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教材主编温儒敏:关于语文教学的24条建议

部编教材主编温儒敏:关于语文教学的24条建议
部编教材主编温儒敏:关于语文教学的24条建议

部编教材主编温儒敏:关于语文教学的24条建议

01.语文或者中文学科,是所有学科中最基础的学科。正如数学家、原复旦校长苏步青所说,如果数学是学习自然科学的基础,语文则是基础的基础。语文学科的目标不光是提升语言运用的能力,还担负着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培养和文化传承的使命。

02.语文的功能,不光是提高读写能力,最基本的是培养读书的习惯。

03.深文是可以“浅讲”的。如果某一篇课文对多数学生的确太深,那么要求不妨就低一点。不要所有课文都细嚼慢咽,生怕留下哪些不懂。全都扣得那么精细,阅读量肯定上不去,语文素养也就无从谈起。

04.就语文而言,(平衡应试需要和开放教学的)办法就是鼓励多读书,别死扣教材教辅。阅读面宽了,视野开阔了,考试成绩不会差,而素质也会提升上去。有水平的老师是懂得平衡的,而没有水平的老师只会偏向应试。

05.教育者的责任就是想办法让孩子们读一点经典,可以用孩子们能够理解的方式去读,获取对于人类精神文明的尊严,学会向善和担当,不要过早陷于时尚的、物欲的泥淖。在这个浮泛的时代,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必须有人去做。06.为什么应试教育走不出来,不能怪教育本身,这和社会的紧张程度和焦虑感有关。大家总在说优质教育资源太少,实际上是优质教育资源永远是少数。竞争如此激烈,家长如此紧张,应试教育很难抑制。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在方法上做点改进,希望能有些平衡。既让学生考得好,又不把脑子搞死,那才叫水平。

07.改善(应试教育)的办法是提高命题的水平,有一部分题是可以容许不同发挥的,不要标准答案。教学中应当加强思维训练,特别是批判性思维。通过“语用”的学习把思维能力带起来。这是我们语文教学的弱项。

08.要防止教学中过多“活动”,把读书当作活动的“支架材料”。最重要的还是读经典,读基本的书。

09.在小学初中阶段养成读书的爱好与习惯,那么也就可能打好一生发展的底子。

10.比如有个老观念:好读书不求甚解。要求学生读书别马虎,要认真,是必须的。但在阅读兴趣培养上,有时也应该允许读得快点,挑有兴趣的读,可以“不求甚解”。还有个观念:不动笔墨不看书。要求孩子凡是读书就写笔记,要学怎么写作,这也是煞风景的。孩子也应当有他们的自由阅读。

11.没有课外阅读,那语文教学就只是“半截子”的。新编语文教材主张读书为主,读书为要。抓住这条,就可能化繁为简。语文江湖很大,有各种流派,你提出某种观点,挑刺都会很多,但还是要抓住读书这个本质。

12.要让学生对读书对语文课有兴趣,前提就是语文老师是“读书种子”。可惜现在许多老师都不怎么读书。即使读一点,那也是教辅、文摘、微信一类,是所谓“悦读”,或者只是很功利的职业性阅读。老师不读书,怎么指望学生喜欢读书?我主张语文老师要当“读书种子”,要有属于自己的自由而个性化的阅读空间。13.我建议把书目的提供和语文教学结合起来。语文老师可以借这个书目来做两件事。一是激发读书兴趣。你推荐了30本,他能够读3本就不错了,慢慢进入状态,唤起阅读的兴趣。怎么引起孩子们的读书兴趣?不能只是布置阅读任务,我们的语文老师还得想想办法。第二,就是读书方法。书目不只是介绍书,还提示了读的方法。对中小学生来说,阅读方法的掌握是很重要的,是基本的语文素养。

14.我主张语文教学改革要重视精读与泛读(略读)结合,并且一定要指向课外阅读,把课堂教学引申到课外,和学生们语文生活联系起来。

15.要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除了精读,还有浏览、猜读、跳读、群读,等等,都是有用的,也都需要给具体方法。但是现在的语文课对此很少关注,专家也很少研究。

16.不要每一本书都那么抠字眼,不一定全都要精读,要容许有相当部分的书是“连滚带爬”地读的,否则就很难有阅读面,也很难培养起阅读兴趣来。周国平先生讲到阅读就是最初的恋爱,恋爱搞得全都那么严肃,甚至面目可憎,那怎么可以?我说的“连滚带爬”地读,包括浏览、快读、猜读、跳读,学生可以无师自通,但有老师指导一下,甚至纳入教学,就事半功倍了。这可能是激发阅读兴趣的好办法。

17.检讨一下,我们有些关于读书的传统的观点是不一定对的,比如“不动笔墨不看书”。在一定的情况下,比如强调读写结合,可以这样要求。但这不应当作读所有书都必须遵循的戒律,凡是读书全都要求“动笔墨”,那就不切实际了。

18.我主张加大课外阅读,鼓励“海量阅读”,鼓励读一些“闲书”,也就是和考试、甚至和写作并不定“挂钩”的书:鼓励读一些“深”一点的书,可以“似懂非懂”地读,“连滚带爬”地读。

19.所谓“1+X”的办法,即讲一篇课文,附加若干篇泛读或者课外阅读的文章,让学生自己读,读不懂也没关系,慢慢就弄懂了。这就是为了增加阅读量,改变全是精读精讲、而且处处指向写作的那种教学习惯。

20.怎样教好古诗文的课?最好的办法就是反复诵读,读得滚瓜烂熟,不用有过多的阐释,也不要太多活动,宁可多读几遍、多读几篇。

21.古诗词教学要注重让学生感受诗词音韵之美,汉语之美,也许一时说不清美在哪里,总之是积淀下来,有所感觉了。现在有些古诗词教学过于繁琐,像外科手术,把那种“美”都给弄跑了。

22.写作教学不能停留于教给一些技巧方法,还要教“用脑”。

23.我特别要说说另一种课型的混淆,不管学什么文体,无论小说、散文、诗歌、童话、议论文、科技文,全都用差不多的程序和讲法。有的上诗词课,也要分析主题意义,上童话课,就和小说差不多,还是人物性格、艺术手法等等。不同的文体课型应当有变化。何况课型不变化,没有节奏,老是那一套,学生能不腻味?

24.温儒敏教授在《语文课要“减肥”“消肿”》一文中曾引用梁增红老师的一段话:把注意力放在了语文课以外的各种活动上,语文课逐渐式微,买椟还珠,语文课堂教学是伴娘拐着新郎跑。繁花似锦的形式如雨后春笋,什么课前三分钟演讲,什么拓展延伸,什么课本剧表演,什么语文综合活动,吹拉弹唱进课堂,声光电齐上,“武装到牙齿”,一时满目生机盎然,一派欣欣向荣。可是,妖艳无比的打扮,却没有改变语文教学令人尴尬的处境。梁老师把这些现象归纳为“外延无限延伸,内涵不断虚脱”。那什么是好课?我认为能按下读书的悬念,播下“读书种子”的课就是好课。一堂课如能拈一朵小花,相机诱导读者发见美、审鉴美、思慕美,善莫大焉!

部编教材主编温儒敏:关于语文教学的24条建议

部编教材主编温儒敏:关于语文教学的24条建议 01.语文或者中文学科,是所有学科中最基础的学科。正如数学家、原复旦校长苏步青所说,如果数学是学习自然科学的基础,语文则是基础的基础。语文学科的目标不光是提升语言运用的能力,还担负着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培养和文化传承的使命。 02.语文的功能,不光是提高读写能力,最基本的是培养读书的习惯。 03.深文是可以“浅讲”的。如果某一篇课文对多数学生的确太深,那么要求不妨就低一点。不要所有课文都细嚼慢咽,生怕留下哪些不懂。全都扣得那么精细,阅读量肯定上不去,语文素养也就无从谈起。 04.就语文而言,(平衡应试需要和开放教学的)办法就是鼓励多读书,别死扣教材教辅。阅读面宽了,视野开阔了,考试成绩不会差,而素质也会提升上去。有水平的老师是懂得平衡的,而没有水平的老师只会偏向应试。 05.教育者的责任就是想办法让孩子们读一点经典,可以用孩子们能够理解的方式去读,获取对于人类精神文明的尊严,学会向善和担当,不要过早陷于时尚的、物欲的泥淖。在这个浮泛的时代,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必须有人去做。06.为什么应试教育走不出来,不能怪教育本身,这和社会的紧张程度和焦虑感有关。大家总在说优质教育资源太少,实际上是优质教育资源永远是少数。竞争如此激烈,家长如此紧张,应试教育很难抑制。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在方法上做点改进,希望能有些平衡。既让学生考得好,又不把脑子搞死,那才叫水平。 07.改善(应试教育)的办法是提高命题的水平,有一部分题是可以容许不同发挥的,不要标准答案。教学中应当加强思维训练,特别是批判性思维。通过“语用”的学习把思维能力带起来。这是我们语文教学的弱项。 08.要防止教学中过多“活动”,把读书当作活动的“支架材料”。最重要的还是读经典,读基本的书。 09.在小学初中阶段养成读书的爱好与习惯,那么也就可能打好一生发展的底子。 10.比如有个老观念:好读书不求甚解。要求学生读书别马虎,要认真,是必须的。但在阅读兴趣培养上,有时也应该允许读得快点,挑有兴趣的读,可以“不求甚解”。还有个观念:不动笔墨不看书。要求孩子凡是读书就写笔记,要学怎么写作,这也是煞风景的。孩子也应当有他们的自由阅读。

如何用好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温儒敏讲稿资料)

如何用好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 温儒敏 首先我要说的是,这套新教材到底编得怎么样,不是我们这些参与编写的人所能评定的,也不是我这个总主编说了算的,最终还得靠一线教学的实践来评判。大家要尊重新教材,理解新教材,用好新教材,但也用不着把新教材看作是不容置疑的教学标准与蓝图。教材教材,编得再好,也只是用于教学的材料,当然也会提供某些教学的框架与导向,但学情不同,用起来也应当有各自的发挥。教材是可以质疑、改动和调整的。我期待通过广大教师的实践,不断完善这套新教材。这套新教材是中央关注和批准、教育部直接领导和组织编写的,其编写资源可以说空前雄厚。前后从全国调集五六十位专家、作家、教研员和编辑,组成编写组,人教社的中语室和小语室在其中起到中坚作用。实际参与过这套教材咨询等工作的各个学科领域专家有上百人。教材还经过三十多轮评审,几百名特级教师的审读,以及多个省市几十所学校的试教。如果不是“部编”,很难动员这么多力量。它的编写质量是有保障的,作为一种“公共知识产品”,也能够被多数人接受。我们不好说这是理想的教材,但显然可以超越现有各个版本同类教材的整体水平。不必把这套教材的优点说得那么多、那么绝对,它可能只是相对的好一些,是站在既有的各种版本语文教材的“肩膀”上,提升了一些高度。部编教材取代原来人教版,以及其他一些版本,不要忘记前人的功劳。 很自然的,大家会比较新旧教材的异同。比较要关注有哪些“不同”

更要关注变化之中所体现的观念、意图和方法。这也许会引发我们去思考与探究,通过新教材的使用,去推进语文教学水平的提升。 大家现在只看到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新教材,其他还在最后送审,二年级大概8月份才能印出来。这里有必要让大家对整个部编本语文教材有个大致的印象。说是总体特色,其实也就是从编者角度,希望教材能够在哪些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概括起来,有这么4点。 一是强调立德树人,却又避免做表面文章,努力做到润物无声。 二是“接地气”,希望有新理念,又不挂空,能实用好用。 三是“守正创新”。教材编写需要听取各方面意见,会受到这样那样的制约,和一般个人著作是不同的,它的空间有限,但还是要努力去创新。新教材并没有颠覆以往的教材,而是在以前各个版本教材的基础上去创新。 四是力图贴近当代中小学生的“语文生活”,体现时代性。 以上4点,是新教材的编写理念,也是努力的方向吧。 那么,为什么要编一套部编本教材? 现在通用多个版本的语文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由各个出版社组织编写的,即所谓“一纲多本”。“一纲多本”本是个好东西,有利于调动地方和出版社的积极性,让教材编写有竞争,优中选优。但实际上又很难做到有序竞争和优中选优。主要是市场的介入和行政的干预,“一纲多本”就有点变味了,现在又只好回到统编。不是所有中小学教材都统编,只是语文、思品和历史这三科统编。中央对此显然是有政治上的考虑的。中央直接抓教材,最后定稿都是交由中央会议上讨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 教学参考 温儒敏:关于小学语文新教材的11个问题

温儒敏:关于小学语文新教材的11个问题 今年9月份,全国小学就要统一使用部编本小学语文新教材了。下面,我想结合老师们接触这套新教材之后可能比较关心的若干问题,来做些说明。一共有11个问题。 一、一年级为何要改为先认字,再学拼音? 过去都是一年级刚上学就学拼音,然后再用拼音去认字。这回改了:把拼音学习推后个把月,先认一些汉字,再学拼音,而且边学拼音边认字。这个改变体现一种更切实的教学理念。其实,传统的语文教育都是从认字开始,是在没有注音帮助的情况下进行的。以前的蒙学的办法,就是让孩子反复诵读,慢慢就会认字了。部编本多少有点回归传统。入学教育以后,第一篇识字课文,就是“天、地、人、你我、他”,六个大的楷体字扑面而来,会给刚上学的孩子留下深的印象,可能是一辈子的印象。接下来是“金、木、水、火、土”,“云对雨,雪对风”,很传统,也很有趣。为什么这样安排?要的是孩子们对汉字的原初感觉。“第一印象”不是字母abc,而是汉字“天地人”,这个顺序的改变是别有意味的:把汉语、汉字摆回到第一位,而拼音只是辅助学汉字的工具,不是目的。 先认字后学拼音,还有一个考虑,是幼小衔接,放缓坡度。对于一年级刚上学的孩子而言,一上来就是拼音,比较难,等于给了下马威,并不利于培养对语文课的兴趣。现在把拼音学习推后一点,能减少他们的畏难情绪。我看拼音学习再往后推一两个星期也无妨,总之是要想办法让小学生觉得语文学习挺有意思的,一开始就要注意培养认字读书的兴趣,这比什么都重要。 二、汉语拼音对刚上学的孩子比较难,教学有什么建议? 老师们要明确,学拼音是为了识字,当然,还有普通话正音。拼音是认字的工具,但别当作阅读的工具。汉语拼音只是拐杖,学会认字就可以不要这个拐杖了。所以,拼音教学要实事求是,降低难度。 例如,发音是比较难学的。学拼音当然要教发音的方法,但也不要过分要求。一年

小学语文部编教材主编温儒敏:关于语文教学的24条建议

小学语文部编教材主编温儒敏:关于语文教学的24条建议 1.语文或者中文学科,是所有学科中最基础的学科。正如数学家、原复旦校长苏步青所说,如果数学是学习自然科学的基础,语文则是基础的基础。语文学科的目标不光是提升语言运用的能力,还担负着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培养和文化传承的使命。 2.语文的功能,不光是提高读写能力,最基本的是培养读书的习惯。 3.深文是可以“浅讲”的。如果某一篇课文对多数学生的确太深,那么要求不妨就低一点。不要所有课文都细嚼慢咽,生怕留下哪些不懂。全都扣得那么精细,阅读量肯定上不去,语文素养也就无从谈起。 4.就语文而言,(平衡应试需要和开放教学的)办法就是鼓励多读书,别死扣教材教辅。阅读面宽了,视野开阔了,考试成绩不会差,而素质也会提升上去。有水平的老师是懂得平衡的,而没有水平的老师只会偏向应试。 5.教育者的责任就是想办法让孩子们读一点经典,可以用孩子们能够理解的方式去读,获取对于人类精神文明的尊严,学会向善和担当,不要过早陷于时尚的、物欲的泥淖。在这个浮泛的时代,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必须有人去做。 6.为什么应试教育走不出来,不能怪教育本身,这和社会的紧张程度和焦虑感有关。大家总在说优质教育资源太少,实际上是优质教育资源永远是少数。竞争如此激烈,家长如此紧张,应试教育很难抑制。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在方法上做点改进,希望能有些平衡。既让学生考得好,又不把脑子搞死,那才叫水平。 7.改善(应试教育)的办法是提高命题的水平,有一部分题是可以容许不同发挥的,不要标准答案。教学中应当加强思维训练,特别是批判性思维。通过“语用”的学习把思维能力带起来。这是我们语文教学的弱项。 8.要防止教学中过多“活动”,把读书当作活动的“支架材料”。最重要的还是读经典,读基本的书。 9.在小学初中阶段养成读书的爱好与习惯,那么也就可能打好一生发展的底子。 10.比如有个老观念:好读书不求甚解。要求学生读书别马虎,要认真,是必须的。但在阅读兴趣培养上,有时也应该允许读得快点,挑有兴趣的读,可以“不求甚解”。还有个观念:不动笔墨不看书。要求孩子凡是读书就写笔记,要学怎么写作,这也是煞风景的。孩子也应当有他们的自由阅读。

温儒敏:用好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

温儒敏:用好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值得注意的11个问题 今年9月份,全国小学就要统一使用部编本小学语文新教材了。下面,我想结合老师们接触这套新教材之后可能比较关心的若干问题,来做些说明。一共有11个问题。 一、一年级为何要改为先认字,再学拼音? 过去都是一年级刚上学就学拼音,然后再用拼音去认字。这回改了:把拼音学习推后个把月,先认一些汉字,再学拼音,而且边学拼音边认字。这个改变体现一种更切实的教学理念。其实,传统的语文教育都是从认字开始,是在没有注音帮助的情况下进行的。以前的蒙学的办法,就是让孩子反复诵读,慢慢就会认字了。部编本多少有点回归传统。入学教育以后,第一篇识字课文,就是“天、地、人、你我、他”,六个大的楷体字扑面而来,会给刚上学的孩子留下深的印象,可能是一辈子的印象。接下来是“金、木、水、火、土”,“云对雨,雪对风”,很传统,也很有趣。为什么这样安排?要的是孩子们对汉字的原初感觉。“第一印象”不是字母abc,而是汉字“天地人”,这个顺序的改变是别有意味的:把汉语、汉字摆回到第一位,而拼音只是辅助学汉字的工具,不是目的。 先认字后学拼音,还有一个考虑,是幼小衔接,放缓坡度。对于一年级刚上学的孩子而言,一上来就是拼音,比较难,等于给了下马威,并不利于培养对语文课的兴趣。现在把拼音学习推后一点,能减少他们的畏难情绪。我看拼音学习再往后推一两个星期也无妨,总之是要想办法让小学生觉得语文学习挺有意思的,一开始就要注意培养认字读书的兴趣,这比什么都重要。 二、汉语拼音对刚上学的孩子比较难,教学有什么建议? 老师们要明确,学拼音是为了识字,当然,还有普通话正音。拼音是认字的工具,但别当作阅读的工具。汉语拼音只是拐杖,学会认字就可以不要这个拐杖了。所以,拼音教学要实事求是,降低难度。 例如,发音是比较难学的。学拼音当然要教发音的方法,但也不要过分要求。一年级能拼读音节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求能直呼音节。拼音字母表是要熟记的,但不强求背诵默写。声母、韵母的音节能够书写即可,是否工整不必讲究。大致说来,就是一年级拼读准确,二年级要求熟练一点儿,也就可以了,别增加其他额外的负担。有许多学校一年级还学英语,英文字母和汉语拼音老是混淆,老师教学的压力是很大的。还有就是南方方言区的老师,为了训练一个发音,可费老劲了,效果还不好。如果认识到汉语拼音就是一个认字的“拐杖”,普通话正音无非是为了沟通,那老师的压力会小一点,辐射到学生那里负担也会轻一点,效果不见得就差。 其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已经降低了难度,有些学校可能不注意。说到普通话的学习,也要实事求是,方言区的学生会用普通话沟通,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求说得多么标准、漂亮。如果方言区的老师能结合所在地区学习普通话的发音难点,来补充设计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那就更好了。总之,学拼音就是帮助认字,不能代替认字。拼音对学普通话有正音作用,但不要把读拼音当作学普通话的办法。 另外,部编本语文的拼音教学内容还有一个变化,就是将拼音教学与认字教学结合起来,学拼音结合认字,彼此融通。对此大家也要重视。 三、“和大人一起读”是什么栏目?要列入教学计划吗? “和大人一起读”是新教材的亮点之一。大人指父母、老师或其他家庭成员与亲友。一年级刚上学的学生自己还不会读,所以让大人和他们一起读。这个栏目的用意是激发读书的兴趣,让孩子刚上学就喜欢语文,喜欢读书。这也是幼小衔接的学习方式。幼儿园主要是无纸化教学,听故事多,到了小学就开始使用纸质的阅读材料包括书本了,让孩子先和大人一起读,慢慢过渡到自己读,这过程需要大人的引导。以前的教材没有这个栏目,大家不知道如何处理。我建议你们把这个栏目纳入教学计划,但不要处理成一般课堂上的课,这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家庭。让家长少看电视、少打麻将、少上微信,多和孩子一起读书,这也等于创造了语文学习的良好氛围。可以给家长“布置作业”,让他们配合做好“和大人一起读”。现在许多家长没有和孩子一起读书的习惯,我们可以先在教室里面让老师和学生一起读,然后,通过家长会、家长课堂等形式,示范怎么实施一起读。

部编教材主编温儒敏关于语文教学的条建议

01.语文或者中文学科,是所有学科中最基础的学科。正如数学家、原复旦校长苏步青所说,如果数学是学习自然科学的基础,语文则是基础的基础。语文学科的目标不光是提升语言运用的能力,还担负着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培养和文化传承的使命。 02.语文的功能,不光是提高读写能力,最基本的是培养读书的习惯。 03.深文是可以“浅讲”的。如果某一篇课文对多数学生的确太深,那么要求不妨就低一点。不要所有课文都细嚼慢咽,生怕留下哪些不懂。全都扣得那么精细,阅读量肯定上不去,语文素养也就无从谈起。 04.就语文而言,(平衡应试需要和开放教学的)办法就是鼓励多读书,别死扣教材教辅。阅读面宽了,视野开阔了,考试成绩不会差,而素质也会提升上去。有水平的老师是懂得平衡的,而没有水平的老师只会偏向应试。 05.教育者的责任就是想办法让孩子们读一点经典,可以用孩子们能够理解的方式去读,获取对于人类精神文明的尊严,学会向善和担当,不要过早陷于时尚的、物欲的泥淖。在这个浮泛的时代,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必须有人去做。 06.为什么应试教育走不出来,不能怪教育本身,这和社会的紧张程度和焦虑感有关。大家总在说优质教育资源太少,实际上是优质教育资源永远是少数。竞争如此激烈,家长如此紧张,应试教育很难抑制。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在方法上做点改进,希望能有些平衡。既让学生考得好,又不把脑子搞死,那才叫水平。 07.改善(应试教育)的办法是提高命题的水平,有一部分题是可以容许不同发挥的,不要标准答案。教学中应当加强思维训练,特别是批判性思维。通过“语用”的学习把思维能力带起来。这是我们语文教学的弱项。 08.要防止教学中过多“活动”,把读书当作活动的“支架材料”。最重要的还是读经典,读基本的书。 09.在小学初中阶段养成读书的爱好与习惯,那么也就可能打好一生发展的底子。 10.比如有个老观念:好读书不求甚解。要求学生读书别马虎,要认真,是必须的。但在阅读兴趣培养上,有时也应该允许读得快点,挑有兴趣的读,可以“不求甚解”。还有个观念:不动笔墨不看书。要求孩子凡是读书就写笔记,要学怎么写作,这也是煞风景的。孩子也应当有他们的自由阅读。 11.没有课外阅读,那语文教学就只是“半截子”的。新编语文教材主张读书为主,读书为要。抓住这条,就可能化繁为简。语文江湖很大,有各种流派,你提出某种观点,挑刺都会很多,但还是要抓住读书这个本质。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温儒敏)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 温儒敏 首先让我代表“部编本”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编写组,感谢大家采用这套教材,我想介绍一下这套新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它与其他版本(包括原来人教版)的不同,还想从七个方面讨论“部编本”教材“新”在何处,并结合教学对新教材的使用提出一些建议。 一、“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背景 这套新的教材包括小学和初中两部分,是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材,前面加上三个字“部编本”,全称就是“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今年先行发行并投入使用的是一年级和七年级。其他年级教材还将陆续投入使用,要逐步取代原来的人教版小学与初中的语文教材。以前我们习惯以出版社而简称各个版本教材,比如“人教版”“苏教版”“粤教版”等等,这套新教材则可以叫“部编本”。 现有的语文教材编写出版还是“一纲多本”,大都是十多年前出版的,小学有12种版本,初中有8种版本,以后不会再增加新的版本了。原有的几个版本现在也都作了修订,和“部编本”一同投入使用。“部编本”取代了原来人教版,占有的使用面比较大,小学约达70%,初中超过70%。其覆盖面还要逐步扩大,成为统编教材。 为什么要编一套“部编本”教材?背景是什么? 这是中央的决定。早在2009年中央宣传思想工作小组就召开过专题会议讨论教材问题,考虑到实施“一纲多本”之后,虽然调动了

地方和出版社的积极性,教材的编写出版呈现活跃的局面,但也出现一些问题,主要是市场的介入,教材的选择使用往往受经济等因素左右,不能真正做到选优。另外,就是教材主要有几个出版社组织编写,受到一些条件限制,加上当时编制的时间紧,评审的机制也不健全,出版社生怕不通过,编得比较仓促,这都影响到教材质量。社会上很关注教材,批评的声音不绝于耳,某些媒体也拿教材炒作,这也引起中央的注意。鉴于上述情况,有特别考虑到加强意识形态的需要,在2009年的会议上,中央领导同志(李长春同志)就指示要组织编写德育、历史和语文这三科教材,并把这项任务交给了教育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教材问题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刘云山和刘延东、刘奇葆同志就三科教材编写也多次提出要求。2011年,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三科教材的编写申报,通过评审、推荐、遴选,报中央批准,组建了三科教材的编写团队。语文编写组主要有三部分人组成,一是学科专家,包括一些作家、诗人;二是优秀的教研员和教师;三是人教室中语室和小语室为主的编辑。前后参加编写组的有60多人,另外还有外围的各学科的咨询专家、学者,人数就更多了。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从2012年3月8日正式启动,到现在四年多了。以往教材编制都有出版社来实施,请个主编,搭起班子最多也就用一二年。“部编本””却用了四年,现在还没有编完。因为是“部编本”,上级领导非常关心,牵涉到方方面面的事也比较复杂,用的时间比较多,但也可以多打磨,变得更加精心一些。

温儒敏语文部编版教材的特点

部编初中语文教材的 4 个特点和 9 个建议(温儒敏) 温儒敏(山东大学文科一级教授,曾任北大中文系主任) 部编本语文教材投入使用,就像一部作品面世,那么有哪些成功与不足,是好是坏,就交给读者去评判,最终还得靠一线教学的总体效果来评判。 这套教材从 2012 年 3 月启动编写,到现在 5 年多了,还有几个年级尚待最后通过中央思想 宣传工作小组的批准。(这个关把的非常好,因为这是千秋大业。在国际国内形势复杂的情 况下,培养什么样的接班人特别重要。)时间实在拖得太长,编得也很辛苦。(值得做的事 都是很不容易的,但也正是很有价值才更值得去做。)主要是上上下下都这套教材的期望值太 高,中央和教育部直接关注和领 导,不断下达各种要求和指示,社会各方面也纷纷提出批评建议,目光都聚焦这套教材,不 容许出任何差错。(对一线使用者来说,我们也要更好地使用好这套 教材,多学习,吃透精神。人教社中语室起了中坚作用,每年能在 8·18 之日参加他们组织的活动,很幸运也很自豪!) 如果不是“部编本”,很难动员和运用这么庞大的编写资源。这也保证了这套教材政治上是 符合要求的,基本质量也可以说是上乘的,起码是多数人能接受的公共知识产品。 这也许不是最理想的教材,但显然已经超越现有各个版本同类教材的水平。我想这也大致符合实际,不必把这套教材的优点说的那么多、那么绝对,它可能只是相对的好一些,是站在 既有的各种版本语文教材的肩膀上,提升了一些高度。所以“部编本”取代原来人教版,以及 其他一些版本,不要忘记它们的功劳。 参加培训不只是关心选进了那些课文及作者,更主要的是要重视“部编本”语文教材所体现的某些教学理念,以及改革语文教学现状的某些动向。要比较新教材和原来教材的不同,这是大家比较关心的,但我提醒大家更要关注这些“不同”、变化之中所体现的观念、意图和方法。当然,这些新的观念、意图与方法不一定就是对的,也不一定非得在教学中落实的,但总 要去思考、鉴识和评判,甚至能引发某些问题意识,某些新的研究课题。 激发语文教学改革,帮助一线老师提升教学质量。要尊重新教材,理解新教材,用好新教 材,教材也只是用于教学的材料和文本,是应当服务于一线教学实践,满足教学需要的, 也是可以质疑、改动和调整的。 希望有所创新和突破的。 “部编本”的总体特色,可以从四方面去看。 1、“部编本”语文的立意和眼界是比较高的。重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 指导思想明确,措施落实。价值观的体现注意整体规划,有机渗透,化

温儒敏 语文部编版教材的特点

部编初中语文教材的4个特点和9个建议(温儒敏) 温儒敏(山东大学文科一级教授,曾任北大中文系主任) 部编本语文教材投入使用,就像一部作品面世,那么有哪些成功与不足,是好是坏,就交给读者去评判,最终还得靠一线教学的总体效果来评判。 这套教材从2012年3月启动编写,到现在5年多了,还有几个年级尚待最后通过中央思想宣传工作小组的批准。(这个关把的非常好,因为这是千秋大业。在国际国内形势复杂的情况下,培养什么样的接班人特别重要。)时间实在拖得太长,编得也很辛苦。(值得做的事都是很不容易的,但也正是很有价值才更值得去做。)主要是上上下下都这套教材的期望值太高,中央和教育部直接关注和领导,不断下达各种要求和指示,社会各方面也纷纷提出批评建议,目光都聚焦这套教材,不容许出任何差错。(对一线使用者来说,我们也要更好地使用好这套教材,多学习,吃透精神。人教社中语室起了中坚作用,每年能在8·18之日参加他们组织的活动,很幸运也很自豪!) 如果不是“部编本”,很难动员和运用这么庞大的编写资源。这也保证了这套教材政治上是符合要求的,基本质量也可以说是上乘的,起码是多数人能接受的公共知识产品。 这也许不是最理想的教材,但显然已经超越现有各个版本同类教材的水平。我想这也大致符合实际,不必把这套教材的优点说的那么多、那么绝对,它可能只是相对的好一些,是站在既有的各种版本语文教材的肩膀上,提升了一些高度。所以“部编本”取代原来人教版,以及其他一些版本,不要忘记它们的功劳。 参加培训不只是关心选进了那些课文及作者,更主要的是要重视“部编本”语文教材所体现的某些教学理念,以及改革语文教学现状的某些动向。要比较新教材和原来教材的不同,这是大家比较关心的,但我提醒大家更要关注这些“不同”、变化之中所体现的观念、意图和方法。当然,这些新的观念、意图与方法不一定就是对的,也不一定非得在教学中落实的,但总要去思考、鉴识和评判,甚至能引发某些问题意识,某些新的研究课题。 激发语文教学改革,帮助一线老师提升教学质量。要尊重新教材,理解新教材,用好新教材,教材也只是用于教学的材料和文本,是应当服务于一线教学实践,满足教学需要的,也是可以质疑、改动和调整的。 希望有所创新和突破的。 “部编本”的总体特色,可以从四方面去看。 1、“部编本”语文的立意和眼界是比较高的。重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指导思想明确,措施落实。价值观的体现注意整体规划,有机渗透,化

如何用好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温儒敏教授提出的部编教材使用建议

如何用好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温儒敏教授提出的部编教材使用建议 01 首先我要说的是,这套新教材到底编得怎么样,不是我们这些参与编写的人所能评定的,也不是我这个总主编说了算的,最终还得靠一线教学的实践来评判。大家要尊重新教材,理解新教材,用好新教材,但也用不着把新教材看作是不容置疑的教学标准与蓝图。教材教材,编得再好,也只是用于教学的材料,当然也会提供某些教学的框架与导向,但学情不同,用起来也应当有各自的发挥。教材是可以质疑、改动和调整的。我期待通过广大教师的实践,不断完善这套新教材。 这套新教材是中央关注和批准、教育部直接领导和组织编写的,其编写资源可以说空前雄厚。前后从全国调集五六十位专家、作家、教研员和编辑,组成编写组,人教社的中语室和小语室在其中起到中坚作用。实际参与过这套教材咨询等工作的各个学科领域专家有上百人。教材还经过三十多轮评审,几百名特级教师的审读,以及多个省市几十所学校的试教。如果不是“部编”,很难动员这么多力量。它的编写质量是有保障的,作为一种“公共知识产品”,也能够被多数人接受。我们不好说这是理想的教材,但显然可以超越现有各个版本同类教材的整体水平。不必把这套教材的优点说得那么多、那么绝对,它可能只是相对的好一些,是站在既有的各种版本语文教材的“肩膀”上,提升了一些高度。部编教材取代原来人教版,以及其他一些版本,不要忘记前人的功劳。

很自然的,大家会比较新旧教材的异同。比较要关注有哪些“不同”更要关注变化之中所体现的观念、意图和方法。这也许会引发我们去思考与探究,通过新教材的使用,去推进语文教学水平的提升。 大家现在只看到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新教材,其他还在最后送审,二年级大概8月份才能印出来。这里有必要让大家对整个部编本语文教材有个大致的印象。说是总体特色,其实也就是从编者角度,希望教材能够在哪些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概括起来,有这么4点。 一是强调立德树人,却又避免做表面文章,努力做到润物无声。 二是“接地气”,希望有新理念,又不挂空,能实用好用。 三是“守正创新”。教材编写需要听取各方面意见,会受到这样那样的制约,和一般个人著作是不同的,它的空间有限,但还是要努力去创新。新教材并没有颠覆以往的教材,而是在以前各个版本教材的基础上去创新。 四是力图贴近当代中小学生的“语文生活”,体现时代性。 以上4点,是新教材的编写理念,也是努力的方向吧。 02 那么,为什么要编一套部编本教材? 现在通用多个版本的语文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由各个出版社组织编写的,即所谓“一纲多本”。“一纲多本”本是个好东西,有利于调动地方和出版社的积极性,让教材编写有竞争,优中选优。但实际上又很难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及使用建议温儒敏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 一、“部编本”语文教材的总体特色 1.体现核心价值观,做到“整体规划,有机渗透”。 中央领导指出,教材编写实质上就是国家行为。有什么样的教材,就有什么样的国民。这就站到一个“国家行为”的高度来要求教材编写了。“部编教材”应当也可以做到比一般版本教材站得更高,视野更加开阔。“部编本”语文教材是由教育部出面聘请主编和编写专家,调集了全国最强的编写队伍,有条件在总体质量和水平上超越现有各种版本的教材。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立意要高,高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指导思想明确,措施落实。措施就是八个字:“整体规划,有机渗透”。任何教材的编写都有自己的价值观,有基本的意识形态立场。作为“部编本”,这方面要求更高。 新教材编写强调“整体规划,有机渗透”,并不等于所谓“政治挂帅”,而是要处处考虑尽可能服务于立德树人的目标。教材编写是整个教育的一环,我们的教育终究要立德树人,这个“德”,包括了政治,但远不止政治,还有道德、理想、情操等诸多方面的“德”。现在社会发展,出现很多前所未料的新问题,精神道德的滑坡让大家都担忧,这其实也是意识形态问题,整个教育包括教材编写不可能回避这问题。立德树人非常必要,教材编写应当在这方面有所作为。 整个教材编写过程,中央和教育部对立德树人,体现核心价值观是有很多指示和要求的。如何做好?从编写的指导思想看,是紧密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来体现核心价值观的。功夫就在这种“结合”上。我们努力要避免的,是“表面文章”,是“穿靴戴帽”,而要做到“有机渗透”,使价值观化为语文的“血肉”。注意把那些能充分体现核心价值观,特别是两个“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融入教材的文章选篇、内容安排、导语和习题的设计等诸多方面,融入语文所包含的语言教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让学生乐于接受,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老师们拿到新教材,会感到立意的确比较高了,也很大气,既体现主流价值观,又不停留于“说教”。 教育部汇报时用了“润物无声”四个字。中央领导和评审专家对这一点是非常看好的。我们使用这套教材,也应当注意把核心价值观“有机渗透”,又“润物无声”,减少说教。再实际教学中,这也许不容易做到,但这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2.接地气,满足一线需要,对教学弊病起纠偏作用。 在确定编写方案之前,编写组对十多年来课程改革以及课程标准实施的得失状况,进行了细致的调查总结,让“课改”的经验,包括这些年提出的“以人为本”“自主性学习”等新的教学理念,在语文教材中沉淀下来。比如综合性学习,以及某些习题的设计,都在做这种“沉淀”。同时,又实事求是,正视某些不符合教学规律的偏向。比如,现在语文教学普遍是两多一少:精读精讲太多,反复操练太多,学生读书太少。新编语文教材注意到这个问题,采取了一些改进办法。 “部编本”语文教材还格外注重让语文课往课外阅读延伸,往学生的语文生活延伸。小学一年级安排了“和大人一起读”栏目。到了高年级和初中,每个单元都有往课外阅读延伸的设计,还安排了包括“名著导读”“古典诗文诵读”等栏目。新编语文力图让“教 读”“自读”,加上“课外导读”,构成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这也是考虑到目前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的读书少的弊病,想在教材中起到某种纠偏的作用。此外,关于语文知识教学的问题,也是这些年一线教学中比较混乱的,新教材也力图有所作为。我想老师们对这些都会比较关心,下面还会做专门的探讨。 3.加强了教材编写的科学性。

温儒敏先生谈“部编本”语文教材

温儒敏先生谈“部编本”语文教材 小学语文名师我们不是知识的生产者,我们只是知识的搬运工。以更专注的姿态,帮你寻找更多适合自己成长的有效资源还有那些锲入心灵的文字。与高人交心,轻松学习,把时间留给更重要的人更重要的事。精彩就点击右上角分享出去,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温儒敏先生谈“部编本”语文教材“部编本”语文教材的总体特色:体现核心价值观,做到“整体规划,有机渗透”;接地气,满足一线需要,对教学弊病起纠偏作用;加强了教材编写的科学性;贴近当代学生生活,体现时代性。创新点与使用建议:选文强调四个标准;更加灵活的单元结构体例;重视语文核心素养,重建语文知识体系;阅读教学实施“三位一体”,区分不同课型;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制;识字写字教学更加讲究科学性;提高写作教学的效果。01一、“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背景这套新的教材包括小学和初中两部分,是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材,前面加上三个字“部编本”,全称就是“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今年先发行并投入使用的是一年级和七年级。“部编本”取代了原来人教版,占有的使用面比较大,小学约占50%多一点,初中约占60%。其覆盖面还要逐步扩大,成为统编教材。“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从2012年3月8日正式启动,四年来, 教材编写经过非常复杂、曲折的程序,从编写大纲和样张、征求意见、大纲送审,到进入编写,广泛征求意见,确定选文,反复讨论和调整体例框架,编写导语、习题,先后集中全组讨论就有十几次,分头开会研讨的次数更不计其数。起始年级初稿出来后,严格把关,先后经过14轮评审,包括 学科评审、综合评审、专题评审和终审这四个环节。还送100名基层的特级 教师提意见,最后才提交给教育部,并于2014年8月直接向中央汇报,又经过一年的修改和试教,终于在2016年6月底的中央宣传思想工作小组会上得以通过,并 被批准投入使用。02二、“部编本”语文教材的总体特色01

语文教学:温儒敏教授谈部编教材使用建议

语文教学:温儒敏教授谈部编教材使用建议新教材如何使用? 温儒敏 【编者:今年九月,中小学教材将全面使用部编版本,教好语文不是一日之功,面对新形式和新教材,一线语文教师如何能更扎实地提高教学水平,北京大学温儒敏教授从教材编者及教育研究者的角度为一线教师教学指明方向!】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使用的几点建议 这是近日我为部编本语文教材使用教研员培训会所做的讲座整理稿,文字来不及打磨,先此发表,供老师们参考,并批评指导。 部编本语文教材投入使用,就像一部作品面世,那么有哪些成功与不足,是好是坏,就交给读者去评判,就要看读者接受反应情况如何。教材到底编的怎么样,不是我们这些参与编写的人所能评定的,更不是我这个总主编说了算的,最终还得靠一线教学的总体效果来评判。 这套教材从2012年3月启动编写,到现在5年多了,还有几个年级尚待最后通过中央思想宣传工作小组的批准,时间实在拖得太长,编得也很辛苦。主要是上上下下都这套教材的期望值太高,中央和教育部直接和领导,不断下达各种要求和指示,社会各方面也纷纷提出批评建议,目光都聚焦这套教材,不容许出任何差错,教材编者的压力大,大量的精力都耗费在一些平衡和解释上。这大概也就是带官方色彩的部编本的命运。 不过,因为中央重视,教育部直接领导,这套教材的编写资源也是空前雄厚的。前后从全国调集五六十位专家、学者、作家、教研员、老师和编辑,组成编写组。人教社中语室和小语室在其中起到组织和编写的中坚作用。实际参与过这套教材咨询等工作的各个学科领域专家有上百人。教材还先后经过三十多轮评审,几百名特级教师的审读,以及多个省市几十所学校的试教。如果不是部编本,很难动员和运用这么庞大的编写资源。这也保证了这套教材政治上是符合要求的,基本质量也可以说是上乘的,起码是多数人能接受的公共知识产品。我在向中央汇报时说过,这也许不是最理想的教材,但显然已经超越现有各个版本同类教材的水平。我想这也大致符合实际,不必把这套教材的优点说的那么多、那么绝对,它可能只是相对的好一些,是站在既有的各种版本语文教材的肩膀上,提升了一些高度。所以部编本取代原来人教版,以及其他一些版本,不要忘记它们的功劳。 大家来参加培训,我还想说的是,要重视部编本语文教材所体现的某些教学理念,以及改革语文教学现状的某些动向。要比较新教材和原来教材的不同,这是大家比较关心的,但我提醒大家更要这些不同、变化之中所体现的观念、意图和方法。当然,这些新的观念、意图与方法不一定就是对的,也不一定非得在教学中落实的,但总要去思考、鉴识和评判,甚至能引发某些问题意识,某些新的研究课题。那么这套新教材就会激发语文教学改革,帮助一线老师提升教学质量。要尊重新教材,理解新教材,用好新教材,但也用不着把新教材看做是不容置疑的教学标准与蓝图。教材教材,编的再好,也只是用于教学的材料和文本,是应当服务于一线教学实践,满足教学需要的,也是可以质疑、改动和调整的。所以这次培训会上我和我的团队提出的意见有什么不妥的,大家完全可以批评更正,我们更期待通过千百万一线教学的实践,来检验这套新教材,不断充实和完善这套新教材。 以上是一个情况介绍和表态,下来我说说这套教材的总体特色,或者从编者角度说,哪些方面是希望有所创新和突破的。 部编本的总体特色,可以从四方面去看 部编本语文的立意和眼界是比较高的。重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指导思想明确,措施落实。价值观的体现注意整体规划,有机渗透,化为语文的血肉。这套教材

温儒敏:如何用好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

温儒敏:如何用好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 首先我要说的是,这套新教材到底编得怎么样,不是我们这些参与编写的人所能评定的,也不是我这个总主编说了算的,最终还得靠一线教学的实践来评判。大家要尊重新教材,理解新教材,用好新教材,但也用不着把新教材看作是不容置疑的教学标准与蓝图。教材教材,编得再好,也只是用于教学的材料,当然也会提供某些教学的框架与导向,但学情不同,用起来也应当有各自的发挥。教材是可以质疑、改动和调整的。我期待通过广大教师的实践,不断完善这套新教材。 这套新教材是中央关注和批准、教育部直接领导和组织编写的,其编写资源可以说空前雄厚。前后从全国调集五六十位专家、作家、教研员和编辑,组成编写组,人教社的中语室和小语室在其中起到中坚作用。实际参与过这套教材咨询等工作的各个学科领域专家有上百人。教材还经过三十多轮评审,几百名特级教师的审读,以及多个省市几十所学校的试教。如果不是“部编”,很难动员这么多力量。它的编写质量是有保障的,作为一种“公共知识产品”,也能够被多数人接受。我们不好说这是理想的教材,但显然可以超越现有各个版本同类教材的整体水平。不必把这套教材的优点说得那么多、那么绝对,它可能只是相对的好一些,是站在既有的各种版本语文教材的“肩膀”上,提升了一些高度。部编教材取代原来人教版,以及其他一些版本,不要忘记前人的功劳。 很自然的,大家会比较新旧教材的异同。比较要关注有哪些“不同”更要关注变化之中所体现的观念、意图和方法。这也许会引发我们去思考与探究,通过新教材的使用,去推进语文教学水平的提升。 大家现在只看到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新教材,其他还在最后送审,二年级大概8月份才能印出来。这里有必要让大家对整个部编本语文教材有个大致的印象。说是总体特色,其实也就是从编者角度,希望教材能够在哪些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概括起来,有这么4点。 一是强调立德树人,却又避免做表面文章,努力做到润物无声。 二是“接地气”,希望有新理念,又不挂空,能实用好用。 三是“守正创新”。教材编写需要听取各方面意见,会受到这样那样的制约,和一般个人著作是不同的,它的空间有限,但还是要努力去创新。新教材并没有颠覆以往的教材,而是在以前各个版本教材的基础上去创新。 四是力图贴近当代中小学生的“语文生活”,体现时代性。 以上4点,是新教材的编写理念,也是努力的方向吧。 那么,为什么要编一套部编本教材? 现在通用多个版本的语文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由各个出版社组织编写的,即所谓“一纲多本”。“一纲多本”本是个好东西,有利于调动地方和出版社的积极性,让教材编写有竞争,优中选优。但实际上又很难做到有序竞争和优中选优。主要是市场的介入和行政的干预,“一纲多本”就有点变味了,现在又只好回到统编。不是所有中小学教材都统编,只是语文、思品和历史这三科统编。中央对此显然是有政治上的考虑的。中央直接抓教材,最后定稿都是交由中央会议上讨论的。为什么这么重视?因为有什么样的教材,就有什么样的国民。我们也应当从这个角度来理解语文教材的统编吧。 下面,我想结合老师们接触这套新教材之后可能比较关心的若干问题,来做些说明。一共有11个问题。 一、一年级为何要改为先认字,再学拼音? 过去都是一年级刚上学就学拼音,然后再用拼音去认字。这回改了:把拼音学习推后个把月,先认一些汉字,再学拼音,而且边学拼音边认字。这个改变体现一种更切实的教学理念。其实,传统的语文教育都是从认字开始,是在没有注音帮助的情况下进行的。以前的蒙

部编教材主编温儒敏关于语文教学的条建议

部编教材主编温儒敏关于语文教学的条建议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

部编教材主编温儒敏:关于语文教学的24条建议 01.语文或者中文学科,是所有学科中最基础的学科。正如数学家、原复旦校长苏步青所说,如果数学是学习自然科学的基础,语文则是基础的基础。语文学科的目标不光是提升语言运用的能力,还担负着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培养和文化传承的使命。 02.语文的功能,不光是提高读写能力,最基本的是培养读书的习惯。 03.深文是可以“浅讲”的。如果某一篇课文对多数学生的确太深,那么要求不妨就低一点。不要所有课文都细嚼慢咽,生怕留下哪些不懂。全都扣得那么精细,阅读量肯定上不去,语文素养也就无从谈起。 04.就语文而言,(平衡应试需要和开放教学的)办法就是鼓励多读书,别死扣教材教辅。阅读面宽了,视野开阔了,考试成绩不会差,而素质也会提升上去。有水平的老师是懂得平衡的,而没有水平的老师只会偏向应试。 05.教育者的责任就是想办法让孩子们读一点经典,可以用孩子们能够理解的方式去读,获取对于人类精神文明的尊严,学会向善和担当,不要过早陷于时尚的、物欲的泥淖。在这个浮泛的时代,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必须有人去做。 06.为什么应试教育走不出来,不能怪教育本身,这和社会的紧张程度和焦虑感有关。大家总在说优质教育资源太少,实际上是优质教育资源永远是少数。竞争如此激烈,家长如此紧张,应试教育很难抑制。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在方法上做点改进,希望能有些平衡。既让学生考得好,又不把脑子搞死,那才叫水平。 07.改善(应试教育)的办法是提高命题的水平,有一部分题是可以容许不同发挥的,不要标准答案。教学中应当加强思维训练,特别是批判性思维。通过“语用”的学习把思维能力带起来。这是我们语文教学的弱项。 08.要防止教学中过多“活动”,把读书当作活动的“支架材料”。最重要的还是读经典,读基本的书。 09.在小学初中阶段养成读书的爱好与习惯,那么也就可能打好一生发展的底子。

部编教材主编温儒敏关于语文教学的条建议

部编教材主编温儒敏关于语文教学的条建议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01.语文或者中文学科,是所有学科中最基础的学科。正如数学家、原复旦校长苏步青所说,如果数学是学习自然科学的基础,语文则是基础的基础。语文学科的目标不光是提升语言运用的能力,还担负着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培养和文化传承的使命。 02.语文的功能,不光是提高读写能力,最基本的是培养读书的习惯。 03.深文是可以“浅讲”的。如果某一篇课文对多数学生的确太深,那么要求不妨就低一点。不要所有课文都细嚼慢咽,生怕留下哪些不懂。全都扣得那么精细,阅读量肯定上不去,语文素养也就无从谈起。 04.就语文而言,(平衡应试需要和开放教学的)办法就是鼓励多读书,别死扣教材教辅。阅读面宽了,视野开阔了,考试成绩不会差,而素质也会提升上去。有水平的老师是懂得平衡的,而没有水平的老师只会偏向应试。 05.教育者的责任就是想办法让孩子们读一点经典,可以用孩子们能够理解的方式去读,获取对于人类精神文明的尊严,学会向善和担当,不要过早陷于时尚的、物欲的泥淖。在这个浮泛的时代,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必须有人去做。 06.为什么应试教育走不出来,不能怪教育本身,这和社会的紧张程度和焦虑感有关。大家总在说优质教育资源太少,实际上是优质教育资源永远是少数。竞争如此激烈,家长如此紧张,应试教育很难抑制。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在方法上做点改进,希望能有些平衡。既让学生考得好,又不把脑子搞死,那才叫水平。 07.改善(应试教育)的办法是提高命题的水平,有一部分题是可以容许不同发挥的,不要标准答案。教学中应当加强思维训练,特别是批判性思维。通过“语用”的学习把思维能力带起来。这是我们语文教学的弱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