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动脉入路行全脑血管造影术

桡动脉入路行全脑血管造影术
桡动脉入路行全脑血管造影术

桡动脉入路行全脑血管造影术

3.1桡动脉穿刺技术

3.1.1 桡动脉穿刺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步骤在所有经桡动脉脑血管造影中,14例患者桡动脉穿刺失败,其中老年组成功率为95.83%,穿刺成功率高,与Park研究组的92.2%[6]结果相当。穿刺成功率高的主要原因:1)穿刺前摆好穿刺体位,选择桡动脉波动最明显的部位穿刺;2)局麻药用量要小, 局麻药物过多可出现穿刺点局部肿胀,桡动脉波动不明显直接导致穿刺失败, 为防止患者在以后的操作中疼痛及不适, 在成功引入导丝后可在穿刺点动脉附近作补充麻醉;3)在穿刺时, 穿刺针角度以30°左右为宜,喷血明显时引入导引钢丝,同时动作也应轻柔, 必要时在透视下调整方向, 待其头端顺利进入肱动脉后再引入动脉鞘管,盲目导入导引钢丝极易导致血管痉挛穿刺失败;4)尽可能一次穿刺成功,多次穿刺是导致血管痉挛的主要诱因,穿刺失败可延桡动脉血管向心端3-5mm处再次寻找穿刺点。本组中3例桡动脉穿刺困难,改选择尺动脉穿刺,穿刺技术与桡动脉相同,造影效果相同。

3.1.2 穿刺材料常用穿刺材料包括Cordis导管导引器械系统和TERUMO 桡动脉导管导引器械系统,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两种各有优缺点。TERUMO桡动脉导管导引器械系统的穿刺针为套管针,导引导丝为超滑导丝,动脉鞘较长,超滑导丝较钢导丝不容易导致血管痉挛;套管针穿刺因套管柔顺性好进入动脉后不易跑位,但穿刺刺破血管出血不明显,且套管与穿刺针分离不容易,此系统对操作者技术要求高。Cordis导管导引器械系统的穿刺针为钢针,导引导丝为钢导丝,动脉鞘较短。钢针穿刺后刺破血管出血明显,易于发现血管,但不易固定容易跑位,钢导丝头端与尾端标识不明显。桡动脉鞘长鞘较短鞘更容易导致血管痉挛,但短鞘容易打折。Cordis导管导引器械系统较易于操作,尤其对初学者。

3.2 导管成袢技术经桡动脉脑血管造影的另一个关键技术是导管成袢技术。是否可以顺利成袢,是决定造影成功的关键。

3.2.1 导管的选择5F Simmons 2型或3型导管是临床中常用的造影导管,不管造影时间还

是受线时间,2型导管均优于3型导管(P<0.050),主要原因在于Simmons 2型较Simmons 3型易于成形,由于国人主动脉直径较小,在旋转成形时2型导管的弯头较短,在主动脉弓处易于成形,导管超选颈部血管时操作灵活准确性高;而3型导管弯头长在旋转成形导管超选颈部血管时容易打折,且操作不灵活;故3型导管只有在体型高大和主动脉宽大的患者造影时,才因其较长的弯头发挥优势[7]。

3.2.2降主动脉成袢技术本组438例患者应用,占8

4.88%。具体方法为Simmons 2型导管在超滑导丝导引下由桡动脉-肱动脉-腋动脉-右侧锁骨下动脉到达主动脉弓,将超滑导丝经主动脉弓下壁导入降主动脉,导管顺导丝导入降主动脉,撤出导丝,回抽导管并顺时针旋转,导管可在升主动脉自然成袢。通过降主动脉导管成袢是一种最常用和最安全的技术,其特点成袢成功率高,操作时间短,导管导丝不经过心脏。

3.2.3主动脉瓣辅助降主动脉成袢技术本组67例患者应用此方法,占12.99%。具体在常规方法超滑导丝不能经主动脉弓下壁导入降主动脉时,我们可使用以下两种方法将超滑导丝导入降主动脉:﹙1﹚将超滑导丝通过升主动脉经主动脉瓣反折后导入降主动脉,回抽超滑导丝使反折部分消失,引入导管至降主动脉;﹙2﹚通过猪尾导管将2.6米的超滑导丝导入降主动脉,通过交换导管将Simmons 2导管送入降主动脉。其后均回抽导管并顺时针旋转,导管可在升主动脉自然成袢。缺点在超滑导丝可通过瓣膜进入心脏造成心脏损伤,诱发心律失常;多次经前臂动脉交换导管,容易导致血管痉挛和损伤。

3.2.4主动脉瓣成袢技术常用于主动脉3型弓的患者,因3型弓的特殊形态,超滑导丝不可能经主动脉弓下壁导入降主动脉,只有通过主动脉瓣才可能达到成袢的目的。本组11例患者应用此方法,占2.13%。具体方法超滑导丝由无名动脉入升主动脉,导丝受主动脉瓣阻挡反折导入右颈动脉或右侧锁骨下动脉,通过同轴技术导入导管,导管缓慢导入通过扭转使在主动脉瓣辅助下成袢[7]。此技术风险性较大,主要原因:导丝和导管对主动脉瓣的摩擦大,

容易导致瓣膜口的附着物脱落,导致栓塞;导丝和导管通过瓣膜口进入心腔导致心率失常、心腔内附壁血栓脱落、甚至心脏穿孔。虽然在这三种技术在造影时间与受线时间有统计学差异,主要考虑与我们常规的手术入径有关,并且老年组和非老年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可进一步证实。

3.3 选择性脑血管造影脑血管造影的关键技术还在于选择性脑血管造影,通过每一根脑血管的形态、血流变化和侧枝代偿情况,明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3.3.1 主动脉弓造影全部患者均使用5F猪尾导管,在超滑导丝导引下由桡动脉-肱动脉-腋动脉-右侧锁骨下动脉到达主动脉弓,通过高压注射器行主动脉弓造影。主动脉造影目地是初步了解脑动脉的情况,避免和减少造影可能带来的损伤,更好的选择造影导管,顺利完成造影检查。

3.3.2 颈动脉造影导管在升主动脉成袢后,先将导管袢向前推送至主动脉瓣处,回拉并缓慢旋转导管,在主动脉弓顶部通过导管头部的提升和旋转,当观察到导管头部突然跳动时停止操作,经导管注入造影剂显影,确认导管所超选的左右侧颈总动脉血管。连接高压注射器正常常规造影。需要颈外和颈内动脉超选造影时,在导丝导引下,通过回撤导管,使导管前端深入颈总动脉。路途下,经导丝置入所要选择的颈内和颈外动脉后,缓慢旋转导管,使其头端进入颈总动脉分支造影。将导管退出颈动脉的方法,是回撤导丝并将导管袢推送至升主动脉。

3.3.3 锁骨下动脉造影锁骨下动脉的方法有所不同,左侧锁骨下动脉超选的方法与颈动脉造影的方法相同。而右侧锁骨下动脉超选既可以采用与颈动脉超选相同的方法,也可以在右侧颈动脉造影结束后,向升主动脉方向推送导管袢,待导管头端朝向右侧,并指向锁骨下动脉开口方向时,将导丝头端通过导管置入锁骨下动脉内。证实导丝方向正确后,固定导丝,回拉导管,使其头端进入锁骨下动脉。撤回导丝,手推造影剂,证实导管头端位置正确后,接

管造影,应用患者48例,占本组患者9.1%。

3.3.4 椎动脉造影左侧椎动脉在左侧锁骨下动脉完成后进行。路途下,将导丝头端置入左侧椎动脉,固定导丝后,正向或逆向旋转导管使其头端进入椎动脉。右侧椎动脉的造影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在右侧锁骨下动脉造影结束后,路途下将导丝头端置入椎动脉开口处,缓慢回撤导管,直至导管头端进入椎动脉。另一种方法是在其他血管造影结束后,换用5F椎动脉造影导管(或将Simon导管的袢去除后),路途下将其头端直接置入右椎动脉开口处,导丝导引下降导管头端缓慢推送至右侧椎动脉内。

3.3.5 常见并发症的处理本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01%,与李硕丰等[8]总结41例经桡动脉脑血管造影的数据,并发症发生率7.3%相近。血管痉挛是造影检查中最常见的并发症,首先需要细致术前宣教,使患者保持镇静, 心情放松, 术前可静点钙拮抗剂, 穿刺成功后经鞘管注入硝酸甘油100mg,可有效减少动脉痉挛的发生。一旦发生动脉痉挛,首先停止操作,让血管减少刺激,可通过导管注入硝酸甘油、利多卡因或维拉帕米, 等待数分钟后多可缓解,本组14例发生,占2.71%。其次常见问题是导管打折,防止出现此类问题首先旋转导管不要超过360度;其次,在所有回撤导管动作前必须确认导丝在导管中,保持导管和导丝同步回撤。操作的熟练和动作的轻柔可直接防止上述问题的出现。本组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主要为桡动脉闭塞,主要出现在操作早期;并且老年组和非老年组之间有差别,主要原因考虑老年患者基础疾病多,导致动脉硬化明显,另外和术者的经验丰富、操作轻柔和患者术后手腕部活动过少等因素也有相关。要尽量避免此类并发症,首先,要掌握桡动脉造影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其次,插管前先由动脉鞘管常规注入硝酸甘油和利多卡因,以预防血管痉挛;再次,选用长鞘管、超滑导丝和较小直径(5F)的造影导管,操作时轻柔推送,以减少对血管的刺激;最后,尽量减少导管交换次数,减少导管的操作时间。

颈动脉及椎动脉血管造影检查说明

一、什幺是颈动脉及椎动脉血管造影检查?

颈动脉及椎动脉血管造影检查是经由腹股沟的股动脉或其它周围动脉穿刺后,在放射线透视监视下,把导管导入颈动脉近端,再注射对比剂,并同时用快速间隔照X 光,藉以摄取颅内或头颈部血管内腔的影像及血流情况。当完成颈动脉血管造影后,可再把导管放入椎动脉近端,同样注射对比剂及照相,以得到不同区域的颅内或头颈部血管影像。

二、颈动脉及椎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的优缺点:

用此法所得到的血管影像分辨率高,并能观察血流由动脉到微血管及到静脉的流动情况,故能精确侦测血管的病变,包括狭窄、阻塞、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脑瘤等。

并能观察动脉阻塞后,侧枝循环发展的情况。对血管性病变的诊断、治疗及追踪帮助甚大。目前虽然有计算机断层造影及磁振造影等方法可得到颅内或头颈部血管影像,但所得到的血管影像分辨率较低,无法观测微细血管病变,同时也不能显示血流动态。所以颈动脉及椎动脉血管造影检查是颅内或头颈部血管病变,尤其是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动脉狭窄、血管炎性病变等不可缺少的检查。

三、适应症:

血管狭窄、血管阻塞、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血管炎性病变、脑瘤等血管病变。四、可能发生的副作用、并发症及其机率:

(一) 使用含碘对比剂可能不良作用:

1.少数人在注射含碘对比剂时会发生温热感觉、恶心、呕吐、头晕、打喷嚏,

通常在短时间内会消退。

2.具过敏性体质者,可能会引起较严重的反应,如全身性荨麻疹、寒颤、呼吸

困难等症状。

3.具特异体质者,可能发生极罕见喉头水肿、哮喘、血压降低、心肺衰竭、休

克及猝死。

4.所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约为3.1%至12.7%,而严重的全身性反应发生率约为

0.04%至0.2%,死亡率约为十万分一。

5.受检者有下列情形时比较容易发生严重对比剂反应:曾注射对比剂引起不良

反应者、肾功能不良、过敏性哮喘病、多发性骨髓瘤、其它过敏症病史、未

经控制的甲状腺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严重呼吸功能不全(肺水肿、哮喘)、

严重心脏血管疾病(充血性心脏病;严重或不稳定性心律不齐)、年龄大于

七十岁者。因此这些病患务必在受检查时,与本科医师研商后再填同意书。

(二) 神经症状方面的并发症:暂时性单侧无力、永久性单侧无力、视野缺损、失语

症、记忆缺失、大脑皮质受损引起失明等。

1.术后24-72 小时内的发生率约0.5-4%。

2.永久性神经症状约0.1-0.5%。

(三) 血管造影当时发生血管瘤破裂的发生率约3%(仅发生于疑似颅内血管瘤出血

病患)。

(四) 非神经方面的并发症:

1.穿刺部位血肿的发生率约6.9-10.7%。

2.股动脉假性血管瘤的发生率约0.05-0.55%。

3.其它如心肌梗塞、心脏麻痹、心绞痛的发生率少于1-2%。

五、有下列情况者,发生并发症的机率增加:

(一) 原先有脑血管意外病变者。

(二) 血管造影检查显示颅内血管有50-70%狭窄者。

(三) 年龄大于70岁者。

(四) 因病情需要注射较大量造影剂者。

(五) 高血压患者及肾功能不全者。

(六) 蜘蛛膜下腔出血者。

4适应证

(4)患者于造影前15~20分钟前口服或肌注安定10mg,高龄及小儿酌减。(5)进入造影室前必须排尿。

(6)送入造影室时应同时携带病历及各种检查资料、身份证。应有亲属在室外陪候。

主要指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造影。造影方法同前述动脉造影法。即用Seldinge r法插管法,在第12胸椎体处将导管旋转使尖端指向腹前方,然后缓缓地向下移动,导管顶端如挂钉样套住,此时若有抵抗感示导管已进入了肠系膜上动脉。用5ml造影剂通过导管快速注入,若血管充盈呈“八”字形(左侧脾动脉较粗,右侧为肝动脉)时,则表示导管已进入腹腔动脉;当血管充盈呈多支扇形分散状时,表明导管在肠系膜上动脉内。

注意:静脉穿刺成功后流出的血液多呈黑色血液、速度较慢;而动脉内血液流出则呈鲜红色,速度较急、涌出。当手术结束后,静脉穿刺时,一般压迫10~15分钟;若用动脉穿刺法时结束后应压迫20~30分钟左右。

7.7 7.术后管理

(1)动脉穿刺后的压迫方法

①患者合作很重要

②导管拔去后约有20ml血液逆行进入血管内。Pigtail导管拔去前应先插入导引丝。

③压迫血管时(拔出导管后)应戴手套。同时应垫海绵或纱布,不应发现有血迹。

④压迫方法:用中指压迫穿刺部位,食指压迫穿刺部位的上部,无名指压迫其下部,即三指并拢压迫法。

⑤压迫血管时的压力大小掌握,以该处搏动不消失,末梢搏动确实能触到。

⑥压迫血管时应注意确实有效地压迫15分钟,接着慢慢地减轻压力,再压迫5分钟,然后停止。不要一下子停止,防止出血。

⑦一旦发现有再出血,应反复压迫20分钟。

⑧压迫结束时全部末梢搏动应触及,并与术前搏动相比较。

(2)下肢呈伸展状态应在床上安静8小时,头的位置稍抬高。

检查穿刺部位有无出血:头4小时应每15分钟检查一次,后4小时应每30分钟检查一次,以后每4小时查看一次,有无出血,有无血肿。

(3)最初4小时每30分钟1次,后4小时每1小时1次测血压和脉搏。

(4)5%糖水+生理盐水各500ml以每小时250ml速度静脉滴入,此后以150ml/h 速度再补入各500ml,静滴时注意患者心肺肾功能。

(5)术后应嘱多喝水、排尿量应≥600ml。若排尿有困难,应插导尿管。

(6)第二日可恢复术前饮食。

(7)肝素使用

应在术后6~12小时以后再给予。

(8)穿刺部位血肿或有出血(止血困难时)

①腹股沟部有血肿、或洗不掉的血痕硬结状物、应观察其增大或减小的变化,酌情处理。

②穿刺部位有止血困难的出血时,应注意脉搏的减弱或消失,四肢的神经系统症状,当疑及有腹膜后血肿时,应与外科医师联系。

7.8 8.合并症的预防

(1)发生率:与患者的年龄及造影操作的熟练程度有关,如表2。

(2)血栓症

①通常由于导管,即各种因素,例如导管太粗(与动脉内腔相比)、或导管材料差,导管表面血渍的长度(患者的50%在血管造影后导管表面上粘附有意义的血栓)等。

②血栓的发生与血管内膜损伤的程度、血管痉挛及患者血液凝固的程度状态有关系。

(3)出血

①在穿刺部位压迫动脉最重要;在大腿上部应正确地把握穿刺部位;一般在穿刺部位的上端及下端压迫时间短,或压迫手法没掌握好。

②通常是在皮肤穿刺部位的上方压迫(即一指压迫于皮肤刺入部之上端,另外二指置于穿刺部位的下端(方);压迫强度应以不完全阻断血流而又能触及末梢血管搏动为最理想)。

③穿刺针的刺入角度若与皮肤相平行,则易于刺伤股动脉后壁即位于腹股沟韧带的上方,此时血管后血肿极易形成。

④假性动脉瘤:应避开表浅股动脉被刺破(最常见的是穿刺位置太低),此时应拔出导管后,按操作要求仔细进行穿刺后加压(较正常人加压稍难)。

⑤栓塞症:为预防末梢栓塞后遗症。

A.血栓一经确定,应立即考虑血栓取出术。

B.若疑有血栓发生的临床症状,且症状有进行性加重,则应选择血栓溶解术。[返回]8注意事项

(1)重症冠状动脉疾患或者脑血管疾患者,若血压偏低,应避免给予减少心输出量的药物。

(2)防止痉挛发作:避免使用痉挛阈值下降的药物(例如唛啶meperidine等)。

(3)肝细胞损害:避免用例如巴比妥类制剂、防止肝细胞损害。

(4)嗜铬细胞瘤:血压不稳定者应服用α受体阻滞剂等。

(5)多发性骨髓瘤与糖尿病性肾性肾病为防止急性肾小管坏死,必须补足液体。

(6)镰刀状红细胞性贫血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由于血管造影可导致血栓合并症,应慎重。

椎动脉造影:

适应证:

1.颅后窝血管性疾病。

2.原因不明的脑内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3.颅后窝肿瘤性病变。

4.颅后窝血管性疾病术后随访。

5.颈、面、眼部和颅骨、头皮病变。

6.颅后窝血管性病变介入治疗前后。

禁忌证:

1.有严重出血倾向。

2.对比剂和麻醉剂过敏。

3.严重心、肝、肾功能衰竭。

4.穿刺部位有感染及高热者。

操作:

【术前准备】

1.病人准备

(1)向病人及家属交待造影目的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意外,签订造影协议书。

(2)向病人解释造影的过程及注意事项,以消除顾虑,争取术中配合。

(3)检查心、肝、肾功能,以及血常规和出凝血时间。

(4)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

(5)碘剂及麻醉剂按药典规定进行必要的处理。

(6)术前4h禁饮食。

(7)穿刺部位常规备皮,儿童及不合作者给予镇静剂或作全身麻醉。

(8)建立静脉通道,便于术中用药及抢救。

2.器械准备

(1)心血管X线机及其附属设备。

(2)造影手术器械消毒包。

(3)穿刺插管器材,如穿刺针、导管鞘、导管和导丝等。

(4)压力注射器及其针筒、连接管。

3.药品准备

(1)对比剂:有机碘水制剂(40%~76%离子型或相应浓度的非离子型)。

(2)麻醉剂、抗凝剂及各种抢救药物。

【操作方法及程序】

1.采用Seldinger技术,行股动脉穿刺插管。透视下将导管送入椎动脉造影。

2.注射参数为对比剂用量6~8ml/次,注射流率5~7ml/s。

3.造影体位为分别摄取汤氏位、侧位,必要时加摄左斜、右斜位。

4.造影程序为3~6帧/s,注射延迟0.5s。每次造影均应包括动脉期、微血管期、静脉期。

5.造影完毕拔出导管,局部压迫10~15min后加压包扎。

6.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

【并发症】

1.穿刺和插管并发症:暂时性动脉痉挛、局部血肿、假性动脉瘤和动静脉瘘、导管动脉内折断、动脉内膜夹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血管破裂、脑血管血栓和气栓等。

2.对比剂并发症:休克、惊厥、瘫痪、横断性脊髓损伤、癫痫和脑水肿、喉头水肿、喉头或(和)支气管痉挛、肺水肿、急性肾功能衰竭等。

注意事项:

1.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2.做好术前准备工作。

3.术中密切观察病人反应。

4.术后卧床24h,静脉给予抗生素,留观一定时间,注意观察病人可能出现的造影并发症。

桡动脉入路行全脑血管造影术

桡动脉入路行全脑血管造影术 3.1桡动脉穿刺技术 3.1.1 桡动脉穿刺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步骤在所有经桡动脉脑血管造影中,14例患者桡动脉穿刺失败,其中老年组成功率为95.83%,穿刺成功率高,与Park研究组的92.2%[6]结果相当。穿刺成功率高的主要原因:1)穿刺前摆好穿刺体位,选择桡动脉波动最明显的部位穿刺;2)局麻药用量要小, 局麻药物过多可出现穿刺点局部肿胀,桡动脉波动不明显直接导致穿刺失败, 为防止患者在以后的操作中疼痛及不适, 在成功引入导丝后可在穿刺点动脉附近作补充麻醉;3)在穿刺时, 穿刺针角度以30°左右为宜,喷血明显时引入导引钢丝,同时动作也应轻柔, 必要时在透视下调整方向, 待其头端顺利进入肱动脉后再引入动脉鞘管,盲目导入导引钢丝极易导致血管痉挛穿刺失败;4)尽可能一次穿刺成功,多次穿刺是导致血管痉挛的主要诱因,穿刺失败可延桡动脉血管向心端3-5mm处再次寻找穿刺点。本组中3例桡动脉穿刺困难,改选择尺动脉穿刺,穿刺技术与桡动脉相同,造影效果相同。 3.1.2 穿刺材料常用穿刺材料包括Cordis导管导引器械系统和TERUMO 桡动脉导管导引器械系统,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两种各有优缺点。TERUMO桡动脉导管导引器械系统的穿刺针为套管针,导引导丝为超滑导丝,动脉鞘较长,超滑导丝较钢导丝不容易导致血管痉挛;套管针穿刺因套管柔顺性好进入动脉后不易跑位,但穿刺刺破血管出血不明显,且套管与穿刺针分离不容易,此系统对操作者技术要求高。Cordis导管导引器械系统的穿刺针为钢针,导引导丝为钢导丝,动脉鞘较短。钢针穿刺后刺破血管出血明显,易于发现血管,但不易固定容易跑位,钢导丝头端与尾端标识不明显。桡动脉鞘长鞘较短鞘更容易导致血管痉挛,但短鞘容易打折。Cordis导管导引器械系统较易于操作,尤其对初学者。 3.2 导管成袢技术经桡动脉脑血管造影的另一个关键技术是导管成袢技术。是否可以顺利成袢,是决定造影成功的关键。 3.2.1 导管的选择5F Simmons 2型或3型导管是临床中常用的造影导管,不管造影时间还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临床分析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成功率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3例患者经桡动脉路径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临床资料。结果121例获得成功,2例穿刺失败,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操作成功率高,临床应用安全。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术;桡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金标准”,目前有股动脉路和桡动脉2种路径。相比较股动脉路径进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经桡动脉路径具有不用严格卧床、创伤小、止血容易、并发症少等优点,因而易于被患者所接受。本文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2月在我院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造影1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科2009年1月至2010年3月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术住院患者123例,男78例,女45例,年龄34~83岁,平均(60.5±7.5)岁;其中稳定型心绞痛3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1例,陈旧性心肌梗死18例,其他疾病35例。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所有患者术前除进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前准备外,还需进行Allen试验,即术者用双手同时压迫患者的桡动脉和尺动脉后,嘱患者做握拳和放松动作10次至手掌变苍白,松开对尺动脉的压迫,观察手掌颜色变化,若10s 之内手掌颜色恢复正常,为试验阳性,是桡动脉穿刺的适应证。注意的是患者松拳时不要过度松开,以免影响血循环的观察。 1.2.2 桡动脉穿刺方法患者仰卧于导管床上,首选右桡动脉为穿刺部位,患者右手自然伸直,外展手背,腕部放置纱布卷使手背屈以利穿刺,消毒范围为手指至肘关节,穿刺点距腕关节2~4 cm,局部1%利多卡因麻醉后,选择20号穿刺针,穿刺时,取桡动脉搏动最强点为穿刺处,进针方向和桡动脉走行一致,角度为45°~60°,见有血喷出后送入导丝,沿导丝送入6F桡动脉鞘管,随后经鞘管注入肝素3000 U,硝酸甘油200 μg。 1.2.3 造影导管选择冠状动脉造影应用5F JL、JR、AL造影导管,导引导丝常规应用0.035″超滑导丝,更换或退出导管时送入导丝导引。 1.2.4 术后处理造影结束后立即拔除动脉鞘管,采用TR Band桡动脉压迫器压迫止血,首次充气14~18 ml,每隔2 h放气1~2 ml,常规于术后6~8 h解除压迫器,如有解除后渗血者,可适当延长至术后10~12 h,患者术后无须卧床,仅限制腕关节活动。

全脑血管造影术流程指导流程审批稿

全脑血管造影术流程指 导流程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全脑血管造影术流程指导 一、术前准备: ⒈造影医师了解病人情况: ①病人的现病史、既往史、过敏史(尤其麻醉药、造影剂)。 ②体格检查:了解病人的全身情况。注意:双侧股动脉搏动。 ③查阅TCD、CT、MRI等资料,了解病变部位,以便术中重视。 ⒉完善实验室检查:血常规、PT、INR、APTT 、肝、肾功能、丙肝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艾滋病抗体、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 ⒊签定手术授权委托同意书: ①客观地介绍手术情况、获益、风险。 ②病人(病情不允许时注明)和家属同时签字、盖手印。 ⒋病人准备: ①双腹股沟备皮。 ②术前6h禁饮食。 ③术前指导:患者适应性训练,如变换体位、床上排尿、排便、深吸气、屏气、咳嗽等

⒌、器械准备: ⒍、药物准备: ⒎、术前用药:? 8、严格按照手术安全制度接患者 二、操作程序: ⒈体位:病人仰卧,调整头位适宜,固定上肢,双腿稍分开并外展,接监护导联。 ⒉消毒:%碘伏双侧腹股沟区消毒,上界平脐,下界大腿上1/3处,外界为腋中线,内界大腿内侧。以穿刺点为中心向周围消毒两遍。 ⒊铺无菌单:由脐部至会阴铺第1块手术巾,第2块手术巾在穿刺点上方并与第1块垂直,第3、4块手术巾与第1、2块成45度角暴露右、左穿刺点。 ⒋无菌套覆盖影像增强器、操作面板和遮挡板。 ⒌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生理盐水冲洗手套,铺大手术单。 ⒍冲洗与抽吸:肝素盐水冲洗穿刺针、动脉鞘、泥鳅导丝、猪尾管,浸透J形导丝。 ⒎连接:冲洗管、Y形阀、三通。 ⒏抽吸:2%利多卡因。 ⒐抽吸:造影剂并接高压连接管。 ⒑穿刺置鞘: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护理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护理 冠状动脉造影术是指经皮穿刺外周动脉将冠状动脉造影管送至主动脉根或左、右冠状动脉口,推注造影剂,使冠状动脉显影,从而明确冠状动脉是否病变,如有狭窄,则显示冠状动脉病变的部位、狭窄的程度、治疗的可行性与治疗的方法,是心血管科诊断常用的方法之一,也是冠心病确诊的手段之一,目前使用冠脉造影的方法有两种,一个是经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另一个是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 经桡动脉穿刺与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冠心病,疗效相似,但经桡动脉途径穿刺的患者穿刺部位出血少,术后体位自由,住院时间短、费用少,穿刺点便于加压包扎,伤口不易感染,更容易被老年人特别是在床上排尿困难而需导尿的患者所接受,也特别适用于股动脉狭窄者,所以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是经股动脉造影很好的替代途径。 1 术前护理 1.1 术前指导①训练床上大小便;②病情允许时淋浴,更换病号服;③术前2h可进食,胃肠道症状严重者禁食4~6h;④保证良好的睡眠;⑤进入介入室前排空膀胱。 1.2 心理护理做好心理护理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重点在于评估患者的身心状况,通过询问、交谈及观察,对患者住院后的情绪状态进行评估,由责任护士及分管医生于术前向患者及家属讲述手术的部位、大概方法,指导病人密切医生进行手术,术中可能有局部的疼痛,导管经过上肢处有轻微不适,及时告知医生以便及时给药,减轻痛苦与不适,消除由于精神紧张而出现桡动脉痉挛,并介绍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的优点,同时鼓励病人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最佳的心理状态介绍治疗。 1.3 术前准备 1.3.1皮肤准备:右侧桡动脉穿刺区,腹股沟区术前常规备皮,这样做是为防止因桡动脉穿刺失败而改行股动脉穿刺。

经桡动脉与股动脉途径全脑血管造影比较

经桡动脉与股动脉途径全脑血管造影比较 摘要】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全脑血管造影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优缺点。方法选取同期行全脑血管造影的患者,按入路血管分为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对比其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手术时间、X线照射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2组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桡动脉组手术时间、X线照射时间长于股动脉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股动脉组。结论经桡动脉途径全脑血管造影安全可行,并发症少且轻微,可以作为脑血管造影的选择入路之一。 【关键词】脑血管造影术桡动脉股动脉 脑血管病是目前中国乃至世界发病率及病死率较高的病种,它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为了提高脑血管病的确诊率,各种诊疗技术在临床被广泛应用,其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应用尤为广泛。本文就两种途径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X线照射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情况作一对比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入路血管分为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桡动脉组41例,男23例,女18例;年龄21~74岁,平均年龄54.5岁;其中包括患者意识障碍,术后无法保持下肢制动7例;正在接受抗凝治疗6例;双侧髂动脉严重迂曲4例;右股静脉有临时透析管2例;22例无明显股动脉穿刺造影禁忌,其中16例不愿术后平卧24 h,6例不愿会阴部暴露而选择桡动脉途径。股动脉组44例,男23例,女21例;年龄36~73岁,平均年龄56.8岁。2组患者年龄、性别比、术者、使用器材型号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手术方法 1.2.1 桡动脉组:患者仰卧后,术侧上肢自然外伸、外展,与身体呈45°,由托架托住,常规消毒铺巾,选择桡动脉搏动最强、走行最直处为穿刺点(桡骨茎突上2~3 cm)。取 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生效后操作者左手确定桡动脉走行及位置,应用桡动脉专用穿刺包右手持专用穿刺针,以30°进针,采用前壁穿刺法,穿刺成功后引入动脉鞘,鞘内注入肝素3 000 U,给予200 μg 硝酸甘油预防痉挛,选用5F猪尾导管和5F Simmons导管行主动脉弓及全脑血管造影造影。术毕拔除动脉鞘,经手指按压止血后,将2块无菌纱布卷成条状纵向覆盖于穿刺点并用弹力胶布固定,再用弹力粘贴绷带绕腕1周加压包扎,松紧度以能触及桡动脉搏动为准。 1.2.2 股动脉组: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取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采用 Seldinger 法穿刺右或左股动脉,成功后置入5F动脉鞘,选用5F猎人头造影导管造影。术毕拔除动脉鞘,股动脉穿刺部位徒手压迫20 min后加压包扎,盐袋压迫8~12 h,肢体制动24 h。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手术时间,X线照射时间,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2例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尿储留患者的护理

22例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尿潴留患者的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尿潴留的原因与减少导尿概率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1月到2013年7月到我科行脑血管造影术900例患者,术后发生尿潴留的22例的原因,提出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即: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解除患者焦虑情绪,指导床上排尿训练;术后加强宣教,掌握首次排尿时间。结论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和导尿率。 关键字: 1 临床资料 2010年1月到2013年6月在我科行全脑血管造影术900例,患者生命征平稳,生活完全自理,脑血管造影成功率为100%,术后出现尿潴留20例,其中男15例,女7例,年龄在34-66岁之间,平均年龄在49岁,经诱导排尿后5例可自行排尿,其余17例给予留置导尿。 2 术后尿滁留的原因分析 2.1 心理因素心理因素是术后尿潴留的重要因素【1】,患者有害羞和不习惯心里,因担心手术阳性结果,担忧病情预后,心里紧张等抑制交感神经,致膀胱逼尿肌松弛乏力,尿道括约肌张力增高常致排尿困难,大部分患者是由于术前没做好心理准备,对环境存在不适感,引起排尿不畅。 2.2 排尿习惯的改变未经过排尿训练对环境存在不适感,也会引起排尿不畅,卢瑞华【2】等报道不习惯卧床排尿的患者发生尿潴留的几率为32.3%,尤其男性患者居高,是因为DSA术后要求患者平卧排尿,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相比,更不能适应排尿姿势的改变。 2.3 术后强迫体位防止术后穿刺点出现血肿,病人绝对卧床休息24小时,穿刺点需用沙袋压迫6-8小时,同时下肢制动8-12小时,长时间强迫体位也是造成患者尿潴留的重要原因。张秋妹等【3】研究亦显示,压迫及制动时间越长发生尿潴留的概率越高。 2.4 躯体疼痛介入术后患者穿刺部位有不同程度的疼痛,而不主动排尿,以致膀胱过度充盈,造成排尿无力;且DSA术后为避免穿刺部位局部出血形成血肿,一

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护理

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护理 主持人:王敏(主管护师)主讲人:张旭虹(主管护师)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和介入放射技术的飞速发展,在DSAF下行全脑血管造影已在临床广泛应用,神经内科和介入科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已成为一项常规性工作,为了保证手术的安全、顺利进行,手术全过程的护理环节是一项基础工作。 1 术前准备 (1)术前4h禁饮食。 (2)插管部位备皮,肥皂水清洗会阴部,插管部位选股动脉。(3)术前行血常规、X线胸透、心电图、碘过敏试验等检查。(4)心理护理,对清醒患者及其主要亲属应详细介绍造影的目的、方法,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主动配合检查。 (5)镇静药物的应用:对过度紧张的患者可适当应用药物,一般选安定10~20mg,术前半小时肌肉注射。 (6)除常规术前准备外,另备敷料包、器械包、血压计、CT片等。(7)环境准备:导管室术前1h进行空气消毒紫外线照射30min,地面用1‰的“84”消毒液湿拖。(8)观察患者血压并记录。 2 术中配合 (1)协助病人平卧手术台上,持续给氧,充分暴露穿刺部位(经皮股动脉穿刺),用约束带妥善固定四肢,躁动病人给予镇静剂,有严重吞咽困难者行气管插管,配合医生进行穿刺部位常规消毒,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保证造影顺利进行。(2)严密观察神志、瞳孔、血

压、脉搏、呼吸、肌力、语言恢复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抢救。 3 术后护理 (1)造影结束后穿刺部位按压30min后加压包扎,观察有无活动性出血,如无特殊不适将患者推进病房。 (2)穿刺部位压沙袋12h,同时要观察有无出血、渗血情况。(3)患肢制动24h(穿刺侧),严密观察肢体的血运情况。注意观察穿刺肢体的皮肤温度、颜色。 (4)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瞳孔意识的变化,应用抗生素、改善微循环的药物。 (5)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发生,做好口腔皮肤护理,定时翻身、拍背、按摩,促进受压部位的血液循环,防止褥疮发生。对留置尿管者行膀胱冲洗、尿道口消毒,男性患者尽量采用外接尿管,以防泌尿系统感染。鼻饲者应配好膳食,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6)心理护理。脑血管病病程长,恢复慢,所以绝大多数病人在度过危险期后又产生新的心理问题。担心留有后遗症影响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担心经济负担等,表现出焦虑、悲观等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应针对不同的心理反应,以热情、耐心、和蔼可亲的态度,关心和体贴病人,告诉他们这种疾病的恢复需要一定的时间,只要积极与医护人员配合,会取得良好疗效。调动起患者主观能动性,使其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利于疾病的恢复。

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途径行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的对比研究

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途径行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的对比研究 目的通过与经股动脉对比,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全脑血管造影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优缺点。方法选取同期行全脑血管造影的患者125例,按入路血管分为桡动脉组(62例)和股动脉组(63例),对比其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2组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手术时间长于股动脉组(P <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股动脉组(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全脑血管造影成功率高,安全可行,并发症少且轻微,值得推广应用。 标签:脑血管造影术;桡动脉;股动脉 Comparative study of transradial and transfemoral cerebral angiography LIAO?Geng??XUE?Huajie??HUANG?Wanyun??YE?Haipeng??JIANG?Xuejun ??YANG?Zhi Department of Neurology,People’s Hospital in Maoming City,Maoming 525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efficacy and safety of a transradial approach to cerebral angiography compare to transfemoral approach. Methods The cerebral angiography was performed in 125 patients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ransradial approach group(62 cases)and transfemoral approach group (63 cases).The success rate of procedure,the operation time and complication rate were compared,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performed. Result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puncture success rate and procedure success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The operation time were significantly longer and the complication rate was obviously lower in transradial approach group than those in transfemoral approach group(P<0.05). Conclusion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transradial cerebral angiography can be performed with minimal risk of morbidity,which is worth of using generally. [Key words] Cerebral angiography;Radial artery;Femoral artery 全脑血管造影术(DSA)是评估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经股动脉入路插管行脑DSA检查具有成功率高、易操作等特点,是该术式的主要入路。但该途径却有以下不容忽视的缺陷:(1)较多、较严重的穿刺点并发症如局部血肿形成、假性动脉瘤、腹膜后血肿等;(2)需要较长时间卧床制动使患者产生严重不适如腰痛、尿潴留、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延长住院时间;(3)少数情况下,如主动脉瘤、夹层、双髂股入路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等,危险性大甚至不能成功;(4)椎动脉解剖变异或起始部成角较大时,经股动脉途径操作困难;(5)术后手工压迫止血大大增加医护人员工作量。经桡动脉途径由于具有安全可行、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患者舒适度和依从性好等优点已在介入诊治冠状动脉疾病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国内外已有少量经桡动脉途径行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术报道。笔者所在医院于2010年3月开始尝试经桡动脉途径行选择性脑DSA检查,并与经股动脉入路在穿刺、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作对比研究,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桡动脉入路行全脑血管造影术

桡动脉入路行全脑血管造影术

————————————————————————————————作者: ————————————————————————————————日期:

桡动脉入路行全脑血管造影术 3.1桡动脉穿刺技术 3.1.1 桡动脉穿刺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步骤在所有经桡动脉脑血管造影中,14例患者桡动脉穿刺失败,其中老年组成功率为95.83%,穿刺成功率高,与Park研究组的92.2%[6]结果相当。穿刺成功率高的主要原因:1)穿刺前摆好穿刺体位,选择桡动脉波动最明显的部位穿刺;2)局麻药用量要小, 局麻药物过多可出现穿刺点局部肿胀,桡动脉波动不明显直接导致穿刺失败,为防止患者在以后的操作中疼痛及不适, 在成功引入导丝后可在穿刺点动脉附近作补充麻醉;3)在穿刺时, 穿刺针角度以30°左右为宜,喷血明显时引入导引钢丝,同时动作也应轻柔, 必要时在透视下调整方向, 待其头端顺利进入肱动脉后再引入动脉鞘管,盲目导入导引钢丝极易导致血管痉挛穿刺失败;4)尽可能一次穿刺成功,多次穿刺是导致血管痉挛的主要诱因,穿刺失败可延桡动脉血管向心端3-5mm处再次寻找穿刺点。本组中3例桡动脉穿刺困难,改选择尺动脉穿刺,穿刺技术与桡动脉相同,造影效果相同。?3.1.2 穿刺材料常用穿刺材料包括Cordis导管导引器械系统和TERUMO 桡动脉导管导引器械系统,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两种各有优缺点。TERUMO桡动脉导管导引器械系统的穿刺针为套管针,导引导丝为超滑导丝,动脉鞘较长,超滑导丝较钢导丝不容易导致血管痉挛;套管针穿刺因套管柔顺性好进入动脉后不易跑位,但穿刺刺破血管出血不明显,且套管与穿刺针分离不容易,此系统对操作者技术要求高。Cordis导管导引器械系统的穿刺针为钢针,导引导丝为钢导丝,动脉鞘较短。钢针穿刺后刺破血管出血明显,易于发现血管,但不易固定容易跑位,钢导丝头端与尾端标识不明显。桡动脉鞘长鞘较短鞘更容易导致血管痉挛,但短鞘容易打折。Cordis导管导引器械系统较易于操作,尤其对初学者。 3.2 导管成袢技术经桡动脉脑血管造影的另一个关键技术是导管成袢技术。是否可以顺利成袢,是决定造影成功的关键。 3.2.1 导管的选择5F Simmons2型或3型导管是临床中常用的造影导管,不管造影时间

全脑血管造影术及支架植入术的护理

全脑血管造影术及支架植入术的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全脑血管造影术(DSA)及支架植入术的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方法:对40例行全脑血管造影或支架置入术的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术前心理疏导,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加强术中、术后监测和护理,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结果:1例支架置入术患者由于血管扭曲支架无法到位而手术终止,其余病例均获手术成功。2例支架置入术患者术中、术后出现了心率缓慢、血压下降,给予提高心率、升血压等措施,1周后症状消失;2例术后穿刺部位出现了假性动脉瘤,经加强局部压迫止血而治愈;1例出现肺部感染,经加强抗感染及护理后治愈。结论: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密切监护,术后加强护理对手术成功意义重大。 【关键词】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术;护理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一种利用电子计算机辅助成像的血管检查方法[1],动脉法数字血管造影,成像清晰,造影剂用量少,方便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减少了由于大剂量造影剂引起的某些不良反应。全脑血管造影(DSA)是神经内科常用的检查方法,在脑血管性疾病及某些脑肿瘤的诊断上具有重要价值[2]。全脑血管造影术具有一定创伤性,患者有可能出现某些并发症,重者甚至可危及生命。因此,探讨如何观察、护理、确保检查成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我院神经内科2005年2月~2007年5月40例全脑血管造影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对有关护理问题予以探讨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40例DSA患者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40~76岁。 1.2治疗方法 患者平卧位,在局麻下采用Seldinger技术行股动脉穿刺,置入血管鞘,DSA监视40例脑血管病患者,全部行全脑血管造影或支架置入。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术前心理疏导 全脑血管造影术是一种创伤性检查,虽然操作简单安全,但由于采用局部麻醉,患者在完全清醒的状态下手术,术中有一定的痛苦,难免产生顾虑和恐惧心理,易造成血压升高或脑血管痉挛,影响造影效果。因此,术前一天应与患者及家属及时沟通,认真倾听患者的陈述和要求,了解其心理状态,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和对介入治疗的预期,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有关问题,客观分析介入治疗的预后并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的必要性、方法、步骤,以及可能出现的异常感觉、注意事项、手术安全性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简单介绍造影的程序,可结合介入成功的典型病例教会患者做到精神放松,消除患者及家属的顾虑,以取得其良好的配合,使手术顺利进行。 2.1.2术前体位训练 手术体位采取平卧位,造影时患者必须保持不动,否则会影响到成像的清晰度;术后术侧肢体应伸直制动12h.护士应向患者讲述此卧位的重要性,让患者练习床上排便,伸

DSA下经股动脉插管行全脑血管造影的护理体会

DSA下经股动脉插管行全脑血管造影的护理体会安庆市立医院 叶迎芳 周海晏 汪苗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一种利用电子计算机辅助成像的血管检查方法。动脉法数字血管造影,成像清晰,造影剂用量少,方便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减少了由于大剂量造影剂引起的某些不良反应。全脑血管造影是神经科常用的检查方法,在脑血管性疾病及某些脑肿瘤的诊断上具有重要价值。自2003年3月至2005年12月间我科开展脑血管造影术共41例,现将术前、术中、术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1例全部采用Selding er 法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全脑血管造影。其中男30例,女11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78岁,平均56岁,DSA结果发现颅内动脉瘤4例,脑动静脉畸形(AVM)2例,颅内外血管狭窄12例,椎动脉发育不良5例,无明显改变者18例。检查是患者均无颅内压增高症状,无脑膜刺激征及意识障碍。 1.2 方法 患者平卧,用2%利多卡因局麻一侧腹股沟区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区域,采用Selding er 法行股动脉穿刺,然后用4F或5F的造影管,先后进入左右两侧颈总动脉或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和椎动脉,在DSA监视下行全脑血管造影。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采用5F猪尾巴造影管置于主动脉弓上行弓上造影。 2 护理体会 2.1.1 心理护理 因患者对疾病知识缺乏认识,故多有精神紧张、烦躁、恐惧和悲观等心理反应,护士应稳定患者情绪,进一步讲解手术目的和意义,简单的手术过程及术中配合要点,使其对手术有所了解,并列举成功的病例,增强病人对手术过程的信心,以赢得患者的最佳配合,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特别要告知患者术中要保持平卧,尤其在注射造影剂时可能会有轻微不适,但切不可晃动头部,以免影响成像效果。 2.1.2 术前常规检查 术前做好血、大小便常规,肝、肾功能,PT,血糖及心电图等各项检查,以了解患者的全身情况,排除造影剂的禁忌症。 2.2.3 病人准备 (1)术前体位顺练 手术体位采取平卧位,造影时患者必须保持不动,否则会影响到成像的清晰度;术后术侧肢体应伸直制动12小时。护士应向患者讲述此卧位的重要性,让患者练习床上排便,伸髋平卧24小时翻身方法,教会患者术后咳嗽、排便时需要用手紧压伤口,避免腹压增加,以减少手术并发症。(2)术前准备 术前一天做好碘剂、青霉素皮试,女病人要了解月经情况,注意病人有无出血倾向,做好双侧股动脉区术野皮肤的准备,术前测量血压、肢体活动以及肢端动脉搏动情况,以便手术后对比,若有血压过高、过低等异常,应报告主管医生,是否停做检查。嘱患者术前更衣,有假牙者取下假牙,术前禁食6小时,禁饮4小时。排空大便,留置导尿管。(3)术前用药 术前30分钟遵医嘱给予鲁米那钠0.1g肌注,,并于插管的对侧肢体建立留置针静脉通道。 2.2 术中配合 2.2.1 安置患者,做好手术准备:置患者平卧于造影床上,建立一条静脉通道,并给予持续心电监护,以便术中生命体征的监测,因为术中手术者的注意力集中在显示器上,故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2.2.2 准备无菌手术台,准确无误的供应手术台上所需的各种无菌物品和导管。暴露患者腹股沟穿刺部位,协助医生洗手,穿无菌手术衣,并协助消毒患者穿刺部位皮肤,铺好无菌中单。以2%利多卡因在右侧腹股沟区穿刺部位做局部麻醉后,采用Seldinger法股动脉穿刺插管。 2.2.3 病情监护 术中注意观察患者的语言、肢体运动及意识状态,并做好记录,同时做好患者一旦发生意外的抢救准备工作。患者出现意识障碍、语言活动障碍及肢体运动障碍时,常提示可能由于导管、造影剂等对血管的刺激而引起血管痉挛所致,

全脑血管造影初学必备

姜卫剑教授的作品。 1、操作前准备 1.1.患者情况 查阅病历,了解患者临床情况、既往病史、药物过敏史及目前用药情况。并确认已签署造影知情同意书。 1.2.实验室检查 了解重要的化验结果,包括凝血象、乙肝五项、血常规、尿素氮、肌酐、血糖等。如有条件,查丙肝抗体及艾滋病抗体。 1.3.神经影像检查 复习CT、MRI/MRA、TCD、颈部超声等资料,结合病史初步判断“责任”病变的部位。 1.4.患者教育 与患者积极交流,建立良好的关系。告知患者在腹股沟麻醉、股动脉穿刺、插入导管及注射造影剂时可能体验到的感受,以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与对策。 2、消毒 2.1.刷手 0.05%碘伏刷手2遍。 范围:双手、前臂及肘上10cm。 顺序:从指尖至肘上10cm。 注意事项:在消毒范围内不可有遗漏区域,如双手触及有菌物体须重新消毒。 2.2.穿刺部位消毒 0.05%碘伏消毒2遍。 范围:双侧消毒,上界平脐,下界为大腿上1/3处,外界为腋中线延线,内界为大腿内侧。 顺序:以穿刺点为中心,向周围消毒。 注意事项:在消毒范围内不可有遗漏区域,第2遍消毒不能超过第1遍消毒边界。 3、铺无菌单、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 第1块铺在小腹上,由上而下,盖住阴部。 第2块与第1块垂直,在穿刺点下方,由右向左铺盖 第3块与第1、2块交叉45度点,露出右侧穿刺点。 第4块与第1、2块交叉,露出左侧穿刺点。 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 第5块为无菌大单,铺在小无菌单上,露出患者头部。 第6块为无菌中单铺在造影床尾部。 注意事项:严格无菌操作,铺第5、6块无菌单应在穿好手术衣并戴好无菌手套后进行。

4、造影准备 4.1.造影常用器械、材料及药品 5F动脉鞘及扩张器、“J”形导丝、穿刺针/套管针、止血钳、手术刀片、1%利多卡因注射液、10ml注射器、5F多孔猪尾巴导管、4F/5F Hunter或Simmon 导管、泥鳅导丝、非离子型造影剂(欧乃派克)、高压注射器、生理盐水、肝素生理盐水、无菌纱布。各种急救用药,例如:阿托品、多巴胺、地塞米松、硝酸甘油、尿激酶等。 4.2.穿刺前准备 检查造影用品是否齐全。 在上肢建立一条静脉通道。 抽取局麻药物:1%利多卡因8~10ml(可用2%利多卡因+生理盐水稀释)。 动脉鞘及导管在使用前须用肝素生理盐水冲洗。 生理盐水彻底湿润导丝。 将动脉鞘及扩张器锁好。 抽入造影剂到高压注射器内。 4.3.腹股沟麻醉 确定穿刺点:穿刺点一般定于在腹股沟韧带下方1.0cm处,该处能扪及股动脉搏动。 麻醉:在穿刺点将1%利多卡因注入皮内,形成约1cm的皮丘。然后用左手固定股动脉,逐层浸润麻醉皮下组织、股动脉的内侧、后方及上方。 注意事项:尽量避免穿刺股动脉或股静脉;每次注入麻醉药前须回抽注射器,如无血液抽出,方可注入麻醉药。 5、动脉穿刺 5.1.以手术刀片尖端轻触穿刺点皮肤,待患者无明显疼痛感时,在穿刺点皮肤作一小切口。用止血钳钝性分离皮下组织。 注意事项:用刀片反挑皮肤,以避免伤及血管。 5.2.固定股动脉 用左手食指及中指放在皮肤切口上方股动脉两侧将股动脉固定。 5.3.穿刺 用右手拇指、示指及中指握住穿刺针,掌侧向上,针与皮肤呈30°~45°,轻轻向前推进。当针尖接近动脉时,常能感到血管的搏动压向术者拇指。此时将针继续稳稳送入,当血液搏动性喷出时,说明针尖已在动脉腔内,导丝即可插入。 注意事项:如回血很弱且少,针可能在股静脉内或紧靠动脉壁,甚至可能在动脉血管内膜下。则不应插入导丝,调整穿刺针的位置,直到获得满意的动脉回血方可;如导丝插入时遇较明显的阻力,亦考虑导丝进入血管外组织或动脉血管内膜下,应撤出导丝,调整穿刺针的位置;如有必要,可在透视下注射少量造影剂以观察针的位置。 6、建立动脉通道 一旦导丝到位,则用左手紧压股动脉防止出血,右手将针自导丝上移去。随

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并发症的观察及 护理 【关键词】桡动脉;并发症;护理 近年来,国内外报道称经桡动脉穿刺是冠状动脉造影的又一理想途径,具有损伤小、术后可迅速止血、术后可立即下床活动、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少、周围血管和出血并发症少以及不影响抗凝和溶栓药物的应用等优点,易被患者接受。我科从2005年底逐渐开展由经股动脉改用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术,2006年8月-2007年8月共开展150 例手术,我们针对术中及术后并发症采取了相应护理措施,取得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男92例,女58例,平均年龄(58±13)岁。原发病:高血压107例,糖尿病47例,稳定型心绞痛3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9例,急性心肌梗死12例,陈旧性心肌梗死32例。 1.2 桡动脉穿刺要求经桡动脉途径者,要求患者桡动脉搏动良好,Allen试验阳性(即用两手拇指压迫患者的桡动脉和尺动脉,让患者用力握拳然后放松,重复三次,患者手掌变白。放开尺侧压迫,手掌在10 s以内可恢复颜色者即为Allen试验阳性),穿刺部位局部皮肤情况良好。 1.3 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心律失常9例,心绞痛3例,低血压5例,桡动脉痉挛8例,出血与血肿7例。 2 护理措施

2.1 术中并发症护理 2.1.1 心律失常:本组有9例患者发生心律失常。其中3 例室早,1例室速,经医师调整导管位置后消失;4例患者于术中出现严重缓慢心律失常,心率35~55次/min,经给予加快输液和静脉注射阿托品等药物后心率恢复正常;1 例患者发生心室纤颤,立即除颤后心率恢复正常。故在术中应严密观察心电监护,及时发现心律失常。 2.1.2 心绞痛:在冠状动脉造影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重的患者术中易引起心绞痛,因此对高危患者应认真评估,结合临床数据和临床症状做好抢救准备工作。本组3例患者出现心绞痛,经吸氧、静脉注射(微泵)硝酸甘油等处理后症状缓解,同时做好患者的心理开导工作,予以解释,避免因紧张而加重心绞痛,故术中的心理开导也相当重要。 2.1.3 低血压:是危险的急性并发症。本组中有5例患者发生低血压。其中1例因测压管连接不紧密,经检查、重新调零后恢复。 4例因造影剂注射右冠状动脉时发生血压下降,嘱患者大声咳嗽、加快输液后血压恢复正常范围。因此对于术中行右冠状动脉造影时,应特别注意血压的变化,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2.1.4 桡动脉痉挛: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影响手术能否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原因与患者紧张、穿刺时疼痛、反复穿刺以及送入导丝尤其鞘管、导管时动作粗暴等有关。据国内报道,如果使用肝素(3 000 U)、硝酸甘油(100μg) 预防,桡动脉痉挛的发生率是4%左右[1]。按常规流程应用肝素(3 000 U)、硝酸甘油(100μg)。本组患者中出现8例,6例经导管鞘注入合贝爽(100μg)后数分钟痉挛解除,造影成功;

脑血管造影护理常规(修订版)

脑血管介入治疗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采集资料并完善相关检查 a、对于考虑溶栓治疗或动脉瘤栓塞术等紧急情况,在遵照医嘱的前提下,尽快完善血液检查,(血常规,血凝,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等)为后续手术做好准备。 b、同时,详细了解患者的现病史,既往史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术前评估。特别注意有无高危因素,如高龄、大面积脑梗死,有严重出血倾向或出血性疾病者,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脑疝晚期,脑干功能衰竭者。 c、注意在进行术前准备的同时动态进行护理查体(意识情况,有无失语,肢体活动及感觉情况等),以便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的对比。 2、心理护理 此类患者及家属对所患疾病认知程度及治疗效果不确定,往往有焦虑、烦躁或恐惧的心理,导致患者的情绪不稳定,休息、睡眠不佳。针对这些心理特点,做好解释、安慰工作,介绍治疗的必要性、治疗前准备的措施、治疗基本方法、治疗后的注意事项及治疗的效果等,以取得病人的配合。 3、手术配合教育

应向患者介绍术中配合的方法,手术时轻度镇静及局部麻醉后,将导管经过股动脉插入,导向主动脉弓,而后进入两侧的颈动脉和椎动脉,每次注射造影剂进入脑血管后会有一阵灼热感,告知患者不必紧张,积极配合治疗。如何时屏气、治疗时不能咳嗽,不能乱,及如有不适如何表达等。 4、适应治疗后变化的锻炼 因为治疗后穿刺侧肢体限制活动12小时,绝对卧床24小时以上,所以治疗前应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大小便的锻炼。(对于紧急状况下的介入治疗,可提前评估是否需要留置尿管及鼻饲管) 5、治疗前准备 a、碘过敏试验,询问过敏史—用使用的造影剂1ml静脉推注—患者无心慌气短、荨麻疹及球结膜充血等,血压搏动低于10-20mmHg为阴性。 b、禁食4-6小时。穿刺区域备皮(备皮范围:双侧腹股沟、会阴部、大腿上1/3处),并交待患者在治疗前半小时排空小便,必要时导尿。 c、备好沙袋(可两袋食用盐捆绑后备用)、术前CT、造影剂等入导管室。 d、在不插导管的肢体建立静脉通道。脑血管造影时一般只选择一条血管,尽量在左侧肢体,以方便术者操作。

全脑血管造影术(DSA)操作规范

【关键词】脑血管造影术;护理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为一种有创性检查,存在许多操作风险及术后并发症,在术前评估、手术操作、术后观察护理等方面仍需进一步规范和完善。2007年1月至2008年9月,我院对62例患者经股动脉穿刺行DSA术,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男29例,女33例,年龄53~82岁,平均7 2.6岁。其中大于70岁者32例占51.6%,DSA成功率100%。 1.2 设备与材料:美国GE全身血管造影机,18F套管穿刺针,15cm 5F动脉鞘,5F单弯造影导管,5F猪尾造影导管,035/150cmJ型超滑导丝,碘海醇造影剂等。 2 结果 62例DSA术后均成功完成护理,其中有2例出现穿刺点局部小血肿,经局部热敷等护理均完全好转。未出现脑梗死、假性动脉瘤、下肢股动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3 护理要点 3.1 观察生命体征:术后每1h观察1次并记录。6h后根据病情决定观察时间长短,注意患者有无头晕、头痛、呕吐、失语、肌力下降、癫痫等神经系统症状,一旦有上述症状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并加强监护。 3.2 观察穿刺部位:患者返回病房后,首先测量足背动脉,若搏动良好,则在穿刺包扎部位用沙袋压迫止血,重新测量足背动脉,若无异常表明沙袋压迫得当。同时应观察敷料是否干燥,有无渗血,以便及早发现血肿及出血等并发症。 3.3 基础护理:沙袋压迫穿刺局部6h,6h后病人可左右移动或取侧卧位,静卧24h,24h后可下床活动。同时给患者以心理护理,消除其精神紧张、烦躁、恐惧等心理反应。护士应稳定患者情绪,进一步讲解手术目的和意义,简单的手术过程及术中配合要点,使其对手术有所了解,并列举成功的病例,增强病人对手术过程的信心,以赢得患者的最佳配合,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特别要告知患者术中要保持平卧尤其在注射造影剂时可能会有轻微不适,但切不可晃动头部,以免影响成像效果。对躁动不安者,给予适量镇静剂,并对穿刺肢体局部制动。 3.4 穿刺部位血肿、出血观察及护理:术中应用肝素过多、拔出动脉鞘后压迫时间不够、以及沙袋移位、患者穿刺肢体过早活动均可致其发生。本文对象中有2例出现穿刺点局部小血肿,均为患者过早活动右下肢有关。经局部热敷后一周血肿完全消退。对大血肿者,采用穿刺部位伤口包扎方法,由原来拔管后手压伤口20min,用宽胶布固定加沙袋压迫6h,改为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6h[2]。患者在6h内肢体完全制动,绝对卧床24h,有效减少出血的发生。 此外,脑梗死下肢股动脉血栓形成、下肢股动脉血管夹层、腹膜后血肿等,均可能在术中、术后发生,宜注意观察,本组未发现一例上述并发症。 4 讨论 全脑血管造影术具有操作简捷、具有微创性;可直接触及病灶、可重复性好;适应症广、定位精确;副作用小、对全身影响小、并发症低等特点。本组62例观察对象中,只有2例患者因过早活动右下肢出现穿刺点局部小血肿,但经局部热敷等护理均完全好转。尽管经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造影系有创检查,但术中、术后经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可能发生的原有疾病加重、穿刺部位出血、血肿、感染、脑血管痉挛、脑梗死以及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等并发症,积极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可进一步减少并发症发生。本观察组中未出现一例严重并发症,进一步表明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全脑血管造影术(DSA)操作规范 、缺血性脑血管病造影规范的意义 1.国内各培训机构造影方法不统一,医院内参与脑血管造影的科室众多:放射科、血管外科、神经外科、心内科、神经内科等。 2.缺血性脑血管病不同于出血性和其它性质的脑血管病,患者年龄往往偏大,血管常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操作不当易出现硬化斑块表面栓子脱落。 二、参考资料来源 1、《介入神经放射诊断治疗规范》――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 2、全军脑血管病中心主任、上海长海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博导刘建民教授指导记录 3、2005美国强生医疗学术中心神经介入培训班资料 4、2005上海《颈动脉狭窄论坛》会议资料 5、《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诊断与治疗》姜卫剑主编 三、遵循原则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护理常规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术前评估患者侧肢循环试验( allen test),了解桡、尺动脉之间侧支循环情况。 2.询问患者是否做好术前准备,包括可少量进食;休息和睡眠充分;遵医嘱给予镇静药物;完成碘过敏试验及抗生素皮试。 3.手术区已备皮且符合要求,包括选择桡动脉搏动好的区域以及为防止因桡动脉穿刺失败而改行股动脉穿刺的腹股沟区。 4.检查急救用物是否备好,如心电监护仪、除颤器、抗心律失常及升压药物等。 【护理措施】 1.术前简要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的目的、简单的操作过程及配合要点,安抚患者,消除恐惧、焦虑情绪。 2.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予药物。 3.协助医师进行无菌操作,完成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 4.术后卧床休息,体位可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决定。如平卧,穿刺侧上肢应适当抬高(45°~60°)于身体平面,勿下垂;术侧腕关节制动,勿握拳;如取坐位,上肢前臂抬高至胸部以上。手背轻度水肿者应抬高术肢,术后10小时左右松解绷带以利静脉回流。 5.术后持续压迫穿刺部位,压迫时间根据穿刺部位出血渗血情况而定,如无渗血和出血征象,压迫2小时后可适当放松加压包扎绷带,4小时可拆除绷带,更换敷料。

6.严密观察血压、心率、心律等变化。心电监护至少24小时,测血压4小时平稳后可停止。 7.仔细评估穿刺处有无渗血、血肿,注意观察穿刺肢端皮肤的颜色、温度、感觉、桡动脉搏动等,判断远端血液循环状况。日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和处理。 8.鼓励患者饮水,加快造影剂排泄。 9.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健康指导】 1.交待患者术后注意事项。 2.告知患者如感觉肢体疼痛难忍或发现伤口渗血,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