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要点归纳

管理信息系统要点归纳
管理信息系统要点归纳

管理信息系统

1、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资源:①信息、②物质材料、③能源。

2、数据:记录客观事物的可鉴别的符号。

3、信息:具有关联性和目的性的结构化、组织化的数据。(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可以通信,经过加工可形成知识)

4、信息与数据的区别:信息的概念不同于数据。信息是数据处理的产物,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而数据是客观的。信息是经过加工以后、并对客观世界产生影响的数据(先有数据,后形成信息)。只有经过解释,数据才有意义,才成为信息。信息一定是数据,而数据不一定是信息;对某人来说是数据的东西,对另一人来说可能就是信息。

5、信息的性质:①事实性、②时效性、③不完全性、④等级性(战略级、战术级、作业级)、

⑤变换性(载体可变)、⑥价值性。

6、信息量的大小:取决于信息内容消除人们认识的不确定程度,消除的不确定程度越大则信息量就越大。(一个信号所取得的信息量与出现该信息量的概率成反比。)

7、系统:系统是由处于一定的环境中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并为达到整体目的而存在的集合。

系统分类:按组成可分为自然系统、人造系统、复合系统。

8、系统的特征:①整体性、②目的性、③相关性(联系)、④环境适应性。

9、信息系统:信息系统是一个人造系统,它由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目的是及时、正确地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信息,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

组织中各项活动的表现:①物流、②资金流、③事务流、④信息流的流动。

10、组织的信息系统分类:按处理的对象可分为:①作业信息系统、②管理信息系统

11、信息系统的历程:①由单机到网络,由低级到高级;②由电子数据处理系统到管理信息系统再到决策支持系统;③由数据处理到智能处理,由决策支持系统到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④由企业内部管理到向外拓展的过程。(电子数据处理系统(EDPS)--管理信息系统(MIS)--决策支持系统(DSS)

12、组织的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都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

13、决策过程的阶段:情报活动阶段、设计活动阶段、选择活动阶段、实施活动阶段

14:决策问题的类型:结构化决策、非结构化决策、半结构化决策

15、管理信息系统既是一个技术系统又是一个社会系统。MIS技术的复杂性,需用资源的密

集型和用户需求的多样性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而更为重要的则是涉及管理思想,管理制度,管理方法,权力结构和人们习惯的变化,所以管理信息系统既是一个技术系统又是一个社会系统。

16、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和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能实测企业的各种运行情况,利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从全局出发辅助企业进行决策,利用信息控制企业的行为,帮助企业实现其规划目标。

17、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①是一个为管理决策服务的信息系统、

②是一个为组织乃至整个供需链进行全面管理的综合系统、

③是一个人机结合的系统、

④是一个需要与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相结合的信息系统、

⑤是多学科交叉形成的学科。

18、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

①基于管理任务的系统层次结构(MIS的纵向结构)

管理任务的层次:战略管理、管理控制、运行控制、业务处理。结构化的决策程度由低到高②基于管理职能的管理信息系统结构(MIS的横向结构)

各个功能子系统有机结合的整体。例如制造企业中的销售与市场、生产、财务和会计、人事、高层管理、信息处理等七个子系统)

19、数据处理:指把来自科学研究、生产实践和社会经济活动等领域中的原始数据,用一定的设备和手段,按一定的使用要求,加工成另一种形式的数据的过程。

20、数据处理的目的:把数据转换成便于观察分析、传送或进一步处理的形式;从大量的原始数据中抽取部分数据,推导出对人们有价值的信息以作为行动和决策的依据;利用计算机科学的保存和管理经过处理(如校验和整理等)的大量数据,以便人们能方便而充分的利用这些宝贵的信息资源。

21、数据库:是以一定的组织方式存储在一起的相关数据的集合。它能以最佳的方式,最少的数据冗余为多种应用服务,程序与数据具有较高的独立性。

22、数据库的组成:①计算机系统、②数据库、③数据库管理系统、④人员(数据库管理员、系统程序员、用户)

23、数据库保护功能:

①数据的安全性(指保护数据库以防止不合法的使用所造成的数据泄露、更改和破坏。)

②完整性(数据的完整性指数据的正确性、有效性和相容性;实体完整性指二维表中主关键

字的属性不能取空值;24、参照完整性:指具有一对多联系的两个表之间子表中与主表的主关键字相关联的那个属性(外部码)的值要么为空,要么等于主表中主关键字的某个值;用户定义的完整性是针对某一具体数据库的约束条件,由应用环境确定。)

③并发控制(指当多个用户同时存取、修改数据时,可能会发生相互干扰而得到错误的结果并使数据库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因此必须对多用户的并发操作加以控制、协调。

④数据库恢复(是指当计算机软、硬件或网络通信线路发生故障而破坏了数据或对数据库的操作失败使数据库出现错误或丢失时,系统应能进行应急处理,把数据库恢复到正常状态。

25、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是一个组织的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MIS长远发展的规划。这项工作的好坏是管理信息系统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26、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作用:①合理分配和利用信息资源(信息、信息技术、信息生产者)以节省信息系统的投资、②通过制定战略规划,找出存在的问题,正确的识别出为实现企业目标MIS必须完成的任务,促进信息系统应用,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③指导MIS

开发,用战略规划作为将来考核系统开发工作的标准。

27诺兰阶段模型(信息系统的发展阶段模型):①初装(初步认识到计算机的作用)、②蔓延(部门之间扩散)、③控制(是以计算机管理为主到以数据管理为主转换的关键)、④集成(集成各个子系统,建立集中式的数据库)、⑤数据管理、⑥成熟(可满足各个管理层次的要求)。

28、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策略:①自下而上(从现行系统的业务状况出发,先实现一个个具体的功能,逐步的由低级到高级建立MIS;适用于处于初装和蔓延阶段的组织;优点是可避免大规模系统可能出现的运行不协调的危险;缺点是无法做到完全周密,随着系统的进展往往要做许多重大修改甚至推倒重来。)、②自上而下(强调从整体上协调和规划,由全面到局部由长远到近期,从探索合理的信息流出发来设计信息系统;难度较大),前者适用于小型系统的设计,大型系统往往将这两者结合起来使用。

29、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策略:①“自下而上”的开发策略(从现行系统的业务状况出发,先实现一个个具体的功能,逐步地由低级到高级建立MIS。)适用于小型系统的设计

②:“自上而下”的开发策略(强调从整体上协调和规划,由全面到局部,由长远到近期,从探索合理的信息流出发来设计信息系统。)适用于大型系统的设计

30、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

①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分为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三个阶段;优点是强调开发人员与用户的紧密结合,在策略上强调自上而下,注重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和全局性;缺点是开发过程复杂繁琐,周期长,系统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适合于大型信息系统的开发。

②原型法(原型法的基本思想:它试图改进生命周期法的缺点,由用户与系统分析设计人员合作,在短期内定义用户的基本需求,开发出一个功能不十分完善的、实验性的、简易的应用软件基本框架(称为原型);先运行这个原型,再不断评价和改进原型,使之逐步完善。其开发过程是分析、设计、编程、运行、评价多次重复,不断演进的过程。

根据用户的需求开发出原型系统并运行,在使用中不断改进和完善;优点:贯彻自下而上的开发策略更易被用户所接受;缺点:在实施中缺乏对管理系统的全面系统的认识,不适合开发大型管理信息系统,每次反复都要花费人力物力,如果用户配合不好盲目纠错会拖延开发过程。)

③面向对象开发方法、④case方法。

30、管理信息系统的评价:①目的:检查系统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技术性能是否达到要求、资源是否得到充分利用、评估经济效益、指出长处和不足。②内容:系统的性能、直接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

31、管理信息系统分析的任务:彻底搞清用户要求,通过对选定的对象进行调查和分析(分析环境、分析需求、分析目标),在此基础上提出系统的初步模型(也叫逻辑设计)并完成系统分析报告。

32、

可行性分析的任务:明确开发应用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可行性分析的内容:①管理上的可行性(管理人员对开发应用项目的态度和管路方面的条件)

②技术上的可行性(当前的软、硬件系统能否满足对系统提出的要求以及开发人员的水平。

③经济上的可行性(预估费用支出和对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

33、详细调查的对象是现行系统(包括手工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目的在于完整的掌握现行系统的状况,发现问题和薄弱环节,收集资料,为下一步的系统化分析和提出新系统的逻辑设计做好准备。原则:遵循用户参与,即由使用部门的业务人员、主管人员和设计部门的分析人员,系统设计人员共同进行。

34、管理业务流程图:一钟描述系统内各单位、人员之间业务关系、作业顺序和管理信息流向的图表。利用它可以帮助分析人员找出业务流程图中不合理的流向。

35、数据流程图:一种能全面的描述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它可以用少数几种符号

综合地反映出信息在系统中的流动、处理和存储情况。

36、业务流程图到数据流程图的转换规则:

外部实体直接转换为外部实体;传递中的单据转换为数据流;用于查询和修改的单据转换为数据存储;内部的人或部门转换为该人或部门所完成的处理功能。

37、数据字典:对数据流程图中的各个元素做出详细的说明,其内容主要是对数据流程图中的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逻辑、数据存储和外部实体等六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定义。

38、处理逻辑的定义仅对数据流程图中最底层的处理逻辑加以说明。

39、描述处理逻辑的工具:决策树(判断树)、决策表(判断表)、结构英语表示法

40、数据的动态特性分析:数据的属性按动态特性分类:①固定值属性、②固定个体变动属性、③随机变动属性。

41、确定新系统的数据处理方式:①成批处理方式、②联机实时处理方式。

(成批处理的四种情况:①固定周期的数据处理、②需要大量的来自不同方面的数据的综合处理、③需要在一段时间内累计数据后才能进行的的数据处理、④没有通信设备而无法采用联机实时处理的情况。

联机实时处理的情况:①需要反应迅速的数据处理、②负荷易产生波动的数据处理、③数据收集费用较高的数据处理。)

42、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方案内容:①新系统的业务流程、②新系统的数据流程、③新系统的逻辑结构、④新系统中的数据资源的分布、⑤新系统中的管理模型。

43、系统设计的任务是:在系统分析提出的系统逻辑模型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的进行物理模型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解决“怎么做”的问题。

44系统设计的主要工作:总体设计;代码设计和设计规范的制定;系统屋里配置方案设计;数据存储设计;计算机处理过程设计。

45、在系统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①系统性(统一、规范)、②灵活性(环境适应性)、③可靠性(抗干扰能力)。④经济性

46、代码:是代表事物名称、属性、状态等的符号,一般用数字、字母或他们的组合来表示。

47、代码的功能:①它为事物提供一个概要而不含糊的认定,便于数据的存储和检索。

②使用代码可以提高处理的效率和精度。

③代码提高了数据的全局一致性。

④代码是人和计算机的共同语言,是两者交换信息的工具。

48、代码的种类:①顺序码。(系列码,用连续数字代表编码对象的码。)

②区间码。(把数据项分为若干组,每一区间代表一个组,码中数字的值和位置都代表一定的意义。例,邮政编码。类型:多面码,上下关联区间码,十进位码。)

③助忆码。(用文字,数字或两者结合来描述。)

49、代码结构中的校验位算法:算术级数法、几何级数法、质数法

50、文件按用途分类:①主文件(是系统中最重要的共享文件,主要存放具有固定值属性的数据)、②处理文件(事务文件。是用来存放事务数据的临时文件,包含了对主文件进行更新的全部数据)③工作文件(是处理过程中暂时存放数据的文件)、④周转文件(用来存放具有固定个体变动属性的数据)⑤其他文件。

按组织方式分类:顺序文件、索引文件、直接存取文件

51、数据模型的种类:①层次模型、②网状模型、③关系模型、④面向对象模型。目前主要应用后两种模型。

52、对关系模型来说,其数据模型就是一系列用二维表示的关系。

53、关系模型的特点:①概念单一、②是规范化的关系、③易于理解操作直接方便,数据的独立性高。

54、关系模型的规范化:判断一个关系模型满足第几范式。

55、数据库设计步骤:用户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对应的系统开发阶段:系统分析(详细调查)、系统分析(逻辑设计)、系统设计、系统设计

56、系统设计过程:从输出设计到输入设计

57、输入设计的原则:提高效率和减少错误。目标:①控制输入量、②减少输入延迟、③减少输入错误、④简化输入过程。

58、编写程序设计说明书(用了给处理过程下定义的书面文件。由系统程序员编写,交给程序员使用。)和系统设计报告(内容:系统总体设计方案,代码设计方案,输入和输出设计方案,文件设计方案,程序模块说明书。)

59、系统实施的主要内容:①物理系统的实施、②程序设计和调试、③人员培训、数据的准备和录入、④系统切换和评价等。

60、程序设计的目标:①可维护性、②可靠性、③可理解性、④效率。(大型维护系统先追求可理解性可维护性,再追求效率。)

61、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的特点:采用①顺序结构、②循环结构、③选择结构等三种逻辑结构来编写程序。

62、程序和系统调试的目的:发现程序和系统中可能存在的错误并及时予以纠正。(而不是

去证明程序没错。程序调试只能证明程序有错,不能证明无错。)

63、程序的正确性验证一般有理论法和实验法。

64、系信息统切换方法:①直接切换法(在某一确定地时刻,老系统停止运行,新系统投入运行,新系统一般要经过较详细的测试和模拟运行。费用低、方法简单,但风险大。适用于老系统完全无法满足需求和新系统不太复杂的情况。(过程不太复杂的小型系统的切换))、②并行切换法(最常用。新系统投入运行时,老系统并不停止运行,新老系统同步运行一段时间,对照输出,利用老系统检验新系统。减轻管理人员工作压力,安全性较好,但费用高。适用于过程复杂,数据重要的系统。)、

③试点过渡法(先选用新系统的一部分代替老系统,以此作为试点,逐步地代替整个老系统。心理安全性好,但费用高。适用于处理过程复杂,数据重要的大型复杂系统。)

65、系统运行维护的内容:①程序的维护、

②数据文件的维护、

③代码的维护。

管理信息系统考试复习

1企业流程重组:企业流程(过程)是指为完成企业目标或任务而进行的一系列跨越时空的逻辑相关的业务活动 2企业系统规划法(BSP):是一种能够帮助规划人员根据企业目标制定出MIS战略规划的结构话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做到:1.确定出未来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明确系统的子系统组成和开发子系统的先后程序2.对数据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和控制,明确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关系,保证信息的一致性 3数据字典:数据字典是一种用户可以访问的记录数据库和应用程序源数据 的目录,对数据流程图中的各个元素做出了详细的说明。内容主要是对数据流程图中的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处理逻辑,数据存储和外部实体等六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定义 4关键成功因素发(CSF法):关键成功因素指的是对企业成功起关键作用的因素。CSF法就是通过分析找出使得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然后再围绕这些关键因素来确定系统的需求,并进行规划 5.信息资源的三个基本要素:信息技术,信息生产者,货币 6数据结构:描述了某些数据项之间的关系。一个数据结构可以由若干个数据项组成,也可以由若干个数据结构组成;还可以由若干个数据项和数据结构组成。数据字典中对数据结构的定义:1.数据结构的名称和编号2.简述3.数据结构的组成 7数据流:数据流由一个或一组固定的数据项或数据结构组成。定义数据流时,不仅要说出数据流的名称,组成等,还要指明它的来源、去向和数据流向等。 8外部实体:外部实体的定义包括:外部实体编号、名称、简述及有关数据流的输入和输出 9数据存储:数据存储是数据结构保存的场所。它在数据字典中只描述数据的逻辑存储结构,而不涉及它的物理组织10程序效率:程序效率是指程序能否有效地利用计算机资源 11管理信息是什么系统: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通讯设备及其他信息处理设备,对信息进行收集、传输、存储、加工、运用、更新和维护,以提高组织作业运行、管理控制、战略计划效率,整体提高组织效率和竞争力的人机系统。 12管理上的可行性:指管理人员对开发应用项目的态度和管理方面的条件。主管领导不支持的项目肯定不行。如果高中层管理人员的抵触情绪很大,就有必要等一等,积极的做工作,创造条件。管理方面的条件主要指管理方法是否科学,相应管理制度改良的时机是否成熟,规章制度是否齐全以及原始数据是否正确等 13数据处理的目的:数据处理的目的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把数据转换成便于观察分析、传送或进一步处理的形式。2从大量的原始数据申抽取、推导出对人们有价值的信息以作为行动和决策的依据。3科学地保存和管理已经过处理(如校验、整理等)的大量数据,以便人们能方便而充分地利用这些宝贵的信息资源。 14在计算机应用领域中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特点表现在:1.数据调用方便,只要按少量键,便可以控制整个系统的运行2大量使用图表形式来显示 整个企业或直到基层的运营情况,并对存在的问题和异常情况及时报警 15模块化设计思想:模块化是一种重要的设计思想。这种思想把一个复杂的系统分解为一些规模较小、功能较简单的,易于建立和修改的部分。 16系统实施:主要内容包括物理系统的实施、程序设计与调试、人员培训、数据准备与录入,系统切换和评价等。系统实施是指将系统设计阶段的结果在计算机上实现,将原来纸面上的、类似于设计图式的新系统方案转换成可执行的应用软件。 17信息主管CIO:是信息管理部门的负责人,承担有关有关信息技术应用,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领导工作 18信息:信息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信的知识 19数据:数据是记录下来可以被鉴别的符号,它本身并没有意义。数据经过处理仍然是数据,只有经过解释才有意义。20:原型法:与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不同,原型法不注重对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全、系统的调查与分析,而是本着系统开发人员对用户的需求的理解,先快速实现的一个原型系统,然后通过反复修改来实现管理信息系统 21封装:为实现各式各样的数据传送,将被传送的数据结构映射进另一种数据结构的处理方式。也就是应用科学方法论中的分类思想,将近似或相似的一组对象聚合成类,采用各种手段将相似的类组织起来,实现问题空间到解空间的映射。 封装性: 22数据流程:数据流程是数据的采集、输入、处理、加工和输出的全过程。信息原始数据经采集后,输入计算机系统,进行模式或统计运算,或按用户的特殊要求编制某种专门程序来加工处理数据,然后输出结果数据。输出结果一般都应说明或反映某一领域内客观事物自然属性的特性和规律性。 23代码:代码是代表事物名称、属性、状态等的符号,也就是程序员用开发工具所支持的语言写出来的源文件,是一组由字符、符号或信号码元以离散形式表示信息的明确的规则体系 24功能过程分解:功能分解就是一个由抽象到具体、由复杂到简单的过程 25模块化程序设计应注意:1.模块的独立性2.模块划分的大小要适当3.模块的功能要简单4.共享的 功能模块要集中 26管理信息:管理信息是指那些以文字、数据、图表、音像等形式描述的,能够反映组织各种业务活动在空间上的分布状况和时间上的变化程度,并能给组织的管理决策和管理目标的实现有参考价值的数据、情报资料。管理信息都是专门为某种管理目的和管理活动服务的信息。

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点

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点 1.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a: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组成的系统,又是由人、组织和机器组成的系统,所以它不仅是个机器系统,而且是一个包括人在内的人-机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b:用系统的方式,通过信息媒介控制,达到服务与管理目的的系统。 定义b的完整表达: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利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手工作业,分析、计划、 控制和决策模型,以及数据库的用户-机器系统。 2.管理组织形式的分类: U型组织、M型组织、H型组织、V型组织 3.管理信息系统对组织形式的影响主要是扁平化和虚拟化。扁平化就是减少管理的层次,扩大管理的幅度,从而简化管理。达到扁平化的条件如下: (1)上级要放权;(2)下级要主动;(3)信息就是命令 4.管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应用的区别: 计算机应用管理信息系统 必须有计算机不一定有计算机 是个技术系统是个社会-技术系统 主要内容为软硬件主要内容为信息 专家队伍建造管理系统队伍建造 4.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 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信息管理者 6.系统工程开发的三个成功要素: (1)合理确定系统目标;(2)组织系统性队伍;(3)遵循系统工程的开发步骤 7.从根本上影响管理信息系统理论的“新三论”:耗散结构论、突变论和协同论 8.管理的定义:管理是通过他人既有效率又有效益地完成活动的过程。 (综合的定义)管理是为了某种目标,应用一切思想、理论和方法去合理地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他人,调度各种资源,如人、财、物、设备、技术和信息等,以求以最小的投入去获得最好或最大的产出目标。 9.信息的定义:信息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它对接收者的行为能产生影响,它对接收者的决策具有价值。 10.信息的性质:1)事实性、2)等级性、3)可压缩性、4)扩散性、5)传输性、6)分享性、7)增值性、8)转换性 11.信息的生命周期:要求、获得、服务、退出 信息生命周期各阶段的过程:收集、传输、加工、储存、维护、使用 12.信息管理的广义概念包括:(1)面向未来的规划管理 (2)面向信息系统内部的经营管理 (3)面向开发的项目管理

详细版管理信息系统复习重点.doc

第一章 1.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那些方面能给管理提供支持? (1)信息技术,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 (2)信息技术是现阶段对企业组织进行改革的有效的技术基础;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企业组织重新设计、企业工作的重新分工和企业职权的重新划分,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正在向扁平式结构的非集中管理转变。 “扁平化”管理的实质是“信息技术进步大大降低了组织内部信息交流的成本,从而使纵向(金字塔)的官僚体制开始崩溃”,“决策层与执行层之间距离缩小和最终向合一回复”。 2.为什么说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发展与开发和使用信息系统的人的行为有密切的联系? (1)所谓人造系统,是指人类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对一系列的要素做出有规律的安排,使之成为一个相关联的整体,例如计算机系统,生产系统和运输系统等。实际上,大多数系统属于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相结合的复合系统,而且许多系统有人参加,是人—机系统。 (2)信息系统看起来是一个人造系统,但是它的建立运行和发展往往不以设计者的意志为转移,而有其内在规律,特别是与开发和使用信息系统的人的行为有密切的联系。了解自然系统的运行规律及人与自然系统的关系是建立和发展信息系统的关键。 第二章 1.你认为应该怎样定义管理信息系统? (1)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对整个供应链上组织内和多个组织间的信息流管理,实现业务的整体优化,提高企业运行控制和外部交易过程的效率。 (2)(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收集、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社会技术系统。) (3)特点:它是一个为管理决策服务的信息系统;它是一个对组织乃至整个供需链进行全面管理的综合系统;它是一个人机结合的系统;它是一个需要与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相结合的信息系统; 它是多学科交叉形成的边缘学科。 2.简述应用环境对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影响。 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离不开一定的环境和条件,这里,环境是有关组织内,外部各种因素的综合。 一、生产过程的特征: 由于不同的生产特征决定着企业开发应用管理系统时应当贯彻的管理思想,因而必须在系统进行总体规划之前进行认真分析,才能保证系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管理。 二、组织规模: 组织规模是管理信息系统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他决定着系统应用的目标和规模,因而,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上,根据组织规模确定系统的规模和目标是系统分析人员的重要任务。组织规模即组织的大小。 三、管理的规范化程度: 管理的规范化是管理组织、过程等的学科性与合理性的要求。管理的规范化程度受企业规模的影响较为明显。 四、组织的系统性: 一个系统性的组织,管理过程是系统化的,可以被准确地描述和量化,能够产生与决策控制过程相关的数据。这样的系统的管理和决策能够在各管理环节的支持下准确进行。 五、信息处理与人: 在信息处理中,计算机的长处:能保存大量的历史数据,并进行筛选、分析;能够仿真应用环境和真实的管理系统;能够产生各种方案的可行解,自动淘汰非优解。 人在信息处理中的特点:能够根据经验和大量知识进行模糊推理;善于处理各种与人有关的问题。 3.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中,如何协调人与系统的关系? 在信息处理中,要充分考虑人既是系统的使用者,又是系统的组成部分的这个特点。在系统设计中,努力保持人和计算机之间的和谐,这样才能设计出真正优秀的信息系统。人际和谐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人性化界面;人与机器的合理分工;提高中端用户的计算能力。

全国自考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知识点总结.doc

全国自考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管理信息系统导论 一、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及其发展 管理信息系统是管理和信息技术不断融合的产物是信息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和主要内容。 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新系统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的收集、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信息技术为工具,具有数据处理、预测、控制和辅助决策功能的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同时也是一个一体化集成系统(数据一体化和系统开发的一体化),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软件技术为技术基础。 二、管理信息系统的分类: (1)按核心业务活动分类:电子业务系统(服务于组织的内部管理),电子政务系统(政府部门的政务管理活动和服务职能),电子商务系统(商贸活动) (2)按数据处理方式分类(操作型管理信息系统,分析型管理信息系统) (3)按管理应用层次分类(事务型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型管理信息系统,战略型管理信息系统) (4)按行业和业务职能分类(行业:铁路、林业、电力、港口、农业管理信息系统。职能:销售、生产、采购、财务、统计、人力资源等职能管理信息系统。) 三、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 (1)功能结构(任何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均有明确的目标,并由若干具体功能组成。为了完成这个目标,各功能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表现出系统的特征,这就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 (2)概念结构(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的传输,加工,存储等任务],信息用户[信息的最终使用者],信息管理者[负责信息系统的设计、实施、维护等工作]四大部件。) (3)职能结构(纵向视角:战略计划层[任务:为企业战略计划的制订和调整提供辅助决策功能],管理控制层[任务:为企业各职能部门管理人员提供用于衡量企业效益,控制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制定企业资源分配方案等活动所需要的信息],执行控制层[任务:确保基层的生产经营活动正常有效的进行]。横向视角(职能):生产管理子系统,销售管理子系统,物资管理子系统,财务会计管理子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子系统。综合视角[职能和管理层次]。) (4)软硬件结构(硬件:机器的实体部分;软件结构:计算机的灵魂和思想,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答案 (1)

一、名词解释: 1、知识:知识是对意识的反映,是对经过实践证明的客体在人的意识中相对正确的反映。知识的特点 是可以共享,可以越过时空传递,可以重复使用,可以再生。 2、业务流程重组:对企业过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以求企业当代关键的性能指标获得 巨大的提高,如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指成十倍成百倍的提高)。 3、管理信息系统:运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种现代技术,采用先进的方法和模型,辅助管理人员进行 科学管理和决策的人-机系统。它不仅是一个技术系统,而且同时是一个社会系统。 4、数据字典:是指对数据的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处理逻辑、外部实体等进行定义 和描述,其目的是对数据流程图中的各个元素做出详细的说明。 5、信息:信息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信的知识;是经过加工以后对客观世界产生影响的数据;是客观 事物运动状态及状态的变化方式的反映和描述。 6、代码:代码是代表事物名称、属性、状态等的符号。为了便于计算机处理,一般用数字、字母或它 们的组合来表示。 7、信息化:是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演化的动态过程。它反映了从有形的物质产品起主导作用的社会 到无形的信息产品起主导作用的社会的转型。 8、诺兰模型:把计算机应用到一个单位(企业、部门)的管理中去,一般要经历从初级到成熟的成长 过程。诺兰总结了这一规律,于1973年首次提出了信息系统发展的阶段理论,被称为诺兰模型。 9、结构化决策:简单、直接,其决策过程和决策方法有固定的规律可以遵循,能用明确的语言和模型 加以描述,并可依据一定的通用模型和决策规则实现其决策过程的基本自动化。 10、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其基本思想是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工程化的方法,按用户至上的原则,结构化, 模块化,自顶向下的对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用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开发管理信息系统可分为三个阶段: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施。 二、简答题: 1、简述使用U/C矩阵进行子系统划分的步骤P96 答:(1)画一个数据关系表,表的第一行填数据类,表的第一列填功能。 (2)某功能使用某数据,在交叉点填“U”;某功能产生某数据,在交叉点填“C”。 (3)U/C 矩阵的求解过程常通过表上作业法来完成。其具体操作方法是:按逻辑关系及发生的先后,重排各功能,重排数据类,使得“C”元素尽量地朝主对角线靠近,然后再以“C”元素为标准,划分子系统。 (4)将U和C最密集的地方框起来,给框起个名字,就构成了子系统。 2、什么是信息系统?信息系统的类型有哪些?P8-9 答:(1)信息系统是一个人造系统,它由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目的是及时、正确地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信息,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 (2)信息系统的类型有:作业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 3、系统切换有哪几种方法?各使用在什么情况下?P181 答:系统切换有三种方法: (1)直接切换法。一般只有在老的系统已完全无法满足需要或新系统不太复杂的情况下才采用这种方法。 (2)并行切除法。对一些较大的MIS,并行切换是一种最稳妥的转换方式,在实际的系统切换工作中,通常都采用并行切换方式。 (3)试点过渡法。比较大的系统采用这种方式转换较为适宜。 4、按问题的结构化程度不同,决策可分为哪三种类型?举例说明P20 答:决策分为:(1)结构化决策。例如,应用解析方法,运筹学方法(2)非结构化决策。例如,一个组织

管理信息系统重点总结。

第一章商务信息系统基础 一.名词解释( 15′) 1.信息系统 由人员、硬件、软件、通信网络、数据资源和规章制度组成的,在组织 中用于存储、收集、转换以及传播信息。 基本作用:支持业务流程和企业运营、支持员工和管理者的决策制定、 支持为获得竞争优势而制定的战略 类型:运营支持系统(事物处理,过程控制、企业协作)、管理支持系统 (管理信息,决策支持、主管信息)、其他类型的信息系统(专家系统、 知识管理、职能企业、战略信息) P26模型:依靠人力资源(终端用户和信息系统专家)、硬件资源(机器 和媒介)、软件资源(程序和步骤)、数据资源(数据库和知识库)和网 络资源(通信媒介和网络支持)来执行输入(数据资源)、处理(把数据 加工成信息)、输出(信息产品)、存储(数据资源)和控制(系统性能)等活动,把数据资源转化为信息产品。 2.系统 一组相关的元素,在有组织的转换过程中,通过接收输入好生成输出一 起实现共同的目标。 基本功能:输入、处理、输出 3.反馈、控制 4.电子化业务 5.内联网 二.填空题( 15′) 1.20c80年代至90年代,信息系统出现的新的作用是信息系统的战略作用_ __。 三.应用题( 20′) 1.在过去的40年中,企业的信息系统有哪些主要变化?你认为在未来的10 年里会有什么主要变化? 2.如今的公司如何运用互联网、内联网和外联网支持企业活动?

第二章 信息技术的应用: (1)构建以顾客为中心的企业。建立一个通过以客户利益为中心的战略发展企业价值的公司。 (2)重组业务流程。指从根本上重新考虑和彻底的重新设计业务流程,已达到成本、质量、速度和服务的改善。 信息技术是主要组成部分,能支持工作流程设计、作业需求和组织结构的创新性改变。 (3)成为敏捷企业。通过提供宽广的产品范围和快速的产品更新在市场中获利,还能提供个性化及任意批量的产品订单。 主要借助互联网技术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并与客户、供应商和其他公司合作将产品高校推入市场。 (4)创建虚拟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将人、组织、资产和创意联系起来的一个组织, 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为企业沟通、协作和所需信息流提供支持。 (5)建立知识创新型公司,主要利用到两种类型的知识。一种为显性知识即数据、文档和通过笔录或电脑存储的信息等。另一种为隐性知 识,即员工自身掌握的技术经验等。 互联网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知识管理系统中,以支持业务知识的创新以及这些知识与新产品、服务及业务流程的整合。 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竞争战略:锁定客户和供应商,形成转换成本,提高进入壁垒,以及发挥对信息技术投资的杠杆作用。 知识管理技术包含:企业智能、信息的创建、共享和管理和文档管理。 公司应该如何借助IT变得更加敏捷? (1)客户敏捷:在挖掘创新机会时,具备发挥客户作用的能力。利用IT建立和强化客户虚拟社区的技术。 (2)合伙敏捷:在探索、利用创新机会时,具备调节资产和知识等的协作能力。IT技术使公司间的协作更加便利 (3)运营敏捷:在挖掘创新机会时,具备快速、准确和低成本等功能。IT帮助实现业务流程模块化和集成化的技术。 ③简述虚拟公司战略的优势 (1)与所有联盟伙伴共向基础设施和分担风险;将互补的核心竞争力连接起来;通过共享,缩短将实现变成收益的时间;真假设施和市场覆盖面;获得进入新市场的能力,共享市场,共享客户忠诚;从销售产品转变为推销解决方案。 (重要,客户为中心,大题)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价值关键是:保持客户忠诚度、预测客户未来需求、回应客户关注的问题、提供高质量的客户服务。

全国自考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知识点总结

全国自考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管理信息系统导论 一、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及其发展 管理信息系统是管理和信息技术不断融合的产物是信息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和主要内容。 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新系统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的收集、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信息技术为工具,具有数据处理、预测、控制和辅助决策功能的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同时也是一个一体化集成系统(数据一体化和系统开发的一体化),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软件技术为技术基础。 二、管理信息系统的分类: (1 )按核心业务活动分类:电子业务系统(服务于组织的内部管理),电子政务系统(政府部门的政 务管理活动和服务职能),电子商务系统(商贸活动) (2)按数据处理方式分类(操作型管理信息系统,分析型管理信息系统) (3 )按管理应用层次分类(事务型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型管理信息系统,战略型管理信息系统) (4 )按行业和业务职能分类(行业:铁路、林业、电力、港口、农业管理信息系统。职能:销售、生产、采购、财务、统计、人力资源等职能管理信息系统。) 三、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 (1 )功能结构(任何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均有明确的目标,并由若干具体功能组成。为了完成这个目标,

各功能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表现出系统的特征,这就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 ( 2 )概念结构(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的传输,加工,存储等任务],信息用户[信息的最终使用者], 信息管理者[负责信息系统的设计、实施、维护等工作]四大部件。) ( 3 )职能结构(纵向视角:战略计划层[任务:为企业战略计划的制订和调整提供辅助决策功能],管理控制层[任务:为企业各职能部门管理人员提供用于衡量企业效益,控制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制定企业资源分配方案等活动所需要的信息],执行控制层[任务:确保基层的生产经营活动正常有效的进行]。横向视角(职能):生产管理子系统,销售管理子系统,物资管理子系统,财务会计管理子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子系统。综合视角[职能和管理层次]。) (4 )软硬件结构(硬件:机器的实体部分;软件结构:计算机的灵魂和思想,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 5 )网络计算结构(四种网络计算模式:中央主机集中分时处理模式、文件服务器模式、客户机/ 服务器模式C/S 、浏览器/ 服务器模式B/S ) B/S 模式工作原理:在B/S 模式中,客户端运行浏览器软件。浏览器以超文本形式向Web 服务器提出访问数据库的要求,Web 服务器接受客户端请求后,将这个请求转化为SQL 语法,并交给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得到请求后,验证其合法性,并进行数据处理,然后将处理后的结果返回给Web 服务器,Web 服务器再一次将得到的所有结果进行转化,变成HTML 文档形式,转发给客户端浏览器以友好的Web 页面形式显示出来。 C/S 模式结构、工作原理、特点:CS 模式是一种两层结构的系统:第一层是在客户机系统上结合了表示与业务逻辑;第二层是通过网络结合了数据库服务器。CS 模式主要由客户应用程序、服务器管理程序和中间件三个部分组成。首先,交互性强是CS 固有的一个优点。在CS 中,客户端有一套完整应用程序,在出错提示、在线帮助等方面都有强大的功能,并且可以在子程序间自由切换。其次,CS 模式提供了更安全的存取模式。由于CS 配备的是点对点的结构模式,采用适用于局域网、安全性可以得到可靠的保证。而B/S 采用点对多点、多点对多点这种开放的结构模式,并采用TCPIP 这一类运用于Internet 的开放性协议,其安全性只能靠数据服务器上管理密码的数据库 来保证。由于结构上比BS少一层,对于相同的任务,CS完成的速度总比BS快,使得CS更利于处理 CS 在逻辑 大量数据由于客户端实现与服务器的直接相连,没有中间环节,因此响应速度快。同时由于开发是针 对性的,因此,操作界面漂亮,形式多样,可以充分满足客户自身的个性化要求。但缺少通用性,业务的变更,需

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点总结

《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信息系统与管理 信息;数据;系统、信息系统;决策;决策过程。 1.信息化与工业化有何关系?我国能否跨越工业化,直接进入信息化? 2.什么就是信息高速公路? 信息高速公路就是美国于1993年提出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Ⅱ计划,就是指把全国所有的计算机网络(包括家庭、学校、医院以及各种机构信息处理设施)连接起来,形成全国性的高速通信网络。 3.**什么就是信息?信息与数据有何区别?(习题) 4.如何理解人就是信息的重要载体与信息意义的解释者?(习题) 5.从不同的角度简述信息的分类。 6.**信息有哪些特性? 7.试举例说明战略信息用于企业中的哪些决策。 8.为什么说信息就是有价值的? 9.*##什么就是信息量的大小?信息量的大小如何衡量? 10.什么就是信息系统?目前信息系统可以分为哪两大类?每类包括哪些部分? 11.试述信息流与物流、资金流、事物流的关系。(习题) 12.*为什么说MIS不仅就是一个技术系统,而且也就是一个社会系统? 13.*信息系统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各阶段有何特点? 14.简述信息系统与管理的关系。/信息系统对组织的管理职能的支持体现在哪些方面? 15.信息系统通过哪些方面来支持计划工作?(习题) 16.试述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企业组织的影响。(习题) 信息技术的出现与发展对企业组织的影响就是多方面的。具体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信息处理效率的提高促进管理效率的提高, ②新的信息处理与交换的方式改善管理过程中人际交流的方式,

③新的技术促进组织结构的变革, ④改变企业组织的生存环境与竞争方式。 应当指出,信息技术只有与管理结合,与业务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它在促进管理方面的优势。信息技术只就是企业改进其业务与管理的工具,如果不对企业经营管理认真地进行改进与完善,有再好的技术也就是难以发挥作用的。 17.决策科学的先驱西蒙教授在其决策过程模型论中,认为管理决策过程应该经历那些阶 段? 18.试举例说明决策问题的3种类型。(习题) 19.MIS面临那些挑战? 20.为什么说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发展与开发与使用信息系统的人的行为有密切的联系?/在 MIS的开发中,如何处理好应用人员与MIS之间的关系?/在MIS的设计与开发中,如何协调人与信息系统的关系?或者说,应如何考虑人机与谐的问题?/开发MIS最大的难点就是什么?(习题) 管理信息系统能否开发好,使用好与人的行为有极为密切的联系。例如,如果管理人员不愿意用信息系统,或者单位的领导不重视,不积极领导系统的开发与应用,不认真宣传与组织职工学校与使用管理信息系统,或者开发人员与管理人员不能接纳与紧密配合共同进行开发,那么,即使该管理信息系统在技术上就是很过硬的,也就是很难运行好的。当管理人员很担心使用计算机后,自己的工作可能被计算机代替,往往会产生消极对抗情绪,如提出开发的软件系统不好用,不如手工处理,或者不好好配合,不及时输入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就是一个人机结合的系统,人与机不配合,显然,难以运行好。 MIS作为一个复杂的人机系统,从根本上说,其开发问题的解决还有赖于企业管理模式的规范化、系统开发的标准化等问题的解决。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涉及与人有关的管理思想、管理制度、管理方法、权力结构与人们的习惯。 由此可知,应提高企业文化,做好人员选择与培训,培养新一代的工作人员,使之适应新技术应用与新系统的挑战。 21.为什么说管理信息系统并不能解决管理中的所有问题? 管理就是一种复杂的获得,它既涉及客观环境,又涉及人的主观因素。由于生产与社会环境的复杂性,也由于事物之间复杂的相互联系与事物的多变性,等等原因,人们在解决管理问题时不可能掌握所有的数据,更不可能把所有的,待选择的解决方案都考虑进去,而管理信息系统解决问题时运行的程序就是由人来编写的。管理信息系统就是一个人机结合的系统,人不能解决的问题,依靠计算机也无法决,因此仅靠管理信息系统就是无法解决管理中的所有问题的。可以说,管理不就是一门科学更就是一门艺术,人们在实施管理的时候,不仅要运用

管理信息系统重要知识点总结

管理信息系统重点 第一章信息系统与管理 1、什么是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性质、状态以及相互关系等进行记载的物理符号或是这些物理符号的组合。它是可识别的、抽象的符号。 2、信息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讯的知识——信息是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特征的反映。 3、信息与数据的区别与联系 数据是符号,是物理性的,信息是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之后所得到的并对决策产生影响的数据,是逻辑性(观念性)的;数据是信息的表现形式,信息是数据有意义的表示。 同一数据,每个人的解释可能不同,对其决策的影响也可能不同。决策者利用经过处理的数据作出决策,可能取得成功,也可能遭受失败,关键在于对数据的解释是否正确,不同的解释往往来自不同的背景和目的。 5、信息的特征: a.事实性。b.时效性。c.不完全性。d.层次性。 e.可变换性。f.价值性。 6、系统的概念 通常认为: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构成一个系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要有两个以上的要素; (2)要素之间要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3)要素之间的联系与作用必须产生整体功能。 7、系统的组成部分 系统作为一个抽象模型从宏观上看一般有输入、处理和输出三部分组成。 8、信息系统 以信息现象和信息过程为主导特征的系统称为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是一个人造系统,它由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目的是及时、正确地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信息,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 9、信息系统的类型(按处理的对象): 1.作业信息系统 业务处理系统(产量统计、成本计划) 过程控制系统(生产过程中数据的监测) 办公自动化系统(电子邮件、印刷系统) 2.管理信息系统 10、决策 决策:人们为达到一定目的而进行的有意识、有选择的活动。 决策科学的先驱西蒙教授指出:以决策者为主体的管理决策过程经历3个阶段:情报、设计、选择。 11、决策的四个阶段 情报活动阶段;设计活动阶段;选择活动阶段;实施活动阶段 12、决策问题的类型 1.结构化决策: 简单、直接、有固定的规律可循 2.非结构化决策: 复杂、没有固定规律可循。 3.半结构化决策: 介于上述两类之间。可适当建立模型,但无法确定最优方案。

管理信息系统要点归纳

管理信息系统 1、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资源:①信息、②物质材料、③能源。 2、数据:记录客观事物的可鉴别的符号。 3、信息:具有关联性和目的性的结构化、组织化的数据。(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可以通信,经过加工可形成知识) 4、信息与数据的区别:信息的概念不同于数据。信息是数据处理的产物,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而数据是客观的。信息是经过加工以后、并对客观世界产生影响的数据(先有数据,后形成信息)。只有经过解释,数据才有意义,才成为信息。信息一定是数据,而数据不一定是信息;对某人来说是数据的东西,对另一人来说可能就是信息。 5、信息的性质:①事实性、②时效性、③不完全性、④等级性(战略级、战术级、作业级)、 ⑤变换性(载体可变)、⑥价值性。 6、信息量的大小:取决于信息内容消除人们认识的不确定程度,消除的不确定程度越大则信息量就越大。(一个信号所取得的信息量与出现该信息量的概率成反比。) 7、系统:系统是由处于一定的环境中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并为达到整体目的而存在的集合。 系统分类:按组成可分为自然系统、人造系统、复合系统。 8、系统的特征:①整体性、②目的性、③相关性(联系)、④环境适应性。 9、信息系统:信息系统是一个人造系统,它由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目的是及时、正确地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信息,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 组织中各项活动的表现:①物流、②资金流、③事务流、④信息流的流动。 10、组织的信息系统分类:按处理的对象可分为:①作业信息系统、②管理信息系统 11、信息系统的历程:①由单机到网络,由低级到高级;②由电子数据处理系统到管理信息系统再到决策支持系统;③由数据处理到智能处理,由决策支持系统到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④由企业内部管理到向外拓展的过程。(电子数据处理系统(EDPS)--管理信息系统(MIS)--决策支持系统(DSS) 12、组织的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都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 13、决策过程的阶段:情报活动阶段、设计活动阶段、选择活动阶段、实施活动阶段 14:决策问题的类型:结构化决策、非结构化决策、半结构化决策 15、管理信息系统既是一个技术系统又是一个社会系统。MIS技术的复杂性,需用资源的密

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 信息的定义:1信息是对事物运行状态和特征的描述。2、信息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讯的知识。3、信息是提供决策的有效数据。4、信息是数据加工后的结果。 数据:是对客观事物记录下来的,可以识别的物理符号,这些符号包括数字、字符、文字和图形等。 信息是经过加工后、并对客观世界产生影响的数据。 系统:由处于一定环境中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部分结合而成,并为达到整体目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企业战略竞优、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和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的分类:1市场子系统:与销售有关。如销售人员计划管理、培训、客户管理、竞争者管理等 2生产子系统:如产品设计、生产人员的培训、生产管理 3后勤子系统:如采购、运输 4人事子系统:人员录用、培训、考核 5财务会计:应收、应付、总账、资产管理、存货核算 6信息处理子系统:各子系统的信息的进一步加工、信息请求、中央数据库管理 7高层管

理子系统:为高层领导提供信息、决策支持

“科学管理”,工业工程(IE)、价值工程(VE)、成组技术(GT)、计划评审技术(PERT)、物料需求计划(MRP)、管理信息系统(MIS)等。 制造资源计划(MRPⅡ)、准时制生产(JIT)、最优化技术(OPT)、约束理论(TOC)、全面质量管理(TQC)、柔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以及业务流程重组(BPR)、企业资源计划(ERP)、精益生产(LP)、敏捷制造(AM)。 物料需求计划(MRP)的计算是根据工艺路线原则,按照主生产计划制定的产品产量及期限要求,利用产品结构零部件和在制品库存情况、各生产阶段(或订货)的提前期、安全库存等信息,逆工序地推算出各零部件的生产数量与期限。 制造资源计划(MRPII):集中反映制造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客观规律和需求,其功能全面覆盖了市场预测、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重点讲解

第一章管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 1、数据的定义:数据是存储在某种媒介物上的可以鉴别的符号。 三内容:符号性、客观性和依赖于媒介物。 2、信息的定义:信息是被处理成具有对接收者有意义形式的数据,它对当前或未来的行动或决策具有实际 的或感觉到的价值。 三个层次:语法性、语义性和语用性。 3、信息与数据的关系(选择/简答) 1)数据是对客观对象的记录,而信息则是数据的意义。 2)联系。数据经过处理仍然是数据,处理数据是为了便于更好地解释。只有经过解释,数据才有意 义,才能成为信息。 3)区别:数据是纯客观的,是对某一事实不经解释的原始反映,单纯依靠数据我们无法判断它是否 与我们的活动有关。信息则是经过人们处理后的数据,能够传递某种意义,它取决于人们的主观要求,能对人们的决策或行动产生一定的影响。 4)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信息则是数据的意义。 信息的性质。反映性(真伪性)、可分离性(时效性)、共享性和时滞性。 4、信息的质量 1)定义:由它对人的行为的激励程度和在决策活动中的作用来决定;由它对人的行为和决策所产生 的价值来决定。信息是组织中最富价值的资源之一。 2)特征 信息的时间特征(可能为简答):及时性和新颖性。 内容特征:准确性、相关性和完整性。 形式特征:详尽性和呈现性。 5、信息的生命周期:需求、获得、服务、退出,在管理信息系统中对应6个环节:信息的收集、传输、 加工、存储、维护、使用来加以实现。 1)信息收集。 i.根据信息来源的不同,可以把信息收集工作分为原始信息收集和二次信息收集两种。 ii.原始信息收集是指在信息发生的当时、当地,从信息所描述的实体上直接把信息取出,并用某种技术手段在某介质上记录下来。 二次信息收集则是指手机已经在某种介质上,与所描述的实体在时间与空间上已分离的信息。 iii.原始信息收集的关键问题是完整、准确、及时地把所需要的信息收集起来,记录 下来,做到不漏、不错、不延时。 二次信息收集的关键问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有目的地选取或抽取所需要的信息;二是正确 地解释所得到的信息。 iv.在衡量一个管理信息系统的性能时,下列内容是十分重要的: A.它收集信息的手段是否完善; B.准确程度和及时性如何; C.具有哪些校验功能; D.对于工作人员的失误或其他各种破坏因素的预防及抵抗能力如何; E.录入手段是否方便易用; F.对于信息收集人员和录入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如何; G.整个信息收集和录入的组织管理是否严密、完善等等 2)信息传输 i.信息传输有时间传输和空间传输两种方式

管理信息系统自考复习必背题

02382管理信息系统(自考复习必背题) 一章一节(信息和信息流) 信息:是经过加工处理后对人们的活动产生影响的数据。 信息的作用: 1.信息可以减少人们对于事物的不确定性。 2.信息是企业制定计划的基础。 3.以信息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4.信息流的作用:信息流是伴随着其他的流的发生而产生的;信息流可以反映其他流的状态,对其他流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信息的特性:真伪性,层次性,可传递性,可变换性,共享性。 信息的层次:战略层,策略层,执行层 信息的分类:按照认识主体分类(主观信息、客观信息) 按照真实性分类(真实信息、虚假信息、不确定性信息) 按照信息的运动状态分类(连续信息,半连续信息,离散信息) 按照信息的应用部门分类(工业信息,农业信息,经济信息,军事信息,政治 信息) 按照信息的记录符号分类(语音信息,数据信息,图像信息) 按照信息的载体分类(生物信息,光电信息,文献信息) 物流:是指物品由供给地向收货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资金流:指以货币的形式反映企业的经营状态的主要形式。 事务流:是指企业在处理企业内部和外部活动中产生的主要形式。 信息流:就是除了物流,资金流,事务流以外的信息的流动过程。 一章二节(管理信息和企业信息化) 管理信息: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原始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分析解释,明确定义后对企业的管理决策产生影响的数据。 管理信息的特点:信息量大,来源分散。 管理信息分类:按照信息的来源(企业内部信息,企业外部信息) 按照信息的性质(常规信息,偶然性信息) 管理信息的层次:战略信息(决策信息)、战术信息(管理控制信息)、作业层信息。 企业的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的竞争力。 一章三节(系统和系统方法) 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为了某个共同的目标组合起来的有机整体。 系统的含义:一个系统是由两个及两个以上的要素组成,组成部分是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所以组成元素之间具有相关性;系统的组成部分是为了某一目标而组合在一起的有 机整体,所以系统具有目的性。

管理信息系统重点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在企业管理信息中,每日销售量统计信息属于:战术信息 2确定企业组织目标,制定公司长远发展规划等的信息,一般属于_战略____层信息。特点是(使用频率低 21.信息是分层次的,使用频率较高、大多来源于企业内部的信息属于_ 执行层__层信息。 22.完成或达到某些目标的特性是系统的________目的______性。 2.一般认为,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它是以:人员为主导的系统 3.管理控制职能实施的基本条件之一是获取对于预定指标的:偏差信息 4.无线传输介质的是:卫星通信,微波,红外线,激光 有线传输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电缆 5.下列选项中,由ARPANET网发展过来的网络是:INTERNET(互联网)原型法的主要优点: A.便于满足用户需求 B.开发时间短,效率高生命周期法优点:A目标明确,开发过程易于控制B质量保障措施完备C 系统正确性,可靠性和可维护性D.开发文档齐全 ;缺点的是(系统开发周期过长) 缺点:A系统开发跟不上需求的变化,系统开发周期过长B逻辑设计到物理设计跨度大C文档化工作大 在面向对象技术中,将数据和操作_合并____在一起作为一个对象 面向对象法的主要优点包括:A与人们习惯的思维方法一致B稳定性好C可重用性D可维护性好。 9.系统详细调查需要弄清现行系统的基本逻辑功能和(信息流程) 10.系统分析详细调查需要了解的最主要内容为(现行系统的基本逻辑功能 ) 29.初步调查阶段的主要目的是从总体上了解原系统的基本功能_____和信息__需求___。 11.模块结构图中,表示模块的符号是(矩形框 ) 12.如果数据流程图呈束状结构,则称它为(事务型数据流程图) 33.模块的导出类型分事务型和__变换____型。 34.变换型数据流程图通常可以明显地分成输入、__处理__和输出三部分。 11.采用事务分析法进行模块结构图设计时,首先应设计出(.顶层模块 ) 13.某学生的代码(学号)为2009001,这个代码属于( 层次码) 12.某商 场用TV-A-28表示28英寸A等彩色电视机,这种代码属于( 助记码)14.数据库设计的起点是(用户需求分析 )

管理信息系统实训小结

小结 管理信息系统这门学科我并不能说是了解地很透彻,只是学了点皮毛,接下来的学习中虽然也接触内部各式的系统和流程,特别是经过这次管理信息系统的实训,感觉总体来说依旧没有真正学会执行。所以,先介绍一下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基本知识,好让自己真正地理解和掌握。 系统是由处于一定的环境中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为达到整体目的而存在的集合。信息系统是一个人造系统,它由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目的是及时、正确的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信息,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解和控制。 而管理信息系统是对一个组织(单位、企业或部门)的信息进行全面管理的人和计算机相结合的系统,它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管理技术和决策技术,与现代化的管理思想、方法和手段结合起来,辅助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和决策。我们周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管理信息系统,例如:银行业务系统(存取款业务、转账业务、统计分析)、订票系统(卖票、统计)、超市管理系统(面对顾客的销售、存货管理、销售统计)、图书馆管理系统(借还书管理、书目查询、统计分析)等等。 管理信息系统如同会计、财务、生产管理、市场、人力资源管理一样,对企业经营成功具有重要作用,是影响管理效率、职员生产率和情绪、顾客服务和满意的重要因素,为成千上万的人提供了非常重要、变化、挑战性职业的机会。 基于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了解,我想先描述一下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职能:数据的收集和录入,负责数据的存贮,负责系统内信息的传输,数据的加工,模型的建立、求解、应用和修改,输出信息,向各管理层提供信息,支持决策,管理信息系统自身的管理及维护等等。 而管理信息系统在管理现代化中的作用,即: (1)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企业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 (2)管理信息系统在管理各项事务中有着普遍的应用,促进了企业管理工作的提升,实现管理现代化的有效途径。管理信息系统将管理工作统一化、规范化、现代化,极大地提高了管理的效率,使现代化管理形成统一、高效的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使系统思想建立起来,以计算机为信息处理手段,以现代化通信设备为基本传输工具,能力管理决策者提供信息服务的人机系统,这无疑是将管理与现代化接轨,以科技提高管理质量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