚕虫也生出了不少,平冈上草儿细细,黄牛哞叫,落日余晖照在还有些寒气的林子里,树上落着几只乌鸦。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08年山东卷) 画堂春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捻(niǎn):持取,捻弄。 (1)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学生答案:凋落的花瓣纷纷扬扬落在水池中,霏霏细雨使天空不能放晴,杏园一片憔悴的模样,杜鹃也在无奈地鸣啼,作者通过描写这些景色抒发了春归的无奈之情。 归纳答题步骤: 答题模式:

高一(语文)导学案

翼城中学高一(语文)导学案 【目标引领】 课标要求: 1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 2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而有个性,材料充分、生动,有风度,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学习目标 1、积累词语。 2、分析本文的核心内容,明确作者的“梦想”包含哪些层面的内容。 3、揣摩演讲技巧。 学习重点: 1了解马丁路德金的梦想 2体悟马丁·路德·金的那种生命不息、为人民请命不止的崇高献身精神。 3树立远大的理想,为崇高而伟大的事业奋斗。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目标: 1.处理字词。 2.了解故事基本情节。 自主学习内容: 一、依据《问题导学案》和课下注释了解马丁路德金(A级)。 二、结合课下注释及《问题导学案》了解演讲发生的背景(A级)。 三、初读课文,给加点字注音:(A级) 束.缚()镣.铐()枷.锁()兑.现()戳.子() 侈.谈()给.予()磐.石()旋.风()黯.然() 澎湃.()匿.迹()山冈.()瞭.望() 四、写出下列词语、句子的含义(A级): ①义愤填膺 ②骇人听闻 ③安之若素 ④心急如焚 ⑤不言而喻 ⑥息息相关 五、在下面空缺处填上适当的词, 准确的一项是 ( )(A级)

不! 我们现在并不满足, 我们也不满足 , 除非正义和犹如江海之波 涛,,滚滚而来。 A. 未来自由巨浪高扬 B. 未来平等汹涌澎湃 c. 将来公平巨浪高扬 D. 将来公正汹涌澎湃 六、议论文一般都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是什么—为什么— 怎么样”的结构,而本文采用了(B级)的结构,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是什么呢?(C级) 七、第二段“一百年后的今天······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从哪 些方面揭示了美国黑人的生活处境?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除此之外,文中还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B级) 八、第四段中“空头支票”“资金不足”指什么?(B级) 九、“这个梦想是深深扎根于美国的梦想中的”这句话中“这个梦想”和“美国的梦想”所包含的具体内容是什么?(B级) 这个梦想”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国的梦想”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最后一段中“我们将能把我们因民族不和而发出的刺耳的噪音,改变成为一首优 美的友谊交响乐”该句中“刺耳的噪音”和“优美的友谊交响乐”分别指什么?(C级)“刺耳的噪音”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美的友谊交响乐”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这个次演讲是针对什么人的?这次演讲的时间、地点和场合各是什么?这次演 讲涉及哪些内容?(B级)这次演讲想达到什么目的?(C级) 十、自主学习问题反馈 课堂学习 一、思考一下问题:

2018年高考考点完全题语文考点通关练学案四层次之清_胸中必备模板模板一分点式议论文含答案

学案四层次之清——胸中必备模板 模板一分点式议论文 一、并列式分解论点 1.因果分析法 从“为什么”的角度,对中心论点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炼分论点,分论点与中心论点构成因果关系。如高考满分作文《我想握住你的手》: 总论点:我想握住奋斗的手 分论点: ①我想握住奋斗的手,因为奋斗是战胜生活挫折的法宝。 ②我想握住奋斗的手,因为奋斗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石。 ③我想握住奋斗的手,因为奋斗是充实自我素质的条件。 【边练边悟】 1.阅读下面的习作《探究,路漫漫其修远兮》的写作提纲,在横线处填写分论点。 总论点:真正的探究性学习的推广,任重而道远。 分论点①:探究之路漫漫,是因为硬件缺乏。 分论点②:探究之路漫漫,__________________ 分论点③:探究之路漫漫,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精析(示例)分论点②:是因为教育方式“穿新鞋走老路” 分论点③:是因为唯分数至上的高考指挥棒在作祟 2.概念分析法 从“是什么”的角度,阐述中心论点里关键概念的内涵,提炼分论点。如话题作文《宽容》的分论点: ①宽容是一种博大的胸怀。 ②宽容是一种高远境界。 ③宽容是一种正直的品格。 ④宽容是一种化敌为友的智慧。 【边练边悟】 2.阅读下面的习作《理想是青春的光源》的写作提纲,在横线处填写分论点。 总论点:理想是青春的光源。 分论点①:理想是结实的鞭子,鞭策你奋勇拼搏。 分论点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论点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精析(示例)分论点②:理想是指路的航灯,引导你安然前行。 分论点③:理想是重启生命的动力,引领你走出黑暗,重铸辉煌。

高中语文导学案运用的有效策略

高中语文导学案运用的有效策略-中学语文论文 高中语文导学案运用的有效策略 向宝池 导学案是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编写的,用于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讨、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融合了导、学、练、测、评五大功能于一体。导学案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现阶段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编写导学案,将导学案的作用发挥到极致,是本文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高中语文导学案运用存在的问题 导学案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课堂程序,充分体现了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主导作用,将课堂还给了学生,这是导学案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但是,在现阶段,导学案的运用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1.增加了师生教和学的负担 第一,增加教师的备课负担。一个科学、完整、有效的导学案的编写需要老师在学生的学习水平,预测在自学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课后需要巩固的知识的综合情况的指导下来编写。通常情况下一个导学案的编写需要耗费四个小时的时间,再加上和同事沟通探讨弥补不足的时间,大概需要六到七个小时,所以导学案的编写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 第二,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导学案的出现将学生的自主学习放到了首位,原本应该由教师讲授的内容现在要通过自主学习加以掌握。学生在自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中,由于学生自身能力的不同导致整体时间不容易把握,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会浪费课堂时间,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则达不到要求的效果,在很

多时候就需要老师再讲解一次,这样本来需要20分钟就能掌握的知识,甚至会延长到40分钟才能掌握。 2.限制了教师的教学灵活性 导学案的设置要充分体现导、学、练、测、评五大功能,很多教师没有时间去亲手设计每一个导学案,很多情况下都是从网上直接下载。或者很多教师对导学案的功能产生误解,认为导学案的功能就是自学和测评,这就导致很多教师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特点,失去了教学的灵活性。 3.导致课堂氛围沉闷 很多教师认为导学的功能在于学生自学,然后对学生自学的结果进行测评,如果每节语文课都是这样,就会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学生失去语文学习的兴趣,导致课堂气氛沉闷。 4.忽视知识的连贯性 导学案要求课堂内容自成一体,从导、学到测、评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这样的设计让很多教师过分注重课堂内容的完整性从而忽视了整个知识系统的统一性。 二、高中语文导学案的运用策略 导学案应该是“教”和“学”之间的一个纽带,而不是一个枷锁或者镣铐。课堂教学应该充分发挥导学案灵活性的优点,而不是“戴着镣铐跳舞”。 1.导学案的设计要灵活 第一,形式灵活。导学案的功能重在引导,所以教师要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方式。比如,有的课文需要记忆的知识量很大,教师就采用纸质的学案;而有的课文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很少,那就利用多媒体来生成文章的结构或者播放影音文件来教学。

高中语文《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导学案

第14课虞美人 导学目标 1.了解李煜生平及作品风格,感受其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动人的音乐美。2.理解、把握作品中蕴含的亡国之痛与故国之思。 课内自主学习 一文化常识 1.走近作者 李煜(937~978),南唐最后一位国君。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人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亡国后其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代表作品有《虞美人》《玉楼春》《长相思》等。 2.作品背景 此词作于978年,李煜归宋已近三年。975年,宋军攻破南唐都城金陵,李煜奉表投降,南唐灭亡。三年后,即太平兴国三年,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对徐铉叹曰:“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大概是在这种心境下,李煜写下了这首《虞美人》。 3.古文知识积累(考点) (1)“民”是对百姓的称谓,常见的百姓称谓还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2)古人往往用蛮、夷、戎、狄、胡、越等来泛指四方异族,如《史记·吴太伯世家》“蛮者,闽也,南夷之名,蛮亦称越”;对南方各族通称“百越”或“越族”。 (3)“屯田”是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通过这种形式朝廷可以取得一些军饷和税粮。 (4)称制:封建时代,在嗣君年幼,无法亲自听政的时候,往往需要皇后或皇太后临朝听政,处理国家大事,这被称作女主临朝称制。 二古诗文基础 1.字音识记 ①虞.美人(yú) ②李煜.(yù) ③玉砌.(qì) ④晌.午(shǎnɡ) 2.词语解释 (1)春花秋月何时了.了:了结,终止 (2)不堪.回首堪:禁得起,受得起 (3)雕栏玉砌 ....雕栏玉砌:雕花的栏杆和玉石的台阶,代指南唐的宫殿 (4)只是朱颜 ..改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

高中语文导学案模板.docx

高中语文导学案模板 教学目标: 1、了解海明威及其作品 2、了解老渔夫桑地亚哥的硬汉形象,学习他坚强的意志和永 远摧不垮的精神 3、分析主人公的矛盾性格,提升学生对人性的认知 4、学习文中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 1、了解老渔夫桑地亚哥的硬汉形象 2、分析本文主人公的矛盾性格 学法指导: 1、识记、读背基础知识 2、诵读 (1) 反复诵读本文,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文章大意(2) 分组讨论,分析理解在熟悉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人物形象特点 知识链接: 介绍作者 海明威是 20 世纪上半期美国著名作家和记者,也是当时“迷惘 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一方面他继承了马克·吐温的现实主义传统, 一方面又在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上进行了革新,形成了独特的风格1952 年发表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是他后期的代表作,集中体现 了他的创作特色当年他获得普利策奖,两年后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美国现代作家 1954 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老人与海》 《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

学程: 第一 一、下列加点字注音(A ) () 两 () 脊 () 嘎吱 () 囊() 吞噬 () () 嗜 () 蹂 () 黏() 液戳 () 榫 () 桅() 杆残骸 () 二、辨析形近字 (A ) (1)戳穿戮 (2) 住 (3) 梢俊俏 (4)皇白 (5) 形脊椎 三、文,整体感知 (A ) 桑迪哥是位“背运”的老人,84 天没有捕到,第85 天 出海,三天两夜的搏斗,于捕一条一千五百多磅的大林航途中, 出了???. 文部分从里开始文填写下表 第一次 攻者 数量 老人作工具 局 :文章部分主要内容就是:航途中,老人与勇敢搏斗的五个回 合根据五个回合可以分五个部分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家》导学案含答案

精品精品资料精品精品资料 22 家 1 《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巴金和他的作品。 2、了解《家》中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 3、了解过去那个充满苦难、激情与理想追求的时代,感受现代文学经典所蕴含的艺术魅力。 【学习重点】了解《家》中塑造的主要人物的形象。 【学习难点】理解作品的内涵。 【学习方法】圈点勾画法讨论法探究法 【知识链接】 巴金简介: 出生于1904年11月25日,逝世于2005年10月17日,享年101岁。原名李尧棠,字芾(fei,第四声,取“蔽芾甘棠”)甘,笔名巴金。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汉族。现代文学家,翻译家,出版家,“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中国现代文坛的巨匠。 于二零零三年(九十九岁高龄)获选《感动中国》人物。 (感动中国2003颁奖词为“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 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地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 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笔名来源:出于对客死他乡的巴恩波同学的纪念,写了一个“巴”字,作为笔名的第一个字。1958年3月,巴金在《谈〈灭亡〉》一文中说:我的笔名中的“巴”字,就是因他而联想起来的,从他那里,我才知道 百家姓中有个“巴”字。笔名应有两个字组成,得再加一个字,用什么字好呢?正颇费踌躇时,詹剑峰走

了进来,见李尧棠似在思考什么,便询问原因。李尧棠如实相告,并说要找个容易记住的字。詹剑峰是个 热心人,见桌子上摊着李尧棠正在翻译的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一书,半真半假地指指说:“就用克鲁泡特金的‘金’吧。”巴金爽快一点头:“好,就叫‘巴金’,读起来顺口又好记。”随之在‘巴’字后边写了个‘金’字。主要作品: 长篇小说《灭亡》《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抗战三部曲”《火》(共三部,第二部又名《冯文淑》,第三部又名《田惠世》),中篇小说《春天里的秋天》《憩园》和《第四病室》《寒夜》,短篇小说《神》《鬼》《人》,散文集《新声集》《赞歌集》《随想录》(五集)。译作有长篇小说《父与子》《处女地》,回忆录《往事与随想》。 其中《家》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 创作阶段及作品内容: 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使用笔名“巴金”。小说以在北洋军阀统 治下沾满了“腥红的血”的上海为背景,描写一些受到五四新思潮鼓舞,因而寻求社会解放道路的知识青年 的苦闷和抗争。响彻全书的是这样的呼声:“凡是曾经把自己的幸福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上面的人都应该灭 亡。”这也是小说的主题。主人公杜大心怀有“为了我至爱的被压迫的同胞,我甘愿灭亡”的决心,最后,他为“信仰”而英勇献身。 从1929到1937年中,创作了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这个时期的作品从题材和主题看,主要可以分为 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反映大革命时期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青年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生活,通过歌颂他 们的献身精神表达作者对光明的追求,如《新生》及《爱情三部曲》。前者叙述李冷李静淑兄妹在杜大心牺 牲的激发下先后走向革命的故事。后者既写革命,又写爱情,写了革命与爱情的冲突,还写了死亡,而作 者的总体构想却是写“信仰”。“信仰是主,用死来证实信仰,用友情来鼓舞信仰”,作品中周若水、吴仁民 等一群青年的热情献身精神,原来都是由“信仰”支持着的。 抗日战争爆发后,巴金在各地致力于抗日救亡文化运动。编辑《呐喊》、《救亡日报》等报刊,创作有

高中语文导学案参考答案

〈〈咬文嚼字〉〉导学案答案 第一课时:一.1.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文艺心理学〉〉〈〈诗论〉〉2.zīzhūzúcén dúchéng yùn jièzǐ 词义:略 二.1.略 2.阐明文字和思想感情的密切关系(句式,文字增减,字眼) 讲文字联想意义的使用(正面:善用联想意义,可使意蕴丰富,有美妙的艺术效果。负面:套板反应,全无新奇意味。) 三.1.(见篇末) 2.略 3.一致。其基本性在于注意表面意思而忽略精神,在文中强调的是“调整思想和情感”抓住了“精神”。 四.1.郭的观点注重的是语言本身,即形式上的特点,而作者特别强调了它在情感表达上的效果。 3. 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要结合意境斟酌字句;既注意斟酌字句,更要注意思想情感的表达。 第二课时 导读导练: 一、 1、前者:意义固定,偏于类型;后者,意义游离,偏于个性。 :清茶泡在泉水里和明月照者泉水都有共同的清沁肺腑的意味。 :AC不符,BD符合。 2、做到“惟陈言之务去”,才不致滑入套板反应,在思想情感和语言上创新,才能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3、语言与思想情感的关系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形式与内容是相随而变的,思想情感固然是主导的,但语言也影响思想情感,语言上刻意创新,也能推动人们在思想情感上求新,遇事朝深一层去想。 4、是匠心独运的创作。 5、由字的联想的意义形成新的意境。 6、(1)、联想起于习惯,因习惯而滑入套板反应。 (2)、套板反应是走熟路、走老路、无创新,故说“套板反应”与创造的动机是仇敌。 二、略。 巩固知识: 1、C 2、分别是:谢灵运、韩愈、丘迟、王安石 3、略 4、提示:从展示的画面及意境方面理解。 《米洛斯的维纳斯》导学案参考答案 (2)我们可以把文章结构分成三个部分,明确三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

高中语文《登岳阳楼》导学案

第9课登岳阳楼 导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联想、想象去置身诗境,通过意象联缀缘景明情。2.了解杜甫的创作风格,并进一步探究中国古典诗歌的不同风格。 课内自主学习 一文化常识 1.诗歌背景 767年,杜甫57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疾病缠身,靠饮药维持生命。768年,当时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州(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感慨万千,于是在岳阳写下《登岳阳楼》《泊岳阳城下》和《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2.古文知识积累 (1)畿辅:畿,指京畿;辅,三辅。国都所在的地方,泛指京城附近地区。 (2)尚方剑:俗称“尚方宝剑”,皇帝用来封赐大臣的剑,表示授权,可以便宜行事。 (3)文士:知书能文之士,泛指文人,读书人。科举制度为底层贫寒文士入仕治国提供了重要途径。 (4)“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 (5)彗星袭月:彗星俗称扫把星,彗星袭月即彗星的光芒扫过月亮,按迷信的说法是重大灾难的征兆。 (6)运交华盖:华盖,星座名,共十六星,在五帝座上,今属仙后座,其形如宝盖之状。旧时迷信的人以为人的命运中犯了华盖运,运气就不好。 二古诗文基础 1.字音识记 ①坼.(chè) ②轩.(xuān)

③涕泗 ..(tì_sì) 2.古今异义 亲朋无一字. 古义:此指书信 今义:文字,字体,书法作品,等等。 3.词类活用 吴楚东南 ..坼(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东南) 4.特殊句式 省略句 ①吴楚东南坼(“吴楚”前省略主语“洞庭水”) ②乾坤日夜浮(“浮”字后省略“于其上”) 5.默写填空 (1)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 (2)说到洞庭湖,我们都会想起唐诗中写得最好的两个名句:一是孟浩然的“”,出自《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一是“”,出自杜甫的《登岳阳楼》。他们都以大胸襟、大手笔,写出了洞庭湖的大气象、大气魄。 答案(1)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2)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课内文本探究 一|文脉梳理

高中语文《氓》公开课导学案设计

《氓》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并掌握《氓》的故事情节,《诗经》的文学常识和现实主义风格 过程与方法 1、熟读课文,分析比兴手法的表达效果,体会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古人对真挚爱情的向往 2、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叙述手法 [教学重点] 1、学习《氓》作为叙事诗的特点和对比手法的使用。 2、学习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说 《氓》是《诗经·国风·卫风》中最为有名的“弃妇诗”。从诗中可以看出当时的恋爱风气比较自由,桑间濮上,幽期密约,用诗歌表达情愫,以选择配偶。同时,封建意识正在发展,男尊女卑之风已形成。妇女逐渐丧失了经济上和人格上的独立而处于从属地位。阅读这首带有叙事性质的长诗,不仅可以对先秦人们关于爱情、婚姻的观念及其社会状况做个管窥,且可了解我国诗歌在童年时代达到了怎样的艺术高度。 2、作品简介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多年的诗歌305篇。《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①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②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共105篇。《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③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共40篇。所谓《诗经》“六义”,其中,风、雅、颂,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关于赋、比、兴,宋代朱熹在《诗集传》中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参赛模板

学科语文教材名称高中语文必修1 教材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题《沁园春·长沙》年级高一学期上学 期 学段第1学段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品味诗词,了解现代诗歌的写作特点。 2、从意象的角度了解关于湘江秋景的描写。 3、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提高诗歌阅读能力。 2、领会“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深刻含义。 (3)情感目标:1、感受诗人博大的情怀,培养“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1、从意象的角度了解关于湘江秋景的描写。 2、领会浪遏飞舟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 1、领会诗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宽广胸襟和革命气概。 教 学 思 路 整体的把握诗词的内容——品读诗词的语言和意象——感悟诗人的情感世界

主要教学方法 以实践为主,以动态的语文活动为主,在讨论中学会讨论,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理性的、智慧得、策略的讨论,让学生通过一堂课的学习,提高对这一语言活动的理性认识和操作能力。 教学资源1.录音机、课文朗诵带 2.毛泽东相关资料介绍 3.湘江秋景的图片 教学过程预设(分课时写) 课时环节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的呈现) 学生活动 (学习活动的设计) 设计意图 共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大家谈谈对领袖毛主席的认识?你们所知道的他作 为诗人的诗歌有哪些? 谈谈自己对毛泽东领 袖的认识 1.引发对课题的 兴趣。 2.回忆起毛泽东 相应的诗歌。 二、背景简介(1)用ppt呈现相关背景知识。 (2)播放相关的视频资料。 阅读资料,观看视频。 思考交流:诗歌背景意 义何在? 在原有的认知水 平上,加强对“诗歌” 理性认识。 思考—— 诗人所抒发的内 心情感。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导学案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用哲学思维方法训练导读:在高考的语文试卷中,现代文阅读的简答题是必不可少的题目,如何让这道简答题得到高分呢? 现代文阅读的简答题之所以让人感觉有些困惑,原因之一是往往问题的背后隐含着哲学思维方法的要求。抓住这个要求进行阅读,可以事半功倍。这决不是牵强附会,是阅读实践的客观存在。众所周知,哲学方法是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从事一切科学研究、进行各项实际工作的最根本方法。是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专门的科学方法和一般的科学方法都是哲学方法的具体体现,都离不开哲学方法的指导,阅读当然也要接受哲学思想方法的指导。具体说,阅读中的哲学思想方法主要有三种形式: 一、形象与抽象的转换 如1998年上海卷的阅读文本最后一段“东方的画师呀!麒麟死了,狮子睡了,你还不应该拿起那支当时伏羲画八卦的笔来,在朝阳的丹凤声中,点了睛,让困在壁间的龙腾越上苍天吗?”纯粹是形象表达,考题是要写出文章的主题,学生要看出形象表述的意思是:我们原有的优秀的东西或已丢失或快要丢失,我们必须模仿优秀的东西,复活我们原有的优秀的东西。这就是形象与抽象的转换。进而概括一下就是文本的主题。 二、整体与局部的转换 2006年江苏卷《一幅烟雨牛鹭图》第16题:阅读“有人在渴望它的改变,有人在期待它的延续——一切都在两难之中”(局部)这句话,结合全文,简要说明作者对古老农耕文明的态度是什么。抓住这句话本身“渴望改变”、“期待延续”、“两难之中”(局部)等三处,联系全文“在朦胧的诗意氛围中,抒写农耕生活的自然和谐之美,抒发作者迷茫的感情”的主题(整体),找到答案“眷恋古老的农耕文明,为其终将消失而惆怅”(局部所表现出的整体)应该不会太困难。这道题表面考句意的理解,实际上考查由个别场面把握文本主题的能力。 三、概括与具体的转换 2008年全国卷Ⅱ第17题是“文中所说的…光与影的对比?具体指什么?”阅读第10段,可知“光与影的对比”是指新旧时代马缨花的对比;再看作者对“藏在我心中的这一个光与影的对比”的“爱”,可以归纳出由上文1至9段组成的两个大层次的内容,写出答案的另一层意思:“光”中的马缨花长在阳光下,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影”中的马缨花长在阴森凄苦的深院里,给苦闷寂寞的作者以心灵的慰藉。由文本到答案是具体向概括的转换;由问题到答案,是概括向具体的转换。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导学案

必修三:树立探究(复习) 文学类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和有创意解读学案 一、回顾教材 《必修二》中的《故都的秋》课后练习一有这样一道题:你如何看待作者的这种‘悲凉? 参考答案: (1)有同学认为这是作者的生命体验,作者面对故都秋的落蕊、听着秋虫的嘶鸣,产生联想,油然而生这伤秋的悲凉。 (2)也有同学认为这源于他身世的悲凉:幼年丧父、生活拮据,使他性格抑郁,感情脆弱,很容易受伤。少小离家,外地求学,使他性格中总有一种化不开的感伤、缠绵、眷顾和痴迷,眼中所见,充满凄清和忧伤。 (3)还有同学认为这源于时代的悲凉:30年代的中国有郁达夫无法忍受的腐败现实,为了躲避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压迫,走的是消极避世的道路,追求一种落后的‘名士’风度……事实上,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已经践踏在东北三省的土地上,在金瓯破缺、山河分裂的多事之秋,作为一个敏感的文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他又如何能不为之担忧和焦虑呢? 这些都是同学们在阅读文本前后结合相关内容得到的有所发现的、有个性的解读。 (4)更有同学认为这悲凉是作者的审美取向:在郁达夫的眼中,秋天的悲凉美,有着独特的韵味,是他要体现的。比如他在开头第二段就说:“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他警告读者:以通常那种“半开半醉的"精神状态,是欣赏不了秋天的悲凉的美的。他强调,欣赏秋天的悲凉之美要有一种喝浓茶的悠闲心情和姿态。 这就是有创意的解读。 那么在试卷中,“个性化解读”这个知识点又以何种形式呈现给我们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近三年的考题,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二、熟悉考题 《文赤壁》19.联系本文,并结合学过的知识,谈谈你对苏东坡的认识与评价。100字左右。(6分) 《二十年以后》14.小说描写了警察吉米和通缉犯鲍勃“二十年以后”赴约的故事,在“情与法”的冲突中,两个人都面临艰难的抉择。有人说鲍勃值得同情,有人说他罪有应得;有人说吉米忠于职守,有人说他背叛了友谊。你的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8分) 《歌德之勺》22、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突出特色?请结合文本,谈谈它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6分) 《记住回家的路》22.文章最后一段说:“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请结合全文,谈谈这句话对你的启发。(6分) 《骆驼祥子》22. 你认为本文的主要人物是哪一个?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6分) 《孕妇和牛》孕妇并不认识石碑上的字,也不会写字,却十分努力的描画着它们,后来还感叹:“字是一种多么好的东西啊!”小说这样来写孕妇,有人认为让人感动,也有人认为有些做作。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

语文教学设计参赛优秀模板(含高中和初中)

语文教学设计优秀模版(含高中和初中) 初中篇 【设计理念】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合作探究与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在疏通文本的基础上,联系自身经验,对文本进行了个性化解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人文素养。 【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第单元的篇课文。本单元主要体现注视,重在引导学生欣赏和表述之美。“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语),这个例子既承担了落实本单元教学重点的任务,又承担了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的责任,因此是个很好的蓝本。 2.文本简析: 因此,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要让学生走进作品的情感世界,学习的手法,更要让学生仔细品味语言,领略语言文字的魅力。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望,所以教师要采取鼓励机制,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热情。并且,初一是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的时期,但他们的鉴赏能力还是很有限的,因此要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以上几点主要是从学生的现有水平、学习习惯和能力上去认识归纳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点难点】 1.针对单元重点和教材内容,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重点是: 2.针对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心理层次,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难点是:【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课时安排】 一课时(45分钟)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3分钟) (一)课前预习 1.掌握本文字词,熟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对有疑惑的地方做好记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