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徽商与汉口

明清徽商与汉口
明清徽商与汉口

收稿日期:20050901

作者简介:江 丽(1979),女,湖北荆门人。主要研究方向:南方经济开发。

明清徽商与汉口

江 丽

(中南民族大学,武汉 430074)

摘 要:明清时期汉口凭着它优越的地理条件,有利的/纲盐0政策以及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吸引了大批徽

商到此经商。徽商在汉口的经营范围十分广泛,特别是盐、茶、典当、米粮等行业尤为活跃。徽商促进了汉口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对提高汉口的知名度方面,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徽商;汉口;明清

中图分类号:K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021(2006)01011204

明清时期,素有/九省通衢0之称的汉口造就了/商贾云集,五方杂居0[1]的天下名镇。它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商人,其中徽商的活动尤为引人注目,人数之多,经营行业之广,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影响之大,是其他商帮所无法比拟的。本文试从吸引徽商来汉的原因、徽商在汉的经营行业以及社会影响三方面,对明清时期汉口的徽商略作一番考察和分析。

明清时期,汉口荟萃了全国各地来的商贾,而其中的徽商则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汉口盐商中,徽州人的势力最大。对此,胡适先生曾说/汉口一镇是绩溪胡氏一族开辟,,汉口虽由吾族开辟,而后来亦不限于北乡0[2]。这是说,汉口市场的繁荣,最先是由绩溪的胡氏所开辟的,徽州各邑的商人是继绩溪胡氏之后才来到汉口经商的。过去的汉口流传着这么一句童谣:/哪怕你湖北人刁,徽州人要买断汉口的腰0

[3]

,就在很大程度上也说明了这一点。

那么明清时期吸引徽商在汉经商的原因是什么呢?其因素较多,但主要有三大原因:

第一、汉口优越的地理条件。

汉口优越的地理位置,吸引着各地的商人。首先归于汉口得天独厚的水运条件。汉口位居长江、汉水交汇处,面水临江,兼长江、汉水之利,长江、汉水又连接众多的支流、湖泊,形成密布的水网,在全国商业贸易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汉口很快成为长江沿线城镇商业贩运的中转站。此外,洞庭湖水系沿岸城镇和鄱

阳湖水系沿岸城镇的商业都与汉口密切关联,通过这两大水系,汉口又与两广地区建立了经济联系。由于汉水航路畅通,联系河南、山西、陕西、甘肃等地都很方便,这些地区的商品也大多通过汉水于汉口集散。其次是汉口四通八达的陆运条件。明清时期汉口通往各地的驿道不断发展。淮南的盐,四川、鄂西北、湘西、黔东的竹木,安徽、江苏、湖北各地区和湖南、江浙的纺织品,汉水流域的棉花,湖南、四川、江西、安徽及鄂南山地的茶叶,湖南、四川、陕西汉中、汉水流域和湖北的粮食,都集聚汉口,通过汉口再转运分销到全国各地。此外,来自各地的桐油、药材、瓷器、果品、木耳、生漆等商品,也在汉口集散。再次,徽州与湖北相邻,距离近,语言容易沟通,也吸引着徽商到此经营。

第二、明清时期/纲盐0政策。

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明神宗颁布/纲法0,食盐改由商人运销(称为/纲盐0),运销湖广的淮盐也以汉口为转运口岸。作为长江中游淮盐的最大集散地,汉口成了大批盐商、运丁聚居之地。由于两淮盐务主要是由徽商把持,汉口的盐商也大多属于徽商,所以徽商每年要把大批盐引通过长江黄金水道运往淮盐行销总岸汉口,然后由此再向各地转运。经过转运,盐价也是层层加码,扶摇直上,吸引了不少坐商行贾聚集汉口。淮盐的大额转运,以及随之而来的商人集中、物资集散、贸易频繁,使汉口成为商船四集,货物纷华,风景颇称繁庶的新的贸易中心,更是吸引了不少商人。

112

第三、明清时期,汉口地区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

汉口商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业迅速发展及农村商品经济的日益繁荣,有力地吸引了徽商纷纷来汉大展宏图。首先,汉口地处富饶的长江中游地区,气候适宜,土沃物丰,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不仅饶有渔盐之利,而且颇擅农业之利。有着丰富的土特产可供外销,如棉花、粮食、茶叶、药材、木材等。其次,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城镇的勃兴。汉口百货山积,商贾如云,交易兴旺,来往便利。总之,形成了对商人十分有利的商品贸易环境。在这样的地方,商人们才会感到如鱼得水,挥洒自如,故徽商看好汉口来此经营,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明清时期,汉口地区的大批城镇的兴盛以及其周围农村商品经济的日益繁荣,无疑为徽州商人的贸易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活动场所。

正是由于上述诸因素。明清时期大批徽州商人乐意背井离乡,风尘仆仆,纷纷来汉经商/淘金0。他们中有的则在汉/发迹0成为富埒王侯的巨商大贾。

从史料可以推断,汉口的徽州商帮,至迟在康熙初年就有了一定势力。这种情形,在康熙年间编就的5徽州府志6中可以得到印证:/今则徽之富民尽家于仪(征)、扬(扬州)、苏(苏州)、松(松江)、淮安、芜湖、杭(杭州)、湖(湖州)诸郡,以及江西之南昌,湖广之汉口,远如北京,亦复挈其家属而去。甚且舆其祖父骸骨葬于他乡,不少顾惜,而徽之本土仅贫娄而不能出者耳。0

自康熙以后,到汉口经商的徽州人越来越多,经营行业也十分广泛,徽州人将汉口看成是/天下货物聚买第一大码头0。[2]100特别是盐、茶、典当、米粮等行业,尤为活跃。

盐业:盐业历来是徽商经营的主要行当。由于明清时期,两淮盐场产盐最多,盐利最大,因而成了徽商竞趋逐利的地方。徽商都深谙盐业利厚的道理,从明朝中期起,徽商们皆活跃于汉口地区,从事食盐贸易。汉口是长江中游淮盐的最大集散地,辐射整个湖、广大地。光绪的5两淮盐法志6中有/两湖户口繁殖甲天下,承平时,淮盐引岸,楚省称最0,/汉口商人称盐行为百行之首0。这里说的就是当时汉口盐业贸易的盛况。明清鼎革之际,徽州盐商以湖广商民总代表的身份向清军献策,保护商民利益,维护社会秩序。清代汉口盐商首领也多为徽州人担任,如歙县人江承东/总汉皋匣务0,歙县人江禹治/总司江盐,调剂得当0。[4]就像张海鹏等先生分析指出的,当时由于汉口总岸行销两淮额盐最多,/在汉口承办淮盐分销的徽州商人、总商也不少,在两淮的徽州吴姓、江姓、鲍姓大盐商,在汉口几乎均有他们的同宗代理人0。[5]茶业:汉口商业的繁荣,也催生了茶肆、茶寮的大量出现。徽州多崇山峻岭,气候湿润,利于茶树生长,名茶众多。早在明代,徽州商人已经将各种徽茶运销汉口。清汉口设有徽州茶行、茶号,专售徽州茶叶。后湖是由废襄河改造而成,俗名黄花地,又名潇湘湖,为汉口胜地之一,这里的茶肆、茶寮最多。/后湖之有茶肆,相传自湖心亭始,近若涌金泉、第五泉、翠芗、惠芳、习习亭、丽春轩之名为著,皆在下路雷祖殿、三元殿后。其余尚有数十处,弦歌喧耳,士女杂坐,较上湖游人更盛0。[6]汉口茶肆之盛,也主要是在康熙以后,这与扬州的情形颇为相合,商人特别是徽商所起的引导作用,是此风得以流行的动力。

典当业:汉口也是徽州典商集中之地。典,即典当业,当时通称为质库、解库、解铺或质铺等。典当业具有风险小、获利稳、税额低等特点,能坐享其利,为徽商所看中。早在明中后期,徽州典商已在这里独擅其利了。歙人许承尧称:/典商人多休宁人0。[7]清光绪年间,日本人专门调查沪汉各地商帮的情况时曾说,典当的朝奉(掌柜),大多由徽人担任。这说明在清后期徽州典商几乎垄断了汉口的典业市场。

米粮:入清以后,我国的产粮重心开始西移,湖广经过大开发,竟成了/天下第一出米处0,因而国内的粮食生产格局由原来的/苏湖熟,天下足0变为/湖广熟,天下足0。在这种新形势下,西粮东运成了令人瞩目的现象。每年都有大批粮商从湖广、江西、四川采买无数粮食在汉口集中,沿江东下,再转运各地。盐商利用盐船回空之机,从汉口采买粮食,所谓/徽商载盐而来,载米而去0。1休宁商人吴鹏翔在汉口做粮食贸易,一次就从四川贩米/数万石0。o所以在西粮东运中徽商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除此以外,徽商在汉口经营的行业还有木材、药材、布绸、文房四宝、丝线、杂货、漆、铜铁等。例如:徽州药商叶文机明末时从溧水迁来汉口,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到了清代中期,叶开泰就成了集批发药材和零售药品于一家的大药店,号称中国四大药店之一。还

113

1

o

赵文在等,嘉庆#长沙县志,嘉庆十五年刻本。

嘉庆,休宁县志,卷十五。

有歙县木商王士汲少时就/侍父华顺往四川贩木0至汉口,汉口江岸,木材堆积如山。[8]其中文房四宝、竹木土产等是徽州的本土经济,具有独特的优势,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在汉口的市场上也颇有影响。

徽商在汉口的商业活动,不仅使自己积累起雄厚的商业资本,同时也对汉口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基础建设等等各方面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徽商的社会影响首先表现在经济领域。汉口的发展和兴盛是所在地区经济高涨的结果,也与发达的市场体系密不可分。通过市场活动,一方面将本地生产的各种商品运销他地,另一方面又将外地商品运往本地以补不足。这中间,徽商无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将大量的盐、丝绸、棉布等运往汉口分销各地,又从汉口运走粮食、茶叶等。有些徽商还直接参与手工业和农业生产过程,开展专业化经营。推动了专业化、商品化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到了清代,汉口已经列为全国四大名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汉口镇)之一,在全国的商业贸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徽商的社会影响也表现在文化领域。从全国范围来看,徽商出现了商儒互动的趋势,/一方面,儒生文人加入商贾行列,参与商业活动,另一方面,商人也好附风雅,爱与士林交友。于是出现了儒而贾,贾而儒,儒贾对流,士商混杂的社会现象。大大缩短了文人与商人之间的距离,两者关系逐渐由疏而密。0[9]徽商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儒商合一。他们在汉口参加当地的文化活动,推动当地文化事业的发展。汉口商人社区里经常举行的诗词唱吟,譬如王葆心5续汉口丛谈6卷四记载:/江汉间诗文酒社,世有所闻。自清初熊次侯学士、王怀仁教授建-寻声社.,一时文士,多噪东南。,,黄默谷怿照,有-甲辰吟社.;歙人黄承增、方轸等,有5新雨联吟集6之刻;张宏殿等有-江汉诗会.。0乾隆初期,就汉口的这种诗词唱吟来说,主持/雅集0的也多为徽州的盐商,这样的记载很多,譬如:/天都、宝林两庵,筵宴极多,象版金尊,歌闻户外。-景览天都客丝云,宝林筵宴日纷纷。紫檀板叶昆腔曲,佛号经声何处闻.。0[7]204/吴澹止,名求,字警堂,歙人,,,其寓舍有钗鼎斋、耕古居,甲辰、乙巳之间,联吟集咏,半在其家。0[7]248

徽商/竞重风雅0也带动了汉口园林名胜的兴建,徽州盐商的这些诗会大多是在他们自家的园林/联吟集咏0的。从5汉口丛谈6的记载可以看出:/有清中叶,汉口花木园亭之胜,有洪旃林(檀)之-谁园.,在居任坊,园中有问青阁、得月亭、字桥诸胜0。/主人名之曰-谁园.,盖寓达观意也0。

徽商在/贾为厚利,儒为名高0的思想指导下,除致力于徽州本土的文教事业,还纷纷在侨寓之地创办书院,以为相从旅邸的子孙就学成名计。这些书院通常冠以/紫阳0、/文公0、/新安0之名,以示为/朱子阙里0之人而创,虽侨寓经商,但未尝忘/新安之教0。其中以清代汉口紫阳书院最为典型。正如乾隆时5汉口紫阳书院志略6中徽州学者王恩注所说:/我徽士侨寄远方,所在建祠以祀朱子。而唯汉镇最巨!0

徽商的社会影响还表现在市镇基础建设领域。在汉口仍可看到当年徽商聚居区的历史陈迹。王振忠先生在5徽商日记所见汉口茶商的社会生活6一文中指出:康熙七年(1668),徽州一府六县士商为了团结同乡,联络感情,力谋桑梓公益,合作组建了新安公所(即新安准提庵)。康熙三十四年(1695),又创设了新安书院(即徽州会馆)。继于雍正十三年(1735)开辟新安码头,建立魁星阁、紫阳坊,北接新安街,形成了规模宏大的新安社区。今天的中山大道原先就是徽州商人的地盘。开辟汉口码头之初,徽商很有远见,他们收购、填平了很多地皮,从襄河边一直买到后城马路(即中山大道)。此外,天都庵、宝林庵都是徽州盐商的盐务公所。

总之,徽商的社会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在促进汉口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对提高汉口的知名度方面,也起了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小平.汉口徽商与社会风尚[J],安徽史学,2005,(1):81.

[2]王振忠.明清徽商与淮扬社会变迁[M].北京:三联书店,1996:102.

[3]曹觉生.解放前武汉的徽商与徽帮[C]//徽商研究论文集.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5:26. 114

[4]张建民.湖北通史#明清卷[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434.

[5]张海鹏,王廷元.徽商研究[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126.

[6](清)范锴,江浦.汉口丛谈校释[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0:80.

[7]吴仁安.论明清徽商在上海地区的经营活动与历史作用[J].大连大学学报,1999,(5):107.

[8]张小平.汉口徽商与社会风尚[J],安徽史学,2005,(1):83.

[9]姜首鹏.1516世纪中国封建社会小商品生产的发展[J].长白论从,1993,(3):61.

The Merchants of Huizhou and Hankou in the Ming and Q ing Dynasties

JIANG Li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 r Nationalities,Wuhan430074,China)

Abstract:Dur 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H ankou,by r easo n of its superior geog raphy,prosper-o us dev elo pm ent of the so ciety and economy as w ell as favorable policy for"salt tr ade",attracted large quan-tities of merchants from H uizho u to do business here.The merchants o f H uizho u in H anko u manag ed bus-i ness extremely w ide and activ e,especially in the fields o f salt,tea,pawns r ice,and so on.They pr omoted H ankou's economic boom and the so cial dev elo pment,w hich has had the po sitiv e influence on H ankou.

Key words:the m erchants of H uizhou;H ankou;the M ing and Qing Dynasties

[责任编辑王有卫]

(上接第111页)

The Alternate Changes Between Human Feelings and the Feudal Ethics and the Turning of the S cholar Ethos of Wei and Jin Dynasties

CHEN X-i hong

(T he Edito rial Departm ent of Journal of Anhui TV Univer sity,H efei230022,China)

Abstract:T he co nflicts and strain betw een the feudal ethics and hum an feelings w as alw ays the main tune of Chinese history and culture,but the ro ot,hum an feelings caused the feudal ethics,decided its chang e's bo und and direction.Thro ug h r eview ing the immanent development of the feudal ethics,the ar ticle discussed the turning of the scho lar ethos o f Wei and Jin dynasties.And this change w as result of Chinese feudal ethics developing dialectically to a certain history phase.T he study w ill help to a dy namic cognitio n to the scholar ethos of Wei and Jin dy nasties,moreover,some deg ree it w ill touch r ule o f the successiv e change betw een Chinese feudal ethics and human feeling s..

Key w ords:the feudal ethics;human feelings;scho lar ethos;valuing feelings;alternate chang es;turning

[责任编辑王有卫]

115

论徽商与晋商的异同

论徽商与晋商的异同 摘要:晋商、徽商,都从盐市场开始发展,逐步的扩大,影响到更多的行业中,例如丝绸业、铁制品等等,渐渐的在商界占据了一定的地位,成为当时势力最大的两个地方商帮,甚至于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形势上。这两大活跃于商界几百年的商帮,作为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都信奉诚信经营这一原则,但是在很多领域例如经营方面还是存在着许多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关键词:徽商晋商诚信异同 晋商兴起于明初,即14世纪中叶,因北方边塞大量驻军,明王朝实施“开中法”而兴起。徽商则是明弘治5年(1492年),明王朝因“开中法”法行弊随,改“开中”为“折色”,商人以银两换取盐引后贩盐,徽商以地缘近两淮盐场集散地——扬州,在两淮大显身手,而兴起于商界。随着不断地发展壮大,徽商与晋商,逐渐成为了明清时期最具特色的两大地方商人集团,他们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存在着诸多显著不同。 在各式各样的经营之道中,徽商与晋商都有着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以传统文化作为立身之本,从贾之源,共同信奉“诚信为本,义中求利”。把儒家崇尚的“诚信”看得比金钱更宝贵,大都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建立起良好的商业信誉,由此获得顾客的充分信赖,他们将诚信作为商业兴旺发达的保证。把诚信不欺认为是经商长久取胜的基本因素,商业信誉高于一切。他们吸取了儒、法、兵、道诸家文化的良性影响,创出具有传统文化的货殖文化,这一文化在明清晋商、徽商身上更集中更典型地体现出来,反映了传统文化对商人经营理念的价值导向作用。其次,晋商、徽商都与封建政治势力有着结托关系,商业势力消长受到政治势力的影响。在封建专制主义的影响下,晋商、徽商这些依附在这些势力的商帮,都面临着一面被封建势力的剥削,一面又受到其保护的情形,他们之间的这种关系,反映了封建社会后期商人经济地位动摇和政治上的懦弱,因而也就避免不了与封建社会同枯共衰的命运。 但是同时,两者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别,徽商突出尊奉乡人朱熹,他所制定的“家典”、“族规”,为徽商所遵循,因而,理学观念在徽商中影响极大,有“儒风独茂”之称。朱熹作为儒家思想后期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得到了明清政府的推崇,作为上层建筑思想来加以提倡和发扬,要求被统治者普遍尊崇。他们以儒商著称,“贾而好儒”、“先贾后儒”、“先儒后贾”、“亦儒亦贾”,始终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终极目标,而经商致富只不过是手段而已。他们在经商活动中始终贯穿着“去人欲、存天理”等宗法理念,颇有几分现代儒商之风范。他们甚至将祠堂修建在经商之地,会馆之中,通过参拜祀典来达到“儒商相通之目的”。晋商虽然也尊崇儒术,这在整个中华传统文化和封建文化的影响下,是

明清徽商与汉口

收稿日期:20050901 作者简介:江 丽(1979),女,湖北荆门人。主要研究方向:南方经济开发。 明清徽商与汉口 江 丽 (中南民族大学,武汉 430074) 摘 要:明清时期汉口凭着它优越的地理条件,有利的/纲盐0政策以及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吸引了大批徽 商到此经商。徽商在汉口的经营范围十分广泛,特别是盐、茶、典当、米粮等行业尤为活跃。徽商促进了汉口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对提高汉口的知名度方面,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徽商;汉口;明清 中图分类号:K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021(2006)01011204 明清时期,素有/九省通衢0之称的汉口造就了/商贾云集,五方杂居0[1]的天下名镇。它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商人,其中徽商的活动尤为引人注目,人数之多,经营行业之广,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影响之大,是其他商帮所无法比拟的。本文试从吸引徽商来汉的原因、徽商在汉的经营行业以及社会影响三方面,对明清时期汉口的徽商略作一番考察和分析。 一 明清时期,汉口荟萃了全国各地来的商贾,而其中的徽商则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汉口盐商中,徽州人的势力最大。对此,胡适先生曾说/汉口一镇是绩溪胡氏一族开辟,,汉口虽由吾族开辟,而后来亦不限于北乡0[2]。这是说,汉口市场的繁荣,最先是由绩溪的胡氏所开辟的,徽州各邑的商人是继绩溪胡氏之后才来到汉口经商的。过去的汉口流传着这么一句童谣:/哪怕你湖北人刁,徽州人要买断汉口的腰0 [3] ,就在很大程度上也说明了这一点。 那么明清时期吸引徽商在汉经商的原因是什么呢?其因素较多,但主要有三大原因: 第一、汉口优越的地理条件。 汉口优越的地理位置,吸引着各地的商人。首先归于汉口得天独厚的水运条件。汉口位居长江、汉水交汇处,面水临江,兼长江、汉水之利,长江、汉水又连接众多的支流、湖泊,形成密布的水网,在全国商业贸易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汉口很快成为长江沿线城镇商业贩运的中转站。此外,洞庭湖水系沿岸城镇和鄱 阳湖水系沿岸城镇的商业都与汉口密切关联,通过这两大水系,汉口又与两广地区建立了经济联系。由于汉水航路畅通,联系河南、山西、陕西、甘肃等地都很方便,这些地区的商品也大多通过汉水于汉口集散。其次是汉口四通八达的陆运条件。明清时期汉口通往各地的驿道不断发展。淮南的盐,四川、鄂西北、湘西、黔东的竹木,安徽、江苏、湖北各地区和湖南、江浙的纺织品,汉水流域的棉花,湖南、四川、江西、安徽及鄂南山地的茶叶,湖南、四川、陕西汉中、汉水流域和湖北的粮食,都集聚汉口,通过汉口再转运分销到全国各地。此外,来自各地的桐油、药材、瓷器、果品、木耳、生漆等商品,也在汉口集散。再次,徽州与湖北相邻,距离近,语言容易沟通,也吸引着徽商到此经营。 第二、明清时期/纲盐0政策。 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明神宗颁布/纲法0,食盐改由商人运销(称为/纲盐0),运销湖广的淮盐也以汉口为转运口岸。作为长江中游淮盐的最大集散地,汉口成了大批盐商、运丁聚居之地。由于两淮盐务主要是由徽商把持,汉口的盐商也大多属于徽商,所以徽商每年要把大批盐引通过长江黄金水道运往淮盐行销总岸汉口,然后由此再向各地转运。经过转运,盐价也是层层加码,扶摇直上,吸引了不少坐商行贾聚集汉口。淮盐的大额转运,以及随之而来的商人集中、物资集散、贸易频繁,使汉口成为商船四集,货物纷华,风景颇称繁庶的新的贸易中心,更是吸引了不少商人。 112

徽商特征分析

徽商,作为中国明清时期最有影响的商派,始于南宋,发展于元末明初,形成于明代中叶,盛于清代中前期,至中晚期日趋衰败,前后达六百余年,称雄三百年,在中国商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中国众多的商帮中脱颖而出,风流数百年,发扬了中国历史上的儒家文化,推动了中国商业的繁荣昌盛,形成了独特的商业文化品质,打造了具有生命力的商务理念,积淀了一道永不磨灭的亮丽风景,是现代商业运作的典范与楷模。其基本特征乃是诚实守信和儒雅风范。 一、宗族特征明显 徽商活动的宗族特征十分明显,他们利用宗族和乡党势力,扩大资本,垄断市场,立足两淮盐业,实行“月折”制度(就是按月补助财力消乏的盐商及其子孙的制度),建立商业会馆,使这支劲旅活跃商界数百年而不衰。 二、贾而好游 爱读书的徽商,既爱读案头之书,亦爱读案外之书,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徽商,雅好旅游,在游历祖国的名胜古迹、秀丽河山的过程中,以实际行动践行了“行万里路”如同“读万卷书”的宗旨。如谱中记载绩溪商人章必泰:“性嗜学,喜吟咏,隐于贾,往来吴越间,凡名山胜迹无不游览,兴至辄吟诗以纪其事。”查阅统宗会谱与西关谱有无异同,并录艺文之未备者以归,详见所撰闽游纪事。”身为一代儒商的章必泰,不仅心系家乡文化教育的发展,更是追求高尚的精神财富。在游历中撰成《闽游纪事》篇。“寄情于江湖”的必泰把游历中的审美享受当作人生最有价值的精神财富。必泰之所以成为“儒商”不仅因为其具备了儒雅的学者风度,更是在游览名山胜迹中通过美的洗礼,提高了自身的审美能力,培养了高尚的审美情趣。正是这种高尚的审美品格,构成了儒商之“儒”的基本要素,也铸成了徽商“贾而好游”的时代特征。 三、遍布全国 徽商与晋商齐名,到处有徽商足迹。据史籍记载:徽商经营之域,“诡而海岛,罕而沙漠,足迹几半禹内”,其地无所不至。明清时期的江浙一带,商品经济颇为发达,徽商云集,势力强盛,故有“盖扬之盛,实徽商开之”的说法。 四、经营品种广泛 徽商经营行业以盐、典当、茶木为最著,其次为米、谷、棉布、丝绸、纸、墨、瓷器等。其中婺源人多茶、木商,歙县人多盐商,绩溪人多菜馆业,休宁人多典当商,祁门、黟县人以经营布匹、杂货为多。 徽商除了从事多种商业和贩运行业外,还直接办产业。休宁商人朱云沾在福建开采铁矿,歙县商人阮弼在芜湖开设染纸厂,他们边生产边贩卖,合工商于一身。徽商经营多取批发和长途贩运。徽商在经营中注重人才,做到知人善任,注重市场行情,实行灵活经营。有一业为主兼营它业的;有根据不同行情、季节变换经营项目的。 五、资本雄厚 清乾隆末年,关税盈余每年85万两银子,而出口商品中徽商的茶叶为第一位。扬州从事盐业的徽商拥有资本四千万两银子,而当时清朝的国库存银仅700万两。徽州六县宋元明清历代致富商人至少有近千人,其中,拥资百万的巨贾富

徽商研究综述

徽商研究综述 ——关于对徽商起源、特点和经营历程的分析概述

摘要 徽商萌生于东晋,成长于唐宋,盛于明,衰于清末。而徽商,指的是明清时期,江南省和江南省分治后安徽省江南地区徽州府辖地经商的商人和商人集团。徽商是中国十大商帮之一,其辉煌达三四百年。 明清时期,徽商称雄商界数百年。其人数之多、活动范围之广、资本之大、延续时间之长,可谓首屈一指,对社会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而近60多年来,徽商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世人对徽商的研究成果也不断涌现。本文通过对徽商的定义、徽州人外出经商的原因、徽商的特点、徽商经营成败的原因以及徽商的历史影响进行的简介和分析,并浅谈了自己对徽商这个特殊的历史现象的看法。 关键词:徽商徽商的起源徽商特点徽商的兴衰

目录 一徽商概述 (3) (一)徽商的含义 (3) (二)徽商的起源 (3) (三)徽商的资本积累 (4) (四)徽商的特点 (4) 二徽商兴衰概述 (6) (一)徽商兴盛 (6) 1.兴盛的表现 (6) 2.兴盛的原因 (6) (二)徽商衰亡 (7) 1.衰亡的表现 (7) 2.衰亡的原因 (7) 三徽商的历史影响 (8) (一)徽商对重农抑商观念的冲击 (8) (二)徽商对古文化的影响 (8) (三)徽商对古代经济的影响 (9) (四)徽商对古代社会的影响 (9) 四结语 (9)

徽商研究综述 一徽商概述 (一)徽商的含义 1.徽商,即徽州商人,旧徽州府籍的商人或商人集团的总称(现今徽商概念多泛化指所有安徽籍商人)。徽商又称“新安商人”,俗称“徽帮”。徽商萌生于东晋,成长于唐宋,盛于明,徽州,今安徽省黄山市、绩溪县及江西婺源县。徽商是中国十大商帮之一,鼎盛时期徽商曾经占有全国总资产的4/7,亦儒亦商,辛勤力耕,赢得了“徽骆驼”的美称。徽商的活动范围遍及城乡,东抵淮南,西达滇、黔、关、陇,北至幽燕、辽东、南到闽、粤。徽商的足迹还远至日本、暹罗、东南亚各国以及葡萄牙等地。清朝后期,随着封建经济的瓦解,徽商逐渐衰亡。 2. 殷明明在《“徽商”含义之探索》一文中所说的,徽商的概念不仅仅包括古徽州经商的人,同时还应该包括徽籍商人所经营的商业,也就是说“徽商”(含新安商、歙州商)是指古徽州从商的人以及由他们创造的、以商业为主导的徽州地域特色经济和商人文化。 (二)徽商的起源 在我国古代,等级制度是十分明显的,。封建社会将人分成士农工商四等,商人地位十分低下,不为人们认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徽州人走上经商这条道路,是需要强大的推动力的。 1.自然环境因素 据《复初集》卷二十二记载:“徽处众山中,民人稠产寡且瘠,视他郡曾不能以万一”人地矛盾尖锐,居民生活难以维持;同时,群山环绕又为徽州人提供了丰富的林木、茶叶等资源,这些都是未开发的商品;徽州虽处在万山丛中,但是境内水路发达,为商品的外运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徽商银行网络交易资金账户服务三方协议

徽商银行网络交易资金账户服务三方协议 甲方为在乙方平台已注册用户 甲方声明: 兹声明甲方在申请办理客户交易结算资金账户服务业务前已仔细阅读并理解《徽商银行网络交易资金账户服务三方协议》,甲方已明确知晓丙方仅负责网络交易资金账户服务,即丙方按照甲方或甲方通过乙方提交的申请或指令办理充值、转账、提现等资金划转业务;丙方不负责审核乙方平台所提供融资人和融资项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不保障融资人和融资项目必然还款、也不保障甲方能够获得乙方融资项目下的本金和预期收益。甲方完全同意和接受本协议的全部条款和内容,愿意履行和承担本协议中约定的权利和义务。 乙方(网络交易平台):北京爱钱帮财富科技有限公司 丙方:徽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鉴于: 甲方为在乙方平台成功注册的用户,乙方和丙方连通网络交易账户管理平台,乙方和丙方已签订《徽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支付结算服务合作协议》(以下称“《合作协议》”)。 为此,甲、乙、丙三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结合乙方交易及结算规则、丙方账户管理及结算规则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相关规定,就甲方在乙方进行网络借贷交易,丙方为乙方客户开立电子账户(以下称“账户”),提供交易结算资金账户服务,及其他相关事宜达成《徽商银行网络交易资金账户服务三方协议》(以下称“本协议”),供三方共同遵守,如乙丙双方签署的《合作协议》与本协议不一致的,以本协议为准。 为了保障甲方的合法权益,请甲方在注册或使用丙方账户服务前,详细阅读本协议。甲方注册或使用账户时,即表示甲方已充分知晓并理解本协议之含义,并在此基础上接受本协议之全部内容。

我国古代徽商、晋商的概况比较与启示

中国商帮期末论文 安徽财经大学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姓名: 班级: 指导老师:徐德云

我国古代徽商、晋商的概况比较与启示 一、徽商与晋商 1.徽商 旧徽州府籍的商人或商人集团的总称。又称“新安商人”,俗称“徽帮”。徽商萌生于东晋,成长于唐宋,盛于明,衰于清末。徽商,指的是明清时期,江南省和江南省分治后安徽省江南地区徽州府辖地经商的商人和商人集团,而非所有安徽籍商人,徽州府之外的松散的安徽各地区商人个体,一般称之为“皖商”,与徽商对应。 2.晋商 晋商,指的就是山西商人,从明朝初发迹至民国初年没落,历经五百年;在没有飞机、电话、计算机网络的年代,晋商的马车与骆驼队伍开辟出中国的盐路、茶路。他们以山西、河北为枢纽,南起武夷山,北越长城,贯穿蒙古戈壁,经西伯利亚通往圣彼得堡、欧洲的茶叶商路。这也是继古代丝路没落后,新兴起的另一条国际商路。 二、徽商精神与晋商精神 1.徽商精神 1.1 卫国安民的爱国精神。 从早期徽商不辞劳苦,运粮输边,到明中后期徽商积极参与抵抗倭寇侵略的斗争,乃至近代徽商为了抵御外国入侵,踊跃捐资捐物,处处时时体现了他们的爱国精神。 1.2 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 穷困的生存环境迫使徽商走出家门,他们一般以小本起家,闯荡商海。许多徽州大商人都是经历了无数次失败,最后终于成功走上致富的道路。 1.3度势趋时的竞争精神。 市场风云变幻莫测,活跃于市场的徽商必须时时细心预测市场,观察市场动向,分析市场行情,审时度势,根据市场商品种类的盈虚和供求情况,对目标市场进行细分,去选择所经销的商品,并且能够使经营时间、地点随供求关系的变化而灵活机变。 1.4 以众帮众的和协精神。 徽商的和协精神不仅表现在家族中,也表现在一个个的商业团体中。即便在整个徽州商帮内部,也能做到同舟共济、以众帮众。 1.5 惠而不费的勤俭精神。

浅谈徽商衰落的原因

浅谈徽商衰落的原因 09人文教育练月群 0911306115 摘要: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孕育了徽州商人,作为一个商业集团,明清时期在中国商业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笔。本文就从历史地理的角度解释徽商的衰落的原因。 关键词:徽商,衰落,历史地理 徽商,是古徽州一府六县自宋以来先后走出大山,在本土和海内甚至海上所到之地经商做生意的所有"徽州朝奉"的统称。历史的徽商,时间涵盖宋以来直至民国; 地域包括一府六县以及周边民众之为商者,也还包括在徽州本土之外的徽人经商者。“徽商”是一个百业齐备、组成庞大而复杂、主要以血缘、地缘、人缘为纽带维系的地域商帮,是中国经济发展史上相对于晋商、粤商、龙游商等等而言的一个特定人物群体。 清道光以降,主宰商界三百余年的徽商无可挽回地衰落下去,究竟是何原因导致徽商衰落,不少学者进行了有益的探研。徽商之所以衰落,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客观原因是清政府盐业政策的调整,由纲法改为票法,徽商主体盐商一败涂地。咸丰年间的战乱又给了徽商沉重的打击,徽商多年积累起来的资本被掠夺一空,甚至身家性命也受到伤害,使得徽商的元气大伤。从主观原因来看,徽商未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生产方式和经营念落后,没有完成角色转换,没有实现从封建商人向资本家的嬗变。原因有: 一、徽州的历史自然地理环境为徽商的初步兴起,提供了进行商

品生产的可能性,而从事大规模流通交换的预演,也为后来徽商在长江三角洲取得经商的成功了历史条件"徽商的“兴”与“盛”,是两个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历史地理学人地系理论认为, 即便是同样的自然地理环境,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地关系呈现的现象会有相同性,也会有差异性"徽商的起源时间,尽管有东晋说!唐宋说!明代中叶说等多家论点,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研究者都肯定徽州的历史然地理环境为徽州商人从事基于乡土资源的初期商品的加工!生产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徽州人从商成俗的养成,有赖于自然环境与其自身生存需要的互动"基于这样的因素考虑,当我们看到徽州府志中如明朝嘉靖《徽州府志》“以故中家而下,田可业,徽人多商贾,盖其势然也”及康熙《徽州府志》“天下之民寄命于农, 民寄之商”等反映徽州人忙于从商类历史记载时,有了对一个历史时期地理环与地域人群活动的认识,这样才能正确解读明清时期徽州府!县方志中关于山地产!交换!徽人从贾比例高的记载。 二, 徽州辖属六县,虽然同属一府,但各县地理特征又有差异。如屯溪山谷盆地与绩溪!祁门即有明显差别。地势地形相异, 出产的产品也各有不同。山壤阻隔形成的小区域特产的差异性,使手工业产品加工的互相补充和产品的交换成必然之势。徽州境内水系发达, 主要的水系新安江及其支流, 与辖属六邑可舟揖相通, 这为徽州本土的手工业品交换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不仅仅是徽州本土商品交换交通条件优越,由委水与都阳湖相通, 由秋浦河!青弋江与长江相接

徽商的特点

徽商的特点 徽商,作为中国明清时期最有影响的商派,从中国众多的商帮中脱颖而出,风流数百年,发扬了中国历史上的儒家文化,推动了中国商业的繁荣昌盛,形成了独特的商业文化品质,打造了具有生命力的商务理念,积淀了一道永不磨灭的亮丽风景,是现代商业运作的典范与楷模。徽商文化是中国商业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是中国商业文化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弥足珍贵,从商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源泉和最佳教材。 徽商最基本的特性是诚实守信和儒雅风范。据史籍记载:徽商经营之域,“诡而海岛,罕而沙漠,足迹几半禹内”,其地无所不至。徽州六县宋元明清历代致富商人至少有近千人,其中,拥资百万的巨贾富商有二百三十人之多。尤其是在明清时期的江浙一带,商品经济颇为发达,徽商云集,势力强盛,故有“盖扬之盛,实徽商开之”的说法。在湖北汉口,徽商不但建有豪华的同乡会馆,而且,还在江滨建设有“新安码头”,专供徽商停泊船只之用。在沿江其他城市,徽商也是聚集成帮,雄居广大市场。那么,源自深山僻壤、“流寓四方”的徽商为何能在天南地北落地生根、站稳商埠、立于不败之地呢?研究徽商这一重要的历史现象时,人们就会发现其核心就在于“诚信为本”的商业经营理念。 1、遍布全国。与晋商齐名,到处有徽商足迹。 2、经营品种广泛。盐、棉(布)、粮食、典当、文具笔墨(文房四宝)。 3、吃苦耐劳、勤俭节约、小本经营、由小到大。 4、资本雄厚。如休宁人汪福光在江淮从事贩盐,拥有船只千艘,所销之盐占淮盐的1/2以上。 清乾隆末年,关税盈余每年85万两银子,而出口商品中徽商的茶叶为第一位。扬州从事盐业的徽商拥有资本四千万两银子,而当时清朝的国库存银仅7000万两。 5、经营之道。信守的经营理念是“讲道义、重诚信”“诚信为本、以义取利”,在市场上取得良好信誉。 徽商经营行业以盐、典当、茶木为最著,其次为米、谷、棉布、丝绸、纸、墨、瓷器等。其中婺源人多茶、木商,歙县人多盐商,绩溪人多菜馆业,休宁人多典当商,祁门、黟县人以经营布匹、杂货为多。 徽商除了从事多种商业和贩运行业外,还直接办产业。休宁商人朱云沾在福建开采铁矿,歙县商人阮弼在芜湖开设染纸厂,他们边生产边贩卖,合工商于一身。徽商经营多取批发和长途贩运。休宁人汪福光在江淮之间从事贩盐,拥有船只千艘。一些富商巨贾,还委有代理人和副手。徽商还使用奴仆营商,休宁人程廷灏曾驱僮奴数十人,行贾四方。徽商在经营中注重人才,做到知人善任,注重市场行情,实行灵活经营。有一业为主兼营它业的;有根据不同行情、季节变换经营项目的。 徽商讲究商业道德,提倡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义利兼顾。以勤奋和吃苦耐劳而著称,在外经营,三年一归,新婚离别,习以故常。徽商商而兼士,贾而好儒,与封建官僚混为一体,或相互接托。他们除以“急公议叙”、“捐纳”和“读书登第”作为攫取官位的途径外,还以重资结纳,求得部曹守令乃至太监、天子的庇护,享有官爵的特权。一些徽商本人不能跻身官僚行业,就督促子弟应试为

晋商与徽商的异同比较

晋商、徽商与马格里布商人信用机制的比较异同与启示 1.晋商的信用机制 晋商活动范围广阔,影响深远,不仅风光与我国明清时代也为现代人称奇。时至今日,诸多学者都已明确指出良好的信用是保证晋商能够长期健康发展的源动力。那么,是何种机制塑造并维持了晋商的诚信形象? 晋商信用机制的核心在于内部建设和法律保护。晋商以制度立信,有严格的近乎苛刻选人用人制度和系统的商帮文化(企业文化)建设。在晋商东家(出资人)从属下的掌柜(经营者)和伙计(职员)中的每一个人都有着良好的商人素质和诚信理念。此外,晋商和官府有着密切的关系,用以寻求商业特权以及律法的保护。在以自身信用建设为基础,辅以第三方法律保护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良好的信用口碑。 2.徽商的信用机制 微商的时代和面临的外部环境与晋商比较接近,微商起源于唐末,兴盛于宋明以及清初,其信用机制多建立于第三方法律保护和良好的声誉形象之上。徽商商而兼士,贾而好儒,与封建官僚混为一体,或相互接托。素有官商、儒商之称。此外,微商市时常仗义疏财,帮助穷苦百姓,从不发灾难财,没有一个微商与灾荒年间恶意提升粮盐价格以赢取暴力。从而建立良好的民间声誉。 从细节来看,并不是所有徽商在商场都很讲信用,但是所有的徽商在民众间的形象都很好。于是,饱读诗书的徽商在其良好的民众形象和他们的特殊身份(官商)的保护下,建立起来优良的信用声誉。 3.马格里布商人的信用机制 马格里布商人从事远距离贸易的特点是:依靠移民各地的马格里布商人作为贸易代理人,非马格里布商人几乎没有可能进入马格里布商圈,这形成了一种封闭的“联盟”。维系着马格里布商人交易合约执行。 马格里布商人挑选合作方及注重对方声誉,但是由于其所处的时代和外部环境原因,马格里布商人没有去寻求第三方的担保或法律保护,而是根据地缘、亲缘形成的“多边惩罚机制”,一旦有某个贸易代理商出现欺诈行为,整个马格里布商人联盟将对他做出集体性永久和彻底的惩罚。这种独特的内部体制成为维护马格里布商人信用的重要“法律”武器。 4.晋商、徽商与马格里布商人信用机制比较 总体来讲,晋商、徽商与马格里布商人信用的建立和维持都离不开三点,内部制度,外在声誉,法律庇护。然而三者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晋商以自身内部人员建设为核心,政府法律为辅助,逐步建立声誉。而徽商显然更注重法律庇护和名声,甚至把自己就变成了法律的执行者。 比较特殊的是马格里布商人,初略看来马格里布商人除了严格的内部制度外没有其他的维护信用方法。然而,其严格的“多边惩罚机制”对于马格里布商人个体来讲就是严格的法律约束。这种制度的出现也足以看出马格里布商人对其群体声誉同样予以重视。 5.启示 过去的一些大商圈的信用机制对今日企业无疑受益良多;然而,他们中的一些弱点也值得我们注意。比若说晋商,山西票商对外放款全是信用放款,少有抵押。一旦社会动荡,发生经济风潮,面对客户的挤兑,即使想守信用,也无可奈何(晚晴史实)。而马格里布商人建立商业网络的速度非常快,而且极为有效,其交易成本非常低,但其具有的相对封闭性,造成边际成本非常高,也影响整个商人群落的转型与进一步发展;缺乏扩张性。 对于当今社会来讲,法律的保护在商业中的地位无与伦比,政府对当今信用机制的建设应起到带头作用,要完善立法,严格执法,充分发挥其仲裁、监督、管理、以及解决商业纠纷的能力。企业自身更应该以制度立信为根本,在保证本身信用体质的顺利执行下,还需要以全球化的思维解决局部经营问题,提高自己信守承诺的能力,维护全社会的信用机制。

明清徽商的家庭教育_陶昱

徽州地处安徽省南部,包括歙县、黟县、休宁县、绩溪县、祁门县、婺源县六县。徽州地区自明清以来文风昌盛,徽州人民总体文化素质很高。而这离不开“贾而好儒”的徽州商人的大力支持和努力。徽州商人从事商业活动,精于商业贸易,但与其他区域名商相比,有着一个最大的特点即:“贾而好儒”。徽州商人认为:从事商业活动是谋生的一个手段,但并非终极目的,而“业儒”以光耀门楣才是徽商孜孜以求的目标。因而徽州商人大多博学多才,精通诗文,擅长书画,以致获得“儒商”的美誉。徽商希望他们的子孙后代都能继承他们的传统和家业,并能光宗耀祖,所以他们特别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 一、明清徽商重视教育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 (一)徽州文化传统以及新安理学的发展 徽州地区山多林多,因而相对封闭,较容易形成自身独特的区域文化。西晋末年,特别是唐宋以降,一些中原名门大族纷纷因战乱、任职或自己的偏好等原因大规模南迁,渐渐的汉文化取代了山越文化,徽州地区崇儒重教的社会风尚逐渐形成,“自井邑田野以至远山深谷、居民之处,莫不有学、有师、有书史之藏”。明清时期更是达到顶峰。这一时期,徽州商业、医学、建筑、戏剧等都达到了鼎盛。因为有这种很深的文化积淀和文化氛围,才会人人注重子弟的培养。这种文化环境为徽州发展教育提供了土壤,也是徽商注重教育的思想渊源。 明清时期,政府以程朱理学为官学,徽州理学思想更是大盛,徽州人一切以“朱子论定”为依归,恪守不渝,徽州被称为“程朱阙里”、“东南邹鲁”,朱熹也自称“新安朱子”,在徽州更有大批推崇和支持理学思想的学者,这就为徽州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学术基础,徽商经常与这些儒家交流并延请他们做自己子弟的老师,有的学者甚至一生都献给了教育事业。 (二)中国封建社会“重本抑末”、“重农轻商”的传统促使徽商极力寻求心理上的满足和解脱 中国封建社会一直是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统治者为维护其统治,极力遏制商业经济的发展。徽州地区山多田少,最初便是出于生存的目的,而逐渐地经商却成了一种传统。明代文学家王世贞在《赠程君五十寿序》中写到:“大抵徽俗;十三在邑,十七在天下。”徽商以其“徽骆驼”的精神以及儒雅的气质和经商之道,在商业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但是商业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处于从属地位,商人的地位极其低下。虽然徽州商人“富甲天下”,但仍处于社会的底层,他们具有很强的自卑感。因而,他们希望下一代能够通过教育得到通往仕途大道的通行证,以光大门楣,实现他们未能如愿的理想。 (三)徽州地区宗法制度严密 明末清初的赵吉士评价徽州地区的宗法制度道,“父老尝谓,新安有数种风俗胜于他邑;千年之家,不动一杯,千丁之族,未尝散处。千载之谱系丝毫不紊…”中国封建社会是以家国同构为核心的社会体系,具有很强的宗法色彩,注重家族的维系和延续。徽州地区尤为突出,徽州人十分注重子弟能够光宗耀祖,甚至在族谱中规定,教育子弟要“养正于蒙”,闺门要进行“胎教”,“能言之教”。稍长有“小学之教,大学之教”。光宗耀祖是徽商热心于教育的最原始的动力。 二、徽商的家庭教育 (一)徽商十分重视对子女的教育 徽州商人虽然“富甲天下”,善于经营,但他们是特殊的“儒商”。虽然敢于打破传统,毅然从事最低贱的职业,弃儒从贾,但他们还是传统的商人,思想仍被封建儒家思想所禁锢,仍然供奉着儒家所建构的士大夫信条。他们失去了当大儒、走仕途的机会,因而迫切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实现其愿望。休宁县汪太学教育儿子要刻苦学习,夺取功名,“此余未竟之业也;尔小子客一日缓乎!”歙商鲍相庭说过:“富而教不可缓乎也,徒积赀财何益乎!”他们长期在外经商还利用闲暇或书信的方式教育和督促子女学习,歙商凌顺雷,“尝置别业,暇则披览于其中,教诸子以读书为首务。” (二)徽商家庭教育的举措 1.养正于蒙,养教结合 徽州人认为对子女的教育应从小开始,甚至认为应从“胎教”开始,徽州人对“养正于蒙”的道理有极其深刻的认识,故而在族谱、家规中反复宣传和强调蒙养教育的重要性。休宁古林黄氏宗族在祠规中要求“为父兄者须知子弟之当教,又须知教法之当正,又须知养正之当豫。” 徽州人认为对子女要“养教结合”,养是指对子女的疼爱和照顾,教即是指教育、教导。一方面要为子女的生活和学习创造安逸和有利的条件,另一方面,要严格要求和教导子女,缺了这一点他们便认为再有钱,对子女来说都是不负责任的。 2.延请名师,兴办义塾 徽商有强大的经济做后盾,不惜千金一掷,延请名师来教育子女和影响子弟。以上讲的鲍柏庭为儿子“延名师买书籍,不惜多金”徽商对于自己的族内的教育亦十分重视。歙县商人余文义设置“义塾以教族人知学者”。祁门商人胡天禄捐置田产使“塾教有赖,学成有资”而且有的宗族还对“资质疑敏,苦志读书者,众加奖劝,量佐其笔札膏火之费,另设义学,以教宗但党贫乏子弟。” 3.言传身教,夫唱妇随 徽商虽从商但十分儒雅,注重自己的修养和言行举止,对子女的教育主要是潜移默化的,他们对子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徽商汪拱年乾,经商三十余年,积累大量财富,但自己节衣缩食,勤俭节约,并告诫诸子不得鲜衣美食。徽商方祥庆一件浣衣穿十余年不换,见里中纨绔子弟,告诫诸子曰:“丈夫生不能自食,窃父兄余焰夸毗乡党,此断椔被文绣者耳!吾不愿汝曹有此行也。” 封建时代蒙养教育主要是在家庭中实现的。徽州男子大多在外经商,无暇顾及家庭,“娶妇数月则出外,或数十年,至有父子邂逅而不相认识者”蒙养教育就责无旁贷地落到了徽商妇身上。而徽商妇在教育子女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令人惊叹的是,深居‘四塞之地’的徽商妇不仅高度重视对后代的教育,她们还能根据社会现实决定教子内容,并在教子过程运用高超的教育艺术,表现出非同一般的见识。” (三)徽商家庭教育的内容 1.商业教育 徽州地少人多,环境恶劣,不适宜耕种,连年天灾,在这种情况下,徽州人不得已远离故乡,到处以丰富的木材进行交易,最终发展到进行茶叶、盐等经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徽州人把经商作为谋生和自立自强的重要手段,所以这种优秀的传统、经验和巨大的家业 明清徽商的家庭教育 □陶昱 (中国地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4) 摘要徽州商人“贾而好儒”,特别重视子女教育。徽州地区文化传统、中国封建社会的“重农抑商”的政策以及徽州地区浓重的宗法色彩都是徽商重视教育的原因。徽商家庭教育的内容广泛,包括商业教育、儒家经典经验和道德教育等,对于今天教育的发展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徽商徽州教育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G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08)03-045-02 (下转第93页)

明清时期 古代徽商兴盛的原因和其主要特点

明清时期古代徽商兴盛的原因和其主要特点 徽商又称新安商人、徽州商人成“徽帮”,它是旧徽州府籍(歙县、休宁县、婺源县、祁门县、黟县、绩溪县)商人成商人集团之总称。徽人经商,源远流长,早在东晋时就有新安商人活动的记载,以后代有发展,明成化、弘治年间形成商帮集团。明喜靖以降至清乾隆、嘉庆时期,徽商经营达到极盛。从清道光、咸丰时期至清末. 民初,徽商渐趋衰落。作为中国商界中的一支劲旅,徽商曾活跃于大江南北、黄河两岸,以至日本、暹罗、东南亚各国和葡萄牙。其商业资本之巨,从贾人数之众、活动区域之广、经营行业之多、经营能力之强,都是其他商帮所无法匹敌的,在中国商界称雄数百年。徽州素称“东南邹鲁”,生于斯、长于斯的徽商,一个显明的特点是“贾而好儒”,“贾儒结合”。徽商的本质是儒商。徽商研究是徽州文化研究中的不配课题,向为海内外学者所关注。 徽商作为一支重要的商帮,其商业资本之巨,活动范围之广,经商能力之强,从业人数之多,在商界首屈一指。徽商不仅以自己的杰出实践实现了雄踞中国三百余年事业的辉煌,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史上的一大奇迹。 徽人经商,源远流长,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与日俱增的人口和山多地少的客观环境压力,这正如明嘉靖年间微州一村妇所说的:"吾郡在山谷,即富者无可耕之田,不贾何待。"; 2、丰富的物产、便捷的水路交通刺激徽人经商; 3、徽人思变精神的内地动力加上当时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外部契机。而其三者,最主要的也是最本质的是徽人的思变精神。正是因为他们敢于打“重农抑?quot;,冲破世俗偏见,才使许多徽民变为徽商,与正是这种转变才产生了徽商的鼎盛。 当然,徽商之所以能称雄商界数百年,成为全国十大商帮中之翘楚之一,是与它的贾而好儒的本质特点分不开的。 徽商的贾而好儒首先表现在其思想观念上的崇儒重儒。如在黟县古民居村落西递村有这样一幅楹联"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知难不难",从中便可看出徽从对儒与商的看重。徽商贾而好儒还表现在他们的实际行动上,即不少商人致富后,或弃贾业儒,或弃贾就仕,不少徽商甚至选择了一条捐赀买官的道路。

2017徽商银行招聘考试笔试试题

徽商银行2016年笔试试题 时间:100分钟

1、“全球化”是一种非线性的、辩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全球的与地方的不再是作为文化的两极而存在,而是作为并联在一起的、相互关联的原则而存在。这些过程不仅仅包括跨边界的相互联系,而且还要将内在于民族国家社会的社会与政治属性加以转化。这就是我所界定的“世界化”。这段文字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A.“全球化”是一种非线性的、辩证的过程 B.世界化意味着内在的全球化,意味着发自民族国家社会内部的全球化 C.“全球化”过程中的世界的和地方的文化是相互关联的 D.世界化包括跨边界的联系和民族国家内部的联系 答案:B解析:【解析】本段文字主要是作者关于“世界化”的界定。文中的“不仅仅……,而且还……”表明了作者的观点,世界化意味着发自民族国家社会内部的全球化,B选项正确 2、《人民日报》6篇组合型“荣辱观”评论员文章的题目依次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一个古老而崭新的时代话题”,“一个泾渭分明的是非界线”,“一项面向未来的希望工程“,”一项需要带头履行的领导责任”,“一面引领社会风尚的旗帜”。这一组标题采用了排比修辞后,语势强烈,感情浓烈,呈现出一个相对完整的论说体系。这展示了系列化新闻言论写作的理性综合之美。这段文字主要表达的是()。 A.群题上的排比美 B.视角上的新颖美 C.内容上的涵盖美 D.逻辑上的结构美 答案:A解析:【解析】“这一组标题采用了排比修辞后,语势强烈,感情浓烈,呈现出一个相对完整的论说体系。这展示了系列化新闻言论写作的理性综合之美”文段的最后两句话,体现出文段的中心主旨是这一组新闻标题采用排比修辞,体现出综合性美。因此,本题答案为A选项 3、①笑是一种复杂的神经反射作用,当外界的一种笑料变成信号,通过感官传入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接到信号,就会立刻指挥肌肉动作起来②小则嫣然一笑,笑容可掬,这不过是一种轻微的肌肉动作③笑,是心情愉快的表现,对于健康是有益的④捧腹大笑,手舞足蹈,甚至全身肌肉、骨骼都动员起来了⑤一般的微笑,就是这样⑥大则是爽朗的笑,放声的笑,不仅脸部肌肉在动作,就是发声器官也动作起来。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①⑤②⑥④③ B.③①②⑤⑥④ C.①③②⑤④⑥ D.③①⑤②④⑥ 答案:B解析:【解析】本题是一道语句排序题。第二句讲什么是“小笑”,第五句进一步解释说明,故2、5应连接;第六句讲什么是“大笑”,第四句进一步解释说明,故6、4应连接。按这一思路,只有B选项符合。 4、澳大利亚研究人员最新的调查结果显示,银河系中十分之一的行星可能具备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这些行星的平均“年龄”大多比太阳早10亿年,从理论上讲,在这个时间段,任何生命都有足够多的时间进化。根据文意,理解准确的是()。 A.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完成了一次最新调查 B.银河系的行星可能存在生命 C.行星的平均“年龄”都比太阳早10亿年 D.最新发现银河系十分之一的行星可能存在生命 答案:D解析:【解析】由“银河系中十分之一的行星可能具备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可推知那里可能有生命的存在。D项表述与原文相符。因此,本文答案为D项 5、曾几何时,网络被视为只言片语的集散地、道听途说的原产地。这些对网络的陈旧认识,正在随着网络的发展而逐步被抛弃。今天,我国网民的数量已超过1.5亿,因特网全面渗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网络

论明清时期的徽商与芜湖

论明清时期的徽商与芜湖 王廷元 一 芜湖地当大江长河汇流之处①,交通便利,商业素称发达。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芜湖进一步繁荣,成为全国著名的商业都会。据县志记载,元朝末年,芜湖曾遭到严重的破坏,这里的居民仅剩八十三家,全县岁纳税粮只有十七石②。但经过短期的休养生息,很快就出现了繁荣景象。明初人黄礼说“芜湖附河距麓,舟车之多,货殖之富,殆与州郡埒。今城中外,市廛鳞次,百物翔集,文彩布帛鱼盐褪至而辐辏,市声若潮,至夕不得休③。”万历初,已成为“辏五方而府万货”的都会④。逮至乾嘉之际,繁荣更甚往昔。“四方水陆商贾日经其地,阛阓之内百货杂陈,繁华满目,市声若潮。”“阛阓之盛甲于江左”⑤。每逢端午节,这里的商民龙舟竞渡,热闹的场面吸引着南京游客。时人有诗称其盛况云“华灯照水笙歌沸,不枉人呼小建康。”⑥ 芜湖在商业上的重要地位还可以从明清两朝在这里设关征税的情况中得到说明。明成化七年,朝廷始在芜湖设置“工关”万历时,又在工关之外另置“户关”,征收过往商船的船税与货税。泰昌、天启间,芜湖户关虽一度被罢停,但到崇祯初年又重新建立,从此遂为定制⑦。康熙年间,芜湖关已成为全国“税额俱多”的常关之一⑧。乾隆时,芜湖户关每岁征银三十一万余两,工关征银七万余两。其税额在全国常关中名列前茅⑨。关税之多固然表明封建统治阶级的贪婪,但也反映出当时的芜湖确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商业枢纽。 值得注意的是,芜湖商业的发展并不是当地人从事商业活动的结果,而是借助于客籍商人的力量。明初人黄礼说在芜湖“居厚实,操缓急,以权利成富者,多旁郡县人。土著者仅小小兴贩,无西贾秦翟,北贾燕代之俗”⑩。对于这种情形《芜湖县志》也有明确记载:“同光以来,邑人以商致富者颇不乏人,较之旧俗,大有进步。然城镇乡各处,,大率业碧坊者居多,此外各业,仍不若客籍之占优势”11。那么这种客籍商人究竟来自何处呢+据县志所载,清末各地商民在芜湖所建的会馆已有十八处之多。这表明,芜湖确是一个“五方杂处”的都会,客籍商人来自四面八方。然而这些商人中,人数最多,资本最雄厚,对芜湖商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则是徽州商人。明末人汪道昆说“吾乡(指徽州)去芜阴四百里而近,乡人贾者,往往居芜阴”12。清初人赵吉士也说“徽之富民,尽家于仪、扬、苏、松、淮安、芜湖诸郡以及江西之南昌、湖广之汉口,远如北京亦复掣其家属而去。13”可见徽商虽然“足迹几半宇内”,但芜湖却是他们主要的活动场所之一。 ①青弋江古称长河。 ②嘉庆《芜湖县志》,卷一九;卷一,姚逢年“芜湖县志序”卷一;梁启让“重修芜湖县志序”卷二一。 ③嘉庆《芜湖县志》,卷一九;卷一,姚逢年“芜湖县志序”卷一;梁启让“重修芜湖县志序”卷二一。 ④民国《芜湖县志》,卷一〇;卷五九,卷八;卷八;卷五八。 ⑤嘉庆《芜湖县志》,卷一九;卷一,姚逢年“芜湖县志序”卷一;梁启让“重修芜湖县志序”卷二一。 ⑥民国《芜湖县志》,卷一〇;卷五九,卷八;卷八;卷五八。 ⑦《明史》,卷二五四,卷二二四。 ⑧《清朝文献通考》,卷二六。 ⑨(《清朝通典》,卷八。 ⑩民国《芜湖县志》,卷一〇;卷五九,卷八;卷八;卷五八。 11民国《芜湖县志》,卷一〇;卷五九,卷八;卷八;卷五八。 12《太函集》,卷一〇。 13康熙《徽州府志》,卷二。

山西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检测: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含解析)

山西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检测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选择题 1.(2019黑龙江哈尔滨质检)汉武帝规定,“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后世的历朝历代,也大都心照不宣地沿用了这一做法。这主要体现了( ) A.历代皇帝将汉武帝作为治国榜样 B.汉代经济制度为后代所推崇 C.富商大贾与小农之间的矛盾 D.政府对国计民生行业的控制 答案 D 材料强调的是后世对汉武帝专卖制度的沿用,说明历代政府对国计民生行业 的控制。历代皇帝将汉武帝作为治国榜样不合题意,故D项正确,A项错误;汉代经济制度为后代所推崇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材料涉及“铸铁器、煮盐者”,即手工业者,没 有涉及富商大贾与小农,故C项错误。 2.(2019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起点考试)汉代田庄主在地方拥有相当大的社会势力, 出现了“关东富人益众,多规良田,役使贫民”的局面,时人有“宁负两千石,无负豪大家”之说。这反映出当时( )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政治实力与经济实力开始重合 C.豪强大族操控国家政权 D.抑制豪强成为社会发展之必须 答案 D 据材料“宁负两千石,无负豪大家”及所学,可知豪强实力强大威胁中央,抑 制豪强成为社会发展之必须,故D项正确。 3.(2018江西南昌三模)汉唐以来,历史上的大规模移民经常呈现由北到南的格局,而清前期的“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开创了由东向西大移民的先例。上述材料表明( ) A.古代后期经济重心有西移之势 B.经济格局影响人口分布 C.清前期四川的社会局势比湖南、广东更稳定 D.集权制度决定移民走向

答案 B 清初的这场“湖广填四川”活动,不再是战乱、政权更迭所导致的被动性移民,而是在一系列鼓励性政策支持下的自发性经济移民,把我国人口空间移动的特点、格局和规律表现得十分充分,说明经济格局影响人口分布,故B项正确。 4.(2018课标Ⅱ)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 答案 B 材料中“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说明当时小农破产的现象已很严重,表明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故B项正确。西汉文景时期,政府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粮价低抑制了当时农民的生产热情,故C项错误。富商大贾只是操纵物价,其并不能操纵税收,故D项错误。 5.(2018福建三明二模)元朝匠户子孙世袭,被长期“纠集”在官营手工作坊内工作,而到明朝初年,匠户除在规定时间服役外,其余时间都可以“自由趁作”。这种变化( ) A.表明私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B.标志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C.说明匠户地位和身份的根本改变 D.促进了手工工场的兴起 答案 D 根据材料“元朝匠户……被长期‘纠集’在官营手工作坊内工作,而到明朝初年,匠户除在规定时间服役外,其余时间都可以‘自由趁作’”,封建政府对匠户控制的松弛有利于手工工场的产生,故D项正确。 6.(2018安徽合肥摸底)下面为明代苏杭地区居民身份结构示意图,该图反映了( ) A.工场手工业占重要地位 B.租佃关系开始确立 C.商人群体社会地位较低 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答案 A 根据题图可知,当地工场工人占到苏杭地区居民约三分之一的比例,这表明工场手工业在当地的社会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故A项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