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初二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初二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初二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精选初二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一、蚯蚓属于环节动物。

1.身体分节,可以增强运动的灵活性,通过肌肉和刚毛来完成运动。

2.体壁分泌黏液,保持湿润以保证呼吸。

3.环节动物的特征:身体由许多相似的体节构成。

4.常见种类:蚯蚓、水蛭等。

二、蝗虫是节肢动物的'代表。

1.蝗虫结构:

身体分为头部、胸部、腹部三部分,体表坚硬具有外骨骼

运动结构:三对足,两对翅,后足发达适于跳跃,前翅革质起保护作用,后翅膜质适合飞翔。

感觉结构:一对复眼,三个单眼,触角分节。

呼吸结构:进出气体的结构为气门。

2.节肢动物的特征:身体分部,躯体、足和触角分节,体表具有外骨骼。

三、鱼类——鲫鱼

1.身体呈梭形,适合游泳。

2.体表具有鳞片;背部体色深灰黑色,腹部白色,是一种保护色。

3.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4.侧线作用:感知水流测定方向。

四、鸟类

1.体形:流线型。

2.飞行器官:前肢特化为翼。

3.肌肉:胸肌发达。

4.骨骼:具有龙骨突,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

5.消化:消化系统发达,直肠极短。

6.呼吸方式:双重呼吸,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

7.体温:恒定。

五、哺乳动物

1.体表:被毛,保温有作用。

2.体腔:有膈,将体腔分为胸腔和腹腔。

3.牙齿:分为门齿和臼齿,适于切断、磨碎食物。

4.呼吸:用肺呼吸。

5.体温:恒定。

6.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神经组成,大脑发达。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精选初二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动物的主要类群,怎么样,大家还满意吗?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同时也祝大家学习进步,考试顺利!

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汇总

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 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动物的分类:根据动物体有无脊柱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 一、鱼脊椎动物 体形:流线形 体表:鳞片---分泌黏液 体色:腹白背暗(保护色) 身体分布:头部、躯干部、尾部 感觉器官:侧线(感觉水流、测定方向) 运动器官:鳍:尾鳍(控制并保持前进方向)胸腹鳍(保持平衡) 尾部和躯干部(产生前进的动力)整体起协调作用。 呼吸:鳃,鳃丝(内布满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口与鳃盖交替张合,水从鱼口流入,从鳃盖后缘 流出。流出鱼鳃的水中,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增多了。 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鱼所以能够在水中生活,有两个特点至关重要:一是靠鳍游泳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 二是用鳃在水中呼吸。 鱼离不开水的原因:其呼吸器官是鳃,而鳃中有许多的鳃丝,鳃丝在水中时能展开来,离开了水就不能展开,就得不到充足的氧气而死亡。 四大家鱼是:草鱼、青鱼、鲢鱼、鳙鱼 模拟实验:科学研究过程中,在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就可以用模仿实验某一对象制作模型,用模 型来做实验,或者模仿某些条件来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就叫模拟实验。 鱼的主要特征:体表常常有鳞,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二、其它水生动物 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这些动物------腔肠动物。 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身体的动物,-------软体动物。 体表长有质地较硬的甲的动物,--------甲壳动物。甲壳动物用鳃呼吸。 腔肠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都是无脊椎动物。 水中各种生物都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紧密而复杂的联系,同时又都受水域环境的影响,其种类的变化和数量的消长都会影响到人类的生活。 第二节陆地上生活的动物 一、陆地动物适应陆地环境的形态结构特征: 1、陆地气候相对干燥;与此相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比如爬行动物具有角质 的鳞或甲,昆虫具有外骨骼。[鳞、甲、外骨骼(防止水分散失)] 2、陆地动物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有专门的运动器官] 3、除蚯蚓等动物外,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比如气管 和肺。[有专门呼吸器官(蚯蚓除外)] 4、陆地生活的动物还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作出反应。[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发达] (二)、蚯蚓: 生活环境:白天在洞穴居,晚间出来活动。 食性:枯枝落叶、垃圾 运动:身体分为许多体节(可使运动灵活),环带上的肌肉(收缩)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 呼吸: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系统,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蚯蚓的体壁密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每课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每课知识点总结 1

营养:胚胎发育初期所需要的营养来自细胞质中的卵黄; 2

(1)青春期发育: 形态特点:身高、体重迅速增长 大脑 功能特点心脏结构、功能完善化 肺功能 性器官的发育:性发育和性成熟是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主要受到性激素的调节。 男性受雄性激素的调节,女性受雌性激素的调节 性发育第二性征的发育:除性器官以外的男女性各自所特有的征象,主要受到性激素的调节。 (2)男孩第二性征:长喉结、变声、出胡须、出现腋毛阴毛、阴茎睾丸发育等。 女孩第二性征:乳房发育、臀部变圆、出现腋毛阴毛等。 3、进入青春期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遗精是指男子进入青春期后,有时在睡梦中精液自尿道排出的现象。月经是指女子进去青春期后,每月一次的子宫出血现象。 4、进入青春期后,随着身体的发育性意识开始萌动,常表现为从初期的与异性疏远,到逐渐愿意与异性接近,或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变化。 第二章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等六大营养物质。(膳食纤维为第七营养) (1)三大能源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糖类: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 脂肪:供能物质,单位质量释放能量最多;但一般情况下,重要的备用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 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2)非能源物质:水,无机盐,维生素 3

最完整人教版初二上生物知识点总结(20210104201650)(精华版)

细菌和真菌 1. 菌落: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叫菌落。细菌菌 落特点:较小,表面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白色;真菌菌落特点:较大,呈 绒毛状、絮状蛛网状,有红、绿、黄、褐、黑等颜色 2. 培养细菌真菌的方法:①配制培养基②高温灭菌 3. 培养基:含营养物质的有机物 ③接种④恒温培养 4. 细菌和真菌的生存也需一定的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营养物质)、一定的生存空间等。另外,有些需氧,而 有些则厌氧(即有氧时生命活动受抑制) 养方式为异养) 。除少数细菌外,都不能自己合成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作为营养(即营 5. 科学家在深海的火山口等极特殊的环境中,发现了古细菌。古细菌的存在说明:①古细菌适应环境的能力非常强② 的分布很广泛。 6. 炎热的夏季,食物容易腐败,得胃肠炎的人很多,原因是:炎热的夏季,空气湿度大,温度高,适于细菌、真菌的繁殖和 生长,食物保存不当或时间过长,就会因被细菌、真菌污染而变质,人们吃了变质的食品就会的胃肠炎。 7. 洗净晾干的衣服不会长霉,而脏衣服脏鞋就容易长霉,原因是:洗净晾干的衣服清洁干燥、缺乏营养物质,不适合真菌的 繁殖,所以洗净晾干的衣服不易长霉;反之,脏衣服给真菌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因此脏衣服容易发霉。 细菌 8. 制作泡菜时加盖后用水封口,其目的是不让空气进入坛内,能把蔬菜中的有机物分解为乳酸。 9.17 世纪后叶,荷兰人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并发现细菌;而 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10. 细菌很小,10 亿个细菌堆积起来只有一颗小米粒大,单细胞。而保持坛内缺氧环境,因为乳酸菌只有在缺氧或无氧环境下才19 世纪,“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利用鹅颈瓶实验证明细菌 (病毒比它还小) 11. 细菌特征:微小,有杆状、球状、螺旋状等形态,无成形细胞核。大多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来生活,属分解者。分裂 繁殖。有些细菌能形成对不良环境有较强抵抗力的休眠体,叫芽孢 12. 细菌的结构特点: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有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 附 属结构:有些细菌细胞壁外有荚膜(保护作用),有些细菌有鞭毛(用于在水中游动);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形成芽孢(轻,对恶劣环境有抵抗能力的休眠体)。 13. 细菌的生殖方式:分裂生殖,速度快,不到半小时就分裂一次。 14. 细菌的营养方式:一般异养(包括腐生和寄生) 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 ,即、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 15. 细菌的哪些特点和它们的分布有关:细菌个体微小,极易为各种媒介携带;分裂生殖,繁殖速度快、数量多;有些细菌 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芽孢小而轻,可以随风四处飘散, 落在适当环境中,就能萌发为细菌。这些特点都有利于细菌的广泛分布。 16 动物、植物、细菌细胞的对比 比较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动物细胞 × √ √ √ 植物细胞 √ √ √ √ 细菌细胞 √ √ √ 无成型细胞核 有中区域 × 有些细菌有 有些细菌有 DNA 集 叶绿体× × ×√×× 荚鞭膜毛 17. 真菌特征:菌体由许多细胞连接形成的菌丝构成;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另外还有单细胞的 真菌,如酵母菌;没有叶绿体,均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即异养型;用孢子繁殖后代 18. 青霉:青绿色,着生孢子的菌丝成扫帚状;曲霉:黑褐色(有时也有黄、绿等色) 腐烂的植物体获得营养。这些真菌生活在温度适宜、水分充足且富含有机物的地方。 ,孢子着生在放射状菌丝顶端;蘑菇从 19. 各种各样的真菌:蘑菇、木耳、银耳、灵芝、酵母菌。蘑菇、木耳等可以食用的真菌统称为食用菌。 20. 蘑菇是由菌丝集合而成;营养方式:异养(腐生);生殖:孢子生殖;环境:阴暗潮湿,有机物丰富,温暖

八年级下册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1:力的概念 1.力的作用效果 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或说成“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2.力的定义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单独存在。 (力发生在两个物体之间:一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 3.力的物理量符号:F 。 4.力的单位 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F。 托起两个鸡蛋的力大约为1N,托起一个苹果的力大约是1N——2N。 5.力的三要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 大小、方向、作用点。 6.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知识点2:弹力 1.弹性和塑性 ①弹性:受力时物体会发生弹性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 如:弹簧、气球、钢尺、橡皮筋、球类等。 ②塑性:受力时物体会发生塑性形变,不受力时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的性质。 如:橡皮泥、面团等。 2.弹力产生条件:①相互接触;②发生弹性形变。 3.常见弹力:拉力、推力、压力、支持力等。 4.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实验室中常用) (1)构造:主要由弹簧、指针、提环、挂钩和刻度板组成。 (2)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大小成正比。 (3)正确使用: ①观察:测量前应该先观察量程和分度值; ②调试:用手拉动几次挂钩,避免摩擦或被卡壳;并确认指针对准零刻度线,若有偏差,必须校零;

③测量:测量过程中,要使弹簧测力计内弹簧轴线方向(伸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 ④读数:保持弹簧测力计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读数,视线应于刻度线相平。 知识点3:重力 1.地球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用符号G表示。 2.重力的大小可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即所受重力。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成正比,即G=mg,式中g= 9.8N/kg。 3.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应用:建筑工人在砌墙时常常用铅垂线来确定竖直的方向,以此来检查所砌的墙壁是否竖直。 4.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 知识点4:牛顿第一定律 1.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 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注意】(1)定律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概括得出的,不能直接用实验验证。 (2)“不受外力”是定律成立的条件,这是一种理想情况。它也包含物体在某 一方向上不受外力的情况。牛顿第一定律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推 理得出的。 (3)“或”是指一个物体只能处于一种状态,到底处于哪种状态,由原来的状 态决定,原来静止就保持静止,原来运动就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 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注意】(1)惯性是指物体总有保持自己原来状态(速度)的本性,不能克服和避免。惯 性是物体本身的固有性质,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2)惯性与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无关,对任何物体,无论它是运动还是静止,无 论是运动状态改变还是不变,物体都有惯性。 (3)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与外界因素无关, 物体惯性大小就是指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 (4)惯性不是力。惯性是物体具有的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惯性 和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要说“受到惯性”“惯性作用”。 3.惯性现象解释步骤 (1)明确研究的是哪个物体,它原来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 (2)当外力作用在该物体的某一部分(或外力作用在与该物体有关联的其他物体上)时,这一部分的运动状态的变化情况; (3)该物体另一部分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4)最后会出现什么现象。 知识点5:摩擦力 1.定义:

七下生物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归纳 第8章人体的营养 §4.8.1 人类的食物 一、食物的营养成分 1、蛋白质的检测实验现象:甲试管中颜色由无色变为紫色,乙试管中颜色前后几乎没有变化。设置乙试管的作用:与甲试管中的现象进行对比,可进一步说明甲试管中的颜色变化不是由水引起的。为什么两试管溶液的颜色变化不同:甲试管中的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呈紫色反应,而乙试管中的清水则不能 2、维生素C的检测实验现象:蓝紫色的吲哚酚试剂滴入甲试管后,蓝紫色立即褪去;滴入乙试管后,蓝紫色不褪去,溶液颜色变成蓝色。为什么两试管溶液的颜色变化不同:甲试管中的维生素C可以使吲哚酚褪色,而乙试管中的清水则不能使吲哚酚褪色。 3、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水、无机盐、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六大类。其中水和无机盐属于无机物,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属于有机物。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可产生能量,通常被称为“三大产热营养素”。 二、食物中营养成分的作用 糖类:人体主要的能源物质 食物供能物质脂肪:一般作为人体储备的能源物质,起保温、缓冲作用 中的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主要为人体生长发育、受损细胞修 营养复和更新提供原料 成份水:细胞主要成分之一,参与各项生理活动 非供能物质无机盐:构成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和修复的重要原料 维生素:含量少,种类多,缺乏时影响正常生命活动甚至患病。 无机盐的种类缺乏时的症状 含钙佝偻病、骨质疏松症 含磷厌食、贫血、肌无力 含铁缺铁性贫血 含碘地方性甲状腺肿 含锌生长发育不良§4.8.2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一、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其主要功能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 口腔;牙齿的咀嚼磨碎食物,舌的搅拌使食物和唾液混合 咽:食物的通道,没有消化作用 消食道:食物的通道,没有消化作用 化胃:通过蠕动,使食物和胃液混合,并初步消化 道小肠: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的起始部位为十二指肠) 大肠:使食物残渣推向肛门(大肠的起始部位为盲肠) 消肛门 化唾液淀粉酶 系消化道外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淀粉-----→麦芽糖) 统的肝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能乳化脂肪。 消消化腺胰腺:分泌胰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化 腺消化道内胃腺:分泌胃液,含有蛋白酶,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的消化腺肠腺:分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二、食物的消化 1、消化:食物的营养成分在消化管内被水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2、需要经消化才能吸收的物质有淀粉、蛋白质、脂肪,各自的起始消化部位在口腔、胃、小肠。经消化后能被吸收的物质有葡萄糖、甘油、脂肪酸、氨基酸。淀粉遇碘会变蓝。不用消化可直接吸 收的物质有:水、无机盐、维生素。 3、说明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过程: 唾液淀粉酶多种酶 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口腔小肠 蛋白质酶多种酶 蛋白质------------→初步消化----------→氨基酸 胃小肠 胆汁多种酶 脂肪-------------→脂肪微粒-----------→甘油+脂肪酸 小肠小肠 三、营养物质的吸收 1、吸收:指食物中的水、无机盐、维生素,以及食物经过消化后形成的小分子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通过消化管的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的过程。 2、消化管的各部分的吸收功能:人的口腔、咽、食管无吸收养分的功能,胃能够吸收部分的水 和酒精,大肠能够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的维生素,而绝大部分的营养物质是由小肠吸收的。 3、为什么说小肠是消化食物与吸收养分的主要部位? 因为小肠是消化管中最长的一段,长约5—6米,小肠内表面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 毛,可以扩大吸收面积;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从而促进小肠的吸收;小肠 绒毛的壁很薄,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营养物质容易通过。所以说,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 维生素的种类主要生理作用缺乏时的症状 脂溶性维生素A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维持 正常视觉 夜盲症 维生素D促进钙、磷的吸收和骨骼发育佝偻病、骨软化症 水溶性维生素B1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以及神经系 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脚气病 维生素B2与能量的产生直接有关,促进生长发育 和细胞的再生,增进视力 口腔溃疡、皮炎、口角 火、舌炎、角膜炎等维生素B6帮助分解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人类尚未发现症状维生素B12保持健康的神经系统,用于细胞的形成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维生素C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促进伤口愈合, 增强抵抗力。 坏血病

人教版初二上生物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二上生物知识 点总结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八上生物 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一、水中生活的动物 1、目前已知的动物约150万种,按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按生 活环境分为陆地生活动物、水中生活动物和空中生活动物。 2、水生动物最常见的是鱼,此外,还有①腔肠动物,如海葵、珊瑚虫;②软体动物,如乌贼、章鱼;③甲壳动物,如虾、蟹;④海豚(哺乳动物)、龟(爬行动物)等其他水生动物。 3、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①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②能在水 中呼吸。 4、四大家鱼是: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5、鱼是较低等的脊椎动物。 6、鱼的外形呈梭形,可减少游泳阻力,适于游泳。鱼体分三大部分:头部、躯干部和 尾部。 7、鱼在游泳时主要靠身体躯干部和尾鳍的左右摆动击动水流产生前进的动力,其它 鱼鳍起辅助作用。鱼在运动时,胸鳍、和腹鳍都有维持平衡的作用,尾鳍有决定鱼运动方向的作用。 8、鱼的呼吸器官是鳃,而鳃中有许多的鳃丝,鳃丝在水中时能展开来,离开了水就不 能展开,就得不到充足的氧气而死亡。这是与离不开水的主要原因。 9、鱼鳃为鲜红色,因为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鳃丝既多又细,其作用是大大增加了跟 水的接触面积,促进血液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10、水由鱼口流入鳃,然后由鳃盖后缘(鳃孔)流出。在水流经鳃丝时,水中溶解的_ 氧气_进入鳃丝的_毛细血管_中,而_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所以经鳃流出的水 流与由口流入的水流相比,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_的含量增高。 11、鱼类的主要特征有:适于_水_中生活;体表被_鳞片_;用_鳃_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_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12、模拟实验:科学研究过程中,在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就可以用模仿实验某一对象制作模型,用模型来做实验,或者模仿某些条件来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就叫模拟实验。 13、海葵、海蜇、珊瑚虫等动物的结构简单,它们有口无肛门_,食物从口_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这些动物称为腔肠动物。 14、像河蚌、蛾螺等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身体的动物称为软体动物。乌贼、章鱼贝壳退化,也是软体动物。 15、虾类和蟹类等体表长有质地坚硬的甲,叫甲壳动物。 16、水中的各种生物都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紧密而复杂的联系,同时又都受水域环境的影响,其种类的变化和数量的消长都会影响到人类的生活。 17、鱿鱼为软体动物,鲸鱼为哺乳动物,娃娃鱼(大鲵)为两栖动物,海马是鱼类,鲸、海豚、海豹是哺乳动物,龟、海龟是爬行动物。 二、陆地生活的动物 1、陆地环境特点与陆生动物的适应: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全面

一、知识结构 1 2 病毒 3、微生物 细菌 真菌 知识点归纳 动物(第五单元第一章至第三章) 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第一节 水中生活的动物---鱼 1、运动器官:尾鳍——控制并保持前进方向) 胸鳍和腹鳍——保持平衡 尾部和躯干——产生前进的动力 2、呼吸器官:鳃,鳃丝(内布满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口与鳃盖交替张合。 3、 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 ①能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来取食和避敌。 ②用鳃在水中呼吸。(08中考) 4、鱼离不开水的原因:呼吸器官是鳃,鳃丝在水中时能展开来,离开了水就不能展开,就得不到充足的氧气而死亡。 5、模拟实验:科学研究过程中,在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就可以用模仿实验某一对象制作模型,用模型来做实验,或者模仿某些条件来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就叫模拟实验。 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 1、陆地环境特点与陆生动物对环境的适应:(08中考) (1)气候干燥→有防止体内水分散失的结构,如角质的鳞或甲,昆虫有外骨骼. (2)缺少水的浮力→具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 (3)气态氧供呼吸→具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呼吸器官,如气管和肺 (蚯蚓例外,靠体表呼吸) (4)昼夜温差大,环境变化复杂→有发达的感官和神经系统,对多变环境及时作出反应。 2、环节动物 (1)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动物叫环节动物,如蚯蚓、沙蚕、水蛭。 (2)蚯蚓: 生活环境:蚯蚓生活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昼伏夜出。食性:枯枝落叶、垃圾 运 动: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 呼 吸: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黏液溶解氧气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到达蚯蚓全身。(07、09中考) 3、哺乳动物: (1)主要特征:体表被毛,胎生,哺乳。如兔、大熊猫(07、08中考) 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 呼吸:用肺呼吸; 循环:心脏有四腔;体温恒定;大脑发达; 体腔:有膈分为胸腔和腹腔, 藻类 如水绵 无种子 苔藓 如地钱 孢子植物 植物的分类 蕨类 如肾蕨 裸子植物 如油松、银杏 被子植物 玉米、向日葵 有种子 种子植物 注:(1)对动物的分类,除比较外部形态结构 还要比较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 (2)细菌真菌等的分类也是根据它们的 形态结构特征进行 腔肠动物:珊瑚 软体动物:河蚌 环节动物:蚯蚓 节肢动物:蜘蛛 鱼类 两栖类:大鲵 有脊柱 爬行类:龟 鸟类 哺乳类 无脊柱 动物的分类 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

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 人的由来 一、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1.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 2.人类的进化过程: 原因:森林大量消失,树栖生活为主的森林古猿为了适应环境下地生活,逐渐能直立行走、制造并使 用工具、最后进化成人类。 生活在草地 现代人类 森林古猿 环境发生变化 生活在森林 现代类人猿(四种:猩猩、黑猩猩、大猩猩、长臂猿) 3. 人和猿的区别:运动方式;制造工具的能力;脑发育程度 二、人的生殖 1.生殖系统 (1)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睾丸:男性主要的性器官,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附睾:贮存和输送精子 输精管:输送精子(男性结扎避孕部位) (2)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卵巢:女性主要的性器官,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的场所 ; 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 ; 阴道: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 。 (3)精子、卵细胞和受精 精子:雄性生殖细胞,小,似蝌蚪,长尾,游动 卵细胞:雌性生殖细胞,人体内最大的细胞 受精: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受精场所:输卵管 3.胚胎的发育和营养: (1)发育:受精卵 细胞分裂 胚泡(在输卵管中),胚泡在子宫内膜种植下来(怀孕), 胚泡继续细胞分裂和分化,发育成胚胎。8周左右,胚胎发育成胎儿,呈现出人的形态。 胎儿发育成熟后,从母体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38周)。 (2)营养:胚胎在子宫里的发育所需要的营养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 胚胎发育早期的营养来自于卵黄。 三、青春期——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1.身体发育:(1)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2)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3)男孩和女孩性器官都迅速发育,并出现一些正常的生理现象:男孩出现遗精,女孩 人猿分界的标志

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全面)

八年级上册生物 一、知识结构 1 2 病毒 3、微生物 细菌 真菌 知识点归纳 动物(第五单元第一章至第三章) 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藻类 如水绵 无种子 苔藓 如地钱 孢子植物 植物的分类 蕨类 如肾蕨 裸子植物 如油松、银杏 被子植物 玉米、向日葵 有种子 种子植物 注:(1)对动物的分类,除比较外部形态结构 还要比较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 (2)细菌真菌等的分类也是根据它们的 形态结构特征进行 腔肠动物:珊瑚 软体动物:河蚌 环节动物:蚯蚓 节肢动物:蜘蛛 鱼类 两栖类:大鲵 有脊柱 爬行类:龟 鸟类 哺乳类 无脊柱 动物的分类 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

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鱼 1、运动器官:尾鳍——控制并保持前进方向 胸鳍和腹鳍——保持平衡 尾部和躯干——产生前进的动力 2、呼吸器官:鳃,鳃丝(内布满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口与鳃盖交替张合。(判断鱼是否新鲜可以辨别鱼的鳃丝是否鲜红) 3、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 ①能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来取食和避敌。 ②用鳃在水中呼吸。(08中考) 4、鱼离不开水的原因:呼吸器官是鳃,鳃丝在水中时能展开来,离开了水就不能展开,就得不到充足的氧气而死亡。(辨认是否是鱼可 看它是否用鳃呼吸) 5、模拟实验:科学研究过程中,在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就可以用模仿实验某一对象制作模型,用模型来做实验,或者模仿某 些条件来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就叫模拟实验。 6、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鱼能够在水中生活,有两个特点:一是靠鳍游泳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用鳃在水中呼吸。 7、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镛鱼。 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 1、陆地环境特点与陆生动物对环境的适应:(08中考) (1)气候干燥→有防止体内水分散失的结构,如角质的鳞或甲,昆虫有外骨骼. (2)缺少水的浮力→具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 (3)气态氧供呼吸→具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呼吸器官,如气管和肺(蚯蚓例外,靠体表呼吸) (4)昼夜温差大,环境变化复杂→有发达的感官和神经系统,对多变环境及时作出反应。 (5)陆地生活的动物还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作出反应。[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发达] 2、环节动物 (1)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动物叫环节动物,如蚯蚓、沙蚕、水蛭。

初中物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下)

初中物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第七章力 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4.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具体的画法是: (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2)延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标出力的大小, 6.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7.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8.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9.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分度值和量程);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 (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 (5)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 (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10.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11. 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 牛顿/千克,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牛顿/千克);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12.铅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3.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尤其注意: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比如一根均匀的木棒或一根均匀的铁棒都在它们的中点上) 第八章运动和力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3.物体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叫做二力平衡。 (故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只有两种情况: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5.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平衡状态)。 6.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15.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系。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16.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糙些。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力; (2)用滚动代替滑动; (3)加润滑油; (4)利用气垫。 (5)让物体之间脱离接触(如磁悬浮列车)。 第九章压强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水平放置的物体压力大小等于物体重力大小) 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3.压强公式:P=F/S ,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Pa),1帕=1 N/m2,表示 S F p= F= Ps; P F S= 4.增大压强方法 :(1)S不变,F↑;(2)F不变,S↓ (3) 同时把F↑,S↓。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菜刀用久了要磨一磨是为了增大压强,书包的背带要用而宽是为了减小压强铁路的钢轨不是直接铺在路基上而是铺在在枕木上是为了减小压强,钢丝钳的钳口有螺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5.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 6.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密度有关系。 7.* 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ρgh,(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g=9.8牛/千克;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米。) 8.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知: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无关。 9.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10.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11.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12.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飞机上使用的高度计实际上是用气压计改装成的。 13. 1标准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 1.013×105帕= 76 cm水银柱高=10.34米水柱。 14.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15. 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

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无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脊柱 1、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和代表动物名称 (1)主要特征:生活在水里,有口无肛门,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 (2)代表动物名称:水螅、海蛰、海葵、珊瑚虫等。 2、常见的环节动物和软体动物名称及与人类的关系 (1)环节动物:身体有很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 常见的环节动物有:蚯蚓、水蛭、沙蚕等 第一,蚯蚓在土壤里活动,使土壤疏松,改良土壤 蚯蚓与人类第二,能提高土壤肥力 的关系第三,是优良的蛋白质饲料和食品 第四,处理有机废物 (2)软体动物:身体柔软,有贝壳保护 常见的软体动物有:河蚌、蜗牛、乌贼(贝壳退化成内骨骼)和章鱼(贝壳退化成内骨骼)等 与人类的关系:有益:食用、药用、工艺品 有害:有的危害农作物,传播疾病 3、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及代表动物名称 (1)主要特征:身体由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2)代表名称:虾、蟹、蜘蛛、蜈蚣、苍蝇、蝗虫等。 4、昆虫的主要特征和代表动物名称: (1)主要特征: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胸部着生3对足和2对翅 (2)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动物。 (2)代表动物名称:蜜蜂、蜻蜓、蝉、瓢虫、螳螂、菜粉蝶、家蚕等。 二、鱼类 1、鲫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1)体色:体背面深灰黑色,腹面白色,不易被上下敌害发现(保护色)。 (2)体形:梭形,游泳时减少水的阻力。 (3)体表:有鳞片保护身体,有黏液减少阻力,身体两侧各有一条侧线,有感知水流、测定方向的作用。 (4)用鳍游泳,鳍是鱼的运动器官(背、胸、腹、臀、尾鳍),胸鳍和腹鳍有保持鱼体平衡的作用,尾鳍能够保持鱼体的前进方向。 (5)用鳃呼吸鳃由鳃丝、鳃耙和鳃弓组成,主要部分是鳃丝,鳃丝中密布毛细血管,因此鳃是鲜红色的。 (6)雌雄异体,体外(水中)受精,水中发育。

人教版初一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大全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 第一章人的由来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 3、黑猩猩与人类亲缘关系最接近 4、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第二节人的生殖 ⑴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睾丸,其主要功能是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⑵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卵巢,其主要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⑶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 ⑷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受精。 ⑸受精场所:输卵管 ⑹胚胎发育初期所需要的营养来自卵黄; ⑺胚胎在子宫里的发育所需要的营养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 ⑻胎盘是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⑼胚胎发育到第8周发育成胎儿,呈现人形;发育到38周发育成熟; 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产出的过程叫分娩 第三节青春期 【青春期发育】 1.形态特点:身高突增(显著特征)、体重迅速增长 2.功能特点大脑、心脏结构、肺功能完善化 3.性器官的发育:性发育和性成熟是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 无机盐的种类缺乏时的症状维生素种类缺乏时的症状食物来源 含钙的无机盐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维生素A夜盲症皮肤干燥肝、乳制品、胡萝卜等 含磷的无机盐厌食、贫血、肌无力维生素B1神经炎、脚气病糙米、花生、瘦肉等 含铁的无机盐缺铁性贫血维生素C坏血病水果、蔬菜等 含碘的无机盐地方性甲状腺肿维生素D佝偻病、骨质疏松症动物肝脏以及牛奶等 含锌的无机盐生长发育不良 歌诀:夜盲A脚气B坏血C佝偻D 钙D齐补,同治佝偻。磷磷厌食,无力骨痛。 买锅用铁,医治贫血。甲状腺肿,一碘见效。味觉障碍,星锌相伴 1、人体需要的六类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2、人体内三大重要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 3、人的生长发育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 4、水约占体重60-70%,人体内的营养物质以及尿素等废物,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运输。 5、维生素是不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不提供能量,人体需要量很小, 但不能缺乏,否则影响生长甚至患病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 自然界中,目前已知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根据其体内有没有脊柱,可以将它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脊椎动物(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动物、哺乳动物);另一类是无脊椎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鸟类和哺乳动物不会随着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是恒温动物。 鱼、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是变温动物。 1、腔肠动物(大多数生活在海洋中,少数生活在淡水中,如水螅。) (1)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2)代表动物:海葵(被称“海中之花”)、海蛰、珊瑚虫、水螅(身体有内外两层细胞----内胚层和外胚层)。 (3)与人类的关系: 有益:①海蜇经加工可食用。 ②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物质,堆积构成珊瑚礁。 珊瑚礁的作用:①形成岛屿;②加固海岸;③为海底鱼类提供重要的栖息场所和庇护地。 2、扁形动物(大多寄生在人或动物体内,但涡虫自由生活) (1)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2)代表动物:涡虫、华枝睾吸虫(精巢发达,呈树枝状得名)、血吸虫、绦虫。 (3)与人类的关系: 有害:①人或动物如实使用了生的或未煮熟的含有华支睾吸虫的鱼虾,就会感染该病。 ②我国南方流行的血吸虫是由日本血吸虫感染引起的。 3、线形动物(有些自由生活,有些寄生在人、家畜、家禽、农作物体内) (1)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状;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2)代表动物: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生殖器官发达。)、蛲nao虫、钩虫、丝虫、线虫。(3)预防蛔虫病的措施:①注意个人卫生,不喝生水,蔬菜水果洗干净,饭前便后洗手; ②要管理好粪便,粪便要经过处理杀死虫卵后,再做肥料使用。 4、环节动物 (1)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有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2)代表动物:蚯蚓(靠湿润的体壁呼吸,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以植物的枯枝、朽根和其他有机物为食,主要运动器官肌肉,刚毛辅助运动,靠近环带的为前端。)、沙蚕、蛭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2019)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2019) 第七章力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力的感性理解: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能够改变物体的形状,力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 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 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能够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二、弹力 1、弹力

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 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因为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 形变的大小相关 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 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 2:弹簧测力计 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 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 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认清量程和分度值;(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 要调零;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 (4)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测量力时不能超过 弹簧测力计的量程。(5)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 说明: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 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 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有:温度计、弹簧测力计等。

七年级下生物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生物知识点总结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人的由来 一、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1.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人类的进化过程: 原因:森林大量消失,树栖生活为主的森林古猿为了适应环境下地生活,逐渐能直立行走、制造并使用工具、最后进化成人类。生活在草地进化地球环境发生变化现代人类森林古猿 生活在森林进化现代类人猿 二、人的生殖 1.概念: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的过程,也是种族延续的过程。2.生殖系统 1)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睾丸:男性主要的性器官,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内生殖器附睾:位于睾丸的背面,贮存和输送精子 输精管:输送精子 精囊腺和前列腺:分泌黏液 外生殖器 阴囊:保护睾丸和附睾 阴茎和尿道:排精、排尿

2)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卵巢:女性主要的性器官,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内生殖器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的场所 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 阴道:月经流出,胎儿产出的通道 外生殖器:即外阴 3精子、卵细胞和受精 精子:雄性生殖细胞,小,似蝌蚪,有长尾,能游动 卵细胞:雌性生殖细胞,球形,人体内最大的细胞,细胞质中的卵黄为胚胎发育初期提供营养 :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受精场所 :输卵管 3.胚胎的发育和营养: 1)发育: 发育场所:初期在输卵管内;随后,在母体子宫内继续发育40周。精子在输卵管内细胞分裂细胞分裂分化继续发育分娩 毛细血管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的血管 分布广,遍布全身,各器官组织管壁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 三、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由心肌构成有四个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归纳完美版

渣仍由卫排出体外。这些动物称为腔肠动物。 14、像河蚌、蛾螺等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身体的动物称为软体动物。乌贼、章鱼贝壳退化,也 姓名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水中生活的动物1、目前已知的动物约150万种,按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按生活环境分 为陆地生活动物、水中生活动物和空中生活动物。 2、水生动物最常见的是鱼,_J匕外,还有①腔肠动物,如海葵、珊瑚虫;②软体动物,如乌贼、章鱼;③甲壳动物,如虾、蟹;④海豚(哺乳动物)、龟(爬行动物)等其他水生动物。 3、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①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 4、四大家鱼是:青鱼、草鱼、籬鱼、舖鱼o 5、鱼是较低等的脊椎动物 6、鱼的外形呈梭形,可减少游泳阻力,适于 游泳。 鱼体分三大部分:头部、躯干部和尾部。 7、鱼在游泳时主要靠身体躯干部和尾鳍的左右摆动击动水流产生前进的动力,其它鱼鳍 起辅助作用。鱼在运动时,胸鳍和腹鳍都有维持平衡的作用,尾鳍有决定运动方向的作 用。鲍丝在水中时能展开来,离开了水就不能展开,就得不到充足的氧气而死亡。这是雨离不开 8、鱼的呼吸器官是鲍,而鲍中有许多的鲍丝,水的主要原因 9、鱼鲍为鲜红色,因为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鲍丝既多又细,其作用是大大增加了跟水 的接 触面积,促进血液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o 10、水由鱼口流入鲤,然后由鲍盖后缘(鲍孔)流出。在水流经鲍丝时,水中溶解的氧气进入鲍丝的毛细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鲍丝排放到水中;所以经鲤流岀的水流与由口流入的水 流相比,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高。 11、鱼类的主要待征有:适于水中生活;体表被鳞片;用鲤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 的协调作用游泳。 12、模拟实验:科学研究过程中,在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就可以用模仿实验某 一 对象制作模型,用模型來做实验,或者模仿某些条件来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就叫模拟实 验。13、海葵、海蛰、珊瑚虫等动物的结构简单,它们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 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是软体动物。 15、虾类和蟹类等体表长有质地坚硬的甲,叫甲壳动物。 16、水中的各种生物都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 物网,形成紧 密而复杂的联系,同时又都受水域环境的影响,其种类的变化和数量的消长都会影响到人 类的生活。 17、觥鱼为软体动物,鲸、海豚、海豹为哺乳动物,娃娃鱼(大覲)为两栖动物,海马是 鱼 类,龟、海龟是爬行动物。 二、陆地生活的动物 1、陆地环境特点与陆生动物的适应: (1)陆地气候相对干燥;与此相适应,陆地动物一般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比 如爬 行动物具有角质的鳞或甲,昆虫具有外骨骼。[鳞、甲、外骨骼(防止水分散 失)] (2)陆地动 物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有专 门的运动器 宣] (3)除蚯蚓等动 物外,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八年级生物上学期知识点复习 O②能在水中呼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