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模型

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模型
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模型

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模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郑州大学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指标体系建立及现状分析指导教师:管新建职称:副教授

学生姓名:刘小龙学号:

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院(系):水利与环境学院

完成时间:2013年6月3日

2013年 6 月 3 日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指标体系建立及现状分析

摘要:本文建立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指标体系,对综合、工业、农业、生

活用水指标指进行分类阐述。同时以省区为单位,选取2010年为现状年,对黄河

流域的用水水平现状进行了计算分析,根据计算结果对比分析各省区的差异。结果

表明:黄河流域用水水平和用水效率较以往有较大提高,但仍然还比较低;流域内用水

水平和用水效率不平衡,流域上游的用水效率低于下游的用水效率;农业用水比例偏

高,既与其特殊的气候条件和种植结构有关,也与该区较为普遍的粗放灌溉方式有

关。

关键词:黄河流域用水水平现状效率指标体系

Abstract: This paper calculations and analysises Present situation of water level and the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various industries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taking a province as the unit and 2010 as the present year. Comparativing and analysising the different water level between different provinces through drawing. Analysising the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various industries through the technique of dependency.

Keywords: the Yellow River Basin Water level status Industry water use efficiency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进行流域用水水平评价研究,掌握流域用水的实际情况,为改善流域用水结构,提高用水效益和效率提供决策依据,对促进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省(区),注入渤海,干流河道全长5464km,流域面积万km2(包括鄂尔多斯内流区万km2)。流域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属青藏高原的一部分,海拔2500一4500m;中部主要有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海拔1000一200Om;东部由海拔100m以下的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和海拔在400一1000m的鲁中南低山丘陵所组成。与其他江河不同,黄河的流域面积主要集中在上中游地区,占总面积的97%;下游长达数百公里的河道高悬于地面之上,集水面积很小,只占流域面积的3%。

同时黄河还是西北和华北地区的重要水源,也是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地区。黄河区以全国2·5%的水资源承担着全国8·7%的人口、12·6%的耕地以及西北和华北地区50多座大中城市供水的任务,同时还承担向流域外部分地区远距离供水的任务。而黄河区属于资源短缺型流域,人均、亩均耕地占有水资源量分别为647 m3和290 m3,仅为全国平均值的29·5%和20·2%。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工农业生产、城市生活、生态环境用水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黄河区经济将快速发展,未来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尖锐。摸清现状用水状况,分清合理与不合理用水,对水资源综合规划第二阶段的需水预测和水资源配置有重要指导意义。

国内外研究进展

水资源利用效率国内外研究进展

鉴于水资源对人们生存的重要性,国内外学者很早就开展对水资源的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自然环境的变化,人们对水资源的研究领域也不断扩展和深入,近几年随着不少国家的供水用水日趋紧张,不少学者对水资源评价开展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关于用水水平评估的研究是近几年的事情,构件节约型社会,合理利用水资源是我国水事业发展的一个方向。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己经根据不同的水利工程颁发了一些考核指标,但针对区域或流域用水水平评价的研究,目前尚属少见,但也有许多学者在理论、方法和实践上进行了有关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相关的研究如下:袁宝招,陆桂华,郦建强采用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调查评价成果,选择常用的用水指标进行纵向、横向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黄河区用水水平和用水效率较以往有较大提高,但仍然还比较低;流域内用水水平和用水效率不平衡[1]。孙才志,王妍,李红新利用辽宁省14个城市1999~2005年的用水效率数据,以用水效率为因变量,对影响用水效率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城市用水效率差异的主要因素中,人均GDP、第三产业比重与用水效率呈正相关,而人均水资源量、人均生活用水量与用水效率呈负相关[2]; 王玉梅基于海明贴近度的模糊物元模型,以促进事物转化、解决不相容问题为核心,适用于多因子评价问题,将其应用于自然保护区生态质量评价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而基于协商定权的主观定权方法,不仅可以将个人的偏好集结为群体的偏好,使权重符合实际,而且操作简单,便于应用[3]。张文鸽在引黄灌区用水水平评价中指出,引黄灌区用水水平评价是一个多层次多指标的系统整体分析评价问题,在分析已有综合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属性识别理论的灌区用水水平评价方法,并以黄河下游引黄灌区为例,将属性识别理论应用于黄河下游典型灌区用水水平评价,建立了黄河下游引黄灌区用水水平评价的属性识别模型[4];河海大学的王瑞莲,在探讨生态用水及用水水平评价时,建立了用水水平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来对复杂的生态用水水平评价系统进行分析[5];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的詹子胜,李会安,李清杰,王自英,黄福贵等人在研究引黄灌区用水水平分析与评价时,通过分析影响引黄灌区用水水平的因素,建立了用水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层次灰色关联综合评价和模糊综合评判两种方法,分别建立了引黄灌区用水水平评价模型,并以黄河下游引黄灌区为例,对用水水平进行了分析评价[6];马超,徐建新,冯跃志,徐邦敬等人,认为水资源是一种战略性资源,对于区域生态环境安全和支持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对当地的水资源的要求越来越高,正确合理地分析当地的水资源条件,对当地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他们研究了基于模糊数学理论的区域水资源二级评价方法,并对典型地区的水资源进行了综合排序,结果客观合理[7]。

黄河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省。本文试图建立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指标体系,对综合、工业、农业、生活用水指标指进行分类阐述。同时计算黄河流域各行业的用水效率现状及其原因。从而掌握黄河流域用水的实际情况,为改善黄河流域用水结构,提高用水效率提供决策依据。

本文的数据主要来自《2011中国水利统计年鉴》、《黄河水资源公报》(委审后)和《中国城乡建设统计年鉴》(2010年)。选取了2010年为现状年,同时为了对比分析2010年黄河流域现状用水水平,本报告采用了《黄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中的数据,列出了黄河流域2006年对应的现状用水水平指标。

研究范围以省区为单位,选取了黄河流经的九个省区,即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省。

1主要阐述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对中国黄河流域的用水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通过研究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而提出了研究的方向。

2根据黄河流域的用水特点,建立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指标体系基本集。

3根据相关数据,选取基本集中的部分指标计算黄河流域各行业的用水效率现状并作对比分析。根据分析的原因,对其现状提供建议,从而为改善黄河流域用水效率。

.

反映水资源用水水平的指标很多,关于用水水平评价,之前己有相关讨论,但

讨论的比较零乱。本文只对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和自然环境用水评价的指标分类进

行阐述。结合《2010黄河水资源公报》所给的数据,选择了以下一些指标。

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指标

(1)单位GDP用水量

万元GDP用水量是指某一地区年毛用水总量与万元GDP的比值。一般来说,该

值越小说明产生同样的GDP所用的水越少,水资源利用水平越高。其大小受该地区

产业结构、自然地理条件、经济社会等条件的影响。

单位GDP用水量 = 毛用水总量/GDP (2-1)其中毛用水总量=居民生活毛用水量+农业毛用水量+工业毛用水量+建筑业和第

三产业毛用水量+生态环境毛用水量

(2)人均综合用水量

人均综合用水量是指某一地区年毛用水总量与总常住人口的比值。一般来说,

该值越小说明人均综合用水量越少,反应出社会经济水平低,人民生活质量不高。

人均综合用水量 = 毛用水总量/总常住人口(2-2)

(3)总用水弹性系数

为了反映经济发展与用水之间的变化趋势,采用总用水弹性系数来表示。总用

水弹性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总用水弹性系数=总用水量年增长率/GDP年增长率(2-3)(4)人均COD的排放量:

人均COD的排放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地区工业发达的程度、污水的可重复利

用率的高低以及该地区对污染的治理力度。COD的值低说明该地区的污水处理等级高,水的重复利用率高,用水效率高。这个指标值越低越好。

人均COD的排放量=一年内COD的排放量/总常住人口

(2-4)(5)人均生活用水率

人均生活用水率是指人均用水量与人均水资源量的比值。由于各个省市的水资

源总量不尽相同,而水资源总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当地的水资源分配和人的用

水习惯,该比值低,说明人用水比较节约,可持续发展程度高。

人均生活用水率=人均用水量/人均水资源量(2-5)(6)中水回用率

中水就是把排放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回收,经过处理后,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中水对应给水、排水的内涵而得名,其

水质介于“上水”(饮用的自来水)和“下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之间,故

名“中水”。中水虽不可饮用,但水质比较清洁,主要可用于厕所冲洗、园林灌溉、

道路保洁、洗车、城市喷泉、景观、冷却设备补充用水等。

中水回用率=经水处理后可回用的总水量/进入水处理的总水量(2-6)(7)污水处理率

指经过处理的、工业废水量占污水排放总量的比重。城市污水处理在我国城市

建设中是非常的。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的平均值仅为%。中等发达国家的污水处理率

在39~88%之间。计算公式:

率=污水处理量÷污水排放总量×100%(2-7)(8)污水集中处理率是指城市市区经过城市集中二级或二级以上处理且达到排

放标准的城市量与城市生活污水排放总量的百分比。污水集中处理率就是污水集中

处理的量与整个污水处理量的比率。表示污水处理的状况和能力。

率=污水集中处理量÷城市生活污水排放总量×100%(2-8)工业用水水平指标

(1)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指一个地区在统计期内,工业毛用水量与工业增加值的比。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 工业毛用水量/工业增加值(2-9)(2)工业用水比例

工业用水比例指一个地区在统计期内,工业用水量与毛用水总量之比。

工业用水比例 = 工业毛用水量*100%/毛用水总量(2-10)(3)工业用水重复率

工业用水重复率是工业用水中重复利用的水量与总用水量的比值。提高工业用

水重复率,是节约用水、减少污染,合理利用水资源的一项重要措施。目前中国工

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较低,除个别城市超过50%外,即使在缺水的北方一般也仅占20~30%,个别的甚至低于20%。在南方,一般城市工业用水基本上没有重复利用。

工业用水重复率= 工业用水中重复利用的水量/总用水量*100% (2-11)(4)万元工业产值取水量

万元工业产值取水量为生产万元产值的取水量,万元工业产值用水量则还包括

回用水量。由于这类指标,直接反映水资源方面投入(所费)和产出(所得)的关系,

因而是属于经济效果考核指标,也称绝对的综合考核指标。工业万元产值取水量等综合考核指标,虽然也隐含各种因素的影响,但仍可作为同行工业企业之间用水水平粗略比较的依据。该指标也是目前广泛应用的考核指标之一。

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 = 工业毛取水量/工业产值 (2-12)

(5)万元工业产值取水减少量

“万元工业产值取水量”常用来反映区域工业用水宏观水平的指标,但是由

于万元工业产值取水量受产品结构、产业结构、产品价格和产品加工深度等因素的影响较大,所以该指标的横向可比性较差,有时难以真实反映用水效率和科学评价其合理用水程度,因此区域间不宜使用该指标进行比较。而“万元工业产值取水减少量”指标淡化了区域工业内部行业结构等因素的影响,适用于区域间的横向对比,也适用于行业间的横向对比。但不反映区域、行业的节水水平。

万元工业产值取水减少量=基期万元工业产值取水量-报告期万元工业产值取水

量。(2-13)

其中基期是指在预测、评价、指标计算等工作中的起始或基准时期。

(6)工业万元增加值取水量降低率

与“工业万元增加值取水量”指标不同的是该指标排除了区域间产业结构的影

响,具有区域间的可比性。“工业万元增加值取水量降低率”的高低反映节水工作的好坏,本指标能表明节约用水、计划用水的开展程度,同样也可评价国家节约用水与计划用水的执行情况。取水量

基期工业每万元增加值水量

报告期万元工业产值取量基期万元工业产值取水降低率工业万元增加值取水量-= (2-14)

(7)第二、第三产业万元增加值取水量 第二、三产业是指除农业之外的工业、建筑业和其他各业。显然第二、三产业是城市经济的主体。我国许多城市因缺水而限制了城市经济的发展,“第二、三产业万元增加值取水量”指标适合综合反映城市的用水效率。具体计算时,取报告期内(通常为年),城市行政区划(不含市辖县)的取水总量与其第二、三产业增加值之和的比值。

之和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区划的取水总量

报告期内期内城市行政加值取水量第二、第三产业万元增=

(2-15)

(8)工业用水效益系数

工业用水效益系数是指供给工业部门单位体积的水所获得的用水净效益(元

/m ,)。工业用水效益的计算方法很多,这里计算采用分摊系数法,所谓分摊系数法就是将工业净效益分摊给供水部门的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D f g j j j **1000e j =

(2-16) 式中e j 是第j 用户用效益系数;D j 为第j 用户万元产值综合用水定额:

g j 为第j 用户净效益分摊给用水部门的比例系数,即分摊系数;

f j 为第j 用户净效益与

产值的比例系数。

(9)工业节水系数 工业节水系数是指宏观反应区域工业节水水平的综合指标,它以万元产值取水量表达取水量与效益的关系,并考虑工业结构因素,是区域间进行工业节水水平评价的有效方法之一。表达式如下:

∑==n ij W Q V E 1j i i i *

(2-17) 式中,E i 为第i 个评价区域的工业节水系数:W i 为第i 个评价区域代表年的工业取水量(m ,);V ij 为第i 个评价区域代表年的j 行业工业产值(万元);

Q i 为j 行业工业单位产值取水量指标参考标准(扩/万元);n 为工业行业分类数,按传统行业

划分法,n=15。

农业用水水平指标

农业用水包括作物灌溉用水、林草用水等。作物灌溉用水占农业总用水的比重

在90%以上,因而本文着重讨论和定义作物灌溉用水的一些主要的考核指标。目前

(1)农业用水比例

农业用水比例指一个地区在统计期内,农业用水量与毛用水总量之比。

农业用水比例 = 农业毛用水量*100%/毛用水总量 (2-18)

(2)农田灌溉亩均毛用水量

农田灌溉亩均毛用水量指每亩农田平均灌溉的毛用水量。

农田灌溉亩均毛用水量 = 农田灌溉毛用水量/农田实际灌溉面积 (m 3/亩)(2-

19)

农田灌溉用水,主要指水田、水浇地和菜田的灌溉用水总量。水田的灌溉用水包括水田的泡田用水和洗盐用水。

(3)去变异农田水资源利用效率

去变异农田水资源利用效率反映去除地区降水差异后的农田用水效率。

去变异农田水资源利用效率 = 参考作物蒸散量/(农田灌溉实际用水量+有效降水量)

(2-20)

(4) 灌溉水利用系数 灌溉水利用系数是指在一次灌水期间被农作物利用的净水量与水源渠首处总引进水量的比值。它是衡量灌区从水源引水到田间作用吸收利用水的过程中水利用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集中反映灌溉工程质量、灌溉技术水平和灌溉用水管理的一项综合指标,是评价农业水资源利用,指导节水灌溉和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健康发展的重要参考。

灌溉水利用系数=一次灌水期间被农作物利用的净水量/水源渠首处总引进水(2-21)

(5)灌溉定额

灌溉定额,是指作物全生育期历次灌水定额之和

(6)灌水定额

灌水定额是指某一次灌水时每亩田的灌水量(立方米/亩),也可以表示为水田某一次灌水的水层深度(mm )。

(7)毛灌溉定额

在备耕期及作物全生育期内,按渠首总引水量计算的单位面积上的灌溉水量。

(8)净灌溉定额

在备耕期及作物全生育期内,未计入渠系输水和田间灌水损失的单位面积上的净灌溉水量。

(9)田间水利用系数

田间有效利用的水量(指计划湿润层内实际灌入的水量,也即净灌溉水量)与进入毛渠的水量的比值。通常以Η田表示。它是衡量田间工程质量和灌水技术水平的指标。

是指田间实际灌入的有效水量和末级固定渠道引进的水量的比值,即:

W M A *t =η

(2-22) 式中:ηt 一田间水利用系数;A 一末级固定渠道的灌溉面积(亩);M 一净灌水定额或有效灌水定额(m3/亩);牙一末级固定渠道引进的总水量(m3)")。式中的M 是指早作物有效土层深度内由灌溉临界最小持水量达到最大持水量得单位面积灌水量,

对水田不包括深层渗漏和田面泄水,这里的有效土层是指渗到作物根层以下的水量仍能向上转移被作物利用的深度。

(10)渠系水利用系数

渠系水利用系数是指从渠首引入总干渠的阶段总用水量与经过各级渠道,包括末级固定渠道的渗漏、蒸发、漏水、跑水、泄水等各种工程和管理损失后进入田间的总水量的比值。它的数值等于各级渠道水利用系数的乘积,即:

ηηηηη农斗支干***q = (2-23)

式中,ηq —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η干—干渠渠道水利用系数;:η支—支渠渠道水利用系数;”η斗—斗渠渠道水利用系数;η农—农渠渠道水利用系数,是干、支、斗、农等各渠道同时工作的加权平均水利用系数。

渠系水利用系数主要与各级渠道的质量、衬砌材料、建筑物的是否完整等因素有关,主要受各灌区渠道级数的多少、各级渠道的长度以及输水流量的大小决定,也可以采用如下公式求得:

Q Q 总引∑=η

q (2-24) 式中:艺Q 引

(3一10)∑Q 引一各引水口流量之和,m 3/s;Q 总一渠道引水流量,m 3/s

(11)渠道水有效利用系数

定义:渠道净流量与毛流量的比值。

渠道水有效利用系数=渠道净流量/毛流量

(2-25)

(12)单方水粮食产量

单方水粮食产量是指单位农业灌溉用水所能生产的粮食产量, 用于反映农业用

水产生的效益。单方水粮食产量的提高意味着农业灌溉用水效率的提高。

单方水粮食产量=灌溉水粮食产量/农业灌溉用水总量

(2-26)

自80年以来,我国单位用水量的粮食产量提高了大约42%,但与发达国家相

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例如在相同用水量条件下,美国粮食产出量大约是我国的2

倍。

(13)节水灌溉面积比例

节水灌溉面积比例指在一个地区,节水工程控制的灌溉面积与总灌溉面积的比

节水灌溉是以最低限度的用水量获得最大的产量或收益,也就是最大限度地提

高单位灌溉水量的农作物产量和产值的灌溉措施。

农业综合开发以来,套种和复种的面积不断扩大,新开荒地不断增加,灌溉用水不

足的矛盾愈来愈突出。大力开展节水灌溉,科学用水、节约用水的活动意义重大。我

国节水灌溉率仅为%,而法国为84%。其计算公式为:

(2

-27)

(14)农业万元GDP用水量

农业万元GDP用水量(m3/万元):农业上产生一万元的GDP所需要的用水量,

该指标从侧面反映农业用水的效益。这个值越小,代表产生相同的经济效益所需要

的水资源小。所以水资源利用效率高。

农业万元GDP用水量= 农业毛用水总量/农业GDP

(2-28)(15)降水有效利用系数

天然条件下降落在旱地上的任一次降水过程中,降水入渗并能储存在根系吸水层

内的雨量称为有效降水量或降水有效利用量;其量与降水量之比称之为降水有效利用

系数。它是影响制定灌溉制度和研究农业节水的基本参数之一。

(2-29)生活用水水平指标

(1)人均生活用水量

人均生活用水量指一个地区内在统计期内人们正常生活所用的平均水量。

人均生活用水量 = 生活用水量/总常住人口

(2-30)(2)城镇人均生活用水量

城市生活用水可分为三类:①城镇居民生活用水:指维持居民日常生活的家庭

和个人用水,包括饮用、烹调、洗涤、卫生等室内用水和洗车、绿化等室外用水;

②城镇公共用水:指城镇公共设施和公共建筑用水,包括机关、学校、托幼、科研、饭店、旅店、商店、医院、影剧院、浴室、洗车、车站、码头、部队等公共设

施与公共建筑用水;③市政、园林、河湖环境用水,原归属在公共用水中,近年来

随着环境建设的改善,用水量逐渐增加,逐步从公共用水中分离出来。

城镇人均生活用水量 = 城镇生活用水量/城镇总常住人口

(2-31)(3)农村人均生活用水量

农村生活用水包括农村居民用水和牲畜用水。

农村人均生活用水量 = 农村生活用水量/农村总常住人口

(2-32)(4)生活用水定额

指每人每日消耗的水量,分城镇人均用水定额和农村人均用水定额。城镇人均用

水定额的大小与城镇供水人口、城市规模、水源条、生活水平、自来水普及程度及

管理水平有关;农村人均用水定额与当地的气候特点、水源条件、生活习惯、乡镇企

业发展水平以及区域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等因素有关。我国用水困难地区,根据一般农

村人畜用水情况制定的用水定额:每天供水10 L,储水量以保证一二年饮水为准,南

方40 L以保证70-100天不下雨为储备标准,大牲畜20-50L,中等牲畜像猪羊5-10

L。

我国城市生活用水的定额各地差异很大,80年代初期,全国平均每天为100-120L

其中大于200L有北京、广州、长沙等,150-200L的有上海、兰州、石家庄、太原、

西宁和呼和浩特等,低于100L的有大同、唐山、淮南、银川、哈尔滨和齐齐哈尔

等。

(5)生活用水量

单位时间内城镇或农村生活用水量(万m3/年)。其计算公式为:

(2-33)式中,W j为城镇或农村生活用水量;k j为城镇或农村人均用水定额;R j为城

镇或农村用水人口。该公式的计算涉及到人均用水定额及区域人口的预测,影响因

素较多。

据1987年统计,我国农村人口8亿多,北方农村生活用水没人每天20-25 L,南

方为25-40L,我国共有牲畜亿头,一般大牲畜每头每天饮用水25-35 L,中等牲畜8-

25L。[8]

(6)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

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指一个地区在统计期内的管网漏损水量与供水总量之比。

这是衡量一个供水系统供水效率的指标。

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城市供水企业损失水量*100%/城市供水企业的出厂水量。

损失水量=供水总量-有效供水量(2-34)其中:供水总量指供水企业全年供出的全部水量,包括有效供水量和漏损水量。对于多水厂联合供水而言,供水总量为各水厂供出的水量之和。城市(含县城)公共供水企业的出厂水量应采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的“全国城市供水信息系统”数据。

有效供水量指供水企业供到最终用水户的水量,包括收取水费的水量和未收取水费的水量。按用途可分为生产运营用水、公共服务用水、居民家庭用水和其他用水四类。生产运营用水指供水范围内农、林、牧、渔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单位在生产运营过程中的用水;公共服务用水指供水范围内社会公共生活服务的用水,包括行政事业单位、部队营区和公共设施服务、社会服务业、批发零售贸易业、旅馆饮食业等单位的用水;居民家庭用水指供水范围内居民家庭的日常生活用水。其他用水指城市消防以及居民家庭、公共服务、生产运营用水范围以外的各种用水。以万m3为单位,保留4位小数。城市(含县城)公共供水企业的售水量应采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的“全国城市供水信息系统”数据。

(7)人均生活用水率

人均生活用水率(即人均用水量/人均水资源量):由于各个省市的水资源总量

不尽相同,而水资源总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当地的水资源分配和人的用水习惯,该比值低,说明人用水比较节约,可持续发展程度高。

(2-35)(8)饮用水水质达标率

饮用水水质达标率是指合乎规格的饮用水量占总供水量的比例,自80年以来,我国饮用水水质达标率从50-60%提高到99年的75%,与日、美100%的饮用水

水质达标率差距明显。其计算公式为:

饮用水水质达标率(%)=合乎规格的饮用水(亿m3)/总供水(亿m3)

×100%

(2-36)

(9)生活用水净效益系数

指生活用水单位水量所产生的净效益(元/ m3)。生活用水效益属社会效益,用数值进行定量描述很难将该效益表达全面。为便于进行综合评价,这里生活用水效益按供水工程的理论价格进行计算。其计算公式如下:

(2-37)式中:b i为城镇或农村生活用水效益系数(元/ m3);p i为城镇或农村生活用水理论(元/m3);c i为城镇或农村生活用水供水成本(元/m3)。

本章从水资源利用效率指标基中选取部分指标(选取的用水水平指标集汇总如表2-1所示)进行计算,并对比2006年和2010年的现状用水水平指标做了一些具体分析。下面是各指标计算分析的具体内容。

表3—1 选取的用水水平指标集

(1)万元GDP用水量

由公式:单位GDP用水量 = 毛用水总量/GDP知,2006年黄河流域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指标为308m3/万元,而2010年黄河流域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指标为117m3/万元,万元GDP用水量逐年降低说明黄河流域用水结构的不断改善和用水水平的提高。

2010年全国平均万元GDP用水量指标为137 m3/万元,黄河流域万元GDP用水量指标比全国少20 m3/万元。这说明,黄河流域水的有效利用效率提高,也与黄河流域资源性缺水,大力抓节水型社会建设有关,与社会发展是一致的。

图3-1为2010年各省级行政区万元GDP用水量示意图。从各省级行政区上看,2010年宁夏黄河流域万元GDP用水量指标最大,达445m3/万元,山西省黄河流域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指标最小,为50m3/万元。流域上游的万元GDP用水量明显高于下游的万元GDP用水量,这应该与上游的水资源充沛,使得人们的节约意识下,因此应加强宣传教育,使节水观念深入人心。同时可以实行阶梯水价,对超额用水的,要加价收费。

(2)人均综合用水量

由公式:人均用水量 =毛用水总量/总常住人口知,2006年黄河流域人均综合

用水量指标为374 m3/人,2010年黄河流域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为352m3/人。情况

是随着人口的增加,人均用水量趋于减少。

2010年全国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为446 m3/人,黄河流域比全国少94 m3/人。

黄河流域人均用水量低,符合黄河流域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客观规律。总体来说,反

应出社会经济水平低,人民生活质量不高,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图3-2为2010年各省级行政区人均综合用水量示意图。从各省级行政区看,内

蒙古黄河流域和宁夏黄河流域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较大,分别达到1184m3/人和1161m3/人,四川黄河流域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最小,为187m3/人。

(3)总用水弹性系数

总用水弹性系数反映了经济发展与用水之间的变化趋势,黄河流域2006~2010

年4年间,总用水弹性系数为,反映了2010年总用水量比2006年总用水量小,说

明黄河流域经济发展的同时,用水为负增长。

以上详细的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指标见表3-2。

表3—2 黄河流域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指标表

(1)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由公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工业毛用水量/工业增加值知,2006年黄河流域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指标为119m3/万元,2010年黄河流域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35m3/万元。总的用水情况是黄河流域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指标是降低的。

2010年全国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指标为73m3/万元,黄河流域比全国少38 m3/万元。

图3-3为2010年各省级行政区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示意图。从各省级行政区看,甘肃省黄河流域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指标最大,达到107m3/万元,内蒙古和山西省黄河流域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指标较小,分别为23 m3/万元和21 m3/万

水资源评价

水资源评价复习资料: 1~什么是水资源评价?为什么要进行水资源评价? (1)水资源评价一般是针对某一特定区域,在水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研究特定区域内的降水、蒸发、径流诸要素的变化规律和转化关系,阐明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数量、质量及其时空分布特点,开展需水量调查和可供水量的计算,进行水资源供需分析,寻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最优方案,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服务。 (2)水资源评价是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科学地评价本地区水资源的状况,是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前提;水资源评价是水资源规划的依据,合理的水资源评价,对正确了解规划区水资源系统状况、科学制定规划方案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水资源评价是保护和管理水资源的基础,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与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政策等的制定等一系列的根本依据就是水资源评价结果。 2~水资源评价分区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进行水资源分区? (1)水资源评价分区的目的是把区内错综复杂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根据不同的分析要求,选用相应的特征指标,通过划区进行分区概化,使分区单元的自然地理、气候、水文和社会经济、水利设施等各方面条件基本一致,便于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发利用。 (2)尽可能保持流域、水系的完整性;供水系统一致,同一供水系统划在一个区域内;边界条件清楚,区域基本封闭,有一定的水文测验或调查资料可供计算和验证;基本上能反映水资源条件在地区上的差别,自然地理条件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基本相似的区域划归一区;尽量照顾行政区划的完整性,按以上原则逐级分区,就全国而言,先按流域和水系划分一级区,再根据水文和水文地质特征及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划分二级或三级区。 3~水资源评价在水资源规划、管理中有何作用? 水资源评价是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水资源评价是水资源规划的依据,对正确了解规划区水资源系统状况、科学制定规划方案有十分重要作用,水资源评价对水资源规划具有指导意义,是保护和管理水资源的基础。 4~降水资料的收集与审查:资料收集:在分析计算降水量之前,应尽可能多地占有资料,这样才能得到比 较可靠的分析成果。因此,除了在水资源评价区域(流域或地区)内收集雨量 站、水文站及气象台(站)资料,还要收集区域外围的降水资料。 资料审查:(1)与邻近站资料比较:具体做法有两种,点绘逐年降水量等 值线图及多年平均降水量等值线图;相关分析法即绘制审查站年或月降水 系列同邻近站(单站或多站平均)的相应系列间的相关曲线图,对离差较 大的点据进行审查或修正。(2)与其他水文气象要素比较:年(时段)降 水径流关系法 5~资料的一致性审查:(1)单累计曲线法(顺时序);(2)双累计曲线法(逆时序) 6~代表性分析:周期分析,差积曲线法,滑动平均值过程线法;稳定期与代表期分析,累计平均值过程线法 7~干旱指数:反映一个地区的干湿程度,用年蒸发能力与年降水量的比值表示 9~论述题:人类活动的水文效应,(1)人类活动对水平衡要素的直接影响:我国的用水量以农业用水量为主,故农业水利措施对水资源系统的影响最大,跨流域调水对区域水资源的影响更大,人类活 动对径流的时程分配以及对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之间的相互转化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人 类活动对水平衡要素的间接影响:水量平衡方程中任何一个因素发生了变化,其他因素必须随 之而变,这种自动的调节变化,就是人类活动间接影响所致,灌溉和排水:大规模的灌溉增大 了蒸发,减少了径流量,灌溉还能活跃水循环,增加降水量,增强“三水”转化,在有地下水 开采系统的地区,年净流量有可能增加,地表径流量则明显减少;水库等蓄水工程:对降水和 蒸发、径流、地下水、泥沙等均有影响;城市化:改变局部的小气候,对水文循环影响显著, 蒸散发的减少增加了径流量,整治河道可以增大泥沙的输送能力,不透水面积增加降低地下水

广州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广州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刘德地陈晓宏 中山大学水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广东广州 510275 摘要根据可持续发展观念和广州市的实际情况,建立了广州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模糊评判对广州市2000年水资源的利用情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广州市五个区中的从化市、花都区、增城市水资源都是可持续利用的,而广州市区和番禺区是不可持续利用的,且对过境水依赖程度较高。这对广州市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水资源,可持续,模糊评价,广州市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存之本,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只有水资源的可持续性才会有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来,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研究虽然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涵义、基本原理和基本模式框架上已经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由于问题的复杂性,使得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还远远满足不了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在如何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定量化而使其结果具有可衡量性和可操作性方面[]1,本文以广州市为例来研究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问题。 1广州市概况 广州市地处珠江三角洲的中北部,广东省的中南部,濒临南海,毗邻香港和澳门(见图1),总面积7434.4 km2。地处南亚热带,属南亚热带的季风海洋气候,降水量十分丰富,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758mm,但年内分布不均,冬春少,夏秋多,汛期4~9月雨量占年总量的80%以上,其中又以5、6两月降水量最为集中。广州市域范围内的主要水系有流经从化市、花都区和白云区的流溪河,上游来自龙门县、流经增城市的增江以及流经花都区的白坭河等;南部则为珠江三角洲河网区,主要为西、北、东江下游水道和珠江前、后航道汇流交成的河网。河网区主要水道总长度416km,其中前、后航道纵贯广州市城区;陈村水道、市桥水道、沙湾水道以及上、下横沥等交错使番禺区成为有名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579078) 作者简介:刘德地(1980-),男,湖南石门人,博士生,主要从事水文变异和水资源配置方面的研究。 E-mail:dediliu@https://www.360docs.net/doc/0b19020841.html,

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精)

水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 水资源是人类及其他生物赖以生存及发展的必要物质, 很难想像, 地球上没有了水会是怎样的一种光景, 同时, 水资源也是发展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自然资源。它的作用包括灌溉、发电、给水、航运、养殖等,种类有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及江河、湖泊、井、泉、潮汐、港湾和养殖水域等。水资源的特点有以下几点:时程变化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 循环性、有限性及分布的不均一性 ; 利用的多样性。水资源对于人类的发展如此重要, 但是水资源并非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此外, 基于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这样的基本国情, 人均水量相当有限,我们更改懂得如何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水资源。 水是人类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 是工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不可替代的极为宝贵的自然资源。水资源(water resources一词虽然出现较早,随着时代进步其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但是水资源的概念却既简单又复杂, 其复杂的内涵通常表现在:水类型繁多,具有运动性,各种水体具相互转化的特性;水的用途广泛,各种用途对其量和质均有不同的要求; 水资源所包含的“量”和“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改变; 更为重要的是,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受经济技术、社会和环境条件的制约。因此, 人们从不同角度的认识和体会, 造成对水资源一词理解的不一致和认识的差异。目前, 关于水资源普遍认可的概念可以理解为人类长期生存、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所需要的既具有数量要求和质量前提的水量,包括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水资源开发利用, 是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一个方面, 其目的是发展社会经济。最初开发利用目标比较单一,以需定供。随着工农业不断发展,逐渐变为多目的、综合、以供定用、有计划有控制地开发利用。现在各国都强调在开发利用水资源时,必需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方面。 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内容很广,诸如农业灌溉、工业用水、生活用水、水能、航运、港口运输、淡水养殖、城市建设、旅游等。防洪、防涝等属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另一方面的内容。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在以下一些问题上,还持有不同的意

《水资源分析与评价》课程复习题

四、名词解释(每个 3分,5个题,共15分) 1.地下水的给水性:在重力作用下,饱水岩石能够自由流出一定水量的性能。 2.水质量指标:水质评价的主要指标有物理指标、化学指标和生化指标。 3.地下水资源:指赋存和流动于含水系统中,具有利用价值的地下水体,其量是参与水循环且可以 逐年更新的动态水量。 4.渗透系数:是水力坡度等于1时的渗透速度,反映含水层渗透、导水的性能。 5.水文比拟法:将参证流域的水文资料移置到设计流域的一种方法。 6.水资源:指在一定时期内,能被人类直接或间接开发利用的那部分动态淡水水体。 7.矿化度:指单位水容积中内含有的无机矿物质总离子量。 8.地下水文分析法:是指依据水文学,用测流的方法计算地下水在某一区域一年内总的流量的方法。 9.释水系数:表征含水层(或弱透水层)全部厚度释水(贮水)能力的参数。水头下降一个单位时,从单位面积含水层全部厚度的柱体中,由于水的膨胀和岩层的压缩而释放出的水量;或者水头上升 一个单位时,其所贮入的水量。 10.径流模数:指单位流域面积上产生的流量。 11.水资源评价:指按流域或地区对水资源的数量、质量、时空分布特征和开发利用条件作出全面的 分析估价。 12.开采试验法:是指用探采结合的办法,直接开凿勘探生产井,按开采条件(包括布井方案、开采 降深和开采量)进行一到数月的抽水试验,以其稳定的抽水量(即补给量)直接确定开采量。 13.流量过程线:是指河流断面上的流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14.水资源质量评价(水质评价):是以水环境监测和现状调查资料为基础,根据评价目的、水体用途、水质特性,选用相关参数和相应的国家、行业或地方水质标准,应用一定的评价方法对水质进 行定性或定量的评定过程。 15.水量平衡:根据物质不灭/质量守恒定理,地球上的任何地区在任意时段内,收入的水量和支出 的水量之差等于该地区在该时段内的蓄水变化量。 16.湿润度:是降水量与同期无降水时的最大可能蒸发量之比。 17.蒸散度:是实际可能蒸发量与同期有效降水量之比。 18.河川基流量:又称地下径流量,是指河川径流量中由地下水渗透补给河水的部分。 19.地下水的持水性:在重力作用下,岩石依靠分子引力和毛细力在其空隙中能保持一定水量的性能。 20.潜水蒸发系数:是潜水蒸发量与水面蒸发量的比值。 21.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在统筹考虑河道内生态环境用水并估算下游用水 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可供河道外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的一次性最大水量。 22.导水系数:水力坡度等于1时,通过整个含水层厚度M上的单宽流量,表示含水层导水能力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渗透系数(K)与含水层厚度(M)的乘积,即T=KM。 23.给水度:是指饱和岩土在重力作用下自由排出的重力水的体积和该饱和岩土体积的比值。 24.允许开采量:指具有现实意义的地下水资源,通过技术经济合理的取水构筑物,在整个开采期内 出水量不会减少,动水位不超过设计要求,水质和水温变化在允许范围内,不影响已建水源地正常 开采,不发生危害性环境地质现象等前提下,单位时间内从含水系统或取水地段中能够取得的水量。 25.降雨入渗系数:是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量与降水量的比值。 26.干旱指数:是反映气候干旱程度的指标,通常定义为年蒸发能力和年降水量的比值。 27.贮水系数:面积为一个单位、厚度为含水层全厚度M的含水层柱体中,当水头改变一个单位时弹 性释放或贮存的水量。 28.地下水的透水性:指岩石允许水流通过的能力。 29.稳定入渗率:也称最小入渗率,指在充分降水条件下一定地段的一定土壤经较长时间的下渗后, 入渗率接近于某一稳定的常数。 30.降水量:指一定时间段内降落在某一面积上的总水量。 31.蒸发力:又称潜在蒸发量,在充分供水的条件下,某一蒸发面的蒸发量,即同一气象条件下可能 达到的最大蒸发率 1.简述土壤蒸发的物理机制。 答:土壤蒸发是指土壤孔隙中的水分离开土壤表面向大气逸散的现象,根据土壤供水条件差别

(完整word版)“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

“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 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紧密围绕水资源安全供给的科技需求,在“十三五”期间重点开展综合节水、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优化配置、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与安全运行、江河治理与水沙调控、水资源精细化管理等方面科学技术研究,促进科技成果应用,培育和发展水安全产业,形成重点区域水资源安全供给系统性技术解决方案及配套技术装备,形成50亿立方米的水资源当量效益,远景支撑正常年份缺水率降至3%以下。 2016年2月,科技部发布了“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围绕“十三五”水资源安全保障急迫的、基础的和涉及重大战略布局的重点流域水利调度、水沙调控、农业节水、工业节水和城乡水安全等研究任务,设计19项内容,资助31个项目。根据重点专项总体安排,基于本专项实施方案,2017年将持续围绕综合节水等六大方面开展科学技术研究。 本专项2017年度指南拟支持项目约覆盖专项实施方案任务的1/3。要求以项目为单元组织申报,执行期3-4年。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项目承担单位有义务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对于典型应用示范类任务,中央财政资金不超过该专项中央财政资金总额的30%,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如指南未明确支持项目数,对于

同一指南方向下采取不同技术路线的项目,可以择优同时支持1-2项。除有特殊要求外,所有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全部考核指标。每个项目下设任务(课题)数不超过8个,项目参与单位不超过15个。 本专项2017年项目申报指南如下: 1.综合节水理论与关键技术设备 1.1现代灌区用水调控技术与应用 研究内容:研究灌区用水多过程调控理论,研究灌区用水实时调配技术与产品,开发灌区用水测控技术与设备,构建现代灌区高效用水调控技术集成模式并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提出现代灌区高效用水系统解决方案与配套技术,典型示范面积6万亩以上,与当前国内最好水平相比,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效率提高10%以上。 1.2农田节水减排控盐技术及应用 研究内容:研究农田灌排协同排水控盐理论,研究农田水盐诊断预测及排水再利用评估技术,研发农田排水调控工程技术与产品,建立农田节水减排控盐技术集成模式并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提出农田节水减排控盐系统解决方案与标准体系,典型示范面积2万亩以上,排水再利用率提高20%以上,作物增产10%以上。 1.3生活用水新型实用节水技术 研究内容:针对不同生活用水对象,研究节水技术集成应用以及用水终端、水系统设计、水系统全流程影响,研发城镇各类

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标

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 目标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标努力做好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 水利部副部长张基尧 (2002年4月1日)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是在九届人大五次会议刚刚闭幕之际召开的。九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中央召开了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江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谈到水资源的问题时,江总书记指出,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保证。我国是一个水旱灾害十分频繁的国家,除水害、兴水利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水利工作要继续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坚持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下大力气解决洪涝灾害、水资源不足和水污染问题。江总书记的讲话又一次重申了国家新时期水利发展的指导方针。为了贯彻国家新时期的治水方针,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供求状况的变化,着力解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

约和保护等重大问题,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制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和方案,水利部和国家计委日前联合发出《关于开展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决定用3年左右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这次会议就是全面启动和部署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明确任务,落实责任,提出要求。 这次会议之所以选定在浙江东阳召开,主要是浙江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在水利规划、建设和管理等方面也创造出许多好的经验。特别是在水权、水市场的探索和实践方面,在海塘建设方面,在城市堤防建设和管理方面,有许多新鲜的经验。与会代表可以亲临其境,学习借鉴。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编制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的重要意义 (一)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提出新的要求 第一次全国水资源评价和水资源利用规划编制距今已20多年了。20多年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对水资源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是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率的提高要求有高质量的水源作保证。最近几年北方地区连续干旱,城镇供水、农村人畜饮水问题越来越严重,不少地区出现新的饮水困难。二是整个社会对水环境非常关注,要求改善水环境的呼声很高。尤其是近几年沙尘暴频发、水污染加剧和干旱缺水,引起社

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

“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 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相关部署,科技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和海洋局共同制定了《国家水安全创新工程实施方案(2015-2020年)》,统筹部署水安全科技创新工作。根据国家水安全创新工程总体安排,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及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主管部门制定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本专项紧密围绕水资源安全供给的科技需求,重点开展综合节水、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优化配置、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与安全运行、江河治理与水沙调控、水资源精细化管理等方面科学技术研究,促进科技成果应用,培育和发展水安全产业,形成重点区域水资源安全供给系统性技术解决方案及配套技术装备,形成50亿立方米的水资源当量效益,远景支撑正常年份缺水率降至3%以下。 根据重点专项总体安排,基于“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本专项2018年度指南主要支持实施方案提出但在2016年和2017年指南未覆盖的任务,持续围绕综

合节水、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优化配置、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与安全运行、江河治理与水沙调控、水资源精细化管理等方面开展科研部署。 本专项以项目为单元组织申报,项目执行期3年。2018年拟支持不超过20个项目,国拨经费约3.2亿元。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项目承担单位有义务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对于企业牵头的应用示范类任务,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如指南未明确支持项目数,对于同一指南方向下采取不同技术路线的项目,可以择优同时支持1-2项。所有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全部考核指标。每个项目下设任务(课题)数不超过6个,项目参与单位不超过10个。 本专项2018年项目申报指南如下: 1.综合节水理论与关键技术设备 1.1 公共建筑节水精细化控制技术及应用 研究内容:研究不同供用水模式下的公共建筑供水系统效能评价方法及基准指标体系;甄别公共建筑节水关键环节与用水动态变化特征,研究综合节水集成技术与系统供水设计技术方法;研发公共建筑节水精细化控制技术设备产品,并开展示范推广。 考核指标:建立公共建筑水系统节水效能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形成公共建筑节水集成技术和节水系统设计方法,开发公共建筑节水精细化控制技术设备产品5台(套)以上,

如何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如何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 受中国的传统观念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影响,水资源被长期浪费且无偿利用,导致中国人民的节水意识低下,造成了大量的水资源浪费和水资源非持续开发利用,水资源不断减小日益短缺,如何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类生存的家园已经成为当代世界人们关心关注的主要问题,成为二十一世纪人类的生存的共同使命。 正文: 1. 我国水资源现况: 我国平均年水资源总量28124亿立方米,其中河川平均年径流量27115亿立方米,地下水8288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低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按人均水资源量计量,人均占有量为2500立方米,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世界排名第110位,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我国水资源总量是可观的,但是由于人口众多,导致人均水资源量远远低于上述主要国家,也大大低于全世界的平均水平。如果从单位耕地面积水量来看,也远远小于世界的平均水平,我们用全世界7.2%的耕地,养育了全球1/5的人口,从中可以看到我国的水土资源是多么稀缺。 我国水资源面临严峻形势,人均淡水资源量低,淡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衡,水资源利用效益差、浪费严重。水污染严重,不少地区和流域水污染呈现出支流向干流延伸,城市向农村蔓延,地表向地下渗透,陆地向海洋发展的趋势。近几年来我国废水、污水排放量以每年18亿立方米的速度增加,全国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每天的排放量近1. 64亿立方米,其中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水资源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短缺资源,成为制约建设小康社会的瓶颈之一。因此,对我国的水污染防治需给予高度的重视,以实现我国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从时间分配来看,中国大部分地区冬春少雨,夏、秋雨量充沛,降水量大都集中在5~9月,占全年雨量的70%以上,且多暴雨。黄河和松花江等河,近70年来还出现连续11~13年的枯水年和7~9年的丰水年。中国地下水补给量约为7718亿立方米/年,其中长江流域最多,为2130亿立方米/年。 我国水资源分布同人口、耕地分布极不协调,长江中国水资源现状分析流域及其以南的珠江流域、浙闽台诸河、西南诸河等流域,国土面积、耕地和人

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模型

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模 型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郑州大学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指标体系建立及现状分析指导教师:管新建职称:副教授 学生姓名:刘小龙学号: 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院(系):水利与环境学院 完成时间:2013年6月3日 2013年 6 月 3 日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指标体系建立及现状分析 摘要:本文建立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指标体系,对综合、工业、农业、生 活用水指标指进行分类阐述。同时以省区为单位,选取2010年为现状年,对黄河 流域的用水水平现状进行了计算分析,根据计算结果对比分析各省区的差异。结果 表明:黄河流域用水水平和用水效率较以往有较大提高,但仍然还比较低;流域内用水 水平和用水效率不平衡,流域上游的用水效率低于下游的用水效率;农业用水比例偏 高,既与其特殊的气候条件和种植结构有关,也与该区较为普遍的粗放灌溉方式有 关。 关键词:黄河流域用水水平现状效率指标体系 Abstract: This paper calculations and analysises Present situation of water level and the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various industries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taking a province as the unit and 2010 as the present year. Comparativing and analysising the different water level between different provinces through drawing. Analysising the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various industries through the technique of dependency. Keywords: the Yellow River Basin Water level status Industry water use efficiency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考试题库

1.简述水资源的含义、分类、特征? 含义:从供水角度讲,水资源可以理解为人类长期生存、生产、生活活动中所需要的各种水,既包括数量和质量含义,又包括其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狭义上的水资源,是指人类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能够直接使用的淡水。 广义上的水资源,是指人类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能够直接或间接使用的各种水和水中的物质。在社会和生产活动中具有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水都可称为水资源。 分类: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 天然水资源和调节性水资源; 消耗性和非消耗性水资源。 特征:自然属性:资源的循环性、储量的有限性、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可恢复性、可调节性、利害两重性、用途广泛性、利用多样性等。 社会属性:商品性、不可替代性、环境特性;对自然环境影响:使水—土—岩系统相对稳定。对社会影响:水资源决定经济发展模式。 2.简述全球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趋势? 状况:全球农业用水占第一位(69%),工业用水第二位(23%)可复原比例最高,居民用水第三位(8%)人均占有量不断提高; 世界各地用水量差异极大,发达国家多为工业用水54%,发展中国家多为农业用水80%; 近年来用水量发展中国家增加幅度达,发达国家趋于稳定。 开发利用趋势: 农业用水量及农业用水中不可复原的水量最高; 工业用水由于不可恢复水量最低,将更加重视提高工业用水技术、降低用水量定额、加大节水力度、大幅度提高用水重复利用率。 水资源的开发将更为重视经济、环境与生态的良性协调发展。 3.简述中国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存在问题? 状况:人均占有量不足; 时间、空间分布极不均匀;空间:耕地面积和水,河流分配。时间:夏多冬少; 水系:湖泊较多,多数分布在湿润区。干旱、半干旱地区河流稀少。 开发利用存在问题: 需水量不断增加,供需矛盾尖锐,南方水质型、北方水量型缺; 污染继续发展,加剧水资源缺乏; 用水浪费,利用率偏低; 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过度开发,环境问题突出,地下水利用程度过高; 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缺点为多头管理、各自为政和以需定供、以供定采的供水政策。 4.为什么要进行水资源量计算? 水资源评价是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而水资源数量评价是水资源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资源量的评价,可以确定可利用水资源数量,可以为合理配置地表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因此,水资源量评价是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的重要依据。 5.区域降水量有几种计算方法?各适用于什么条件? (区域平均降雨量)。 方法一:算术平均值法。X=1/nΣX i

水资源评价

1~什么是水资源评价为什么要进行水资源评价 (1)水资源评价一般是针对某一特定区域,在水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研究特定区域内的降水、蒸发、径流诸要素的变化规律和转化关系,阐明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数量、质量及其时空分布特点,开展需水量调查和可供水量的计算,进行水资源供需分析,寻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最优方案,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服务。 (2)水资源评价是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科学地评价本地区水资源的状况,是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前提;水资源评价是水资源规划的依据,合理的水资源评价,对正确了解规划区水资源系统状况、科学制定规划方案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水资源评价是保护和管理水资源的基础,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与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政策等的制定等一系列的根本依据就是水资源评价结果。 2~水资源评价分区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进行水资源分区 (1)水资源评价分区的目的是把区内错综复杂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根据不同的分析要求,选用相应的特征指标,通过划区进行分区概化,使分区单元的自然地理、气候、水文和社会经济、水利设施等各方面条件基本一致,便于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发利用。 (2)尽可能保持流域、水系的完整性;供水系统一致,同一供水系统划在一个区域内;边界条件清楚,区域基本封闭,有一定的水文测验或调查资料可供计算和验证;基本上能反映水资源条件在地区上的差别,自然地理条件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基本相似的区域划归一区;尽量照顾行政区划的完整性,按以上原则逐级分区,就全国而言,先按流域和水系划分一级区,再根据水文和水文地质特征及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划分二级或三级区。 3~水资源评价在水资源规划、管理中有何作用 水资源评价是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水资源评价是水资源规划的依据,对正确了解规划区水资源系统状况、科学制定规划方案有十分重要作用,水资源评价对水资源规划具有指导意义,是保护和管理水资源的基础。 4~降水资料的收集与审查:资料收集:在分析计算降水量之前,应尽可能多地占有资料,这样才能得到比 较可靠的分析成果。因此,除了在水资源评价区域(流域或地区)内收集雨量 站、水文站及气象台(站)资料,还要收集区域外围的降水资料。 资料审查:(1)与邻近站资料比较:具体做法有两种,点绘逐年降水量等 值线图及多年平均降水量等值线图;相关分析法即绘制审查站年或月降水 系列同邻近站(单站或多站平均)的相应系列间的相关曲线图,对离差较 大的点据进行审查或修正。(2)与其他水文气象要素比较:年(时段)降 水径流关系法 5~资料的一致性审查:(1)单累计曲线法(顺时序);(2)双累计曲线法(逆时序) 6~代表性分析:周期分析,差积曲线法,滑动平均值过程线法;稳定期与代表期分析,累计平均值过程线法 7~干旱指数:反映一个地区的干湿程度,用年蒸发能力与年降水量的比值表示 9~论述题:人类活动的水文效应,(1)人类活动对水平衡要素的直接影响:我国的用水量以农业用水量为主,故农业水利措施对水资源系统的影响最大,跨流域调水对区域水资源的影响更大,人类活 动对径流的时程分配以及对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之间的相互转化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人 类活动对水平衡要素的间接影响:水量平衡方程中任何一个因素发生了变化,其他因素必须随 之而变,这种自动的调节变化,就是人类活动间接影响所致,灌溉和排水:大规模的灌溉增大 了蒸发,减少了径流量,灌溉还能活跃水循环,增加降水量,增强“三水”转化,在有地下水 开采系统的地区,年净流量有可能增加,地表径流量则明显减少;水库等蓄水工程:对降水和 蒸发、径流、地下水、泥沙等均有影响;城市化:改变局部的小气候,对水文循环影响显著, 蒸散发的减少增加了径流量,整治河道可以增大泥沙的输送能力,不透水面积增加降低地下水 位;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有三项措施,林业措施,梯田,其他水土保持措施,对水文、气象等

武汉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第 14卷第4期2005年7月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 he Yangtze Basin Vol.14No.4J uly 2005 文章编号:100428227(2005)0420429206 武汉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曾 群1,2,蔡述明3 (1.华中师范大学地理系,湖北武汉430079;2.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上海200062; 3.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7) 摘 要:水作为人类所需要的不可替代的一种自然资源,是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之一。解决武汉市的水问题,直接关系到武汉市人民群众的生活,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采用定量方法———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对武汉市水资源进行评价,找出近几年来武汉市水资源持续利用的趋势,为武汉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可靠的依据。具体步骤是:首先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武汉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对武汉市各年代水资源评价指标分别赋值、确定权重;其三,按照加权相加的方法(即综合指数法)评定出武汉市各年代水资源利用得分;最后根据各年代分值的大小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武汉市水资源利用变化趋势。关键词:武汉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文献标识码:A 1 评价的目的与意义 水资源开发利用既要实现显著的效益,又不至于造成社会和环境所不能承受的破坏,在争取实现最大效益的同时,使之对环境的有利影响最大,不利影响最小,在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之间取得平衡,这就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概念[1]。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其核心是提高用水效率。解决武汉市的水问题,直接关系到武汉市人民群众的生活,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这既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关系到现代化建设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2,3]。 武汉市在过去的发展中出现了东湖水体污染、长江武汉段水质下降等水问题,严重影响了武汉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以一些特定的指标来评判武汉市不同时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状态,从时间上进行对比分析,不仅可以了解武汉市过去和现在水资源利用的状况,而且可以从对比分析中发现影响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因素,有的放矢地改进和实现武汉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2 评价的方法和步骤 2.1 武汉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方法 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评价的方法很多,既有定性方法,也有定量方法。考虑到对武汉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研究的具体要求和评价可比性以及武汉市的具体情况,选择定性与定向相结合的方法,即多要素综合打分法(亦称为综合指数法),来确定武汉市水资源状况以及利用水资源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好坏。考虑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本身就是比较的结果,具有相对性的特点,因此,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是一种综合比较。在比较对象上,主要将武汉市各个时期的水资源利用状态进行比较。考虑到资料的收集和资料的可比性,选取1985年、1990年、1995年、2000年、2001年和2002年武汉市水资源以及利用状况的数据进行比较。2.2 武汉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步骤[3]2.2.1 武汉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1)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选取原则。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是制定城市水资源 收稿日期:2004206207;修回日期:2004210228 基金项目:湖北省水利厅“湖北省汉江流域中下游水利现代化建设试点规划”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曾 群(1971~  ),女,湖北省五峰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自然地理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模型

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模型 摘要 随着科学事业的逐渐发展,厂房高楼的逐渐增多,水短缺问题越来越严重。随着人类的破坏,虽然地球71%表面覆盖的是水,但是其实淡水资源只占了地球总水量的2%左右,而可被人类利用的淡水总量只占地球上总水量的十万分之三,占淡水总蓄量的0。34%。针对该问题,本文从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分析,对中国各省分水资源效率情况进行评价。 对于问题一,就产业水资源效率方面而言,万元GDP用水量就是衡量用水效率的指标。下文通过单位用水产值使用万元GDP用水量来计算水资源利用效率,针对不同行业,就该行业的GDP越大,而用水量越少,说明该行业用水效率越高。在考虑工业和农业用水效率时,由于不同行业之间水资源利用效率没有可比性,本文考虑引入产业的水资源利用效率系数来反映某区域的工、农业效率水平,这样就可以进行该区域农业和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比较。 对于问题二,综合评价水资源效率是一个全面的,复杂的问题。对于该类问题,本文通过建立经典的层次分析模型对其进行全面评价。首先考虑原数据单位不统一的问题,本文使用无量纲化方法对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分析问题中所给的8个水资源指标,发现在8个指标中只有农业万元GDP用水量、工业万元GDP用水量、人均COD排放量和人均生活用水量对水资源效率产生直接影响,为此本文只选取这4个指标建立层次分析模型。考虑到我国的国情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本文分别建立以经济为主和以生态为主的层次分析模型,并使用DPS 统计系统对层次分析模型进行求解。通过两个评价系统对各省份进行不同的排序,并比较不同的偏重的情况下各省的排名。通过比较表分析并对部分省提出合理用水,并提出节水意见。 对于问题三,考虑到问题二建立模型方案层中的评价指标较少,为了根据精确的评价各省份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情况。通过查阅资料,本文适当的加入新的指标,并通过层次分析发建立优化的层次分析模型。通过建立的模型求解出各指标的权向量。 对于问题四,通过查阅《2009中国年鉴》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公报2010年第1期》找到对应水资源指标数据,利用求解问题三时建立的优化层次分析模型对2008年中国各省的用水情况进行分析评价,最后本文针对求解数据提出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层次分析模型,无量纲化方法,可比性,权向量,预处理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论文

淮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摘要】水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自然资源,也是人们生存、生活不可替代的生命源泉。随着淮河水资源环境的恶化,水资源危机已经成为影响淮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本文对淮河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淮河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一、淮河水资源概况 淮河是我国第三大河流,发源于河南南部的桐柏山,全长1000公里,流域面积27万平方公里,西起伏牛山,东临黄海,北至黄河堤和沂蒙山脉,南以大别山和皖山余脉与长江流域分界,跨豫、皖、苏、鲁4省。流域西部、西南部以及东北部为山区、丘陵区,其余为广阔的平原地区。 淮河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为2390亿立方米;平均地表水资源量621亿立方米,仅占全国地表水资源量的2.2%;浅层地下水资源量374亿立方米,占全国地下水资源量的4.5%,扣除两者重复部分,水资源总量854亿立方米,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3.0%。目前,淮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率73.7%,全流域人均水资源488立方米,是全国人均水量的18%,每公顷平均水量为4935立方米,仅占全国每公顷平均水量的19%,水资源相当贫乏。 二、淮河水资源利用的现状 淮河流域是我国水资源开发较早较多的一个地区。建国后随着大量水利工程的兴建,该流域已形成蓄、引、提、抽、调等水利体系。目前,淮河流域各类水资源工程的总供水能力约为500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50亿立方米,利用率40%;利用地下水90亿立方米,利用率31%;利用长江水110亿立方米,黄河水50亿立方米。在保证率50%,75%和95%的年份,可供水量仅及需水量的76%,71%和52%,平水年份缺水12亿立方米,中等干旱年份缺水40亿立方米,特枯年份缺水高达114亿立方米。流域内超过666.7万hm 2 的有效灌溉面积中,每年实灌面积一般只有533.3万hm 2 左右,只占淮河总耕地面积的40%左右。在水资源使用量中,农业用水占80%以上。该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量约占全国的1/9。

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分析

网络教育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分析 学习中心: 层次:专科起点本科 专业:水利水电工程 年级: 2014年春 学号: 学生: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6 年 3 月

内容摘要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命脉,是整个生态系统中扮演着最活跃角色,同时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但是目前我国水资源需要面临严峻的挑战,现行水资源严重缺乏、污染加重、环境日趋恶劣,这些种种因素均已经成为了影响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的绊脚石。如何使水资源顺应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我国区域水资源的现状以及水资源的现行调查分析并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方向进行研究探讨,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建议和对策,从而来阐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分析这个课题。 关键词: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严峻;亟待解决

目录 内容摘要 ............................................................ I 引言 . (1) 1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概述 (2) 1.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2) 1.2我国水资源现状 (3) 1.3水资源合理配置现状 (4) 1.4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原则 (5) 1.5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6) 2 水资源价值与价格 (7) 2.1水资源的价值内涵 (7) 2.2水资源价格组成与确定原则 (7) 2.3水资源价值与成本的关系 (8) 2.4水价制定方法 (8) 2.5本章小结 (9) 3 区域水资源利用及目标 (10) 3.1区域水资源 (10) 3.1.1 区域水资源的界定 (10) 3.1.2 区域水资源组成 (10) 3.2生态环境需水量 (11) 3.2.1 生态环境需水量的概念 (11) 3.2.2 生态环境需水量的分类及特点 (11) 3.3区域水资源可利用量 (11) 3.4区域水资源利用目标 (12) 3.5本章小结 (12) 4 实证分析 (14) 4.1某区域水资源概况 (14) 4.2该区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及可持续利用情况 (14) 4.3本章小结 (15)

精编【效率管理】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模型

【效率管理】水资源利用效率 评价模型 xxxx年xx月xx日 xxxxxxxx集团企业有限公司 Please enter your company's name and contentv 5

郑州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指标体系建立及现状分析指导教师:管新建职称:副教授 学生姓名:刘小龙学号:20090520217 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院(系):水利与环境学院 完成时间:2013年6月3日

2013年 6 月3 日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指标体系建立及现状分析 摘要:本文建立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指标体系,对综合、工业、农业、生活用水指标指进行分类阐述。同时以省区为单位,选取2010年为现状年,对黄河流域 的用水水平现状进行了计算分析,根据计算结果对比分析各省区的差异。结果表明: 黄河流域用水水平和用水效率较以往有较大提高,但仍然还比较低;流域内用水水平和 用水效率不平衡,流域上游的用水效率低于下游的用水效率;农业用水比例偏高,既与其 特殊的气候条件和种植结构有关,也与该区较为普遍的粗放灌溉方式有关。 关键词:黄河流域用水水平现状效率指标体系 Abstract: This paper calculations and analysises Present situation of water level and the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various industries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taking a province as the unit and 2010 as the present year. Comparativing and analysising the different water level between different provinces through drawing. Analysising the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various industries through the technique of dependency. Keywords: the Yellow River Basin Water level status Industry water use efficienc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