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与英语词汇教学略谈

隐喻与英语词汇教学略谈

隐喻与英语词汇教学略谈

发表时间:2009-09-24T14:57:09.983Z 来源:《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09年第3期供稿作者:史春华[导读] 词汇教学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昆明 650501)

【摘要】词汇教学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隐喻相关理论指导下积极探索词汇教学的有效方法,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

【关键词】英语;词汇教学;隐喻;语言能力

【中图分类号】 G 64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1-1270(2009)3-0038-02

一、引言

词汇教学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音和语法教学的基础。学生对词汇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影响他们能否快速提高听、说、读、写、译等语言应用能力的关键因素。隐喻作为一种强大的认知工具,不仅可以发展和改善学习者的词汇习得能力,而且还有助于他们触类旁通地领悟和理解词汇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对词汇之间的广泛联系和组合搭配做出较为准确合理的挖掘、提炼和引申, 从而达到灵活运用和掌握词汇的目的,切实提高词汇学习效益。目前,隐喻理论在词汇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二、隐喻的相关理论

隐喻不是一种语言现象,而是一种认知现象。它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即存在于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之中。人类的思维过程主要是以隐喻为特征的,人类的认知系统也是隐喻构造的;隐喻使得人类对大部分抽象思维的解释成为可能。当代隐喻理论认为:(一)隐喻不仅是一种修饰手段,而且还是从一个熟知领域向未知领域的映射,是人类认知外部世界和进行思维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语言发生变化的重要媒介。(二)隐喻是基于身体经验的,其本质是以一种事物去理解和体验另一事物,从而为人们创造新的表达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人们正是通过这种方式相互交流,以自身的经验观察周围世界。(三)人类的概念系统是建立在隐喻之上的,隐喻在新词的产生、旧词的消亡和旧词添新义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帮助人们进一步揭示“知识的获取和交流”以及“语言和知识的本质和局限”。

三、隐喻理论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一)隐喻在词义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词汇的生成与人的思维是密切相关的。一般来说,人们总是先通过自身的体验去感知、掌握词汇具体、简单的意义,然后再通过抽象思维及意象图式的联系去联想复杂、抽象的意义,由此形成的认知网络随着人们切身经历和体验的增多而得到发展和完善。在语言的实际使用中,新词新义的生成不是偶然、孤立和随意的;它们在语义上彼此相互关联,最终形成该语言单位的网络和链条。只要稍加留意就可以看出,词典中每个词条下罗列的词义,大多都是在其中心义项的基础上通过隐喻产生的,有的已成为该词的字面词义,有的仍保留着明显的隐喻色彩,这正是隐喻思维在词义发展和延伸过程中的功能体现。因此,教师在词汇教学中可充分利用隐喻的认知功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性,引导他们在已知词汇及其基本含义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联想和推理,把握词汇语义的内在规则和联系,更为轻松地学习和掌握更多的词汇。这里以“head”一词为例,其中心意义为“part of a body”(身体的部分),由此义可扩展为“the top of anything”(一切事物的顶部)。“一切事物的顶部”可指形状,如“the head of a hammer”(锤头)、“the head of an arrow”(箭头),也可指居于位置的顶端,如 “the head of the table”(桌位的首席),由此义又可引申出“居于高位的人”,即指“首领”,如“the head of state”(国家领导、州长)、“the head of a school”(校长);继而扩展到“the main points”(要点):“the heads of a dialogue” (对话要点);“ metal power 、ability ” (才智、能力):“She has a good business head.”(她很有经商的头脑);“a person or individual”(人、个人):“count heads”(清点人数);“a unit of counting”(牛羊等的头数):“five head of cattle”(五头牛)等。至此,“head” 一词的隐喻意义得到了充分的延伸,让人们看到该词就能生动地联想到这个词所喻指的多个不同涵义,并由此引发其他一系列的短语,如“show one’s head”(到场、露面),“keep one’s head”(保持镇静、不慌不忙),“make head”(前进、取得进展),“come to a head”(化脓、迫近紧要关头),“put heads together”(共同商量、集思广益)等。

(二)注重词汇隐喻的文化内涵

隐喻是人类思维和认识世界的共有方式,它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沟通和交流提供了心理基础。词汇作为语言的基本材料,不仅含盖了各民族的思维模式,更浸透了不同民族的文化观和价值观。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词汇隐喻意义的跨文化比较,积极引导学生在词汇学习中自觉地比较英汉词汇的隐喻意义,体会其间异同,从而培养和提高他们正确运用词汇的能力。一方面,教师可运用语言隐喻文化的相似性,引导学生恰当利用母语文化的正迁移,深化学生对英语词汇的理解,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从隐喻角度来看,英、汉语在颜色的选择与使用上有时是重合的,体现了不同语言中的“文化共核”:“黑”在汉语中有“坏/不好”的涵义,也有“秘密/不公开(多指违法的)”等意思;类似地,英语中“paint sb.black”(给某人抹黑)---这里的“black”也有“坏/不好”之意;而 “Black economy” 中的“black”指的却是“illegal”(非法的)。又如“red”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象征喜庆、隆重,而英语中也有“red-letter days”(纪念日、喜庆的日子)一类的表达,在西方一般指圣诞节等重要节日,因为这些日子在日历上是用红色标明的。此外,red在汉语中还代表危险、警告、愤怒等意义,如面红耳赤、红灯、赤字等;这在英语中也可找到相应的表达:“see red”(发怒、生气)、“jump reds”(闯红灯)、“go into the red”(发生亏损、出现赤字)等。另一方面, 隐喻认知的普遍性并不能排除不同语言的差异性;隐喻作为人类重要的思维认知方式,还体现着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这里仍以颜色词的使用为例:英语中“grey”有“老的;老练的;成熟”等意思,而汉语中“灰色”却通常比喻“颓废、失望、态度暧昧”;又如:汉语中说的“红茶”,英语中用“black tea”,这是因为汉语针对茶水的颜色而言,称其为“红”;英语则针对茶叶的颜色而言,称其为“黑”。由此可见,英汉两种语言观察、联想事物的角度是不同的。通过词汇文化内涵差异的对比,可使学生意识和体会到中西方隐喻思维的差异,进而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实现词汇的有效理解和记忆。

_高级英语_教学中隐喻词汇的文化阐释_以_震撼世界的审判_为例

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Journal of Shaog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2010年4月第31卷 第4期 Apr.2010Vol.31 No.4 《高级英语》教学中隐喻词汇的文化阐释 ———以《震撼世界的审判》为例邬德平,罗忠民,徐江清 (衡阳师范学院外语系,湖南衡阳421008) 收稿日期:2010-01-11 作者简介:邬德平(1970-),男,四川巴中人,衡阳师范学院外语系讲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语言学、英语文化及英语教学研究。 摘要:作为语言的基本单位,词汇往往承载着显性和隐性双重文化信息。用文化阐释手法分析和揭示文本隐喻词汇的文化内涵是文化语言学者提倡的研究方法。在英汉对比前提下,将文化阐释手法运用到《高级英语》课堂教学,既可以丰富教学方式,又能增强教学互动的知识性和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对原著的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 关键词:英汉对比;高级英语教学;隐喻;文化阐释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348(2010)04-0147-03 一、隐喻及隐喻的文化阐释论 隐喻是一种古老的语言现象。人类对隐喻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时代。“隐喻是一个词替 代另一个词来表达同一意义的语言手段,两者属于一种对比关系。……从逻辑的角度来看,隐喻中涉及到的两个主词属于两个不同的类别。”[1]“由于两个事物在特征上存在某一类似之处,而用指一个事物的词来指另一个事物,这种词义的演变方式叫做隐喻。”[2]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传统隐喻理论研究认为隐喻是一种修辞方式,是对正常语言规则的一种偏离。而当今的隐喻研究已经超出修辞学的领域,成为一门跨学科的学问。20世纪70年代以来,学术界出现了隐喻研究热潮,语言学,心理学、哲学、语用学、符号学等学科都纷纷把隐喻作为研究对象。既然语言的表达有隐喻现象,隐喻的内涵(connotation )不可能是随意的,它“所涉及的是具有共性的人类经验的感知……”[3],才可能被语言的接收者理解。而人类共有的经历、相同的感知均属于文化范畴。因而对隐喻的解析必然触及文化现象的分析。 学者往往站在自己所熟悉的角度对隐喻研究提出各自的见解。词汇研究专家和文化语言学学者主张用文化的视角对词汇的隐喻进行阐释。如苏新春 在其《文化语言学》中主张将词汇背后的文化信息逐一揭示:“所谓阐释的方法就是指对语言结构、语言现象进行分析、说明,把隐匿、依附、蕴含于其中的社会、历史、民俗、观念、道德、思维、物质、自然等文化因素及文化意义揭示出来……把文化语言学定位为阐释性学科,这正表明文化语言学更为看重的是语言背后的东西,它就是要通过研究把蕴藏在语言内部、隐藏在语言背后的文化因素挖掘出来。”[4] 二、《高级英语》文本分析中隐喻的文化阐释《高级英语》是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的必修课,旨在让经历基础阶段后的学习者接触有一定难度的原著作品。经过多年的发展,该课程有了诸多版本,不过,三十年前由张汉熙编著的《高级英语》仍被学界奉为圭皋。无论版本如何,其教与学要求应该是一致的。然而调查表明,不少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有畏难情绪。主要原因有:生词量大,句式复杂,背景知识缺乏、教学方式单一等。笔者在长期讲授该课程的过程中发现,结合课文语境分析篇章中某些隐喻词汇的文化内涵,展示与引导给学生,会一改课堂沉闷的气氛。若再与汉语文化同类现象对比分析,同学们会倾注更多的精力去理解和欣赏课文,从而有效地激 147

浅谈大学英语词汇教学

浅谈大学英语词汇教学 一、词汇在语言中的重要性 词汇是语音、意义和语法特点三者统一的整体,也是语句的基本结构单位。它与语音、语法共同构成语言的三大要素。而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类的思维活动是借助词汇进行的,而其思想交流也是通过由词汇构成的句子来实现的。因此,词汇在整个语言教学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重要性 1、词汇教学在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中的作用 培养语言的使用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而这些都是以词汇的掌握为基础的。交际法认为,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词汇。威尔金斯说:“倘若一个人知道适当的词汇,用一门外语交流可能不是很困难。然而没有词汇,那是不可能的。”(1992)英语学习者们都会有这样的体会:阅读文章时,由于不认识文章中的关键词,阅读的准确性受到很大的影响;用英语交谈时,由于不知道或不记得想要表述的词,使自己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因此,词汇在交际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应该引起重视。 2、词汇教学在四、六级改革中的重要性 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普遍感到学习词汇是一大难点。他们常常为记不住单词而苦恼,甚至想放弃学习英语。随着大学英语四级改革的开展,词汇部分在改革后的四级中也将不复存在。对这一变化,很多有想法的同学就陷入了一个误区,终于可以不认真学词汇了。其实,改革后对词汇的要求不降反升。原来词汇专门作为一个部分考察,以后词汇将被默认为考生已经掌握,无须直接考察,而将考察融入到了其他部分。这对学生来说,将面临更大的挑战。随着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的不断深入,词汇的教学应该受到更多的重视和探讨。 三、词汇教学效果受个体差异影响 词汇量影响学习者水平的提高。由于学习者存在个体差异,因此,词汇教学的效果也存在差异。 1、学习者学习方法的差异 英语词汇的记忆和记忆策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不同的学习阶段需要根据不同的学习目的来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以提高词汇记忆的效率。从记忆的方法来看,词汇的习得有这么一些常用的联想方法:构词法,同义反义比较法,谐音法,熟词法,本义涵义比照法,近义法,辨析法,拟像性记忆法,肢体语言表现法等等。有些学生已经在不知不觉中使用一些词汇记忆方法,但采用的方法是

小学英语词汇教学和语音教学的几点体会

小学英语词汇教学和语音教学的几点体会 小学英语教学中,单词教学和语音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两个部分。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对于小学生来说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由于缺少语言环境,课时少,再加上我们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来自于农村家庭,学起来就难上加难。因此,几乎所有的小学生一提起背英语单词,就感到很头痛,对于语音知识更是知之甚少。这就要求教师注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单词教学和语音教学贯穿到娱乐之中,使学生学起来不感到枯燥、乏味,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每个人的学习才能得以充分发挥。经过多年的的英语教学,我对英语词汇和语音教学有了一些体会,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一、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进行词汇教学 (一)巧妙呈现单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应根据不同内容,以不同形式呈现单词,抓住学生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 1、直观呈现法。就是借助于实物、图片、挂图、简笔画等手段学习单词的方法,让学生在视觉上感知单词。这种呈现方式比较生动、形象、趣味性强,便于学生理解词义。比如学习有关文具的单词时,教师可以直接出示文具进行教学。学习有关颜色的单词时,可以利用水彩笔或蜡笔进行教学。学习有关动物的单词时教师可以出示动物玩具、动物的图片或挂图进行教学。学习有关水果的单词时教师可以用简笔画来呈现单词等等。这些直观的呈现方式易于让学生接受,使他们带着极大的兴趣,乐于跟着教师学习,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肢体语言呈现 肢体语言呈现方式是通过语言、动作、表情、声音等呈现单词

表达单词的意思。学生开始模仿老师的动作和单词的读音学习单词。如在教学有关表情的单词happy,angry,bored,,excited,tired时,教师通过表情和和动作呈现单词。微笑表示happy,大笑并欢呼表示excited,发怒表示angry,无事可做茫然的样子表示bored,连续跳10次然后喘粗气表示tired。再如教学有关疾病的单词和短语时,捂着腮部龇着牙做痛苦状表示have a toothache,打喷嚏表示have a cold,摸额头然后打哆嗦表示have a fever,摸着嗓子做痛苦状表示have a sore throat,假装不小心割到手指表示hurt等。教师充分利用表情和动作让学生去理解这些词汇,并通过模仿去巩固这些词汇。学生在乐中学,做中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学习。 3、创设情境,呈现单词 教学单词时,教师可创设情景,呈现新词。比如在教学traffic lights,traffic rules时,利用一个交通灯模型来创设情景。教师找一名学生上前充当路人,自己则充当交通警察。当红灯亮时,学生根据交通知识会停下,教师顺势说stop at a red light.同理当黄灯和绿灯亮时引出wait at a yellow light和go at a green light。学生在情景中非常容易地就理解了traffic lights,traffic rules。又比如在教学形容词的比较级longer,shorter,bigger,smaller时教师可运用皮筋慢慢拉长和缩短来呈现longer,shorter,把汽球吹大再慢慢放气来呈现bigger,smaller。这种方法生动有趣,大大降低了教学难度,学生易于理解并接受新知,使学生能够保持学习兴趣。 (二)、灵活操练单词,加深学生对词汇的记忆。 在呈现了单词学生掌握了单词的发音后,我们就要强化记忆,运用各种方式操练单词,要让学生自主能动性地说单词,而不是被迫机械的模仿单词读音。让他们喜欢开口,乐于开口,从被动转化为主动,

隐喻认知理论与医学英语词汇教学

隐喻认知理论与医学英语词汇教学 张文奕 (甘肃中医学院公共课部,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方法。还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重要的认知工具。隐喻作为认知和语言的纽带,在医学英语词汇教学中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把隐喻认知理论应用在医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可加深学生对词汇的理解,提高其记忆效率。 关键词:隐喻隐喻认知理论医学英语词汇教学 传统的隐喻研究将隐喻仅仪看作是一种语言现象,一种用于修饰话语的修辞现象。然而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形式,一种修辞手段。它还是一种认知现象。Lakoff&Johnson在他们标志性的著作MetaphorsWeLiveBy一书中指出,隐喻是基于身体经验的一种称为“隐喻概念体系”的本体思维方式,是人们认知,思维,语言.甚至行为的基础¨1。隐喻作为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是新的语言产生的源泉,与词汇有着密切的联系。 1隐喻认知观 I丑l【罐把隐喻看作是人们思维、行为和表达思想的一种系统的方式,即隐喻概念(metaphoricalconceptorconceptualmetaphor)o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参照他们熟悉的、有形的、具体的概念来认识,思维,经历,对待无形的、难以定义的概念,形成了一个不同概念之间相互关联的认知方式。 在隐喻的认知推理过程中,人们总是先从隐喻的源域(本体)中提取反映事物规律性的、高一级的概念结构,然后把它投射到用以把握目标域(喻体)相应的概念结构中去.从而形成二者的映射关系。受话人依据此映射关系进行概念的跨空间投射和映射。由显性信息推导出隐含信息翻。这一过程即隐喻认知过程。如时间域TIME,映射到一个不熟悉,较为抽象的同标域,如金钱域MON—EY。人们常常会说“浪费时间,花费时间,节省时间”是因为人们把金钱域内的概念投射到了时间域,把时间作为金钱来对待,即时间是金钱TIMEISMONEY。 2医学英语词汇特点 医学英语文章中通常包含有三种词汇:普通词汇、半专业词汇和专业词汇。普通词汇即日常生活词汇.如:nune酣h动.跳动)、transformation(转变,变化)。半专业词汇就是在普通英语和医学英语中都能常见到的词汇,但词义不同,如以下两个例子,前面为普通英语词义,后面为医学英语词义。pupil(/b学生.瞳孔)、toilet(_卫_生间,洗涤创口)。专业词汇是指一般仅出现在与医学有关的文章中而且词义单一的词汇.这些词绝大多数都是名词。如:vascuk一血管的)、pm'itonitis(腹膜炎)。专业词汇中,还有许多药品名、以发现者命名的疾病名和用开发者命名的医疗技术名词,这些词的首字母一般都要大写。血ll:Stersne去氢氢化可的松(prednisolone泼尼松龙的商品名)。Hodgson’sdisease霍奇森病(主动脉起端部动脉瘤样扩张)。还有很多缩写词如:IgA(免疫球A)、WHO(世界卫生组织)。 医学英语文献以专业词汇为骨干。以半专业词汇为实体,以普通词汇为纽带,构成其独特的词汇文体特征;同时,熟悉词汇的构成和组合,是掌握医学英语的—个重要环节。 3隐喻认知理论在医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语言是隐喻性的,隐喻是人类拥有的最具语言生成力的力最,是词义发展的重要方式。把隐喻的认知理论引入医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必将会产生更为符合认知规律,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 3.1重视基本范畴词汇 医学英语中大约有80%的专业词汇来源于日常英语基本词汇。虽然来源于基本词汇的专业词已具有新的词义,所表示的概 念与原词已不同,却常常仍不失其内在联系,如:bridge含义是 “桥”;医学上表示“《假牙上的)齿桥”,“plastic”在普通英语中意为“可塑的、塑料的”,在医学英语中意为“整形的”,而“tabour”在普通英语中意为“劳动”,在医学英语中意为“分娩”。 3.2深入讲解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现象在英语语言中十分普遍,认知语言学认为多义现象(包括不同义项和不同词性)是通过人类认知手段(隐喻和转喻)由一个词的中心意义或基本意义向其他意义延伸的过程,是人类认知范畴和概念化的结果131。 一词多义指同一个词的各义项问存在着隐喻联系,如:a旷 pendix附录,阑尾、cataract瀑布,白内障、valve阀门,瓣膜、kt培焦点,病灶。它们的普通义是隐喻的本体,医学义是喻体。认识到多义词各义项之间存在的内在的联系,在医学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这种内在的联系进行分析,产生联想,充分认识人的隐喻思维发展在词义发展中的作用,指导他们循着隐喻思维规律,根据认知模式由词汇的本义推导其各个喻义。 3.3解释复合词和派生词 复合词和派生词多是由基本范畴词通过隐喻、转喻等认知模 式创造出来的,其词义一目了然。较长的医学术语主要由复合词 和派生词两种构词方式,前者如wind(风)和¥Ufl(太阳)分别加上stroke(打击)变成windstroke(中风)sunstroke(中暑)。后者如ten—sion(紧张)的前面加上前缀hyper-(亢进的)变成了hypertension(高血压)、加上hypo-(f氐下的)变成了hypotension“氐血雎)。 3.4讲解新兴词汇 在新词语或旧词新义的创造过程中。形象化的类比、想象、联想等多种隐喻思维方式起着很大作用。医学英语中的很多术语都是利用隐喻扩展语义得来的。如hospital原指“宗教人士开办的收容所”,现赋予新义为“临终关怀医院”。ableism“对残疾人的歧视”是仿racism(种族歧视)和B既i哪(性别歧视)类比构成的新词,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 3.5注重跨文化异同 英语词汇在长期的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要注意对医学英语词汇文化意义的介绍,让学生不但掌握其音、形、义,而且能恰当地使用。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语言符号的所指意义有时会出现空缺现象。如“13”在西方文化中有不吉祥的意义,病房和病床没有13号,而代之以“12B或14A”,请客避免13人,重要的活动避开每月的13日等等。而在中国病人忌讳…4’,因为和中文中的“死”谐音,所以病人很忌讳住尾数为“4”的病房和病床,重要的活动避开尾数为“4”的日子。 4结束语 隐喻认知是人类认知世界和学习语言的重要手段,教师在医学英语词汇教学中,注重启发学生的隐喻思维模式,采取有效的策略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构成独自的词汇学习心理体系,学会正确使用词汇,这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词汇的积极主动性,从而提高医学英语学习的整体成效。 参考文献: 【1】L止off,G.&Johnson,M.MetaphonWeLiveBy【M】.Chicago:The 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80. 【2l王红孝.隐喻的空间映射与概念整合【J1.外语教学.2004,(6):9一12.【3】姜志芳.李佐文.从隐喻角度看词汇多义现象【J】.学术研究,2003,(8):100—103. 173  万方数据

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创新教育

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创新教育 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创新教育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弃旧汲新,培养出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师的首要任务。放眼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教育的发展已经与国家的安危、民族的兴衰息息相关。因此,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新型人才,已经成为当务之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我国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的一次飞跃性变革。英语教学工作也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构建新的模式,探索新的途径。中小学生英语课堂教学需要创新。时代在发展,形势在变化,英语教学发展不断呈现出新特点,英语课堂教学要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就需要在继承以往英语课堂教学的经验和成果的同时善于创新。离开创新,如果简单地沿用过去的思路和办法,英语教学显然难于奏效。 长期以来,中国教育一直受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学习被动且负担过重,主体意识和参与能力不强,独创精神欠缺。因此,在与西方学生的比较中,我国学生的创造能力往往偏低。正如著名教育家尼尔波斯特曼所批评的:“孩子们入学时像个‘问号’,毕业时却像个‘句号’,这只能是学校教育的失败。”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只有在创新中求发展。 一、什么是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在创造教育思想基础上,根据“创造学”和“教育学”原理,针对传统教育中有碍人的创造力提高的问题而提出的。 所谓创新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综合的创新素质。它包括:创新意识与动机、创造精神、创新能力和创造个性等要素。 创新教育是通过“创造的引导者”——教师应用创造性思维教学策略提供创造的环境,能激发“创造者”——学生的“创造动机”,培养“创造的人格物质”,以发挥创造的潜能,而有创造的行为或结果。就其目的而言,创新教育在于启发学生的创造动机,鼓励学生创造地表现,以增进创造才能的发展。就其内涵来看,它是教师通过课程内容及有计划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和增长学生创造行为的一种教学模式。就教师本身来讲,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因时制宜,变化教学方式进行创造性思维教学。 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有以下几个特征: 1、创设自由、安全、和谐的情境和气氛。 2、学习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教师不独占整个教学活动时间。 3、注重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表达与容忍不同的意见,不急于下判断。 4、鼓励学生应用想象力,增进其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新教育,也可以说是指导学生发展创造的才能,鼓励学生经由创造的过程,学习做有效创造的活动。 二、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英语课堂教学要创新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许多科学家的研究证明:“人的大脑就像一个沉睡的巨人,它比世界上最强大的电脑还要强几千倍。”因此,教师要以人为本,相信潜能,相信学生能够独立学习,自主学习,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很大的可塑性,是不断变化发展与进步的个体。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实施“因材施教”,做到尖子生吃饱,中差生吃好。使全体学生自主参与,激励竞争,形成一个“兵教兵,兵教官,官教兵”,全班学生共同提高的统一整体。老师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习,而不应把学生看作是只会输入的“机器”,要了解,我们的学生也和我们一样,

浅谈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艺术

浅谈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艺术 发表时间:2013-07-03T17:44:59.217Z 来源:《教育研究·教研版》2013年3期供稿作者:董玉民[导读] 具体情景指的是生活情景、模拟情景、表演情景、直观教具情景、想象情景等。董玉民 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如何教导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就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艺术谈谈个人的拙见。 1 利用字母和字母组合的读音规则,掌握单词的拼写形式词的读音和拼写形式是词存在的基础,是各个词相互区别的第一要素。在词汇教学中,要注意音和形的统一与结合,使学生把一定的音同可能对应的形联系起来,又把一定的形同可能对应的一定的音联系起来,通过反复练习,在大脑中建立起一类词的音、形、模式的联系。 2 利用具体情景掌握单词的读音和语义具体情景指的是生活情景、模拟情景、表演情景、直观教具情景、想象情景等,在具体情景中教单词、学单词,不但可以克服孤立记单词容易遗忘的缺陷,而且能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单词的能力,学会在交际中使用单词。 3 教新词的艺术 3.1 介绍新词汇(让学生先不看书,看教师示范表演)。 3.1.1 翻译法。把单词写在黑板上,然后译成汉语介绍给学生,这样教单词既快又简便,适合七、八年级学生。 3.1.2 直观法。①利用实物介绍新词汇。②利用图片介绍词汇。③用模拟、示范动作或面部表情介绍词汇。 3.1.3 用举例的方法介绍词汇。 3.1.4 同时使用几种方法介绍词汇。 3.1.5 使用斜线介绍新词。如:I go there by bus.He goes to school on foot.在斜线旁给一个句子或一个词,目的是斜线上的词放在有意义的情景中,来区分词的意义上的细微差异。 3.1.6 利用诱导的方法介绍新词汇。 3.1.7 利用直接介绍法。直接介绍讲解词汇,让学生重复。 3.1.8 利用下定义法。如:breakfast——— the first meal of a day.Anoun is the name of a person,place or thing. 3.1.9 利用各种关系解释词义。 3.2 操练和使用新词汇。介绍新词汇,是让学生初步感知词汇,而操练和使用词汇目的是保证学生正确而迅速地说出新的词汇。 3.2.1 操作的方法:①教师提出词汇让全班同学思考,在人人思考的基础上,让个别同学说,并让同学们纠正。②让学生互相说(一问一答),鼓励人人开口。③做听写练习。让上、中、下三种程度的同学代表到黑板上听写,其余同学在原座位上听写,然后让同学们纠正。 3.2.2 使用新词汇。如:学习market(市场)这个词,教师围绕这个词连续提问问题,让学生回答,重复使用这个词,使学生在语言环境中掌握这个词。如:Do you often go to the market? Do you live near a market? When does your mother go to the market?What does she buy there? 3.3 词汇的扩展。学生学习一个新词汇时,往往想知道一些其它与其相关联的词,这给词汇的扩展提供了自然的良机。下面介绍几种词汇扩展的方法: 3.3.1 关联词群或称联想词群。如:教 fruit 时,指出这是水果的总称,为让学生联想到有关水果的词,教师在黑板上表示关联词群(可附图)。这样联想,就可以满足不同程度同学的求知欲望,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 3.3.2 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将机械记忆和理解记忆密切结合起来。如:①利用拼读规则:学生知道了ar 读[a:]的规则后,可帮助记忆arm,art,part,party,dark,argue 等词。②利用词形变化规划。如总结不规则动词的变化,可分为:A-A-A 型:cutcut -cut,put -put -put;A -B -B 型: build -built -built,dig -dug -dug; i -a -u 型:begin -began -begun, drink-drank-drunk。③利用构词法知识。 a.利用同根词:如教过use 后,经过构词分析,学生就可以推测出useful,useless,user 的词义来。教师就可以说:“useful” comes from “use”.It means “of use”. “Useful”comes from“use”,too.Itm-eans “of no use”or“not useful”.b.利用分析前缀的方法。如教retell,rewrite,学生已掌握了tell,write,要向他们解释前缀 re-的含义是“again”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学生就能推测出retell,rewrite 的意思来。④利用归纳、对比法。a.利用同义词。同义词都是相对的,比如nice 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它的同义词可能是pleasant (令人愉快的),kind(亲切的),fine(好的)……根据这个特点,不要孤立地看某词的同义词,而要把它放在句子中来看是不是同义词。如: The weather is nice today. 和The weather is fine today. 这两个句子中, nice 和fine 就是同义词,可以相互代替。b. 利用反义词。在英词中表示相对的概念的词汇经常可以遇见。如学过big 以后,当学到 small 时,可以指出Small means not big. 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small 的意思了。c. 同音异义异形词的对比。⑤利用联想找规律。如由tree 联想到branck,leaf,green, yellow,colour,flower 等。⑥把单词放在句子里,放在各种搭配里记。如:pronunciation 可放在Your pronunciation is good.My pronunciation is poor.I must improve it.利用以上教词汇的艺术,可以克服过去词汇教学中的孤立教词汇、讲得过多、消化不良;接触少、重现率低、吸收少;主次不分、平均用力、负担过重;系统性不强、边学习边遗忘等缺陷。同时还能使词汇的意义和用法的教学、词汇的读音和拼写的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学习英语词的读音和书写形式时,不感到杂乱,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作者单位:河北省隆化县第二中学__

概念隐喻与英语教学_陈月梅

概念隐喻与英语教学 陈月梅 (龙岩学院外国语学院,福建龙岩364012) 收稿日期:2010-10-15 作者简介:陈月梅(1971-),女,福建龙岩人,龙岩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大学英语教学及语言学研究。 摘要:从认知的角度讨论概念隐喻和英语学习的关系,探讨概念隐喻在英语词汇、句式教学中的应用。强调由于文化传统不同,反映在语言的表达方式上也存在很多差异。深入对比分析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思维差异,对英语教学和学习都有很多帮助。 关键词:概念隐喻;英语教学;思维;认知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348(2010)11-0123-03 一、引言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有些文章明明没有什么生词,但为什么就是读不懂它的意思?我们会用英语和外国朋友进行交流,但两个外国朋友之间聊天时,我们有时却听得一头雾水。原因何在?仔细考虑,这些问题往往跟我们缺乏准确理解作者或说话者所使用的隐喻有关。那么,什么是隐喻?隐喻对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有何影响? 二、概念隐喻(Conceptual Metaphor) 从词义学范畴上讲,隐喻是建立在两个意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之间的某种相似的基础上的引申方式。隐喻是词义引申的一种重要方式。从修辞学范畴上讲,隐喻是一种比喻,用一种事物暗喻另一种事物。当代隐喻理论的代表人物Lakoff 和Johnson (1980)在他们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 )一书中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1]56。该理 论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类的一种认知工具。隐喻是在一类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或谈论另一类事 物的心理、语言或文化行为,它根植于语言、思维和文化中[2]。 概念隐喻强调隐喻的本质是以某一事物来理解、体验另一事物。它是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可分成三种基本类型,即方位隐喻(Orientation Metaphors)、实体隐喻(Ontological Metaphors)和结构隐喻(Structural Metaphors)。方位隐喻是指人们用与空间方位有关的 概念去理解情绪、感觉、质量、社会地位等抽象概念。实体隐喻是指人们将一些事件、活动、情感和思想等看作是具体有形的实体。最常见的实体隐喻是容器隐喻。结构隐喻是指借助一种事物的概念结构去理解或认识另一种事物。在语言上,它表现为可将谈论一种概念的所有词汇用于谈论另一概念[3]。 三、概念隐喻与英语教学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的认知功能在辅助新知识的习得中起着独特的作用。随着认知语言学这一新的语言研究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认同,隐喻在教学中的特有功能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可。英语教学是要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有效交际的能力。有效交际必须注意语言形式的准确,同时也要注意内 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Journal of Shaog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2010年11月第31卷 第11期 Nov.2010Vol.31 No.11 123

小学英语词汇课教学的几点心得

小学英语词汇课教学的几点心得 柳凡菊 词汇课不管是哪个年级,我认为在英语教学中都是基础和重点。所以,本人在积极学习新课改的过程中,特别注重对词汇教学的学习研究和改进。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新课改模式和教学实践后,本人摸索总结出了几点心得,想和大家分享,但愿能够得到更多、更好的指教。 一,单词教学的五个步骤。 1.先呈现要教单词所代表事物之形状。 可以通过实物、多媒体、图片或寥寥几笔的简笔画,把要学的单词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有一种直观感受。如学习用品、交通工具、动物、服装等单词,可以用实物或玩具进行直观教学。像sun,star,rainbow,rain等单词可以用简笔画帮助教学,既生动,又形象。 2.让学生拼读单词。 我把所要学的单词书写在黑板上或卡片上,让学生拼读,掌握单词是由那些字母或字母组合组成的。 3.让学生先试读一些简单的单音节词,如果读错了再范读或放录音给学生听。使学生从听觉上正确的感受单词的读音。 4.让学生思考单词的读音和构成。 通过以上三个步骤的训练,所学单词的读音和构成已基

本上在学生大脑中形成,这时让学生想一想所学单词的读音和字母组合主要是加深印象,让学生牢记。 5.让学生说出和写出单词。 目的是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然后我们拿出实物或卡片要求学生正确拼读出所学单词,并能在四线三格本上正确书写。如老师拿出钢笔,学生观其形,就拼写出p-e-n。 以上五个步骤缺一不可,只有通过看、读、听、说、写的练习,才算系统的完成一个新单词的教学。 二,教单词与做游戏相结合,寓单词教学于娱乐之中。 仅凭以上五个步骤的训练还不够,它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会使学生感到厌烦,课堂教学气氛沉闷,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者在新课改的浪潮下,活动式和参与式教学模式已成为我县小学教学的主要模式。我在教单词的时候,辅助以游戏,设置多个层次的不同的活动,寓单词教学于娱乐之中。如我在教三下Unit2 My Family第二课时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后,我又出示家庭成员的图片,发给每个小组,同时又把单词卡片发给他们,先让拿图片的学生用英语说出图片所代表的单词,然后依次贴在黑板上。再让拿单词卡片的同学把单词卡贴在相应的图片下面。 这一活动不但巩固了新单词,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接下来又趁机在黑板上绘制出了一棵Family Tree,然后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浅谈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浅谈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延伸与提高。为适应当前时代的要求,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但是长久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是我们每位英语教师值得深思的课题。以下是我结合几年来的英语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Innovation is the soul of a nation, is a driving force for national p rosperity, innovation education is the extending and promoting the qu ality education. In order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 the innovation education has become the main theme of current education r eform, classroom teaching is the main position of cultivating student s' innovative spirit and practice ability. But for a long time, the i mpact of examination-oriented education, training of teachers in teac hing ignores students'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and creative ability. How to carry out innovative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 English clas sroom teaching, is each of our English teacher thought-provoking topi c. The following is my with several years of English teaching practic e to talk about his own views. 一、激发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动力源泉。 A, stimulate interest, is the source of power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生理、心理的角度来看,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了兴趣,大脑就会立即引起兴奋,思维变得敏捷和活跃,在学习中就能进入最佳状态,并能兴致勃勃地全身心投入,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去了解学生的喜好,采用教学卡片、图片等直观教具以及学生喜欢的游戏、竞赛、绘画、表演、唱歌,chant等形式,在教学中集知识和趣味为一体,以满足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 Interest is the best teacher ". From the physiological, psychologic al point of view, students interested in the learning content, the br ain will immediately excited, thinking more agile and active, can ent

隐喻与英语词汇教学略谈

隐喻与英语词汇教学略谈 发表时间:2009-09-24T14:57:09.983Z 来源:《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09年第3期供稿作者:史春华[导读] 词汇教学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昆明 650501) 【摘要】词汇教学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隐喻相关理论指导下积极探索词汇教学的有效方法,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 【关键词】英语;词汇教学;隐喻;语言能力 【中图分类号】 G 64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1-1270(2009)3-0038-02 一、引言 词汇教学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音和语法教学的基础。学生对词汇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影响他们能否快速提高听、说、读、写、译等语言应用能力的关键因素。隐喻作为一种强大的认知工具,不仅可以发展和改善学习者的词汇习得能力,而且还有助于他们触类旁通地领悟和理解词汇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对词汇之间的广泛联系和组合搭配做出较为准确合理的挖掘、提炼和引申, 从而达到灵活运用和掌握词汇的目的,切实提高词汇学习效益。目前,隐喻理论在词汇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二、隐喻的相关理论 隐喻不是一种语言现象,而是一种认知现象。它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即存在于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之中。人类的思维过程主要是以隐喻为特征的,人类的认知系统也是隐喻构造的;隐喻使得人类对大部分抽象思维的解释成为可能。当代隐喻理论认为:(一)隐喻不仅是一种修饰手段,而且还是从一个熟知领域向未知领域的映射,是人类认知外部世界和进行思维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语言发生变化的重要媒介。(二)隐喻是基于身体经验的,其本质是以一种事物去理解和体验另一事物,从而为人们创造新的表达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人们正是通过这种方式相互交流,以自身的经验观察周围世界。(三)人类的概念系统是建立在隐喻之上的,隐喻在新词的产生、旧词的消亡和旧词添新义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帮助人们进一步揭示“知识的获取和交流”以及“语言和知识的本质和局限”。 三、隐喻理论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一)隐喻在词义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词汇的生成与人的思维是密切相关的。一般来说,人们总是先通过自身的体验去感知、掌握词汇具体、简单的意义,然后再通过抽象思维及意象图式的联系去联想复杂、抽象的意义,由此形成的认知网络随着人们切身经历和体验的增多而得到发展和完善。在语言的实际使用中,新词新义的生成不是偶然、孤立和随意的;它们在语义上彼此相互关联,最终形成该语言单位的网络和链条。只要稍加留意就可以看出,词典中每个词条下罗列的词义,大多都是在其中心义项的基础上通过隐喻产生的,有的已成为该词的字面词义,有的仍保留着明显的隐喻色彩,这正是隐喻思维在词义发展和延伸过程中的功能体现。因此,教师在词汇教学中可充分利用隐喻的认知功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性,引导他们在已知词汇及其基本含义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联想和推理,把握词汇语义的内在规则和联系,更为轻松地学习和掌握更多的词汇。这里以“head”一词为例,其中心意义为“part of a body”(身体的部分),由此义可扩展为“the top of anything”(一切事物的顶部)。“一切事物的顶部”可指形状,如“the head of a hammer”(锤头)、“the head of an arrow”(箭头),也可指居于位置的顶端,如 “the head of the table”(桌位的首席),由此义又可引申出“居于高位的人”,即指“首领”,如“the head of state”(国家领导、州长)、“the head of a school”(校长);继而扩展到“the main points”(要点):“the heads of a dialogue” (对话要点);“ metal power 、ability ” (才智、能力):“She has a good business head.”(她很有经商的头脑);“a person or individual”(人、个人):“count heads”(清点人数);“a unit of counting”(牛羊等的头数):“five head of cattle”(五头牛)等。至此,“head” 一词的隐喻意义得到了充分的延伸,让人们看到该词就能生动地联想到这个词所喻指的多个不同涵义,并由此引发其他一系列的短语,如“show one’s head”(到场、露面),“keep one’s head”(保持镇静、不慌不忙),“make head”(前进、取得进展),“come to a head”(化脓、迫近紧要关头),“put heads together”(共同商量、集思广益)等。 (二)注重词汇隐喻的文化内涵 隐喻是人类思维和认识世界的共有方式,它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沟通和交流提供了心理基础。词汇作为语言的基本材料,不仅含盖了各民族的思维模式,更浸透了不同民族的文化观和价值观。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词汇隐喻意义的跨文化比较,积极引导学生在词汇学习中自觉地比较英汉词汇的隐喻意义,体会其间异同,从而培养和提高他们正确运用词汇的能力。一方面,教师可运用语言隐喻文化的相似性,引导学生恰当利用母语文化的正迁移,深化学生对英语词汇的理解,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从隐喻角度来看,英、汉语在颜色的选择与使用上有时是重合的,体现了不同语言中的“文化共核”:“黑”在汉语中有“坏/不好”的涵义,也有“秘密/不公开(多指违法的)”等意思;类似地,英语中“paint sb.black”(给某人抹黑)---这里的“black”也有“坏/不好”之意;而 “Black economy” 中的“black”指的却是“illegal”(非法的)。又如“red”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象征喜庆、隆重,而英语中也有“red-letter days”(纪念日、喜庆的日子)一类的表达,在西方一般指圣诞节等重要节日,因为这些日子在日历上是用红色标明的。此外,red在汉语中还代表危险、警告、愤怒等意义,如面红耳赤、红灯、赤字等;这在英语中也可找到相应的表达:“see red”(发怒、生气)、“jump reds”(闯红灯)、“go into the red”(发生亏损、出现赤字)等。另一方面, 隐喻认知的普遍性并不能排除不同语言的差异性;隐喻作为人类重要的思维认知方式,还体现着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这里仍以颜色词的使用为例:英语中“grey”有“老的;老练的;成熟”等意思,而汉语中“灰色”却通常比喻“颓废、失望、态度暧昧”;又如:汉语中说的“红茶”,英语中用“black tea”,这是因为汉语针对茶水的颜色而言,称其为“红”;英语则针对茶叶的颜色而言,称其为“黑”。由此可见,英汉两种语言观察、联想事物的角度是不同的。通过词汇文化内涵差异的对比,可使学生意识和体会到中西方隐喻思维的差异,进而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实现词汇的有效理解和记忆。

浅谈大学英语词汇教学

浅谈大学英语词汇教学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基本要素,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必不可少的基本材料。没有扎实的词汇基本功,学生的英语水平很难提高。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词汇教学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考虑到传统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存在着误区和弊端,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记忆单词词义的同时也要注意单词的词性与搭配,在实践中使用单词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由被动的学习转向主动的学习。 标签:词汇教学;误区;分类;实际运用 引言 在实际应用中,人们首先接触的是词汇,因为思想和概念必须通过词汇来表达。因此,词汇量的多少是衡量学习者英语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是语言学习的根基[1]105。大学英语教学过程涉及到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四个方面,听力和阅读属于输入技能,口语和写作属于输出技能,而这些输入技能和输出技能都必须以词汇作为基础[2]133。尽管如此,大部分学生的词汇量并没有很大的扩展,因此,教师需要思考和研究如何改进词汇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单词记忆和运用能力[3]208。 一、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误区和弊端 1.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误区 对于英语词汇学习,存在着一个误区:单词背得越多,英语水平就越高,英语听说读写各个方面的问题也会随之解决。因为受到上述错误思想的影响,部分学生专门花大量的时间记忆词汇,甚至背很多根本就用不到的生僻词汇。结果,这些学生发现到需要实际运用英语的时候,还是觉得很吃力。 这个误区同样影响了部分大学英语教师,他们把大部分的教学时间放在孤立地教授英语词汇上面,而忽视了引导学生去运用这些词汇,把英语词汇教学和英语听说读写相结合[4]96。 传统词汇教学的模式是:教师领读单词,然后找学生重读,教师会纠正学生的发音、语音语调,接着像翻译词典一样,把单词的常用搭配、常用例句机械地讲解给学生,学生跟着教师抄笔记。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仅仅充当了词典的功能。这种教学方式虽然可以传递给学生很多词汇信息,但是教学过程非常枯燥,学生会慢慢失去听课的兴趣。同时,大多数教师重视的是如何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却忽视了学生词汇掌握的质量问题。 上述误区存在的根本原因是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对,由于词汇太多,很多学生只是机械地背诵单词,却忽视了词性与搭配,因此不了解单词的用法[5]110。这样往往会导致在口语和写作中经常用一些特别难的词,但是用法却不对。因此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