萃取和分液―教学设计

萃取和分液―教学设计
萃取和分液―教学设计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萃取和分液教学设计

执教人:广东华侨中学陈芸芸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⒈知道什么是分液,理解其适用范围。

⒉掌握分液漏斗的操作步骤。

⒊知道什么是萃取、萃取剂,初步学会萃取的基本操作。

⒋掌握萃取和分液的用途。

(二)过程与方法

在化学学习和实验过程中,逐渐养成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化学问题,学会评价和反思,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善于与他人合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的实验操作,培养观察、思维、独立操作等能力,使学生容易获得成功感,树立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萃取和分液的原理。

三、教学设计

通过粗盐提纯和自来水的蒸馏实验,学生已经对初中化学实验进行了复习以及对高中化学实验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萃取和分液,教材是通过从碘水中提取碘实验来介绍萃取和分液。以往我们也都是按照教材的编排来介绍萃取和分液,最终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二者还是不能理解,经常混淆二者的区别与联系,也不会将它们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考虑到这个情况,现改为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探究和实验探究构建知识结构的台阶,让学生顺着台阶一步一步地了解,什么是分层→分液的定义→什么是萃取→萃取的定义和条件→萃取的原理,最终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萃取和分液这两个分离操作。设计中由易到难,层层分化,先观察现象,再分析本质,最后掌握原理,逐步搭建台阶,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

体系。在学习每个知识点时,先让学生做探究性实验,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再由实验上升到知识点的学习。这样就更加便于学生学习,学生也因此更加容易理解每个知识点。

四、仪器、药品

铁架台、烧杯、铁圈、分液漏斗(锥形)、试管、试管架、胶头滴管;四氯化碳、苯、酒精、碘水、碘单质。

五、教学过程

第二步:关闭颈部活塞,从上口将油、水分别注入分液漏斗中,充分振荡、静置

第三步:打开上口活塞,再打开颈部活塞,当液体分界面到达活塞处时,关闭颈部活塞,再从上口将上层液体注入另一烧杯中。物质。

讨论解

决办法。

倾听、思

考。

斗的使用

方法。

知识介绍

教师演示实验:将一小勺碘单质分别放入水、

酒精、四氯化碳中。

由于碘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水中的碘单质几乎

没有溶解,溶液不变色,碘在水中溶解度较小。

——碘水

酒精中由于溶解了碘而溶液颜色呈棕黄色。

——碘酒(医务室常见的消毒剂)

四氯化碳中由于溶解了碘而溶液颜色呈紫红

色,碘在其中的溶解度很大。——碘的四氯化碳

溶液

倾听。通过碘单

质在不同

溶剂中的

溶解性实

验,让学

生知道碘

在水中的

溶解度较

小,在四

氯化碳中

的溶解度

很大。搭

建第三个

台阶。

实验探究探究实验三:在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碘水,再加

入几滴CCl4,振荡,观察现象

流程及现象描述:

实验、观

察现象、

相互交

流。

学生回

答萃取

现象和

本质。

培养学生

观察与思

考的能

力。搭建

第四个台

阶。

探索新知

、教师讲解让学生一起朗读课本P8萃取的定义。朗读。回归课

本。

根据实验现象概括:

1、定义:用一种溶剂(CCl4)把溶质(I2)从

它与另一种溶剂(H2O)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

的分离方法(重点突出CCl4萃取碘水中的I2这一

学生观

察、分

析、思

考、回答

问题。

由于课本

中萃取的

定义较枯

燥难懂,

将其分解

成三部

六、课堂练习

3、已知溴(Br2)和碘(I2)十分类似,易溶于有机溶剂而难溶于水。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②39%的乙醇溶液⑧氯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C )

A.分液、萃取、蒸馏B.萃取、蒸馏、分液

C.分液、蒸馏、萃取D.蒸馏、萃取、分液

课后作业:《学习与评价》第一节练习

七、教学反思

教学一开始,提出两个生活中的小知识作为问题情景的设置,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进行了探究实验,构建知识结构体系台阶,让学生先观察什么是分层(台阶一),再进行分层实验的探究(台阶二),从而引出分液的定义和分液漏斗的使用范围,接着教师先进行碘单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实验(台阶三),然后在试管中进行萃取实验的探究(台阶四),得出萃取的定义以及萃取的条件一,最后进行酒精能否萃取碘水中碘的探究实验(台阶五),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萃取的原理以及分液和萃取的使用范围。让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分析、学习后解决了问题,那种恍然大悟的舒畅感,使学生无比兴奋、愉悦,树立了学生学好化学的信心,形成持久的学习欲望。

本节课由于学生自主活动较多,花时较长,因此需要严格把握学生的活动进度。同样这也使得本节课不能安排一些必要的巩固习题,在以后的习题课中应安排这方面的习题。

高中化学必修一《萃取和分液》教学设计

萃取和分液教学设计 殷铁新 一、课标要求? ? 高中化学新教材的实施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的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在实验中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主动进行交流。? ? 二、教学目标? ? (一)知识与技能 ? ⒈知道什么是分液,初步学会分液的基本操作,理解其适用范围。 ? ⒉知道分液漏斗与三角漏斗、长颈漏斗的区别,了解分液漏斗的种类和适用范围,学会使用分液漏斗。 ? ⒊知道什么是萃取、萃取剂,初步学会萃取的基本操作。 ? ⒋学会应用萃取和分液操作从碘水中提取碘。 ? (二)过程与方法 ? 在化学学习和实验过程中,逐渐养成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化学问题,学会评价和反思,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善于与他人合作。 ?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在实验探究中,体验实验探究的乐趣,激发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逐渐形成将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 ? 三、重点和难点? ? (一)教学重点:分液、萃取 ? (二)教学难点:萃取? ? 四、设计思路? ? 教材“萃取”这部分内容实际包含萃取和分液,另外教材是通过从碘水中提取碘实验来介绍萃取和分液。以往我们都是按照教材这种编排来介绍萃取和分液,最终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二者还是不能理解,经常混淆二者的区别与联系,也不会将它们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现改为通过问题探究和实验探究学习新知识,先学习分液,再学习萃取,最后学习从碘水中提取碘。这样就使得难点得以分解,而且学生能将新旧知实很好的联系起来。在学习每个知识点时,先让学生做探究性实验,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再由实验上升到知识点的学习。这样就更加便于学生学习,学生也因此更加容易理解每个知识点。? ? 五、仪器、药品?

胡萝卜素的提取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胡萝卜素的基础知识 2、掌握提取胡萝卜素的基本原理 3、掌握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的技术 4、学会纸层析的操作方法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胡萝卜素的提取,纸层析的操作 教学难点: 胡萝卜素的提取 3.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植物有效成分提取的方法有哪些?这一节我们再来学习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的原理、方法和提取技术。 (二)背景知识 1.基础知识 (1)胡萝卜素的性质:橘黄色晶体,化学性质稳定,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易溶于石油醚等。 (2)胡萝卜素的来源:植物、岩藻、微生物发酵。

(3)分类 根据双键的数目可以将胡萝卜素划分为α、β、γ三类,β-胡萝卜素是其中最主要的组成成分。 (4)用途 一分子的β-胡萝卜素在人或动物的小肠、肝脏等器官被氧化成两分子的维生素A,因此,胡萝卜素可以用来治疗因缺乏维生素A而引起的各种疾病,如夜盲症、幼儿生长发育不良,干皮症等。胡萝卜素还是常用的食品色素,广泛地用作食品、饮料、饲料的添加剂。最近发现天然胡萝卜素还具有使癌变细胞恢复成正常细胞的作用。 (5)方法:萃取法。 影响因素:萃取剂性质、用量;原料颗粒大小、紧密程度、含水量;温度、时间等。 选择控制:溶剂:石油醚 原料:颗粒小、干燥。 条件:温度较高,时间长。 (三)胡萝卜素的提取 1.实验设计 1.1实验流程:阅读教材图6-6。 溶剂:应选择使用水不溶性有机溶剂,如石油醚(为什么?)。 选择溶剂应注意哪些因素?:(提取效率、水溶性与水不溶性、沸点高低、有无毒性、是否易于产品分离等) (1)提取方法 胡萝卜素易溶于有机溶剂,可以用萃取的方法提取。 (2)提取胡萝卜素的实验流程 胡萝卜→粉碎→干燥→萃取→过滤→浓缩→胡萝卜素 (3)萃取剂的选择

萃取和分液―教学设计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萃取和分液教学设计 执教人:广东华侨中学陈芸芸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⒈知道什么是分液,理解其适用范围。 ⒉掌握分液漏斗的操作步骤。 ⒊知道什么是萃取、萃取剂,初步学会萃取的基本操作。 ⒋掌握萃取和分液的用途。 (二)过程与方法 在化学学习和实验过程中,逐渐养成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化学问题,学会评价和反思,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善于与他人合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的实验操作,培养观察、思维、独立操作等能力,使学生容易获得成功感,树立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萃取和分液的原理。 三、教学设计 通过粗盐提纯和自来水的蒸馏实验,学生已经对初中化学实验进行了复习以及对高中化学实验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萃取和分液,教材是通过从碘水中提取碘实验来介绍萃取和分液。以往我们也都是按照教材的编排来介绍萃取和分液,最终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二者还是不能理解,经常混淆二者的区别与联系,也不会将它们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考虑到这个情况,现改为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探究和实验探究构建知识结构的台阶,让学生顺着台阶一步一步地了解,什么是分层→分液的定义→什么是萃取→萃取的定义和条件→萃取的原理,最终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萃取和分液这两个分离操作。设计中由易到难,层层分化,先观察现象,再分析本质,最后掌握原理,逐步搭建台阶,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

体系。在学习每个知识点时,先让学生做探究性实验,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再由实验上升到知识点的学习。这样就更加便于学生学习,学生也因此更加容易理解每个知识点。 四、仪器、药品 铁架台、烧杯、铁圈、分液漏斗(锥形)、试管、试管架、胶头滴管;四氯化碳、苯、酒精、碘水、碘单质。 五、教学过程

萃取和分液 教学设计.doc

萃取和分液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高中化学新教材的实施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的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在实验中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主动进行交流。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⒈ 知道什么是分液,初步学会分液的基本操作,理解其适用范围。 ⒉ 知道分液漏斗与三角漏斗、长颈漏斗的区别,了解分液漏斗的种类和适用范围,学会使用分液漏斗。 ⒊ 知道什么是萃取、萃取剂,初步学会萃取的基本操作。 ⒋ 学会应用萃取和分液操作从碘水中提取碘。 (二)过程与方法 在化学学习和实验过程中,逐渐养成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化学问题,学会评价和反思,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善于与他人合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实验探究中,体验实验探究的乐趣,激发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逐渐形成将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 三、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分液、萃取 (二)教学难点:萃取 四、设计思路 教材“萃取”这部分内容实际包含萃取和分液,另外教材是通过从碘水中提取碘实验来介绍萃取和分液。以往我们都是按照教材这种编排来介绍萃取和分液,最终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二者还是不能理解,经常混淆二者的区别与联系,也不会将它们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现改为通过问题探究和实验探究学习新知识,先学习分液,再学习萃取,最后学习从碘水中提取碘。这样就使得难点得以分解,而且学生能将新旧知实很好的联系起来。在学习每个知识点时,先让学生做探究性实验,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再由实验上升到知识点的学习。这样就更加便于学生学习,学生也因此更加容易理解每个知识点。 五、仪器、药品 铁架台、烧杯、铁圈、分液漏斗(球形、锥形)、试管、试管架、胶头滴管;四氯化碳、碘水、油水混合物。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进程

《蒸馏和萃取》教学设计讲课稿

《蒸馏和萃取》教学 设计

《蒸馏和萃取》教学设计 丽泽中学高中化学组张淑媛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本课时教学内容的功能和地位 高中化学新教材的实施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的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在实验中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主动进行交流。 本课时选自人教版高一必修1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中的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在课程内容标准中主题2化学实验基础中是这样规定的:让学生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等实验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并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所任教的班级,学生的思维活跃,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好奇心强,同时以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知识储备上,他们已经熟悉了过滤和蒸发这两种固体液体的分离方法,但对于两种都是液体的混合物如何分离还不太明确,有这方面的学习渴望,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对实验现象及结果的分析和处理能力还有一定的欠缺,也需要教师不失时机的引导。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蒸馏及萃取的原理 (二)教学难点萃取的操作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萃取原理,掌握萃取的实验操作。 2、了解蒸馏原理,练习蒸馏操作。能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设计分离和提纯物质的方案,并初步掌握其操作技能。 3、会用合理的方法检验离子。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操作和实验安全问题的分析,让学生对实验探究有进一步的认识 2、通过对初中常见物质分离与提纯以及分离提纯物质一般方法的复习巩固,培养学生综合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验设计和评价辨析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组织学生完成实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明白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体验成功的乐趣。 2、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实验仪器和实验设计的巧妙,感受化学之美 四、教学用品、教学手段和主要教学方法 (一)教学用品 药品:制取蒸馏水装置1套、50ml分液漏斗、10ml量筒、烧杯、铁夹台、铁圈、CCl4、碘水。 (二)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实验探究 (三)主要教学方法启发、诱导、阅读、讨论、实验探究、练习 五、教学流程示意图

高中化学实验创新说课稿-萃取和分液

《萃取和分液》说课稿 一、使用教材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 二、实验器材 药品:番茄、植物油、碘水、酒精 仪器:铁架台、研钵、玻璃棒、烧杯、铁圈、分液漏斗、试管、胶头滴管、酒精灯 三、实验改进要点 1、以往的实验改进都从仪器中着手,我这次的实验改进从药品着手。实验药品来源于生活,用番茄汤作为要萃取的对象,选择了植物油这一绿色萃取剂,实验药品简约化,充分体现化学的社会价值,让化学实验绿色化、生活化。 2、另一个改进是多步实验易于学生理解。教材“萃取”这部分内容实际包含萃取和分液,教材是通过从碘水中提取碘实验来介绍萃取和分液。以往按照教材这种编排来介绍萃取和分液,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二者还是不能理解,经常混淆二者的区别与联系。现改为通过设计多步实验学习,先学习分液,再学习番茄汤中色素的萃取,最后学习从碘水中提取碘。这样就使得难点得以分解,而且学生能将新旧知实很好的联系起来。 四、实验设计思路 从生活情境中引入,利用番茄汤中油层现象,理解萃取的实质并能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五、实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番茄色素的提取的实验现象,理解萃取的基本原理。掌握萃取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分液漏斗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在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通过番茄红素性质信息的搜索,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实验带来的乐趣,感受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实验教学内容 本节课从生活情境中引入,以番茄汤为起点,学习分液萃取的原理和操作。 七、实验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展示图片】你有喝过西红柿汤吗?它的营养成份很高哦。 (二)环节一:体验分液 【展示图片】油里不小心混了水,我们可以采取哪些分离方法? 【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这种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的方法我们称之为分液,介绍分液漏斗的结构及操作。 (三)环节二:体验萃取 为什么番茄汤加了油之后,上层的油层颜色也变深了呢?这层色素可是大有好处的(展示图片),这是番茄汤中的有色物质进入到了油层之中,我们把这种

《萃取、分液》教学设计

新课标《萃取、分液》的教学设计 陆毅 江苏省东海县房山高级中学:222341 Eimal:luyi1967314@https://www.360docs.net/doc/0b16509874.html,;luyi1967314 @https://www.360docs.net/doc/0b16509874.html,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①熟练掌握萃取分离实验操作,灵活运用化学知识设 计实验方案,解决物质分离,提纯问题。 ②利用萃取的原理解释自然界中有关自然现象,设计 简单的方案处理自然界中常见的有关萃取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进行归纳,提 高、观察、比较、分类、概括等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建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通过实验解决问题的科 学思想。 ②通过化学知识与生活、生产相联系,让学生感到化学 就在身边,化学很有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生产中的 化学,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萃取的原理和基本操作 教学难点萃取的原理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不慎将油汤洒到衣服上,我 们往往采用洗涤剂、汽油等有机物将其除去,而用普通洗 衣粉洗涤效果并不理想,这是因为油渍具有亲油性,抗水 性的特点,油渍的去除主要采用了有机溶剂萃取法,又如 煎煮药酒就是利用乙醇溶剂萃取法将中药材中易溶于乙 醇的物质提取出来。萃取是一种常用的物质分离操作。什 么是萃取呢?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找到答案。 [板书]一萃取 [教师]展示一瓶四氯化碳液体 [学生]观察其颜色、状态、闻气味 [教师设疑]如果将四氯化碳与水混合,会出现什么现象? [学生]分组实验 [汇报结果]出现无色液体,说明水和四氯化碳不互溶 [教师追问]你有什么方法确定上层、下层各是什么液体吗? [学生]思考交流 [学生]取上层液体,向其中加入适量水,如果与水互溶, 证明该层是水层,否则为四氯化碳层 [学生]动手实验验证其推理 [汇报结果]实验证明上层是水层,下层是四氯化碳层, 说明四氯化碳密度比水大。 [教师]请同学们做以下实验,并思考所展示的问题 [展示实验内容]

萃取和分液-教案

《萃取和分液》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是中学化学实验中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方方面面。其中的部分内容如粗盐的提纯,蒸馏初中已经介绍过。教材“萃取”这部分内容实际包含萃取和分液,通过从碘水中提取碘实验来介绍萃取和分液。所以萃取和分液是高一学生入学后首次接触的新知识,要求相对较高。通过学习使得学生对不同类型混合物的分离有了更多的选择,同时使实验技能进一步提高。 学情分析 我们是农村学校,优生少,差生多,学生成绩参差不齐,中下层次的居多,基础较差,底子薄,实验能力极为薄弱,有些同学初中基本没做过实验。 设计理念 教材“萃取”这部分内容实际包含萃取和分液,由于概念比较抽象,如果按教材顺序介绍,学生往往难以理解,经常混淆二者的区别与联系,更不会将它们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现在通过比较直观的实验探究和问题探究学习新知识,先学习分液,再学习萃取,最后学习从碘水中提取碘。这样就使得难点得以分解,通过循序渐进的探究性实验,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再由实验引申到知识点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并学会实验操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会区别分液漏斗与普通漏斗、长颈漏斗,了解分液漏斗的常见种类和适用范围,学会使用分液漏斗。 ②初步学会分液和萃取的基本操作,理解其适用范围。 ③学会应用萃取和分液操作从碘水中提取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循序渐进的实验设计,逐渐提高观察、比较、分析、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实验探究中,体验实验探究的乐趣,逐渐形成将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萃取和分液的原理和基本操作 教学难点:萃取的原理 教具准备 实验仪器:普通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球形、梨形)、试管、试管架、胶头滴管、铁架台、烧杯。 实验药品:碘单质、四氯化碳、蒸馏水、酒精、苯。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讲授、实验、演示、讨论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同学们,在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混合物分离和提纯方法?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过滤、蒸发和蒸馏 【过渡】今天我们再学习两种混合物分离和提纯方法。 【实验探究一】分别将三种溶剂混合:蒸馏水与四氯化碳、蒸馏水与苯、蒸馏水与酒精,观察它们互溶及密度大小情况,并记录现象 (设计意图:可以通过观察它们的互溶性,理解怎样的混合物适用分液,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观察四氯化碳和苯的颜色和闻闻味道,并指出这两种试剂的毒性。)【学生活动】动手做实验,观察、讨论并分析 【讨论】如何将分层的混合物分离?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倾倒法或者用胶头滴管吸取

蒸馏和萃取教学设计

蒸馏和萃取教学设计 课题:蒸馏和萃取 教科书版本:新人教版 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分析: 教学内容:上节课讲了过滤和蒸发两个分离提纯的方法,这节课中心将放在蒸馏和萃取的讲解。蒸馏装置的安装注意事项以及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的实验操作,特别是分液漏斗的正确使用。 学生情况:学生在初中学习过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随着时间的过去都有所遗忘。学生来自不同的中学所以实验操作技能水平肯定是参差不齐。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做好与初中知识的衔接还要照顾到一些实验操作技能差的同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蒸馏、萃取等分离方法 2、知道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方法,用已 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加深对混合物分离、提纯等实验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创设情境,导入实验安全标识、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 进而掌握实验的基本准备常识,并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2、通过独立思考、探索,在对物质性质研究的同时,能设计出 自己的实验方案,并逐渐在设计中体现自己的个性,具有一 定的创造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逐渐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品质 3、树立绿色化学思想,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萃取实验步骤 教学难点:萃取实验步骤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 教学媒体:传统教学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在实验室中溶解固体药品时要用到蒸馏水,同学们知不知道蒸馏水是怎么制得的吗? 〖教师讲解〗蒸馏定义、蒸馏装置及其安装时的注意事项 〖教师板书〗 一、蒸馏:利用液体沸点不同,提纯液态纯净物的方法 1、蒸馏瓶中放入少量碎石片防止液体爆沸 2、冷凝管中冷却水下进上出 3、蒸馏烧瓶液体在其容积的1/3至2/3之间 4、加热时蒸馏烧瓶要加石棉网 5、温度计水银球应在烧瓶支管口处 〖过渡〗怎么检验蒸馏水中是否含有Cl-? 〖教师板书〗Cl-的检验: ①加稀硝酸酸化 ②加AgNO3 〖过渡〗海水中含有少量的碘可以用蒸发的方法提纯,但是蒸发会耗大量的能量,于是科学家们找到一种新方法提取碘——萃取 〖教师板书〗二、萃取 1、定义:用一种溶剂把溶在另一种溶剂中的溶质提取出来的方法〖过渡〗在萃取中要用到分液漏斗,展示分液漏斗 〖教师实验〗做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的实验,边做实验边讲解分液漏斗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展示实验过程中现象的变化 〖过渡〗萃取实验做完,两种互不相溶的溶液要将它们分开就要涉及到分液操作 〖教师板书〗三、分液 1、定义:把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分开的操作 2、下层液体从下管放出,上层液体由上口倒出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归纳出萃取剂的选择 〖教师板书〗2、萃取剂

高一化学教案《萃取和分液》

高一化学教案《萃取和分液》 一、课标要求 化学新教材的实施以进一步提高的科学素养为宗旨,通过激发的,尊重和促进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的所必需的化学、技能和,提高学生的各项;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在实验中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主动进行交流高中政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⒈知道什么是分液,初步学会分液的基本操作,理解其适用范围。 ⒉知道分液漏斗与三角漏斗、长颈漏斗的区别,了解分液漏斗的种类和适用范围,学会使用分液漏斗。 ⒊知道什么是萃取、萃取剂,初步学会萃取的基本操作。 ⒋学会应用萃取和分液操作从碘水中提取碘。 (二)过程与方法 在化学学习和实验过程中,逐渐养成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化学问题,学会评价和反思,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善于与他人合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实验探究中,体验实验探究的乐趣,激发参与化学科技活

动的热情,逐渐形成将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 三、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分液、萃取 (二)教学难点:萃取 四、设计思路 教材“萃取”这部分内容实际包含萃取和分液,另外教材是通过从碘水中提取碘实验来介绍萃取和分液。以往我们都是按照教材这种编排来介绍萃取和分液,最终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二者还是不能理解,经常混淆二者的区别与联系,也不会将它们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现改为通过问题探究和实验探究学习新知识,先学习分液,再学习萃取,最后学习从碘水中提取碘。这样就使得难点得以分解,而且学生能将新旧知实很好的联系起来。在学习每个知识点时,先让学生做探究性实验,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再由实验上升到知识点的学习。这样就更加便于学生学习,学生也因此更加容易理解每个知识点。 五、仪器、药品 铁架台、烧杯、铁圈、分液漏斗(球形、锥形)、试管、试管架、胶头滴管;四氯化碳、碘水、油水混合物。 六、教学过程 问题引入 同学们,在前面我们共同学习了过滤、蒸发和蒸馏等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剩下的两种分离和提纯方法。首先请大家根据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试利用桌上的仪器,

萃取教案

萃取教案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3) 分液和萃取教学设计 冯雪媃 一.教材分析 萃取是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的基本实验操作方法。萃取是一种新方法。学习这种方法,主要是让学生对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⒈知道什么是分液,初步学会分液的基本操作,理解其适用范围。 ⒉了解分液漏斗的种类和适用范围,学会使用分液漏斗。 ⒊知道什么是萃取、萃取剂,初步学会萃取的基本操作。 ⒋学会应用萃取和分液操作从碘水中提取碘。 (2)、过程与方法 在化学学习和实验过程中,逐渐养成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化学问题,学会评价和反思,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善于与他人合作。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建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通过实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分液、萃取 教学难点:萃取

【PPT投影】 1、分离油和水的混合物用什么分离方法? 2、四氯化碳、苯、酒精、汽油等是有机溶剂,溶于水,不 溶于水。 3、从碘水里如何提取碘? 【学生活动】结合预习的内容。学生积极思考,讨论、自由回答。【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学习的需要,营造了民主宽松的气氛。检查预习成果,潜意识强化自主学习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过渡】我们来学习分离油水混合物的方法——分液。 【演示实验】介绍分液漏斗,演示分液操作(分离油水混合物)。 ⑴分液漏斗 球形分液漏斗——滴加反应液 锥形分液漏斗——分液 ⑵分液操作 ①检查分液漏斗是否漏水; ②混合液体倒入分液漏斗,将分液漏斗置于铁圈上静置(如教材p9 图1-8) ③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再打开旋塞,使下层液体(水)从分液漏斗下端放出,待油水界面与旋塞上口相切即可关闭旋塞; ④把上层液体(油)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学生活动】倾听、观察、思考。

《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蒸馏和萃取》参考教案

必修I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3课时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蒸馏和萃取 一、教材分析: 蒸馏和萃取是在实际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的分离和提纯技术,海水淡化问题是目前解决全球淡水日益紧缺问题的重要途径,这为选修《化学与技术》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萃取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分离和提纯技术,它是对溶解性规律的一个应用,其原理也在今后卤族元素和有机物的学习中多次体现,在生活中也有多方面的应用。 本节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复习蒸馏的原理,掌握实验室规范的蒸馏装置。这部分内容只作复习和简单的扩充;(二)、介绍萃取的原理和装置,特别是实验操作中的细节。这部分知识为新知识,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由浅入深地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蒸馏和萃取是高中阶段的两个基本实验操作,学生对于相关内容及部分仪器还比较陌生,本节课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蒸馏和萃取的操作及过程,学习一些仪器的使用方法,并进一步丰富分离提纯物质的方法和手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2)知道液体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常用方法—蒸馏和萃取,能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设计分离和提纯物质的方案,并初步掌握其操作技能。 2.过程和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会对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操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绿色化学思想,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 (2)能发现学习和生产、生活中有意义的化学问题,并进行实验探究。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蒸馏和萃取的掌握和应用 难点:蒸馏和萃取的掌握和应用

四、学情分析: (1)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学习了简易的蒸馏操作方法,本节课将在此基础上对规范装置和实验原理做深入的探讨,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已经初步了解了粗盐提纯的方法,蒸馏的简易装置。蒸馏则是在初中简易操作的基础上引入使用冷凝管这一较正规的操作。 (2)萃取的引入采用学生回家做西红柿汤并进行观察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3)学生已经掌握了部分溶解度的相关知识,这对萃取原理的讲解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五、教学方法:实际操作、归纳、总结等方法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上相关的实验,初步把握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步骤;完成课前预习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实物投影仪,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 3.教具准备:4人一组、制取蒸馏水装置15套、50 mL分液漏斗(15)、10 mL 量筒(15)、烧杯(15)、铁架台(含铁圈)(15)、CCl4、碘水。等。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了解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存在的困惑。 [复习提问]过滤、蒸发操作及SO42-检验方法。 [设问] 过滤、蒸发操作是用于固体混合物还是液体混合物的分离? [学生回答] 过滤、蒸发操作适用于固体混合物分离。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粗盐的提纯,通过除杂质过滤的方法得到比较纯的盐水,大家想想如果我们要把盐水变为淡水,该怎么做呢? 比如说在海边,渔民们是怎么解决生活用水的问题;前段时间,中央电视台播放了郑和下西洋的那段历史,大家知道他们是怎么解决长期在海上漂泊的吃水问题吗?

萃取教案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3) 分液和萃取教学设计 冯雪媃 一.教材分析 萃取是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的基本实验操作方法。萃取是一种新方法。学习这种方法,主要是让学生对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⒈知道什么是分液,初步学会分液的基本操作,理解其适用范围。 ⒉了解分液漏斗的种类和适用范围,学会使用分液漏斗。 ⒊知道什么是萃取、萃取剂,初步学会萃取的基本操作。 ⒋学会应用萃取和分液操作从碘水中提取碘。 (2)、过程与方法 在化学学习和实验过程中,逐渐养成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化学问题,学会评价和反思,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善于与他人合作。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建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通过实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分液、萃取 教学难点:萃取

四、教学设计思路 在学习每个知识点时,先让学生预习,找出问题,再做探究性实验,在实验中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再由实验上升到知识点的学习。这样就更加便于学生学习,学生也因此更加容易理解每个知识点。在教学中突出以下特点: 1、以实验为引导 通过实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通过实验设计指导验证推论,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以思维为核心 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 3、以学生为主体 通过组织讨论,发挥群体的智慧,完成知识的构建 五、仪器、药品 铁架台、烧杯、铁圈、分液漏斗(球形、锥形)、试管、试管架、胶头滴管;四氯化碳、苯、碘水、油水混合物。 六、教学过程 【PPT投影】引导学生指出蒸馏装置中的错误之处。 【学生活动】观看、思考、回答。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对蒸馏知识的掌握情况。有利于知识的巩固。【问题引入】同学们,在前面我们共同学习了过滤、蒸发和蒸馏等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剩下的两种分离和提纯方法,即分液和萃取。首先请大家根据所预习的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萃取和分液》优质教案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三课时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萃取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萃取的原理,掌握“萃取-分液”实验操作技能。 【过程与方法】 1.在活动过程中,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升合作的技巧和责任。提高观察、类比、探究、思考、概括的能力。 2.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到规范实验报告的书写要求,体会如何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 3.通过给萃取下定义和描述实验现象,培养语言智能。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学案”填写,使学生形成较好的科学品质。 2.通过化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3.通过亲自实验,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收获成功的喜悦,从而爱上做实验。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萃取的原理及规范操作。 难点:萃取剂的选择原则及萃取的规范操作。 三、教学方法 1.“体验—讨论—总结”教学,学生分组实验通过体验萃取、讨论萃取剂的选择原则总结出萃取的定义。 2.“自学—观察—模仿”教学,学生通过看书自学、观看教学录像、自己动手操作总结出“萃取—分液”的操作要领。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萃取: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进行分离或提纯的方法。

分液:利用两种液体互不相溶、密度相差较大进行分离或提纯的方法。 附:化学实验基本方法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讲解化学实验安全规则 海水净化——蒸馏,海水晒盐——蒸发,从原理上谈蒸馏、蒸发的区别与联系。蒸馏引入冷凝管,落实蒸馏操作。海水晒盐得到粗盐,复习初中学过的粗盐提纯——溶解、过滤、蒸发。 第二课时: 粗盐杂质有可溶性的和不可溶的。溶解、过滤、蒸发后,得到的是NaCl吗?利用溶解性表,以SO42-检验为例讲解离子检验。利用溶解性表,将可溶性杂质变成不溶物除去。学生做实验,重点体会检验时取用少量样品,除杂时用过量试剂。可适当引导学生思考除杂试剂的加入顺序问题。 第三课时: 萃取。最后布置作业:通过对3节化学实验课的体会,同学们谈谈对本章引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人们对科学规律的发现是通过对自然现象的反复观察、探究和验证逐步完成的。化学研究主要用的是实验方法,所以,学习化学离不开实验。掌握实验方法以及完成化学实验所必须的技能,是学好化学的关键。”的理解。

2019年萃取和分液教学设计-word范文模板 (11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萃取和分液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高中化学新教材的实施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的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在实验中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主动进行交流。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⒈ 知道什么是分液,初步学会分液的基本操作,理解其适用范围。 ⒉ 知道分液漏斗与三角漏斗、长颈漏斗的区别,了解分液漏斗的种类和适用范围,学会使用分液漏斗。 ⒊ 知道什么是萃取、萃取剂,初步学会萃取的基本操作。 ⒋ 学会应用萃取和分液操作从碘水中提取碘。 (二)过程与方法 在化学学习和实验过程中,逐渐养成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化学问题,学会评价和反思,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善于与他人合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实验探究中,体验实验探究的乐趣,激发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逐渐形成将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 三、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分液、萃取

(二)教学难点:萃取 四、设计思路 教材“萃取”这部分内容实际包含萃取和分液,另外教材是通过从碘水中提取 碘实验来介绍萃取和分液。以往我们都是按照教材这种编排来介绍萃取和分液,最终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二者还是不能理解,经常混淆二者的区别与联系,也 不会将它们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现改为通过问题探究和实验探究学习新知识,先学习分液,再学习萃取,最后学习从碘水中提取碘。这样就使得难点得以分解,而且学生能将新旧知实很好的联系起来。在学习每个知识点时,先让学生 做探究性实验,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再由实验上升到知识点的学习。这样就更加便于学生学习,学生也因此更加容易理解每个知识点。 五、仪器、药品 铁架台、烧杯、铁圈、分液漏斗(球形、锥形)、试管、试管架、胶头滴管;四氯化碳、碘水、油水混合物。 六、教学过程

《萃取和分液》教学设计

《萃取和分液》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本课时教学内容的功能和地位 本课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一必修1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中的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在课程内容标准中主题2化学实验基础中是这样规定的:让学生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等实验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并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 高中化学新教材的实施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的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在实验中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所任教的班级,学生的思维活跃,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好奇心强,同时以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知识储备上,他们已经熟悉了过滤和蒸发这两种固体液体的分离方法,但对于两种都是液体的混合物如何分离还不太明确,有这方面的学习渴望,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对实验现象及结果的分析和处理能力还有一定的欠缺,也需要教师不失时机的引导。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萃取的原理 (二)教学难点萃取的操作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萃取原理,掌握萃取的实验操作。 2、练习萃取和分液操作。能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设计分离和提纯物质的方案,并初步掌握其操作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操作和实验安全问题的分析,让学生对实验探究有进一步的认识 2、通过对初中常见物质分离与提纯以及分离提纯物质一般方法的复习巩固,培养学生综合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验设计和评价辨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组织学生完成实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明白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体验成功的乐趣。 2、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实验仪器和实验设计的巧妙,感受化学之美 四、教学用品、教学手段和主要教学方法 (一)教学用品 药品:50ml分液漏斗、试管、烧杯、铁夹台、铁圈、玻璃棒、CCl4、碘、酒精。 (二)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实验探究 (三)主要教学方法启发、诱导、阅读、讨论、实验探究、练习 五、教学流程示意图

蒸馏和萃取教学设计

《蒸馏和萃取》教学设计 丽泽中学高中化学组张淑媛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本课时教学内容的功能和地位 高中化学新教材的实施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的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在实验中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主动进行交流。 本课时选自人教版高一必修1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中的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在课程内容标准中主题2化学实验基础中是这样规定的:让学生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等实验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并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所任教的班级,学生的思维活跃,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好奇心强,同时以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知识储备上,他们已经熟悉了过滤和蒸发这两种固体液体的分离方法,但对于两种都是液体的混合物如何分离还不太明确,有这方面的学习渴望,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对实验现象及结果的分析和处理能力还有一定的欠缺,也需要教师不失时机的引导。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蒸馏及萃取的原理 (二)教学难点萃取的操作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萃取原理,掌握萃取的实验操作。 2、了解蒸馏原理,练习蒸馏操作。能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设计分离和提纯物质的方案,并初步掌握其操作技能。 3、会用合理的方法检验离子。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操作和实验安全问题的分析,让学生对实验探究有进一步的认识 2、通过对初中常见物质分离与提纯以及分离提纯物质一般方法的复习巩固,培养学生综合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验设计和评价辨析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组织学生完成实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明白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体验成功的乐趣。 2、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实验仪器和实验设计的巧妙,感受化学之美 四、教学用品、教学手段和主要教学方法

萃取和分液教育教学设计

萃取和分液教学设计

————————————————————————————————作者:————————————————————————————————日期:

萃取和分液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高中化学新教材的实施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的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在实验中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主动进行交流。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⒈知道什么是分液,初步学会分液的基本操作,理解其适用范围。 ⒉知道分液漏斗与三角漏斗、长颈漏斗的区别,了解分液漏斗的种类和适用范围,学会使用分液漏斗。 ⒊知道什么是萃取、萃取剂,初步学会萃取的基本操作。 ⒋学会应用萃取和分液操作从碘水中提取碘。 (二)过程与方法 在化学学习和实验过程中,逐渐养成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化学问题,学会评价和反思,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善于与他人合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实验探究中,体验实验探究的乐趣,激发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逐渐形成将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 三、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分液、萃取 (二)教学难点:萃取

四、设计思路 教材“萃取”这部分内容实际包含萃取和分液,另外教材是通过从碘水中提取碘实验来介绍萃取和分液。以往我们都是按照教材这种编排来介绍萃取和分液,最终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二者还是不能理解,经常混淆二者的区别与联系,也不会将它们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现改为通过问题探究和实验探究学习新知识,先学习分液,再学习萃取,最后学习从碘水中提取碘。这样就使得难点得以分解,而且学生能将新旧知实很好的联系起来。在学习每个知识点时,先让学生做探究性实验,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再由实验上升到知识点的学习。这样就更加便于学生学习,学生也因此更加容易理解每个知识点。 五、仪器、药品 铁架台、烧杯、铁圈、分液漏斗(球形、锥形)、试管、试管架、胶头滴管;四氯化碳、碘水、油水混合物。 六、教学过程 教 学进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活动目标 及说明 问题引入 同学们,在前面我们共同学 习了过滤、蒸发和蒸馏等混合 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今天我 们将继续学习剩下的两种分离 和提纯方法。首先请大家根据 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试利用 桌上的仪器,对油水混合物进 行分离。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 和思考,并将自己的方法与其 他同学进行交流和比较。 倾听、思考。 创设问题 情境,激 发学习兴 趣。 实验探究 巡视,对学生交流进行适当 的点拨。 实验、讨论。 在实验中 发现问 题,解决 问题。

蒸馏和萃取教学设计

《蒸馏和萃取》教学设计 ——彭云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本课时教学内容的功能和地位 高中化学新教材的实施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的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在实验中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主动进行交流。 本课时选自人教版高一必修1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中的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在课程内容标准中主题2化学实验基础中是这样规定的:让学生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等实验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并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已经熟悉了过滤和蒸发这两种固体液体的分离方法,但对于两种都是液体的混合物如何分离还停留在用简易装置制备蒸馏水上。学生了解了日常生活中衣服晾晒会干,从这里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蒸馏的原理,了解蒸馏方法的应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对于单质碘的提取方法学生比较陌生,主要介绍萃取分液的方法和应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蒸馏及萃取的原理 (二)教学难点萃取的操作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蒸馏、萃取原理及操作方法,了解其用途。 2、对比四种分离方法原理、操作方法、适用范围等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初步掌握分离提纯原则,了解其他分离、提纯、检验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蒸馏、萃取的操作方法和过程的认识,让学生对实验探究产生兴趣 2、通过蒸馏、过滤注意事项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实验中体会到科学实验需要严谨。 2、通过蒸馏、萃取用途、糖尿病试纸的使用介绍,使学生体会化学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用品、教学手段和主要教学方法 (一)教学用品 药品:制取蒸馏水装置1套、50ml分液漏斗、10ml量筒、烧杯、铁夹台、铁圈、CCl4、碘水。油水混合物 (二)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化学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