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病理活检诊断上皮内瘤变的意义研究

胃镜病理活检诊断上皮内瘤变的意义研究
胃镜病理活检诊断上皮内瘤变的意义研究

胃镜病理活检诊断上皮内瘤变的意义研究

发表时间:2017-02-07T14:17:51.427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12月第36期作者:周建平1 石燕2

[导读] 胃黏膜上皮病变也可以称之为胃黏膜不典型增生、胃黏膜异常增生等。

(1宁夏吴忠市医院病理科宁夏吴忠 751100)

(2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回医中医医院宁夏吴忠 751100)

【摘要】目的:分析胃镜病理活检诊断上皮内瘤变的意义。方法:将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期间在本院实施胃镜病理组织活检诊断的23例上皮内瘤变患者,将胃镜病理组织活检的结果与手术病理切片检查的结果相对比,明确胃镜病理活动的诊断价值。结果:胃镜病理活检诊断的结果与手术后病理切片检查的结果对比差异较小,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所有接受胃镜病理活检的患者临床检查的过程中,没有出现任何严重的并发症状,所有患者的病理检验活动顺利完成。结论:胃镜病理活检诊断上皮内瘤变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临床诊断效果较为突出,有助于提升临床诊断的准确率,建议广泛应用。

【关键词】胃镜病理;活检诊断;上皮内瘤变

【中图分类号】R7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6-0206-02

胃黏膜上皮病变也可以称之为胃黏膜不典型增生、胃黏膜异常增生等,胃镜病理活检在上皮内瘤变中的应用,能够更快的了解患者的实际病灶发展情况,进而为各项手术治疗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了深入了解胃镜病理活检在上皮内瘤变诊断中应用的价值,文章将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期间在本院实施胃镜病理组织活检诊断的23例上皮内瘤变患者,现总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期间在本院实施胃镜病理组织活检诊断的23例上皮内瘤变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0例,患者年龄在26岁到64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1.23±0.17)岁。患者病灶位置在胃窦部15例,胃体位置是5例,胃角位置2例,胃底部1例。

1.2 排除标准

所有入院的患者均满足胃镜病理活检Vienna分类标准,排除具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各类精神疾病的患者。

1.3 方法

在所有患者手术治疗前采用胃镜病理活检方式进行病理检查,胃镜病理活检组织和术后患者的病理组织标本都采用10%的甲醛加以固定,采用乙醇梯度脱水的方式,在患者常规石蜡包埋之后,切为4μm厚度的连续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之后,可以在光镜下完成病理结果的观察[1]。

1.4 评价标准

将胃镜病理组织活检的结果与手术病理切片检查的结果相对比,明确胃镜病理活动的诊断价值[2]。

1.5 统计学意义

采用SPS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整体分析与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χ2进行检验,P<0.05则代表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3]。

2.结果

胃镜病理活检诊断的结果与手术后病理切片检查的结果对比差异较小,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所有接受胃镜病理活检的患者临床检查的过程中,没有出现任何严重的并发症状,所有患者的病理检验活动顺利完成。详见表

3.讨论

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上皮内瘤变(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IN)患者临床治疗的关键影响因素。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医学研究人员开始认识到良恶性交界病变检出率对患者预后的重要影响,可谓是患者临床治疗的关键所在。上皮内瘤变主要可以划分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其中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主要呈现出轻度、中度的胃黏膜增生问题,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则呈现出较为严重的胃黏膜增生问题,是一种可逆性的病变,一旦治疗方式不当,则可能会逐渐发展成为恶性病变,对患者的生命与健康将会产生较大威胁。研究上皮内瘤变的早期诊断方式,有助于及时发现患者的不良身体问题,通过科学的检验方式提升临床诊断的有效率与确诊率,进而预防上皮内瘤变疾病的进一步发展,为患者的生命带来更多的保障,提升上皮内瘤变患者的生存质量。

随着现代医疗卫生技术的不断发展,胃镜逐渐成为了胃部病变的常用检查方式,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检验应用效果。作为胃部疾病的重要检查方式,和术后病理切片检查的“黄金标准”相对比,仍然存在着一定的漏诊率和误诊率,所以在胃镜病理活检诊断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临床表现进行深入分析,保证胃镜病理活检的取材方式,保证各项检查的规范性与科学性,一旦没有找到适当的黏膜肌层,则难以明确了解患者的癌性病灶位置实际情况。同时,如果取材的过程中钳夹没有成功,还可能会诱发严重的并发症状,例如出血、渗血等等,在影响胃镜病理学活检检查视野的同时,还会对患者产生一定的机体伤害。

在胃镜病理活检诊断的过程中,取材的位置将会直接影响活检的质量与准确性。对于一些存在表面糜烂、周围存在不规律肿物的患者,需要先为患者实施清洗活动,而后在患者较为坚硬的肿物上进行观察,保证胃镜病理活检的质量。针对于一些不存在黏膜层或者表面光滑的患者,可以在肿物蒂根黏膜位置取材;针对于一些突出物较为显著的患者,可以以突出物为中心进行取材;存在恶性溃疡病灶的患者,则可以以溃疡面为基点,在溃疡周围实施取材。

胃镜病理活检的方式下,需要按照相关的规范与要求,严格开展各项检查工作。在具体的未经病理活检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

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规范化诊治专家共识(最全版)

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规范化诊治专家共识(最全版) 一、引言 胃癌是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居恶性肿瘤的第二位[1]。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消化系统肿瘤新分类引入了上皮内瘤变的概念[2]。这一分类明确将胃黏膜上皮内瘤变根据细胞和结构的异型程度分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ow 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LGIN)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 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IN)。其中,LGIN 相当于胃黏膜轻、中度异型增生。LGIN属于癌前病变,具有癌变的潜能,在临床工作中,是密切随访还是进行一定的干预措施,目前国内外均无相关共识意见。为此,解放军总医院令狐恩强教授组织国内30余位消化、内镜、病理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参考国内外相关指南、最新进展及前期临床研究结果,通过集体讨论与投票等方式,共同制定本共识意见。 二、共识制定方法 本共识意见的具体制定采用国际通用的Delphi程序。首先成立共识意见起草小组,通过进行系统文献检索,制定共识意见草案。文献检索采用中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中文期刊数据库)和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关键词为: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异型增生、stomach、gastric、low 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dysplasia。随后,共识意见草案由专家委员会进行多轮讨论、修改并投票,直至达成共识。

投票意见的推荐等级(表1)与证据等级(表2)。 表1 投票意见的推荐等级 表2 投票意见的证据等级 三、定义 上皮内瘤变(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IN):是病理学诊断术语,是明确的肿瘤性病变、相当于胃黏膜的异型增生(dysplasia),即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与其起源的正常胃黏膜组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典型性(atypia)。其特征是一种形态学上以细胞和结构异常、遗传学上以基因克隆性改变、生物学行为上有进展为具有侵袭和转移能力的浸润性胃癌为特征的癌前病变。根据细胞和腺体结构异型增生的程度分为LGIN和HGIN,其中LGIN 相当于轻、中度异型增生。 四、LGIN的转归及规范化内镜下评估 胃黏膜LGIN进展缓慢,国外的研究显示,约38%~75%的患者可发生逆转,异型性消失;19%~50%的患者病变长期维持不变;仅少数发展

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病理诊断的临床意义

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病理诊断的临床意义 发表时间:2015-07-22T14:13:39.390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9期供稿作者:吕晓兰 [导读] 根据存在可疑性的病变部位实施病理检查,并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治疗。 吕晓兰 (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病理科陕西榆林 719000) 【摘要】目的:讨论病理诊断应用在结直肠上皮内瘤变中的临床效果及其相关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月~2014年6月收治治疗的240例结直肠上皮内瘤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的对全部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全部的结直肠上皮内瘤变患者经过术前病理诊断,其中有140例(58.33%)患者被诊断成高级上皮内瘤变,有100例(41.67%)患者被诊断成为低级上皮内瘤变。同时,全部的结直肠上皮内瘤变患者经过术后病理诊断,其中有160例(66.7%)患者被诊断成腺瘤上皮内瘤变,有80例(33.3%)患者被诊断成浸润型癌。结论:病理诊断应用在结直肠上皮内瘤变中,其疗效显著,在临床中值得被推广与使用。 【关键词】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病理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9-0292-02 上皮内瘤变指的主要是细胞组织结构、形态同其正常的发源组织之间具备着一定的差异,而常见与胃肠道黏膜、宫颈与前列腺,主要分成高级与低级,类似于中度与轻度的异型增生,其中高级主要指的是中毒异型增生以及原位癌[1]。结直肠上皮内瘤变将会在很大程度上直接的影响机体,若没有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诊断与治疗,则会促使其病情迅速的发展,最终发生癌变,严重的威胁着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2]。本研究我院2007年1月—2014年6月收治治疗的240例结直肠上皮内瘤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探讨分析病理诊断应用在结直肠上皮内瘤变中的临床效果及其相关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7年1月—2014年6月收治治疗的240例结直肠上皮内瘤变患者,其中女性患者为130例,其年龄为28~79岁,平均为(52.9±8.6)岁;男性患者为110例,其年龄为29~80岁,平均为(53.2±7.5)岁。全部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均不存在明显的差异,具备可比性(P>0.05)。患者肿瘤分布部位主要为横结肠、升结肠、直肠、降结肠与乙状结肠等。 1.2 方法 回顾性的对全部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其主要包含术后病情转移、肿瘤分布位置、术前病理诊断、术后病理类型与术后病理诊断等。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全部的结直肠上皮内瘤变患者经过术前病理诊断,其中有140例(58.33%)患者被诊断成高级上皮内瘤变,有100例(41.67%)患者被诊断成为低级上皮内瘤变。同时,全部的结直肠上皮内瘤变患者经过术后病理诊断,其中有160例(66.7%)患者被诊断成腺瘤上皮内瘤变,有80例(33.3%)患者被诊断成浸润型癌。同时,在术前被确诊成高级上皮内瘤变的140例患者中,浸润型癌患者为114例(81.4%);术前被确诊成低级上皮内瘤变的100例患者中,浸润型癌患者为19例(19.0%)。肿瘤分布部位情况:5例横结肠患者中,有1例腺癌患者,有4例浸润型癌;52例升结肠患者中,有16例腺癌患者,有34例浸润型癌患者其他2例;100例直肠患者中,有40例腺癌患者,有60例浸润型癌患者;35例降结肠中,有12例腺癌患者,有23例浸润型癌患者;48例乙状结肠中,有16例腺癌患者,有32例浸润型癌患者。 3.讨论 上皮内瘤变指的主要是细胞组织结构、形态同其正常的发源组织之间具备着一定的差异,常见与胃肠道黏膜、宫颈与前列腺,主要分成高级与低级,类似于中度与轻度的异型增生,其中高级主要指的是中毒异型增生以及原位癌。此外,结直肠上皮内瘤变将会在很大程度上直接的影响机体,若没有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诊断与治疗,则会促使其病情迅速的发展,最终发生癌变,严重的威胁着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3]。其中,病理诊断主要指的是对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以及发病过程中的机体结构等进行研究,以此有效的对疾病进行诊断与治疗,从而使患者尽早得到医治,并有效的得到康复[3]。此外,医护人员在对疾病进行临床诊断的过程中,一定要深入的对肿瘤形态、范围与位置等进行研究,根据存在可疑性的病变部位实施病理检查,并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治疗。本研究选取我院2007年1月—2014年6月收治治疗的240例结直肠上皮内瘤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探讨分析病理诊断应用在结直肠上皮内瘤变中的临床效果及其相关价值,研究结果显示:全部的结直肠上皮内瘤变患者经过术前病理诊断,其中有140例(58.33%)患者被诊断成高级上皮内瘤变,有100例(41.67%)患者被诊断成为低级上皮内瘤变。同时,全部的结直肠上皮内瘤变患者经过术后病理诊断,其中有160例(66.7%)患者被诊断成腺瘤上皮内瘤变,有80例(33.3%)患者被诊断成浸润型癌。此外,肿瘤分布部位情况如下:其中5例横结肠患者中,有1例腺癌患者,有4例浸润型癌;52例升结肠患者中,有16例腺癌患者,有34例浸润型癌患者其他2例;100例直肠患者中,有40例腺癌患者,有60例浸润型癌患者;35例降结肠中,有12例腺癌患者,有23例浸润型癌患者;48例乙状结肠中,有16例腺癌患者,有32例浸润型癌患者。 结语: 综上所述,病理诊断应用在结直肠上皮内瘤变中,其疗效显著,在临床中值得被推广与使用。 【参考文献】 [1]王刚,童创,王建国,王家米,何磊,曾永庆.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44例诊治体会[J].安徽医学,2010,24(6):103-105. [2]邓志勇,李海,郑晓娟,张阳,徐松.WHO新旧分类在结直肠腺癌活检病理诊断中的差异探讨[J].现代肿瘤医学,2009,10(25):44-45. [3]陈超,张丽,张相成.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病理诊断的临床研究[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0,20(15)∶106-110.

胃镜病理活检诊断上皮内瘤变的意义研究

胃镜病理活检诊断上皮内瘤变的意义研究 发表时间:2017-02-07T14:17:51.427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12月第36期作者:周建平1 石燕2 [导读] 胃黏膜上皮病变也可以称之为胃黏膜不典型增生、胃黏膜异常增生等。 (1宁夏吴忠市医院病理科宁夏吴忠 751100) (2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回医中医医院宁夏吴忠 751100) 【摘要】目的:分析胃镜病理活检诊断上皮内瘤变的意义。方法:将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期间在本院实施胃镜病理组织活检诊断的23例上皮内瘤变患者,将胃镜病理组织活检的结果与手术病理切片检查的结果相对比,明确胃镜病理活动的诊断价值。结果:胃镜病理活检诊断的结果与手术后病理切片检查的结果对比差异较小,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所有接受胃镜病理活检的患者临床检查的过程中,没有出现任何严重的并发症状,所有患者的病理检验活动顺利完成。结论:胃镜病理活检诊断上皮内瘤变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临床诊断效果较为突出,有助于提升临床诊断的准确率,建议广泛应用。 【关键词】胃镜病理;活检诊断;上皮内瘤变 【中图分类号】R7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6-0206-02 胃黏膜上皮病变也可以称之为胃黏膜不典型增生、胃黏膜异常增生等,胃镜病理活检在上皮内瘤变中的应用,能够更快的了解患者的实际病灶发展情况,进而为各项手术治疗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了深入了解胃镜病理活检在上皮内瘤变诊断中应用的价值,文章将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期间在本院实施胃镜病理组织活检诊断的23例上皮内瘤变患者,现总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期间在本院实施胃镜病理组织活检诊断的23例上皮内瘤变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0例,患者年龄在26岁到64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1.23±0.17)岁。患者病灶位置在胃窦部15例,胃体位置是5例,胃角位置2例,胃底部1例。 1.2 排除标准 所有入院的患者均满足胃镜病理活检Vienna分类标准,排除具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各类精神疾病的患者。 1.3 方法 在所有患者手术治疗前采用胃镜病理活检方式进行病理检查,胃镜病理活检组织和术后患者的病理组织标本都采用10%的甲醛加以固定,采用乙醇梯度脱水的方式,在患者常规石蜡包埋之后,切为4μm厚度的连续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之后,可以在光镜下完成病理结果的观察[1]。 1.4 评价标准 将胃镜病理组织活检的结果与手术病理切片检查的结果相对比,明确胃镜病理活动的诊断价值[2]。 1.5 统计学意义 采用SPS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整体分析与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χ2进行检验,P<0.05则代表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3]。 2.结果 胃镜病理活检诊断的结果与手术后病理切片检查的结果对比差异较小,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所有接受胃镜病理活检的患者临床检查的过程中,没有出现任何严重的并发症状,所有患者的病理检验活动顺利完成。详见表 3.讨论 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上皮内瘤变(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IN)患者临床治疗的关键影响因素。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医学研究人员开始认识到良恶性交界病变检出率对患者预后的重要影响,可谓是患者临床治疗的关键所在。上皮内瘤变主要可以划分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其中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主要呈现出轻度、中度的胃黏膜增生问题,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则呈现出较为严重的胃黏膜增生问题,是一种可逆性的病变,一旦治疗方式不当,则可能会逐渐发展成为恶性病变,对患者的生命与健康将会产生较大威胁。研究上皮内瘤变的早期诊断方式,有助于及时发现患者的不良身体问题,通过科学的检验方式提升临床诊断的有效率与确诊率,进而预防上皮内瘤变疾病的进一步发展,为患者的生命带来更多的保障,提升上皮内瘤变患者的生存质量。 随着现代医疗卫生技术的不断发展,胃镜逐渐成为了胃部病变的常用检查方式,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检验应用效果。作为胃部疾病的重要检查方式,和术后病理切片检查的“黄金标准”相对比,仍然存在着一定的漏诊率和误诊率,所以在胃镜病理活检诊断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临床表现进行深入分析,保证胃镜病理活检的取材方式,保证各项检查的规范性与科学性,一旦没有找到适当的黏膜肌层,则难以明确了解患者的癌性病灶位置实际情况。同时,如果取材的过程中钳夹没有成功,还可能会诱发严重的并发症状,例如出血、渗血等等,在影响胃镜病理学活检检查视野的同时,还会对患者产生一定的机体伤害。 在胃镜病理活检诊断的过程中,取材的位置将会直接影响活检的质量与准确性。对于一些存在表面糜烂、周围存在不规律肿物的患者,需要先为患者实施清洗活动,而后在患者较为坚硬的肿物上进行观察,保证胃镜病理活检的质量。针对于一些不存在黏膜层或者表面光滑的患者,可以在肿物蒂根黏膜位置取材;针对于一些突出物较为显著的患者,可以以突出物为中心进行取材;存在恶性溃疡病灶的患者,则可以以溃疡面为基点,在溃疡周围实施取材。 胃镜病理活检的方式下,需要按照相关的规范与要求,严格开展各项检查工作。在具体的未经病理活检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

内镜下活检取材

胃镜下活检取材 钳夹第一块标本时定位准确,将是病理诊断成功与否决定的步骤。是取材的第一步,也是最关健的一步。一旦第一钳夹取标本不成功,将致明显渗血,易造成小病灶处及周边粘膜处视野不清,难以看清病灶及病灶边界。 一.向食道腔内突破粘膜层生长的菜花状蕈伞型肿物,表面糜烂,脆易出血,周边不规则,宜先冲洗,选取肿物较坚硬的"岩肉"。 二.向食道腔内生长的肿物。如宽蒂息肉样肿物,不破坏粘膜层,粘膜表面光滑,边界清,取材位置选在蒂根粘膜处。如细蒂息肉样肿物,以夹取带蒂肿物部份或全部标本。以上食道内夹取标本大多采取90度,垂直方向进取,较直观,稳定性好,患者发生恶心时对取材影响小,标本质量高。 三.胃底贲门部位的增生肿物,表面糜烂,易出血。大多都是浅表性仅粘膜层破坏,故钳夹取活检物为增生肿物表面为佳,其中位于齿状线以下胃底贲门口处病灶镜头呈倒钩状取材更为直观、容易、准确。 四.位于胃窦胃角胃体向腔内突出的"岩"状肿物,以突出物中心肉样组织为取材活检物。溃疡型胃癌或恶性溃疡应取溃疡边缘组织,阳性率高。周边欠规则胃溃疡,选材应欠规则边缘交界处为宜,岛屿型溃疡,选材仍以病灶边缘与正常组织交界处,因为岛屿处组织为正常组织可能性高,环绕岛屿周边组织大多为炎性细胞糜烂组织。

五.胃癌细胞多在溃疡边缘,底部向粘膜下层、肌层、浆膜层浸润,主要组织类型为腺癌。胃溃疡最表层由少量炎性渗出物(白细胞,纤维素等)覆盖,其下为一层坏死组织,再下为较新鲜的肉芽组织层,最下层由肉芽组织移行为陈旧瘢痕组织。 在胃炎方面,学者们观察到肠上皮化生过度到肠型胃癌的现象。大肠型化生在胃癌癌旁粘膜上皮的检出率常高达88.2%,并可见肠化生病变向胃癌移行。癌旁粘膜常见重度非典型增生现象,有的并与癌变呈移行关系。应采取多部位钳取标本送病理活检。 某些溃疡型胃癌其肿瘤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比较接近正常组织,说明其分化程度高。大多蕈伞型胃癌,癌肿组织缺乏相似之处,也就是说分化度低或未分化。食管、胃肿瘤细胞大多形态大、胞核浆比增高、多核、巨核等,空间排列极向显著紊乱。如食道鳞状细胞癌中鳞状上皮排列极向显著紊乱,胃腺癌中腺上皮失去极向、腺体很不规则。

教你看懂胃镜活检病理报告.doc

教你看懂胃镜活检病理报告 在医院门诊,经常见到许多患者或家属拿到胃镜活检报告单后一脸茫然。因不解其意,他们常常会拦住检查医师不放,再三要求给予详细解释。为使患者对胃镜有个大体了解,今天特就活检报告中的一些常见检查结果作一简单叙述,以供参考。 浅表性胃炎它反映了胃粘膜浅层有淋巴细胞或浆细胞浸润,而深层的胃腺体正常。根据炎症细胞浸润程度,浅表性胃炎可分为轻型、中型、或伴急性活动等类型。根据情况不同,使用不同药物后患者可治愈。

萎缩性胃炎它是指除了粘膜有炎性细胞浸润,还可见胃腺体部分或完全消失。萎缩性胃炎必须积极治疗,因为萎缩性胃炎发生肠化生的机会较多。 肠化即肠上皮化生,意思是在胃粘膜上皮中出现肠上皮,可见于浅表性胃炎或萎缩性胃炎中,也可见于部分正常人。目前医学上采用粘液组化、酶组化及电镜技术等,将肠化生分为完全型、不完全型及小肠型或结肠型。现大多数医学专家认为,不完全型、结肠型肠化(也称为Ⅲ型肠化)与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因此,见到肠化后报告后就进一步检查。

个别腺体囊状扩张根据病理形态,胃粘膜腺体扩张分为单纯扩张和异型扩张。单纯扩张指腺体扩张程度较轻,为局灶性或孤立性,腺腔内黏液分泌多,腺体无萎缩,腺上皮异型增生,可伴有肠化。目前认为它可能是重要的癌前病变。因此对活检胃粘膜有腺体扩张情况的,尤其是异型扩张的患者要进行定期复查。 胃粘膜上皮异型增生也称为不典型增生。对这一检查结果要给予高度重视,因为这可以说是一种癌前病变。据有资料报道,轻度异型增生者癌变率为2.35%,中度者为4-5%,重度者为10-84%。轻度患者就每3-4个月复查一次胃镜,中度者2-3个月复查一次。重度者则应尽早手术治

816例胃粘膜纤维胃镜活检的病理分析

816例胃粘膜纤维胃镜活检的病理分析 发表时间:2013-02-19T13:32:32.373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9期供稿作者:王三琼 [导读] 目的探讨816例胃粘膜纤维胃镜活检的病理特点,总结病理诊断方法。 王三琼 (四川省资阳市人民医院病理科 641300) 【摘要】目的探讨816例胃粘膜纤维胃镜活检的病理特点,总结病理诊断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03年3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行胃镜活检的81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胃粘膜活检的相关结果,并将术后病理检查结果(392例患者)与胃黏膜活检结果进行对比。结果392例行胃大部切除术患者中,共有304例病人胃镜取材病理诊断与手术后病理诊断相一致,88例胃镜诊断出现偏差,纤维胃镜对胃病的确诊率为77.6% (304/392)。结论纤维胃镜联合术后活检可有效增加胃病确诊率,有利于胃部疾病的早期发现和诊治。 【关键词】胃粘膜纤维胃镜活检病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R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9-0174-01 Pathologic analysis of gastroscopy Biopsy for gastric mucosa of 816 patients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gastroscope biopsy for the gastric mucosa of 816 patients. Methods: 816 patients were taken the gastroscope examination, and the statistical results were analyzed. Results: gastroscopy pathological diagnosis of 304 patients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pathological diagnosis after surgery, and the gastroscopy confirmation rate was 77.6%. Conclusion: The combination of fiber endoscopic biopsy can further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diagnosis of stomach for gastric cancer and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diagnosis and early treatment. 【Keywords】 gastric mucosa gastroscopy biopsies pathological analysis 近年来,纤维胃镜在我国大部分医院得到了广泛的开展和应用,胃镜下活检病理诊断已成为各种胃疾病确诊的金标准。纤维胃镜的主要优点是可以在直视下钳夹疑似病变粘膜,并进行相应的活组织检查,对确定患者胃部疾病的病理类型和性质有着较高的准确度,特别对胃部肿瘤的早期诊断和发现提供了可靠的依据[1]。本研究选择我院2003年3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行胃镜活检的81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胃粘膜活检的相关结果,并将术后病理检查结果(392例患者)与胃黏膜活检结果进行对比。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03年3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行胃镜活检的患者816例,其中男性496例,女性320例,男女比例为1.55:1,年龄15-80岁。816例患者中,主要症状是胃痛、腹胀等。病程2个月至18年,部分患者久治不愈。通过纤维胃镜检查多以胃部粘膜肿胀、糜烂及溃疡多见,溃疡大都小于3.0cm,大于3.5cm的溃疡少见。 1.2 方法 每例患者钳取胃粘膜1-6块,经10%福尔马林液固定后,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切片(5mm),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光镜下观察。 2、结果 2.1 胃粘膜活检结果 本研究中816例患者,纤维胃镜粘膜活检结果:232例为胃黏膜慢性炎、48例为胃黏膜息肉、248例为溃疡、48例为非典型增生、32例为可疑癌、192例为恶性肿瘤、16例为难以诊断。 2.2 胃黏膜活检与术后病理标本的对比 本研究中,816例行纤维胃镜胃黏膜活检的患者中,392例患者在本院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与术前胃粘膜纤维胃镜结果的比较见表1。 表1 392例胃黏膜活检与术后病理标本的对比 胃镜取材病理诊断手术切除标本病理诊断例数 胃黏膜慢性炎胃癌 32 胃黏膜慢性炎胃间质瘤(良性) 6 胃间质瘤(恶性) 2 胃黏膜息肉胃黏膜息肉 24 溃疡溃疡 80 溃疡腺癌 16 非典型增生非典型增生 16 萎缩性胃炎伴非典型增生腺癌 16 腺癌腺癌 184 可疑癌腺癌 8 不能诊断腺癌 8 合计 392 3、讨论 3.1 纤维胃镜所取的胃粘膜组织一般很小,因此,取材时采用伊红液将胃粘膜点染为红色,使针尖针头大小的胃粘膜清晰可辨,避免制片过程中丢失组织粒。包埋时,操作者使用加热的镊子将蜡烫到最底部,使所有组织粒处于同一平面,切片可更加方便、迅速和准确 [2],保证每粒组织都切到最大切面。每个蜡块连切6至8个切面裱在一张切片上,既提高工作效率,还能有效的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3.2 胃粘膜慢性炎症是胃部十分常见的疾病,虽然分型较为繁多,而目前临床上主要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因此,诊断以此两型为主。肠上皮化生在胃粘膜病变中比较常见,可为患者胃粘膜炎性病变的分型和预估病变发展趋势提供十分重要的依据。 3.3 活检胃粘膜标本较小,切片的诊断受到很大的限制。病理医生要做出精确的判断,必须仔细观察每一粒组织的每一切面,同时一定要结合临床资料及胃镜下大体所见等做出全面有效的分析[3]。对于胃溃疡病,常常见到一些溃疡的炎性渗出物、炎性坏死组织、炎性肉

宫颈上皮内瘤变护理常规

宫颈上皮内瘤变护理常 规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类别护理常规生效日期 部门 B五西病区修改日期 题目宫颈上皮内瘤变护理常规页数 1/2 主任签名:护士长签名: 一、定义 宫颈上皮内瘤变是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组癌前病变,它反映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连续过程,常发生于25-35岁妇女。CIN具有两种不同结局:一是病变自然消退,很少发生浸润癌;二是病变具有癌变潜能,可能发展为浸润癌。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CIN与性活跃、HPV(人乳头状病毒)感染、吸烟、性生活过早(<16岁)、性传播疾病、经济状况低下、口服避孕药和免疫抑制相关。 三、临床表现 无特殊症状。偶有阴道排液增多,伴或不伴臭味。也可在性生活或妇科检查后发生接触性出血。检查宫颈可光滑,或仅见局部红斑、白色上皮,或宫颈柱状上皮异位表现,未见明显病灶。 四、病情观察要点 1、观察阴道分泌物情况,有无阴道排液。 2、观察阴道出血情况,如有无性交后出血。 3、观察宫颈情况。 五、治疗原则

I 60%-85%CIN I会自然消退,每6个月复查一次细胞学或高危型HPV-DNA 者可仅观察随访。若在随访过程中病变发展或持续存在2年,应进行治疗。治疗方法有冷冻和激光治疗等。 II和CIN III约20%CIN II会发展为原位癌,5%发展为浸润癌,故所以的CIN II和CIN III均需要治疗。虽可用各种方法治疗CIN II和CIN III,但较好的治疗方法是宫颈环形电切除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经宫颈锥切确诊、年龄较大、无生育要求的CIN III也可进行全子宫切除术。 六、主要护理问题及相关依据 1、知识缺乏与缺乏相关疾病知识和预防保健知识有关。 2、焦虑与担心疾病会影响与配偶的性生活,影响生育,害怕转为恶性肿瘤有 关。 3、出血与子宫颈锥切术后出血有关。 4、宫颈狭窄与宫颈锥切术后宫颈粘连有关。 七、主要护理问题的护理措施 1、知识缺乏 (1)向其宣教疾病的原因、临床表现以及转归和大致治疗方案。 (2)积极开展宫颈癌的筛查工作,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3)告知根据CIN级别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及配合事项。 (4)术后的愈合情况及注意事项。 (5)针对病因做好预防措施,预防复发。 2、焦虑

《中国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专家共识意见(2019年,新乡)》要点

《中国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专家共识意见(2019年, 新乡)》要点 食管癌(EC)是起源于食管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病理类型包括鳞癌、腺癌等,是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2018年全球食管癌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居第7位(6.3/100000),死亡率居第6位(5.5/100000)。食管癌的发病率及发病模式在不同国家、地区之间差异显著,东亚地区发病率最高,可达世界平均水平2倍(12.2/100000),病理类型以鳞癌为主;而欧美等相对低发区病理类型则以腺癌为主。我国为食管癌高发国家,2018年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我国食管癌发病率(13.9/100000)和死亡率(12.7/100000)在恶性肿瘤中分别居第5位和第4位,我国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分别占全球总数的53.7%和55.7%。 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大部分可通过内镜下微创治疗达到根治效果,5年生存率可达95%。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生存质量低,预后差,总体5年生存率不足20%。我国食管癌早诊率目前仍处于较低水平,因早期食管癌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大多数患者是因进行性吞咽困难或发生转移性症状后始就诊而发现,此时肿瘤往往已达中晚期。 一、筛查人群 【推荐1】推荐40岁为食管癌筛查起始年龄,至75岁或预期寿命小

于5年时终止筛查。(推荐强度:强推荐;证据质量:中等质量) 【推荐2】对于符合筛查年龄人群,推荐合并下列任一项危险因素者为筛查目标人群:(1)出生或长期居住于食管癌高发地区;(2)一级亲属有食管癌病史;(3)本人患有食管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4)本人有头颈部肿瘤病史;(5)合并其他食管癌高危因素:热烫饮食、饮酒(≥15g/d)、吸烟、进食过快、室内空气污染、牙齿缺失等。(推荐强度:强推荐;证据质量:中等质量)。 二、筛查目标 【推荐3】推荐将早期食管癌及上皮内瘤变(或异型增生)作为主要筛查目标。(推荐强度:强推荐;证据质量:中等质量) 三、筛查流程 【推荐4】对于食管癌极高发地区,对于筛查目标人群推荐每5年1次内镜普查。对于其他地区,推荐对目标人群进行食管癌风险分层初筛,对高危个体每5年进行1次内镜筛查。(推荐强度:强推荐;证据质量:中等质量) 【推荐5】以群体普查与机会性筛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食管癌筛查。

宫颈上皮内瘤变护理常规

类别护理常规生效日期 2004.1 部门 B五西病区修改日期 2010.4 题目宫颈上皮内瘤变护理常规页数 1/2 主任签名:护士长签名: 一、定义 宫颈上皮内瘤变是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组癌前病变,它反映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连续过程,常发生于25-35岁妇女。CIN具有两种不同结局:一是病变自然消退,很少发生浸润癌;二是病变具有癌变潜能,可能发展为浸润癌。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CIN与性活跃、HPV(人乳头状病毒)感染、吸烟、性生活过早(<16岁)、性传播疾病、经济状况低下、口服避孕药和免疫抑制相关。 三、临床表现 无特殊症状。偶有阴道排液增多,伴或不伴臭味。也可在性生活或妇科检查后发生接触性出血。检查宫颈可光滑,或仅见局部红斑、白色上皮,或宫颈柱状上皮异位表现,未见明显病灶。 四、病情观察要点 1、观察阴道分泌物情况,有无阴道排液。 2、观察阴道出血情况,如有无性交后出血。 3、观察宫颈情况。 五、治疗原则 1.CIN I 60%-85%CIN I会自然消退,每6个月复查一次细胞学或高危型HPV-DNA者可仅观察随访。若在随访过程中病变发展或持续存在2年,应进行治疗。治疗方法有冷冻和激光治疗等。 2.CIN II和CIN III约20%CIN II会发展为原位癌,5%发展为浸润癌,故所以的CIN II和CIN III均需要治疗。虽可用各种方法治疗CIN II和CIN III,但较好的治疗方法是宫颈环形电切除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经宫颈锥切确诊、年龄较大、无生育要求的CIN III也可进行全子宫切除术。 六、主要护理问题及相关依据 1、知识缺乏与缺乏相关疾病知识和预防保健知识有关。 2、焦虑与担心疾病会影响与配偶的性生活,影响生育,害怕转为恶性肿瘤有 关。 3、出血与子宫颈锥切术后出血有关。 4、宫颈狭窄与宫颈锥切术后宫颈粘连有关。 七、主要护理问题的护理措施 1、知识缺乏 (1)向其宣教疾病的原因、临床表现以及转归和大致治疗方案。 (2)积极开展宫颈癌的筛查工作,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3)告知根据CIN级别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及配合事项。 (4)术后的愈合情况及注意事项。 (5)针对病因做好预防措施,预防复发。 2、焦虑 (1)主动向病人介绍环境,消除病人的陌生和紧张感,经常巡视病房,了解病

老年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治疗探索

老年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治疗探索 发表时间:2019-03-29T10:01:27.497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11月22期作者:曹丽锦张延秋[导读] 研究派特灵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治疗老年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1辽宁省葫芦岛市锦西石化医院;2辽宁省葫芦岛市第二人民医院;辽宁葫芦岛125002)【摘要】目的:研究派特灵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治疗老年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两院2012年1月~2018年1月接收的老年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90例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治疗,观察组45例,在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治疗基础上联合派特灵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老年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进行治疗时,采取派特灵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 对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能够促进患者治疗效果的显著提升,不会引起较大的不良反应,治疗效果和安全性都非常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派特灵;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老年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临床疗效;安全性 [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2-0021-01 宫颈上皮内瘤变是女性群体中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主要包括宫颈部位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等连续的病理过程,属于癌前病变种类。宫颈上皮内瘤变根据病理类型可分为3级。其中Ⅰ级宫颈上皮内瘤变发生于上皮下1/3处,属于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这种疾病与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关系密切,如不及时治疗,可能进展为宫颈浸润癌【1】。为了研究派特灵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治疗老年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对我院老年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90例分别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和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联合派特灵治疗,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将9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年龄60岁~81岁,平均年龄(70.1±0.9)岁,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治疗,观察组45例,年龄61岁~80岁,平均年龄(69.8±0.8)岁,在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治疗基础上联合派特灵治疗。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病理学和新柏氏液基细胞学技术检验确诊为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患者的年龄均在60岁以上,排除合并其他重大疾病的患者,肝肾功能、血液系统功能异常的患者以及对相关药物过敏的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方法 对照组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生产厂家:安徽安科生物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2*******)治疗,让患者于睡前将1.0×105U的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放入引导后穹隆处,每隔一天放置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派特灵(生产厂家:北京派特博恩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批准文号:京卫消证字2003第0142号)治疗,让患者使用派特灵浸湿纱布后对宫颈和穹窿部进行湿敷,1天1次,1个月之后改为隔1天1次。对所有患者均进行3个月的治疗,分析治疗效果。 1.3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对患者进行病理学检查和TCT检查结果均为正常,没有不典型增生出现;有效:对患者进行病理学和TCT检查显示患者的病情有所改善,但仍需接受继续治疗;无效:对患者进行病理学和TCT检查结果未出现改善或者显示患者的病情进展。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包处理,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 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的对比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妇科防癌普查工作也广泛开展,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检出率不断上升,尤其是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非常高,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都会造成很大的威胁。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属于症状较轻的宫颈上皮内瘤变类型,临床上一般建议对患者进行药物保守治疗,能够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2】。 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是一种新型的广谱抗病毒药物,能够对单纯的疱疹病毒和人乳头瘤病毒产生较强的抑制作用,对于一些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体、衣原体以及原虫等也具有较强的杀灭作用,所以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对老年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进行治疗能够促进患者阴道环境的明显改善,提升患者阴道环境的清洁度,促进患者免疫力和抵抗力的快速提升,加速患者宫颈糜烂面的愈合,促进患者病变组织的快速再生和修复【3】。派特灵属于中药制剂,主要成分为白花蛇舌草、鸦胆子、大青叶等,能够利用药物的细胞毒性作用对患者瘤体细胞的增殖进行抑制,促进患者瘤体的坏死脱落,鸦胆子油的剥脱作用还能够加强机体对于瘤体的破坏,对患者瘤体细胞内的HPV 病原体进行消除和抑制,使肿瘤细胞发生退行性病变和坏死,提升对患者的治疗效果【4】。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在对老年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进行治疗时,采取派特灵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对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能够促进患者治疗效果的显著提升,不会引起较大的不良反应,治疗效果和安全性都非常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宫颈上皮内瘤变护理查房

六月份护理查房 ----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护理查房日期:2016-6-13 主讲人:张青玉 参加人:于倩,杨晶,张艳君,张瑾,张晔,刘春娇,周妍等妇科护士 查房目的: 1.了解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定义及发病原因 2.了解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表现 3.了解宫颈上皮内瘤变术前术后的护理 患者姓名:朱红娟 性别:女 年龄:32岁 入院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 病历摘要:患者平素月经规律,LMP:2016.5.16.患者于入院前3+年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色白,无明显异味,无腹坠腰酸等不适,未予诊治。患者于入院前51天因阴道分泌物仍较前增多,就诊于我院门诊,查宫颈TCT提示ASC-H,HPV16阳性,查阴道镜提示Ⅱ型转化区,宫颈病灶完全可见,粗点状血管,镶嵌。阴道镜下取活检提示(3-4点,6点,8-9点)CINⅢ级,累及腺体,P16(+),Ki-67(+),12点慢性宫

颈炎,可见不典型凹空细胞,符合HPV感染。现为求进步治疗收入院。患者自发病以来,无发热,饮食睡眠可,二便如常,体重无明显减轻。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史,否认外伤史,2012年剖宫产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入院后查体:T:36.6℃,脉搏:108次/分,血压:136/97mmHg,呼吸:22次/分 一般情况: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晰,体位自主,面容安静。 妇科查体:已婚型外阴,阴道畅,宫颈中糜,无接触性出血,子宫前位,质中,无压痛,双附件区未及明显异常。 辅助检查: 宫颈TCT(2016.4.12我院门诊)ASC-H。 HPV16阳性。 阴道镜下活检(2016.5.30我院门诊)(3-4点,6点,8-9点)CIN Ⅲ级,累及腺体,P16(+),Ki-67(+),12点慢性宫颈炎,可见不典型凹空细胞,符合HPV感染。 (2016.5.26我院门诊)阴道分泌物阴性。 根据以上评估,提出护理问题:紧张,焦虑,知识缺乏。 给予患者的护理措施: 1.向患者介绍病室环境、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病房的规章制度,做好入院宣教。与患者沟通时态度亲切,了解其心中的担忧,并对症进

宫颈上皮内瘤变护理查房

六月份护理查房 ----宫颈上皮瘤变的护理查房日期:2016-6-13 主讲人:青玉 参加人:于倩,晶,艳君,瑾,晔,春娇,周妍等妇科护士 查房目的: 1. 了解宫颈上皮瘤变的定义及发病原因 2. 了解宫颈上皮瘤变的临床表现 3. 了解宫颈上皮瘤变术前术后的护理 患者:朱红娟 性别:女 年龄:32岁 入院诊断:宫颈上皮瘤变Ⅲ级 病历摘要:患者平素月经规律,LMP:2016.5.16.患者于入院前3+年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色白,无明显异味,无腹坠腰酸等不适,未予诊治。患者于入院前51天因阴道分泌物仍较前增多,就诊于我院门诊,查宫颈TCT提示ASC-H,HPV16阳性,查阴道镜提示Ⅱ型转化区,宫颈病灶完全可见,粗点状血管,镶嵌。阴道镜下取活检提示(3-4点,6点,8-9点)CINⅢ级,累及腺体,P16(+),Ki-67(+),12点慢性宫颈炎,可见不典型凹空细胞,符合HPV感染。现为求进步治疗收入

院。患者自发病以来,无发热,饮食睡眠可,二便如常,体重无明显减轻。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史,否认外伤史,2012年剖宫产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入院后查体:T:36.6℃,脉搏:108次/分,血压:136/97mmHg,呼吸:22次/分 一般情况: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晰,体位自主,面容安静。 妇科查体:已婚型外阴,阴道畅,宫颈中糜,无接触性出血,子宫前位,质中,无压痛,双附件区未及明显异常。 辅助检查: 宫颈TCT(2016.4.12我院门诊)ASC-H。 HPV16阳性。 阴道镜下活检(2016.5.30我院门诊)(3-4点,6点,8-9点)CIN Ⅲ级,累及腺体,P16(+),Ki-67(+),12点慢性宫颈炎,可见不典型凹空细胞,符合HPV感染。 (2016.5.26我院门诊)阴道分泌物阴性。 根据以上评估,提出护理问题:紧,焦虑,知识缺乏。 给予患者的护理措施: 1.向患者介绍病室环境、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病房的规章制度,做好入院宣教。与患者沟通时态度亲切,了解其心中的担忧,并对症进行开导。动员其家属对其进行心理支持,以排解患者心中的焦虑情绪。

结直肠活检诊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与术后病理临床对比分析

结直肠活检诊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与术后病理临床对比分析 【关键词】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腺癌;诊治 部分结直肠活检组织,病理报告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 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IN),作者通过与术后病理诊断比较,发现大部分活检病理诊断只反映了病变表象,并没有揭示患者病变的真实情况。武警江苏总队医院结直肠活检诊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有术后大标本对照的病例,进行了对比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自2008年7月至2013年6月,本院诊断结直肠活检HIN 76例,有65例在本院进行了手术,其中男34例,女31例,平均年龄50岁。结肠HIN 31例,分别为升结肠10例,横结肠2例,降结肠8例,乙状结肠11例;直肠HIN 34例。结肠HIN:6例实行内镜下腺瘤切除术,25例实行结肠癌根治术;直肠HIN:27例行直肠低位前切除术,2例行经肛门局部扩大切除术,5例行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17例患者术中做了快速病理诊断。 1. 2 方法依据2000年WHO结直肠肿瘤组织学新分类由两名病理医生对活检组织分别进行诊断、复查,最终诊断以手术标本切片为准。 2 结果 术前诊断为结直肠HIN 65例,术后诊断为腺癌56例(86.15%),其余9例(13.85%)为腺瘤。术前内镜活检诊断结果与术后病例诊断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腺癌中有1例患者伴有远处转移。详细情况见表1。 3 讨论 2000年WHO肿瘤新分类中,提出上皮内瘤变的概念,根据光镜下结构异常和细胞学异常的程度,分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HIN。HIN包括重度异型增生和原位癌。瘤组织不通过黏膜肌层浸润到黏膜下层者归入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穿透黏膜肌层到黏膜下层并且有黏膜下层的浸润时方可诊断为癌。由于淋巴管主要分布于近黏膜肌层和黏膜下层,黏膜层几乎不存在淋巴管,结直肠具有恶性细胞学特征的病变只要不超过黏膜肌层就不会发生转移[1]。结直肠原位癌是指异型细胞局限于上皮内或黏膜内,采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的名称更适合,以避免过度治疗[2]。 根据WHO结直肠肿瘤新分类的精神,对HIN的治疗应当持谨慎态度,但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术前诊断为结直肠HIN的患者,很大一部分是浸润性癌,诊断为胃肠道HIN的患者手术发现30%~50%病变中存在浸润性癌[3];陈利文等[1]报道术前诊断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腺瘤中,89.9%术后确定是腺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