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悼会程序

追悼会仪式
1.×××同志追悼会开始。
2.奏哀乐,鸣炮。
3.全体肃立、向×××同志遗像(体)致敬,默哀。
4.敬献花圈。
5.×××同志致悼词。
6.×××代表讲话。
7.宣读唁电、唁信。
8.家属(或家属代表)讲话
9.奏哀乐、鸣炮,散会。
对死亡者的称呼表
死亡者
死亡者家属称
他人称
祖 父
先祖父、先大父、先祖考
令先祖父令先大父、令先祖考
祖 母
先祖母、先大母、先祖妣
上面称呼前加一令字
父 亲
先父、先严、先考
同前
母 亲
先母、先慈、先妣
同前
伯 父
先伯
同前
叔 父
先叔父
同前

先夫、亡夫
令先夫、令先夫妻
妻先室、先妻、亡妻
令先室、令先妻、令先夫人

先兄
令先足
夫之祖父
先祖翁、先祖姑
令先祖翁、令先祖姑
丈夫之父母
先家翁、先家姑
令先 家翁、令先家姑
说明:凡自称死亡之家属,对长辈冠一‘先’字。先者,一是先亡故。二是习惯避忌讲‘死’也。三是对已死长辈之尊敬,不斥言亡也。对平辈冠一‘亡’字。亡者,亦死也。对有的平辈也可冠一‘先’字,如先兄等。对未成年之幼辈,可称夭亡,或夭折。凡称别人死亡家属,不分辈分,均冠‘令先’二字,表示尊敬。
对表中没有开列出来的死亡者的称呼,可参阅表中称呼,类推出来,不用一一举例。如对已死之老师,称先师,别人称令先师。当然,上列之表不是死板的格式,要依具体情况而确定对死亡者的称呼





追悼会上应根据参加者的不同身份安排不同的席位。亲属站在会场的前排,其余人站在后排。民间长子为丧主,即以他的名义办丧事,长子长媳站最前排,后面是次子次媳,再后是女儿女婿等。它体现了传统的血缘宗法精神。如果有领导参加,则应站在前排。司仪站在前排的左侧,这样可以面对亲属,也可以面对其他与会者。司仪、致词人在讲话时应站在礼厅的前方,要面对与会者,并有一定距离,礼厅人多可使用话筒,让后面的人也能听清楚。乐队站在会场的右侧。这种席位的安排使死者处于“尊位”,体现了中国殡葬文化中“死者为大”的原则。

一般程序

1、由司仪宣布×××同志的追悼会现在开始;

2、默哀、奏哀乐;

3、由×××同志致悼词;

4、由家属致答谢词;

5、全体肃立,向×××同志遗体或遗像三鞠躬;

6、瞻仰×××同志遗容(奏哀乐);

7、向×××同志遗体告别(奏哀乐);


8、追悼会结束。

特殊程序

1、由司仪宣布×××同志的追悼会现在开始;

2、默哀、奏哀乐;

3、敬献花圈(篮);

4、由×××同志致悼词;

5、宣读唁电、唁函;

6、由家属致答谢词;

7、全体肃立,向×××同志遗体或遗像三鞠躬;

8、瞻仰×××同志遗容(奏哀乐);

9、向×××同志遗体告别(奏哀乐);

10、领导与家属握手表示慰问;

11、追悼会结束。





出殡前夜举行“辞灵”仪式,现在统称“追悼会”,民间丧礼中亦多如此称呼。其程序大体如下:
1、 由主持人宣布“某某某同志的追悼会”正式开始;
2、 由乐队奏哀乐(或播放哀乐);
3、 向死者默哀致敬(1~3分钟),哀毕;
4、 致悼词(由主持人或另安排人);
5、 死者亲属讲话,多为感谢来宾对丧事的襄助之言。
6、 来宾讲话(如死者单位代表、死者生前朋友及街坊等,此项的安排视情况而定);
7、 来宾向死者3鞠躬;
8、 与死者遗体告别,并慰问亲属;
9、 宣布追悼会结束,以下自由悼念。
在殡仪馆举行追悼会时须有专人负责来宾登记,又称签到,现在有些商店还有此类“签到簿”出售;民间丧事期间则有二或三人专门收受礼金并登记来宾,事毕向丧主交点。丧礼完后,丧主还要向各参加单位或个人致谢,如张贴感谢信、赠送手巾袜子等小礼品之类,为丧事出力尤大者有时还要另行宴请等。
民间丧事辞灵仪式中,主要是将上述第4、5、6项予以发挥,掺入各地风俗,如唱夜歌、念经超度、燃放鞭炮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