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骨转移诊疗专家共识(2014版)

肺癌骨转移诊疗专家共识(2014版)
肺癌骨转移诊疗专家共识(2014版)

肺癌骨转移诊疗专家共识(2014版)

作者单位:100021 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孙燕);510060 广州,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管忠震);200030 上海,上海市胸科医院(廖美琳);100191 北京,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科(于欣);300060 天津,天津市肿瘤医院肺部肿瘤科(王长利);100142 北京,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内科(王洁,段建春);100035 北京,北京积水潭医院骨肿瘤科(牛晓辉);100021 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石远凯);100053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首都医科大学宣武

医院胸外科(支修益);110001 沈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刘云鹏);510060 广州,中山大学肿瘤医院放

疗科(刘孟忠);310022 杭州,浙江省肿瘤医院化疗中心(张沂平);100142 北京,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外科(杨跃);510080 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肿瘤外科(沈靖南);150081 哈尔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陈公琰);300052 天津,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肺外科(周清华);200433 上海,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科(周彩存);250117济南,山东肿瘤医院肿瘤内科(郭其森);100142 北京,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康复科(唐丽丽);266003 青岛,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科(梁军);200032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核医学科(章英剑);130012 长春,吉林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程颖)

1 概述

原发性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4]。2012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居全国众癌之首,且其发病隐匿,确诊时约50%为晚期(IV期),骨转移是主要的血行转移部位之一[5]。随着治疗方法和技术的进步,晚期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逐渐延长至1年左右[6]。患者生存获益的同时,发生骨转移及骨相关事件(Skeletal Related Events, SRE)的风险亦随之增高[7-10]。

骨转移常预示患者生活质量的下降和生存期的缩短。引起的SRE,如骨痛、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高钙血症及相关治疗带来的痛苦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控制原发疾病的同时,积极预防和治疗骨转移骨相关事件尤为重要。

在原发病的系统治疗基础之上,针对骨转移采取多学科综合治疗(mulitiple department treatment, MDT)模式,有计划、合理地制定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减少或延缓骨转移并发症及骨相关事件的发生,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以往恶性肿瘤骨转移诊疗共识不同,本共识特别增加了肺癌骨转移的心理治

疗,强调肿瘤患者的身-心并重的整体治疗,符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使患者最大程度获益。

2 发病率

肺癌骨转移发生率为30%-40%,研究显示甚至有50%的肺癌患者死后尸解发现有骨转移。肺癌骨转移后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仅6个-10个月[11],经过治疗后1年生存率也仅为40%-50%。肺癌骨转移的好发部位在脊柱和躯干骨近端。发生于脊柱者占50%,股骨占25%,肋骨和胸骨占12%[7, 12-14]。

46%的肺癌骨转移患者并发骨相关事件SRE[15]。肺癌骨转移患者一旦发生SRE,将显著缩短患者生存期,有研究显示生存时间可缩短一半[11]。若合并严重骨相关事件,如高钙血症、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等并发症,患者的生存将进一步缩短 [11,12]。

3 病理与发病机制

恶性肿瘤骨转移按病变特征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溶骨型、成骨型和混合型[12,16]。成骨型骨转移常见于前列腺癌、膀胱癌,约占骨转移的10%。溶骨型骨转移占70%,常见于肺癌和乳腺癌[12,13,16]。骨转移致SRE是影响骨转移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的直接因素。SRE发生危险性与恶性肿瘤类型相关。溶骨型病变为主的骨转移患者发生SRE危险性高。

肺癌骨转移主要是破骨细胞导致的骨吸收,大多表现为溶骨型病变[17]。肺癌细胞转移到骨后释放出可溶性介质,激活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又进一步促进肿瘤细胞分泌骨溶解的介质,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应用抑制破骨细胞活性的药物,如双膦酸盐等可显著降低恶性骨转移瘤病灶内的破骨活动,降低由此引起的高钙血症和高尿钙症[18]。

4 临床表现

仅50%肺癌骨转移患者出现临床症状[12]。肺癌骨转移常伴有严重骨痛及骨相关事件(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高钙血症等)[19,20],不仅明显影响患者睡眠、情绪、日常生活能力,而且威胁患者的生存。

骨痛为骨转移最主要的临床症状。随着肿瘤增大至骨髓腔内压力>6.67 kPa 出现骨痛,且随病情进展逐渐加重。肿瘤分泌的前列腺素、IL-2、TNF等疼痛介质及肿瘤侵犯骨膜、神经、软组织均可导致剧烈疼痛(疼痛程度评估见附件1)。

病理性骨折常为肺癌骨转移癌的首发症状。约1/3患者以骨转移癌为首发症状而无原发癌表现[21]。在此前,患者可全无自觉症状,甚至带瘤生存数月至数年。高钙血症是肺癌骨转移的致死原因之一。肺癌骨转移晚期还可出现乏力、消瘦、贫血、低热。

肺癌患者相关心理痛苦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失望及孤独等。因此,患者心理需求是大量的,如安全感、爱与被爱、理解、自尊等。如果这些需求得不到确认和较好的满足,就不可能获得疼痛及其他症状全身心的缓解。

5 诊断

5.1 高危因素

原发肺癌病史的患者出现以下列任何情况均可视为骨转移的高危人群,需进行骨转移相关检查:①骨痛/骨折;②脊髓或神经受压症状;③碱性磷酸酶升高;

④高钙血症[22]。

5.2 诊断方法

对怀疑有骨转移的肺癌病人推荐病人进行以下检查:

5.2.1 放射性核素骨扫描(ECT)

ECT是骨转移的首选筛查方法[23,24],能够早期发现发生在骨骼中的成骨、溶骨或混合破坏性骨破坏的转移性病灶。具有灵敏度高、全身一次成像不易漏诊的优点,但由于不仅骨转移瘤可以在放射性核素骨扫描检查中表现出阳性结果,其他的骨病变也可以在放射性核素骨扫描检查中表现出阳性结果,因此该检查存在特异度较低的缺点[25]。PET- CT不仅可以提供全身骨骼受累情况,还可以断层显像显示骨破坏的情况,其缺点是价格昂贵[26]。

5.2.2 X线

X线是最常规的骨骼检查方法,可以显示骨骼局部的全貌,是骨科必须的检查方法。早期病变普通X线检查难以发现,敏感性低(仅44%-50%左右)[7,27],常比ECT显示骨转移灶晚3个-6个月,骨破坏未累积皮质时,易被高密度皮质掩盖而漏诊。但其特异性高、操作简单、能基本显示骨质密度变化且费用低廉,可对其他影像检查发现的骨质异常进行进一步确认。故仍是诊断骨转移的主要诊断工具[22]。

5.2.3 CT/增强CT

转移瘤的主要特点是破坏掉骨骼的正常结构,然后由肿瘤组织替代、占据被破坏的骨结构。CT可以显示骨骼的细微结构,是目前最高空间分辨率的影像,为ECT阳性患者的确诊性检查,以明确是否有骨破坏、并了解破坏程度;增强CT可以显示占据被破坏骨结构中的组织是否具有较正常组织更丰富的血供,而这正是肿瘤组织的特征。较X线、常规CT可获得更多骨微细变化及周围软组织病变信息。

5.2.4 MRI检查

诊断骨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能通过横断、冠状、矢状位多角度观察,能详细了解解剖结构而广泛应用于临床。恶性肿瘤通过血液循环转移至骨,首先先侵犯骨髓(高信号),与骨皮质破坏区形成良好对比,对早期病理改变有较高敏感性,但应与化疗后骨髓局灶性反应性改变相鉴别。应当注意的是许多髓腔MRI信号改变并不是由于肿瘤侵及造成。MRI显示骨髓和软组织解剖清晰,伴脊柱神经压迫症状时首选MRI。但其价格较贵、扫描范围局限,需恰当选择。当判断骨转移时ECT结合X线仍不能确定时,可行MRI检查提供间接证据。

5.2.5 骨活组织检查

病理学是诊断肺癌骨转移的金标准。其原则和指征:如肺癌诊断明确,且全身多发骨破坏(椎体、骨盆、长骨),活检为非必须操作;肺癌诊断明确,但仅出现孤立的骨破坏灶,应积极穿刺活检,明确诊断。骨转移病灶的活检遵循肌肉骨骼系统肿瘤的活检原则,穿刺针抽取肿瘤组织,偶有切开活检,活检切口需与将来手术切口一致,有利于切除活检的污染伤口或穿刺针道。骨骼在取活检开窗时,尽可能取圆形窗,以减少病理骨折发生的危险。活检后填充骨水泥,减少出血。术后压迫止血,忌放置引流管,以免造成肿瘤局部播散。为证明取材部位正确性,肢体活检应在影像增强仪下进行;躯干、脊柱椎体、腰骶部病变应在CT 引导进行。骨活检过程中需注意避免造成病理性骨折。

5.2.6 骨代谢的生物化学标记(Bone Biomarkers)

可反映骨转移过程中骨吸收和形成的速度,提示骨破坏和修复程度。是近期发现的具有潜在的用于诊断及监控疾病进展的新技术,但因目前尚无前瞻性研究,除碱性磷酸酶(ALP)外,暂不建议临床常规使用。①反映溶骨代谢水平的标记: I型胶原羧基末端肽(ICTP)、I型胶原N末端肽(NTX)、I型胶原α1羧基末端肽(CTX)、骨唾液蛋白(BSP)等;②反映成骨代谢水平的标记: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碱性磷酸酶(ALP)、I型溶胶原N末端肽(PINP)等[28,29]。

5.3 诊断标准

肺癌骨转移的诊断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之一:

(1)临床或病理诊断肺癌,骨病变活检符合肺癌转移;

(2)肺癌病理诊断明确,具有典型的骨转移影像学表现。

5.4 诊断流程

a. 骨转移的临床表现: 骨疼痛、活动障碍、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及脊神经压迫、高钙血症等;

b. 中晚期恶性肿瘤及高风险发生骨转移的恶性肿瘤;

c.由于该检查费用昂贵,因此不推荐作为常规检查。

6 治疗

治疗肺癌骨转移的目标是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缓解症状及心理痛苦、预防或处理病理性骨折、解除神经压迫等骨相关事件。肺癌出现骨转移时即为全身性疾病,应采取以全身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式,包括:肺癌(原发病)的系统治疗(化疗及分子靶向治疗)、放疗、手术、止痛、双膦酸盐和心理支持治疗。治疗原则:

以全身治疗为主,其中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可作为肺癌的抗肿瘤治疗方式,具体原则可参照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1版)。合理的局部治疗可以更好的控制骨转移相关症状,其中手术是治疗孤立骨转移灶的积极手段,而放射治疗也是有效的局部治疗手段。双膦酸盐可以预防和延缓SRE的发生。对症止痛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应根据患者的机体状况、肿瘤病理学类型、病变累及范围(临床分期)和发展趋势,采取多学科综合治疗(MDT)模式,有计划、合理的制定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

6.1 化疗及分子靶向治疗

6.1.1 化疗

肺癌骨转移患者治疗前一般情况评估见附件2(PS评分)。

化疗适应症:PS评分≤2分(附件3,ZPS评分,5分法),重要器官功能可耐受化疗。对于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 SCLC)的化疗PS评分可放宽至3分。

含铂双药联合化疗是晚期肺癌患者的标准一线方案,在缓解率和生存期方面均显著优于单药方案。研究表明,对肺癌原发灶有效的化疗药物(联合铂类的第三代双药方案,如长春瑞滨联合铂类-NP方案、吉西他滨联合铂类-GP方案、紫杉醇联合铂类-TP方案、多西他赛联合铂类-DP方案),对骨转移灶并非一定有效,故骨转移灶的局部治疗仍是不可或缺的治疗方式;三药方案能够提高化疗的有效率,但毒性有所增加,且不能改善患者总生存;非铂方案可作为不能耐受铂类毒性患者的一线方案。全身化疗可改善患者一般情况,提高生活质量。对于骨转移,一般需同时联合双膦酸盐药物,具体参考见《NCCN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复发和转移一章及《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1版)》[22,30],鼓励患者参加临床试验。

6.1.2 分子靶向治疗

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是针对可能导致细胞癌变的驱动基因,从分子水平上阻断肿瘤信号传导通路,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诱导凋亡,甚至使其完全消退的全新的生物治疗模式。根据药物的作用靶点,肺癌常用的分子靶向

治疗药物包括:

(一) 以EGFR突变为靶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EGFR-TKI),如厄洛替尼、吉非替尼、埃克替尼,在具有EGFR基因敏感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疗效已经得到肯定。对携带EGFR基因敏感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EGFR-TKI可作为一线治疗方案。

(二) 以EML4-ALK融合基因为靶点中国非选择性非小细胞肺癌人群EML4-ALK(棘皮动物微管相关蛋白样4-间变性淋巴瘤激酶,Echinoderm Microtubule

-Associated-Protein-Like 4-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融合基因发生率约为4%。克唑替尼是ALK(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MET和ROS-1(C-ROS原癌基因1酪氨酸激酶,C-Ros Oncogene 1 receptor

tyrosinekinase)酪氨酸激酶的抑制剂,对有EML4-ALK融合基因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疾病控制率可达60%-70%,已经成为继EGFR-TKI后又一种具有明确分子靶点和疗效预测标志的靶向药物。

(三) 以VEGF为靶点的治疗贝伐单抗是人源化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Receptor, VEGFR)的单克隆抗体,可以与VEGF结合,使之不能与受体结合,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在非鳞型非小细胞肺癌贝伐单抗与化疗联合应用能够提高非鳞型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并延长患者生存。贝伐单抗联合含铂双药化疗药物是目前晚期非鳞型非小细胞肺癌的标准一线治疗方案之一。

6.2 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是肺癌骨转移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能够减轻/消除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还能预防病理性骨折和脊髓压迫的发生及缓解脊髓压迫症状。放射治疗包括外照射和放射性核素治疗两类。

6.2.1 体外放射治疗

体外放射治疗是肺癌骨转移姑息性放疗的首选方法,对经化疗和双膦酸盐治疗后仍无法缓解的顽固性疼痛、椎体不稳、即将发生病理性骨折和脊髓压迫症的患者(对于已有明显脊髓压迫可先请神经外科确定有无手术指征),局部放疗可迅速有效地缓解骨破坏和软组织病变导致的疼痛。对于长骨骨折病人,放疗可有效控制疼痛,并有可能促进骨折愈合。双膦酸盐阻止肿瘤细胞由G2期和M期向S期转换,使细胞停滞于放疗敏感的细胞周期时段延长,故可常规联用双膦酸盐以增强骨转移灶对放疗的敏感性[31,32]。

(一) 治疗前评估患者全身症状及其他部位肿瘤情况评价:①患者全身状况及其他部位肿瘤情况评价:1)PS评分<2,全身病变稳定:较高剂量较长时间;2)PS评分2-3,其他部位进展:较低剂量较短时间;②骨转移部位:1)承重骨即使无症状亦可预防照射;2)非承重骨其他治疗手段缓解疼痛症状无效、影响功能。

(二) 体外放射治疗适应症:①有疼痛症状的骨转移灶,缓解疼痛及恢复功能;

②选择性的用于负重部位骨转移的姑息性放疗(如脊柱或股骨转移)[12,33]。骨痛需要放疗的SRE定义:①非承重骨的骨转移,伴骨痛(VAS≥4分),经中

度止痛药无效而接受放疗属于SRE;②承重骨骨转移,伴疼痛(VAS≥4分)接受放疗属于SRE;③承重骨骨转移无疼痛,但有明显骨质破坏而接受放疗则属于伴随治疗。

(三) 体外放射治疗常用剂量及分割方法(选择下列方法之一):①300 cGy/次,共10次;②400 cGy/次,共6次;③400 cGy/次,共5次;④800 cGy/次,单次照射(顽固性疼痛、已发生或即将发生的病理性骨折的患者,推荐剂量为8Gy/次-10 Gy/次)。

(四) 单次放射及多次放射的适应症:单次放射适用于:①用于非中线骨转移;

②行动不便急需解决骨痛的患者。多次放射适用于:①因其他治疗止痛无效因疼痛需要放疗的骨转移患者;②有骨折风险患者。对大多数无椎体骨或重要结构骨转移的初治骨转移瘤患者,可推荐单次大剂量放疗[33]。但再放疗和病理性骨折的发生率高于分次放疗。推荐单次放疗用于活动及搬运困难的晚期肺癌骨转移患者[34]。

(五) 疗效评价:①疼痛改善程度:完全缓解,指疼痛明显减轻或基本消失,恢复正常活动,基本可以不用止痛药;部分缓解,指疼痛减轻,止痛药使用明显减少。因骨转移所导致的功能障碍部分缓解;无效,疼痛略减轻或无明显缓解,止痛药物剂量不能减少。②影像学检查。

6.2.2 放射性核素治疗

放射性核素治疗是肺癌骨转移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放射性核素治疗应严格掌握适应症,不能优先选择。主要是由于部分患者放射性核素治疗后会出现明显的骨髓抑制且恢复较慢,影响化疗等后续全身治疗。因此,放射性核素治疗前应影像学确认,多学科共同评估,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及恰当的治疗时机。(一) 分类目前骨转移癌放射性核素治疗的常用药物包括:89Sr和153Sm。89Sr:是骨转移内科放射治疗中最常用的核素药物,半衰期50.6天,组织中最大射程6.67 mm,发射纯β射线,化学性质类似于钙,聚集在成骨活跃的部位。153Sm:半衰期46.3小时,组织中射程3.4 mm,发射β及γ射线。

(二) 适应症及禁忌症适应症:①骨转移肿瘤患者伴有明显骨痛;②经临床、CT 或MRI、全身骨显像和病理确诊多发骨转移肿瘤,尤其是前列腺癌、乳癌和肺癌骨转移患者且全身骨ECT显像病灶处有放射性浓聚;③原发性骨肿瘤未能手术切

除或残留者,或伴转移者;④WBC>3.5×109/L,PLT>80×109/L。禁忌症:①骨显像示转移灶仅为溶骨型冷区;②严重骨髓、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③近期(6周内)进行过细胞毒药物治疗的患者。

(三) 注意事项:①与最后一次化疗或放疗时间间隔一个月为宜;②因骨髓抑制风险较高,恢复较慢(约12周),治疗前行血常规及肝肾功能等常规检查;③治疗前需取得CT或MRI、全身骨显像或行局部活检组织学证实骨转移。

(四) 常用剂量及方法89Sr的常用剂量为1.48 MBq(40μCi)/kg体重,或(111-148)MBq(3 mCi-4 mCi)/次,3个-6个月后可重复应用;153Sm的常用剂量为(18.5-22)MBq/kg体重(总量不超过40 mCi),2个-3个月后可重复应用。给药方法:一次静脉注射。

(五) 疗效评价对肺癌骨转移尤其是多发性转移灶有明显疗效,可使部分骨转移灶缩小或消失。通过破坏肿瘤组织缓解骨痛,但镇痛效果起始时间不定,多在用药后1-2周开始起效。

6.3 手术治疗

肺癌易于发生骨转移,由于治疗的进步,其总体中位生存期较前不断提高,同时出骨的合并症发生率亦增高,如不对骨转移灶进行治疗,病人生存质量将受到极大影响。无论肿瘤细胞直接破坏骨质,还是由于肿瘤骨转移所致破骨细胞活性增加而骨质下降,都会出现肿瘤包块形成、骨强度下降[35,36]。溶骨破坏的结果就是运动系统功能受损。“生命在于运动”,肺癌骨转移的治疗与原发病变的治疗一样重要。

6.3.1 外科治疗的主要目标

1)获得骨转移病灶的组织学诊断,便于肿瘤的进一步内科治疗。

2)缓解疼痛。

3)防止或固定骨折。

4)恢复或维持肢体的运动。

5)便于综合治疗。

6)便于护理。

7)脊柱病变,明确诊断,治疗原发肿瘤。

8)提高生存质量。

9)减少或避免运动系统功能受损所引发的并发症,间接延长生存期。

6.3.2 外科治疗原则

1)预计病人可存活三个月以上。

2)全身状况好,能够耐受手术创伤及麻醉。

3)预计外科治疗后较术前更好的生活质量,能够立即活动,要有助于进一步治疗和护理。

4)预计原发肿瘤治疗后有较长的无瘤期。

5)经全身治疗后,溶骨病灶趋于局限、骨密度增高。

6)孤立的骨转移病灶。

7)病理骨折风险高者。

6.3.3 外科干预治疗时机

1)有恶性肿瘤病史,影像学及组织学检查为单发骨转移者。

2)负重骨出现平片可见的骨破坏。

3)保守治疗后,骨破坏仍继续加重的患者。

4)保守治疗后,疼痛仍继续加重的患者。

5)保守治疗后,运动系统功能仍不能恢复者。

6)已经出现病理骨折的患者。

7)有神经压迫症状者。

8)脊柱溶骨性破坏,出现截瘫危险性大的患者。

9)放、化疗治疗不敏感骨转移灶,如肾癌骨转移等。

6.3.4 手术适应症

(一)负重长管状骨内固定的适应证:

1)即将发生骨折。

2)已发生骨折。

3)病变直径>2.5 cm。

4)病变>50%皮质。

5)完全溶骨。

6)负重下疼痛。

7)放疗后疼痛。

在病理骨折前进行外科治疗,最能极大提高生存质量,使病人免受骨折之苦。预防性内固定的治疗比较骨折的治疗要简单、安全的多。应用病理骨折风险预测系统可以指导预防性内固定的实施,评分7分以下可暂时不考虑手术,而评分7

分以上有高骨折风险,应进行手术治疗。

(二)脊柱转移癌:

1)神经功能受损。

2)脊柱不稳定。

3)即将发生骨折。

4)疼痛。

(三)骨盆转移癌:

1)髋臼即将或已发生病理骨折。

2)顽固性疼痛。

3)对侧即将发生骨折而需外科治疗。

6.3.5 外科禁忌症

对于下列因素应考虑非手术治疗:

1)高度恶性侵袭性原发肿瘤。

2)预计原发肿瘤治疗后无瘤生存期短于3个月。

3)经全身治疗后,骨转移灶的溶骨破坏未见好转。

4)全身多发骨破坏。

5)涉及多器官转移。

6)全身一般条件差,有手术禁忌症。

6.3.6 外科治疗的基本思想及关键点

(一)骨转移瘤的治疗需多学科协作,骨科医师、肿瘤内科医师及放疗科医师应分工明确。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应考虑的因素包括:预期寿命、肿瘤的类型和分期、有无内脏转移、Karnofsky和Burchenal患者状况评分、发现原发灶至出现转移灶的时间、病理骨折的风险以及对化疗、激素疗法和放疗敏感程度的预测。其外科治疗的基本思想:无需期待骨愈合,固定要即刻坚定。

(二)长管状骨转移癌外科治疗关键点:

1)内植物坚强、稳定。

2)包括所有骨强度降低区。

3)尽可能切除肿瘤。

4)内植物寿命长于病人寿命。

(三)脊柱转移癌外科治疗关键点:

1)病变多发生于椎体,应采用前入路。

2)对病变部位尽量切除肿瘤,彻底解除对脊髓的压迫。

3)避免单纯后路椎板减压术,这会加重脊柱的不稳定性。

4)前路重建纠正后突畸形,后路重建维护脊柱稳定性。

5)椎体成形术并不完全适于椎体转移癌的治疗,风险大,效果不确定。

(四)骨盆转移癌外科治疗关键点:

1)未累及髋臼的髂骨病变,应用内固定及骨水泥加强应力传导区。

2)累及髋臼的髂骨病变,应行全髋关节置换,并应用内固定及骨水泥加强应力传导区。

3)非应力传导区病变(耻、坐骨),可行单纯切除。

随着肺癌骨转移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的发展,我们需要提高肿瘤内科医师对骨转移癌可以并需要外科治疗的认识,提高对骨转移癌施行外科治疗的骨科医生的肿瘤学知识,建立较为完善的骨转移癌外科治疗综合评估系统,在多学科综合治疗指导下选择恰当的病人进行恰当的治疗。肿瘤科内科的全身治疗,骨科医师的骨转移癌外科治疗,放疗科医师的骨转移癌术后放疗支持,都将有助于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及总生存期。

6.4 镇痛治疗

在当前肿瘤的综合治疗时代,由于癌痛的复杂性,对癌痛的处理应采用综合治疗手段。即根据癌痛患者的机体状况、疼痛的不同程度、性质及原因,合理、有计划地应用现有的治疗手段,尽可能缓解癌痛及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接受抗癌治疗的依从性、进一步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率。

癌痛治疗原则:①综合治疗;②从无创性和低危险性方法开始,然后再考虑有创性和高危险性方法。

癌痛综合治疗

药物治疗是缓解肺癌骨转移疼痛的主要方法之一。镇痛治疗应遵循世界卫生组织(WHO)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指导原则见附件4[40,41]。镇痛药物可与双膦酸盐药物或放疗、手术等方法联合,以最大限度缓解肺癌骨转移的疼痛。

6.5 双膦酸盐治疗

双膦酸盐是肺癌骨转移的基础用药,可以和常规抗肿瘤治疗(化疗、靶向治疗、放疗、放射性核素治疗和手术治疗)联合使用。

6.5.1 药理作用及机制

双膦酸盐是焦膦酸盐分子的稳定类似物,以P-C-P基团取代焦磷酸盐结构中的P-O-P基团,改变焦磷酸盐的理化性质,增加其对水解酶的稳定性,改变其生物学性质及毒理作用。其中一条侧链使钙离子晶体与骨矿化基质(羟磷灰石)高度亲和,另一条侧链的差别使不同的双膦酸盐抗骨吸收的能力不同。新一代双膦酸盐(如伊班膦酸)较第一代双膦酸盐羟乙膦酸的体外作用强1,000至100,000倍[17]。研究表明双膦酸盐治疗骨转移的机制包括:1)可以被破骨细胞选择性吸收,并选择性抑制破骨细胞活性,诱导破骨细胞凋亡,从而抑制骨吸收;2)

抑制破骨细胞成熟;3)抑制成熟破骨细胞的功能;4)抑制破骨细胞在骨质吸收部位的聚集;5)抑制肿瘤细胞扩散、浸润和黏附于骨质。双膦酸盐能抑制破骨细胞对骨小梁的溶解和破坏,因此能阻止肿瘤转移引起的溶骨型病变、减少骨吸收、减轻骨痛及由骨转移所致的高钙血症及其他骨相关事件[42,43]。另外,已有多项研究显示,部分双膦酸盐对癌细胞有直接抗肿瘤作用,抑制肿瘤细胞浸润和骨基质的粘附性,阻断肿瘤细胞释放破坏骨质释放的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并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17,44-47]。

6.5.2 临床应用

第一代双膦酸盐药物(羟乙膦酸、氯膦酸)和第二代双膦酸盐药物(帕米膦酸)能改善肿瘤骨转移患者疼痛、控制病情、预防骨转移的并发症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第三代双膦酸盐药物伊班膦酸钠(邦罗力)、唑来磷酸在此基础上,还能显著降低恶性肿瘤骨转移的高钙血症,增加骨质密度,减少骨代谢紊乱。对于骨转移伴严重疼痛的患者,伊班膦酸负荷剂量可快速缓解肿瘤骨转移患者的疼痛[48]。双膦酸盐治疗骨转移的剂量和给药方案见7.6双膦酸盐治疗推荐[12]。

6.5.3 适应症

肺癌患者明确诊断骨转移后,如无双膦酸盐应用禁忌症,均推荐应用双膦酸盐治疗。包括以下几种:①骨转移引起的高钙血症;②骨转移引起的骨痛;③ECT 异常,X线或CT、MRI证实骨转移;④ECT异常,X线正常,但CT或MRI显示骨破坏;⑤无骨痛症状,但影像学诊断为骨破坏。下列情况不推荐使用双膦酸盐:①ECT异常,X线正常,CT或MRI也未显示骨破坏;②存在骨转移风险(LDH或ALP增高)的患者。

6.5.4 用药时间及停药指征

一旦确诊肺癌骨转移应即刻应用双膦酸盐。研究证明双膦酸盐用于转移性肿瘤的中位时间为9个-18个月。因此,除非不能耐受该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或出现禁忌症,应推荐至少应持续用药9个月以上,并根据患者获益情况考虑是否长期用药。停药指征:①用药过程中检测到与双膦酸盐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②治疗过程中出现肿瘤恶化,或出现其他脏器转移并危及患者生命;③继续用药不能获益。另外,研究表明患者治疗期间出现骨痛加重或SREs时,继续接受唑来磷酸治疗,可以减少再次发生SREs的风险,因此在应用某种双膦酸盐治疗过程

中即使发生SREs仍建议继续用药,换药是否获益还有待更多的临床研究结果证实。

6.5.5 不良反应及用药注意事项

双膦酸盐有较好的耐受性,主要不良反应包括:流感样症状(骨痛、发热、疲乏、寒战及关节痛和肌痛)、不需治疗的无症状血浆磷酸盐水平降低、低钙血症、肾功能损害、颌骨坏死(ONJ)等,偶有注射部位的轻度反应。很少有因不良反应而中断治疗,未见长期不良反应[17]。用药注意事项包括:①用药前监测患者血清电解质水平,重点关注血肌酐、血清钙、磷酸盐和镁等指标;②选择药物应考虑患者的一般状况、疾病的总体情况及同时服用的其他药物;③双膦酸盐可与化疗、靶向治疗、放疗等常规抗癌治疗及镇痛药联用;④用药期间应定期(3个-6个月)监测血钙,长期使用双膦酸盐应注意每日补充500 mg钙和适量维生素D;⑤用药期间应定期(3个-6个月)监测肾功能,肌酐清除率>30 mL/min

的患者,除口服氯膦酸盐和伊班膦酸无需调整剂量外,其他双膦酸盐应根据产品说明书进行减量或延长输注时间[48-51];⑥对少数患者长期使用双膦酸盐后有发生颌骨坏死的风险(由高到低为唑来膦酸、帕米膦酸、阿仑膦酸、利塞膦酸、伊班膦酸[52,53]),应在用药前进行口腔检查,并进行适当的预防性治疗;用药期间应注意口腔卫生,尽量避免包括拔牙在内的口腔手术;如出现牙龈肿痛应停用,必要时下颌骨摄片评估风险。如治疗期间无诱因出现相关症状或体征,应尽早联系专科处理。增加下颌骨坏死风险的其他因素包括化疗、使用糖皮质激素以及口腔卫生差合并牙周疾病和牙周脓肿。⑦静脉应用时需注意急性期反应,发生率由高到低为唑来膦酸、帕米磷酸、伊班膦酸,可预防性或治疗性使用镇痛药缓解,无需停药[53,54]。鉴于可能存在上述风险,建议临床医生在使用双膦酸盐药物时密切监护患者健康状况,应针对患者不同状况调整治疗方案,最大程度的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6.6 心理支持治疗

根据骨转移姑息治疗的基本原则,应针对骨转移及其相关并发症提供最佳支持治疗和症状治疗,需要肿瘤临床医生与心理精神科医生建立好一个多学科合作团队。近年来,癌症的治疗已经逐渐走向整合性疗法,也就是除了正统治疗以外,还搭配辅助与替代疗法(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CAM),

强调身-心并重的整体治疗,癌症的治疗不仅要有好的治疗结果,还需要有好的治疗过程。

6.6.1 与肺癌及骨转移相关的心理精神症状的处理

有研究提示在癌症患者中,心理痛苦的总患病率为35.1%,不同类型癌症间存在差异,其中肺癌患者的心理痛苦患病率最高,达到43.4%[55]。焦虑和抑郁是癌症患者的两个主要症状,有调查表明,肺癌患者亚临床抑郁35.3%,临床抑郁17.9%;亚临床焦虑48.3%,临床焦虑25.7%[56]。没有达到临床诊断的心理痛苦可由临床医护人员给予相应的心理支持和患者教育以降低患者对疾病进展的恐惧和紧张程度,适应疾病的状态。但是出现临床诊断意义的焦虑和抑郁一般需要心理及精神科医师的会诊和合作指导。

6.6.2 心理治疗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心理社会干预可以有效缓解癌症患者的心理痛苦并改善总体生活质量。认知-行为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以及家庭-夫妻治疗是最核心的3种心理治疗方式。癌症患者焦虑、抑郁的常见症状及治疗方法见附件5。

6.6.3 精神药物干预

研究表明抗抑郁药与抗焦虑药物可用于癌症患者的焦虑与抑郁症状

[57-59]。常用癌症患者的主要抗焦虑和抗抑郁药物用法及注意事项参见附件6和附件7。

6.7 肺癌骨转移治疗流程

7 诊疗推荐

7.1 诊断推荐

a、改善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对症支持治疗;

b、参见双膦酸盐治疗方案;

c、参见放射治疗原则及方案;

d、全身治疗包括:化疗、分子靶向治疗等,根据肿瘤病情及全身情况来决定抗肿瘤全身治疗;

e、遵循WHO癌痛治疗原则。

7.2 化疗及分子靶向治疗推荐

7.3 放射治疗推荐

7.4 手术治疗推荐

7.5 镇痛治疗用药推荐

7.6 双膦酸盐治疗推荐

治疗肺癌骨转移的中药方子

肺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特点,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对于是肺癌病人而言,早发现、早治疗才能增加康复几率。但是临床上,多数患者确诊的时候都是晚期,都已经出现了扩散转移,如肺癌骨转移,治疗肺癌骨转移的中药方子有哪些呢?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 中药方一:南沙参、北沙参各30克,天冬12克,元参15克,百部12克,鱼腥草、山海螺各30克,葶苈子12克,生苡仁30克,八日札、瓜蒌皮各15克,赤芍、苦参各12克,干蟾皮9克,夏枯草、海藻各12克,石上柏、芙蓉叶、白花蛇舌草、白毛藤各30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功用:养阴清肺,解毒散结。 中药方二:制附片120克(先煎4小时),黄芪60克,桂枝、王不留行各30克,大枣12枚、干姜6克,炙甘草,丹参、莪术各15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主治:阳虚型肺癌。 中药方三:生黄芪60克,党参、海藻、半枝莲、七叶一枝花、白花蛇舌草各30克,白术、半夏、陈皮各15克,茯苓25克,甘草、胆南星各5克,山药、黄精各20克,三七粉(另冲)3克。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适应症:肺癌脾虚痰湿证方剂。 在临床上,很多患者寻找中药方子,可能会网上搜索,或是听别人说,但是偏方治疗疾病往往存在很多的误区,要知道,一种偏方不是适合所有病人,也并不是所有的偏方都是有效的,不当治疗会加重患者的病情,甚至会加速患者的死亡,抗癌之路不要寻求速战速决,所以追求偏方也不能盲目。治疗肺癌建议患者去正规的医院找老经验的老中医进行治疗。 中医讲究辩证施治,对症治疗,需根据病情来定,并非像有的人想象的那么简单。中医治疗疾病的时候,切忌有病乱投医。一定要谨慎客观的看待中医,在无法确定所要就诊的中医大夫是否具备真实医术和水平的时候,不要盲目相信,跟风就诊。只有确定中医大夫本身拥有合法的行医资格,有真实的辩证处方能力,值得信任的人品,才可以放心的就诊。 在临床上,很多患者和家属都推荐出身于中医世家的袁希福教授,行医30多年,医治过的病人不计其数,其中各种肿瘤病人数以万计,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他诊治病人态度极为严谨负责,每一病例必详细记录病情及治疗经过,留下完整的医案。 其独创的中医三联平衡疗法治疗注重从患者整体入手,采用天然中草药,通过对不同病人,病因病机的辩证治疗,起到“培元固本”“化痰散结”“排毒减毒”的功效,从而减轻病人痛苦,延长病人生命的效果。 李霞,女,45岁,新乡市获嘉县人,肺癌,多发转移 求医经历:2015年10月,因咳嗽、气短,李霞在当地医院按支气管炎治疗,治疗无效后遂发现肺癌,经活检免疫组化被确诊为肺腺癌。确诊后,李霞在医生的建议下开始化疗,但2个疗程的化疗后,李霞开始出现头晕、头胀,昼夜无睡意,检查结果显示肺部肿块有所进展,且已向双侧锁骨上窝、右侧肺门、纵膈淋巴结、脑、肝等部位转移。 治疗方案:2016年1月18日,李霞经病友介绍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寻求中医治疗。此时,李霞的精神、体力非常差,脸色晦暗,而且伴有气喘、头胀、咳嗽、胸闷、易出虚汗等症状,随后袁希福院长为其开具7天配合化疗的汤药。此后,用药后感觉精神、体力、睡眠明显好转的李霞一边化疗,一边坚持服用中药,袁院长也根据其情况及时调整药方。2016年6月15日,服药近5个月的李

警惕肺癌最易转移的三大部位

肺癌已经发展为十大恶性肿瘤之首,无论是其发病率,还是死亡率都高居众多癌症前列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值得我们时刻警惕。其中,肺癌容易发生转移,给患者身心造成双重伤害,也是导致肺癌死亡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那么,为了及早预防肺癌转移,降低肺癌对患者的危害,我们就请著名的中医肿瘤专家袁希福教授,给我们详细介绍一下,肺癌最容易转移的部位有哪些吧! 1、肺癌骨转移:临床上,大约有50%的肺癌患者最终会出现多个部位的骨转移。骨转移早期一般无任何症状,经过骨同位素扫描可发现有病变的骨骼。骨转移症状与肿瘤转移的部位、数量有关,如肺癌肋骨转移引起的胸痛,多表现为胸壁部位局限的、有明确压痛点的疼痛。脊髓转移引起后背部正中或病变部位疼痛,而四肢或躯干的骨转移引起该部位的局限性疼痛。骨转移并非威胁肺癌病人生命的直接原因,但如肿瘤转移到机体承重骨如颈椎、胸椎、腰椎等部位则可造成瘫痪的严重后果。因此对肺癌出现骨转移患者应及时治疗。 2、肺癌脑转移:脑部也是肺癌常见的转移部位。肺癌患者如果出现无原因的头疼、呕吐、视觉障碍以及性格、脾气改变可能为肺癌转移到脑部引起的颅内高压或脑神经受损所致。常见于小细胞肺癌、腺癌类型。头痛为最常见的症状,呕吐多出现在头痛激烈时,特点为喷射性呕吐;视力障碍则说明肿瘤已经影响压迫或侵犯到视神经,除上述常见症状之外,肺癌脑转移还可出现复视、阵发性黑蒙、猝倒、意识障碍、血压增高、脉搏减慢、严重者可因肿瘤压迫产生脑疝导致呼吸停止,危及病人的生命。

3、肺癌肝转移:肺癌也常向人体肝脏部位转移。临床上,约有28%-33%的肺癌患者出现肝转移。肝转移是原发性肺癌的癌细胞脱落后通过血液循环侵入肝脏并在肝脏种植生长,肝转移可以是单发或多个结节转移灶,最常见的症状为肝区疼痛。 袁希福教授特别提醒:很多肺癌患者及家属由于对肺癌缺乏一定的了解,当患者确诊癌细胞出现转移后,心理上会产生巨大的恐惧感,以为自己的存活期所剩无几,就会拒绝治疗或不配合医生治疗,从而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期,加速死亡。其实,肺癌出现转移并不是给患者直接判了死刑,患者通过积极的治疗还是能够减轻痛苦,延长生存期的。 出现肺癌转移的患者,由于身体机能虚弱,不易接受对机体损伤大的手术治疗和放化疗治疗。可以选择药性比较温和的中医治疗,不仅不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第二次伤害,还可以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可以改善患者的内环境,提高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临床上,袁希福教授在传统中医理论及袁氏“阴阳平衡疗法”的基础上,结合30多年临床抗癌实践经验,提出的“三联平衡疗法”在治疗肺癌转移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得到了众多患者及家属的认可。该疗法具有整体观念强,辩证论治,标本兼治,扶正祛邪,作用温和等特点,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肺癌患者的生存期,甚至实现长期“带瘤生存”。 通过袁希福教授对肺癌常转移部位的详细介绍,希望能够给患者及家属有所帮助,做好肺癌转移的预防工作。如果肺癌出现了转移,

非小细胞肺癌免疫组化标志物专家共识

非小细胞肺癌免疫组化标志物专家共识(2014)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占所有肺癌的 80%,可以分为不同的组织学类型,主要包括腺癌(≥ 40%)和鳞癌(30%),以及较为少见的大细胞癌(large cell carcinoma,LCC)(10%)。随着肺腺癌和鳞癌个体化治疗方案的日趋不同,临床强烈要求对不同组织学类型的 NSCLC 明确诊断。 对于绝大多数手术切除病例而言,经充分取材均能够正确诊断,但病理医师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面临的是小活检标本(占 70%)的诊断,此时有效的免疫标志物在辅助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尤显重要。免疫标志物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 NSCLC 不同组织学类型之间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肺原发癌与诸多类型转移癌之间的鉴别诊断,还在于明确特征性的分子学改变(如 EGFR、EML4-ALK),用于满足 NSCLC 个体化治疗和预后判断的需要。 在越来越多的免疫标志物中,如何选择简单而有效的抗体(组合)达到对 NSCLC,特别是小活检标本的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目的,本文综合国内外权威文献形成以下共识。 NSCLC 常用免疫标志物 1. 肺腺癌常用免疫标志物 (1)TTF-1 TTF-1 是肺腺癌最常用的免疫标志物之一,75%-85% 的肺腺癌表达TTF-1,且常呈弥漫一致性的强阳性,约 20% 的肺腺癌不表达 TTF-1。TTF-1 在肺腺癌中的表达与分化程度和组织学类型有关,总体而言,肿瘤分化程度越差,TTF-1 越可能表达缺失,具有Ⅱ型肺泡上皮细胞 /Calar 细胞特征的腺癌几乎全部表达 TTF-1,泌黏液性腺癌(浸润性黏液腺癌、胶样腺癌等)呈不同程度表达(表 1)。TTF-1 也表达于肺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tumors,NETs)、部分典型类癌(typical carcinoid,TC)、非典型类癌(atypical carci-noid,AC)、约 50% 的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large cell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LCNEC)及 90% 的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SCLC)。通常认为肺鳞癌不表达 TTF-1。因此,TTF-1 主要用于肺腺癌和鳞癌的鉴别,不能鉴别肺腺癌和肺 NETs。 在非肺源性肿瘤中,除了甲状腺癌几乎全部表达 TTF-1 以外,少量子宫内膜、子宫颈、卵巢、乳腺和结直肠的腺癌也表达 TTF-1。与

2015年中国肺癌诊疗指南

2015 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 内容: 一、概述 二、病理诊断评估 三、分期 四、治疗 五、姑息治疗 (一)前言 原发性肺癌(以下简称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国肿瘤登记中心2014年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新发肺癌病例60.59万(男性41.63万,女性18.96万),居恶性肿瘤首位(男性首位,女性第2位),占恶性肿瘤新发病例的19.59%(男性23.03%,女性14.75%)。 肺癌发病率为35.23/10万(男性49.27/10万,女性21.66/10万)。同期,我国肺癌死亡人数为48.66万(男性33.68万,女性16.62万),占恶性肿瘤死因的24.87%(男性26.85%,女性21.32%)。肺癌死亡率为27.93/10万(男性39.79/10万,女性16.62/10万)。 在高危人群中开展肺癌筛查有益于早期发现早期肺癌,提高治愈率。低剂量 CT(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LDCT)发现早期肺癌的敏感度是常规胸片的4-10 倍,可以早期检出早期周围型肺癌。国际早期肺癌行动计划数据显示,LDCT 年度筛查能发现85% 的I期周围型肺癌,术后10 年预期生存率达92%。 美国全国肺癌筛查试验证明,LDCT 筛查可降低20%的肺癌死亡率,是目前最有效的肺癌筛查工具。我国目前在少数地区开展的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试点技术指南中推荐采用LDCT 对高危人群进行肺癌筛查。

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指南中提出的肺癌筛查风险评估因素包括吸烟史(现在和既往)、氡暴露史、职业史、患癌史、肺癌家族史、疾病史(慢阻肺或肺结核)、烟雾接触史(被动吸烟暴露)。 风险状态分3组:(1)高危组:年龄55-74 岁,吸烟史≥30包年,戒烟史<15 年(1 类);或年龄≥50 岁,吸烟史≥20包年,另外具有被动吸烟除外的项危险因素(2B 类)。(2) 中危组:年龄≥50 岁,吸烟史或被动吸烟接触史≥20包年,无其他危险因素。(3)低危组:年龄<50 岁,吸烟史<20包年。NCCN 指南建议高危组进行肺癌筛查,不建议低危组和中危组进行筛查。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肺癌的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机构肺癌的诊疗水平,改善肺癌患者的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委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在原卫生部《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0 版)》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制订了本规范。 (二)临床表现 1.肺癌早期可无明显症状,当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常出现以下症状:(1) 刺激性干咳。(2) 痰中带血或血痰。(3) 胸痛。(4) 发热。(5) 气促。当呼吸道症状超过2 周,经对症治疗不能缓解,尤其是痰中带血、刺激性干咳,或原有的呼吸道症状加重,要高度警惕肺癌存在的可能性。 2.当肺癌侵及周围组织或转移时,可出现如下症状: (1) 肿瘤侵犯喉返神经出现声音嘶哑。 (2) 肿瘤侵犯上腔静脉,出现面、颈部水肿等上腔静脉梗阻综合征表现。 (3) 肿瘤侵犯胸膜引起胸膜腔积液,往往为血性;大量积液可以引起气促。 (4) 肿瘤侵犯胸膜及胸壁,可以引起持续剧烈的胸痛。

肺癌骨转移患者可选择的有效治疗方法

1.靶向药物治疗 靶向药物治疗目前来说是比较全新的治疗方式,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他的优势很突出,他的安全性较高,毒副作用较小。但是靶向治疗需要做基因检测,靶向药物的研发一般都是以靶点为基础的,在目前恶性肿瘤中比较常见的如EGFR 基因突变,RAS基因突变等等。EGFR基因突变则服用Iressa、Tarceva有很好的治疗效果。RAS基因突变,RAS基因高表达,则安卓健?有不错的表现。靶向治疗将会是一种全新的治疗方式,让广大癌症患者受益。 2.放射治疗 肺癌患者经一段时期化疗后可进行大剂量、短疗程的放射治疗,可缓解癌痛及骨转移引起的疼痛。放射治疗可分为60钴照射、深部x线机及直线加速器等几种方法,对于孤立性骨转移灶有较好的遏制作用。 3.化学治疗 患者进行全身化疗在遏制原发病灶发展的同时也能起到控制骨转移发展、缓解疼痛的作用,尤其以大剂量顺铂为主的联合化学治疗方案效果较为显着。有些患者在复查X线片时发现骨转移灶消失,甚至已形成新的骨皮质。肺癌除骨转移还可能累及其他脏器和组织等,全身化疗对其他可能潜在的转移灶也有治疗作用。 4.中药治疗 中医在遏制癌肿发展、缓解癌性疼痛方面有很好的功效,许多中药具有软坚散结,解毒抗癌的功效,对骨转移疼痛也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而且只要按医嘱服用,一般不会产生毒副作用,是各种癌症的良好辅助治疗方法。 5.放射性核素内照射治疗 这种疗法是一种肺癌骨转移的靶向治疗方法,无法耐受放疗及全身多发性骨转移患者可采取放射性核素治疗。它对骨骼有一定保护作用,能减少骨转移引起的骨质破坏、溶解,并可消除或减轻由于骨转移所致的剧烈疼痛,同时抑制骨转移灶的发展。它的缺点是造成骨髓抑制反应,所以需定期观察患者白细胞变化。

肺癌骨转移诊疗专家共识(2014版)

肺癌骨转移诊疗专家共识(2014版) 作者单位:100021 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孙燕);510060 广州,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管忠震);200030 上海,上海市胸科医院(廖美琳);100191 北京,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科(于欣);300060 天津,天津市肿瘤医院肺部肿瘤科(王长利);100142 北京,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内科(王洁,段建春);100035 北京,北京积水潭医院骨肿瘤科(牛晓辉);100021 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石远凯);100053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首都医科大学宣武 医院胸外科(支修益);110001 沈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刘云鹏);510060 广州,中山大学肿瘤医院放 疗科(刘孟忠);310022 杭州,浙江省肿瘤医院化疗中心(张沂平);100142 北京,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外科(杨跃);510080 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肿瘤外科(沈靖南);150081 哈尔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陈公琰);300052 天津,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肺外科(周清华);200433 上海,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科(周彩存);250117济南,山东肿瘤医院肿瘤内科(郭其森);100142 北京,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康复科(唐丽丽);266003 青岛,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科(梁军);200032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核医学科(章英剑);130012 长春,吉林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程颖) 1 概述 原发性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4]。2012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居全国众癌之首,且其发病隐匿,确诊时约50%为晚期(IV期),骨转移是主要的血行转移部位之一[5]。随着治疗方法和技术的进步,晚期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逐渐延长至1年左右[6]。患者生存获益的同时,发生骨转移及骨相关事件(Skeletal Related Events, SRE)的风险亦随之增高[7-10]。 骨转移常预示患者生活质量的下降和生存期的缩短。引起的SRE,如骨痛、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高钙血症及相关治疗带来的痛苦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控制原发疾病的同时,积极预防和治疗骨转移骨相关事件尤为重要。 在原发病的系统治疗基础之上,针对骨转移采取多学科综合治疗(mulitiple department treatment, MDT)模式,有计划、合理地制定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减少或延缓骨转移并发症及骨相关事件的发生,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以往恶性肿瘤骨转移诊疗共识不同,本共识特别增加了肺癌骨转移的心理治

肺癌骨转移还能活多久

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对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肺癌一旦发展晚期,不仅给患者身心带去巨大痛苦,还增加治疗难度危及患者生命。其中,骨骼是肺癌常见的转移地方。如果患者出现骨转移,还能活多久呢? 肺癌发展到晚期,患者体内的癌细胞,会通过直接浸润、血行、淋巴液等方式,向人体其它组织器官扩散转移,形成继发性癌灶,给患者身心带去巨大痛苦。其中骨骼就是肺癌常见的转移部位。很多患者及家属,都对肺癌骨转移还能活多久比较关心,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的袁希福教授指出,肺癌出现骨转移,首先会给患者带去难以忍受的疼痛,严重还会导致瘫痪,关于活多久这个问题,与患者的身体条件,病理分期等因素密切相关,不能一概而论。 肺癌骨转移还能活多久?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肺癌骨转移后,患者会出现哪些症状: 症状一:疼痛。这是骨转移最常见的症状,早期疼痛较轻,从间歇性变为持续性,严重者易引起注意,轻者被忽视。位于脊柱者可表现为腰部胸背部、肋胸部、颈疼痛。在胸椎者常伴单侧或双侧的肋间神经痛。在腰椎者可以表现出腹痛。疼痛的特点常有变化,制动无效。疼痛的程度越来越重,进展迅速。位于骨盆者常伴有髋关节股内侧疼痛;位于股骨上端及肱骨上端者常伴有关节功能障碍。 症状二:肿块。位于深部的骨转移肿瘤早期不易发现。肿块只反映出局部的疼痛。约5%因肿块而就诊。极少见靠近关节附近的肿瘤可以引起关节功能障碍。肿瘤增大在重要的神经附近时可有或多或少的压迫症状,产生麻木、肌肉无力或萎缩,不少病例的诊断是在病理骨折发生时,才发现了骨骼的病变。 症状三:压迫症状。脊柱转移肿瘤很快出现脊髓马尾或神经根的压迫症状,出现根性神经痛,感觉减退,肌力减弱以至麻痹,常伴括约肌功能障碍。因瘫痪而入院者占50%。在骨盆者可引起直肠、膀胱的压迫症状,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位于肢体者也可引起血管和神经干的压迫症状。 症状四:病理性骨折。常为首要症状之一,轻微外伤或无任何诱因,即发生了骨折。在下肢出现率最高,一旦发生病理性骨折疼痛加重,肿胀明显。在脊柱者很快即出现瘫痪。 症状五:全身症状。有原发癌症状者,全身情况差,有贫血、消瘦、低热、乏力、食欲减退等。无原发癌表现者,全身情况较好,部分病人很快即出现全身症状。 肺癌骨转移还能活多久?通过对肺癌骨转移症状的初步了解,我们知道骨转移会给患者带去极大痛苦,直接影响着着患者的生命质量与存活期。临床上,如果出现肺癌骨转移,患者真的被判了死刑吗?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的袁希福教授指出,骨转移虽然可怕,但并不意味着死亡,患者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是可以减轻痛苦,延长生命的。 临床上,数以万计的肺癌骨转移患者选择,中医药“三联平衡疗法”。该疗法是由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的袁希福教授,在传统中医理论及袁氏“阴阳平衡疗法”的基础上,结合30多年临床抗癌实践经验,把传统中医药理论与当代免疫理论、细胞分化增殖周期理论及基因理论等最新医学理论有机嫁接,融会贯通而创立的专业治疗各种恶性肿瘤的中医药疗法。 该疗法在治疗过程中,采用天然中草药,从患者整体入手,抓住关键病机“虚”“瘀”“毒”,统筹兼顾,采取“扶正”“疏通”“祛毒”三大对策,有的放矢,重点用药,将扶正补虚,疏导化瘀,攻毒排毒三方面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辨证施治用

中国Ⅲ期非小细胞肺癌诊疗专家共识

中国Ⅲ期非小细胞肺癌诊疗专家共识 Ⅲ期NSCLC的分类和定义 III期NSCLC分期复杂,针对不同分期治疗模式不尽相同。共识根据世界肺癌研究会TNM分期第8版将III期NSCLC分为ⅢA、ⅢB 和ⅢC期,根据肿瘤是否具有手术切除的可能性,Ⅲ期NSCLC可分为可切除、不可切除和潜在可切除3类。 ●可手术切除:包括ⅢA N0~1、部分单站纵隔淋巴结转移且淋巴结短径<2cm 的N2和部分T4(相同肺叶内存在卫星结节)N1 ●不可手术切除:包括部分ⅢA、ⅢB 和全部ⅢC期,通常包括单站N2纵隔淋巴结短径≥3cm或多站以及多站淋巴结融合成团(CT上淋巴结短径≥2cm)的N2患者,侵犯食管、心脏、主动脉、肺静脉的T4和全部N3患者 ●潜在可切除:包括部分ⅢA和ⅢB期,包括单站N2纵隔淋巴结短径<3cm的ⅢA期NSCLC、潜在可切除的肺上沟瘤和潜在可切除的T3或T4中央型肿瘤 多学科治疗(MDT)策略 共识提倡采取积极的综合治疗手段,融入多个学科,提供更多高级别的循证证据。 ●建议开展多学科诊疗模式,进行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 ●患者的治疗策略应由胸外科、肿瘤放疗科、肿瘤内科、呼吸内科、病理科和影像科等多学科医师组成的专家团队讨论决定。 诊断分期与治疗前评估 共识强调了进行临床诊断分期的重要性,明确了检查的手段及最佳时间,并提倡针对患者的个体化进行治疗前评估,从而有利于制定适合患者个体的治疗方案。

●临床分期应通过影像学检查、气管镜、纵隔镜、经支气管超声引导针吸活检、超声内镜等检查手段进行综合评估(共识度:95%) ●患者在开始治疗前4周内进行诊断分期;在初始诊断分期时,均应接受脑MRI检查,排除颅内转移灶;对于有MRI检查禁忌证或不可用时,推荐使用增强脑CT作为替代方法(共识度:100%) ●推荐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应充分评估患者合并疾病,在得到有效治疗后再进行肺癌治疗;体力评分状态(PS)影响患者预后和治疗方案的选择。(共识度:100%) 治疗方案 根据肿瘤是否可手术切除,共识针对III期NSCLC患者明确了不同情况下的最佳治疗方案,可参考下方IIIA,IIIB和IIIC期NSCLC患者诊疗路径:

一例右肺腺癌脑转移伴头痛、恶心、呕吐的病例分析

病例分析 一例右肺腺癌伴头痛、恶心、呕吐的病例分析 河南圣德医院药学部刘胜 肿瘤患者中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在临床中十分常见,但是其诱因很多,包括肿瘤脑转移引起的颅内压升高,化疗药物副作用,心理作用,失眠等等都能引起。其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不能很好的通过饮食摄取营养,保证良好的休息,严重者甚至影响患者化疗周期,缩短患者生存时间。临床上出现这一系列症状,应及时发现对症治疗。 一、病史摘要 患者,女,47岁,确诊“原发性右肺腺癌锁骨上、双肺、胸膜转移T1cN3M1 Ⅳ期,EGFR基因21外显子突变,ALK融合蛋白(-),ROS-1(-)”。2018年6月,因劳累后气喘至北京市肿瘤医院,诊断为右肺腺癌,基因检测:EGFR基因21外显子突变,ALK融合蛋白(-),ROS-1(-),于2018.7.5开始口服埃克替尼治疗。2018.10.30,复查CT示:右肺近肺门处肿块、双肺多发小结节及索条影、纵膈多发淋巴结、双侧胸膜增厚,疗效评估为PD。 2018.10.31至我院,完善相关检查,病理检查所见:(肺门)癌,待分类,基因检测:EGFR基因21外显子突变,ALK融合蛋白(-),ROS-1(-)。排除相关禁忌,于2018.11.18,2018.12.11,2019.1.5,2019.1.25给予“培美曲塞+卡铂+贝伐珠单抗”治疗4周期,第3周期疗效评估为胸部部分缩小。 2019.2.13,因“头痛伴头懵、眼睛酸胀半月”入院复查,CT示胸部病情稳定,头部MRI提示脑部转移,于2019.2.19、2019.3.12给予“培美曲塞+卡铂+贝伐珠单抗”治疗2周期,并于2019.2.23行全脑放疗DT30Gy/10f,同步放化疗。2019.4.8入院复查,疗效评估为胸部进展,脑部稳定,于2019.4.11给予“多西他赛+贝伐珠单抗”治疗1周期。 2019.5.7入院复查,疗效评估为胸部进展,于2019.5.9开始给予“安罗替尼”口服治疗。2019.5.28入院复查,疗效评估为胸部进展,脑部稳定,于2019.5.31给予“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并同时口服安罗替尼。(2019.6.6,头部MRI:1.脑内多发小结节影,部分较前略小;2.左侧脑室前角旁结节此次扫描显示欠清;3.双侧筛窦炎症,较前明显;3.顶部皮下条形异常信号。疗效评估为稳定)。2019.6.17,患者活动后胸闷、胸痛,伴乏力、右手指关节疼痛,对症治疗后好转, 2019.6.19给予“帕

肺癌出现多处骨转移还能活吗

肺癌是临床常见的肿瘤疾病,具有恶性程度高,病情发展快,预后极差等诸多致命特点,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由于肺癌早期症状与肺部常见疾病类似,很难引起人们的重视,当病情最终被确诊时,病人多已到了晚期,体内的癌细胞也会出现扩散转移。当肺癌出现远端转移时,常会出现多处骨转移,使病人身心痛不欲生。此时很多病人会出现绝望、焦躁等情绪,那么肺癌出现多处骨转移还能活吗? 这个问题始终困扰着肺癌病人及家属。很多病人及家属,想知道问题的答案,以便更好的决定是否继续治疗。当出现病人出现多处骨转移时,其常会产生诸多并发症,令人疼痛难忍,彻夜不眠。 肺癌骨转移是肺癌晚期常见的现象,肺癌骨转移使患者的病情加重,使治疗变得更加困难,同时会缩短肺癌患者的生存期。因此,很多病人及家属经常会问到“肺癌出现多处骨转移还能活吗?”,想知道问题的答案,以便更好的决定是否继续治疗。 关于“肺癌骨转移生存期”的问题很难简单回答,它由多种因素影响决定,如肺癌转移的治疗、患者自身的免疫力、环境因素等。肺癌转移后的治疗决定着患者的生存期。肺癌转移后如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案,能有效的控制癌肿,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如采取错误的治疗方法,不仅不能延长患者生命,甚至会使患者遭受更重的痛苦,甚至加速死亡。 肺癌晚期患者骨转移者发生率约50%-70%,转移分布情况是中轴骨占75%,头颅骨占10%,手足前臂骨占4%。骨转移的好发部位是脊柱,以胸椎最常受累,腰椎次之,骶椎、颈椎最少。 发生原发性肺癌骨转移的患者中约25%没有症状,75%的患者首要症状为局限性疼痛,初为间歇性,逐渐发展为固定、持续性疼痛,夜间明显,常难以忍受,少数病例出现病理性骨折,发生率为10%。高钙血症的发生率亦约10%,脊髓压迫症的发生率约为1%。发生高钙血症者可以出现腹痛、顽固性呕吐、严重脱水、急性肾衰、昏迷等症状。 肺癌骨转移多发于肺癌晚期患者,骨是肺癌患者最易发生转移的部位。肺癌患者出现骨转移之后治疗困难,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患者会在短时间内死亡。临床上,肺癌晚期出现骨转移,由于手术与放疗等局部治疗无法控制游离癌细胞,化疗又具有严重的毒副作用,因此建议病人选择保守治疗,以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所谓的保守治疗,就是以药性温和、无毒副作用、注重标本兼治的中医为主。中医采用天然绿色中草药,注重从病人整体出发,治疗“肿”、“痛”、“水”这些“标”症的同时,更注重辨病因、病机,通过对病人机体内环境的调节,来改善癌灶生存环境,消除术后残留癌细胞,起到标本兼治的功效。 在诸多的中医药疗法中,汲取中医药精髓的三联平衡疗法受到很多患者和家属的好评。该疗法攻邪不伤正、扶正不恋邪,又能辩证施治,具有不手术、不放化疗、不住院、无痛苦、无风险、无毒副反应,花费少等特点。通过天然中草药,对机体内环境的调节,可以有效实现减轻病人痛苦,延长病人生命的效果。 肺癌出现多处骨转移还能活吗?通过上文的详细介绍,希望对肺癌骨转移病人有所帮助。当肺癌病情恶化,形成诸多继发性癌灶及并发症时,切勿认为无法治疗,只能忍受痛苦,病人根据自身实际病情,选择科学疗法,在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之时,还嫩有效的延长生命。

肺癌抗肿瘤药物处方审核专家共识解读

肺癌抗肿瘤药物处方审核专家共识解读 选择题(共10 题,每题10 分) 1 . (单选题)患者诊断非鳞非小细胞肺癌,使用培美曲塞+顺铂方案,审核处方事项中正确的是() A .培美曲塞主要不良反应是血液学毒性,患者不需要预处理; B .患者发生疼痛时谨慎给与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 C .培美曲塞常用剂量500mg/m2;每周一次,28天一个周期; D .培美曲塞是高致吐化疗药物。 2 . (单选题)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紫杉醇+顺铂/卡铂方案,审核处方事项中正确的是() A .为了降低不良反应,使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前需要给与患者地塞米松 B .用药顺序为需要先输注顺铂,之后输注紫杉醇 C .卡铂(AUC≥4)时为中致吐级别,不考虑患者是否需要预防止吐方案; D .紫杉醇通常在用药之前12及6h给予地塞米松20mg口服,用药之前30~60min 肌注苯海拉明50mg,静脉注射西咪替丁300mg 3 . (单选题)以下关于肺癌靶向药物治疗的处方审核,正确的是() A .开具塞瑞替尼需进行EGFR检测 B .克唑替尼对患者QT间期没有影响 C .患者轻度抑郁,开具奥希替尼时可同时开具圣约翰草提取物 D .克唑替尼适用于ALK或ROS-1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 4 . (单选题)使用贝伐珠单抗,以下需要关注的要点中,正确的是()

A .如果患者需要手术,贝伐珠单抗停药7天是安全的 B .存在严重出血或近期曾有咯血的情形,应当禁用该药 C .当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时,根据不良反应严重程度调整剂量 D .为了减少不良反应应缓慢输注,每次输注时间都不能低于90min。 5 . (单选题)小细胞肺癌患者需要使用依托泊苷+顺铂/卡铂进行治疗时,以下关于处方审核点,正确的为() A .依托泊苷的剂量一般为80-120mg/m2,d1-3天给药 B .依托泊苷100mg可以使用生理盐水250ml溶解 C .依托泊苷是高致吐化疗方案,患者需要预防用药 D .该方案并无骨髓抑制作用,无需进行该方面的监测及处理 6 . (单选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使用吉西他滨+铂类方案,处方审核正确的是() A .一般吉西他滨使用剂量为1000-1250mg/m2 B .吉西他滨的溶媒宜选为5%葡萄糖注射液 C .为了减低不良反应,吉西他滨输注时间60min以上 D .吉西他滨对患者放疗没有影响 7 . (单选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ALK检测阳性,可以使用的药物是() A .埃克替尼 B .阿法替尼 C .奥西替尼

2015年肺癌诊疗指南

2015年肺癌诊疗指南:共识和争议 原发性肺癌(以下简称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最新的卫生统计年鉴显示,肺癌死亡率占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一位。目前常用的肺癌临床诊疗指南包括: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肺癌诊疗指南、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NCCN)肺癌诊疗指南、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肺癌诊疗指南以及中国卫生部(现国家卫生计生委)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各个指南在总体原则上并无明显差异,但在具体的处理细节上有所区别。本文将结合最新的诊疗指南,介绍肺癌临床研究的共识与争议,并通过相关的临床证据进行解读。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Ⅰ期、Ⅱ期) 共识一:对于早期肺癌,肺叶切除,纵隔淋巴结清扫以期实现R0 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式。在尽可能实现R0 切除的前提下,施行电视辅助胸腔镜(VATS)肺叶切除术也是可行的。 争议一:NCCN 指南认为,除行纵隔淋巴结清扫外,可进行系统淋巴结采样;IASLC 则具体规定最少清扫6 组淋巴结,其中3 站必须是纵隔淋巴结包括隆突下淋巴结。 如何在完整切除肿瘤病灶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存患者的正常肺组织,减少手术创伤是我们的目标,尤其对于肺功能差的患者具有更大的现实

意义。由此提出了亚肺叶切除的概念,包括解剖性肺段切除和肺楔形切。早期研究显示与肺叶切除相比,肺段切除和楔形切除显著增加局部复发的风险,因此肺叶切除仍是当前标准切除方式。但由于CT 筛查技术的运用,更多的小结节磨玻璃样(GGO)病灶被发现,最近大样本的回顾性研究显示:Ⅰ期患者亚肺叶切除vs. 肺叶切除的荟萃分析:14 项研究(12 项回顾性研究;1 项配对研究;1 项随机研究);903 例亚肺叶切除患者;1887 例肺叶切除患者。1 年、3 年和5 年生存率差别分别为0.7%、1.9% 和3.6%,虽然这些差异显示亚肺叶切除更优,但均无统计学意义。以上回顾性研究结果提示我们经过严格的选择符合以下标准的手术人群是可以考虑接受亚肺叶切除的,如仅为ⅠA 期,直径不超过2——3cm 的小肿瘤,周围肺肿瘤(可以扩大切除边缘),CT 图像表现为以GGO 为主。但若要评价在早期的ⅠA 期患者中亚肺叶切除是否具有相对于传统肺叶切除的更大的优势?目前还缺乏确切的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数据,而正在进行的亚肺叶切除的临床试验CALBG 140503 和JCOG0802/WJOG4607L或许能帮助我们回答这一问题。 共识二:对于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包括我国指南在内的几大治疗指南也都推荐进行放疗,尤其是将立体定向放疗(SABR)作为根治Ⅰ期肺癌的可行手段。 争议二:对于术后辅助放疗的适用人群目前还存在争议:ESMO 指南推荐:肿瘤直径>5cm 和(或)中央型肺癌,推荐进行常规放疗或者加速

肺癌诊疗指南

肺癌 【范围】 1.本指南规定了原发性肺癌(简称肺癌)的规范化诊治流程、诊断依据、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案。 2.本指南适用于具备相应资质的市、县级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试点医院及其医务人员对肺癌的诊断和治疗。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一)肺癌(lung cancer) 全称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起源于支气管粘膜、腺体或肺泡上皮的肺部恶性肿瘤。 1.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 一种特殊病理学类型的肺癌,有明显的远处转移倾向,预后较差,但多数病人对放化疗敏感。 2.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 除小细胞肺癌以外其他病理学类型的肺癌,包括鳞状细胞癌、腺癌、大细胞癌等。在生物学行为和临床病程方面具有一定差异。 (二)中心型肺癌(central lung cancer) 生长在肺段支气管开口及以上的肺癌。 (三)周围型肺癌(peripheral lung cancer) 生长在肺段支气管开口以远的肺癌。 (四)隐性肺癌(occult lung cancer) 痰细胞学检查发现癌细胞,影像学和纤维支气管镜未发现病变的肺癌。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指南。 1.CEA:(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癌胚抗原。 2.NSE:(neurone specific enolase)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 3.CYFRA21-1:(cytokeratin fragment)細胞角蛋白片段19。 【规范化诊治流程】

图1 肺癌规范化诊治流程 【诊断依据】 (一)高危人群 有吸烟史和/或肺癌高危职业接触史(如石棉),年龄在45岁以上者,是肺癌的高危人群。 (二)症状 1.肺癌早期可无明显症状,当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常出现以下症状:(1) 刺激性干咳。(2) 痰中带血或血痰。(3) 胸痛。(4) 发热。(5) 气促。当呼吸道症状超过2 周,经对症治疗不能缓解,尤其是痰中带血、刺激性干咳,或原有的呼吸道症状加重,要高度警惕肺癌存在的可能性。 2.当肺癌侵及周围组织或转移时,可出现如下症状: (1) 肿瘤侵犯喉返神经出现声音嘶哑。 (2) 肿瘤侵犯上腔静脉,出现面、颈部水肿等上腔静脉梗阻综合征表现。 (3) 肿瘤侵犯胸膜引起胸膜腔积液,往往为血性;大量积液可以引起气促。 (4) 肿瘤侵犯胸膜及胸壁,可以引起持续剧烈的胸痛。 (5) 上叶尖部肺癌可侵入和压迫位于胸廓入口的器官组织,如第一肋骨、锁骨下动、静脉、臂丛神经、颈交感神经等,产生剧烈胸痛,上肢静脉怒张、水肿、臂痛和上肢运动障碍,同侧上眼脸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面部无汗等颈交感神经综合征表现。 (6) 近期出现的头痛、恶心、眩晕或视物不清等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应当考虑脑转移的可能。 (7) 持续固定部位的骨痛、血浆碱性磷酸酶或血钙升高应考虑骨转移的可能。 (8) 右上腹痛、肝肿大、碱性磷酸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或胆红素升高应考虑肝转移的可能。 (9) 皮下转移时可在皮下触及结节。

肺癌骨转移的治疗方法

肺癌骨转移的治疗方法 肺癌骨转移的治疗方法是什么,肺癌骨转移多为溶骨性破坏。那么你知道肺癌骨转移的知识吗,今天就详细介绍肺癌骨转移的治疗方法,有这个疑问的朋友可以参考一下哦。 肺癌骨转移的治疗方法1、化学治疗 肺癌一旦发生了转移首先可以进行化学治疗,全身化学治疗在治疗肺部原发病灶的同时亦能起到控制骨转移的发展、缓解疼痛的作用,因此不仅可以止痛,而且可以杀灭癌细胞,控制其生长,唑来膦酸,主要就是针对骨转移治疗的。 2、局部放射治疗 肺癌一旦发生了骨转移其次还可以进行局部的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可分为60钴照射、深部x线机及直线加速器等几种方法。对于孤立性骨转移灶,在肺部病灶经化学治疗控制、稳定后,可给予大剂量、短疗程的放射治疗,起到缓解疼痛并杀灭癌细胞的作用。 3、靶向治疗 肺部发生了骨转移最后还可以进行靶向治疗,对于全身多发性骨转移的病人不宜进行放射治疗,这时可采取放射性核素治疗。放射性核素能够减少骨转移引起的骨质破坏、溶解,并可消除或减轻由于骨转移所致的剧烈疼痛,同时抑制骨转移灶的发展。 什么是肺癌骨转移肺癌骨转移多为溶骨性破坏,小细胞未分化癌

及少数腺癌可表现为成骨性破坏。病人中,86%为溶骨性破坏,6.9%为成骨性破坏,6.9%为混合性破坏。原发性肺癌并发高钙血症的发生率为26%。癌患者的高钙血症主要并非由于骨转移所致的破骨细胞活性增大引起骨骼中钙进入细胞外液所致,可能是由肿瘤所分泌的pthrp等所致,与骨转移无关。因而在伴有骨转移的肺癌患者中,高钙血症的发生率并不高。 肺癌骨转移的监控目前,专家共识的最好的监控骨转移的方法是全身的放射性核素骨扫描(含ECT ),这是一种通过放射性核素示踪的方法,显示全身骨骼异常的代谢活跃区域,从而发现可能发生骨转移的部位。但应明确的是,骨扫描发现的异常只是说明骨质不正常,患有疾病,并不一定就能肯定是已经发生了骨转移瘤。进一步的检查包括影像学科的X光片、CT扫描、核磁共振扫描(MRI),必要时还要通过病变区域的活检取样来取得病理诊断结果。 肺癌转移的症状1、淋巴结转移 最常见的就是人体纵隔淋巴结和锁骨上淋巴结的转移。气管旁或隆突下淋巴结肿大可压迫气道,出现胸闷。气急甚至窒息。压迫食管可出现吞咽困难。 2、胸膜受侵和转移 胸膜是肺癌常见的侵犯和转移部位,包括直接侵犯和种植性转移。临床表现因有无胸腔积液及胸水的多寡而异,胸水的成因除直接侵犯和转移外,还包括淋巴结的阻塞以及伴发的阻塞性肺炎和肺不张。转移的症状主要有呼吸困难、咳嗽、胸闷以及胸痛的现象。

2017版CSCO肺癌指南

2017版CSCO肺癌指南 2017 年4 月22 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发布会在广州举行。CSCO 副理事长、吉林省肿瘤医院院长程颖教授就《CSCO 原发性肺癌诊疗指南》2017 年更新版进行了解读。 那么,2017 版《CSCO 原发性肺癌诊疗指南》中究竟更新了哪些内容?又是基于哪些证据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在影像和分期诊断部分、病理学诊断部分以及随访部分,内容没有变化。 分子分型部分的更新 在基本策略中,非鳞癌除了EGFR 和ALK 融合基因检测外,新增加了耐药后行二次活检对继发耐药T790M 进行检测,不能行组织学检测的患者可行血液ctDNA T790M 检测(I 类证据)。 可选策略中,增加了ROS1 融合基因RT-PCR 检测(从IIA 类提到IB 证据)。更新ROS1 检测方法,主要是基于

吴一龙教授牵头的东亚ROS1 阳性患者的II 期研究,入组127 例病人,其中中国患者74 例,使用RT-PCR 方法,阳性患者使用克唑替尼治疗。其中CR 14 例,PR 74 例,ORR 69.3%,PFS 13.4 个月,ROS1 成为克唑替尼治疗有效的第二个分子类型。 基于病理类型,分期和分子分型的综合治疗部分的更新 1.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的更新 (1)不可手术的IIIA 或IIIB 期NSCLC PS 0-1 者新增加了同步放化疗证据。证据来自于王绿化教授的III 期研究,比较依托泊甙/ 顺铂和紫杉醇/ 卡铂同步放化疗随机对照研究,3 年OS 率分别是41.4% 和26.0%,因此推荐依托泊甙/ 顺铂为IIIA 或IIIB 期不能手术患者的优选同步放化疗方案。 (2)IV 期EGFR 突变患者的一线治疗 PS 0-3 分者,按照上市时间,在基本策略里推荐吉非替尼,埃克替尼,厄洛替尼和阿法替尼,其中阿法替尼是今年增加的证据。可选策略里,PS 0-1 分者增加了联合化疗循证医学依据。此推荐基于JMIT 研究,EGFR 突变患者使用

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19版)

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19版)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是我国及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1]。在我国,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我国国家癌症中心统计,2014年我国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恶性肿瘤首位,其中新发病例约78.1万,死亡病例约62.6万;男性高于女性,城市高于农村;发病率和死亡率亦存在区域差异,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中部和西部[2]。早期肺癌多无明显症状,临床上多数患者出现症状就诊时已属晚期,致晚期肺癌整体5年生存率不高。 制定符合中国国情、多学科共同参与的肺癌临床诊疗指南,对规范防治措施、提高我国肺癌诊治水平起到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提高我国肺癌的诊疗水平、改善患者的预后、给各级临床医师提供专业的循证医学意见,中华医学会组织全国呼吸内科、肿瘤内科、胸外科、放疗科、影像科和病理科专家,整合近年来肺癌病理、基因检测、免疫分子标志物检测和治疗手段等方面的新进展,同时考虑到中国的实际国情及诊治的可及性。结合国际指南和我国的国情,本专家委员会制定了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根据循证医学级别进行了分类推荐,分4个级别:(1)1类推荐证据级别最高,为专家组一致推荐;(2)2A类推荐证据级别稍低,专家组一致推荐;(3)2B类推荐证据级别低,部分专家推荐;(4)3类推荐证据为专家分歧较大。本指南旨在针对专业的各级临床医师提供循证、指导性意见。内容覆盖肺癌的筛查、诊断、病理、治疗、随访等。 一、肺癌的筛查 1.高危人群的选择:年龄55~74岁,吸烟量30包/年(如已戒烟,戒烟时间<15年)的个体推荐参加低剂量CT(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LDCT)肺癌筛查,或年龄45~70岁且有一项肺癌高危因素也可作为筛查的条件,包括吸烟史、职业致癌物质暴露(如石棉、电离辐射、二氧化硅等)、个人肿瘤史、直系亲属肺癌家族史、慢性肺部疾病史(如慢

肺癌术后骨转移患者已存活3年

肺癌术后骨转移患者已存活3年 目前,我国肺癌患者的五年存活率只有16%左右,80%的肺癌患者确诊时已经是晚期,只存活了一年左右的时间,因此,肺癌目前在我国仍属于难以治愈的疾病,患者王女士,71岁,于2011年7月确诊为肺癌,同时手术切除,术后家属考虑到患者年纪大,没有做化疗,用快速排瘤疗法治疗了2个月,在治疗期间患者出现大便稀等副作用,因此停药,于2014年3月发现颈椎骨转移,在停药的2年多时间里患者没有用过其它药,当时患者出现颈部疼痛,头部活动受限,不能转头,家属又找到我,要求继续用排瘤疗法治疗,根据患者当时的病情,主要以汤药为主,至今经过9个月治疗,患者症状全部消失,经过检查,颈椎骨转移没有继续发展,病情得到了缓解和控制,患者至今已经存活了三年余,当时和她同时住院的患者已经去世,类似这样的患者我们以前也治疗过,上世纪90年代,我们的一位晚期宫颈癌患者当时也是用排瘤疗法治疗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因出现副作用停药,3年以后出现病情复发又找到我,但这次就没有这么幸运了,治疗了2个月后患者去世,我的体会是如果治疗1,2个月停药的话,虽然2-3年内病情稳定,但还会复发和转移,再治疗的话难度会很大,也有的患者在几个月或一年左右去世,这是因为癌症的晚期发展很快,不给你考虑的时间,中药治疗出现副作用很常见,而且经过调整很快就会消失,我们的一位78岁晚期宫颈癌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过口腔溃疡,食欲不好等副作用,经过调整,这些副作用很快消失,患者治疗至今已经3年,与正常人一样,看不出象病人,目前仍在继续治疗中,一位8岁的脑瘤患者,再用排瘤疗法治疗时出现过副作用,家长说小孩的脸都变白了,经过调整,副作用消失,至今已经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