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说课稿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说课稿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说课稿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说课

周旺中学:龙春红

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中的第二节,主要讨论亲代的基因如何传给子代的问题,使学生了解基因的位置和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途径。本节即是上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的自然延续,又是下一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基础,是学生认识遗传的核心问题,体现了知识的内在逻辑。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②说出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2、能力目标

①通过分析观察图片资料,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处理信息能力。

②将基因传递问题转化成研究染色体传递的简单问题,学会把抽象问题具体化、简单化。

3、情感目标:

通过介绍科学家发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减半的事实,对学生进行科学史的教育。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基因、DNA和染色体三者的关系。

2、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说教学方法

(一).学情分析

?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学生在学习七年级上册关于细胞结构的知识时,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回忆进一步去正确认识基因的位置。对于本节内容,学生有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但在整个认知过程中,学生在思维能力方面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困难,因为基因这类问题比较抽象,学生没有一定的感性思维。依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同时,知识内容的设计与安排尽可能贴进学生生活实际,使学习与学生的直接经验相联系,与丰富的现实生活相结合,

(二).教学方法

? 1.直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数据等进行直观演示,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对知识的掌握。

? 2.活动探究法:通过探究活动的形式,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

? 3.小组讨论法:利用已有的资料,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三).学习方法

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总结

学生课前准备:

1、准备全家福照片一张。

2、收集资料。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首先请学生拿出带来的全家福,与其他同学交换,相互看看,哪些特点像爸爸妈妈。(这样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分组讨论:

1、爸爸妈妈是把他们自己的眼睛、脸型这样的具体性状传给孩子了吗?

2、传下去的是什么?这样不但复习了上节课的重点内容,又很自然点拨出本节的主要话题:

1、基因位于哪里?

2、基因究竟是如何在亲代与子代间传递的。

出示课题: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二、新课教学

老师提出这节课我们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基因通过什么传递?

2、基因是怎样传递的?

3、父母传给孩子的是一样多吗?

此时由老师播放:受精过程录像与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录像。学生认真观看录像后分组讨论回答以下问题:1、亲子代之间的桥梁是什么?2、找出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使学生知道亲子代间的桥梁是生殖细胞)同时展示染色体和DNA 关系示意图,让学生看图并讨论,然后用语言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间的关系。(同时学生做一个活动:用图解等形式表示出三者的关系)

注意:基因在染色体上,基因太小了,研究起来不方便,而染色

体是可以看到的,因此、我们必须引导学生把研究“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问题转化为研究“染色体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的问题。

紧接着让学生动手:给你一根彩色长绳来代表DNA分子,上面不同颜色的区段表示什么?怎样才能把它处理成染色体的样子?让学生分组动手、讨论并回答问题。

出示几种生物染色体数的表格和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的特点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讨论后回答:①数一数人体细胞内有多少条染色体?②染色体在排列上有什么特点?③什么样的染色体互为一对?

教师出示不正常染色体图片及所表现的性状图片让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即细胞中的染色体必须保持稳定,否则性状变异。)请仔细观察人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示意图,后进行讲解(板书:染色体经生殖细胞的传递)。同时出示: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的传递的课件,让学生仔细观察、分析、思考与讨论:1、在生殖过程中精子、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怎样分配?2、怎样组合才能保证受精卵和新个体内染色体数目不变?此时教师要特别强调: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另一半来自母方染色体携带着父母的基因,而基因又控制着性状。讲练结合(板书:基因经生殖细胞的传递)

三、问题设疑、知识铺垫

让学生课后思考:子代拥有父母传下来的基因,是不是就一定表现出和父母相似的性状呢?

四、知识巩固、共同提高

学习反思:(谈一下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板书设计如下,

教学反思:一、设计理念:依据《课标》的要求,本课立足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教给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思维方式和科学方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二、.教学策略的选用:贯穿本节课的主线是基因传递问题,围绕这一中心充分利用图片、表格和数据来帮助学生了解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的关系,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动手操作等方法逐步完成科学探究过程,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说课稿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说课 周旺中学:龙春红 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中的第二节,主要讨论亲代的基因如何传给子代的问题,使学生了解基因的位置和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途径。本节即是上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的自然延续,又是下一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基础,是学生认识遗传的核心问题,体现了知识的内在逻辑。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②说出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2、能力目标 ①通过分析观察图片资料,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处理信息能力。 ②将基因传递问题转化成研究染色体传递的简单问题,学会把抽象问题具体化、简单化。 3、情感目标: 通过介绍科学家发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减半的事实,对学生进行科学史的教育。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基因、DNA和染色体三者的关系。 2、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说教学方法 (一).学情分析 ?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学生在学习七年级上册关于细胞结构的知识时,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回忆进一步去正确认识基因的位置。对于本节内容,学生有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但在整个认知过程中,学生在思维能力方面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困难,因为基因这类问题比较抽象,学生没有一定的感性思维。依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同时,知识内容的设计与安排尽可能贴进学生生活实际,使学习与学生的直接经验相联系,与丰富的现实生活相结合, (二).教学方法 ? 1.直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数据等进行直观演示,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对知识的掌握。 ? 2.活动探究法:通过探究活动的形式,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 ? 3.小组讨论法:利用已有的资料,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三).学习方法 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总结 学生课前准备:

聋校课《沟通与交往》说课稿学会待客

聋校课《沟通与交往》说课稿 《学会待客》 大家好! 我来自**市聋哑学校,学校里的学生、同事都称呼我为“东老师”。我从1999年开始接触双语聋教育这个领域,最早我给孩子们上手语故事课,2004年至2009年参与中挪SIGAM双语聋教育实验工作,期间担任过学前双语教学任务,小学低年段语、数双语教学工作,并从2006年开始独立探索《沟通与交往》这一课程教学。 与其他学校不同的是,这十年间,我校的《沟通与交往》课程,都是由聋人老师来执教的,因此,主要课堂教学语言以手语为主书面语为辅,而口语方面的教学、训练则整合到语文课之中。刚才大家看到的就是一堂我们学校低年级的《沟通与交往》课的教学录像。下面我就围绕这堂课,从学生情况、设计背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这几方面进行说课,与大家一起分享我的所思所得,所感所悟。不到之处,敬请指正! 一、学生情况 录像中的学生是二年级的学生,他们中部分学生从学前起至今经历了2年多的双语学习,还有个别学生是从一年级开始接受的双语教学。这个班的学生,听力普遍较差,都是极重度聋儿,只有个别同学佩戴助听器。他们虽然口语水平不高,只能简单看话和模仿口型。由于从小接受了双语教学,因此相比同年级的非双语班聋生拥有更好的手语水平及书面语短句表达能力,总体上思维活跃,观察、学习、接

受能力比较强。正如大家在课堂上看到的:当问妈妈不在家,去哪了呢?孩子能充分想象,给出不同的答案,去上班、买东西、种田;当请学生评论一组同学在模拟待客的过程时,同学们不仅观察仔细,而且表现出了较强的思辨能力,能指出无论是客人还是主人都应该注重礼节,而且还指出送走王阿姨,应该关好门,有较强安全自护意识。 二、设计背景 沟通与交往课程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正式教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个性特点、语言程度等各种因素,自主选择适合的教材。《聋校义务教育沟通与交往课程标准》中指出:在课程实施中,应坚持以实用性为导向,课程内容紧密贴近聋生生活实际,从满足聋生沟通需要出发,紧密围绕聋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构建学习主题。 “待客”这一内容在生活中是一个常见的人际交往活动,我们对此已经司空见惯。对聋生而言,他们虽然或多或少也参与了日常家庭中的待客活动,但当前绝大多数聋生家庭生活中,不仅待客活动的对象基本上是以大人为主,而且活动方式也由大人掌控,聋生因为语言障碍在待客活动中总有这样或那样的不方便,因此在这类活动中,聋生基本上是处于被动的、旁观的位置,很难真正地参与其中,自然也就难以从这类活动中产生愉悦感和成就感,也谈不上在这类活动中积累丰富的沟通与交往经验。 基于以上客观的生活现实,聋校学生学习如何待客与普校学生相比,就有了其更加重要的意义。此外,这个班属于双语教学实验班,

心理健康课说课稿(共8篇)

篇一:心理健康说课稿 健康心理的表现 一、说学生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职业学校学生,年龄大多在十五六至十八九岁,正值青春期。这一时期是人的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也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 二、说教材 1、教材地位及课文特点 这本教材在传统政治理论的基础上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具有较强的时代感。本次说课内容出自教材的第二课第一节,在学习第一课《谱写新的人生》时指出了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的目标,第二课《培养健康的心理》就是完成这个目标所要具备的第一要素:要培养健康的心理,就要明白健康心理的表现特征,掌握心理问题的调适方法。 2、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了解健康心理的表现与衡量标准 ( 2)出现心理问题,学会主动调适,自觉维护心理健康能力培养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语言 表达能力。 3、教学重点 健康心理的标准,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实现本课教学目标的关关键性的内容。 4、教学难点由理论到实践,出现心理问题时如何进行自我调适 三、说教法 德育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 3、讨论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相互交流,把贯穿全课的问题分给各个小组,在集体协作中总结归纳问题答案,然后各组选派代表进行陈述。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框题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四、说学法 教学是一种双向行为,科学的学习方法既能使学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又能“乐在学中”,所以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至关重要,本节课安排学生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学习: 1、观察法,通过对视频和图片的观察,从直观上加深对学习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2、合作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作意识,在合作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互相启发,往往能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先在小组内进行讨论,自学探究,然后再各小组之间交流展示小组内的讨论结果。 五、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教学设计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2?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3?说出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图片资料、文字资料及实验资料,培养学生分析资料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介绍科学家发现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减半的事实,对学生进行科 学史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通过教师细致的问题设置,学生的分组讨论,再加上一个动手小实验,对学过的知识进行了有层次的梳理,在梳理的同时,染色体、DNA和基因这三者的关系,就明白的呈现在 眼前了。 解释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通过问题情景的设置,与学生一起去探讨,最终通过科学史的介绍来验证。通过填图练 习进行巩固。 教学策略: 本课为1课时。本课在《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性状》之后,进一步讲述子代的性状是如何从亲代遗传的,基因是如何传递的,并为下一节课中解释子代与亲代的性状为什么会有相同有不同,打下基础。本课主要通过不同问题的设置,弓倾学生去整理知识,发现问题,推测结果,寻找真相。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通过思维活动参与课堂教学。教师应做好充分的准备,理清思路,才可以掌控课堂。本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还应注意及时的启发与鼓励。 课前准备: 课前教师可以把本节课的问题印制成问题清单,有利于学生的分组讨论;还应准备用不 同颜色处理过的长绳或线若干,每组一条。 教学过程:

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一、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 二、基因和染色体 1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2 .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每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三、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的传递课后反思: 教师如果能营造一种研究、讨论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感觉这节课的知识仿佛都是自己研究出来的,对于这节课的内容掌握和今后的教学,都将是十分有利的。

综合实践活动《沟通的奥秘》说课稿

综合实践活动《沟通的奥秘》说课稿 一、主题内容设计背景: 本次教学我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人处事方面的特点,特设计《沟通的奥秘》这一主题,旨在让学生从自己生活中发现在沟通方面遇到的麻烦而寻找想了解,探究的问题。依靠小组集体合作,通过多种渠道,探究,解决问题。使自己学会沟通学会生活,增进与他人的友谊,帮助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快乐的生活。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主题,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目标:了解沟通的相关知识,初步掌握与人沟通的技巧。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采访,调查的能力。 情感目标:在合作学习中感受与人沟通的快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集体精神。 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合作学习能力。 三、重点,难点: 根据活动内容,我设定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小组合作来进行调查采访,难点是在合作调查采访中,小组成员各尽其职,各展其长,用最优秀的活动方案完成任务。 四、教法,学法: 教法:在本次活动中,我采用情境创设—谈话交流—启发点拨—拓展延伸四步教学法。为课堂创设出轻松、愉悦,自由,平等的教学氛围,孩子们在快乐中体验和探索,很好的促进学生充分全面和自由的发展。 学法:为了达到让学生学会学习,在本次活动中,学生从好奇感知到提出问题到调查探究,最后体验成功的快乐,都是通过自我的观察、体验、探索而合作完成。整个活动中孩子们始终保持着积极,自主的态度,与伙伴一起讨论,合作、轻松、愉快的完成学习任务。 五、活动过程: 活动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提出问题,设计方案阶段。首先以多媒体播放生活中同学们常出现缺乏沟通而产生的不愉快的事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引出活动的主题。让学生提出看到这一主题你想到了什么?你想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当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后,带领同学们给问题进行归类,并选择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选择相同问题的同学,自由组合选出组长,组员进行明确分工。分工中要依据每个人的特长来分,以便发挥所长,使每个人都能在活动中积极参与、有所收获、这时,教师要求每个小组针对自己组研究的问题提出一个假设,小组成员讨论确定活动的方案。并在全班汇报,大家针对其他组的方案提出自己合理的建议后,各小组修改方案,完成准备阶段的工作。 在这个阶段中,教师的情境创设,为学生提出探究问题做好准备,本阶段的主要部分是学生能归纳出研究的具体问题,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是为第二阶段做好铺垫工作。 第二阶段:实践探究阶段,本阶段学生们将以小组为单位,按各自的活动方案开始行动,展开调查,采访,并把资料进行记录整理。在全班进行汇报,各小组为他人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各小组进一步讨论研究,修改活动方案,继续进行调查,补救,最后完成问题的探究。 第三阶段:成果汇报,评价阶段,这一阶段,各小组把调查,采访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根据本组的特点把活动的成果以不同的形式展示给大家,或表演或讲述还可以制作成板报宣传单,手抄报,卡片等多种形式。让大家与自己一同分享胜利的喜悦。 整个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的合作探究,强调了课程的开放性、民主性,参与性,强调合作与交流,让学生学会学习,自我体验,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特色。

7.2.2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导学案

7.2.2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一.【学习目标】 1.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2.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学习重点和难点: 1.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2.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二.【学习过程】 (一)预习检测 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预习检测 1.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和就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2. 是染色体上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每条染色体上有个DNA分子,数万对。 3.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存在,基因也是存在的,分别位于的染色体上。 4.在形成生殖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基因、DNA和染色体 阅读教材P29,回答下列问题 1. 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什么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什么传递给了子代? 2.基因在亲代和子代之间传递的桥梁是什么? 3. 观察第30页两幅图,并思考讨论: (1)人体细胞内有多少染色体?为什么将这些染色体画成一对一对的? (2)请你根据染色体和DNA的关系图,结合已经学过的知识,简略概括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

(3)如果用一根长绳来代表DNA分子,在长绳上用红、橙、黄、绿等颜色涂在不同的区段表示的是什么?怎样才能把长绳处理成短棒状的染色体样子? 总结:一条染色体上有______个DNA分子,23对染色体上共有____个DNA分子。 一个DNA分子由数万个小片段构成,每个小片段就是一个______。 【学习任务二】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的传递 阅读P31-32内容,小组交流,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 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的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怎样变化?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的数目又是怎样变化的? (2) 填图7-13中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3)想一想,染色体的这种传递规律对遗传有什么意义? (三)、交流展示 学生展示本组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利用都媒体课件纠错、强调和补充。 三、【抽测达标】 1.人类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 A.细胞膜 B.细胞核 C.细胞质 D.细胞的各个部分 2.下列关于基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每个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 B.每个DNA上有许多个基因 C.人类卵细胞中有23个基因 D.基因是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 3.下列细胞中,染色体不会成对存在的是() A .卵细胞 B. 受精卵 C. 白细胞 D. 上皮细胞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人的受精卵里有46条染色体,神经细胞里也有46条染色体 B. 控制生物性状的成对基因在形成生殖细胞时要彼此分开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教学反思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教学反思 本节课比较抽象,要解决难点和重点问题,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设计中注意将抽象变为形象,帮助学生理解。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将所看所想表达出来。 《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的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我利用上节课的复习巩固作为新知识的切入点,例如: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那么父母遗传给后代的是性状还是基因? 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让大部分学生在纸上画基因、DNA、染色体之间的关系图解,让就一个学生在黑板上画,学生表现出积极的态度,都想上黑板去画,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用小动画的形式展示生殖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规律,鼓励学生描述其中的染色体变化的奥妙,这个环节很好的激起了学生们自我挑战的意识。 值得思考的地方: 1、上课的过程中,还是有点急于求成,把学生拽着向前走。不知不觉中,有点将自己设计好的环节硬往学生身上套的味道,因此在某些问题处理上,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分析时间,急于将问题直接给出,这也是不符合以学生为主的教学,今后还得引起足够的重视。 2、本节以基因为主要线索,需引导学生明确三个问题:基因在什么地方?基因、DNA、染色体的关系怎样的?基因通过什么途径有亲代传递给子代?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虽然设计了观察,绘图等活动,课堂教学中还提供直接的动画,直接冲击了学生的视觉,但是因为本节课的内容理解起来难度较大。故,我教授过多,而留给学生的思考,探究时间较少。 这节课的课堂教学及课后各位领导和教师的客观评价令我受益匪浅。在以后的教学教改教研活动中,我定会扬我所长,避我所短。争取长足的进步。

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教案

生物八年级下人教新课标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描述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⑵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⑶说出基因经过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分析图片资料、录像资料,引导学生理解性状的遗传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结果。教给学生把基因传递的复杂问题转化成研究染色体传递的简单问题,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激发深层次的对生命的思考,珍爱生命。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教学重点 1、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2、说出基因经过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教学难点 说出基因经过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启发式、演示式、举例法、观察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提出问题,学生回答) 1、性状是由什么决定的?答:基因。 2、生物遗传下来的是什么?答:基因。 过渡语:由此看出基因的重要性,那么基因是什么?在哪里?是怎么样进行遗传的呢?出示课题《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出示学习目标,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学生齐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任务。 一. 细胞、细胞核、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幻灯片展示染色体和DNA片段的图片,简略概括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讨论交流,得出结论: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板书: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二.介绍人类的染色体,从中得出染色体与基因的关系 1、观察幻灯片,思考下面的问题:(1)人类有多少对染色体?(2)染色体在排列上有什么特点?学生就以上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老师予以点拨: (1)人类有23对染色体.(2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 2、看图片,交待什么是染色体?有何特点? (1)染色体是在细胞分裂时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2)一条染色体包含一条DNA分子链,每条DNA分子均由相当多的基因组成。 3、归纳: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基因也成对存在,且分别位于成对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基因是染色体上有遗传效应(能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 三. 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的传递 投影提示:我们知道,大多数生命是从一个受精卵开始的。精子+卵细胞=受精卵。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四. 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1、幻灯片演示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指导并完成填图。 2、阅读课本p30倒数第一段,思考问题:马蛔虫的体细胞、生殖细胞和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有何规律? 学生讨论,教师指导归纳,得出结论: (1)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那么,受精卵中的染色体则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2)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将各类生物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填入下表。

人版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四课第二框题《主动沟通健康成长》说课稿

“主动沟通健康成长”说课稿 一、教材解读 1、使用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四课第二框题《主动沟通健康成长》。 2、课标的具体要求 本课所依据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他人的关系”之“交往与沟通”。该部分的课程目标是:“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学会人际交流与沟通;善于与人合作,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与批评,增进与教师的感情”。 3、本框的地位及作用 本册教材把学会交往作为主题,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此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我知我师我爱我师》,这为过渡到本框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如何有效地与老师进行沟通,是初中生面临的非常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框就是试图从观念和沟通技巧两个方面帮助学生解决这个问题。本框遵循从“观念”到“行为”的编写思路,分为“师生交往新观念”和“共筑师生情感桥梁”两个子目,既是第四课的教学重点,也是全书的教学重点。 4、本框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学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重点依据: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模式的改变,课堂教学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现代教育更加强调师生互动。师生关系是否融洽,将直接影响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因此,共筑师生情感桥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一个正在探讨的新课题,既是社会热点,又是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学会理解和有效的沟通 难点依据:由于师生角色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就会在一些问题上构成矛盾、冲突和对立。加上学生独立意识飞速发展,缺乏教师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不能很好地从教师的角度、立场看问题。因而学生理解教师和与教师有效沟通具有一定的难度,是本课难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能够说出与教师交往沟通的基本准则;掌握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方法。 2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角色互换的方法理解师生交往中的矛盾冲突,能够与教师进行有效地沟通。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愿意与教师交往,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地沟通;认同新型师生关系之民主、平等的基本价值取向,积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学情分析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大部分学生都有尊重教师,乐于接受教师教导的自然倾向,即具有向师性。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独立意识飞速发展,一部分学生不愿主动与教师沟通,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受到教师的“不公平”对待或误解,

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说课稿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下面我将从说课程、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拓展练习、说反思六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课程 我说的是《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5课,该单元以“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为主题展开。本课讲述的是安史之乱以前的唐朝,处在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政治清明时期的中外经济文化大交流大融合的史实。教科书从唐都长安、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三个方面作了介绍。 基于此,就本课教学内容来说,我认为要取得成功依赖于以下几个方面: 1.从学生思维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兴趣,要始终认识到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同一阶段的不同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存在着差异。当然七年级学生也不例外,这就需要教师激发学生兴趣,积极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重视师生互动。如可整合教材,从学生熟悉的《西游记》主题曲《一个师傅仨徒弟》引入,引起共鸣。 2.联系学生已有知识储备,融会贯通,激发学生成就感。如在学习遣唐使来华就可以回顾中日在汉朝时期的交往相关史实。 3.合理利用历史地图,化抽象信息形象直观,符合七年级学生的求知特点。 二、说教材 作为封建社会繁荣与开放的一个重要时代——唐朝,其对外文化交流频繁;而作为文明史的范畴,本课主要讲述了唐朝与天竺(印度的古称)、日本的文化交流及影响,体现了中外文化交流。而交流又是一个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过程,既丰富了我国人民的物质精神生活,同时也使我国文化传入日本等国家,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实际上本课也为以后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等内容的学习埋下了伏笔,有助于学生利用已具备的相关知识理解为什么明朝对外经济文化发展、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是近代中国落伍的重要原因之一,并能够得出启示,对比今天的改革开放,达到“以史为鉴”、“学以致用”的目的。 知识与能力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教案示例

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说出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图片资料、录像资料,引导学生理解性状的遗传是基因 在亲子代间传递的结果。教给学生把基因传递的复杂问题转化成研究染色体传递的简单问题,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科学家发现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减半的事实,对学生进 行科学史的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2、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与意图 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染色体、DNA 和基因 染色体经生殖细胞的传递 基因经生殖细胞的传递看着像 男孩的眼睛、脸型都像妈妈 不是 是决定性状的基因 学生提出相关问题 如基因是怎样传的?基因通过什么传 递?基因在传递过程中有没有变异? 父母传给孩子的是一样多吗? 学生带着问题看录像 生殖细胞 蛋白质和DNA 没有 观看录像,讨论、分析、推理三者的 看一副照片(一个三口之家的照片),这个小男 孩是这对夫妇所生的吗? 那你是通过什么来判断的? 我们知道,亲子代之间的相似性叫做遗传。那这 位妈妈是把她自己的眼睛、脸型这样的具体性状 传给孩子了吗? 传下去的是什么?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板书) 围绕这样一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问题? 解决学生关心的问题 提出探究的问题: 时间所限,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 基因在哪里?2、基因通过什么传递?3、基因是

关系 动手画出来 认真观察、思考 染色体都是偶数,都成对存在 成对的染色体大小、形态差不多 也应该成对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不足之处互相补充 做画图练习,即在果蝇的生殖细胞、受精卵中分别画出相应的染色体。 学生回报 学生讨论交流,最终表述出来。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既像父亲又像母亲。怎样传的?4、父母传给孩子的是一样多吗? 亲子代之间的桥梁是什么? 以人为例,我们先找一下父母与孩子联系的桥梁。 放受精过程的录像 亲子代间的桥梁是什么? 基因和染色体都在细胞核里,那基因和染色体什么关系?看书第29页,染色体是由什么构成的? 你在这张图上找到基因了吗? 我们再来看一段录像,看谁能从录像中找出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板书) 请你用图解、表解或漫画的形式表示出来。 哦,原来基因在染色体上,基因太小了,在光学显微镜下根本看不到,研究起来不方便,而染色体是可以看到的,这样的话,我们研究的“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问题是不是可以转化为研究“染色体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的问题啊? 把抽象的微观的问题具体化 观看多种生物的染色体数的表格,找出特点。 什么样的染色体称为一对? 出示人的染色体图片,让学生了解人的染色体数 既然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的,那么基因是怎样的? 同种生物的染色体数一定一样,不一样就会出现性状差异。 出示正常人的和多或少一条染色体的患者的染色体图片,让学生明白染色体在生殖过程中必须保持稳定。 那它是怎样保持染色体稳定的呢?

学会沟通说课稿

《学会沟通温暖亲情》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的是一节初二的主题班会课,班会的题目是《学会沟通温暖亲情》,它是针对学生与家长之间存在沟通障碍而设计的一节心理健康课。 下面我要从:设计理念、活动目标、活动重难点、活动方法、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六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课。 一、设计理念 在多年的班级管理中,我发现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自我独立意识的逐步增强,对父母不理解、叛逆、对抗情况日益严重,他们和家长的沟通日渐减少。再加上现在多是独生子女,受祖辈父辈几代人的娇惯,多以自我为中心。不会也不愿与父母沟通,影响学习和生活从而导致有的家庭不和谐,甚至可能影响他们的成长。因此,结合最近我收到的学生发来的心理问题短信,我设计了本课。 二、活动目标 1、启发学生感受亲情,促使学生产生积极主动与父母沟通的愿望。 2、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技巧。 3、学会解决与父母之间的误会和矛盾,提高与父母平等沟通的能力。 三、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技巧。 活动难点:激发学生产生积极主动与父母沟通的强烈愿望。 四、活动方法:情景创设法、讨论交流法、归纳总结法、角色互换法等。 五、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准备案例材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回忆与父母相处时有哪些冲突或烦恼以及解决的方法。 六、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由问题聚焦、敞开心扉、心灵对接、今日说“法”四个环节组成。 (一)问题聚焦 1.活动开始,在全班学生中进行小调查,即:“小时候,我们和父母之间是亲密无间,无话不谈。升入初二的我们,现在和父母关系又是怎样的呢?是亲密如初呢?还是比较疏远呢?还是关系比较紧张呢?”通过调查能看出绝大多数学生与父母关系不如从前,老师引出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与父母之间缺少沟通从而导入课题《学会沟通温暖亲情》。 设计意图:调查的用意在于让学生发现与父母关系出现了问题,而且这一问题在学生中具有普遍性,以引起他们的重视。 2.利用我收到的学生和父母关系紧张的一条短信,再现与父母沟通不畅引起的苦恼,并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这位学生和父母的矛盾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导致了什么样的后果。短信内容是这样:(投影) 老师,我最近很郁闷,我和父母要么是不搭理,要么就是激烈的争吵。他们还经常责骂我,有一次还打了我。我知道不该顶撞父母,但是我实在控制不住自己,我明显感觉到和他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了,我该怎么办,您能告诉我吗? 设计意图:用学生身边的案例入手,引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共鸣,唤醒他们的记忆,为下一步说自己的烦恼,奠定了心理和情感基础。 (二)敞开心扉: 结合学生短信这个案例,引导学生敞开心扉说说自己在生活中和父母之间存在哪些冲

《主动沟通健康成长》说课稿

《主动沟通健康成长》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主动沟通健康成长》,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理念、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与说预期的教学效果等六部分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20分)【评分标准: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充分认识教材特点,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充分挖掘教材内涵。】 ㈠使用的教材:我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框《主动沟通健康成长》。 ㈡分析本框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1.“学会交往,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是整个8年级上册的教学重点。 2.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学会了如何与家长进行正常交往。随着交往范围的扩展,第二单元要教会学生在学校中与同学、老师进行有效的沟通。其中第四课学习如何与老师进行有效的沟通。本框题是在第一框《我知我师我爱我师》的基础上展开的,通过学习,掌握与老师进行有效沟通的基本准则。这又为学习第三单元与地球村人打交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㈢分析学情:当前初中学生在教师的人际交往中,面临着两个问题、两个转型。 1.时代价值观的转型。传统的教师观和学生观正在向现代教师观和学生观转变,教与学的关系也在转变,建立在传统的等级秩序意义上的以师道尊严为核心的师生交往观,正在被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交

往观取代。价值观的转型对学生如何与教师交往影响巨大。师生民主、平等的交往观实质上是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反映。本课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以现代师生关系为基本立足点,同时兼顾传统师生观的合理成分,以期舒解学生在此问题上的紧张。 2.个体心理发展的转型。初中生正在经历从长辈(包括教师)的依附到人格独立的转变,从主要是“向师型”到主要是“独立型”的转变,既迫切渴望与教师建立平等的朋友般的师生关系,又难以摆脱对教师的尊从、甚至害怕的心。因此,如何有效地与教师进行沟通是初中学生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框试图从观念和沟通技巧两个方面帮助学生解决这个问题。 ㈣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 1.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①知道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内涵;②懂得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③能够说出与老师交往与沟通的基本准则。 ⑵能力目标:①能够运用认知转换的方法解释师生交往的不同行为;②能够运用角色互换的方法理解师生交往中的矛盾与冲突,能够与老师进行有效的沟通;③能够遵循师生交往的基本原则与老师交往。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①愿意与老师交往,积极与老师进行有效的沟通。②认同新型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的基本价值取向,积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③主动增进与教师的感情,尊敬教师,理解教师,体谅教师。 2.确立的依据: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练习题

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染色体、DNA、基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B.染色体主要由DNA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 C.一个DNA分子上只有一个基因D.DNA分子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2.学习了“遗传的物质基础”后,小路同学找来一根白色长绳,在长绳上用红橙黄绿等颜色涂出了长短不一的区段,之后,把长绳处理成短棒状.在小路的动手活动中,长绳,各色区段、短棒分别代表的是() A.DNA、染色体、基因B.DNA、基因、染色体 C.基因、DNA、染色体D.染色体、DNA、基因 3.下列图示能正确表示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关系的是() A.B. C.D. 4.下列关于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染色体在所有细胞内都是成对存在的 B.染色体由DNA和基因组成 C.每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包含一个基因 D.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的DNA片段5.如图是与遗传有关的概念简图,图中的①②③依次是() A.染色体、DNA、基因B.染色体、基因、DNA C.DNA、染色体、基因D.DNA、基因、染色体 6.如图为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叙 述,错误的是() A.3和4都含有特定的遗传信息 B.具有遗传效应的2的片段叫基因 C.在细胞分裂过程中1的变化最明显 D.每种生物细胞内1的形态与数目都是一定的 7.图是染色体结构图解,结合图示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1是蛋白质分子,2是DNA分子 B.DNA是链状结构,外形很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C.一条染色体应该含有2个DNA分子 D.每条染色体上有很多蛋白质,蛋白质不能控制生物性 状

“主动沟通健康成长”说课稿

主动沟通健康成长”说课稿 一、教材解读 1、使用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四课第二框题《主动沟通健康成长》。 2、课标的具体要求本课所依据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他人的关系”之“交往与沟通”。该部分的课程目标是:“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学会人际交流与沟通;善于与人合作,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与批评,增进与教师的感情”。 3、本框的地位及作用 本册教材把学会交往作为主题,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此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我知我师我爱我师》,这为过渡到本框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如何有效地与老师进行沟通,是初中生面临的非常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框就是试图从观念和沟通技巧两个方面帮助学生解决这个问题。本框遵循从“观念”到“行为”的编写思路,分为“师生交往新观念”和“共筑师生情感桥梁” 两个子目,既是第四课的教学重点,也是全书的教学重点。 4、本框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学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重点依据: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模式的改变,课堂教学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现代教育更加强调师生互动。师生关系是否融洽,将直接影响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因此,共筑师生情感桥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一个正在探讨的新课题,既是社会热点,又是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学会理解和有效的沟通 难点依据:由于师生角色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就会在一些问题上构成矛盾、冲突和对立。加上学生独立意识飞速发展,缺乏教师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不能很好地从教师的角度、立场看问题。因而学生理解教师和与教师有效沟通具有一定的难度,是本课难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能够说出与教师交往沟通的基本准则;掌握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方法。 2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角色互换的方法理解师生交往中的矛盾冲突,能够与教师进行有效地沟通。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愿意与教师交往,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地沟通;认同新型师生关系之民主、平等的基本价值取向,积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学情分析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大部分学生都有尊重教师,乐于接受教师教导的自然倾向,即具有向师性。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独立意识飞速发展,一部分学生不愿主动与教师沟通,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受到教师的“不公平”对待或误解,以及受到自身的封闭、羞怯、逆反等不良心理的影响,不能正确处理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与矛盾,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和健康心理的养成。因此,针对学生的实际特点,采取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与体验,使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习题精选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对DNA叙述正确的是 ( ) A.DNA就是染色体,染色体就是DNA B.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存在于细胞核内 C.DNA分子是直线形的,分子很大 D.DNA分子的结构比较复杂,但里面没有遗传信息 2.生物体主要的遗传物质存在于 ( ) A.细胞膜上B.细胞质中C.细胞核内D.细胞器上 3.下列关于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基因位于细胞膜上B.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C.所有基因的大小都相同D.基因是由蛋白质构成的 4.下列基因组成中,一般属于生殖细胞的是 ( ) A.AA B. Aa C.aa D. A 5.染色体是 ( ) A.在任何细胞中均成对存在B.在生殖细胞中成对存在C.在所有细胞中均不成对存在D.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

6.亲代的性状能够传给子代是由于 ( ) A.亲代直接把性状传给了子代B.亲代把DNA传给了子代 C.亲代把遗传物质复制一份传给了子代D.亲代把所有细胞内的结构复制一份传给了 7.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精子中染色体的 ( ) 1倍 A.2倍 B.1倍 C.3倍 D. 2 8.马蛔虫的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数量是 ( ) A.2对 B.2条C.23条 D.23对 9.玉米的体细胞中有20条染色体,它的叶片细胞、根毛细胞、花粉细胞中的染色体条数分别为 ( ) A.20,20,10 B.20,20,20 C.10,20,20 D.10,10,20 10.已知一个未受精的鸭蛋细胞中含有染色体40条,那么生这个鸭蛋的母鸭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 ( ) A.20条 B.40条C.60条 D.80条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8分) 1.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是____和____。

敞开心扉学会沟通说课稿

敞开心扉学会沟通说课稿 教学目的:加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节,为美好人生迈出坚实一步 设计意图:将教材和学案结合起来,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得出克服青春期闭锁心里的有效途径,从而突破本课的教学重点 (四)情景模拟、学以致用——突破难点 1、分析两封信——苦恼的女儿、烦心的父母让大家思考双方的障碍是什么 2、案例分析 小美晚上有重要的事情想和爸爸商量,造成出门时叮嘱爸爸早点回来。晚上6点爸爸准时到家,小美却抱怨爸爸回来得太晚,而爸爸认为他已经回来得够早了。 1、为什么爸爸认为回来得够早了而小美却嫌爸爸回来得太晚了呢? 2、小美该怎样对爸爸说才能避免误会?说明了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大家经常碰到的父母与子女的沟通困难现象,分析其产生原因,进而引导大家去解决问题——如何与父母朋友进行沟通,即,总结沟通的技巧主动交流、认真倾听、主动道歉、控制情绪、善于体谅 3、学以致用 1.有一天,女儿有事回家迟了,母亲十分恼火:“你就是不守信,只想到自己!”女儿:“我怎么没守信了,我今天有事!”母亲:“有什么事,我不想听你讲。”女儿:“我本来也不想讲。” 女儿可以这样对母亲说: ________ ________ 2.张华与刘铭打篮球,一不小心把刘铭的眼镜打了下来,摔坏了,刘铭喊到:“喂,小子,你赔我眼镜!” “是你先踩我,我手才碰到你的。”“你想甩赖!”“谁让你先踩我的!”两人闹的.不可开交。 张华与刘鸣可以这样做:________ ___ (五)课堂小结:青春 青春是多姿多彩的,青春期的心理就是在矛盾中形成并慢慢趋于成熟的,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我们要加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节,为拥有美好人生迈好坚实的一步。

《学会人际交往》说课稿

《学会人际交往》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围绕如何培养健康心理这一问题而展开的。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心理健康和个人成长的关系。懂得如何理解自我的心理现象,从而提高环境适应的能力。为青春期心理的健康发展打下基础。本节课讲的是“学会人际交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人际交往的作用。(2)人际交往的方法(3)常见人际关系的处理,本节之所以讨论人际交往的问题。是基于人际交往的障碍和冲突是青春期心理问题的主要诱因。也是技校学生普遍遇到的问题。而且人际交往也是学生最主要的社会技能之一,这节课是前两节课的落脚点,是检验学生是否会运用学到的心理知识进行自助。因此,这节课是第二课的归宿。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及特点,我制订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要求: 掌握人际交往的原则、技巧。 2、能力方面要求: (1)学会归纳问题的方法;善于从现象中发现规律。 (2)认同常见的人际关系处理方法,主动提高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 由于新入校的技校学生大多十六、七岁,这一阶段学生的特点是一方面十分渴望获得友谊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另一方面又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与独立性,加之大多数第一次远离家乡亲人,较缺乏生活经验和自制能力。使得不少学生较难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和较为复杂的人际关系,为了能给学生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我制订如下教学重点、难点: (1)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技巧。 (2)学生学会积极地与人沟通、交往、合作、互助。 三、教法分析 教法是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来制定的。我的教学对象是才入校的一年级新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应努力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加之本课和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应积极引导。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学生开展心理体验活动,唤醒学生的已有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此,我确定以下教法: (1)讲述 (2)心理测验 (3)学生讨论 (4)角色扮演 (5)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过程(关于教学设计) 1、新课导入:导入新课是引发学生学习的第一个环节,为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我以卡耐基的一句话为导入语,高度概括人际交往的重要性,目的是增加说服力,权威性,然后我用《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电影《甲方乙方》的部分情节说明个体不能离开社会而存在,从而证明了人际交往的重要作用。因为学生对这些文学,影视作品都很熟悉,通过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