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空港经济产业园概念性总体规划(草案)(概要)-

惠州空港经济产业园概念性总体规划(草案)(概要)-
惠州空港经济产业园概念性总体规划(草案)(概要)-

惠州空港经济产业园概念性总体规划(草案)

(概要)

一、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以机场核心,横跨平潭镇及梁化镇两个行政区划。西至平潭镇行政边界,东至惠东产业转移园惠福路,南至西枝江,北至示范农场。基地规划面积:56.66平方公里。

二、发展背景

2017年2月省委召开专题会议,会议指出:“把惠州机场纳入全省“5+4”骨干机场格局,列为珠三角五大机场之一,深圳第二机场。”这是惠州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有利于提升惠州的影响力、竞争力和辐射力。

2018年1月4日,惠州市委组织召开惠州干线机场建设领导小组暨建设指挥部第一次会议,部署推进相关工作。加快研究空港产业区的规划,发挥空港产业为机场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谋划空港产业与惠州产业的融合发展,助推惠州机场早日建设成为干线机场。

在此背景下,惠州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会同惠阳区政府、惠东县政府组织开展了空港经济产业园相关规划研究。

三、规划策略

(一)开发建设策略

以点带面的开发策略

由于规划范围内用地大部分为基本农田及生态控制线区域,土规可用建设用地指标不足,且用地分散。根据“用地集约化、产业聚集化”的原则以及项目的建设管理需要,近期建设将依托镇区、其他园区生活配套。服务设施采取具备可实施性的近期开发建设路径,形成“一园五组团”的散点式规划结构;随着建设条件和产业发展条件成熟,园区建设区将以先期的发展组团为起点,逐步覆盖整个园区范围,并最终与周边镇区、其他园区在产业、交通、配套等方面融为一体,实现多区联动的最终目标。

(二)交通提升策略

区域综合交通协调

协调惠州空港产业园、东江科技园、惠东产业转移园等各园区间道路交通体系,保证区域间交通顺畅,促进园区间要素流动。

衔接轨道

本次规划落实轨道相关专项规划的城市轨道3号线、预留深惠汕高铁、深惠城际通道。结合各站点特质,形成差异化的TOD开发模式。

可实施的动态路网体系规划

由于本项目在规划期内可建设用地受限,以及惠州机场军民合用的性质。因此,结合现状、用地及军用发展要求和可实施性,采取了动态的路网体系,保证惠州空港经济产业园科学、有效的发展。

(三)产业发展策略

双港联动,打造惠州区域物流产业基地

依托我市海港、空港保税港区和航空保税区,共同组成惠州市域双港物流共生区,填补区域内物流产业基地的空白。

区域产业协调

协调对接东江科技园、惠东产业转移园、怡发工业园现有产业,完善产业链条,充分释放区域产业势能。

四、空间格局

通过规划策略打造城市与自然融合、城市与产业融合的空间格局。

将形成“一心、双轴、六区”的城市空间结构。

(一)一心

惠州机场是空港经济产园的主中心,是科研办公、临空产业、物流业等产业的基础。

(二)两轴

空港新城发展轴

沿新机场路展开的城镇发展轴线串联起怡发工业园、惠州机场、梁化镇片区,形成园区东西向、分工有序的组团带状结构,是规划期限内首先要强化的轴线。

产业发展轴

沿东兴大道展开的联系北面的东江科技城、机场以及南面的平潭镇镇区、良井镇的重要产业发展轴线。随着东江科技城发展大趋势的引导,园区北部未来有发展成为较大规模工业产业园的可能,届时空港经济产业园、平潭镇、良井镇与东江科技城的联系将愈加紧密。

(三)六区

航空港区:依托机场,形成以航空维修、制造、培训、物流为主的航空港区。

机场北临空产业园区:临近机场和高速出入口的片区,利用东兴大道、水良路、横平快速路以及快速路立交的交通优势,打造形成以临空产业、物流业为主的临空产业园区。

惠东高新技术园区:联动惠东产业转移园形成以物流、高新技术产业、制造业为主的高新技术园区。

怡发工业园区:依托轨道站点、产业基础以及毗邻镇区的优势,形成以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园区。

平潭镇综合服务区:加强怡发工业园的建设,在保留现状工业的基础上,挖掘潜力,引进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打造互补性强、生产效益高的工业园区。

发展预留区:临近机场,为机场后续发展预留弹性空间。

五、综合交通体系

(一)构建“三轨道+六高速+七快速”的公路道路网结构三轨道

本次规划落实轨道相关专项规划的城市轨道3号线、预留深惠汕高铁、深惠城际通道,图中轨道交通线路仅作示意和参考,最终以经审批的交通专项规划为准。

六高速

分别为:广惠高速、规划机场高速、惠大高速、潮莞高速、规划河惠莞高速以及规划河源至深圳高速,

其中广惠高速、机场高速和规划河源至深圳高速途经规划区。现状的广惠高速公路,规划红线宽度为30米,两侧防护绿带宽度各30米,整体控制宽度为90米,规划断面型式为路堤型式,与规划区内其他道路采用上跨分离式立交,平潭镇内规划设有2个出入口。规划的广惠高速公路,规划红线宽度为60米,两侧防护绿带宽度各30米,整体控制宽度为120米,与规划区内其他道路采用上跨分离式立交,规划范围内设有1个出入口。

机场高速与河源至深圳高速为初步方案,最终以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方案为准。

七快速

分别为:新机场快速路、横平快速路、机场快速路、陈平快速路、东部快速路、惠州大道、山江大道;其中,横平快速路红线宽度为30米和54米;机场快速路为60米宽快速路。惠州大道绕至机场北侧与平潭公路、新机场路以及横坪快速路并线,红线宽度为54米,陈平快速路为现状357省道升级方案,向南可至惠阳区。

(二)衔接城市轨道3号线,明确站点特质,形成差异化的TOD开发策略

为实现轨道交通使用效率最大化和沿轨道线路的城市组团紧凑开发的目的,根据各个站点发展现状和规划条件,提出了差异化的TOD开发策略:

交通通勤型站点:站点结合城市绿地、商业设施等产业园公共服务用地建设,并强调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接驳,扩大轨道交通站点对怡发工业园、惠东产业园转移园的辐射能力。

居住生活型站点:站点周边以商业等居住区生活配套功能为主,并强调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接驳,扩大轨道交通站点对老镇区、周边住区的辐射能力。

综合型站点:内圈层以商业、科技研发、商务办公等功能为主,外圈层以产业用地以及配套居住等功能为主,并注意处理站点到达机场的流线安排。

(三)规划产业园区形成“九横、十二纵”的道路网

“九横”:从北至南分别为规划四横路、规划三横路、规划二横路、中建路、规划一横路、机场北路、滨江路、规划五横路、规划六横路。

规划四横路、规划三横路:东起横平快速路,西接水良路,红线宽度32米。

规划二横路:东接惠东产业转移工业园规划二横路,红线宽度40米。

中建路-规划一横路:中建路为怡发工业园北部横向主干道,红线宽度32米;新机场路是联系怡发工业园北侧和机场特殊发展区的横向交通;红线宽度60米。西起陈平快速路,东接惠福路,与既有的《惠东产业转移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路网存在冲突,建议调整《惠东产业转移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中规划一横路线型,与新机场路相衔接。

机场北路:机场北组团内东西向的主干道,道路宽度32米。

滨江路:西枝江的沿江道路,位于怡发工业园最南侧,红线宽度32米。

规划五横路、规划六横路:西起平潭公路,东至横平快速路,红线宽度32米。

“十二纵”:从西至东分别为怡发一路、怡发二路、怡发四路、迎宾路、青年路、机场北路、平潭公路、规划四纵路、规划三纵路、规划二纵路、山江大道以及福惠路。

怡发一路、怡发二路、怡发四路、迎宾路为怡发工业园的纵向主干道,红线宽度为32米。

青年路、机场北路、平潭公路、规划四纵路是平潭镇北组团的纵向主干道,联系平潭镇北部地块、阳光村以及机场,红线宽度为32米。

规划三纵路:北接新机场快速路,南接机场北路,红线宽度为32米。

规划二纵路:北接新机场快速路,南接新机场路,红线宽度为32米。

山江大道:是梁化镇组团的纵向主干道,北接新机场快速路,南接惠东大道,红线宽度为32米。

惠福路:空港产业园与惠东产业转移工业园的界限,红线宽度为40米。

六、产业发展规划

根据惠州空港经济产业园发展定位、产业路径模型以及区域发展现实,产业园共分为三大功能板块,分别为:航空物流基地板块、电子信息、高新技术产业板块以及通用航空

特色小镇板块。

在三大功能板块的基础上,提出了“4+5+4”的十三大产业体系。其中航空物流基地板块包含购物体验、现代物流、休闲旅游以及商务会展产业;电子信息、高新技术产业板块包含电子信息、新型材料、新能源、生物制药以及商务研发等产业;通用航空特色小镇板块包括航空维修、航空制造、航空培训以及科技研发等产业。

提出立足现实、符合定位的配套型空港经济产业园的主导产业发展路径模型:先期通过壮大有一定基础的电子信息产业,形同相关产业集聚,同时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先奠定惠州空港经济产业园的基础,在中远期伺机引入相关航空产业,深化发展惠州空港经济产业园。

以主导产业路径为基础,建立多元复合的空港经济产业园产业发展路径:近期的主导产业以电子信息、高新技术产业及航空物流为主,以延伸惠州市产业链条并奠定园区发展的基础;中远期的主导产业则着重引入航空维修、航材制造等航空配套产业以及总部基地、会展参观、商务配套等航空关联产业,以协助惠州市进行产业多元化与发展高端服务。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35年)(2020年九月整理).doc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财联社29日讯,9月29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发布,要点如下: 一、建设什么样的首都 1、战略定位: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2、发展目标: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3、城市规模:常住人口到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并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到2020年减到2860平方公里左右,到2035年减到2760平方公里左右。 4、空间结构: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 一核——首都功能核心区 一主——中心城区,包括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 一副——北京城市副中心,原通州新城规划建设区 两轴——中轴线及其延长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

多点——5个位于平原地区新城,包括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新城 一区——生态涵养区,包括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以及昌平和房山的山区。

二、怎样建设首都 核心区“两减一增一控” 5、核心区逐步降低人口密度,逐步降低建设密度,增加绿地和水域,加强建筑高度控制。 中心城区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 6、疏解腾退区域性商品交易市场。严禁在三环路内新建和扩建物流仓储设施,严禁新建和扩建各类区域性批发市场。 7、疏解大型医疗机构,鼓励五环路内现有综合性医疗机构向外迁建或疏解。 8、严禁高等院校扩大占地规模,严控新增建筑规模、办学规模。 高水平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 9、构建“一带、一轴、多组团”的空间结构。 10、建设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蓝绿交织的森林城市、古今同辉的人文城市。 11、坚持建管并举,努力使未来北京城市副中心成为没有“城市病”的城区。

惠州空港经济产业园概念性总体规划(草案)(概要)-

惠州空港经济产业园概念性总体规划(草案) (概要) 一、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以机场核心,横跨平潭镇及梁化镇两个行政区划。西至平潭镇行政边界,东至惠东产业转移园惠福路,南至西枝江,北至示范农场。基地规划面积:56.66平方公里。 二、发展背景 2017年2月省委召开专题会议,会议指出:“把惠州机场纳入全省“5+4”骨干机场格局,列为珠三角五大机场之一,深圳第二机场。”这是惠州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有利于提升惠州的影响力、竞争力和辐射力。 2018年1月4日,惠州市委组织召开惠州干线机场建设领导小组暨建设指挥部第一次会议,部署推进相关工作。加快研究空港产业区的规划,发挥空港产业为机场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谋划空港产业与惠州产业的融合发展,助推惠州机场早日建设成为干线机场。 在此背景下,惠州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会同惠阳区政府、惠东县政府组织开展了空港经济产业园相关规划研究。 三、规划策略

(一)开发建设策略 以点带面的开发策略 由于规划范围内用地大部分为基本农田及生态控制线区域,土规可用建设用地指标不足,且用地分散。根据“用地集约化、产业聚集化”的原则以及项目的建设管理需要,近期建设将依托镇区、其他园区生活配套。服务设施采取具备可实施性的近期开发建设路径,形成“一园五组团”的散点式规划结构;随着建设条件和产业发展条件成熟,园区建设区将以先期的发展组团为起点,逐步覆盖整个园区范围,并最终与周边镇区、其他园区在产业、交通、配套等方面融为一体,实现多区联动的最终目标。 (二)交通提升策略 区域综合交通协调 协调惠州空港产业园、东江科技园、惠东产业转移园等各园区间道路交通体系,保证区域间交通顺畅,促进园区间要素流动。 衔接轨道 本次规划落实轨道相关专项规划的城市轨道3号线、预留深惠汕高铁、深惠城际通道。结合各站点特质,形成差异化的TOD开发模式。 可实施的动态路网体系规划

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首都中

为推动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服务首都外事工作科学发展,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首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外事工作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5年)》,特制定本纲要。 序言 首都外事人才是指在北京市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领域,从事涉外工作,具有国际视野的中方复合型人才。外事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北京市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积极推动力量。 长期以来,首都外事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在推动首都外事工作服务国家外交大局、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服务首都日益增长的国际交往等方面做出了应有贡献。随着北京市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国际活动日益增多,国际资源加速聚集,对首都外事人才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和打造国际活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企业总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和谐宜居之都(以下简称“五个之都”)的战略任务需要,首都外事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外事人才整体布局不够合理,数量、质量有待提高,优秀拔尖人才相对匮乏,专业结构有待改善;外事人才培养、选拔渠道不够畅通,人才发展和保障机制需要健全;外事人才工作政策措施不够系统完善;外事人才的成长环境有待优化。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认识,统筹规划,开拓创新,着力打造一支相当规模的立场坚定、素质优良、业务精湛的复合型外事人才队伍,不断开创首都外事人才工作的新局面。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和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深入实施首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坚持外事人才工作为国家外交大局服务、为首都经济社会协调发

工业园区规划方案.

工业园区规划方案 2020-07-05 为保证事情或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是阐明具体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企划案。那么大家知道方案怎么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工业园区规划方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目前,我国北方城市的经济急剧程度依然偏低,产业布局相对零散。作为内陆经济开发区的河南省漯河市,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因此,建设集中化半独立式工业园区,遵循“项目导入服从于功能定位”的规划概念,对于完善城市工业布局,优化经济和产业结构,将产生重要影响。运用控制性详细规划手段对小城镇工业园区的发展进行宏观控制,有利于园区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有利于规划仅设管理的规范化,从而推动小城镇经济的健康良性发展。 一、【规划背景】 1.1 规划范围 漯河市工业园区位于漯河市铁东工业区漯周铁路以南,京珠高速路和黑河以西,其东南方是驻马店市,南邻,西临解放路。面积约1200万平方米。 1.2 特殊的区位环境条件 漯河市是河南省中部的一个重要地区,是中国内陆经济特区,著名的双汇工业园就位于其西北方向。该工业园区位于市郊,园区两侧是南外环路和绕城漯界高速公路,漯阜铁路提速工程扩建,漯河东站就在园区旁边,使园区能通过燕山大道直达高速,通过铁路运输方便顺畅,提前进入中原陆路交通快速网,是源汇新一轮城市发展的重点区域,是中外客商和有识之士投资创业的理想宝地。 交通条件十分便利,具有很强的接受城市辐射能力。整个用地高差起伏不大,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沙澧两河交汇于境内,水资源丰富且水质良好;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分明,属典型的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 在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面前,一个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的工业园区是漯河市工业发展和招商引资的重要之地这就决定了园区规划建设的现实性。该工业园区在形成一定规模后将成为中心城市整体经济发展,市域第二产业生产力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1.3 交通优势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全集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第一章总则 第1条 1993年以来,经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2010年)》在指导首都建设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规划确定的2010年的大部分发展目标已经提前实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北京进入了新的重要发展阶段。为紧紧抓住本世纪前二十年重要战略机遇期,充分利用好城市发展的良好机遇和承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带动作用,实现首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解决城市发展中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为城市未来的长远发展确定新的目标,开拓新的空间,提供新的支撑条件。 为了适应首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2002年5月北京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修编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工作任务,根据2003年国务院对《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的批示精神,以及2004年1月建设部《请尽快开展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函》,特编制《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第2条指导思想和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为目标。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构建首都和谐社会的能力。 (1)贯彻更好地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服务、为日益扩大的国际交往服务、为国家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事业的发展服务和为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服务的原则。 (2)贯彻“五个统筹”的原则。结合首都发展的实际,统筹城乡发展,推进郊区城市化进程,实现城区与郊区的统一规划;统筹区域发展,协调好京津冀地区以及北京城区与郊区、南城与北城、平原地区与山区的发展规划,积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好产业与社会事业发展的空间布局;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协调好人口、资源和环境的规划配置;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提高城市现代化、国际化水平。 (3)贯彻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的原则。强调城市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完整版

1. 引言 为了适应跨世纪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需要,根据国务院国发[1996]18号文件“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四川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成都市社会经济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成都市政府,1995年11月)、“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决定”(成府发[1995]198号)、经国务院1984年批准的《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81-2000年)、国家建设部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特修编1995-2020年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2. 总体规划修编指导思想、规划原则: 规划指导思想:以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准则,以实现“两个转变”(社会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的战略方针为指导,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根据成都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制定出分阶段发展规划。 规划原则 ①保持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

②合理使用土地,节约土地资源,大力保护耕地; ③ 城乡一体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重点发展。 3. 总体规划修编的重点、规划期限: 总体规划修编的重点:完善市域城镇体系布局;确定都市区的发展格局;确定城市发展方向;优化中心城的用地结构;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建立现代化高效率的城市基础设施。 规划期限:修编的总体规划期限为1995年-202年,其中:近期至2000年,中期至2010年,远期至2020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4. 规划区范围及规划层次划分: 规划区范围:市域行政区范围均为本次规划范围,共12390平方公里。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一、总则 1993年以来,经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2010年)》在指导首都建设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规划确定的2010年的大部分发展目标已经提前实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北京进入了新的重要发展阶段。为紧紧抓住本世纪前二十年重要战略机遇期,充分利用好城市发展的良好机遇和承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带动作用,实现首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解决城市发展中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为城市未来的长远发展确定新的目标,开拓新的空间,提供新的支撑条件。 为了适应首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2002年5月北京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修编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工作任务,根据2003年国务院对《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的批示精神,以及2004年1月建设部《请尽快开展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函》,特编制《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为目标。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构建首都和谐社会的能力。 (1) 贯彻更好地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服务、为日益扩大的国际交往服务、为国家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事业的发展服务和为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服务的原则。 (2) 贯彻“五个统筹”的原则。结合首都发展的实际,统筹城乡发展,推进郊区城市化进程,实现城区与郊区的统一规划;统筹区域发展,协调好京津冀地区以及北京城区与郊区、南城与北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说明书

目录 第一部分总则 (1) 第一章规划概况 (2) 一、本次总体规划编制的主要过程 (2) 二、修编背景 (4) 三、指导思想与原则 (5) 四、成都概况 (6) 五、城市发展历程和历次总规回顾 (9) 六、四川省省域城镇体系规划要点 (20) 七、规划重点 (22) 八、技术路线 (25) 九、规划依据、期限和范围 (26) 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 (28) 一、发展总目标 (28) 二、城市发展分目标 (30) 三、城市发展阶段目标 (31) 四、城市发展指标体系 (32) 第三章城市发展总体策略 (34) 一、区域协调策略 (34) 二、城乡统筹策略 (35) 三、生态优先策略 (35) 四、空间优化策略 (36) 五、产业转型策略 (36) 六、枢纽强化策略 (36) 七、文化引领策略 (37) 第四章市域城镇化水平与发展战略 (38) 一、现状人口规模与发展趋势判断 (38) 二、城镇化现状特征分析 (40) 三、城镇化目标与战略选择 (42) 四、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预测 (43) 五、城镇土地利用引导 (45) 第二部分市域城乡统筹规划 (51) 第五章城乡资源环境控制与建设限制性分区 (52) 一、重要空间要素管制 (52) 二、建设限制性分区 (56) 第六章城镇体系 (59) 一、城镇体系现状分析 (59) 二、发展策略 (64) 三、市域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65) 四、规划建设指引 (71) 五、规划措施 (76) 第七章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 (78) 一、第一产业 (78)

二、第二产业 (80) 三、第三产业 (87) 第八章综合交通与枢纽体系 (100) 一、现状概况及主要问题 (100) 二、市域综合交通发展策略 (103) 三、规划布局 (103) 第九章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108) 一、现状发展综述 (108) 二、发展目标及策略 (109) 三、商业设施 (110) 四、文化服务设施 (112) 五、医疗卫生设施 (116) 六、体育设施 (118) 七、教育科研设施 (121) 八、殡葬设施 (123) 九、城市基层治安管理机构设施 (125) 十、农贸市场 (125) 第十章历史文化资源保护 (127) 一、各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 (127) 二、文物保护单位保护 (128) 三、优秀近现代建筑 (137) 四、古树名木保护 (137) 五、古建筑群(村落、街区) (138) 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140) 七、历史文化资源展现结构 (141) 第十一章环境保护 (142) 一、现状及分析 (142) 二、环境保护规划 (145) 第十二章公共安全与灾后重建 (154) 一、总体要求 (154) 二、抗震工程 (154) 三、防洪工程 (163) 四、消防工程 (169) 五、人防工程 (174) 六、灾后重建 (178) 第十三章市政基础设施 (180) 一、市域水资源利用 (180) 二、给水工程 (187) 三、排水工程 (195) 四、电力工程 (204) 五、通信工程 (212) 六、燃气工程 (218) 七、环境卫生工程 (226) 八、能源发展 (232) 第十四章城市性质与职能 (241) 一、城市性质 (241) 二、城市职能 (242)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年)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城市性质、发展目标与策略 第三章城市规模 第四章城市空间布局与城乡协调发展 第五章新城发展 第六章中心城调整优化 第七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第八章产业发展与布局引导 第九章社会事业发展及公共服务设施 第十章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第十一章资源节约、保护与利用 第十二章市政基础设施 第十三章综合交通体系 第十四章城市综合防灾减灾 第十五章近期发展与建设 第十六章规划实施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概要解读 ■城市性质 北京就是中华人民共与国得首都,就是全国得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就是世界著名古都与现代国际城市。 ■城市定位

国家首都:按照中央对北京做好“四个服务”得工作要求,强化首都职能。 国际城市:以建设世界城市为努力目标,不断提高北京在世界城市体系中得地位与作用。 历史名城:弘扬历史文化,保护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形成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具有高度包容性、多元化得世界文化名城。 宜居城市:创造充分得就业与创业机会,建设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得宜居城市。 ■城市职能 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 邦交国家使馆所在地,国际组织驻华机构主要所在地,国家最高层次对外交往活动得主要发生地。 国家主要文化、新闻、出版、影视等机构所在地,国家大型文化与体育活动举办地,国家级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聚集地。 国家经济决策、管理,国家市场准入与监管机构,国家级国有企业总部,国家主要金融、保险机构与相关社会团体等机构所在地,高新技术创新、研发与生产基地。 国际著名旅游地、古都文化旅游,国际旅游门户与服务基地。 重要得洲际航空门户与国际航空枢纽,国家铁路、公路枢纽。 人口规模 ■总人口控制在1800万人 2020年,北京市总人口规模规划控制在1800万人左右,年均增长率控制在1、4%以内。其中户籍人口1350万人左右,居住半年以上外来人口450万人左右。 ■农业人口再减118万 2003年农业人口为318万人,到2020年将下降到200万人左右,占全市人口得10%左右。 ■中心城人口850万人 积极引导人口得合理分布,通过疏散中心城得产业与人口,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促进人口向新城与小城镇集聚。2020年,中心城人口规划控制在850万人以内,新城人口约570万人,小城镇及城镇组团人口约180万人。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财联社29日讯,9月29日,《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发布,要点如下: 一、建设什么样的首都 1、战略定位: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2、发展目标: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3、城市规模:常住人口到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并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到2020年减到2860平方公里左右,到2035年减到2760平方公里左右。 4、空间结构: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 一核——首都功能核心区 一主——中心城区,包括东城区、西城区、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 一副——城市副中心,原通州新城规划建设区 两轴——中轴线及其延长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

多点——5个位于平原地区新城,包括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新城 一区——生态涵养区,包括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以及昌平和房山的山区。

二、怎样建设首都 核心区“两减一增一控” 5、核心区逐步降低人口密度,逐步降低建设密度,增加绿地和水域,加强建筑高度控制。 中心城区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 6、疏解腾退区域性商品交易市场。严禁在三环路新建和扩建物流仓储设施,严禁新建和扩建各类区域性批发市场。 7、疏解大型医疗机构,鼓励五环路现有综合性医疗机构向外迁建或疏解。 8、严禁高等院校扩大占地规模,严控新增建筑规模、办学规模。 高水平规划建设城市副中心 9、构建“一带、一轴、多组团”的空间结构。 10、建设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蓝绿交织的森林城市、古今同辉的人文城市。 11、坚持建管并举,努力使未来城市副中心成为没有“城市病”的城区。

工业区修建性详细的规划说明书

晋江市深沪镇内衣制造园修建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 一、规划背景 1.政策背景 2007年6月,晋江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镇村建设专业化标准厂房的通知》的实施意见,围绕“企业集中、要素集聚、产业集群、土地集约”的总体要求,结合晋江区域经济和产业特色,明确提出每个专业化标准厂房园内只能有一个主导产业及其上下游配套。专业化标准厂房主导产业的选定由镇(街道)根据辖区中小企业产业聚集情况选定,同时须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用地上,标准化厂房选址除了必须符合相应规划建筑相关规范外,为使标准化厂房达到效果,晋江市对标准化厂房的建设也作了限制性规定:单体建筑面积不得小于4000平方米;同时,除特殊行业外,标准厂房要建多层,原则上不低于3层;建筑密度要控制在30%以上,容积率1.5以上。标准化厂房的配套设施也有相应规定,办公和生活区宜集中设置,并与生产区相分离,总占地面积不得超过总用地面积的10%,区域内部不得建专家楼、宾馆和招待所等非生产性配套建筑。 根据该文件要求,深沪镇政府决定结合本镇中国内衣名镇的产业特色,建设内衣制造园,在晋江市政府的支持下,确定建筑密度控制在30%以上、容积率2.0以上的规划条件。考虑到内衣产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特性,以及让利于周边村民的社会化配套原则,园区按50%的职工配套设施标准控制,其他职工配套设施由周边村庄结合新农村建设解决。并以此为规划前提,委托泉州市城市规划研 泉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1

究院进行《深沪镇内衣制造园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2.深沪镇总体规划相关背景 依据晋江市总体规划,泉州市域晋南片发展方向以外向型、市场型、轻加工为主,逐步向高科技型转化。晋江市总体规划及城市概念性规划,分析深沪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晋江市所处的地位与作用,及其今后的发展方向和规模,确定深沪镇为晋江市域南部经济区中重要的旅游港口城镇。 规划分析了深沪镇目前的社会经济状况,地理位置的优势,以及各行业发展潜力,确定在其以第二产业为主导产业,在以发展轻工为基础的同时,对台贸易和沿海且具港口必将大力影响其商业、服务、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所以确定深沪镇镇域性质为:滨海港口城镇。 深沪镇产业空间布局:以镇区服务为核心,巩固现有各主要职能片区地位,拓增主要职能片区的交通联系,加快“旅游、港口经济”发展的战略。 在镇区和沿海旅游带全面增强服务业,由旅游带动整个服务业发展,保证各基础性设施的齐备,率先实现在各镇中由生产型城镇向高层次的消费型城镇转变。 其次,渔业捕捞是深沪镇的传统产业,深沪镇对渔业体制进行优化改革,要求以发展深加工产业为延伸主业,加大作业区,大力推广新型网箱养殖技术。深沪镇同时是一个海上运输的重要港口,目前经国务院审批,泉州港口岸深沪港区对外国籍船舶开放,深沪港晋升为国家一类口岸,今后将利用这一契机,大力发展港口运输业。 第三,利用沿海地区优势,设立生态隔离带和直通镇区中心的生态绿色走廊,形成绿水相依的镇区生活环境。 泉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

南宁市六景工业园区概念性规划教学文案

南宁市六景工业园区概念性规划 编制时间:2004年6月 编制单位: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一、规划编制背景 随着我国加入“WTO”、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城市发展既面临着史无前例的大好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区域城市之间的激烈竞争,因此从城市发展的长远和整体利益出发,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完善城市规划布局,满足城市功能提升和人口规模增长的需要,对城市发展方向做出相应调整和开拓新的发展区域已是必然的选择。南宁六景工业园区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和交通优势,无疑是南宁发展工业的理想区域。六景工业园区,起初是横县政府为了发展横县工业,提高横县经济的综合实力,结合县情建立的县级工业区。 2002年12月6日,区人民政府批准六景工业园区为自治区级开发区。2003年6月,横县划归南宁市管辖后,南宁市为应对经济全球化,适应城市跨越性发展目标,改善南宁工业“短腿”现状,按自治区领导批示精神,市委、市政府依据《南宁市工业发展布局规划》提出了“西拓东进”的经济发展部署,计划将南宁六景工业园区扩大,建成南宁市工业卫星城。为了进一步落实这一精神,需要对六景工业园区进行各个层次的规划设计,以指导园区科学、合理地开发建设。本次南宁市六景工业园区概念性规划项目即是在这一背景底下展开的。 二、规划原则 1、区域原则;坚持区域整体协调发展,重视与上层次规划的衔

接。从大区域出发,结合自身的区位特点,认真分析发展的利弊和潜在优势,选择和制订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向与目标。 2、生态原则;尊重原有地形地貌,突出生态、环保概念,保持并逐步创造良好的园区生态环境。 3、可持续发展原则;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严格控制各类建设用地,为未来的发展建设留下足够的空间。 4、循序渐进原则;园区规划应具有一定超前性,但盲目超前将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因此必须结合地区实际,循序渐-进,考虑经济的合理性与远期的整体性,考虑循序分期开发的操作性,合理规划工业园区。 5、刚性与弹性原则;刚性和弹性相结合,对园区重大基础设施提出刚性规定,对局部开发和建设提出引导,同时,在功能分区明确的基础上要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 6、特色的原则;结合地方特点,创造产业园区自身特色。 三、规划要点 (一)功能定位经济功能定位:工业为主,物流业为辅,第三产业积极发展的现代工业园区,社会、环境功能定位:人居环境优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工业园区。 (二)产业发展战略 1、产业性质方面,走特色化道路。产业组织方面,走企业集群道路。 2、产业环境方面,努力营造良好的区域创新环境。 3、产业选择:近期,由于六景工业园区处于起步阶段,园区的产业性质可作为综合性,主要任务是接纳母城南宁市外迁的工业企

成都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

目录 1、总 则......................................................................................................................1.... 2、规划编制的内容及深 度...........................................................................................1... 3、规划编制的成果内容要 求.......................................................................................2... 4、规划成果的统一格 式.............................................................................................1..2. 5、附 则........................................................................................................................1..3.. 附 录......................................................................................................................1..4.. 附录 A :.......................................................................................................................1..4.. 附录 B :.......................................................................................................................1..5.. 附录C :.. . ...................附录D :.......................................................................................................................1..7.. 附录E :.......................................................................................................................1..8..

成都市青羊区新城区城市设计

成都市青羊区新城区城市设计 项目概况 青羊区为成都市六城区之一,位于成都市中西部,是成都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核心。青羊新城区位于青羊区西部的苏坡、文家乡范围内,铁路西环线以西、成飞空军基地以东、武侯区以北、清水河以南,总用地面积约。 本城市设计根据项目定位和功能要求,结合区域资源条件、土地现状特征等,在用地范围内,进行合理的城市设计,提出满足城市规划条件的设计方案。城市设计的重点是区行政办公大楼和体育公园为主的中心区和光华大道与成飞大道沿线地区。 ? 城市设计原则 ·服从城市总体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 ·尊重和利用历史文化资源。 ·保护生态环境,创造地域特色景观。 ·营造以人为本的交通体系。 ·配置完善的服务设施;可操作性。 工作主要内容 1.项目的策划与研究 (1)青羊区城市建设研究 (2)城区空间拓展战略 (3)城市建设的水文化 (4)新城区重要建设项目 2.控制性规划内容 (1)规划结构 以上一层次规划为指导,在对土地使用现状、土地权属、批租资料等的调查基础上,综合分析新区土地利用现状的成因,研究经济区位及土地价值变化对本区发展建设带来的各种因素,通过多方案比较,确定了“一轴、两带、五大片区”的用地布局结构。 一轴: 是指沿着成飞大道贯穿用地南北的生态绿轴,这条轴线依托成飞大道,由南自北联系了区行政中心、体育公园、文化中心、城市门户、展览中心、成飞基地,又是青羊新区主要通道和景观轴线。 两带: 是指沿成温快速路和光华大道的发展带,其中沿着光华大道是新城区中心所在,是城区的公共服务中心和特色景观带,而沿着成温快速路则是城区的对外交通中心和物流商业发展带。 五大片区: “行政文化中心区”:主要位于光华大道两侧,规划拟将青羊区的行政中心迁至此处,也包括区一级的文化体育设施和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用地,总面积约。 “北部综合发展区”:位于用地北部临近清水河,现状已有一些工厂、生活区和特殊用地,城市建设有一定基础,规划准备作为居住区为主的综合区域,计划安排居住人口万人。

石材产业园区概念性规划构想

重庆市石材产业园区概念性规划构想 重庆市地处中国西南,是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是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内陆出口商品加工基地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先行区,中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中西部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示范区。但在我国新兴的石材产业中却缺少必要的产业布局。为了推进重庆市经济的全面发展,加快东部沿海新兴产业的西进,福建省南安市水头镇强大的石材产业经济拟进驻重庆市场,填补重庆市石材产业的空白。项目拟占地一万亩,拟建设成为中西部规模最大的集石材加工、石材展示、物流、下游循环经济及大型综合商业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石材产业服务平台,辐射整个中西部地区并面向广大的国外石材交易市场。 1项目背景及建设意义 1.1项目提出的背景 1.1.1适应地区经济发展及石材行业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以及大量工程的改造、扩建、新建的需要,必将带动建筑业、建筑装饰装修业、房地产业等进入快速发展和升级期,对石材产品的需求也将进入旺盛期,在数量增长的同时,对产品品种、档次、装饰效果等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建设一个能够辐射中国内陆及广大中西部地区的大型石材加工园区是很有必要的。 另外,随着国外市场对石材进口需求的进一步加大,日韩及美国等国家已经成为了中国的最大的几个石材出口国,这说明了我国企业对国外市场的开发是非常成功的,但这也进一步对加快建设石材保税物流中心,完善现代物流体系,实现石材直接出口贸易,提高企业通关的速度,降低企业运输成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在一个水陆交通便捷的地区建设一个综合性的、具有大型服务平台的石材产业园对石材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1.1.2整合资源,优化市场配置的需要 从资源分布及生产能力分布来看,国内石 材产区或集散地大部分位于东南沿海地区(见 表1),其中又以“中国建材之乡”---福建省 南安市的闽南建材第一市场最具典型性意义。 闽南建材第一市场位于全国小城镇示范镇 ——水头镇,创建于20世纪90年代末,是一 个以经营石材销售为主、陶瓷装饰材料为辅的 大型建材批发专业市场。本市场由“石板材 城”、“闽南石材荒料市场”、“石材陶瓷综 合城”、“石材加工区”和石材展览中心五大板块组成,年交易额达30亿元,是目前我国最大的石材加工贸易、原材料集散、物流贸易中心。现占地面积约40万平方米,经营面积至今已达25万平方米,各种规格店铺800间,共接纳了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外的矿山采掘、经营公司、生产加工企业、贸易公司和经销商500余家,成为“立足福建、辐射全国、影响亚太、奔向世界”的建材超市。现在,中国石材城已基本形成了以南安水头为中心,辐射半径100公里的石材产业集群,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产业集群之一,并形成自己独到的培育市场的成功经验。因此,在依托港口城市的区位优势及南安水头的市场经验优势下,建立集中的石材物流码头和大型加工园区,将使重庆本地单一的石材产业得到全面发展,提升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一、总规修编历程 2002年12月至2003年4月,成都市规划局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三家研究机构进行了成都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研究工作,对成都市的空间布局、产业发展等重大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提出对成都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的必要性。 2003年8月,成都市人民政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关于同意修编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成都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大纲(2003-2020)》等组织修编《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至今已历经1年,通过了建设部、四川省和成都市三个层次的技术审查,共召开了部门协调会、各级政府汇报会等大小会议30多次,为规划修编打下坚实的基础。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综合协调了四川省和成都市有关产业、国土、水利、电力、电信、交通等20多个行业专业规划,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次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目标、城镇体系、城市性质与规模、空间布局、城市交通、园林绿化、城市景观、市政工程、近期建设、规划管理等有关规划内容。

二、总规修编背景及理由 (一)总体规划修编背景 1、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加快发展必须注意的“五个统筹”,并指出:“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2、四川省政府近期下发《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意见》提出规划管理“九不准”;市政府着手整顿与加强城市规划管理,推进规划编制、规划管理、规划监督三分离的管理体制。 3、成都市第十次党代会召开,提出“把成都建设成为中国西部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实力最强的特大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以城市化为主线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4、为适应国家与地方政府职能的调整与转变,城市规划编制重点与编制办法正酝酿着重大变化。 (二)总体规划修编理由 1、行政区划调整

都市工业园概念规划设计说明

都市工业园概念规划设计说明 一项目概况及区位分析 南岸区是重庆市主城核心区,位于重庆长江南岸,与九龙坡区、渝中区、江北区、渝北区隔江相望,东部、南部与巴南区接壤,依山傍水,仰拥“山城花冠”南山,俯临长江嘉陵两江,山水园林特色显著,风景秀丽优美宜人,辖区西部、北部长江环绕,全区面积265平方公里。 茶园新城区位于重庆市主城东部,隶属于重庆南岸区,规划面积12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50万,是重庆市新世纪重点发展的城市副中心。茶园新城区处于重庆市的一环高速与二环高速之间,紧西临西南出海大通道——渝湛高速公路;北依长江黄金水道,万吨级船队可直抵重庆,是重庆通江达海的门户。新城区通过已建和待建的真武山、南山、慈母山隧道与主城中心区相连,内部“三纵三横”的道路骨架通过重庆一环、二环高速公路与成渝、沪渝、兰渝、渝湛、渝遂(宁)、渝湘等多条高速公路干线联接,距重庆火车站12公里、朝天门码头13公里、集装箱码头15公里、江北国际机场32公里,其车程均在25分钟之内,区位交通优势非常显著。 茶园服装工业园位于重庆市南岸区茶园新城区内,规划总用地面积约34.72公顷。园区西侧的通江大道是新城区南北向的中心主干道,出行交通便捷。区内地形较为平坦,规划范围内现多为未建设用地,这些都为未来该区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物质空间基础。拟建设的茶园服装工业园将包括各类服装厂房,宿舍生活设施,及其它各种科研,研发配套设施等,将建设成为一个“高效,便捷,优美,生态”的花园式科技型现代化的服装工业园区。

二设计理念 本规划设计以塑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园为理念。追求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人类社会的一项重要课题. 规划设计应该有助于促进本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本规划设计将围绕三个关键词:“自然环境”, “人造环境”和“人”,以达到这三者高度融合,实现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三设计原则 ·融合园区内各功能,支持多样化的功能使用和活动 为园区内工作的不同使用者,在不同时间,提供多种复合使用功能及活动,使园区成为一个集工作,生活,娱乐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这有助于园区活力的保持和发扬,并由此获得长期的开发成功. ·尊重自然环境的营造 在园区规划中强化绿色生态环境的营造,以各种措施使人造环境与自然环境紧密联系,使园区不但成为一个高效便捷的工作生产场所,又是一个优美生态的休闲之地。 ·创造园区个性和空间场所感。 园区个性和空间场所感的获得和确立不仅通过实体建筑的立面风格及形态组合,还更多地来源于园区室外公共空间特性的保持和发扬。 四规划结构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文本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第一章总则 第1条 1993年以来,经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2010年)》在指导首都建设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规划确定的2010年的大部分发展目标已经提前实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北京进入了新的重要发展阶段。为紧紧抓住本世纪前二十年重要战略机遇期,充分利用好城市发展的良好机遇和承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带动作用,实现首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解决城市发展中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为城市未来的长远发展确定新的目标,开拓新的空间,提供新的支撑条件。 为了适应首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2002年5月北京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修编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工作任务,根据2003年国务院对《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的批示精神,以及2004年1月建设部《请尽快开展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函》,特编制《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第2条指导思想和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为目标。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构建首都和谐社会的能力。 (1)贯彻更好地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服务、为日益扩大的国际交往服务、为国家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事业的发展服务和为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服务的原则。 (2)贯彻“五个统筹”的原则。结合首都发展的实际,统筹城乡发展,推进郊区城市化进程,实现城区与郊区的统一规划;统筹区域发展,协调好京津冀地区以及北京城区与郊区、南城与北城、平原地区与山区的发展规划,积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好产业与社会事业发展的空间布局;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协调好人口、资源和环境的规划配置;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提高城市现代化、国际化水平。 (3)贯彻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的原则。强调城市总体规划在城市发展中的宏观调控和综合协调作用,突出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高度重视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等社会事业的发展。 (4)贯彻尊重城市历史和城市文化的原则。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保护古都的历史文化价值,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全面展示北京的文化内涵,形成融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为一体的城市风格和城市魅力。 (5)贯彻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的原则。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正确处理城市化快速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充分考虑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全面推进土地、水、能源的节约与合理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的发展战略,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发展模式,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第3条发展重要条件 (1)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北京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与北京承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是北京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机遇。 (2)巩固首都各项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保持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等方面在全国的领先地位,是北京在国家重要战略机遇期内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基础和重要保障。 (3)土地、水、能源等自然资源的节约与合理利用是保障北京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城市发展规模应严格控制在土地和水资源的合理承载能力之内。

创意产业园功能区定位

创意产业园区功能定位 (一)创业孵化器 园区旨在打造小微企业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及创意者、大学生的创业平台,建立“孵化器+创业辅导+创投资金”的立体孵化模式,同时整合各种社会资源,为企业打造一条“创业平台——孵化器——企业加速器”的可持续发展的成长路线图。 1、园区提供统一商务装修及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企业小成本即可入驻,无需增加过多投资,可将有限资金用于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生存能力。 2、为各类创业者提供创业辅导课程、项目策划推广、政策法规咨询、企业人才招聘、后期跟踪支持等各项创业辅导服务,提高小微企业创业成功率。 3、利用孵化平台,提供企业融资担保服务,为各类小微企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二)行政服务平台 完善企业行政服务平台,提高园区对创意企业发展的综合服务能力。 1、行政服务:为入园企业提供产业政策扶持申报、工商行政审批、园区融资政策、企业综合行政办理等各类行政服务。 2、政策服务:为入园企业提供诸如知识产权保护、产权交易、知识产权评估、专利申请、商标注册等各类政策服

务。 3、产业服务:为入园企业提供企业网络推荐、园区企业呼叫、园区服务外包咨询、园区产业信息发布等各类产业服务。 (三)创意产业聚集 园区初步定位于文化产业、生产性服务业、配套产业三大产业功能区: 1、文化产业区:力争推动一批文化创意企业起飞,打造成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文化产业园区,并聚集一批具有创造力的优秀创意人才。通过整合产业链,搭建文化创意与交易平台,大力引进工艺、广告、出版、设计品牌时尚、建筑设计等各类企业,形成一定的创意设计产业的集聚效应。 (1)工艺类:从事工艺设计、工艺创作、工艺品展售、工艺品鉴定等各类企业。 (2)广告类:从事各种媒体宣传物的设计、制作等,独立经营分送广告和招揽广告的各类广告公司。 (3)出版类:从事新闻杂志、书籍、唱片、录音带等具有著作权商品发行的行业的各类报社、杂志社、音像出版社等。 (4)企划设计类:从事产品设计企划、产品设计、机构设计、原型与模型制作、流行设计、商标设计、视觉设计、包装设计、网页多媒体设计、设计咨询顾问的各类设计公司。 (5)品牌时尚类:从事以设计师为品牌的服饰设计、顾问、制造与流通的企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