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图形与坐标用坐标确定位置教案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图形与坐标用坐标确定位置教案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图形与坐标用坐标确定位置教案

23.6 图形与坐标

1.用坐标确定位置

1.了解用平面直角坐标系和方位来表示物体间的位置的意义;(重点)

2.利用坐标表示物体间的位置;(重点)

3.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难点)

一、情境导入

“怪兽吃豆”是一种计算机游戏,如图所示的标志表示“怪兽”先后经过的几个位置.如果用(1,2)表示“怪兽”按图中箭头所指路线经过的第三个位置,那么你能用同样的方式表示图中“怪兽”经过的其他几个位置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如图是某公园景点的平面图(比例尺为1∶10000),请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用坐标分别表示各建筑的位置.

解析:根据“利于点的坐标表示”的原则,选广场为原点比较适当,其他各地与广场的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都相对较小.

解:如图,以广场为原点,正东方向为x轴正方向,正北方向为y轴正方向,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测量出碰碰车距广场的图上距离为 1.5cm,根据比例尺实际距离为150m,以1m为一个单位长度,图中各地的坐标为广场(0,0),打靶场(-150,75),钓鱼台(-75,225),碰碰车(0,150),动物馆(75,225).

方法总结: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绘制区域内一些地点分布情况平面图的过程如下:(1)建立坐标系,选择一个适当的参照点为原点,确定x轴、y轴的正方向;(2)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适当的比例尺,在坐标轴上标出单位长度;(3)在坐标平面内描出这些点,确定出各点的坐标和各个地点的名称.注意:在构建直角坐标系时,一般选水平向右为x轴正方向,竖直向上为y轴正方向,或向东为x轴正方向,向北为y轴正方向.

探究点二:用方向、距离描述位置

如图所示是小明家附近的简单地图. 已知OA=2cm,OB=2.5cm,OP=4cm,C为OP的中点.回答下列问题(“O”处表示小明家):

(1)图中到小明家距离相等的是哪些地方?

(2)图中商场、学校、公园、停车场分别在小明家的什么位置?

解析:首先根据图形确定方向,然后再在对应射线上确定距离.

解:(1)学校和公园;

(2)图中商场在小明家北偏西30°方向2.5cm处,学校在小明家北偏东45°方向(或东北方向)2cm处,公园在小明家南偏东60°方向2cm处,停车场在小明家南偏东60°方向4cm 处.

方法总结:(1)用方向和距离表示物体位置时必须选定一个统一的参照物,同时也要一对数,这对数是相对于参照物的方位和距离;(2)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时要考虑方向在前、距离在后的顺序.

三、板书设计

利用直角坐标系和方位描述物体间的位置

1.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表示平面内点的位置;

2.用方向、距离描述位置.

将现实生活中常用的定位方法呈现给学生,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活泼、直观形象且贴近他们生活的问题情境;另一方面,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主动参与、积极探究.

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2.1. 二次根式(1) 教学内容: 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运用 教学目标:1a ≥0)的意义解答具体题目. 2、提出问题,根据问题给出概念,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关键:1a ≥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的概念; 2a ≥0)”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过程:一、回顾 当a 是正数时,a 表示a 的算术平方根,即正数a 的正的平方根. 当a 是零时,a 等于0,它表示零的平方根,也叫做零的算术平方根. 当a 是负数时,a 没有意义. 二、概括:a (a ≥0)表示非负数a 的算术平方根,也就是说,a (a ≥0)是一 个非负数,它的平方等于a .即有: (1)a ≥0(a ≥0); (2)2)(a =a (a ≥0). 形如a (a ≥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注意:在二次根式a 中,字母a 必须满足a ≥0,即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 三、例题讲解 例题: x 是怎样的实数时,二次根式1-x 有意义? 分析 要使二次根式有意义,必须且只须被开方数是非负数. 解: 被开方数x-1≥0,即x ≥1. 所以,当x ≥1时,二次根式1-x 有意义. 思考:2a 等于什么? 我们不妨取a 的一些值,如2,-2,3,-3,……分别计算对应的a2的值,看看有什么规律: 概括: 当a ≥0时,a a =2; 当a <0时,a a -=2. 这是二次根式的又一重要性质.如果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是一个完全平方,运用这个性质, 可以将它“开方”出来,从而达到化简的目的.例如: 22)2(4x x ==2x (x ≥0); 2224)(x x x ==. 四、练习: x 取什么实数时,下列各式有意义. (1)x 43-; (2)23-x ; (3)2)3(-x ; (4)x x 3443-+-

图形与坐标知识点及习题

图形与坐标

1.若点A的坐标是(-3,5),则它到 x 轴的距离是_______,到y 轴的距离是______ 2.若点B在x 轴下方,y 轴左侧,并且到 x 轴、y 轴距离分别是2、4个单位长度, 则点B的坐标是_________ 3.点P到x 轴、y 轴的距离分别是2、1, 则点P的坐标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明位与广场的北偏西30°方向上,距离广场3 千米,则广场的位置是在小明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点A (m ,-2),点B (3,m-1),且直线AB ∥x 轴,则m 的值为 6.点(3,-2)在第_____象限;点(-1.5,-1) 在第_______象限;点(0,3)在____轴上; 7.点A 在x 轴上,距离原点4个单位长度,则A 点的坐标是 _______________。 8.点 M (- 8,12)到 x 轴的距离是_________, 到 y 轴的距离是________. 9.若点P 在第三象限且到x 轴的距离为 2 , 到y 轴的距离为1.5,则点P 的坐标是________。 10.点A (1-a ,5),B (3 ,b )关于y 轴对称, 则a=___,b=____。 1.△ABC 三个顶点A 、B 、C 的坐标分别为 A (2,-1), B (1,-3), C (4,-5) (1)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 ABC ; 2)求三角形的三边长,判断三角形形状; (3)把 向右平移4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恰好得到△ ABC ,试写出△ A 1B 1C 1三个顶点的坐标,并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这些点; 4)求出△ A 1B 1C 1的面积。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蚂蚁从原点O 出发,按向上、向右、向下、向右的方向依次不断移动,每次移动1个单位.其行走路线如下图所示. (1)填写下列各点的坐标:A 1(____,_____), A 3(____,_____),A 12(____,____); 111A B C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图形与坐标用坐标确定位置教案

23.6 图形与坐标 1.用坐标确定位置 1.了解用平面直角坐标系和方位来表示物体间的位置的意义;(重点) 2.利用坐标表示物体间的位置;(重点) 3.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难点) 一、情境导入 “怪兽吃豆”是一种计算机游戏,如图所示的标志表示“怪兽”先后经过的几个位置.如果用(1,2)表示“怪兽”按图中箭头所指路线经过的第三个位置,那么你能用同样的方式表示图中“怪兽”经过的其他几个位置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如图是某公园景点的平面图(比例尺为1∶10000),请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用坐标分别表示各建筑的位置. 解析:根据“利于点的坐标表示”的原则,选广场为原点比较适当,其他各地与广场的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都相对较小. 解:如图,以广场为原点,正东方向为x轴正方向,正北方向为y轴正方向,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测量出碰碰车距广场的图上距离为 1.5cm,根据比例尺实际距离为150m,以1m为一个单位长度,图中各地的坐标为广场(0,0),打靶场(-150,75),钓鱼台(-75,225),碰碰车(0,150),动物馆(75,225).

方法总结: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绘制区域内一些地点分布情况平面图的过程如下:(1)建立坐标系,选择一个适当的参照点为原点,确定x轴、y轴的正方向;(2)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适当的比例尺,在坐标轴上标出单位长度;(3)在坐标平面内描出这些点,确定出各点的坐标和各个地点的名称.注意:在构建直角坐标系时,一般选水平向右为x轴正方向,竖直向上为y轴正方向,或向东为x轴正方向,向北为y轴正方向. 探究点二:用方向、距离描述位置 如图所示是小明家附近的简单地图. 已知OA=2cm,OB=2.5cm,OP=4cm,C为OP的中点.回答下列问题(“O”处表示小明家): (1)图中到小明家距离相等的是哪些地方? (2)图中商场、学校、公园、停车场分别在小明家的什么位置? 解析:首先根据图形确定方向,然后再在对应射线上确定距离. 解:(1)学校和公园; (2)图中商场在小明家北偏西30°方向2.5cm处,学校在小明家北偏东45°方向(或东北方向)2cm处,公园在小明家南偏东60°方向2cm处,停车场在小明家南偏东60°方向4cm 处. 方法总结:(1)用方向和距离表示物体位置时必须选定一个统一的参照物,同时也要一对数,这对数是相对于参照物的方位和距离;(2)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时要考虑方向在前、距离在后的顺序. 三、板书设计 利用直角坐标系和方位描述物体间的位置 1.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表示平面内点的位置; 2.用方向、距离描述位置. 将现实生活中常用的定位方法呈现给学生,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活泼、直观形象且贴近他们生活的问题情境;另一方面,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主动参与、积极探究.

八年级数学位置与坐标知识归纳

一、在平面内,确定物体的位置一般需要两个数据。 二、平面直角坐标系及有关概念 1、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其中,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铅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x轴和y轴统称坐标轴。它们的公共原点O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建立了直角坐标系的平面,叫做坐标平面。 2、为了便于描述坐标平面内点的位置,把坐标平面被x轴和y轴分割而成的四个部 分,分别叫做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注意]:x轴和y轴上的点(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一个象限。 3、点的坐标的概念 1.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P,过点P分别x轴、y轴向作垂线,垂足在上x轴、y轴对 应的数a,b分别叫做点P的横坐标、纵坐标,有序数对(a,b)叫做点P的坐标。 2.点的坐标用(a,b)表示,其顺序是横坐标在前,纵坐标在后,中间有“,”分 开,横、纵坐标的位置不能颠倒。平面内点的坐标是有序实数对,当b a≠时,(a,b)和(b,a)是两个不同点的坐标。 3.平面内点的与有序实数对是一一对应的。 4、不同位置的点的坐标的特征 (1)、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特征 点P(x,y)在第一象限0 x ?y ,0> > 点P(x,y)在第二象限0 ,0> ?y x < 点P(x,y)在第三象限0 x ?y ,0< < 点P(x,y)在第四象限0 x ?y ,0< > (2)、坐标轴上的点的特征 点P(x,y)在x轴上0 ?y,x为任意实数 = 点P(x,y)在y轴上0 = ?x,y为任意实数 点P(x,y)既在x轴上,又在y轴上?x,y同时为零,即点P坐标为(0,0)即原点 (3)、两条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点的坐标的特征 点P(x,y)在第一、三象限夹角平分线(直线y=x)上?x与y相等 点P(x,y)在第二、四象限夹角平分线上?x与y互为相反数

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用)

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 22.1 一元二次方程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能熟练地把一元二次方程整理成一般形式ax2+bx+c=0(a≠0). 2.在分析、揭示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工具,增加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感性认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引入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让学生认识一元二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提高学生利用方程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 通过生活学习数学,并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 判定一个数是否是方程的根. 【教学难点】 由实际问题列出的一元二次方程解出根后,还要考虑这些根是否确定是实际问题的根.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问题1 绿苑小区住宅设计,准备在每两幢楼房之间,开辟面积为900平 方米的一块长方形绿地,并且长比宽多10米,那么绿地的长和宽各为多少? 【分析】设长方形绿地的宽为x米,不难列出方程x(x+10)=900,整 理可得x2+10x-900=0.(1) 问题2 学校图书馆去年年底有图书5万册,预计到明年年底增加到7.2 万册.求这两年的年平均增长率. 解:设这两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我们知道,去年年底的图书数是5万册,则今年年底的图书数是5(1+x)万册,同样,明年年底的图书数又是今年 年底的(1+x)倍,即5(1+x)·(1+x)=5(1+x)2万册.可列得方程5(1+x)2=7.2,整理可得5x2+10x-2.2=0(2) 【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列出方程,解决问题.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思考、讨论 问题1和问题2分别归结为解方程(1)和(2).显然,这两个方程都不是一元二次方程.那么这两个方程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区别在哪里?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共同特点: (1)都是整式方程 (2)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3)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 【归纳总结】上述两个整式方程中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 最高次数是2,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通常可写成如下的一般形式:

八年级下册数学图形与坐标

第三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 单元测试题 (时限:100分钟 总分:100分) 班级 姓名 总分 一、 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1,2)在( ) A .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点P (-3,m +1)在第三象限,则m 的值为 ( ) A .-1 B .m >-3 C .m <-1 D .m >-1 3. 在y 轴上,与点A (3,-2)的距离等于3的点有( ) A.1个 B.2个 C.4个 D. 0个 4. 点A (1,2)向右平移2个单位得到对应点'A ,则点'A 的坐标是( ) A.(1,4) B.(1,0) C.(-l ,2) D.(3,2) 5. 如图,小明从点O 出发,先向西走40米,再向南走30米 到达点M ,如果点M 的位置用(-40,-30)表示,那么 (10,20)表示的位置是( ) A .点A B .点B C .点C D .点D 6. 点P (a ,b )的纵坐标b 不变,而横坐标a 减少3,则点P ( ). A .向左平移了3个单位 B.向右平移了3个单位 C.向上平移了3个单位 D.向下平移了3个单位 7.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点(a ,b )在x 轴上,则( ) A.00a b =≠, B .0b = C. 1a b = D.0a b +=且0a ≠ 8. 若点P (m ,1-2m )的横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则点P 一定在( ) 第5题图

A .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9. 如果用(6,1)表示一张6排1号的电影票,那么15排2号的电影票可表示为________ . 10. 若点M (2a -,23a +)是y 轴上的点,则a 的值为___________. 11.一个长方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三个顶点的坐标为(–1,–1)、(–1,2)、(3,–1),则第四个顶点的坐标为 . 12. 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右边的图案是由左边的图案 经过平移以后得到的. 左图中左右眼睛的坐标分别 是(-4,2),(-2,2),右图中左眼的坐标是(3,4), 则右图中右眼的坐标是 . 13. 如图所示的围棋盘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黑棋A 的 坐标为(-1,2),那么白棋B 的坐标是 . 14.已知点P 的坐标是(2a -,36a +),且点P 到两 坐标轴的距离相等,则点P 的坐标是_____________. 15.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线段AB 绕点A 按逆 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到线段AB ′,则点B ′的坐标 为 . 16.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 (-4,0),B (4,0), 点C 在坐标轴上,且AC +BC =10,写出满足条件的 所有点C 的坐标________. 三、解答题(本题共5小题,共36分) 17.(本小题满分6分) 写出图中点A 、B 、C 、D 、E 、F 的坐标. 第12题图 第15题图

初三数学旋转坐标与图形变换

图形的旋转 坐标与图形变换 1、(2018武汉模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将点P (4,-3)绕原点旋转90度得到1P ,则1P 的坐标为________ [解析]:分顺时针和逆时针两种情况旋转,1P 的坐标为(-3,-4)或(3,4) 2、(2018洪泽县模拟)已知点P 的坐标为(1,1),若将点P 绕着原点逆时针旋转45度,得到1P ,则1P 的坐标为________ [解析]:1P 的坐标为(-1,1) 3、(2018杜丹江二模)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等边OAB ?边长为2,点B 在第一象限内,AB//x 轴,若将OAB ?绕点O 旋转120度,再关于y 轴对称后得到O B A 11?,由点1A 的坐标为________ [解析]:分顺时针和逆时针两种情况旋转,),3,1(1 --A 或),0,2(1A 4、(2018杜丹江三模)等边ABC ?如图放置,A (1,1),B (3,1),等边三角形的中心是点D ,若将点D 绕点A 旋转90度后得到点、D ,则、D 的坐标是________ [解析]:)331,2(+ D 顺时针旋转得到)0,331(+、D ,逆时针旋转得到)2,331(-、D

5、(2018杜丹江)如图,ABC ?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 (1,-1),B (2,-2),C (4,-1),将ABC ?绕着原点O 旋转75度,得到111C B A ?,则点1B 的坐标为________ [解析]:由点B (2,-2),则OB=2,且OB 与x 轴、y 轴夹角为45度,当点B 绕原点逆时针旋转75度后,与x 轴正向夹角为30度,则点1B 到x 轴y 轴距离分别为6,2,则点)2,6(1B ,同理,当点B 绕原点顺时针旋转时,可得)6,2(1--B 6、(2018邵阳期末)如图,已知A (2,1),现将A 点绕原点O 逆时针旋转90度得到1A ,则1A 的坐标是________ [解析]:)2,1(1-A 7、(2018沙坪坝区期末)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B (-3,2),若将ABO ?绕点O 沿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O B A 11?,则点B 的对应点1B 的坐标是________ [解析]:)3,2(1B

华师大九年级(上)教案 第25章 解直角三角形(全)

25.1 测量 教学目标 1、在探索基础上掌握测量。 2、掌握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在直角三角形中,知道两边可以求第三边。 难点:应用勾股定理时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和。 教学过程 当你走进学校,仰头望着操场旗杆上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时,你也许很想知道,操场旗杆有多高? 你可能会想到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 图25.1.1 如图25.1.1,站在操场上,请你的同学量出你在太阳光下的影子长度、旗杆的影子长度,再根据你的身高,便可以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计算出旗杆的高度. 如果就你一个人,又遇上阴天,那怎么办呢?人们想到了一种可行的方法,还是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 试一试 如图25.1.2所示,站在离旗杆BE底部10米处的D点,目测旗杆的顶部,视线AB与水平线的夹角∠BAC为34°,并已知目高AD为1.5米.现在若按1∶500的比例将△ABC画在纸上,并记为△A′B′C′,用刻度直尺量出纸上B′C′的长度,便可以算出旗杆的实际高度. 你知道计算的方法吗?

图25.1.2 实际上,我们利用图25.1.2(1)中已知的数据就可以直接计算旗杆的高度,而这一问题的解决将涉及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我们已经知道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所满足的关系(即勾股定理),那么它的边与角又有什么关系?这就是本章要探究的内容.练习 1.小明想知道学校旗杆的高度,他发现旗杆顶端的绳子垂到地面还多1米,当他把绳子的下端拉开5米后,发现下端刚好接触地面,求旗杆的高度. 2.请你与你的同学一起设计切实可行的方案,测量你们学校楼房的高度. 习题25.1 1.如图,为测量某建筑的高度,在离该建筑底部30.0米处,目测其顶,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40°,目高1.5米.试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求出该建筑的高度.(精确到0.1米) (第1题) (第3题) 2.在平静的湖面上,有一枝红莲,高出水面1米,阵风吹来,红莲被风吹到一边,花朵齐及水面,已知红莲移动的水平距离为2米,问这里水深多少? 3.如图,在一棵树的10米高B处有两只猴子,一只猴子爬下树走到离树20米处的池塘A处.另一只爬到树顶D后直接跃到A 处,距离以直线计算,如果两只猴子所经过的距离相等,求这棵树的高度. 小结与作业:

九年级中考数学图形与坐标专题练习题

九年级中考数学图形与坐标专题练习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若点P(m,2+m)的横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则点P一定在()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2.已知点P(-2,5),Q(n,5)且PQ=4,则n的值为() A.2 B.2或4 C.2或-6 D.-6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0,2),B(4,0),点N为线段AB的中点,则点N的坐标为() A.(1,2) B.(4,2) C.(2,4) D.(2,1) 4.小明和小丽下棋,小明执白子,小丽执黑子,如图是在直角坐标系中棋子摆出的图案,若再摆放一白一黑两枚棋子,使9枚棋子组成的图案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则这两枚棋子的坐标分别是() C.黑子(2,3),白子(4,0) D.黑子(4,0),白子(2,3) 5.若点A位于x轴上方,到x轴的距离为2,到y轴的距离为5,则 点A坐标为() A.(2,5) B.(5,2)或(-5,2)

C.(5,2) D.(2,5)或(-2,5) 6.已知点A (2m -2,m 5+4)在第一象限角平分线上,则m 的值为( ) A.6 B.-1 C.2或3 D.-1或6 7.如图,ABO Rt ?和CBD Rt ?中,=∠=∠CBD ABO 90°,若=∠CBA 60°,BD BO =,点A 坐标为( 32,-2)则点C 的坐标是( ) A.(2,32) B.(1,3) C.(3,1) D.(32,2) 8.如图,⊙1O 与x 轴相交于点A (2,0),B (8,0),与y 轴相切于点C ,则圆心1O 的坐标是( ) A.(3,5) B.(5,3) C.(4,5) D.(5,4) 9.如图,在ABC ?中,ACB ∠=90°,AC =2,BC =1,点A 和点C 分别在x 轴和y 轴上,当点A 在x 轴正半轴上运动时,点C 随之在y 轴正半轴上运动,在运动过程中,点B 到原点O 的最大距离为( ) A.5 B.6 C.1+2 D.3 10.若A (-2,0),B (1,2),点P 为直线y =4上一动点,且PAB ?的面积为6,则点P 的坐

华师大九年级下数学教案章圆(20210217203527)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圆、等圆、等弧、圆心角等概念, 2.让学生深刻认识圆中的基本概念。 教学重点圆中的基本概念的认识。 教学难点对等弧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圆是如何形成的? 请同学们画一个圆,并从画圆的过程中阐述圆是如何形成的。如右图,线段OA 绕着它 固定的一个端点O 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 随之旋转所形成的图形。同学们想一想,如何在操场上画出一个很大的圆?说说你的方法。由以上的画圆和解答问题的过程中,让同学们思考圆的位置是由什么决定的?而大小又是由谁决定的?(圆的位置由圆心决定,圆的大小由半径长度决定) (二)问题:据统计,某个学校的同学上学方式是,有50% 的同学步行上学,有20% 的同学坐公共汽车 上学,其他方式上学的同学有30% ,请你用扇形统计图反映这个学校学生的上学方式。如图28.1.2线, 段OA、OB、OC 都是圆的半径,线段AB 为直径,.这个以点O 为圆

心的圆 叫作“圆O”,记为“⊙ O” 线段AB、BC、AC 都是圆O 中的弦,曲线BC、BAC 都是圆中的弧,分别记为BC、BAC, 其中像弧B︵C这样小于半圆周的圆弧叫做劣弧,像弧BAC.这样的大于半圆周的圆弧叫做优弧。 ∠AOB、∠AOC、∠BOC 就是圆心角。结合上面的扇形统计图,进一步阐述圆心角、优弧、劣弧等圆中的基本元素。 三、课堂练习 1、直径是弦吗?弦是直径吗? 2、半圆是弧吗?弧是半圆吗? 3、半径相等的两个圆是等圆,而两段弧相等需要什么条件呢? 4、比较右图中的三条弧,先估计它们所在圆的半径的大小关系,再用圆规验证你的结论是否正确。 5、说出上右图中的圆心角、优弧、劣弧。

初二数学图形和坐标整合版

第四讲 图形与坐标 知识点梳理: 一.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内画两条___ _ _____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水平的轴叫: ,竖直的轴叫: , 是原点,通常规定向 或向 的方向为正方向。 1. 已知点A(x,y).1)若xy =0,则点A 在_______________; 2)若xy >0,则点A 在___________;3)若xy <0,则点A 在________________. 2. 坐标轴上的点的特征:x 轴上的点______为0,y 轴上的点______为0。 3. 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特征: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_________ ________;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 ______________ ______。 4. 平行于坐标轴的点的特征:平行于x 轴的直线上的所有点的______坐标相同,平行于y 轴的直线上的所有点的______坐标相同。 5. 点到坐标轴的距离:点P (),x y 到x 轴的距离为_______,到y 轴的距离为______,到原点的距离为____________; 三.坐标平面内点的平移情况:左右移动点的_____坐标变化,(向右移动____________,向左移动 ____________),上下移动点的______坐标变化(向上移动____________,向下移动____________) 知识一、坐标系的理解 例1、平面内点的坐标是( ) A 一个点 B 一个图形 C 一个数 D 一个有序数对 知识二、已知坐标系中特殊位置上的点,求点的坐标 例1 点P 在x 轴上对应的实数是3-,则点P 的坐标是 ,若点Q 在y 轴上 对应的实数是 3 1 ,则点Q 的坐标是 ,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3章图形的相似23.6图形与坐标1用坐标确定位置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12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3章图形的相似23.6图形与坐标1用坐标确定位置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12 1.用坐标确定位置 1.了解用平面直角坐标系和方位来表示物体间的位置的意义;(重点) 2.利用坐标表示物体间的位置;(重点) 3.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难点) 一、情境导入 “怪兽吃豆”是一种计算机游戏,如图所示的标志表示“怪兽”先后经过的几个位置.如果用(1,2)表示“怪兽”按图中箭头所指路线经过的第三个位置,那么你能用同样的方式表示图中“怪兽”经过的其他几个位置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如图是某公园景点的平面图(比例尺为1∶10000),请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用坐标分别表示各建筑的位置. 解析:根据“利于点的坐标表示”的原则,选广场为原点比较适当,其他各地与广场的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都相对较小. 解:如图,以广场为原点,正东方向为x轴正方向,正北方向为y轴正方向,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测量出碰碰车距广场的图上距离为 1.5cm,根据比例尺实际距离为150m,以1m为一个单位长度,图中各地的坐标为广场(0,0),打靶场(-150,75),钓鱼台(-75,225),碰碰车(0,150),动物馆(75,225).

方法总结: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绘制区域内一些地点分布情况平面图的过程如下:(1)建立坐标系,选择一个适当的参照点为原点,确定x轴、y轴的正方向;(2)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适当的比例尺,在坐标轴上标出单位长度;(3)在坐标平面内描出这些点,确定出各点的坐标和各个地点的名称.注意:在构建直角坐标系时,一般选水平向右为x轴正方向,竖直向上为y轴正方向,或向东为x轴正方向,向北为y轴正方向. 探究点二:用方向、距离描述位置 如图所示是小明家附近的简单地图. 已知OA=2cm,OB=2.5cm,OP=4cm,C为OP的中点.回答下列问题(“O”处表示小明家): (1)图中到小明家距离相等的是哪些地方? (2)图中商场、学校、公园、停车场分别在小明家的什么位置? 解析:首先根据图形确定方向,然后再在对应射线上确定距离. 解:(1)学校和公园; (2)图中商场在小明家北偏西30°方向2.5cm处,学校在小明家北偏东45°方向(或东北方向)2cm处,公园在小明家南偏东60°方向2cm处,停车场在小明家南偏东60°方向4cm 处. 方法总结:(1)用方向和距离表示物体位置时必须选定一个统一的参照物,同时也要一对数,这对数是相对于参照物的方位和距离;(2)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时要考虑方向在前、距离在后的顺序. 三、板书设计 利用直角坐标系和方位描述物体间的位置 1.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表示平面内点的位置; 2.用方向、距离描述位置. 将现实生活中常用的定位方法呈现给学生,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活泼、直观形象且贴近他们生活的问题情境;另一方面,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主动参与、积极探究.

(92页精品)华师大九年级数学教案 (全册)教学设计(上)

22.1. 二次根式(1) 教学内容: 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运用 教学目标:1、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 (a ≥0)的意义解答具体题目. 2、提出问题, 根据问题给出概念, 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关键:1.重点:(a ≥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的概念; 2.难点与关键:(a ≥0)”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过程:一、回顾 当a 是正数时, a 表示a 的算术平方根, 即正数a 的正的平方根. 当a 是零时, a 等于0, 它表示零的平方根, 也叫做零的算术平方根. 当a 是负数时, a 没有意义. 二、概括: a (a ≥0)表示非负数a 的算术平方根, 也就是说, a (a ≥0)是一个非负数, 它的平方 等于a .即有: (1) a ≥0(a ≥0); (2)2 )(a =a (a ≥0). 形如 a (a ≥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注意:在二次根式 a 中, 字母a 必须满足a ≥0, 即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 三、例题讲解 例题: x 是怎样的实数时, 二次根式 1-x 有意义? 分析 要使二次根式有意义, 必须且只须被开方数是非负数. 解: 被开方数x-1≥0, 即x ≥1. 所以, 当x ≥1时, 二次根式 1-x 有意义. 思考: 2 a 等于什么? 我们不妨取a 的一些值, 如2, -2, 3, -3, ……分别计算对应的a2的值, 看看有什么规律: 概括: 当a ≥0时, a a =2; 当a <0时, a a -=2. 这是二次根式的又一重要性质.如果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是一个完全平方, 运用这个性质, 可以将它“开方”出来, 从而达到化简的目的.例如: 2 2)2(4x x ==2x (x ≥0); 2224)(x x x ==. 四、练习: x 取什么实数时, 下列各式有意义. (1) x 43-; (2) 23-x ; (3)2 ) 3(-x ; (4) x x 3443-+- 五、 拓展

2019-2020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图形与坐标》专项测试(含答案) (813)

2019-2020年八年级数学上册《图形与坐标》测试卷 学校:__________ 题号一二三总分 得分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 1.(2分)对于任意实数a,点P(a,(6) a a+)一定不在()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2.(2分)如图所示的是小亮从家出发到医院要经过的街道,若用(0,4)表示家的位置,下列路径中,不能到达医院的是() A.(0,4)→(0,3)→(0,0)→(4,0) B.(0,4)→(0,1)→(4,1)→(4,0) C.(0,4)→(2,1)→(3,1)→(4,1) D.(0,4)→(0,2)→(4,2)→(4,0) 3.(2分)将△ABC的三个顶点的纵坐标乘以-1,横坐标不变,则所得图形与原图形的关系是() A.关于x轴对称 B.关于y轴对称 C.原图形向x轴负方向平移1个单位 D.原图形向y轴负方向平移1个单位 4.(2分)若点P(m,2)与点Q(3,n)关于y轴对称,则m、n的值分别为()A. -3,2 B. 3,-2 C.-3,-2 D.3,2 5.(2分)如图,下列各点在阴影区域内的是() A.(3.3)B.(-1,2)C.(3.5)D.(-3,-2)

6.(2分)点M在y轴的左侧,到x轴、y轴的距离分别是3和5,则点M的坐标是()A.(一5,3)B.(-5,-3) C.(5,3)或(-5,3)D.(-5,3)或(-5,-3) 7.(2分)在A(3,3 -)四个点 -),B(22,-2),C(-22,2), D(2,3 中,在第四象限的点的个数为() A.1个B.2个C.3个D.4个 8.(2分)右图是方格纸上画出的小旗图案,如果用(0,0)表示A点,(0,4)表示B 点,那么C点的位置可表示为() A.(0,3)B.(2,3)C.(3,2)D.(3,0) 9.(2分)一个人从A点出发向北偏东60°方向走到B点,再从B点出发向南偏西15°方向走到C点,那么∠ABC等于() A.135°B.l05°C.75°D.45° 10.(2分)小明家的坐标为(1,2),小丽家的坐标为(一2,一l),则小明家在小丽家的() A.东南方向B.东北方向C.西南方向D.西北方向 评卷人得分 二、填空题 11.(2分)a是数据l,2,3,4,5的中位数,b是数据2,3,3,4的方差,则点P(a,b)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 . 12.(2分)如图,在△AOM中,∠AMO=90°,0A=5,AM=4.则点A的坐标为 .

九年级数学图形与坐标专题训练

中考数学第一轮复习专题训练 (十六) (图形与坐标) 一、填空题:(每题3分,共36分) 1、点A (3,-2)关于 x 轴对称的点是_____。 2、P (2,3)关于原点对称的点是_____。 3、P (-2,3)到 轴的距离是_____。 4、小红坐在第 5 排 24 号用(5,24)表示,则(6,27)表示小红坐在第__排__号。 5、以坐标平面内点A (2,4),B (1,0),C (-2,0)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是__。 6、如图1,△AOB 的顶点A 的坐标为_____。 7、如图1,△AOB 沿x 轴向右平移1个单位后,得到△A'O'B',则点A'的坐标为___。 8、如图2,矩形ABOC 的长OB =3,宽AB =2,则点A 的坐标为____。 9、如图3,正方形的边为2,则顶点C的坐标为_____。 10、如图4,△AOB 和它缩小后得到的△COD 。则△AOB 和△COD 的相似比为___。 11、小东要在电话中告诉同学如图5的图形,他应当怎样描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如图6,一个机器人从O 点出以,向正东方走3米到达A 点,再向正北方走6米到达A 2点,再向正西方向走9米到达A 3点,再向正南方向走12米到达A 4点,再向正东走15米到达A 5点,按如此规律走下去,当机器人走到A 6点时,离O点的距离是_____米。 二、选择题:(每题 4 分,共 24 分) 1、若点A (m ,n )在第三象限,则点B (-m ,n),在(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名象限 D 、第四象限 2、若P (m ,2)与点Q (3,n )关于 轴的对称,则m 、n 的值是( ) A 、-3,2 B 、3,-2 C 、-3,-2 D 、3,2 3、A 在B 的北偏东30°方向,则B 在A 的( ) A 、北偏东30° B 、北偏东60° C 、南偏西30° D 、南偏西60°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个等腰三角形必是位似图形 B 、位似图形必是全等图形 C 、两个位似图形对应点连线可能无交点 D 、两个位似形对应点连线只有一个交点 5、将△ABC 的三个顶点的纵坐标乘以-1,横坐标不变,则所得图形与原图形的关系是( ) A 、关于 x 轴对称 B 、关于 轴对称 C 、关于原点对称 D 、原图形向 轴负方向平移1个单位 6、如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个单位,对于A 、B 的位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B 向左平移 2 个单位再向下移 2 个单位与 A 重合 y y y y …………………………密……………………封……………………装……………………订………………… 学校:______ 班级:_____ 姓名:______ 座号:____ 1 2 3 4 A A' O 1 2 3 4 y x B B' (1) A C B O x y (2) A C O B y x (3) 北 东 南 西 A 1 A 5 A 3 A 2 A 4 (6) A B D y C 1 2 3 x (4) 1 2 3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3章《图形与坐标》复习

第3章 图形与坐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复习使学生能掌握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综合运用图形与坐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参与本章知识梳理与体系构建的过程,培养归纳总结能力;2.领悟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激发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母校的热爱之情。 重点:特殊点的坐标特征及其在解题中的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 难点:感受数形结合思想 教学过程: 1. 复习引入 知识结构图 知识点梳理 一、平面直角坐标系: 二、在平面内画两条________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水平的轴叫:____ ,竖直的轴叫:____ ,____ 是原点,通常规定向____ 或向____ 的方向为正方向。 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特点: 1. 已知点A(x,y).1)若xy =0,则点A 在____________;2)若xy >0,则点A 在_______;3)若xy <0,则点A 在________________. 2. 坐标轴上的点的特征:x 轴上的点______为0,y 轴上的点______为0。 3. 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特征: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_________________;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____________。 4. 平行于坐标轴的点的特征:平行于x 轴的直线上的所有点的 ____坐标相同,平行于y 轴的直线上的所有点的______坐标相同。5. 点到坐标轴的距离:点P (),x y 到x 轴的距离为_______,到y 轴的距离为______,一对有序实数对 方位角 一 种 很 有 用 的 工 具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全册完整教案

华东师大初中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1.1. 二次根式(1) 教学目标:1a ≥0)的意义解答具体题目. 2、提出问题,根据问题给出概念,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关键:1a ≥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的概念; 2a ≥0)”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过程:一、回顾 当a 是正数时,a 表示a 的算术平方根,即正数a 的正的平方根. 当a 是零时,a 等于0,它表示零的平方根,也叫做零的算术平方根. 当a 是负数时,a 没有意义. 二、概括:a (a ≥0)表示非负数a 的算术平方根,也就是说,a (a ≥0)是一个非负数,它的平方 等于a .即有: (1)a ≥0(a ≥0); (2)2)(a =a (a ≥0). 形如a (a ≥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注意:在二次根式a 中,字母a 必须满足a ≥0,即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 三、例题讲解 例题: x 是怎样的实数时,二次根式1-x 有意义? 分析 要使二次根式有意义,必须且只须被开方数是非负数. 解: 被开方数x-1≥0,即x ≥1. 所以,当x ≥1时,二次根式1-x 有意义. 思考:2a 等于什么? 我们不妨取a 的一些值,如2,-2,3,-3,……分别计算对应的a2的值,看看有什么规律: 概括: 当a ≥0时,a a =2; 当a <0时,a a -=2. 这是二次根式的又一重要性质.如果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是一个完全平方,运用这个性质,可以将它“开方” 出来,从而达到化简的目的.例如: 22)2(4x x ==2x (x ≥0); 2224)(x x x ==. 四、练习: x 取什么实数时,下列各式有意义. (1)x 43-; (2)23-x ; (3)2)3(-x ; (4)x x 3443-+- 五、 拓展

九年级数学上册图形与坐标用分类讨论思想解相似图形难题素材新版华东师大

用分类讨论思想解相似图形难题 所谓分类讨论思想就是根据问题可能存在的多种情况进行讨论,防止出现漏解的一种数学思想.它能使同学们的思维日趋严谨。它的应用大致可分为四个步骤:(1)确定分类对象;(2)合理进行分类;(3)逐步进行讨论;(4)归纳讨论结果,得出正确结论.下面举几例说明分类讨论思想在相似图形中的应用. 例 1 已知a 、b 、c 为非零实数,且满足k b c a c b a a c b =+=+=+,则一次函数)1(k kx y ++=的图象一定经过( ). A 第一、二、三象限 B 第二、四象限 C 第一象限 D 第二象限 分析:本题主要考察一次函数图象性质的灵活应用,但如果思维不周的话,就容易漏掉0=++c b a 的情形,因此可按0=++c b a 和0≠++c b a 两种情况讨论. 解:(1)当0=++c b a 时,1-=-=+= b b b c a k ,此时x y -=,图象过第二、四象限; (2)当0≠++c b a 时,应用等比性质可以得出: 2=+++++++=b c a b a b a c b k ,此时32+=x y 的图象过第一、二、三象限,结合两种情况,函数图象一定过第二象限,故选D. 例2 已知线段cm c cm b cm a 3,2,1===,若第四条线段与它们成比例式,则这样的线段有几条? 分析:因为第四条线段大小不定,所以应用分类讨论思想,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把分类点定为让第四条线段分别与三条线段相乘,既可得到正确答案. 解:设第四条线段为d,让d 分别与1、2、3相乘,得 ,312,6,321?=?=?=?d cm d d ,213,5.1?=?=d cm d cm d 32= ,所以这样的线段有三条,分别为.3 2,5.1,6cm cm cm 例3 三角形一条高分这个三角形为两个相似三角形,那么这个三角形为( ). A 直角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 C 等腰直角三角形 D 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2017年华东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二次根式 21.1 二次根式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并利用a(a≥0)的意义解答具体题目. 2.理解a(a≥0)是非负数和(a)2=a. a=a(a≥0)并利用它进行计算和化简. 3.理解2 【过程与方法】 1.提出问题,根据问题给出概念,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复习二次根式的概念,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推出a(a≥0)是一个非负数,用具体数据结合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导出(a)2=a(a≥0),最后运用结论严谨解题. 3.通过具体数据的解答,探究并利用这个结论解决具体问题. 【情感态度】 通过具体的数据体会从特殊到一般、分类的数学思想,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及二次根式的有关性质. 【教学重点】 1.形如a(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2. a(a≥0)是一个非负数;(a)2=a(a≥0)及其运用. 3. 【教学难点】 利用“a(a≥0)”解决具体问题. 关键:用分类思想的方法导出a(a≥0)是一个非负数;用探究的方法导出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回顾: 当a是正数时,a表示a的算术平方根,即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 当a是零时,a等于0,它表示零的平方根,也叫做零的算术平方根. 当a是负数时,a没有意义. 【教学说明】通过对算术平方根的回顾引入二次根式的概念.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概括:a(a≥0)表示非负数a的算术平方根,也就是说,a(a≥0)是一个非负数,它的平方等于a.即有: (1)a≥0;(2)(a)2=a(a≥0). 形如a(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注意:在a中,a的取值必须满足a≥0,即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 思考:2a等于什么? 我们不妨取a的一些值,如2,-2,3,-3等,分别计算对应的2a的值,看看有什么规律. 概括:当a≥0时,2a=a;当a<0时,2a=-a.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x取什么实数时,下列各式有意义? 2.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