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旅游资源概况

西双版纳旅游资源概况
西双版纳旅游资源概况

西双版纳旅游资源概况

版纳风情

一、西双版纳旅游资源的基本概况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中、老、缅、泰四国毗邻地区的北部,云南省的南端。西双版纳有996公里的国境线分别与老挝、缅甸接壤,与泰国邻近,具有面临南亚的区位口岸优势。现有磨憨、景洪两个国家级口岩和打洛省级口岸。又有澜沧江-湄公河与老、缅、泰、越、柬水路相连,是打开南门、面向南亚的重要通道和基地,也是云南对外开放的窗口。澜沧亚的重要通道和基地,也是云南对外开放的窗口。澜沧江-湄公河被美誉为"东方多瑙河",是条经济贸易的黄金水道,地理优势、自然优势得天独厚。

西双版纳是世界北回归线上仅存的一片绿洲,境内保持完好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举世闻名。是中国唯一保存的一块热带森林区。境内植物密度大,种类繁多,森林覆盖率63.2%,其中药用植物1724种,珍稀、濒临灭绝的植物有50种,橡胶园150万亩,陆栖脊椎动物539种,鸟类429种,鱼类100种,素有“植物王国”与“动物王国”之称。

西双版纳全州面积19125平方公里,世居傣族、哈尼族、汉族、布朗族、彝族、基诺族、瑶族等13个少数民族,西双版纳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神奇的热带雨林、独具特色的民俗民风、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艳丽多彩的民族服饰和丰富奇异的餐饮,使之成为世界上少数具有神奇色彩的地区之一。州内奇异的热带雨林风光与浓郁的民族风情交相辉映,千姿百态,绚丽多姿。现有景点140多个,是重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

西双版纳旅游资源丰富多彩,独具特色,富有吸引力,这就决定了西双版纳的旅游业可发展成为一大骨干经济产业。旅游业是一种跨行业的综合性产业。决定旅游事业能否发展的首要条件是旅游资源,这是发展旅游资源的物质基础。旅游资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旅游资源,即自然风光,是大自然的杰作,一类是人文资源,即人类劳动与智慧的结晶。西双版纳具有这种资源系统,它以绮丽的热带、亚热带风光,茂密的原始森林和野生动物,各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融为一体,具有鲜明的特色。

二、西双版纳旅游资源的特点

1、自然资源基本概况

西双版纳风景名胜区位于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境内,距昆明740公里。景区包括景洪县风景片区、勐海县风景片区、勐腊县风景片区三大块。每一块内又有若干景区,共有19个风景区,800多个景点,总面积1202.13平方公里。西双版纳作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在地区文化、民族风情、热带雨林、观赏植物、野生动物等自然和人文景观等各个方面别具特色,犹如一颗璀灿的明珠镶嵌在中国的西南边疆。

2、地理位置、面积、人口构成

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省最南端,在北纬21°08′~22°36′,东经99°56′~101°50′之间。土地面积为19124.5平方公里。西双版纳为云南省少数民族种类较多的地区。至2002年总人口数达到86.3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74.86%,人口密度为37.6人/km 。

3、历史沿革

“西双版纳”一词系傣语,意为“十二个田赋单位”。“西双版纳” 这个名称始于明朝穆宗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1950年2月17日全境解放,普洱专员公署分别在车里、佛海、南峤、镇越四个县成立了人民政府。1953年1月23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成立,辖区除四个县外,还将整董乡、普文、象明、

整糯、勐阿、安康等五个区一个乡重新分为十二个版纳,即:景洪、勐养、勐龙、勐旺、勐海、勐混、勐阿、勐遮、西定、勐腊、勐捧、易武等。1959年7月30日正式改为景洪、勐海、勐腊三个县至今。

4、自然环境及其要素特征

景区内崇山峻岭连绵起伏,澜沧江及其支流贯穿全境。这里生活着以傣族为主,包括景颇、哈尼、布朗、基诺、拉祜、瑶、汉等众多民族;栖息着孔雀、亚洲象、长臂猿等多种珍禽异兽,生长着莽莽热带雨林及各种奇花异草。得天独厚的条件,使西双版纳赢得了“植物王国”、“动物王国”、“孔雀之乡”、“大象乐园”等美誉,妩媚旖旎的亚热带风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古老浓郁的民族风情相融,使西双版纳成为驰名中外的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西双版纳风景区已被国务院落列为我国旅游资源特别丰富的三个重点旅游开发区之一,是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现已与老、缅、泰等国开通了边境旅游,并即将开通国际航班。西双版纳将成为我国与东南亚旅游市场接轨的中心枢纽。

5、季节气候

西双版纳四季如春,被誉为“没有冬天的乐土”。具有“夏无酷暑、冬无寒流、夏多雨、冬有雾”,的特点。一年分雨季和旱季,5-10月这段时间是雨季。11月-次年4月这段时间是旱季。全区年平均气温为18 -22度,年降雨量在1200mm以上,相对湿度为78-88%以上,年平均雾日为90-180天,最冷月均温为12-16度大部地区无霜,是休闲度假会议的理想场所。

6、风景名胜及分布

西双版纳风景名胜区包括景洪县风景片区、勐海县风景片区、勐腊县风景片区三大块。每一块内又有若干景区,共有19个风景区,800多个景点,总面积1202.13平方公里。

1)景洪风景区:

景洪,也叫允景洪,是傣语的音译,意为黎明之城,曾是古“景陇王国”之地。景洪市历史上一直是西双版纳的首府。市区总面积7000.3平方公里,景区面积达49.45平方公里,是西双版纳风景体系的中心,主要景点有:民族风情园、曼听公园、原始森林公园、热带花卉园、药用植物园、勐泐大佛寺、基偌山寨、橄榄坝风光、野象谷、曼典瀑布、贝叶文化村、雨林谷、曼飞龙佛塔等。浓郁的民族风情,古老的南传上部座佛教文化胜迹,奇特的热带风光,茫茫原始森林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等得天独厚的旅游优势,使景洪成为我国不可多得的全年性的旅游城市。

2)勐海风景区:

勐海距景洪市56公里。“勐海”是傣语地名,“勐”为地方,“海”为厉害、勇敢,勐海即勇敢的人居住的地方。景区内的主要景观有:勐景来景区、曼栾回傣旅游度假村、曼短佛寺旅游度假村、打洛森林公园、景真八角亭、勐遮曼宰龟壁画。

3)勐腊风景区:

勐腊地处云南省最南端,是中国大陆通向中南半岛的走廊。勐腊是个美丽的山城,据文献记载,勐腊古时是茶山茶园比比皆是。“普洱茶”六大茶山中的五座就在勐腊。勐腊是中国植物最密集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有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500万亩。景区内主要景点有:绿石林雨林公园、热带植物园、望天树景区、磨憨口岸、关累边境航运经济区。现在勐腊已建成为一个以热带雨林、民族风情、异国风情、跨国旅游和边境旅游为主体的多功能、多类型、大规模的旅游胜地。

7、区域交通:

1)水路:澜沧江

南传上座部佛教: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后分化为大乘、小乘两派。小乘佛教(南传上座部佛教)正式名称为“巴利语经典系佛教”。约在公元3至6世纪,佛教由印度或斯里兰卡传入缅甸,再从缅甸传入西双版纳。佛教传入之初称“摆坝派”,没有被傣族群众接受。后传入的一派称“摆孙派”,即被群众所接受,成为普及派。由于佛教宣扬的消极、忍耐、调和、轮回、因果报应等有利于维护傣族封建领主的统治,受到统治者的赞扬、拥护并极力推广,所以成为傣族、布朗族信奉的宗教。

西双版纳的佛教建筑主要是佛寺、布萨堂(戒堂)、佛塔三大建筑,特别是佛寺和佛塔遍布傣族、布朗族居住的村村寨寨,其中不乏国内外有名的精品,成为西双版纳的一大景观。

3)图腾崇拜

远古时,原始的民族对某些自然因素或现象不理解,产生恐惧、敬畏,或由于某些突发事件而使他们认定与其有重要的关系,就可能成为该民族的图腾而加以崇拜。西双版纳各民族都是生活在热带原始森林的民族,其图腾崇拜就多与热带雨林中的一些植物有关。随着时代的推移,有些民族或部落曾有过的图腾崇拜逐渐淡化,而有些则一直保持至近代。

在热带雨林中,至近代还保持着动植物崇拜的有克木人。这个民族约40万人,主要居住在越南、老挝和缅甸等国家,在西双版纳仅有约2000人,住在勐腊县南腊河两岸。在这个仅约有2000人的民族里,根据其不同的图腾崇拜,他们中有“白头翁氏”、“水鸟氏”、“虎豹氏”、“小米雀”、“八哥氏”、“树蕨氏”、“野猫氏”、“秧鸡氏”、“犀鸟氏”、“松鼠氏”、“猴氏”等18个以动植物为崇拜对象的氏族,就像内地杂姓的大村庄一样,十分奇特同族内可通婚、氏族内不能通婚,且男随父姓、女随母姓。

4)特产及特色的旅游纪念品

主要特产有:橡胶、茶叶、咖啡、西番莲、香荚兰、依兰香、香茅草、血竭、金鸡纳、砂仁、绞股兰、滇橄榄、柚子、菠萝密等。

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有:傣族筒包、傣族织锦、竹篾饭盒、陶瓷水罐、银腰带、民族服装、木雕、卵石工艺品、红豆等。

西双版纳旅游资源概况

西双版纳旅游资源概况 版纳风情 一、西双版纳旅游资源的基本概况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中、老、缅、泰四国毗邻地区的北部,云南省的南端。西双版纳有996公里的国境线分别与老挝、缅甸接壤,与泰国邻近,具有面临南亚的区位口岸优势。现有磨憨、景洪两个国家级口岩和打洛省级口岸。又有澜沧江-湄公河与老、缅、泰、越、柬水路相连,是打开南门、面向南亚的重要通道和基地,也是云南对外开放的窗口。澜沧亚的重要通道和基地,也是云南对外开放的窗口。澜沧江-湄公河被美誉为"东方多瑙河",是条经济贸易的黄金水道,地理优势、自然优势得天独厚。 西双版纳是世界北回归线上仅存的一片绿洲,境内保持完好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举世闻名。是中国唯一保存的一块热带森林区。境内植物密度大,种类繁多,森林覆盖率63.2%,其中药用植物1724种,珍稀、濒临灭绝的植物有50种,橡胶园150万亩,陆栖脊椎动物539种,鸟类429种,鱼类100种,素有“植物王国”与“动物王国”之称。 西双版纳全州面积19125平方公里,世居傣族、哈尼族、汉族、布朗族、彝族、基诺族、瑶族等13个少数民族,西双版纳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神奇的热带雨林、独具特色的民俗民风、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艳丽多彩的民族服饰和丰富奇异的餐饮,使之成为世界上少数具有神奇色彩的地区之一。州内奇异的热带雨林风光与浓郁的民族风情交相辉映,千姿百态,绚丽多姿。现有景点140多个,是重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 西双版纳旅游资源丰富多彩,独具特色,富有吸引力,这就决定了西双版纳的旅游业可发展成为一大骨干经济产业。旅游业是一种跨行业的综合性产业。决定旅游事业能否发展的首要条件是旅游资源,这是发展旅游资源的物质基础。旅游资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旅游资源,即自然风光,是大自然的杰作,一类是人文资源,即人类劳动与智慧的结晶。西双版纳具有这种资源系统,它以绮丽的热带、亚热带风光,茂密的原始森林和野生动物,各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融为一体,具有鲜明的特色。 二、西双版纳旅游资源的特点 1、自然资源基本概况 西双版纳风景名胜区位于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境内,距昆明740公里。景区包括景洪县风景片区、勐海县风景片区、勐腊县风景片区三大块。每一块内又有若干景区,共有19个风景区,800多个景点,总面积1202.13平方公里。西双版纳作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在地区文化、民族风情、热带雨林、观赏植物、野生动物等自然和人文景观等各个方面别具特色,犹如一颗璀灿的明珠镶嵌在中国的西南边疆。 2、地理位置、面积、人口构成 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省最南端,在北纬21°08′~22°36′,东经99°56′~101°50′之间。土地面积为19124.5平方公里。西双版纳为云南省少数民族种类较多的地区。至2002年总人口数达到86.3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74.86%,人口密度为37.6人/km 。 3、历史沿革 “西双版纳”一词系傣语,意为“十二个田赋单位”。“西双版纳” 这个名称始于明朝穆宗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1950年2月17日全境解放,普洱专员公署分别在车里、佛海、南峤、镇越四个县成立了人民政府。1953年1月23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成立,辖区除四个县外,还将整董乡、普文、象明、

基于SWOT的梵净山旅游景区发展对策汇总

基于SWOT分析的梵净山旅游景区发展对策 袁红军 (梵净山旅游景区管理委员会贵州江口 554400) 摘要:自从铜仁市提出“四化同步、一业振兴”的发展战略以来,梵净山旅游景区的发展一直备受关注。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梵净山旅游景区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梵净山旅游景区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swot分析梵净山旅游发展对策 一、前言 (一)梵净山旅游景区现状 梵净山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国生物保护网成员,不仅是贵州第一山,还是武陵山脉的主峰,全国著名的弥勒菩萨道场,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在市委、市政府的精心打造下,梵净山日益成为铜仁扩大对外影响的一张名片,已经成为全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增长点。但通过与周边同质景区的比较我们明显看到,无论是从景点硬件建设、软件服务,还是从接待人次、旅游收入和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等方面看,梵净山旅游景区的旅游产业基本上还没有形成规模,可以说还处在资源初始利用阶段,与其作为环梵净山“金三角”文化旅游创新区的核心地位极不相称,要实现铜仁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将梵净山旅游景区打造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这个目标还任重而道远。

(二)理论阐释 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它是一种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地区、一个行业或者一个企业现实情况的方法。SWOT 分析方法是一种根据自身的既定内在条件进行分析,找出自身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之所在的战略分析方法。其中战略内部因素(“能够做的”):S代表 strength(优势),W代表weakness(弱势);外部因素(“可能做的”):O代表opportunity(机会),T 代表threat(威胁)。 二、基于swot分析下的梵净山旅游 (一)优势(Strengths)分析 1.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 就自然地貌而言,梵净山山体庞大、孤峰突兀、断崖陡绝、沟谷深邃、瀑流跌宕,有“蘑菇石”、“老鹰岩”、“万卷书”、“将军头”等多种奇特地貌景观,有“集黄山之奇,峨眉之秀,华山之险,泰山之雄”的美誉;同时,因其“一山有四季,上下不同天”的垂直气候特点,保存了世界上少有的亚热带原生生态系统。据科学考察数据显示,梵净山有生物种类2601种,其中植物1800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17种,占贵州全省受保护植物总数的43%;动物801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动物19种,占贵州保护动物总数68%。 2.深厚的文化底蕴。 从文化底蕴上看,梵净山是西南地区著名的千年佛教名山,历代所修大小寺庙数百座,其中四大皇庵四十八脚庵最为著名, 古人因其

平顶山市旅游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平顶山市旅游业发展情况 调 查 报 告 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 班级:08 工商管理(1)班 调查日期:2011 年 10 月 小组成员:赵亚彬、高文娟、 冯小波、张超杰

旅游业是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无烟工厂”,是为消费者提供行、游、住、食、购、娱综合性消费的劳动密集型服务行业,行业关联度大,带动性强,具有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等诸多优点。作为一门新兴产业,旅游业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平顶山市作为资源型城市,旅游业发展起步较晚,自1993年开发石人山景区到现在,平顶山市旅游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全市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一、平顶山市旅游业辉煌的发展成就 十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旅游业已经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地位业已确立 1989年平顶山市旅游业开始起步。1999年,平顶山市政府出台了《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决定》,提出“正确认识旅游业的地位和作用,把旅游业作为优先发展的支柱产业,列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2000-2002年连续三年《政府工作报告》均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全市新的支柱产业”。2003年《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以旅游业为突破口,带动第三产业全面发展”。2004年市六次党代会提出“做大作强旅游业”。旅游业的产业地位和发展目标已经确立。 (二)接待总量持续增长,创收能力不断提高 平顶山市旅游业起步较晚,2001年,全市接待游客178万人次,旅游收入69570万元,到2004年底全市全年接待游客达200万人次,比2001年增长12.4%,2004年旅游收入86269万元,比2001年增长24.0%。近几年,随着平顶山不断加大对旅游的投入,开发旅游资源,重点是对历史文化积淀的挖掘,自然资源的开发,旅游产品渐趋丰富多彩。对外开拓客源市场,旅游客源渐趋多元化。从而有效促进了平顶山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游客接待量逐年递增。据统计2008年全市全年接待游客达720万人次,比2004年增长260.0%;2010年旅游收入310052万元,比2004年增长259.4%。 (三)旅游促销手段创新,客源市场不断拓展 平顶山市不断加大旅游宣传力度,不断创新旅游促销手段。充分利用多种媒介和网络,加强整体形象宣传,提高促销质量。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节庆、会展活动,如举办石人山亚洲摩托车挑战赛、一年一度的宝丰马街书会、今年 5.1黄金周景区免门票等旅游节庆活动,来聚焦客源市场的目光,集中宣传展示平顶山丰富的旅游产品、旅游文化、提升平顶山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吸引招徕海内外游客。开展旅游区域合作,建立跨市、跨省、跨国的区域合作网络,实行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境内外客源市场不断拓展。 (四)旅游接待能力逐步增强 1993年以前,全市仅有1家二星级饭店,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随着平顶山市旅游知名度的不断提高,来本市观光游览、商务旅游、会议旅游等中外游客逐年递增,到2008年底全市共接待境内外游客达720万人次。游客接待量的迅速扩大,带动了全市住宿业的快速发展。从住宿设施来看,既有消费层次较高的宾馆和酒店,又有消费较低的旅店和招待所,从而满足了不同层次游客的消费需求。全市现有旅游星级饭店31家,其中四星级3家、三星级3家、二星级25家,客房2696间(套)。在1993年以前,全市仅有三家国内旅行社,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市旅行社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规模持续壮大。目前我市既有跨地区和跨

梵净山景区营销策划方案

梵净山景区营销策划书一,前言 近二十年来,国家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空前的提高.外出旅游,关注健康,享受生活带来的乐趣成为人们在生活方面的新取向. 旅游业--21世纪的朝阳产业,新兴产业.近年来,中国旅游业取得很大的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新亮点,旅游业已成为一个朝阳产业.各地政府通过直接投资或招商引资 或外商独资等多种融资形式纷纷加大对旅游业投入,以拉动本地区域经济市场的发展. 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的旅游业有待进一步开发与规范,是一个尚未成熟的产业.中国的旅游现状说明,一方面,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不尽如人意,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另 一方面也表明中国旅游经济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而另一客观事实表明,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拥有更多可自由支配的金钱.加 上国家实行利民的休假制度,使人们有更多的休闲时间去旅行,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良好 的空间.在国外,旅游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而国内人们对外出旅游的观念也日趋成熟,根 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15年将是我国旅游业高速发展的阶段.可以看到,旅游业目前在我 国正值成长期,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二,背景分析 梵净山位于贵州省的江口、印江、松桃、三县交界处,面积41900公顷,1978年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1986年晋升为国家级,同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主要保护对象为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及黔金丝猴、珙桐等珍稀动植物。 梵净山是武陵山脉的主峰,最高海拔2572米,具明显的中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特征。本区为多种植物区系地理成分汇集地,植物种类丰富,古老、孓遗种多,植被类型多样,垂直带谱明显,为我国西部中亚热带山地典型的原生植被保存地。区内有植物种数2000多种,其中,高等植物有1000多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珙桐等21种,并发现有 大面积的珙桐分布;脊椎动物有382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黔金丝猴等14种, 并为黔金丝猴的唯一分布区。梵净山不仅是珍贵的生物资源库,也是我国历史上佛教名 山之一,自然风光奇特,人文历史遗迹保存较多,为尚待开发的旅游胜地。 在国家大力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新形势下,梵净山应进一步发挥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 优势,继续加大力度推进特色旅游产业开发建设,努力将其建设成为特色鲜明、设施完善、服务一流的旅游点。 (一)加快旅游发展步伐,应对国内市场竞争 梵净山应坚持以特色旅游产品开发为中心,严厉打击不良旅游现象,健全景区交通状况,不断规范旅游市场,以增强旅游产品的吸引力种竞争力。

7.2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__西双版纳 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下)

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西双版纳的位置; 2、西双版纳的资源优势; 3、熟悉原始热带雨林景观的基本特征。 (二)能力目标 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观察能力、相互协作能力与分析探究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引导学生懂得我国少数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其他民族的大力帮助; 2、懂得一个区域的旅游业要长盛不衰,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管理,文明旅游,爱护旅游资源。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西双版纳的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 2、原始热带雨林景观的基本特征。 3、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二)教学难点

1、分析西双版纳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 2、通过分析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优势,探讨如何保持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方法 读图观察法、小组合作探讨法等。 四、教具准备 有关彩图、投影片及录像。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国哪一个省的民族最多?(云南)云南哪一个少数民族最出名?(傣族)云南的傣族主要生活在云南的什么地区?(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西双版纳每年为什么能够吸引国内外许许多多客人纷至沓来,观光旅游?本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位于我国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美丽的西双版纳。 板书: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 [讲授新课] 出示投影:展示西双版纳的景观照片,引导学生边观赏边想,位于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为什么每年会吸引大批国内外游人观光旅游?(西双版纳地处南北走向的横断山脉最南端,南部与老挝、缅甸接壤,还以澜沧江——湄公河与泰国、越南等水路相连,有着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尤其是风景旅游资源美丽诱人。) 板书: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基于SWOT分析的梵净山旅游景区发展对策精编

基于S W O T分析的梵净山旅游景区发展对策精 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

基于SWOT分析的梵净山旅游景区发展对策 袁红军 (梵净山旅游景区管理委员会贵州江口 554400) 摘要:自从铜仁市提出“四化同步、一业振兴”的发展战略以来,梵净山旅游景区的发展一直备受关注。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梵净山旅游景区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梵净山旅游景区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swot分析梵净山旅游发展对策 一、前言 (一)梵净山旅游景区现状 梵净山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国生物保护网成员,不仅是贵州第一山,还是武陵山脉的主峰,全国着名的弥勒菩萨道场,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在市委、市政府的精心打造下,梵净山日益成为铜仁扩大对外影响的一张名片,已经成为全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增长点。但通过与周边同质景区的比较我们明显看到,无论是从景点硬件建设、软件服务,还是从接待人次、旅游收入和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等方面看,梵净山旅游景区的旅游产业基本上还没有形成规模,可以说还处在资源初始利用阶段,与其作为环梵净山“金三角”文化旅游创新区的

核心地位极不相称,要实现铜仁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将梵净山旅游景区打造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这个目标还任重而道远。 (二)理论阐释 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它是一种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地区、一个行业或者一个企业现实情况的方法。SWOT分析方法是一种根据自身的既定内在条件进行分析,找出自身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之所在的战略分析方法。其中战略内部因素(“能够做的”):S 代表 strength(优势),W代表weakness(弱势);外部因素(“可能做的”):O代表opportunity(机会),T 代表threat(威胁)。 二、基于swot分析下的梵净山旅游 (一)优势(Strengths)分析 1.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 就自然地貌而言,梵净山山体庞大、孤峰突兀、断崖陡绝、沟谷深邃、瀑流跌宕,有“蘑菇石”、“老鹰岩”、“万卷书”、“将军头”等多种奇特景观,有“集之奇,之秀,之险,之雄”的美誉;同时,因其“一山有四季,上下不同天”的垂直气候特点,保存了世界上少有的亚热带原生生态系统。据科学考察数据显示,梵净山有生物种类2601种,其中植物1800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

平顶山旅游资源的概况

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部,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原城市群9个骨干城市之一。有10个县(市、区),面积7882平方公里,人口500万,地处京广和焦枝两大铁路干线之间,境内铁路总长400公里。距新郑国际机场100公里。兰南、宁洛、二广、郑尧4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和全国高速公路网络紧密相连,交通十分便利。平顶山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名人辈出 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在此均有考古发现。史籍最早见于公元前1324年,《诗经》、《论语》、《山海经》等著作对此地均有记载。西周时期为武王宗室应侯封地,应国以鹰为图腾,因此平顶山市又称鹰城。公元前526年,孔子与叶公曾在这里讨论治国理政之策,留下了“近者悦,远者来”的治国名言。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8处。始建于东汉的香山寺,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寺庙之一,千手千眼观音得道证果之地,为汉传观音文化源头。始建于北魏的风穴寺,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曾与白马寺、少林寺、相国寺并称“中州四大名刹”。清凉寺汝官窑遗址和应国墓地遗址被国家列为重大考古发现,三苏园是宋代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陵园,叶县县署是我国现存唯一的明代县衙。一年一度的马街书会,绵延700余年不衰,是我国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观,平顶山被命名为“中国曲艺城”。千百年来,这方热土哺育了众多杰出人物。这里既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墨子、汉代名相张良、唐朝诗人元结和刘希夷、南宋抗金名将牛皋、清代文学家李绿园、现代著名诗人和教育家徐玉诺、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崔琦的故里,又是世界刘姓和叶姓的祖籍地。孔子、李白、韩愈、颜真卿、苏东坡、欧阳修、范仲淹等历代文人名士,或游历于斯,或为官于斯,或安葬于斯,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遗迹。 平顶山自然条件优越,山川秀美,景色宜人 这里地处南北气候过渡交汇带。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南北交融的气候条件,造化出秀美雄奇的山水景观,是我省山水旅游资源的富集区,旅游资源单体达4200多个,居全省第2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AAAA级旅游区尧山是伏牛山的龙头景区,集北国山岳的雄伟险峻与南国山水的钟灵毓秀于一体,“奇、峻、险、峭”,“秀、雅、清、幽”,一山皆是景,四季美如画,被专家赞为“大美之山”,穆青称之为“中原独秀”。佛泉寺景区有高208米的天下第一大佛——中原鲁山大佛,有重116吨的世界第一大钟——世纪吉祥钟。国家AAA 级旅游区二郎山临水而立,满山碧绿,有“水岸青山,天然氧吧”之称。画眉谷、六羊山、十八垛、灯台架,山青水秀,泉涌飞瀑,号称人间乐园。怪坡景区“下如逆水行舟,上若顺风扬帆”,被誉为“天下奇观”。全市有水库175座,年均蓄水量达30多亿立方米。沙河、澧河、汝河、干江河等重要河流和白龟湖、昭平湖、石漫滩、燕山水库,不仅惠济三省十市,而且还造就出众多的水文景观,是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平顶山温泉资源丰富,历史久远,特色鲜明 这里是中原乃至全国温泉资源最丰富、开发利用最早的地区。鲁山、汝州两大温泉群以水质好、涌量大、水温高、富含多种矿物质而闻名遐迩。鲁山古称鲁阳,其上汤、中汤、下汤和碱场汤温泉相隔十公里左右,沿沙河自西向东一线排列,绵延百里,全国罕见。鲁山温泉无色无味,含有苏打、硫磺等物质,可杀菌、消毒,对人体保健,特别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神经衰弱、牛皮癣等多种

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现状swot分析

二、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状况SWOT分析 对西双版纳旅游业的自身状况和外部环境进行SWOT分析,即分析西双版纳旅游业面临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有助于政府部门根据分析结果制定正确的旅游业发展战略。 (一)优势分析 1.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西双版纳有许多特有种群和古老的孑遗动物,被国家列为一级保护对象的有亚洲象、懒猴、长臂猿、云豹、野牛、赤颈鹤、犀牛等10种,二、三级保护动物30多种,未列入保护的上万种。所拥有的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和淡水鱼种类分别是全国已知种类的13.6%、15.6%、34.3%、18.9%和11.8%。西双版纳有地球北回归线上保存完好的一片原始热带雨林。原始森林面积大,其中以热带雨林为主。境内高等植物种类占全国的1/7,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52种。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曾将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评为中国最美的森林之一。云南省被称为我国的“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西双版纳则被誉为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皇冠上的明珠”。 2.立体的气候资源 西双版纳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其独特的气候条件——既不受寒潮直接威胁,也不受台风袭击。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干湿分明而四季不明显,年平均气温在21℃,最冷的1月的平均气温是16℃。降水丰富,在1200—2400mm之间,雨量多在5—10月,具有“长夏无冬、一雨成秋”的特点。所以,反季节旅游资源占据极大优势,故西双版纳成为了很多人冬天避寒的圣地。 3.独特的民族风情 西双版纳民族文化艺术、节日、宗教活动色彩斑斓。傣族主要的节日有泼水节、开门节和关门节。此外。傣族和其它民族的婚姻、生活等习俗,傣族的艺术壁画、神话传说、音乐、舞蹈(孔雀舞、象脚鼓舞)等,都独具特色,很有魅力。另外,西双版纳还居住着14种少数民族。比如,西双版纳独有的基诺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哈尼族、布朗族等),其独具风格的民族风俗也十分绚丽。 4.当地的佛教文化 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村中几乎有寨必有缅寺,佛教文化已经很好地融合到傣族文化当中,以景洪市为中心的西双版纳州的建筑风格都深刻体现着佛教文化与傣族文化的巧妙融合。2007年中国最大的南传上部座佛教寺院在西双版纳景洪曼弄枫落成。这为弘扬传统傣族文化。增加西双版纳新亮点发挥了新的品牌效应——“佛在西双版纳,福在西双版纳”。 5.普洱茶文化 西双版纳是普洱茶的最大生产地区,著名的普洱茶六大茶山均在西双版纳境内,而且中国茶城坐落于普洱市,加之傣族传统的贝叶文化和古老的普洱茶文化,所以,茶马古道和澜沧江使得西双版纳与普洱市、临沧市的地域文化秉承相连,为三个地区能形成建立西双版纳——普洱——临沧旅游地区的旅游产业价值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6.区位优势 西双版纳与缅甸、老挝接壤,与泰国的优势距离、澜沧江——湄公河的丰富

梵净山旅游资源概况论文

梵净山旅游资源概况 班级:专三3班 姓名:蔡永凤 摘要 梵净山是“贵州第一名山”,“武陵第一峰”,位于贵州省东北部印江县、江口县、松桃县三县边境,其自然景观在国内外都独具特色,有旅游资源的独有性和不可代替性。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著名的赐敕碑、红云金顶、万米睡佛、蘑菇石、观音瀑布、老鹰岩等众多的旅游景点,有独特的科研、旅游考察价值, 资源十分丰富。 关键词 梵净山、旅游、资源 目录 摘要 (1) 关键字 (2) 引言 (2)

梵净山自然旅游资源概况 (2) 主要景点 (2) 赐敕碑 (3) 红云金顶 (3) 黔山第一石 (3) 万米睡佛万 (3) 蘑菇石 (4) 观音瀑布 (4) 老鹰岩 (4) 棉絮岭 (4) 动植物资源概况 (5) 社会资源 (6) 佛教 (6) 弥勒菩萨 (6) 参考文献 (7) 引言 梵净山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多样性、立体性、美丽性、变异性等特点,还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有黔金丝猴、珙桐等珍稀物种。进入山区完全找不着人工景色的痕迹,其主峰的“蘑菇石”是一道景观,具有有独特的科研、旅游考察

价值。 一、梵净山自然旅游资源概况 (一)主要景点 赐敕碑, 赐敕碑是梵净山的著名景点,在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奉神宗皇帝圣旨而建,当时的户部郎中李芝彦撰写,对梵净山的地理位置、山形地貌、名胜古迹、历史传说、佛教兴衰等都作了记载。碑文写到梵净山是“古佛道场”,是“天下众名岳之宗”,是“上之穹隆接天、下之厚重住地”、“崔巍不减五岳、灵异足播千秋”,是名震南京、北京,倾动十三地方行省,吸引王公大臣、黎民百姓纷纷涌来朝拜的“极乐天宫”, 红云金顶 山峰拔地而起,垂直高差达百米。上半部分一分为二,由天桥链接,两遍各建一庙,一边供奉释迦佛,一边供奉弥勒佛。由此印证现代佛(释迦牟尼)向未来佛(弥勒佛)的交替。晨间红云瑞气常饶四周,人称红云金顶。 黔山第一石 西线上梵净山,到达山顶草甸层后,立于山头的一尊奇石,像赞美人而伸出的大拇指:你是第一!。据说清朝大书法家

旅游资源概述

旅游资源概述 一、旅游资源的概念 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凡是足以构成吸引旅游者的自然和社会因素,亦即旅游者的旅游对象或目的物都是旅游资源。从现代旅游业来看,凡是能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为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产生经济价值的因素和条件即旅游资源”。凡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为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产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现象和事物均称为旅游资源。对旅游资源的定义比较确切和规范的是:“所谓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有吸引力、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具备一定旅游功能和价值,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事物和因素”。(国家旅游局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制定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 二、旅游资源的分类 (1)依据旅游资源属性的分类 依据旅游资源本身的基本属性,可以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有一些学者认为旅游资源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和社会旅游资源三种。也有的将旅游资源按科学属性划分为自然景观旅游资源、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和服务性旅游资源3个景系(大类)。根据教学需要,本书采用两分法的分类系统,划分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2个大类,以下分为12个基本类型,72个类型。 自然旅游资源:地文景观(典型地质构造遗迹、标准地层剖面、生物化石点、岩石与矿物、自然灾变遗迹、山岳景观、 峡谷景观、火山熔岩、岩溶景观、风沙地貌、丹霞地貌、海岸与岛礁、其它地貌、) 水域风光(江河、湖泊、瀑布、泉、海洋、其它水体) 大气与太空景观(气象、气候、天象奇观、太空景观、) 生物景观(森林景观、草原景观、古树名木、奇花异卉、观赏动物、表演动物、珍奇动物、自然保护区) 人文旅游资源:文物古迹(古人类遗址、军事遗址、古建筑、石窟碑碣、古代工程、陵墓、名人遗址、重要史迹、其它古迹) 古典园林(帝王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公共园林) 文学艺术(游记、诗词、楹联、题刻、神话传说、书法、绘画、影视、戏曲、音乐、舞蹈)宗教文化(宗教建筑、宗教活动、宗教艺术) 城乡风貌(历史文化名城、现代都市、特色城镇、乡村景观) 现代设施(现代建筑与大型工程、科学教育文化设施、体育健身设施、娱乐休闲设施)民俗风情(传统民居、民族服饰、特色饮食、婚恋、节日庆典、礼仪) 饮食与购物(名菜佳肴、土特产品、旅游纪念品、购物中心与特色市场、著名店铺)(2)根据旅游资源管理级别的分类 世界级旅游资源

2019年关于提升平顶山市旅游业发展水平的建议

关于提升平顶山市旅游业发展水平的建议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最大和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也是“资源消耗低、带动能力强、综合效益好”的朝阳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面对当前旅游产业发展及改革的新特点、新趋势,我们必须深入破解影响和制约旅游业发展的难题障碍,深度挖掘发挥旅游资源的优势和潜力,抢抓发展机遇,加快旅游资源大整合,推动旅游产业发展新突破,实现城市转型战略。 近年来,我市围绕打造海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的总体目标,优化旅游空间布局,加速形成“两核带两翼”的旅游发展格局,构建城乡联动、多元发展、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旅游产业体系。两核:市区城市休闲核心;鲁山山水观光、康体养生、山地度假核心。两翼:叶县、舞钢文化和生态休闲度假旅游板块;宝丰、郏县文化体验旅游板块。以“两核”的率先发展带动“两翼”的快速发展,形成全市旅游产业整体推进的发展态势,但回过头来看, 旅游业可圈可点的项目不多、可玩可游的景点不多,不要说吸引外地游客就连本地游客也吸引不了,从调研情况看,老百姓对我市旅游业发展不是很肯定,意见颇多。下面,我们代表XXXX,在此就进一步提升我市旅游业发展水平作专题发言。 一、我市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区域规划跟进不够。 近年来,我市虽出台了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但没有相配套的产业发

展、乡村旅游、宣传营销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缺少对“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进行系统规划和提出科学合理的发展指标,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使其成为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如存在个别景区虽着手规划,但由于种种原因规划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原先的规划成了摆设,现有的景点“缺胳膊断腿”。(二)个性特色不够鲜明。 我市虽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但却没有一处叫得响的品牌特色或个性线路,旅游业发展的定位模糊,老的业态缺少亮点,新的业态没有突破。在开发上,地域分割、部门分割、投入分散、随意性大,没有个性特色,形不成群体优势。另外,在自我完善上,隔靴搔痒,不敢向病处动刀,亦步亦趋。就接待游客而言,很多景区没有接待中心和停车场,不要说承接外来游客了,就连本地游客也难以承接。 (三)机制障碍没有消除。 从现状来看,目前阻碍旅游业发展的机制性障碍没有消除,全市旅游“一盘棋”的格局还未形成比如,在个别景点的开发由乡镇操作,不仅财力投入有限,而且也难以从全市的角度谋划。另外,从面上讲,我市虽有旅游管理机构,但协调、管理机制不健全,在景点开发上,寺庙归宗教局管、绿化归园林局管、景区归镇上管,不利于旅游业发展。同时,一些部门职能交叉,强调部门利益,各自为政,制约了旅游业整体发展。 二、关于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的建议 (一)强化规划牵动,规范持续发展。强化“发展旅游,规划先行”

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现状swot分析

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现 状s w o t分析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二、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状况SWOT分析 对西双版纳旅游业的自身状况和外部环境进行SWOT分析,即分析西双版纳旅游业面临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有助于政府部门根据分析结果制定正确的旅游业发展战略。 (一)优势分析 1.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西双版纳有许多特有种群和古老的孑遗动物,被国家列为一级保护对象的有亚洲象、懒猴、长臂猿、云豹、野牛、赤颈鹤、犀牛等10种,二、三级保护动物30多种,未列入保护的上万种。所拥有的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和淡水鱼种类分别是全国已知种类的%、%、%、%和%。西双版纳有地球北回归线上保存完好的一片原始热带雨林。原始森林面积大,其中以热带雨林为主。境内高等植物种类占全国的1/7,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52种。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曾将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评为中国最美的森林之一。云南省被称为我国的“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西双版纳则被誉为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皇冠上的明珠”。 2.立体的气候资源 西双版纳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其独特的气候条件——既不受寒潮直接威胁,也不受台风袭击。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干湿分明而四季不明显,年平均气温在21℃,最冷的1月的平均气温是16℃。降水丰富,在1200—2400mm之间,雨量多在5—10月,具有“长夏无冬、一雨成秋”的特点。所以,反季节旅游资源占据极大优势,故西双版纳成为了很多人冬天避寒的圣地。 3.独特的民族风情 西双版纳民族文化艺术、节日、宗教活动色彩斑斓。傣族主要的节日有泼水节、开门节和关门节。此外。傣族和其它民族的婚姻、生活等习俗,傣族的艺术壁画、神话传说、音乐、舞蹈(孔雀舞、象脚鼓舞)等,都独具特色,很有魅力。另外,西双版纳还居住着14种少数民族。比如,西双版纳独有的基诺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哈尼族、布朗族等),其独具风格的民族风俗也十分绚丽。4.当地的佛教文化 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村中几乎有寨必有缅寺,佛教文化已经很好地融合到傣族文化当中,以景洪市为中心的西双版纳州的建筑风格都深刻体现着佛教文化与傣族文化的巧妙融合。2007年中国最大的南传上部座佛教寺院在西双版纳景洪曼弄枫落成。这为弘扬传统傣族文化。增加西双版纳新亮点发挥了新的品牌效应——“佛在西双版纳,福在西双版纳”。 5.普洱茶文化 西双版纳是普洱茶的最大生产地区,着名的普洱茶六大茶山均在西双版纳境内,而且中国茶城坐落于普洱市,加之傣族传统的贝叶文化和古老的普洱茶文化,所以,茶马古道和澜沧江使得西双版纳与普洱市、临沧市的地域文化秉承相连,为三个地区能形成建立西双版纳——普洱——临沧旅游地区的旅游产业价值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6.区位优势

塔城市旅游介绍,简洁版

【塔城市概况】 塔城市位于祖国的西北边陲,是一座边境口岸城市,边境线长160.9公里,西部和北部与哈萨克斯坦接壤,距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市530公里。塔城市是塔城地委、行署所在地,是塔城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总面积4356.6平方公里,总人口17万人,居住着汉、哈、回、维吾尔、达斡尔、俄罗斯等25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36%,其中全国10万人以下人口较少少数民族有4个(俄罗斯族、塔塔尔族、乌孜别克、塔吉克族)。 【巴克图口岸】 巴克图口岸是与哈萨克斯坦陆路交界最捷近的口岸,也是和城市相连接的口岸。有国家二级公路直达。巴克图口岸作为陆路通商口岸已有250多年历史,这里曾是中外商人汇集之地和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 【文化广场】 有位散文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广场是一个城市的窗户,这句话用在塔城文化广场,可谓十分贴切。文化广场是一个市民休闲、嬉戏、交流、放松身心、陶冶情趣、充满自然风情的大型综合性广场。 塔城文化广场是塔城市第一所开放式多功能的大型综合广场,宽广秀丽的空间,充满自然风情的广场是市民休闲、交流、陶冶情趣的场所。特别是在夏秋两季,每天都有内容丰富,健康向上的文艺节目演出,被市民亲切地成为“没有围墙的剧院”。夜晚的文化广场在不同艺术灯光的照射下,更加光彩夺目,赋予文化广场另一种意境。给游人以人工中自然,现实中浪漫,紧张中松弛,真正达到愉悦心情,陶冶情操之美感。 【红楼博物馆】 红楼博物馆是塔城市历史悠久的地方标志性建筑,1999年7月,红楼被定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批准塔城红楼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9月被自治区宣传部命名为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作为塔城地区唯一一座综合性博物馆,陈列布展分历史、民俗、革命史诗和成就展览四部分。目前馆藏有文物7900余件,是一座折射着塔城历史文化的代表性建筑。 1914年红楼建成,建筑面积885平方米。上层为起居室和商务会客用房,下层储藏珍贵物品。整个建筑外墙涂以铁锈红,于是民间称之为“红楼”。 【塔尔巴哈台山】 塔城地名就源于塔尔巴哈台山。塔尔巴哈台是蒙古语,意为“旱獭出没的地方”,塔尔巴哈台山位于塔城市北面,又被称之为“北山”,塔尔巴哈台山脉,长约300公里,最高峰为2992米,北坡缓南坡陡,南坡植被茂盛。塔尔巴哈台山山体虽然不高,但是站在山上,这边看的是中国,另一边看的是哈萨克斯坦,一山看两国的豪迈在这里能充分感受。 塔尔巴哈台山周边大部分是草场,主要有苔草、禾草、蒿草、野蔷薇等,蓄草丰富,春夏,牧民就会赶着成群的牛羊来到这里,所以这里也是塔城优良的夏牧场。山里雨量充沛,水草丰美,绿树成荫,山间有很多泉水形成的溪流,气候宜人。 【库鲁斯台草原】 现在我们要去的是全国第二大平原草原,新疆第一大优质草场——库鲁斯台草原,库鲁斯台,系蒙语,意思是长满芦苇和芨芨草的草原。有一望无际的天然草场,有万亩连片的野

西双版纳景点简介

勐仑植物园 国家级风景名胜景点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坐落在勐腊县勐仑镇的葫芦岛上。因它被澜沧江的支流罗梭江环绕着状如葫芦形,故得此名。 植物园是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教授于50年代带领一批年轻的植物科学工作者创立的。园林占地面积900公顷(13500亩),保留有大片原始森林,已引种栽培热带植物4000多种(其中的100多种是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各种植物分类集中养畜,组成错落有致的10多个植物专业区。小巧的兰花园,荟萃了热带、亚热带地生兰等附生兰优良品 种;碧潭映日的水生植物区内,睡莲、王莲争妍比美;占地5000多平方米的棕榈林中,有120多种棕榈科植物婀娜多姿;200多种粗细不等的秀竹,在百竹园中争荣竞艳。龙脑香林内、羯布罗香、版纳青梅、婆罗双等珍贵树种争相比高。药用芳香林中,有檀香、丁香、龙脑香……等香料植物吐露芬芳。苏铁、水杉、鸡毛松、肉托竹柏等稀有植物在裸子植物林区茁壮生长。珍稀濒危植物林区,原始森林遮天蔽日,可见到板根大王四数木、林中巨人望天树、巨叶植物海芋、能够灼人的火麻以及老茎生花、树缠树等奇观。热带果木林中,有酸甜可口的当地名柚曼赛龙和勐仑早。林木中还有稀奇的神秘果、跳舞草和猪油瓜……因此,这所植物园荟萃了西双版纳众多的热带植物品种,是“绿色明珠”的巧妙缩影。 在各类植物竞相比美的园林内,建有科研大楼、植物标本馆、展览馆、蔡希陶纪念馆、蔡希陶塑像和民族度假村等人文景观和接待游人的各种服务设施。所以,这片佳木竞秀、繁花似锦的热土是集科学研究,植物种质资源保存和开发利用、科学普及为一体的国家级旅游风景名胜区。 勐仑植物园于1996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爱国主义和科普教育基地。1999年又被省旅游局评选为全省10个名牌景点之一。 原始森林公园 “澜沧江边,莱阳河畔,一颗明珠,闪耀光芒,雨林青翠,泉水潺潺,一道风景天成自然……”在离景洪城8公里的昆洛公路旁,在一片热带雨林中,由浙江金洲集团投资8600万元人民币开发建设的综合性生态旅游景点——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已经建成营业。公园占地18.8平方公里。景区内融汇了独特的原始森林自然风光和迷人的民族风情。现已开发有热带沟谷雨林、孔雀繁殖基地、野生动物表演、傣家寨、哈尼寨、九龙飞瀑、曼双龙白塔、百米花岗石浮雕、金湖传说、阿拉维风味烧烤场等10大景区、50多个景点。 独特的热带沟谷雨林横亘整个公园区,美丽的莱阳河宛如一条金腰带,流淌在绿色的丛林之中,向游客充分展现了原始森林、野生动物、民俗风情三大主题,为素有“动植物王国”之称的西双版纳镶上了一颗璀璨的明珠。

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现状(swot分析)

二、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状况SWOT 分析 对西双版纳旅游业的自身状况和外部环境进行SWOT分析,即分析西双版纳旅游业面临的优势(Strength) 、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 、威胁 (Threat) ,有助于政府部门根据分析结果制定正确的旅游业发展战略。 (一)优势分析 1.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西双版纳有许多特有种群和古老的孑遗动物,被国家列为一级保护对象的有亚洲象、懒猴、长臂猿、云豹、野牛、赤颈鹤、犀牛等10 种,二、三级保护动 物30 多种,未列入保护的上万种。所拥有的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和18.9%

11.8%15.6%、34.3%、动物和淡水鱼种类分别是全国已知种类的13.6%、西双版纳有地球北回归线上保存完好的一片原始热带雨林。原始森林面积大,其 中以热带雨林为主。境内高等植物种类占全国的 1/7 ,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52 种。 2005 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曾将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评为中国最美的森林之一。云南省被称为我国的“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西双版纳则被誉为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皇冠上的明珠”。2.立体的气候资源西双版纳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其独特的气候条件——既不受寒潮 直接威胁,也不受台风袭击。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干湿分明而四季不明显,年平均气温在21℃,最冷的 1 月的平均气温是16℃。降水丰富, 在1200—2400mm之间,雨量多在5—10 月,具有“长夏无冬、一雨成秋”的特点。所以,反季节旅游资源占据极大优势,故西双版纳成为了很多人冬天避寒的圣地。.独特的民族风情3 傣族主要的节日有泼水节日、宗教活动色彩斑斓。西双版纳民族文化艺术、

塔城地区资源情况及与企业合作意向

塔城地区资源情况及与企业合作意向 一、塔城地区概况 塔城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辖塔城市、额敏县、乌苏市、沙湾县、托里县、裕民县、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共有85个乡(镇)场,945个村(队),总面积万平方公里。行政区域内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农八师、农九师、农十师所属的36个农牧团场,与克拉玛依市、独山子石化总厂、奎屯市、石河子市毗邻。有汉、哈、维、回、蒙等29个民族,区域总人口133万人,其中地方总人口万人。所辖5个县(市)与哈萨克斯坦接壤,边境线长524公里。有疆内离城市最近、通商条件最好的国家一类陆路口岸—巴克图口岸和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巴克图口岸是国家一类口岸,已有200多年通商历史,距塔城市区仅13公里,口岸辐射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的8个州、10个工业城市,总人口2500万人,并可通过第三国进入欧洲市场,发展外向型经济潜力巨大。 二、资源情况 (一)农业。塔城地区水土光热资源丰富,发展绿色农业条件得天独厚,拥有可耕地1236万亩,水资源丰富,年平均降水量300毫米,有玛纳斯河、奎屯河、额敏河、白杨河、和布克河等五大水系,大小河流107条,山泉126处,冰川1361条。地表水年径流量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13亿立方米。在新疆属于水资源比较充沛的地区,但季节性和地区间差异较大。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十分适宜小麦、玉米、棉花、油料、甜菜等作物生长,还出产红花、番茄、啤酒花、大麦、枸

杞、黑加仑、酸梅、阿巍菇及大芸、甘草等一批独具优势的区域特色产品。特别是棉花纤维长、白度高、质量上乘,是我国重要的优质棉出口基地;红花亚油酸含量高达83%以上,为世界之最,红花种植面积占全国的45%,是全国品质最优、规模最大的红花种植基地;番茄红素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 ,位居全国第一;甜菜含糖量17%,在全国名列前茅。同时,全区设施农业种植面积46211亩,其中日光温室面积11634亩,大棚面积34577亩,总产量达13万吨。2009年地区出口农产品10万吨,2010口岸对方市场需求40万吨。 (二)畜牧业。塔城地区现有天然草场10550万亩,其中位于塔城盆地的库鲁斯台大草原面积达606万亩,是仅次于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的全国第二大连片平原草场。广大农牧民有发展畜牧业的传统和养殖经验,饲养的新疆细毛羊、巴什拜羊、新疆褐牛、塔城飞鹅闻名全国。塔城地区畜牧业生产区远离工业污染,乳肉等畜产品是无污染、无公害、纯天然的绿色食品,同时相对独立的生态区域为牲畜疫病防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是建设绿色畜产品基地的最佳区域,目前牲畜年最高饲养量近700万头(只)。 (三)矿产资源 塔城地区位于全球三大成矿带之一的达勒布特成矿带上,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已发现矿种有九大类52种,探明储量的36种,矿点460多个,最具开发优势的矿种有石油、天然气、煤、铬、金、池盐、芒硝、膨润土、花岗岩、石英砂等。 1、煤炭。塔城地区是新疆重要的煤产地之一。区内和什托洛盖、准西北、准南三大煤田,埋深600米的浅层储量亿吨,煤层面积广,厚度一般为5米左右,距地表200米左右,开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