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导学案模板.docx

高中语文导学案模板.docx
高中语文导学案模板.docx

高中语文导学案模板

教学目标:

1、了解海明威及其作品

2、了解老渔夫桑地亚哥的硬汉形象,学习他坚强的意志和永

远摧不垮的精神

3、分析主人公的矛盾性格,提升学生对人性的认知

4、学习文中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

1、了解老渔夫桑地亚哥的硬汉形象

2、分析本文主人公的矛盾性格

学法指导:

1、识记、读背基础知识

2、诵读 (1) 反复诵读本文,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文章大意(2) 分组讨论,分析理解在熟悉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人物形象特点

知识链接:

介绍作者

海明威是 20 世纪上半期美国著名作家和记者,也是当时“迷惘

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一方面他继承了马克·吐温的现实主义传统,

一方面又在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上进行了革新,形成了独特的风格1952 年发表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是他后期的代表作,集中体现

了他的创作特色当年他获得普利策奖,两年后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美国现代作家 1954 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老人与海》

《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

学程:

第一

一、下列加点字注音(A )

() 两 () 脊 ()

嘎吱 () 囊() 吞噬 ()

() 嗜 () 蹂 ()

黏() 液戳 () 榫 ()

桅() 杆残骸 ()

二、辨析形近字 (A )

(1)戳穿戮 (2) 住 (3) 梢俊俏

(4)皇白 (5) 形脊椎

三、文,整体感知 (A )

桑迪哥是位“背运”的老人,84 天没有捕到,第85 天

出海,三天两夜的搏斗,于捕一条一千五百多磅的大林航途中,

出了???.

文部分从里开始文填写下表

第一次

攻者

数量

老人作工具

:文章部分主要内容就是:航途中,老人与勇敢搏斗的五个回

合根据五个回合可以分五个部分

四、仔细分析下列语句,可以讨论作答(C 级)

1、老人为什么说:“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可就是打不败他”?

2、但是这些伤疤中没有一块是新的它们象无鱼可打的沙漠中被侵蚀的地方一般古老他身上的一切都显得古老,除了那双眼睛,它们象海水一般蓝,是愉快而不肯认输的

3、现在不是去想缺少什么的时候,该想一想凭现有的东西你

能做什么

五、海明威笔下的人物大多是百折不弯的硬汉形象,尤以本文中的桑迪亚哥最为典型,请在老人与鲨鱼搏斗的五个回合中找出一些细节来证明这种硬汉形象 (B 级)

掌握文中基础知识,理解桑迪亚哥的硬汉形象能用形象的语言来描述

七、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体会老人与鲨鱼搏斗的激烈场面

细读课文,体会文中的语言特色

深读课文,了解桑迪亚哥的矛盾心理

第二课时

一、回顾桑迪亚哥与鲨鱼搏斗的五个回合以及他的硬汉形象

二、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

本文的语言特色主要是

如:鲨鱼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当一大段暗黑色的血沉在一英里深的海里然后又散开的时候,他就从下面水深的地方蹿上来它游得那么快,什么也不放在眼里,一冲出蓝色的水面就浮现在太阳光下试着再找出一例 (A 级)

(2) 大量的文章独白,在文中找出例子(A 级)

(3)文中的独白有什么特点 ?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B 级)

三、了解关于文中象征性的评论,来分析桑迪亚哥的矛盾性格

老渔人的悲惨命运正是海明威的自身遭遇在艺术上的折光反射海明威曾经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战争,人们还未从世界大战的恶梦中醒来,幻灭、失落等种种迷惘困扰着人们战后的社会是一片混乱、凋敝的景象,战争和社会的种种荒诞现象给海明威的精神和身体上都带来了很深的创作,可谓九死一生这也正是老渔人桑提亚哥苍老的表现之一

鲨鱼是恶势力的有力代表

文中的“他想:能够撑下去就太好了这要是一场梦就太好了,但愿我没钓到这条鱼,独自躺在床上的报纸上面”这句话表现出了他的后悔,那么最后又是怎么解决的 ?

四、桑迪亚哥是世界文学长廊里面一个光芒四射的人物,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老人 ?(C 级)

六、完成下列练习题 (D 级)

1、阅读课文 29 页第 3 段到第 7 段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说:“他知道倒霉透顶的事儿快要发生了”?

(2)文中连用几个“看不见”,最后还说“他连一只鸟也看不见”,其用意是什么 ?

(3)既然“呀 ! 他嚷了一声”,作者为什么还说“这个声音是没法表达出来的”?

七、学习反思:

熟悉桑迪亚哥的硬汉形象和他的矛盾心理,学习文章中的语言特色

八、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题,并完成资料上面本科相关的练习

《老人与海》精彩语句

1.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日子走运当然是好的,不过我情愿做到分

毫不差这样,运气来的时候,你就有所准备了

2.不过话得说回来,没有一桩事是容易的

3.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的消灭他,可就是打

不败他

4.陆地上空的云块这时候像山冈般耸立着 , 海岸只剩下一长条绿色的线 , 背后是些灰青色的小山 . 海水此刻呈现蓝色 , 深的简直发紫了 .

5.现在不是去想缺少什么的时候,该想一想凭现有的东西你能做

什么

6.人不抱希望是很傻的

7.但是这些伤疤中没有一块是新的它们象无鱼可打的沙漠中被侵

蚀的地方一般古老他身上的一切都显得古老,除了那双眼睛,它们

象海水一般蓝,是愉快而不肯认输的

8.这两个肩膀挺怪,人非常老迈了,肩膀却依然很强健,脖子也

依然很壮实,而且当老人睡着了,脑袋向前耷拉着的时候,皱纹也

不大明显了

9.他的衬衫上不知打了多少次补丁,弄得象他那张帆一样,这些

补丁被阳光晒得褪成了许多深浅不同的颜色

10.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

第一课时答案

第三题答案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攻击者

鲭鲨

星鲨

犁头鲨

星鲨

鲨鱼

数量

一条

两条

一条

两条

成群结队

老人作战工具

鱼叉

绑着刀子的桨

绑着刀子的桨

短棍

短棍、舵把

结局

杀死鲭鲨,大鱼被吃掉四十磅杀死鲨鱼,大鱼被吃掉四分之一

杀死犁头鲨刀子被折断

使星鲨受重伤,大鱼半个身子被咬烂了

老人被打败,大鱼只剩下残骸

第四题答案

1、“消灭掉”在这里指肉体上的消失,“打不败”更多的指一个人的精神是永远也打不败的,只要这个人坚持自己的信念,无论肉体受多大的折磨,他的精神也始终不会垮掉

2、一身的老伤疤说明桑迪亚哥的身体上曾经受过很多磨难,

但是“除了眼睛”又说明

不管受多少的磨难桑迪亚哥依然很有精神,坚持自己的信仰,更突出了他的硬汉形象

3、这句话是桑迪亚哥对自己说的一句话,这句话首先是为了打

消他自己犹豫不决的性格,然后激励自己的一句话,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桑迪亚哥已经是精疲力尽,有些力不从心了,但是他的硬汉形象让他再次站起来面对困难

第五题答案文中很多省略

第二课时答案

第二题答案

1、文章 34 页课后题第二大题第二小题的例句

2、第一课时第四大题第一小题和第三小题文章那个还有很多

3、主要是表现人物性格和揭示小说主题

第三大题

1、课文 28 页倒数第三段,桑迪亚哥做了一个明确的自我解释,

类似的事情还有但最后桑迪亚哥自己都解决了,“别想了,老家伙”“还是把船朝这条航线开去,有了的事就担当了下来”这些矛

盾都表现了人无完人的描述,但在关键时刻能战胜自我,在精神挣扎中更能体现自我

第四大题答案

第五大题答案

在世俗的眼光看来,桑迪亚哥也许是一个失败者,但在海明威的笔下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硬汉”形象,是一个无论再怎样艰苦的环境里,都凭自己的勇气、毅力进行抗争的勇士,是一个胜利的失败者一个失败的英雄

第六大题答案

1、因为马林鱼的气味散到了水中,这样会吸引鲨鱼,鲨鱼的

到来会很麻烦,这突出了桑迪亚哥有丰富的打渔经验

2、“看不见”也表现出桑迪亚哥他想看见,突出他盼望早点到

岸上的心情,想避免与鲨鱼搏斗,另外,也突出了环境的恶劣,为下文桑迪亚哥跟鲨鱼的搏斗做一个铺垫还反衬出桑迪亚哥的“硬汉”形象

3、用看见东西的稀少反衬出什么也看不见,只看见这些,更

突出他的孤立无援衬托英雄形象

4、因为前面桑迪亚哥已经预示到鲨鱼的出现,但鲨鱼的出现还是让他不由自主的惊讶,所以这个“呀”即在预料之中也在预料之外

《新闻两则》导学案概论

第1课 《新闻两则》 教学重点:1.把握消息的结构要素。理解新闻内容和新闻的特点,把握战争的主题。 2.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 准确精练的语言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议论的作用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习新闻的有关知识。 2、学习第一则新闻。 1、自读课文2遍,并给课文标好段序 2、读谁下列加粗字字音 溃〈ku ì〉退 要塞〈s ài 〉 阻遏〈è〉 锐不可当〈d āng 〉 歼〈ji ān 〉 灭 3、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业已:已经。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4、我不理解的词语还有 5、结合有关资料,了解有关新闻的知识,并在课前展示。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展示,幻灯片1、2) (二)、交流质疑 1、各小组展示生字词,并要求学生识记。 2、小组指定发言人口头展示词语解释 3、各小组交流新闻的有关知识。 4、教师点拨新闻知识:(幻灯片3、4) (1)、新闻的定义: “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来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从狭义 来说,就是指消息。 新闻(消息)是简明和迅速报道国内、国际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体裁。 (2)、新闻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 (3)、 新闻的基本要求: 让事实说话 (4)新闻的三个特点

A、内容真实准确;(真实性) B、报道迅速及时;(及时性) C、、语言简明扼要。(准确性) (5)、新闻结构的五部分: 新闻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A、标题,就是新闻的题目。新闻的标题可以是单行标题.也可以用双行或多行标题。 标题的本体是正题(单行标题只有正题,也叫主标),通常是概括新闻中最主要的内容和含意,要求明确、简练、突出。 正题前可以加上引题(引标),正题后可以加上副题(副标),这样就形成了双行或多行标题。 B、导语,就是新闻开头的第1段或第一两句话,它一般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述,也就是把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告诉读者。 C、主体,就是新闻的主要部分,它要对导语所概括的事实作比较具体的叙述,用足够的、典型的材料来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D、背景,就是指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E、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最后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它依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 另外,用电讯发出的新闻通常还有个“电头”。用来交代通讯社的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 (6)、新闻的结构:“倒金字塔”式。 (7)、新闻的写法:以记叙为主,有时兼有议论和描写。 (三)、合作探究 一、初步感知课文 1、如果你来当播音员,你在重音、语调、情感、节奏上应怎样读这则新闻? 学生自渎、讨论、交流。 重点指导: ①全文的朗读基调:慷慨激昂、豪情万丈。 2、全班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并努力读出文章的感情和气势。 ②“冲破、横渡、均是、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等应重读,读出一种胜利的喜悦。 “控制”“封锁”“切断”应干脆利落地重读,读出一种自豪与骄傲。 ③“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应读出奚落、嘲讽的语气。 二、整体把握课文 1、请学生指出这则新闻的六要素,教师补充: 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至22日22时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1000余华里长江战线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事件起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作战 事件经过与结果:中路军30万人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占领长江南岸。西路军35万人渡过三分之二,占领广大南岸阵地。东路军35万人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线的认识》教学设计

《线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线的认识”是空间与图形的内容。这节课的内容主要是认识线段、射线、直线,了解它们的特点并知道三者的区别与联系,用字母正确表示线段,射线,直线。由于线段、射线与直线是一组比较抽象的图形,学生感知有一定的困难,教材中安排了“看一看”的活动,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了三幅生动具体的情境图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教材这样的安排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根据儿童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的这一认知特点,让他们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能够建构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知道它们的区别与联系,正确读出三种线。 二、学情分析 线段、射线与直线是一组比较抽象的图形,学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难。但在学生的生活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图形。这些图形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素材,所以在教学中,多让学生从身边的、常见的、能感受到可以想象的现象中发现熟悉的线段、射线、直线,再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积累一些经验,这是学生直观地学习理解线、应用线的有效途径,也是对抽象的概念一种具体的认识和规范,更是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质的飞跃。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借助实际情境,认识线段,射线与直线。并知道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2、会用字母正确表示线段,射线与直线。 3、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4、培养操作、观察、发现、总结、概括等能力。 5、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经历“看一看”,“认一认”,“拉一拉”,“量一量”等数学活动,借助实际情景认识线段、射线与直线。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感受数学的重要作用。 四、教法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演示讲解。 学法:观察思考、实际操作、活动探究、归纳概括。 五、教学用具: 教具:手电筒、细绳、直尺、幻灯片。

【高中】2018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9赤壁赋word导学案教师版

【关键字】高中 《赤壁赋》导学案(教师版) 学习目标: 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及特殊用法。 2、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学习古人豁达乐观的精神。 3、熟读并背诵课文。 学习重点: 1、理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赏析课文典雅、精美的语言。 2、了解主客问答这一赋体传统手法在表达思想情感中的作用,了解作者在旷达的风貌之下寄寓的悲愤苦闷的复杂情感。 学法指导:朗读法、质疑探究法。 知识链接: 1、苏轼,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父苏询,弟苏辙均以文名著称,而以苏轼成就最大。文坛历史上称他们父子为“三苏”。人称“一门三父子,娥眉共比高。”宋仁宗嘉佑二年,苏轼中进士,受到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赞赏。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实行变法,苏轼因反对新法而外调杭州通判,转任密、徐、湖州知州。元丰二年因讽刺新法的诗句,而被捕下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因筑室于东坡而自号东坡居士。哲宗继位,一度被召回家,等哲宗亲政,苏轼再一次遭贬到惠州,后又到琼州。徽宗即位后,遇赦北还,途中在常州病逝。 2、关于“赋”: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螭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屈原为代表的“骚赋”,汉代为代表的“辞赋”,魏晋以后的“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为“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称为“文赋”。著名的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苏轼的《赤壁赋》摆脱了魏晋时期铺陈浮华、罗列词藻的文风,紧紧围绕着自己的“志”,追求真情实景。这篇文章的景物描写虽然

笔墨不多,但是意境创造真切情新,景物描写优美自然,抒发情感也真挚朴实。在创作风格达到炉火纯青程度,成了千古不朽的名作。 3、写作背景: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其实是谏官李定、舒擅、何正臣三人断章取义地摘出他讽刺新法的诗句进行诬陷。“乌台”即御使府)后经苏辙等人营救才免罪释放,被贬满黄州团练副使。从“乌台诗案”到流放黄州是苏轼人生的重要转折,政治上失意访惶,精神上孤独苦闷。但是生性旷达的诗人在老庄佛禅和山水之乐中求得解脱,自号“东坡居士”,并写了千古传唱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这样充满哲学意味,凝聚人生思考的名篇佳作。 课题导入: 余秋雨先生有一篇散文叫《苏东坡突围》,这篇文章主要讲述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作者认为这段炼狱般的经历让苏轼真正走向了成熟,因此,在文末余秋雨写到: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前赤壁赋》写于元丰五年(1082)七月,这时苏轼谪居黄州已近四年。作者无辜遇害,长期被贬,郁愤之情,实在难免。但他又能坦然处之,以达观的胸怀寻求精神上的解脱,不被颓唐厌世的消沉情绪所压倒。他在这篇赋中自言愁,而又自解其愁,便反映了这种复杂的心情。 学习过程: 一、朗读第一自然节解答下列问题: 1、疏通文句落实文言知识 ①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十六日), ②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句式为:介宾短语后置)

《新闻两则》导学案带答案

一、导入新课。 古语言“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确,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早已成为事实。那么,我们这些“秀才”又是怎样知道天下事的呢? 【小结】对,那是因为现代媒体——广播、电视、报纸等每天为我们及时提供了“新闻”。老师相信各位同学一定都是关心天下事的小秀才。那么,同学们了解最新的新闻吗?举例:云南干旱、玉树地震、世博会、 好的,下面请你听一段新闻录音,然后告诉同桌,你听到了什么内容?试着对你的搭档说说。【播放录音】 二、预习检测。 1、注意加点字词的读音。 负隅.( )顽抗撰.( )写区域.( ) 芜.( )湖歼.( )灭 溃.( )退荻.( )港鄂.()豫.()绥靖 ..() 阻遏.()管辖.()锐不可当.()上当.()要塞.()瓶塞.()阻塞.()堵塞.()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负隅顽抗: 悍然拒绝: 锐不可当: 业已: 3. 关于作者: 作者介绍:毛泽东,新中国的缔造者,伟大的、、军事家。

【设计理由】(1)通过预习积累相关的生字词。(2)通过搜集资料,让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3)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能力。 【使用说明】个人整理——二人交流——以组汇报——教师点拨 三、学习探究: (一)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对照书上的示意图,标出三路大军渡江图进一步了解三路大军渡江战役的经过。 2.完成后提出要求:对照示意图,能够复述渡江战役的大致过程。 (两位学生一组,彼此照着示意图复述渡江战役的经过) 3.叫一位同学起来复述,其他同学指出其复述的不确之处。 【设计理由】利用复述这一方法,引导学生理清三路大军渡江的情况,从而认清本则新闻主体部分的内容。 总结:主体部分还分析了中西两路敌军毫无斗志的原因,我军是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敌军则被自己玩弄的和谈阴谋瓦解了斗志。 (二)借助问题,传授新闻结构的知识。 请同学们用三种方式把课文的内容表达出来: A、用一句话或一个短语来概括新闻的内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B、用一小段话来概括新闻的内容:课文开头第一、二句话。 C、用一大段话或几小段话说出新闻的内容:课文其余部分。 (明确新闻的结构特点——必须具备标题、导语和主体,有的还有背景和结语。) 一篇完整的消息有五部分构成: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以凝炼的语言,概述全篇的要旨,醒目有力,是新闻的眼睛(板书眼睛)。“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就是本文标题。从渡江兵力可以感知战役的壮阔。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可以想象,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冒着炮火,奋勇挺进,直取对岸的景象。可以想象,日日夜夜盼解放的江南人民该是多么激动振奋! 导语是消息开头的第一段或是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提示消息的核心内容,是新闻的核心(板书核心)。这则新闻的前两句是“导语”,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渡江区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长达一千余华里。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战役的全局,敌阵业已冲破,战役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1、新闻两则公开课教案

《新闻两则》教案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新闻相关知识。 能力目标:把握新闻的内容及结构特点。 情感目标:了解解放战争中我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力阻顽敌的精神以及人民必胜、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历史规律。 教学重点:理解新闻内容,把握战争的主题。 教学难点:把握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课时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获得信息一般通过什么途径?我们要知晓国内外的大事,一般得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但是,广播、电视、报纸都只是传播媒介,而报导这些事件的文字,才是最主要的,它们被称为"新闻"。 二、介绍新闻: 新闻这种文体从广义上来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从狭义上来讲,只指消息,本文就是一篇报道及时的消息。消息有三个特点:1.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2.报道迅速及时。3.简明扼要,在表达上以叙述为主,多用较朴素和概括的语言。有时(看需要而定)兼有议论(精辟的画龙点睛式的)、描写。 一条新闻包含标题(有时有副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有时可根据需要省略导语或背景或结语。新闻多采用记叙手法,因此新闻写作需注意记叙的六要素。 三、引入本课:今天我们学习的两则新闻,高屋建瓴,大气磅礴,是新闻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它出自一代伟人毛泽东之手。介绍写作背景并背诵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背景简介: (1)时代背景简介 1947年7月到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转入战略进攻。1948年秋天,人民解

《线的认识》教学实录_教案教学设计

《线的认识》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15—16页内容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线与角》这一单元的第一节课,主要帮助学生认识直线、射线、线段,并会用字母表示。本节课的学习将为后面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材处理:直线、射线、线段这些都是比较抽象的平面图形,个别学生在生活中有所接触,但还不曾深入了解,鉴于学生的思维依赖于直观形象的特点,我充分运用教具,在实验、演示、操作、观察、练习等师生共同活动中启发学生的思维,以学生活动为主要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模式,边设疑边探索;边实验边总结,最后由学生在探究中感悟到直线、射线、线段的特点。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线段。 2.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3.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教学准备:每小组准备一对带线的盒子(即一根长长的线由两头向中间缠起,然后将两团先分别放在两个封闭的盒子里,)、剪刀、手电筒、尺。 教学过程: 一、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 师:“你们在生活中见过那些线?”(直线、线段、射线,还有

学生回答为毛线、白线等等) 师:同学们回答得不错,但毛线和白线是一种生活中的实物,而直线、射线、线段是将生活中的线抽象出来的一种表达形式。今天我们就具体来研究它们。 板书:直线射线线段 【设计意图: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有利于帮助学生找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连接点,使学生的原认知结构对新知的学习具有某种“召唤力”,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了解程度。】 二、实验验证探索真理 (一)分组活动 活动1:(将学生分成4人一组) 1、选两名学生每人拿一个盒子分别向两边拉,但要保证线是直的,要求四名学生认真观察整个过程。 2、汇报观察到的结果 生:我发现盒里的线怎么拉也拉不完。 生:我发现线是直的。 生:我想我继续拉一定会到头。 师:根据观察到的这些你们认为它属于你们说的哪种线呢?(有的说直线、有的说是射线) 师:它是直线,今天我只拿来直线的一部分让大家观察。一会你们就会知道他为什么不是射线了。

高中语文必修二《赤壁赋》导学案

《赤壁赋》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掌握一些基本文言句式。 2、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及其感悟。 3、品味语言,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4、体验苏轼如何在逆境困苦中运用理性思辩使自己走出悲情,从而感受苏轼乐观旷达的情怀,感悟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预习案 二、知识链接 1、作家作品 苏轼(1037——101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北宋代文学家、书画家。他在诗、词、歌、赋、散文、书法、绘画、医药、禅理、哲学、饮食、服饰、金石、园林艺术等方面均有较高的造诣,学识广博。是中国文学史上少有的全才之一。诗歌:代表北宋诗的最高成就,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 词:开“豪放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 散文:发展了欧阳修平易舒缓的文风,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书法:自成一家,长于行书、楷书,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又是我国古代楷书的四大流派的开创者之一(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苏轼); 画作:开创了湖州画派。 他仕途失意,命运多舛,生活颠沛坎坷。这与他既反对王安石比较激进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马光的废新法的政治主张有莫大的关系。有《东坡集》《东坡乐府》传世,谥号“文忠”。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一零八零)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沿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颖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大赦北还,病死常州,葬于河南郏县,追谥文忠公。在任地方长官期间,他关心民众疾苦,做了许多利民的好事,深受民众拥戴。,自己总结一生为“问余平生功业,黄州惠州澹州”(《自题金山画像》)。但是他也铸炼了自己宏大旷达的胸怀,追求艺术的人生境界与心灵境界的高度和谐。 2、文体“赋” (1)、含义:本是一种诗歌表现手法,到汉代形成一种有韵的特定体制,成为一种形体比较自由灵活的韵文。 (2)、特点: A、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且允许有参差错落。 B、语音上要求声律和谐; C、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多用铺陈手法。 (3)、分类: 大赋:以铺叙事物为主;小赋:以抒情为主;文赋:近于散文; 骈赋、律赋:接近于骈文; 3、写作背景——乌台诗案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黄州团练副使是一个虚职,苏轼不能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心里十分苦闷。宋代的黄州,就是今天的湖北黄冈,其西北的长江边上,有一处风景胜地。那儿矗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因为形状有些象鼻子,人们称它为“赤鼻矶”;又因为山崖陡峭如一面墙壁,所以也被称为“赤壁”。苏轼经常来赤鼻矶游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附答案

八年级上册导学案(人教版) 一《新闻两则》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学习重点】 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 【学习难点】 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特点。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毛泽东亲自撰写了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2、了解新闻有关知识: 关于消息 新闻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个不同的概念。 (1)广义:泛指报刊、广播和电视中关于现实情况的报道文章,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社论、典型报告等。 (2)狭义:指简要和迅速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

又称“消息”。 (3)通讯社: 中国——新华社美国——美联社、合众社 英国——路透社法国——法新社 日本——共同社俄罗斯——俄通社、塔斯社 3、走近作者: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 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湖南湘潭人。 毛泽东在他漫长的革命征途上,每一步踏响一曲豪歌。他留给后人的一卷雄伟诗词,流光溢彩,瑰丽壮美,发黄钟大吕之强音,吐山川日月之精华,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深处激起强烈的共鸣和回响。他的主要诗词有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水调歌头?游泳》等。 毛泽东不仅是卓越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新闻工作者。他写了数百篇消息、述评、评论、答记者问、调查报告、广播讲话等新闻作品,都始终贯穿着一种激昂慷慨、气势恢宏的崇高基调,读来能使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在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大好形势下,他更是欢欣鼓舞,挥毫泼墨写出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战争报道。随着岁月的流逝,尽管其作品已失去新闻价值,但其审美价值却历久不衰。 4、相关资料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第一年歼灭国民党军112万人。1947年6月底,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民党军;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10月10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52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1948年到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这则新闻发电之日正

《新闻两则》 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新闻两则》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小组名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学习目标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4、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学习重点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 学习难点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 声情并茂地朗读毛泽东所作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首诗是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而作,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历史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经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毛泽东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亲自撰写的一篇新闻,题目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一、自主学习 1、查阅有关新闻的知识。 A.定义:新闻又称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和新闻述评四类。动态新闻是报纸、广播最常用的一种。报道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 B.特点:、、简明性。 C.要素:新闻的内容一般包括六个要素:人 物、、、事件的原因、、。 E.结构: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五个部 分:、、、、。其中、、是必不可少的三部分。 2、查阅有关解放军渡江作战和南阳解放的背景资料。 3、字词积累:

(1) 给下面带点字词注音。 鄂()豫()荻()港芜()湖溃()退歼()灭要塞()锐不可当 ()星宿()绥靖()阌()乡杜聿()明阻遏() (2)解释词语意思 要塞业已绥靖溃退 阻遏 排山倒海高屋建瓴气势磅礴锐不可当 二合作探究 1、听录音朗读,注意体会文章的情感。 2、学生试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气势。 3、点名读,师生评价,明确朗读要领,体会在读新闻时应怎样把握重音、语调、情感和节奏。 4、学生自由快速读课文,在文中圈点批注内容的六要素,并写在下面,整体把握新闻的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物:时间: 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 经过与结果: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线的认识》教学设计

《线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第七册认识线段、射线、直线(第16—— 17 页) 教学简析: 教材中安排的“看一看”活动,主要让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线段、射线和直线,然后通过“认一认”活动,体会到它们都是“直直的”,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三个图形的特征。接着,组织学生对线段、射线和直线的三个图形进行比较,让学生体会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最后,教学生线段、射线与直线的 读法。 教学目标: 借助现实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线段、射线与直线,知道它们之间的区别 与联系。 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线段、射线与直线,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 系。 教学重点: 线段、射线与直线,知道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难点: 对线段、射线与直线概念的理解。 教学准备: 蓄电筒、三角板人手一把、小黑板、谜语卡片。 教学设计: 活动一:认识线段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样生活用品,猜猜是什么? 学生自由猜。 教师出示毛线和手电筒。 2、(师拿住毛线两头,拉直)提问:毛线现在是什么样子?能再把它拉长些 吗? 3、你能用尺子或三角板把这条线的样子画下来吗? 学生在练习本上画线段,一生板演。 4、像这样直直的、有两个端点、不能向两边无限延长的线,叫做线段。 板书: ·· 线段

同桌找一找:线段有什么特点? 学生个别汇报。 根据学生的返馈,教师板书:直直的,有两个端点,不能向两边无限延长。 6、体位法记线段 师: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身体来记住线段的特征。 介绍体位法:双手向两侧伸直展开,握起两个拳头表示两个端点。 学生跟做,同时嘴里念:变变变,变线段。 7、猜谜语记线段 用谜语向家人介绍新朋友 师出示谜语卡片:有始有终 ——打数学中某种线的名称()提问:“有始”表示什么意思?“有终”呢? 8、读线段 学生看书自学线段的读法,介绍有哪两种读法。 学生反馈自学情况,教师板书:线段AB(或 BA) 活动二:认识射线 演示教具 师拧亮手电筒射向天空,提问:从手电筒中射出来的光线,是什么线呢?估计学生不知道,教师讲解:像手电筒射出来的光线,我们可以近似地看成是射线。 板书:射线 画射线 师指手电筒提问:射线该怎样画呢?手电筒的光线从哪里发出?(学生指灯泡)射出的光线是怎样的?(直直的)还能不能射出更远的地方? 板书射线图形: · 射线 学生画射线。 找特征 仔细观察这条射线,同桌讨论它有什么特点。 学生个别反馈,教师板书:直直的,有一个端点,向一边无限延长。 体位法记射线 提问:你能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来记住射线的特征吗? 学生自己编动作记射线。 读射线 学生思考:射线该怎样读?全班反馈。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附参考答案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全册导学案 目录 一《新闻两则》 (1) 二芦花荡 (10) 三蜡烛 (19) 四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25) 五亲爱的爸爸妈妈 (31) 第一单元复习导学案 (37) 单元达标训练题 (38) 六阿长与《山海经》 (45) 七背影 (52) 八台阶 (60) 九老王 (66) 十信客 (74) 第二单元复习课 (81) 第二单元过关检测试题 (88) 十一中国石拱桥 (93) 十二桥之美 (98) 十三苏州园林 (104) 十六大自然的语言 (111) 十七奇妙的克隆 (118) 十八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125) 十九生物入侵者 (131) 二十落日的幻觉 (137) 第四单元过关检测试题 (144) 二一《桃花源记》 (151) 二二短文两篇 (155) 二三核舟记 (159) 二四大道之行也 (164) 二五杜甫诗三首 (168) 第五单元复习课 (174) 第五单元过关检测试题 (178) 二六三峡 (185) 二七短文两篇 (194)

二七记承天寺夜游 (200) 二八观潮 (205) 二九湖心亭看雪 (213) 三十诗四首 (221) 第六单元过关检测试题 (231) 参考答案 (240) 第一课 (240) 第二课 (242) 第三课 (246) 第四课 (249) 第五课 (250) 单元达标答案 (252) 第六课 (252) 第七课 (254) 第八课 (255) 第九课 (256) 第十课 (258) 第二单元过关检测试题 (259) 第十一课 (260) 第十二课 (260) 第十三课 (262) 第十六课 (263) 第十七课 (265) 第十八课 (267) 第十九课 (269) 第二十课 (270) 第二十一课 (273) 第二十二课 (275) 第二十三课 (276) 第二十四课 (276) 第二十五课 (278) 单元复习参考答案 (279) 单元过关检测试题答案 (280) 第二十六课 (281) 第二十八课 (287) 第三十课 (291) 第六单元知识和能力检测试题 (293)

1新闻两则

《新闻两则》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的特点,把握新闻的主要内容。 2、品读文中生动、准确、精辟的语言。 3、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学习重点】 把握新闻的内容,揣摩文章准确、简洁的语言,体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自主预习案】 1、常识填空。 ①新闻,又叫________,它的结构通常包括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五部分,其中必不可少的三部分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②新闻写作必须注意记叙的六要素: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2、注意加点字词的读音。 负隅.( )顽抗撰.( )写区域.( ) 芜.( )湖锐不可当.()歼.( )灭要塞.( ) 溃.( )退荻.( )港 3、分别用一两句话或一段话来概括两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第一则: 第二则: 【课内探究案】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你们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世界的风云变幻、国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群众的街头巷议呢?(报纸、电视、电脑……) 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让我们寻常百姓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生活的信息。好的新闻是可以穿越时空,供人们品读与回味的。今天,并让我们来共同研读两篇来自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佳作,让我们重温那段荡气回肠、青春激扬的硝烟岁月。(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一)速读新闻。 1、快速默读,找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六要素。 人物: 时间: 地点: 事件发生的原因: 经过和结果: 2、阅读新闻,还要注意它的结构的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说说《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导语是什么,从哪几方面总领了全文;它的主体部分分几个层次,是怎样衔接在一起的。(二)研读新闻。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线的认识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案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线的认识》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案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线的认识》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案 第二单元线与角 教学内容: 线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2.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3.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教学重点: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教学难点: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教学过程: 一、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1.从生活情境中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出示第15页的图,让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直线、线段与射线,然后通过“认一认”活动,体会到它们都是“直直的”,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三个图形的特征。 2.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 组织学生讨论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直线无限长,没有端点;射线无限长,只有一个端点;线段有限长,有两个端点;射线与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二、字母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1.自学第15页的“说一说” 2.全班交流用字母读直线、线段与射线的方法。 提醒注意:射线的读法只有一种,一般从端点读起;而直线和线段的读法都有两种。 三、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1.画一画: 通过第一题的操作让学生了解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通过第二题的画与量,了解两点之间的最短线

段。 2.练一练: 第1题:数线段时,指导学生有规律地数,即按一定的顺序数;同时,要与线段的表示方法结合起来,如线段AD、线段DC等。 第2、3题:在比较这两题的线段的长短时,学生容易受视觉的影响。所以,在讲这两道题时,先让学生估一估这些线段中哪一条线段长,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然后组织学生讨论用什么办法来确定自己估计的正确性。例如:可以用尺子量一量来验证。 板书设计: 直线、线段与射线 直线:射线:线段: 无限长无限长有限长 无端点有一个端点有两个端点

导学案封面模板

《导、探、练、展、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高二年级 “导、探、练、展、评” “导”:指“教师导入新课” “探”:指“学生探究新知” “练”:指“学生练习巩固” “展”:指“学生展示所得” “评”:指“教师全面评价” 玉潭中学2017级班 使用者姓名: 使用者序号: 宁乡市玉潭中学·高二年级数学备课组

构建“导、探、练、展、评”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 课前:1、从有效集体备课入手,提高备课组整体备课水平。 基本要求:集体备课要认真落实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备课组要把握集体备课的重心,根据学校制定的不同课型集体备课内容要求,重点要放到教法学法探讨和学生活动设计上来,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内容的讨论上。二是既要集思广益,形成共性,又要发挥特长,形成个性。三是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让他们在备课中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2、以加强教学设计为主优化个人备课,为提高课堂效率作保障。 基本要求:充分利用集体备课成果进行规范、有效的个人备课。教师在掌握课标、吃透教材、把握学情的基础上,以学科课程内容的结构特点来设计和组织教学,以解决问题过程的活动线索和学生心理发展过程、活动训练为线索来设计教学,高质量的落实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活动设计、备练习、备作业的常规要求,做到规范备课。让每一节备课都能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思路清晰、方法得当、结构分明、内容精当,形成有个性、有创意的教学设计,为构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3、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基础。 基本要求: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三指导”,即:指导学生课前预习,指导学生的课堂质疑和听课方法,指导学生课后的温故知新。 课中:优化教学过程,努力构建“导、探、练、展、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基本要求:目标定向:每一节课都要制定并展示恰当明确的三维目标,做到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课前展示)。自主学习:创新教与学的方式,牢固树立“为学而教”、“以学定教”的思想,利用最优化的教学设计,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交流展示:设计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教学环节,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意义学习过程中,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充分展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独立思考、动手实践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点拔提升: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恰当灵活地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适时点拨,有效调控,根据学生的展示状况,师生共同释疑解惑,适当进行拓展或梳理,挖掘知识的内涵及外延,促进学生深层次理解知识切实提高教学活动实效。训练反馈:精心设计梯度性训练,及时反馈,当堂达标,实现“堂堂清 课后:优化“教”与“学”的反思,不断提升“教”与“学”的水平。 “教”的反思是指导教师的反思。在上完每一节课后,教师要在备课本上写好教后记,重点记录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以利于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新闻两则导学案

《新闻两则》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2、了解新闻特点,复习记叙文六要素知识。 3、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习重点 1、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 2、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 3、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课前准备(自主学习) 1、预习课文,掌握生字词。 2、查阅有关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资料。 ●学习资料参考 1、简介“新闻”: (1)定义:新闻是报纸最常用的文章样式。它用事实说话,及时报道最新发生的有社会价值(有教育、认识、移情作用)的事实。从广义上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从狭义上讲,就是指消息。 (2)特点: 真实性、时效性,语言简明准确性。 (3)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4)结构: 标题(正题、引题、副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其中标题、导语、主体是一则新闻不可缺少的三个部分。 (5)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2、《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毛泽东亲自撰写了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背景简介: 1949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依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苦心经营之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2时,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22日夜,毛泽东同志又撰写了这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 3、《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时代背景简介: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第一年歼灭国民党军112万人。1947年6月底,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民党军;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10月10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52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1948年到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这则新闻发电之日正是辽沈战役胜利结束之后,

【K12学习】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线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线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线与角 1.线的认识 上课解决方案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1.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数学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教学设计的导入阶段让学生说出生活中见过哪些线,探究阶段借助生活中的事物抽象出线段、射线、直线,这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都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对线段、射线、直线有了探究的欲望。 2.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只有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学生才能对知识理解的更深刻,记忆的更扎实。本课时的设计重视让学生动手实践,主动获取知识。如在感知三种线的特征的过程中,让学生画一画;在拓展延伸中,让学生实际做一做,试一试。这些设计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进行有序的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直尺、木板、图钉、硬纸条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谁能说一说生活中哪里有线吗? (黑板边、书本边、铅笔盒的边……) 师:很好,看来你们观察得非常仔细,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线,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些线中,有直的线也有弯的线,在数学中也一样,有直的线也有弯的线,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直的线。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的事物引出线,让学生感受线,并能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学中的直线、射线与线段。 ⊙情境创设,初步感知 1.认一认。 (1)感知直线。 ①创设情境,感知直线的两端可以无限延伸。 (课件出示金箍棒情境)瞧,你们知道孙悟空手中的宝贝叫什么吗?(金箍棒) 激趣:谁来说一说金箍棒有什么本事? (抓住金箍棒可以无限变长的契机进行下一步提问) 提问:(课件展示金箍棒向两端延伸的情境)金箍棒向哪个方向延伸了?

最新高中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精编版

2020年高中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 案精编版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5 高中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第一期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时间:2 复习目标:1.掌握重点文言实词(幸、引、负)虚词(乃、以) 2.强化文言翻译中的语境意识 3.引导学生从课本中积累作文素材 复习安排:1.早自习30分钟,完成“课前自学案”部分 2.课上答疑、迁移并辅导 3.课后学生 学习过程: 课前自学案 (请用10分钟复习课文与相关笔记,然后用15分钟完成下面的题目)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课堂提升案 (请用30分钟完成下面三段文言中划线部分以及课内重点语句的翻译) (一)(2009江西卷) 客有橐重资于途,甚雪,不能行。闻卖酒者长者,趋寄宿。雪连日,卖酒者日呼客同博,以赢钱买酒肉相饮噉。客多负,私怏怏曰:“卖酒者乃不长者耶?然吾已负,且大饮啖,酬吾金也。”雪霁,客偿博所负行。卖酒者笑曰:“主人乃取客钱买酒肉耶?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尽取所偿负还之。 答: (2分) 课内知识勾连: 1.廉颇……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2.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 (二)(2009年辽宁卷) 孙谦字长逊,东莞莒人也。……以治干.称。……齐初,为宁朔将军、钱唐令,治烦以简,狱无系囚。及去官,百姓以谦在职不受饷遣,追载缣帛以送之,谦却不受。每去官,辄无私宅,常借官空车厩居焉。…天监六年,出为辅国将军、零陵太守,已衰老,犹强力为政,吏民安之。先是,郡多虎暴,谦至绝迹。及去官之夜,虎即害居民。谦为郡县,常勤劝课农桑,务尽地利,收入常多于邻境。九年,以年老,征为光禄大夫。既至,高祖嘉其清洁,甚礼异焉。每朝见,犹请剧职自效。高祖笑曰“朕使卿智,不使卿力。”…… 答: (4分) 课内知识勾连: 1.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 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3.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三)(2009年全国卷Ⅱ) 世祖大明七年大旱,瓜渎不复通船,县官刘僧秀愍其穷老,下渎水与之。原平曰:“普天大旱,百姓俱困,岂可减溉田之水,以通运瓜之船。”乃步从他道往钱唐货卖。…… ……太守王僧郎察教廉,不就。太守蔡兴宗临郡,深加贵异,以私米馈原平及山阴朱百年妻,原平固让频烦,誓死不受。人或问曰:“府君嘉君淳行,敏君贫老,故加此赡,岂宜必辞。”原平曰:“府君若以吾义行邪,则无一介之善,不可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