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律法规列表

行政法律法规列表
行政法律法规列表

行政法律行政主体

国务院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

(1997年8月3日)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21007年2月24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2',005年4月27日)

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

(2007年4月2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2007年4月5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

(1997年5月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实施条例

(2004年9月17日)

信访条例

(2005年1月10日)

行政立法

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

(2001年11月16日)

规章制定程序条例

(2001年11月16日)

法规规章备案条例

(2001年12月14日)

行政许可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2003年8月27日)

行政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2009年8月2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2005年8月28日)

行政强制

劳动教养试行办法

(1982年1月21日)

行政给付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

(1999年9月28日)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2003年6月20日)

军人抚恤优待条例

(2004年8月1日)

行政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007年10月28日)

政府采购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

(2002年6月29日)

行政复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

(2009年8月2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

(2007年5月29日)

行政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1989年4月4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若干问题的解释

(2000年3月8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

(2002年7月24日)

司法解释

一、行政实体法

1.行政主体

[司法文件]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路路政管理机构行政主体资格及有关法律适用问题的答复(1995.1.15)(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工商行政管理检查所是否具有行政主体资格问题的答复(1995.12.18)(1)

最高人民法院对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福建省地方税务局稽查分局是否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请示报告》的答复意见(1999.10.21)(1)

[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2005.4.27)(2)

2.抽象行政行为

[司法文件]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部门规章之间规定不一致时应如何对待问题的复函(1991.10.16)(1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对地方性法规的规定与法律和行政法规不一致的应当执行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的复函(1993.3.11)(1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对缺乏法律和法规依据的规章的规定应如何参照问题的答复(1994.1.13)(11)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呼和浩特市废旧金属管理暂行规定》的效力问题的答复(1996.9.23)(12)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对包头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包头市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线路经营权有偿出让和转让的实施办法》中设定罚则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定问题的答复

最高人民法院对人民法院在审理盐业行政案件中如何适用国务院《食盐专营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与《河南省盐业管理条例》第三十条第一款规定问题的答复(2003.4.29)(1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道路运输市场管理的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规定不一致的法律适用问题的答复(2003.8.15)(12)

[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2000.3.15)(13)

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2001.11.16)(21)

觇章制定程序条例(2001.11.16)(23)

3.具体行政行为

1)司法行政管理

[司法文件]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对《关于审理公证行政案件中适用法规问题的请示》的答复(1999.8.16)(27)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劳动教养行政案件是否遵循(刑事诉讼法)确立的基本原则的情示》的答复(1999.10.18)(27)

[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2005.8.28)(27)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2007.10.28修订)(31)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1994.12.29)(37)

[指导案例]

白光华不服天津市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劳动教养决定案(42)

(2)公安行政管理

[司法文件1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铁路系统治安案件处罚权问题的电话答复(1990.3.20)(44)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出售淫秽物品如何计算追溯期限问题的电话答复(1991.8.21)(45)

[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2005.8.28) 45)

公安机关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问题的解释(2006.1.23)(56) 公安机关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问题的解释(二)(2007.1.26)(59)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2006-8.24)(60)

(3)交通行政管理

[司法文件]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公安部《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二十八条与国务院《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十三条如何适用问题的复函(1997.3.7)…(77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对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应泽忠诉西峡县交通局行政强制措施案的法律问题的请示》的答复意见(1998.12.27)(77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对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广东省雷州市外经公司凯华食品厂、刘秋海和冯昌炳不服广西北海市银海区公安交通警察大队暂扣汽车及其行驶证一案有关问题的请示》答复意见(1999.2.2)(7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审理农用运输车行政管理纠纷案件应当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答复(2000.2.29)(7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人民法院审理公路交通行政案件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答复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安交警部门能否以交通违章行为未处理为由不予核发机动车检验合格标志问题的答复(2008.11.17)一(78)

[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07.12.29修正)(78)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2008.8.27)(90)

[指导案例]

廖宗荣诉重庆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第二支队道路交通管理行政处罚决定案I(99)

(4)计生、劳动、社保行政管理

[司法文件]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自费出国留学人员计划生育有关问题的答复(1997.7.15)(101)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庭关于劳动行政部门是否有权作出强制企业支付工伤职工医疗费用的决定的答复(1998.2.15)(101)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就《焦作爱依斯万方公司诉焦作市劳动局工伤认定案件的请示》的电话答复(2005.1.12)(102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离退休人员与现工作单位之间是否构成劳动关系以及工作时间内受伤是否适用<工伤保险条例》问题的答复(2007.7.5)(105)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职工外出学习休息期间受到他人伤害应否认定为工伤问题的答复(2007.9.7)(105)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车辆挂靠其他单位经营车辆实际所有人聘用的司机工作中伤亡能否认定为工伤问题的答复(2007.12.3)(105)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工伤保险条例)第六十四条理解和适用问题请示的答复(2009.6.10)(106)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劳动行政部门在工伤认定程序中是否具有劳动关系确认权请示的答复(2009.7.20)(106)

[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2001.12.29)(106)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09.8.27修正)(1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9.8.27修正)(116)

工伤保险条例(2003.4.27)(125)

工伤认定办法(2003.9.23)(132)

[指导案例]

扬庆峰诉无锡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伤认定行政纠纷案(133)

何文良诉成都市武侯区劳动局工伤认定行政行为案(138)

北京国玉大酒店有限公司诉北京市朝阳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伤认定行政纠纷案(141)

铃王公司诉无锡市劳动局工伤认定决定行政纠纷案f146)

孙立兴诉天津园区劳动局工伤认定行政纠纷案(151)

邵仲国诉黄浦区安监局安全生产行政处罚决定案f154)

(5)资源行政管理

[司法文件]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河道采砂应否缴纳矿产资源补偿费问题的答复(1995.9.6)(15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征收水资源费法律适用问题的答复(1995.10.20)(15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地下热水的属性及适用法律问题的答复(1996.5.6)(160)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中央直属火电厂的循环冷却水是否征收水资源费的答复意见

(1996.10.9)(160)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非法取得土地使用权再转让行为的法律适用问题的答复(1998.5.15)(160)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对雇工引起草原火灾的,可否追究雇主的连带经济责任的答复(1998.7.7)(160)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对农民长期使用但未取得合法权属证明的土地应如何确定权属问题的答复(1998.8.17)(161)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对人民防空部门出租人防设施,以洞养洞.是否收取土地出让金的答复(1998.12.6)(161)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征收中央直属发电厂的水力发电用水和火力发电贯流式冷却用水水资源费问题的答复(2007.11.5)(161)

[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8.28修正)(161)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2009.8.27修正)(170)

(6)城乡建设行政管理

[司法文件]

最高人民法院对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是否应由计量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计量认证问题的请示》的答复(1997.8.29)(175)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对如何适用《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十五条规定的答复(2001.12.29)(175)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农村集体土地征用后地上房屋拆迁补偿有关问题的答复(2005.10.12)(17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能否对建筑领域转包行为进行处罚及法律适用问题的答复(2009.11.19) (178)

[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1Q 28) (178)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2009.8.27修正)(186)

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2001.6.13) (191)

[指导案例]

陆廷佐诉上海市闸北区房屋土地管理局房屋拆迁行政裁决纠纷案(194)

丰浩江等人诉广东省东莞市规划局房屋拆迁行政裁决纠纷案(197)

宋莉莉诉宿迁市建设局房屋拆迁补偿安置裁决案(200)

念泗三村28幢楼居民35人诉扬州市规划局行政许可行为侵权案(203)

夏善荣诉徐州市建设局行政证明纠纷案(208)

沈希贤等182人诉北京市规划委员会颁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纠纷案(214)

中海雅园管委会诉海淀区房管局不履行法定职责案(217)

(7)食品、药品、卫生行政管理

[司法文件]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食品卫生监督机构能否采用“查封”措施的答复(1991.10.91(219)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人民法院在审理药品管理行政案件中,涉及行使药品监督职权时应当适用《药品管理法》的有关规定的答复(1999.12.8)(220)

最高人民法院对人民法院在审理计量行政案件中涉及的应否对食品卫生监督机构进行计量认证问题的答复(2003.4.29)(220)

[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2001.2.28修订)(232)

(8)工商、质监、检疫行政管理

[司法文件]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对苹果苗木的检疫职权应由何部门行使的答复(1995.9.18)(241)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如何适用国务院国发[1994]41号文件有关问题请示的答复(1997.6.4)(242)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对吉林省高院“关于个体诊所是否应向工商行政部门办理营业执照的请示”的答复(1999.1.19)(242)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对违法收取电费的行为应由物价行政管理部门监督管理的答复(1999.11.17)(24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人民法院审理产品质量监督行政案件该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答复(2000.2.18)(242)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对保险公司不正当竞争行为如何确定监督检查主体的答复(2000.4.19)(24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保险公司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行政处罚案件时如何确定行政主体问题的复函(2003.12.10)(243)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审查颁发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是否以环保评价许可为前置条件问题的答复(2006.11.27)(243)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保险机构不正当竞争行为是否有权查处的答复(243)

[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1997.12.29)(244)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管理条例(2005.12.18修订) (247)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1988.6.3)(256)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2009.8.27修正)(259)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2007)(265)

动物检疫管理办法(2004.7.1修订)(273)

(9)专利、商标行政管理

[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2001.6.22)(27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案件有关管辖和法律适用范围问题的解释(2002.1.9)(278)[司法文件]

最高人民法院对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如何协助执行法院财产保全裁定的函》的答复意见(2000.1.28)(279)

最高人民法院对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征求对协助执行专利申请权财产保全裁定的意见的函》的答复意见(2001.10.25)(28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当宣告专利权无效或者维持专利权的决定已被提起行政诉讼时相关的专利侵权案件是否应当中止审理问题的请示》的批复(2003.4.15)(28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注册商标专用权进行财产保全和执行等问题的复函(2002.1.9)(281) [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2008.12.27修正) (282)

(10)税务、国资行政管理

[司法文件]

曩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大力支持税收征管工作的通知(1989.11.4)(29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I 用保障和促进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通知(19938.6)(296)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红帽子”企业产权纠纷处理有关问题的意见(2004.1.16)(296)

[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2001.4.28修订)(297)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2008.10.28)(305)

(11)外贸行政管理

[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国际贸易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2002.8.27)(31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反倾销行政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2002.11.21)(31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反补贴行政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2002.11.21)(314) [司法文件]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对佳木斯进出口公司第二部诉绥芬河市口岸管理委员会拍卖财产案的答复(1996.7.25)(315)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对人民法院审理港务监督行政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答复(2000.11.1)(315)

[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2004.4.6修订)f3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2004.3.3l修订)(3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补贴条例(2004.3.3l修订)(326)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障措施条例(21104.3.3l修订)(331)

[指导案例]

肇庆外贸公司诉肇庆海关海关估价行政纠纷案(333)

博坦公司诉厦门海关行政处罚决定纠纷案(339)

4.行政许可

[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行政许可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2009.12.14)(345)

[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2003.8.27)(346)

5.行政强制

[司法文件]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对《关于行政机关违法扣押当事人财产后又主动解除扣押的行为能否视为确认的请示》的答复(2000.1.25)(355)

[指导案例]再胜源公司诉上海市卫生局行政强制决定案(355)

6.行政处罚

[司法文件]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计量违法行为处一万元以上罚款的决定是否受《计量法实施细则》第六十条调整的请示的答复(2001.6.25)(359)

最高人民法院对《关于秦大树不服重庆市涪陵区林业局行政处罚争议再审一案如何适用法律

的请示》的答复(2003.6.23)(359: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医疗机构购买工业氧代替医用氧用于临床的行为是否具有处罚权问题的答复(2003.9.5)(361) [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加吼8.27修正)(304)

[指导案例]

伊尔库公司诉无锡市工商局工商行政处罚案(369)

[焦志刚诉和平公安分局治安管理处罚决定行政纠纷案(373)

7.行政监督

[司法文件]

最高人民法院、监察部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第二十一条若干问题的规定(1998.10.13)(378)

[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1997.5.9)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实施条例(2004.9.17)(382)

信访条例(2005.1.10)(386)

8.行政复议

[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行政复议法》第三十条第一款有关问题的批复(393)

[司法文件]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行政机关对业已进入诉讼程序的行政行为作出的复议决定应如何处理问题的电话答复(1989.10.10)(393)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人民法院受理劳动教养行政案件是否需要复议前置问题的答复(1998.11.19)(393)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行政机关颁发自然资源所有权或者使用权证的行为是否属于确认行政行为问题的答复(2005.2.24)(394)

[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2009.8.27修正) (394)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2007.5.29) (399)

[指导案例]

杨一民诉成都市政府其他行政纠纷案(404)

张成银诉徐州市人民政府房屋登记行政复议决定案(409)

二、行政诉讼法

1.综合

[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3.8)(413) [司法文件]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规范行政案件案由的通知(2004.1.14)(42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行政案件适用法律规范问题的座谈会纪要(2004.5.18)(42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和改进行政审判工作的意见(2007.4.24)(42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当前形势下做好行政审判工作的若干意见(2009.6.26)

(43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依法保护行政诉讼当事人诉权的意见(2009.11.9)(435)

[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1989.4.4)

(437)

2.受案范围(1)公安行政案件受案范围

[司法文件]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高速公路交通警察支队“二裁”的案件人民法院可否受理问题的电话答复(1990.5)(443)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对公安机关采取监视居住行为不服提起诉讼法院应否受理问题的电话答复(1991.5.25)(443)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公安机关未具法定立案搜查手续对公民进行住宅人身搜查被搜查人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可否按行政案件受理问题的电话答复(1991.6.18)(44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海源县土畜产公司诉丰宁满族自治县公安局赔偿一案应否受理的复函(1994.5.1)(444)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对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适用公安部《交通管理处罚程序补充规定》法律效力的请示的答复(1997.4.10)(444)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对当事人不服公安机关采取的留置措施提起的诉讼法院能否作为行政案件受理的答复(1997.10.27)(444)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庭关于对公安局收容审查决定不服向人民法院起诉是否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答复意见(1998.2.18)(44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少年收容教养”是否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答复(1998.8.15)(445)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李彩莲、姜伟诉兰州市公安局违法使用武器及行政赔偿一案请示的电话答复(2005.12.29)(445)

(2)工商行政案件受案范围

[司法文件]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处罚决定所依据的法规没有规定可以起诉,被处罚的个体工商户不服,依据《城乡个体户管理暂行条例》向法院起诉应否受理问题的电话答复(1989.12.22)(44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承包经营合同、租赁经营合同纠纷当事人不服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终局裁决向人民法院起诉是否受理问题的复函(1990.10.11)(44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不服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确认经济合同无效及财产损失的处理决定的案件应属行政案件的复函(1992.4.1)(447)

(3)税务行政案件受案范围

[司法文件]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纳税人仅对税务机关核定的收入额有异议而起诉的法院应否受理的答复(1992.1.18)(447)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对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能否直接受理因纳税主体资格引起的税务行政案件的请示》的答复(2001.11.28)(448)

(4)教育行政案件受案范围

[司法文件]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当事人不服教育行政部门对适龄儿童入学争议作出的处理决定可否提起行政诉讼的答复(1998.8.11)(44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出具介绍信的行为是否属于可诉具体行政行为请示的答复(2003.11.26)

(449)

[指导案例]

杨宝玺诉天津服装技校不履行法定职责案(449)

(5)国资行政案件受案范围

[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因政府调整划转企业国有资产引起的纠纷是否受理问题的批复(1996.4.2)(451)

[司法文件]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当事人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分立的决定不服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应作为何种行政案件受理问题的复函(1994.6.27)(452)

(6)房地产行政案件受案范围

[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受理房屋拆迁、补偿、安置等案件问题的批复(1996.7.24)(45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当事人达不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就补偿安置争议提起民事诉讼人民法院应否受理问题的批复(2005.8.1)(452)

[司法文件]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因政府行政管理方面的决定引起的房产纠纷不应由人民法院受理的函(1988.6.9)(45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不服政府或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对争执房屋的确权行为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应作何种案件受理问题的函(1993.4.17)(45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房地产案件受理问题的通知(1992.11.25)(453)

(7)其他行政案件受案范围

[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不服计划生育管理部门采取扣押财物、限制人身自由等强制措施而提起的诉讼人民法院应否受理问题的批复(1997.4.4)(45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机关根据法院的协助执行通知书实施的行政行为

[ 是否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批复(2004.7.13)(454)

[司法文件]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地方人民政府规定可向人民法院起诉的行政案件法院应否受理问题的批复(1987.10.9)(45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新法规定当事人可以起诉而旧法规没有规定可以起诉而当事人起诉的,人民法院可否受理的函(1989.1.23)(45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法》施行前法律未规定由法院受理的案件应如何处理问题的批复(1993.2.15)(45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当事人以卫生行政部门不履行法定职责为由提起行l 政诉讼人民法院应否受理”的答复(1995.6.14)(455)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庭关于征收城市排水设施有偿使用费发生的纠纷人民法院可否作为行政案件受理的答复意见(1996.8.24)(455)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对兴平市第二运输公司诉兴平市人民政府侵犯企业经营自主权一案受理问题的答复(1997.10.27)(456)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拖欠社会保险基金纠纷是否由法院主管的答复(1998.3.25)(45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是否受理乡政府申请执行农民承担村提留、乡统筹款行政决定案件的复函(1998.11.16)(456)

最高人民法院对如何理解《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十四条第一款第(十)项规定的请示的答复(2000.6.5)(45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监察机关作出的开除处分行为是否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答

复(2000.11.1)(457)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庭关于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行为。当事人不服能否提起行政诉讼的电话答复(2000.11.15)(457)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作出的非法采矿及破坏性采矿鉴定结论是否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问题的答复(2005.2.22)(45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不服信访工作机构依据《信访条例》处理信访事项的行为提起行政诉讼人民法院是否受理的复函(2005.12.12)(458)

[指导案例]

建明食品公司诉泗洪县政府检疫行政命令纠纷案(458)

3.管辖

[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国有资产产权管理行政案件管辖问题的解释(2001.2.16)(46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海关行政处罚案件诉讼管辖问题的解释(2002.1.30)(46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民法院案件管辖权问题的若干规定(2005.5.24) (46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案件管辖若干问题的规定(2008.1.14)(463)

[司法文件]

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关于海事行政案件管辖问题的通知(2003.8.11)(46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认真贯彻执行《关于行政案件管辖若干问题的规定》的通知(2008.1.14)(46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专利、商标等授权确权类知识产权行政案件审理分工的规定(2009.6.26)(466)

最高人民法院对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关于覃正龙等四人不服来宾县公安局维都林场派出所林业行政处罚一案管辖问题的请示报告》的复函(1991.10.1)(46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药品行政案件管辖问题的答复(1992.1.2)(46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赣高法函[1993]4号请示的答复(1993.7.9)(467) 最高人民法院对有关不动产的非诉行政案件执行管辖问题的答复(1995.8.24)(467) 4.诉讼参加人

[司法文件]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对在案件审理期间法定代表人被更换,新的法定代表人提出撤诉申请,法院是否准予撤诉问题的电话答复(1998.10.28)(468)

最高人民法院对内蒙古高院《关于内蒙古康辉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诉呼和浩特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履行法定职责一案的请示报告》的答复(1999.11.24)(468)

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关于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是否具有行政诉讼主体资格问题的复函(2002.5.31)(468)l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诉商业银行行政处罚案件的适格被告问题的答复(2003.8.8)(468)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婚姻登记行政案件原告资格及判决方式有关问题的答复(2005.10.8)(470)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地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是否可以作为行政诉讼被告问题的答复(2009.8.4)(471)

5.诉讼时效

[司法文件]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税务行政案件起诉期限问题的电话答复(1990.12.27)(472) 最高人民法院对如何理解《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

解释》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的请示的答复(2000.4.19)(47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十二条的规定的请示的答复(2002.8.2)(472)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对如何理解《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二条规定的请示的答复(2008.3.17)(473)

[指导案例]

眉山市气雾剂厂诉眉山市人民政府、眉山市国土局土地行政登记案(473)

6.证据

[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2002.7.24)(477)

[指导案例]

松业石料厂诉荥阳市劳保局认定案(484)

7.审判

[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撤诉若干问题的规定(2008.1.14)(489)

[司法文件]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张永昌合伙建房案的复函(1993.1.14)(489)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审理行政案件时对善意取得适用法律问题的答复(1999.11.24)(490)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胡家兴与胡家华土地权属纠纷申诉案的请示报告的答复(2000.1.24) (490)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人民法院在审理劳动教养行政案件时就有关实体问题能否进行审查的电话答复(2000.12.11)(490)

最高人民法院对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宋德基诉湛江市赤坎区国家税务局追缴税款行政纠纷最高人民检察院抗诉再审一案有关问题的请示》的答复(2003.9.22)(49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房屋登记行政案件中发现涉嫌刑事犯罪问题应如何处理的答复(2008.9.23)(49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认真贯彻执行《关于行政诉讼撤诉若干问题的规定》的通知(2008.I.31)(496)

[指导案例]

黄金成等25人诉成都市武侯区房管局划分物业管理区域行政纠纷案(498)

宣懿成等18人诉衢州市国土资源局收回土地使用权行政争议案(503)

8.执行

[司法文件]

最高人民法院、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法院对行政机关依法申请强制执行需要银行协助执行的案件应如何办理问题的联合通知(1989.1.11)(50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行政机关申请强制执行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1998. 8.18)(50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依法执行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决定应用何种法律文书问题的批复(1985.9.14)(50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单独编制城市规划的矿区行政管理部门有权对拆迁纠纷作出处理决定并可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的函(1989.7.4)(50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无效经济合同确认书中对经济纠纷做出处理后人民法院是否接受申请据以执行问题的批复(1990.11.17) (50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林业行政机关依法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问题的

复函(1993.12.24)(507)

最高人民法院对《当事人对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生效具体行政行为的案件提出申诉人民法院应如何受理和处理的请示》的答复(1995.8.22)(507)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对山东高院《沙德兰诉曹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确权一案适用法律问题的请示》的答复(1995.8.24)(50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劳动行政部门作出责令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和赔偿金的劳动监察指令书是否属于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具体行政行为(1998.5.17)(508)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拆迁强制执行的有关问题的答复意见(1999.2.14)(508) 最高人民法院对《关于非诉执行案件中作为被执行人的法人终止,人民法院是否可以直接裁定变更被执行人的请示》的答复(2000.5.29)(508)

最高人民法院对如何执行《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十二条的请示的答复(2000.12.14)(50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判决驳回原告诉讼请求行政案件执行问题的答复(2008.12.15)(509) 9.其他

[司法文件]

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抗诉案件办案规则(2001.10.11)(51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及时审理因农民负担过重引起的案件的通知(1993.4.7)(515)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规范申请延长行政案件审限报告的通知(2000.3.1)(515)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严格执行行政审判工作请示制度的通知(2000.12.29)(515) 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关于向外国送达涉外行政案件司法文书的通知(2004.7.20)(51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批准当事人申请缓交诉讼费用后对有关问题应如何处理的复函(1993.6.3)(516)

三、国家赔偿法

1.综合

[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几个问题的解释(1996.5.6)(51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审理赔偿案件程序的暂行规定(1996.5.6)(51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民法院国家赔偿确认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2004.8.10)(51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溯及力和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受案范围问题的批复(1995.1.29)(521)

[司法文件]

最高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工作规则(1999.5.31)(52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设立赔偿委员会的通知(1994.12.23)(52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关于审理人民法院国家赔偿确认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的通知(2004.8.16) (52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赔偿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审理国家赔偿确认案件的通知(2008.11.28)(524)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赔偿金有关问题的答复(1998.3.18)(525)

最高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关于《国家赔偿法》不溯及既往的批复(1999.12.13)(525)

最高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关于造成受害人死亡赔偿范围的批复(1999.12.27)(525)

最高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关于国家赔偿不应扣除已补发工资的批复(2000.1.10)(526)

最高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关于李勇申请国家赔偿一案的批复(2000.1.10)(52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王至诚申请国家赔偿一案的批复(2000.1.10)(526)

最高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关于赔偿义务机关未经确认所作的赔偿决定应予撤销的批复(2001.9.20)(526)

[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1994.5.12)(527)

国家赔偿费用管理办法(1995.1.25)(531)

2.行政赔偿

[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行政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1997.4.29)(53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安机关不履行法定行政职责是否承担行政赔偿责任问题的批复(2001.7.17)(53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执行职务致人伤亡构成犯罪的赔偿诉讼程序问题的批复(2002.8.23)(536)

[司法文件]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乡治安室工作人员执行职务中故意伤害当事人造成的损害乡人民政府应否承担责任问题的电话答复(1991.10.10)(53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行政侵权赔偿案件执行中有关问题的复函(1993.6.16)(53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受理行政赔偿案件是否收讼费用的答复(1995.9.18)(53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公民在羁押期间被同监室人殴打致死公安机关应否承担赔偿责任问题的答复(1998.1.19)(537)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赔偿金有关问题的答复(1998.3.18)(53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被限制人身自由期间的工资已由单位补发国家是否还应支付被限制人身自由的赔偿金的批复(2000.1.26)(537)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如何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行政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一条第(四)项和第三十四条规定的答复(2001.12.24)(537)

最高人民法院对孙德金诉海南省监察厅行政赔偿一案应否驳回上诉的请示的答复(2000.11.1)(538)

[指导案例]

王丽萍诉中牟县交通局行政赔偿纠纷案(538)

陈宁诉庄河市公安局行政赔偿纠纷案(541)

尹琛琰诉卢氏县公安局110报警不作为行政赔偿案(543)

3.司法赔偿

[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共同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1997.6.27)(545)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适用《关于办理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共同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有关问题的答复(2001.2.1)(54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行政诉讼中司法赔偿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9.16)(546) [司法文件]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赔偿和非刑事司法赔偿案件立案工作的暂行规定(试行)(2000.1.11)(54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赔偿和非刑事司法赔偿案件案由的暂行规定(试行)(2000.1.11)(549)

人民检察院刑事赔偿工作规定(2000.1228)(550)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刑事赔偿义务机关确定问题的通知(2005.7.5)(554) 最高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关于在假释期间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的批复(1998.3.11)(554) 最高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关于人民法院错误执行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应当承担国家赔偿责任的批复(1998.8.10)(554)

最高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关于无罪判决未对检察机关没收财产作出结论法院赔偿委员会不宜直接作出返还财产决定的批复(1998.9.2)(555)

最高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关于无罪被羁押并导致人身伤害检察机关和人民法院应当共同承担国家赔偿责任的批复(1998.9.2)(555)

最高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关于一审宣告无罪提起公诉的检察机关应当作为赔偿义务机关的批复(1998.10.12)(555)

最高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对象错误应当对所造成的损失承担国家赔偿责任的批复(1998.12.30)(556)

最高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关于违法侵权未经确认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作出的赔偿决定应当撤销的批复(1999.5.20)(556)

最高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关于人民法院在赔偿案件审理中检察机关又变更了原撤销案件决定应当终止审理的批复(1999.5.20)(556)

最高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关于赔偿义务机关应当为受害人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的批复(1999.6.1)(557)

最高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关于公安机关造成伤害或者死亡后果应当承担国家赔偿责任的批复(1999.8.25)(557)

最高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关于一审判决有罪二审发回重审一审退补后公诉机关作出不起诉决定赔偿义务机关应如何确定问题的批复(1999.8.27)(557)

最高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关于财产侵权和人身侵权由各侵权机关分别承担国家赔偿责任的批复(1999.8.27)(557)

最高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关于法律监督机关的复查意见可视为确认的批复(1999.8.27)(558)

最高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关于因错误逮捕申请国家赔偿赔偿义务机关应如何确定问题的批复(1999.8.27)(558)

最高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关于错误逮捕检察机关应当承担国家赔偿责任的批复(1999.12.1)(558)

最高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关于监狱工作人员使用暴力造成死亡应当承担国家赔偿责任的批复(2000.3.6)(558)

最高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关于检察机关作出不起诉决定视为无罪应当承担国家赔偿责任的批复(2000.3.8)(559)

最高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关于二审改判无罪作出一审判决的人民法院和作出逮捕决定的机关是共同赔偿义务机关的批复(2000.4.29)(559)

最高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关于检察机关提起公诉但未采取逮捕措施不承担国家赔偿责任的批复(2000.4.29)(559)

最高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关于检察机关撤销案件承担错误拘留国家赔偿责任的批复(2001.7.23)(560)

最高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关于检察机关不起诉决定是对错误逮捕确认的批复(2003.1.28)(560)

最高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关于被错误逮捕宣告无罪后有关财产赔偿义务机关认定问题的批

复(2003.2.25)(560)

教育法律法规精华知识

教育法律法规精华知识 依法执教——当代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法律素质 1、依法执教:就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按照教育法律的规定,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逐步使教育教学工作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 2、依法执教具有四个特点:①执教主体的特定性;②执教依据的专门性;③执教性质的特殊性;④权利和义务的双重性。①依法执教的主体是特定的微博@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只能是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中任教的教师和其他从事教育管理工作的人员;②作为整个教育活动中的一个环节——实施教育的教师的执教活动,必须依照教育法律进行并受教育法律调整和规范;③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行为,既不能任意行使也不能随意放弃,而是集权利处义务为一体,表现为权利和义务的双重性。 3、当代教育为什么必须依法执教?(或简述当代教师依法执教的义务)答:当代教师依法执教是因为:①我国教育法制建设的逐步完善;②公民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③教师法律素质的亟待提高;④教师以德执教的必然要求;⑤教师依法维权的迫切需要。 4、简述全国人大制订教育法律有哪几部?答:全国人大制订教育法律有:①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②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④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⑤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⑥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⑦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微博@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与教育有关法律《未成年保护法》、《预防未成年犯罪法》。 5、我国第一部教育法律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颁布实施至今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1980年。 6、“依法执教”和“以法执教”区别:依法执教是指依据法律来进行执教活动,其内容和形式都必须符合法律的基本精神和具体规定。以法执教则是指运用法律手段进行执教活动,它侧重于法律形式的应用。 【教师资格证考试】

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法律法规测试题

一、简答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实施时间?(1986年7月1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制定的根据?(是根据宪法和我国实际情况确定的。) 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确定的义务教育年限?(九年制义务教育。) 4、义务教育法规定的由哪级政府确定推行义务教育的步骤? (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状况,确定推行义务教育的步骤。)5、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确定的义务教育的基本原则? (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6、义务教育法在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主体责任是如何规定的? (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7、义务教育法在义务教育入学年龄上是如何规定的? (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入学。) 8、义务教育法在语言文字方面对学校是如何规定的? (学校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可以用少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 9、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共几个阶段?都是什么? (义务教育可以分为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两个阶段。在普及初等教育的基础上普及初级中等教育。) 10、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学制是由谁确定?(由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制定。) 1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教师有哪些情形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处理? (1)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2)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3)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12、义务教育法规定由谁确定义务教育的教学制度、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审订教科书?(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 13、义务教育法规定确定义务教育的教学制度、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及审订教科书的根据? 应当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儿童、少年身心发展的状况,确定义务教育的教学制度、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审订教科书。 14、义务教育法规定由哪一级政府合理设置小学、初级中等学校,使儿童、少年就近入学? 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15、义务教育法规定由谁为盲、聋哑和弱智的儿童、少年举办特殊教育学校(班)?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16、按照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对社会力量举办的义务教育学校采取什么政策? (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力量,在当地人民政府统一管理下,按照国家规定

法律基础知识点汇总

法律基础知识点汇总 法的概念和本质: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共同本质: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基本特征:(1)法是调整人的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3)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4)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规范作用:作为由国家制定的社会规范,法具有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和强制等规范作用。 社会作用: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法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 (1)法与经济①法在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引导、促进、保障、制约作用。 ②法在规范微观经济行为中的作用:确认经济活动主体的法律地位;调整经济活动中各种关系;解决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纠纷;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2)法与政治、政策①法受政治制约体现在: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是影响法的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政治体制的改革也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发展的变化;政治活动的内容更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变化。②党的政策指导法制建设的各个环节,社会主义法是实现党的政策的重要手段和形式,同时又对党的政策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法律制度的相关概念 法的制定: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一种专门活动,一般也称为法律的立、改、废活动。 立法的指导思想:我国现阶段立法的指导思想,必须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而不能以别的思想为指导,不能离开社会主义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 立法的基本原则:(1)立法必须以宪法为依据;(2)立法必须从实际出发;(3)总结实践经验与科学预见相结合;(4)吸收、借鉴历史和国外的经验;(5)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为标准,立足全局,统筹兼顾;(6)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7)保持法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与及时立、改、废相结合。 法的渊源:(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5)自治条例、单行条例;(6)行政规章;(7)国际条约。 法律部门:(1)宪法;(2)行政法;(3)民法;(4)婚姻法;(5)经济法;(6)劳动法;(7)环境法;(8)刑法;(9)诉讼法;(10)军事法。

教育法律法规基础知识

教育法律法规基础知识

教育法律法规基础知识 一、教育法的含义和特征 含义:广义的教育法是指一切调整教育关系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所有的教育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法律法规中有关教育的规定。狭义的教育法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制定的有关教育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即教育法律。 特征:1教育法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2教育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3教育法规定了教育主体的权力和义务;4教育法的实现由国家强制力作保障;5教育法为教育关系为特有的调整对象;6教育法的调整方法具有自身的特点。 二、教育法的基本原则: 1、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性; 2、体现教育的民主性; 3、保障教育的公共性; 4、确保教育的战略地位; 5、遵循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 三、教育法的渊源和体系 1、教育法的主要渊源:1宪法,2教育法律,3教育行政法规,4地方性教育法规,5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6教育规则。 2、教育法的体系:1教育法体系的横向结构:教育基本法、基础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社会教育法、学位法、教师法、教育投入或教育财政法;2教育法体系的纵向结构:第一层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宪法中关于教育的条款;第二层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教育基本法;第三层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教育单行法;第四层级,国务院制定的教育行政法规;第五层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以及其他法定地方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教育法规;第六层级,教育部及国务院其他行政部门制定的教育规章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务委会以及其他法定地方权力机关制定的教育规章。 3、教育法的作用:1指引;2评价;3教育;4保障;5规范;6强制。 4、学习教育法的意义:1落实教育战略地位的需要;2教育立法的需要;3教育执法的需要; 4保障受教育权的需要。 四、教育法律关系含义和特征 含义:是教育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有关教育活动的行为过程中形成的权力和义务关系。 特征:1教育法律关系是依教育法形成的社会关系,是教育法律规范在教育活动中的体现;2教育法律关系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关系;3某种教育法律关系的存在,总是以相应的现行的教育法律规范为前提。 五、教育法律关系的分类与构成要素

民法与行政法基础知识

民法与行政法基础知识 感谢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程啸提供课件 Ⅰ导论 一、组成部分 1、分为两部分: ?民事法律基本知识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基本知识 2、理由 ?一方面,不动产登记是为了维护民事交易安全、提高交易效率而建立的制度,服务于民事活动。因此,必须了解规范民事活动的民法知识。 ?另一方面,不动产登记机构性质上应属于行政机关,其从事的登记活动为行政行为,针对登记机构提起的诉讼为行政诉讼。因此,需要了解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基本知识。 二、民事法律基本知识的主要内容 五个部分 (1)民法总论;(2)物权法;(3)合同法;(4)婚姻家庭法;(5)继承法。 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基本知识的主要内容 ?共分为七节 1、概述; 2、行政主体; 3、行政行为; 4、行政法律责任; 5、行政复议; 6、行政诉讼; 7、 行政赔偿。 Ⅱ民事法律基本知识 一、民法总论 1、意义 ?民法是私法的核心,而民法总论是民法的基础理论。通过学习民事权利、主体、客体、法律行为等最基本的知识,可以为掌握物权法、合同法、婚姻家庭法、继承法。 2、主要内容 (1)民法概述 ?主要对民法的概念、性质、特征进行了介绍。需要了解的是“民法的概念与特征”。(2)民法基本原则 ?三个原则:意思自治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公序良俗原则。 ?这三个原则都需要熟悉。 ?尤其是意思自治原则,它在不动产登记非常重要,体现为依申请原则,即除非法律规定,否则登记机构不得依职权进行登记;在登记完成前,当事人有权撤回登记申请。

(3)民事法律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要素(主体、客体、内容)。这是应当掌握的内容 (4)民事法律行为 概念、类型。特别重要的内容,必须掌握。 ?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 ?不动产登记中经常接触的民事法律行为中,双方法律行为是合同,如买卖、赠与等。单方法律行为就是遗嘱。 (5)代理 ?代理的概念、特征;法定代理、委托代理与指定代理;代理与行纪、居间、委托的区别;无权代理;表见代理。 代理是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法律行为而使其法律效果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的法律制度。 表见代理:《合同法》四十九条: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合同,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该代理行为有效。 根据民法通则四十六条规定,代理被分为委托代理、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 ?以上内容应当熟悉. (6)监护 ?概念、特征与类型。 ?由于涉及到父母等监护人对未成年人财产的处分,因此监护制度尤其是法定监护,必须掌握。法定监护有关规定见民法通则第十六条、十七条。 (7)自然人 ?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宣告失踪、宣告死亡等都是必须掌握的内容。 民事权利能力:它是指享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即成为权利主体的能力。 民事行为能力:指自然人通过自己的行为参与民事交往,从而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可能性。 依据民法通则,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状态可以分为: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18周岁以上成年人、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以自己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10周岁以上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或者精神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比如接受奖励、赠与、报酬等纯获利的行为),其他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合同法》四十七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该合同有效,但纯获利的合同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而订立的合同,不必经法定代理人追认。 无民事行为能力:指自然人不能通过自己的行为参与民事活动,享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无门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10周岁以下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教育法律法规练习试题及答案

教育法律法规 第一章教育法律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 1.颁布《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国家机关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B国务院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教育部 2.我国的教育基本法和根本法是() A 《中国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B《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基本教育法》D《中国人民共和国基本教育法》 3.实体法和程序法是根据法规()的不同划分的 A创制方式和表达方式B效力等级和内容重要程度 C规定的内容D适用范围 4.《山东省职业教育条例》属于() A教育单行法B教育行政法规 C地方性教育法规D教育规章 5.教育法规中确立的有关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教育基本制度和原则等,必须符合()A儿童身心发展规律B我国基本国情C《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D教育内在规律6.在我国,颁布行政法规的机关是() A国务院各部、委、局B国务院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7.根据适用范围的不同,法可以分为一般法和特殊法,下列属于特殊法的是() A《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国人民共和国教师法》D《山东省职业教育条例》 8.《中国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属于() A教育行政法规B教育基本法C教育单行法律D教育规章 9.教育法律法规是以()保证实施的行为准则

A社会规范B国家强制力C党的领导D社会主义价值观 10.“可以”“有权”“不受``````````干涉”这样的文字表述经常出现在()规范中 A义务性B授权性C强制性D任意性 11.制裁性规范和奖励性规范是按照法律规范的()分类的 A要求人们行为的性质B强制性程度C法律后果D自愿程度 12.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育法律关系属于()的法律关系 A隶属型B平权型C调整性D保护性 13.下列不属于学校法律关系内容的是() A学校与政府B学校与社会C学校与教师D学校与家长 14.()是教育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根据。 A法律事实B法律规范C法律条文D法律责任 15.下列属于教师申诉范围的是() A政府行为部门侵犯其合法权益B企业单位侵犯其合法权益 C事业单位侵犯其合法权益D其他个人侵犯其合法权益 16.规定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必须为一定行为或不为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是() A强制性规范B任意性规范C义务性规范D授权性规范 17.“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这属于() A义务性规范B授权性规范C制裁性规范D奖励性规范 18.教育法律规范的结构中不包含() A法定条件B法律后果C法律事实D行为准则 19.教育法律关系是一种()关系 A权利义务B诚信C合同D社会契约 20.学校因管理不当发生重大伤亡事故,学校负责人主要承担()

教育法律法规重要知识点梳理

教育法律法规重要知识点梳理 教育是国家的事业,为了保障这一事业,国家颁布并实施了多项教育法律法规,而这也成为了各地教师招聘考试的重要考点,因为只有了解了教育法律法规,教师们才有可能做到依法执教。通过对以往各地真题的分析,我们总结出了一些规律,下面我们将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教育法律法规常考知识点分类;二.重要教育法律法规知识点整理。 一、教育法律法规常考知识点分类 1、颁布及施行时间 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并于1994年1月1日起施行的法律是(A)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教师资格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修订的时间是(A) A 2006年 B 2000年 C 1996年 D 1986年 2、数字类考题 国家实施的义务教育年限是(D) A 6年 B 7年 C 8年 D 9年 我国法律规定的未成年人是指未满(B)周岁的公民 A 16 B 18 C 14 D 20 3、权责类知识 某小学为追求升学率,将低年级成绩最差的三名学生除名,该小学侵犯了未成年学生的(C) A人格尊严 B隐私权 C受教育权 D身心健康权 某教学点张老师根据班级学生人数太少的情况,打破传统课堂讲授惯例,进行讨论式教学改革。张老师这样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赋予他的(B) A科学研究权 B教育教学权 C管理学生权 D民主管理权 4、重点法条出处 为了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促进我国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对此专设一章作了原则性规定的法律是(D) A《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下列法律法规中将教师视为专业人员的是(B)

行政法及行政诉讼法知识点

一、基础理论 1、行政法上的行政范围 行政法上的行政是公共行政。包括国家行政和社会公行政(被授权的组织)。国家行政包括形式行政和实质行政 行政法上的行政通常指公共行政,即国家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对国家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组织、管理、决策与调控等活动。 2、行政法的调整对象——行政关系 ⑴、行政管理关系 行政主体在管理关系中占主导地位。这是行政关系中最主要和最基础的一种关系。⑵、行政法制监督关系 行政法制监督关系是监督主体在对行政主体、国家公务员和其他行政执法组织、人员进行监督时发生的各种关系 行政法制监督主体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专门的行政监察机关、国家机关系统外部的个人、组织 ⑶、行政救济关系 行政救济关系是行政相对人认为其权益受到行政主体作出的行政行为的侵犯,向行政救济主体申请救济,行政救济主体对其申请予以审查,作出向相对人提供或不提供救济的决定而发生的各种关系。 行政救济主体包括:行政复议机关、人民法院、信访机关 ⑷、内部行政关系 指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 3、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⑴、行政合法性原则 行政合法性原则也称依法行政原则,即依照法律实施行政活动,具体是指行政权的存在、行使必须依据法律,行政主体对其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具体内容: ①、行政权的来源要合法。行政权必须基于法律的设定和授权才能存在。 ②、行政权的运用要合法。行政职权必须依据行政法律规范行使。 ☆符合实体法规范 ☆符合程序法规定 ⑵、行政合理性原则 行政合理原则亦称行政适当原则,是指行政行为在合法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合理、适当和公正。行政合理原则以控制自由裁量权和自由裁量行为的实施为目的。 具体要求: ①、行政行为的动机应符合立法目的 法律赋予行政主体以自由裁量权的目的,是使行政主体能在法律规定的原则和幅度内根据具体情况更准确地体现法律的意图。 ②、考虑相关因素,排除不相关因素 (1)相关的考虑,即行政主体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不能忽视法律规定应当考虑的因素。(2)排除不相关的考虑。如行政机关在作出处罚时,不能因为被处罚的人是高级干部而从

2020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法律基础知识复习讲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2020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法律基础知识复习讲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第一节概论 一、行政主体 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公共行政权力,能够以自己的名义独立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并能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在我国,行政主体可以分为两大类: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又称为“被授权的组织”)。 二、具体行政行为和抽象行政行为 (一)抽象行政行为的概念与特征——“呈文件性质!” 它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对不特定的人或事制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的活动。如:制定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发布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等。 抽象行政行为具有以下特征: (1)对象的普遍性。即以普遍的、不特定的人或事为行为对象,其针对的是某一类人或事,而非特定的人或事。 (2)效力的普遍性和持续性。即抽象行政行为对某一类人或事具有普遍约束力,并且不仅适用于当时的行为或事件,而且适用于将来发生的同类行为或事件。 (3)不可诉性。抽象行政行为不能成为行政诉讼的对象。 例如:某市政府作出在市区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决定

(二)具体行政行为 具体行政行为是指具有国家行政职权的机关和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在实施行政管理活动、行使行政职权中就特定事项对特定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作出的单方行政职权行为。 具体行政行为的特征: 突出特 征 特定性单方性外部性 具体含义是针对特定事 项与特定人做 出的行为 基于行政主 体单方意志 便可成立 行政主体 对外而非 对内实施 职权 区别对 象抽象行政行为 行政合同行 为 内部行政 行为(行政 处分) 【真题回顾】 抽象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 A.针对特定的人制定出来的具有特定约束力的行为规则 B.针对不特定的事制定出来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c.针对特定的人或事制定出来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D.针对不特定的人或事制定出来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 第二节行政处罚 一、行政处罚的原则

教育法律法规基础知识

教育法律法规基础知识 一、教育法的含义和特征 含义:广义的教育法是指一切调整教育关系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所有的教育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法律法规中有关教育的规定。狭义的教育法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制定的有关教育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即教育法律。 特征:1教育法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2教育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3教育法规定了教育主体的权力和义务;4教育法的实现由国家强制力作保障;5教育法为教育关系为特有的调整对象;6教育法的调整方法具有自身的特点。 二、教育法的基本原则: 1、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性; 2、体现教育的民主性; 3、保障教育的公共性; 4、确保教育的战略地位; 5、遵循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 三、教育法的渊源和体系 1、教育法的主要渊源:1宪法,2教育法律,3教育行政法规,4地方性教育法规,5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6教育规则。 2、教育法的体系:1教育法体系的横向结构:教育基本法、基础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社会教育法、学位法、教师法、教育投入或教育财政法;2教育法体系的纵向结构:第一层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宪法中关于教育的条款;第二层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教育基本法;第三层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教育单行法;第四层级,国务院制定的教育行政法规;第五层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以及其他法定地方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教育法规;第六层级,教育部及国务院其他行政部门制定的教育规章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务委会以及其他法定地方权力机关制定的教育规章。 3、教育法的作用:1指引;2评价;3教育;4保障;5规范;6强制。 4、学习教育法的意义:1落实教育战略地位的需要;2教育立法的需要;3教育执法的需要; 4保障受教育权的需要。 四、教育法律关系含义和特征 含义:是教育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有关教育活动的行为过程中形成的权力和义务关系。特征:1教育法律关系是依教育法形成的社会关系,是教育法律规范在教育活动中的体现;2教育法律关系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关系;3某种教育法律关系的存在,总是以相应的现行的教育法律规范为前提。 五、教育法律关系的分类与构成要素

(完整版)公共基础知识行政法篇

一、行政法概述 1.行政法的概念 行政法是指国家行政主体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活动。行政具有国家意志性、执行性、法律性和强制性的特征。 2.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合法性原则;合理性原则;应急性原则。 二、行政法律关系主休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是行政法律关系中权益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包括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方。 1.行政主体 行政主体是指能以自己名义行使国家行政职权,做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义务的行政行为,并能由其本身对外承担行政法律责任,在行政诉讼中通常能作为被告应诉的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2.行政相对方 行政相对方是指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即行政主体采取行政行为影响其权益的个人或组织。 3.行政主体的职权和职责 国家行政权的转化形式,是行政主体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资格及权能。行政主体在行使国家赋予的行政职权,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过程中,所必须承担的法定义务。行政职责是行政主体必须履行的义务,因此不能放弃和违反,否则会引起相应违法责任的追究。三、行政行为概述 1.行政行为的概念及特征 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为实现国家行政管理目标而行使行政权力,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 行政行为具有以下特征∶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的行为;行政行为是行使国家行政权的行为;行政行为是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其目的在于实现国家行政管理目标。 2.行政行为的生效规则行政行为的生效规则主要有∶即时生效;受领生效;告知生效;附条件生效。 四、抽象行政行为 1.抽象行政行为的概念及分类 抽象行政行为是具体行政行为的对称,其对象具有普遍性。它是指国家行政机关针对不特定的人和事制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的活动和行为规则。 抽象行政行为的分类∶行政机关的行政立法行为;行政机关除立法以外的其他抽象行政行为。 2.行政立法行为 (1)行政立法的概念 行政立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行政法规、行政规章的活动。 (2)行政立法的主体与分类 行政立法的主体是指依法取得立法权,可以制定行政法规或行政规章的国家行政机关。根据我国有关法律的规定,行政立法的主体包括∶国务院;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国务院直属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民政府;作为经济特区的市人民政府。 行政立法,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作不同的分类∶依其立法权的来源不同,可分为一般授权立法与特别授权立法;依立法主体不同,可分为中央行政立法和地方行政立法;依行政立法的内容、目的不同,可以分为执行性立法、补充性立法和试验性立法。

2020年《教育法律法规》知识竞赛试题库100题及答案

2020年《教育法律法规》知识竞赛试题库及 答案 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实施时间?1986年7月1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制定的根据?是根据宪法和我国实际情况确定的。 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确定的义务教育年限?九年制义务教育。 4、义务教育法规定的由哪级政府确定推行义务教育的步骤? 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状况,确定推行义务教育的步骤。 5、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确定的义务教育的基本原则? 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6、义务教育法在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主体责任是如何规定的? 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7、义务教育法在义务教育入学年龄上是如何规定的? 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入学。

8、义务教育法在语言文字方面对学校是如何规定的? 学校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可以用少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 9、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共几个阶段?都是什么? 义务教育可以分为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两个阶段。在普及初等教育的基础上普及初级中等教育。 10、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学制是由谁确定?由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制定。 1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教师有哪些情形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处理? (1)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2)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3)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12、义务教育法规定由谁确定义务教育的教学制度、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审订教科书? 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 13、义务教育法规定确定义务教育的教学制度、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及审订教科书的根据? 应当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儿童、少年身心发展的状况,确定义务教育的教学制度、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审订教科书。 14、义务教育法规定由哪一级政府合理设置小学、初级中等学校,使儿童、少年就近入学?

法律基础知识行政法题库习题无复习资料

法律基础知识《行政法》经典练习题库试题1:行政处罚只能()。 A:对有行政隶属关系的人实施B: 由公安机关执行 C:处罚公务员或公民个人,而不能处罚单位或组织 D: 是国家特定行政机关对违反行政法的个人或组织依法采取的惩戒措施 试题2:治安行政案件的审级适用()。 A: 二审终审?B:一审终审 C:一审一复核?D:一审二复核 试题3:下列行政强制措施当中,()属于间接执行性强制措施。 A:查封、扣押?B: 强制收购 C:限价出售?D: 代执行 4:行政机关向相对方收取公路养路费、港口建设费的行为在性质上属于()。 A:行政处罚B: 行政征购 C:行政征收D: 行政征用 试题5:行政行为以受法律规范拘束的程度为标准,可以分为两类,即( )。 A:羁束行政行为与自由裁量行政行为B: 依职权的行政行为与依申请的行政行为 C:要式行政行为与非要式行政行为?D: 授权的行政行为与委托的行政行为 试题6:《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处罚通常由( )的行政主体管辖。 A: 违法行为人住所地B: 违法行为人经常居住地 C: 违法行为损害发生地?D:违法行为发生地 试题7:()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 A:法律B:地方性法规 C:行政法规D:国务院部委规章 试题8:若发现已生效的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不当,则()。 A: 原行政机关无权废止B:原行政机关或上级行政机关有权撤销 C:只有权力机关有权撤销D:相对一方当事人有权变更 试题9: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A: 具体行政行为?B:抽象行政行为 C:行政处分行为D: 民事侵权行为 试题10:下列组织中属于国家行政机关的是( )。 A: 全国人大?B:各级人民政府 C: 法院?D: 社会团体 试题11:下述社会关系中属行政法调整范围的是()。 A: 各社会组织内部的管理关系B: 行政机关缔结买卖合同而形成的关系 C: 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使某一行政管理权所发生的社会关系?D:行政机关与相对方当事人之间发生的民事关系 试题12:权力机关对行政机关的监督不包括()。 A: 政治监督?B: 法律监督 C: 对行政立法、执法、司法活动的监督?D:市场监督 试题13:吊销违法者的经营许可证是()。 A: 执行罚B:行政处罚 C:行政处分?D: 行政强制执行 试题14:对因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起诉,由原告所在地或被告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这种管辖属于()。 A:指定管辖B: 特殊地域管辖 C: 协议管辖D:合并管辖 试题15:在行政复议中,因不可抗力或其他特殊原因耽误法定期限的,可以在障碍消除后的()日内提出申请延长期限。 A:10?B: 15 C:20?D: 30 试题16:在第二审程序中,有权提起上诉的是第一审程序中的( )。 A:共同诉讼人?B: 人民检察院C: 第三人?D:当事人 试题17:行政诉讼参加人不包括( )。 A:原告?B: 被告C:证人?D: 第三人 试题18:对妨碍行政诉讼的拘留决定不服可以()。 A: 起诉?B:上诉C:申请复议?D:申诉 试题19:原告在行政诉讼中的义务有()。 A:举证B: 履行具有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

教育法律法规知识的试题及答案

教育法律法规知识的试题及答案 1、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a)年义务教育制度。 A.九 B.十 C.十一 D.十二 2、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c)。 A.学费 B.杂费 C.学费、杂费 D.学费、杂费、住宿费 3、义务教育实行(a)领导,()统筹规划实施,()为主管理的体制。 A.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 C.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市级人民政府。 D.国务院;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 4、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 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d)批准。 A.学校 B.市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C.市级人民政府或者乡镇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D.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5、义务教育法规定,教师的工资水平应当(b)当地公务员的平均水平。 A.相当于 B.不低于 C.略高于 D.略低于 6、县级人民政府部门应当均衡配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师资力量,组织校长、教师的(c),加强对薄弱学校的建设。 A.学习和培训 B.沟通和合作 C.培训和流动 D.交流和互访

7、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d),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A.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B.团队合作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C.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D.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和实践能力 8、在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c)津贴。 A.特殊岗位补助 B.生活补助 C.艰苦贫困地区补助 D.特殊奉献补助 9、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予以保障。 A.国家 B.社会 C.学校 D.人民政府 10、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a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a),制定本法。 A.宪法和教育法 B.宪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 C.宪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D.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 11、“学校下学年生源锐减,教师严重超编,不愿意上早晚自修和补课的同志可以去其他学校另谋高就!”这种说法违反了(b)。 A、《学校管理条例》 B、《教师法》 12、教师之间要“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这是师德教育的(a)。 A、“双赢”协作原则 B、和平共处原则

《法律基础知识》行政法检测题

《法律基础知识》行政法检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甲地 A 公司将 3 辆进口车卖给乙地 B 公司, B 公司将汽车运回期间受到乙地工商局查处。工商局以 A 公司无进口汽车证明, B 公司无准运证从事非法销售运输为由,决定没收 3 辆汽车。 A 公司不服该决定提起诉讼。下列哪一内容是本案受理法院的主要审查对象 ? ( ) A.3 辆汽车的性质 B.A 公司销售行为的合法性 C.B 公司购买运输行为的合法性 D.工商局处罚决定的合法性 2 、张某重伤他人被刑事拘留。一个月后,公安机关查明张某尚未满 14 周岁,遂依照《刑法》第 14 条释放张某。张某的父亲提出赔偿要求,按照《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公安局应如何处理 ? ( ) A.给予适当赔偿 B.按照国家上年职工日平均工资标准给予张 某一个月的损失赔偿 C.不予赔偿 D. 赔礼道歉、恢复名誉、消除影响 3 、( )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设立职能部 门。 A. 省 B. 市 C. 县 D. 乡 4 、张某和李某是邻居。在一起行政案件的执行中,人民法院执行人员误将案外人李某的一间房屋当作被执行人张某的房屋强行拆毁。李某提出赔偿请求,该损失应由谁赔偿 ? ( ) A. 应当由张某负责赔偿 B. 应当由人民法院执 行人员负责赔偿 C. 应当由人民法院负责赔偿 D. 属于意外事件,由 李某自己承担 5 、 1997 年 5 月 2 日,卢某因协助外国人非法进入我国国境,被主管公安机关处以 5 日拘留。按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这项处罚应 当由哪种规范性文件设定 ? ( ) A. 法律 B. 行政法规 C. 地方性法规 D. 规章 6 、监督行政管理活动最主要的形式是 ( )

行政法超详细知识体系全攻略

行政法超详细知识体系全攻略 行政法学知识体系索引表 行政法概述——行政、行政法的法律渊源、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行政法行政主体—行政主体资格、行政主体类型、行政授权与行政委托 总论抽象行为—抽象行为的种类、抽象行为的制定、抽象行为的效力与监督具体行为—具体行为的特征、具体行为的成立、具体行为的效力 行政许可—许可的设定、许可的实施、许可的监督检查 行政处罚—处罚的种类、处罚的设定、处罚的实施、处罚的执行、治安处罚行政行为法行政强制—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强制执行 其他行为-行政征收与征用、行政奖励与给付、行政裁决与调解 争议内容—行政诉讼受案范围、行政复议受案范围、复议与诉讼衔接关系 争议结构—处理争议者(行政诉讼管辖法院、行政复议机关) 行—提起争议者(行政诉讼原告、行政复议申请人) 政—受到争议者(行政诉讼被告、行政复议被申请人) 法争议过程—一般过程(起诉、受理、审理) 学行政争议法—特殊过程(撤诉、缺席判决、合并审理、一审期间被告改变原 具体行政行为、行政诉讼中对其他争议的处理) 争议规则—证据规则(举证、取证、质证、认证) —法律规则(行政诉讼的法律适用) 争议结果—行政诉讼裁判、行政复议决定

执行制度-行政诉讼裁判的执行、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 赔偿范围—国家赔偿责任的构成、行政赔偿范围、司法赔偿范围 国家赔偿法赔偿关系—赔偿请求人、行政赔偿义务机关、司法赔偿义务机关 赔偿程序—行政赔偿程序、司法赔偿程序、国家赔偿的方式与计算 行政案例(行政法案例的分析方法)-提问分析法、意思表示分析法、知识结构分析法

行政法彩色笔记 第一部分行政法总论行政法学体系: 行政组织法(行政主体) 一般行政法行政行为法(抽象行政行为、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监督法(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赔偿) 主要内容:行政;行政法的法律渊源;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核心考点: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行政法的法律渊源 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但很少在司法活动中得到适用 法律分为基本法律与普通法律,但实际上效力没有差别 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在我国目前往往能起到法律的作用 地方性法规由省级或者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 自治条例与单行条例由民族自治地方(区州县旗)的人大制定并报批后施行(没有常委会)部门规章由国务院组成部门(部委行署)或国务院直属机构制定 地方性规章由省级或者较大的市的政府制定 国际条约和协定原则上需转化成国内法方能成为法律渊源,但存在例外法律解释目前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法律,其效力等于法律 司法解释司法解释不是正式的法律渊源,但实际上作用巨大 注:较大的市包括省会市、经济特区所在市、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计划单列市) 关于行政法的渊源,还有以下两点需要特别注意: 一、根据行政诉讼法关于涉外行政诉讼法律适用的规定,国际条约优先于国内法律的适用(保留条款除外),但根据我国加入WTO时的约定,国内法律优先于WTO规则的适用,只有在没有国内立法时,才适用WTO规则。 注意:涉外行政诉讼是指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组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行政诉讼。 二、必须是有权解释的机关对作为上述行政法法律渊源的解释,才可作为行政法的渊源,其他的无权解释机关的解释不得作为行政法的渊源。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P6 ——控制权决定基本原则 分类基本原则具体要求 合法 性的 要求 合法行政法律优位(行政活动不得违背现有法律);法律保留(行政活动应当依照法律的授权进行)程序正当行政公开(保障知情权);公众参与(表达意见陈述申辩);公务回避(实体回避与程序回避)权责统一行政效能(赋予执法手段、保证政令有效);行政责任(行政违法或不当应承担法律责任)合理 性的 要求 合理行政符合平等、比例原则(妥当性、必要性、均衡性原则) 高效便民行政效率(积极履行职责、及时履行职责);便利当事人(减轻当事人程序负担) 诚实信用行政信息真实(行政机关对信息真实性负责);保护信赖利益(行政行为不得随意变更)

教师资格证教育法律法规题库(1)

教师资格证教育法律法规题库( 1) 补充——《刑法》第十七条【刑事责任年龄】 1、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2、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3、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4、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1. 既是我国教育的根本大法,又是我国的根本大法的是( )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 《宪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2. 教育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包括( ) 。(多选题) A. 假定 B. 处理 C. 责任 D. 制度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这一法律规定始于( ) 。 A. 《义务教育法》 B. 《教育法》 C. 《职业教育法》 D. 《宪法》 4. 制定《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基本出发点是依据法律的规定,( ) 的合法权益。 A. 保护师生 B. 保护学生、学校 C. 保护学生 D. 保护教师 5. 对未成年学生应尽的义务作了明确规定的法律是( ) 。

A. 《宪法》 B. 《教育法》 C. 《未成年人保护法》 D. 《义务教育法》 6. 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 ) 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 A. 体罚 B. 体罚、变相体罚 C. 侮辱人格尊严 D. 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 7. 《教育法》规定,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应当()。 A. 履行法律规定义务 B. 保证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 平均工资不低于公务员 8. 某公立小学校长刘某在招生过程中非法获利数十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对其采取的措施是() A. 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B. 依法给予刑事制裁 C. 依法给予党纪处分 D. 依法给予民事制裁 9. 教师王某因醉驾发生交通事故,被判有期徒刑1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王某丧失教师资格,刑满释放后可继续执教 B. 王某丧失教师资格,刑满释放后,可从事其他职业 C. 王某保留教师资格,刑满释放后,需要重新注册认证 D. 王某保留教师资格,刑满释放后,不能留在原学校任教 10. 小学生王谋在课间玩时,故意将同学赵某推倒在地,致其骨折,依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规定,应对赵某受伤担责的主体是() A. 王某监护人 B. 学校 C. 王某的班主任 D. 王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