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课后题

高等教育心理学课后题
高等教育心理学课后题

第一章绪论1、心理学研究对

象是什么?答: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研究对象包括个体心理、个体心理与行为、个体意识与无意识、个体心理与群体心理四个方面。

2、简述不同心理学流派的理论观点。

3、简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征与内容体系。

答: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在高等学校这一特定情境中的各种心理与行为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决定了高等教育心理学必然是心理学的分支。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包括五个方面:高等教育心理学概述、高等学校学习心理、高等学校教学心理、高等学校德育心理、高等学校的教学评估与测量。

4、举例说明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答:是①有助于提高高校的师资水平;②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③有助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5、结合高等教育实际,就高等教育心理学方面的某一问题做一个研究设计。

第二章大学教师心理与大学生心理发展

1、什么是角色?教师角色有哪些?

答:角色是指个体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相应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并按照一定的社会期望,运用一定权利来履行相应社会职责的行为。

教师角色有:①知识的传播者、学习的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②长者、朋友和管理员。③榜样与模范公民的角色。④学生灵魂的造者。⑤教育科学研究者。

2、简述教师角色意识的形成过程。

答:教师角色的形成主要经历三个阶段:角色认知阶段、角色认同阶段和角色信念阶段。

3、什么是教师威信?教师威信是如何形成的?

答:教师威信是指教师具有那种使学生感到尊严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是教师对学生在心理和行为上所产生的一种崇高的影响力,是师生间一种积极肯定的人际关系的

表现。教师威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是有效影响学生的重要条件。教师威信的形成,是各种主客观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观条件是指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这是威信形成的决定因素;客观条件是指影响教师威信形成的外部因素,包括教师的社会地位、教育行政机关和学校领导者对教师的态度以及学生家长对教师的态度等。

4、什么是教学效能感?剖析自己的教学效能感,并说明它对自己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影响。

答: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主观判断。

它从三个方面影响教师的行为:①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②影响教师反思和进一步的学习。③影响教师工作的情绪。

4、这次简述教学反思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答:过程:①具体经验阶段②观察与分析阶段③重新概括阶段④积极验证阶段。

方法:反思日记、详细描述、实际讨论、行动研究。

5、教学监控能力是什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教学监控能力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答: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目的而在教学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教学监控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极其重要的。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自我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减少教学活动的盲目性,提高教学效率,促使教师制订合理科学的教学计划,并选择适宜而有效的方法进行教学。

6、简述教学机智的影响因素和表现形式。

答:因素:①对工作和学生的态度②意志的自制性和果断性③深厚的知识素养和经验积累。

表现形式:①善于因势利导,即根据学生需要特点,调动积极因素,使学生扬长避短、健康成长。②善于随机应变,它是教育机智的重要特征,即灵活、艺术地处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③善于对症下药,即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对

学生进行教育。④善于掌握教育时机和分寸,即交换时要讲究教育的科学性,在教育学生和处理问题时,能够实事求是、分析中肯、判断准确,并选择恰到好处的奖惩措施等。

7、举例说明如何针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开展教学。

答: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是过渡性、阶段性、不平衡性、矛盾性和可塑性。教师应针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不同特征给予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度过人生的特殊时期。

第三章学习心理理论

1、简述心理学家对学习分类的主张。

答: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三类。

2、简述大学生学习的特点。

答:主要表现在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两方面。

3、什么是意义学习、先行组织者和认知结构?

答:意义学习即将符号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和实质性的联系。

认知结构: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4、简述不同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5、试对联结派学习理论与认知派学习理论作以比较分析。

答:联结派三个特点:①在学习结果方面,它们都将学习结果看成是形成了“刺激-反应”的联结或联系,简化了有机体学习的结果。②学习过程方面,它们都将有机体学习过程做简单化理解,将其看成若干兴奋点形成通道。③学习条件方面,它们都注重学习的外部条件而忽略了内部条件,如注重外部强化而忽略了内部动机,注重当前情境而忽略过去经验等。

认知派三个特点:①从学习过程来看,它们都把学习看成是复杂的内部心理加工过程;②从学习结果看,它们都主张学习结果是形成反映事物整体联系与关系的认知结构;

③从学习条件看,它们都注重学习的内部条件,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注重学习者的内部动机、认知条件以及学习过程中信息性的反馈等。

6、7、

8、联系高等教育教学实践,谈谈你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认识。

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1)知识观:强调人类知识的主观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利用感觉吸收并且建构意义的活动过程,这一过程不是被动地接受外部知识,而是同学习者接触的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结果。(2)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到学生的简单转移或传递,而是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这种建构是任何人所不能代替的。

建构主义关于教学的基本观点:(1)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2)注重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教学。(3)注重合作学习。

第四章学习动机及其培养

1、什么是学习动机?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如何?

答: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经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心理状态。

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之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中间变量――学习行为。在学习中,激发学习动机固然重要,但要想达成一个好的学习效果,最终要落实到学习行为上。学习行为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变量。因此,我们不仅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

2、简述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

答:①学习动机的多元性。②学习动机的间接性。③学习动机的社会性。④学习动机的职业化。

3、简述学习动机、学习需要、学习期待的基本概念。

答: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经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心理状态。

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

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

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是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的动机系统。

4、试述强化动机理论、成就动机理论、成败归因理论、自

我实现理论及自我效能理论的主要观点。

强化动机理论,认为人的某种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的学习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起来的稳定关系。强化可以使人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某种反应重复可能性的力量。

成就动机为一种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解决问题的愿望或趋势。

?成败归因理论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和外界环境。?

?自我实现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中的体现。

自我效能理论:是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

5、举例说明在高等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在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主要有:(1)利用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学习动机;(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6、结合教学实践,设计一个指导大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正确归因的训练方案。

答:归因主要从稳定性维度、内在维度和可控制性维度三个方面来进行。如果学生把事情的结果归因于稳定的因素、内在的因素和可控制的因素就会增强他们对自己的信心,并激起其不断努力。如果学习者把成绩归为不稳定性因素,会产生许多不同的效应。当学生不断面临各种成绩的时侯,教师首要的任务就是引导他们正确地归因,进行归因的目的在于促使他们今后的学习以及行为的改善、学习效果的提高,而并非是去打击和压制他们。

第五章学习迁移及其促进

1、什么是学习迁移?试举几个学习迁移的实例。

答:学习迁移:即在一种学习中获得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或其他学习所产生的影响。它既包括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也包括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

学习迁移的种类多种多样。根据迁移的性质,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根据迁移发生的层面,可分为纵向迁移和横向迁移;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向,可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

移;根据迁移的不同影响领域,可分为一般迁移和特殊迁移。

2、简述形式训练说、共同要素说、概括说、关系转化说、认知结构说、经验整合说的主要观点。

3、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有相似性、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认知技能与策略、定势的作用。

4、结合实例说明学习迁移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

答:促进学习迁移的有效策略是合理确定教学目标、科学编排教学内容、有效设计教学程序、教授学生学会学习。

5、根据学习迁移的原理和方法,谈谈在高校教学中促进学习迁移的有效措施。

答:合理确定教学目标、科学编排教学内容、有效设计教学程序、教授学生学会学习。

第六章知识、技能的学习

1、什么是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与策略性知识?

答:陈述性知识:即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主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它包括事实、规则以及个人的态度或信仰等,具有静态的特点。

程序性知识:即关于怎样做的知识,是一种经过学习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由于这种知识的存在只能通过某种作业间接推测,具有动态的特点,因此它也被称为技能。

策略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学习和如何思维的知识,即个体运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去学习、记忆、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技巧。

2、简述大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

答:(1)大学生感知发展的特点①一般知觉能力达到成熟水平。②感知具有明确的目的性。③感知具有敏锐性和系统性。④感知具有相对深刻性和稳定性。(2)大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①逻辑记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②各种记忆品质得到全面发展。③掌握各种有效的记忆方法。(3)大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①处于由形式逻辑思维向辨证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②在常规性思维继续发展的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在显著发展。

③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的元认知。

3、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的优缺点各是什么?

答:实物直观:优点――在于所得到的感性知识与实际事物之间联系密切,定向作用好,能够很快在将来的职业活动中发挥作用。缺点――本质要素往往与非本质要素相混淆,且非本质要素比较突出,而本质要素则相对隐蔽,需要学习者透过现象看本质,具有一定难度。

模象直观:优点――既能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又可扩充实物直观的范围。缺点――模象只是事物的模拟形象,与实物之间存在一定差距。

言语直观:优点――不受时间、地点和设备条件的限制,可广泛使用,并能够运用语调和描述事例激发学生的想象。缺点――言语直观的鲜明程度和完整性不如其他直观方式,有可能使学生获得的感性认识不够全面,同时,也受到教师自身表达能力以及学生认知经验的影响。

4、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说明了什么?

答:人的遗忘规律,即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得很快,以后逐渐缓慢;过了一定的时间后,几乎不再遗忘。也就是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速型。

5、简述知识遗忘的主要理论及其观点。

答:(1)干扰说: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

(2)知识同化说:在真正有意义的学习中,前后相继的学习不是相互干扰而是相互促进的,因为有意义学习总是以原有的学习为基础,后面的学习则是对前面学习的加深和扩充。

(3)动机压抑说:遗忘是因为不想记而将一些记忆信息排除在意识之外,因为那些记忆信息太可怕、太痛苦或有损于自我形象。这种遗忘不是保持的消失,而是记忆被压抑,故也称这种理论为压抑理论。

6、举例说明防止知识遗忘的有效方法。

答:复习是巩固知识最基本的方法。(1)复习时机适当。遗忘发展规律是“先快后慢”,复习必须在遗忘还没有发生以前进行,以节省学习时间。(2)复习方法合理。时间分配上,有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两种形式,而综合方面,有整体复习与部分复习两种,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具体安排。(3)复习次数适宜。遗忘与复习次数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复习次数越多,识记和保持的效果真好,反之,遗忘发生赶快。

7、根据大学生记忆发展特点和信息编码规律,试述提高知识识记效果的有效策略。

答:知识学习的教学指导主要体现在学习的各个环节:知识感知阶段,教师应注意灵活运用各种直观形式、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知识理解阶段,教师教学时应注重正例与反例的配合使用、提供多种的变式、进行科学比较、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知识巩固阶段,教师应注意选择材料的数量和性质、学生识记的目的性和主动性、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度、组块化编码、指导学生同时多种感官、在觉醒状态下记忆、鼓励学生识记的信心,防止知识遗忘。知识运用阶段,教师应注意了解学生知识理解和巩固的水平、创设问题情境、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

8、根据动作技能理论,谈谈如何有效地进行大学生动作技能学习。

答:促成动作技能学习的条件可以分为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动作技能的指导,主要表现为外部条件方面:科学指导、给学生以正确的动作示范、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及时告诉学生练习的结果。

9、根据智力技能理论,谈谈促进大学生智力技能的有效措施。

答:由于智力技能是按一定的阶段逐步形成的,为了提高分阶段训练的成效,必须充分依据智力技能的形成规律,采取有效措施。智力技能的指导,主要表现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适应培养阶段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第七章学习策略及其指导

1、什么是学习策略?学习策略的分类有哪些?

答: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操纵信息加工过程,用来促

进知识的获得与保存,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任何活动。

学习策略可分为三部分,即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其中,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是学习策略的核心。

2、简述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的含义。

答: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多次重复的过程,是对所需要记忆的材料的维持语言策略。

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对学习的材料进行深入加工的策略,它是指学习者利用表象、意义联系或人为联想等方法为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信息,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

组织策略,是指对学习材料进行加工,按照这习材料的特征或类别进行整理、归类或编码,以便于学习、理解的一种基本学习策略。

3、有效促进认知策略的教学措施是什么?

答:认知策略的教学措施有:在进行认知策略教学的同时教授元认知;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教授认知策略;在积极主动的基础上教授认知策略;在具体的学科内容中教授认知策略;按程序性知识学习规律教授认知策略。

4、简述计划策略、调节策略与监控策略的含义。

答:计划策略,包括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问题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

调节策略,学习者头脑中有明确的领会目标,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注重实现这个目标,根据此目标调节学习过程,包括寻找重要细节,找出要点等。

监控策略,是指学习者对自已应用策略的情况进行监控,保证策略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地运用,包括阅读时对自己的注意状态和理解方法进行追踪等,使学生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纠正。

5、结合教学实际,谈谈有效促进大学生元认知策略的教学措施。

答: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种成分。根据元认知的构成,在教学实践中教育者可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的元认知能力进行训练。(1)不断丰富学生元认知的知识。(2)

增强元认知体验。(3)提高元认知监控能力。

6、试述资源管理学习策略的种类,并举例说明如何合理管理学习资源。

答:第八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

1、什么是问题解决?问题解决的特点有哪些?

答:是由一般情境引起的,需要运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来解决某种疑难的过程。它具有四个特点:问题情境性、目的指向性、操作序列性和认知操作性。

2、简述问题解决早期模式中的“尝试—错误说”、“顿悟说”、杜威问题解决模型和瓦拉斯创造性问题解决模型的主要内容。

3、简述问题解决的四个阶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答: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是: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主要影响因素有:有关的知识经验、定势和功能固着、问题情境、酝酿效应、原型启发、情绪和动机状态。

4、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构成与评估方法是什么?

答:创造性思维是指用超常规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形成新颖的、有价值的方案或结论。

特点是:流畅性、灵活性、独特性、精密性。

构成是: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它既是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发散思维与辐合思维、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同时,又离不开创造性想象。

评估方法:一种是从创造性思维的本质入手,编制创造性思维测验;另一种解决方法是编制关于人格方面的问卷,以考察被试的人格特征是否具有创造倾向。

5、举例说明在教学中如何训练大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并分析问题解决的主要策略及训练。

答:帮助学生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几个基本步骤:①建立接纳意见的气氛②鼓励学生仔细界定问题③教授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④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⑤评价每个假设的优缺点⑥考虑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⑦提供问题解决的机会并给予反馈。

策略:(1)该领域中典型问题解决的程序步骤

及注意事项。(2)问题解决时常用的思维方法,如数学中的换元、化简等。在训练这些策略时,教师应注意为学生创设适当氛围,以利于问题解决。让学生熟悉学科的基本理论、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的知识,熟悉该学科所特有的发现知识的策略,使学生养成有分析地提出异议的态度和准确地使用自己的语言阐述问题解决过程的习惯。

6、试述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答:主要从三个方面:(1)创造有利于创造性思维发挥的环境;(2)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头脑风暴法”;(3)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戈登技术。

第九章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与自我教育

1、什麽是自我意识?自我意识的结构是什麽?

答: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包括个体对自身的意识以及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两方面,也包括个体对自身的反映和改造。

自我意识的结构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现实自我、投射自我和理想自我。

2、简述现实自我、投射自我、理想自我的含义。

答:现实自我是个体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对未来自我的看法。

投射自我是个体想象中他人对自己的看法。

理想自我是个体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对未来自我的希望。

3、简述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

答: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要经历一个明显的分化、矛盾、统一、转化和稳定的过程。具体为(1)自我意识的分化阶段。(2)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与自我探究。(3)自我意识的统一。

4、举例说明大学生自我体验中自尊感和自卑感相互交织的现象。

答:自尊感和自卑感是自我体验中一种两极的反应形式,是相互对立的两种情感。这种两极自我体验不但在不同的大学生个体中经常出现,而且在同一个大学生身上也经常交织出现。自尊感是指一个人能“悦纳”并尊重自己,对自己抱肯定态度的情感;自卑感则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不满、贬损,对自己持否定态度的情感。从整体上看,大学生

的自尊感特别强烈,大部分学生把自尊感置于其他情感之上,当自尊感受到伤害,他们常常会表现出极大的愤怒、羞恼,容易引发暴力。但是,也有少数大学生具有自卑感。其产生原因,除了与他们的生理、知识能力、家庭经济、以往的挫折经历等客观因素有关外,更主要的是由于他们自己不能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不能接受自我。

5、根据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试述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措施。

答:自我教育是主体按照社会要求对客体自我自觉实施的教育。其具体措施:(1)自我认识①通过对他人的认识来认识自我②通过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③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④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⑤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我。⑥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和自我批评来认识自我。(2)积极悦纳自我。(3)努力完善自我。①确立正确理想自我。②努力提高现实自我。

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学习

1、简述态度、品德的含义及其区别与联系。

答:态度的三个基本特征是:态度是一种行为的倾向性或反应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态度决定人们是否愿意完成任务,而能力决定人们能否顺利完成某些任务;态度是通过经验组织或学习形成的,并非天生。

品德指个人依据一定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固的特征。

态度和品德均由三个基本成分组成,分别是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态度和品德在实质和结构上是相同的,但态度的概念涉及范围大,而品德只包括成为个人性格的一部分稳定的价值观念。另外,他们的价值内化的程度不同。

2、简述道德发展阶段论、道德价值观辨析论、社会学习品德论的主要观点。

答:道德发展阶段论认为道德水平的高低对道德行为的选择有重要的制约作用,要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必须加强道德

认识的教育。同时,道德认识发展的循序渐进的,对青年学生传递社会道德规范时,不能脱离青年学生的接受能力。

道德价值辨析论是使个体在其生活中直接思考价值,自主选择,产生积极态度。

社会学习品德论重要是通过榜样的力量来改变个体态度;而强化理论侧重于对行为施加正强化和负强化,以增强社会认可的行为。

3、举例说明做好态度不良学生与品德不良学生的转变工作应采取的有效办法。

答:要经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其转化需要经历(1)醒悟阶段:方法有①消除疑惧②引发其他需要。(2)转化阶段(3)巩固和稳定阶段,此阶段要注意①避免歧视和翻旧账,要加倍关心他们的成长。②更为积极的是使他们形成完整的自我观念。一个具有完整、健康的自我观念的个体,充分意识到自己过去的行为、今天的行为和明天的行为只是一个篇章,无论过去如何,它们确实是自己的价值观念、信仰的表现,并敢于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具有向上发展的意向,而不为别人的看法所动。

4、试述道德发展阶段论对品德教育的启示。

答:道德认识水平的提高与思维水平的提高平行,要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必须大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思维水平的提高是通过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认知结构不断同化与之相适应的信息、不断进行改组而实现的。道德判断能力的提高,必须依据思维发展的规律来进行。道德水平的高低对道德行为的选择有重要的制约作用,要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必须加强道德认识的教育。同时,道德认识发展的循序渐进的,对青年学生传递社会道德规范时,不能脱离青年学生的接受能力。

5、根据道德价值观辨析论,结合身边的事例谈谈如何对大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第十一章大学生群体心理与人际交往调适

1、什么是群体?群体的特点是什么?

答:群体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一定的共同目的,以一定的方式结合到一起,彼此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心理上存在共同感并具有情感联系的两人以上的人群。群体可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特点:(1)群体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共同目标。(2)群体是组织化的人群,具有一定的结构。(3)群体成员在心理上有依存关系和共同感,并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

2、什么是群体凝聚力?高凝聚力的群体有哪些特征?

答:是指群体对其成员的一种吸引力,也就是群体成员愿意留在群体中倾向。

特征:①群体成员积极参与群体活动。②群体成员之间积极交往。③群体成员心情舒畅,对群体的满意度高。④群体成员土气高昂,精神振奋。⑤群体成员之间有强烈的影响。

3、试述大学生群体对个人活动效率的影响。

答:主要体现在:①社会助长与社会干扰作用;②社会惰化;③社会标准化倾向;

④社会从众行为;⑤模仿与感染;⑥认同作用。

4、举例说明班集体对大学生成长的作用。

答:班集体在学生学习、生活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具有良好班风的班集体能给予学生多方面的教育和正面影响,它既能防止班级内不健康的小团体的形成,抵制不良风气、不良思想的侵扰,减少和消除不良行为的产生,又能使好的思想和行为得到传播、吸收和加强,保证学生有一个稳定、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5、试述从众与服从、模仿与感染的区别。

答:

6、简述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与原则。

答:特点:是平等意识强、感情色彩浓、富于理想化、喜欢异性相交。

原则:是彼此尊重、真诚相待、主动共情、沟通技巧。

7、试述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

答:包括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光环效应、投射效应和刻板印象

8、运用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设计一个指导大学生建立和维护良好人际关系的方案。

答:①谦虚谨慎,摆正位置;②平等相待,真诚相处。③主动开放;④心理互换与相容;⑤合作协助,友好竞争。

第十二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含义与标准。

答:含义: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积极发展的心理状况,个体在这种状况下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充分发挥身心潜能,而不仅仅是没有心理疾病。

标准:八个方面: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人格完整、自我评价正确、人际关系和谐、社会适应正常、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

2、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如何?

答: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有学业、情绪、人际关系、焦虑、情感、性、特殊群体心理、大学生活适应和上网成瘾等九个方面的问题。

3、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答:包括:①入学适应的心理健康教育;②大学生学习的心理健康教育;③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教育;④大学生恋爱与性的心理健康教育;⑤大学生择业与求职的心理健康教育。

4、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是什么?

答:主要体现在环境变迁、学业期望、自我认知、心理冲突、生活事件和家庭环境方面。

5、试述对大学生社会适应、学习行为、恋爱与性以及择业与求职等问题进行心理咨询与辅导的方法。

6、联系高校教育教学实际,试论如何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答:大学生心理健康维护主要从个体和学校两个方面开展。大学生应坚持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完善的人格,投身社会实践。学校教育中应着重于“五学”教育,逐步形成学校、社会、家庭和自身共同关心的良好氛围;建立以发展咨询为核心的大学生咨询模式。

第十三章教学成效的测量与评价

1、什么是教学测量与教学评价?它们对教学活动有什么作用?

答:教学测量是借助于一定的心理量表及其操作,对学生的学绩进行探察,并以一定的数量来表示的考核办法。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学绩测验所得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及解释。

教学测量与评价是检验教学成效,确定学生学习结果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是有效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要确切地检验教学成效,确定教学双方的水平,必须进行科学

的测量与评价。教学测量与评价的根本作用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改进教师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教学测量与评价有如下功能:(1)反馈-调节功能;(2)激励-动机功能。

2、什么是测验的信度和效度?如何提高测验的信度和效度?P239~240

答:信度是指测量的一致性程度,其影响因素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测验难度、施测对象和施测过程。

效度:是指测量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主要包括内容效度、构想效度和实证效度三类。

3、什么是项目的难度和区分度?如何计算项目的难度和区分度?

答:难度:指测验题目的难易程度,通常以答对或通过该项目的人数占应试总人数的百分比来表示。P=R/N

区分度:是考核被试作答反应的鉴别程度,反映试题对不同水平被试学生进行区分的特征,是区分学习者对试题回答程度的数量指标。D=PH-PL

4、常见的教学测验有哪些类型?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和作用?P243

答:(1)根据测验目的划分为常模参照测验与标准参照测验;(2)根据教学过程不同阶段选用的测验划分为准备性测验、形成性测验和总结性测验;(3)根据测验的来源划分为标准化学绩测验和教师自编测验。

5、举例说明在高等教育教学测验中如何科学命题和正确评分。

答:学绩测验试题的类型主要包括两类:固定应答型试题和自由应答型试题。其中,固定应答型试题以多选题为代表,还包括是非题和匹配题等,主要用来测量知识的广度;自由应答型试题包括填充题、简答题、论述题、联想题和操作题等,主要用来考查理解程度和分析综合能力。

测验的评分注意以下几方面:(1)评分标准要客观公正;(2)评分标准要规定答案要点及可接受的变式;(3)评分标准要依据题目的难易及要点的主次配给分数;(4)评分时要谢意分析评分和综合评分相结合;(5)评分标准应注重内容,不宜注重形式。

6、运用学绩测验理论与方法对自己所教学科的某一测验进行检验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库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题目 一、单选题(共20题,每小题1.5分) 1.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C)。A.理论科学 B.应用科学 C.交叉科学 D.实践科学 2.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对少数或个别学生进行较长时间的多方面深入研究的方法,称为 (B)。A.测验法B.个案法 C.调查法 D.观察法 3.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是(A)。A.个体内部矛盾B.个体心理水平C.个体生理水平 D.个体遗传条件 4.在个体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C)。A.遗传条件 B.社会环境C.学校教育.实践活动 5.大学生的情绪一旦被激发,往往会在较长时间内影响个体的心理与行为,这说明大学生的情绪情感发展具有(B)。A.丰富性 B.心境化 C.波动性 D.复杂性 6.下列属于负强化的例子是(D)。A.杀鸡骇猴 B.当孩子犯错时拿走他最喜欢的玩具C.孩子去医院看病不再发烧了D.孩子表现不好就饿他一会儿,表现好才给吃的 7.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 (D)。 A.也是中等 B.不利 C.关系不大 D.最有利 8.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D)。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C.欲望内驱力 D.自我提高内驱力 9.在教学中,教师采用模型、图片、幻灯、电影及录像等进行教学,这种直观形式属于(B)。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言语直观 D.综合直观 10.如果要想记忆效果好,过度学习的程度应保持在(D)。A.120%B.130% C.140% D.150% 11.在练习的中后期往往出现进程的暂时停顿观象,称为(D)。A.平原观象B.起伏观象C.低谷观象D.高原观象 12.关于个人自己认识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称为(B)。A.认知B.元认知C.技能D.操作 13.以下各项中属于认知策略的是(A)。A.精加工策略 B.计划策略 C.监视策略 D.调节策略 14.以下问题属于无结构的问题是(B)。 A..数学应用题B.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C.《背影》的作者是谁D.2008年奥运会主办方是哪个国家 15.(A)问题解决是指使用常规方法来解决有结构的、有固定答案的问题。A.常规性B.发明性C.创造性D.无结构的 16.以下不涉及问题解决过程的学说有(C)。 A..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B.苛勒的顿悟说C.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D.杜威的分阶段说 17.个体对自己在各种我念关系中角色、地位、权力、人际距离等方面的意识属于(B)。A.生理自我B.我念自我 C.心理自我D.理想自我 18.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转折期”是(C)。A.大学一年级B.大学二年级C.大学三年级D.大学四年级 19.某人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有极强的自尊心,同时又有自卑,好嫉妒,看问题主观、片面,常常言过其实,怪癖古怪、、、。该人的人格属于(C)。A.冲动型人格 B.强迫型人格C.偏执型人格D.焦虑型人格 20.大学生中最常见的心理疾病是(B)。A.恐惧症 B.神经衰弱 C.强迫症D.焦虑症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2017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篇一:(修订)高等教育心理学历年考题与参考答案 历年考题与参考性答案 第一章认识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识记教育心理学的含义、内容 (二)了解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历史,了解各理论学派的基本主张(联结派、认知派、联结-认知派、人本主义、现代信息加工派)(三)掌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基本方法 原则:A客观性原则B发展性原则C系统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E教育性原则 基本方法:A观察法B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C 调查法(访谈、问卷、调查有关材料)D个案法E测量法2014年单选: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是:(A) A.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德育心理研究 B.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学习心理、学科心理、教师心理研究 C.高校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德育心理和心理健康研究 D.高校德育心理、学科心理、教学法、心理健康研究 2012年单选:下列不属于高等教育心理学主要构成内容的是:(D) A.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 B.高校学习心理研究

C.高校教学心理研究 D.高校学科心理研究 2011单选:以下属于联结派教育心理学观点的是:(D) A.认为学习无须通过试误及强化 B.认为学习要以意识为中介 C.认为主体在学习中是主动的,而非被动的 D.认为刺激和反应是心理或行为最高解释的原则 2013单选:研究大学生自我意识特点时,应选择不同年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才有助于得出合乎“大学生”的结论。这是强调遵循:(B ) A.客观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2011单选:当年华生为研究儿童恐惧心理,在儿童抚摸白兔时大声敲锣,结果儿童不但对白兔、甚至对其他白色的物体都产生恐惧,该实验违反的研究原则是:(D) A. 理论联系实际 B.发展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2015单:采用通过研究者与被研究者面对面地交谈的方式,来了解被研究者的学习态度。这种研究方法是( C ) A.观察法 B.个案法 C.调查法 D.测量法 2011填: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2011填:采用标准化工具对心理和行为进行客观测定的方法是(测量法)。 2012填:在学校日常教学中,通过控制教学方法来观察其对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各章练习题

第一章认识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 1、教育心理学 2、高等教育心理学 二、选择题 1、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A、大学生 B、高校教师 C、高校的教育教学方法 D、高校的教育教学规律 2、科学教育心理学之父是()。 A、亚里士多德 B、夸美纽斯 C、桑代克 D、赫尔巴特 3、亚里士多德的()为德育、智育和体育的和谐提供了哲学和心理学依据。 A、《论灵魂》 B、《大教学论》 C、《论教学方法》 D、《教育心理学》 4、瑞士教育学家()在《论教学方法》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使“教育心理学化”的设想。 A、亚里士多德 B、夸美纽斯 C、桑代克 D、赫尔巴特 E、裴斯洛齐 5、是()提出了著名的教育过程四阶段论和五步教学法。 A、亚里士多德 B、夸美纽斯 C、桑代克 D、赫尔巴特 E、裴斯洛齐 6、()认为学习的实质是联结。()认为学习不是由于试误及强化而形成的联结,而是通过有目的的对情境的整体理解而产生的“顿悟”。()强调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能适应变化,成为知道如何学习的“自由人”。()将人的认知过程或学习过程看做信息加工的过程,即看成是信息的获得、传递、变换、储存和提取运用的过程。 A、现代信息加工理论 B、人本主义理论 C、认知派 D、联结派 7、“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于1877年撰写了世界上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被誉为“俄罗斯心理学的伟大代表”,()是前苏联“文化历史学派”的开山祖。 A、乌申斯基 B、卡普杰列夫 C、拉祖尔斯基 D、维果斯基 8、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是()。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个案法 E、测量法 三、填空题 1、高校具有()、()和()的三大职能。 2、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现代科学的诞生标志是美国心理学家()于1913年出版的三卷本()。 3、赫尔巴特认为教育过程要经历()、()、()和()这四个阶段。后来他的门徒将之发展为五阶段教学法,即:()、()、()、()和()。 4、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和()是教育的“三个主要基础”,而()“当然站在一切科学的首位”。 5、我国最早而影响较大的一部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是心理学家()编著的《》。 6、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总原则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具体有()、 )、()、()和()等原则。 三、简答题 1、阐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2、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库最终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二版)试题库(2009年7月) 一、名词解释 1、高等教育心理学:指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科学 2、教师角色: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3、教学风格:教学风格是指在计划相同的教学目的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特点。 4、自我效能感: 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能否成功地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它包括两个成分,即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结果预期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中对特定行为的可能后果的判断,如学生对顺利答完试卷产生结果的推测。而效能预期是指个体对自己有能力完成某种作业水平的信念,如学生对自己是否有能力顺利答完试卷的主观判断。 5、教学效能感: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对自己教学活动能力的主观判断。 6、动机与学习动机: 动机是引起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部动力。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活动的动力,人的需要、兴趣、爱好、价值观等都要转化为动机后才对活动产生动力作用。动机包括两方面容:一是对人的行为发动、维持和促进的能量,直接影响行为的强度和效果;二是具有某种动机的行为总是指向某一目标,而忽视其他方面,使行为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特点,它是在学习需要基础上产生的,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活动,并力图促使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过程或部动力。 7、学习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 8、问题解决: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问题解决存在三种状态:初始状态,中间状态以及目标状态。 9、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把“我”分解为主体我和客体我。自我意识也就是主体我对客体我的意识。概括地说,自我意识包括人体对自身的意识和对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两个方面。 10、心理健康教育:指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11、教师期望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是一种激发个人的心理潜力,提高学习效果的暗示手段。 12、教学监控能力: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13、教师胜任力: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应具备的进取心、责任感、理解他人、自我控制、专业知识与技能、情绪察觉能力、挑战与支持、自信心、自我评估等特征。 14、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15、学习:狭义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进行的,在较短时间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广义的学习是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以语言为中介,通过思维自觉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16、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例如创造新概念,新理论,更新技术,发明新设备,新方法,创作新作品都是创造力的表现。创造力是一系列连续的复杂的高水平的心理活动。 17、品德与品德心理结构: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2017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2017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 篇一:(修订)高等教育心理学历年考题与参考答案 历年考题与参考性答案 第一章认识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识记教育心理学的含义、内容 (二)了解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历史,了解各理论学派的基本主张(联结派、认知派、联结-认知派、人本主义、现代信息加工派)(三)掌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基本方法 原则:A客观性原则B发展性原则C系统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E教育性原则 基本方法:A观察法B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C调查法(访谈、问卷、调查有关材料)D个案法E测量法 2014年单选: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是:(A) A.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德育心理研究 B.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学习心理、学科心理、教师心理研究 C.高校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德育心理和心理健康研究 D.高校德育心理、学科心理、教学法、心理健康研究 2012年单选:下列不属于高等教育心理学主要构成内容的是:(D) A.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 B.高校学习心理研究

C.高校教学心理研究 D.高校学科心理研究 2011单选:以下属于联结派教育心理学观点的是:(D) A.认为学习无须通过试误及强化 B.认为学习要以意识为中介 C.认为主体在学习中是主动的,而非被动的 D.认为刺激和反应是心理或行为最高解释的原则 2013单选:研究大学生自我意识特点时,应选择不同年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才有助于得出合乎“大学生”的结论。这是强调遵循:(B ) A.客观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2011单选:当年华生为研究儿童恐惧心理,在儿童抚摸白兔时大声敲锣,结果儿童不但对白兔、甚至对其他白色的物体都产生恐惧,该实验违反的研究原则是:(D) A. 理论联系实际 B.发展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2015单:采用通过研究者与被研究者面对面地交谈的方式,来了解被研究者的学习态度。这种研究方法是( C ) A.观察法 B.个案法 C.调查法 D.测量法 2011填: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2011填:采用标准化工具对心理和行为进行客观测定的方法是(测量法)。 2012填:在学校日常教学中,通过控制教学方法来观察其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这种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2012填:1924年(廖世承)编著的《教育心理学》是我国最早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2015简答:简述高等教育学的主要内容。 (一)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问题; 学科性质、内容体系、研究原则、方法、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等。

《高等教育心理学》目录课后习题

1.简述高等教学心理学的主要作用。 答: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作用:(1)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认识学与教的心理活动规律,做到科学与人;(2)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3)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提高高校教师的基本素质;(4)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开展教育科学研究。 简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 答:大学生的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德育心理、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估 2.简述教师角色的构成。 答:所谓“教师”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教师往往同时扮演着多种角色:(1)知识传播者.学习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2)父母长者.朋友和管理员;(3)榜样和模范公民;(4)学生灵魂的塑造者;(5)教育科学研究人员。 3.简述教师角色的影响和作用。 答:可从以下几方面分析:(1)教师领导方式对学生的影响,教师的领导方式对班集体的社会风气有决定性影响,对课堂教学气氛.学生的社会学习.态度和价值观.个性发展以及师生关系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教师的领导方式可分为四种:强硬专制型.仁慈专断型.放任自流型和民主型,民主型是最理想的。(2)教学风格对学生的影响,学生中心的教学风格强调学生的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强调让学生自己参与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评议学习效果,教师则是一个不直接出面的领导者,教师中心的教学风格则是由教师直接出面知道学生。(3)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期待.热情关注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和人格品格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期望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它告诉人们,教师要关心每一个学生,对每个学生都应寄予合理的期望和要求,给他们以公正和足够的支持与鼓励。(4)教师的举止言谈对学生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主要通过有声的言教和无声的身教实现,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全面的,是以全部行为和整个个性来影响学生的,“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特征。 4.简述教学效能感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影响。 答:(1)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2)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的学习(3)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 5.简述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构成。 答:(1)计划性与准备性(2)课堂教学的组织性(3)教材呈现的水平与意识(4)沟通性(5)对学生进步的敏感性(6)对教学效果的反省性(7)职业发展性 6.试述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 答:(1)角色改变技术。角色改变技术的目的是让教师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参加教育科研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而自觉地实现角色的改变。其内容包括专家讲座.听课观摩,参加教育科研工作,并要求教师围绕自己班的学生设计一个小实验,最终由教师写出自己的研究报告。(2)教学反馈技术。教学反馈技术的目的是使教师对自己教学各环节有一个准确而客观的认识。正确地评价自己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状况,是教师形成教学监控能力的基础。教师教学监控过程是从其对教学活动的反思与评价开始的,是通过多种教学反馈技术实现的。(3)现场指导技术。现场指导技术帮助教师针对不同教学情景,选用最佳的教学策略,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最终能使教师达到对自己课堂教学的有效调节和校正。1.简述气质典型的类型及其特点。 答:(1)胆汁质。具有胆汁质型气质的人精力旺盛,热情直率,意志坚强;脾气躁,不稳重,好挑衅;勇敢,乐于助人;思维敏捷,但准确性差。心理活动的明显特点是兴奋性高,不均衡,带有迅速而突发的色彩。(2)多血质。这种人的行动有很高的反应性,容易适应新环境,结交新朋友,具有高度可塑性,给人以活泼热情,充满朝气,善于合作的印象。但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容易变换,很难适应要求耐心细致的平凡而持久的工作。属于敏捷好动的类型。(3)粘液质。属于粘液质的人缄默而沉静,由于神经过程平静而灵活性低,反应比较缓慢。这种人常常严格恪守既定的生活秩序和工作制度,注意稳定且难转移,给人的外表感觉为态度持重,沉着稳健,不爱作空泛的清谈。不足之处在于有些固执冷淡,不够灵活,显得因循守旧,不易合作。适合要求持久.有条理.冷静的工作。(4)抑郁质。这种人具有较高的感受性和较低的敏捷性。反应缓慢,动作迟钝,缺乏生气,不爱交际,主动性差,在困难面前常常优柔寡断,面对危险常常恐惧畏缩。这种人很少在外表上表现自己的情感,而内心体验则相当强烈,往往富于想象,善于体察他人情绪,对力所能及的工作任务,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完成任务的坚韧精神。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2009-08-30 11:19:15) 标签:摘自湘雄杂谈分类:教师资格考试 1、个体心理及其构成 答:个体心理是指个人所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所发生的心理现象。它包括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人的心理过程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个体的不同心理状态体现着主体的心理激活程度和脑功能的活动水平。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征就是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2、心理活动与行为反应的关系 答:个体的心理活动与其行为反应之间有着密切关系。通过对行为的直接观察与科学分析,可以间接地推断人的心理活动的性质和水平。 3、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 答: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心理学称为独立科学的标志。 4、对心理学创建时期著名的学派: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理论观点有所了解,并评伦其理论。掌握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研究方法。学派名称/创始人/代表人物/基本观点: 构造主义/冯特/铁欣纳/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经验,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像和激情三种元素。认为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在研究方法上强调内省的方法。意识经验是人们的直接经验,要了解它,只有依靠实验者对自己经验的直接观察和描述。 机能主义/美国的詹姆士/杜威/不把意识看成是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把意识看成是一个川流不息的过程。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 行为主义/美国的华生/斯金纳/否定意识,主张心理学只研究人的行为;/反对内省,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 格式塔心理学/德国的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反对把意识分解成元素,而主张把心理作为一个整体组织来研究,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正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与意义;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精神分析学派/奥地利的弗洛伊德/重视对异常心理和异常行为进行分析,并且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认为,人类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动机,特别是性欲的冲动。它们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着人的思想,并且表现在人的正常和异常的行为中。 认知心理学,在认知心理学看来,环境的因素不再是说明行为的最突出的因素。环境提供的信息固然重要,但他是通过支配外部行为的认知过程而加以编码、存储和操作,并进而影响到人类的行为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和计算机模拟。

岗培题库高等教育心理学2020

高等教育心理学 1()?教育心理学?的正式出版标志着教育与心理学的结合产生了教育心理学。 A. 桑代克 B. 布鲁纳 C. 斯金纳 D. 苛勒 标准答案:A 2德国教育家()第一个明确将心理学作为教育活动和教育学的理论基础。A. 第斯多惠 B. 威廉·冯·洪堡 C. 赫尔巴特 D. 瓦根舍因 标准答案:C 3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 A. 心理动力 B. 心理过程 C. 心理状态 D. 心理特征 标准答案:A,B,C,D 1具体运算阶段的标志是()的形成。 A. 可逆性 B. 灵活性 C. 守恒性 D. 补偿性 标准答案:C 2对于大学生记忆的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意义识记占优势 B. 记忆的敏捷性和准备性保持稳定 C. 记忆的持久性和准确性显著提高 D. 有效记忆方法的掌握与运用更熟练 标准答案:B 3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根据个体认知的发展水平,把个体认知的发展区分为四个阶段,其中2~7岁是()阶段。 A. 感知运动阶段 B. 前运算阶段 C. 具体运算阶段 D. 形式运算

阶段 标准答案:B 1下列不属于网络人际交往方式的是() A. E-mail B. QQ C. 短信 D. 微信 标准答案:C 2大学生人际交往风格的不同,主要体现不包括的是()A. 价值观不同B. 心理需求不同C. 情绪稳定性不同D. 生活习惯和修养不同 标准答案:C 3大学生人际交往多样性主要表现在()方面。A. 交往动机B. 交往对象C. 交往渠道D. 交往方式 标准答案:B,C,D 1下列不属于大学生交往心理差异性的是() A. 交往目的不同 B. 交往风格不同 C. 交往认知不同 D. 交往情感不同 标准答案:A 2不属于大学生交往目的的是()。 A. 切磋学问 B. 交流思想 C. 探索人生 D. 商务合作 标准答案:D 3大学生人际交往多样性主要表现在()方面。 A. 交往动机 B. 交往对象 C. 交往渠道 D. 交往方式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整理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整理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与其规律的科学。 2、心理现象的研究包括行为研究和心理研究。心理研究包括 无意 识研究和有意识研究。所谓意识,就是能为个体所清晰觉察的心理活动。是人的精神生活的总要特征,也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主导方面。正是因为具有意识,人才能够觉察到作用于感官的外部世界,人才能够认识客观事物的特征与其联系,并能主动的去改造客观世界;人也才能觉察到自己的主观世界,明确自己的行为动机和内心需要,了解自己的认知过程与情绪状态,知道自己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由于具有意识,人不仅能够认识事物、评价事物、认识自身、评价自身、而且能够实现环境和自身的能动的改造。 3、个体心理系统? 答:个体心理系统是指个人所具有或在个人身上所发生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 1)心理动力,该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 动机的基础是人的各种需要,即个体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某种失衡状态。

人的需要有生理的、社会的需要,物质的需要、精神的需要。 兴趣是一种人对事物进行深入认知的需要,是需要的具体体现。 世界观则对人的需要进行调解和控制,并由此确定个体对客观世界民的总体看法与基本态度。 2)心理过程,人的心理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能动的反映着客观世界的事物与其关系。 a.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b.人在认识客观世界的时候,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属性、特征与其联系,还会对事物产生一定的态度,引起满意、喜爱、爱慕、厌恶、憎恨等主管体验,这就是情绪过程。它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可以说客观事物是情绪体验的客观来源,而人的需要是情绪产生的客观原因。 c.人不仅能认识世界,对事物产生肯定或否定的情绪,而且能在自己的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的改造世界。这中自觉的能动性,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心理学把这种自觉的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有意识的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叫意志过程。 3)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就是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里出现的相对稳定的

020高等教育心理学最新题库60套

01个体思维发展依次经历了直觉行动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三个阶段,彼此不能逾越。这体现了个体心理发展的() 差异性 方向性和顺序性 不均衡性 连续性和阶段性 02每一种心理品质都有成长的关键期,需要及时给予关注,这反映了个体心理发展的()差异性 方向性和顺序性 不均衡性 连续性和阶段性 03提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的心理学家是() 斯金纳 高尔顿 霍尔 华生 04个体在0-1.5岁的婴儿期,需要得到呵护与爱抚,便于化解() 信任与不信任的冲突 自主与害羞的冲突 勤奋与自卑的冲突 主动与内疚的冲突 05个体在1.5-3岁的儿童期,需要得到尊重和适度放开的养育,便于化解() 信任与不信任的冲突 自主与害羞的冲突 勤奋与自卑的冲突 主动与内疚的冲突 06主张学习是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的学习理论是()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学派的学习理论 07认为影响学习的三个重要因素是强化、学习者和情景的学习理论是()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学派的学习理论 08强调人的价值观和态度体系、他人的评价在学习中的作用的学习理论是()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学派的学习理论 09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由三种内驱力组成,即认知内驱力、附属内驱力和() 目标内驱力

自我提高内驱力 情感内驱力 意志内驱力 10不同的学者对学习做了不同的分类,其中奥苏贝尔将学习分成() 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概念学习和规则学习 知识学习和技能学习 认知策略学习和态度学习 11在条件反射理论中,撤销一个厌恶刺激,使得反应概率提高,称为() 正强化 惩罚 泛化 负强化 12在条件反射理论中,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使得反应概率降低,称为() 负强化 正强化 惩罚 泛化 13当一个学生表现出良好的行为时,老师撤销对他的处分。这种行为塑造方式属于()负强化 正强化 分化 泛化 14当学生表现出不良行为,老师给他一个处分。这种行为塑造方式属于() 负强化 正强化 惩罚 泛化 15当小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时,老师给他一个小红花。这种行为塑造方式属于() 负强化 正强化 分化 泛化 16根据归因理论,下列属于外部的不稳定的原因是() 努力 心境 运气 能力 17根据归因理论,下列属于内部的可控的原因是() 心境 努力 运气 能力 18根据归因理论,下列属于稳定不可控的原因的是()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高校教师资格考试)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包括(D)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D)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C)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 A、普通心理学 B、发展心理学 C、理论心理学 D、生理心理学 5、(B)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 A、社会心理学 B、应用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 D、比较心理学、 6、(F)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 (E)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D)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C)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B)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 (A)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A、比较心理学B、理论心理学C、社会心理学D、实验心理学E、发展心理学F、普通心理学 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C) A、社会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应用心理学 D、普通心理学 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A)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 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 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9、(C)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 A、笛卡尔 B、洛克 C、冯特 D、缪勒 10、(B)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 A、1789 B、1879 C、1798 D、1897 11、(A)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 A、冯特 B、洛克 C、笛卡儿 D、缪勒 12、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动力学派)是(C)创立的 A、笛卡尔 B、华生 C、弗洛伊德 D、罗杰斯 13、心理学的第一大势力是指(A) A、精神分析 B、行为主义 C、认知 D、人本主义 14、行为主义创立的标志是1914年美国心理学家(B)出版了《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一书,由此他被称为行为主义的创始人 A、罗杰斯 B、华生 C、弗洛伊德 D、马斯洛 二、多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C) A、心理过程 B、认知过程 C、个性心理 D、情感过程 E、意志过程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

.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 一、单选 1.在学校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A、教学媒 B、教师 C、学生 D、教学环境 答案:B 2.()?教育心理学?的正式出版标志着教育与心理学的结合产生了教育心理学。 A、桑代克 B、布鲁纳 C、斯金纳 D、苛勒 答案:A 3.对于大学生记忆的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 A、意义识记占优势 B、记忆的敏捷性和准备性保持稳定 C、记忆的持久性和准确性显著提高 D、有效记忆方法的掌握与运用更熟练 答案:B 4.对大学生思维的主要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 A、形式逻辑思维进一步发展 B、辩证逻辑思维逐渐发展,不断成熟 C、创造性思维有了明显发展 D、创造性思维占据主导地位 答案:D 5.具体运算阶段的标志是()的形成。 A、可逆性 B、灵活性 C、守恒性 D、补偿性 答案:C 6.下列不属于网络人际交往方式的是()

A、E-mail B、QQ C、短信 D、微信 答案:C . . 7.人际交往中大胆、胆小、豪迈、内敛等属于交往中的()方面的体现。 A、交往动机的迫切性 B、交往内容的多样性 C、交往目的的单纯性 D、交往心理的差异性 答案:D 8.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根据个体认知的发展水平,把个体认知的发展区分为四个阶段,其中2-7岁是()阶段。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答案:B 9.儿童思维发展的最重要特征是()。 A、可逆性 B、灵活性 C、补偿性 D、发散性 答案:A 10.()主要描述人类的信息加工过程,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基础。 A、思考 B、记忆 C、认知 D、感觉 答案:C 11.()是高校教师的立身之本。 A、崇高的职业道德 B、渊博的专业知识 C、先进的教育理念 D、特色的教学能力 答案:B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 题型: 1.简答题 2.论述题(或案例分析) 复习题: 一、人类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 1、心理现象之一:第一印象 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这种第一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效应即为首因效应。 第一印象效应是一个妇孺皆知的道理,为官者总是很注意烧好上任之初的“三把火”,平民百姓也深知“下马威”的妙用,每个人都力图给别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实验心理学究表明,外界信息输入大脑时的顺序,在决定认知效果的作用上是不容忽视的。最先输入的信息作用最大,最后输入的信息也起较大作用。大脑处理信息的这种特点是形成首因效应的内在原因。 第一印象主要是依靠性别、年龄、体态、姿势、谈吐、面部表情、衣着打扮等,判断一个人的内在素养和个性特征。 首因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注重仪表风度、注意言谈举止 2、心理现象之二: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指的是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是我们在认识他人时经常出现的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 刻板印象一经形成,就很难改变,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考虑到刻板印象的影响,例如,市场调查公司在招聘入户调查的访员时,一般都应该选择女性,而不应该选择男性,因为在人们心目中,女性一般来说比较善良、较少攻击性、力量也比较单薄,因而入户访问对主人的威胁较小;而男性,尤其是身强力壮的男性如果要求登门访问,则很容易被拒绝,因为他们更容易使人联想到一系列与暴力、攻击有关的事物,使人们增强防卫心理。 刻板印象的例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例如,在七十年代的电影中,当一个留着长发,蓄着胡子,戴着墨镜的人物一出现,你就会感觉到这不是一个好人,肯定是一个坏蛋;在日常中,当一个仪表堂堂,潇洒的人盗窃和杀人时,你会感到吃惊,或一个你认为十分老实的人突然干了坏事,进了班房,你往往难以接受这一现实;吃水果的朋友,也许会有这样的一种感觉,他们爱买黄皮桔子而不乐意买青皮桔子,尽管这两种桔子一样甜,一样好吃。因为在他们的印象中,青的桔子是未成熟的和酸的,等等。 3、心理现象之三:视错觉 对于视错觉,迄今仍未有确切的解释。产生错觉的原因,除来自客观刺激本身特点的影响外,还有观察者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原因。其机制现在尚未完全弄清。 错觉在艺术上、技术上以及军事上都有积极作用。如电影摄制中用移动布景的方法造成交通工具的运行,又如汽车、飞机以至宇宙航行等等供训练驾驶员的模拟装置,军事上的各种伪装以及按形体的服装的设计,花色的匹配等等和错觉有一定的关系。 四、心理现象之四:责任分散 1964年3月13日夜3时20分,在美国纽约郊外某公寓前,一位叫朱诺比白的年轻女子在结束酒巴间工作回家的路上遇刺。当她绝望地喊叫:“有人要杀人啦!救命!救命!”听到喊叫声,附近住户亮起了灯,打开了窗户,凶手吓跑了。当一切恢复平静后,凶手又返回作案。当她又叫喊时,附近的住户又打开了电灯,凶手又逃跑了。当她认为已经无事,回到自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库演示教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 试题库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高等教育心理学 2、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3、教学监控能力 4、学习动机 5、学习迁移 6、心智技能 7、创造性 8、自我意识 9、品德 10、心理卫生 二、简答题 1.简述个体心理系统。 2.心理过程包括哪些内容? 3.简述心理特征。 4.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有哪些。 5.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点。 6.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有哪些? 7.简述教师效能感的影响因素。 8.教学反思的过程有哪些。

9.简述教育机智的表现。 10.大学生学习有何特点? 11.简述学习动机的类型。 12.如何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13.学习迁移有哪些类型。 14.影响学习迁移因素有哪些?15.如何促进学习迁移? 16.大学生思维有何特点? 17.简述教材直观。 18.大学生记忆品质有何特点?19.遗忘有何规律;如何增强记忆?20.简述知识的结构。 21.解决问题的一般认知过程有哪些?22.简述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23.简述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24.如何对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25.品德的结构有哪些? 26.简述非正式群体。 27.大学生人际关系有哪些特点?28.简述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29.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 30.如何对大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

3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三、辨析题 1、心理学是一门古老又年轻的学科。你对此论有何看法? 2、有些优秀教师虽然没有学过《高等教育心理学》,但却是一位名符其实的优秀教师。因此,个别青年教师说:不学高等教育心理学照样可以当好教师。你对此论有何看法? 3、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介于社会与自然、应用与理论之间的交叉学科。 4、现代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对高等学校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当代教师不仅要有广博深厚的知识和热爱教育事业的情感,还要有符合教育教学工作的高能力和素质。 5、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无非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事和学会做人,高等教育的目的也不利外。你对此论有何看法? 6、人的任何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激发并指向一定的目的的。这句话有道理吗? 7、既然学习需要动机的作用,那么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果就会越好。你对此论有 何看法? 8、“学会了骑自行车,有助于学骑摩托车”,这话有道理吗? 9、教育工作中的“教是为了不教”的说法有道理吗? 10、心理学研究表明,直观是领会科学知识的起点,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的开端,是知识掌握的首要环节。你对此论有何看法? 11、一般说来,复习次数越多,识记和保持的效果越好;反之,则遗忘发生越快。 由此,我们认为复习的次数越多,复习的效果就越好。你对此论有何看法?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库

高等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 一、单选题(20题,每题1.5分,共30分) 1.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学校教育情境中的基本规律的科学。 A.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 B.学生的学 C.教师的教 D.学生身心发展 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 A.理论科学 B.应用科学 C.交叉科学 D.实践科学 3.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对少数或个别学生进行较长时间的多方面深入研究的方法,称为。 A.测验法 B.个案法 C.调查法 D.观察法 4.需要层次理论是由以下哪位心理学家所提。 A.阿特金森 B.马斯洛 C.维纳 D.班杜拉 5.下列属于负强化的例子是。 A.杀鸡骇猴 B.当孩子犯错时拿走他最喜欢的玩具 C.孩子去医院看病不再发烧了 D.孩子表现不好就饿他一会儿, 表现好才给吃的 6.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

避免失败,减少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 A.可能选择 B.犹豫不决 C.回避这项任务 D.坚决选择 7.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 A.认知驱力 B.附属驱力 C.欲望驱力 D.自我提高驱力 8.根据知识的不同表述形式,将知识划分为。 A.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 B.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C.感性知识和述性知识 D.理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9.如果要想记忆效果好,过度学习的程度应保持在。 A.120% B.130% C.140% D.150% 10.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A.思维 B.练习 C.反思 D.想象 11.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迁移可以分为。 A.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B.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C.正迁移和负迁移 D.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 12.关于个人自己认识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称为。 A.认知 B.元认知 C.技能 D.操作 13.以下各项中属于认知策略的是。

4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整理2018

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 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内心心理活动,它们经常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 个性心理:一个人在心理过程的发展和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得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教师角色:传道授业解惑,既是社会角色,又是这一角色的承担者。教师主要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教学监控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分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心理发展:是指个体随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获得新结构或引起心理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的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 遗传素质:是生物体遗传给后代的生物特征,主要指那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点,例如:肌体的形态、构造、感官特征、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等,它是婴幼儿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和必要条件。 人生观:是指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人生观是由世界观决定的。其具体表现为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等。人生观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 学习:是人类和动物共有的心理现象。学习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学生的学习是狭义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人类的学习是广义的学习,是人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以语言为中介,通过思维自觉地、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机械学习是一种单纯依靠记忆学习材料,而避免去理解其复杂内部和主题推论的学习方法。平时多称为死记、死背或死记硬背。 接受学习:是将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以结论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传授,学生接受。动机:动机是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人的行为发动、维持和促进的能量,直接影响行为的强度和效果;二、具有某种动机的行为总是指向某一目标,而忽视其他方面,使行为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特点,它是在学习需要基础之上产生的,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活动,并力图促使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学习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学习迁移的本质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贯穿于整个教学系统。它不仅存在于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之中,而且还存在于认知策略和态度品德的学习之中。 普遍迁移:一开始是学习一个普遍的观念,而不是学习技能,然后这个普遍的观念可以用做认识原先掌握的观念的一些特例的后继问题的基础。 侧向迁移:习得的概念和或一般在新情境中的简单运用,一般不会产生新的概念或规则。 知识:即陈述性知识,是指有关人所知道的事物状况及事物之间关系的、能够被人陈述和描述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包括事实、概念、原则和理论等。 命题:指一个独立的断言,通过它可以使我们了解某个判断的真假。 图式:是由信息组成的单元,是大的知识结构,它能够运用于范围广泛的情境之中,是加工信息的基本框架。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习得的、用于改善自己在某一学习任务上的表现,并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的一组或多组方法、技巧或程序。 元认知策略:指学生对自己整个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及控制的策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