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文字特殊效果

第七单元 文字特殊效果
第七单元 文字特殊效果

第七单元文字效果

7.1 第1题

(操作要求)

灯管字效果制作。

1.建一个新文件:16*12cm、72Pixels/inch、RGB模式。

2.制作“欢迎”文字,文字字体任选,文字大小为160Pixels。

3.将文字制作成灯管字效果。

4.将最终结果以Xps7-01.tif为文件名保存在考生文件夹下。

1、选择“文件>新建”菜单命令新建一个文件:16*12CM,72 像素/英寸,RGB 模式,白色。

2、在工具箱中设置前景色为白色,背景色为黑色,并单击“通道”面板底部的“创建新通道”按钮新建一个名为“Alpha1”通道。

3、选择工具箱中“横排文字工具”,在属性栏中选择“黑体、160”,在图像窗口中植入“欢迎” 二字单击切换工具箱中选框工具用鼠标将两个字选区拖放到图像窗口中间合适位置并取消选区

4、将“Alpha1”通道拖到“通道”面板底部“创建新通道”按钮上,创建一个“Alpha1 副本”的通道。

5、以“Alpha1 副本”为当前通道,执行“滤镜>模糊>高斯模糊(半径:3 像素)”菜单命令。

6、以“Alpha1 副本”为当前通道,执行“图像>计算”菜单命令,在对话框中设置“源1 的通道为:Alpha1 并勾选右侧复选框?反相?,混合:差值”。

7、以“Alpha1 副本”为当前通道,执行“图像>调整>反相”菜单命令。

8、依次执行“选择>全选”和“编辑>复制”菜单命令,以RGB 通道为当前通道,执行“编辑>粘贴”菜单命令。

9、选择工具箱中“渐变工具”工具,在属性栏中选择“渐变色类型(色谱)、模式(颜色)、线性”,在图像窗口字符从左到右拖动对“欢迎”二字进行“线性渐变”。

7.2 第2题

(操作要求)

彩色牙膏字效果制作。

1.建一个新文件:16*12cm、72Pixels/inch、RGB模式。

2.制作“Yes”手绘文字,文字大小适中。

3.将文字制作成彩色牙膏字效果。

4.将最终结果以Xps7-02.tif为文件名保存在考生文件夹下。

1、选择“文件>新建”菜单命令新建一个文件:16*12CM,72 像素/英寸,RGB 模式,白色。

2、单击“路径”面板底部“创建新路径”按钮新建“路径1”。

3、利用工具箱中“自由钢笔工具”,在属性栏中选择“路径”,在图像窗口勾勒描绘出“yes”字符的路径轮廓。把路径保存起来。

4、将“路径1”拖至“路径”面板底部“创建新路径”按钮上创建“路径1 副本”。利用工具箱中“直接选择工具”(白色箭头)用拖选办法将“yes”路径全选(起点除外)后用键盘上Delete 键删除。

6、单击“图层”面板底部的“创建新的图层”按钮新建“图层1”后并再切换回“路径”面板上。

7、设置前景色为黑色,利用工具箱中“画笔工具”,在属性栏中选择“画笔形状(实边圆19、主直径38、模式(正常)”,单击“路径”面板底部的“用画笔描边工具”按钮对字符起点勾勒黑色圆圈路径。

8、利用工具箱中“魔棒工具”,单击图像窗口中黑色圆圈产生选区。

9、利用工具箱中“渐变工具”,在属性栏中选择“渐变色类型(色谱)、模式(正常)、角度”对黑色圆圈进行渐变。复制

多一个图层。

10、以“路径1”为当前路径,选择工具箱中“直接选择工具”拖选所有路径锚点,利用工具箱中“涂抹工具”在属性栏中选择“画笔(38)、模式(正常)、强度(100%)”,单击“路径”底部的“用画笔描边工具”按钮进行涂抹处理,最后单击“路径”面板底部灰色区域取消路径点选择。

7.3 第3题

(操作要求)

透明玻璃字效果制作。

1.建一个新文件:16*12cm、72Pixels/inch、RGB模式。

2.植入文字“玻璃”,文字字体任选,文字大小为160/Pixels。

3.将文字制作成透明玻璃字效果。

4.将最终结果以Xps7-03.tif为文件名保存在考生文件夹下。

1、选择“文件>新建”菜单命令新建一个文件:16*12CM,72 像素/英寸,RGB 模式。黑色

2、选择工具箱中“横排文字蒙版工具” ,在属性栏中选择“黑体、160”,在图像窗口植入“玻璃”二字,单击切换工具箱中选框工具用鼠标将两个字选区拖放到图像窗口中间合适位置。

3、执行“编辑>填充白色,取消选区。

4、依次执行“滤镜>模糊>动感模糊(角度:4

5、距离:30)”和“滤镜>风格化>查找边缘”和“图像>调整>反相”菜单命令。

5、选择工具箱中“渐变工具”工具,在属性栏中选择“渐变色类型(色谱)、模式(颜色)、线性”,在图像窗口字符从左到右拖动对“玻璃”二字进行“线性渐变”。

7.4 第4题

(操作要求)

透明金属字效果制作。

1.建一个新文件:16*12cm、72Pixels/inch、RGB模式。

2.植入白色文字“金属”,文字字体任选,文字大小为140/Pixels。

3.将文字制作成金属效果。

4.将最终结果以Xps7-04.tif为文件名保存在考生文件夹下。

1、选择“文件>新建”菜单命令新建一个文件:16*12CM,72 像素/英寸,RGB 模式。

2、单击“通道”面板底部“创建新通道”按钮创建“Alpha 1”通道。

3、设置前景色为白色,选择工具箱中“横排文字工具” ,在属性栏中选择“黑体、140”,在图像窗口植入“金属”二字,单击切换到工具箱用鼠标将两个字选区拖放到图像窗口中间合适位置,填充白色,并取消选区。

4、将通道“Alpha 1”拖到“通道”面板底部“创建新通道”按钮创建“Alpha 1 副本”,并以该通道为当前通道。

5、以“Alpha 1 副本”为当前通道,依次执行“滤镜>模糊>高斯模糊(半径:3.1)”和“滤镜>风格化>浮雕效果(角度:14

6、高度:6、数量:136)”菜单命令。

6、将通道“Alpha 1”拖到“通道”面板底部“将通道作为选区载入”按钮上产生选区仍以“Alpha1 副本”为当前通道,依次执行“选择>修改>扩展(2 个像素)”和“编辑>复制”菜单命令。

7、以RGB 通道为当前通道,执行“编辑>粘贴”菜单命令。

8、选择“图像>调整>曲线”菜单命令,在对话框中利用铅笔勾勒曲线后选择对话框中“平滑”按钮完成图像调整。

9、以“图层1”为当前图层,单击面板上“锁定透明像素”按钮锁定透明区域。

10、选择工具箱中“渐变工具”,在属性栏中设置“渐变色类型:金属(铜色)、模式:颜色、线性”,对“金属”二字进行

从左到右渐变。

11、设置前景色为浅蓝色,以背景层为当前图层,执行“编辑>填充(前景色)”菜单命令。

7.5 第5题

(操作要求)

彩色图案字效果制作。

1.建一个新文件:16*12cm、72Pixels/inch、RGB模式。

2.打开Yps7-05.tif文件,植入文字“图案字”,文字字体任选,文字大小140Pixels,文字间距10。

3.将文字制作成图案字效果。

4.将最终结果以Xps7-0

5.tif为文件名保存在考生文件夹下。

1、选择“文件>新建”菜单命令新建一个文件:16*12CM,72 像素/英寸,RGB 模式。

2、通过“文件>打开”菜单命令打开Yps7-05.tif 文件,依次执行“选择>全选”和“编辑>拷贝”菜单命令,切换到新建的文件,执行“编辑>粘贴”菜单命令。

3、选择工具箱中“横排文字蒙版工具”,在属性栏中选择“黑体、140”,在图像窗口植入“图案字”字,单击切换工具箱中选框工具用鼠标将三个字选区拖放到图像窗口的合适位置(花朵附近),并通过“选择>修改>扩展(5个像素)”扩大选区并执行“图层>新建>通过拷贝的图层”。

4、在“图层”面板上隐藏“图层1”后,使用工具箱中“移动工具”调整“图层2”至图像窗口中间。

7.6 第6题

(操作要求)

长刺字效果制作。

1.建一个新文件:16*12cm、72Pixels/inch、RGB模式。

2.植入文字“刺猬”,文字字体为黑体,文字大小为160Pixels。

3.将文字制作成长刺字的效果。

4.将最终结果以Xps7-06.tif为文件名保存在考生文件夹下。

1、选择“文件>新建”菜单命令新建一个文件:16*12CM,72 像素/英寸,RGB 模式。

2、选择工具箱中“横排文字蒙版工具”, 在属性栏中选择“黑体、160”,新建图层植入“刺猬” 字样,单击切换工具箱中选框工具用鼠标将两个字选区拖放到图像窗口合适位置,单击“路径”面板上的“从选区生成工作路径”按钮将字符选区转换成路径。

3、设置前景色为纯红色,背景色为纯蓝色,选择工具箱中“画笔工具”,在“画笔”面板中进行以下设置:“画笔笔尖形状(192Fuzzball绒毛球(接近答案的是55)、直径36 像素、角度:0 度、圆度:100%、间距:50)”;“动态颜色(前景/背景抖动:100%、控制:渐隐:120、色相抖动:100%、饱和度抖动:23%、亮度:8%、纯度0%)”。

4、单击“路径”面板底部“用画笔描边工具”勾勒路径后并单击路径面板底部灰色区域将路径隐含。

7.7 第7题

(操作要求)

燃烧字效果制作。

1.建一个新文件:16*12cm、灰色模式、黑色背景。

2.植入文字“燃烧”,文字为白色。

3.将文字制作在燃烧字的效果。

4.将最终结果以Xps7-07.tif为文件名保存在考生文件夹下。

1、设置背景色为黑色,选择“文件>新建”菜单命令新建一个文件:16*12CM,灰度模式,黑色背景。

2、选择工具箱中“横排文字蒙版工具”植入“燃烧”字样,单击切换工具箱中选框工具用鼠标将两个字选区拖放到图像窗口合适位置,依次执行“编辑>拷贝”和“编辑>填充(白色)”菜单命令并取消选区。

3、依次执行“图像>旋转画布>90 度(顺时针)”和“滤镜>风格化>风(方法:风、方向:从左)”菜单命令,再多次重复执行“滤镜>风”菜单命令。

4、依次执行“图像>旋转画布>90 度(逆时针)”和“滤镜>扭曲>切变(适当调整,使产生波纹)”菜单命令。

5、依次执行“图像>模式>索引颜色”和“图像>模式>颜色表(颜色表:黑体)”菜单命令。

6、执行“编辑>粘贴”菜单命令,并利用工具箱中“移动工具”拖放“燃烧“二字黑色字符到合适位置填充黑色并取消选区。

7.8 第8题

穿孔字效果制作,效果如下图所示。

1.建一个新文件:16*12cm、RGB模式、白色背景。

2.植入文字“洞眼”,文字颜色为R128、G128、B128,文字字体为黑体,文字大小为160Pixels。

3.将文字制作成穿孔字的效果。

4.将最终结果以Xps7-08.tif为文件名保存在考生文件夹下。

1、选择“文件>新建”菜单命令新建一个文件:16*12CM,RGB 模式,白色背景。

2、选择工具箱中“横排文字”,在属性栏中选择“黑体、160”,将前景色设置为灰色(R、G、B 各为128)后,在图像窗口植入“洞眼” 二字,单击工具箱中选框工具用鼠标将两个字选区拖放到图像窗口合适位置。按Ctrl单击文字图层,转为选区。

3、单击“通道”面板底部的“创建新通道”按钮建立一个新通道“Alpha1”。

4、填充灰色,执行“滤镜>像素化>彩色半调”菜单命令,取消选区,按住Ctrl单击Alpha1通道,以RGB 通道为当前通道,回到图层面板,新建图层,设置前景色为红色,执行“编辑>填充(红色)”菜单命令。隐藏文字图层。

5、选择“图层>图层样式>投影”菜单命令对“图层1”进行投影处理。

7.9 第9题

(操作要求)

彩色立体字效果制作。

1.建一个新文件:16*12cm、RGB模式、背景为红与白的渐变色。

2.植入文字“跨越”,文字字体为黑体,文字大小为140Pixels,竖排,用渐变色填充。

3.将文字制作成彩色立体字效果。

4.将最终结果以Xps7-09.tif为文件名保存在考生文件夹下。

1、选择“文件>新建”菜单命令新建一个文件:16*12CM,RGB 模式。

2、设置前景色为红色,背景色为白色,使用工具箱中渐变工具对背景层从左上角到右下角进行前景红到背景白的“线性渐变”。

3、在图像窗口用“直排文字工具”植入“跨越(140)”二字,按住Ctrl单击文字图层,单击“图层”面板底部“创建新的图层”

按钮新建“图层1”。使用工具箱中渐变工具选择相对颜色,对它进行前景黄到背景蓝的“线性渐变” ,删除文字图层。

5、选中图层1,将前景色设置为黑色,背景色设置为白色,执行“编辑>描边(宽度:1 像素、位置:居中、模式:正常、不透明度:60%)”菜单命令。

6、选择工具箱中“移动工具”,按住Alt 键+方向键盘向右后再向上方向移动键制作出立体字。将所有复制出来的图层合并为一个图层。

7、将立体字所在“图层1”拖到“图层”面板上“创建新的图层”按钮创建“图层1 副本”。

8、以“图层1”为当前图层,Ctrl+T进行变换,并在图层面板上设置不透明度50%。

7.10 第10题

(操作要求)

球体字效果制作。

1.建一个新文件:16*12cm、72Pixels/inch、RGB模式、白色背景。

2.制作四个圆球,在每个圆球中分别植入文字“新”、“春”、“快”、“乐”。

3.将文字制作成球体字的效果。

4.将最终结果以Xps7-10.tif为文件名保存在考生文件夹下。

1、选择“文件>新建”菜单命令新建一个文件:16*12CM,72 像素/英寸,RGB 模式,白色背景。

2、设置前景色为红色,背景色为白色,单击“图层”面板底部“创建新的图层”按钮创建“图层1”。

3、以“图层1”为当前图层,按住Shift 键用椭圆选框工具在图像窗口左上角位置拖出一个正圆,选择工具箱中“渐变工具”对正圆进行由前景红到背景白“径向渐变”。

4、将“图层1”用鼠标拖到“图层”面板底部“创建新的图层”按钮创建“图层1 副本”、“图层1 副本2”、“图层1 副本3”三个图层,并使用工具箱中“移动工具”调整位置。

5、设置前景色为黄色,选择工具箱中“横排文字工具”在“图层1”圆中植入“新”字,删格化图层。

6、以“新”字图层为当前图层,按Ctrl单击“新”字所在圆球的图层,“滤镜>扭曲>球面化”菜单命令。

7、再按5、6 步骤同样方法制作其它球体字。

7.11 第11题

(操作要求)

飘动字效果制作。

1.建一个新文件:16*12cm、72Pixels/inch、RGB模式、白色背景。

2.植入文字“飘动”,文字字体任选,文字大小为160Pixels,颜色为纯红。

3.将文字制作成飘动的效果。

4.将最终结果以Xps7-11.tif为文件名保存在考生文件夹下。

1、选择“文件>新建”菜单命令新建一个文件:16*12CM,72 像素/英寸,RGB 模式,白色背景。

2、设置前景色为黑色,背景色为白色,单击“图层”面板底部的“创建新的图层”按钮创建“图层1”。

3、以“图层1”为当前图层,选择工具箱中“横排文字工具”在图像窗口中植入“飘动(160)” 二字。

4、依次执行“滤镜>扭曲>波浪(生成器数:7、波长:60-60、波幅:5-

5、比例:100-100、类型:正弦)”和“图层>图层样式>投影”菜单命令。

7.12 第12题

(操作要求)

鹅卵石效果字的制作。

1.建一个新文件:16*12cm、72Pixels/inch、RGB模式、白色背景。

2.植入文字“鹅卵石”,文字字体任选,文字大小为160Pixels。

3.将文字制作成鹅卵石字的效果。

4.将最终结果以Xps7-12.tif为文件名保存在考生文件夹下。

1、选择“文件>新建”菜单命令新建一个文件:16*12CM,72 像素/英寸,RGB 模式,白色背景。

2、选择工具箱中“横排文字工具”植入“鹅卵石(160)”三个字。(华文行楷,暗黄色),删格化文字。

3、设置前景色为黑色,执行“滤镜>纹理>染色玻璃(单元格大小:3边框粗细:2、光照强度:3)”菜单命令。

5、选择工具箱中“魔棒工具(容差32)”选择黑色区域,用Delete 键删除并取消选区。

6、执行“图层>图层样式>斜面浮雕600,3,0”菜单命令对图层进行样式设置。再做投影效果。

7.13 第13题

(操作要求)

彩带效果文字效果。

1.建一个新文件:16*12cm、72Pixels/inch、RGB模式、白色背景。

2.建新层,植入黑色文字“彩带字”,文字字体任选,文字大小为60Pixels,将文字定义为新笔刷。

3.将文字制作成彩带字的效果。

4.将最终结果以Xps7-13.tif为文件名保存在考生文件夹下。

1、选择“文件>新建”菜单命令新建一个文件:16*12CM,72 像素/英寸,RGB 模式,白色背景。

2、单击“图层”面板底部的“创建新的图层”按钮新建“图层1”,设置前景色为黑色,背景色为白色。

3、选择工具箱中“横排文字工具”植入“彩带字(60 点)”三个字,删格化图层。

4、按住Ctrl单击文字图层,选择“编辑>定义画笔”菜单命令将“彩带字”定义为新画笔

5、单击“路径”面板底部的“创建新路径”按钮创建“路径1”。

6、用钢笔工具画出彩带的路径,复制出另一条路径。用白箭头,选中除第一点外的其它点,删除。

7、选中画笔工具,选中刚定义的新画笔,在路径面板,用画笔描边路径。

8、新建图层1选中涂抺工具,定义为新画笔,设置画笔间距为1%。

9、在路径面板中,选中路径1,用画笔描边路径。

8、回到图层面板,选中图层1,按住Ctrl单击图层,线性渐变,最后执行“编辑>变换>透视”菜单命令。

7.14 第14题

(操作要求)

象形文字效果制作。

1.调出Yps7-14.tif文件,如下图所示。

2.制作一个“羊”的文字层,将文字“羊”转换、变形,使之与图像中的羊头形状相似,并填充黑色。

3.将文字层与背景层合成,制作成象形文字的效果。

4.将最终结果以Xps7-14.tif为文件名保存在考生文件夹下。

1、选择“文件>打开”菜单命令打开Yps8-14.tif 文件。

2、用钢笔工具描出羊字图案,再把描好的路径做为选区载入。

3、图层>新建>通过剪切的图层,把原先描好的羊字图单独描出来。

4、以背景层为当前图层,执行“编辑>填充(白色)”菜单命令。

7.15 第15题

(操作要求)

文字的发光效果。

1.调出文件Yps7a-15.tif,分别如下图所示。

2.将Yps7a-15.tif中的部份图像填充到整个画布中,并将图像大小调至合适的尺寸(宽度、高度大概

分别为:16cm和12cm)。

3.置入文字“2008”,并将Yps7b-15.tif中花的图像复制到文字内。经过最后的处理做出发光的文字

效果。

4.将最终结果以Xps7-1

5.tif为文件名保存在考生文件夹下。

1、选择“文件>打开”菜单命令打开Yps7-05.tif 文件。

2、用裁切工具,裁出适当的部分,调整大小16*12

3、打开文件Yps7b-15.tif,用磁性套索工具套出里面的一朵小花,Ctrl+C复制,Ctrl+N新建一个文件,Ctrl+V粘贴。调整下画布的大小2*2。编辑>定义图案

4、Ctrl+N新建一个文件40*40,编辑>填充选择刚定义的图案,调整合适的大小,Ctrl+A全选,在原来的草地文件上粘贴,形成图层1

5、插入文字2008,调整下大小。以文字图层为当前图层,单击图层1前的链接,再按住Ctrl单击文字图层,选择>反选。以图层1为当前图层,删除多余的花朵。

6、再反选选中文字,以背影层为当前图层,Ctrl+C复制,Ctrl+V粘贴。生成图层2。隐藏文字图层,把图层1跟图层2合并成一个图层。

7、做下斜面浮雕的效果。选择>修改>边界(3像素),新建图层,以其为当前图层,编辑>描边。

8、白色边做外发光的效果。

7.16 第16题

(操作要求)

水中倒影字效果制作。

1.调出Yps7-16.tif文件,如下图所示。

2.植入文字“水中字”,文字字体任选,颜色为纯红色,文字大小为120Pixels。

3.将文字制作成水中倒影字的效果。

4.将最终结果以Xps7-16.tif为文件名保存在考生文件夹下。

1、选择“文件>打开”菜单命令打开Yps7-16.tif 文件。

2、设置前景色为红色,选择工具箱中“横排文字工具(120)”植入“水中字”三个字,在“图层”面板中将该图层拖到“创建新的图层”按钮上复制一个新图层“水中字副本”。

3、将新复制的图层选择“图层>栅格化>文字”菜单命令将文字图层转换成普通图层,并执行“编辑>变换>垂直翻转”菜单命令翻转后按住Shift 键同时用“移动工具”拖到下边形成水中字,执行“滤镜>扭曲>水波(5,4)”菜单命令并在“图层”面板上,将“图层的混合模式”设置为“颜色减淡”,“不透明度”设置为“60%”。

7.17 第17题

(操作要求)

桌面反光倒影字效果制作。

1.调出Yps7-17.tif文件,如下图所示。

2.植入文字“倒影”,文字字体任选,颜色为纯蓝色,文字大小为80Pixels。

3.先将文字作立体效果处理,然后将文字作成桌面反光倒影效果。

4.将最终结果以Xps7-17.tif为文件名保存在考生文件夹下。

1、选择“文件>打开”菜单命令打开Yps7-17.tif 文件。

2、设置前景色为蓝色,输入“倒影”二字,

3、设置前景色为黄色,选择“编辑>描边(1个像素,居中,不透明度变60%)”菜单命令。

5、选择工具箱中“移动工具”后按住Alt 键用“先下后左”交替移动光标键产生立体字,把所有的图层合并为一个图层(除背景),名改为图层1。

6、在“图层”面板中将该图层拖到“创建新的图层”按钮上复制“图层1 副本”,执行“编辑>变换>垂直翻转”菜单命令将“倒影”颠倒后按住Shift 键用移动工具将倒影字调整到恰当位置。

7、选择“滤镜>模糊>高斯模糊(参数:0.3)”菜单命令。

8、在“图层”面板中,将“图层的混合模式”设置为“正片叠底”,“不透明度”设置为“35%”。

7.18 第18题

(操作要求)

卷曲字效果制作。

1.建一个新文件:16*12cm、72Pixels/inch、RGB模式、白色背景。

2.植入文字“卷发”,文字字体为黑体,文字大小为160Pixels,对文字作渐变色处理。

3.将文字制作成卷曲字效果,并将文字作阴影处理。

4.将最终结果以Xps7-18.tif为文件名保存在考生文件夹下。

1、选择“文件>新建”菜单命令新建一个文件:16*12CM,72像素/英寸,RGB 模式,白色背景。

2、单击“图层”面板底部的“创建新的图层”按钮创建“图层1”。

3、选择工具箱中“横排文字蒙版工具”植入“卷发(大小160)”二字并调整到合适位置。

4、选择工具箱中“渐变工具”设置渐变色为“色谱”对文字进行“线性渐变”处理后取消选区。

5、选择工具箱中“椭圆选框工具”,圈起始处,,选择“滤镜>扭曲>旋转扭曲(角度为999)”菜单命令,其他依次操作。

7.19 第19题

(操作要求)

自由落体字效果制作。

1.建一个新文件:16*12cm、72Pixels/inch、RGB模式、白色背景。

2.植入文字“ABOST”,文字字体任选,文字大小为60Pixel s,将文字用灰白渐变色填充,用Color

Halftone效果滤镜处理文字,并对各字母作随意转动,复制一层。

3.将文字制作成自由落体的效果。

4.将最终结果以Xps7-19.tif为文件名保存在考生文件夹下。

1、选择“文件>新建”菜单命令新建一个文件:16*12CM,72 像素/英寸,RGB 模式,白色背景。

2、单击“图层”面板底部的“创建新的图层”按钮创建“图层1”。

3、选择工具箱中“横排文字蒙版工具(大小60 点)”植入?ABOST?字符”并调整到合适位置。

4、设置前景色为灰色(R=G=B=100),执行选择“编辑>填充(前景色)”菜单命令后取消选区。

5、执行“滤镜>像素化>彩色半调”菜单命令。

6、选择工具箱中“椭圆选框工具”分别框选每个字母后执行“编辑>变换>旋转/缩放”菜单命令对字母进行调整。

7在“图层”面板中将调整后“图层1”拖到底部“创建新的图层”按钮上创建新的“图层1副本”。

8、选择工具箱中“涂抹工具”在属性栏上,设置“画笔:柔角100 像素,强度:80”,对“图层1 副本”各个字母进行涂抹处理。

7.20 第20题

(操作要求)

凹陷效果文字制作。

1.调出Yps8a-08.tif文件,如下图所示。

2.植入文字“凹陷字”,文字字体为黑体,文字大小为160Pixels。

3.利用通道计算,将文字制作成凹陷字效果。

4.将最终结果以Xps7-20.tif为文件名保存在考生文件夹下。

1、选择“文件>打开”菜单命令打开Yps8a-08.tif 文件。

2、单击“通道”面板底部的“创建新通道”按钮建立“Alpha1”通道。

3、设置前景色为黑色,背景色为白色,选择工具箱中“横排文字工具”植入“凹陷字”并调整到合适位置后取消选区。

4、在“通道上”面板上将“Alpha1”通道拖到“创建新通道”按钮上复制产生“Alpha1 副本”通道。

5、以“Alpha1 副本”为当前通道,依次执行“滤镜>模糊>高斯模糊(4.0)”和“滤镜>风格化>浮雕处理(参数:角度146,高度6,数量136)”菜单命令。

6、执行“图像>计算”菜单命令,在弹出的“计算”对话框中,将“源1”下通道改为“Alpha1”,并勾选“反相”,“混合”设置为“差值”进行设置。

7、以RGB 通道为当前通道,选择“图像>应用图像”菜单命令,在弹出的“应用图像”对话框中将“通道”设置为“Alpha2”通道,“混合”设置为“强光”。

8、将通道“Alpha1”拖到“通道”面板上“将通道作为选区载入”按钮上,依次执行“选择>修改>扩展(6个象素)”,重新回到RGB通道,“图层>新建>通过剪切的图层”菜单命令产生“图层1”。

9、以背景层为当前图层,执行“编辑>填充(白色)”菜单命令,以“图层1”为当前图层,投影。

一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 17 咏鹅 教学内容:第七单元《咏鹅》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 1.理解本课的10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指导学生能按照诗的节拍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引导学生欣赏鹅的形象、颜色、姿态,感受鹅的美好形象,使学生产生对鹅的喜爱之情,受到美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读课文 教具准备 1.远程教育光盘、DVD、电视机 2.生字卡片 3.图片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那请大家先猜个谜语,猜对了,它才肯和大家见面。你们有信心吗?(放录音)头戴一顶小红帽,身穿一件大白袍,脚蹬一双红靴子,唱起歌来鹅鹅鹅,快快猜猜我是谁? 2.出示“白鹅戏水图”,(放录音)你们看,我长得漂亮吗?你能说说我长得什么样吗?我在干什么? 3.(放录音)你们说得真棒!唐朝的时候,有位大诗人叫骆宾王,他从小就喜欢小动物。有一天,他到池塘边散步,看到大白鹅在水中悠然自得的样子,他非常喜欢,便即兴写下了一首诗《咏鹅》,(板书课题)一直流传到现在,你们想读读他的诗作吗? (二)学习新课。 1.对照拼音初读古诗,读准、读好10个生字:咏、曲、项、歌、毛、浮、绿、掌、拨、波。 2.检查读的效果。 (1)难读字音:项 (2)易读错字音:曲、拨、波 3.同桌互相检查,指名读。

(1)朗读时大家一定明白了很多问题,愿意互相说说吗?(先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2)谁还有不懂的问题能够提出来,让同学和教师帮帮你。(学生质疑、答疑,如答不出,老师再启发引导) (3)大家说得那么好!连大白鹅也想说了,你们想听听大白鹅说些什么吗?(放录音)同学们,你们刚才说得都非常好!不过,你们知道吗?每首古诗都有一定的韵律节拍。只有按韵律节拍朗读,才能在读中再现意境,体验情趣,得到深刻的理解。 4.(1)你们想知道这首诗的节拍吗?请认真听录音。(播放古诗画景,配乐朗读) (2)听了录音,你感悟出它的节拍了吗?请一边拍手打拍子一边诵读古诗。 (3)谁能有节奏地读给大家听?(播放古诗画景,配乐朗读,学生评议) 5.(1)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录音配乐朗读,仔细地想象大白鹅游水唱歌的场面,看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连放数遍录音)。 (2)你想用什么样的方式描绘出自己脑海中表现的画面呢?(唱唐诗、跳舞、绘画、朗读、表演、语言描述等,也可合作完成) (3)播放光盘,展示动态画面《白鹅戏水图》,巩固感知,想象的成果。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口语交际劝告教案+反思

口语交际劝告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方式,尝试劝告别人。 2.能采用合适的语气,站在别人的角度劝告别人。 [教学重难点] 能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合适的语气,从别人的角度着想劝告别人。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有一个同学,下课时坐在楼梯的扶手上往下滑。 2.提出问题:看到这个同学的行为,你会怎么做呢? 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板书:劝告) 二、互动讨论,感知劝告 1.播放视频,组织讨论:对那位同学的不当行为,应该怎样进行劝告? (1)出示教材中的三种不同的“劝告”。 (2)小组讨论:如果你是那位同学,你更乐意接受谁的劝告呢?为什么? 2.全班交流,归纳总结。 三、实践尝试,巩固要点 1.创设情境,练习劝告。 (1)提出问题:这周轮到我们班执勤,如果你看到下列现象,会怎样劝告呢?课件出示情境: ①下课了,一年级小朋友在走廊里追逐打闹。 ②午饭后,几个高年级同学随手把餐盒扔在地上。 ③午间休息时,几个男生在阅览室里大声喧哗。 (2)同桌合作,选择一个话题练习。 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辨析:哪些劝告是成功的?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呢?哪些劝告是不成功的?可以做哪些改进? (提醒学生依据“注意说话的语气,不要用指责的口吻,多从别人的角度着想,这样别人更容易接受”展开点评,提出改进建议) 3.依据教材,提供情境。 (1)提出问题:刚才的劝告都是发生在校内,如果在校外看到这些情况,你会怎样劝告他们? ①有同学违反交通规则,横穿马路。 ②表哥喜欢玩电脑游戏,一玩就是一整天。 (2)小结:注意劝告的场合要适宜,在劝告的同时,还可以提出建议。劝告有时候未必会成功,在规劝他人时要注意对象的反应,保护好自己。 四、布置作业 选择一个内容练习“劝告”,和伙伴合作练一练。 ①看到小伙伴在河上窄桥追逐打闹。②看到家长在室内抽烟。

实验七 图形与多媒体处理

实验七图形与多媒体处理 【开发语言及实现平台或实验环境】 Windows2000 或XP,JDK1.6与MyEclispe6.5 【实验目的】 1.熟悉图形、图像的使用方法, 2.理解计算机动画的原理和Java 的多线程处理机制,能够编写Applet 中使用的动画。 【实验要求】 1.掌握使用图形类Graphics 画出不同图形的方法。 2.掌握在容器中输入图像、播放音乐的方法。 3.理解计算机动画原理,掌握图形双缓冲技术,能够设计计算机动画。 4.理解多线程机制,掌握线程的使用方法。 【实验内容】 一.使用图形类Graphics 在Java 中基本图形包括点、线、圆、矩形等,是构成复杂图形的基础。绘制基本图形要使用AWT包中的Graphics 类,它提供了各种基本图形的绘制方法,可以直接引用这些方法画点、线、圆、矩形等。1.创建在Applet 上画出不同的图形的程序 (1)程序功能:在Applet 上使用不同的颜色画出直线、圆、方块、圆弧等图形。 (2)编写LX7_1.java 程序文件,源代码如下。 import java.applet.Applet; import java.awt.Graphics; import java.awt.Color;

public class LX7_1 extends Applet { public void paint(Graphics g) { g.drawLine(10,10,50,10);//画线(确定两点) g.setColor(Color.red);//设置红颜色 g.drawOval(35,35,100,60);//画椭圆(圆心、宽和高) g.fillOval(200,15,60,100);//画具有填充色的圆 g.setColor(Color.blue);//设置蓝颜色 g.drawRect(20,130,80,80);//画矩形 g.fillRect(120,130,80,80);//画具有填充色的矩形 g.drawRoundRect(220,130,80,80,20,20);//画圆角矩形 g.fillRoundRect(320,130,80,80,20,20);//画具有填充色的圆角矩形 g.setColor(new Color(255,255,0)); //设置黄颜色 g.drawArc (250,20,100,100,0,90); g.fillArc (380,20,100,100,90,90); g.fillArc (300,25,100,100,180,90); g.drawArc (330,25,100,100,0,-90); } } (3)编译程序LX7_1.java。 (4)编写显示LX7_1.class 的页面文件,在浏览器中显示结果如图7.1 所示

第七单元 文字特殊效果

第七单元文字效果 7.1 第1题 (操作要求) 灯管字效果制作。 1.建一个新文件:16*12cm、72Pixels/inch、RGB模式。 2.制作“欢迎”文字,文字字体任选,文字大小为160Pixels。 3.将文字制作成灯管字效果。 4.将最终结果以Xps7-01.tif为文件名保存在考生文件夹下。 1、选择“文件>新建”菜单命令新建一个文件:16*12CM,72 像素/英寸,RGB 模式,白色。 2、在工具箱中设置前景色为白色,背景色为黑色,并单击“通道”面板底部的“创建新通道”按钮新建一个名为“Alpha1”通道。 3、选择工具箱中“横排文字工具”,在属性栏中选择“黑体、160”,在图像窗口中植入“欢迎” 二字单击切换工具箱中选框工具用鼠标将两个字选区拖放到图像窗口中间合适位置并取消选区 4、将“Alpha1”通道拖到“通道”面板底部“创建新通道”按钮上,创建一个“Alpha1 副本”的通道。 5、以“Alpha1 副本”为当前通道,执行“滤镜>模糊>高斯模糊(半径:3 像素)”菜单命令。 6、以“Alpha1 副本”为当前通道,执行“图像>计算”菜单命令,在对话框中设置“源1 的通道为:Alpha1 并勾选右侧复选框?反相?,混合:差值”。 7、以“Alpha1 副本”为当前通道,执行“图像>调整>反相”菜单命令。 8、依次执行“选择>全选”和“编辑>复制”菜单命令,以RGB 通道为当前通道,执行“编辑>粘贴”菜单命令。 9、选择工具箱中“渐变工具”工具,在属性栏中选择“渐变色类型(色谱)、模式(颜色)、线性”,在图像窗口字符从左到右拖动对“欢迎”二字进行“线性渐变”。 7.2 第2题 (操作要求) 彩色牙膏字效果制作。 1.建一个新文件:16*12cm、72Pixels/inch、RGB模式。 2.制作“Yes”手绘文字,文字大小适中。 3.将文字制作成彩色牙膏字效果。 4.将最终结果以Xps7-02.tif为文件名保存在考生文件夹下。 1、选择“文件>新建”菜单命令新建一个文件:16*12CM,72 像素/英寸,RGB 模式,白色。 2、单击“路径”面板底部“创建新路径”按钮新建“路径1”。 3、利用工具箱中“自由钢笔工具”,在属性栏中选择“路径”,在图像窗口勾勒描绘出“yes”字符的路径轮廓。把路径保存起来。 4、将“路径1”拖至“路径”面板底部“创建新路径”按钮上创建“路径1 副本”。利用工具箱中“直接选择工具”(白色箭头)用拖选办法将“yes”路径全选(起点除外)后用键盘上Delete 键删除。 6、单击“图层”面板底部的“创建新的图层”按钮新建“图层1”后并再切换回“路径”面板上。 7、设置前景色为黑色,利用工具箱中“画笔工具”,在属性栏中选择“画笔形状(实边圆19、主直径38、模式(正常)”,单击“路径”面板底部的“用画笔描边工具”按钮对字符起点勾勒黑色圆圈路径。 8、利用工具箱中“魔棒工具”,单击图像窗口中黑色圆圈产生选区。 9、利用工具箱中“渐变工具”,在属性栏中选择“渐变色类型(色谱)、模式(正常)、角度”对黑色圆圈进行渐变。复制

C实验报告7参考答案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报告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实验7 函数程序设计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函数定义的方法。 2.掌握函数实参与形参的传递方式。 3.掌握函数的嵌套调用和递归调用的方法。 4.了解全局变量和局部变量、动态变量、静态变量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 1 (1)下列sub函数的功能为:将s所指字符串的反序和正序进行连接形成一个新串放在t所指的数组中。例如,当s所指字符串的内容为“ABCD”时,t所指数组中的内容为“DCBAABCD”。纠正程序中存在的错误,以实现其功能。程序以文件名存盘。 #include <> #include <> void sub( char s[], char t[] ) { int i, d; d=strlen( s ); for( i=1; i< d ; i++ ) for( i=0; i< d ; i++ ) t[i]=s[d-1-i] ; for( i=0; i #include<> #define ARR_SIZE = 80; #define ARR_SIZE 80 void Inverse(char str[]) void Inverse(char str[]);

(完整版)Matlab实验7图形绘制

实验7:图形绘制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绘制二维图形的常用函数。 2、 掌握绘制三维图形的常用函数。 3、 掌握绘制图形的辅助操作。 二、实验内容 1、 已知2*13),2cos(2,12 y y y x y x y ===,完成下列操作: (1) 在同一坐标系下用不同的颜色和线型绘制三条曲线。 %homework_7_1_1.m x=0:pi/100:2*pi; y1=x.*x; y2=cos(2*x); y3=y1.*y2; plot(x,y1,'r--',x,y2,'k:',x,y3,'b-.'); (2) 以子图形式绘制三条曲线。 %homework_7_1_2.m x=0:pi/100:2*pi; y1=x.*x; y2=cos(2*x); y3=y1.*y2; subplot(2, 2, 1); plot(x,y1,'r--'); subplot(2, 2, 2); plot(x,y2,'k:'); subplot(2, 2, 3); plot(x,y3,'b-.'); (3) 分别用条形图、阶梯图、杆图和填充图绘制三条曲线。 %homework_7_1_3.m %ì?D?í??¢?×ìYí??¢??í?oíì?3?í? x=0:pi/100:2*pi; y1=x.*x; y2=cos(2*x); y3=y1.*y2; %μúò?DD subplot(4, 3, 1); bar(x,y1,'r'); subplot(4, 3, 2); bar(x,y2,'k'); subplot(4, 3, 3); bar(x,y3,'b'); %μú?tDD

stairs(x,y1,'r'); subplot(4, 3, 5); stairs(x,y2,'k'); subplot(4, 3, 6); stairs(x,y3,'b'); %μúèyDD subplot(4, 3, 7); stem(x,y1,'r'); subplot(4, 3, 8); stem(x,y2,'k'); subplot(4, 3, 9); stem(x,y3,'b'); %μú??DD subplot(4, 3, 10); fill(x,y1,'r'); subplot(4, 3, 11); fill(x,y2,'k'); subplot(4, 3, 12); fill(x,y3,'b'); 2、 绘制极坐标曲线)sin(θρn b a +=,并分析参数a ,b ,n 对曲线形状的影响。 %homework_7_2.m function homework_7_2(a,b,n) theta=0:0.01:2*pi; rho=a.*sin(b+n.*theta); polar(theta,rho,'k'); %homework_7_2_tiao.m % a μ?ó°?ì subplot(3, 4, 1); homework_7_2(1,1,1) subplot(3, 4, 2); homework_7_2(2,1,1) subplot(3, 4, 3); homework_7_2(3,1,1) subplot(3, 4, 4); homework_7_2(4,1,1) % b μ?ó°?ì subplot(3, 4, 1); homework_7_2(1,1,1) subplot(3, 4, 2); homework_7_2(1,2,1) subplot(3, 4, 3); homework_7_2(1,3,1)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口语交际劝说》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口语交际劝说》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口语交际劝说》教学设计 口语交际劝说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运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2.了解和感悟劝告语言的特点和技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和感悟劝告语言的特点和技巧,能进行得体的劝告。 教学难点:体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在劝说他人的同时,自己也受到良好的启迪和教育。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设计一组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巧设情境,导入话题。 1.情境创设:我校三年级学生李大刚同学特别活泼好动,一下课就在楼道里跑来跑去,不是撞倒了这个同学,就是自己摔破了腿。同学们,你看到了会对他说些什么? 2.劝说导课。大家都想劝劝她,这节课,我们就来争当小小劝说家。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常见的生活场景来创设口语交际的话题,以此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热情。] 二、讨论劝说的艺术 1. 小组讨论。 还有一个同学叫王大明,他的教室在三楼,下楼时别的同学都能做到轻声慢步靠

右行,唯独他喜欢坐在楼梯的把手上往下滑。同学们,你看到了会怎么办?是啊,王小明的行为太危险了,老师和同学看见了,都对他进行了劝说,他会听谁的呢?为什么? 课件出示:小红:你怎么不遵守学校纪律呢?太不应该了! 小明:你这样做太危险了,有可能会撞到别人的。 老师:小同学,别这么玩!扶手很滑,如果没抓稳的话,你会摔伤的。 2.汇报交流,明确劝说的艺术。 (1)小红的劝说:指责的口吻,对方不易接受。 (2)小明的劝说:指出他的错误行为,但只从别人的角度劝说。 (3)老师的劝说:不光指出错误的行为,还从他自己的角度劝说,这样更容易让人接受!因此更能打动人!看来劝说还真是一门学问,总结:那么劝说时要注意什么呢? 出示课件:1.注意说话的语气,要友好和善,不要用指责的口吻。 2.多从别人的角度着想,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3.角色扮演,体验劝说的艺术。 [设计意图: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探讨劝说的艺术,让学生在交流中感悟劝告语言的特点和技巧,在劝说他人的同时,自己也受到良好的启迪和教育。] 三、小组合作练劝说 1.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人需要我们劝慰,大家看一看: 课件出示: 情景一 有同学违反交通规则,横穿马路。我想对她说

实验报告答案

实验2:MIPS指令系统和MIPS体系结构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和熟悉指令级模拟器 (2)熟悉掌握MIPSsim模拟器的操作和使用方法 (3)熟悉MIPS指令系统及其特点,加深对MIPS指令操作语义的理解 (4)熟悉MIPS体系结构 二. 实验内容和步骤 首先要阅读MIPSsim模拟器的使用方法,然后了解MIPSsim的指令系统和汇编语言。(1)、启动MIPSsim(用鼠标双击MIPSsim.exe)。 (2)、选择“配置”->“流水方式”选项,使模拟器工作在非流水方式。 (3)、参照使用说明,熟悉MIPSsim模拟器的操作和使用方法。 可以先载入一个样例程序(在本模拟器所在的文件夹下的“样例程序”文件夹中),然后分别以单步执行一条指令、执行多条指令、连续执行、设置断点等的方式运行程序,观察程序的执行情况,观察CPU中寄存器和存储器的内容的变化。 (4)、选择“文件”->“载入程序”选项,加载样例程序 alltest.asm,然后查看“代码”窗口,查看程序所在的位置(起始地址为0x00000000)。 (5)、查看“寄存器”窗口PC寄存器的值:[PC]=0x00000000。 (6)、执行load和store指令,步骤如下: 1)单步执行一条指令(F7)。 2)下一条指令地址为0x00000004,是一条有 (有,无)符号载入字节 (字节,半字,字)指令。 3)单步执行一条指令(F7)。 4)查看R1的值,[R1]= 0xFFFFFFFFFFFFFF80 。 5)下一条指令地址为0x00000008,是一条有 (有,无)符号载入字 (字节,半字,字)指令。 6)单步执行1条指令。 7)查看R1的值,[R1]=0x0000000000000080 。 8)下一条指令地址为0x0000000C ,是一条无 (有,无)符号载入字节 (字节,半字,字)指令。 9)单步执行1条指令。 10)查看R1的值,[R1]= 0x0000000000000080 。 11)单步执行1条指令。 12)下一条指令地址为0x00000014 ,是一条保存字 (字节,半字,字)指令。 13)单步执行一条指令。

部编一下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 本组教材围绕“明理”这个主题,安排了四篇课文:《文具的家》《一分钟》《动物王国开大会》《小猴子下山》等。通过对本组课文的反复朗读,引导学生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懂得做事要一心一意的道理。 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等。 内容简说: 《文具的家》《文具的家》这篇课文文字活泼,富有童趣,且配有两幅生动有趣的插图,课文主要写主人公贝贝由于年纪小而经常丢文具,在妈妈“让文具回家”的教育下养成爱护文具的好习惯的故事。教育孩子们要养成爱护学习用具的好习惯。 《一分钟》《一分钟》讲的是主人公元元因为多睡了一分钟,带来的是20分钟的迟到,是一路焦急的等待和不停的叹息,是步行的辛苦和脸红的尴尬,是深深的后悔和宝贵的教训。通过学习,要让学生认识到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动物王国开大会》这篇课文的故事非常有趣,写的是动物王国要开大会,狗熊一连通知了四次,每次都要用大喇叭喊十遍,动物们才听明白。告诉我们说话做事一定要在先搞清楚弄明白的基础上再去做,否则就会事倍功半。 《小猴子下山》《小猴子下山》是一篇趣味性很强的课文,四幅插图五段文字,通过小猴子喜新厌旧,最终一无所获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要懂得知足,做事要一心一意,不要贪得无厌,三心二意,否则最终将一无所获。 教学目标: 1.会认59个生字,会写2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部分课文。 3.通过识字加油站和字词句运用,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4.会读会背名言警句,养成积累好句的习惯。 5.通过课文的学习和课外朗读,引导学生懂得如何明理做人。 教学重难点: 1.会认59个生字,会写27个生字。 2.通过识字加油站和字词句运用,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3.通过课文的学习和课外朗读,引导学生懂得如何明理做人。 课时安排: 15.《文具的家》…………………………………………………………2课时 16.《一分钟》…………………………………………………………………2课时 17.《动物王国开大会》……………………………………………………2课时 18.《小猴子下山》……………………………………………………2课时 语文园地七…………………………………………………………2课时 15. 文具的家 设计说明: 我们都有一个家,而文具是我们学习的好帮手,所以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习惯,爱护文具,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答案大全(实验数据)

U 2 I 2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答案大全(实验数据及思考题答案全包括) 伏安法测电阻 实验目的 (1) 利用伏安法测电阻。 (2) 验证欧姆定律。 (3) 学会间接测量量不确定度的计算;进一步掌握有效数字的概念。 实验方法原理 根据欧姆定律, R = U ,如测得 U 和 I 则可计算出 R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验待测电阻有两只, 一个阻值相对较大,一个较小,因此测量时必须采用安培表内接和外接两个方式,以减小测量误差。 实验装置 待测电阻两只,0~5mA 电流表 1 只,0-5V 电压表 1 只,0~50mA 电流表 1 只,0~10V 电压表一 只,滑线变阻器 1 只,DF1730SB3A 稳压源 1 台。 实验步骤 本实验为简单设计性实验,实验线路、数据记录表格和具体实验步骤应由学生自行设计。必要时,可提示学 生参照第 2 章中的第 2.4 一节的有关内容。分压电路是必须要使用的,并作具体提示。 (1) 根据相应的电路图对电阻进行测量,记录 U 值和 I 值。对每一个电阻测量 3 次。 (2) 计算各次测量结果。如多次测量值相差不大,可取其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3) 如果同一电阻多次测量结果相差很大,应分析原因并重新测量。 数据处理 (1) 由 U = U max ? 1.5% ,得到 U 1 = 0.15V , U 2 = 0.075V ; (2) 由 I = I max ? 1.5% ,得到 I 1 = 0.075mA , I 2 = 0.75mA ; (3) 再由 u R = R ( 3V ) + ( 3I ) ,求得 u R 1 = 9 ? 101 &, u R 2 = 1& ; (4) 结果表示 R 1 = (2.92 ± 0.09) ?10 3 &, R 2 = (44 ± 1)& 光栅衍射 实验目的 (1) 了解分光计的原理和构造。 (2) 学会分光计的调节和使用方法。 (3) 观测汞灯在可见光范围内几条光谱线的波长 实验方法原理

七年级(下)第七单元练习题

七年级(下)第七单元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请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组( ) A蹙.额(cù) 舍.然(shě) 锦衾.(qín) 盈盈一水间.(jiàn) B宵旰.(gàn) 徇.(xùn) 遗.之(wèi) 杞.人忧天(qǐ) C撼.(hàn) 恂恂.(xún) 缁.衣(zī)躇步跐.蹈(cǐ) D中.伤(zhòng)狐裘.(qiú)脉脉.(mò)擢.素手(zhuó) 2.下面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A事亲:侍奉父母猝:突然废寝食:废弃睡觉和吃饭。向者:从前,刚才。 B事亲:侍奉父母猝:突然废寝食:睡不着觉,吃不下饭。向者:从前,刚才。C事亲:对待亲人猝:突然废寝食:睡不着觉,吃不下饭。向者:向前。 D事亲:对待亲人猝:突然废寝食:废弃睡觉和吃饭。向者:从前,刚才。3.下面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飞/事亲至孝,家/无姬侍。 B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C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D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 4.下面加点字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5、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鬻之()留圉()姬侍()搔首()涿州() 骖乘()掳掠()岑参()敦厚()因敕() 惮之()击楹()恂恂()脉脉()敛手() 蹙额()锦衾()匿死()机杼()迢迢() 立斩以徇()纤纤素手()恶吏苛刻() 徙知端州()擢素手()饰名姝遗之() 6、下列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大言数主之失有大麦数斛 B.知天长县亦知其名 C.立斩以徇善以少击众 D.由是搏击豪强子亦犹是也 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 (2)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 (3)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4)课将士注坡跳壕。 (5)衣素衣而出。 (6)将军角弓不得控。 (7)家书抵万金。 (8)奈何忧崩坠乎? 8、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 (1)文叔为白衣时古义:今义: (2)亲党皆绝之古义:今义: (3)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古义:今义: (4)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古义:今义:

C实验报告7参考答案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报告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 姓名: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 实验7函数程序设计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函数定义的方法。 2. 掌握函数实参与形参的传递方式。 3. 掌握函数的嵌套调用和递归调用的方法。 4. 了解全局变量和局部变量、动态变量、静态变量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 1.改错题(在程序中画出错误的语句,将修改后的语句完整地写在该语句的右边。|) (1)下列sub函数的功能为:将s所指字符串的反序和正序进行连接形成一个新串放 在t所指的数组中。例如,当s所指字符串的内容为“ ABCD时,t所指数组中的内容为“DCBAABCD纠正程序中存在的错误,以实现其功能。程序以文件名sy7_1.c存盘。 #i nclude #in clude void sub( char s[], char t[]) { int i, d; d=strle n( s ); for( i=1; i< d ; i++ ) for( i= 0; i< d ; i++ ) t[i]=s[d-1-i]; for( i=0; i #i nclude #defi ne ARR_SIZE = 80; #define ARR_SIZE 80

实验七 图形、文本和位图

实验七图形、文本和位图 一实验内容 练习第7章的例Ex_Draw,Ex_Icon,Ex_Cursor 二实验步骤 例Ex_Draw课程的成绩分布直方图 1.创建工作文件夹Ex_Draw 2.在View类中添加一个成员函数DrawScore,用于根据成绩来绘制直方图,该函数代码 如下: void CEx_DrawView::DrawScore(CDC *pDC, float *fScore, int nNum) { int nScoreNum[]={0,0,0,0,0}; for(int i=0;iSelectObject(&brush1); CPen *oldPen=pDC->SelectObject(&pen); CRect rcSeg(rc); rcSeg.right=rcSeg.left+nSegWidth; CString strSeg[]={"<60","60-70","70-80","80-90",">=90"); CRect rcStr; for(i=0;i

实验报告7-虚拟变量

2013-2014学年第 一 学期 实 验 报 告 实验课程名称 虚拟变量模型 专 业 班 级 资产评估1101 学生 学号 31105073 学 生 姓 名 方申慧 实验指导教师 董美双 编号:

实验名称多重共线性检验与修正指导老师董美双成绩 专业资产评估班级 1101 姓名方申慧学号 31105073 一、实验目的 目的:通过实验,理解并掌握虚拟变量模型的意义、建模的方法、虚拟变量引入的原则和技巧等。 要求:熟练掌握虚拟变量引入的加法方式和乘法方式,并正确解读和分析回归结果。 首先做例题8-10,按步骤分析季节性因素的影响;然后利用上证指数的数据分析股市周效应(周1-周5任选),或者自己收集数据按上面的步骤做一遍,把结果输出到word文档中。 步骤: 例题8-10 Dependent Variable: 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11/28/13 Time: 09:12 Sample: 1982:1 1988:4 Included observations: 28 C 2431.198 93.35790 26.04170 0.0000 T 48.95067 4.528524 10.80941 0.0000 D1 1388.091 103.3655 13.42896 0.0000 D2 201.8415 102.8683 1.962136 0.0620 D3 85.00647 102.5688 0.828775 0.4157 R-squared 0.945831 Mean dependent var 3559.718 Adjusted R-squared 0.936411 S.D. dependent var 760.2102 S.E. of regression 191.7016 Akaike info criterion 13.51019 Sum squared resid 845238.2 Schwarz criterion 13.74808

实验三 MATLAB绘图(含实验报告)

实验三 MATLAB 绘图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二维图形的绘制。 2.掌握图形的标注 3.了解三维曲线和曲面图形的绘制。 二、实验的设备及条件 计算机一台(带有MATLAB7.0以上的软件环境)。 设计提示 1.Matlab 允许在一个图形中画多条曲线:plot(x1,y1,x2,y2,……)指令绘制y 1 = f 1(x 1), y 2 = f 2 (x 2 )等多条曲线。Matlab 自动给这些曲线以不同颜色。标注可用text 函数。 2.绘图时可以考虑极坐标和直角坐标的转换。 3.三维曲线绘图函数为plot3,注意参考帮助中的示例。 三、实验内容 1.生成1×10 维的随机数向量a ,分别用红、黄、蓝、绿色绘出其连线图、杆图、阶梯图和条形图,并分别标出标题“连线图”、“杆图”、“阶梯图”、“条形图”。 2、绘制函数曲线,要求写出程序代码。 (1) 在区间[0:2π]均匀的取50个点,构成向量t (2) 在同一窗口绘制曲线y1=sin(2*t-0.3); y2=3cos(t+0.5);要求y1曲线为红色点划线,标记点为圆圈;y2为蓝色虚线,标记点为星号。 (3) 分别在靠近相应的曲线处标注其函数表达式。 3.将图形窗口分成两个绘图区域,分别绘制出函数: ???+-=+=1 35 22 21x x y x y 在[0,3]区间上的曲线,并利用axis 调整轴刻度纵坐标刻度,使1y 在[0,12]区间上,2y 在[-2,1.5]区间上。 4.用mesh 或surf 函数,绘制下面方程所表示的三维空间曲面,x 和y 的

取值范围设为[-3,3]。 10102 2y x z + -= 思考题: 1. 编写一个mcircle(r)函数,调用该函数时,根据给定的半径r ,以原点 为圆心,画一个如图所示的红色空心圆。(图例半径r=5);左图参考 polar 函数的用法,右图绘制圆形的参数方程为x=sin (t ),y=cos (t )。其中,t 的区间为0~2*pi ,步长为0.1。 2.(1)绘一个圆柱螺旋线(形似弹簧)图。圆柱截面直径为10,高度为5,每圈上升高度为1。如左图所示。 (2)利用(1)的结果,对程序做少许修改,得到如右图所示图形。

photoshop答案第七单元

本次授课目的与要求:通过对多图像的综合处理,制作出各种效果。 教学方法:讲解、启发、演示。 教具、挂图:电脑。 考核(可提问):制作出含图层的图像效果。 复习旧课要点:如何正确使用滤镜? 新课难点、重点与解决措施:通过对多图像的综合处理,制作出各种效果。 教学过程 通过对两图像的综合处理,制作出透过玻璃看到人像的效果,要求完成的最后效果如下:(参见附图Xps7-02.tif) (1)调出文件Yps7b-01.tif文件,将额头的红线除去,要尽量不留修改痕迹。 (2)调出文件Yps7a-01.tif,将Yps7b-01图像粘贴到窗户里面。 (3)调整玻璃的透明度为60%,使之产生透过玻璃看到人像的效果。 (4)将最后完成的文件以Xps7-01.tif名称保存在考生目录中。 温馨提示:用200%的比例查看第二幅图,用魔棒工具选取图像额头的红线(可加用“选择—扩大选取”,尽量选好红线),保留此选区,用拾色器选取靠近红线的额头颜色作为前景色,将刚才的选区用前景色填充;

把第一幅图的背景图层转换为普通图层,将窗户里的黑色部分删除,选取三块青色的玻璃,剪切后粘帖回原位,把制作好的第二幅图复制过来,放在第一幅图的最底层,调整好位置,将玻璃图层的不透明度调整为50%左右。 课外作业: 练习本题。 小结:透过玻璃看到人像的效果。 本次授课目的与要求:通过对多图像的综合处理,制作出各种效果。 教学方法:讲解、启发、演示。 教具、挂图:电脑。 考核(可提问):制作出含图层的图像效果。 复习旧课要点:如何正确使用滤镜? 新课难点、重点与解决措施:通过对多图像的综合处理,制作出各种效果。 教学过程 通过对两图像的综合处理,制作出立体墙面的效果,要求完成的最后效果如下:(参见附图Xps7-02.tif) (1)分别调出文件Yps7a-02.psd、Yps7b-02.psd文件,将Yps7b-02.psd全图作无羽化拷贝并粘贴至Yps7a-02.psd。 (2)对粘贴层进行透视等变换,使之产生立体墙面效果。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口语交际:自我介绍》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口语交际:自我介绍》公开课教学设计 口语交际:自我介绍 教学目标: 1.能面对不同的情况,向别人介绍自己。 2.能认真倾听别人的自我介绍,有礼貌地提出意见。 教学重难点: 对象和目的不同,介绍的内容有所不同。 教学策略: 首先利用本单元课文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交流兴趣。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自我介绍”这一话题的兴趣,然后充分利用教材中设置的情境,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方式,使学生能在不同的情况下,相应调整介绍自己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要求 1.谈话导入,提出任务。 师导入: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有许多新的收获。如,描写人物,要抓住其语言、动作的特点,我们要把这种方法运用到生活中。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向别人介绍自己:和别人初次见面、转学到新学校、应聘校报记者……面对种种情况,我们应该怎样自我介绍呢?今天的口语交际,我们就来讨论讨论。(课件出示:自我介绍) 2.小组讨论,明确要求。 (1)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选择或创设一个情境,试着作自我介绍。介绍前,想一想是要向谁介绍自己,介绍自己的目的是什么,介绍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2)师指名读要求。

(3)同桌讨论交流自我介绍时要注意些什么;师指名交流。 (4)师小结:自我介绍时,要明白向谁介绍自己,了解介绍自己的目的,需要了解一些注意事项。 【设计意图】本次口语交际重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讨论口语交际活动的开展要求,全面互动,能把教师的单向灌输变为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按要求去交流。同时,有了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目标与要求也落实到了每位同学的心里,使交际活动有所成效。 二、选择情境,全班交流 1.引导生明确面对不同的情境,自我介绍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1)课件出示课本中创设的情境。 (2)师指四名生分别读一种情境。 (3)明确不同的情境下,自我介绍应该侧重的方面。 ①师引导:在不同的情境,不同的场合,我们介绍自己的内容应该进行怎样的调整呢?请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②四人小组内互相讨论,相互补充,明确注意事项;师巡视指导。 ③师指名交流。 (4)师小结:转学到新的学校应介绍自己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方面;应聘校报记者时,应着重介绍自己的语言表达及写作能力;报名参加电视台《我是小歌手》节目,应着重介绍自己在唱歌方面的特长及取得的成绩;去车站接不认识你的客人时,应该着重介绍自己的外貌特征,使别人在人群中一眼就能认出你。 2.生选择情境,小组内交流,互说互评。其余同学认真倾听,适时补充,提出建议。 3.示例: 大家好,我叫×××,之前在××学校读书。因为爸爸妈妈工作调动,所以转学到了这里。我性格活泼,平时最喜欢和同学们一起玩耍、游戏;我有很多爱好,如打篮球、看电影、唱歌等,真诚地希望与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探讨交流;我对人友善,也很温柔,希望在这里能交到更多的朋友,更愉快地学习。 4.师生共评:评一评上台交流的同学在自我介绍时有哪些优点,还存在哪些问题,怎样才能说得更清楚,提出建议。 5.第二次全班交流,要求根据同学们的建议改正不足。 6.评一评谁的收获大、感受深。

C实验报告7参考答案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报告 班级: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成绩: ___________ 实验7函数程序设计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函数定义的方法。 2. 掌握函数实参与形参的传递方式。 3. 掌握函数的嵌套调用和递归调用的方法。 4. 了解全局变量和局部变量、动态变量、静态变量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 1.改错题(在程序中画出错误的语句,将修改后的语句完整地写在该语句的右边。|) (1)下列sub函数的功能为:将s所指字符串的反序和正序进行连接形成一个新串放 在t所指的数组中。例如,当s所指字符串的内容为“ ABCD ”时,t所指数组中的内容为“DCBAABCD ”。纠正程序中存在的错误,以实现其功能。程序以文件名存盘。 #in elude <> #in elude <> void sub( char s[], char t[]) { int i, d; d=strle n( s ); for( i=1; i< d ; i++ ) for( i= 0; i< d ; i++ ) t[i]=s[d-1-i]; for( i=0; i #in clude<> #defi ne ARR_SIZE = 80; void In verse(char str[])#defi ne ARR_SIZE 80 void Inverse(char st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