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活农产品的流通渠道分析

鲜活农产品的流通渠道分析
鲜活农产品的流通渠道分析

摘要

本文阐述了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的历史演变与现状,并在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进行比较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分析了目前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存在的问题,并在借鉴国外鲜活农产品流通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就如何完善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提高流通效率进行了对策研究。

关键词: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连锁经营

目录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现状 (3)

(一)、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主体现状分析 (3)

1 集贸市场 (3)

2 批发市场 (3)

3 连锁超市 (4)

(二)、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物流现状分析 (4)

1 我国鲜活农产品物流量大 (4)

2 鲜活农产品物流水平低 (5)

3 鲜活农产品物流损耗率高 (5)

4 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滞后 (5)

二、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中存在的问题 (6)

(一)、流通渠道中物流系统存在的问题 (6)

1 物流主体多元化、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 (6)

2 经营方式和产后环节滞后 (7)

3 物流专业人才缺乏 (7)

(二)、连锁超市经营存在的问题 (7)

1 建设投资大,经营费用高,导致销售价格高 (7)

2 配送中心和物流配送系统建设落后 (8)

3 没有足够的货源保障 (8)

三、优化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的途径 (8)

(一)、对我国现有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升级扩展 (8)

1 完善市场内部秩序,规范交易行为 (9)

2 对小规模的鲜活批发市场进行重组合并 (9)

(二)推进我国鲜活农产品连锁经营 (9)

1 国家要对发展鲜活农产品连锁经营提供支持 (9)

2 提高鲜活农产品连锁经营企业自身综合素质 (10)

3 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鲜活农产品连锁经营模式 (10)

四、结束语 (11)

五、安考文献 (12)

一、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现状

(一)、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主体现状分析

1 集贸市场

农产品集贸市场是我国商品交换的传统形式,目前在农村集镇,中小城镇,城市郊区仍大量存在。由于我国各地农产品生产发展的不平衡,成千上万分散在城乡的鲜活农产品集贸市场,为满足社会对不同农产品消费的需求提供了有利条件。

鲜活农产品经由集贸市场继而提供给最终消费者途径大都十分相似,主要包括:

○1生产直销型流通渠道,即鲜活农产品农业生产者→集贸市场个体经营者→消费者。这种形式常见于农产品零售商的直接收购及城市近郊农业生产者出售农产品的形式;

○2鲜活农产品生产者→产地农产品收购商→集贸市场个体经营者→消费者。这种渠道适用于小规模多数分散生产,集中售卖的农产品流通。

○3从生产者手中直接或间接到消费地农产品批发商手中,之后由集贸市场个体经营者流通到消费者家中。这种渠道承担农产品的收集、中转、分配多项功能,是大多数鲜活农产品的流通渠道。

以上海的集贸市场为例,鲜活农产品主要以生产商→批发商→集贸市场→消费者的流通渠道为主。大量农产品从各地集聚到上海的各大型批发市场,如上海江桥批发市场、上海华中果品交易市场、上海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上海曹安路市场、上海铜川水产批发市场等十家大型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再由个体经营者在凌晨将各种鲜活农产品贩运到各自小菜场的个体摊位,最终面向普通的农产品消费者进行销售。

2 批发市场

随着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与完善,我国通过批发市场流通的鲜活农产品已经占到相当的比重。大中城市消费鲜活农副产品的50%-70%是批发市场提供的,全国商品蔬菜通过农产品批发市场上市的数量已经超过了50%。从全国看,在农产品的主要产区,大中城市和县城都普遍建立了农产品批发市场。许多城市和地区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多渠道筹措资金,对原有的批发市场进行了改建、扩建和完善。北京、天津、上海、成都、海口等城市建设了国家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沈阳、武汉、西安、南京等城市兴建了区域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已经成为我国鲜活农产品重要流通渠道环节。

3 连锁超市

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很多蔬菜、水果、猪肉等鲜活农产品,尤其是绿色农产品纷纷进入超市参与竞争。经过几年快速发展,大中城市的连锁超市鲜活区农产品销售额大多能占到总销售额的20%左右,国内其它地区的鲜活经营比重会低一些,但与日本和台湾等地区超市相比,经营鲜活农产品的比例和管理水平仍然偏低,日本等地区综合超市经营鲜活商品的比重一般占到1/3,而以经营食品为主的鲜活超市中则占到70%。

我国目前鲜活农产品连锁超市主要有三种形式:

○1大中型综合超市开辟的鲜活农产品经营区。随着连锁经营模式的发展,我国各大中小城市对组建大型综合超市的热度很高,规模也越搞越大。无论是源于超市“一次性够足”的业态特点,或者处于吸引客流的目的,还是由于规模扩大需要增加经营项目,鲜活农产品经营区都成为综合超市必备的经营项目。

○2政府推动下的“农改超”。所谓的“农改超”,就是把集贸市场改为鲜活超市,简单地说就是将传统的农产品集贸市场导入统一配货、统一收费、统一品牌、统一管理的超市经营理念,对果蔬等鲜活农产品进行超市化经营,从经营方式、管理模式、商品质量和购物环境上进行改造和提升,以改变集贸市场经营的脏、乱、差局面。

○3在原国有粮油食品公司所属的粮油食品便民店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升级改造,增加对鲜活农产品经营的种类,形成新的鲜活超市。

(二)、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物流现状分析

1 我国鲜活农产品物流量大

我国农产品生产和消费数量巨大.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1年我国农林牧渔业构成的第一产业总产值为15781.3亿元,2011年为47486.2亿元。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数据,农产品物流总值2011年为10657亿元,到2010年为22,756亿元。(图1)

(图1)

2 鲜活农产品物流水平低

我国物流业的总体水平大约在发达国家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的水平。我国鲜活农产品物流成本在整个成本构成中占 60%左右,甚至更多,而世界发达国家物流成本一般控制在 10%左右。据统计,我国的一般工业品从出厂经装卸、储存、运输等各个物流环节,最终到消费者手中的流通费用约占商品价格的 50%,而水果、蔬菜的流通费用所占商品价格比例有时高达 70%。铁路运输适用于长距离的货物运输,但由于铁路运输供求矛盾突出,鲜活品专运运力不足,迫使企业转向成本更高的公路运输来完成长距离的商品调运,这也增加了运输成本。

3 鲜活农产品物流损耗率高

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是一个价值增加的过程,而我国农产品物流过程却往往是一个质量减损、价值降低的过程。我国农产品物流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由于流通设施功能不全,缺乏对鲜活农产品的保鲜、储运、加工、包装、品级分类等商品化处理程序,导致鲜活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损耗过大,流通成本过高。由于缺乏完善的冷链,鲜活农产品保鲜期短,极易腐烂变质,物流过程中损耗严重,一些鲜活农产品售价中甚至有高达七成是用来补偿物流过程中损失的货物价值。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运等流通环节的损失率达 25%-30%,其中,在运送路上腐烂的水果蔬菜每年就有 3.7 万吨,可供养 2 亿人生活,而发达国家在流通过程中能够把水果蔬菜损失率控制在 5%以下,尤其美国在这个环节的损失率仅为 1%-2%,鲜活农产品流通中物流成本的增加,导致整个产业的效益低下。

4 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滞后

(1)冷藏运输运力不足

目前中国公路冷藏运输量只占 20%,铁路冷藏运输量占 55%,而欧美国家公路冷藏运输的运量为 60%-80%。

(2)冷库容量不足

我国目前冷库总容量 700 多万立方米,但只限于肉类、鱼类的冷冻储藏。而当原材料不足或生产淡季时,冷库处于闲置耗能状态。在冷库建设中重视肉类冷库,轻视果蔬冷库建设;重视城市经营式冷库,轻视产地加工冷库建设;重视大型冷库,轻视批发零售冷库建设。整体发展欠缺影响了食品冷链的资源整合以行业推动。另据调查,当前在我国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中,建有冷库的仅占 38.56%。

(3)冷链物流技术水平落后

冷链是以保证鲜销农产品品质为目的,以保持低温环境为核心要求的供应链系统,它比一般常温物流系统的技术要求更高、更复杂,建设投资也要大很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当前我国冷链物流给人的整体印象是“数量少、价格贵、效果差、无利可图”,落后的冷链物流技术成了物流发展的严重制约

二、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中存在的问题(一)、流通渠道中物流系统存在的问题

水果、蔬菜、水产品等作为鲜活商品,不耐储存、容易腐烂,其价值与鲜活程度成正比,社会对其鲜活性、安全性等要求较高。因此,鲜活农产品物流在经济发展中具有独特的地位。虽然我国鲜活农产品物流体系从建设到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仍存在的较多问题。

1 物流主体多元化、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鲜活农产品物流主体多元化的局面。农民经纪人、专业协会、

生鲜超市、产加销一体化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等不同物流主体活跃了鲜活农产品市场,促

进了鲜活农产品产业化和市场化的进程,扭转了主要鲜活类农产品长期短缺的局面。但参与鲜活农产品物流企业普遍规模小。农户组织化程度较低,果蔬业合作经济组织等中介组织数量较少,而且多数处于松散状态,功能不完整,作用发挥不够充分。使得鲜活农产品在物流中不可避免地要进行一次或多次集散,造成物流时间长,腐烂变质,严重制约着我国鲜活农产品物流的健康发展。

2 经营方式和产后环节滞后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水果、蔬菜是原果、原菜销售,规格化、冷藏保鲜式的水果、蔬菜配送、连锁经营等现代营销方式仍处在发展阶段。而且鲜活农产品市场基本上还是现金对手交易为主,拍卖、电子商务等现代化交易方式应用得很少。

同时鲜活农产品产后环节的发展滞后,分级、清洗、预冷、冷藏、运输等采后处理系统仍没有形成,致使加工、贮藏、保鲜等产后环节严重滞后,难以有效促进物流的发展。

我国仅有1%左右的果品经过清洗、打蜡、分级、包装后投放市场,而发达国家水果生产几乎百分之百都要进行采后商品化处理。我国果蔬预冷、贮存、加工和商品化处理设备少,关键设备性能差、自动化程度低,高精度、快捷的检验设备缺乏。蔬菜果品加工量不足总产量的10%,且以初加工为主,深加工少,加工增值率低。

以柑桔为例,国际上约有35%的柑桔用于加工,加工产品中果汁又占80%以上,而我国实际加工量仅占柑桔产量的5%左右,加工产品以罐头为主,约占80%。我国果品的贮藏能力不到水果总产量的20%。鲜活农产品保鲜设备不足、技术相对落后,加上缺少资本投入和成熟的专业化运作,导致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过程中损失浪费严重。

3 物流专业人才缺乏

现代物流既是劳动密集型又是技术密集型,是与信息技术发展和现代物流技术创新相伴而行的。现代物流在我国起步较晚,物流专业人才缺乏。近些年来加快了物流人才培养的速度,初步缓解了物流人才不足。全国开设物流专业的本科院校已从2001年的1所发展到2009年底的232所,并且还在继续扩大物流专业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物流师国家职业标准己经制定并发布,同时高级物流师、物流师和助理物流师的培训、考试和认证也已全面展开;在职人员的物流知识和物流技术的培训工作进一步深入。总体上讲,物流人才严重短缺的局面有所缓解。

(二)、连锁超市经营存在的问题

1 建设投资大,经营费用高,导致销售价格高

相对于集贸市场而言,由于鲜活超市的建设前期的投资主要在于店内装修、经营设施设备购买,如果是“农改超”,还要加上原经营户的退场补贴费。据有关测算,这样下来,如果装修改造一个1000平方米的原集贸市场就需100多万元,如果再加上冷储柜、货架和购物车(篮)等设备投资与退场补贴,没有200万元以上资金是无法实施的。照此计算,如果一个连锁企业想要达到规模要求,必须建立十多个店,这样就需要二、三干万的资金,这么大的投资回收期又长,任何企业在开办时都会思虑再三的,这是鲜活农产品连锁经营中最突出的问题。

2 配送中心和物流配送系统建设落后

鲜活配送中心和物流配送系统的建设是鲜活农产品连锁经营的关键和难点。鲜活配送中心是鲜活超市连锁经营的强大依托,没有鲜活配送中心的大批量采购,鲜活农产品的价格就会居高不下,就不能在同集贸市场的竞争中获胜;没有鲜活配送中心的流通加工,鲜活超市的多品种经营就不能实现;没有配送中心为依托,那么物流配送系统也无法建设。因此,在一些大中城市,不时出现鲜活超市大张旗鼓开业的热烈场面,而后却进入步履艰难的经营局面,原因就在于没有强大配送中心的支持和高效畅通的物流配送系统的保证。

3 没有足够的货源保障

鲜活超市要想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没有充足的货源作保证是不行的。鲜活农产品连锁经营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有效方式。目前,在农产品生产方面,主要仍是以分散的小农户生产方式为主,所以不能充分保证鲜活农产品连锁经营的货源稳定,也不能充分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卫生。那么连锁经营企业要想保证货源充足就必须加强供应采购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自己的生产基地,或者是和一些农产品生产基地签订购货合同,也就是“订单农业”,这是已经被一些连锁企业实践证明为最可行、最有效的途径。

三、优化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的途径

(一)、对我国现有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升级扩展

批发市场作为鲜活类农产品流通渠道中的主要流通组织,在促进鲜活农产品生产规模化、标准化、科技化和大市场、大流通格局的形成,在引导农民面向市场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实现增产增收和保障城乡居民的“菜篮子”供应,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农产品批发市场是鲜活农产品流通的中心环节,以大批量交易为主要特征。其交易额越大,其辐射范围也就越广,因而具有明显的规模效应。批发市场实行集中公开交易方式,供求双方汇集于一处,及时准确提供卖方的品种、数量、质量、价格等,从而大大减少了买方的搜寻成本,提高了市场运行的效率。而且随着批发交易中商流与物流的有效分离,将大大节约流通费用,同时还有利于农产品的鲜活性。

鲜活农产品在进入流通领域后,需要进行分类、加工、整理,在运输和储存中需要特定的容器和设备进行冷藏、冷冻和保鲜。因此,其比一般工业品流通具有更大的经营风险。批发市场的大批量交易诱发了各种类型中间组织(如合作社等)的产生,他们在专门从事批发业务,组织鲜活农产品流通,快速地实现农产品价值,从而转移了个体农户无法承担的市场风险,有利于流通风险的化解。

1 完善市场内部秩序,规范交易行为

由于大多数批发市场是由集贸市场演变而来的,往往缺乏有效的交易管理机制,市场内欺行霸市场、哄抬物价、强买强卖等大量违法现象时有发生。要加快完善市场的相关立法、准入制度,规范交易行为,加大对违法交易者的处罚力度,切实保障市场交易的公开、公平、公正,维护交易双方的利益。

加快交易方式的变革和创新,稳妥推行拍卖制、销售代理制、配送制和电子商务等,实现批发市场组织的规模经营。同时要加强质量安全检测系统建设,鼓励设置农药残留检测环节,加强进行农药残留检测,制定质量分级标准和规格化。对批发市场进行水电道路系统改造、交易厅棚改扩建、储藏保鲜设施、加工分选及包装设施、卫生保洁设施等。

2 对小规模的鲜活批发市场进行重组合并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市场交易规模过小是造成批发市场组织规模不经济的直接原因。随着交通、通讯技术的发展,批发市场的辐射范围不断扩大,批发市场呈现出数量减少,规模扩大的趋势。我国目前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缺乏统一规划,点多面小,许多地方有场无市现象十分突出。因此,各级地方政府应对批发市场进行规划,集中审批,根据可能的辐射范围进行布局,对小规模的鲜活批发市场进行重组、合并。要适当控制销地批发市场的数量,同时要大力发展产地批发市场这一农产品市场体系最薄弱的环节。

(二)推进我国鲜活农产品连锁经营

连锁经营具有规模化的特点,即能够取得规模经济的效果。连锁经营不是若干企业简单的“联合”,而是指“经营同类商品或服务的若干个店铺,以一定的形式组合成的一个联合体”通过规模的扩大来获取规模效益。这也是连锁经营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所在。鲜活农产品采用连锁超市经营这一流通渠道的效益体现为交易费用的节约,而交易费用的节约又来源于场交易行为的内部化。

尽管农产品实行连锁超市经营对降低交易费用、获取规模效益有明显的优势, 但我国现阶段连锁超市经营的农产品占总消费的20%左右, 北京和上海等东部沿海城市比例稍高一些,接近30% ,而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这一比例为80%,美国更是高达95%以上。面对农产品连锁超市经营仅仅在少数大城市的连锁企业中取得成功这一现实,企业不得不认真思考与探寻适合我国现阶段消费水平的鲜活农产品连锁超市经营模式与出路。

1 国家要对发展鲜活农产品连锁经营提供支持

无论是鲜活农产品连锁经营还是“农改超”,政府主管部门的支持始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鲜活农产品连锁经营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它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和正确引导。国家对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提供支持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1制定宏观引导、扶持政策,解决鲜活农产品连锁经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资金问

题,协调企业和银行之间的关系,向鲜活农产品连锁经营企业提供政策性贷款的财政补贴以及税收优惠政策等等,帮助企业扩大经营规模,提升竞争能力。

○2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是保障市场行为主体利益的依据,也是建立有序竞争市场的基础。因此,应该参照国外对连锁经营方面的法律,出台规范农产品连锁经营健康发展的法律法规。加强政府在食品卫生安全上的监管力度,确立和规范行业管理标准,建立相关食品经营管理认证体系。

○3发挥政府在协调工作方面的优势,建立产业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解决农业和流通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这样既可以促进鲜活农产品连锁经营的发展,又可以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带来双赢的回报。

2 提高鲜活农产品连锁经营企业自身综合素质

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者正在成为市场的主导,顾客的消费方式的改变对超市鲜活类农产品的经营方式和制作方式有着深刻的影响。我国大中城市的部分居民消费方式正在慢慢向着卫生、安全、快捷方向变化,因此,连锁经营企业的决策者必须重视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以做到随之而变、适时而变。例如进入我国的外资大型零售连锁企业沃尔玛、家乐福等在华经营的超市中可以看到,在生鲜经营区都有鲜活食品的半成品加工和成品加工,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鲜活农产品连锁经营企业还应该分析消费目标群体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水平,对企业进行定位。要根据其所处的环境,与周围便民店和其他超市、农贸市场错位经营,避免同构化经营导致激烈竞争。

3 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鲜活农产品连锁经营模式

鲜活农产品连锁经营企业是连接鲜活食品生产与销售、实现从田间地头到饭桌的重要环节。选择什么样的经营模式来联结生产者,进而满足消费者并实现企业自身的赢利是连锁零售企业是否成功的先决条件。目前我国鲜活农产品连锁经营成功的模式主要有上游向下延伸型,即“农业生产企业主导(基地)+连锁超市”、中间鲜活农产品加工企业向下延伸型、销售终端向上延伸型,即“连锁经营企业主导+基地”。此外还有诸如“连锁超市+批发市场+基地+保险承诺”,以上这些模式有共同的特点就是以连锁超市作为销售终端,以基地供应来保证货源。生产基地在鲜活农产品连锁经营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主要是为了克服我国农业生产过于分散,管理困难的情况下所做出的最好的选择。生产基地在保证连锁超市货源充足的前提下,还能够保证所生产的各种鲜活农产品卫生、安全。

四、结束语

我国鲜活农产品以批发市场为主,集贸市场、连锁经营以及供销合作社等为辅的多渠道流通随着改革开放,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得以恢复与发展,新的流通渠道不断兴起和发展,呈现出批发市场为主,集贸市场、连锁经营以及供销合作社等为辅的多样化流通渠道发展。

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接连生产地与消费地,既提高了农民收入,又丰富了城市居民日常生活。渠道组织不断发展,日益完善,提高了鲜活农产品流通效率,但仍存在较多问题。例如集贸市场、批发市场等布局不合理、设施简单、服务单一;中介组织组织化程度低、发展不规范、发育不成熟;物流系统配送建设落后,第三方物流、冷链物流等发展缓慢;交易方式落后,信息传播渠道不畅,专业人才缺乏等,严重影响了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效率,整体水平低于国外发达国家。

由于鲜活农产品的特性,为克服鲜活农产品易腐易损、产出受自然条件很大限制等弱点,通过建设鲜活农产品市场服务体系,加快市场信息流通;对现在鲜活农产品集贸市场、批发市场进行升级扩展,提高服务水平、扩展服务能力;发展农村供销合作社、农村经纪人等中介流通组织,疏通鲜活农产品生产地与消费地的通道;加快鲜活农产品物流系统发展,为鲜活农产品流通提供硬件支持;发展鲜活农产品连锁经营等一系列优化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的措施是提高鲜活农产品市场流通效率,乃至提高我国农产品市场流通效率的有效途径。

五、参考文献:

【1】张绪昌、丁俊发.流通经济学[M].中国物资出版社,1995 年

【2】刘东明.农业产业化与农产品流通[M].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 年【3】张声书.流通产业经济学[M].中国物资出版社,1999 年

【4】杨洹.交易组织与交易方式[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年

【5】金永升. 中国流通产业组织创新研究 [M]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年.

P120-136

【6】黎元生. 农产品流通组织创新研究 [M] .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年. P126-145

【7】夏春玉. 现代物流概论 [M]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年. P45-63 【8】林仁惠等.现代农村经纪人[M].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年.P70-90

鲜活农产品的流通渠道分析

摘要 本文阐述了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的历史演变与现状,并在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进行比较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分析了目前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存在的问题,并在借鉴国外鲜活农产品流通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就如何完善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提高流通效率进行了对策研究。 关键词: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连锁经营

目录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现状 (3) (一)、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主体现状分析 (3) 1 集贸市场 (3) 2 批发市场 (3) 3 连锁超市 (4) (二)、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物流现状分析 (4) 1 我国鲜活农产品物流量大 (4) 2 鲜活农产品物流水平低 (5) 3 鲜活农产品物流损耗率高 (5) 4 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滞后 (5) 二、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中存在的问题 (6) (一)、流通渠道中物流系统存在的问题 (6) 1 物流主体多元化、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 (6) 2 经营方式和产后环节滞后 (7) 3 物流专业人才缺乏 (7) (二)、连锁超市经营存在的问题 (7) 1 建设投资大,经营费用高,导致销售价格高 (7) 2 配送中心和物流配送系统建设落后 (8) 3 没有足够的货源保障 (8) 三、优化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的途径 (8) (一)、对我国现有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升级扩展 (8) 1 完善市场内部秩序,规范交易行为 (9) 2 对小规模的鲜活批发市场进行重组合并 (9) (二)推进我国鲜活农产品连锁经营 (9) 1 国家要对发展鲜活农产品连锁经营提供支持 (9) 2 提高鲜活农产品连锁经营企业自身综合素质 (10) 3 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鲜活农产品连锁经营模式 (10) 四、结束语 (11) 五、安考文献 (12)

收费站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实施方案

收费站“绿色通道”实施计划为切实加强我站“绿色通道“工作,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政策,严格执行“绿色通道“车辆通行的相关规定,保障鲜活农产品流通,切实将“绿色通道“政策落实到实处,特制定实施计划,具体内容如下: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上级部门指示精神,遵循“积极落实、规范程序、打击假冒、加强监管“的原则,实现“绿色通道“顺畅通行,提高“绿色通道“车辆通行效率,为过往司乘服好务、站好岗,树立我站良好形象。二、组织领导为切实加强领导,保障“绿色通道“工作顺利开展,根据“统一领导、责任到人“的原则,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名单如下:组长:副组长:成员:三、稽查管理为切实加强管理“绿色通道“车辆,打击假冒“绿色通道“车辆,成立专项的稽查管理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组长:副组长:成员:四、政策依据及解读(一)国家相关政策依据11月19日,国务院下发的《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国发〔〕40号)。(二)交通主管部门相关政策12月20日,交通运输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的通知》(交公路发〔〕784号)。11月26日,交通运输部联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的紧急通知》(交公路发〔〕715号)。(三)省交通运输厅高管局下发的相关政策10月18日,《关于在全省高速公路开展规范“绿色通道“工作的通知》(豫交高管〔〕109号)。(四)收费政策重点解读所有运输鲜活农产品的“绿色通道“车辆,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才能享有减免通行费的优惠政策:1、货物种类必须在国家公布的鲜活农产品品种目录中。2、运输鲜活农产品的车辆必须整车合法装载,超载幅度在国家公布的合理计量误差5%范围内。3、所装载的鲜活农产品应占车辆核定质量或车箱容积的80%以上,混装的其他农产品不超过车辆核定载质量或车厢容积20%的车辆。4、运输鲜活农产品车辆必须在指定验货点接受查验,并由“绿色通道“专用通道通过。5、与其他货物混装的运输车辆,不享受“绿色通道“通行费减免优惠政策,应正常缴纳高速公路通行费。6、对假冒、违法超限超载运输鲜活农产品的车辆,以及有其他违法行为、拒绝通过指定车道或拒不接受查验鲜活农产品的运输车辆,收费站可不给予“绿色通道“免收通行费的优惠政策。五、组织实施原则(一)各班组应成立验货小组,明确带班领导,同时配备两名以上成员进行验货。(二)验货人员工作期间,由值班班长随机安排,不得长期指定专人从事验货工作。(三)固定验货点应有完善的设施,推广使用现代化检测设备,其监控设施要满足联网运行的技术要求。(四)固定验货点正式员工要定期轮换,连续从事验货工作时限不得超过一年。固定验货点负责人工作时限视具体情况,由中心另行规定。(五)对运输鲜活农产品车辆进行验货时,必须有2名正式员工以上同时进行,验货和发放证件应设立不同岗位,建立有完善的相互监督制度。(六)查验人员查验时,应着制式反光背心,注意人身安全,查验工作应当依法依规。验货工作要求及纪律(一)收费站区验货工作要求1、验货人员要求验货过程必须由当班值班班长带领1~2名机动收费员进行,不得长期安排专人从事验货工作。验货工作人员接班前,应上缴所有私人物品,工作期间严禁携带手机和现金。2、验货的所需物品“绿色通道“验货工具应包括照相机、活动梯子、验货工具、应急灯等,工作期间要随身携带“现场同步录音录像“设备。(二)、固定验货点验货工作要求1、验货人员要求(1)固定验货点人员应按“四班两运转“实施24小时不间断验货。每班应由1名班长,正式人员2名(其中1名为登记发放“绿色通道检验证“),临时人员2名组成。(2)固定验货点正式员工要定期轮换,连续从事验货工作时限不得超过一年。固定验货点雇用的临时工连续从事验货辅助性工作时限不得超过半年。(3)固定验货点雇用的临时工,只能从事篷布绑扎、货物搬动等辅助性工作,不得从事货物认证、签发“绿色通道检验证“的工作。(4)对运输鲜活农产品车辆进行验货时,必须有2名正式员工以上同时进行,验货和发放证件应设立不同岗位,建立有完善的相互监督制度。

部分鲜活肉蛋产品流通环节免征增值税政策解读

部分鲜活肉蛋产品流通环节免征增值税政策解读 有效性:颁布时间:发文单位:字号T | T 日前,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免征部分鲜活肉蛋产品流通环节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75号,以下简称《通知》),规定自2012年10月1日起,免征部分鲜活肉蛋产品流通环节增值税。为方便纳税人掌握此政策的运用,特解读如下。 政策背景 我国是鲜活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为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建立平稳产销运行、保障市场供应的长效机制,切实维护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国务院办公厅于2011年12月13日发布了《关于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11]59号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提出的主要目标是,以加强产销衔接为重点,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创新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提高流通组织化程度,完善流通链条和市场布局,进一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建立完善高效、畅通、安全、有序的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保障鲜活农产品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其中,完善财税政策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保障措施之一,内容包括完善农产品流通税收政策,并自2012年1月1日起免征蔬菜流通环节增值税。今年7月1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免征蔬菜流通环节增值税政策扩大到部分鲜活农产品。为落实这一精神,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此次通知。 免税范围 《通知》规定,对从事农产品批发、零售的纳税人销售的部分鲜活肉蛋产品免征增值税。也就是说,从事农产品批发和零售的纳税人在销售本通知中规定的鲜活肉产品时,免征增值税。农产品批发地批发、超市及社区菜市场零售均属于免税环节。需要注意的是,从事农产品加工的纳税人不在免税范围内。 《通知》明确,免征增值税的鲜活肉产品,是指猪、牛、羊、鸡、鸭、鹅及其整块或者分割的鲜肉、冷藏或者冷冻肉,内脏、头、尾、骨、蹄、翅、爪等组织。这意味着上述六类动物的各种肉产品组织均属于免税范围,如鸡胗、鸡爪、鸡翅中、猪蹄、肝、肺、肾脏等产品。我国税法遵循例举原则,因此,除了上述“猪、牛、羊、鸡、鸭、鹅”等产品外,其他的肉产品均没有纳入此次免税范围,如蛙等;人们生活当中习以为常认为是肉类的水产品,如鱼、虾、蟹类等,也没有纳入此次免税范围。还需要提醒的是,免税范围仅限于鲜肉、冷藏或者冷冻的肉产品,加工过的肉食、熟食不属于免税产品,如腊肉、酱制肉、扒鸡等。 《通知》还明确,免征增值税的鲜活蛋产品,是指鸡蛋、鸭蛋、鹅蛋,包括鲜蛋、冷藏蛋以及对其进行破壳分离的蛋液、蛋黄和蛋壳。没有例举的不属于此次免税范围,如鹌鹑蛋。加工过的蛋产品和熟食不属于免税范围,如咸蛋、松花蛋等。 《通知》特别指出,上述产品中不包括《野生动物保护法》所规定的国家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鲜活肉类、蛋类产品。《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本法规定保护的野生动物,是

农产品市场营销作业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农产品市场营销》课程作业 姓名:沈元文学号:714301388025 年级:高专(业余)学习中心:杭州农业学习中心————————————————————————————— 第一次 1.试述农产品营销观念的新发展。农产品营销就是指在农产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转移过程中,生产经营者为了满足消费者需要,同时实现自身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创造性的活动,即对农产品市场进行调查研究,根据市场需求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然后以合理的价格借助有效的宣传,通过高效率的流通渠道把农产品在人们需要的时间和地点销售给消费者。 2.试述农产品营销环境的主要特点。客观性、动态性、复杂性、不可控性。 3.试述人口环境对农产品营销的影响。人口规模与增长对农产品营销影响,人口结构对农产品营销的影响,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社会结构、民族结构,人口的地理分布及区间流动对企业营销的影响 4.试述影响农产品营销的经济环境因素。消费者收入,消费支出模式,消费结构,消费者储蓄和信贷情况的变化。 5.试述农产品营销的微观环境因素。自然环境,技术环境,政治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 6.试述消费者需要的特点和具体内容。心理需要推动着消费者去进行必要的活动。消费者的心理需要,必然直接或间接地表现在购买活动之中,影响其购

买行为。消费者在购买活动中,其心理需要主要有如下一些表现: 1习俗心理需要2同步心理需要3优越心理需要4趋美心理需要5便利心理需要6选价心理需要7惠顾心理需要8新奇心理需要9偏好心理需要10求名心理需要。 7.试述消费者购买动机的类型。1求实动机2求新动机3求美动机4求廉动机5求名动机6好胜动机7显耀动机8求同动机9便利动机10偏爱动机。 8.试述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广义的消费者购买决策是指消费者为了满足某种需求,在一定的购买动机的支配下,在可供选择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购买方案中,经过分析、评价、选择并且实施最佳的购买方案,以及购后评价的活动过程。它是一个系统的决策活动过程,包括需求的确定、购买动机的形成、购买方案的抉择和实施、购后评价等环节。 9.试述农产品营销的心理策略。1产品策略2价格策略3品牌化策略4渠道策略5促销策略6包装策略7绿色营销策略8网络营销策略。 10.试述农产品市场细分的依据和原则。依据:1地理因素2人口因素3心理因素4行为因素5受益细分。原则:1可衡量性2可进入性3有效性4对营销策略反应的差异性。 11.试述理想的目标市场应具备的条件。好的销路,好的市场信息,好的产品,好的销售员。 12.试述农产品目标市场营销策略及确定农产品目标市场营销策略应考虑的因素。为了有效地进入目标市场,企业可以采取不同的目标市场营销策略,一般有如下三种:1无差异性目标市场策略2差异性目标市场策略3集中性目标

鲜活农产品城市流通存在的问题和解决路径

鲜活农产品城市流通存在的问题和解决路径 摘要:在整个鲜活农产品的供销环节中,销售环节存在着“最后一公里”的现象:从菜地到批发市场,鲜活农产品往往加价25%;而从批发市场到城内的零售市场,鲜活农产品加价往往超过50%,其中少数菜品价格甚至翻倍。造成鲜活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因素很多,其中有市场的力量,也有非市场的力量。遏制其价格过快上涨,政府除了投资于一些菜市场以及农田基础设施外,更重要的作用是提供政策支持和公共服务,从生产、运输、销售环节让鲜活农产品价格“虚高”的部分降下来。 关键词:鲜活农产品城市流通直营店 一、鲜活农产品的概念及物流特点 (一)鲜活农产品的概念 鲜活农产品是指生产地没有加工或只有少量加工的,在常温下不能长期保存的农产品。鲜活农产品具有生、鲜、活的特点,与其他农产品的区别主要在于消费、储藏、运输等方面。2005年交通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布的《全国高效率鲜活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建设实施方案》明确界定了鲜活农产品范围,即新鲜蔬菜、新鲜水果、鲜活水产品、活的畜禽,新鲜的肉、蛋、奶等农产品。本文中的鲜活农产品的界定遵循上述的表述。(二)鲜活农产品的物流特点 鲜活农产品物流是一系列环节的综合,包括储存、包装、运输、销售等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有其不同的任务和需求。 1、储存需求。任何农产品都不是同时生产同时消费的。鲜活农产品是典型的“季产年销”的产品,在其生产出来以后,总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进入消费。这段时间是由生产与消费在时间与空间、集中与分散上发生的矛盾所形成的 2、加工需求。鲜活农产品加工是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对产品进

行再生产的活动,是鲜活农产品从生产领域进入消费领域的重要环节。 3、包装需求。包装是对即将进入或已经进入流通领域的鲜活农产品采用一定的容器或材料加以保护和装饰。这是鲜活农产品流通的重要条件。 4、运输需求。由于各地生产有不同的产品,需要互通有无,不同地区同类农产品的生产有集中或分散,多余或缺乏,需要长短互补。 5、市场信息需求。传统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由于信息网络技术应用水平较低,出现了农民“卖难”和消费者“买难”的信息不对称矛盾。 二、流通中存在的问题 (一)批零价格差距大 通过对某市的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零售市场及超市等地进行了调查,并对鲜活农产品的价格进行了对比(详见下方市场价格表)。通过比较发现:批发市场中鲜活农产品的价格和零售市场的价格是有很大差距的。以芹菜为例,二级市场中芹菜的价格为一级市场的价格的4倍;再以白萝卜为例,二级市场中白萝的价格是一级市场的2.6倍。 抽样鲜活农产品在不同市场的价表格 鲜活农产品名称价格(元)一级批 发市场 二级批 发市场 居民小区 摊点 市区菜市场大型超市 土豆0.55 1 2 1.5 1.1 白菜0.4 1.5 2 1 1.25 莲花白0.2 1 1.5 1.2 0.95 芹菜0.5 2 3 2 2.1 香葱 2 3 5 3 4.5 韭菜 1.5 2.5 3.5 2.5 3.3 西红柿 1.5 2.5 3 2.5 1.45

最新论农产品营销渠道的历史变迁及发展趋势

论农产品营销渠道的历史变迁及发展趋势 内容: 摘要:本文从界定农产品营销渠道入手,把农产品营销渠道分为五个发展阶段,分析其历史变迁的原因和特点,探讨了农产品营销渠道发展的新趋势。关键词:农产品营销渠道;变迁;趋势 农产品营销渠道是农产品营销学固有的内容,它伴随农产品营销理论的发展而发展。尤其在我国农产品买方市场的形成和农产品市场的国际化背景下,农产品营销发展迅速,农产品市场已经从供给管理为导向的营销观念转向产品需求管理为导向。由于农产品营销渠道的建立、改造和创新具有时滞性,所以在农产品营销运作中,往往更注重产品(product)、定价(pride)和促销(promote)等营销策略。但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农产品营销渠道,将会保持更持久的竞争优势。 一、农产品营销渠道概念的界定以上三种定义分别从渠道成员的组织结构,产品流通路径以及产品在流通过程中成员间的交易关系等三个角度阐述了营销渠道的含义。作者倾向第三种定义方法。由于营销渠道不仅仅是产品从生产者向消费者移动的途径,更是表现在渠道各成员间在产品移动过程中所承担的营销职能及为承担这些职能而建立起的各种联系。正是这种职能变化和渠道成员关系的变化促使了营销渠道的不断发展。 根据科特勒(Kotler)的营销思想,作者认为农产品营销渠道是为一切促使农产品顺利的被使用或消费的一系列相互依存的组织或个人。它包括供应商、经销商;(批发商、零售商等)、代理商(经纪人、销售代理等)、辅助商(运输公司、

独立仓库、银行、广告代理、咨询机构等)。由于农产品营销最早产生于美国,后来发展到非农产品的市场营销。本文主要以美国农产品营销渠道的演变来探讨农产品营销渠道的历史演变。 二、农产品营销渠道的历史演变渠道范围 农产品生产者————————→M消费者 运输方式和销售方 2、中间商销售为主阶段。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由于美国农产品机械化和规模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出现了过剩问题,形成了农产品买方市场。农产品营销已不是如何降低渠道成本和提高营销效率问题,主要问题是如何使过剩的农产品实现市场交换。而以前的农产品运销方式,显然带有生产主导性,生产者缺乏市场驾驭能力,这样出现了对中间商的选择和培养,通过中间商的市场能力优势把农产品推向市场,完成农产品在流通领域中的所有权转移。因此,在该时期许多人把农产品营销等同于农产品推销学。 渠道范围 生产者——————————————————→消费者 中间商的买卖活动(不包括分类、储存) 图2 20世纪20-40年代农产品营销渠道主要形式和范围 3、垂直一体化渠道阶段。20世纪50年代,由于中间商在农产品市场交换中占有主导地位,传统的营销渠道系统中的中间商(渠道成员)处于一种完全竞争,相互排斥状态。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所有权转移环节多,各渠道成员为自身利益,往往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的,农产品在市场中的交换利润绝大部分被中间商掠取,生产者往往得不到农产品在市场交换中的平均利润,受到中间商的盘剥。为了抵

我国农产品营销渠道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我国农产品交易市场基本状况 近些年,我国农产品交易场所的建设速度大大加快,形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如农贸市场、批发市场、期货市场、城镇零售市场、专业批发市场等。随着农产品市场机制的日益完善以及居民需求的增加,农产品交易市场的数量逐渐增多(如图1-1)。虽然总体上呈上 升趋势,但由于受到地域、 经济、居民消费水平等因素影响,造成我国农贸交易市场在东、中、西部分布不均,并且我国国内大部分批发 市场的服务功能尚欠完备,尤其在交通、 通讯、仓储、配送、金融支持、电子显示和信息系统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和加强。 二、农产品分销渠道存在的问题以及优化对策 (一)短化渠道,提升流通速率,降低营运成本 目前,国内传统的农产品分销渠道过于冗长,多数农产品从农 户到消费者手中需要经过五六个中间环节,即生产农户———产地 批发商——— 销地批发商———销地零售商(农贸市场或者超市)———消费者,流通环节增多,降低了流通速率。对于农户而言,多层次的渠道格局有碍于销售政策落实和效率的提高,并造成流通信息的 滞后以及人力和时间资源的浪费。 冗长渠道中存在“灰色地带”,加上流通过程中受硬件设施、人为失误、自然因素等影响,造成农产 品损失,成本提高。 故市场上常出现“菜贵伤民,菜贱伤农”的怪圈。因此短化渠道(如图2-1),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成本;同时根据消 费者需求设计满足顾客便捷渠道;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提高农产品 物流速度,使农产品朝 “零库存销售”方向发展。(二)完善农产品终端市场基础设施、健全市场管理体系 消费者对农产品的终端市场设施要求日益提高,但我国农产 品批发市场发展比较滞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数量较多、 规模小、层次低;二是交易设施落后,服务功能不足,大部分存在着“脏乱差、小散弱”的现象;三是缺 乏有效的市场规范机制,市场内常出现欺行霸市、 哄抬物价、短斤少两等现象;四是安全系统、信息系统、检验检测体系不健全等,出 现产品质量安全、 市场信息不对称、销售难等问题;五是交易方式单一、交易规模小。因此需建立健全市场日常管理制度、市场经营管理制度、市场交易指南、市场交易商品管理制度、商品质量检查制度、市场治安和安全保障制度、市场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等,同时 注重信息服务,及时收集和发布成交的品种、数量、产地、价格、质量等行情信息和商品供求信息,供交易双方参照。政府承担着完善 各种市场法规,加强市场管理的执法力度,坚决打击各种不正当竞争和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引导渠道终端市场的规范化、创造良好 的销售环境,为农产品营销提供保障。 (三)建立高效渠道组织体系和利益分配机制,提高渠道控制力 我国对农产品渠道控制力相对较薄弱,主要有如下因素:农户文化素质偏低,缺乏合作意识;其次渠道成员间由于利益分配不均、流通链上缺乏协调、造成沟通障碍,信息失真,成员间引发冲突 和串货等现象;再者对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商流的顺畅性以及运营成本的维护欠缺规划和整合,因此降低了渠道控制效率。提倡和引导龙头企业通过风险基金、实行保护价收购按农户出售产品数量返还利润等方式,与农民建立稳定合理的利益分配关系,逐步与龙头企业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分享共同体。建立销售公司销售、重组整合农贸市场、在农产品终端市场上构建“农超对接” “超市合作组织+基地”等生产合作社等模式,减少流通环节。高效的渠道组织结构和利益分配机制的构建,有助于协调渠道成员间的冲突、缓解矛盾,促进合作,提高控制力。(四)扩大流通半径,提高市场辐射力度我国农产品销售有很强的地域限制,大多数农产品在产地附近销售,产品外销的数量有限,流通半径小导致出现农产品产地过剩、销地短缺的尴尬局面。制约流通半径的大小因素有以下几点。一是物流不畅、交通运输能力不足,存储保鲜技术落后,加工处理水平低,产销脱节严重;二是市场信息不畅,农户缺乏快捷、准确的捕捉市场信息的能力,阻碍了对周边市场的进一步开拓;三是缺乏“特色农业品牌建设和品牌营销意识。流通半径小,减弱了对周边 市场的辐射力度和扩张力。 因此,我国的农产品上游主体需加强横向和纵向的信息攫取能力,通过依靠物流和网络技术来提升渠道 营运能力:对产品进行分级包装、 规范化配送,提升仓储、运输能力和保鲜技术;通过网络销售,克服时空矛盾,解决农产品易腐、储藏周期短、损耗大等自身特点所引起的流通问题;树立品牌营销意识,进行市场调研,加大市场推广成本投入等,发展外销模式,提高 项目20052006200720082009市场数(个)539811*********摊位数(个)347517506599530437372615396452 营业面积(万.m 2)1009.71908.61873.11416.8 1493.6 批发市场(亿元)1311.62845.43468.52681.33218.1零售市场(亿元)1100.41493.91579.41229.21364.3 交易总额(亿元)24124339.35047.93910.44582.4 表1-1农产品交易市场基本状况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我国农产品营销渠道现状及发展趋势 王 堃1庄艳亭2 (.武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3) 摘 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分销渠道能力的强弱对于农产品的销售至关重要。本文主要探讨我国农产品营销渠道 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优化对策和探索未来发展趋势。关键字:农产品;分销渠道;优化对策;发展趋势 图2-1以生鲜超市为主的终端市场零售渠道 (下转第36页) 王堃、庄艳亭:我国农产品营销渠道现状及发展趋势

农产品流通渠道论文:中美农产品流通渠道之比较

农产品流通渠道论文:中美农产品流通渠道之比较农产品流通渠道是指农产品从生产领域到达消费领域所经过的通道,包括商品流通的途径、环节、形式等。农产品因其加工程度的不同,其渠道的长度和宽度也不同。大致可分为三种渠道模式:一是零层渠道,通常叫做直接分销渠道,指农产品从生产者流向最终消费者的过程中不经过任何中间商转手的分销渠道;二是一层渠道,指含有一个营销中介机构;三是多层渠道,指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营销中介机构。营销渠道的宽度取决于渠道的每个层次中使用同种类型中间商数目的多少,通常有独家营销渠道、密集营销渠道和选择营销渠道。在实践过程中,在不同国别或地区,农产品流通渠道也是有差别的。 一、美国的农产品流通渠道 在城镇化、工业化、国际化进程中,美国农产品流通逐步建立了一套很成熟的模式。主要体现在: 1. 流通渠道以产销直挂为主。规模化农业生产的出现,农产品生产者按照购销合同,将大量农产品直接卖给大型零售商和超市,或者通过集配中心分级包装后出口,或者直接销售给产地加工企业,而经由批发市场流通的农产品比例渐趋下降。目前果蔬产销直挂的比例约占80%,经批发市场销售的仅为20%左右。 2. 新兴零售方式所占比重高。20世纪40年代,超级市场零售方式在美国诞生,随后连锁经营迅速崛起,不仅使传统商店基本上被淘汰,也让小型零售店联合“合作批发部”和农产品专业批发商逐渐退

出。这些大型超市建立连锁经营网络,在城市近郊设立中央食品配送中心,把从产地市场采购过来的农产品集中到配送中心,备齐所需的品种后再分送到各个连锁店销售。这一方式减少了流通环节,节省了成本费用,提高了流通效率。1963年,美国7大超市零售额占全国农产品零售总额的47%,目前已占到85%以上。 3. 农民合作组织成为流通主体。20世纪中叶,美国农民开展现代合作运动。美国的合作社专业性强,一个合作社只围绕一两种农产品展开业务。在农产品生产环节上的合作社数量很少,在销售、加工、储运和生产资料供应等环节的合作社数量最多。合作社实行跨区域经营,一些大的合作社发展成为跨国集团,在美国甚至世界都占有重要地位。例如兰德莱克奶制品合作社的黄油年销售额占美国市场的1/3。 4. 现代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信息革命推动零售商向大型化和集团化方向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兴起的网上采购、网上销售等电子商务,对美国农产品流通影响深远,其农产品流通步入信息化时代。随着互联网应用和电子商务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业务流程改造,传统商务提升,极大地提高了农产品流通效率和经济效益。 5. 国际化成为农产品流通驱动力。在世界各国日益密切的经贸交往中,农产品国际贸易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美国利用其农产品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农产品国际贸易地位。目前,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25%的农业总收入来自于出口。

河北省供销合作总社关于推进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河北省供销合作总社关于推进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实 施意见 【法规类别】农产品购销 【发文字号】冀供销[2012]29号 【发布部门】河北省供销合作总社 【发布日期】2012.03.26 【实施日期】2012.03.26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河北省供销合作总社关于推进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冀供销〔2012〕29号) 各设区市、县(市、区)供销合作社,省社各有关单位: 为切实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11〕59号)和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关于加强供销合作社鲜活农产品流通工作的指导意见》(供销经字〔2012〕18号),现就推进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工作目标 1、工作目标。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的组织与经营优势,以龙头企业为带动,以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依托,以产销对接为重点,提高鲜活农产品流通的组织化程度,进一步完

善经营服务功能,创新流通模式,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与农民及相关经营主体共同建立从生产到市场终端的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 二、主要任务 2、编制河北省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发展规划。省社以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发〔2009〕8号)和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规划文件为指导,结合各地城乡规划、经济社会布局以及供销合作社实际,制定好全省供销社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等发展规划。坚持新建与改造提升相结合,重要物流节点建设与网络布局相匹配,中短期目标与长期规划相衔接,兼顾经营性和公益性的原则,实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3、创建“河北省供销社农产品批发市场控股有限公司”。省社集团公司组织建立批发市场联盟,带头开展各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以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整合、升级改造为重点,实施网络化、集团化、多元化发展,加快实现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探索远期合约、竞价拍卖、电子商务等现代交易方式,发挥好引领带动作用。 4、组建“河北省供销社电子商务交易中心”。省社年内搭建起全省供销社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利用先进便捷的现代网络技术,整合全省鲜活农产品资源。积极探索网上商城、挂牌交易、竞价(招标、拍卖)交易等现代交易方式,适时探索中远期交易,建立健全覆盖生产、流通、消费的农产品交易服务网络,以信息化带动鲜活农产品生产的特色化、标准化、品牌化以及交易方式的新型化,提高流通效率。 5、推进“农合联”服务实体化。省社农合联引导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经纪人队伍规范发展,提高行业素质、诚信水平和经营规模。创建交易商服务中心,组织“农合联”成员或非成员的农产品市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经纪人登陆“河北省供销社电子商务交易中

《农产品营销》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农产品营销》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市场机制的基本功能是下自发地配置生产资源,解决 与需求无限之间的矛盾。 2、对消费者市场进行细分,其所依据的标准主要可以分为四大类:地理因素、、心里因素和等。 3、市场商品的购买,是的起点,也是市场的的第一个环节。 4、储存量和受产品生产周期、、销售量和交通运输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5、农产品营销策划方案,是对市场机会的,因此,分析市场机会,找到机会点,是成功的关键。 6、商品编码化有利于商品分类的标准化和建立系统,有利于商品的销售和。 7、品牌是一种,是一个富含品质、服务、的名字。 8、一般来说,迎季农产品供应量大,价格相对;过季产品需要储存与加工,且供应量小,价格相对。 9、农产品定价的关键是确定合理的;在定价时,利润水平要参考销售地区同类农产品的利润水平来确定,以增强销售价的。 10、农产品运输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在于解决农产品市场之间的矛盾。 11、在人员推销活动中,推销人员、和是三个基本要素。 12、网络营销是利用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技术来实现的现代营销方式。 13、根据中国加入WTO的原则和立场,我国确立了以《》为基础、采取逐步开放的方式、合理确定中国农业对外开放水平的。 14、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是我国开展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区域性大力地扶持发展具有比较优势农产品的生产,是发展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 15、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泛开展活动,大大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的增长。 16、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主要是改革“双轨制”下自由流通部分的,以保证粮食的健康发展。 17、营销人员不仅要及时搜集到准确、完整的信息,还要及时反馈给果农或,这是解决市场水果的重要途径之一。 18、饲料行业本身存在过剩,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低,弱等方面问题。 19、农产品营销代理商既要成为企业的,又要成为顾客信任的。 20、农产品经纪人在与客户进行谈判时,要掌握一定的,善

浅析中国农产品市场的销售渠道

浅析中国农产品市场的销售渠道 【摘要】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和日常生活用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产业布局的调整,农产品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我国农产品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而相对落后的农产品市场销售渠道建设一直是制约我国农产品市场快速发展的瓶颈。本文从我国农产品营销渠道存在的问题着手,通过探讨如何建立完善的营销渠道,提出农产品营销渠道创新应在政府的支持和推动下,做到营销渠道多样化、管理规范化、服务功能综合化、农产品销售体制健全化,切实提高农产品流通的效率和效益。 【关键词】农产品;销售渠道 一、我国农产品销售渠道的模式类型与特点 我国目前现存的农产品销售渠道模式主要有“农户+批发商”模式;“农户+龙头企业”模式;“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模式;“农户+供应商+超市”模式。各模式表现出不同的销售效率、渠道结构、稳定性等特点。农产品销售渠道单一,渠道权力严重向龙头企业倾斜,农户谈判能力弱,利益受不到保障;渠道结构呈现出“两端小中间大”的不对称性,农户和零售终端规模小,中间销售环节纷杂,造成销售不畅,效率低下。 二、我国农产品销售渠道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农贸市场风光不再。农贸市场作为农产品主分销渠道在满足城乡居民生活食品需求、促进农产品销售、繁荣城乡经济发挥过重要作用。但随着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传统的农贸市场渐渐不再适应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和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二)营销渠道的主体主要由小型小户构成。我国农产品的经营主要还是分布在于零散的农户手中,小生产大市场形成了我国农产品销售的最大特色。表面上看,散户的经营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灵活性,也使消费者可以在零星农户中货比三家,选择最优。然而这样的发展不利于市场的控制和良性发展,同时消费者也要花更多的时间去选择购买,对于上班族的人来说无疑是不方便的。 三、当前中国农产品市场销售渠道存在的问题 (一)国家农产品销售政策不完善 第一,市场体系不够健全,市场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层次较低,管理不够规范;第二,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宏观调控体系和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的规模、结构、制度都有待改善;第三,市场供应不稳定,市场组织化程度不高。因此自主营销的市场能力受到一定限制,使得相关经营主体缺乏利益诱惑从而丧失了农产品销售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导致了销售渠道不畅通。

农产品销售渠道分析

关摘要: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特别是农村开始实行产业化发展以来,在农产品销售过程中形成了多种适应性较强的销售渠道,但这些渠道也有急需完善的地方。在构建和完善农产品销售渠道,拓展农产品销售方式过程中要注意:农产品品牌化、入世对我国农产品销售的影响以及政府职能转变等三方面问题。键词:销售渠道改善措施三个问题 在绝大多数农产品购销体制已经放开,农产品总量供大于求,许多地区出现农产品销售难的今天,对农产品销售渠道进行分析研究,找出适当的办法提高销售渠道的销售能力,对于解决农民及其他各销售主体的燃眉之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产业化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各类农产品销售渠道优点、存在问题及完善办法分析。 (一)专业市场销售 专业市场销售即通过建立影响力大、辐射能力强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来集中销售农产品。专业市场销售以其具有的诸多优势越来越受到各地的重视。 具体而言专业市场销售具有以下优点: 1.销售集中、销量大。对于分散性和季节性强的农产品而言,这种销售方式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河南农民主要就是通过西瓜专业批发市场把优质的西瓜销往各地。 2.对信息反应快,为及时、集中分析、处理市场信息,做出正确决策提供了条件。 3.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快速、集中运输,妥善储藏,加工及保鲜。解决农产品生产的分散性、地区性、季节性和农产品消费集中性、全国性、常年性的矛盾。 但在现实运作中专业市场还存在以下问题: 1.市场管理矛盾突出、市场体系不健全。在一些专业销售市场,市场销售主体——农民经纪人在从事购销经营活动中,一手压低收购价,一手抬高销售价。不仅农民利益受损,而且往往造成当地市场价格信号失真,管理混乱。此外,税费管理政出多门、标准不一等问题,也在一些地区存在着。 2.信息传递途径落后、对市场信息分析处理能力差。在有些专业销售,市场信息传递很大程度上仍依赖于口头传递和电话交流,缺乏网络等交互性强的覆盖范围大的工具;对市场信息不能实现集中处理。 3.市场配套服务设施不健全,不能有效实现市场功能延伸。 针对以上问题在建设专业市场过程中可采取以下改善措施: 1.注重对市场经营者的资格审定,培养合格的农产品经纪人,并进行后续培训指导。 2.建立统一高效的市场管理体系,分请政府、管理者和经营者的职权和关系。 3.健全信息体系。建议由政府建立信息交互平台,构建农产品销售网站,选拔优秀经纪人为网站搜集资料;同时注意对市场信息进行集中处理,做好市场预测。 4.在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过程中,注重市场功能的完善和多种服务设施的配套。 (二)销售公司销售 销售公司销售即通过区域性农产品销售公司,先从农户手中收购产品,然后外销。农户和公司之间的关系可以由契约界定,也可以是单纯的买卖关系。这种销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夏邑县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依托各乡主导产业,大力

进一步加强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通行证》管理

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通行证》通行时间和路段 【摘要】 一、确定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通行证》通行的时间和路段: 凡装载鲜活农产品的持证货车,除每日7:00—9:00和16:00—19:00时段外,可通行除长江大桥、中山大道(硚口路至黄埔大街)、施工路段、高架桥、地下通道(隧道)及明令“持证车辆禁止通行”的道路外的其他道路。 二、明确鲜活农产品的涵盖范围: 享受“绿色通道”政策的鲜活农产品主要是指新鲜蔬菜、水果,鲜活水产品,活的畜禽,新鲜的肉、蛋、奶。不属于鲜活农产品范围的产品是指畜禽、水产品、瓜果、蔬菜、肉、蛋、奶等的深加工产品,以及花、草、苗木、粮食等。 三、申领《绿色通道通行证》的对象: 凡在武汉市从事鲜活农产品生产、销售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种养大户,且拥有武汉市籍、核载质量在五吨(不含五吨)以下的封闭式或厢式货车(不含农用车、拖拉机、摩托车等小型运输车辆)的车主可申领。 原文 关于进一步加强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通行证》管理的意见为进一步改善武汉市鲜活农产品流通环境,支持鲜活农产品运销,放活、放宽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保障武汉市鲜活农产品市场供应,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确定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通行证》通行的时间和路段 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确定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结合武汉市道路状况,建立供应及时、方便快捷的全市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网络,凡装载鲜活农产品的持证货车,除每日7:00—9:00和16:00—19:00时段外,可通行除长江大桥、中山大道(硚口路至黄埔大街)、施工路段、高架桥、地下通道(隧道)及明令“持证车辆禁止通行”的道路外的其他道路。 二、明确鲜活农产品的涵盖范围 享受“绿色通道”政策的鲜活农产品是指国家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的紧急通知》(交公路发[2010]715号)明

全国高效率鲜活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建设实施方案

全国高效率鲜活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建设实施方案 日期:2009-10-19 17:48:00 作者: 来源: 交通部公安部农业部商务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务院纠风办交公路发[2005]20号 建立顺畅、便捷的鲜活农产品流通网络对促进农产品流通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从1995年起,全国先后建成了山东寿光至北京、海南至北京、海南至上海、山东寿光至 哈尔滨等四条蔬菜运输“绿色通道”,穿越全国18个省(市、区),总里程达到1.1万 公里。除此之外,一些省(市)也相继建立了具有区域特点的鲜活农产品公路运输“绿色 通道”。这些“绿色通道”的开通,对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促进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作 用,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 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在全国建立高效率的鲜活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 支持鲜活农产品运销,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建立全国鲜活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统筹城乡发展,积极支持鲜活农产品合法运输,以快捷、顺畅、低成本的流通促进农村经 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至2005年底,基本建成全国鲜活农产品流通“五纵二横”的“绿色 通道”网络,提高鲜活农产品的运输效率。 (二)工作原则 1、合理布局,完善网络。以现有国道网为基础,对全国鲜活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进 行合理布局,构建连接全国主要产销区的“绿色通道”网络,实现鲜活农产品全程顺畅流

通,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2、突出重点,稳步推进。根据《公路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收费公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以提高鲜活农产品跨区域流通效率为重点,完善各项配套政策,精心组织,积极稳妥地推进全国鲜活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建设工作,切实改善鲜活农 产品流通环境。 二、建立全国鲜活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的主要内容 (一)构建全国鲜活农产品主要产销区之间“绿色通道”网络 以现有国道网为基础,结合主要鲜活农产品的流量和流向,在全国建立布局为“五纵二横”的“绿色通道”网络。具体走向和控制点如下: “五纵二横”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网布局表 五纵: 路线里程 km 主 控 点 涉及国道 银川 —昆明2700 银川 -成 都- 昆明 G109/G213 呼和浩特 —南宁3000 呼和浩特 -西安-重 庆-贵阳- 南宁 G209/G307/G210 北京—海 口长沙4345 北京 -石 家庄 -郑 州- 武汉 -长 G107/G325/G207/G322

农产品流通模式分析

农产品流通模式分析 提纲:一、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二、农产品流通效率现状及流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三、国内外的发展模式及指标比对 四、结合经验总结的出的解决应对方案 正文 一、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1.1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概念 所谓效率是“有用功所占的比例”,而流通则是生产商品的厂商和消费商品的消费者之间的沟通桥梁,由于流通效率从的意义宽泛,所以学界对流通效率的具体解释尚缺,这里本文作者引用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概念界定及评价指标设计(张磊,王娜等)对流通效率所作出的的概念解释,即“流通效率特指流通体系效率,商品流通过程中流通产出与流通成本的比值”,并以此来分析农产品流通效率,或称农产品流通体系效率的现状。 1.2 农产品流通效率的重要性 中央1号文件围绕“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的工作目标,将“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提升食品安全水平”作为建立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机制的重要工作内容,进一步强调了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对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重要作用。同时商务部提出,要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重点,健全城乡网络强服务。统筹农产品流通网络布局,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完善农产品零售市场布局,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 农产品流通是否是有效率的对国民的收入、整体物价指数有重要影响。 首先,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农产品市场化进程可作为检测农产品流通体系效率的一个参照值。陈宗胜(1998)对我国农产品市场化进程进行测渡时得出:农产品流通市场化程度高、即农产品流通有效率的地区,人均GNP也高,如1994年上海、北京、天津、浙江的农产品流通市场化程度分别为50%、31.6%、37.4%、36.1%,人均GNP分别是11700元、8240元、6075元、4431元,而吉林、安徽、四川、西藏的农产品流通市场化程度分别是9.78%、28.3%、17.23%和11.11%,人均GNP分别是2868元、1627元、1911元和1642元(如图1.1)。这一研究表明,农产品的流通效率与人均GNP存在相关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