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目标终点和策略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目标终点和策略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目标终点和策略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目标、终点和策略

根据2002年全国HBV感染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1],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流行率为 %,约亿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为3000万人,如无正确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5 年后约 10%~20% 可发展为肝硬化,20%~23%可发展为失代偿期肝硬化,6%~15%可发展为肝细胞性肝癌(HCC)。而5年存活率,代偿期肝硬化为 55%,失代偿期肝硬化为 14%。每年死于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病者约 30 万人。此外,母亲为HBV携带者可通过垂直传播使婴儿受染,婴儿时期感染HBV者90%以上将成为慢性HBV携带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可反复发作肝炎,最后演变为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衰竭和HCC,影响下一代的健康,危害极大,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一、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目标

由于慢性乙肝的特殊性,其

治疗往往难以达到理想治

疗终点;那么临床常用的治

疗终点是怎样的呢

治疗目标应是长期、持续抑制和消除HBV 复制,从而减轻和防止肝炎病变加重、复发和肝纤维化;减少和预防进展为肝功能失代偿、肝硬化、肝功能衰竭和HCC;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2~4]。

二、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终点

治疗终点应符合治疗目标。最终和理想的治疗终点应是

HBsAg 转阴或 HBsAg 血清转换( 血清HBsAg 阴性,抗

HBs阳性) 。但目前抗 HBV 的药物和方法很少能达到这

样的治疗终点,可能需要很长时期的有效治疗。因此,目

前抗病毒治疗,尤其是核苷类似物的治疗终点如下。对乙

型肝炎e抗原(HBeAg) 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是 HBeAg 血清转换,血清 HBV DNA低于检测值下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恢复正常,达到上述指标后,还应继续治疗至少半年,如仍保持上述指标者,可考虑停药观察[2~4]。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HBeAg血清转换是HBV复制受抑制和肝组织病变好转的标志,并不等于病毒消除和肝脏病变恢复。但亦有文献报道,在拉米夫定治疗出现HBeAg 血清转换后,持久应答率差别很大,为 38%~77%。3年累积复发率为36%~54% [5,6]。因此,出现HBeAg 血清转换后,还应继续治疗更长时间。对HBeAg 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能用HBeAg血清转换作为治疗终点,而是 HBV DNA水平达到检测值下限、ALT恢复正常。疗程至少1年,最好能达到 HBsAg阴性或血清转换[2,7,8] 。停止抗病毒治疗后,须密切随访观察血清 HBV DNA 水平的变化。如有回升趋势,应立即应用有效的抗病毒治疗,使之达到长期持续抑制HBV 复制的目的。

三、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策略

综合治疗的方法仍是乙肝

治疗的主导。包括不同方法

的联合应用以及同种方法

中不同药物的联合等。

慢性乙型肝炎应采用综合治疗方法: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炎、改善肝功能和抗肝纤维化治疗。而抗病毒是主要和关键的治疗。目前公认,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是α -干扰素,包括聚乙二醇化α -干扰素(pegylated interferon- α,Peg-α 干扰素) 和核苷类似物。但目前抗HBV 治疗的疗效尚不满意,只能抑制而不能彻底清除病毒。其原因很多,如 HBVcccDNA 难以消除;产生免疫耐受; HBV 可发生耐药突变而对核苷( 酸) 类似物产生耐药;以及 HBVDNA可与宿主细胞的 DNA 整合难以消除等。但目前认为主要因素:

一是 HBV 复制的原始模板——HBV cccDNA 半衰期长,不易降解;目前的抗病毒药不能消除 HBV cccDNA。HBV cccDNA 是 HBV持续复制和抗病毒治疗复发的原因。二是患者存在不同程度对 HBV 的免疫耐受,使 HBV不易被免疫清除,长期甚至终身在体内存留和复制。

如何清除HBV cccDNA 目前认为有两种策略:

①通过有效、长疗程的抗 HBV 药物治疗:可长期、明显抑制HBV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复制,持续减少和阻断对HBV cccDNA 库的补充,最后达到使其耗竭的目的。因此,必须强调长期、有效的抗 HBV 治疗。

②打破免疫耐受,提高特异性免疫功能:消除免疫耐受,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尤其是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通过细胞溶解机制和非细胞溶解机制,消除细胞内、外的 HBV,包括 HBV cccDNA,这是根治 HBV关键的治疗措施。

但由于免疫耐受的机制迄今尚不清楚,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而免疫耐受机制和程度,个体差异很大,治疗效果亦不同。到目前为止,尚无针对免疫耐受有效的特异性免疫治疗,各种治疗性疫苗尚在研究中。研究 HBV 感染的免疫耐受机制和治疗,虽然难度很大,但这是治疗 HBV感染的根本措施,应加强研究。

如何进行长期有效的抗病毒治疗近年来,高效、低毒的抗 HBV 药不断出现,为有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创造了条件。单一抗病毒药如α -干扰素,尤其是 Peg- α 干扰素疗效优于α -干扰素,每周注射 1次,使用方便,因其有免疫调节作用,常有治疗后效应,易获得持续疗效,不产生耐药性。但不良反应较多且大,不宜用于肝功能失代偿的患者,且须注射治疗。新的核苷类似物不断出现,抗 HBV 疗效快而强,适应证较广,不良反应少,可以口服,使用方便,但须长期治疗;停药后易出现病情恶化;长期治疗易发生病毒耐药突变,可产生耐药而使病情反弹。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采用以下治疗方法:

①联合治疗:是否可以提高抗 HBV 的疗效到目前

为止,尚无肯定有效的联合治疗方法。但联合应用抗 HBV

不同作用靶位和机制的药物,可能会产生抗 HBV的协同

作用。应选用何种药物联合如何联合其耐药性和不良反应如何尚须进一步研究。且联合治疗药费较贵,是否符合药物经济学原则,有待进一步研究。

②序贯治疗:将有效的抗 HBV 药连续、交替和顺序应用于治疗。其可长疗程并有效地抗HBV,防止病毒耐药突变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新的有效抗 HBV 药的不断研制和临床应用,为序贯治疗创造了更多可供选择的有效药物和良好的治疗条件,符合长期、有效抗 HBV 治疗的原则。但应选择哪些有效的抗 HBV 药物如何进行有效的序贯治疗还须进一步研究。

③个体治疗:根据病毒的特点(如 HBV 的基因型、病毒变异情况等)、患者的个体因素( 如年龄、肥胖等) 和免疫状态;对抗 HBV治疗的应答和耐受性等。个体治疗是减少抗 HBV治疗个体差异,提高抗 HBV 疗效的有效治疗方法。但影响因素很多而且复杂,尚须进一步研究。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难治性疾病,目前要彻底清除 HBV,达到疾病治愈的目标,还有很大的难度。如何打破患者的免疫耐受如何清除 HBVcccDNA如何监测和防止病毒的耐药突变合理的抗病毒药物的治疗终点是什么适宜的疗程应该多长均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解决。

参考文献

1 梁晓峰,陈园生,王晓军,贺雄,陈丽娟,王骏,林长缨,白呼群,严俊,崔钢,于竞进. 中国3岁以上人群乙型肝炎血淸流行病学研究.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655~658.

2 Lok AS,McMahon BJ; Practice Guidelines Committee,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iver Diseases(AASLD). Chronic hepatitis B: update of recommenda-tions. Hepatology,2004,39: 857~861.

3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联合制订.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中华传染病杂志,2005,23: 421~429.

4 Liaw YF,Leung N,Guan R,Lau GK,Merican I; Asian-Pacific Consensus Working Parties on Hepatitis B. Asian-Pacific consensus statement on the management ofchronic hepatitis B: an update. 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3,18: 239~245.

5 Dienstag JL,Cianciara J,Karayalcin S,Kowdley KV,Willems B,Plisek S,Woessner M,Gardner S,Schiff of serologic response after lamivudine treatmentof chronic hepatitis B. Hepatology,2003,37: 748~755.

6 Lee KM,Cho SW,Kim SW,Kim HJ,Hahm KB,Kim of virological response on post-treatment durabilityof lamivudine-induced HBeAg seroconversion. J ViralHepat,2002,9: 208~212.

7 Keeffe EB,Dieterich DT,Han SH,Jacobson IM,MartinP,Schiff ER,Tobias H,Wright TL. A treatmentalgorithm for the manage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infec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Clin GastroenterolHepatol,2004,2:87~106.

8 Yuen MF,Wong DK,Sablon E,Tse E,Ng IO,Yuan HJ,Siu CW,Sander TJ,Bourne EJ,Hall JG,Condreay LD,Lai CL. HBsAg seroclearance in chronic hepatitis B inthe Chinese: virological,histological,and clinical ,2004,39: 1694~1701. Erratum in: Hepatology,2004,40: 767.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目标终点和策略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目标、终点和策略 根据2002年全国HBV感染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1],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流行率为 %,约亿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为3000万人,如无正确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5 年后约 10%~20% 可发展为肝硬化,20%~23%可发展为失代偿期肝硬化,6%~15%可发展为肝细胞性肝癌(HCC)。而5年存活率,代偿期肝硬化为 55%,失代偿期肝硬化为 14%。每年死于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病者约 30 万人。此外,母亲为HBV携带者可通过垂直传播使婴儿受染,婴儿时期感染HBV者90%以上将成为慢性HBV携带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可反复发作肝炎,最后演变为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衰竭和HCC,影响下一代的健康,危害极大,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一、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目标 由于慢性乙肝的特殊性,其 治疗往往难以达到理想治 疗终点;那么临床常用的治 疗终点是怎样的呢 治疗目标应是长期、持续抑制和消除HBV 复制,从而减轻和防止肝炎病变加重、复发和肝纤维化;减少和预防进展为肝功能失代偿、肝硬化、肝功能衰竭和HCC;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2~4]。 二、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终点

治疗终点应符合治疗目标。最终和理想的治疗终点应是 HBsAg 转阴或 HBsAg 血清转换( 血清HBsAg 阴性,抗 HBs阳性) 。但目前抗 HBV 的药物和方法很少能达到这 样的治疗终点,可能需要很长时期的有效治疗。因此,目 前抗病毒治疗,尤其是核苷类似物的治疗终点如下。对乙 型肝炎e抗原(HBeAg) 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是 HBeAg 血清转换,血清 HBV DNA低于检测值下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恢复正常,达到上述指标后,还应继续治疗至少半年,如仍保持上述指标者,可考虑停药观察[2~4]。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HBeAg血清转换是HBV复制受抑制和肝组织病变好转的标志,并不等于病毒消除和肝脏病变恢复。但亦有文献报道,在拉米夫定治疗出现HBeAg 血清转换后,持久应答率差别很大,为 38%~77%。3年累积复发率为36%~54% [5,6]。因此,出现HBeAg 血清转换后,还应继续治疗更长时间。对HBeAg 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能用HBeAg血清转换作为治疗终点,而是 HBV DNA水平达到检测值下限、ALT恢复正常。疗程至少1年,最好能达到 HBsAg阴性或血清转换[2,7,8] 。停止抗病毒治疗后,须密切随访观察血清 HBV DNA 水平的变化。如有回升趋势,应立即应用有效的抗病毒治疗,使之达到长期持续抑制HBV 复制的目的。 三、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策略 综合治疗的方法仍是乙肝 治疗的主导。包括不同方法 的联合应用以及同种方法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领域的最新重磅研究进展(完整版)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领域的最新重磅研究进展(完整版) 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merican Asso cia ti on fo r the Stu dy o f Li v er Diseases, AASLD)年会已于本月16日圆满闭幕。作为目前全球最权威的肝脏病学会议之一,AASLD年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肝病学专家以及相关人士的广泛关注。大家汇聚云端,分享和探讨肝病学领域的突破性研究成果,尤其是在慢性乙型肝炎(CHB)领域,这些最新研究进展为未来的H B V治疗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方向。 本届AASLD年会上的重要研究 真实世界数据全面验证TAF在各类人群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TAF在初治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强效、高耐药屏障一直是各国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推荐的用药准则,在我国最新《中国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1]中,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富马酸替诺福韦酯(TDF)以及恩替卡韦(ETV)被推荐为CHB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

在本届AASLD年会上,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研究团队报告了在初治CHB患者中TAF、TDF或ETV治疗48周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壁报779)。 研究共纳入了116例初治CHB患者,根据患者意愿,有29例患者接受了TAF治疗,43例患者接受TDF治疗,44例患者接受ETV治疗。研究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完成了为期48周的随访,在此期间未观察到药物相关不良事件。TAF可获得与TDF和ETV相当的抗病毒疗效,且在病毒抑制率(83.3% vs. 78.1% vs. 78.6%, P=0.871)及ALT 复常率(81.5% vs. 79.4% vs. 72.4%,P=0.692)上TAF似乎更有优势。 TAF可改善NA经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得益于核苷(酸)类似物(NA)的出现,很多CHB患者得到了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尤其是近些年出现的NA治疗药物,让CHB患者看到了临床治愈的希望。不过最近也有研究表明,即便经一线抗病毒治疗,也仍有1/5的患者病毒无法转阴而是维持在低病毒血症水平。由于CHB患者需要长期抗病毒治疗,药物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那么对于经治患者而言,选择哪种NA,抗病毒效果和安全性更佳呢? 在本届AASLD年会上,就有不少学者对经治CHB患者抗病毒治疗药物的选择进行了探讨。

乙型肝炎治疗的新进展

贾继东教授:乙型肝炎治疗的新进展 贾继东教授 个人简介: 贾继东教授简历,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3-2004年度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北京生物工程学会理事,亚太地区肝病学会(APASL)会员、欧洲肝病学会(EASL)会员美国肝病学会 (AASLD)会员。北京市“五四”奖章获得者,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北京市青联委员,北京市政协委员。 为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跨世纪使优秀人才工程”及“十百千”优秀人才工程入选者。同时被聘为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国际编委、《中华肝脏病杂志》副主编、《实用肝脏病杂志》副主编、《中华内科杂志》编审组成员、《临床胃肠及肝脏病杂》、《新医学》、《临床肝胆病杂志》《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编委。 答疑结果:

第一讲:关于乙型肝炎治疗的新进展 1、大家对于乙型肝炎治疗的新进展很感兴趣,请您谈一谈都有哪些新进展?其治疗手段和临床效果如何? 贾继东教授: 对乙型肝炎的治疗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突破性进展,国际公认的还是以干扰素类、核苷(酸)类似物为主。只是核苷(酸)类似物种类越来越多,疗效更强,交叉耐药性也基本上克服。目前可以做到有效抑制病毒、控制病情、延缓病毒复制,但是多不能清除病毒。彻底治愈,在绝大多数人来说是不可能的。 2、请问目前对乙肝的免疫疗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以及目前的疗效如何? 贾继东教授: 乙肝的免疫学比较复杂,总的来说天然免疫在感染早期起作用,获得性免疫在后期的感染控制中起作用。其机理研究得还不是很透彻,而且临床上无法常规检测针对HBV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应答指标,特别是细胞免疫。所以针对它的免疫方面的治疗也多处于探索阶段,如各种治疗性疫苗,期待打破免疫耐受、促进病毒的清除等等。但是免疫疗法目前还尚未真正应用于临床。 3、乙型肝炎治疗的新进展是针对表面抗原的转阴,还是针对阻断以及减少病毒所引起的肝炎? 贾继东教授: 主要还是抑制病毒复制、减少炎性坏死,从而减少纤维化、肝硬化及肝癌的发生。表面抗原的转阴是个别现象,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件,尚不能作为一个普遍的目标。表面抗原转阴在绝大多数人是不可能出现的,所以我们不能把它作为一个直接目标。 第二讲:关于乙型肝炎的药物治疗 1、近年有研究证实,同一个乙肝患者感染的病毒不是一种,而是一群,即一个种群(并提出了“准种”概念)。这样从理论上讲,单独用1-2种抗病毒药物疗效是有限的,病毒还会很快变异。这就需要一个综合持续有效的治疗方案,直到康复。这就要求抗乙肝核苷类药物的疗程要把握好,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核苷(酸)类似物如拉米夫定等使用后,许多病人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用,小部分病人可以停药。 请问您对这方面有什么新的认识?另外您能方便介绍一下核酶在这方面的应用吗?国外是否有新药品上市? 贾继东教授:

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抗病毒治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 2015年10月22日 本指南为规范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抗病毒治疗而制定,涉及慢性乙型肝炎其它治疗策略和方法请参阅相关的指南和共识。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于2005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制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第一版),并于2010年第一次修订。近5年来,国内外有关慢性乙型肝炎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为此我们对本指南进行再次修订。本指南旨在帮助临床医生在慢性乙型肝炎诊断、预防和抗病毒治疗中做出合理决策,但不是强制性标准,也不可能包括或解决慢性乙型肝炎诊治中的所有问题。因此,临床医生在面对某一患者时,应在充分了解有关本病的最佳临床证据、认真考虑患者具体病情及其意愿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临床经验和可利用的医疗资源,制定全面合理的诊疗方案。我们将根据国内外的有关进展情况,继续对本指南进行不断更新和完善。本指南中的证据等级分为A、B和C 三个级别,推荐等级分为1和2级别(表1,根据GRADE分级修订)表1 推荐意见的证据等级和推荐 一、术语 1.慢性HBV感染 (chronic HBV infection)—HBsAg和(或)HBV DNA阳性6个月以上。 2.慢性乙型肝炎 (chronic hepatitis B)—由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引起的肝脏慢性炎症性疾病。可以分为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和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

3.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 (HBeAg positive chronic hepatitis B)—血清HBsAg阳性、HBeAg阳性、HBV DNA阳性,ALT持续或反复升高,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4.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 (HBeAg negative chronic hepatitis B)—血清HBsAg阳性,HBeAg阴性,HBV DNA阳性,ALT持续或反复异常,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5.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 (inactive HBsAg carrier)—血清HBsAg阳性,HBeAg阴性,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1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每次至少间隔3个月,ALT均在正常范围。肝组织学检查显示:组织学活动指数(HAI)评分< 4或根据其他的半定量计分系统判定病变轻微。 6.乙型肝炎康复 (resolved hepatitis B)—既往有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病史,HBsAg阴性,HBsAb阳性或阴性,抗-HBc阳性,HBV DNA低于最低检测限,ALT在正常范围。7.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 (acute exacerbation or flare of hepatitis)—ALT升至正常上限10倍以上。 8.乙型肝炎再活动 (reactivation of hepatitis B)—常常发生于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或乙型肝炎康复者中,特别是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或化疗时。在HBV DNA持续稳定的患者,HBV DNA升高≥2 log10 IU/mL,或者基线 HBV DNA 阴性者由阴性转为阳性且≥100 IU/mL,或者缺乏基线HBV DNA者HBV DNA≥20 000 IU/mL。往往伴有肝脏炎症坏死再次出现,ALT升高。 9.HBeAg阴转 (HBeAg clearance)—既往HBeAg阳性的患者HBeAg消失。10.HBeAg血清学转换 (HBeAg seroconversion)—既往HBeAg阳性的患者HBeAg消失、抗-HBe出现。 11.HBeAg逆转 (HBeAg reversion)—既往HBeAg阴性、抗-HBe阳性的患者再次出现HBeAg。 12.组织学应答 (histological response)—肝脏组织学炎症坏死降低≥2分,没有纤维化评分的增高;或者以Metavir评分,纤维化评分降低≥1分。 13.完全应答 (Complete response) 持续病毒学应答且HBsAg阴转或伴有抗-HBs阳转。 14.临床治愈 (Clinical cure):持续病毒学应答且HBsAg阴转或伴有抗-HBs阳转、ALT 正常、肝组织学轻微或无病变。 15.原发性无应答(Primary nonresponse)-核苷类药物治疗依从性良好的患者,治疗12周时HBV DNA较基线下降幅度<1 log10IU/mL或24周时HBV DNA较基线下降幅度<2 log10 IU/mL。 16.应答不佳或部分病毒学应答(suboptimal or partial virological response)-依从性良好的患者,治疗24周时HBV DNA较基线下降幅度>1 log10 IU/mL,但仍然可以检测到。 17.病毒学应答 (virological response)—治疗过程中,血清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18.病毒学突破 (virological breakthrough)—核苷类药物治疗依从性良好的患者,在未更改治疗的情况下,HBV DNA水平比治疗中最低点上升1个log值,或一度转阴后又转为阳性,并在1个月后以相同试剂重复检测加以确定,可有或无ALT升高。19.病毒学复发(Viral relapse)-获得病毒学应答的患者停药后,间隔1个月两次检测HBV DNA均大于2 000 IU/mL。 20.临床复发(Clinical relapse)-病毒学复发并且ALT>2 x ULN,但应排除其他因素引起的ALT增高。 21.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off-treatment virological response)-停止治疗后血清HBV DNA持续低于检测下限。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2015年版)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抗病毒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2015年10月22日本指南为规范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抗病毒治疗而制定,涉及慢性乙型肝炎其它治疗策略和方法请参阅相关的指南和共识。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于2005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制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第一版),并于2010年第一次修订。近5年来,国内外有关慢性乙型肝炎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为此我们对本指南进行再次修订。 本指南旨在帮助临床医生在慢性乙型肝炎诊断、预防和抗病毒治疗中做出合理决策,但不是强制性标准,也不可能包括或解决慢性乙型肝炎诊治中的所有问题。因此,临床医生在面对某一患者时,应在充分了解有关本病的最佳临床证据、认真考虑患者具体病情及其意愿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临床经验和可利用的医疗资源,制定全面合理的诊疗方案。我们将根据国内外的有关进展情况,继续对本指南进行不断更新和完善。 本指南中的证据等级分为A B和C三个级别,推荐等级分为1和2级别(表1,根据GRAD分级修订)表1推荐意见的证据等级和推荐等级

一、术语 慢性HBV感染(chronic HBV infection) —HBsAg和(或)HBV DNA阳性6 个 月以上。 慢性乙型肝炎(chro nic hepatitis B)—由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引起的肝脏 慢性炎症性疾病。可以分为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和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HBeAg positive chronic hepatitis B)—血清HBsAg阳性、HBeAg阳性、HBV DNA阳性,ALT持续或反复升高,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HBeAg negative chronic hepatitis B)—血清HBsAg阳性,HBeAg阴性,HBV DNA阳性,ALT持续或反复异常,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 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inactive HBsAg carrier)—血清HBsAg阳性,HBeAg 阴性,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1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每次至少间隔3个月,ALT 均在正常范围。肝组织学检查显示:组织学活动指数(HAI)评分< 4或根据其他的半定 量计分系统判定病变轻微。 乙型肝炎康复(resolved hepatitis B)—既往有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病史,HBsAg阴性,HBsAb阳性或阴性,抗-HBc阳性,HBV DNA氐于最低检测限,ALT在正常范围。 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 作(acute exacerbati on or flare of hepatitis) —ALT 升至正常上限10 倍以上。 乙型肝炎再活动(reactivation of hepatitis B)—常常发生于非活动性 HBsAg携带者或乙型肝炎康复者中,特别是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或化疗时。在HBV DNA 持续稳定的患者,HBV DNA升高》2 log10 IU/mL,或者基线HBV DNA阴性者由 阴性转为阳性且》100 IU/mL,或者缺乏基线HBV DNA者HBV DN侔20 000 IU/mL。 往往伴有肝脏炎症坏死再次出现,ALT升高。HBeAg阴转(HBeAg clearanee)—既往HBeAg 卩日性的患者HBeAg?肖失。 HBeAg血清学转换(HBeAg seroconversion)—既往HBeA?日性的患者HBeAg?肖失、抗-HBe出现。

《乙型肝炎治疗的新进展》

北京友谊医院贾继东教授《乙型肝炎治疗的新进展》☆☆ 第一讲:关于乙型肝炎治疗的新进展 1、大家对于乙型肝炎治疗的新进展很感兴趣,请您谈一谈都有哪些新进展?其治疗手段和临床效果如何? 贾继东教授:对乙型肝炎的治疗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突破性进展,国际公认的还是以干扰素类、核苷(酸)类似物为主。只是核苷(酸)类似物种类越来越多,疗效更强,交叉耐药性也基本上克服。目前可以做到有效抑制病毒、控制病情、延缓病毒复制,但是多不能清除病毒。彻底治愈,在绝大多数人来说是不可能的。 2、请问目前对乙肝的免疫疗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以及目前的疗效如何? 贾继东教授:乙肝的免疫学比较复杂,总的来说天然免疫在感染早期起作用,获得性免疫在后期的感染控制中起作用。其机理研究得还不是很透彻,而且临床上无法常规检测针对HBV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应答指标,特别是细胞免疫。所以针对它的免疫方面的治疗也多处于探索阶段,如各种治疗性疫苗,期待打破免疫耐受、促进病毒的清除等等。但是免疫疗法目前还尚未真正应用于临床。 3、乙型肝炎治疗的新进展是针对表面抗原的转阴,还是针对阻断以及减少病毒所引起的肝炎? 贾继东教授:主要还是抑制病毒复制、减少炎性坏死,从而减少纤维化、肝硬化及肝癌的发生。表面抗原的转阴是个别现象,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件,尚不能作为一个普遍的目标。表面抗原转阴在绝大多数人是不可能出现 第二讲:关于乙型肝炎的药物治疗 1、近年有研究证实,同一个乙肝患者感染的病毒不是一种,而是一群,即一个种群(并提出了“准种”概念)。这样从理论上讲,单独用1-2种抗病毒药物疗效是有限的,病毒还会很快变异。这就需要一个综合持续有效的治疗方案,直到康复。这就要求抗乙肝核苷类药物的疗程要把握好,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核苷(酸)类似物如拉米夫定等使用后,许多病人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用,小部分病人可以停药。 请问您对这方面有什么新的认识?另外您能方便介绍一下核酶在这方面的应用吗?国外是否有新药品上市? 贾继东教授:看来一种或几种药物并不能完全解决HBV的问题,期望有更多作用更强、耐药性更低的核苷(酸)类似物上市,并能克服交叉耐药性。 核酶还没有进行临床应用,只是实验研究阶段。科学发展总是有阶段性和时代局限性,短期内无法突破。我们应该致力于合理、规范地运用现有的药物和疗法,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全文)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全文) 为规范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制订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1]。近5年来,国内外有关慢性乙型肝炎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为此为规范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制订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1]。近5年来,国内外有关慢性乙型肝炎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为此我们对本指南进行更新。 本指南旨在帮助医生在慢性乙型肝炎诊疗和预防工作中做出合理决策,但不是强制性标准,也不可能包括或解决慢性乙型肝炎诊治中的所有问题。因此,临床医生在面对某一患者时,应在充分了解有关本病的最佳临床证据、认真考虑患者具体病情及其意愿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临床经验和可利用的医疗资源,制订全面合理的诊疗方案。我们将根据国内外的有关进展情况,继续对本指南进行不断更新和完善。 一、病原学 乙型肝炎病毒(HBV) 属嗜肝DNA病毒科(hepadnaviridae),基因组长约3.2kb,为部分双链环状DNA。HBV的抵抗力较强,但65℃10 h、煮沸10 min或高压蒸气均可灭活HBV。环氧乙烷、戊二醛、过氧乙酸和碘伏对HBV也有较好的灭活效果。

HBV侵入肝细胞后,部分双链环状HBV DNA在细胞核内以负链DNA为模板延长正链以修补正链中的裂隙区,形成共价闭合环状DNA (cccDNA);然后以cccDNA为模板,转录成几种不同长度的mRNA,分别作为前基因组RNA和编码HBV的各种抗原。cccDNA半寿(衰) 期较长,很难从体内彻底清除[2, 3]。 HBV已发现有A~I 9个基因型[4, 5],在我国以C型和B型为主。HBV 基因型和疾病进展和干扰素α治疗效果有关。与C基因型感染者相比,B 基因型感染者较早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较少进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6-9];并且HBeAg阳性患者对干扰素α治疗的应答率高于C基因型;A基因型患者高于D基因型[10-12]。 二、流行病学 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但不同地区HBV感染的流行强度差异很大。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CC)[13, 14]。 2006年全国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1-59岁一般人群HBsAg携带率为7.18%,5岁以下儿童的HBsAg仅为0.96%[15, 16]。

乙型肝炎能治好吗

乙型肝炎能治好吗 【导读】乙型肝炎这种病,其实在现实社会当中经常会被遇到。通过正规的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是可以治愈的,但是也得分是哪一种类型的。如果说女性同胞在怀孕的时候被查出有乙型肝炎要怎么办呢?这种情况下,乙型肝炎能治好吗? 如果女性同胞在怀孕的过程当中发现自己是病毒携带者,或者是发现自己患有乙肝,那绝对是一件非常不幸的事情,这个时候的乙型肝炎能治好吗?随小编一块去了解一下。 1、如果说准妈妈的肝功能是正常的,那就不要紧,但是需要去监测肝功能。基本上是1到2个月要查一次,如果发现异常情况,一定要听从医生的建议,及时的做出一些治疗和处理,又或者是提前终止妊娠。 2、因为女性的个体都不是一样的,所以治疗方案也是不一样的。除了传统的定期监测肝功能之外,发现自己不想吃饭、腹胀、乏力或者是皮肤搔痒等症状,那么一定要及时的去医院做检查,然后再对症下药。 3、慢性的乙肝,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治疗治愈,但是不可能完全去除。因为血液中的乙肝病毒是很快就能够被清除掉的,但是侵入到DNA中的乙肝病毒已经和人的DNA整合到了一起,所以没有办法完全根治。 乙型肝炎的症状有哪些 乙型肝炎大家可能都有一定的了解,是由于肝脏病变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得了这种病之后,会出现一些相应的身体变化,接下来小编就会跟大家讲一讲,乙型肝炎的症状有哪些? 1、乙型肝炎患者在临床上的主要表现就是食欲减退,出现恶心的现象,病患的上腹部也会出现不适的感觉,肝脏部位也会有疼痛感,浑身乏力等等。 2、有少部分的乙型肝炎的患者会有黄疸发热的现象,有的一些患者甚至会出现肝大并伴有肝功能损害。 3、当然也有少部分的患者,会让乙肝转变成为肝硬化,厉害了有可能会发展成为肝部的癌症。 4、如果女性在怀孕期间被查出有乙型肝炎,那么将会使病情进一步的恶化,最明显的症状有可能是因为体内血浆的容量增加,迫使腹内压增高,严重的会发生肝衰竭,或者是肝出血的情况,而且这种病的病死率很高。 乙型肝炎会不会传染 说起肝炎大家都会有一定的恐慌心理。因为大家都知道,乙型肝炎对于身体的伤害是非常大的,甚至还会威胁到生命,终身用药等等。那么接下来小编就来具体的聊一聊,乙型肝炎会不会传染这个问题? 首先,大家应该先了解如果一个人的得病时间已经超过了半年或者发病的日期根本就不了解不明确的情况下,基本可以判定他是一个慢性肝炎携带者。 其次,乙型肝炎真的是会传染的。传播途径一般有四种,在输血的过程当中发生了,但只要是在正规医院进行输血,就不会发生这种情况。 第二种,就是在看医生的过程当中被传染,途径一般是在注射、接种或者是纹身的时候,接触到的各种医疗器具时感染的。 第三种,就是母亲传染给孩子。患有乙型肝炎的准妈妈把这种病毒传染给了自己的宝宝。第四种,性传播在所有的传播途径当中,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途径之一。 什么是乙型肝炎 虽然说在日常生活当中,经常听到有些人患有乙型肝炎,也知道这种病是由于乙肝病毒感

2015版乙肝防治指南全文V3.0

题目待定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抗病毒治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 2015年10月22日 本指南为规范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抗病毒治疗而制定,涉及慢性乙型肝炎其它治疗策略和方法请参阅相关的指南和共识。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于2005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制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第一版),并于2010年第一次修订。近5年来,国内外有关慢性乙型肝炎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为此我们对本指南进行再次修订。 本指南旨在帮助临床医生在慢性乙型肝炎诊断、预防和抗病毒治疗中做出合理决策,但不是强制性标准,也不可能包括或解决慢性乙型肝炎诊治中的所有问题。因此,临床医生在面对某一患者时,应在充分了解有关本病的最佳临床证据、认真考虑患者具体病情及其意愿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临床经验和可利用的医疗资源,制定全面合理的诊疗方案。我们将根据国内外的有关进展情况,继续对本指南进行不断更新和完善。 本指南中的证据等级分为A、B和C 三个级别,推荐等级分为1和2级别(表1,根据GRADE分级修订) 表1 推荐意见的证据等级和推荐等级 级别详细说明 证据级别 A高质量进一步研究不大可能改变对该疗效评估结果的信心 B中等质量进一步研究有可能使我们对该疗效评估结果的信心产生重要影响 C低质量进一步研究很有可能影响该疗效评估结果,且该评估结果很可能改变

推荐等级 1 强推荐充分考虑到了证据的质量、患者可能的预后情况及治疗成本而最终得出 证据价值参差不齐,推荐意见存在不确定性,或推荐的治疗意见可能会 2 弱推荐 有较高的成本疗效比等,更倾向于较低等级的推荐 一、术语 慢性HBV感染(chronic HBV infection)—HBsAg和(或)HBV DNA阳性6个月以上。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由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引起的肝脏慢性炎症性疾病。可以分为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和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HBeAg positive chronic hepatitis B)—血清HBsAg阳性、HBeAg 阳性、HBV DNA阳性,ALT持续或反复升高,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HBeAg negative chronic hepatitis B)—血清HBsAg阳性,HBeAg 阴性,HBV DNA阳性,ALT持续或反复异常,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 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inactive HBsAg carrier)—血清HBsAg阳性,HBeAg阴性,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1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每次至少间隔3个月,ALT均在正常范围。肝组织学检查显示:组织学活动指数(HAI)评分< 4或根据其他的半定量计分系统判定病变轻微。 乙型肝炎康复(resolved hepatitis B)—既往有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病史,HBsAg阴性,HBsAb阳性或阴性,抗-HBc阳性,HBV DNA低于最低检测限,ALT在正常范围。 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acute exacerbation or flare of hepatitis)—ALT升至正常上限10倍以上。 乙型肝炎再活动(reactivation of hepatitis B)—常常发生于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或乙型肝炎康复者中,特别是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或化疗时。在HBV DNA持续稳定的患者,HBV DNA 升高≥2 log10 IU/mL,或者基线HBV DNA 阴性者由阴性转为阳性且≥100 IU/mL,或者缺乏基线HBV DNA者HBV DNA≥20 000 IU/mL。往往伴有肝脏炎症坏死再次出现,ALT升高。HBeAg阴转(HBeAg clearance)—既往HBeAg阳性的患者HBeAg消失。 HBeAg血清学转换(HBeAg seroconversion)—既往HBeAg阳性的患者HBeAg消失、抗-HBe 出现。 HBeAg逆转(HBeAg reversion)—既往HBeAg阴性、抗-HBe阳性的患者再次出现HBeAg。组织学应答(histological response)—肝脏组织学炎症坏死降低≥2分,没有纤维化评分的增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解读(最全版)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解读(最全版) 摘要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新指南》)赶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前,于2019年底正式发表了!面对《中华传染病杂志》上总共26页篇幅的《新指南》,如何在"抗疫"的同时快速领会要点、正确指导线上线下的抗乙肝病毒诊治,成为当务之急。 《新指南》的第三至第八部分,虽未产生任何推荐意见,却为临床诊断、治疗部分提供坚实支持,灵活、精准诠释这六部分内容是为患者提供精准诊治的依据。《新指南》第二部分(流行病学和预防)产生了第1至5条推荐意见,为新生儿、无应答、意外暴露和未完成全程接种者的预防接种提供可靠依据。《新指南》第十七部分则指明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因篇幅所限,本文对上述部分不做详细讨论。 《新指南》第九部分(第7至9页)介绍"临床诊断",第十部分明确抗病毒治疗的"治疗目标",从第十一至第十五部分(第9至13页)则阐释了"临床诊断"各不相同患者的疗法、疗程、监测方法,产生了第6至15条推荐意见,为慢性HBV感染后各阶段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提供指导性建议;第十六部分(特殊人群抗病毒治疗的推荐意见,第13至17页)则关注于10类特殊患者群的抗乙肝病毒治疗药物选择、疗程、监测等,产生了第15至26条推荐意见,可谓"多学科会诊"时的必备"宝典"。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新指南》)赶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前,于2019年底正式发表了!面对《中华传染病杂志》上总共26页篇幅的《新指南》,如何在"抗疫"的同时快速领会要点、正确指导线上线下的抗乙肝病毒诊治,成为当务之急。 《新指南》的第三至第八部分,虽未产生任何推荐意见,却为临床诊断、治疗部分提供坚实支持,灵活、精准诠释这六部分内容是为患者提供精准诊治的依据。《新指南》第二部分(流行病学和预防)产生了第1至5条推荐意见,为新生儿、无应答、意外暴露和未完成全程接种者的预防接种提供可靠依据。《新指南》第十七部分则指明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因篇幅所限,本文对上述部分不做详细讨论。 《新指南》第九部分(第7至9页)介绍"临床诊断",第十部分明确抗病毒治疗的"治疗目标",从第十一至第十五部分(第9至13页)则阐释了"临床诊断"各不相同患者的疗法、疗程、监测方法,产生了第6至15条推荐意见,为慢性HBV感染后各阶段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提供指导性建议;第十六部分(特殊人群抗病毒治疗的推荐意见,第13至17页)则关注于10类特殊患者群的抗乙肝病毒治疗药物选择、疗程、监测等,产生了第15至26条推荐意见,可谓"多学科会诊"时的必备"宝典"。 依据临床信息,确定临床诊断 及时恰当的抗病毒治疗的依据是精准的诊断。而慢性HBV感染者的正确诊断,则依据患者的无创检查(血常规、生化学、病毒学、血清学、影像学)和肝脏病理检查结果。对于无创检查结果无法准确判断的临床情况,肝脏病理检查结果仍然是诊断的金标准。慢性HBV感染者可诊断为:慢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2010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为规范慢性肝炎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于2005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制订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1]。近5年来,国内外有关慢性乙型肝炎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为此我们对本指南进行更新。 本指南旨在帮助医生在慢性乙型肝炎诊疗和预防工作中做出合理决策,但不是强制性标准,也不可能包括或解决慢性乙型肝炎诊治中的所有问题。因此,临床医生在面对某一患者时,应在充分了解有关本病的最佳临床证据、认真考虑患者具体病情及其意愿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临床经验和可利用的医疗资源,制订全面合理的诊疗方案。我们将根据国内外的有关进展情况,继续对本指南进行不断更新和完善。 一、病原学 乙型肝炎病毒(HBV) 属嗜肝DNA病毒科(hepadnaviridae),基因组长约3.2kb,为部分双链环状DNA。HBV的抵抗力较强,但65℃10 h、煮沸10 min或高压蒸气均可灭活HBV。环氧乙烷、戊二醛、过氧乙酸和碘伏对HBV 也有较好的灭活效果。 HBV侵入肝细胞后,部分双链环状HBV DNA在细胞核内以负链DNA为模板延长正链以修补正链中的裂隙区,形成共价闭合环状DNA (cccDNA);然后以cccDNA为模板,转录成几种不同长度的mRNA,分别作为前基因组RNA 和编码HBV的各种抗原。cccDNA半寿(衰) 期较长,很难从体内彻底清除[2, 3]。 HBV已发现有A~I 9个基因型[4, 5],在我国以C型和B型为主。HBV 基因型和疾病进展和干扰素α治疗效果有关。与C基因型感染者相比,B基因型感染者较早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较少进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6-9];并且HBeAg阳性患者对干扰素α治疗的应答率高于C基因型;A基因型患者高于D基因型[10-12]。 二、流行病学 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但不同地区HBV感染的流行强度差异很大。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 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CC)[13, 14]。 2006年全国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1-59岁一般人群HBsAg 携带率为7.18%,5岁以下儿童的HBsAg仅为0.96%[15, 16]。据此推算,我国现有的慢性HBV感染者约9300万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000万例[17] [17] Lu FM, Zhuang H. Management of hepatitis B in China. Chin Med J (Engl), 2009,122(1):3-4.。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现状及前景

体恒健爱心策划:乙肝防治在我心 大部分乙肝病毒携带者或乙肝患者都是通过入学、入职体检得知自己感染了乙肝病毒。除了担心自己病情恶化外,乙肝歧视也是他们忧心忡忡的原因所在。其实,乙型肝炎的传染性不强,一般接触不会感染。目前社会上很多人因为偏见而歧视乙肝携带者和乙肝患者,经常表现为拒绝和他们握手、吃饭、共用公共设施等,这严重伤害了乙肝病毒携带者和乙肝患者的自尊心,干扰了他们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其实,乙肝不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或接触传播的,日常接触并不会感染到乙肝病毒。 有的放矢,抗病毒是关键 慢乙肝治疗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炎保肝、抗纤维化合对症治疗,其中抗病毒治疗是关键,只要有适应证且条件允许,就应该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长期规范的抗病毒治疗能够有效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延缓疾病进展。 但并非所有的乙肝病毒感染者都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乙肝病毒携带者,如果肝功能正常,即使HBV DNA的含量很高,也无需进行抗病毒治疗。这个时期,乙肝病毒与携带者的免疫系统“和平共处”,互不干涉内政。一旦免疫系统和乙肝病毒开战,肝功能出现异常并伴有乙肝病毒复制活跃的情况产生,乙肝病毒携带者就“变脸”成慢乙肝患者。这时候就需要去专业医院咨询医生的意见,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 坚持长期抗病毒,心情舒畅防病变 在乙肝病毒无法被彻底“消灭”的前提下,乙肝治疗目前最需攻克的“堡垒”就是延缓和阻止疾病进展,减少和防止肝脏失代偿、肝硬化、肝细胞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要达到这个“安心”的彼岸,就必须坚持长期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大量的临床试验已经证明:通过规范的抗病毒治疗能够有效地抑制乙肝病毒,从而延缓疾病进展,减少重要临床并发症。在慢乙肝治疗历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4006研究显示:在3年的持续治疗期间,采用硒麦芽加五味子的体恒健牌养肝片治疗,使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发生率减少了一半。这项研究结果为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或肝纤维化的病人提供了通过持续抑制病毒、显著减少或预防药物耐药而达到更好转归的治疗策略。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05版)

简介 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常见的慢性传染病之一,严重危害人民健康。为进一步规范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在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制订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其中推荐的意见所依据的证据共分为3个级别5个等次[1],文中以括号内斜体罗马数字表示。 本《指南》只是帮助医生对乙型肝炎诊疗和预防作出正确决策,不是强制性标准;也不可能包括或解决慢性乙型肝炎诊治中的所有问题。因此,临床医生在针对某一具体患者时,应充分了解本病的最佳临床证据和现有医疗资源,并在全面考虑患者的具体病情及其意愿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由于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迅速,本《指南》将根据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一、病原学 乙型肝炎病毒(HBV)属嗜肝DNA病毒科(hepadnaviridae),基因组长约3.2kb,为部分双链环状DNA。HBV 侵入人体后,与肝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脱去外包膜,穿入肝细胞质内,然后脱去衣壳,部分双链环状HBV DNA 进入肝细胞核内,在宿主酶的作用下,以负链DNA为模板延长正链,修补正链中的裂隙区,形成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然后以cccDNA为模板,在宿主RNA聚合酶Ⅱ的作用下,转录成几种不同长短的mRNA,其中3.5kb的mRNA含有HBV DNA序列上全部遗传信息,称为前基因组RNA。后者进入肝细胞质作为模板,在HBV 逆转录酶作用下,合成负链DNA;再以负链DNA为模板,在HBV DNA聚合酶作用下,合成正链DNA,形成子代 的部分双链环状DNA,最后装配成完整的HBV,释放至肝细胞外。胞质中的子代部分双链环状DNA也可进入肝细胞核内,再形成cccDNA并继续复制。cccDNA半衰期长,很难从体内彻底清除[1,2]。HBV含4个部分重叠的开放读码框(ORF),即前S/S区、前C/C区、P区和X区。前S/S区编码大(前S1、前S2及S)、中(前S2及S)、小(S)3种包膜蛋白;前C/C区编码HBeAg及HBcAg;P区编码聚合酶;X区编码X蛋白。前C区和基本核心启动子(BCP)的变异可产生HBeAg阴性变异株。前C区最常见的变异为G1896A点突变,形成终止密码子(TAG),不表达HBeAg。BCP区最常见的变异是A1762T/G1764A联合点突变,选择性地抑制前CmRNA的转录,降低HBeAg 合成[3]。P基因变异主要见于POL/RT基因片段(349~692aa,即rt1~rt344)。在拉米夫定治疗中,最常见的是酪氨酸-蛋氨酸-天门冬氨酸-天门冬氨酸(YMDD)变异,即由YMDD变异为YIDD(rtM204I)或YVDD(rtM204V),并常伴有rtL180M变异,且受药物选择而逐渐成为对拉米夫定耐药的优势株[4](Ⅰ)。 S基因变异可导致隐匿性HBV感染(occultHBVinfec-tion),表现为血清HBsAg阴性,但仍可有HBV低水平复制(血清HBV DNA常<104拷贝/ml)[5]。 根据HBV全基因序列差异≥8%或S区基因序列差异≥4%,目前HBV分为A~H八个基因型;各基因型又可分为不同基因亚型。A基因型慢性乙肝患者对干扰素治疗的应答率高于D基因型,B基因型患者高于C基因型[6](Ⅰ)。基因型是否影响核苷(酸)类似物的疗效尚未定论。 HBV易发生变异。在HBV感染者体内,常形成以一个优势株为主的相关突变株病毒群,称为准种(quasispecies),其确切的临床意义有待进一步证实。 HBV的抵抗力较强,但65℃10h、煮沸10min或高压蒸气均可灭活HBV。含氯制剂、环氧乙烷、戊二醛、过氧乙酸、碘伏也有较好的灭活效果。

慢性乙型肝炎诊疗方案

肝病科 慢性乙型肝炎诊疗方案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于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感染造成的肝脏慢性坏死性炎症,可分为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在中医学中归属于“黄疸”、“胁痛”的范畴。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和《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以及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肝胆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诊断标准(2002年)。 本病多因人体正气不足,感受湿热疫毒,侵入血分,内伏于肝,影响脏腑功能,损伤气血,导致肝脏气血郁滞,着而不行,病情的发生发展可与饮食不洁(节)、思虑劳欲过度有关。本病病程多久,缠绵难愈。常见胁痛、乏力、纳差、腰膝酸软、目黄、尿黄等症候,部分病人可见蜘蛛痣及肝掌,脾脏一般无明显变化。 肝病病程超过6个月,症状持续和肝功能异常者,即为本病。部分病例因病时日久,病史可不明确。而于检查后发现。 2、西医诊断标准 有乙型肝炎或HBsAg阳性史超过6个月。现HBsAg和(或)HBV DNA 仍为阳性者,可诊为慢性HBV感染。慢性乙型肝炎可分为(1)HBe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sAg、HBV DNA和HBeAg阳性。抗—HBe 阴性,血清ALT持续或反复升高,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2)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sAg和HBV DNA阳性,HBeAg 持续阴性,抗—HBe阳性或阴性,血清ALT持续或反复异常。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 (二)证候诊断 1.湿热蕴结证:身目黄染,黄色鲜明,小便黄赤,口干苦或口臭,脘闷,或纳呆,或腹胀,恶心或呕吐,右胁胀痛,大便秘结或粘滞不畅,舌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 2.肝郁气滞证:两胁胀痛,善太息,得嗳气稍舒,胸闷、腹胀,情志易激惹,嗳气,乳房胀痛或结块,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3.肝郁脾虚证:胁肋胀痛或窜痛,急躁易怒,喜太息,纳差或食后胃脘胀满,乳房胀痛或结块,嗳气,口淡乏味,便溏,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4.肝肾阴虚证:腰痛或腰酸腿软,胁肋隐痛,眼干涩,五心烦热或低热,耳鸣耳聋,头晕眼花,口干咽燥,劳累加重,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或细数。 5.脾肾阳虚证:食少便溏或五更泄泻,腰痛或腰酸腿软或阳痿早泄或耳鸣耳聋等,形寒肢冷,小便清长或夜尿频数,舌质淡胖,太润,脉沉细或迟。 6.淤血阻络证:胁痛如刺,痛处不移,朱砂掌,或蜘蛛痣色暗,或毛细血管扩张,胁下积块,胁肋久痛,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