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练习题范文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练习题范文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练习题范文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练习题

基础达标

一、填空题

1.距今约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生动地展现了我国流域原始农耕的图景,他们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耕地,种植,住着房子,过着定居生活。他们已挖掘,饲养家畜,会制造,还能制造简单玉器和原始。

2.在陕西西安附近半坡村,发现了距今约年的原始农耕村落遗址。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收割庄稼,主要粮食是。他们居住在房子里,能制造色彩艳丽的,上有刻画。半坡原始居民已会纺线、、。

3.距今约年的山东大汶口居民,农耕经济有更大发展,农具有磨制、等。

二、选择题

1.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共同点是()

A.以原始农业为主

B.以饲养家畜、家禽为主

C.以采集、狩猎为主

D.以原始农业生产为主的多种经济生活

2.使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过着定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A.学会建造房屋

B.掘井饮水方便

C.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

D.自然环境的变化

3.下列现象不符合史实的是()

A.北京人使用天然火

B.半坡人使用耒耜耕地

C.山顶洞人使用骨针缝制衣服

D.河姆渡人使用弓箭打猎

4.对半坡人和河姆渡人而言,最不可能发生的是()

A.尝试着培育野生猪、野生狗尾草,使之成为自己的主食——粟和稻

B.发明了弓箭狩猎,并将吃不完的野兽饲养起来

C.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D.广泛种植棉花,穿棉布衣服

5.促使原始居民过定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环境的变化

B.氏族公社的形成

C.原始农业的发展

D.学会建造房屋

能力提升

1.反映我国长江流域农耕生活的文化遗址是()

A.半坡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大汉口遗址

D.山顶洞人遗址

2.右边图示的文物是在什么地方出土的()

A.山顶洞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元谋人遗址

D.河姆渡人遗址

3.很多同学爱吃米饭,你可曾想到稻米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种植史。请你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下列哪个地方的先民最早可以品尝到香喷喷的米饭()

A.北京周口店

B.陕西半坡村

C.山东大汉口

D.浙江河姆渡

4.假如你生活在半坡原始居民时代,在猎获一头野猪后,要把猪腿剁下,你所使用的工具是()

A.打制石器

B.磨制石器

C.青铜剑

D.铁斧

5.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的陶器主要是()

A.彩陶

B.黑陶

C.白陶

D.红陶

6.(2007年,山东模拟)原始社会时期,我国形成南稻北粟的农业布局的主要原因是()

A. 自然条件的差异

B.人们不同的生活习惯

C.北方人喜好吃粟,南方人喜好吃稻

D.北方不产稻,南方不产粟

1.考古发掘的遗址实物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最能证明“中国是水稻的故乡”的遗址是()

A.半坡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大汶口遗址

D.周口店遗址

2.中华民族以农耕文明为基础。最能体现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化成就的是()

A.种植粟

B.种植水稻

C.加工玉器

D.烧制彩陶

3.在历史剧“河姆渡原始居民”中,不该出现的场景是()

A.种植水稻

B.猪狗等家畜

C.半地穴式房屋

D.石斧等农具

4.很多同学平常爱吃米饭,你可曾想到,稻米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种植史。下列先民最早可以品尝香喷喷的米饭的是()

A.北京人

B.半坡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

5.假如你去西安古城旅游,离你最近的原始居民遗址是()

A.半坡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大汶口遗址

D.河姆渡遗址

6.“民以食为天。”我国先民最早种植和食用的两种粮食作物是()

A.水稻和玉米

B.水稻和小麦

C.粟和小麦

D.粟和水稻

7.如果时空倒转,阿Q来到某原始居民的住处,当地居民以粟款待他。说明款待阿Q的原始居民是()

A.元谋人

B. 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8.右图所示的彩陶应该出土于()

A.元谋

B.半坡

C.周口店

D.河姆渡

9.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主要遗址中,位于黄河流域的是()

A.红山文化遗址、半坡遗址

B.大汶口遗址、半坡遗址

C.河姆渡遗址、红山文化遗址

D.大汶口遗址、河姆渡遗址

1.我国原始农耕的出现距今约

A.七千年

B.五六千年

C.一万八千年

D.四五千年

2.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代表是

A.河姆渡原始居民

B.半坡原始居民

C.大汶口原始居民

D.山顶洞人

3.粟的种植源于我国,它最早出现于

A.七千年

B.五六千年

C.一万八千年

D.四五千年

4.粟成熟后,半坡的原始居民可能用以下什么工具收割

A.简单打制的粗糙石刀

B.磨光后的石刀

C.装有木柄的骨耜

D.木制的耒

5.半坡原始居民可能吃的食物是

A.主食是粟,副食有鱼、肉、蔬菜

B.主食是稻,副食有鱼

C.主食有麦,副食有鱼肉和蔬菜

D.主食是水稻,副食有肉和蔬菜

6.彩陶的出现,反映了人们物质生活的丰富和审美情趣的提高。下面哪个原始人类能够制造彩陶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

7.在半坡遗址中出土了许多骨制箭头、鱼叉和鱼钩,这说明

A.打猎和捕鱼在当时仍占有重要地位

B.主要用来和其他原始居民互相交换,并不注重使用

C.这些器械只是人们平时消遣的工具

D.用它们作武器进行原始战争

8.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是

①麦②水稻③粟④玉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下面分别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简图,造成这种结构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双方建筑观念不同

B.双方生活习惯不同

C.双方使用的工具不同

D.双方所在地的气候、环境不同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的工具比半坡原始居民先进

B.半坡原始居民用保存的天然火种烧烤猎物和做饭

C.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都能够制作出彩陶

D.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时代晚于河姆渡原始居民

11.下列能够说明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山顶洞人进步的是

①用人工取火的方法生火烧烤②使用磨制的石器③发明干栏式的房子④制造陶器和制作简单的玉器与原始乐器⑤出现了原始的农耕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

D.①③④

12.大汶口墓葬里出现了随葬品多少相差悬殊的现象,从根本上说,这是由于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的出现

C.随葬的观念不同

D.当地的风俗习惯

13.下列进步与普遍采用磨制石器无关的是

A.农耕经济的发展

B.原始畜牧业的出现

C.建筑技术的进步

D.制陶技术的提高

14.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环境的优劣

B.原始农业的发展

C.掌握了人工取火技术

D.学会了建造房屋

1.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距今年代是( )

A.约五六千年

B.约一万八千年

C.约七十至二十万年

D.约四千多年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粟的种植始于( )

A.山顶洞人时期

B.半坡氏族时期

C.大汶口文化时期

D.黄帝和尧、舜、禹传说时

3.能较典型的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①北京人②山顶洞人③河姆渡人④半坡人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4.下列关于半坡人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会制造彩陶,鱼纹彩陶盆是其代表作之一

B 学会了种植白菜、芥菜等农作物

C 会建造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的生活

D 圈养猪、狗等家畜

5.半坡居民在生活中可能食用的食物包括:()

①水稻②白菜或芥菜等蔬菜③鱼④猪肉⑤粟

A 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 D ③④⑤

6.对半坡人和河姆渡人的不同表述正确的是:()

A 半坡人位于长江流域,河姆渡人位于黄河流域

B 半坡人居住的房屋为半地穴式结构,河姆渡人居住的房屋为干栏式结构

C 半坡人主要种植水稻,河姆渡人主要种植粟

D 半坡人已会制造黑陶作品,河姆渡人会制造彩陶

7.导致下图中两种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生活习惯

B.生产工具

C.自然环境

D.生产力水平

8.右图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水井和草棚复原图,它

说明河姆渡居民已经过着( )

A.游牧生活

B.定居生活

C.生活不稳定

D.与外地交换食品

9.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比北京人进步表现在:

()

①种植农作物,开创原始农耕文化

②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③学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④会制作陶器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2009德城中考]第11题“民以食为天”,从野食充饥到农耕种植是人类生活史上的飞跃。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远古居民是

A.北京人

B.半坡人

C.元谋人

D.河姆渡人

[参考答案] B

[2009临沂中考]第11题2008年11月至2009年1月,“至尊国礼”(即世界各国领导人馈赠给我国领导人的珍贵礼品)在西安半坡博物馆隆重展出。下列关于该博物馆的说法,正确的

①它是在半坡遗址发现后建立的②它只是用来收藏和展示“至尊国礼”

③它展出了半坡遗址中出土的历史文物④它展示再现了我国原始农耕的图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 B

[2009南京中考]第1题历史老师在介绍我国一处早期文化遗址时,提到“长江流域”、“水稻”、“干栏式房屋”。此文化遗址最有可能是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参考答案] C

[2009衡阳中考]第1题1973年,浙江省余姚市农民在建排涝站挖地基时,意外地发现一处原始时代人类生活遗址。遗址中有稻谷、稻秆、稻叶堆积。这处遗址是

A.北京人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

C.半坡人遗址

D.河姆渡人遗址

[参考答案]D

[2009娄底中考]第1题我们中国人见面喜欢问“你今天吃什么菜?”历史上,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蔬菜的国家,这个最早种植地你认为是

A.北京周口店

B.浙江河姆渡

C.陕西半坡

D.云南元谋

[参考答案] C

(2010?山东聊城)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据考古发现,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的是()D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居民

D.半坡居民

(2010?江苏苏州)1.2009年11月,被确认为我国发现的最早人工栽培水稻地区之一的苏州草鞋山遗址又有新的考古发现,进一步丰富了其文化内涵。在下列远古人类中,也已经种植水稻的是()D

A.元谋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2010?山东滨州)1.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A

A.农业生产的出现

B.火的使用

C.建造房屋

D.使用陶器

(2010?江苏连云港)19.较早种植水稻并居住于长江流域干栏式房屋的是()D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2010?广东)1.下列最能够体现河姆渡原始农耕文化成就的是()B

A.粟的种植

B.水稻的种植

C.玉米的种植

D.小麦的种植

(2010?湖南衡阳)1.某历史纪录片《半坡原始居民》,介绍了半坡人生活的历史信息。其中介绍错误的是()A

A.生活在长江流域

B.住着半地穴式房屋

C.种植粮食作物粟

D.使用磨制石器生产(2010?福建莆田)1.我国较早种植水稻的是()D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2010?江苏盐城)1.水稻是盐城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下列最早大量种植这种作物的原始农耕居民是()C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居民

D.半坡居民

(2010?湖南永州)1.下图中的文物图片集中反映了某原始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该原始居民应是()B

磨制石锄骨制箭头纺轮刻有符号的陶片

A.北京人

B.半坡人

C.元谋人

D.河姆渡人

(2010?山东菏泽)1.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最能体现该地区原始农耕文化成就的应该是()A

A.种植粟

B.种植水稻

C.人工取火

D.住干栏式房子

[2011?福州]在长江流域的某原始遗址,发现了距今约七千年的稻谷和稻壳。据此推断,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是( A )

A.河姆渡原始居民

B.半坡原始居民

C. 炎帝部落

D. 黄帝部落

[2011?东营]下列能展现长江流域居民制作末耜、种植水稻等原始农耕生活图景的文化遗址是(C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2011?巴彦淖尔]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是( C )

A.北京人

B.元谋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2011?聊城]下列考古发现的生产工具,代表我国原始居民生产力最高水平的是( C )

A.打制石器

B.骨耜

C.钻孔石斧

D.铁犁铧

[2011?泉州]你若要实地考察我国北方原始居民最早种植粟的遗址,应到(C )

A.云南元谋

B.北京周口店

C.陕西西安

D.浙江余姚

[2011?岳阳]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蔬菜的国家。下列遗址的考古发现中,可为这一论断提供证据的是(C)

A.元谋人遗址

B. 北京人遗址

C. 河姆渡人遗址

D. 半坡人遗址

[2011?盐城]早在五六千年前的磨制石器时代,射阳湖畔就已经生活着盐阜人民的远祖——淮夷。同期,生活在黄河流域的我国原始居民是( C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2011?郴州]能够种植粟、烧制彩陶、住半地穴式房屋的我国原始居民是( C )

A. 元谋人

B. 河姆渡人

C. 半坡人

D. 北京人

10.识读下图,回答问题:

图一图二

(1)图一、图二分别是哪一原始居民居住的何种类型的房屋复原图?

(2)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试从气候的角度分析南北方房屋的样式为什么不同?

7.阅读下列材料:

古之人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农具名),教民农作。

请回答:

(1)神农为什么要“教民农作”?(可直接摘抄原文。)

(2)这段材料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的什么历史现象?

农业文明。它的起源就是水稻的起源。水稻的起源问题,成为近30年来国内外自然科学史学家、农学家研究关注的热点。以往,专家、学者对稻作的起源意见分歧较大,随着近年考古发掘的不断发现,认识逐渐趋于统一。即水稻起源:中国早于印度。20世纪70年代,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遗址出土了大量距今七千年前的稻谷遗存,表明中华民族的祖先早已学会了栽培水稻,对此前有关水稻起源于印度、水稻起源于印度阿萨姆至中国云南的说法是一个很大的冲击。国内外学者不得不改变看法,把目光纷纷投向中国的河姆渡。

(3)列举出这个时期我国长江、黄河流域的典型代表以及他们种植的农作物。

8.读下图,请回答:

(1)说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遗址的分布特点是什么?试据图说明。

(2)产生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拓展探究

中华民族在古代存在着两种文化类型,即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这两种文化在相互碰撞中互补、融合,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你认为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反映的是哪种文化类型?请说出理由。

思维发散点拨:

归纳综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要求,在此基础上进行纵向、横向的比较是提高历史认识的有效途径。学习本科时建议你从地理位置、生活状况归纳比较半坡聚落与河姆渡聚落的不同,认识到地理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建议你从生活状况、生产状况的角度比较半坡、河姆渡聚落与北京人、山顶洞人的不同,认识到生产的发展推动着人类不断进步。

知识链接

下面两图是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与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干栏式房屋。比较一下,两者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想一想,两地的原始居民在建造房屋时他们是怎样考虑的?读图分析后讨论再回答。

拓展探究

中华民族在古代存在着两种文化类型,即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这两种文化在相互碰撞中互补、融合,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你认为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反映的是哪种文化类型?请说出理由。

思维发散点拨:

归纳综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要求,在此基础上进行纵向、横向的比较是提高历史认识的有效途径。学习本科时建议你从地理位置、生活状况归纳比较半坡聚落与河姆渡聚落的不同,认识到地理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建议你从生活状况、生产状况的角度比较半坡、河姆渡聚落与北京人、山顶洞人的不同,认识到生产的发展推动着人类不断进步。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练习题范文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练习题 基础达标 一、填空题 1.距今约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生动地展现了我国流域原始农耕的图景,他们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耕地,种植,住着房子,过着定居生活。他们已挖掘,饲养家畜,会制造,还能制造简单玉器和原始。 2.在陕西西安附近半坡村,发现了距今约年的原始农耕村落遗址。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收割庄稼,主要粮食是。他们居住在房子里,能制造色彩艳丽的,上有刻画。半坡原始居民已会纺线、、。 3.距今约年的山东大汶口居民,农耕经济有更大发展,农具有磨制、等。 二、选择题 1.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共同点是() A.以原始农业为主 B.以饲养家畜、家禽为主 C.以采集、狩猎为主 D.以原始农业生产为主的多种经济生活 2.使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过着定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A.学会建造房屋 B.掘井饮水方便 C.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 D.自然环境的变化 3.下列现象不符合史实的是() A.北京人使用天然火 B.半坡人使用耒耜耕地 C.山顶洞人使用骨针缝制衣服 D.河姆渡人使用弓箭打猎 4.对半坡人和河姆渡人而言,最不可能发生的是() A.尝试着培育野生猪、野生狗尾草,使之成为自己的主食——粟和稻 B.发明了弓箭狩猎,并将吃不完的野兽饲养起来 C.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D.广泛种植棉花,穿棉布衣服 5.促使原始居民过定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环境的变化 B.氏族公社的形成 C.原始农业的发展 D.学会建造房屋 能力提升 1.反映我国长江流域农耕生活的文化遗址是() A.半坡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大汉口遗址 D.山顶洞人遗址 2.右边图示的文物是在什么地方出土的() A.山顶洞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元谋人遗址 D.河姆渡人遗址 3.很多同学爱吃米饭,你可曾想到稻米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种植史。请你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下列哪个地方的先民最早可以品尝到香喷喷的米饭() A.北京周口店 B.陕西半坡村 C.山东大汉口 D.浙江河姆渡 4.假如你生活在半坡原始居民时代,在猎获一头野猪后,要把猪腿剁下,你所使用的工具是() A.打制石器 B.磨制石器 C.青铜剑 D.铁斧 5.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的陶器主要是() A.彩陶 B.黑陶 C.白陶 D.红陶 6.(2007年,山东模拟)原始社会时期,我国形成南稻北粟的农业布局的主要原因是() A. 自然条件的差异 B.人们不同的生活习惯

政治生活第二课 教案

第二课公民的政治参与 全课概述 本课分析我国公民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途径和方式,理解公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重大作用,感悟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意义,不断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能力。 本课可分为4个框题 一、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 二、民主决策:作出最佳的选择 三、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 四、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 第一框题《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的含义。 2、理解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的优缺点,珍惜选举权的重要性。 3、结合我国选举制度的发展历程说明影响选举选举方式的因素。 (二)能力目标 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提高政治参与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政治参与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 选举方式的选择,选举权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选举方式的选择。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如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正确行使好自己的选举权?这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进行新课 一、民主选举面面观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第15页材料,同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1、镜头一的选举方式是直接选举,镜头二是间接选举,它们都是实行差额选举。 2、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应该珍惜并行使好自己的选举权;要不断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质和能力,增强当家作主的主人翁责任感。 二、选举方式的选择 1、我国当前的选举方式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说明我国当前有哪些选举方式?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讨论后作出进行点评。 (1)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 直接选举: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被选举人的方式。 优缺点:每个选民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信赖的人。但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情况下组织工作和技术工作难度大无法使用。 间接选举:先由选民选举自己的代表,再由代表选举产生上一级权力机关的代表或政府领导成员。 优缺点:选举的成本较低,便于组织,但影响选民真实意愿的表达。 (2)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 等额选举:正式候选人名额与应选名额相等。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农耕聚落练习1 北师大版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选择题: 1. 右图是原始居民使用的骨耜和装有木柄的骨耜复原图,它的功能是( ) A.制陶 B.耕地 C.造房 D.捕鱼 2. 下列内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使用骨针缝衣②采用天然火③种植水稻④制造色彩鲜丽的彩陶 A.②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④③②① D.①③②④ 3.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是我国的( ) A.山顶洞人 B.半坡原始居民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大汶口原始居民 4. 使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过着定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 A.学会建造房屋 B.自然环境的变化 C.原始农耕经济发展 D.掘井饮水方便 5.下列关于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农耕生活的描述不相同的是( ) A.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B.都能制造陶器,饲养家畜 C.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D.种植粟和蔬菜 6. 在长江流域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遗址是( ) A.河姆渡遗址 B.半坡遗址 C.大汶口遗址 D.红山文化遗址 7. 世界上最早种粟的是( ) A.河姆渡原始居民 B.半坡原始居民 C.山顶洞人 D.大汶口原始居民 8. 半坡原始农耕村落遗址距今约( ) A.三四千年 B.四五千年 C.五六千年 D.七八千年 二、问答题: 1. 比较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与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干栏式房屋,两者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想一想,两地的原始居民在建造房屋时他们是怎样考虑的?读图分析后讨论再回答。 2. 在原始农耕生活中有哪些具体反映?大家讨论讨论,在现实生活中应受到什么教育? 自设创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B 2.A 3.C 4.C 5. D 6. A 7. B 8. C 二、问答题 1.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是半穴居房屋,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房屋是干栏式的房屋。 它与南北方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有密切关系。干栏式的房屋是长江流域及南方地区较普遍流行的居住的形式,与南方地势低洼多雨潮湿的自然环境有关。而北方气候干燥,冬季气温又低,建筑地穴式的房屋与北方的气候条件是相适应的。 两地原始居民,正是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考虑,而建筑的房屋是不同式样的,体现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观点。 2.关于神农氏教民种植五谷的传说,古史多有记载。《白虎通》引文是讲神农氏制耒耜,教民农耕,要讲究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长江流域的河姆渡适合种植水稻,黄河流域的半坡适合种植粟。同时它也影响了两大流域的居民定居生活,河姆渡原始居民建造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住半穴式房屋都与上面提到的条件有关。 现实生活中要学会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顺应自然的科学规律,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观念。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练习政治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50分,每题2分) 1、孟子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孟子的话对我们选拔干部的启示是() A、大范围的民主推荐或评议干部,可以避免少数人在用人上搞不正之风 B、选拔干部就应该扩大民主,让全国人民直接选举 C、靠组织或少数人考察推荐干部的方法应该废除 D、多数人认可的干部必然是最好的 2、政府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 A、坚持为人民服务 B、依法行政 C、坚持对人民负责 D、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 3、有的农民自发在村务公开栏上写对联“财清账清村务清,风顺水顺民心顺”,横批为“村务公开好”。村务公开“好”在() A、尊重和维护了农民的民主权利 B、使农民拥有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确保了公民的国家主人翁地位 D、增强了基层政府依法行政的观念 4、在今年的“两会”上,国务院提出了机构改革的方案,撤并了15个机构,减少了4个正部级机构。这一改革的目的是() A、精简政府机构 B、建设服务型政府 C、增强政府权威 D、扩大公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5、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提出“十一五”期间,减灾工作要达到以下目标:灾害发生24小时之内,保证灾民得到食物、饮用水、衣物、医疗卫生救援、临时住所等方面的基本生活救助。这说明() A、减灾、救助是政府的中心工作 B、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C、国家认真履行经济建设职能 D、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6、在有些地方,发展就是不断毁掉资源,留下垃圾和污染,产生GDP。如果把排污企业比作老鼠,环保执法人员应该是猫,但是结果往往是,猫要靠老鼠供养,老鼠更要靠猫活下去,这是不好的现象。因此() A、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坚持依法执政 B、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坚持依法行政 C、党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D、党和政府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 7、20XX年11月12日,公安部消防局发出通知,在全国消防部队实施《公安消防部队四个严禁》,这是公安消防部队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政治建警,从严治警,着力构建有消防部队特色的惩防体系,推进反腐倡廉工作扎实有效开展的一项刚性举措。上述举措将() ①提升政府公职人员的德行操守,增强政府的权威②增强政府部门的职能、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 ③促使政府依法行政,根本转变政府部门的职能④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杜绝工作失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①② D ④.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8、某市统计局透露,“幸福感”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正式列入市统计局每年进行的和谐社会指标体系调查。为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该市政府应该() A、以人为本,认真履行立法机关的职能 B、转变理念,淡化监管职能

高中政治生活第二课第二框

第二框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 【学习目标】 1.了解民主决策的基本形式,知道现代社会生活中民主决策的重要意义。 2.增强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思维和概括能力、合作能力、交往能力、表达能力等。 3.在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体会民主决策的重要性,感受现代社会民主精神和民主制度的力量,为确立民主意识打下一定的认识基础。 【基础梳理】 一、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 1.民主决策的重要性:政府的重大决策牵涉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千家万户的生活。因此,决策是否科学、合理,至关重要。 2.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 (1)间接参与决策 通过________,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这是使各项决策能够反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保证。 (2)直接参与决策

【特别提示】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有间接方式和直接方式之分 【妙招点拨】区分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和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的方法: (1)概念不同:公民向决策机关反映意见、提出建议,这是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决策机关将涉及公共利益的各项决策进行公示,公民在了解有关内容后发表意见,提出建议,这是公民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2)方式不同: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是自下而上反映意见、提出建议;社会公示制度是自上而下发布草案或征集意见。 (3)时间不同:“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更多是在决策之前;“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更多是在决策之后。 (4)作用不同: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主要强调的是征求意见的过程,是为了形成决策;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强调的是决策结果的公布,便于人民监督。 二、同历决策过程共享决策成果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重要意义: 1、公民通过多渠道、多方式参与决策过程,是推进、的重要环节。 2.从决策者的角度看 ⑴有助于决策充分,体现决策的; ⑵有助于决策广泛,增强决策的。 3.从公民的角度看 ⑴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推动决策的; ⑵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 的。 【问题探究】 1、自主探究 判断:(1)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2)决策是少数精英的事,普通民众参与民主决策意义不大。() 2、情境探究 2012年6月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会议听取中国工程院关于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的汇报。温家宝指出,这一研究成果对于制定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能源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强调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进行专家论证,是我们加强科学民主决策的一项重要制度,应长期坚持下去。(1)材料体现了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哪种形式? (2)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有何意义?

(练习)政治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

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50分,每题2分) 1、孟子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孟子的话对我们选拔干部的启示是() A、大范围的民主推荐或评议干部,可以避免少数人在用人上搞不正之风 B、选拔干部就应该扩大民主,让全国人民直接选举 C、靠组织或少数人考察推荐干部的方法应该废除 D、多数人认可的干部必然是最好的 2、政府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 A、坚持为人民服务 B、依法行政 C、坚持对人民负责 D、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 3、有的农民自发在村务公开栏上写对联“财清账清村务清,风顺水顺民心顺”,横批为“村务公开好”。村务公开“好”在() A、尊重和维护了农民的民主权利 B、使农民拥有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确保了公民的国家主人翁地位 D、增强了基层政府依法行政的观念 4、在今年的“两会”上,国务院提出了机构改革的方案,撤并了15个机构,减少了4个正部级机构。这一改革的目的是() A、精简政府机构 B、建设服务型政府 C、增强政府权威 D、扩大公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5、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提出“十一五”期间,减灾工作要达到以下目标:灾害发生24小时之内,保证灾民得到食物、饮用水、衣物、医疗卫生救援、临时住所等方面的基本生活救助。这说明() A、减灾、救助是政府的中心工作 B、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C、国家认真履行经济建设职能 D、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6、在有些地方,发展就是不断毁掉资源,留下垃圾和污染,产生GDP。如果把排污企业比作老鼠,环保执法人员应该是猫,但是结果往往是,猫要靠老鼠供养,老鼠更要靠猫活下去,这是不好的现象。因此() A、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坚持依法执政 B、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坚持依法行政 C、党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D、党和政府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 7、20XX年11月12日,公安部消防局发出通知,在全国消防部队实施《公安消防部队四个严禁》,这是公安消防部队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政治建警,从严治警,着力构建有消防部队特色的惩防体系,推进反腐倡廉工作扎实有效开展的一项刚性举措。上述举措 将() ①提升政府公职人员的德行操守,增强政府的权威②增强政府部门的职能、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③促使政府依法行政,根本转变政府部门的职能④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杜绝工作失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 ④ D、①②

初中一年级历史上册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2新人教版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学情分析】 本课所讲授的对象—初一学生,初一历史的学习是学生学习历史的第一步,初一学生可能对历史这门课程比较陌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应多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教学中传授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热爱历史这门学科。【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继第一课基础上,讲述原始的农耕生活,目的要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展示出土文物图片设置问题,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寻找知识,逐步积累对原始农耕生活的认识,最终概括出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②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学会应用观察法、比较法,并逐步感知人类在文明演进中的艰辛历程和取得的巨大成就。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难点: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 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 采用读图,用视觉效果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然后通过讨论,结合所学知识,在比较归纳的基础上形成对原始农耕文化的正确认识

【教学过程】 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最古老的人类,了解了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知道了在早期人类时期,他们是以采集和渔猎为生,住在洞穴和树上,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但也有很多不便之处,随着人类的进步,人口的增多,这种状况发生了变化,人类开始过着较为稳定的生活,然而靠采集渔猎为主的生活,对原始人类来说是否有保障?为什么?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依靠“采集”为生,有很多局限性,要受到季节的影响,例如植物果实在冬天就很难找到;如遇上自然灾害,像水、旱灾等,可能就无法生存;食物来源不固定、不充足,生活的场所就不固定,那他们将始终过着流浪的生活,等等。 有什么好的办法让原始人的生活有保障呢?(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 (开始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 请大家阅读“导入框”的内容: 师:这是个美丽的神话传说,它反映了原始农耕的起源和发展过程。早期人类在长期的采集生活中,观察到植物的生长规律,一些可食用的食物种子落地、发芽、生长、成熟。他们开始有意识地种植可以食用的植物,经过长期的观察和摸索,初步掌握了一些植物的种植方法,然而,这是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就是这个漫长过程的真实写照,随着原始农耕的出现,人们的生活方式渐渐由采集过渡到农耕,这就是原始农耕的起源。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原始农耕的国家之一。你知道我国的原始农耕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吗?当时的人们有哪些生产工具?过着怎样的生活? 让我们一起步入那个时代,共同感受一下他们的生活吧。 【讲授新课】 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师:请大家阅读第7页的材料《白虎通》原文。 这一段话的意思是:神农氏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制造工具,教人种植。那么,天时、地利指的是什么呢?是自然环境,包括气候、水土、植被等。因为这些直接影响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状况。 师:请大家阅读教材第8页“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并找出这两种居民所在的地点及生活的河流流域。(河姆渡居民居住在浙江余姚,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居民居住在陕西西安,生活

初中历史原始的农耕生活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初中历史原始的农耕生活测试题及参考答 案 基础达标 一、填空题 1.距今约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生动地展现了我国流域原始农耕的图景,他们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耕地,种植,住着房子,过着定居生活。他们已挖掘,饲养家畜,会制造,还能制造简单玉器和原始。 2.在陕西西安附近半坡村,发现了距今约年的原始农耕村落遗址。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收割庄稼,主要粮食是。他们居住在房子里,能制造色彩艳丽的,上有刻画。半坡原始居民已会纺线、、。 3.距今约年的山东大汶口居民,农耕经济有更大发展,农具有磨制、等。 二、选择题 1.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共同点是() A.以原始农业为主 B.以饲养家畜、家禽为主 C.以采集、狩猎为主 D.以原始农业生产为主的多种经济生活 2.使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过着定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A.学会建造房屋 B.掘井饮水方便 C.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 D.自然环境的变化

3.下列现象不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A.北京人使用天然火 B.半坡人使用耒耜耕地 C.山顶洞人使用骨针缝制衣服 D.河姆渡人使用弓箭打猎 4.对半坡人和河姆渡人而言,最不可能发生的是() A.尝试着培育野生猪、野生狗尾草,使之成为自己的主食——粟和稻 B.发明了弓箭狩猎,并将吃不完的野兽饲养起来 C.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D.广泛种植棉花,穿棉布衣服 5.促使原始居民过定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环境的变化 B.氏族公社的形成 C.原始农业的发展 D.学会建造房屋 能力提升 1.反映我国长江流域农耕生活的文化遗址是() A.半坡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大汉口遗址 D.山顶洞人遗址 2.下边图示的文物是在什么地方出土的?() A.山顶洞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元谋人遗址 D.河姆渡人遗址

完整版政治生活第二课练习题

如果你向神求助,说明你相信神的能力如果神没有帮助你,说明神相信你的能力。 课题: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习学年高三一轮复16-17 整理人:闫鹏 校对人:张花竹习题组编学号班级姓 名)期第(15 )某市规定,对下派社区的工作事务,实行清单管理:属于各卷文综政治162016年高考全国11.(街道办事处职责范围内的事项,不得转嫁给社区:需要社区协助的事项,应当为社区提供必要/部门的经费和工作条件。这一规定②创新了社区组织管理形式①彰显了社区组织的自治功能 ④旨在提高基层政府行政效率③有利于推进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 ③④②③ D.A.①③ B.①④ C.)为缩短学生上学路程与保障学生安全,某村村民希望新修一162卷文综政治.(2016年高考全国2条便道。村党支部、村委会为此建立基层协商民主理事会。理事会就工程要不要建、由谁建、资金来源等问题广泛征求民意,经过民主协商,是终决定修建便道。村理事会的建立②维护了村民的切身利益①改变了村民自治的主体④规范了村民的行为方式③丰富了村民自治的实践形式.③④ C.②③ D.①④A.①② B)省政府参事一般由专家、知名企业家和退休但经验丰富的学者型领31(2016年高考浙江文综政治3导等担任,他们可以以个人身份向政府建言献策,所提建议可以通过“直通车”的方式,快速传至省委省政府,乃至国务院。这从一个侧面表明①公民可以通过专家咨询制度参与民主决策②每一公民的政治权利是不同的④公民拥有参与政治生活的权力③公民对政府决策的作用和影响是相同的①④ C. ②③ D. ①③A. B. ②④)年高考北京卷文综政治.(2016344 关于这张选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选票所反映的信息,可判断该选举为间接选举 1 如果你向神求助,说明你相信神的能力如果神没有帮助你,说明神相信你的能力。 B.根据选票所反映的信息,可判断该选举为差额选举 C.根据选票,该区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是农村人大代表的4倍 D.在另选人姓名栏内填写自己的姓名,并在上方符号栏内划“○”,该选票无效 5(2016年高考江苏政治13)某市民政局统计显示,目前该市居民委员会承担的行政性工作占其总工作量的85% 以上, 这一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对这一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原始的农耕生活练习题

原始的农耕生活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我国原始农耕的出现与传说中的哪位人物有关() A.女娲 B.伏羲氏 C.神农氏 D.黄帝 2.“民以食为天”。我们的先民最早种植和食用的两种粮食作物是() A.水稻和粟 B.水稻和小麦 C.水稻和玉米 D.粟和小麦 3.稻米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种植史。右图是我国出土的距今约7000年的稻谷遗存,它位于() A.北京周口店 B.陕西半坡村 C.山东大汶口 D.浙江河姆渡 4.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 河姆渡原始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 5.半坡遗址在今天哪个城市附近() A.余姚 B. 西安 C.北京 D.泰安 6.四五千年前,我国原始居民的主要生产活动是() A.采集 B. 渔猎 C.制陶 D.农耕 7. 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主食是(),半坡原始居民生活主食() A、玉米 B、水稻 C、小麦 D、粟 8.河姆渡遗址都分布在()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珠江流域 D.辽河流域 9.最早学会纺线、织布、制衣的原始人类是() A.山顶洞人 B.半坡原始居民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大汶口原始居民 10. 我国原始居民中,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的是:( ) A、山顶洞人 B、河姆渡人 C、大汶口人 D、半坡人

11. 我国原始农耕的共同特征是() ①原始种植农业普遍②大量使用磨制石器③制作陶器④定居村落 A.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2.如果你去西安旅游,你能就近参观() A、河姆渡原始居民遗址 B、元谋人遗址 C、半坡原始居民遗址 D、山顶洞人遗址 13.下列能反映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比以前进步的是() ①会种植粮食②会饲养家禽③会制造陶器④会建造房屋 ⑤用针缝制衣服⑥使用磨制石器 A、①②③⑤⑥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⑥ D、①②④ 14.请你判断这是哪一处文化遗址。发掘的实物有:①灰烬堆②磨制的石刀、石斧③骨针④彩陶片⑤有房屋痕迹() A、元谋人遗址 B、河姆渡原始居民遗址 C、山顶洞人遗址 D、半坡原始居民遗址 二.填空题 1.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都已使用石器,他们分别培植出了世界上最早的粮食作物和。 2.河姆渡原始居民住着房子,已经挖掘,过着生活。 3.半坡原始居民能制造色彩鲜丽的,上面还有一些,有些学者认为这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 4.山东大汶口原始居民距今约年,其晚期的墓葬中随葬品的多少说明了私有财产和出现了。 5. 最能全面反映氏族公社阶段情况的是原始居民。 三、拓展与探究: 1.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建造的房屋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2.大汶口的墓葬中为什么有了随葬品?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2019-2020学年度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2 原始的农耕生活人教版知识点练习第六篇

2019-2020学年度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2 原始的农耕生 活人教版知识点练习第六篇 第1题【单选题】 南充五中初一学生国庆期间来到浙江某遗址博物馆进行水稻文化内容参观,此博物馆位于(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半坡人遗址 D、河姆渡人遗址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一个馒头,到……不管吃下多少酒食菜肴,主食,永远都是中国人餐桌上最后的主角。”这是最近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解说词。历史上,我们祖先最先能够吃到米饭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 ) A、农耕文明 B、和谐平等的社会秩序 C、神话传说 D、采集、狩猎的游牧文明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记者2014年10月ll日从农业部获悉,由袁隆平院士领衔的超级稻第四期攻关项目获得重大突破,创造了亩产1 026.7公斤的新纪录。我国古代最早种植水稻的是( ) A、山顶洞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 ) A、农耕文明 B、神话传说 C、和谐平等的社会秩序 D、采集狩猎的游牧文明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电视剧里有讲述半坡居民生活的四个镜头,你认为其中的哪个镜头是错误的( ) A、用火把肉烧成熟食用 B、使用陶器器皿装水 C、穿着麻布缝的衣服 D、使用铁制的农具劳动。 【答案】: 【解析】:

高一政治生活第二单元练习题

高一政治生活第二单元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 A.坚持民主集中制 B.对人民负责 C.管理与服务 D.执法公正2.区别有无权威政府的根本标志是 A.国家的性质 B.有令则行,有禁则止 C.人民自觉认可和服从 D.依法行政的水平 3.海水开发,大势所趋。天津是国家确定的海水淡化示范城市,市政府将淡化海水纳入水资源进行统一配置,建立专项资金,采取一系列扶持措施,使海水淡化产业实现重大突破。市政府的决策主要是在履行A.政治职能 B.经济职能 C.文化职能 D.环保职能 4.一个城管执法人员,发现几名小摊贩占道贩卖日用品,不仅影响附近商店的正常营业,还造成交通阻塞。但该城管执法人员由于同情小摊贩谋生艰难,采取了不予理睬的态度。该城管执法人员违反了依法行政①程序正当要求②高效便民要求③合法行政要求④合理行政要求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③ 5.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就要把工作的着力点真正放在 A.落实在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上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主题上 C.研究、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紧迫问题上 D.搞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上 6、从政治常识角度看,漫画是在强调我国各级政府及其公职人员要 A、依法行政 B、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C、增强服务意识 D、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7、“平民总理”温家宝曾向媒体和官员引述这样的诗句:“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这段材料体现了我国政府的宗旨是,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 A、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 B、为人民服务求真务实 C、对人民负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D、对人民负责求真务实 某县法院对行政诉讼审理全面“提速”,依法判决“民告官”案,件件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第 2 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学习目标】 1. 知道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了解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概况。 2. 初步培养观察分析历史图片的能力、简要比较历史事物的能力。 3. 认识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的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学习过程】 一、独立试航(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 1. 河姆渡遗址位于今天的 省,距今大约 活在 流域,主要粮食作物是 的国家。河 姆渡人已经会 水井饮水,住着 流域,主要粮食作物是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 植 的国家。 半坡 原始居民住在 式的房子里,能制造色彩鲜丽的 ,上面绘有各 式各样的美丽图案、刻画符号。 3.思考:“动脑筋”一(第 8 页)、二(第 10页)和“活动与探究” 。自己不能解 决的问题: 二、合作探讨(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 (一)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一围绕疑难点讨论) (二)班内交流展示(师生、生生互动,点拨释疑,知识深化) 第一子目: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1. 指名说出自己学到的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 2. 结合图,师讲解主要内容; 3. 讨论解决“动脑筋”一。 第二子目: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1. 指名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主要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 2. 思考、讨论: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生产、生活情况有何不同? 第三子目:大汶口原始居民(略) 1. 自读,大致了解本目内容。 2. 师引导讨论解决“动脑筋”二。 活动与探究 (小组竞赛:每小组各出 1 名代表,选其中一道题竞答;其他组同学可修正、补 充;师及时引导、点拨、评价) 三、扣标整合(围绕学习目标,梳理知识,形成网络) 遗址名称 距今时间 长江流域的代表 生产状况 生活情况 遗址名称 距今时间 黄河流域的代表 生产状况 生活状况 认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 文化的国家之一,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 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达标测评(我达标我快乐) 1.我国原始农耕的出现与传说中的哪位人物有关( ) A.女娲 B.伏羲氏 C.神农氏 D.黄帝 2. “民以食为天”。我们的先民最早种植和食用的两种粮食作物是( ) A.水稻和粟 B.水稻和小麦 C.水稻和玉米 D.粟和小麦 3. 稻米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种植史。右图是我国出 土的距今约7000年的稻谷遗存,它位于( ) 年,河姆渡原始居民生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 式的房子,过着定居生活。 2.半坡遗址位于今天的 省,距今大约 年,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

高一政治生活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一政治生活第一单元测 试题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高一政治生活第一单元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我国,要保证人民充分享有民主,就应该 ①加强专政职能,打击侵害人民民主权利的行为②不断扩大人民民主范围,使所有的 人都享有民主③推进民主政治建设④坚持依法治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当公共权力被滥用,当政府官员不尽职,造成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受到损害、人民群众的权益受到威胁时,公民,请举起手中的利剑,依法同腐败分子作斗争。回答2-3题。 2.公民手中的利剑是指 A.公民的监督权 B.公民拥有惩罚权 C.公民的选举权 D.公民的罢免权 3.作为一个公民,在举起手中的利剑时 A.要积极履行公民义务,以维护国家利益 B.要坚持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C.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 D.要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1998年11月,《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颁布实施后,我国的村委会选举进入了新的 发展阶段。2004年,全国有十几个省市进行了新一轮的村委会换届选举,亿万农民群众直 接投票选举村委会干部,实现了“自己的干部自己选,自己的事情自己管”。回答4-6题。

4.在我国的现有政治体制中,农村村民委员会是我国的 A.基层政权组织 B.基层自治组织 C.基层社会团体 D.基层经济组织 5.《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实施表明 A.农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B.村民自治制度是我国实现人民民主的制度保障 C.我国国家机构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D.我国的基层民主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6.亿万农民群众做到“自己的干部自己选,自己的事情自己管”,说明 A.只要村民参与民主管理,就能够解决农村的一切问题 B.村民行使民主管理权利,不受制约 C.实行村民自治,切实保障了村民行使民主管理的权利 D.我国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7.我们政治生活的全部内容,是以 A.确保公民充分地行使各项政治权利为基准的 B.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为基准的 C.公民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为基准的 D.公民自觉地履行各项政治义务为基准的 8.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国家的性质是由

2016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同步练习题(无答案)

第2课原始的xx生活 1.生活在长江流域的远古居民最有吃的主食是() A.水稻 B.xx C.小麦 D.xx 2.对河姆渡人的生活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种植水稻B.饲养猪狗等家畜 C.居住半地穴式房屋D.使用磨制农具石斧 3.生活在我国黄河流域的远古农耕居民的代表是() A.北京人 B.半坡人 C.河姆渡人 D.大汶口人 4.“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据考古发现,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的是( ) 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 5.考古学家在西安附近的原始农耕村落遗址中发现大量的粟粒,据此,该处原始居民可能() A.种植粮食作物 B.制造陶器 C.发明舟车 D.铸造青铜器 6.下列原始居民遗址中,属于黄河流域的是() ①元谋人②xx人③半坡人④xx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7.下列哪一考古遗址能够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之一( )A.元谋人遗址B.半坡原始居民遗址 C.xx原始居民 D.xx原始居 8.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根本原因是( )

A.会种植庄稼B.能人工取火C.能建造房屋D.会制作陶器9.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情况的共同之处有( )①都能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②都能制作陶器③都种植水稻④都饲养家畜⑤都使用磨制石器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 10.在历史专题片《河姆渡原始居民》中,不应该出现的场景是()A.居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屋里B.使用骨耜等工具耕种水稻 C.饲养了猪狗等家畜 D.用木头制成简易的小船 11.关键词“黄河流域、半地穴式房屋、粟”,请你判断他们描述的是哪一原始人群( ) A.元谋人B.河姆渡人C.半坡人D.山顶洞人 12.能够较典型地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 ①北京人②山顶洞人③河姆渡聚落④半坡聚落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3.在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考古学家发现:有的墓随葬玉器等精致工艺品和日常器物多达百余件,有的墓却一无所有。这种现象表明() A.个人对随葬品的醉心不一样 B.各地的风俗不一样 C.家里收藏的玉器多少不一样 D.出现了贫富分化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现存遗址面积约5万平方米……居住区内有一座很大的长方形房屋,是氏族成员共同活动的场所……开垦耕地用石斧、石铲,收割庄稼用石镰、石刀。 材料二:水稻作为全球主要农作物,在世界上120个国家和地区广博栽培种植,目前全世界有一半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第一课第二框教案

1.2 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2、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的关系、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3、运用实例说明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二)能力目标 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提高辩证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爱国热情,坚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立场。★教学重点 理解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教学难点 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 本框题涉及的概念、原理较多,知识容量较大,学生理解起来有比较大的难度,建议用2课时时间学习。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回顾上一节学习内容,提出问题: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有哪些政治权利和义务?如何行使公民的政治权利? (二)进行新课 一、神圣的权利,庄严的义务 1、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第8-9页,同时提出问题:什么是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哪些内容? (1)、含义 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就是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它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等。 (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

原始的农耕生活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原始的农耕生活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基础达标 一、填空题 1.距今约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生动地展现了我国流域原始农耕的图景,他们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耕地,种植,住着房子,过着定居生活。他们已挖掘,饲养家畜,会制造,还能制造简单玉器和原始。2.在陕西西安附近半坡村,发现了距今约年的原始农耕村落遗址。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收割庄稼,主要粮食是。他们居住 在房子里,能制造色彩艳丽的,上有刻画。半坡原始居民已会纺线、、。 3.距今约年的山东大汶口居民,农耕经济有更大发展,农具有磨制、等。 二、选择题 1.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共同点是() A.以原始农业为主B.以饲养家畜、家禽为主 C.以采集、狩猎为主D.以原始农业生产为主的多种经济生活 2.使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过着定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A.学会建造房屋B.掘井饮水方便 C.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D.自然环境的变化 3.下列现象不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A.北京人使用天然火B.半坡人使用耒耜耕地 C.山顶洞人使用骨针缝制衣服D.河姆渡人使用弓箭打猎 4.对半坡人和河姆渡人而言,最不可能发生的是() A.尝试着培育野生猪、野生狗尾草,使之成为自己的主食——粟和稻

B.发明了弓箭狩猎,并将吃不完的野兽饲养起来 C.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D.广泛种植棉花,穿棉布衣服 5.促使原始居民过定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环境的变化 B.氏族公社的形成 知识空间 粟的起源 中国种粟历史悠久。出土粟粒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如西安半坡村、河北磁山、河南裴 李岗等距今已有六七千年。关于粟的起源,说法不一,有人认为起源于中国,有人认为起源于埃及或印度。蛋许多学者认为后两种说法缺乏考古证据。中国拥有丰富的粟的品种资源。粟的野生种狗尾草(S.viridis)在中国遍地皆是,它和粟形态相似,染色体数都是,容易相互杂交。 水稻的起源 东方文明是 C.原始农业的发展 D.学会建造房屋 能力提升 1.反映我国长江流域农耕生活的文化遗址是() A.半坡遗址B.河姆渡遗址C.大汉口遗址D.山顶洞人遗址 2.下边图示的文物是在什么地方出土的?() A.山顶洞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元谋人遗址 D.河姆渡人遗址

(完整版)政治生活第二课练习题

1.(2016年高考全国1卷文综政治16)某市规定,对下派社区的工作事务,实行清单管理:属于各部门/街道办事处职责范围内的事项,不得转嫁给社区:需要社区协助的事项,应当为社区提供必要的经费和工作条件。这一规定 ①彰显了社区组织的自治功能 ②创新了社区组织管理形式 ③有利于推进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 ④旨在提高基层政府行政效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016年高考全国2卷文综政治16)为缩短学生上学路程与保障学生安全,某村村民希望新修一条便道。村党支部、村委会为此建立基层协商民主理事会。理事会就工程要不要建、由谁建、资金来源等问题广泛征求民意,经过民主协商,是终决定修建便道。村理事会的建立 ①改变了村民自治的主体 ②维护了村民的切身利益 ③丰富了村民自治的实践形式 ④规范了村民的行为方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3(2016年高考浙江文综政治31)省政府参事一般由专家、知名企业家和退休但经验丰富的学者型领导等担任,他们可以以个人身份向政府建言献策,所提建议可以通过“直通车”的方式,快速传至省委省政府,乃至国务院。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公民可以通过专家咨询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②每一公民的政治权利是不同的 ③公民对政府决策的作用和影响是相同的 ④公民拥有参与政治生活的权力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4.(2016年高考北京卷文综政治34) 关于这张选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选票所反映的信息,可判断该选举为间接选举 16-17学年高三一轮复习 习题组编 第(15)期 姓名 班级 学号 整理人: 闫鹏 校对人:张花竹 课题:第二课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