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院] 市政桥梁设计标准.3.18

1 市政桥涵设计技术标准

1.1主要设计规范

(1)《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 11-2011);

(2)《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 166-2011);

(3)《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6)《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06);

(7)《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2-2008);

(8)《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

1.2主要技术标准:

(1)注明相应道路等级及设计车速。

(2)荷载标准:根据《城市桥梁设计规范》10.0.3选用。

(3)桥梁横断面:小桥横断面应与道路保持一致;特大、大、中桥横断面宜在道路绿化带处分幅设置(桥上不宜设置绿化带)或缩减分隔带宽度(满足设置设施带即可,机非硬隔离处建议设置防撞护栏);特大桥、大桥人行道宽度可采用2~3米;为了便于设计及施工,桥梁分幅时尽量减小桥梁宽度种类。

(4)设计洪水频率:百年一遇,或按城市规划防洪标准设计,同时应确保百年一遇洪水频率下的结构安全。

(5)设计洪水位:必须以河道主管机关确定的数据为准。

(6)桥下净空:跨河桥梁底需高出设计洪水位一米以上;分离立交桥、天桥净空与道路相适应(高速公路一般按5.5米预留);天桥限高标志数应比设计净高小0.5米。(7)管线过桥:应提前确定管线过桥方式,同时注意管线类别是否涉及桥梁安全。(8)对于墩台位于高压线底下的桥梁,应注明高压线下净高,并交代让施工单位复测净空高度以及选择合适的施工机械。

1.3 桥梁上部及附属设计一般规定

1.3.1 总体设计要点

(1)桥型布置图

①附注文字统一为:

1)尺寸单位及坐标系、高程系统;

2)设计荷载:城-A(B),人群荷载根据《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 11-2011)10.0.5条取值;

3)上、下部结构及基础型式(曲线桥应加注墩台布置方式);

4)桥梁平面线形描述(竖曲线在参数表中标明曲线要素);

5)伸缩缝设置说明,桥面连续或简支变连续结构说明;

6)其它(如通航等级、交叉路等级或规划情况,净空要求等)。

②立面图中应绘制通航净空、水位或被交叉道路的净空,有规划河道应绘出规划断面及水位。

③立面图中补充钻孔柱状图,各土层标高和立面图基础标高要协调对应,对于横向地面高差大的至少标出两侧地面线。

④总体布置图中给出各墩台处桥面机动车道边缘控制高程,以便核对墩台标高。(2)需特别说明的问题

①如桥梁平面位于曲线内,则其立面称为展开立面,平面尽可能按照曲线绘制,若桥梁过长则可以考虑拉直,此时平面称为拉直平面。跨径以设计线展开为准;说明墩台布置方式(法向布置、平行布置、等角度布置等)。

②道路设计线上桥面各点高程应与路线竖曲线保持一致,对于预制结构可通过混凝土调平层调整(预制结构调平层工程量应计入竖曲线半径较小时上凸造成的工程量增加,必要时可减小调平层标准厚度或梁体设置负预拱度)。

③桥梁采用单横坡设计时,存在人、非部分横坡与道路横坡不一致现象,可通过在桥头设置过渡段衔接(对于机、非分幅设计桥梁可考虑桥梁横坡与道路完全一致);设计高计算时一定要了解清楚道路断面设计高程位置及绿化带内是否有横坡;对于斜交桥,为了方便设计,对于盖梁斜长范围内道路纵坡弧弦差不超过1cm的桥梁,一幅盖梁标高尽可能采用统一坡度值计算(以往点取墩柱坐标,反推每个墩柱标高计算)。

④说明扩基的基底应力、桩基类别及单桩轴向受压承载力容许值、嵌岩深度(一般设计富余5%~10%)。

⑤桥面排水系统设置(分离立交桥被交路范围不设泄水管)。

⑥桥头搭板布置范围;桩基检测方案需在施工前确定。

⑦分离立交桥防抛网设置长度(注意两幅之间空隙也要设置防抛网,且两幅间需设置防冰雪盖板,防止冬季桥下结冰难以消化造成隐患)。

⑧护栏布置范围至桥台尾部,高架桥桥台填土高度一般应小于3.5米。

⑨施工单位在开工前必须核对整套图纸及数量表、坐标、高程等参数,在完全理解整套图纸后方可施工,并合理安排施工工序。

⑩对于拼宽桥,其拼宽部分上部结构形式尽可能与老桥保持一致,新老桥搭接处为机动车道时上部一般采取结构连接的方式,搭接处为侧分带或中分带时一般采取在纵桥向设置桥面连续的方式;为了减小新老桥梁的沉降差,避免拼宽桥桥台开挖对老桥产生影响,拼宽桥桥台下部一般采取桩基结构,桥台承台尽可能上台,减小开挖深度。

○11对于上跨铁路的桥梁,若上下行采取多幅桥布置,每幅桥按单桥进行设计;若每幅桥之间间隙小于1.2米,应予封闭。

○12主要工程数量汇总表仅为控制工程规模提供依据,编制工程量清单及现场施工、计量必须以各细部图为准。

1.3.2 上部主梁

上部构造选择时,应充分考虑施工的方便,优选标准跨径结构,特别是同一区域、同一标段、同一跨径的桥梁应尽量采用同种结构形式。所有组合箱梁、T梁均采用院结构标准化研究所提供图纸(注意院标准图桥宽与市政桥宽不同,使用标准图时均需对比横向分布系数),空心板结构宜尽量不用。

预制混凝土构件或钢构件重量应考虑当地起吊条件,一般不宜超过500~600kN,同时应考虑预制梁的运输问题,当采用架桥机架设时,还应验算架设过程对桥梁上、下部结构的影响。

(1)预制结构

①低高度密肋式简支T梁:

单跨13米、16米跨径优先选用。20米跨径在净空受限制时选用,净空不受限制时优先选用部颁标准T梁(16mT梁部分标准图预应力数量有误,设计时注意复核)。

②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

25米≤单跨≤40米的多跨桥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先简支后连续结构组合小箱梁。

③桥梁连续长度:

桥梁一联长度一般采用4~6跨为宜,对于组合箱梁小于等于三跨时需进行验算。(2)现浇结构

现浇结构桥梁一般采用箱型截面梁,跨径不小于20米。现浇结构桥梁适用于半径较小的弯梁桥、异型梁桥、大跨径桥梁和预制场地选择困难的中小跨径桥梁以及有美观要求的桥梁等。

市政工程现浇箱梁宜采用一联整体现浇并张拉的施工方法,设计时应考虑联端预应力张拉空间,一联现浇长度应控制在100米左右;一联现浇梁尽可能采用整体张拉,尽量不采用逐孔张拉措施。

对于20米及以下跨径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梁,大于20米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现浇箱梁,曲线半径小于120米的匝道桥尽量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并确保支座不出现负反力。

采用支架现浇方案必须考虑支架的架设条件和可行性。

(3)桥面横坡形成:通过盖梁、上构、铺装共同形成。

①盖梁横坡均通过墩柱高度调整,各墩、台帽的横坡取相应位置的桥面横坡。

②上构为现浇箱梁时,一般通过箱体刚性旋转适应,位于横坡变化段内时,箱梁底板水平布置,通过调整各腹板高度来适应横坡。

③上构为预制板、梁时,预制板、梁的安装横坡取相邻墩、台横坡的平均值,其余由桥面现浇层调整至桥面横坡。

1.3.3 桥面铺装及人行道

桥面铺装:预制装配式结构采用10cm沥青混凝土(两层沥青分层规格应与道路保持一致,沥青范围包括车行道范围搭板上用量)+防水层+10cmC40防水混凝土调平层(调平层上铣刨、刻槽、分界面喷涂改性沥青作为防水粘结层,施工厚度增减值不应超过±2cm,结构计算时应计入其永久作用效应)。混凝土铺装层内采用φ10焊接带肋钢筋网(伸入护栏25厘米,且总数量表中需单列出来)补强,布设在距顶面净保护层3㎝处,纵横向间距均为10cm,板顶预埋抗剪钢筋并与铺装层网筋焊接,以加强板顶与铺装层混凝土间的连接、提高桥面抗剪切能力、减少变形破坏。(注意数量表

中小桥人行道面铺装一般宜采用与道路相同的人行道砖,大桥、特大桥人行道面铺装宜采用较薄的铺面材料,同时,均需考虑盲道砖设置连续性,完善无障碍设计。

对于机动车道与人非分隔桥梁,人行道缘石宜高出桥面0.2米(考虑人行道下穿电力管外径0.16米,铺面砖0.3米厚);对于混合车道桥,人行道缘石高出桥面0.25~0.4米。

为了统一桥面板厚度,对于单块板长度不大于2米的人行道盖板,板厚为8cm,主筋直径12mm,每块板宽度50cm;对于斜角桥,端部人行道板应采用T形设置,当斜角角度较大时,T形板板厚及盖板配筋应适当加强。

1.3.4 桥面防水、排水

桥面防水工程必须由有防水施工资质的专业队伍施工,且施工应满足现行《城市桥梁桥面防水工程技术规程》的相关要求。

沥青混凝土铺装底面在水泥整平层之上应设置柔性防水卷材(坡度大于4%或平曲线半径小于60米时不宜采用)或涂料,泄水管进水口底高程应与防水层标高齐平,采用竖向或斜向设置,不得平置。为了统一,对于一般桥梁选取聚合物改性沥青PB(Ⅰ),防水等级为Ⅰ级,涂料层内设置胎体增强材料。

桥面排水管直径不宜小于150mm,管道间距根据汇水面积及纵坡确定。在桥面凹曲线最低点及前后3~5米处应增设泄水管。桥下存在行人或车辆通行的桥梁,相应范围内应采用集中排水。

1.3.5 护栏

分幅设计的桥梁内侧机动车道护栏采用组合式钢筋混凝土护栏(跨铁路桥梁防撞护栏采用SS级),两幅间桥台处横向同样采用护栏围护;外侧人行道栏杆外露高度不小于1.1米,栏杆设置长度均到桥台尾部,并考虑桥台侧墙处护栏基础高度过渡。

为防止钢筋混凝土护栏墙身开裂,对于单孔跨径<20m的简支梁应在墩顶设置断缝,设钢遮板;对于连续梁在墩顶设断缝,不设钢遮板,并在墙身每隔2m设置一道假缝,缝宽5mm,深20mm;对于单孔≥20m的桥梁,除按上述要求同时,宜在跨中设置一道断缝,不设钢遮板。伸缩缝处护栏断开,并设置钢遮板。不得随意改变护栏迎撞面形状,背面可根据预埋件或景观要求采用合适的形状。

对于人行道缘石高出桥面0.5米以上时,需设置人行道内侧护栏;位于环境敏感区内的桥梁,需设置声屏障;桥下通行车辆及行人处需设置防护网,两侧各外延10米,防护

高度不小于2米(上跨铁路的桥梁两侧须设置坚固的防护网(板)进行垂直隔离封闭,

其高度不低于2.5米,防护网端部正投影至最近钢轨水平距离不少于20米,防护网底空及网片与立柱间空隙不大于30毫米,网片钢丝直径不小于4毫米、网片孔径不大于25毫米*25毫米。防护网立柱基础必须桥梁预埋件联结、确保防护网立柱的强度、稳定性满

足要求。防护网(板)上应加挂安全警示标志)。

1.3.6 伸缩缝

桥梁伸缩装置的材料及其成品的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公路桥梁伸缩装置》(JT/T327)的有关规定。

桥梁伸缩缝处的纵向水平位移小于5mm,垂直位移小于0.5mm时,无需安装伸缩装置,可在接缝中设置弹性的和防水的密封材料。桥梁跨径小于等于16米的单孔桥梁只在较高一侧桥台设伸缩缝,较低一侧采用桥面连续;多跨桥梁在每联端部设置伸缩缝;薄壁式桥台两端采用背墙连续。

弯桥伸缩装置应设置在曲率半径上,其沿桥梁轴线两侧不同点处的伸缩量应考虑平面曲率半径所引起的增大或减小量。桥梁凹形竖曲线的低点处,不应设置伸缩装置。当桥梁位于长大纵坡上时,选择伸缩缝型号时应适当留有富裕。

按照设计温度15℃来预留桥梁上部结构长度及伸缩缝宽度(按照结构所提供梁间缝宽f取大值),并在设计图中注明施工期间伸缩缝宽度的具体调整方法。

40、80型伸缩缝均采用异型钢单缝式,120型及以上优先选用模数式,备选梳齿板式(斜交及小半径曲线桥不用梳齿板缝)。伸缩装置端部一般应设计翘头。人行道采用钢板缝。快速路及主干路不得采用浅埋伸缩装置。

伸缩装置安装槽混凝土顶面应设有防裂钢筋网和进行防滑处理。防裂钢筋网钢筋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100mm。

1.3.7 桥面连续

简支结构中的桥面铺装钢筋在桥面连续处断开,桥面连续处连接钢筋采用HRB335 φ16钢筋间距 10cm,梁间缝采用T型钢盖板遮盖。

1.3.8 桥头搭板

软土路段桥头搭板长采用8米。一般路段,填土高度小于等于5米时,搭板长6米;填土高度大于5米时,搭板长8米。桥梁斜交角度大于或等于40度时,搭板采用梯形布置,横向设拉杆筋。

搭板设置在机动车道范围内,对于沥青混凝土铺装桥面,搭板上铺设10cm沥青面层(搭板数量及其上沥青层数量计入桥梁,台背回填、台后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层、绿化分隔带、人行道路桥过渡段数量均计入道路部分)。

1.3.9支座

一般空心板、组合小箱梁、低高度T梁采用常规的板式橡胶支座,现浇连续梁采用盆式支座(或抗震盆式支座),同一类型桥梁应统一。板式支座和盆式橡胶支座应分别符合《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JT/T4-2004)和《公路桥梁盆式橡胶支座》(JT/T 391-2009)的相关要求。

对于预制连续结构,一般情况下,四跨或四跨以下一联的桥梁,在联端设置滑板式橡胶支座,跨中各桥墩处设置板式橡胶支座;对于四跨以上一联的桥梁,一般在跨中附近相邻的3~4个桥墩处设置板式橡胶固定支座,其余桥墩及联端设置滑板式橡胶支座,各中墩上支座型式应按气温变幅大小,每联孔数多少,桥墩高低等具体情况,通过计算确定。

采用板式橡胶支座时,应预留更换支座的位置和空间,即支座垫石的高度按照端横隔板底与墩顶面之间的距离能够安置千斤顶(一般不宜小于10厘米)来确定,空心板及低高度T梁梁底至墩顶间预留空间按20cm预留,组合小箱梁按30cm预留,现浇连续梁应根据支座高度合理确定。

板式橡胶支座增加上下加强钢板,图中给出规格并计入工程量;鉴于产品采购现状,四氟滑板支座组件中上、下钢板同样给出规格并计入工程量,四氟滑板橡胶支座顶不锈钢板(钢板厚度按照规范取值)按照支座配件处理,不计工程量,并在图中说明,四氟滑板及不锈钢板均不得设置在支座底面,且支座短边应布置于顺桥向。

盆式橡胶支座要特别注意检查聚四氟乙烯板的主要滑移方向在顺桥向。

数量表中应给出各种类型支座个数,对于板式橡胶支座,还应给出相应钢板数量。

1.3.10 支座垫石

对于有一定纵坡或横坡的桥梁,为保证支座水平放置,一般在梁底和墩帽顶设置支座垫层(混凝土强度不低于C40),并在支座垫层混凝土内设置防裂钢筋网。支座垫石及梁底垫石厚度根据梁底和墩顶预留空间扣除支座高度布设。

对于板式支座,支座垫石尺寸应大于支座或钢垫板不小于5厘米,高度不小于10厘米,墩顶几何尺寸必须确保支座垫石布置空间;盆式橡胶支座垫石顶面应预留支座锚栓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