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焓”与“熵”

解读“焓”与“熵”
解读“焓”与“熵”

熵的应用和意义

浅谈熵的意义及其应用 摘要:介绍了熵这个概念产生的原因,以及克劳修斯对熵变的定义式;介绍了玻尔兹曼从微观角度对熵的定义及玻尔兹曼研究工作的重要意义;熵在信息、生命和社会等领域的作用;从熵的角度理解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关键词:克劳修斯熵玻尔兹曼熵信息熵生命熵社会熵 0 前言:熵是热力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其概念最早是由德国物理学家克劳 修斯(R.Clausius)于1854年提出,用以定量阐明热力学第二定律,其表达式为 dS=(δQ/T)rev。但克劳修斯给出的定义既狭隘又抽象。1877年,玻尔兹曼(L.Boltzmann)运用几率方法,论证了熵S与热力学状态的几率W之间的关系,并由普朗克于1900给出微观表达式S=k logW,其中k为玻尔兹曼常数。玻尔兹曼对熵的描述开启了人们对熵赋予新的含义的大门,人们开始应用熵对诸多领域的概念予以定量化描述,促成了广义熵在当今自然及社会科学领域的广泛应用【1】【2】。 1 熵的定义及其意义 由其表达式可知,克劳修克劳修斯所提出的熵变的定义式为dS=(δQ/T)rev , 斯用过程量来定义状态函数熵,表达式积分得到的也只是初末状态的熵变,并没有熵的直接表达式,这给解释“什么是熵”带来了困难。【1】直到玻尔兹曼从微观角度理解熵的物理意义,才用统计方法得到了熵的微观表达式:S=k logW。这一公式对应微观态等概出现的平衡态体系。若一个系统有W个微观状态数,且出现的概率相等,即每一个微观态出现的概率都是p=1/W,则玻尔兹曼的微观表达式还可写为:S=-k∑plogp。玻尔兹曼工作的杰出之处不仅在于它引入了概率方法,为体系熵的绝对值计算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案,而且更在于他通过这种计算揭示了熵概念的一般性的创造意义和价值:上面所描述的并不是体系的一般性质量和能量的存在方式和状态,而是这些质量和能量的组构、匹配、分布的方式和状态。 玻尔兹曼的工作揭示了正是从熵概念的引入起始,科学的视野开始从对一般物的质量、能量的研究转入对一般物的结构和关系的研究,另外,玻尔兹曼的工作还为熵概念和熵理论的广义化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正是玻尔兹曼开拓性的研究,促使熵概念与信息、负熵等概念联姻,广泛渗透,跨越了众多学科,并促

熵函数的来历及统计学意义

熵函数的来历及统计学意义 12级物理学 阴爽 热力学第一定律就是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但是它并未涉及能量转换的过程能否自发地进行以及可进行到何种程度。热力学第二定律就是判断自发过程进行的方向和限度的定律,它有不同的表述方法:热量不可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热量不可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出热量使之全部转化为功而不发生其他变化;第二类永动机是不可能造成的。热力学第二定律是人类经验的总结,它不能从其他更普遍的定律推导出来,但是迄今为止没有一个实验事实与之相违背,它是基本的自然法则之一。 由于一切热力学变化(包括相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方向和限度都可归结为热和功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其转化限度的问题,那么就一定能找到一个普遍的热力学函数来判别自发过程的方向和限度。可以设想,这种函数是一种状态函数,又是一个判别性函数(有符号差异),它能定量说明自发过程的趋势大小,这种状态函数就是熵函数。 如果把任意的可逆循环分割成许多小的卡诺循环,可得出 ∑(δQi/Ti)r=0 (1) 即任意的可逆循环过程的热温商之和为零。其中,δQi为任意无限小可逆循环中系统与环境的热交换量;Ti为任意无限小可逆循环中系统的温度。上式也可写成? ∮(δQr/T)=0 (2) 克劳修斯总结了这一规律,称这个状态函数为“熵”,用S来表示,即 dS=δQr/T (3) 对于不可逆过程,则可得? dS>δQr/T (4) 或 dS-δQr/T>0 (5) 这就是克劳修斯不等式,表明了一个隔离系统在经历了一个微小不可逆变化后,系统的熵变大于过程中的热温商。对于任一过程(包括可逆与不可逆过程),则有? dS-δQ/T≥0 (6)

焓和熵的由来

焓和熵的由来 熵S:物理学上指热能除以温度所得的商,标志热量转化为功的程度。熵的单位就是焦耳每开尔文,即J/K。熵是热力系内微观粒子无序度的一个量度,熵的变化可以判断热力过程是否为可逆过程。(可逆过程熵不变)热力学能与动能、势能一样,是物体的一个状态量。能量可以转化为功,能量守恒定律宣称,宇宙中的能量必须永远保持相同的值。那么,能够把能量无止境地转化为功吗?既然能量不灭,那么它是否可以一次又一次地转变为功?1824年,法国物理学家卡诺证明:为了作功,在一个系统中热能必须非均匀地分布,系统中某一部分热能的密集程度必须大于平均值,另一部分则小于平均值,所能荼得的功的数量妈决于这种密集程度之差。在作功的同时,这种差异也在减小。当能量均匀分布时,就不能再作功了,尽管此时所有的能量依然还存在着。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重新审查了卡诺的工作,根据热传导总是从高温到低温而不能反过来这一事实,在1850年的论文中提出:不可能把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这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能量守恒则是热力学第一定律。1854年,克劳修斯找出了热与温度之间的某一种确定产关系,他证明当能量密集程度的差异减小时,这种关系在数值上总在增加,由于某种原因,他在1856年的论文中将这一关系式称作“熵”(entropy)。 在作理论分析时,有时用熵的概念比较方便。在自然界发生的许多过程中,有的过程朝一个方向可以自发地进行,而反之则不行。

例如,一个容器的两边装有温度、压力相同的两种气体,在将中间的隔板抽开后,两种气体会自发地均匀混合,但是,要将它们分离则必须消耗功。混合前后虽然温度、压力不变,但是两种状态是不同的,单用温度与压力不能说明它的状态。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时,高温物体会自发地将热传给低温物体,最后两个物体温度达到相等。但是,相反的过程不会自发地发生。上述现象说明,自然界发生的一些过程是有一定的方向性的,这种过程叫不可逆过程。过程前后的两个状态是不等价的。用什么物理量来度量这种不等价性呢?通过研究,找到了“熵”这个物理量。有些过程在理想情况下有可能是可逆的,例如气缸中气体膨胀时举起一个重物做了功,当重物下落时有可能将气体又压缩到原先的状态。根据熵的定义,熵在一个可逆绝热过程的前后是不变的。而对于不可逆的绝热过程,则过程朝熵增大的方向进行。或者说,熵这个物理量可以表示过程的方向性,自然界自发进行的过程总是朝着总熵增加的方向进行,理想的可逆过程总熵保持不变。对上述的两个不可逆过程,它们的终态的熵值必大于初态的熵值。 在制氧机中常遇到的节流阀的节流膨胀过程和膨胀机的膨胀过程均可近似地看成是绝热过程。二者膨胀后压力均降低。但是,前者是不可逆的绝热膨胀,膨胀前后熵值肯定增大。后者在理想情况下膨胀对外作出的功可以等于压缩消耗的功,是可逆绝热膨胀过程,膨胀前后熵值不变,叫等熵膨胀。实际的膨胀机膨胀会有损失,也是不可逆过程,熵也增大。但是,它的不可逆程度比节流过程小,增加的熵值也小。因此,熵的增加值反映了这个绝热过程不可逆程度的大小。

关于焓和熵的概念

关于焓和熵的概念 熵和焓的概念 (2008-11-22 15:23:21) 转载 标签: 杂谈 解释1、焓是物体的一个热力学能状态函数。在介绍焓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分子热运动、热力学能和热力学第一定律: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把非常细小的花粉放在水面上并用显微镜观察,发现花粉在水面上不停地运动,且运动轨迹极不规则。起初人们以为是外界影响,如振动或液体对流等,后经实验证明这种运动的的原因不在外界,而在液体内部。原来花粉在水面运动是受到各个方向水分子的撞击引起的。于是这种运动叫做布朗运动,布朗运动表明液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从实验中可以观察到,布朗运动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愈加剧烈。这表示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跟温度有关系,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就越激烈。正因为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系,所以通常把分子的这种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在热学中,分子、原子、离子做热运动时遵从相同的规律,所以统称为分子。既然组成物体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那么,像一切运动着的物体一样,做热运动的分子也具有动能。个别分子的运动现象(速度大小和方向)是偶然的,但从大量分子整体来看,在一定条件下,他们遵循着一定的统计规律,与热运动有关的宏观量——温度,就是大量分子热运动的统计平均值。分子动能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就越大,反之越小。所以从分子动理论的角度看,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即微观含义,宏观: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即化学上所说的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分子间作用力是分子引力与分子斥力的合力,存在一距离r0使引力等于斥力,在这个位置上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分子引力与分子斥力都随分子间距减小而增大,但是斥力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大,所以分子间距大于r0时表现为引力,小于r0时表现为斥力。因为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所以分子间具有由它们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叫做分子势能。分子势能与弹簧弹性势能的变化相似。物体的体积发生变化时,分子间距也发生变化,所以分子势能同物体的体积有关系。物体中所有分子做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热力学能,也叫做内能,

浅谈熵

题目:浅谈熵 内容摘要:热力学中的熵是用来描述系统混乱程度的物理量。在信息论中,将它定义为信息的缺失,试验结果的不确定性。实际上,热力学中的熵与信息论中的熵它们有着密切的联系。或者说它们是等价的。无论是在热力学中还是在信息论中,熵的定义以及导出过程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本文即将从着重统计力学的观点出发阐明热力学中的熵与信息论中的熵的关系,将信息论与热力学结合,以此来简明介绍有关Maxwell —demon 的问题。并简单介绍熵的量子观点,进一步说明熵的本质及其意义。并着重于热力学中的各种熵作出详细的讨论。诸如:平动熵、转动熵、振动熵、电子熵、核熵等。 关键词:统计力学、量子观点、信息论、混乱程度、不确定性、Maxwell —demon 在热力学中我们知道熵描述了一个系统的混乱程度的大小。系统的熵值越大,则意味着系统越混乱。一切宏观现象上的热力学现象总是朝着熵增加的方向进行。但是我们也可以这样来想:若一个系统内部它越混乱,则我们从中所获取的微观信息也就越少。也就是说熵描述了信息的缺失,系统的破确。至此我们来考虑这样的一个问题,比如一条具有一定长度的信息(There is a cat )共14个字符,包含空格。如果把组成上述信息的所有字符都打乱,在我们对此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将会有14!/3!2!21种组合方式(即系统完全破却)。得到一系列的概率分布。针对此问题,通过信息论我们知道,信息的获取意味着不确定性的消除,或不确定性意味着信息的缺失。在Maxwell —demon 中所谓的精灵就是通过信息与外界系统进行相互作用的,该精灵利用信息操控着过程,使其向逆自发方向方向进行。其实有了Maxwell —demon 的存在,系统已变成了敞开系统,该精灵将负熵引入了系统,降低了系统的熵。因此从整体看气体的反方向集中必不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换句话说:信息即可视为负熵。这种不确定度完全由试验结果的一组概率来唯一确定,令这种不确定度为H ,则 123(......);n H H p p p p =且H 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H 是一个关于123......n p p p p 的连续函数。 (2)若所有的概率相等,则1231111 (......)( .....)n H p p p p H n n n n =;为关于n 的单调增函数。 (3)如果一个实验的可能结果依赖于n 个辅助实验的可能结果,那么H 就是辅助实验的不确定性之和。即1 n i i H H == ∑。 数学家香农证实H 的最简单选择是:1231 (......)()n n i i H H p p p p f p === ∑;这里的f 是 未知的。因为是一个连续函数,所以对于等概率的特殊情况,可以定出f ,对已所有的i ,若有1i p n = ,则上述方程可写成:11111(.....)()H nf n n n n n =;由条件(2)知1 [()]0d f dn n ≥; 调用合成定律,考虑第一个辅助实验的等概率结果数目是r, 第二个辅助实验的等概率 结果数目是s,那么n r =; 并且:11111111 (.....)(.....)(.....)(.....);.......(1)H H H H r r s s n n rs rs +==,所以:

焓熵的相关概念

焓是物体的一个热力学能状态函数。<br/>在介绍焓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分子热运动、热力学能和热力学第一定律:<br/>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把非常细小的花粉放在水面上并用显微镜观察,发现花粉在水面上不停地运动,且运动轨迹极不规则。起初人们以为是外界影响,如振动或液体对流等,后经实验证明这种运动的的原因不在外界,而在液体内部。原来花粉在水面运动是受到各个方向水分子的撞击引起的。于是这种运动叫做布朗运动,布朗运动表明液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从实验中可以观察到,布朗运动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愈加剧烈。这表示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跟温度有关系,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就越激烈。正因为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系,所以通常把分子的这种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br/>在热学中,分子、原子、离子做热运动时遵从相同的规律,所以统称为分子。<br/>既然组成物体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那么,像一切运动着的物体一样,做热运动的分子也具有动能。个别分子的运动现象(速度大小和方向)是偶然的,但从大量分子整体来看,在一定条件下,他们遵循着一定的统计规律,与热运动有关的宏观量——温度,就是大量分子热运动的统计平均值。分子动能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就越大,反之越小。所以从分子动理论的角度看,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即微观含义,宏观: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br/>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即化学上所说的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分子间作用力是分子引力与分子斥力的合力,存在一距离r0使引力等于斥力,在这个位置上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分子引力与分子斥力都随分子间距减小而增大,但是斥力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大,所以分子间距大于r0时表现为引力,小于r0时表现为斥力。因为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所以分子间具有由它们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叫做分子势能。分子势能与弹簧弹性势能的变化相似。物体的体积发生变化时,分子间距也发生变化,所以分子势能同物体的体积有关系。<br/>物体中所有分子做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热力学能,也叫做内能,焓是流动式质的热力学能和流动功之和,也可认为是做功能力。<br/>2、熵是热力系内微观粒子无序度的一个量度,熵的变化可以判断热力过程是否为可逆过程。(可逆过程熵不)热力学能与动能、势能一样,是物体的一个状态量。<br/>能可以转化为功,能量守恒定律宣称,宇宙中的能量必须永远保持相同的值。那么,能够把能量无止境地转化为功吗?既然能量不灭,那么它是否可以一次又一次地转变为功?<br/>1824年,法国物理学家卡诺证明:为了作功,在一个系统中热能必须非均匀地分布,系统中某一部分热能的密集程度必须大于平均值,另一部分则小于平均值,所能荼得的功的数量妈决于这种密集程度之差。在作功的同时,这种差异也在减小。当能量均匀分布时,就不能再作功了,尽管此时所有的能量依然还存在着。<br/>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重新审查了卡诺的工作,根据热传导总是从高温到低温而不能反过来这一事实,在1850年的论文中提出:不可能把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这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能量守恒则是热力学第一定律。<br/>1854年,克劳修斯找出了热与温度之间的某一种确定产关系,他证明当能量密集程度的差异减小时,这种关系在数值上总在增加,由于某种原因,他在1856年的论文中将这一关系式称作“熵”(entropy),entropy一诩源于希腊语,本意是“弄清”或“查明”,但是这与克劳修斯所谈话的内容似乎没有什么联系。热力学第二定律宣布宇宙的熵永远在增加着。<br/>然而,随着类星体以及宇宙中其他神秘能源的发现,天文学家们现在已经在怀疑:热力学第二定律是否果真在任何地方任何条件下都成立<br/>熵与温度、压力、焓等一样,也是反映物质内部状态的一个物理量。它不能直接用仪表测量,只能推算出来,所以比较抽象。在作理论分析时,有时用熵的概念比较方便。<br/>&nbsp;&nbsp;&nbsp;&nbsp;在自然界发生的许多过程中,有的过程朝一个方向可以自发地进行,而反之则不行。例如,如图4a所示,一个容器的两边装有温度、压力相同的两种气体,在将中间的隔板抽开后,两种气体会自发地均匀混合,但是,

熵S的物理意义

徐在新钱振华选自《物理教学》2008年第9期 18世纪中叶,物理学家在认识到运动物体有动能,地面上空的物体又有势能(两者即机械能)之后,又进一步认识到物体的内部也具有能量(即内能),这是人类对能量的认识和利用历史上的一次大飞跃。为了利用蕴藏在物体内部的能量,使它们转化为机械能,开动各式各样的机器,就需将研究热量和内能的热学与研究做功和机械能的力学相结合,形成热力学,以便探究内能和机械能之间的转化规律。 热力学最基本的规律是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或熵增加原理),内能和熵就是与这两个基本定律相联系的两个重要的物理量。人们利用这些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可更加合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内能。此外,由于热运动的普遍性,一切过程,包括物理、化学、生命和宇宙等领域中的一切运动变化过程都必然遵循热力学基本规律。 “熵”这一概念的重要性不亚于“能”,它不仅应用于“热效率”这类对社会发展起到关键作用的科技领域,而且还广泛地应用于物质结构、凝聚态物理、低温物理、化学动力学、生命科学和宇宙学以及诸如经济、社会和信息技术等领域。鉴于熵这一概念的基础性和重要性,我国近期出版的各套中学物理教材中都编入了这方面内容。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本文将对熵的定义及其在宏观和微观上的物理意义作简单介绍,以供参考。 1.熵是描述自然界一切过程具有单向性特征的物理量 热传导、功变热和气体自由膨胀等物理过程具有单向性(或不可逆性)特征,热量能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但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的过程则不能自发发生;机械功可通过摩擦全部转化为热,但热不可能全部转化为机械功;气体能向真空室自由膨胀,使本身体积扩大而充满整个容器,但决不会自动地收缩到容器中的一部分。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首先注意到自然界中实际过程的方向性或不可逆性的特性,从而引进了一个与“能”有亲缘关系的物理量——“熵”。熵常用S表示,它定义为:一个系统的熵的变化ΔS是该系统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绝对温度T的“商”,即 ΔS=ΔQ/T (1) 当系统吸收热量时,取为正;当系统放出热量时,ΔQ取为负。这里我们定义的是熵的变化,而不是熵本身的值。这种情况与讨论内能或电势能和电势时一样,在这些问题中重要的是有关物理量的变化量。 这样定义的熵是如何描述实际过程单向性特征的呢?以热传导过程为例,热量只能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而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设高温物体的温度为T1,低温物体的温度为T2,在热量ΔQ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的过程中,高温物体熵变为ΔS1=-ΔQ/T1,低温物体熵变为ΔS2=+ΔQ/T2,总系统熵变为ΔS=ΔS2+ΔS1=ΔQ/T2-ΔQ/T1 ,因为T1>T2,所以总熵变ΔS>0,这表明,在热传导过程中系统的熵增加了!反之,如果热量从低温物体自发地转移到高温物体而不存在其他任何变化,则因为ΔS2=-ΔQ/T2;ΔS1=+ΔQ/T1,所以ΔS=ΔS1+ΔS2=ΔQ/T1-ΔQ/T2,且因T1>T2,所以在这样的过程中总系统的熵变ΔS<0,即系统的熵减少了! 自然界实际过程具有方向性特征这个客观事实表明,只有熵增加的过程才能自发发生。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时系统的熵增加,所以这样的过程能自发发生;反之,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时系统的熵减少,所以这样的过程不能自发发生。所谓自发发生的过程,就是指不受外界影响或控制而发生

焓&熵

焓enthalpy 为了引出焓这个概念,我们先讨论恒容和恒压过程的热效应。 对于一个封闭体系,△U=Q-W,封闭体系,恒容变化(不做体积功),且不做非体积功时,△U=Q,即封闭系、恒容、W'=0时,△U=Q v(Q v为恒容热效应),dU=δQ v。 上式是热力学中常用的一个公式,使用此公式时,一定要满足前面的条件,请大家注意,在热力学中用公式必须满足条件。 在化学中,我们更关心恒压过程,因为化学效应一般是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 封闭体系、恒压时,△U=Q p-W,若W'=0,则Q p=△U+W=△U+P e△V=U2-U1+ (P e V2-P e V1),因恒压P e=P1=P2,则Q p=(U2+P2V2)-(U1+P1V1),为了数学表达的方便,引进一个物理量,焓:H=U+PV,这里要说明一下,焓在这里无明确的物理意义,可以理解为,为了表达方便,专门设为一个符号,H即U+PV,之所以要提出焓这一物理量,是因为U+PV经常会用到,所以专门用一个符号来代替它。则上式 Qp=H2-H1=△H。 ∴封闭体系、恒压、W'=0时, Qp=△H,dH=δQ p。 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H是状态系数,因为U、P、V都是状态系数,状态确定,U、P、V都是一定值,当然H也是确定值,也就是说从始态→终态,所有途径的△H都是的一样的,也就是说,在计算△H时,可以设计一条方便计算得途径。 焓是热力学的基本概念之一,以后经常要用到。总的来说,封闭体系不做非体积功时的过程,内能变化可以通过测定恒容热效应来求,焓变可以通过测恒压热效应求得。 焓 焓(enthalpy),符号H,是一个系统的热力学参数。 物理意义:⑴H=U+pV 焓=流动内能+推动功 ⑵焓表示流动工质所具有的能量中,取决于热力状态的那部分能量 定义一个系统内: H = U + pV 式子中"H"为焓,U为系统内能,p为其压强,V则为体积。 对于在大气内进行的化学反应,压强一般保持常值,则有 ΔH = ΔU + pΔV 规定放热反应的焓取负值。如:

熵焓自由能

熵、焓、自由能 熵 . 熵:热量与温度之商乘坐熵,记作S。 S = Q / T . 熵变; 熵的变化量称为熵变,记作ΔS ΔS = ΔQ / T . Q 为系统吸收的热量,T为系统的温度。 熵变等于系统从热源吸收的热量与系统的热力学温度之比,可用于度量热量转变 为功的程度。 熵表示热量转化为功的程度,也表示系统中的无序程度, 1、熵越大,其做功能力下降,无序程度增加。 2、熵是表示物质系统状态的一个物理量,它表示该状态可能出现的程度。、 3、孤 立体系(即绝热体系)中实际发生的过程必然要使它的熵增加。 4、对于纯物质的晶体,在热力学零度时,熵为零. :有两种表述形式。 表述1:不可能用有限个手段和程序使一个物体冷却到绝对温度零度。表述2: 一切纯物质的晶体,在热力学零度时,熵为零。 标准熵:1 mol物质在下所计算出的熵值,称标准摩尔熵,简称标准熵。用ST q 表示,单位:J·mol-1 ·K-1 熵的规律:

(1) 同一物质,气态熵大于液态熵,液态熵大于固态熵; ST q(g) > ST q(l) > ST q(s) S q H2O (g) > H2O (l) > H2O (s) (2) 相同组成的分子中,分子中原子数目越多,熵值越大; S q O2 (g) < S q O3 (g) S q NO (g) < S q NO2 (g) < S q N2O4 (g) S q CH2=CH2 (g) < S q CH3-CH3 (g) (3) 相同元素的原子组成的分子中,分子量越大,熵值越大; S q CH3Cl(g) < S q CH2Cl2 (g) < S q CHCl3(g) (4) 同一类物质,越大,结构越复杂,熵值越大; S qCuSO4(s) < S qCuSO4·H2O(s) < SqCuSO4·3H2O(s) < SqCuSO4·5H2O (s) S qF2(g) < S qCl2(g) < S qBr2(g) < SqI2 (g) (5) 固体或液体溶于水时,熵值增大,气体溶于水时,熵值减少。 反应熵变的计算公式 一般地,对于标准状态下的反应:m A + n B =x C + y D 熵变 =(x × C 的标准熵 + y × D的标准熵)-(m × A的标准熵 + n × B的标准熵) = [x Sq,C + y Sq,D] – [m Sq,A + n Sq,B] 热力学第二定律: 孤立体系(即绝热体系)的自发过程是体系熵增加的过程,即:

熵及熵增加的概念及意义

熵及熵增加的概念及意义 摘 要:熵是热学中一个及其重要的物理概念。自从克劳修斯于1865年提出熵概念以来,由于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它已经超出物理学的范畴。本文从熵的概念出发,简述了熵的概念和意义及熵增加的概念和意义,促进我们对熵的理解。 关键词:熵;熵概念和意义; 一. 熵概念的建立及意义 1.克劳修斯对熵概念的推导 最初,克劳修斯引进态函数熵,其本意只是希望用一种新的形式,去表达一个热机在其循环过程所必须的条件。熵的最初定义建立于守恒上,无论循环是否理想,在每次结束时,熵都回到它最初的数值。首先将此过程限于可逆的过程。则有 0d =?T Q 图1-1 闭合的循环过程 公式0d =?T Q 的成立,足以说明存在个态函数。因此,对于任意一个平衡态,均可引 入态函数——熵:从状态O 到状态A ,S 的变化为 ? =-A O T Q S S d 0S 为一个常数,对应于在状态O 的S 值。对于无限小的过程,可写上式为 可逆)d ( d T Q S = 或 可逆)d (d Q S T = 在这里的态函数S 克劳修斯将其定义为熵。不管这一系统经历了可逆不可逆的变化过程,具体计算状态A 的熵,必须沿着某一可逆的变化途径。这里不妨以理想气体的自由膨胀为例来说明这一点。 p V

设总体积为2V 的容器,中间为一界壁所隔开。 图1-2 气体的自由膨胀 初始状态时,理想气体占据气体为1V 的左室,右室为真空气体2V 。然后,在界壁上钻一孔,气体冲入右室,直到重新达到平衡,气体均匀分布于整个容器为止。膨胀前后,气体温度没有变化,气体的自由膨胀显然是一个不可逆的问题。对于此过程,是无法直接利用公式(1-1)来计算熵的变化的。但为了便于计算,不一定拘泥于实际所经历的路线。不妨设想一个联系初、终状态的可逆过程,气体从体积1V 扩展到2V 得等温膨胀。在此过程中,热量Q 全部转化为功W 。 ??===T W T Q Q T T Q d 1d ??===?V P V V T T W T Q S d 1d 2112ln V V nR = 计算中引用了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 =nRT = NkT 时至今日,科学的发展远远超出了克劳修斯当时引进熵的意图及目标。熵作为基本概念被引入热力学,竟带来了科学的深刻变化,拓展了物理内容,这是克劳修斯所没有预料到的。 2.熵的概念 熵,热力学中表征物质状态的参量之一,用符号S 表示,其物理意义是体系混乱程度的度量。 3.熵的性质及意义 自然界中所有不可逆的过程不仅不能反向进行,而且在不引起其它条件的变化下,用任何方式也不能回到原来状态,这就表明,自发过程单向性或不可逆性并不由过程进行的方式和路径决定,而是由系统的初、终状态决定。所以,根据态函数的定义,不可逆的过程的单向性或不可逆性具有以上态函数的性质,因而熵就是用来表征这个态函数。熵的单位J/K 。熵具有以下两个性质: (1)熵是一个广延量,具有相加性。体系的总熵等于体系各部分的熵的总和。 (2)体系熵的变化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由体系和外界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另一部分是由体系内部的不可逆过程产生的。 熵的物理意义可以这样来理解,在孤立的体系中进行不可逆的过程,总包含有非平衡态向平衡态进行的过程,平衡态与非平衡态比较,系统内运动的微观粒子更为有序,因此,系统的熵增加过程与从有序态向无序态转变有联系。熵越大的态, 系统内热运动的微观粒子越

熵和焓的理解

熵 entropy 描述的重要态函数之一。熵的大小反映系统所处状态的稳定情况,熵的变化指明热力学过程进行的方向,熵为提供了定量表述。 为了定量表述热力学第二定律,应该寻找一个在可逆过程中保持不变,在不可逆过程中单调变化的态函数。克劳修斯在研究卡诺热机时,根据卡诺定理得出,对任意循环过程都有,式中 Q是系统从温度为T的热源吸收的微小热量,等号和不等号分别对应可逆和不可逆过程。可逆循环的表明存在着一个态函数熵,定义为 对于绝热过程Q=0,故S≥0,即系统的熵在可逆绝热过程中不变,在不可逆绝热过程中单调增大。这就是熵增加原理。由于孤立系统内部的一切变化与外界无关,必然是绝热过程,所以熵增加原理也可表为:一个孤立系统的熵永远不会减少。它表明随着孤立系统由非平衡态趋于平衡态,其熵单调增大,当系统达到平衡态时,熵达到最大值。熵的变化和最大值确定了孤立系统过程进行的方向和限度,熵增加原理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 能量是物质运动的一种量度,形式多样,可以相互转换。某种形式的能量如内能越多表明可供转换的潜力越大。熵原文的字意是转变,描述内能与其他形式能量自发转换的方向和转换完成的程度。随着转换的进行,系统趋于平衡态,熵值越来越大,这表明虽然在此过程中能量总值不变,但可供利用或转换的能量却越来越少了。内能、熵和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使人们对与热运动相联系的能量转换过程的基本特征有了全面完整的认识。 从微观上说,熵是组成系统的大量微观粒子无序度的量度,系统越无序、越混乱,熵就越大。热力学过程不可逆性的微观本质和统计意义就是系统从有序趋于无序,从概率较小的状态趋于概率较大的状态。 在信息论中,熵可用作某事件不确定度的量度。信息量越大,体系结构越规则,功能越完善,熵就越小。利用熵的概念,可以从理论上研究信息的计量、传递、变换、存储。此外,熵在控制论、概率论、数论、天体物理、生命科学等领域也都有一定的应用。 注:熵的增加系统从几率小的状态向几率大的状态演变,也就是从有规则、有秩序的状态向更无,更无秩序的演变。 焓 enthalpy

物理化学重要概念公式总结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基本概念 系统与环境,状态与状态函数,广度性质与强度性质,过程与途径,热与功,内能与焓。 二、基本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Q +W 。 焦耳实验:ΔU =f (T ) ; ΔH =f (T ) 三、基本关系式 1、体积功的计算 δW = -p e d V 恒外压过程:W = -p e ΔV 可逆过程: W =nRT 1221ln ln p p nRT V V = 2、热效应、焓 等容热:Q V =ΔU (封闭系统不作其她 功) 等压热:Q p =ΔH (封闭系统不作其她 功) 焓的 定义:H =U +pV ; d H =d U +d(pV ) 焓与温度的关系:ΔH =?2 1d p T T T C 3、等压热容与等容热容

热容定义:V V )(T U C ??=;p p )(T H C ??= 定压热容与定容热容的关系: nR C C =-V p 热容与温度的关系:C p =a +bT +c’T 2 四、第一定律的应用 1、理想气体状态变化 等温过程:ΔU =0 ; ΔH =0 ; W =-Q =?-p e d V 等容过程:W =0 ; Q =ΔU =?T C d V ; ΔH =?T C d p 等压过程:W =-p e ΔV ; Q =ΔH =?T C d p ; ΔU =?T C d V 可逆绝热过程: Q =0 ; 利用p 1V 1γ=p 2V 2γ求出T 2, W =ΔU =?T C d V ;ΔH =?T C d p 不可逆绝热过程:Q =0 ; 利用C V (T 2-T 1)=-p e (V 2-V 1)求出T 2, W =ΔU =?T C d V ;ΔH =?T C d p 2、相变化 可逆相变化:ΔH =Q =n Δ_H ; W=-p (V 2-V 1)=-pV g =-nRT ; ΔU =Q +W 3、热化学

熵的微观意义

熵的微观意义 热力学虽然具有普适性与可靠性,但也有它的局限性。就第二定律而言,它只能说明自然界中任何宏观系统必遵从这一有关可逆与不可逆性的基本规律。关于熵,它只能作出(5.23)式的定义,要解释熵的物理意义,解释为什么在不可逆绝热过程中熵总是增加的,解释为什么一切与热相联系的一切宏观过程都是不可逆的,需采用统计物理及分子动理论的方法去探讨过程不可逆性的本质及熵的本质。在这里,只能对熵的微观意义,介绍最基本的结论。 (一)熵是系统无序程度大小的度量 我们在这里将引入无序与有序的概念。无序是相对于有序来讲的。无序有两种,一种是静止粒子的空间分布的无序;另一种是运动粒子的无序性。显然,对于热运动来说,热运动越剧烈,即温度越高,就越是无序。而熵的变化与温度有关。相同情况下温度升高,熵增加。利用对称性可以证明,粒子的空间分布越是处处均匀,分散得越开(即粒子数密度越小)的系统越是无序,粒子空间分布越是不均匀、越是集中在某一很小区域内,则越是有序。在相同温度下,气体要比液体无序,液体又要比固体无序。在密闭容器的气体中,若有一部分变为液体,即其中部分分子密集于某一区域呈液体状态,这时无序度变小。其逆过程,液体蒸发为气体,无序度变大。注意:有序并非整齐。气体分子均匀分布于容器中是整齐的,但它却是最无序的。相反,气体分子都集中于容器的某一角落中,这并不整齐,却是较有序的。液 体在等温条件下蒸发为气体时要吸收气化热,这是一个可逆等温过程,熵要增加。 。又如,从理想气体熵的公式(5.29)式知,气体在等温膨胀从增加到过程中, 熵增加。。而从有序无序角度来看,在液体气化及气体等温膨胀过程中气体分散到更大体积范围内,显然无序度增加了。这与在该两个过程中熵也增加是一致的。上述例子均说明:熵与微观粒子无序度之间有直接关系。或者说:熵是系统微观粒子无序度大小 的度量。而宏观系统的无序是以微观状态数来表示的。通常人们又把微观状态数(number of microscopic states)称为热力学概率(therm odynamical probability)(注意:热力学概率与通常所讲的概率不同,它不是小于1,相反一般都远远大于1)。 (二)玻耳兹曼关系 从单原子理想气体熵的表达式(5.29)知, (5.4 1) 该式可改写为 从该式可很明显看出,单原子理想气体的熵可表示为 其中为某一系数。注意到对数内的真数是的次方。虽然是宏观物理量,但是微观粒子数。从概率论来理解,处于平衡态的系统,个粒子的概率是单粒子概率的次方。从而可以看出,对数内是整个系统的概率,而是单粒子的概率。 为某一系数,而、恰正反映了粒子空间分布及热运动的无序性。这是因为V越大越无序,而分子热运动反映为速度空间中粒子分布的无序性。温度越高,粒子的分布散得越开,

熵和焓的理解

熵 entropy 描述热力学系统的重要态函数之一。熵的大小反映系统所处状态的稳定情况,熵的变化指明热力学过程进行的方向,熵为热力学第二定律提供了定量表述。 为了定量表述热力学第二定律,应该寻找一个在可逆过程中保持不变,在不可逆过程中单调变化的态函数。克劳修斯在研究卡诺热机时,根据卡诺定理得出,对任意循环过程都有Image:熵1.jpg,式中Image:熵2.jpg Q是系统从温度为T的热源吸收的微小热量,等号和不等号分别对应可逆和不可逆过程。可逆循环的Image:熵3.jpg表明存在着一个态函数熵,定义为 Image:熵4.jpg 对于绝热过程Q=0,故S≥0,即系统的熵在可逆绝热过程中不变,在不可逆绝热过程中单调增大。这就是熵增加原理。由于孤立系统内部的一切变化与外界无关,必然是绝热过程,所以熵增加原理也可表为:一个孤立系统的熵永远不会减少。它表明随着孤立系统由非平衡态趋于平衡态,其熵单调增大,当系统达到平衡态时,熵达到最大值。熵的变化和最大值确定了孤立系统过程进行的方向和限度,熵增加原理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 能量是物质运动的一种量度,形式多样,可以相互转换。某种形式的能量如内能越多表明可供转换的潜力越大。熵原文的字意是转变,描述内能与其他形式能量自发转换的方向和转换完成的程度。随着转换的进行,系统趋于平衡态,熵值越来越大,这表明虽然在此过程中能量总值不变,但可供利用或转换的能量却越来越少了。内能、熵和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使人们对与热运动相联系的能量转换过程的基本特征有了全面完整的认识。 从微观上说,熵是组成系统的大量微观粒子无序度的量度,系统越无序、越混乱,熵就越大。热力学过程不可逆性的微观本质和统计意义就是系统从有序趋于无序,从概率较小的状态趋于概率较大的状态。 在信息论中,熵可用作某事件不确定度的量度。信息量越大,体系结构越规则,功能越完善,熵就越小。利用熵的概念,可以从理论上研究信息的计量、传递、变换、存储。此外,熵在控制论、概率论、数论、天体物理、生命科学等领域也都有一定的应用。 注:熵的增加表示系统从几率小的状态向几率大的状态演变,也就是从比较有规则、有秩序的状态向更无规则,更无秩序的状态演变。 焓 enthalpy 热力学中表征物质系统能量的一个重要状态参量,常用符号H表示。对一定质量的物质,焓定义为H=U+pV,式中U为物质的内能,p为压力,V为体积。单位质量物质的焓称为比焓,表示为h=u+p/ρ,u为单位质量物质的内能(称为比内能),ρ为密度,1/ρ为单位质量物质的体积。焓具有能量的量纲。一定质量的物质按定压可逆过程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焓的增量便等于在此过程中吸入的热量。

关于焓和熵的概念

熵和焓的概念 (2008-11-22 15:23:21) 转载 标签: 杂谈 解释 1、焓是物体的一个热力学能状态函数。在介绍焓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分子热运动、热力学能和热力学第一定律: 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把非常细小的花粉放在水面上并用显微镜观察,发现花粉在水面上不停地运动,且运动轨迹极不规则。起初人们以为是外界影响,如振动或液体对流等,后经实验证明这种运动的的原因不在外界,而在液体内部。原来花粉在水面运动是受到各个方向水分子的撞击引起的。于是这种运动叫做布朗运动,布朗运动表明液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从实验中可以观察到,布朗运动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愈加剧烈。这表示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跟温度有关系,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就越激烈。正因为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系,所以通常把分子的这种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在热学中,分子、原子、离子做热运动时遵从相同的规律,所以统称为分子。既然组成物体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那么,像一切运动着的物体一样,做热运动的分子也具有动能。个别分子的运动现象(速度大小和方向)是偶然的,但从大量分子整体来看,在一定条件下,他们遵循着一定的统计规律,与热运动有关的宏观量——温度,就是大量分子热运动的统计平均值。分子动能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就越大,反之越小。所以从分子动理论的角度看,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即微观含义,宏观: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即化学上所说的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分子间作用力是分子引力与分子斥力的合力,存在一距离r0使引力等于斥力,在这个位置上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分子引力与分子斥力都随分子间距减小而增大,但是斥力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大,所以分子间距大于r0时表现为引力,小于r0时表现为斥力。因为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所以分子间具有由它们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叫做分子势能。分子势能与弹簧弹性势能的变化相似。物体的体积发生变化时,分子间距也发生变化,所以分子势能同物体的体积有

物理化学总结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基本概念 系统与环境,状态与状态函数,广度性质与强度性质,过程与途径,热与功,内能与焓。 二、基本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Q +W 。 焦耳实验:ΔU =f (T ) ; ΔH =f (T ) 三、基本关系式 1、体积功的计算 δW = -p e d V 恒外压过程:W = -p e ΔV 可逆过程:12 21ln ln p p nRT V V nRT W == 2、热效应、焓 等容热:Q V =ΔU (封闭系统不作其他功) 等压热:Q p =ΔH (封闭系统不作其他功) 焓的定义:H =U +pV ; d H =d U +d(pV ) 焓与温度的关系:ΔH =?2 1 d p T T T C 3、等压热容与等容热容 热容定义:V V )(T U C ??=;p p )(T H C ??=

定压热容与定容热容的关系:nR C C =-V p 热容与温度的关系:C p =a +bT +c’T 2 四、第一定律的应用 1、理想气体状态变化 等温过程:ΔU =0 ; ΔH =0 ; W =-Q =?-p e d V 等容过程:W =0 ; Q =ΔU =?T C d V ; ΔH =?T C d p 等压过程:W =-p e ΔV ; Q =ΔH =?T C d p ; ΔU =?T C d V 可逆绝热过程:Q =0 ; 利用p 1V 1γ=p 2V 2γ 求出T 2, W =ΔU =?T C d V ;ΔH =?T C d p 不可逆绝热过程: Q =0 ; 利用C V (T 2-T 1)=-p e (V 2-V 1)求出T 2, W =ΔU =?T C d V ;ΔH =?T C d p 2、相变化 可逆相变化:ΔH =Q =n Δ_H ; W=-p (V 2-V 1)=-pV g =-nRT ; ΔU =Q +W 3、热化学 物质的标准态;热化学方程式;盖斯定律;标准摩尔生成焓。 摩尔反应热的求算:)298,()298(B H H m f B m r θθν?=?∑

焓和熵的介绍

焓(enthalpy),符号H,是一个系统的热力学参数。定义一个系统内: H = U + pV 式子中"H"为焓,U为系统内能,p为其压强,V则为体积。焓不是能量,仅具有能量的量纲,它没有明确的物理意义。焓有下述一些特性: 焓的绝对值无法求得,使用配分函数求出的焓值也不是绝对值。焓是系统的容量性质,与系统内物质的数量成正比。焓是一个状态函数,也就是说,系统的状态一定,焓是值就定了。 单位质量的物质所含有的热量叫作焓. "系统的状态一定,焓值也确定了。" 焓是代表流动工质沿着流动方向往前方传递的总能量(内能、推动功、动能、势能)中,直接取决于热力状态的那部分能量。举例:单位时间内锅炉主蒸汽的热焓-(锅炉给水的热焓+排污水的热焓)/单位时间内进炉煤的低位发热值,就是锅炉的效率啊。引用焓的概念,可使热工计算大为简单,对借助于图解法来研究工质的热力过程更为方便。熵的说明:热量是工质与外界存在温差时所传递的能量,则温度T是传热的推动力,只要工质与外界有微小的温差就能传热,于是相应地也应有某一状态参数的变化来标志有无传热,这个状态参数定名为熵。根据熵的变化,可以判断工质在可逆过程中是吸热、放热,还是绝热。熵的更重要的作用是用以恒量过程的不可逆程度。如:蒸汽经过节流孔板,喷嘴等处可以理 解为等熵绝热过程的。 焓是单位物质所含能量的多少!汽轮机中就是一个焓降的过程,焓降的过程就是对外做功的过程!实际上,哪怕效率非常高的机组,焓降也不会很高,我们为什么不能让焓降更大呢?这就引出了熵,霍金语:“熵是一种新的世界观” 熵的多少代表了我们利用这些能量所需要付出代价的多少。焓降的过程伴随着熵增,当焓降到一定程度,熵会增到一定程度,也就说我们利用这些能所需要的代价越来越高,熵增到一定程度,需要付出的代价已经不划算利用这些能源了!熵是一种代价,它决定了我们不能靠能量守恒定律而尽情挥霍能源。举例,同样参数的汽轮机,背压机组能发电20-30MW,凝气机组能发电100MW,因为我们建立了真 空,付出了循环水的“代价” 熵描述热力学系统的重要态函数之一。熵的大小反映系统所处状态的稳定情况,熵的变化指明热力学过程进行的方向,熵为热力学第二定律提供了定量表述。用符号“S”表示,单位为:j/K 焓(enthalpy),符号H,是一个系统的热力学参数。物理意义:⑴H=U+pV 焓=流动内能+推动功⑵焓表示流动工质所具有的能量中,取决于热力状态的那部分能量定义一个系统内: H = U + pV 式子中"H"为焓,U为系统内能,p为其压强,V则为体积。对于在大气内进行的化学反应,压强一般保持常值,则有ΔH = ΔU + pΔV 规定放热反应的焓取负值。如: SO3(g)+H2O(l)==H2SO4(l);ΔH= -130.3 kJ/mol 表示每生成1 mol H2SO4 放出 130.3 kJ 的热。严格的标准热化学方程式格式: H2(g)+1/2O2(g)==H2O(l) ΔrHθm=-286kJ·mol-1 (θ表示标准态,r 表示反应,m表示1mol反应.含义为标准态下进行一摩尔反应的焓变) 熵熵 shāng entropy 物理意义:物质微观热运动时,混乱程度的标志。热力学中表征物质状态的参量之一,通常用符号S表示。在经典热力学中,可用增量定义为dS=(dQ/T),式中T为物质的热力学温度;dQ为熵增过程中加入物质的热量;下标“可逆”表示加热过程所引起的变化过程是可逆的。若过程是不可逆的,则dS>(dQ/T)不可逆。单位质量物质的熵称为比熵,记为s。熵最初是根据热力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