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属性参数在地震相识别中的应用

地震属性参数在地震相识别中的应用
地震属性参数在地震相识别中的应用

地震相的识别剖析

通过层序的划分,可以大致确定不同类型的砂岩储集体在纵向上发育的有利层位。通过对有利层序内地震相的研究,可以确定砂岩储集体的沉积相及横向的分布范围,从而为砂岩储层的综合预测奠定基础。 一、地震相分析 (一)地震相概念 地震相是沉积相在地震剖面上表现的总和,是由沉积环境(如海相或陆相)所形成的地震特征,是指一定面积内的地震反射单元,该单元内的地震属性参数与相邻的单元不同.它代表产生其反射的沉积物的岩性组合、层理和沉积特征。 (二)地震相分析 地震相分析就是在划分地震层序的基础上,利用地震参数特征上的差别,将地震层序划分为不同的地震相区,然后作出岩相和沉积环境的推断。用来限定地震相单位的基本参数是那些涉及层系内部的反射形态和层系本身的几何外形的有关参数,目前在地震相分析中使用的地震反射参数及其地质解释如下: (1)反射结构:反射结构反映层理类型、沉积作用、剥蚀和古地貌以及流体类型。 (2)地震相单元外形和平面组合:不同沉积环境下形成的岩相组合有特定的层理模式和形态模式,导致反射结构和外形的特定组合,从而反映沉积环境、沉积物源和地质背景。 (3)反射振幅:反射振幅与波阻抗差有关,反映界面速度一密度差、地层间隔及流体成分和岩性变化。大面积的振幅稳定揭示上覆、

下伏地层的良好连续性,反映低能级沉积;振幅快速变化,表示上覆和(或)下伏地层岩性快速变化,是高能环境的反映。 (4)反射频率:反射频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层厚度、流体成分、埋深、岩性组合、资料处理参数等。视频率的快速变化往往说明岩性的快速变化,因而是高能环境的产物。 (5)同相轴连续性:它直接反映地层本身的连续性,与沉积作用有关。连续性越好,表明地层越是与相对较低的能量级有关;连续性越差,反映地层横向变化越快,沉积能量越高。 (6)层速度:层速度反映岩性、孔隙度、流体成分和地层压力。 由于同一地震相参数的变化可以由多种地质作用产生,因此地震相分析具有明显的多解性。但是既然地震相是沉积相的反映,地震相必然能够反映储集体或油气储集相带(刘震,1997)。 二、地震相划分标志 (一)外部几何形态 外部形态是一个重要的地震相标志。不同的沉积体或沉积体系,在外形上是有差别的,即使是相似的反射结构,因为外形的不同,也往往反映了完全不同的沉积环境。 目前常见的外部形态(图1)包括席状、席状披盖、楔形、滩形、透镜状、丘 形和充填型等。 1.席状 席状反射是地震剖面上最常见的外形之一,其主要特点是上下界

GeoFrame_地震属性分析和应用

SIS 软件软件技术应用技术应用技术应用之一之一 斯伦贝谢伦贝谢科技服务科技服务科技服务((北京北京))有限公司 2007年3月 GeoFrame 地震属性分析和应用地震属性分析和应用

1 地震属性分析和应用 应用地震属性开展储层横向预测是地震资料综合解释的重要研究内容。随着地球物理理论、数学理论的不断发展,通过各种计算方法能够提取和分析的地震属性越来越多,如何从众多的地震属性中选择能够反映客观地质现象的属性对目的层储层开展分析,这是地球物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面对的一个主要问题。 GeoFrame 综合地学平台为地球物理人员开展储层横向预测研究提供了一套完善的工具。SATK 、SeisClass 、LPM 以及GeoViz 的组合应用,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完成从属性提取、属性优化、定性分析到定量计算的储层预测全过程。本文重点阐述GeoFrame 储层预测的基本思路及地震属性的地质应用。 1、地震属性储层预测的基本思路 地震地层学原理假定,地震剖面上的反射波同相轴具有年代分界面的意义,要研究地层岩性和沉积相主要依据的是地震反射特征及其横向变化,也就是地震属性的变化,这是应用地震属性进行储层预测的基本理论依据。 应用地震属性进行储层横向预测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多解性问题,即:一种地震属性参数的变化受多种地质因素的影响,而一种地质现象的改变,也会造成多种地震属性的异常。 因此,在对地震属性分析预测过程中,如何从众多的地球物理参数中选取能反映地质特征变化的参数,是地震属性预测的主要问题。实际工作表明,必须做好以下两项工作: ① 正确认识地震属性 正确认识地震属性是做好属性预测的基础,不同的地震属性参数,它的地球物理含义、数学含义不一样,反映的地质规律也不一样。如:半时能量和总能量,尽管都是振幅类参数,但具体的展布规律却不一样(图1)。 图1 1 相同地区相同地区相同地区半时能量半时能量半时能量和和总能量总能量对比图对比图对比图 半时能量半时能量((Energy half-time ) 总能量总能量((Total Energy )

paradigm-地震相分析工具stratimagic流程

Stratimagic地震相分析软件简易流程 Stratimagic地震相分析软件介绍 概述 stratimagic是帕拉代姆公司推出的专门用于岩性解释、油藏描述、地震相分析的软件包。它运用人工神经网络分析技术,统计聚类的分级分类技术、主组分分析(PCA)技术,以及层位尖灭识别等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对地震属性及所反映的地质特征进行分析解释,利用Stratimagic软件可以实现地震道、多属性数据体以及变时窗/深度和等时窗/深度的层段内的地震相自动划分,地质相分层曲线约束下的微相划分,研究其与地质相的关系以及与岩石物性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去进行储层预测和油藏描述,突破了只能进行构造解释的常规的地震解释模式。地震相自动划分技术的应用,使得解释人员摆脱了手工解释繁重的工作负担,使地震相划分更具有客观性。 Stratimagic地震相分析软件以其独一无二的专利技术和容易使用的特点,已成为石油天然气工业进行地震相分析的先进的商用软件。目前该软件最新版本是帕拉代姆公司于2006年释放的Stratimagic3.1。 一、 Stratimagic软件的基本方法原理 1、地震信号的分类 地震解释不仅仅是构造圈闭解释,而且要进行岩性和油藏特征描述,是一个从层位图到油藏特征描述的过程,要利用沉积学知识将井信息和可用模型与地震数据联合使用,确定地震与岩石地球物理特性的关系。 在使用Stratimagic之前,有两种地震属性方法用于油藏特征描述。 1、首先计算多种层段属性,进行井资料、沉积模型与属性成果图的对比分析,一般情况下也只有3到4种属性匹配较好。 2、通过地震反演获得波阻抗数据体。这里假设井资料完全代表着所含的地质信息的差别,而且没有考虑其它的地质相变化的存在。在上面处理中丢失了两个基本信息:即地震信号的总体变化和这种变化的分布规律。 没有地震信号的总体变化的知识,很难给出井位置的地震信号变化的可靠评

常用地震属性的意义之欧阳家百创编

常用地震属性的意义 欧阳家百(2021.03.07) 地震反射波来自地下地层,地下地层特征的横向变化,将导致地震反射波特征的横向变化,进而影响地震属性的变化,因此,地震属性中携带有地下地层信息,这是利用地震属性预测油气储层参数的物理基础。随着地震属性处理及提取技术的大量涌现,属性种类多达几百种,实际应用人员应用起来遇到了很大困难,迫切需要按实用的角度,总结各地震属性参数与储层特征参数间的内在联系,为进一步研究建立地震信息与储层参数之间的关系提供可靠的前提条件,做到信息提取有方向、有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首先按类别较全面总结了目前常用地震属性,从算法开始,分析了各属性所表达的在地震波波形上的意义,从正向上分析地震属性变化与油气储层特征变化的关系,进而探讨总结了它的潜在地质应用。 1、属性体、属性剖面 这类属性是按剖面(或体)处理的,是一个体文件(或剖面文件),属性值对应空间位置,即(x、y、t0、属性值),可以用于常规地震剖面的方式显示与使用,常用的属性有:相干体(方差体、相似体等)、波阻抗、道积分数据体,经希尔伯特变换得到的瞬时属性体、倾角、倾向数据体等,这些属性体可以直接应用于解释,也可以用解释层位提取出来转变为属性层,下表为常用属性体属性意义及潜

2、沿层地震属性 这种属性是用解释层位在地震数据体(剖面)中提取出来的属性,它的数值对应一个层位或一套地层,每个属性值对应一个x、y 坐标。提取方式有两类:沿一个解释层开一个常数时窗,在此时窗内

提取地震属性,提取方式有4种(图2-1a)。用两个解释层提取某一段地层对应的地震属性,提取方式也有4种(图2-1b)。 常用地震属性的计算方法总结如下: (1)、均方根振幅(RMS Amplitude) 均方根振幅是将振幅平方的平均值开平方。由于振幅值在平均前平方了,因此,它对特别大的振幅非常敏感。 (2)、平均绝对值振幅(Average Absolute Amplitude) 平均绝对值振幅没有均方根振幅那样,对特别大的振幅敏感。 (3)、最大波峰振幅(Maximum Peak Amplitude) 最大波峰振幅的求取方法是,对于每一道,PAL在分析时窗里做一抛物线,恰好通过最大正的振幅值和它两边的两个采样点,沿着这曲线内插可得到最大波峰值振幅值。 PAL画一个使这三个采样点适合曲线并且 沿这一曲线确定出最大值。 MaximumPeak Amplitude = 125 (4)、平均波峰振幅 (Average Peak Amplitude) 平均峰值振幅是对每一道在分析时窗里的所有正振幅值相加,得到总数除以时窗里的正振幅值采样数得到的。 (5)、最大波谷振幅 (Maximum Trough Amplitude) 最大波谷振幅的求取方法是,对于每一道,PAL在分析时窗里做一抛物线,恰好通过最大负的振幅值和它两边的两个采样点,沿着这曲线内插可得到最大波谷振幅值。 PAL 画一个适合这三个采样点的曲线 并且沿着这一曲线确定出最大值。

地震属性含义及其应用..

地震属性含义及其应用 一、 瞬时属性 19 假定复数道表示为:)t (iy )t (x )t (u +=,则 1. 瞬时实振幅 IReAmp ( Instantaneous Amplitude ) 是在选定的采样点上地震道时域振动振幅。是振幅属性的基本参数。 广泛用于构造和地层学解释。用来圈定高或低振幅异常,即亮点、暗点。反映不同储集层、含气、油、水情况及厚度预测。 2. 瞬时虚振幅 IQuadAmp (Inst. Quadrature Amplitude) 是复数地震道的虚部,与复数地震道的相位为90o时的时域振动振幅。即正交道,为虚振幅。 因它只能在特定的相位观测到,多用来识别与薄储层中的AVO 异常。 3. 瞬时相位IPhase ( Instantaneous Phase) ))t (x )t (y tan(A )t (=γ, 定义为正切,输出相位已转换为角度,数值范围是 [-180o ,180o ]。为q(t)/f(t)的一个角,是采样点处地震道的相位。 有助于加强储层内部的弱反射同相轴,但同时也加强了噪声,可用于指示横向连续性;显示与波传播有关的相位部分;用于计算相速度;因为没有振幅信息因此能够显示所有同相轴;用于显示不连续;断层、显示层序边界。由于烃类聚集常引起局部相位变化,也可以做烃类直接指示之一。 4. 瞬时相位余弦 CIP ( Cosine of Inst. Phase ) 是瞬时相位导出的属性。其计算式为))t ((Cos γ 常用来改进瞬时相位的变异显示。并用于相位追踪和检查地震剖面对比、解释的质量。多与瞬时相位联用。 5. 瞬时频率 IFreq (Inst. Frequeney) 定义为瞬时相位对时间的函数 dt )t (d γ(以度/毫秒或弧度/毫秒表示),其量纲为频率的量纲(Hz),是地震道在频率方面的瞬时属性。 用来计算、估算地震波的衰减。油气储层常引起高频成分衰减及杂乱反射显示,所以横向上可用于碳氢指示。高频成份多显示为尖锐的界面或薄层,亦可反映岩相的粗、细变化及地层旋回。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综述

【全文】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综述 [摘要] 地震属性是从地震资料中提取的隐藏有用信息,因而地震属性分析技术近几年在油气勘探开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研究。本文对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归纳、总结,简单阐述了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的在不同时期所用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特别对新地震属性进行了具体介绍。最后对该技术进一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摘要:在勘探和开发周期的各个阶段,地震资料在复杂油藏系统的解释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缺少一种有效地将地质知识应用于地震解释中的上具。随着一系列属性新技术的出现,对地震属性进行充分研究,就给地质家提供了快速地从三维地震数据中获得地质信息的能力。尤其在用常规解释手段难以识别日的储层的情况下,属性分析技术更是给地质上作人员指出了新的方向。 [关键词] 地震属性储层预测叠前数据叠后数据 关键词:储层;波形分析;地震属性 1.引言 地震属性是指叠前或叠后的地震数据经过数学变换而导出的有关地震波的几何形态、运动学特征、动力学特征和统计学特征的特殊度量值。地震属性的发展大致从20世纪60年代的直接烃类检测和亮点、暗点、平点技术开始,经历了70年代的瞬时属性(主要是振幅属性)和复数道分析,90年代的多维属性(特别是相干体属性)分析,21世纪的地震相分析等阶段[1一SJ。随着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的发展与研究,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储层预测、油气藏动态监测、油气藏特征描述等领域,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总之,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可以从地震资料中提取隐藏其中的多种有用信息,这为油气勘探与开发提供了丰富宝贵的资料,也为解决复杂地质体评价提供了实用的分析手段。因此,对该技术进行深人调查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地震属性是指从地震数据中导出的关于儿何学、运动学、动力学及统计特性的特殊度量值。它可包括时问属性、振幅属性、频率属性和吸收衰减属性,不同的属性可指示不同的地质现象。地震属性分析则是从地震资料中提取其中的有用信息,并结合钻井资料,从不同角度分析各种地震信息在纵向和横向上的变化,以揭示出原始地震剖面中不易被发现的地质异常现象及含油气情况。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的研究已由线、面信息扩展到三维体信息,从分类提取扰化发展为一项系统的应用技术。随着地震技术的日趋成熟,地震属性技术近儿年也发展迅速,其中有多属性联合解释技术、波形分析技术、吸收滤波技术等。应用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去完善勘探生产中的油藏描述工作,已经成为油藏地球物理的核心内容。利用地震属性分析技术预测岩性和有利储集体,描述油藏特征及孔隙度变化,寻找难以发现的隐蔽油区,以至于监测流体运动和进行其它综合研究,一直是石油工作人员追求的目标。 1波形分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通常的层段属性只是表示了某儿个地震信号的物理参数(振幅、相位、频率等),但它们没有一个能够单独描述地震信号的异常,而地震信号的任何物理参数的变化总是对应着反映地震道形状的变化,所以,研究和分析地震资料中代表各种属性总体特征的地震道形状(波形),应该能有非常不错的效果[,]。 1. 1波形分析技术的原理及处理过程

现代地震勘探技术作业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地震属性综述 报告名称: 地震属性综述 学生姓名:王丹 学号:2010120052 所在院(系):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

地震属性分类及其地质意义 地震勘探是在地表激发人工震源,由震源所引起的震动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地下传播,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向上反射传回地表,然后由地表的仪器(检波器)记录反射回来的地震波,从而得到地震记录(也叫地震资料);之后对地震资料进行相关的处理与解释便可以间接地反映和得到地下相关信息。由于地下介质是地震波传播的载体,所以地下介质的物理性质,如岩性、孔隙度、密度以及流体性质等都会对传播中的地震波产生影响,如地震波的能量、波形、振幅、频率、相位等将在传播过程中发生变化。而这种影响和变化又将在地震记录中保留相应的信息。所以,通过对地震记录(地震资料)的“深加工”或者特殊处理,将会从地震资料中获取更多的有用信息以为地质服务。在早期的油气资源勘探中,地震勘探的目标主要是寻找地下有利的大尺度的构造圈闭,所以只需利用有限的地震资料信息便可达到目的。但是,随着油气勘探与开发难度的加大,人们迫切地需要更多地了解地下地层的岩性、流体性质等信息。这就促使人们运用新的技术和思想去从地震资料中发掘出更多的有用信息。从而,也就推动了地震属性技术的出现与发展。地震属性技术延伸了人类的视觉,从而有助于人们发现更多的隐藏于地震资料中的信息,也有助于人们从多角度去获取和分析地下地质信息,从而实现对地下地质的充分与准确认识。 1地震属性的发展与分类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工作的深入,也为了充分、有效地利用获取不易的地震资料,现今的地震解释人员需要从地震数据中提取越来越多的信息,然后利用这些信息综合解释地下构造、地层和岩性特征以及流体性质,最终定义精确的油藏模型,用于钻井决策、估计地质储量和可采储量。由于生成地震属性是获取所需信急的一条重要捷径,因此,长期以来地震属性技术一直是地震特殊处理和解释的主要研究内容。 地震属性是叠前或者叠后地震数据,经数学变换而导出的有关地震波的几何形态、运动学特征、动力学特征和统计学特征。长期以来以来地震数据的使用仅仅局限于对地震波同相轴的拾取,以实现面对油气储集体的几何形态、构造特征的描述。但是地震数据中隐藏着更加丰富的有关岩性、物性及流体成分等相关信

地震相识别学习笔记

地震参数(地震相标志)按其属性可分为四大类: ①几何参数:反射结构、外形; ②物理参数:反射连续性、振幅、频率、波的特点; ③关系参数:平面组合关系; ④速度-岩性参数:层速度、岩性指数、砂岩含量。 一、内部反射结构 (Seismic Reflection Configuration) 指层序内部反射同相轴本身的延伸情况及同相轴之间的相互关系反映物源方向、沉积过程、侵蚀作用、古地理、流体界面等 ②发散反射结构(Divergent) 往往出现在楔形单元中,反射层在楔形体收敛方向上常出现非系统性终止现象(内部收敛),向发散方向反射层增多并加厚。它反映了由于沉积速度的变化造成的不均衡沉积或沉积界面逐渐倾斜,反映沉积时基底的差异沉降,常出现于古隆起的翼部,盆地边缘、或同生断层下降盘,盐丘翼部,往往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 ③前积反射结构(Progradational) 由沉积物定向进积作用产生的,为一套倾斜的反射层,与层序顶底界呈角度相交,每个反射层代表某地质时期的等时界面并指示前积单元的古地形和古水流方向。在前积反射的上部和下部常有水平或微倾斜的顶积层和底积层,常见近端顶超和远端下超。代表三角洲沉积。上部是浅水沉积,下部则是深水沉积。 d.叠瓦状前积(shingled),它表现为在上下平行反射之间的一系列叠瓦状倾斜反射,这些斜反射层延伸不远,相互之间部分重叠。它代表斜坡区浅水环境中的强水流进积作用,是河流、缓坡三角洲或浪控三角洲的特征。也称之为羽状前积。 在同一三角洲沉积中,不同部位可表现为不同类型的前积。如受主分支河道控制的建设性三角洲朵状体可能表现为斜交前积,无顶积层也无底积层,只有前积层,较低能的朵状体侧缘或朵状体之间可能呈现S形前积。 前积在不同方向的测线上表现不同,倾向剖面表现为前积,走向剖面表现为丘形。 ④乱岗状反射结构(hummocky) 它是由不规则、连续性差的反射段组成,常有非系统性反射终止的同相轴分叉现象。常出现在丘形或透镜状反射单元中。维尔把它解释为三角洲或三角洲间湾沉积的反射特征,代表分散性弱水流沉积。冲积扇及扇三角洲沉积中也会出现这种反射结构。 乱岗结构的波状起伏幅度较小,接近于地震分辨率极限(乱中有规则),乱岗状与杂乱反射的名称易混淆,在实际上有很大差别,有人亦称之为波状反射。

Landmark主要地震属性及其地质意义

Landmark主要地震属性及其地质意义利用地震进行储层预测时主要从振幅属性及其延伸属性出发,分析属性的变化特征,然后与钻井和地质进行标定,赋予属性地质意义。 为了将已知井上的岩性信息,在整个工区进行有效的外推,需要优选出在该区对岩性参数和含油气性反映敏感的属性,我们通过两个层次来完成这一个工作。第一个层次是选择对岩性变化相对敏感的地震属性,这部分工作在属性提取时已完成,其最基本的理论基础是:时间派生的属性有利于对构造的细节进行解释;振幅和频率派生的属性用于解决地层和储层特征; 一般认为振幅是最稳健和有价值的属性;频率属性更有利于揭示地层的细节; 混合属性包含振幅和频率的因素,因此更有利于地震特征的测量;同时在对所提取的地震属性的物理意义的理解也有助于对地震属性的提取第二个层次是使用数学和信息学的方法优选属性。“地震属性和井数据采样伪相关在独立的井数据较少或者参加考虑的独立的地震属性过多时产生的概率较大”(CYNTHIA T. KALKOMEY),由于对于该区已知的独立井信息多数情况下较少,勉强满足统计分析的样本要求,单纯使用相关分析方法产生伪相关的概率较大,因此我们在经过第一个层次的筛选之后,采用数据相关和信息优化组合方法进行属性优选。 目前属性种类很多,属性软件也非常多,这里转列landmark软件中的PAL 属性,供大家参考选择使用:Average Reflection Strength 平均反射强度:识别振幅异常,追踪三角洲、河道、含气砂岩等引起的地震振幅异常;指示主要的岩性变化、不整合、天然气或流体的聚集;该属性为预测砂岩厚度的常用属性; Slope Half Time 能量半衰时的斜率:突出砂岩/泥岩分布的突变点;预测砂岩厚度的常用属性; Number of Thoughs 波谷数:可以有效的识别薄层,为预测砂岩厚度的常用属性;Average Trough Amplitude 平均波谷振幅:用于识别岩性变化、含气砂岩或地层。可以有效的区分整合沉积物、丘状沉积物、杂乱的沉积物等;预测含油气性的常用属性; Average Instantaneous Phase 平均瞬时相位:由于相位的横向变化可能与地

常用地震属性的意义

常用地震属性的意义 地震反射波来自地下地层,地下地层特征的横向变化,将导致地震反射波特征的横向变化,进而影响地震属性的变化,因此,地震属性中携带有地下地层信息,这是利用地震属性预测油气储层参数的物理基础。随着地震属性处理及提取技术的大量涌现,属性种类多达几百种,实际应用人员应用起来遇到了很大困难,迫切需要按实用的角度,总结各地震属性参数与储层特征参数间的内在联系,为进一步研究建立地震信息与储层参数之间的关系提供可靠的前提条件,做到信息提取有方向、有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首先按类别较全面总结了目前常用地震属性,从算法开始,分析了各属性所表达的在地震波波形上的意义,从正向上分析地震属性变化与油气储层特征变化的关系,进而探讨总结了它的潜在地质应用。 1、属性体、属性剖面 这类属性是按剖面(或体)处理的,是一个体文件(或剖面文件),属性值对应 、属性值),可以用于常规地震剖面的方式显示与使用,常空间位置,即(x、y、t 用的属性有:相干体(方差体、相似体等)、波阻抗、道积分数据体,经希尔伯特变换得到的瞬时属性体、倾角、倾向数据体等,这些属性体可以直接应用于解释,也可以用解释层位提取出来转变为属性层,下表为常用属性体属性意义及潜在地质应用一览表。

2、沿层地震属性 这种属性是用解释层位在地震数据体(剖面)中提取出来的属性,它的数值对应一个层位或一套地层,每个属性值对应一个x、y坐标。提取方式有两类:沿一个解释层开一个常数时窗,在此时窗内提取地震属性,提取方式有4种(图2-1a)。用两个解释层提取某一段地层对应的地震属性,提取方式也有4种(图2-1b)。 常用地震属性的计算方法总结如下: (1)、均方根振幅(RMS Amplitude) 均方根振幅是将振幅平方的平均值开平方。由于振幅值在平均前平方了,因此,它对特别大的振幅非常敏感。

地震相解释和构造解释

设计的内容为地震资料构造解释和地震相解释。地震资料构造解释的主要内容包括在剖面上识别断层并标识断层,在平面上利用相干体进行断层的组合,并且进行地层对比追踪,最后根据解释的断层和层位做等T0构造图。地震相解释主要内容是在剖面上识别水道的形状,在平面上识别水道的空间展布情况,利用剖面上的地震反射构型、地震反射结构投影到平面上做出平面地震相图。 实验一、地震构造解释 一、实验目的 学会Discovery软件的安装、建立工区、三维数据加载、剖面显示地震记录。进行层位对比追踪和断层解释,利用相干体进行断层的平面组合,以及根据解释的层位和断层做出等时构造图。结合剖面图会分析地质意义和盆地内生储盖组合。 二实验内容 本实验以Discovery软件为解释平台进行以下实验: 1 利用Discovery 中模块建立中国的工区和Seisvision模块加载数据。 2断层的剖面解释并结合相干体切片进行断层的平面组合。 根据断层的识别标志进行断层的识别,并结合相干体提高断层识别准度 (期间常见的问题:主测线和联络测线方向断层往往不闭合,解决办法是要根据两个方向综合判断断层。) 3 不整一地震反射界面的识别及追踪对比。 4 等T0构造图的绘制。。 (断层在地震剖面上的一般标志) (1)同相轴错断、波组波系错断(中小断层); (2)同相轴数目突然增减或消失(同生断层); (3)地层产状突变、地震相特征突变(边界断层); (4)同相轴分叉、合并、扭曲及强相位转换(小断层); (5)断面波、绕射波。 (地震反射界面的追踪对比方法) (1)单一同相轴的基本追踪对比方法

★反射波同相轴具线状廷伸特征,相邻记录道的同一同相轴应为一连续的曲线,相邻界面的同相轴应大体平行。 ★相邻记录道同一界面反射波同相轴波形特征相似,即振幅、周期、相位数等相似,它们在空间上是逐渐地变化的。 (2)根据波组或波系进行地震反射界面对比 ★波组是相邻若干个界面形成的多个强反射同相轴的组合。波组之间是一些振幅比较弱的同相轴, ★多个波组组成一个波系。不同波组的相位数多少、振幅强弱、波的疏密程度往往不同,而不同波系所包含的波组个数,各波组间的间隔关系等往往不一样。(3)根据振幅包络线进行对比 ★由于角度不整合面上下相接触的地层层位横向上变化很大,从而界面反射系数的大小甚至于极性变化很大,这使得角度不整合面的反射波特征很不稳定。当进行同相轴对比时,往往很困难。这时应当根据地震反射波的包络线进行对比,即对比界面可以穿相位。 ★在对比基底界面时,根据反射波的包络线进行对比更是常用的方法。因为基底反射波在埋深较大的情况下,振幅一般较弱,对比时要注意沉积岩盖层与基底在宏观反射特征上的差别。 (4)通过剖面闭合检查地震反射界面对比 ★单条剖面的对比完成后,需要与正交剖面进行闭合检查,若在一个环形闭合圈中同相轴不能闭合,则说明对比有误。 ★剖面闭合了,是否解释就肯定正确? 不一定。剖面闭合只说明地震反射界面从几何学的角度上是正确的了,至于其地质意义是否正确还要根据更多的地质资料深入分析。因此剖面闭合是地质解释正确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四、过程分析及成图解释

(完整版)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_zyz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地物所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地物所 2007.5 乌鲁木齐

目录 前言 (1) 1、地震属性的分类 (1) 2、地震属性提取方法及影响因素 (2) 2.1、信躁比 (2) 2.2、时窗的选取 (5) 2.3、属性色标的使用原则 (7) 3、结论及认识 (9)

前言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地震采集、处理、解释技术的进步,地震技术在油气勘探、开发工作中的重要性日益显著。地震属性分析预测以其独到的技术优势,在油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已成为油气勘探开发,油气藏描述所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手段,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地震属性是对地震资料的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及统计学特征的度量,其应用是通过各类地震解释软件来提取、统计分析、验证,进行地层分析、岩性特征描述。 准噶尔盆地的油气勘探开发经历了50余年,目前的勘探目标已经由显性的构造型油气藏全面转向隐蔽型油气藏。配套的地震勘探解释技术已经从单纯的构造解释,向高精度构造解释下的储层预测、油藏描述和油藏监测延伸。近几年准噶尔盆地众多油气田的发现(例如车89井区、石南21井区、石南31井区),地震属性技术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准噶尔盆地多旋回的构造运动,多期湖平面升降,造就了多种类型沉积体系的发育,为多种类型的岩性圈闭的发育奠定了雄厚的资源基础。但是,由于地震勘探技术本身的精度限制,识别并描述出各种类型的岩性圈闭,存在预测结果的多解性和可靠性低的问题。 本项目的设立,期望通过对已知典型油气藏发现过程的解剖分析,总结地震属性提取时应注重的关键环节(信躁比、时窗、色标的正确使用),建立起储层分析技术针对不同沉积类型的储层的研究工作流程。

地震属性含义

1、属性名称:反射强度(Reflection Strength),振幅包络(Amplitude Envelope),瞬时振幅(Instaneous Amplitude)REFLSTAN (缩写) 定义: 在解释中的应用:用于振幅异常的品质分析;用于检测断层、河道、地下矿床、薄层调谐效应;从复合波中分辨出厚层反射。 属性特征:提供声阻抗差的信息。横向变化常与岩性及油气聚集有关。值总是正的。 2、属性名称:瞬时相位(Instaneous Phase)INSTPHAS(缩写) 定义:在解释中的应用:进行地震地层层序和特征的识别;加强同相轴的连续性,因此使得断层、尖灭、河道更易被发现。可对相位反转成图,有可能指示含气与否。 属性特征:描述了复相位图中实部和虚部之间的角度。它的值总在±180°之间。瞬时相位是不连续的,从+180°到-180°的反转可引起锯齿状波形 3、属性名称:瞬时频率(Instaneous Frequency)INSTFREQ(缩写) 定义:在解释中的应用:用于气体聚集带和低频带的识别;确定沉积厚度;显示尖灭、烃水界面边界等突变现象 属性特征:瞬时相位对时间的变化率。值域为(-fw, + fw)。然而,大多数瞬时相位都为正。可提供同相轴的有效频率吸收效应及裂缝影响和储层厚度的信息 4、属性名称:正交道(Quadrature Trace),希尔伯特变换(Hilbert Transform)QUADRATR(缩写) 定义:h(t)是f(t)的希尔伯特变换,也是f(t)的90°相移 在解释中的应用:用于复数道分析的品质控制 属性特征:当实地震道代表地震响应中质点位移的动能时,正交道相当于质点位移的势能 5、属性名称:视极性(Apparent Polarity)APPAPOLA(缩写) 定义:在振幅包络峰值处实地震道的极性 在解释中的应用:用于振幅异常的品质分析 属性特征:为实地震道的符号位,假设零相位子波、视极性与反射系数的极性相同 6、属性名称:响应相位(Response Phase)RESPPHAS(缩写) 定义:在振幅包络峰值处的瞬时相位值 在解释中的应用:地震地层层序的识别、检测。由于流体含量或岩性引起的横向变化,在具有相似的振幅响应时,用来区分有利和不利带 属性特征:强调反射界面的主相位特征。与瞬时相位的应用相同 7、属性名称:响应频率(Response Frequency)RESPFREQ(缩写) 定义:在振幅包络峰值处的瞬时频率值 在解释中的应用:识别与气藏聚集有关的可能区带 属性特征:相应频率在区域上更具可解释性。与瞬时频率的应用相同 8、属性名称:反射强度交流分量(Perigram)PERIGRAM(缩写) 定义:消除了反射强度中的均值(直流分量)部分后的偏差 在解释中的应用:用于振幅异常的品质分析。与反射强度的应用相同,但更适合于分析和处理,因为它有正负

地震振幅属性

1.均方根振幅(RMS Amplitude ) 均方根振幅是将振幅平方的平均值再开平方。由于振幅值在平均前平方了,因此,它对特别大的振幅非常敏感。适合于地层的砂泥岩百分比含量分析,也用于地层岩性相变分析,计算薄砂层厚度,识别亮点、暗点,指示烃类显示,识别火成岩等特殊岩性。 2.平均绝对值振幅(Average Absolute Amplitude ) 平均绝对值振幅没有均方根振幅那样,对特别大的振幅敏感。 适于地层的岩性变化趋势分析,地震相分析,也可用于地层岩性相变分析,计算薄砂层厚度,识别亮点、暗点,指示烃类显示,识别火成岩等特殊岩性。 3.最大波峰振幅(Maximum Peak Amplitude ) 最大波峰振幅的求取方法是,对于每一道,PAL 在分析时窗里做一抛物线,恰好通过最大正的振幅值和它两边的两个采样点,沿着这曲线内插可得到最大波峰值振幅值。 √

PAL画一个使这三个采样点适合曲线并且 沿这一曲线确定出最大值。 最大波峰振幅= 125 最大波峰振幅是分析时窗内的最大正振幅,最适合绘制层序内或沿着特定的反射体上的振幅异常图;这些异常可能是由于气体和流体的聚集,不整合,或是调谐效应而引起的。 适于沿某一层面进行储层分析,也可用于地层岩性相变分析,计算薄砂层厚度,识别亮点、暗点,指示烃类显示,识别火成岩等特殊岩性。 4.平均波峰振幅 (Average Peak Amplitude) 平均峰值振幅是对每一道在分析时窗里的所有正振幅值相加,得到总数除以时窗里的正振幅值采样数得到的。 适合研究某一层的岩性变化,也可用于地层岩性相变分析,计算薄砂层厚度,识别亮点、暗点,指示烃类显示,识别火成岩等特殊岩性。 5.最大波谷振幅 (Maximum Trough Amplitude) 最大波谷振幅的求取方法是,对于每一道,PAL在分析时窗里做一抛物线,恰好通过最大负的振幅值和它两边的两个采样点,沿着这曲线内插可得到最大波谷振幅值。 PAL 画一个适合这三个采样点的曲线 并且沿着这一曲线确定出最大值。 最大波谷振幅= |-90| = 90

地震属性含义及其应用..

地震属性含义及其应用 一、 瞬时属性 19 假定复数道表示为:)t (iy )t (x )t (u +=,则 1. 瞬时实振幅 IReAmp ( Instantaneous Amplitude ) 是在选定的采样点上地震道时域振动振幅。是振幅属性的基本参数。 广泛用于构造和地层学解释。用来圈定高或低振幅异常,即亮点、暗点。反映不同储集层、含气、油、水情况及厚度预测。 2. 瞬时虚振幅 IQuadAmp (Inst. Quadrature Amplitude) 是复数地震道的虚部,与复数地震道的相位为90o时的时域振动振幅。即正交道,为虚振幅。 因它只能在特定的相位观测到,多用来识别与薄储层中的AVO 异常。 3. 瞬时相位IPhase ( Instantaneous Phase) ))t (x )t (y tan(A )t (=γ, 定义为正切,输出相位已转换为角度,数值范围是 [-180o ,180o ]。为q(t)/f(t)的一个角,是采样点处地震道的相位。 有助于加强储层内部的弱反射同相轴,但同时也加强了噪声,可用于指示横向连续性;显示与波传播有关的相位部分;用于计算相速度;因为没有振幅信息因此能够显示所有同相轴;用于显示不连续;断层、显示层序边界。由于烃类聚集常引起局部相位变化,也可以做烃类直接指示之一。 4. 瞬时相位余弦 CIP ( Cosine of Inst. Phase ) 是瞬时相位导出的属性。其计算式为))t ((Cos γ 常用来改进瞬时相位的变异显示。并用于相位追踪和检查地震剖面对比、解释的质量。多与瞬时相位联用。 5. 瞬时频率 IFreq (Inst. Frequeney) 定义为瞬时相位对时间的函数 dt )t (d γ(以度/毫秒或弧度/毫秒表示),其量纲为频率的量纲(Hz),是地震道在频率方面的瞬时属性。 用来计算、估算地震波的衰减。油气储层常引起高频成分衰减及杂乱反射显示,所以横向上可用于碳氢指示。高频成份多显示为尖锐的界面或薄层,亦可反映岩相的粗、细变化及地层旋回。

地震属性分析在沉积相中的应用

地震属性分析在沉积相中的应用 [摘要]地震属性可以获取地震资料的重要地震参数,以达到分析沉积、构造、岩相的功能。地震属性分析是分析沉积相的有效方法。笔者以丰乐三维地震工区为例,进行了均方根振幅、能量半幅点、有效带宽三种属性分析,以将属性进行分析,以辅助地质学科对沉积相进行科学量化的分析 [关键词]地震属性沉积相 1工区背景 丰乐三维地震工区位于黑龙江省大庆市肇州县东部,工区勘探面积大约600平方公里,扶余油层为本工区的重点勘探层位。其中以录井、测井、地震、分析化验等资料为基础,通过岩心观察描述、井震联合对比等技术手段,建立大庆长垣以东地区双城区块扶余油层统一分层方案,建立层序构成模式,从而完成丰乐地区扶余油层分层在地震上的标定。 2地震属性 地震属性是指叠前或叠后地震数据,经过数学变换而导出的有关地震波几何形态、运动学特征、动力学特征和统计学特征。在建立合理的地质模型的基础上,应用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可以获取大量的构造变形、岩性岩相及储层展布等方面的信息,是寻找特殊有力储集岩体的重要手段之一。 由于生成地震属性是获取所需信息的一条重要捷径,因此,长期以来地震属性技术一直是地震特殊处理和解释的主要研究内容。近年来,地震属性分析技术越来越多应用到对地质问题的分析中,其中通过地震属性分析来辨别古河道、层间砂体展布、物源方向,以及对沉积体系的分析,都越来越成为一种常规方法。本文以丰乐工区为例,详细论述了地震属性分析在沉积相中的应用。 双城区块扶余油层7个砂层组地层发育较薄,呈整合接触,层间时间距离大概为15毫秒左右,因此选择层间地震属性提取,时窗选择为相邻两层之间。对七个层序均选择提取了以下三种属性:均方根振幅、能量半幅点、有效带宽(图1)。 均方根绝对振幅:将地震道每个采样点的振幅值取平方和再开方,就得到某一时窗段内某一道的均方根振幅值。该计算方法的特点是把小值变得更小,大值变的更大,拉开了数据之间的差距,因此该属性对振幅变化比较敏感,可以反映反射波强弱。通常用于地层岩性相变分析。 能量半幅点:它是分析时窗内能量由顶向底累计超过1/2时的时长占整个时窗时长的百分比,描述能量衰减快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独立属性,尤其反映沉积旋回,如果在分析时窗内振幅相对稳定,则能量半衰时接近50%;如果在分析

(完整版)地震属性原理

地震属性原理 振幅统计类属性能反映流体的变化、岩性的变化、储层孔隙度的变化、河流三角洲砂体、某种类型的礁体、不整合面、地层调协效应和地层层序变化。反映反射波强弱。用于地层岩性相变分析,计算薄砂层厚度,识别亮点、暗点,指示烃类显示,识别火成岩等特殊岩性。 1.均方根振幅(RMS Amplitude ) 均方根振幅是将振幅平方的平均值再开平方。由于振幅值在平均前平方了,因此,它对特别大的振幅非常敏感。适合于地层的砂泥岩百分比含量分析,也用于地层岩性相变分析,计算薄砂层厚度,识别亮点、暗点,指示烃类显示,识别火成岩等特殊岩性。 2.平均绝对值振幅(Average Absolute Amplitude ) 平均绝对值振幅没有均方根振幅那样,对特别大的振幅敏感。 适于地层的岩性变化趋势分析,地震相分析,也可用于地层岩性相变分析,计算薄砂层厚度,识别亮点、暗点,指示烃类显示,识别火成岩等特殊岩性。 3.最大波峰振幅(Maximum Peak Amplitude ) √

最大波峰振幅的求取方法是,对于每一道,PAL在分析时窗里做一抛物线,恰好通过最大正的振幅值和它两边的两个采样点,沿着这曲线内插可得到最大波峰值振幅值。 PAL画一个使这三个采样点适合曲线并且 沿这一曲线确定出最大值。 最大波峰振幅= 125 最大波峰振幅是分析时窗内的最大正振幅,最适合绘制层序内或沿着特定的反射体上的振幅异常图;这些异常可能是由于气体和流体的聚集,不整合,或是调谐效应而引起的。 适于沿某一层面进行储层分析,也可用于地层岩性相变分析,计算薄砂层厚度,识别亮点、暗点,指示烃类显示,识别火成岩等特殊岩性。 4.平均波峰振幅 (Average Peak Amplitude) 平均峰值振幅是对每一道在分析时窗里的所有正振幅值相加,得到总数除以时窗里的正振幅值采样数得到的。 适合研究某一层的岩性变化,也可用于地层岩性相变分析,计算薄砂层厚度,识别亮点、暗点,指示烃类显示,识别火成岩等特殊岩性。 5.最大波谷振幅 (Maximum Trough Amplitude) 最大波谷振幅的求取方法是,对于每一道,PAL在分析时窗里做一抛物线,恰好通过最大负的振幅值和它两边的两个采样点,沿着这曲线内插可得到最大波谷振幅值。

地震相的识别方法和思路

地震相的识别方法和思路 一、研究范围 研究区域位于××,研究的目的层是古近系××组地层。 二、研究方法 1.本次工作的地震相识别主要运用如下两种方法: 第一种是以振幅、频率的变化及同相轴的横向连续性三种内部地震反射类型的变化为依据。连续性好为低能环境;连续性差为高能环境。振幅与波阻抗有关,振幅大面积稳定,说明上下地层连续好,低能环境。否则,属高能环境。频率变化快,为高能环境。 第二种为地震反射单元的形状为依据。现在往往把两种分类方法结合起来进行识别。地震反射单元几何外形包括:席状、丘状、扇状、槽状充填、盆地充填、透镜状、楔状、滩状地震反射。 2.地震相解释的基本准则: 能量匹配准则 地震相参数中的反射结构和几何外形有明显的沉积环境能量标志,而同一沉积体的反射结构和外形必须是同一能量级。代表高能环境的反射结构和外形不能与代表低能环境的反射结构和外形匹配,反之亦然。例如,平行反射结构一般代表低能环境,发散结构代表从高能到低能变化,而前积结构表示高能环境。又如,席状外形反映或低能或高能环境,但丘状外形则为高能环境。 岩心相准则 在没有钻井的探区内,只能通过地震相和沉积相的一般对应关系,与同类盆地的标准地震相模式对比,将地震相转化为沉积相。但是若是在有井的探区,地震相解释时应尽可能结合钻井资料,用钻井的岩心相标定对应的地震相。例如某一斜交前积相可能代表三角洲环境,也有可能是浊积扇体。但若在该地震相部位刚好有一探井,且对应层位上岩心相表现为三角洲的特征,则该地震相可定为三角洲环境。 沉积体系匹配准则 沉积体系指成因上有联系的沉积相的共生组合,是平面相序的模式。平面上一组地震相的分布所受沉积体系的控制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沉积相类型的排列

关于地震属性应用的几点认识

第25卷第5期2002年10月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Progress in Exploration G eophysics Vol.25,No.5 Oct.,2002关于地震属性应用的几点认识 曹 辉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南京石油物探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4) 摘要:讨论了应用地震属性研究油藏(或储层)特征时存在的问题,指出了通过运用属性的综合标定、先验模型的约束以及改进属性算法等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对地震属性进行优化,减少地震属性应用的不确定性,提高地震属性预测油藏特征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地震属性;属性标定;属性优化;模型约束;油藏特征 中图分类号:TE19 文献标识码:A Discussion on the application of seismic attributes Cao Hui (Institute of G eophysical Prospecting,SINOPEC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 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Nan2 jing210014,China) Abstract:Limitations in using seismic attributes to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are discussed in the paper.By a combina2 tion of seismic attribute calibration,model2based constraint and refinement of algorithms of seismic attribute extraction, the limitations and uncertainties in using seismic attributes to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can be reduced greatly.There2 fore,the efficiency and accuracy of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by using seismic attributes are improved accordingly. K ey w ords:seismic attribute;attribute calibration;attribute o ptimization;model2based constrain;reservoir char 2acterization 近年来地震属性的研究进展很快,有关地震属性研究的文章很多。翻开地球物理杂志,无论是国外的还是国内的,都有大量的有关地震属性应用的文章发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地震属性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地震构造解释、地层分析、油藏特征描述以及油藏动态检测等各个领域,地震属性在油气勘探与开发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地球物理学中的一门新兴学科———地震属性学已初步形成。 但是,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地震属性的应用也不例外。地震属性应用的领域越多,由此而引发的问题也越多。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到80年代中期的迅速发展,再到近年来的基本成熟,地震属性的研究与应用走过了一条不平坦的道路。特别是在80年代的一段时期内,提取地震属性的方法五花八门,提取出的地震属性信息多达几十种。但是,由于没有将这些信息赋予明确的地质意义,解释起来难度极大,部分从事地球物理学的人员将地震属性研究做成了“黑匣子”,更有甚者将其神化,将储层预测说成是“神学、心理学、地球物理学与地质学的结合”,以致于国外有的专家将地震属性研究与巫术相提并论,称地震属性分析为“地震炼金术”,国内也有不少专家对地震属性研究的前景表示担忧。这种状况使不少地球物理学家对地震属性的研究感到迷惘,更不用说其它相关行业的专家们[1,2]。这段时间,地震属性的研究虽然有一定发展,但大都集中在研究提取属性的计算方法上,对属性应用条件与效果的研究却较少,多少有些舍本逐末。应该说此时的地震属性研究走了一段弯路。 时至今日,仍有不少同志对应用地震属性研究油藏(或储层)特征存有疑虑。曾有很多人问过同样的问题:地震属性在油藏特征研究中到底有多大作用?我自己也曾不止一次地问过类似的问题。 对于这一问题,确实难以回答。但是,如果我们换一种思路,问一问如果不用地震属性,我们又能用什么来研究油藏的空间特征呢?对于这一问题,相信大多数人都认为:就目前技术现状而言,地 收稿日期:20020605。 作者简介:曹辉(1959),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86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应用地球物理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主要从事地震综合解释工作和地震新方法新技术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