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铁时代广西旅游的重大变化

试论高铁时代广西旅游的重大变化
试论高铁时代广西旅游的重大变化

试论高铁时代广西旅游的重大变化-旅游管理

试论高铁时代广西旅游的重大变化

王熙兰

作为全国首个开行多条高铁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广西不仅大大提高了铁路运力,而且刷新了全区的旅游交通格局;高铁动车的运行打破了原有的市场距离论,远距离的“朝发夕至”与周边城市的“同城效应”,改变了对客源流向的传统认识,也更新了旅游市场概念;沿海高铁使“邕、北、钦、防”四城市形成了同城效应,动车运行呈现“公交化”;两条高铁在桂林十字交汇,国际旅游胜地桂林由此成为黔桂湘粤四省会城市的向心点;“快旅慢游”将强力推动广西休闲度假养生旅游的迅猛发展。

一、2013年底至2014年春广西7条高铁全面开通后的旅游交通新格局。

2009年以来,广西铁路建设进入到一个高速铁路高速发展的全新时期,当年,多条高速铁路开工建设。

衡柳高速铁路永州至柳州段2009年3月开工建设,设计速度200公里/小时,预留250公里/小时提速条件,线路全长350.7公里,总投资244.97亿元,为国铁Ⅰ级双线电气化线路,客货混线。衡柳高速铁路2013年12月28日正式开通投入运营,与既有湘桂线形成三线并行格局,极大扩充了既有湘桂铁路运输能力,有力促进广西与华东、中南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是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大动脉,在与京广高铁和柳南客运专线接通之后,京桂动车可直接由北京开到桂林和南宁,成为北方旅客进行广西的重要快速通道。

柳州至南宁客运专线2009年10月动工建设,设计速度250公里/小时,全段长226公里,总投资211.17亿元,为国铁Ⅰ级双线电气化铁路。柳南客运

专线北与衡柳铁路相通,南与广西沿海铁路连接。它的开通运营,大大缩短了南宁、柳州等城市间的时空距离,进一步完善了国家“八纵八横”铁路网在广西的布局,也刷新了广西的旅游交通格局。

从2013年12月28日至2014年4月18四个多月,至4月底,南宁铁路局经过3个多月的运行、10次运力调整,广西跨省及境内动车组列车已达到39趟。其中,南宁、柳州、桂林三大城市之间,每天开行的动车组列车已超过20趟,动车组列车运行呈现“公交化”。凭借安全、快捷、正点率高的优势,广西动车组列车自去年年底运营以来,旅游客流就一路攀升。

随着39对动车组在广西陆续开行,广西已全面挺进“高铁时代”,时速200至250公里的高速飞龙在广西的秀美山水间飞驰,广西高铁营运里程将达1095公里,跃居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第3位,仅次于北京局和上海局,广西成为全国首个开行高铁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广西高铁开通在广西的经济社会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

高铁动车的运行打破了原有的市场距离论。传统旅游市场的理论,多以半径距离测算客源产生地,以此预测客源的方位、周边城市及客流量等。高铁贯通明显改变了传统的时空距离感,远距离的“朝发夕至”与周边城市的“同城效应”等,改变了对客源流向的传统认识,也更新了旅游市场概念。比如北京到桂林原来的T5特快列车运行时间需要22小时27分,高铁开通后的北京西-桂林G529/30动车运行时间仅需10个半小时,首都北京游客到“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也就相当于“朝发夕至”。

广西高铁的开通为客流的到来开辟了快捷顺畅的大通道。与民航、高速公路相比,高铁具有全天候、不间断、运量大等特征,即将全线开通的南广高铁和

贵广高铁,将会从四面八方给广西带来大客流,这对广西旅游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高铁使北部湾经济区形成一小时沿海都市圈,圈内休闲度假养生旅游将出现全新态势。

2013年底,一路连三港、设计时速每小时250公里的广西沿海高铁全面开通,北部湾经济区的四大主要城市被高速动车连成一体,南宁到钦州、北海、防城港均在1个小时之内,“北、钦、防”三个沿海城市之间的的行程耗时不到一小时,“邕、北、钦、防”四城市形成了同城效应,也堪称“一小时沿海都市圈”,这是我国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之后的第四个沿海都市圈。至此,北部湾经济区已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广西沿海高速铁路包含南钦、钦防、钦北铁路,是一条连接北部湾三大出海港口的高速铁路,也是我国沿海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南宁至钦州铁路98.793公里,钦州至防城港铁路61.936公里,钦州至北海铁路99.5公里,三条铁路都是客货共线,设计速度250公里/每小时,为国铁I级电气化铁路。广西沿海高速铁路从2008年12月11日正式开工建设,到2013年底开通运营历时5年。

为了使圈内真正形成一个大都市圈,南宁市房管局2014年4月28日发文称,从2014年4月25日起,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内的北海、防城港、钦州、玉林、崇左市户籍居民家庭可参照南宁市户籍居民家庭政策在南宁市购房。这一政策的出台无疑强力推动了北部湾经济圈的同城效应。

北部湾经济区旅游资源丰富齐全,旅游资源特色突出,旅游文化多姿多彩,很多优质旅游资源具有唯一性、垄断性。尤其是北部湾地处热带北缘,属热带季

风气候,终年温暖,四季常青,是中国乃至全球的一块宝地。这里集陆地、海洋、半岛、岛屿为一体,既有宁静的海湾,优良的港口,也有丰富的资源和秀美的山水。据有关专家考察认为:北部湾是中国目前最具原生态特征的海域,这里不但有洁净的海水,还有北海银滩、防城金滩为代表的优质海滩,形态各异的海岛、海底火山和珊瑚礁群等,构建了一个高品位、多样性的海洋旅游资源体系。良好气候和优质生态组合而成的旅游环境优势,使整个北部湾正在建设并形成国际一流的旅游度假区。

北部湾经济区的旅游还曾被人称赞为“东方度假天堂,黄金休闲海岸”。也有人用两句话概括——“珍金白银红绿歌,上山下海又出国!”北部湾的“珍金白银”中的“珍”是珍珠的珍,指的是合浦的珍珠;“金”是指防城港的金滩,也就是海边的金色沙滩,“白”是指钦州三娘湾的白海豚,“银”就是北海银滩;那“红绿歌”中的“红”是指海滨的红树林,它是北部湾海岸线的生态守护神,“绿”是指美丽的“绿城”南宁,还有大明山、十万大山等山地的绿色生态旅游,那“歌”则是指名扬四海的广西民歌——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京族哈节所展示的民歌艺术魅力。这“上山下海又出国”就好理解了,上山就是上大明山、十万大山,下海就是北海、钦州、防城港的海滨海岛旅游,“出国”就是东兴——越南的出境旅游和北海防城港到东盟各国的海上邮轮出境游。在整个北部湾经济区内,不但有审美度很高的观光旅游,更有休闲、度假、养生等特色旅游。高铁交通的便捷,使更多的外地游客能够十分方便地到北部湾地区体验这里的滨海特色旅游。

三、国际旅游胜地桂林将形成3小时省会城市旅游圈。

广西高铁多条线路开通并与京广高铁等全国高铁网连通后,桂林也正式步

入“高铁时代”。据我们抽查调研,高铁开通后的首个春节黄金周,桂林的旅游也因为高铁动车的开行而更加走热。高铁旅游已经成为最时尚热门的旅行方式之一。许多游客因为高铁开通而改变了来桂林的交通方式和旅游方式,多数人选择乘动车“快旅慢游”。

此前,各地到桂林旅游的客人局限于飞机、火车和客运大巴,旅客的普遍感受是——飞机费用较高,火车和长途汽车耗时太长,而现在乘坐高铁动车,不仅旅程快捷,而且舒适方便。高铁动车的开行不仅推动了交通方式的改变,还促使传统的“团队旅游”转向“自助旅游”,更多地实现“快旅慢游”。因为,桂林许多美丽山水景观和文化休闲旅游区点都适合慢慢品味,像阳朔西街、十里画廊、遇龙河畔等地都更适合慢慢走玩或是骑游,路上的旅程时间缩短,腾出来的时间就可以更多地在桂林各游玩点慢慢体验。

2014年春节文艺晚会第17个节目,由总政歌舞团表演的歌曲《光荣与梦想》中,背景大屏幕播放着中国近年来在各个领域取得的一系列伟大成就。当歌曲演唱到“出发的号角已经吹响,前进的歌声多么嘹亮”时,大屏幕上一列高铁动车快速驶过丛山峻岭,并缓缓驶入桂林站,这等于向全国观众报告桂林通高铁。2013年12月28日,桂林—北京西G530次动车的开通,标志着桂林乃至广西正式步入高铁旅行时代,也标志着广西成为全国首个开通高铁动车的少数民族自治区。

湘桂高铁业已开通,贵广高铁也即将于2015年春开通,两条高铁在桂林十字交汇成重要节点,国际旅游圣地桂林由此成为黔桂湘粤四省会城市的向心点,也同时成为四省最重要的旅游中心城市。桂林东距广州,西距贵阳,南至南宁,北到长沙,动车的运行时间都在2-3小时。中国南方四个省会城市因高铁动

车而向心于桂林,这座山水甲天下的旅游名城将很快成为“桂林+四省会3小时旅游辐射圈”。如果按周末两天48小时满打满算,除去动车上的时间,至少还有30多个小时可以自由安排在大桂林范围内旅游观光或休闲度假。随着高铁动车的陆续开通,桂林将被纳入珠三角3小时生活圈,成为珠三角周末休闲度假的重要基地。

四、“快旅慢游”方式将强力推动广西休闲度假养生旅游的迅猛发展。

2014年4月18日,南广高铁(南宁至广州)南宁至梧州段通车,年底将全线贯通;途经广西桂林、贺州的贵广高铁(贵阳至广州)也将于2015年春全线通车。这样,粤港澳乃至整个珠三角发达城市游客即可在两个多小时内方便地到达广西桂林和南宁,然后则可从这两个游客集散中心城市分散到周边各休闲度假区点,选择享受不同方式不同类型的休闲度假养生。

2014年3月初,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审议并通过《〈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广西实施细则》,休闲旅游将真正走入百姓生活。细则明确:到2015年,广西全区城镇职工弹性休假及带薪休假覆盖50%以上的企业事业单位、非企业单位、个体工商户等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各种职工。城乡居民旅游休闲消费额比2012年增长超过40%,居民人均休闲出游率比2012年提高1倍以上。到2020年,全区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基本得到落实。细则提出,要加快建设大桂林山水文化休闲片区、北部湾滨海跨国休闲片区、南宁商务会展休闲片区、西江康体健身休闲片区、红水河人文生态休闲片区、边关文化山水生态休闲片区,把这6个旅游片区建设成为广西旅游休闲的重要区域。“高铁休闲圈”的形成,催促沿线旅游目的地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由沿海高铁、南广高铁、湘桂高铁和贵广高铁,将从四个不同的方位快

捷地向广西输送来自港澳台地区和大陆各省市的休闲度假客人。游客快捷到达之后的情况变化就是——他们将有足够的时间分散到上述的六大休闲片区慢节奏地享受休闲度假养生,既大开眼界,又放松身心,还有足够的时间疗养身体。这样的“快旅慢游”将会潜移默化地改变现代旅游的方式,同时强力推动广西休闲度假养生旅游的迅猛发展。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发展健康服务业的主要任务,其中包括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服务,培育健康服务业相关支撑产业等相关内容,这为广西发展养生度假旅游产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继巴马瑶族自治县获得世界长寿之乡称号成为中国北方老人长寿养生首选地之后,又有富川县、天等县、昭平县、岑溪市、东兴市、蒙山县、容县、永福县、扶绥县、上林县、金秀瑶族自治县、凤山县等12个县被中国老年学会评为中国长寿县,全国49个长寿县有13个在广西,因此,广西成为中国长寿县数量最多的省区。除这些长寿县之外,广西还有许多山区县和滨海县市气候特别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甚至让人感觉冬暖夏凉,再加上良好的植被,新鲜的空气,有机瓜果蔬菜和五谷杂粮,以及各民族的传统养生秘方(如壮族医药和瑶族医药),为广西发展养生旅游提供了良好基础。而高铁动车的开通,使许多北方候鸟型的养生老人能快速方便地来到广西,选择他们喜欢的康体养生之地,安度快乐的晚年时光。

(作者单位: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

中国高铁建设及其布局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国高铁建设及其布局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摘要:近年来,全国范围内的高铁网络建设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下文结合参考诸多文献综述高速铁路在宏观经济管理、区域经济发展、交通空间经济、产业优化发展四方面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高铁缩短了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时空距离,开启了一个新经济时代的来临。因此,高铁时代的到来势必将具有深远的区域影响和意义。高铁将加速和放大都市经济圈同城效应,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高铁将加快中心城市引领的大区域板块的融合和共促共赢;高铁将促进旅游、房地产等沿线产业的升级,推进沿线城市规划的重新布局;高铁将引发空、陆、水三大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重组,带来人们出行方式的多样化。

目录 一、中国高铁建设现状 (3) (一)高铁概念 (3) (二)中国高铁的发展情况 (3) 二、中国高铁建设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几个方面 (4) (一)交通空间经济 (4) (二)宏观经济管理 (5) 1.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5) 2.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5) (三)区域经济发展 (6) 1.由中心城市引领的大区域板块的共进、共促与共赢 (6) 2.对沿线城市经济的影响 (6) (四)产业优化发展 (6) 1.高铁与区域产业转移 (6) 2.高铁与全国产业供应链一体化 (7) 3.高铁与房地产 (7) 4.高铁与旅游业 (7) 5.高铁与引资 (7) 6.高铁与技术发展 (7) 三、促进我国“高铁经济”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7) 四、参考文献 (8)

中国高铁建设现状 高铁概念 高速(high-speed)本身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高铁的定义也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客观条件的改变而变化。1985年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将高速铁路定义为:新建专用型客运列车运营速率达到300Km/h或新建混用型客货运列车运营速率达到250Km/h。而根据1996年欧盟的定义,高速铁路是指在专门修建的线路上运营速率至少达到250Km/h以上,或通过升级原有线路使运营速率达到200Km/h以上。2008年的世界高速铁路大会认为高速铁路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新建的专用线路、时速250km、动车组列车与专用的列车控制系统。目前对客运铁路速度的分档一般定为:100~120 km/h为常速;120~160 km/h为中速或准高速铁路;160~200 km/h为快速;200~400km/h为高速铁路,400 km/h以上为超高速铁路。 中国高铁的发展情况 2008年8月1日,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2009年12月26日,京港高铁武广段开通运营。2010年2月6日,世界首条修建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连接中国中西部的郑西高速铁路开通运营。2011年6月30日,贯通“三市四省”,串起京沪“经济走廊”的京沪高铁开通运营。由此,高铁通过运输方式上的革新及自身的便捷特性,以一种势不可当的劲头进入了全民的视野和生活。2011年,铁路全年的基本建设投资计划7000亿元,但“7.23”动车事故发生后,铁路建设步伐明显放缓,全年最终仅实现基建投资4690亿元。2012年新增里程将是我国历史上新线投产最多的一年,计划有6366公里新铁路投入运营,是2011年的3.2倍,但计划新开工项目仅为9个,与2011年初计划70个的宏大目标相比存在巨大落差。包含高铁在内,国家铁路系统基本建设投资4000亿元。与2010年超过7000亿元的基建计划相比大幅减少。2012年1月份全国铁路基本建设投资仅87亿元,同比减少76%;固定资产投资122亿元,同比下降69.6%,创下了2009年来的最低水平。迫使高铁建设收缩的直接因素在于安全隐患和融资僵局。急速升温的中国高铁建设热,因一次惨烈的撞车事故而警醒、降温,亟需冷静审视各项前期工作,尤其是安全性和经济性评估。与此同时,资金供血不足也从另一个角度釜底抽薪,因银根紧缩、银行信任危机以及债务风险日益积累,铁路融资由易变难,许多在建的高铁项目因资金断顿而停工。 图表四纵四横与城市群发展

高铁建设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研究

高铁建设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研究 冯长安 摘要:高速铁路从诞生至今已近50年,纵观国外高速铁路的发展历程,其对城市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有负面的也有正面的。而高速铁路建设在我国才刚刚起步,但依据我国高速铁路规划,在未来30年将是我国高速铁路建设的高峰时期。本文从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形势、国外高铁建设的相关经验、高铁建设的作用与目标进行系统的说明,通过区域的视角和严密的论证来分析高铁建设对城市本体以及城市的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为我国今后高速铁路以及城市的建设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高铁建设;城市发展;区域空间结构 1引言 在我国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目前仅有的普通铁路运输系统已经日益饱和,负重越来越大,日渐不能满足我国的交通运输需求。在科学发展观的发展形势下,加快作为资源节约型的高速铁路系统的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为必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和《中国高速铁路网规划》应运而生,由此我国开始了高速铁路建设的新篇章。 在我国即将进入高速铁路建设的快速时期,研究高速铁路建设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显得尤为必要,以便为今后高速铁路的发展和城市建设做到未雨绸缪,科学建设,合理发展。 2研究意义 2.1我国高铁建设即将进入快速发展期 2004年1月《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通过,标志着我国高速铁路时代的来临。其规划至2020年实现“四纵四横”铁路快速客运通 道以及三个城际快速客运系统的建设完成。建 设客运专线1.2万公里以上,客运速度目标值 达每小时200公里及以上。如图所示: 在中国高速铁路网规划中,又确定了高速 铁路建设的近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近期实现 “五纵六横八连线(568网)”;远期实现 “8 图 1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图 纵15横26连线(81526网)”。 由此可以看出,未来30年将是我国高速铁路发展的重要时期。 2.2高铁建设与城市的发展密切相关

研究高铁对于城市空间的影响讲解

研究高铁对于城市空间的影响 摘要 高速铁路正在迅速地出现在中国这个幅员广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几年之内,数百个被连接的城市将感受到来自高铁系统的时空压缩效应。高速铁路的发展对区域、城市及站点周边地区的空间发展产生不同影响。本文总结评析在区域、城市和站点周边地区三个空间层面上交通设施与城市的影响研究,提出高速铁路发展对城市空间影响的分 析框架。 1、引言 当前,中国已规划并在逐步建设“四纵四横”的高速铁路系统,高速铁路总长度在2012年将达到13000km。在区域层面,高速铁路将缩短区域内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改变区域城市网络的空间关系,使得经济发展较弱的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能够更快地联系在一起,促进区域的整合发展。在城市层面,高速铁路带来人口的流入流出,包括对城市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的投资者、就业者、旅游者和居住者,推进城镇化。在站点周边地区层面,高速铁路促进高密度和混合使用的开发,形成城市的新发展节点。国内外交通设施对城市发展影响的研究正是在区域、城市和站点周边地区三个层面展开。本文通过对三个层面相关理论的梳理,明确重要的空间要素和关系,在理论层面建构高速铁路对城市空间影响的分析框架。

2、高速铁路对城市区域发展影响的研究评述 高速铁路线路及站点对城市区域的发展影响研究主要集中在轨道交通与城市互动这一研究领域。根据空间尺度的不同,不同尺度层面的研究所关注的焦点各异:区域层面的研究集中对轨道交通带来区域可达性的提高和区域整合进行分析;城市层面的研究偏重于对轨道交通带来的城镇化动力和新经济增长机会进行分析;站点周边地区层面的研究主要包括圈层式开发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以及以新城市主义的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理论为基础的开发设计。 2.1、区域层面 可达性与全球城市区域目前,区域层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速铁路的线路和站点对区域可达性的影响上。交通设施通常通过减少货币和时间方面的交通成本来提高区域可达性,轨道交通出行的可达性研究通常按旅行时间将乘客分为三类,即旅行时间为1 小时的短途乘客、旅行时间为2 小时的中途乘客和旅行时间超过3 小时的长途乘客。高速铁路建设带来的基本影响是将城市之间的旅行时间从下一级时间类别提升到上一级时间类别,给沿线居民的出行方式带来重大变革,使大规模人群移动速度迅速提高。在这些研究中,城市是区域网络中的节点,区域可达性是研究的主要内容。例如,通过加权平均旅行时间、经济潜力和日常可达性三个平行指标来测评区域和城市之间 可达性的提升。 随着区域可达性的提高,城市个体发展的基本假设被改变,以城市群的形式参与区域和全球的竞争,形成在各个城市规模层面都可以

浅析高铁站对周边地区开发建设的影响

浅析高铁站对周边地区开发建设的影响 【摘要】本文结合韶关市高铁站地区的实践与探索,分析研究高铁站对周边地区发展的带动机制以及相应的发展策略与开发模式,以期提高高铁站周边区规划建设的时效性,为其它相类似的地区开发建设积累经验。 【关键词】高铁站、开发模式、发展策略 当前,中国已迈入高铁快速发展的时期,至2010年底,全国正运营的高速铁路营业里程已居世界第一位,达到8358公里。伴随着高铁的迅速发展,全国各地正在不断地兴建高铁站,并充分认识到了高铁站对于周边地区发展的积极带动作用, 特别是高铁客站作为一个城市的形象窗口,将可发展成为一个城市门户、交通门户乃至旅游门户。因此,诸如武广客运专线的韶关高铁站这类以客运为主的车站,在实际建设发展中能否充分地挖掘高铁站周边地区的发展潜力,将直接影响到能否通过利用高铁站来实现以车站周边地区作为所在城市的新增长极,所以对于高铁站地区的发展策略与开发模式的分析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韶关高铁站周边地区的实践与探索 在宏观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对韶关高铁站地区现状区位条件、交通优势、用地条件、生态景观等方面的分析,提出该地区的整体定位,并以此对韶关高铁站地区的功能布局、交通组织、空间形态、城市特色以及门户空间等方面逐一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相应的启动策略与开发模式,以此作为研判,为进一步分析高铁站的带动机制以及整体开发模式与发展策略提供案例支撑。 (一)整体定位 区域交通条件的优化为韶关高铁站周边地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对该地区的整体定位进行调整完善,重点打造韶关的城市门户活力区,满足韶关城市的发展目标。 (二)功能布局 完善的城市功能分区,合理的产业选择是韶关高铁站地区成功经营的保证,通过促使其从单纯的客运交通枢纽到多功能的服务型综合片区,重点以客运枢纽、商贸服务、商务办公、文化娱乐、会议展览、旅游休闲以及高尚居住功能为主。 (三)交通组织

高铁对区域旅游发展的影响研究

高铁对区域旅游发展的影响研究 高速铁路是交通运输方式的一次革命性的变革。高铁时代的到来给各地旅游业带来机遇和挑战。本文以广州北站为例,通过探讨交通与旅游业之间的关系,分析广州北站的所在地广州市花都区所面临高铁旅游配套设施、旅游产品和服务等建设的提升空间的问题。 标签:高铁区域旅游广州北站 一、中国已步入“高铁时代” 对于中国铁路而言,虽然较世界发达国家的发展比较晚,但是从2014年7月1日起,中国铁路也迎来从“普铁时代”到“高铁时代”的关键转折。 广义的高速铁路,是指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50km以上的铁路系统。近些年来,随着中国高铁技术和建设的不断进步和完善,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俨然已呈现出速度快、密度大、数量多、服务好、能耗低、污染小、占地少、效益高等世界各国高铁运营的基本特点。 二、高铁背景下广州北站的机遇与挑战 交通基础设施是旅游发展不可或缺的先决条件。多条高铁的营运使沿线形成“黄金旅游通道”,交通的便利给沿线各大区域的旅游行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笔者将以武广高速的广州北站为例,对高铁给广州北站的所在地——广州市花都区的旅游发展格局带来的影响进行研究。 1.机遇分析 1.1广州北站有利于提高花都区旅游的可进出性 众所周知,外部交通对区域旅游发展的制衡作用非常关键。广州北站位于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原名花都火车站。作为广州地区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近几年该站的运输功能逐渐转变,从货运转向以客运为主,大大减轻了广州火车站的客运负担。这种作用在武广高铁全线开通后更是得以体现。以此,花都和周边城市之间的列车运行速度和运输能力都得到极大提高,大大提高了花都旅游的可进出性。 1.2广州北站有利于花都旅游市场范围的拓展 旅游业中有“三个小时黄金旅程”的说法,即旅程时间在1个小时可以忍受,2个小时有点难受,超过3个小时就会有人放弃。这种说法指出了旅程时间对于游客选择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性。根据这种说法,广州北站的存在,使得花都周边的很多城市诸如清远、东莞、佛山、珠海、中山、深圳等可以纳入花都的“同城

高铁对区域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高铁对区域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发表时间:2020-04-13T17:09:42.39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1期作者:骆飞贾凤楠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工程得到更大的发展机遇,高铁时代已到来,基于高铁经济的阶段性特征,本文总结梳理了高铁经济的区域作用机制及经济社会效应,在广泛借鉴国内外高铁经济发展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从高铁枢纽能级、流量经济平台、枢纽产业发展、区域枢纽经济圈建设四个方面,提出新时期高铁经济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青岛 266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工程得到更大的发展机遇,高铁时代已到来,基于高铁经济的阶段性特征,本文总结梳理了高铁经济的区域作用机制及经济社会效应,在广泛借鉴国内外高铁经济发展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从高铁枢纽能级、流量经济平台、枢纽产业发展、区域枢纽经济圈建设四个方面,提出新时期高铁经济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高铁建设;区域经济 引言 相较于传统铁路运输,高铁具有速度快、运量大、准确性高、舒适度好以及安全可靠的优势,因此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于距离的认识、出行习惯以及生活地点选择。高铁的发展不仅影响了每个人的生活观念和方式,也影响了城市的产业结构和发展理念,从而进一步与城市化进程、城市群建设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形成“共振效应”。 1高铁经济内涵及发展阶段性特征 1.1高铁枢纽经济内涵及阶段性特征 高铁枢纽经济,是指利用高铁枢纽的集散效应以及运输通道的极化和连带功能,将资本、技术、劳动力资源等生产要素进行交汇,实现地区适铁产业聚集,并将自然资源、半成品、产成品进行扩散,以实现枢纽产业结构演进和升级的一种经济模式。“高铁枢纽经济”阶段,在提升高铁枢纽交通能级的同时,需更加注重各类流量经济要素平台和载体建设,不断强化高铁枢纽对于流量经济要素的“转换器”和“辐射源”功能,实现高铁枢纽向高铁经济的转换。 1.2铁枢纽内涵及阶段性特征 高铁枢纽,是指汇集多种交通设施,如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城市轨道线路、长途汽车站、公交站等,提供多种交通间换乘,实现城市对外交通和城市内部交通便捷换乘的铁路综合设施。“高铁枢纽”阶段,重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多式联运的发展,改变资本、技术、劳动力以及货物和信息等各类流量经济要素的流动方式,为发展高铁枢纽经济提供交通条件。 1.3高铁枢纽城市内涵及阶段性特征 高铁枢纽城市,是指凭借发达的社会经济区位与畅达的高铁运输条件,在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中逐步形成的区域甚至国家中心城市。“高铁枢纽城市”阶段,是在高铁枢纽经济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港城联动和产城融合进一步发展,进而对周边地区和区域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 2高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 2.1高铁对区域城市可达性的影响方面 可达性表示的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难易程度,区域城市内的可达性呈现的是城市之间、区域之间相互作用的容易程度。区域城市之间的距离、到达时间以及交通便捷程度等都决定了区域城市之间的可达性程度。高铁的开通首先是丰富了所在的地区的交通运输方式,提升区域城市之间的可达性,使得区域之间更易于达到;其次,高速铁路的开通运营改变了原有地区的经济地理位置,使其更具区位优势,利用经济增长;此外,某一区域贯通高铁后,将这个区域站点城市加入到互联互通的高铁网络中,进一步该区域的交通优势和经济发展优势;最后,由于高铁的时空收缩效应使其沿线城市周边的乡镇和农村也能够受到高铁带来的辐射效应,促使区域中心城市向高铁沿线城市拓展,这也加快了我国城镇化进程。 2.2高铁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方面 通过高铁的建设发展以直接和间接地影响区域城市的经济增长,一方面直接通过投资拉动来实现经济增长,另一方面通过区域之间的经济溢出间接地拉动经济增长。高铁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主要表现在高铁建设前、建设中和建成后三个时期,首先在高铁建设前的投资规划期间,可以增加在高铁沿线区域城市的投资布局,推动经济发展;其次是在高铁建设中,随着高铁自身投资的增加,必会促进相关联产业投资,从而促进区域城市经济的增长;最后在高铁建成后,高铁的间接效应就越发明显,拉近区域内人员的心理距离和空间距离,增加区域之间的经济往来,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2.3.高速铁路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方面 一方面,高铁建设自身不仅会推动我国高铁产业的自主研发能力,而且也会带动钢铁、电子设备、机车制造业、动力燃料以及沿线能源采掘业等多个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也是促使地区产业转型,以及带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好的契机;另一方面,高铁的开通运营在带动区域产业发展的同时,也促使区域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的转型,经济落后地区又可以接下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带动其经济发展。在以上两个方面的带动下,高铁的建设促进了区域城市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此外,高铁利用区域内的旅游资源,使第三产业产生间接经济效益,刺激区域内外的经济消费,促使区域城市的经济表现出多元化。 3高铁发展的经济效应分析 3.1催生速度经济新模式 高铁相较于其他交通方式的速度优势大幅缩短了人们的出行时间,从而扩大了人们的生活范围,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影响了人们的距离、出行、置业观念,促进了旅游、房地产、商贸等现代服务行业的发展,并且推动了新产业、新业态以及新商业模式的形成,催生了速度经济新模式。 3.2高铁枢纽经济撬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新发展 高铁枢纽经济同城化效应强势助力区域深度合作,撬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新发展。在枢纽经济的拉动下尤其是在市场力量的作用下,各类流量经济要素和各种适铁产业,将在高铁枢纽节点及沿线的周边区域实现高效交换和协同发展,必将极大地促进区域一体化新格局的形成;以枢纽经济发展形成的新区域,其城市能级远远大于其他交通方式所形成的区域,带动区域经济带的分工协作和经济技术交流、资源

高铁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

高速铁路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 ——以江苏省徐州市为例 20100512129 10资源(1)班路邯淞摘要:高速铁路的发展对城市区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江苏省徐州市为例,分析高铁系统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和对城市化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高速铁路的发展对区域、城市及站点周边地区的空间发展产生不同影响。站点区的发展定位为综合交通枢纽和新的经济增长区域,主要发展商务金融服务业、商业、休闲娱乐业和房地产业,具有综合发展、混合土地使用等特点,其规划和发展对于城市整体空间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新增长点对空间发展的调整。 关键词:高速铁路、综合经济区、综合枢纽、新核心 1.引言 高速铁路正在迅速地出现在中国这个幅员广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当前,中国已规划并在逐步建设“四纵四横”的高速铁路系统,高速铁路总长度在2012年将达到13000km。在区域层面,高速铁路将缩短区域内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改变区域城市网络的空间关系,使得经济发展较弱的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能够更快地联系在一起。在城市层面,高速铁路带来人口的流入流出,包括对城市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的投资者、就业者、旅游者和居住者,推进城镇化。在站点周边地区层面,高速铁路促进高密度和混合使用的开发,形成城市的新发展节点,进区域的整合发展。本文通过对徐州市高铁站区发展规划解析、高铁区经济发展定位、高铁对周边区域城市化发展推动作用几个方面分析探讨高铁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 2.徐州高铁站区的发展规划及现状 徐州东站位于徐州市鼓楼区京台高速与G206交叉口西南侧,徐州经济开发区大庙镇东贺村东南侧的狼山上,沿G206线(城东大道)向东8公里处,毗邻G206线、G104线、京台高速(G3,原京福高速G020)。2008年4月18日,京沪高铁徐州东站开始正式开工建设。到2011年6月26日,京沪高铁徐州站区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徐州正式迈进高铁时代。在高铁站选址于此地之前,该区

我国高铁发展及其对旅游业的影响.

我国高铁发展及其对旅游业的影响 我国高速铁路起步较晚,但自第一条真正意义的高速铁路在日本通车,高速铁路已有50多年的历史了。综观其发展历程,大体有如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64年至1990年,日本东海道新干线的建成通车标志着世界高速铁路新纪元的到来。随后法国、意大利、德国纷纷修建高速铁路。 第二阶段:1990年至90年代中期,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荷兰、瑞典、英国等欧洲大部分国家,大规模修建本国或跨国界高速铁路,逐步形成了欧洲高速铁路网络。此时高铁的修建,不仅是铁路提高内部企业效益的需要,更多的是国家能源、环境、交通政策的需要。 第三阶段: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亚洲、北美洲、澳洲等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建设高速铁路的热潮。各国政府对高速铁路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和财力,高铁以其节能、减少环境污染、安全等优势焕发出勃勃生机,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全世界高铁建设的浪潮中,我国也加快了高铁建设的步伐,京津城际高速铁路、武广高铁、郑西高铁纷纷投入运营,京沪高铁、成渝高铁等多条高铁线路均在建或规划中。根据《中国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预计到2020年我国高铁主干网络初步建成,200公里及以上高铁里程将超过1.8万公里,占世界高速铁路总里程的一半以上,届时将形成“四纵四横”的铁路快速客运通道以及环渤海地区、环鄱阳湖经济圈地区、长株潭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五个城际快速客运系统。 四纵:北京—上海;北京—香港;北京—哈尔滨/大连;上海—杭州—深圳

四横:青岛—太原;徐州—兰州;南京—成都;杭州—长沙 高速铁路以速度快、舒适、安全著称,打破了人们对铁路运输的惯常思维。在世界“高铁时代”来临的背景下,我国高铁发展对旅游业的影响也日益突显。 首先,高速铁路直接冲击了民航在旅游交通中的地位,改写旅游交通格局。 民航一直是远程旅游交通的首选,时速200公里至350公里的高铁给民航带来了直接的压力。武广高铁在开通100多天后,3月28日起武汉飞广州的航班从每天最多13班减为最多10班。郑西高铁不到50天,3月25日起郑州到西安航线所有航班停飞。东航董事长刘绍勇甚至表示,高铁会冲击国内60%以上的民航市场。春秋航空曾经专门研究过高铁冲击航空的课题,发现1000公里、一个半小时以内航程的航线最易受到高速铁路的冲击,因为在这一航程,加上到机场和办票的时间,乘坐飞机的时间优势并不突出。根据高铁建设规划,到2020年,高铁会形成独立的客运专线网络,覆盖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三大区域——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内的主要城镇。而这里也是我国民航航线最集中、运量最大、黄金航线最多、航空公司之间竞争最激烈的区域。高速铁路也将在民航、长途公共汽车、私家车、铁路、游轮所构成的旅游交通板块中占据不可忽视的一席之地。 其次,高速铁路以其独特魅力有效吸引旅游市场中的高端商务人群,成为陆路交通的新秀。 根据相关研究数据,商务客人是不同旅游细分市场中消费能力最强的客人,他们价格敏感度低,重复使用频率高,选择忠诚度高,且人群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因此这部分客人是不同旅游交通行业竭力争取的消费群体。高速铁路在争夺这部分客人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在200公里至500公里之内的出行范围,与汽车比,高铁更快、更舒适;与飞机相比,高铁更准时,且不易受天气

我国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分析_New

我国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分析

我国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分析 摘要:高速铁路的发展和建设,标志着世界铁路进入到高速发展的新时代。纵观世界高铁发展史,可以发现高铁的开通对一个城市或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我国将高速铁路的建设归纳入国家建设的重要部分。目前已经初步形成‘四纵四横’的快速客运网络,高速铁路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高速铁路;区域经济;影响效应 一、前言 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交通的发展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随着高速铁路网的不断健全和完善,区域经济发展及空间结构的变化越来越明显。高速铁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交通变革,高速铁路是一种处理大通道上旅客快速运输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对于沿线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很重要促进的作用。 高速铁路对沿线区域经济的重要影响 1.影响区域的‘同城化’发展 高速铁路拉近了沿路地区之间的距离,也拉近了城乡之间和城际之间的距离。初步实现了‘同城化’。‘同城化’最主要的目标是加强相邻区域,相邻城市之间的经济合作。如果实现不同城市间的交流畅通,就能使各城市的作用发挥到

最大。在很多公共基础设施上就能够做到尽量的节约,不耗费多余的资源和材料,还能实现各城市之间的产业互补。‘同城化’的实现可以促近各地区之间的技术流、信息流、人才流和资金流的快速流通。并且在流通的过程中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进而带动很多相关产业的萌发和发展。比如说:休闲娱乐业、金融业和旅游业等。‘同城化’的实现在促使信息和资金流通之外还能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减少了两个城市的生活成本。对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2.推动经济总量持续增长 沿线城市的GDP 指标随着高速铁路建成到运营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比如说:京沪高铁的运行带动沿线的经济发展,对沿线城市的经济贡献率是3.45%。高铁的建成到运营对区域经济起着很重要的促进作用,这就侧面体现了高铁投资的收益效果。也是高铁对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直接经济成果。高速铁路的优势在于降低运输成本、节省运输时间。能够增加沿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规模,加大沿线城市的开发力度,提升土地升值的潜力。还能够推动科学的进步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高铁对区域经济的发展的影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加明显。高速铁路建成后,沿线会设立一大批的中小城市群,有利于城市带动农村的发展,让农村快速实现城镇化。还在一定程度上带动沿线区域与外界的人员、物资、技

高铁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思考.pdf

一、河北旅游区位分析 (一)地理区位 河北位于华北地区的腹心地带,北京、天津两市的外围,河北省的唐山、廊坊、保定、张家口、承德、沧州和秦皇岛七市环绕京津,自古即是京畿要地。毗邻京畿是河北省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同时也是河北省旅游业发展的挑战。因为北京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吸引了来自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大量游客,是重要的客源市场。河北省环绕京津,距离这个庞大的客源市场的地理距离最近。但是另一方面,京津旅游资源对河北旅游资源的替代性使河北省旅游业面临挑战,如同样拥有皇家文化旅游,但是北京的旅游品质更高。河北处于中国第三经济增长极的核心腹地,环渤海地区正在成为东北亚最活跃的经济腾飞区,是中国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的第三个经济增长极。河北处于环渤海地区的核心腹地,海岸线长达487千米,发展潜力巨大。经济发展环境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资源禀赋 河北省旅游资源丰富,是全国重要的旅游资源大省,历史文化悠久、文物古迹众多、自然风光秀美、客源市场广阔、区位优势明显。河北是全国唯一兼有海滨、平原、湖泊、湿地、丘陵、沙漠、高原的省份,地形地貌齐全。皇家文化、冰雪温泉、红色胜迹、森林草原、海滨海岛,构成了独具特色的“金银红绿蓝”五色河北旅游大观园。 (三)交通枢纽 河北省是华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省内机场、铁路、高速公路、海运等全方位的交通体系。多条高铁线路穿过河北省境内。从涉及区域而言,通过石家庄的新建铁路最多,有四条,京石、石武、石德、石太四条高速铁路,使得石家庄成为名副其实的高铁枢纽,石家庄将由一座“被火车拉来的城市”转型成一座“被高速铁路环绕的城市”。从石家庄北上京、津,南下郑州、武汉,东到青岛、济南,西去太原,都可通过客运专线快速到达。 二、高铁对河北旅游发展产生的影响 (一)“同城效应” 随着高铁的建成通车,时空间隔被打破,市民出行更加便捷。河北省的石家庄、沧州、廊坊、保定、邯郸、邢台、秦皇岛、唐山、衡水、张家口、承德市都已经或即将拥有高铁连通。未来河北省将实现市市通高铁,而且石家庄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高铁十字路口”。随着高铁的逐渐完善,以北京为中心,天津、保定、石家庄、秦皇岛、承德、张家口等城市1个小时就可到达。京石、石武客专投用后,邯郸、邢台将与北京形成“一个半小时交通圈”。石家庄到武汉也将由以往的7-8小时缩短至3个来小时。石家庄已经与北京、太原、郑州等省会以上城市实现了一小时左右的车程,石济高铁的建设将使石家庄与济南实现“一小时交通圈”。石家庄居民可以一小时,向北到达北京;向南到达郑州;向西到达太原;向东到达济南。同城效应已经非常显著,不仅节约经济交往时间,提高效率外,还有利于区域内资源合理调动,保进各城市协调发展。 (二)旅游资源可达性 河北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将河北省旅游产业空间格局划分为“一极、两城、两带、十二区”,基本上涵盖了河北省的所有旅游资源分布。一极是省会石家庄,两城是指承德和秦皇岛,两带是环北京休闲旅游产业带、环渤海度假旅游产业带,十二区分别是指石家庄大西柏坡红色旅游区、秦皇岛—唐山湾滨海度假区、张承草原生态度假区、白洋淀温泉休闲聚集区、廊坊商务休闲聚集区、崇礼—赤城冰雪温泉度假区、桑洋河谷、昌黎葡萄酒文化休闲聚集区、保定文化休闲聚集区、邯郸广府古城太极文化旅游区、邢台太行山旅游区、衡水湖生态、文化旅游区、沧州吴桥杂技文化旅游区。这些地区现在基本上已经被高铁覆盖,旅游资源的可达性大大提高。与以往的铁路运输不停,高铁大大节约了旅行时间,可以使游客拥有更多在景区停留的时间。这对景区所担心的“走马观花”式的旅游,不能延长旅游停留时间是很好的机会。当然景区要想真正留住游客,还要在旅游品质上进一步提升。 (三)游客出游行为 高铁的建设大大减少了游客出游的时间成本,使远距离的旅游实现的可能性增大,从而影响游客的出游行为。河北省拥有广阔的客源市场,拥有毗邻京津、环绕渤海、面向东北亚的区位优势。俄罗斯、日韩、东南亚、港澳台等是河北重点的客源市场。高铁的建成大大方便了这些客源地游客的出行。从近距离的客源市场来看,河北省本身也是人口大省,发挥自身客源市场优势,努力为7000万人民旅游休闲创造良好条件。同时,瞄准京津两地旅游消费市场,开发适宜京津市场的新型休闲旅游产品,最大限度地吸引京津及周边游客来河北旅游度假,强化与山西、山东、河南、内蒙古、辽宁等其他周边省份的市场联合,开发并推出跨区域旅游产品以及差异化旅游产品,更好地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 三、建议和对策 (一)深化同城效应,实现优势互补 交通运输条件一直是影响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张明与刘曦等,2011)。河北省机场数量少,开通的航线有限,远程游客到达河北旅游多数要在北京中转。秦唐沧地区虽然濒临渤海,但秦皇岛港、京唐港、黄骅港主要功能是为工业服务,缺少客运码头和配套服务设施。航空、海上客运交通滞后,严重制约国内远程客源市场和入境市场的拓展。高铁的建设可以弥补航空和港口建设的不足。目前,河北省的高铁通达性已经大大提高,随着在建线路的逐渐完善,不仅

高铁对旅游业发展影响分析

高铁对旅游业发展影响分析 高铁对一个国家和地区旅游业发展至关重要,这已为日本新干线、韩国高铁等发展实践所证明。我国旅游业初步感受高铁是在“十一五”期间,铁路历经6次大提速,到2007年时速200公里以上线路超过6000公里;进入“十二五”,高铁时速提升到350公里、通车里程进一步增加; 高铁对一个国家和地区旅游业发展至关重要,这已为日本新干线、韩国高铁等发展实践所证明。我国旅游业初步感受高铁是在“十一五”期间,铁路历经6次大提速,到2007年时速200公里以上线路超过6000公里;进入“十二五”,高铁时速提升到350公里、通车里程进一步增加;按照发展规划,“十三五”期末,我国高铁客运专线将达1.8万公里,占世界总里程的50%。高铁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不仅是明显的,而且将关乎其走势乃至格局。归纳起来,大致有六个方面:高铁对旅游业有深远的影响,首先是缩短旅行地理距离,扩大旅游总量。京津高速铁路2008年对天津市旅游产业的增长贡献率为35%,在全国带了一个好头。目前,全国已形成众多“小时经济圈”、“小时旅游圈”。规划到2012年前,将建成以北京为中心,到达全国绝大部分省会城市的1小时至8小时交通圈。旅游总量的迅速增长,势将推动我国旅游业的全面发展进程。 其次,高铁将改变旅游者的出行方式。乘坐高铁较乘飞机具有舒适性、途中时间的可靠性等优势,中短程旅行时,旅客会首选高铁。鉴于游客出行方式的变化,国内旅行的火车+飞机+汽车的交通组合将更多改为火车+汽车。入境旅游者的飞机+汽车的交通组合也将有许多会改为火车+汽车组合。 高铁对旅游业的另一个重大影响是促进旅游业向内陆地区扩张,缩小地区旅游发展程度上的差别,例如,全长505公里的郑西高铁是连接我国中西部的第一条高速铁路,时速达到350公里。它将把郑州至西安两地间列车直达时间由过去的6个多小时缩短到2个小时以内。这条延展至中西部地区的“金腰带”,将深入推进“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首先受益的是豫陕两省的旅游业,若干年后,高铁向更西北端的甘肃、宁夏、新疆和西南的云南、贵州、四川发展,最终的结果可能是,将大大激活我国广阔的西部旅游市场。我们同时深信,高铁也将推动我国东北地区的旅游业,使更多国内外游客得以领略无限好的北国风光。

高铁对旅游业的影响

高铁对旅游业的影响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高铁对中国旅游业的影响 【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外出旅游成为了很多人假日休闲的重要选择。高铁的快速发展给中国的社会经济变革和人们生活的改变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也深深影响着高速发展中的旅游业。 【关键词】旅游业;高铁;影响 【前言】道路的畅通便捷无疑是旅游业高速发展的前提条件,高铁道路以其安全、快捷、经济性在道路建设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自2009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条里程最长、速度最快的高速铁路--武广高铁正式开通,标志着我国高铁的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道路。根据《中国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要求,到2020年贯穿我国各省会及大中城市间的“四横四纵”高速铁路网将基本形成,届时高铁将覆盖我国90%以上的人口。高铁的快速发展,势必带动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给我国旅游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对高铁对旅游业的影响的研究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一、高铁的发展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 (一)扩大了游客范围,给旅游地带来了更多的游客 高铁的开通大大压缩了人们的出行时间,极大缩减了地区间的时空距离。按照旅游距离递减规律,通常来讲,旅游客源地离旅游目的地越近,旅游者出游的可能性就越高;旅游客源地离旅游目的地越远,则反之。而高铁时代的到来使得这一规律的影响变得不再明显。对于高铁沿线的旅游目的地来讲,除能保持原有客源市场稳定增长的基础上,二随着旅游半径范围的扩大,原本距离较远的旅游客源市场成为本地促进旅游业发展的生力军。如福建省太姥山、白水洋等景区以本省及江浙赣等周边省份游客为主。合福高铁开通后,北京、山东、河北等地的游客迅速增多。 (二)增加了高铁中转站的知名度,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高铁的发展和便捷,使人们有机会去游览更多的文化古城、名胜古迹,挖掘更多的游览胜地,当然随着游客的不断增加,旅游地在全国的知名度也将不断提升。知名度的上升又会引更多的游客去游览,加大当地旅游、餐饮、购物、住宿收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例如:福建省的福州市作为海峡西岸的经济中心,但一直只被当作一

高铁带动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

高铁带动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

高速铁路对沿线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摘要交通的发达程度是与当地经济发展情况成正比的。近期,我国高 铁的发展势头异常强劲,标志着铁路交通对我国经济的带动作用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尤其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 关键字高铁区域经济影响双面性 众所周知,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与当地的交通的发达程度是密切相关的。而最近几年,我国高铁的发展势头异常强劲,标志着铁路交通对我国经济的带动作用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高铁的强劲发展必然会带来区域经济发展的又一新篇章. 高铁在促进城市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推动城市功能完善,促进产业集聚,促进城市经济多元化发展,利用交通优势发展特色产业等方面,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高铁作为城市发展的催化剂,对于城市功能的外拓、产业的升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以高铁建设发展形成的区域,其城市能级远远大于其他交通方式形成的城区,因此高铁对于城市发展具有更大的拉动作用。 高速铁路是最符合我国国情的交通新技术。高速铁路是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客观需要和产物。高速铁路是“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我国高速铁路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历史将会证明,高速铁路将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朽丰碑。 划以及城市规划四结合的思想。 高铁建设给区域经济带来的机遇 (一)高铁建设加速了我国整体经济版图的融合。珠三角 北移,京津冀扩容,长三角膨胀,高铁引领我国基础设施提升 至3.0 时代。三大经济圈将进入服务经济时代,服务业中心与 其腹地的空间关系由此发生质变,我国经济版图加速融合。 铁将加快我国的 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并帮助我国解决资源环境问题。随着 高铁的发展,我国城市经济带的效应将显著增强,其中包括以 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继长三角、珠三角 的“一小时生活圈”后,全国的“一日生活圈”也在悄然成型。 (二)高铁建设对我国旅游产业推动。旅游正在成为物质 生活日益丰富的我国国民的一个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模式。 然而交通问题依然是一个影响旅游质量的重要因素。而高铁大大加速了客流的

高铁对长三角区域社会与经济发展影响分析

高铁对长三角区域社会与经济发展影响分析 摘要:本文以长三角为背景,分析了高铁建设与发展对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高铁会以其快速、大运量和高质量服务的优势,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出行观念,提高了区域交通效率,并引发以核心城市(如上海、杭州、南京等)为中心的同城化效应,有利于破除城市行政策壁垒,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关键词:高铁可达性一体化 Abstract: This article with the long triangle as the backgroun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igh iron to long triangle area economic development impact. Research shows that high iron at it fast, big volume and high quality service superiority, changing the people’s life and travel concepts, improve th e regional transportation efficiency, and trigger to core cities (such as Shanghai, Hangzhou, Nanjing, etc) as the center of the city effects, which could break the city line policy barriers,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Key Words: high iron, accessibility, integration 1、引言 进入21世纪,我国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城市之间联系得到进一步加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等区域中的大城市更倾向于多核心、若干副中心的组团式发展模式,在特大城市周围形成了以大城市为中心、若干卫星城镇组成的,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圈。而经济圈一体化功能的实现离不开快速交通网络的依托。当前长三角以沪宁杭为核心的快速城际轨道交通网络正全面形成,高速铁路对该区域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影响将是深远的。 2、高铁对长三角地区城市群空间结构的影响 2000年左右,长三角城市群之间已经形成沪宁、沪杭、杭甬三条主要由铁路和高速公路组成的高速交通联系廊道。三条交通走廊形成“Z”字形的机构,形成了长三角城市群的主要发展轴线,在沪宁交通走廊上,除了东西两端的上海和南京,沿线密布着句容、镇江、丹阳、常州、无锡、苏州、昆山等城市。沿沪杭高速主要分布着嘉善、嘉兴、海宁等城市,沿杭甬交通走廊上主要分布着绍兴、上虞、余姚等城市。 经过近年区域内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网络规划建设,现在区域内的交通网络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Z”字形的沪宁、沪杭、杭甬三条交通走廊得到进一

高速铁路对沿线区域经济产业的影响

高速铁路对沿线区域经济产业的影响 2012年08月10日11:11 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年第5期上作者:李建东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136 提要:世界高铁近五十年的历史证明高铁的开通对一个城市或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法国高铁、日本高铁及韩国高铁的研究,总结高铁的到来对于这些城市有些什么样的影响。通过案例分析总结高铁对于城市及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以期能为我国的高铁建设及区域经济发展起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高速铁路,产业结构,区域发展 一、引言 交通运输和区域发展关系始终是一个重要的实践和理论问题,两者之间的关系一直也是经济学、地理学学者以及政府关注与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随着高铁发展建设的日益深入,对于高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研究的必要性日益彰显,交通可达性及其变化对区域经济发展及空间结构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高速铁路于1964年诞生于日本,东海道新干线不仅一举解决了日本经济最发达地区的陆上运输问题,还获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高速铁路是一个重要的交通革命。高速铁路作为解决大通道上旅客快速运输问题的最有效途径,已成为世界各国铁路的普遍发展趋势。从国外高速铁路的发展历程看,它不仅在与其他交通方式的竞争中改变交通模式构成,而且对于带动沿线区域经济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高速铁路及其影响研究 (一)高速铁路定义。根据国际铁路联盟(UIC)的定义,高速铁路是指通过改造原有线路(直线化、轨距标准化),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00km以上,或者专门修建新的“高速新线”,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50km以上的铁路系统。1964年正式通车的日本东海道新干线是世界上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速铁路。东海道新干线从东京起始,途经名古屋、京都等地终至(新)大阪,全长515.4km,运营速度高达210km/小时,它的建成通车标志着世界高速铁路新纪元的到来。随后,法国、意大利、德国纷纷修建高速铁路。 (二)高速铁路的影响研究。Kiyoshi Kobayashi等人指出高速铁路连接多个城市形成一个系统,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U.Blum K等人也认为,高速铁路把多个城市连接在一起,从而形成了一个地区间可达性好的区域或走廊。Gines de Rus等人指出高速铁路是客运交通的一个技术突破,它在中距离交通模式构成中与公路和航空竞争,从而增加了铁路的份额。郭文军从土地、能源、污染、安全等方面阐述了高速铁路对运输可持续发展、保护资源和环境将起到关键作用。顾朝林提出京广、京沪、京哈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的建设对进一步加强北京、上海等城市间的联系以及城镇体系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高速铁路是交通技术的革新,这种革新也相应要求城市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相应领域研究的拓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