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石化公司“2010.1.7”火灾爆炸事故

兰州石化公司“2010.1.7”火灾爆炸事故
兰州石化公司“2010.1.7”火灾爆炸事故

2010年1月7日17时24分左右,兰州石化公司合成橡胶厂316#罐区发生了一起火灾爆炸事故。事故造成6人死亡、1人重伤、5人轻伤。

一、事故单位简介

兰州石化公司合成橡胶厂主要生产合成橡胶、合成树脂和有机化工原料三大系列化工产品。现有8个联合车间,包括10万t/a丁苯橡胶装置、5.5万t/a丁苯橡胶装置、5万t/a丁腈橡胶装置、1.5万t/a丁腈橡胶装置、

2万t/aABS树脂装置、1.5万t/aSAN树脂装置、6万t/a苯乙烯装置、4.5万t/a碳四抽提装置、8万t/aMTBE 装置、丁钠橡胶装置和液体橡胶装置。

316#罐区位于兰州石化公司橡胶石化区的西北角,东面为24万t/a裂解装置,南面为烯烃装置,北面为丙烯腈装置,西面为公司内部铁路线。316#罐区共分两个区域,分别由合成橡胶厂和石油化工厂使用管理。罐区由储罐、火车装卸栈桥和汽车装卸栈桥组成。现有储罐30具,设计总容量10359.56m3。其中石油化工厂有22具储罐,储存物料主要为甲苯、轻、重碳九、裂解油、加氢汽油、正己烷、抽余油、丙烯、丙烷、1-丁烯、拔头油、轻烃。合成橡胶厂有8具400m3球罐,其中7具球罐主要储存裂解碳四和丁二烯物料,栈桥可装卸丙烯、拔头油、裂解油、加氢汽油、甲苯、抽余油、丁二烯、正已烷、1-丁烯等物料。

316#罐区主要作为24万t/a乙烯装置的中间罐区,接收外购及生产装置转送的原料,将储存在储罐内的原料输送至各装置。

二、事故经过

2010年1月6日零点班开始,合成橡胶厂316岗位开启P201/B泵外送R202(裂解碳四储罐)物料,同时接受来自石油化工厂烯烃装置产出的裂解碳四。此时,其余2具碳四储罐:R201罐内储存物料291m3,R204罐检修后未储存物料。7日15时30分,根据生产调度安排,停送R202(罐内当时有物料230m3)物料,并从烯烃装置接收裂解碳四(接收量约6吨/小时);R201物料打循环。

17时15分左右,316岗位化工三班操作工王某按班长指令到罐区检查卸车流程,准备卸丁二烯汽车槽车。当王某走到罐区一层平台时,突然发现R202底部2号出口管线第一道阀门下弯头附近有大量碳四物料呲出,罐区防火堤内弥漫一层白雾,便立即跑回控制室,向班长孙某汇报。

17时19分,班长孙某向合成橡胶厂调度室报告,称R202底部管线泄漏,请求立即调消防车进行掩护,并同时安排岗位操作人员关闭R202底部第一道阀门,随即孙某带领操作工谢某、马某、丁某等全班人员到现场查看处理,同时安排王某负责疏散4号货位等待卸车的丁二烯槽车。与此同时,与罐区邻近的石油化工厂丙烯腈焚烧炉和1号化污岗位人员分别向石油化工厂调度报告,称橡胶厂316#罐区附近有大量白雾,泄漏及扩散速度很快。

17时22,班长孙某再次与调度联系,报告R202底部物料大量泄漏,人员无法进入。17时24分,泄漏物料沿铁路自备线及环形道路蔓延至石化厂丙烯腈装置焚烧炉区,遇到焚烧炉内明火后引起燃烧,外围火焰在迅速扩张后回烧至橡胶厂316#罐区,8秒钟后,达到爆炸极限的混合爆炸气在316球罐区附近发生空间闪爆。闪爆冲击波造成罐区部分罐底管线断裂,大量可燃物料泄漏燃烧。冲击波造成石油化工厂F1/C、D(拔头油罐)气

相线断裂,部分铁路槽车移位。辐射热造成球罐区西侧丙烯丙烷罐区中F2/A(丙烯)、F3/A(丙烷)顶部液位计上法兰根处泄漏着火,并形成稳定燃烧。由于消防队及时予以冷却保护和隔离,丙烯丙烷罐区未发生爆炸,F1/A、B得到有效保护,未发生着火爆炸。

碳四泄漏后蔓延至常压罐区,常压罐区内同时发生空间闪爆,冲击波使其中部分罐的部分管线断裂,罐内物料外泄,在围堤内形成池火蔓延。辐射热先后引燃相邻的F8/A(甲苯罐)、F5(重碳九罐)、F10(裂解油罐),辐射热使其临近的管线变形断裂,造成系统管线物料泄漏。由于消防水的冷却降温,在F9/A、F10东边形成的水雾墙使火势得到控制,阻止了火灾向东边罐组扩延,有效保护了F9/A(正己烷)、F14(抽余油)、F8/C、F12(轻碳9)等储罐的安全。

17时23分,消防支队指挥中心接调度通知,要求消防车到316#罐区对泄漏现场进行掩护后,立即派车到316#罐区进行消防监护,消防车行驶到石油化工厂大门口时,听到第一次爆炸声。17时24分,消防指挥中心接到报警电话,立即指派公司全部消防力量迅速出警灭火。公司立即启动重特大事故应急预案,公司领导及相关部门人员及时赶赴现场,组织开展抢险灭火工作,按照应急要求,立即对周边装置紧急停工,并对316#罐区物料系统进行了隔离。根据现场火情及时请求兰州市消防支队进行增援。同时,公司消防队按照预案对燃烧储罐实施冷却控制火势,对R206,F1/A、B,F9/A(正己烷),F14(抽余油),F8/C,F12(轻碳9)罐等未燃烧储罐进行强制性冷却保护隔离,同时对罐区周边公用工程管廊、火炬管网、铁路槽车和汽车槽车实施隔离冷却,4小时后火势得到有效控制,避免了事故进一步扩大。

经过努力,事故明火于1月9日14时10分熄灭,事故得到完全控制。为确保工艺处理安全,防止轻组分物料挥发造成次生事故,留存丙烯丙烷罐区一处明火,确保残余物料控制燃烧,通氮气及蒸汽保护,最后明火于1月13日2时56分自燃熄灭。事故共造成6人死亡、1人重伤、5人轻伤。

三、事故原因

1.直接原因

兰州石化公司合成橡胶厂316#罐区R202底部2号出口管线第一道阀门后管线弯头突然失效,碳四物料大量泄漏,汽化后的物料沿铁路自备线及环形道路蔓延至距罐区北侧约80米处的石油化工厂丙烯腈装置焚烧炉,遇到焚烧炉内明火后引起燃烧,随后在316球罐区附近引发空间闪爆。这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R202底部管线弯头失效原因为:弯头材料存在内在缺陷,其延展性和冲击韧性不符合国家标准,长期低温及荷载变化引起疲劳和材料低温脆性,这是造成开裂的直接原因;介质的泄漏对开裂口的冲刷以及温度和塌压等原因,导致开裂部位继续撕裂,引起局部塑性变形减薄。

2.间接原因(1)车间压力管道管理缺失,专业管理人员工作失职。

2007年3月,合成橡胶厂对316#罐区的R203~R207储罐所属管线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5具储罐底部管线存在“管线弯头处壁厚不合格,且腐蚀较严重”的现象,均判为四级,并将R201~R204罐底部管线更换计划列

入2007年6月的检维修计划,但是具体实施中只对R201罐底部管线进行了更换。2007年9月30日,碳四车间设备管理人员齐某、王某、刘某在检修计划未完成的情况下,进行了工程验收,并办理了验收单和竣工决算,造成本应更换的管线未能得到及时更换。设备管理人员在明知检修计划没有全面实施的情况下,事故发生后,上述车间管理技术人员均认为R202罐底部管线在2007年进行了更换,暴露出专业管理人员严重失职。

(2)应急处置不到位。

橡胶厂316岗位的R201罐底部管线泄漏的应急预案中明确要求,“当储罐底部管线发生泄漏时,应关闭相关阀门;停止装卸车作业;联系提高消防水压力;打开备用罐阀门,准备接料;进行顶水作业;打开消防水幕;必要时进行放火炬”。岗位操作人员在发现管线泄漏后,尽管岗位操作人员进入现场进行处置,由于碳四物料在短时间内泄漏量大,罐区内大量白雾,人员进入困难。当班岗位员工未能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关阀、顶水、打开事故喷淋和切换备用罐等应急处置,从而使物料大量泄漏及蔓延,最终导致了事故的进一步扩大。

调度人员应急意识不强。橡胶厂调度接到岗位裂解碳四泄漏的电话后,没有迅速认识到泄漏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未及时采取有效的应急协调和处理。石化厂调度接到三次异常情况汇报电话,没有及时和橡胶厂调度联系。在异常情况下,员工缺乏必要的应急意识,没有采取充分的预警,分厂与分厂间、装置与装置间应急联动不及时、不通畅。

(3)本质安全存在缺陷。

316#罐区球罐建于1986年8月,未安装远程切断系统。事故发生时由于碳四浓度高,罐区防火堤内碳四汽化后呈雾状弥漫,人员进入罐区困难,无法及时关闭R202罐底部阀门,致使物料大量泄漏,无法控制。

(4)罐区布局不尽合理。

316#罐区建于20世纪60年代,储罐数量多,单罐容积小,物料品种多,装卸量大,造成岗位人员较多,罐区南侧建有火车和汽车装卸车栈桥,两个操作室距邻近罐区约30米。R202罐泄漏后,可燃物料迅速扩散至操作室及临近罐区,闪爆造成人员较大伤亡及火势扩大。

3.管理原因(1)基层单位基础管理薄弱。

车间专业技术人员业务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对负责的装置工艺流程不熟,不能及时掌握管辖区域内的生产、设备状况,没有履行属地化管理和岗位安全生产职责。由于碳四车间设备主任岗位变动和设备管理人员体弱多病,设备管理人员对316#罐区的压力管道管理不到位,2008年和2009年再未对检修计划进行跟踪检查落实。该修未修,缺陷未及时消除。

(2)生产工艺管理存在薄弱环节。

对长期备用管线没有采取有效隔断措施。R202罐底部2号出料管线(事故发生管线供小碳四及回丁装置)自2008年8月小碳四抽提装置停工后长期备用。为防冻保温,该送料系统自罐根部第一道阀至防火堤处阀门一直未采取关闭阀门、加装盲板等有效隔断措施。

(3)隐患排查不彻底。

车间专业技术管理人员不能按照设计规范排查现场隐患,排查存在死角和盲区。橡胶厂在2007年7月申报的316#罐区隐患项目建议书为“316#罐区碱罐利用”。2009年11月申报的316#罐区隐患项目建议书为“增加罐区照明、装卸车天桥防腐、消防喷淋电磁阀更新和消防井渗水整治”。对316#罐区面向有爆炸、火灾危险区域的操作室仍设置玻璃门窗,球罐未设紧急切断阀等隐患,不符合防火设计规范,车间没有及时进行申报,相关部门也未及时发现。

(4)培训教育不到位,员工操作及应急能力差。

316#罐区虽然作为兰州石化公司重点部位进行管理,但作为橡胶厂而言属于辅助性装置,暴露出各项管理比较薄弱。尤其是员工年龄偏大,事故发生班组平均年龄51岁,并且班组五人当中有三人属于转岗员工,公司虽然进行了转岗前的培训,但事故暴露出员工操作能力和事故应急能力存在差距,反映出公司在员工培训方面针对性差,实效性不足,培训工作存在薄弱环节。

(5)专业管理存在薄弱环节。

公司及橡胶厂机动、生产、安全、人事等专业管理部门在生产管理、工艺管理、设备管理、巡检管理、现场管理、培训教育等方面存在薄弱环节,未能完全履行部门管理职责,安全责任制未完全落实,监督检查力度不够,管理标准不健全,工作标准不高,管理要求不严,专业管理存在“短板”,突出表现在制度和规定的执行力不强,专业管理粗放,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316#罐区设备、生产、应急、现场及基础管理存在问题。

四、责任者处理

1.合成橡胶厂厂长葛某,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未完全履行其安全职责,对生产装置存在的隐患排查管理不到位,对管理人员严重失职失察,导致未完全落实检修计划,该修不修,对事故负有重要领导责任。依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理人员违纪违规行为处分规定》,给予行政记过处分,免去其橡胶厂厂长职务。

2.合成橡胶厂副厂长武某,对分管的设备管理业务监督、管理不力,对生产装置存在的隐患管理失控,对管理人员严重失职失察,导致未完全落实检修计划,该修不修,对事故负有主要领导责任。依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理人员违纪违规行为处分规定》,给予行政降级处分,免去其橡胶厂副厂长职务。

3.合成橡胶厂碳四车间主任兼党支部书记张某,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在碳四车间任职的4个月内,未完全履行其安全职责,对生产装置存在的隐患认识不足,没有有效发现、排查装置存在的人员失职和安全隐患,对

事故负有重要领导责任。依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理人员违纪违规行为处分规定》,给予行政记过处分。

4.合成橡胶厂碳四车间设备副主任齐某,2007年至2009年9月担任碳四车间主任(装置长)、安全第一责任人,2009年9月起担任碳四车间设备副主任,对设备制度执行管理不严,未监督、检查检修计划执行情况,对事故负有主要领导责任。根据《兰州石化公司生产事故与应急管理规定》,给予行政撤职、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5.合成橡胶厂机动科副科长陈某,对分管的压力管道监督管理不到位,对事故负有间接责任。根据《兰州石化公司生产事故与应急管理规定》,给予行政记过处分。

6.合成橡胶厂碳四车间生产副主任路某,2008年1月至2009年8月为碳四车间党支部书记,2009年9月起担任碳四车间生产副主任,对工艺制度执行管理不严,对事故负有间接责任。根据《兰州石化公司生产事故与应急管理规定》,给予行政警告处分。

7.合成橡胶厂碳四车间生产工艺组组长牛某,2007年12月至2009年9月任碳四车间副装置长,主管生产、安全工作,未完全履行岗位职责,对事故负有间接责任。根据《兰州石化公司生产事故与应急管理规定》,给予行政警告处分。

8.合成橡胶厂碳四车间综合组组长兼工会主席李某,2008年1月至2009年9月担任碳四车间副装置长,主管设备管理工作,未完全履行岗位职责,未按《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要求执行检修计划,对事故负有主要责任。根据《兰州石化公司生产事故与应急管理规定》,给予行政降职处分。

9.合成橡胶厂碳四车间设备组组长王某,2007年8月至2007年12月担任碳四车间设备副主任(副装置长),主管设备管理工作,在2007年9月至12月期间未执行检修计划,岗位变更后对工作交接不清,对事故负有直接责任。根据《兰州石化公司生产事故与应急管理规定》,给予行政留用察看两年处分,并取消其预备党员资格。

10.合成橡胶厂碳四车间设备助理工程师刘某,检修施工期间对现场情况不了解,未执行检修计划,不正确履行岗位职责,对事故负有直接责任。根据《兰州石化公司生产事故与应急管理规定》,给予行政留用察看两年和开除党籍处分。

11.合成橡胶厂碳四车间工艺工程师赵某,2009年10月起主管碳四车间316#罐区生产技术管理,对岗位生产工艺管理不到位,未完全履行岗位职责,对事故负有间接责任。根据《兰州石化公司生产事故与应急管理规定》,给予行政警告处分。

12.合成橡胶厂碳四车间316#罐区操作服务人员曲某,对316#罐区未按照车间要求履行操作及管理责任,对事故负有间接责任。根据《兰州石化公司生产事故与应急管理规定》,给予行政记过处分。

13.合成橡胶厂碳四车间316#罐区化工三班操作服务人员王某,在事故调查过程中隐瞒真相,对事故原因调查造成影响。根据《兰州石化公司员工奖惩管理规定》,给予行政记过处分。

五、防范措施

1.立即召开公司干部大会和安全生产工作会议,进行传达部署,切实做好事故后的各项工作。围绕继续稳定炼油化工生产、停车装置的复工工作、冬季安全生产大检查和隐患排查等工作,做实、做细安全生产工作。

2.全面检查“作业和操作要受控”的执行情况。继续狠抓“反三违”工作,严格检查“六条禁令”和“作业和操作要受控”执行情况,全力抓好新版操作规程的培训工作,提高操作技能,确保每一次生产作业和现场操作活动受控。基层班组要利用班后会或班组安全活动的机会,播放典型事故录像片,分析炼化企业由于作业和操作不受控甚至失控导致的典型事故案例,对照自身的作业和操作,查找问题,分析原因,逐步养成“作业和操作要受控”的良好习惯。

3.组织开展以“痛思教训、扎扎实实打基础,严字当头、重塑形象显风范”为主题的全员大讨论活动。在组织干部员工认真学习领会集团公司《关于加强安全环保工作的紧急通知》和集团公司领导重要指示和讲话精神的基础上,从公司、分厂、车间、班组等层面,分层分级组织全体员工开展为期3个月的大讨论活动,深刻分析该起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深层次原因,特别是干部员工在思想认识、价值观念、工作作风、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制定措施认真加以整改。通过大讨论活动,汲取事故惨痛教训,使各级干部和广大员工从灵魂深处受到深刻教育,使企业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得到切实解决,干部作风进一步改进,员工队伍思

想认识更加统一,把从严要求、从严管理落到实处,消除“低标准、老毛病、坏习惯、老好人”现象,使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更加牢固。

4.以应急演练为抓手,深入推进安全主题活动。针对此起事故暴露出基层单位员工安全技能不高、应急能力差等突出问题,围绕公司“学规程、反三违、抓演练、全员管”安全主题活动方案,以反三违和抓演练为重点,积极开展各项主题活动,全面夯实企业安全管理基础。

5.全面开展隐患和薄弱环节排查整治活动。认真开展三个方面的大排查活动:由公司安全环保处牵头,组织开展安全隐患全面排查,分级梳理,落实责任,抓好整改,使各类安全隐患及早发现、及时消除;由企管处牵头,逐级分析排查管理上的薄弱车间、薄弱班组和薄弱人员,分级组织专业处室、专业干部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整改,促进公司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由生产技术处和机动处负责,分析查找专业管理上的薄弱环节,特别是生产管理、工艺管理、设备管理、巡检管理、现场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从专业管理上消除不安全因素。特别是要加强制度的宣贯培训,在提高执行力上下功夫,使全体干部员工认真学习制度、熟练掌握制度、自觉遵守制度,坚决按制度规定和操作规程操作,真正形成制度管事、制度管人、制度管安全的局面。通过三项查找整治活动,在全公司上下掀起排查隐患、查找短板、抓住薄弱环节、加强专业管理的高潮,做到问题找得准、薄弱环节抓得住、整改措施落实到位,对建于20世纪60年代的球罐底部阀门及管道全部进行更换,到期的压力容器及管道及时进行检测,严禁超期使用,对于公司重点部位储罐设置远程控制系统,不断提高装置的本质安全。

6.加强员工培训和预案演练。根据员工队伍的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把系统培训和日常培训结合起来,坚持不懈开展安全教育。加强对员工的岗位培训,全面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坚持实行“双百”考试上岗,使员工熟练掌握岗位操作技能,掌握安全生产应知应会基本知识,切实增强员工安全生产意识,

提高安全生产素质。要把提升员工安全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作为安全培训的核心,进一步完善事故应急预案,有针对性地加强预案演练、H S E体系培训和安全知识专题培训,努力提升员工保障安全的能力。

7.开展岗位安全责任制大检查。此次事故暴露出部分单位安全责任未完全落实,部分员工安全意识及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要求各单位要针对本次事故教训,由各单位领导亲自带队,编制岗位安全责任制检查表,并逐项落实。公司将组织进行公司范围内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检查,切实提高企业各项工作管理水平。

8.加强对各级干部的教育和管理。加强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教育,使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政绩观和利益观,正确认识以人为本和严格管理的关系,关爱员工与完成规定动作、实现受控管理的关系。严字当头,下决心处理那些不负责任、不敢管理、不严格管理的干部,处理那些自由散漫、不让管、不服管的人员,形成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严格规范、严格执行的良好氛围,把集团公司“安全第一、环保优先、质量至上、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

兰州石化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兰州石化火灾事故案例 分析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一、事故经过 兰州石化分公司402#原油储罐(直径46米,高19.3米,总容量为3万立方米)于1995年投入使用,一直未检修,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中央雨排管破漏、蒸汽盘管泄漏,计划安排进行大修。车间2002年10月22日将罐内原油倒空停用。由于多年使用,罐底残留水、泥、沙、油等沉淀物高0.4米左右。罐底清理工作由供销公司承包给兰州星都石化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都公司,属企业外地方公司),双方签订了《检维修(施工)安全合同》。10月25日油品车间为星都公司办理了临时用电票,当日星都公司开始了清理工作。26日19时左右,星都公司职工在402#罐前进行交接班。21时左右,星都公司现场负责人押运油罐车到油品车间盛装罐底油泥,此时星都公司经理到现场为清理员工送饭。驾驶员将油罐车停靠在402#罐东侧防火堤上的消防通道上,由该公司职工负责在车顶装油泥。22时10分左右,进行停泵操作。随之就在木制配电盘的附近发生爆燃,火势顺势蔓延到人孔处,致使人孔处着火。在灭火时星都公司经理被烧伤,被送往兰化职工医院进行抢救,现场负责人被当场烧死,罐内余火于28日12时30分扑灭。 二、事故原因

星都公司严重违反《兰州石化公司临时用电安全管理规定》中关于在“火灾爆炸危险区域内使用的临时用电设备及开关、插座等必须符合防爆等级要求”的规定,在防爆区域使用了不防爆的电气开关,在停泵过程中开关产生的火花遇油泥挥发出并积聚的轻组分,发生了爆燃,导致火灾发生,是造成这起火灾事故的直接原因。经兰州市消防支队事故调查组认定,星都公司对此起重大火灾事故负直接责任,兰州石化分公司安全管理有漏洞,对此起事故负间接责任。 三、责任者处理 根据《国务院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和公司与员工签订的安全合同有关条款,经2002年11月4日供销公司经理办公会议研究决定: 1.油品车间专职电工,在星都公司申请临时用电时,在施工现场未做全面、细致的检查,致使星都公司在易燃易爆施工现场使用非防爆电器设备,导致此次火灾事故的发生,对此次事故应负间接责任,给予通报批评,扣发3个月奖金。

火灾爆炸事故树分析(一)

火灾爆炸事故树分析(一) 引言 当液相与固相之间,液相与气相之间,液相与另一不相容的液相之间以及固相和气相之间,由于流动、搅拌、沉降、过滤、冲刷、喷射、灌注、飞溅、剧烈晃动以及发泡等接触、分离的相对运动,都会在介质中产生静电。许多石油化工产品都属于高绝缘物质,这类非导电性液体在生产和储运过程中,产生和积聚大量的静电荷,静电聚积到一定程度就可发生火花放电。如果在放电空间还同时存在爆炸性气体,便可能引起着火和爆炸。油库静电引起火灾爆炸是一种恶性事故,因而对于油库中防静电危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安全有效地管理和维修油库,提高油库的安全可靠性,已是当前油库安全管理工作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故障树分析法(FTA法)是分析复杂、大型系统安全可靠性的有效工具。通过油库静电故障树分析,可找出系统存在的薄弱环节,然后进行相应的整改,从而提高油库系统的安全性。 事故树 1故障树分析法方法 故障树分析方法(FTA)是一种图形演绎法,是从结果到原因描绘事故发生的有向逻辑树分析方法。这种树是一种逻辑分析过程,遵从逻辑

学演绎分析原则(即从结果到原因的分析原则)。把系统不希望出现的事件作为故障树的顶事件,用逻辑“与”或“或”门自上而下地分析导致顶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的直接原因及相互间的逻辑关系,并由此逐步深入,直到找出事故的基本原因,即为故障树的基本事件。 2故障树分析的基本程序 FTA法的基本程序:熟悉系统—调查事故—确定顶事件—确定目标—调查原因事件—编制故障树—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安全评价。故障树分析过程大致可分为9个步骤。第1~5步是分析的准备阶段,也是分析的基础,属于传统安全管理;第6步作图是分析正确与否的关键;第7步定性分析,是分析的核心;第8步定量分析,是分析的方向,即用数据表示安全与否;第9步安全性评价,是目的。 3油库静电火灾爆炸故障树的建立 油库静电火花造成油库火灾爆炸的事故树的建立过程,如图1所示。(1)确定顶上事件——“油库静电火灾爆炸”(一层)。 (2)调查爆炸的直接原因事件、事件的性质和逻辑关系。直接原因事件:“静电火花”和“油气达到可燃浓度”。这两个事件不仅要同时发生,而且必须在“油气达到爆炸极限”时,爆炸事件才会发生,因此,用“条件与”门连接(二层)。 (3)调查“静电火花”的直接原因事件、事件的性质和逻辑关系。直接原因事件:“油库静电放电”和“人体静电放电”。这两个事件只要其中一个发生,则“静电火花”事件就会发生。因此,用“或”门连接(三层)。

火灾爆炸事故树分析(油库静电)——措施(4)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火灾爆炸事故树分析(油库静电)——措施(4)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2700-83 火灾爆炸事故树分析(油库静电) ——措施(4)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 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 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静电放电引起火灾爆炸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1)有产生静电的来源;(2)使静电得以积聚,并具有足够大的电场强度和达到引起火花放电的静电电压;(3)静电放电的能量达到爆炸性混合物的最小引燃能量;(4)静电放电火花周围有爆炸性的混合物存在,其浓度必须处于爆炸极限内。反之,防止静电事故的措施是从控制这四个条件着手。控制前三个条件实质上是控制静电的产生和积累,是消除静电危害的直接措施。控制第四条件是消除或减少周围环境爆炸的危险,是防止静电危害的间接措施。 在油品的储运过程中,防止静电事故的安全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防止爆炸性气体的形成

大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采用通风装置加强通风,及时排出爆炸性气体使浓度不在爆炸范围内,以防止静电火花引起爆炸。同时对应于爆炸浓度范围还与温度密切相关,把温度控制在爆炸温度范围之外也是防止静电引起爆炸的途径。对于油面空间不能采用正压通风的办法来防止爆炸性混合气体的形成,可采用惰性气体覆盖的方法(如氮气覆盖),或采用浮顶罐、内浮顶罐。浮顶罐或内浮顶罐虽可消除浮盘以下的油气空间,尤其是内浮顶罐浮顶上面含有较多可燃气体,但浮盘上部的可燃气体发生火花放电现象也应该予以重视。 2 加速静电泄漏,防止或减少静电聚积 静电的产生本身并不危险。实际的危险在于电荷的积聚,因为这样能储存足够的能量,从而产生火花将可燃性气体引燃。为了加速油品电荷的泄漏,可以接地、跨接以及增加油品的电导率。 2.1 接地和跨接 静电接地和跨接是为了导走或消除导体上的静电,

兰州石化公司“2006.12.11”爆炸事故

2006年12月11日,兰州石化公司助剂厂顺酐车间常压凝结水储罐发生爆炸事故。事故造成3人死亡。 一、事故装置简介 兰州石化公司2万t/a顺酐装置2006年8月30日中交,9月15日吹扫试压结束,进行水联运、油联运,11月8日原料与处理工段开车成功,11月19日氧化反应工段正式进料,11月29日装置的工艺流程全线贯通,生产出了合格产品。 二、事故经过 2006年12月11日,根据助剂厂的安排,借装置停工机会更改丁烷蒸发器(E-1301)蒸汽凝结水管线,即将丁烷蒸发器蒸汽冷凝水管线接到常压凝结水储罐顶(TK-1808)备用口,13时45分某建第一分公司3名员工在常压凝水储罐(TK-1808)顶部进行配管焊接作业,14时21分,电焊工在焊口打火,凝结水罐爆炸,罐体在底板焊缝母材处断开飞起,落在距原位东南方约 71m处,在罐上工作的3名员工遇难。 三、事故原因 1.直接原因

某建第一分公司在顺酐车间常压凝水储罐(TK-1808)顶部,用电焊焊接从正丁烷蒸发器(E-1301)引入常压凝水储罐(TK-1808)的蒸汽凝液管线作业过程中,遇到从脱丁烷塔进料加热器(E-1111)管程漏到壳程随蒸汽凝液进入常压凝水储罐(TK-1808)内积聚的碳四馏分,发生闪爆。 根据12月11日23时公司环境检测站检测发现丁烷蒸发器(E-1111)蒸汽排空口可燃气浓度达到可燃气体检测报警仪的满量程的迹象。12月13日对向凝水储罐(TK-1808)排冷凝液的6台换热器进行通氮检漏试验。其中发现丁烷蒸发器(E-1111)试验开始冲压至0.23MPa,经2h保压试验,压力降至0.202MPa,经测量数据计算丁烷蒸发器(E-1111)的泄漏率达6.09%/h。从而断定爆炸可燃物丁烷是从丁烷蒸发器(E-1111)管程漏入壳程随蒸汽凝液串到常压凝水储罐(TK-1808)。 因丁烷蒸发器(E-1111)内漏,丁烷由管程泄漏到壳程,随蒸汽凝液进入常压凝水储罐(TK-1808)内积聚,丁烷蒸汽与空气形成了爆炸性混合气体。动火时将常压凝水储罐(TK-1808)内的爆炸性气体引爆。 2.间接原因 (1)风险认识不到位。助剂厂顺酐车间、某建第一分公司丁烷蒸发器(E-1301)蒸汽回水接到常压凝水储罐(TK-1808)顶备用口的计划改造项目没有进行风险辨识,没有认识到可能发生冷凝液带可燃物料的风险,从而预见检修作业可能出现的燃烧爆炸的危险。虽然助剂厂顺酐车间职能人员向作业人员进行了口头技术交底,但作业危险性与防范措施不明确。某建第一分公司作业人员也没有采取有针对性的隔离措施。 (2)违反动火管理制度,执行动火管理制度不严。

LNG储罐火灾、爆炸事故树分析

LNG储罐火灾与爆炸事故分析 根据顶时间确定原则,取“LNG储罐火灾、爆炸”作为顶事件。顶事件确定后,分析引起顶事件发生的最直接的、充分和必要的原因。引起LNG储罐火灾、爆炸有两种原因; 一是化学爆炸模式,即罐内LNG泄漏,遇空气、火源发生火灾、爆炸; 二是物理模式,即罐内压力急剧升高,罐体泄压系统失灵,压力超过罐体所能承受的压力,发生爆炸事故。 然后把引起顶时间发生的各种可能原因又分别看做顶事件,采用类似的方法继续推理往下分析,建立以逻辑门符号表示的LNG储罐火灾、爆炸事故树,如图2所示。 该事故树共考虑了25个不同的基本事件,各符号所代表的事件如下表所示。 事件类型表 符号事件类型符号事件类型 T 储罐火灾爆炸X5误操作LNG泄漏 P 爆炸极限X6使用未带阻火器的汽车

F1由火源引起爆炸X7罐区内吸烟 F2储罐超压爆炸X8罐区内违章动火 F3天然气气源存在X9使用电子通信工具 F4火源X10未使用防爆电气 F5安全阀失效X11防爆电气损坏 F6LNG泄漏X12雷击 F7明火X13未安装避雷设施 F8电火花X14接地电阻超标 F9雷击火花X15引下线损坏 F10撞击火花X16接地端损坏 F11静电火花X17使用铁质工具工作 F12避雷器失效X18穿带铁钉的鞋 F13储罐静电X19罐体静电聚集 F14人体静电X20未设静电接地装置 F15避雷器故障X21作业中与导体接触 F16接地失效X22未穿防静电服工作 X1罐区通风不良X23储罐压力超过限 X2阀门密封失效X24安全阀弹簧损坏 X3法兰密封失效X25安全阀选型不当 X4罐体损坏 LNG储罐火灾、爆炸事故树分析 3.1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是从事故树结构出发,分析各底时间的发生对顶时间发生所产生的影响程度。定性分析目的是找出事故树的所有最小割集,发现系统故障或导致顶时间发生的全部可能原因,并定性地识别系统的薄弱环节。最小割集时导致顶事件发生的必要且充分的基本事件的集合。得到事故树的所有最小割集如下: X1X2X6,X1X2X7,X1X2X9,,X1X2X10,,X1X2X11,X1X2X17,X1X2X18,X1X2X21,X1X2X22,,X1X3X6,X1X3X7,X1X3X8,X1X3X9,X1X3X10,X1X3X11,X1X3X17,X1X3X18,X1X3X21,X1X3X22,X1X4X6,X1X4X7,X1X4X8,X1X4X9,X1X4X10,X1X4X11,X1X4X17,,X1X4X18,X1X4X21,X1X4X22,X1X5X6,X1X5X7,X1X5X8,X1X5X9,X1X5X10,X1X5X11,X1X5X17,X1X5X18,X1X5X21,X1X5X22,X1X2X12X13,X1X2X12X14,X1X2X12X15,X1X2X12X16,X1X3X14X19,X1X3X12X15,X1X2X12X16,

2018事故案例分析:某化工厂爆炸事故原因分析

2018事故案例分析:某化工厂爆炸事故原因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火灾和高出坠落类似事故的分类依据是__。 A.事故危险的严重程度 B.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 C.事故类别 D.职业健康的标准 2、[2011年考题]锅炉结渣是指渣在高温下黏结于受热面、炉墙、炉排之上并越积越多的现象。结渣会使受热面吸热能力减弱,降低锅炉的出力和效率。下列措施中能预防锅炉结渣的是。 A:控制炉膛出口温度,使之不超过灰渣变形温度 B:降低煤的灰渣熔点 C:提高炉膛温度,使煤粉燃烧后的细灰呈飞腾状态 D:加大水冷壁间距 E:立即转移账户上的资金 3、某商厦1993年10月竣工投入使用。商厦共6层,其中地下2层、地上4层,耐火等级为二级,占地面积3 500平方米,建筑面积8 200平方米,高20.4米。商厦地下2层是家具商场和货物仓库。家具商场主要经营红木家具、沙发、席梦思床垫、办公桌椅等。地下1层主要经营副食品、百货等。地上1层主要经营小五金、小家电、文体用品、服装、日用品等;2层主要经营服装;3层仅有一些货架摊位;4层东侧和南侧为办公区,北侧有一间会议室,西侧为某歌舞厅KTV 包间,中部为某歌舞厅大厅。火灾当晚歌舞厅内有400余人。2008年12月25日20时许,员工王某在地下1层中部进行焊接操作时,电焊火花顺着钢板上的孔洞掉落到地下2层中部,引起楼梯上的沙发塑料泡沫等物品起火。王某等人发现起火后,用室内消火栓通过孔洞向1层浇水扑救,但火势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反而越来越大,他就同其他职工一起逃离现场。21时35分公安消防支队接到报警后,相继调集31辆消防车、200多名消防人员赶赴火场,随后又请调公安、武警等单位协同作战。由于这次火灾起火部位在该商厦的最底层,东北和西北两个楼梯间上下贯通,着火后形成烟囱效应,在风压的作用下,大量有毒烟雾很快扩散到整个大楼。火灾发生后,该商厦有关人员盲目采取了全楼断电措施,楼内又未设置消防应急照明灯,致使全楼漆黑一片,给扑救火灾和人员营救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公安消防部队在火灾扑救中,共营救遇险人员106人。22时50分将火控制,26日0时37分将火彻底扑灭。这起火灾事故造成309人死亡、7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275.3万元。手提式灭火器宜设置在挂钩、托架上或灭火器箱内,其顶部离地面高度应小于m。 A:1.00 B:1.50 C:2.00 D:2.50 E:3.00

兰州石化公司“2010.1.7”火灾爆炸事故

2010年1月7日17时24分左右,兰州石化公司合成橡胶厂316#罐区发生了一起火灾爆炸事故。事故造成6人死亡、1人重伤、5人轻伤。 一、事故单位简介 兰州石化公司合成橡胶厂主要生产合成橡胶、合成树脂和有机化工原料三大系列化工产品。现有8个联合车间,包括10万t/a丁苯橡胶装置、5.5万t/a丁苯橡胶装置、5万t/a丁腈橡胶装置、1.5万t/a丁腈橡胶装置、 2万t/aABS树脂装置、1.5万t/aSAN树脂装置、6万t/a苯乙烯装置、4.5万t/a碳四抽提装置、8万t/aMTBE 装置、丁钠橡胶装置和液体橡胶装置。 316#罐区位于兰州石化公司橡胶石化区的西北角,东面为24万t/a裂解装置,南面为烯烃装置,北面为丙烯腈装置,西面为公司内部铁路线。316#罐区共分两个区域,分别由合成橡胶厂和石油化工厂使用管理。罐区由储罐、火车装卸栈桥和汽车装卸栈桥组成。现有储罐30具,设计总容量10359.56m3。其中石油化工厂有22具储罐,储存物料主要为甲苯、轻、重碳九、裂解油、加氢汽油、正己烷、抽余油、丙烯、丙烷、1-丁烯、拔头油、轻烃。合成橡胶厂有8具400m3球罐,其中7具球罐主要储存裂解碳四和丁二烯物料,栈桥可装卸丙烯、拔头油、裂解油、加氢汽油、甲苯、抽余油、丁二烯、正已烷、1-丁烯等物料。 316#罐区主要作为24万t/a乙烯装置的中间罐区,接收外购及生产装置转送的原料,将储存在储罐内的原料输送至各装置。

二、事故经过 2010年1月6日零点班开始,合成橡胶厂316岗位开启P201/B泵外送R202(裂解碳四储罐)物料,同时接受来自石油化工厂烯烃装置产出的裂解碳四。此时,其余2具碳四储罐:R201罐内储存物料291m3,R204罐检修后未储存物料。7日15时30分,根据生产调度安排,停送R202(罐内当时有物料230m3)物料,并从烯烃装置接收裂解碳四(接收量约6吨/小时);R201物料打循环。 17时15分左右,316岗位化工三班操作工王某按班长指令到罐区检查卸车流程,准备卸丁二烯汽车槽车。当王某走到罐区一层平台时,突然发现R202底部2号出口管线第一道阀门下弯头附近有大量碳四物料呲出,罐区防火堤内弥漫一层白雾,便立即跑回控制室,向班长孙某汇报。 17时19分,班长孙某向合成橡胶厂调度室报告,称R202底部管线泄漏,请求立即调消防车进行掩护,并同时安排岗位操作人员关闭R202底部第一道阀门,随即孙某带领操作工谢某、马某、丁某等全班人员到现场查看处理,同时安排王某负责疏散4号货位等待卸车的丁二烯槽车。与此同时,与罐区邻近的石油化工厂丙烯腈焚烧炉和1号化污岗位人员分别向石油化工厂调度报告,称橡胶厂316#罐区附近有大量白雾,泄漏及扩散速度很快。 17时22,班长孙某再次与调度联系,报告R202底部物料大量泄漏,人员无法进入。17时24分,泄漏物料沿铁路自备线及环形道路蔓延至石化厂丙烯腈装置焚烧炉区,遇到焚烧炉内明火后引起燃烧,外围火焰在迅速扩张后回烧至橡胶厂316#罐区,8秒钟后,达到爆炸极限的混合爆炸气在316球罐区附近发生空间闪爆。闪爆冲击波造成罐区部分罐底管线断裂,大量可燃物料泄漏燃烧。冲击波造成石油化工厂F1/C、D(拔头油罐)气

火灾爆炸事故树分析

火灾爆炸事故树分析(油库静电) ——引言(1) 当液相与固相之间,液相与气相之间,液相与另一不相容的液相之间以及固相和气相之间,由于流动、搅拌、沉降、过滤、冲刷、喷射、灌注、飞溅、剧烈晃动以及发泡等接触、分离的相对运动,都会在介质中产生静电。许多石油化工产品都属于高绝缘物质,这类非导电性液体在生产和储运过程中,产生和积聚大量的静电荷,静电聚积到一定程度就可发生火花放电。如果在放电空间还同时存在爆炸性气体,便可能引起着火和爆炸。油库静电引起火灾爆炸是一种恶性事故,因而对于油库中防静电危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安全有效地管理和维修油库,提高油库的安全可靠性,已是当前油库安全管理工作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故障树分析法(FTA法)是分析复杂、大型系统安全可靠性的有效工具。通过油库静电故障树分析,可找出系统存在的薄弱环节,然后进行相应的整改,从而提高油库系统的安全性。 火灾爆炸事故树分析(油库静电)——事故树(2) 1 故障树分析法方法 故障树分析方法(FTA)是一种图形演绎法,是从结果到原因描绘事故发生的有向逻辑树分析方法。这种树是一种逻辑分析过程,遵从逻辑学演绎分析原则(即从结果到原因的分析原则)。把系统不希望出现的事件作为故障树的顶事件,用逻辑“与”或“或”门自上而下地分析导致顶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的直接原因及相互间的逻辑关系,并由此逐步深入,直到找出事故的基本原因,即为故障树的基本事件。 2 故障树分析的基本程序 FTA法的基本程序:熟悉系统—调查事故—确定顶事件—确定目标—调查原因事件—编制故障树—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安全评价。故障树分析过程大致可分为9个步骤。第1~5步是分析的准备阶段,也是分析的基础,属于传统安全管理;第6步作图是分析正确与否的关键;第7步定性分析,是分析的核心;第8步定量分析,是分析的方向,即用数据表示安全与否;第9步安全性评价,是目的。 3 油库静电火灾爆炸故障树的建立

石油 化工企业火灾爆炸事故案例及其引发原因

石油、化工企业火灾爆炸事故案例及其引发原因(1) ?这里只列举部分发生在国内外石油、化工企业的已发事故(限定在生产作业期间及生产作业准备阶段发生的事故)以及个别未遂事故,并对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进行粗略划分。 这里只列举部分发生在国内外石油、化工企业的已发事故(限定在生产作业期间及生产作业准备阶段发生的事故)以及个别未遂事故,并对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进行粗略划分。 1、工程设计失误 1)、设计单位对设计任务认识不深 某沿海企业在海边建设油罐,设计单位因无经验在设计中未对罐底外壁采取防腐措施。由于地处海边,化学腐蚀现象严重,若不对罐底外壁采取防腐措施,则油罐建成后罐底将很快被腐蚀穿透,不仅油罐将报废,若油品大量漏失,还会引发严重的次生事故(如火灾、爆炸、环境污染等等)。建设单位在最后一次审查时发现了这个问题,并予以纠正。 某厂在建设一套采用了新技术的装置时,由于企业技术人员没有搞清新技术到底新在什么地方,向设计单位提供了过时的物料数据(对于老技术来说,这些数据仍然可用),设计单位也没有进行认真审查。装置建成投产后,核心设备每天都处在超温工况下工作。不到一年就将该核心设备烧坏,只好再花5000多万元进行改造。 辽阳石聚乙烯新线工艺是按老线工艺照搬过来的,而多处设计错误是导致2002年2月23日发生爆炸的直接原因。A、设计单位擅自将悬浮液接收罐的安全阀开

启压力从MPa,改为MPa。视镜是在MPa时破裂后引发爆炸事故的。如果设计不改变新线安全阀的起跳压力视镜很可能不会破碎,爆炸事故也就不会发生。B、原化学工业部《压力容器视镜》设计要求规定:视镜最大直径为150mm,最大公称压力为MPa。而设计部门违反规定擅自选择直径为200mm,公称压力为MPa 非标视镜,这种视镜目前国内尚无法生产。C、厂房是封闭的,这也不符合国家的规范要求;d、将沸腾床引风机的入口设置在聚合釜的上方,设计上也是错误的。 2)、工艺过程设计不合理 1982年、1993年,分属两个企业的两套催化裂化装置的中间罐先后于发生了爆炸,1993年1月1日的那次爆炸还引发大火。两次事故相隔近10年,且分别是两个设计单位作的设计。但这两个设计单位都没有处理好中间罐的工艺设计,都存在若阀门关不严,不同性质物料发生串通的可能性。结果,由于阀门关不严,造成不同性质物料的相互混合,致使中间罐压力急剧升高而发生爆炸。 某合成氨装置,设计时在原料天然气管线与压缩空气管线之间设计了一个连通阀,导致天然气窜入空气管线中,发生爆炸。 3)、总图布置设计不合理 有一个企业把乙烯装置的紧急放空口设在空分装置的上风位置,结果在乙烯装置紧急放空时,空分装置将从乙烯装置放出的烃分子吸入。经压缩后烃和纯氧在空分装置内相遇,发生剧烈氧化而爆炸。造成3人死亡、31人受伤,其中1人是被飞出200米外的一块钢板砸死。 2、由于操作人员的违规操作或各种原因造成的误操作 在化工生产中,由于人员的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而发生的各类事故所占比率很高。据有关统计,在已经发生的各类事故中,由于人员“三违”引

化工安全事故案例汇总

化 工典型安全事故案例 汇总

目录 1目录............................................................................................................................ 4第一章火灾事故案例.................................................................................................. 一山东赫达股份有限公司"9.12"爆燃事故 (4) 二淄博中轩生化有限公司"6.16"火灾事故 (5) 三吉林化学工业公司化肥厂火灾事故 (6) 四菏泽海润化工有限公司小井乡黄庄储备库11.23 爆燃事故 (7) 五兴化化工公司甲醇储罐爆炸燃烧事故 (9) 六制度不全操作不当引发爆燃事故“2005.9.28”燃爆事故 (11) 七济南市某化工厂氮氢气压缩机放空管雷击着火事故 (12) 八锅炉长期高负荷运行引发火灾事故 (13) 九爆炸危险区域使用非防爆电气设备引发火灾 (15) 十一起氧气管道燃爆事故 (16) 十一某化工厂动火措施不完善气柜方箱着火事故 (19) 十二中石油兰州石化爆炸事故 (20) 第二章爆炸事故案例................................................................................................ 22 一安徽某化肥厂汽车槽车液氨储罐爆炸 (22) 二大庆石油化工总厂2004.10.27硫磺装置酸性水罐爆炸事故分析 (23) 三山东德齐龙化工集团有限公司“7.11”爆炸事故 (25) 四河北省某银矿空气压缩机油气分离储气箱爆炸 (27) 五某石化总厂化工一厂换热器爆炸 (28) 六锅炉炉膛煤气爆炸事故案例 (29) 七山东德齐龙化工集团氮氢气体泄漏爆炸事故 (31) 八动火前检查欠详作业中爆炸伤人 (32) 九山东博丰大地工贸有限公司“7.27”爆炸事故 (33) 十山西某化工厂压力容器爆炸事故案例 (34) 十一南京化工厂爆炸事故 (34) 十二大连输油管道爆炸事故 (36) 38 第三章中毒事故案例................................................................................................

发生器(乙炔)火灾爆炸事故树分析

发生器(乙炔)火灾爆炸事故树分析 唐俊岩王海瑜 一、前言 乙炔发生器是一种有火灾爆炸危险的设备。采用事故树分析法对电石入水式低压乙炔发生器火灾、爆炸事件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为企业消除事故及安全生产提供可靠保障。 乙炔是一种无色的气体,俗称电石气,是最简单的炔烃。乙炔的用途很广,常见的溶解乙炔用于焊接或切割金属材料。目前国内溶解乙炔的生产主要采用电石法。电石法生产乙炔又可分为排水式、联合式、电石入水式和沉浮式等几种。乙炔发生器是利用电石和水相互作用制取乙炔的设备,是乙炔生产的关键设备。由于乙炔的危险性,乙炔发生器有燃烧爆炸危险。本文采用事故树分析法对电石入水式低压乙炔发生器火灾、爆炸事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为企业消除事故及安全生产提供可靠保障。 二、方法简介 事故树(Fault Tree Analysis, FTA),也称故障树,是一种描述事故因果关系的有方向的“树”,是安全系统工程中重要的分析方法之一。它能对各种系统的危险性进行识别评价,既适用于定性分析,又能进行定量分析。 事故树分析是对既定的生产系统或作业中可能出现的事故条件及可能导致的灾害后果,按工艺流程、先后次序和因果关系绘成程序方框图,表示导致灾害、伤害事故(不希望事件)的各种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它由输入符号或关系符号组成,用以分析系统的安全问题或系统的运行功能问题,并为判断灾害、伤害的发生途径及与灾害、伤害之间的关系,提供一种最形象、最简洁的表达形式。 三、分析步骤 事故树分析步骤见图1。 图1 FTA步骤

四、重点解决的技术问题 1 绘制事故树 我在广泛收集、整理有关事故资料,认真消化了相关安全规程、操作规程和众多事故案例的基础上作出乙炔发生器发生爆炸事故树。 绘制事故树时,重点注意了以下问题: (1)尽可能全面收集有关的事故案例及规程、标准。 (2)系统、全面地发掘事故的发生原因及事件相互间的逻辑关系。作图过程中充分尊重生产、工艺、操作、安全等方面富有经验的同志的意见。 2 求最小割集 由于事故树较为复杂,计算最小割集时如全部具体到基本事件,则割集十分庞大,既不便于表达,也不便企业采取控制措施。因此,实际处理时本文视情况对事故树取到某一便于采取措施的中间事件作为基本分析单元。 3 结构重要度分析 结构重要度分析,是从事故树结构上分析各基本事件(这里指基本分析单元)的重要程度。即在不考虑各基本事件的发生概率,或者说假定各基本事件的发生概率都相等的情况下,分析各基本事件的发生对顶上事件发生所产生的影响程度。 4 控制措施 从理论上讲,每一组最小割集是反映事故树中可能引起顶上事件发生的一个基本事件组合,据此可有的放矢地制定预防控制措施,但因FTA推出的割集往往数目繁多,实际无法根据它们将应采取的所有措施一一列出。因此,根据目前所掌握的情况,考虑安全生产管理的实际状况及实施的验易程度,针对一些较为重大的问题提出了控制措施。 五、事故树分析 1事故树 乙炔发生器发生爆炸事故树见图2。

火灾爆炸事故树分析正式样本

文件编号:TP-AR-L2741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制: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火灾爆炸事故树分析正 式样本

火灾爆炸事故树分析正式样本 使用注意:该解决方案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引言 当液相与固相之间,液相与气相之间,液相与另 一不相容的液相之间以及固相和气相之间,由于流 动、搅拌、沉降、过滤、冲刷、喷射、灌注、飞溅、 剧烈晃动以及发泡等接触、分离的相对运动,都会在 介质中产生静电。许多石油化工产品都属于高绝缘物 质,这类非导电性液体在生产和储运过程中,产生和 积聚大量的静电荷,静电聚积到一定程度就可发生火 花放电。如果在放电空间还同时存在爆炸性气体,便 可能引起着火和爆炸。油库静电引起火灾爆炸是一种 恶性事故,因而对于油库中防静电危害具有非常重要

的意义。因此,如何安全有效地管理和维修油库,提高油库的安全可靠性,已是当前油库安全管理工作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故障树分析法(FTA法)是分析复杂、大型系统安全可靠性的有效工具。通过油库静电故障树分析,可找出系统存在的薄弱环节,然后进行相应的整改,从而提高油库系统的安全性。 事故树 1 故障树分析法方法 故障树分析方法(FTA)是一种图形演绎法,是从结果到原因描绘事故发生的有向逻辑树分析方法。这种树是一种逻辑分析过程,遵从逻辑学演绎分析原则(即从结果到原因的分析原则)。把系统不希望出现的事件作为故障树的顶事件,用逻辑“与”或“或”门自上而下地分析导致顶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兰州石化分公司“1·7”爆炸火灾事故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兰州石化分公司“1·7”爆炸火灾事故 2010年1月7日17时24分,位于甘肃省兰州市的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兰州石化分公司(以下简称兰州石化分公司)316号罐区发生一起爆炸火灾事故,造成6人死亡、6人受伤(其中1人重伤)。 一、事故企业概况 兰州石化分公司现有总资产约340亿,员工2.74万人,下属9个生产分厂,90套炼化生产装置,原油加工能力1050万吨/年,乙烯生产能力70万吨/年。这次事故涉及的合成橡胶厂有10套生产装置,主要包括10万吨/年和5.5万吨/年丁苯橡胶装置、5万吨/年和1.5万吨/年丁腈橡胶装置等;石油化工厂有6套生产装置,主要包括25万吨/年乙烯装置、6万吨/年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装置、14万吨/年高密度聚乙烯装置等。 发生事故的316号罐区始建于1969年,共有29个中间物料储罐,分属于兰州石化分公司石油化工厂和合成橡胶厂。合成橡胶厂负责管理4个裂解碳四球罐和3个丁二烯球罐,7个球罐容积均为120M3。石油化工厂负责管理的22个储罐中,有10个为立式储罐(属压力容器),储存拔头油、丙烯、丙烷和1-丁烯;另外12个为常压立式罐,分别储存碳九、抽余油、加氢汽油等重组分。 二、事故简要经过 1月7日17时16分左右,合成橡胶厂316罐区操作工在巡检中发现裂解碳四球罐(R202)出口管路弯头处泄漏,立即报告当班班长。17时18分,当班班长打电话向合成橡胶厂生产调度室报告现场发生泄漏,并要求派消防队现场监护。17时20分,位于泄漏点北面约50米的丙烯腈装置焚烧炉操作工向石油化工厂生产调度室报告R202所在罐区产生白雾,接着又报告白雾迅速扩大。17时21分,合成橡胶厂316罐区当班班长再次向生产调度室报告现场泄漏严重。17时24分,现场即发生爆炸。之后又接连发生数次爆炸,爆炸导致316号罐区四个区域引发大火。 事故发生后,企业和地方消防部门调集460余名消防官兵、86台各类消防车辆迅速赶到现场,展开扑救。鉴于着火物料多为轻质烃类,扑救十分困难,现场抢险灭火指挥部决定,对4个着火区实行控制燃烧,同时对周边罐采取隔离冷却保护措施。大火直到9日19时才基本扑灭。事故造成企业员工6人当场死亡、6人受伤(其中1人重伤),316罐区8个立式储罐、2个球罐损毁,内部管廊系统损坏严重。 三、事故原因初步分析 经初步分析,此次事故原因是:裂解碳四球罐(R202)内物料从出口管线弯头处发生泄漏并迅速扩大,泄漏的裂解碳四达到爆炸极限,遇点火源后发生空间爆炸,进而引起周边储

火灾爆炸事故树分析(新编版)

火灾爆炸事故树分析(新编版) 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676

火灾爆炸事故树分析(新编版) 引言 当液相与固相之间,液相与气相之间,液相与另一不相容的液相之间以及固相和气相之间,由于流动、搅拌、沉降、过滤、冲刷、喷射、灌注、飞溅、剧烈晃动以及发泡等接触、分离的相对运动,都会在介质中产生静电。许多石油化工产品都属于高绝缘物质,这类非导电性液体在生产和储运过程中,产生和积聚大量的静电荷,静电聚积到一定程度就可发生火花放电。如果在放电空间还同时存在爆炸性气体,便可能引起着火和爆炸。油库静电引起火灾爆炸是一种恶性事故,因而对于油库中防静电危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安全有效地管理和维修油库,提高油库的安全可靠性,已是当前油库安全管理工作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故障树分析法(FTA法)是分析复杂、大型系统安全可靠性的有效工具。通过油库

静电故障树分析,可找出系统存在的薄弱环节,然后进行相应的整改,从而提高油库系统的安全性。 事故树 1故障树分析法方法 故障树分析方法(FTA)是一种图形演绎法,是从结果到原因描绘事故发生的有向逻辑树分析方法。这种树是一种逻辑分析过程,遵从逻辑学演绎分析原则(即从结果到原因的分析原则)。把系统不希望出现的事件作为故障树的顶事件,用逻辑“与”或“或”门自上而下地分析导致顶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的直接原因及相互间的逻辑关系,并由此逐步深入,直到找出事故的基本原因,即为故障树的基本事件。 2故障树分析的基本程序 FTA法的基本程序:熟悉系统—调查事故—确定顶事件—确定目标—调查原因事件—编制故障树—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安全评价。故障树分析过程大致可分为9个步骤。第1~5步是分析的准备阶段,也是分析的基础,属于传统安全管理;第6步作图是分析正

典型电气火灾(兰州石化火灾2002)

兰州石化“2002.10.26”火灾事故案例分析2013-01-08 00:00:00 一、事故经过 兰州石化分公司402#原油储罐(直径46米,高19.3米,总容量为3万立方米)于1995年投入使用,一直未检修,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中央雨排管破漏、蒸汽盘管泄漏,计划安排进行大修。车间2002年10月22日将罐内原油倒空停用。由于多年使用,罐底残留水、泥、沙、油等沉淀物高0.4米左右。罐底清理工作由供销公司承包给兰州星都石化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都公司,属企业外地方公司),双方签订了《检维修(施工)安全合同》。10月25日油品车间为星都公司办理了临时用电票,当日星都公司开始了清理工作。26日19时左右,星都公司职工在402#罐前进行交接班。21时左右,星都公司现场负责人押运油罐车到油品车间盛装罐底油泥,此时星都公司经理到现场为清理员工送饭。驾驶员将油罐车停靠在402#罐东侧防火堤上的消防通道上,由该公司职工负责在车顶装油泥。22时10分左右,进行停泵操作。随之就在木制配电盘的附近发生爆燃,火势顺势蔓延到人孔处,致使人孔处着火。在灭火时星都公司经理被烧伤,被送往兰化职工医院进行抢救,现场负责人被当场烧死,罐内余火于28日12 时30分扑灭。 二、事故原因 星都公司严重违反《兰州石化公司临时用电安全管理规定》中关于在“火灾爆炸危险区域内使用的临时用电设备及开关、插座等必须符合防爆等级要求”的规定,在防爆区域使用了不防爆的电气开关,在停泵过程中开关产生的火花遇油泥挥发出并积聚的轻组分,发生了爆燃,导致火灾发生,是造成这起火灾事故的直接原因。经兰州市消防支队事故调查组认定,星都公司对此起重大火灾事故负直接责任,兰州石化分公司安全管理有漏洞,对此起事故负间接责任。 三、责任者处理 根据《国务院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和公司与员工签订的安全合同有关条款,经2002年11月4日供销公司经理办公会议研究决定: 1.油品车间专职电工,在星都公司申请临时用电时,在施工现场未做全面、细致的检查,致使星都公司在易燃易爆施工现场使用非防爆电器设备,导致此次火灾事故的发生,对此次事故应负间接责任,给予通报批评,扣发3个月奖金。 2.油品车间安全员兼电气技术员,未履行安全职责,在402#油罐清理油泥施工中只是对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设备进行了一般的例行检查,未做全面细致的检查,致使星都公司在施工现场使用非防爆电气设备,导致火灾事故发生,对此次事故应负间接责任,给予通报批评,扣发3个月奖金。 3.油品车间主任,作为车间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车间安全工作负全面责任。在安排清罐作业中对制定的安全措施没有认真落实,未派专人现场监护,未进行现场安全检查,致使星都公司在防爆区使用非防爆电器设备,导致此次事故的发生,应负直接领导和管理责任,给予行政记大过处分。 4.机动科科长在负责安排检修402#油罐过程中,未与职能部门、车间进行衔接协调,对施工队伍管理不严,施工现场监督检查不力,致使星都公司在检

液化天然气(LNG)储罐火灾和爆炸事故树分析

1.1液化天然气(LNG)储罐火灾和爆炸事故树分析 在整个LNG产业链中,LNG储罐是处于重要的地位,它是连接上游LNG 产业和下游LNG产业的重要中转站。因此,LNG储罐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对于LNG的产业链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而储罐的事故模型多而繁杂,其中火灾和爆炸是最重要、最一般、最常见、后果影响最严重的事故模型。通过对引起LNG储罐发生火灾、爆炸的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建立了以LNG储罐火灾、爆炸为顶事件的事故树,并进行事故树分析,得到了影响顶事件的各阶最小割集。并通过计算底事件的结构重要度,确定了影响储罐事故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LNG储罐的安全性和运行可靠性。 因此,预防LNG储罐的事故发生,特别是LNG储罐的火灾、爆炸等恶性事故的发生,提高其储罐系统本质安全并延长使用寿命,对于安全生产和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事故树分析法作为工程系统可靠性分析与评价的有效方法,为分析LNG储罐火灾、爆炸事故提供了有效手段。通过对LNG储罐火灾、爆炸的分析,可以逐步分析LNG储罐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机理和原因,进而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提高LNG储罐的可靠性和安全使用寿命。 1.1.1事故树的分析程序 事故树的分析程序,常因分析对象、分析目的、粗细程度的不同而不同,但主要的内容包括:熟悉系统、事故调查、确定顶上事故、原因时间调查、建造事故树、修改和简化事故树、定性\定量分析、制定安全措施。如图5-1所示。

图5-1 事故树分析程序 1.1.2 LNG储罐火灾与爆炸事故树分析 根据顶事件确定原则,取“LNG储罐火灾、爆炸”作为顶事件。顶事件确定后,分析引起顶事件件发生的最直接的、充分和必要的原因。引起LNG 储罐火灾、爆炸有两种原因:一是化学爆炸模式,即罐内LNG泄漏,遇空气、火源发生火灾、爆炸;二是物理模式,即罐内压力急剧升高,罐体泄压系统失灵,压力超过罐体所能承受的压力,发生爆炸事故。然后把引起顶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原因又分别看作顶事件,采用类似的方法继续往下深入分析,建立以逻辑门符号表示的LNG储罐火灾、爆炸事故树,如图5-2所示,本事故树共考虑了24不同的底事件,图中各符号所代表的事件如表5-5所示。

大庆石化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大庆石化火灾事故案例 分析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一、事故经过 2005年3月3日,大庆石化分公司炼油厂装运车间3名员工进行污油回收作业,操作过程是:将污油桶内的污油,回收到汽车槽车,然后倒入直径4.2米、罐体切线高度4.73米、容积60立方米的Z-4污油罐。10时05分,操作人员在四栈桥站台西侧从汽车槽车向Z-4污油罐倒装污油时,Z-4污油罐突然发生爆燃,此后,汽车槽车后部爆裂烧毁,相邻的Z-3罐也发生爆炸。污油流入装车栈桥地沟,引起地沟着火。事故发生后,我公司立即启动了事故应急预案并立即向总部汇报,在消防部门、铁路部门的配合下,及时将火场附近已装满油品的45节罐车牵引到安全地带,用泡沫对地沟进行控制封堵,防止事故扩大。10时45分火被扑灭。在这次事故中,汽车槽车司机及在Z-4罐顶作业的操作工当场死亡,另一名操作工烧伤,直接经济损失249791元。 二、事故原因 经现场勘查和目击者取证,排除了衣物静电、汽车静电和手机信号等引爆因素。现场实测,检测油孔距离罐底高度为5米,槽车至Z-4污油罐罐壁最近距离为1.5米,检测油孔距离罐顶为0.3米,距离罐壁

为0.9米,罐顶护栏高度为1.3米。根据伤者刘春江叙述,确认从泵出口到Z-4罐共接了两根软胶管,总长10米。经计算,输油管口距离罐底为2.22米,此时Z-4罐内液位低于2.22米。即,输油管口没有插入罐底,也没有插入液面以下。 (一)事故的直接原因 经过认真的调查和分析,调查组确认,这起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作业人员违反国家《防止静电事故通用条例》、大庆石化公司《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规定》和车间《汽车油罐车收/倒油工作指导卡》的要求,在用车载泵向污油罐倒污油时,倒油胶管出口未插入污油罐液面,就喷溅卸油,导致污油与空气摩擦产生静电,引燃罐内气体,发生爆炸。 (二)事故的主要原因 这起事故暴露出大庆石化分公司部分基层单位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特别是辅助生产环节在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执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