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生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目

病生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目
病生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目

第一部分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Pathophysiology(病理生理学)

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功能和代谢改变的规律极其机制的学科,其主要任务是揭示疾病的本质,为建立有效的疾病诊疗和预防策略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2.Basal pathogenesis(基本病理过程)

主要讨论多种疾病共同的、成套的功能和代谢变化。(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缺氧,发热,应激,缺血-再灌注损伤,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细胞增值和凋亡障碍等)

3.Animal model of human disease(人类疾病动物模型)

二、简答题

1.病理生理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

2.病理生理学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3.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

第二章疾病概论

一、名词解释

1.脑死亡(brain death)

脑死亡是指全脑功能(包括大脑、间脑和脑干)不可逆的永久性丧失以及机体作为一个整体体功能的永久性停止。

2.健康(health)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衰弱现象,而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一种完好状态。

3.疾病(disease)

疾病是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内稳态调节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4.病因

疾病发生的原因是指引起疾病必不可少的、赋予疾病特征或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

5.诱因

诱因是能加强病因的作用而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6.分子病

分子病是由遗传物质或基因(包括DNA和RNA)的变异引起的一类以蛋白质异常为特征的疾病。

7.基因病

基因病是由基因本身突变、缺失或其表达调控障碍引起的疾病。

8.条件

条件是指能促进或减缓疾病发生的某种机体状态或自然环境。条件本身不引起疾病,但可影响病因对机体的作用。

9.因果交替规律

因果交替指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有原始病因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结果又可作为病因,引起新的后果。这种因果的相互转化常常促进疾病的恶化,导致恶性循环。

二、简答题

1.用脑死亡概念的意义是什么?

①可协助医务人员判断患者的死亡时间、适时停止复苏抢救。

②有利于器官移植。

2.脑死亡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①自主呼吸停止。

②不可逆性深度昏迷。

③脑电波消失。

④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

3.疾病与病理过程的区别是什么?

4.遗传性因素与先天性因素有何区别?

遗传因素指染色体或基因等遗传物质畸变或变异引起的疾病。先天性因素指那些损害胎儿发育的因素。

5.疾病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①生物因素

②理化因素

③营养因素

④遗传因素

⑤先天因素

⑥免疫因素

⑦心理和社会因素

6.什么是疾病发生过程中的因果交替?

7.疾病的局部与整体关系是什么?

8.疾病时细胞受损方式有哪些?

9.分子病有哪些种类?

三、论述题

1.如何理解疾病的现代概念?

2.试述疾病的常见致病因素及特点

3.试述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①损伤与抗损伤(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损失与抗损伤作用常常同时出现,贯穿始终且不

断变化)

②因果交替(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有原始病因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结果又可作为病因,引

起新的后果。这种因果的相互转化常常促进疾病的恶化,导致恶性循环。)

③局部与整体(疾病可表现为局部变化或全身变化或二者兼有)

4.试述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

5.什么是基本病理过程?请举例

6.举例说明因果交替规律在发病学中的作用

7.举例说明损伤与抗损伤规律在发病学中的作用

8.为什么心跳停止不作为脑死亡的诊断标准,而把自主呼吸停止作为临床脑死亡首要指标?

9.死亡的现代概念及其判断标准是什么?

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障碍

一、名词解释

1.跨细胞液(transcellular fluid)

2.aquaporins(AQP)

3.hypovolemic hyponatremia

4.hypervolemic hyponatremia

5.hypovolemic hypernatremia

6.edema

7.凹陷性水肿 (pitting edema)

8.低钾血症和缺钾

9.异位钙化

二、简答题

1. 试述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对机体的影响及其机制。

2. 试述高容量性低钠血症对机体的影响及其机制。

3. 试述低容量性高钠血症对机体的影响及其机制。

4. 为什么等容量性低钠血症患者仍有尿钠排出增加?

5. 长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为什么易发生高钾血症?

6. 长期使用利尿剂(除安体舒通、氨苯喋啶外)的病人,为什么易发生低钾血症?

7. 试述低钾血症的心电图特征性改变及其机制.

8. 低钾血症和严重高钾血症均可导致骨骼肌弛缓性麻痹,其机制有何异同?

9. 低钾血症和轻度高钾血症均可导致心肌兴奋性升高的机制是什么?

10. 在紧急处理高钾血症时,为什么常静注钙制剂和高张碱性含钠溶液(如5%NaHCO3)?

11. 充血性心衰病人,为什么易产生低镁血症?

12.低钾血症、高镁血症和高钙血症都有骨骼肌兴奋性降低,其电生理机制有何不同?13.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为什么易发生低钙血症?但临床上此类患者的低钙血症的症状又明显,为什么?

三、讨论题

1.试述低镁血症引起神经-肌肉和中枢神经系统应激性增高的机制。

2.试述低镁血症引起血压升高的机制。

3.试述血清镁水平降低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机制。

第四章酸碱平衡紊乱

一.名词解释

1.Acid-base balance

2.Acid-base disturbance

3.Metabolic acidosis

4.Metabolic alkalosis

5.Respiratory acidosis

6.Respiratory alkalosis

7.反常性碱性尿

8.反常性酸性尿

9.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mixed acid-base disorders)

10.酸碱一致型酸碱平衡紊乱

11.酸碱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12.SB

13.AB

14.BB

15.BE

16.AG

17.盐水反应性碱中毒

18.盐水抵抗性碱中毒

19.pH

20.PaC02

21.C02CP

二.简述题

1.简述肺调节酸碱平衡的机制

2.简述肾调节酸碱平衡的机制

3.简述反映血浆H2CO3含量的指标、其正常范围及临床意义。

4.简述反映血浆HCO3-含量的指标,其正常范围及临床意义。

5.糖尿病可引起何种酸碱平衡紊乱?为什么?

6.严重腹泻可引起何种酸碱平衡紊乱?为什么?

7.酸中毒对心血管系统有哪些损伤作用?

8.应用NaHCO3纠正急性呼吸性酸中毒应格外慎重,为什么?

9.碱中毒患者可出现手足搐搦,其机制如何?

10.某患者的血气检测结果为pH正常,SB升高,PaCO2升高。试问该患者可能存在哪些酸碱

平衡紊乱?

11.血pH值在正常范围内肯定表示酸碱平衡,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12.简述频繁呕吐会引起何种酸碱平衡紊乱?为什么?

13.简述反常性碱性尿的形成机制。可见于哪些病理过程?

14.酸中毒时易导致休克,其发生的主要机制是什么?

15.简述代谢性酸中毒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

三.论述题

1.频繁呕吐可引起何种酸碱平衡紊乱?其机制如何?

2.试分析酸中毒与血钾变化的相互关系。

3.在判断酸碱平衡紊乱时,除作血气检测外,一般应同步检测哪些电解质?为什么?

4.为什么严重代谢酸中毒的病人易并发休克、D1C、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

5.某糖尿病患者呼吸深快,血气检测结果为pH 7.27,AB 14mmol/L,PaC02 28mmHg。

6.某休克患者的血气及电解质检测结果为pH

7.29,AB l0 mmo1/L,PaC02 24mmHg,Na+140

mmol/L,Cl- 104 mmol/L,K+6.5 mm01/L。试问:①该患者发生了何种酸碱平衡紊乱?根据是什么?②该患者发生了何种电解质紊乱?其机制如何?

7.某呼吸衰竭患者呈昏睡状,血气检测结果为pH 7.00,PaCO2 10.64kPa(80mmHg),AB 40

mmol/L。试问:该患者发生了何种酸碱平衡紊乱?根据是什么?

8.某频繁呕吐患者的血气及电解质检测结果为pH 7.59,AB 50 mmo1/L,PaC02 55mmHg,

Na+140 mmo1/L,K+ 2.5 mmo1/L,C1-74 mmol/L。试问:①该患者发生了何种酸碱平衡紊乱?根据是什么? ②该患者发生了何种电解质紊乱?为什么?

9.某患者癔病发作1小时,出现呼吸浅慢,血气检测结果为PH 7.52,PaCO23.19kPa(24mmHg),

AB 20 mmo1/L。试问:①该患者发生了何种酸碱平衡紊乱?根据是什么? ②为什么会出现呼吸浅慢?

10.患者,女,70岁,肺心病入院。经过治疗后血液检查如下:pH 7.40,PaCO2

7.58kPa(57mmHg),HCO3- 40mmol/L。该患者发生何种酸碱平衡紊乱?

11.某肺心病并发腹泻患者,pH 7.12,PaCO211.25kPa(84.6 mmHg),HCO3- 26.6mmo1/L,

Na+137 mmol/L,CI- 85mmol/L。该患者发生何种酸碱平衡紊乱?

第五章缺氧

一、名词解释

1.缺氧(Hypoxia)

2.血氧分压

3.血氧容量

4.血氧含量

5.血氧饱和度

6. 发绀(Cyanosis)

7. 低张性低氧血症(Hypotonic hypoxia and hypoxmia)

8. 等张性低氧血症

9. 循环性缺氧(circulatory hypoxia)

10. 组织性缺氧Histogenous hypoxia)

11. 肠源性紫绀(enterogenous cyanosis)

二、简答题

1. 缺氧可分为几种类型?各型的血氧变化特点是什么?

2. 试述CO中毒引起缺氧的发生机制。

3.简述循环性缺氧的机制及血氧变化的特点.

4.乏氧性缺氧时呼吸系统有何代偿反应?其机制和代偿意义是什么?

5.各型缺氧的血氧变化特点是什么?

6. 试述缺氧时循环系统的代偿反应。

三.论述题

1. 缺氧时组织细胞有哪些变化?

2. 试述缺氧时红细胞内2,3-DPG含量升高的机制及其意义.

3. 缺氧引起肺血管收缩的机制是什么?

第六章发热

一、名词解释

1.发热(fever)

2.过热(hyperthermia)

3.体温升高

4.致热原

5.外生致热原

6.发热激活物

7.内生致热原

8.中枢发热介质

9.干扰素(interferon)

10.退热期

二.简答题

1.体温升高是否就是发热?为什么?

2.发热激活物的作用是什么,发热激活物包括哪些?

3.试述TNF与发热的关系.

4.为什么发热时机体体温不会无限制上升

5.内毒素激活产内生致热原细胞的方式有哪些?

6.简述5种体温调节的正调节介质.

7.简述常见的4种内生致热原.

8.简述发热的三个分期.

9.简述发热三期的热代谢特点.

三.论述题

1.发热与过热有何异同?

2.体温上升期有哪些主要的临床特点?为什么会出现这些表现?3.试述高热稽留期的体温变化及其机制.

4.试述体温下降期的体温变化及其机制.

5.发热时机体心血管系统功能有哪些变化?

第七章细胞凋亡与疾病

一、名词解释

1.凋亡

2.细胞增殖

3.细胞周期

4.原癌基因

5.程序性细胞死亡(PCD)

6.凋亡小体

7.染色质边集

8. DNA片段梯

9.凋亡蛋白酶

10.坏死

11.激活诱导的细胞死亡

12.凋亡相关基因

二、简答题

1.举例说明PCD与细胞凋亡的区别与联系。

2.细胞凋亡信号转导系统具有哪些特点?

3.试述钙稳态失衡引起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

4.试以Fas蛋白为例说明细胞凋亡信号转导系统的多途性

5. bcl-2抗凋亡的机制是什么?

6.试述P53基因突变与肿瘤发生的关系。

三、论述题

1.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有什么不同?

2.简述核酸内切酶和凋亡蛋白酶在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关系。

3.氧化应激可通过哪些机制导致细胞凋亡?

4.试述线粒体损伤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第八章应激

一、名词解释:

1.Stress

2.应激原

3.全身性适应综合症

4.急性期反应蛋白

5.应激性溃疡

6.heat shock protein

7.劣性应激

8.应激性心肌病

二、简答题:

1.如何理解机体的应激反应?

2.什么因素可能作为应激原?

3.何为应激性溃疡?其发生机制是什么?

4.简述应激导致血压升高的机制

5.应激时糖皮质激素大量分泌的生理病理意义

6.试述应激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反应及其生理病理意义.

三、问答题

1.严重应激为什么会导致心性猝死?

2.应激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是什么?

3 .为什么说应激是一个非特异性全身反应?

4.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兴奋对机体产生哪些影响?

第九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一、名词解释

1.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2.microangiopathic hemolytic anemia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3.schistocyte (裂体细胞)

4.thrombomodulin TM (血栓调节蛋白)

5.protein C (蛋白C)

6.protein S (蛋白S)

二、简答题

1.简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出血机制。

2.简述各种原因使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引起DIC的机制。

3.简述引起APC抗凝的原因及其机制。

4.DIC患者为何会出现贫血?

5. 试述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

6. DIC患者为何会出现贫血?

三、论述题

1.试说明休克与DIC之间的相互关系。

2.试述DIC的发生机制。

第十章休克

一、名词解释

1.shock(休克)

2.hypovelemic shock(低血容量性休克)

3.hyperdynamic shock(高动力型休克)

4.hypodynamic shock (低动力型休克)

5.microcirculation(微循环)

6.autobloodinfusion(自身输血)

7.autotransfusion(自身输液)

8.hemorheology(血液流变学)

9.shock lung(休克肺)

10.shock kidney(休克肾)

11.hemorrhagic shock(失血性休克)

12.infectious shock(感染性休克)

13.myocardial depressant factor(MDF,心肌抑制因子)

14.cardiogenic shock(心源性休克)

二、简答题

1.哪些原因可以引起休克?

2.休克发病的始动环节有哪些?各举一型休克说明之。

3.为什么休克早期血压无明显降低?

4.何谓血液重新分布?简述其发生机理。

5.休克初期肾脏等腹腔内脏血管收缩的机制是什么?

6.简述休克时血液流变学的主要改变及其在休克发病学中的意义。

7.简述休克进展期的微循环变化特征及其机制。

8.何谓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它对休克的发展恶化有何影响?

三、论述题

1.试述休克与DIC的关系及其机理。

2.试述休克晚期导致休克不可逆甚至死亡的可能原因,为什么?

3.为什么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的休克患者容易发生心力衰竭?

4.何谓休克肺?为什么休克肺是休克病人重要的死亡原因?

5.试述感染性休克与失血性休克的特点,并指出二者的不同点。

6.根据休克的微循环学说,如何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第十一章缺血-再灌注损伤

一.名词解释

1.自由基(free radical)

2.氧自由基 (oxygen free radical)

3.缺血—再灌注损伤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

4.钙反常 (calcium paradox)

5.氧反常 (oxygen paradox)

6.无复流现象 (no-reflow phenomenon)

7.pH反常 (pH paradox)

8.钙超载 (calcium overload)

9.呼吸爆发 (respiratory burst)

10.心肌顿抑 (myocardial stunning)

二.简答题

1.简述细胞钙超载引起再灌注损伤的机制。

2.简述中性粒细胞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3.简述常用的低分子自由基清除剂和酶性自由基清除剂有哪些?

4.试述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氧自由基生成过多的机制。

5.试述氧自由基如何造成机体损伤?

三.论述题

1.试述无复流现象的可能机制。

2.试述心肌顿抑的发生机制。

第十二章心力衰竭试题一、名词解释

1.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2.端坐呼吸(orthopnea)

3.充血性心力衰竭

4.劳力性呼吸困难

5.高动力循环状态(hyperdynamicstate)

二、简答题

1.试述心力衰竭发生常见的诱因。

2.简述心衰时心肌收缩性减弱的机制。

3.左心衰竭患者为什么会出现端坐呼吸?

三、论述题

1.试述酸中毒引起心肌兴奋一收缩耦联障碍的机制.

2.试述心力衰竭时心脏自身的代偿机制.

第十三章呼吸衰竭试题

一、名词解释

1.respiratory failure

2.functional shunt

3.死腔样通气

4.肺性脑病

5.ARDS

二、简答题

1.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的表现形式及其病理生理意义?2.为什么单纯弥散障碍不伴有PaCO2升高?

3.呼吸衰竭在氧疗时应注意什么问题,为什么?

三、论述题

1.试述ARDS的发病机制。

2.试述COPD与呼吸衰竭的关系。

第十四章肝性脑病一、名词解释

1.肝性脑病

2.氨中毒学说

3.肝性肾功能衰竭

二、简答题

1.肝功能障碍患者为什么容易发生出血?

2.简述左旋多巴治疗肝性脑病的原理.

3.假性神经递质是如何产生的?如何促进肝性脑病发生?

三、论述题

1.肝硬化伴有消化道出血病人发生肝性脑病的可能机制是什么? 2.简述血氨升高引起肝性脑病的作用机制。

第十五章肾功能不全

一、名词解释

1.急性肾功能衰竭

2.肾后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3.氮质血症

4.慢性肾功能衰竭

5.肾性贫血

6.肾性骨营养不良

7.矫枉失衡学说

8.尿毒症

9.肾功能不全

10.少尿

11.等渗尿

12.非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

13.夜尿

14.原尿回漏

二、简述题

1.简述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因和分类。

2.简述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时机体的变化。

3.简述肾性高血压的发生机制。

4.慢性肾衰患者往往有出血或出血倾向,为什么?简述其发生机制。

5.简述慢性肾功能衰竭时血钙降低的机制。

6.何谓肾性骨营养不良?简述其发生机制。

7.简述急性肾功能衰竭恢复期发生多尿的机制。

8.试述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为何出现多尿症状?

9. 简述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为何易发生骨折?试述其机制?

10.简述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磷代谢障碍的特点及发生机制。

三.论述题

1.试就病因和尿液变化(尿比重、尿渗透压、尿钠含量、尿肌酐/血肌酐比值、尿蛋白量及尿镜检)的不同,对急性功能性与器质性肾功能衰竭进行比较。

2.用矫枉失衡学说来阐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晚期磷代谢障碍的发生机制。

3.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往往有贫血,贫血与肾功能衰竭病情呈正比,请分析其发生机制,并提出处理原则。

4.肾功能衰竭时血钙有何变化?试述其发生机制。这些变化对机体有何影响?

5..试述少尿型急性肾小管坏死(ATN)的发病机制中肾血管因素的作用。

6. 试述肾性贫血的发生机制。

第十六章脑功能不全

一、名词解释

1.认知障碍

2.失语

3.意识障碍

4.谵王

5.失认

6.失用

7.痴呆

8.兴奋性毒性

9.精神错乱

10.昏睡

11.昏迷

12.醒状昏迷

二、简答题

1.试述能量耗竭和酸中毒在慢性脑缺血性损伤过程中的作用。2.简述慢性脑缺血性损伤时细胞内Ca2+超载的机制。

3.简述神经细胞Ca2+超载导致细胞死亡的机制。

4.简述脑缺血时,自由基增多的机制。

三、论述题

1.试述何为“兴奋性毒性”,及其发生机制。

2.试述意识障碍导致呼吸功能障碍主要的发生机制。

第十七章多器官功能衰竭

一、名词解释

1.非菌血症性临床败血症

2.细菌移位

3.肠源性感染

4.肠源性内毒素血症

5.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6.多系统器官衰竭(MSOF)

7.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

8.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CARS)

9.混合拮抗反应综合征(MARS)

二、简答题

1.根据发病形式可将MODS分为哪两种类型,其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2.试用二次打击学说解释MODS的发生。

3.试以肺为例说明MODS发病过程中多个系统器官间的相互影响。

4.内毒素在MODS中具有哪些作用?

病生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目

第一部分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Pathophysiology(病理生理学) 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功能和代谢改变的规律极其机制的学科,其主要任务是揭示疾病的本质,为建立有效的疾病诊疗和预防策略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2.Basal pathogenesis(基本病理过程) 主要讨论多种疾病共同的、成套的功能和代谢变化。(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缺氧,发热,应激,缺血-再灌注损伤,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细胞增值和凋亡障碍等) 3.Animal model of human disease(人类疾病动物模型) 二、简答题 1.病理生理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 2.病理生理学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3.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 第二章疾病概论 一、名词解释 1.脑死亡(brain death) 脑死亡是指全脑功能(包括大脑、间脑和脑干)不可逆的永久性丧失以及机体作为一个整体体功能的永久性停止。 2.健康(health)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衰弱现象,而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一种完好状态。 3.疾病(disease) 疾病是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内稳态调节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4.病因 疾病发生的原因是指引起疾病必不可少的、赋予疾病特征或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 5.诱因

诱因是能加强病因的作用而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6.分子病 分子病是由遗传物质或基因(包括DNA和RNA)的变异引起的一类以蛋白质异常为特征的疾病。 7.基因病 基因病是由基因本身突变、缺失或其表达调控障碍引起的疾病。 8.条件 条件是指能促进或减缓疾病发生的某种机体状态或自然环境。条件本身不引起疾病,但可影响病因对机体的作用。 9.因果交替规律 因果交替指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有原始病因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结果又可作为病因,引起新的后果。这种因果的相互转化常常促进疾病的恶化,导致恶性循环。 二、简答题 1.用脑死亡概念的意义是什么? ①可协助医务人员判断患者的死亡时间、适时停止复苏抢救。 ②有利于器官移植。 2.脑死亡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①自主呼吸停止。 ②不可逆性深度昏迷。 ③脑电波消失。 ④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 3.疾病与病理过程的区别是什么? 4.遗传性因素与先天性因素有何区别? 遗传因素指染色体或基因等遗传物质畸变或变异引起的疾病。先天性因素指那些损害胎儿发育的因素。 5.疾病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①生物因素 ②理化因素 ③营养因素 ④遗传因素

病理学考试名词解释和问答题

一、名词解释 0.1.01病理学(pathology) 0.1.02病理解剖学(pathologic anatomy or anatomical pathology) 0.1.03病因学(etiology) 0.1.04发病机制(pathogenesis) 0.1.05病理变化(pathologic changes) 0.1.06尸体解剖(autopsy) 0.1.07活体组织检查(biopsy) 0.1.08细胞学(cytology) 0.1.09组织培养(tissue culture) 0.1.10组织化学(histochemistry) 0.1.11分子病理学(molecular pathology) 0.1.12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 0.1.13基因诊断(gene diagnosis) 四、问答题 0.4.01举例说明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0.4.02简述病理学常用研究方法的应用及其目的 0.4.03简述病理学的发展史 答案 一、名词解释(此处仅列出答案要点) 0.1.01①一门医学基础学科;②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形态、代谢和功能变化);③目的:认识疾病的本质和发生发展规律,为防病治病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0.1.02①病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②从形态学角度研究疾病;③研究病变器官的代谢和功能改变及临床表现;④研究病因学和发病学。 0.1.03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生条件的一门科学。 0.1.04①即发病学;②在原始病因和发生条件的作用下,疾病发生发展的具体环节、机制过程。 0.1.05①在病原因子和机体反应功能的相互作用下;②疾病过程中脏器和组织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 0.1.06①一种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②对死者遗体进行病理剖验;③目的:确定诊断、查明死亡原因,提高临床医疗水平;及时发现传染病和新的疾病;为科研和教学积累资料和标本。 0.1.07①患者机体的病变组织;②组织获取方法:局部切除、钳取、穿刺针吸以及搔刮、摘除等;③目的:研究疾病、诊断疾病。 0.1.08①病理检查方法;②黏膜或组织表面脱落或刮取的或深部穿刺所得的细胞;③诊断疾病,尤其是肿瘤的诊断。 0.1.09①常用的研究技术;②体外条件下;③疾病(病变)的发生发展。 0.1.10①能与组织细胞某些化学成分特异结合的显色试剂;②病变组织细胞内的化学成分; ③认识形态和代谢改变;④疾病诊断。 0.1.11①病理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细胞化学的结合;②分子水平上研究疾病发生的机制。 0.1.12①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②未知抗原或抗体;③肿瘤病理诊断 0.1.13①DNA或RNA中碱基序列;②内源性基因的异常和外源性基因的存在;③生物性病原因子、遗传性疾病、肿瘤性疾病和个体基因的识别和诊断。

病生名词解释

病生名词解释 跨细胞液(transcellular fluid) 跨细胞液是组织间液中的极少部分分布于一些密闭腔隙(关节囊、颅腔、胸腔、腹腔等)中,是由上皮细胞分泌产生的,为一特殊部分,也称第三间隙液。 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 (AQP) 是一组广泛存在于生物界的构成水通道与水通透有关的细胞膜转运蛋白。 低容量性低钠血症hypovolemic hyponatremia 又称为低渗性脱水,其特点是失Na+多于失水,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伴有细胞外液量的减少。 高容量性低钠血症hypervolemic hyponatremia 又称为水中毒,其特点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是由于过多的水分在体内潴留造成细胞内、外液量都增多,并引起重要器官功能障碍。 低容量性高钠血症hypovolemic hypernatremia 又称为高渗性性脱水,其特点是失水多于失Na+,血清Na+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细胞外液量和细胞内液量均减少。 凹陷性水肿 (pitting edema) 组织间隙中积聚的液体超过胶体网状物的吸附能力时,形成游离的液体,后者在组织间隙中具有高度的移动性,当液体积聚到一定量后,用手指按压该部位皮肤,游离液体便从按压点向周围散开,形成凹陷,称为凹陷性水肿,又称为显性水肿。 异位钙化 在高钙或高磷血症时,体内多处可形成钙化,如血管壁、关节周围、软骨、肾、鼓膜钙化等,这些钙化灶引起相应器官的功能损害。 阴离子间隙 (anion gap,AG) AG指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与未测定的阳离子的差值。 反常性酸性尿 碱中毒时尿液一般呈碱性,但在缺钾等引起的代谢性碱中毒时,在远曲小管因Na+-H+交换加强,导致肾泌H+增多,故尿呈酸性,称之为反常性酸性尿。 分子病(molecular disease) 是指由于DNA遗传性变异引起的一类蛋白质异常为特征的疾病。

内科学名词解释及问答

呼吸系统疾病 名词解释 1.医院获得性肺炎(h o s p i t a l a c q u i r e d p n e u m o n i a,H A P):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 潜伏期,而于入院48小时后在医院(包括老年护理院、康复院)发生的肺炎。 2.社区获得性肺炎(c o m m u n i t y a c q u i r e d p n e u m o n i a,C A P):是指医院外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 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发病的肺炎 3.支气管扩:直径大于2毫米中等大小的近端支气管由于管壁的肌肉和弹性组织破坏引起的异常扩。 大多继发于支气管—肺组织感染和支气管阻塞,由于支气管管壁的破坏,形成管腔扩和变形。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咳大量脓痰和(或)反复咯血。 4.肺性脑病:由于呼吸功能衰竭所致缺氧、二氧化碳储留而引起的精神障碍、神经系统的综合征。 但必须除外脑动脉硬化、严重电解质紊乱、单纯性的碱中毒、感染中毒性脑病。 5.L T O T:即长期家庭氧疗。对C O P D慢性呼吸衰竭者可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率。目的是使患者在海 平面,静息状态下,达到P A O 2 大于或等于60m m H g和或S A O 2 升至90%以上。 6.肺心病:是指由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血管病变致肺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继而右 心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疾病。分为急性和慢性。 7.自发性气胸:胸膜腔是不含气体的密闭的潜在腔隙,当气体进入胸膜腔造成积气状态时称为气胸。 自发性气胸分为特发性和继发性,前者发生在无基础肺疾病的健康人,后者常发生在有基础肺疾病的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 O P D)。 8.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癌肿侵犯纵隔压迫上腔静脉时,上腔静脉回流受阻,产生头面部、颈部和 上肢水肿以及胸前部淤血和静脉曲,可引起头痛、头晕或眩晕。 9.H o r n e r综合征:位于肺尖部的肺癌称肺上沟癌(P a n c o a s t癌),可压迫颈部交感神经,引起病侧 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陥,同侧额部与胸部无汗或少汗。 10.类癌综合征:肺癌癌细胞浆含有神经分泌型颗粒,具有分泌和化学受体功能,能分泌5-羟色胺、 儿茶酚胺、组胺、激肽等肽类物质而引起的肺外表现。 11.呼吸衰竭:呼吸衰竭是由于呼吸功能受到损害,导致缺O 2或合并C O 2 潴留而产生一系列生理功能 紊乱及代障碍的临床综合征。一般认为,当患者位于海平面,静息状态吸入空气时,无心右向左 分流疾病,而动脉血P a O 2低于60m m H g,P a C O 2 高于50m m H g,即为呼吸衰竭。 问答题

流行病与统计学名词解释考试必备.

active immunization 人工自动免疫:指用病原微生物或其他代谢产物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机体后,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是免疫预防的主要方法 AR 归因危险度:也叫特异危险度,即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之差,说明暴露者中完全由暴露因素所致的发病率 attack rate罹患率:通常多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观察时间可以日'周' 旬'月为单位,适用于局部地区疾病的爆发,可根据暴露人口来精确地测量发病几率 bias偏倚:在研究或推理过程的任何阶段,任何影响因素使所获得结果系统地与真实值的偏离叫~,也称系统误差 carrier of pathogen病原携带者:指无任何临床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case fatality rate病死率:指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死于某病(或死于所有原因的频率,是测量人群死亡危险最常用的指标 cause-control study病例对照研究:选定患有某病的病例和未患该病的对照分别调查既往暴露于某个(或某些危险因子的情况及程度,以判断暴露因子与某病有无关联及其程度大小的观察研究方法 cause病因:能使人们某病发病率升高的因素,称为该病的病因因素,对于一种疾病而言,其病因因素的集合构成了这种疾病的~ cen sus普查:一定时间内对某地或某单位全部对象患某病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时间范围视病种和对象多少而定 complianee依从性:指研究对象服从实验安排并予以密切配合的程度 cure rate治愈率:一定期间内,某疾病治愈人数与治疗人数之比

current disinfection 随时消毒:指有传染源存在的疫源地,对其排泄物即分泌物或被污染的物品.场所及时进行消毒,以迅速将致病微生物杀灭.~要经常进行,一般指导家属完成 effective rate有效率:一定期间内,某病治疗有效例数与治疗总例数之比,前者包括治愈人数和好转人数 endemic地方性疾病(简称地方病指局限于某些特定地区内相对稳定并经常发生的疾病?在我国地方病指与当地水土因素'生物学因素有密切关系的疾病,其病因存在于发病地区的水'土壤'粮食中 epidemic process流行过程:病原体从已受感染者体内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侵入易感者,形成新的传染,并在外界环境因素影响下不断发生发展的过程epidemic流行:指某病在某地区显著超过该病历年发病率水平.其发病率水平超过该地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流行水平时,称大流行,如流感'霍乱的世界大流行exposure暴露:指曾经接触过某种研究因素或具备某种特征 extrinsic incubation period外潜伏期:病原体在吸血节肢动物体内需经一段时间的增殖或完成生活周期的某阶段后才具有传染性,所需的时间称为外潜伏期 fatality rate病死率:表示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患某病饿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所占的比例,它表示确诊疾病的死亡概率,可表明疾病的严重程度,也可反映医疗水平和诊断能力,通常多用于急性传染病,较少用于慢性病 incidenee rate发病率:指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incubation period潜伏期:自病原体侵入机体至最早临床症状出现的这一段时间 infection process传染过程:指病原体进入机体后,病原体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过程

内科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集-1

内科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集-1

阿司匹林哮喘:无论既往是否有哮喘病史,当口服阿司匹林后数分钟内或数小时内出现诱发的哮喘发作,称阿司匹林哮喘。 气道高反应性:指气管、支气管树对多种抗原或非抗原(物理或者化学的刺激)的过度反应,主要表现为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收缩增强、气道粘膜腺体分泌增多。 右中叶综合症:因局部支气管或者肺部炎症或者淋巴结肿大压迫右中叶支气管,使管腔狭窄,引起的中叶体积缩小,不张,慢性炎症导致的临床症状 类癌综合症:在肺部肿瘤中,可见到因分泌5-羟色胺过多而引起的哮喘样支气管痉挛,阵发性心动过速,皮肤潮红,水样腹泻等症状,以燕麦细胞癌和腺癌多见 弥漫性泛支气管炎:指

两肺终末细支气管及肺呼吸性细支气管呈弥漫性慢性炎症。大环内酯类对其有效。Pancoast综合症:Pancoast综合症指由于位于肺尖和肺上沟的肺肿瘤导致臂从神经和颈交感神经受累,临床上以Horner综合症及肩部和上肢的疼痛等为表现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指平均每晚7小时睡眠中呼吸暂停反复发作次数在30次以上,或呼吸紊乱指数大于5次以上。 呼吸暂停:睡眠中口鼻气流停止超过10s 呼吸紊乱指数:平均每小时睡眠中,呼吸暂停+低铜器指数大于5次 低通气:呼吸气流降低幅度超过气流的50%以上,并伴有4%以上的血氧饱和度下降。Picknickian syn:肥胖,嗜睡,周期性呼吸

三联症。 盘状肺不张:指亚段以上的肺不张,多位于膈顶上方,约2-6cm长,扁平条状阴影,外端达胸膜表面,不穿过叶间裂 干性支气管扩张:以反复咯血为主要症状,而无咳嗽,咳脓痰表现的支气管扩张Kartagener syndrome:指具有内脏转位(右位心),支气管扩张,副鼻窦炎三联症的先天性疾病。支气管哮喘:指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细胞等多种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这种炎症使易感者对各种激发因子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引起气道痉挛,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呼气性呼吸困难,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大多可自行或经治疗后缓解。Horner Syndrome:肺尖肿瘤或颈部肿块

病生名词解释

病生名词解释 1、疾病:指一定病因的损害作用下,因机体自我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2、水肿:是指过多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的一种常见的病理过程。 3、低渗性脱水:因失钠大于失水,血清钠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Osm/L,以 细胞外液减少为主的病理变化过程 4、血液性缺氧:由于血红蛋白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以致血氧含量降低或血红蛋白结合的 氧不易释放出来所引起的组织缺氧。动脉血氧含量大多降低而氧分压正常,故又称等张性低氧血症 5、循环性缺氧:由于组织血流量减少使组织供氧量减少所引起的缺氧,又称低动力性缺氧 6、发热:是一种全身炎症反应或伴有全身炎症反应,是指在内外致炎因素(发热激活物) 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正常值0.5摄氏度的病理过程 7、过热:是由于体温调节机构功能受损或调节障碍,致使机体不能将体温控制在与正常调 定点相适应的水平而引起的非调节性体温升高 8、心力衰竭:是指由于心脏舒缩或泵功能障碍,以致心输出量绝对或相对的减少,不能满 足全身组织代谢需要一种病理过程 9、心脏前负荷:又称容量负荷,是指心脏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相当于心腔舒张末期容量 10、氨中毒:此学说认为肝性脑病的发生是由于肝功能严重受损,尿素合成发生障碍而 导致血氨水平升高,增高的血氨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引起脑功能障碍 11、假性神经递质:指肝性脑病患者脑内产生的生物胺,例如苯乙醇胺和羟苯乙醇胺, 它们的化学结构与正常的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相似,但生理效应远较正常递质为弱,故称为假性神经递质 12、低钾血症:血清钾离子浓度<3.5mmol/L的状态 13、高钾血症:指血清钾浓度>5.5mmol/L的状态 14、呼吸性碱中毒:因肺通气过度引起的以血浆H2CO3原发性降低为特征的酸碱平衡 紊乱类型称为呼吸性碱中毒 15、代谢性酸中毒:是由于细胞外液氢离子增加或碳酸氢根离子丢失而引起的血浆碳酸 氢根离子浓度原发性降低的酸碱平衡紊乱 16、休克肺:休克时,肺血液灌流降低而且持续,引起肺淤血、水肿、出血、局限性 肺不张、微血栓栓塞和肺泡内透明膜形成的病理改变,称为肺休克。

传染病学常考名词解释和简答

传染病学常考名词解释与简答题精 【名词解释】 1、传染病:是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 2、感染性疾病:是指由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 3、感染:又称传染,是病原体和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构成此过程有病原体、人体和所处的环境三个要素。 4、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侵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5、显性感染:又称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而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 6、病原携带状态:按病原体种类不同而分为带病毒者、带菌者与带虫者等。按其发生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可分为潜伏期携带者、恢复期携带者与慢性携带者。所有病原携带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无明显临床症状而携带病原体,且在体内繁殖并能排出体外;因而在许多传染病中,如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乙型肝炎等,成为重要的传染源。 7、潜伏性感染: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于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时,病原体便可长期潜伏起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则可引起显性感染。特点:无明显临床症状而携带病原体,但在体内不繁殖且一般不排出体外(这是与病原携带状态不同之处)。常见的潜伏性感染有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疟原虫、结核杆菌等感染。 8、侵袭力:是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并在机体内生长、繁殖的能力。 9、流行:是指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 10、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动物。 11、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称为传播途径。包括: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血液、体液传播 12、易感者: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他们都对该病原体具有易感性,当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的比例达到一定水平,若又有传染源和合适的传播途径时,则很容易发生该传染病流行。 13、潜伏期:从病原体侵人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 14、前驱期:从起病至症状明显开始为止的时期称为前驱期。临床表现通常是非特异性。 20、感染后免疫:免疫功能正常的人体经显性或隐形感染某种病原体后,都能产生针对该病原体及其产物(如毒素)的特异性免疫,称为感染后免疫。 21、Dane颗粒:是指完整的HBV病毒颗粒,具有感染性。其直径约42nm,分为包膜与核心两部分。包膜上蛋白质(小球状、管状颗粒)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核心部分为病毒复制的主体,内含环状双股DNA、DNA聚合酶(DNAP)、核心抗原(HBcAg)和e抗原(HBeAg)。 22、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窗口期”:急性HBV感染时,当HBsAg已消失,而抗—HBs尚未出现之前的时期称为“窗口期”。此期在血中只能检出抗—HBc(或同时尚有抗—HBe),因而抗—HBc是HBV感染的唯一指标,常作为急性乙肝诊断的证据。 23、桥接坏死:肝小叶中央静脉之间或中央静脉和汇管区之间形成的条索状肝细胞坏死。 24、病毒性肝炎:由多种肝炎(嗜肝)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传染病。 25、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鼠为主要传染源。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 26、艾滋病(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简称,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引起的主要经性接触和体液传播的慢性传染病。 27、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一种细菌传染病。临床特征为持续高热,表情淡漠,神经系统中毒症状和消化道症状,相对缓脉,玫瑰疹,肝脾肿大和白细胞减少等。有时可出现肠出血,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28、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烈性肠道传染病,发病急,传播快,是亚洲非洲大部分地区腹泻的重要原因,属国际检疫传染病。在我国属甲类传染病。由霍乱肠毒素引起的分泌性腹泻,临床轻重不一,一般以轻型多见。典型患者由于剧烈的腹泻和呕吐,可引起严重脱水而导致周围循环衰竭和急性肾功能衰竭,诊治不及时易致死亡。 30、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广义:由一些致病菌(志贺菌属、侵袭性大肠杆菌等)引起的痢疾样疾病。狭义:仅指由志贺菌属引起的法定乙类肠道传染病。发展中国家夏秋季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主要病变:结肠黏膜化脓性、溃疡性病变。临床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黏液脓血便,可伴有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症状,严重者有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急性期一般数日即愈,少数病程迁延。 31、感染性休克:是指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胞壁产物等侵入血液循环,激活宿主的细胞和体液免疫系统,产生各种细胞因子和内源性介质,作用于机体器官、系统,造成组织细胞破坏、代谢紊乱、功能障碍,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导致以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血管灌流量急剧减少(休克)为突出表现的危重综合征。32、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由各种不同型的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一种急性传染病,为人畜共患病。该病几乎遍及世界各地,我国极大部分地区有本病存在和流行。鼠类和猪是主要传染源。人接触被污染的水经皮肤或粘膜而感染钩体。主要表现有急起高热,眼结膜充血,腓肠肌压痛,浅表淋巴结肿大等,轻型似感冒,重型可有明显的肝,肾,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和肺大出血,甚至死亡。 33、赫克斯海默尔反应(赫氏反应):钩体病患者在接受首剂青霉素或其他抗菌药物后,可因短时间内大量钩体被杀死而裂解释放毒素引起临床症状的加重反应,常见高热、寒战、血压下降,称为赫氏反应。发生后尽快应用镇静剂以及静脉滴注或注射氢化可的松处理。 34、阿米巴病:是由溶组织内阿米巴寄生人体引起的一类疾病。按其寄生的部位及临床表现可分为:肠阿米巴病(主要病变部位在近端结肠和盲肠,表现为果酱样大便)和肠外阿米巴病。由于卫生条件的逐年改善,阿米巴病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较少见。但并未绝迹。 35、疟疾:是由人类疟原虫感染引起的病,主要由按蚊叮咬传播。疟原虫先侵入肝细胞发育繁殖,引起红细

内科学名词解释

内科学名词解释 1.肺源性呼吸困难:是指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病人自觉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并伴有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的改变。 2.三凹征:胸骨上凹、锁骨上凹和肋间隙。 3.咯血:指喉以下呼吸道或肺组织的出血经口咯出,可以从痰中带血到大量咯血。 4.体位引流:是利用重力作用使肺、支气管分泌物排出体外,又称重力引流。 5.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是呼吸道最常见的传染病。 6.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由感染、物理、化学因素刺激或过敏反应等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 7.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极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以慢性反复发作的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为临床特征。 8.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是指终末细支气管远端(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肺泡)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冲气和肺容积增大,或同时伴有肺泡壁破坏的病理状态,是肺气肿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9.缩唇呼吸:用鼻吸气用口呼气,呼气时口唇缩拢似吹口哨状,持续慢慢呼气,同时收缩腹部。 10.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于肺、胸廓或肺动脉血管慢性病变所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使右心肥大、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竭的心脏病。 11.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以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反应为主的气道变应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 12.支气管扩张症:是由于支气管极其周围肺组织的慢性炎症和阻塞,导致支气管管腔扩张和变形的慢性支气管化脓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伴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 13.肺炎:指肺实质的炎症。 14.肺炎球菌肺炎:指又肺炎球菌索引起的肺实质的炎症。 15.肺炎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和肺组织的炎症。 16.军团菌肺炎:事由革兰染色阴性嗜肺军团杆菌引起的一种以肺炎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17.病毒性肺炎:是由于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向下蔓延,侵犯肺实质而引起的肺部炎症。 18.肺脓肿:是由于多种病原体引起的肺部化脓性感染,早期为肺组织的感染性炎症,继而坏死、液化、外周有肉芽组织包围形成脓肿。临床特征为高热、咳嗽、咳大量脓臭痰。 19.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引起的肺部慢性感染性疾病。 20.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是最常见的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起源于支气管黏膜及腺体。 21.气胸:任何原因使空气进入胸膜腔造成胸腔积气和肺萎陷。 22.人工气胸:用人工方法将滤过的空气注入胸膜腔所引起的气胸。 23.外伤性气胸:由胸外伤等引起的气胸。 24.自发性气胸:在没有外伤或认为的因素下,因肺部疾病使肺组织和脏层胸膜自发破裂,空气进入胸膜腔所致的气胸。 25.呼吸衰竭: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障碍,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造成机体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因而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综合症。 26.I型呼吸衰竭:即有缺氧不伴有二氧化碳滞留或二氧化碳降低。 27.II型呼吸衰竭:即有缺氧又有二氧化碳滞留。 28.ARDS:是指病人原心肺功能正常,由于肺内、外致病因素(如严重感染、休克、创伤、大手术、DIC)而引起肺微血管和肺泡上皮损伤为主的肺部炎症综合症。 29.机械通气:是借助呼吸机建立气道口与肺炮间的压力差,给呼吸功能不全的病人以呼吸支持,即利用机械装置来代替、控制或改变自主呼吸运动的一种通气方式,30.心力衰竭(心功能不全):是指在静脉回流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原发的心脏损害导致心排血量减少,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一种综合症。临床上以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及组织血液灌注量不足为主要特征。 31.急性心功能不全:指由于某种原因使心排血量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甚至丧失排血功能,导致组织器官供血不足和急性淤血的综合症。 32.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 33.窦速:

病生名词解释汇总

名词解释 1.健康健康是一种躯体、精神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衰弱现 象。 2.疾病疾病是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稳态发生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3.脱水体液容量的明显减少在临床上称为脱水。 4.低渗性脱水是指体液容量减少,以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 压<280mmol/L为主要特征的病理变化过程。 5.高渗性脱水是指体液容量减少,以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150mmol/L,和血浆渗 透压>310mOsm/L为主要特征的病理变化过程。 6.水肿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的病理过程称为水肿。 7.低钾血症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称为低钾血症。 高钾血症血清钾浓度高于5.5mmol/L称为高钾血症。 8.代谢性酸中毒是指血浆中HCO3-原发性减少,而导致pH降低的酸碱平衡紊乱。 呼吸性酸中毒是指血浆中PaCO2原发性增高,而导致pH降低的酸碱平衡紊乱。 代谢性碱中毒是指血浆中HCO3-原发性增高,而导致pH升高的酸碱平衡紊乱。 呼吸性碱中毒是指血浆中PaCO2原发性减少,而导致pH升高的酸碱平衡紊乱。 9.乏氧性缺氧是由于动脉血分压降低,血氧含量减少,导致组织供氧不足的缺氧。 血液型缺氧是由于血红蛋白含量减少或性质改变导致的缺氧。 循环型缺氧是指因组织血液灌流量减少而引起的缺氧。 组织性缺氧是指因组织、细胞利用氧的能力减弱而引起的缺氧。 10.发热发热是指在发热激活物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 高,当体温升高超过正常值的0.5·C时,称为发热。 11.过热是由于体温调节机构功能失调或调节障碍,使得机体不能将体温控制在与调定点 相适应的水平而引起的非调节性的体温升高。 12.内生致热源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体内某些细胞产生和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 质,称为内生致热源。 13.热限发热时,体温升高很少超过41。C,通常达不到42。C,这种发热时体温上升的高 度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的现象称为热限。 14.APP 感染、烧伤、创伤、大手术等应急原诱发的血浆中浓度迅速升高的蛋白质称为急性 期蛋白(APP)。 15.HSP 在热应激时新合成或合成增多的一组蛋白质称为热休克蛋白。 16.应激性溃疡是指在大面积烧伤、严重创伤、休克、败血症、脑血管意外等应激状态下 所出现的胃、十二指肠粘膜的急性损伤。 17.心身疾病以心理社会因素为主要病因或诱因的一类躯体疾病称为心身疾病。 18.细胞信号转导是指细胞外因子通过与受体(膜受体或核受体)结合,引发细胞内的一系列 生物化学反应以及蛋白间相互作用,直至细胞生理反应所需基因开始表达、各种生物学效应形成的过程。 19.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组织、器官在恢复血流灌注后反而加重组织器官的功能障碍和结 构损伤的现象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 20.自由基指外层轨道上含有单个不配对电子的各种原子、原子团或分子。 21.钙超载各种原因引起的细胞内钙含量异常增多并导致细胞结构损伤和功能代谢障碍的 现象称为钙超载。 22.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指在体内外因素诱导下,由基因严格调控而发生的自主性细胞有 序死亡。

南方医科大学病生考试复习(大题+名词解释)

一、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有哪些?诱发机制为? 答:源性肝性脑病无明显诱因,外源性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有: 1上消化道出血(1)血液进入消化道,血中的蛋白质经肠道细菌作用,生成大量氨。 (2)大出血使循环血量减少,并发肾功能障碍,使尿素肝肠循环增加,尿道产氨增加。 (3)大出血造成低血容量、休克、缺氧,不仅给脑肝肾带来进一步的损伤,而且增强脑对毒物的敏感性,易诱发肝性脑病。 2电解质和酸碱紊乱(1)碱中毒时,血液中的NH4+转变为氨,提高了血氨水平,前者不易通过血脑 屏障和脑细胞膜,后者易于通过。 (2)碱中毒时,肾小管上皮细胞产生的氨以NH4+形式排出减少,以氨的形式弥 散入血多 (3)利尿剂使用不当,降低血容量,损害肾功能,造成低钾性碱中毒,利于氨的生成与吸收。 3某些药物使用不当严重肝疾病患者,使用镇定麻醉药品,增加脑的敏感性或者抑制中枢神经 4感染(1)肝功障碍的患者并发重症感染时,会加重肝实质损伤; (2)使分解代增强,氨的产生增多;脑能量消耗,敏感性增加; (3)感染引起的高热过度通气可引起呼吸性碱中毒。 5便秘(1)肠容物停留时间长,氨和其它含氮物质产生和吸收增加; (2)便秘排便时腹压增加,门脉压力增大,进入体循环的毒性物质增多。 其他摄入过量蛋白质,肠产氨增加;肾衰:排氨和尿素减少;总之凡是能够增加毒性来源,提高脑对毒性物质的敏感度,与毒性物质发生协同作用的,均可构成肝性脑病的诱因。 二、试述假性神经递质是如何产生的,并说明它们引起肝性脑病的机制。 学说容:由于肝功能障碍,使体假性神经递质在网状结构的神经突触部位堆积,使神经突触部位冲动传递障碍,而引起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最后出现昏迷。 (1)产生:蛋白质饮食中含有带苯环的氨基酸,如苯丙氨酸和酪氨酸,它们在肠道细菌脱羧酶的作用下变为苯乙胺和酪胺苯,肝功能受损时,二者未经肝脏处理经血入脑,羟化生成苯乙醇胺和羟苯乙醇胺,即为假性神经递质。 (2)机制 1、增多的假性神经递质苯乙醇胺和羟苯乙醇胺,竞争性取代正常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但生理效能远较正常神经递质为弱。 2、去甲肾上腺素被取代后,上行投射纤维维持皮质觉醒的功能减弱,导致传至大脑皮层的 兴奋冲动受阻,大脑功发生抑制,出现意识障碍甚至昏迷。 3、多巴胺被取代后,使机体协调运动的维持遭到破坏,出现扑翼样震颤。 三、氨中毒学说 容:肝功能受到严重损害时候=,肝尿素合成障碍,血氨水平增高,进入血脑屏障,引起脑代和功能障碍,导致感性脑病发生。 (a)氨增多的原因: 1、血氨清除减少(1)肝鸟氨酸循环障碍:肝功能障碍时,由于参与鸟氨酸循环的酶系统受损、底物不足或者ATP不足,使尿素合成减少,氨清除发生障碍。

病理生理名词解释(1)

第一章绪论 1.病理生理学: Pathophysiology 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和机制的科学。具体来讲, 它是以患病机体为研究对象,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研究疾病过程中机体功能、代谢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的机制,从而揭示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的一门科学。 2.基本病理过程:是指在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如水、 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缺氧、发热、应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休克等。 第二章健康与疾病 1.健康:WHO对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且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以及社会上 的良好状态。 2.疾病:是指机体在一定致病因素的作用下,机体的功能、代谢、形态、结构发生病理性变化,甚 至引起各种症状、体征和社会行为异常,从而使机体对内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劳动力减弱甚至丧失这样一种异常的生命活动过程。 3.致病原因:是指能够引起某一疾病的某种特定因素。 4.致病条件:也叫诱因,是指在疾病的原因的作用于机体的前提下,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5.遗传性疾病:是指因遗传物质改变而直接引起的疾病。 6.先天性疾病: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于受到某些有害因素的作用,使胎儿发育异常而在出生时即 表现出某种疾病,称为先天性疾病。 7.脑死亡:是指全脑(包括大脑、间脑和脑干等)功能的不可逆丧失以及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的 永久性停止。 第三章水钠代谢紊乱 1.水中毒:当水的摄入过多,超过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和肾脏的排水能力时,大量水分潴留在体内, 导致细胞内、外液容量扩大并出现包括稀释性低钠血症在内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时,称为水中毒water intoxication。 2.等渗性脱水:主要特征是水和钠按等渗比例丢失,即使开始时不按比例丢失,但经机体调节性代 偿活动,血清钠仍维持在130-150mmol/L,血浆渗透压仍然保持在280-310 mmol/L的病理过程,属等渗性脱水。 3.低渗性脱水:又称低血容量性低钠血症其主要特征是是钠多于失水,血清钠浓度<130 mmol/L,血 浆渗透压<280mmol/L的病理过程。 4.高渗性脱水:又称低血容量性高钠血症,主要特征是失水多于失钠,患者血清钠浓度>150mmol/L, 血浆渗透压>310mmol/L的病理过程。 5.水肿:edema 是指过多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病理生理过程。 6.心性水肿cardiac edema 时水肿液的分布与心力衰竭发生的部位有关,左心衰竭主要引起肺水肿, 又称心源性肺水肿。右心衰竭引起全身性水肿,又称心性水肿。心性水肿一般先出现在身体的下垂部位,严重时水肿可波及全身,并可出现胸水、腹水和心包积水。 第四章钾钙磷代谢紊乱(课本第八章P52-56主要看钾的代谢紊乱) 1.反常性酸性尿:低钾血症常常诱发代谢性碱中毒,这是因为细胞外液钾浓度降低时,肾脏排H+增 多。此时机体为碱中毒,但是尿液中H+增多而成酸性,故将这种碱中毒时排出酸性尿的现象,称为反常性酸性尿。 第五章酸碱平衡紊乱(课本第九章) 1.挥发酸:volatile acid 糖类、脂肪、蛋白质在其分解代谢中,氧化的最终产物是CO 2,CO 2 与水 结合生成碳酸,是机体在代谢过程中产生最多的酸性物质。碳酸可稀释出H+,也可形成CO 2, 从肺排出体外,所以称挥发酸。 2.固定酸:fixed acid 主要包括蛋白质分解代谢产生的硫酸、磷酸和尿酸;糖酵解生成的甘油酸、 丙酮酸和乳酸,糖氧化过程生成三羧酸;脂肪代谢产生的β-羟丁酸和乙酰乙酸等。这类酸性物质只能通过肾由尿排出,所以又称非挥发酸。 3.代谢性碱中毒:血浆内NaHCO 3 原发性增多而使血液PH趋向高于正常范围的情况,称为代谢性碱

内科学名词解释和大题 内科学重点简答题

内科学名词解释和大题内科学重点简答题社区获得性肺炎: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 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医院获得性肺炎: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 于入院小时后在医院(包括老年护理院、康复院等)内发生的肺炎。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包括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临床上以进行性气流受阻为主要表现,部分有可逆性,可伴有气道高反应性。 呼吸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障碍,使 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响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肺性脑病:由于胸肺疾患而引起的低氧血症伴二氧化碳潴留(II 型 呼吸衰竭)而出现的一些精神症状,如躁狂、昏睡、昏睡、意识丧失等称为肺性脑病。 Horner综合征:肺尖部的肺癌可侵犯或压迫颈交感神经,引起患侧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患侧额部和胸部皮肤潮红无汗或少汗,感觉异常。

心力衰竭: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不能泵出足够的血液以满足组织代谢的需要,或仅在提高充盈压后方能泵出组织代谢所需要的相应血量,同时由于心肌收缩力下降即心肌衰竭所致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高血压危象:短期内血压急剧升高,舒张压超过120或130mmHg 并伴有一系列严重症状,甚至危及生命的临床现象,成为高血压危象。 Barret 食管:食管粘膜因受反流物的反复刺激,食管与胃交界处的齿状线2cm 以内的食管粘膜鳞状上皮被化生的柱状上皮所替代,称为Barret 食管,是食管腺癌的主要癌前病变。 肝性脑病: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神经、精神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再生障碍性贫血:由于骨髓功能衰竭,造成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种疾病。临床上以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所致的贫血,感染和出血为特征。 急性胃炎:胃粘膜的急性炎症,有明确的发病原因,表现为多种形式。 贫血:是指人体外周红细胞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不能运输足够的氧至组织而产生的综合征。

病生名词解释

病生---名词解释 1.健康:健康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 2.亚健康:亚健康是指非健康、非患病的中间状态。 3.疾病:疾病是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稳态调节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4.脑死亡:脑死亡是指全脑功能(包括大脑、间脑和脑干)不可逆的永久丧失以及机体作 为一个整体功能的永久性停止。 5.脱水(各型):体液容量的明显减少。 低渗性脱水:低血钠性体液容量减少,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Osm/L。 高渗性脱水:高血钠性体液容量减少,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150 mmol/L,血浆渗透压>310mOsm/L。 等渗性脱水:水、钠按正常血浆浓度比例丢失引起的血钠性体液容量减少,血钠维持在130-150mmol/L,渗透压浓度280-310mOsm/L。 6.脱水体征:由于细胞外液明显减少时,皮肤弹性丧失、眼窝或婴儿囟门凹陷的脱水外貌 7.脱水热:在高渗性脱水时因汗腺细胞脱水,汗液分泌减少,从皮肤蒸发水分减少,以致 散热功能降低,同时因体温调节中枢神经性细胞脱水,功能减退,导致体温升高。 8.水肿(包括显隐性):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的病理过程。显性水肿:皮 下组织有过多的液体积聚时,皮肤肿胀,弹性差,皱纹变浅,用手指按压时,留有凹陷。 隐形水肿:全身性水肿时,皮下组织液增多,当水肿液不超过原体重的10%时,手指按压不会出现凹陷征。 9.水中毒:是一种因为人体摄取了过量水分而产生脱水低钠症的中毒征状 10.低钾血症: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常同时有机体总钾含量缺乏。 高钾血症:血清钾浓度高于5.5mmol/L。 11.代酸:是指原发性HCO3-减少而导致的pH下降,是常见的酸碱平衡紊乱之一。 代碱:是指原发性HCO3-增多而导致的pH升高。 呼酸:是指因原发性PaCO2升高而导致的血液中pH下降。 呼碱:是指因通气过度,使PaCO2原发性升高而导致的血液中pH升高。 12.AG:阴离子间隙,实质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与未测定阳离子的差值. 13.氧中毒:机体吸入高压氧,超过一定的压力和时程,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的紊乱或导致 的病理现象。 14.反常型酸性尿:低钾血症碱中毒时,由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内钾离子浓度降低,使排钾减 少而排氢离子增多,尿液呈酸性,故称反常性酸性尿。 15.缺氧(包括四型):乏氧性缺氧(低张性):主要表现为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外界环境 氧气不足,呼吸功能障碍引起血氧含量减少,组织供氧不足。 血液性缺氧(等张性低氧血症):由于血红蛋白含量减少或性质改变,血氧含量降低,或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氧不易释放而导致的组织缺氧。 循环性缺氧:是指因组织血流量减少使组织供氧量减少所引起的缺氧。 组织性缺氧:是指因组织细胞利用氧的能力减弱而引起的缺氧。 16.发绀:是指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和粘膜呈青紫色改变的一种表现, 17.肠源性发绀:食用大量含硝酸盐的腌菜偶,硝酸盐经肠道细菌作用还原为亚硝酸盐,大 量吸收入血后,导致高铁血红蛋白症。当血液中HbFe3+OH达到1.5g/dL时,皮肤粘膜可呈咖啡色,称为肠源性发绀。 18.发热:在激活物的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体温超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1. 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 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规律和机制的科学,重点研究疾病中功能和代谢的变化。 2. 病理过程: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异常变化。 3. 循证医学(EBM:指一切医学研究与决策均应以可靠的科学成果为依据,循证医学是以证据为基础,实践为核心的医学。 4. 健康(health):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状态。 5. 疾病(disease):机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6. 病因:指作用于机体的众多因素中,能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病特征的因素。 7. 完全康复(rehabilitaten) :指疾病时所发生的损伤性变化完全消 失,机体的自稳调节恢复正常。 8. 不完全康复:指疾病时的损伤性变化得到控制,但基本病理变化尚未完全消失,经机体代偿后功能代谢恢复,主要症状消失,有时可留后遗症。 9. 死亡(death):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 10. 脑死亡(brain death):目前一般以枕骨大孔以上全脑死亡作为脑死亡的标准。 11. 低渗性脱水(hypotonic dehydration) :失钠多于失水,血清Nh

又称低容量性低钠血症(hypovolemic hyp on atremia) 。 12. 高渗性脱水(hypertonic dehydration) :失水多于失钠,血清Nh 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细胞外液量和细胞内液量 均减少,又称低容量性高钠血症(hypovolemic hypernatremia) 。 13. 脱水热:严重高渗性脱水时,尤其是小儿,从皮肤蒸发的水分减少, 使散热受到影响,从而导致体温升高,称之为脱水热。 14. 等渗性脱水(isotonic dehydration ):钠水呈比例丢失,血容量 减少,但血清Na+浓度和血浆渗透压仍在正常范围。 15. 高容量性低钠血症(hypervolemic hyponatremia):血钠下降,血清“才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但体钠总量正常或增多,患者有水潴留使体液量明显增多,又称为水中毒(water in toxicatio n) 。 16. 水肿(edema):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称为水肿。 17. 低钾血症(hypokalemia):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称为低钾血 症。 18. 超级化阻滞:急性低钾血症时,静息状态下细胞内液钾外流增加,使静息电位负值增大,导致静息电位与阈电位之间的距离增大,因此细胞的兴奋性降低,严重时甚至不能兴奋。 19. 高钾血症(hyperkalemia):血清钾浓度高于5.5mmol/L称为高钾血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