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学科名称通信与信息系统代码081001

二级学科名称通信与信息系统代码081001
二级学科名称通信与信息系统代码081001

二级学科名称通信与信息系统代码 081001 信号与信息处理 081002

航空电子信息技术 081020

探测与成像 081021

集成电路设计 081022 一级学科名称信息与通信工程代码 0810

一、研究方向

二、学分要求

三、学位课程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研究方向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研究方向 (一)《移动通信与无线技术》针对3G、B3G及无线接入网、协同通信系统、UWB、认知无线电系统和无线自组织网络(ad hoc)等,研究MIMO、OFDM、自适应技术、协同技术、认知理论与技术、现代编码、新型调制技术、信道建模与信道估计技术、多用户检测和干扰消除技术、同步和捕获技术、跨层联合优化理论和设计等。 (二)《无线数据与移动计算网络》研究无线数据通信广域网、无线局域网和个人区域网中的无线数字传输、媒质接入控制、无线资源管理、移动性管理、移动多媒体接入、无线接入Internet、移动IP、无线IP、移动计算网络等理论、协议、技术、实现以及基于移动计算网络的各种应用。 (三)《下一代通信网络技术》研究下一代通信网的协议和控制技术、IP网络可靠传送技术、智能业务和应用技术、QoS和流量工程技术、软交换和IMS技术、SIP协议及应用技术、VoIP系统和终端技术、多媒体通信技术、移动IP技术、固定和移动网络融合技术、通信和计算机网融合技术、异构网络接入和互通技术、自组织网络技术、网络和用户管理技术。 (四)《网络与应用技术》研究宽带通信网的结构、接口、协议、网络仿真和设计技术;网络管理的管理模型、接口标准、网管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可编程网络的体系、软件和系统开发;可编程网络的体系、软件和系统开发;TCP/IP网络技术、嵌入式系统设计及应用开发等。 (五)《卫星通信技术》卫星通信是实现远程通信、军事通信、应急通信、海上通信等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方向主要致力于:宽带IP卫星通信技术、CDMA体制卫星通信技术、卫星通信高速调制解调技术、卫星抗干扰技术、便携式与车载式应急卫星通信系统、船载、车载、机载卫星通信系统、卫星通信相控阵技术以及新型农村卫星电话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六) 《光纤通信技术》主要研究高速、密集波分复用光纤传输系统的关键技术和应用,包括新型光纤,码型与调制,宽带光放大和色散调节等技术;新型光纤通信技术和应用,包括光时分复用技术和光码分复用技术等;光网络技术和应用,包括自动交换光网络,光互联网技术和宽带光接入技术。 (七) 《现代通信理论》研究现代通信系统中的信源与信道最佳编译码、数字调

一、二级学科专业目录及名称代码表

一、二级学科专业目录及名称代码表门类名称:理学门类代码:07 一级学科名称一级学科代码二级学科名称二级学科代码基础数学 070101 计算数学 070102 数学 0701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070103 应用数学 070104 运筹学与控制论 070105 理论物理 070201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070202 原子与分子物理 070203 物理学 0702 等离子体物理 070204 凝聚态物理070205 声学 070206 光学 070207 物理学 0702 无线电物理070208 无机化学 070301 分析化学 070302 化学 0703 有机化学 070303 物理化学(含:化学物理) 070304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070305 天体物理 070401 天文学 0704 070402 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自然地理学 070501 人文地理学 070502 地理学 0705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070503 气象学 070601 大气科学 0706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070602 物理海洋学 070701 海洋化学 070702 海洋科学 0707 海洋生物学 070703 海洋地质 070704 固体地球物理学 070801 地球物理学 0708 空间物理学070802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070901 地球化学070902 地质学0709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含:古人类学)070903 构造地质学070904 第四纪地质学070905 生物学0710 植物学 071001 动物学 071002 生理学 071003 水生生物学 071004 微生物学071005 神经生物学071006 遗传学071007 发育生物学071008 细胞生物学 071009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071010 生

设有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博士点的高校名单

设有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博士点的高校名单信息与通信工程是一级学科(一级学科,081000),下设通信与信息系统(二级学科,081001)、信号与信息处理(二级学科,081002)两个二级学科。该专业是一个基础知识面宽、应用领域广阔的综合性专业,涉及无线通信、多媒体和图像处理、电磁场与微波、医用X线数字成像、阵列信号处理和相空间波传播与成像以及卫星移动视频等众多高技术领域。培养知识面非常广泛,不仅对数学、物理、电子技术、计算机、信息传输、信息采集和信息处理等基础知识有很高的要求,而且要求学生具备信号检测与估计、信号分析与处理、系统分析与设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从事本学科领域科学研究的能力,十分重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注重学生创新能力与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一级国家重点学科 北京交通大学2007新增 北京理工大学2007新增 北京邮电大学2007新增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07新增 东南大学2007新增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新增 清华大学2007新增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新增 拥有通信与信息系统国家二级重点学科的高校(不含已拥有信息与通信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的高校): 北京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天津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浙江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解放军理工大学 一级学科博士点(一级学位博士点指教育部批准,各单位可按一级学位或在一级学位下的任何二级学位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也就是说能同时在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招收博士和硕士,说明该校在通信和信号方面很有实力。) 北京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长春理工大学Z 大连海事大学Z 大连理工大学Y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 东北大学Z 东南大学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全国一二级学科专业目录及名称代码表

全国一级学科专业目录及名称代码表 门类名称:哲学门类代码:01 一级学科名称一级学科代码二级学科名称二级学科代码 哲学0101 马克思主义哲学010101 中国哲学010102 外国哲学010103 逻辑学010104 伦理学010105 美学010106 宗教学010107 科学技术哲学010108 门类名称:经济学门类代码:02 一级学科名称一级学科代码二级学科名称二级学科代码 理论经济学0201 政治经济学020101 经济思想史020102 经济史020103 西方经济学020104 世界经济020105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020106 应用经济学0202 国民经济学020201 区域经济学020202 财政学(含∶税收学)020203 金融学(含∶保险学)020204 产业经济学020205 国际贸易学020206 劳动经济学020207 统计学020208 数量经济学020209 国防经济020210

门类名称:法学门类代码:03 一级学科名称一级学科代码二级学科名称二级学科代码 法学0301 法学理论030101 法律史030102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030103 刑法学030104 民商法学(含:劳动法学、社会 保障法学) 030105 诉讼法学030106 经济法学030107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030108 国际法学(含:国际公法、国际 私法、国际经济法 030109 军事法学030110 政治学0302 政治学理论030201 中外政治制度030202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 动 030203 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 建设) 030204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030205 国际政治030206 国际关系030207 外交学030208 社会学0303 社会学030301 人口学030302 人类学030303 民俗学(含:中国民间文学)030304 民族学0304 民族学030401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030402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030403 中国少数民族史030404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030405

中传通信与信息系统考研专业信息分享

中传通信与信息系统考研专业信息分享 1.声频技术方向 声音是传媒领域的重要基础媒介。声音制作是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声音制作水平决定了制作出来的节目的整体质量。随着现代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相关技术的突破和发展,声音制作可以借助的手段越来越多,同时出现的问题和课题也越来越多。声频技术是指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为人的听觉活动服务的技术,包括声音的产生、传输、接收、以及处理等问题。由于传媒领域所传播的声音以音乐、语言、和艺术效果声为主,所以声频技术具有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特点,同时需要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本研究方向的校内支持学科包括传播声学、录音艺术、实验语言学、演艺工程等。主要的研究领域包括: (1)电声器件和系统的理论与应用技术; (2)室内声环境与扩声技术; (3)声频测量理论和方法; (4)数字声频技术与音频信息检索; (5)声音质量的综合分析与评价方法; (6)声音录制与处理的艺术与技术; (7)听觉心理以及与视觉心理的交互作用; (8)音乐传播声学; (9)汉语语音信息处理与语音评测。 本方向的研究工作以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为主,注重声频技术领域内科学原理和前沿技术问题的探索研究。重点培养学生在科学研究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优良的科学素质。为科研、教育、和工程技术等领域输送具有良好科学素质的研究型人才。 本方向的师资由教育部媒介音视频重点实验室(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声学研究所、录音系、信息工程学院等从事声频技术研究的人员组成,具有较强的学科实力和科学研究的积累。所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包括理论声学、心理声学、建筑环境声学、音质评价的实验心理学方法、语音信息处理、数字音频技术、声频测量技术、传播声学进展等。 2. 数字电视技术方向 数字电视技术是现代广播电视和现代多媒体通信等领域重要的技术基础,“数字电视技术方向”是中国传媒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特色优势学科。经过多年的建设,该学科在数字视频处理技术、数字电视制作与播出技术、数字高清晰度电视技术、数字视频测量和监测技术、数字视音频网络技术、视音频检索技术等方面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科研实力。 数字电视技术方向研究的重点内容:(1)数字视频压缩编解码研究与应用、(2)数字电视制作与播出技术研究与应用、(3)数字电视图像质量评价研究与应用、(4)数字电视测量和监测技术研究与应用、(5)视音频检索和多媒体资源管理技术研究与应用、(6)数字电影和高清电视版权保护研究与应用、(8)数字视频网络技术研究与应用、(9)交互电视研究与应用、(10)立体电视技术研究。 本方向培养的学生应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和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数字电视广播和数字电视压缩编码等相关专业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软、硬件分析和设计能力,较强的创新与实践能力,能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可在广播电视、多媒体通信、网络多媒体、移动多媒体、IPTV、信息产业以及其他国民经济部门从事系统设计、开发、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

二级学科代码

二级学科代码及名称参照目录代码代码名称 01 哲学 0101 哲学 010101 马克思主义哲学 010102 中国哲学 010103 外国哲学 010104 逻辑学 010105 伦理学 010106 美学 010107 宗教学 010108 科学技术哲学 02 经济学 0201 理论经济学 020101 政治经济学 020102 经济思想史 020103 经济史 020104 西方经济学 020105 世界经济 020106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0202应用经济学 020201 国民经济学 020202 区域经济学 020203 财政学 020204 金融学

020205 产业经济学 020206 国际贸易学 020207 劳动经济学 020208 统计学 020209 数量经济学 020210 国防经济 03 法学0301 法学 030101 法学理论 030102 法律史 030103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030104 刑法学 030105 民商法学 030106 诉讼法学 030107 经济法学 030108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030109 国际法学 030110 军事法学 0302 政治学 030201 政治学理论 030202 中外政治制度 030203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030204 中共党史 030206 国际政治 030207 国际关系 030208 外交学

0303 社会学 030301 社会学 030302 人口学 030303 人类学 030304 民俗学 0304民族学 030401 民族学 030402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030403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030404 中国少数民族史 030405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 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 0305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030502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03050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030504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030505 思想政治教育 030506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0306 公安学 04 教育学0401 教育学 040101 教育学原理 040102 课程与教学论 040103 教育史 040104 比较教育学 040105 学前教育学 040106 高等教育学

通信与信息系统排名

081001 通信与信息系统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通信与信息系统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通信与信息系统 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通信与信息系统 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 通信与信息系统 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 通信与信息系统 北京邮电大学--通信网络技术综合技术研究所-- 通信与信息系统 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通信与信息系统 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学院-- 通信与信息系统 南开大学--信息技术科学学院-- 通信与信息系统 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通信与信息系统 中国传媒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通信与信息系统

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通信与信息系统 华北电力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系-- 通信与信息系统 首都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通信与信息系统 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各专业列表-- 通信与信息系统 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各专业列表-- 通信与信息系统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各专业列表-- 通信与信息系统 天津工业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通信与信息系统 天津理工大学--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通信与信息系统 河北大学--电信学院-- 通信与信息系统燕山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通信与信息系统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电子与通信工程系-- 通信与信息系统 河北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通信与信息系统 太原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测控技术研究所-- 通信与信息系统 山西大学--物理电子工程学院-- 通信与信息系统 大连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通信与信息系统 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通信与信息系统 辽宁工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通信与信息系统 沈阳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通信与信息系统 吉林大学--通信工程学院-- 通信与信息系统 长春理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通信与信息系统 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工程学院-- 通信与信息系统 哈尔滨工程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通信与信息系统 大庆石油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通

国家教育部专业目录及名称代码表

国家教育部专业目录及名称代码表一级学科代码

哲学:1个一级学科,8个二级学科 经济学:2个一级学科,16个二级学科法学:4个一级学科,27个二级学科教育学:3个一级学科,17个二级学科文学:4个一级学科,29个二级学科历史学:1个一级学科,8个二级学科理学:12个一级学科、50个二级学科

工学:32个一级学科,111个二级学科 农学:8个一级学科,27个二级学科 军事学:8个一级学科,16个二级学科 医学:8个一级学科,52个二级学科 管理学:5个一级学科,14个二级学科 12个门类,88个二级学科,375个二级学科附学科门类及一、二级学科目录: 01哲学 0101 哲学 010101 马克思主义哲学 010102 中国哲学 010103 外国哲学 010104 逻辑学 010105 伦理学 010106 美学 010107 宗教学 010108 科学技术哲学 02 经济学 0201 理论经济学 020101 政治经济学 020102 经济思想史

020103 经济史 020104 西方经济学 020105 世界经济 020106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0202 应用经济学 020201 国民经济学 020202 区域经济学 020203 财政学(含:税收学)020204 金融学(含:保险学)020205 产业经济学 020206 国际贸易学 020207 劳动经济学 020208 统计学 020209 数量经济学 020210 国防经济 03 法学 0301 法学 030101 法学理论 030102 法律史 030103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030104 刑法学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综合

840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综合考试大纲 Ⅰ考查目标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综合考试涵盖信号与系统和数字电路两门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信号与系统 100分 数字电路 5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信号与系统部分: 单项选择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简答题 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综合题2-3题,40分 数字电路部分: 单项选择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填空题 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组合逻辑电路设计题 1小题,共10分 时序逻辑电路分析题 1小题,共10分 综合应用题 1小题,共10分 Ⅲ考查范围材 信号与系统 考查目标 1.掌握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Z变换及其 逆变换。

2.掌握LTI连续系统的时域分析及变换域分析方法,掌握LTI离散系统的时域 分析及Z域分析方法 3.掌握系统函数的概念 一、信号与系统 (一)信号 1.了解连接信号及离散信号的概念与区别 2.了解周期信号与非周期信号的概念与区别 3.了解实信号与复信号的概念与区别 4.了解能量信号与功率信号的概念与区别 (二)信号的基本运算 掌握信号的运算方法,包括信号的加法与乘法运算、信号的反转及平移、信号的尺度变换。 (三)阶跃函数和冲激函数 1.了解阶跃函数和冲激函数的概念 2.了解冲激函数的广义函数定义 3.了解冲激函数的导数和积分的性质 4.掌握冲激函数的性质 (四)系统的描述 1.了解系统的数学模型 2.掌握系统的框图表示 (五)系统的性质 了解系统的性质,包括线性特性、时不变性、因果性、稳定性等。 (六)LTI系统分析方法概述 了解LTI系统的分析方法 二、连续系统的时域分析 (一)LTI连续系统的响应 1.掌握微分方程的经典解法 2.掌握系统的零状态响应和零输入响应的求解方法 (二)冲激响应和阶跃响应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排名

1、通信与信息系统排 名单位 等 级 二级学科 081001通信与信息 系统 一级学科 学科门 1 清华大学A + + 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 0810信息与通信工 程 08工学 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A + + 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 0810信息与通信工 程 08工学 3 北京邮电大学A + 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 0810信息与通信工 程 08工学 4 电子科技大学A + 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 0810信息与通信工 程 08工学 5 华中科技大学A + 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 0810信息与通信工 程 08工学 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 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0810信息与通信工 程 08工学 7 武汉大学 A 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0810信息与通信工 程 08工学 8 北京理工大学 A 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0810信息与通信工 程 08工学 9 北京大学 A 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0810信息与通信工 程 08工学 10 东南大学 A 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0810信息与通信工 程 08工学 11 华南理工大学 A 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0810信息与通信工 程 08工学 12 浙江大学 A 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0810信息与通信工 程 08工学 13 上海大学B + 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 0810信息与通信工 程 08工学 14 北京交通大学B + 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 0810信息与通信工 程 08工学 1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B + 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 0810信息与通信工 程 08工学 1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B + 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 0810信息与通信工 程 08工学

通信与信息系统和信号与信息处理的区别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 (一)《移动通信与无线技术》研究数字移动通信和个人通信系统的系统模拟、多址技术、数字调制解调技术、信道动态指配技术、同步技术、多用户检测技术、语音压缩技术、宽带多媒体技术以及射频技术。研究各种数字微波通信、移动通信和卫星通信系统以及WLAN、WMAN、ad-Roc网的组成、新技术及性能分析,并包括SDH技术和上述系统中常用的编码、调制和解调、同步与信令方式、多址以及网络安全等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二)《无线数据与移动计算网络》研究无线数据通信广域网、无线局域网和个人区域网中的无线数字传输、媒质接入控制、无线资源管理、移动性管理、移动多媒体接入、无线接入Internet、移动IP、无线IP、移动计算网络等理论、协议、技术、实现以及基于移动计算网络的各种应用。本方向还研究现代移动通信中的智能技术(如智能天线、智能传输、智能化通信协议和智能网管系统等)。 (三)《IP和宽带网络技术》研究宽带IP通信网的QoS、流量工程和合法侦听;V oIP的组网技术、通信协议和控制技术;下一代网络的软交换技术;SIP协议研究及应用开发;B3G 核心网络技术;IP宽带接入和城域网中的关键设备和技术开发;多层交换技术、IP/ATM集成技术和MPLS技术;IP网络管理模型和技术实现;移动代理及其在IP通信网中的应用。(四)《网络与应用技术》研究宽带通信网的结构、接口、协议、网络仿真和设计技术;网络管理的管理模型、接口标准、网管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可编程网络的体系、软件和系统开发。 (五)《通信和信息系统中的信息安全》研究与通信和信息系统中的信息安全有关的理论和技术,主要包括数据加密,密钥管理,数字签名与身份认证,网络安全,计算机安全,安全协议,隐形技术,智能卡安全等。重点在无线通信网的信息安全,根据OSI协议,从网络各层出发,研究安全解决方案,以达到可信、可控、可用。 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 (一)《现代通信中的智能信号处理技术》本研究方向以现代信号处理为基础,研究提高通信与信息系统有效性和可靠性的各种智能处理技术及其在移动通信、多媒体通信、宽带接入和IP网中的应用。目前侧重于研究新一代无线通信网络中各种先进的智能信号处理技术,如通信信号盲分离、信道盲辨识与均衡、多载波调制、多用户检测、空-时联合处理、信源-信道编码,以及网络环境下的各种自适应技术等。 (二)《量子信息技术》研究以量子态为信息载体的信息处理与传输技术,包括量子纠错编码、量子数据压缩、量子隐形传态、量子密码体系等关键技术与理论。它对实现新一代高性能计算机和超高速、超大容量通信信息系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无线通信与信号处理技术》本研究方向研究ad hoc自组织网络、传感器网络、超宽带(UWB)网络等新一代无线通信网络中的通信和信号处理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基于信号处理的多包接收和盲处理技术,基于粒子(particle)滤波的信道估计和均衡技术,基于信号处理的媒体接入控制技术,目标跟踪与信息融合技术以及网络协议体系等。 (四)《现代语音处理与通信技术》语音是人类进行通信交往的最方便和快捷的手段,因而在各种现代通信网络和智能信号处理应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方向研究语音信号的数字压缩、识别、合成和增强技术,基于语音的智能化人机接口技术,面向IP网络的实时语音通信技术和信息隐藏技术,移动通信中的语音数字处理及传输技术,基于DSPs的软件无线电通信技术,以及各种网络环境下的音频、视频、数据、文字多媒体处理及通信技术。(五)《现代信息理论与通信信号处理》在现代信息理论的基础上,研究ATM和IP网、移动与个人通信、多媒体通信、宽带接入网中各种信号处理技术,如低时延、低比特率、高质量语音编码、图像编码,适用于第三代移动通信的纠错编码,高效多载波调制,各种自适应处理技术等;它们是确保实现二十一世纪通信发展的目标,提高通信有效性和可靠性的核心

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硕士培养方案

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81001 学科级别:二级 一学科简介 通信与信息系统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以信息传输和交换、信息网络以及信息处理为主体的各类通信与信息系统。它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新一代通信网络、移动通信、电磁场与微波、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编码与信号传输、多媒体通信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语音信号处理、图象处理等与军事和国民经济各方面密切相关的领域。本学科与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理论与技术、航空航天科学与技术学科以及兵器科学与技术等学科有着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关系,并派生出许多新的边缘学科和研究方向。我校于2005年获得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该学科在信息安全理论与技术、智能信息处理与技术、嵌入式系统和无线通信与移动计算形成了四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取得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学科依托于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项目现代通信实验室,目前已成为湖南省通信与信息系统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二培养目标 为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所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的高级应用人才。具体要求是: 1.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具有良好的政治理论水平与素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 掌握坚实的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必要的实践技能;了解并关注最新技术发展动态,掌握必要的科学研究方法与技能,注重能力的提高,包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够从事科研工作和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 3. 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运用该外语熟练地阅读和翻译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同时必须具备较强的听、说、写方面的能力。 4. 坚持体育锻炼,身心健康。 三主要研究方向 序号研究方向名称 1 信息安全理论与技术 2 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及应用 3 嵌入式系统 4 无线通信与移动计算 四培养方式

一级学科代码及名称

一级学科代码及名称: 0701 数学 评估结果学校代码及名称A+ 10001 北京大学 10246 复旦大学 10422 山东大学 A 10003 清华大学 10027 北京师范大学10055 南开大学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103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A- 10183 吉林大学 1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10247 同济大学 10269 华东师范大学10284 南京大学 10335 浙江大学 10486 武汉大学 10558 中山大学0702 物理学 评估结果学校代码及名称A+ 10001 北京大学 103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A 10003 清华大学 10246 复旦大学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10284 南京大学 A- 10055 南开大学 10183 吉林大学 10335 浙江大学 10486 武汉大学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10558 中山大学 B+ 10027 北京师范大学10108 山西大学 10200 东北师范大学1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10247 同济大学 10269 华东师范大学10384 厦门大学 10422 山东大学 10511 华中师范大学10574 华南师范大学10698 西安交通大学10730 兰州大学 90002 国防科技大学

0710 生物学 评估结果学校代码及名称A+ 10001 北京大学 10003 清华大学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A 10019 中国农业大学10284 南京大学 103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0486 武汉大学 10504 华中农业大学 A- 10055 南开大学 10200 东北师范大学10246 复旦大学 10335 浙江大学 10384 厦门大学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10558 中山大学 10610 四川大学 B+ 10025 首都医科大学10027 北京师范大学10028 首都师范大学10183 吉林大学 10247 同济大学 10269 华东师范大学0801 力学 评估结果学校代码及名称A+ 10001 北京大学 10003 清华大学 A 1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A- 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0056 天津大学 10141 大连理工大学1028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B+ 10007 北京理工大学10247 同济大学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10280 上海大学 10335 浙江大学 103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0487 华中科技大学10699 西北工业大学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排名全国前十的研究生院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排名全国前十的研究生院 1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一直以来都稳居全国同业系冠军位置。其中通信与信息系统方向作为二级学科,在全国工学类高校中排名第一。近些年电子工程系平均每个方向招生计划都在3-4人,但是这丝毫没有影响这个专业激烈的竞争现实。 清华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如下:统考政治、201英语、数学一、信号与系统;初试指定书目《信号与系统》(上册下册郑君里等高教出版社 2000年第二版);复试时专业综合考试内容:现代通信原理或电子电路(含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二选一)。 2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以信息和电子学科为主,工、理、管、文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直属教育部,是国家列入“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作为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们创建起来的以电子科技类人才为主要培养方向的综合性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作为其主要优势学科代表之一,多年来一直在专业科研领域遥遥领先。 需要注意一点,虽然报考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考生可不受工作年限的限制,但被录取为工程硕士的,需在修完研究生课程并从事工程实践两年以上,结合工程任务完成学位论文(设计),才能进行硕士学位论文(设计)答辩。 3北京邮电大学 想必很多人对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早有耳闻。这所高校的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科研实力是京都所有同类专业中,仅次于清华大学的。每年这个专业的录取分数线也很高,与清华大学不分上下,但是,相对来讲,录取率高一些。而且,目前就业情况也很不错。 4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坐落于有着悠久历史的成都老城。电子科技大学不但风景宜人,而且学校非常注重培养研究生的社会实践性。这也是很多走出电子科技大学的学子在激烈的就业竞争面前引以为自豪的地方。电子科技大学为研究生提供了很多与外界交流、学习、探讨的机会。该校的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很受国家重视。从科研实力到科研经费的支持都占有很大的优势。 5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合并成立,位于“九省通衢”的武汉。每年报考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考

通信与信息系统081001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通信与信息系统(081001)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21世纪国家信息技术发展需求的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要求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遵纪守法,热爱祖国,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贡献才智的优秀科研及工程技术人员。 要求学生掌握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理论基础、专业基础与专业知识,了解并关注最新技术发展动态。同时还要求掌握必要的科研手段与技能,注重能力的提高,包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以保证学生毕业后能在科研工作及生产实践中成为一名优秀的专业人士。本专业还要求学生掌握一至两门外语和论文撰写能力。 二、研究方向 (1)深空通信 (2)无线移动通信 (3)卫星通信 (4)智能交通 (5)信息安全 (6)云计算 三、学制 1、硕、博连读和直博研究生学习期限一般为5-6年; 2、分阶段培养的博士生基本学制为3年,学术型硕士生学制为3年; 四、课程设置 (一)硕士阶段 A类: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 英语(4学分) (以上两门必修) 自然辩证法概论(1学分)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学分)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1学分) (以上三门任选一门) B类: 电子信息前沿(2学分) (以上必修) 产业发展前沿(1学分) 科研素质先导课(2学分) 工程素质先导课(3学分) C类: 数字通信(3学分)

成像原理与图像工程(3学分) 矩阵论(3学分) 自适应信号处理(3学分) 信号处理中的数学方法(2学分) 现代数字信号处理(3学分) D类: 网络信息新技术(3学分) 信号检测与估计(2学分) 雷达原理与空时无线通信(2学分) 医学物理(3学分) 软件工程实践(3学分) 高速数字电路设计(3学分) 信息产业应用(华为)(1学分) (二)博士阶段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博士生学术交流英语 【注】:博士研究生不专门开设专业课程,可根据需要选修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课 五、培养方式 1、博士研究生 针对每位博士生的培养设立专门的导师指导小组,“学位论文为主,课程为辅”。博士研究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应完成大部分公共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并在导师的指导下着手准备毕业论文的选题和开题报告,应不迟于第三学期中期进行博士生资格考核,经博士生指导小组评议通过后进入学位论文的实施阶段。 2、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学术型硕士生入学后一个月内进行师生双向选择,确定导师,制定培养计划,导师负责全面培养工作。硕士生采用专业指导小组的形式,以课程为主,论文为辅。入学后第一学年完成A类、B类和大部分C类、D类课程的学习,并在导师的指导下,着手准备毕业论文的选题和开题报告,应不迟于第三学期初完成选题报告,经硕士生指导小组评议通过后进入学位论文的实施阶段。 3、学分要求: 一般为32学分,非专业本科及同等学力入学者为36学分(包括本科课程3-4门约6-8学分)。其中A类为7学分;B类:3-6学分,C类6-8学分,其余为选修课。 六、论文和答辩 1、学位论文 科学研究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选题要体现本专业各研究方向的前沿性和先进性,论文选题应和导师的科研任务结合,与国家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文献资料,选定研究课题及课题方向、范围,并公开作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确定后,应拟定学位论文工作计划,包括各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完成的期限等,并在各阶段进行必要的检查。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计划由博士生在导师指导下拟定。 2、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

通信与信息系统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点介绍

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085208电子与通信工程 1.本硕士点及研究方向与特色介绍: 电子与通信工程覆盖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物理电子与光电子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等学科。2010年开始招生。 本硕士点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通信网络与信息安全、无线传感器与射频通信、数字视频与图像处理技术、移动通信、光通信技术、嵌入式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技术、DSP 技术与应用、光电显示技术等。 近几年紧密结合学科发展方向和企业技术进步需要,在可信可控通信网络协议、广义编码与时空编码理论及应用、IPV6的实时通信技术、入侵检测与信息对抗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及应用、目标识别与图形图像处理、视频通信与高效视音频编解码技术、基于图像处理的井下图像增强和矿相分析、无线测控网络、消费电子产品的方面进行了研究,大部分成果已得到应用。 2.培养目标及硕士点开设的主要课程介绍: 培养从事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物理电子与光电子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等学科,从事光纤通信、计算机与数据通信、卫星通信、移动通信、多媒体通信、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网设计与管理,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电子元器件、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等领域从事管理、研究、设计运营、维修和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要求掌握本领域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以及管理知识,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掌握解决本领域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承担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基础理论课包括:矩阵论、随机过程; 专业基础及专业课包括:泛函分析、现代通信原理、压缩编码理论、神经网络原理与应用;必修课包括:现代数字信号处理、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 3.导师队伍情况: 学科目前已拥有一支年龄、专业知识、技术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学科现有32名教师,包括12名教授和16名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6人,协作导师3人,其中校外兼职导师5人,其中2人为兼职博士生导师。拥有江西省百千万第一、二人选3名,江西省教学名师2人,江西省学科带头人3名。 张小红:博士、教授,省级三八红旗手、省优秀教师、江西省高等学校学科带头人;获省级教学科研成果4项。主要研究方向为:混沌扩频通信、细胞神经网络、信息隐藏与伪装;年均发表重要学术论文8篇。完成的项目有:广义超混沌同步系统

2018考研: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就业前景及初试科目

2018考研: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就业前 景及初试科目 ◆专业介绍 1、学科简介 通信与信息系统是一级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下设的二级学科。该专业是现代高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社会的主要支柱,是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国家的神经系统和命脉。现代通信与信息技术正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我国《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远景目标》中,对现代通信体系和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提出了明确的目标,现代通信和信息技术及信息安全技术是实现这些目标的关键技术。 本学科主要的研究对象是以信息传输、信息交换以及信息网络为主体的各类通信与信息系统。 2、培养目标 1.研究生应掌握通信科学、信息科学领域坚实的数理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并具有电子科学、计算机科学以及控制科学方面的一般理论与技术; 2.能从事通信、信息科学及相关领域的科研开发与教学工作; 3.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以便进行学术研讨; 4.能在本学科及相关学科领域独立开展工作。 3、主要研究方向 新一代通信网络、光纤宽带通信网、网络探测和网络管理、移动通信、宽带/高速无线通信、卫星通信、专用无线通信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电子商务、通信抗干扰系统、电子对抗系统、指挥自动化系统、卫星遥感系统、信息编码与信号传输、语音与图像处理及多媒体通信技术、通信信号处理、自适应信号处理、语音信号处理、图象处理等。 4、考试科目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 ③301数学(一) ④811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 (注:各招生单位研究方向和考试科目不同,在此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为例) 5、相近专业 与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相关的学科有:信号与信息处理 ◆就业前景 1、就业方向: 此专业几乎渗透到所有科学和国民经济的所有部门。主要到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的工作。 2、就业前景: (1)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和该学科自身优势决定了其重要位置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随着信息产业成为全球经济热点中的热点,我国的信息产业发展速度也逐步加快,目前已跃居全国工业之首,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第一支柱产业。同时它也是现代高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国民经济的神经系统和命脉。这决定了在未来若干年里,与信息联系密切的相关产业都将得到长足稳定的发展,而该专业通信与信息系统专

硕士点培养方案_-_通信与信息系统_1_

通信与信息系统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081001) ●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1、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社会管理方面的适应性,在科学和管理上能做出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3、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 4、硕士应达到的要求: (1)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及时跟踪学科发展动态。 (2)具有项目组织综合能力和团队工作精神,具有一定的公关能力及和谐的人际关系。 (3)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 (4)广泛获取各类相关知识,对科技发展具有敏感性。 (5)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能流利阅读专业文献,有较好的听说写译综合技能。 5、本专业主要学习现代通信技术和信息科学领域应用的基础知识、通信新技术和信息处理新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科研能力。使学生能在通信领域中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制造和运营;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中担任开发、应用计算机通信技术与设备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也可从事高等院校通信与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教学和研究。 (二)主要研究方向 1、自适应信息处理与无线通信Adaptiv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研究自适应处理、统计信号处理、智能信息处理在无线通信系统传输特性、信道的时频域建模中的应用技术; 编码与调制技术、无线资源管理优化在改善无线通信系统带宽及容量方面的基础理论。 主要导师:李莉、张静、董建萍、王沛、武向农 2、图像、语音处理与多媒体通信 Image, Speech processing and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 研究视音频信号压缩和处理、图像及视频中的信息隐藏、网络安全流媒体产权保护软件技术、仿生语音信号的收集、处理和输出的机器实现、声音和图像信息传输与组网技术、生物信息图像处理等。 主要导师:王沛、殷业、陈胜、应骏、李莉 3、嵌入式技术与通信控制系统 Embedded technology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system 结合嵌入式系统的技术发展,依托本学科的“数字社区与智能家居”联合实验室,研究PC 平台、FPGA平台、DSP平台以及SIMD并行处理阵列多媒体处理优化方法,开展平台针对性的新算法研究、理论探索。 主要导师:顾美康、应骏、张自强、方祖华 (三)学制 三年(特殊情况下可以适当延长或缩短)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课程分必修课、选修课两种。必修课包括:学位公共课(研究生政治课、研究生外语课等)、学位基础课(按一级学科)、学位专业课(按二级学科)。 研究生实行学分制。硕士生总学分不低于28学分。 1、必修课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