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起搏器最新进展

心脏起搏器最新进展
心脏起搏器最新进展

心脏起搏器最新进展

磁共振与远程监测

真实世界中,植入起搏器的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具有MRI检查的真实需求,然而心脏起搏器患者是MRI的绝对禁忌症。现有的兼容MRI起搏系统,如Accent起搏系统,拥有完备的MRI兼容电极,具备安全、方便的MRI检查条件,提供了临床治疗和疾病管理的一体化全面解决方案;不仅起搏器可以兼容核磁,ICD、CRTD也相继推出可以兼容核磁的型号。但实践中能否安全、有效、顺利的进行MRI检查,需要心内科和影像科的共同协作。

有研究表明远程检测可以降低全因住院率及因住院而产生的卫生服务费用。尽管在各种植入式心脏装置中RM 都有这种作用,但是它在CRT-D 植入患者中的效果却最明显。另一项研究表明远程检测降低心衰患者总死亡率的61%,ESC指南也将具有远程监测的植入器械作为IIa类推荐。总的来说,ICD以及三腔起搏器患者安装远程检测有很大收益。

植入式心电监护仪

植入式心脏检测仪其实由来已久,之前主要用于发作不频繁但伴随严重心律失常患者的诊断,其能连续检测心电活动1~2年。国内外大量的临床资料证实,这项心律失常的检测技术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是心电监测及记录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近几年随着科技的发展,植入式心脏检测装置逐渐向微型化和多功能化发展。

植入式心脏检测仪埋藏在患者皮下,长期监测患者在各种情形下的心电图。监测的时间长,医生可通过遥测技术对其记录的心电图进行复制和分析,提高心律失常的诊断率,但由于该装置为侵入式检查、费用较高,目前临床上仅用于少数晕厥原因不详、怀疑恶性心律失常的患者。但相信不久的将来,随着技术的进步、临床研究证据的增多,植入式心脏检测装置定会给广大心律失常患者带来新的福音。

无导线起搏器

传统起搏电极导线可能磨损断裂等问题,这种情况下,一个无需静脉导线和脉冲发生器囊袋的心脏起搏系统相比传统起搏系统有很多优势。无导线起搏技术避免了导线的静脉植入与存留,减少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目前无导线起搏器均为单腔起搏,无法提供双腔

起搏及感知,且无除颤功能,仍需进一步改善。但是,目前两项研究的最大意义是证明了无导线起搏器在人体内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无导线起搏器操作简单、微创美观、无囊袋及导线并发症等优势必将推动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为患者带来福音。随着无导线起搏技术的迅猛发展,相信在不远的未来,起搏治疗将进入“无线”时代。

左室植入的进展

自1999年心脏再同步疗法(CRT)成为心力衰竭治疗的I类适应证,越来越多研究表明其能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心衰住院率和全因死亡率。但是仍有很多因素制约CRT疗法的发展,包括植入成功率和术后疗效。原因是由于心肌瘢痕、左室起搏位点、膈肌刺激、起搏阈值远期增高、左室导线脱位等。随着植入工具和新型装置的研发推出,尤其是左室四极导线的应用,实现了“植入心尖、起搏心底”的指南推荐,很大程度上提高了CRT的植入成功率、降低了CRT植入并发症、并提高了CRT反应率。

另外,在Quartet?左室四极导线基础上,左室多位点起搏MPP孕育而生,成为了2016年国际上心脏再同步疗法进展讨论的热点。传统的双极心脏再同步CRT治疗中仍有30%左右的患者无反应,这与心肌疤痕的存在、室内传导不同步、起搏位置不理想等相关。为了提高CRT的反应率,

通过在标准左室四极单点起搏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左室起搏位点,达到每个心动周期都有两个左室起搏点起搏更大范围的夺获心肌。从2013年上市开始,MPP技术至今已有超过50篇的学术论文和大会摘要发表众多实验都表明MPP优于传统双室起搏。远期疗效上,除了2015年Pappone 的一项随访1年的研究14显示MPP可以提高CRT反应率19%之外,2016年的两项大型研究也给出了答案。

左室导线定位的进展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中、重度慢性心力衰竭,尤其是伴有严重左心功能不良的患者,其效果是肯定的。但有研究结果表明,约25%~30%的心力衰竭患者应用CRT并未显示出明确的治疗效果。其中一部分是由于左室电极位置造成,心尖起搏和最晚激动部位起搏在2013ESC被归类为Ⅱb类,所以找到合适的左室电极位置比较关键。

目前三维超声指导左室导线定位与ECT评估是室导线定位中比较常用的两种方法。

CRT起搏模式进展

对于CRT与CRT-D的选择,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证据不足以证明CRT联合ICD优于单纯CRT。CRT-D产生的潜在生存获益大于CRT-P,主流意见认为CRT-D在降低总死亡率和减少猝死方面具有优势。

HIS束起搏在欧美单中心研究不间断地进行,研究结果一致:与常规心室起搏部位相比对心功能的保护HBP表现突出。永久希氏束起搏在心衰治疗的进展值得关注。

左室心内膜起搏对于传统CRT失败的患者也具有较好的临床获益(>50%)从技术上可行,具有安全性。

SyncAV功能则更进一步的提高CRT患者的反应率。在启用时,SyncAV? CRT可连续监测患者的内在AV传导间期并调整CRT参数以更改患者传导,是双室起搏更加生理从而提高反应率。

安装心脏起搏器后的注意事项大全

安装心脏起搏器后的注意事项大全 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心内科主任胡友勇介绍说,所谓的人工心脏起搏器是由一个慢脉冲发生器和与之相连的金属导线组成,能按一定形式的人工脉冲电流刺激心脏,使心脏产生有节律的收缩。胡友勇说到我们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过缓型心律失常的心脏疾病。病人安装上一个质量可靠的心脏起搏器后,生活质量能恢复到正常人的水平。胡友勇主任特别强调,不过,由于心脏起搏器是一种精细的电子设备,其工作性能可受强磁场或电流的干扰而影响正常功能,有些情况下必须提高警惕,决不能掉以轻心。下面胡主任就简单介绍下心脏起搏器的各种注意事项。 1.安装后避免接近大磁场,一般电器不用担心,接听手机要放在安装部位的对侧耳朵。按医嘱定期检查起博器功能和电池情况。 2.如果没有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或其他疾病的限制,埋植起搏器后可恢复正常工作。 3.刚植入起搏器的第一周,植入侧的手臂不要高举过头或剧烈活动。 4.植入后的三个月内,植入侧的手臂避免作剧烈活动。

5.以后的生活中,避免用起搏器植入侧的手臂负重。 6.如果开车,避免安全带撞击或压迫起搏器,可垫一个垫子以分散压力。 7.避免打开引擎盖修理汽车发动机。 8.如果起搏器是植入在腹部,则需要保护的部位相应的在腹部。 9.洗桑拿或热水浴原则上对起搏器没有影响,但如有严重的原发性心脏病(如冠心病严重,血管病变没有干预),水温过高可能对您不利,请您在出院时或以后复查时征求医生的建议。 10.性生活原则上不影响起搏器,而与原发病有关,请征求负责医生的意见。 11.适度饮酒不影响起搏器。起搏器本身不受饮食的影响。 12.如乘飞机,出示起搏器卡可免除安全检查。 13.避免使磁铁靠近起搏器,包括所有的磁疗健身器械。 14.保证所有的常用电器接地,避免接触漏电的设备。 15.使用手机时保证距离起搏器30厘米以上,使用无绳电话的原则同手机。

心脏起搏器最新进展

心脏起搏器最新进展 磁共振与远程监测 真实世界中,植入起搏器的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具有MRI检查的真实需求,然而心脏起搏器患者是MRI的绝对禁忌症。现有的兼容MRI起搏系统,如Accent起搏系统,拥有完备的MRI兼容电极,具备安全、方便的MRI检查条件,提供了临床治疗和疾病管理的一体化全面解决方案;不仅起搏器可以兼容核磁,ICD、CRTD也相继推出可以兼容核磁的型号。但实践中能否安全、有效、顺利的进行MRI检查,需要心内科和影像科的共同协作。 有研究表明远程检测可以降低全因住院率及因住院而产生的卫生服务费用。尽管在各种植入式心脏装置中RM 都有这种作用,但是它在CRT-D 植入患者中的效果却最明显。另一项研究表明远程检测降低心衰患者总死亡率的61%,ESC指南也将具有远程监测的植入器械作为IIa类推荐。总的来说,ICD以及三腔起搏器患者安装远程检测有很大收益。 植入式心电监护仪

植入式心脏检测仪其实由来已久,之前主要用于发作不频繁但伴随严重心律失常患者的诊断,其能连续检测心电活动1~2年。国内外大量的临床资料证实,这项心律失常的检测技术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是心电监测及记录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近几年随着科技的发展,植入式心脏检测装置逐渐向微型化和多功能化发展。 植入式心脏检测仪埋藏在患者皮下,长期监测患者在各种情形下的心电图。监测的时间长,医生可通过遥测技术对其记录的心电图进行复制和分析,提高心律失常的诊断率,但由于该装置为侵入式检查、费用较高,目前临床上仅用于少数晕厥原因不详、怀疑恶性心律失常的患者。但相信不久的将来,随着技术的进步、临床研究证据的增多,植入式心脏检测装置定会给广大心律失常患者带来新的福音。 无导线起搏器 传统起搏电极导线可能磨损断裂等问题,这种情况下,一个无需静脉导线和脉冲发生器囊袋的心脏起搏系统相比传统起搏系统有很多优势。无导线起搏技术避免了导线的静脉植入与存留,减少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目前无导线起搏器均为单腔起搏,无法提供双腔

临时心脏起搏器的安置术

临时心脏起搏器的安置术 临时心脏起搏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经皮起搏、经静脉起搏、经食管心脏起搏和经胸心脏起搏。临时起搏方式的选择通常取决于当时的情况,如情况紧急,需要进行临时起搏病人的血流动力学多不稳定(或可能变得不稳定),常需要迅速对心血管系统的衰竭进行预防和干预治疗。通常对同一个病人需要几种不同的临时起搏方法,比如极严重的心动过缓患者在抢救室内,应首选经皮起搏,一旦稳定则改用经静脉起搏。 临时心脏起搏95%以上采用经静脉途径。通常采用单腔按需起搏器,即VVI,在体表心电图指引下应用漂浮导管电极,不需X线指导。 (一)术前准备 1、一般准备:心电图、除颤器、急救药品。 2、插管器械:无菌敷料包、穿刺针、导引钢丝、扩张管、静脉鞘管、起搏电极。 (二)静脉途径 包括锁骨下静脉,颈内、外静脉,股静脉及肱静脉。以动脉为标志很易定位,股静脉位于股动脉内侧,颈内静脉位于颈动脉的外侧。右侧颈内静脉是最常用的静脉入路,该入路是进右室最直接的路径,并能稳定固定导线的位置。 (三)穿刺方法 16G或18G穿刺针穿刺静脉,进入静脉后回血通畅,将导引钢丝送入血管腔内,撤除穿刺针。经导引钢丝送入扩张管和静脉鞘管,退出扩张管和导引钢丝后,起搏电极导管经鞘管推送,进入15~20cm或右心房后,气囊充气1.0~1.5ml,电极导管可顺血流导向通过三尖瓣进入右心室。 (四)电极导管定位与固定 心腔内心电图可指导电极导管的定位。导管到达右房时呈现巨大P波,记录到巨大QRS波时表示导管穿过三尖瓣进入右心室,导管接触到心内膜时显示ST 段呈弓背向上抬高1.5~3.0mv是重要的电极定位指标。依起搏图形QRS波方向调整电极位置直至出现稳定的起搏图型。 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在体表心电图上产生类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及左前分支阻滞的QRS-T波群,心电轴显著左偏(LAD) -30°~-90°,V5—V6的QRS

中国对美国出口产品分析

2009年美国货物贸易及中美双边贸易概况 美国自中国的进口商品以机电产品、家具玩具和纺织品及原料为主,2009年进口1353.7亿美元、409.2亿美 元和309.0亿美元,占美国自中国进口总额的45.7%、13.8%和10.4%,下降7.0%、15.6%和1.99%。中国 的家具玩具、鞋靴伞等轻工产品和皮革制品箱包占美国同类产品进口市场的67.7%、76.3%和68.7%,具有 较强的竞争优势,中国产品的竞争者主要来自墨西哥、越南和意大利等国家。 美国主要进口商品构成(章) 金额单位:百万美元 HS编码商品类别2009年1-12月上年同期同比% 占比% 章总值1,557,876 2,103,641 -25.9 100.0 ?27 矿物燃料、矿物油及其产品;沥青等270,354 491,960 -45.1 17.4 ?85 电机、电气、音像设备及其零附件214,153 251,587 -14.9 13.8 ?84 核反应堆、锅炉、机械器具及零件203,204 249,102 -18.4 13.0 ?87 车辆及其零附件,但铁道车辆除外131,069 194,990 -32.8 8.4 ?30 药品55,629 52,343 6.3 3.6 ?90 光学、照相、医疗等设备及零附件50,065 57,265 -12.6 3.2 ?29 有机化学品45,026 52,334 -14.0 2.9 ?71 珠宝、贵金属及制品;仿首饰;硬币38,642 49,530 -22.0 2.5 ?61 针织或钩编的服装及衣着附件33,368 37,380 -10.7 2.1 ?62 非针织或非钩编的服装及衣着附件30,928 35,719 -13.4 2.0 ?94 家具;寝具等;灯具;活动房30,065 38,303 -21.5 1.9 ?39 塑料及其制品28,396 35,717 -20.5 1.8

人工心脏起搏器术前术后护理

人工心脏起搏器术前术后护理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给予心理疏导,讲解安装起搏器治疗的必要性,意义, 手术的安全性,基本过程及配合,保证充足睡眠,必要时给予镇定剂。帮助患者消除恐惧,紧张,焦虑心理使其以最佳心态配合手术 2.术前做好各项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乙肝表面 抗原,心电图,心脏超声,动态等。并做抗生素皮试 3.皮肤准备备皮范围是剑突上及双侧颈部和腋下,备皮时动作要 轻柔,勿损伤皮肤,备皮完毕清洗干净并穿上手术衣。 4.术前准备术前一般禁食,禁水4—6h,因术后患者需在床上平 卧24h,所以指导患者床上使用便盆,在术前1~2天练习床上大小便 术中护理 将病人带入导管室向病人介绍导管室环境,帮病人摆好手术体位,连接心电监护,静脉通道以备急救。密切观察病人脉搏,呼吸,血压及心电图变化情况并及时报告医生,多与病人沟通,询问是否舒适,转移病人注意力,消除紧张情绪。 术后护理 1.心电监护术后给予24h心电监护,观察起搏器情况及心率心律, 血压的变化,如有异常通知医生

2.术后体位指导患者回病房后,将患者平移至床上,术后用1kg 沙袋压迫囊袋局部6—8h。起搏期,由于电机刺激心内膜导致组织细胞水肿,如活动过早,可导致电机脱位。而24h后心内膜组织水肿液及纤维蛋白渗出液逐渐形成纤维包绕而包牢电极,电极不易脱落。所以24h内要绝对平卧,为帮助患者可在患者腰部垫一软枕头,并给与肢体按摩。48h可将床头抬高15—45度,72h 后逐渐下床在室内活动告知患者肢体不要外展,上抬,提重物,以防电极脱落 3.皮肤护理术后严密观察切口部位有无渗血,渗液,术后第二天 起每日换药一次,如切口部位有渗液给与安普贴薄膜覆盖,有消炎,消肿作用 4.饮食指导术后指导患者多食高蛋白,高纤维易消化饮食,促进 伤口愈合,保持大便通畅,最好不要引用牛奶和易产气的食物,以免引起腹胀。 心脏起搏器术后注意要点: 1.植入后活动注意事项 术后24小时内患者应平卧床上,术侧肩关节避免活动。1-3天后可增加活动量,要适当注意活动量或活动方式。逐渐适量活动肩关节,可以防止肩关节僵硬等不适。埋入起搏器术侧手臂早期要严格避免快速地、突然地移动或用力高举等动作,日常活动基本不受限制。一般1-2月后电极导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沙袋应用现状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沙袋应用现状 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是一种有创的治疗手段,为了减少术后伤口出血、血肿、电极脱落等并发症的发生,往往要求置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术后常规沙袋压迫。同时也给临床护理带来许多新课题,如沙袋的重量,沙袋原料取材及制作,沙袋固定装置制作,沙袋压迫时间及方式的护理等,本文针对以上几个问题综述如下。 1 沙袋制作材料及重量 王潆潆【1】调查结果显示:有35.9%医院使用细沙,有19.2%医院使用软包装输液袋装水,有12.8%医院使用决明子,有32.1%医院使用袋装盐。杨欣【2】指出普通沙袋在应用时存在重量不均衡,取材不方便,沾上血后不易于拆洗及缝制后易于漏沙,容易污染伤口等弊端,针对上述缺点其自制水袋用于心导管介入术后止血,将500 ml百特注射液空包装袋先浸泡消毒,然后注入500 ml凉开水,用一次性中单包裹1~2袋,用胶布固定封口即制成0.5 kg 或1 kg的水袋。刘柳,杜丽虹【3,6】临床工作中采用盐袋代替沙袋行压迫止血,应用未开封盐袋500g装进合适的布袋中,方便简单实用。某些医院应用决明子制作沙袋是因为决明子具有抑菌和增强免疫力的作用,无毒副作用【4】。国外文献【5】报道,常规预防心脏介入术后出血并发症的方法是在穿刺点入口处压迫一个重量从2.5~4.0kg不等的沙袋。从目前国内检索到的文献报道较多的常用沙袋重量为0.5-1kg,一般情况下应用0.5kg沙袋,如果病人出血较多或凝血功能欠佳的应用1kg沙袋,并相应增加压迫时间. 2沙袋外套材料 沙袋最开始应用时直接放置囊袋上方压迫,因无固定装置沙袋容易滑落,病人活动严重受限,容易引起肩关节僵硬疼痛,护理工作者在临床实践中摸索研制出比较实用的沙袋固定装置。杜丽虹等【6】应用自制盐袋简易固定装置:用毛巾块做好的可容纳盐袋的口袋,四个角上缝有四条系带,方便操作,增加了固定效果及患者的舒适度。但是在应用过程中发现四头带沙袋固定袋的缺点是由于交叉打结,致使局部高耸不平整,影响患者颈部活动。针对伤口沙袋压迫容易移位,传统的人工压迫费时费力和简易四头带包扎致局部不平整影响患者颈部活动的问题。梁宝珠【7】研制出一种H型沙袋固定带,其具有可使砂袋固定稳定,患者在移动体位或采取侧卧位时砂袋不移位、不滑落的优点,患者感觉舒适。王益【8】自制沙袋包扎带采用棉布制作沙袋口袋为一22X22cm的正方形开口袋,正面开口处重叠5cm以防沙袋外露,开口袋正面缝一5cmX25cm松紧带,松紧带顶端垂直缝一10cmX(75cm+75cm)双层扎带。此固定带外观平整,患者活动方便,不易移位,可避免局部皮肤损伤。金红妍【9】用白色纯棉布制成约长18cm、宽12 cm的布袋,一侧长边有开口,内装0.5 kg沙袋,开口处安装拉链,布袋的一面固定粘布。在一侧短边中间固定约宽6 cm、长45 cm的长条形袋,袋的尾部有固定粘布;另一侧短边中间固定长约6 cm、宽2 cm的松紧带,松紧带的外端连接与对侧相同的长条袋,在此长条袋近端1 /3处,连接松紧带,松紧带的外端连接长条带约长3 cm、宽6 cm,袋的外端有粘布,用此沙袋固定装置压迫时病人感到舒适、安全,还可根据肥瘦调节松紧。费红【10】制作一款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专用病服,该病服采用纯棉布和尼龙粘带制作而成,该病服的前胸片上缝合了沙袋口袋,能有效固定沙袋,但该病服尺寸较大,不适用体型瘦小的患者,由于病服遮盖身体的面积小,在保护隐私及保暖方面存在不足。郑英花【11】研制一种随体稳定、保暖舒适的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肩部固定器。该肩部固定器纯棉布制作穿着舒适,固定性好,且保暖。郭海燕【12】自制防滑加压带固定沙袋,方便简单易于操作。沙袋固定装置从无到有,并在不断完善中,应用沙袋装置提高患者舒适度,减少并

美国对中国出口货物情况

2012年美国对华货物出口概况 一、2012年美国货物贸易概况 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12年美国货物进出口额为38218.5亿美元,比上年(下同)增长3.6%。其中,出口15464.6亿美元,增长4.5%;进口22753.9亿美元,增长3.1%。贸易逆差7289.4亿美元,增长0.2%。 分国别(地区)看,2012年美国对加拿大、欧盟27国、墨西哥、中国和日本的出口额分别占其出口总额的18.9%、17.2%、14.0%、7.2%和4.5%,其中对欧盟出口下降1.2%,对加拿大、墨西哥、中国和日本的出口增长3.9%、9.1%、6.4%和6.6%;自中国、欧盟27国、加拿大、墨西哥和日本的进口额占美国进口总额的18.7%、16.7%、14.3%、12.2%和6.4%,分别增长6.6%、3.4%、2.8%、5.6%和13.6%。美国前四大贸易逆差来源地依次是中国、日本、墨西哥和德国,2012年逆差额分别为3150.5亿美元、763.4亿美元、613.2亿美元和597.4亿美元,墨西哥下降4.9%,中国、日本和德国增长6.7%、20.8%和20.7%。美国的贸易顺差主要来自中国香港和澳大利亚,分别为320.4亿美元和216.7亿美元,香港顺差额与上年同期持平,澳大利亚增长25.3%。 分商品看,机电产品、运输设备、化工产品和矿产品是美国的主要出口商品,2012年出口额分别为3772.3亿美元、2445.7亿美元、1626.9亿美元和1471.9亿美元,占美国出口总额的24.4%、15.8%、10.5%和9.5%,增长3.4%、14.6%、1.2%和4.9%。在机电产品中,机械设备出口2151.7亿美元,增长4.7%;电机和电气产品出口1620.7亿美元,增长1.8%。机电产品、矿产品和运输设备是美国的前三大类进口商品,2012年进口5990.9亿美元、4313.9亿美元和2680.4亿美元,占美国进口总额的26.3%、19.0%和11.8%,矿产品下降6.4%,机电产品和运输设备增长5.8%和18.0%。在机电产品中,机械设备进口3075.5亿美元,增长6.9%;电机和电气产品进口2915.4亿美元,增长4.7%。化工产品、贱金属及制品和纺织品及原料等也是美国的重要进口产品。运输设备进口增长较快,主要为其中的车辆及零附件进口2400.3亿美元,增长18.5%所致。 二、2012年中美双边贸易概况

老年患者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护理和健康教育

老年患者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护理和健康教育目的:探讨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的老年患者的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问题。 方法:对安装心脏起搏器的老年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及随访,了解安装心脏起搏器的并发症,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结果:笔者所在科室植入心脏起搏器30例患者中有3例发生囊袋感染,1例发生起搏器感知失灵,1例发生起搏器综合征,其中4例可以通过加强护理及宣教得以避免。结论: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前、术中、术后的规范护理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人工心脏起搏器;起搏器综合征;护理 2005年我国起搏器总量达18 090台,与2004年相比,增长11.2%,而2002-2004年,起搏器置入总数的年平均增长11%左右,保持较前的增长趋势,而且起搏器置入的适应证亦较前扩大[1-2]。但安装心脏起搏器仍有许多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尤其是起搏器感染的死亡率高达27%~66%,国内报道感染发生率为2.1%[3]。术后并发症的识别及处理至关重要,尤其老年人,多种疾病并发,多数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下降,因此应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本文通过对老年起搏器植入患者的观察,从护理角度出发,尽量减少手术并发症,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安装心脏起搏器患者30例,其中男28例,女2例,平均年龄为72岁;其中安装单腔起搏器15例,双腔起搏器11例,ICD 2例,三腔双心室起搏器2例。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全身及局部情况,并随访1年。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老年患者由于长期受疾病折磨,对治疗容易失去信心,对安置起搏器缺乏了解,常伴有紧张、恐惧心理,担心手术是否能成功、担心手术费用给子女增加经济负担等;有部分患者对疾病危险性或潜在危险性及用药安全认识不足,认为疾病未到非装不可的程度。因此,护理人员要以热情友好的态度、用亲切礼貌的语言与患者交谈,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他们说明手术的重要性、方法、安全性及成功率,并且向患者讲解起搏器安装术与需要全身麻醉的大手术不同。 2.1.2 知识宣教(1)向患者讲解起搏器的基础知识及适应证,使其正确认识起搏器安装的必要性,抓住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2)向患者讲解术后如何配合,如术后监护3~5 d以便于观察有无心律失常及电极脱位,术后切口盐袋加压防止切口出血,术肢制动,防止电极脱位,指导患者术前床上大小便训练及自

安装心脏起搏器的护理

安装心脏起搏器的护理 人工心脏起搏器是一种埋藏在患者体内,可以产生一定形式的有规律的微弱脉冲电流,通过导线与心脏组织相接触的电极作用于心脏,代替正常心脏起搏激动心肌,使心房或心室按一定频率有效收缩的治疗仪器。它主要用于治疗缓慢的心律失常,和部分快速心律失常,是心血管内科治疗中的重要手段。安装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可以维持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人工心脏起搏适应症 1. 临时起搏的适应症 一般适用于暂时或急需起搏的患者。治疗性起搏如:急性心机缺血,急性心机炎时引起的房室传导阻滞,绝大部分是一过性和可逆的可安装临时起搏器渡过危险。急性心肌梗塞病人伴发传导阻滞者,安装临时起搏器可保证病人的安全。预防性和保护性起搏如:冠状动脉造影及心脏介入性导管治疗时可给予临时起搏,有明显的心动过缓或可能发生心律失常而需要行大的外科手术者可安装临时起搏器保证手术顺利进行。临时起搏器放置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发生局部感染。 2 . 永久心脏起搏器的适应症 房室传导阻滞的适应症房室传导阻滞和房室传导阻滞 病态窦房结综合症的适应症a症状性窦性心动过缓,即由于心动过缓而出现心悸气短,心功能不全,心绞痛发作头晕等重要脏器供血不全引起的症状。B窦性停搏大于4s。c 窦房结功能失调,心室率小于40/min。d 需用药物来维持和抑制心室率者。 心机梗塞的适应症急性心机梗塞病人伴发传导阻滞,多数在15天内恢复,若观察3周仍有阻滞且不能停掉临时起搏者,可改用永久性起搏器。 快速心律失常安置起搏器的适应症 安装心脏起搏器的常见并发症 1心律失常极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电极刺激所至,故应备好急救措施。 2 心肌穿孔多发生于术后4—5天,心肌穿孔时,除起搏失效外,原症状复发,膈神经和肋间神经及腹神经受刺激而引起呃逆,肌肉抽搐等,术后需密切观察尽早发现,及时处理。 3电极移位电极移位是心内膜电极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与操作者的熟练程度经验及病人过早活动有关,术后几天若有起搏不良,应首先考虑电极移位。 4 感染感染也是埋植式心脏起搏器最重要最常见的并发症,可发生在植入术后及术后数年,感染部位可在切口,皮下囊袋,心内膜。术后积极做好预防工作,绝大部分的感染是可以避免的。方法如;a 术后常规静脉应用有效的抗生素。B 术中严格无菌操作。C 每天观察伤口,保证伤口敷料干燥无渗血等。 术前准备 1术前让病人及家属充分了解安装起搏器的必要性,了解手术的大体过程,减少病人存在的疑虑和恐惧心理,争取取得病人及家属的配合。术前一日晚如患者难以入眠,可适当应用镇静剂 2 协助患者完成血尿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血凝等化验检查项目。 3 胸部X线后前位及侧位摄片不仅为观察心脏的位置和各腔大小,而且也为日后随访做对照,协助患者尽快完成。 4 训练病人能在卧位情况下解大小便,熟练掌握在呼气末的屏气动作,以便配合静脉穿刺插入起搏导管。

心脏起搏器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心脏起搏器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人工心脏起搏器是近代生物医学工程对人类的一项重大贡献,使过去药物治疗无效的严重心律失常患者得到救治,大大降低了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 1932年美国的胸外科医生Hyman发明了第一台由发条驱动的电脉冲发生器,借助两支导针穿刺心房可使停跳的心脏复跳,他命名为人工心脏起搏器(Artificial Pacemaker)。1960年美国人Greatbatch制造出了植入式心脏起搏器。20世纪 70年代,更符合房室顺序起搏的双腔起搏器(DVI)及能治疗各种心动过缓的全能型起搏器(DDD)被开发出来。到了20世纪80年代,起搏器除了轻量化、小型化的改进外,还出现了程控和遥测的功能。90年代,出现了 抗心动过速起搏和频率自适应起搏器(DDDR)。目前,性能更高的双心室/双心房同步三腔起搏器,以及具有除颤功能的起搏器也已经在临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 和普通的心脏起搏器相比,带除颤功能的起搏器复杂得多。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是一种能自动检测室性心动过速,过缓和心室颤动并进行变速控制和电击复律的器件,是迄今为止预防心脏性猝死最为有效的手段。ICD对制造技术水平的要求非常高,目前全世界也只有几家公司能够生产。目前世界上的四大生产商,美国的美敦力、圣犹达、波士顿科学以及德国的百多力,基本上垄断了全世界的市场。 ICD价格很高,产品平均价格在10~15万元左右。由于经济原因,ICD在我国心脏病患者中的植入率非常之低。同美国相比,在每百万人口中,美国的ICD 植入率达到450台,而我国小于1台。ICD需要有成熟的半导体开发,设计,集成和制造技术做后盾,我国目前尚没有能够生产ICD的国内企业。长期以来,我们半导体产业发展比较滞后,严重依赖进口。2012年,我国半导体进口金额超 过2000亿美元,现在每年半导体进口的金额已超过石油进口的金额。近年来,国家已将发展半导体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提供大量资金支持,以大力扶持国内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将会有国产的ICD产品出现。 近年来,全皮下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开创了心脏性猝死预防的新领域,欧洲、新西兰和美国已有超过2 000多例患者成功植入了S-ICD。传统的经静脉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需要将电极导线直接植入心脏,而S-ICD 系统则完全置于皮下,无需将电极导线安置到心脏上,因而不会接触心脏或血管。 无线心脏起搏器 虽然全世界已有数百万人安装了植入式心脏起搏器,但这种心脏起搏器并非没有任何问题。心脏起搏器虽然尺寸很小,但外科医生还得切开病人心脏附近才能安装设备,然后连接到线上,再把电刺激引导到心脏肌肉附近。这些微小的导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健康教育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健康教育指导 综述 人工心脏起搏器是由心脏起搏器发出特定频率的脉冲电流,通过导管和电极刺激病变心脏,代替心脏的起搏点以维持或控制心脏节律或改善心脏功能。只有在起搏脉冲达到一定强度时才能使有应激性的心肌应激。这种能引起心肌有效兴奋的最低起搏强度称为起搏阈值。心肌对各种形式的微电流刺激可产生收缩反应,该生理特性是人工心脏起搏的生理基础。主要用于治疗缓慢心律失常,也可用于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当患者自身心率极度缓慢时,起搏器发放的脉冲将夺获心脏而维持稳定心率,达到治疗心动过缓的目的;当患者心动过速时,可安排起搏器发放较高频率的脉冲,该加速脉冲可抑制原心动过速的兴奋灶或打断原心动过速的折返途径,从而消除心动过速。 起搏器的类型:从血流动力学的观点将常用的起搏器分为单腔和双腔两大类。单腔起搏器—心室起搏,(右心室);双腔起搏器—心房、心室起搏(左心房、左心室) 手术方法:在X线透视下按外科无菌技术操作,局部麻醉后切开头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或颈外静脉置入起搏导管至右心室,电极置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埋在术侧胸大肌前。

健康教育指导 1、放松心情,积极面对。通过讲解起搏器的作用,治疗的优点,解除患者的心里负担,消除患者的顾虑,避免情绪激动,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2、术后体位的要求。起搏器置入术后,局部切口用0.5公斤盐袋压迫平卧4小时后,扶病人坐起,但应固定术侧肩肘关节,病人可在床上吃饭或进行动作幅度较小的活动,8—12小时可下床在室内大小便,但不能做过度向前弯腰动作,病人可向健侧卧位,尽量少向术侧卧位,以防止电极移位。术后病人易取半卧位,或下床垂直立位,导管由上而下,电极将更好的紧贴于心壁。 3、预防感染有利于切口的愈合。术后密切观察切口有无渗血及皮下血肿,每日换药一次,常规每日静脉点滴抗生素,连续3天,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增加食欲,有利于营养及时补充,加速局部切口的血液循环,减轻切口张力,促进愈合;伤口拆线前请不要沐浴 4、环境和饮食的要求。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整洁的环境,给予高维生素、高营养、易消化的饮食,少食多餐,鼓励病人术后多饮水,补充水分。对于排便困难者,鼓励病人多吃新鲜水果、蔬菜,以保证大便通畅。 5、日常生活指导

什么情况下需要安装心脏起搏器

什么情况下需要安装心脏起搏器 心脏起搏器的主要适应症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和房室传导阻滞。大多数情况下起搏器是为那些心率过慢而引起不适的人准备的。当心脏停跳3秒以上或心率经常低于40次,尤其是出现眼前发黑、突然晕倒的患者,应该植入起搏器。这是起搏器最主要和最初的治疗范畴。 一、公认的起搏适应证 (1)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主要取决于是否有与缓慢心律失常直接有关的症状。 1)心动过缓导致心输出量下降,引起如头晕、黑朦、心力衰竭和晕厥等症状。2)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而必须用药物控制心动过速发作者。 (2)房室传导阻滞(AVB):主要取决于有无症状与阻滞部位。 1)有症状的II度以上AVB,不论阻滞部位和类型(莫氏I或II型)。 2)无症状的II度以上AVB,但心室率<40次/分,或证实心脏停搏>3s。3)由高度AVB诱发的快速异位心律失常而需药物治疗者。 4)三分支传导阻滞。 (3)其他 1)颈动脉窦过敏:明确反复晕厥或轻压颈动脉窦引起>3s心脏停搏。 2)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通过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减轻左心室流出道梗阻。3)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通过双心室同步化起搏治疗心力衰竭。 二、有争议的起搏适应证 (1)SSS患者心率<40次/分,无症状或未证实与症状有关。 (2)无症状的II度I型AVB、阻滞部位在希氏束或以下水平或无症状的II度II型者。 (3)无症状的III度AVB,心室率>40次/分。 三、非起搏器适应证 (1)SSS患者证实其症状与心动过缓无关。 (2)I度AVB。 (3)无症状的II度I型AVB、阻滞部位在希氏束以上。 (4)单纯分支阻滞或无症状的分支阻滞伴I度AVB。 以上指标根据2012年美国心血管病学会/美国心脏病协会/美国心律协会重新制定的植入心脏起搏器的指南总结而成, 当然指南并未涵盖所有的临床情况。就某一个具体患者而言,安装永久心脏起搏的手术指征并非总是明确的。通常,不可逆性、症状性心动过缓是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的主要指征。应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患者的意愿、经济状况等由负责医师做出是否需要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的决定。

心脏起搏器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心脏起搏器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人工心脏起搏器是近代生物医学工程对人类的一项重大贡献,使过去药物治疗无效的严重心律失常患者得到救治,大大降低了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 1932年美国的胸外科医生Hyman发明了第一台由发条驱动的电脉冲发生器,借助两支导针穿刺心房可使停跳的心脏复跳,他命名为人工心脏起搏器(ArtificialPacemaker)。1960年美国人Greatbatch制造出了植入式心脏起搏器。20世纪70年代,更符合房室顺序起搏的双腔起搏器(DVI)及能治疗各种心动过缓的全能型起搏器(DDD)被开发出来。到了20世纪80年代,起搏器除了轻量化、小型化的改进外,还出现了程控和遥测的功能。90 年代,出现了抗心动过速起搏和频率自适应起搏器(DDDR)。目前,性能更高的双心室/双心房同步三腔起搏器,以及具有除颤功能的起搏器也已经在临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 和普通的心脏起搏器相比,带除颤功能的起搏器复杂得多。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 (Implantable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是一种能自动检测室性心动过速,过缓和心室颤动并进行变速控制和电击复律的器件,是迄今为止预防心脏性猝死最为有效的手段。ICD 对制造技术水平的要求非常高,目前全世界也只有几家公司能够生产。目前世界上的四大生产商,美国的美敦力、圣犹达、波士顿科学以及德国的百多力,基本上垄断了全世界的市场。 ICD价格很高,产品平均价格在10~15万元左右。由于经济原因,ICD在我国心脏病患者中的植入率非常之低。同美国相比,在每百万人口中,美国的ICD植入率达到450台,而我国小于1台。ICD需要有成熟的半导体开发,设计,集成和制造技术做后盾,我国目前尚没有能够生产ICD的国内企业。长期以来,我们半导体产业发展比较滞后,严重依赖进口。2012年,我国半导体进口金额超过2000亿美元,现在每年半导体进口的金额已超过石油进口的金额。近年来,国家已将发展半导体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提供大量资金支持,以大力扶持国内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将会有国产的ICD产品出现。 近年来,全皮下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开创了心脏性猝死预防的新领域,欧洲、新西兰和美国已有超过2000多例患者成功植入了S-ICD。传统的经静脉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需要将电极导线直接植入心脏,而S-ICD系统则完全置于皮下,无需将电极导线安置到心脏上,因而不会接触心脏或血管。 无线心脏起搏器

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健康指导的体会

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健康指导的体会 目的通过健康指导让患者对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基本知识有正确认识,以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方法通过设立宣传栏、开展讲座、向患者发放健康教育手册、个别讲解等方式。结果患者接受健康指导后,对心脏起搏器的认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基本掌握了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后的相关注意事项,有效地控制了疾病的发展。结论健康指导适应心脏起搏器患者的医疗护理需求,认真做好心脏起搏器患者的健康指导成为减少术后并发症,保证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心脏起搏器使用寿命的关键。 标签: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健康指导;体会 每年全球约有60万人接收心脏起搏器治疗,起搏器的广泛运用延长了患者的生命,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如何对心脏起搏器患者进行护理及健康指导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我国心律失常介入的迅速发展,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是当今国内外治疗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窦房衰竭和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手段.成功的人工心脏起搏能给广大患者带来福音,其中做好健康指导对于出院后工作生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简称起搏器[1],是一种医用电子仪器,通过发放一定形式的电脉冲刺激心脏,使之激动和收缩,即模擬正常心脏的冲动形成和传导,以治疗由于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心脏起搏器由脉冲发生器和起搏电极导线组成。人工心脏起搏器,就是一个人认为的”司令部”,由脉冲发生器发放一定的脉冲电流,通过起搏电极传到心肌,局部心肌被兴奋并向周围传导,最终使整个心室与心脏兴奋收缩从而代替心脏自身起搏点维持有效心搏。 1健康指导的对象 健康指导的对象包括患者和家属,使他们对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有所认识,减少术后并发症,保证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心脏起搏器使用寿命 2健康指导的形式 2.1建立健康教育宣传栏积极宣传起搏器的相关知识,强化人们的卫生保健意识,理解健康意义。 2.2举办学习班定期举办学习班,由专业人员授课,讲解安装起搏器的注意事项,并给予心理生活指导,使患者及家属对心脏起搏器有一个正确、科学的认识。 2.3召开座谈会定期召开座谈会,义务为患者及家属解答疑难问题,并请病情控制理想的患者介绍其成功经验,也请身受并发症之苦的患者谈切身体会和感受。

中国对美国商品出口与美国通货膨胀关系研究

摘要:近几年来,西方世界一直有股“中国威胁论”的论调,表现在经济上就是认为“中国因素”是世界通货膨胀的罪魁祸首之一。通过分析美国近几年的通货膨胀率、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额、中国对美国的商品出口额占美国进口额的比例等因素,得出了中美经济之间的关 “中国威胁论”在西方国家盛行,体现在金融问 1 近年来, 题上就是“中国输出通胀论”。2002年下半年,西方社会盛行“中国输出通缩论”,认为中国出口产品价格持续下降时全球通缩的罪魁祸首之一,其代表人物是摩根斯丹利首席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在他名为《中国因素》的世界经济报告中,将2002年世界经济的疲软 2003年, 西方社会风向逆转,随着中国需求对全球大宗商品需求和价格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他们又提出了“中国输出通胀”的论调。英国央行行长默文•金(mervynking)在2006年6月曾指出,全球通货膨胀正在推高英国通胀水平,他特别提到了来自中国进口品价格上涨的威胁,理由是中国的劳工成本有上升趋势。在美国,有数据显示,自2003年起,价格就一直在下降的来自中国的进口商品价格现在也开始回升,就像来自其他低成本新兴国家市场的商品短短一年时间,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的看法出现截然相反的变化,这充分 说明“中国因素”的作用。随着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日益增加,如何在国际经济事务中有效地发挥这种影响力,就成为中国政府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本文选择美国作为代表,利用1994年到2005年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年度数据与同期美国通货膨胀指数来计算并分析其相关性,利用数据来说明中国出口商品对美国通货膨胀指数的影响程度,分析其原因,进而指出我国是否能够输出通缩或通胀,为我国对外贸易、经济发展 2 研 在对中国出口商品与美国通货膨胀进行相关性分析之前,我们先 对美国的通货膨胀进行一下观察。美国的通货膨胀率1994年2.6%,1995年2.8%,1996年2.9%,1997年2.3%,1998年1.5%,1999年2.2%,2000年3.4%,2001年2.8%,2002年为1.6%,2003年2.3%,2004年为2.7%,2005年为3.4%1。其中,2000年至2002年,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从3.4%下降到1.6%,具有通货紧缩的征兆,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西方世界出现了“中国输出通缩论”;2003年美国通货膨胀率又上升到2.3%,在这种大背景下,又出现了“中国输出通胀论”。由此可见,西方世界这两个相互矛盾的论调与美国当时的通货膨胀率是休休戚相关的。

起搏器术后健康指导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健康指导 患者您好: 恭喜您成功地安装了心脏起搏器。在手术后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手术完毕,即应于埋置起搏器部位放上沙袋压迫6~8小时 (压迫45分钟,放松15分钟),防止伤口出血、血肿。 2、腹股沟处有静脉穿刺驱止血带压迫者,穿刺处应制动6~8 小时。护士会随时观察您手术部位有无出血倾向的。若您感觉穿刺处热乎乎时,也应立即报告护士。 3、卧位。在术后3个月内禁止右侧卧位。术后由医生决定您 是否及何时可以床边活动。埋藏起搏器的一侧手臂在沙袋压迫后可以正常活动,但避免过度运动。不要直接挤压和移动您的起搏器。 4、术后在医生指导您活动之前,请床上大、小便。 5、请保持胸部切口敷料清洁、干燥。在您就餐的时候,请用 干净的干毛巾遮盖切口敷料,避免污染。 6、下述情况易导致电极脱位,需注意: 1)剧烈咳嗽。 2)便秘,排便用力。 3)体位变化大或剧烈变化,如弯腰等动作。

7、可以从事正常的生活运动,如跑步、打太极拳、游泳、爬 山等,但不能进行拳击、足球等易导致外界暴力撞击胸部的运动,以避免导致起搏器受损。如易外发生胸部撞击,感觉不适时请立即就诊。 8、一般的家用电器对起搏器不会造成损坏,但并非绝对,如 果在使用这些电器时觉得头晕眼花,心悸,请您尽快关掉它们并且远离,必要时门诊随诊。 9、移动电话对起搏器有干扰作用,不要将移动电话放在距离 起搏器很近的口袋里。 10、机场安全检查不影响您的起搏器。 11、在今后的各种医疗过程中,要先让您的医生知道您已安装 了起搏器。 12、加强自我护理。每天安静时(特别在早上起床时)数脉搏, 然后记在本子上。按负责医生的要求定期接受检查。出院3个月需复诊,根据复诊医生要求确定下一次复诊时间。 祝您健康!

按心脏起搏器病人的麻醉(建议收藏)

按心脏起搏器病人的麻醉 麻醉医师在日常工作中可遇到心脏起搏器问题:①病人已带有起搏器;②手术病人急需安装起搏器;③带临时起搏器病人需要更换永久性起搏器;④急救复苏需临时胸外起搏。 【起搏器基本知识】 一。安装起搏器的适应症 临床上起搏器主要有临时性和永久性两大类,各有其适应症: ㈠临时起搏的适应症:主要用作治疗性起搏,包括: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房结功能失常,伴严重心动过缓合并晕厥;②急性心肌梗塞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或合并严重心动过缓伴晕厥;③心肌炎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或严重心动过缓;④药物中毒、电解质紊乱致严重心动过缓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⑤外伤或手术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或严重心动过缓;⑥室上性心动过速或室性心动过速;⑦为安装永久性起搏器作准备。 ㈡永久性起搏的适应症:①获得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频发阿-斯综合症;②先天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伴严重心动过缓;③三束支传导阻滞;④双束支传导阻滞伴晕厥;⑤病窦综合症伴长间歇(3秒),或伴晕厥、意识障碍、心力衰竭;⑥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症;⑦颈动脉窦过敏综合症;⑧其它心动过缓伴心功能不全等。 二.影响起搏阈值的因素:围术期有许多因素可影响起搏器的起搏阈值,而阈值的变化又可直接影响起搏效果.起搏阈值升高,可致起搏失效;而降低则易诱发心律失常,尤其当R波落在T波(R-on—T )时可致心室纤颤。影响起搏器阈值的常见因素有: ㈠升高起搏阈值的因素:①硫喷妥钠;②琥珀胆碱;③血钾升高至4.0~7.1 mmol/ L ;④剩余碱≤ -15 或≥ +15 ;⑤睡眠;⑥钾—胰岛素-糖输注。 ㈡降低起搏阈值的因素:①运动;②交感胺;③缺氧;④缺血;⑤心肌梗塞;⑥肾上腺素;⑦麻黄碱;⑧皮质激素。 ㈢不影响起搏阈值的因素:①普鲁卡因胺;②阿托品;③吗啡;④洋地黄;⑤钙剂;⑥利多卡因。 【麻醉前准备】 一。对带起搏器的病人,麻醉前应了解:①病人心脏病的诊断和现状; ②带起搏器前后的血流动力和心律情况;③起搏器的种类和性能;④手术中需准备的急救特殊药物;⑤麻醉手术对起搏器的影响及应注意的问题。 二.带起搏器病人术前可能存在的问题: ㈠洋地黄:许多带起搏器的病人已用洋地黄治疗,如果心功能尚可者,术前以停用洋地黄为妥;如果心功能不良,则可继续洋地黄治疗。 ㈡心得安等b —肾上腺素能阻断药:是否适用,目前尚未统一。有人

心脏起搏器患者的整体护理及健康教育

心脏起搏器患者的整体护理及健康教育 发表时间:2016-01-29T15:32:53.460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11月第22期供稿作者:王晓霞 [导读] 东营市胜利油田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一病区心脏起搏器是近年来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治疗方法的重大进展,具有创伤小、成功率高、住院时间短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王晓霞东营市胜利油田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一病区 257000 [摘要]目的:探讨心脏起搏器患者的整体护理及健康教育。方法:采取新的护理模式,制定护理计划,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配合手术治疗及护理。结果:通过整体护理及健康教育,患者初步掌握了心脏起搏器手术大致过程,注意事项及危险因素,帮助患者消除思想顾虑,从而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手术。结论:提高了手术成功率,降低了病死率,建立了新的医护关系,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关键词]心脏起搏器;缓慢性心律失常;护理;健康教育 心脏起搏器是近年来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治疗方法的重大进展,具有创伤小、成功率高、住院时间短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在应用起搏器成功地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挽救了成千上万患者生命的同时,起搏器也开始应用到缓慢性心律失常及非心电性疾病,如预防阵发性房性快速心律失常、颈动脉窦晕厥、双室同步治疗药物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等。2009年1月-2014年1月,我们对80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安装心脏起搏器,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80例住院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安装心脏起搏器,男40例、女40例,年龄60-80岁。所有病例均有缓慢性心律失常,均经心电图证实。 1.2方法心脏起搏器是一种植入于体内的电子治疗仪器,通过脉冲发生器发放由电池提供能量的电脉冲,通过导线电极的传导,刺激电极所接触的心肌,使心脏激动和收缩,从而达到治疗由于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的目的。 2结果 本组80例1次手术成功,成功率为96.0%。术后未再复发,所有病例均未发生与安装及导管操作有关的严重并发症。3护理 3.1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向病人介绍病情,安装起搏器的意义,手术的安全性,手术基本过程及术中如何配合等,以消除紧张心理。②备皮准备:备两侧会阴、腹股沟及左胸部,备皮过程中注意保护病人隐私,备皮完毕帮助病人清洗干净③做青霉素皮试④术前停用抗凝剂3.2术中护理协助病人平卧于手术台上,连接多导电生理仪以检测心电图,接上背部电极,术中严格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及焦虑程度,做好心理安抚,较重者应给与镇静,镇痛剂。 3.3术后护理①迎接病人,帮助病人及家属整理好床单位②向医生询问,视病情需要决定是否安装心电监护仪③休息与活动取平卧位或稍左卧位,卧床1-3天,并告知病人其重要性,防止电极脱落,术侧肢体不易过度活动,勿用力咳嗽,否则应用手按压伤口,④伤口的处理局部伤口沙袋压迫6小时,确认无出血后,及时移去,按无菌操作原则定期更换敷料,一般术后七天拆线,⑤术后次日换药1次,常规使用抗生素3天,并观察皮肤色泽及局部有无血肿,渗血,渗血较多应放置引流条或局部定时用红外灯照射,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快组织愈合,利于吸收和组织生长[1] 3.4出院指导①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在手术后3个月内取平卧位及左侧卧位,尽量不要采取右侧卧位②有器质性心脏病病人应坚持服药,不能自行减药或换药③密切观察患者心律、心率变化,如果脉搏有较多的停搏,应及时就诊。有晕厥史病人避免从事驾驶、高空作业等工作,有头晕、黑朦时立即平卧,以免晕厥发作而摔伤。④装有起搏器一侧的肢体不要做强度很大或幅度很大的运动,不要剧烈甩手,不要过度外展,以免引起电极脱位⑤强化出院指导和随访工作安装起搏器的患者,应制定详细的健康宣教计划,教会病人及家属掌握自我维护和应急措施,包括:防止高电压,强磁场对起搏器的影响,保持200cm的有效距离,如磁共振、手术电刀等,正确安装家用电器设备,接地要可靠,以避免周围形成高压磁场,强磁波或发生微波泄漏等对起搏器造成严重干扰[2]⑥随身携带保健卡,应标明起搏器型号、安装时间,起搏频率,主治医生,通讯号码,以便出现意外时可及时救治。⑦定期随访很重要,出院后1-3个月,每月随访一次,情况稳定后每半年随访一次,电池寿命一般为8-10年,在电池快要耗竭时,应缩短随访时间,电池耗竭前及时更换。⑧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低脂肪饮食,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戒烟戒酒。⑨保持心情舒畅,减少焦虑、忧郁的心情。4讨论 药物治疗已经不能做到很好的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患者,而安装心脏起搏器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具有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安全性高的特点,这在极大程度上减轻了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病痛。为保证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安装心脏起搏器的最终成功以及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在护理上要做到非常关键的几点:①作为心内科专业护理人员必须全面掌握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特点,全面了解安装心脏起搏器的详细操作过程,这样才对有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做出预见性判断和针对性、准确性处理②术前充分准备,术中高质量的医护配合,术后及出院健康指导为保证手术的成功和安全性非常必要③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在围手术期都会出现紧张恐惧的心理,它会影响手术成功的实施,可能导致相关并发症的出现,所以我们要适时与患者沟通,采取询问、心理支持等积极有效心理护理,保证手术安全顺利完成,发挥出最佳的临床效果。 5总结 总之,对于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安装心脏起搏器围手术期及出院后的健康指导进行严密的病情观察及宣教,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尤其是贯穿于围手术期及随访过程中的心理护理,各项护理很好的实施干预措施,有利于减少并发症,保证手术的成功率,显著提高手术的安全性[3]。 参考文献 [1] 黄玉兰.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积血的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0,2(16):20 [2] 孙瑞龙.起搏器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循环杂志,2000,15(3):135. [3]杨苓,魏丽君,魏雪梅;全程健康教育对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患者的影响[J];北川医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