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程序设计》实验大纲

《Linux程序设计》实验大纲
《Linux程序设计》实验大纲

《Linux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书

实验类别:课内实验实验课程名称:Linux程序设计

实验室名称:软件工程专业实验室实验课程编号:N03140112

总学时: 32 学

分: 2

适用专业:软件工程

先修课程: Linux操作系统、C程序设计

实验在教学培养计划中地位、作用:

通过讲授Linux的操作使用、系统结构和Linux环境下的程序设计,使学生对Linux操作系统获得一个全面的认识和掌握。一方面,学生通过学习系统程序设计,能够复习操作系统中的基本概念,对文件管理、进程控制有更深入的理解;另一方面,学生学会在Linux环境下工作,进一步熟悉C语言程序设计和数据结构的知识,编写进行系统维护的脚本文件和实用化的大型应用程序,如网络应用程序。同时,本课程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其它后续课程(如高级操作系统、Linux内核源代码分析、嵌入式系统等)打下基础。

《Linux程序设计》实验大纲

Linux Program Design

课程类别:学科专业教育课程课程名称:Linux程序设计

开课单位:软件学院课程编号:N03140112

总学时:32 学分:2

适用专业:软件工程

先修课程:程序设计基础

一、实验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shell编程、熟练使用linux系统、掌握进程控制和进程间通信,学会编写网络程序,学会在linux环境中编写web程序。养成一种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

二、实验环境

Linux

三、实验教材及参考书:

[1] 实验指导书(自编讲义)

[2]《Linux环境C程序设计》徐诚高莹婷等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

[3]《linux入门到精通》刘忆智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

四、实验成绩评定方式

根据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认真程度、上机结果验收情况以及实验报告撰写质量,进行综合评定。

五、实验项目及学时分配

六、实验内容及要求

实验一Linux基本命令的使用

1、实验目的

(1)学习和掌握Linux的基本命令

(2)增强学生对Linux的学习兴趣

2、实验内容

(1)linux的登录操作

(2)常用基本命令的使用

实验二Shell程序设计

1、实验目的

(1).Shell程序设计中变量的使用;

(2).理解通道的概念并初步掌握它的使用方法;(3).掌握算术操作、字符串操作、逻辑操作、文件操作;

(4).掌握if then fi、if then elif fi、case、while、for等控制语句;

(5).在shell脚本中使用函数;

2、实验内容

(1).通过对shell程序的调试,理解变量$#,$0,$1,$2,$3,$@的含义;

(2).Shell顺序程序设计;

(3).Shell分支程序与多分支程序设计;

(4).Shell循环程序设计。

实验三文件操作与文件管理

1、实验目的

(1).熟悉Linux下常用的操作指令。

(2).加深对文件,目录,文件系统等概念的理解。(3).掌握Linux文件系统的目录结构。

(4).掌握有关Linux文件系统操作的常用命令。(5).了解有关文件安全方面的知识。

2、实验内容

Linux文件系统操作的常用命令。

实验四Linux下简单C程序设计

1、实验目的

(1)学习和掌握gcc等Linux的开发调试环境。

(2)学会在Linux下编写C程序。

2、实验内容

(1)学习GCC编译程序

(2)学习并分别使用标准C的文件操作函数和Linux的系统调用创建一个对学生基本信息进行操作(插入、修改和删除)的C程序。

实验五进程控制和进程间通信

1、实验目的

为了理解和掌握UNIX和Linux进程通信系统调用的功能,这里给出了进程通信实现机制中使用的系统调用命令的格式和如何利用系统调用命令进行进程通信编程,以便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进程通信系统调用的编程能力。

2、实验内容

编写一个有名管道程序。一个(客户)进程从键盘循环读一系列字符,将这些字符和发送者的pid发给服务器进程,让其统计输入的是字符还是数字,分别为多少个,完成后再向客户进程发回服务的结果,由客户进程输出。

实验六网络程序设计

1、实验目的

(1).理解Socket概念;

(2).理解并掌握Socket模型下获得本机IP信息的方法;(3).理解并发服务器模型,掌握通用套接字开发技术;(4).掌握Linux平台数据结构的传送方法。

2、实验内容

(1).编写获得本机IP信息的程序;

(2).编写基于并发服务器模式的网络通信原型系统;(3).要求至少综合使用到实验目的中提到的三条或三条以上内容。

《Linux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书

实验类别:课内实验实验课程

名称:Linux程序设计

实验室名称:软件工程专业实验室实验课程编号:N03140112

总学时: 32 学

分: 2

适用专业:软件工程

先修课程:操作系统、C程序设计

实验在教学培养计划中地位、作用:

通过讲授Linux的操作使用、系统结构和Linux环境下的程序设计,使学生对Linux操作系统获得一个全面的认识和掌握。一方面,学生通过学习系统程序设计,能够复习操作系统中的基本概念,对文件管理、进程控制有更深入的理解;另一方面,学生学会在Linux环境下工作,进一步熟悉C语言程序设计和数据结构的知识,编写进行系统维护的脚本文件和实用化的大型应用程序,如网络应用程序。同时,本课程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其它后续课程(如高级操作系统、Linux 内核源代码分析、嵌入式系统等)打下基础。

实验一Linux基本命令的使用

1、实验目的

(1)学习和掌握Linux的基本命令

(2)增强学生对Linux的学习兴趣

2、实验内容

(1)linux的登录操作

(2)常用基本命令的使用

3、实验要求

(1)实验前认真预习实验内容,详细了解本实验所涉及到的相关理论知识。

(2)填写完整的实验报告。

4、实验步骤

步骤1:以user_login用户身份并使用telnet登录Linux服务器,按照提示创建自己的账户和口令。

步骤2:使用新创建的用户账户和口令登录Linux系统,察看登录后的界面。

步骤3:使用pwd命令察看当前的工作目录,然后用ls命令查看当前目录下的内容,尝试使用-a,-l,-F,-A,-lF等不同选项并比较不同之处。

步骤4:在当前目录下建立一个名为test的新目录,然后将工作目录切换到test下,尝试将/etc目录下的文件passwd 拷贝到该目录下(cp 源文件目的目录)。察看当前目录下

的passwd文件的属主和文件权限。

步骤5:尝试向当前目录下的passwd文件和/etc/passwd文件分别写入一些新内容(可使用echo “字符串”>>文件的命令),看看操作能否成功,如果不能成功,请说明原因。用cat命令浏览文件password的内容,用more命令进行浏览翻页操作,再用less命令浏览文件的内容。比较这几个命令的不同之处。

步骤6:用ls命令查看test下文件的权限,用mv命令更改文件password的文件名为test.txt,尝试用chown和chgrp更改文件的属主为root、组为root,看看能否成功,不成功,请说明原因。尝试用chomd将文件权限为“-rw-------”。看看能否成功,不成功,请说明原因。

步骤7:用rm命令删除test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再用rmdir

命令删除test目录。(想一想有没有一条命令将目录及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删除,写出这条命令)

步骤8:使用ps命令查看当前系统内的进程,并利用man 命令获取ps命令的参数,写出获取当前终端进程执行情况的ps命令。

步骤9:使用df命令查看当前系统已安装的文件系统的空间使用情况,记录结果。

步骤10:使用du命令查看用户的工作目录占用了多少空间,记录结果。

步骤11:使用free命令查看内存资源的使用情况,记录结果。

实验二Shell程序设计

1、实验目的

(1).Shell程序设计中变量的使用;

(2).理解通道的概念并初步掌握它的使用方法;(3).掌握算术操作、字符串操作、逻辑操作、文件操作;(4).掌握if then fi、if then elif fi、case、while、for等控制语句;

(5).在shell脚本中使用函数;

2、实验内容

(1).通过对shell程序的调试,理解变量$#,$0,$1,$2,$3,$@的含义;

(2).Shell顺序程序设计;

(3).Shell分支程序与多分支程序设计;

(4).Shell循环程序设计。

3、实验要求

(1)实验前认真预习实验内容,详细了解本实验所涉及到的相关理论知识。

信息论与编码实验

实验五霍夫曼编码 一、实验目的 1、熟悉Matlab 工作环境及工具箱; 2、掌握霍夫曼编码的基本步骤; 3、利用MATLAB实现霍夫曼编码。 二、实验内容 (1)熟悉理解Huffman编码的过程 (2)将给定的数据进行Huffman编码 知识要点: 1、霍夫曼编码的基本原理。参照教材及参考书。 2、二进制霍夫曼编码方法。 1. 基本原理: 变长编码 不要求所有码字长度相同,对不同概率的信源符号或序列,可赋予不同长度的码字。变长编码力求平均码长最小,此时编码效率最高,信源的冗余得到最大程度的压缩。 1)几种常用变长编码方法: 霍夫曼编码 费若编码 香农编码。 2)霍夫曼编码: 二进制霍夫曼编码 r进制霍夫曼编码 符号序列的霍夫曼编码。 3)二进制霍夫曼编码的编码过程: 将信源中n个符号按概率分布的大小,以递减次序排列起来; 用0和1码分别分配给概率最小的两个信源符号,并将这两个概率最小的信源符号合并成一个新符号,并用这两个最小概率之和作为新符号的概率,从而得到只包含n-1个符号的新信源,称为其缩减信源; 把缩减信源的符号仍按概率大小以递减次序排列,再将最后两个概率最小的符号合并

成一个新符号,并分别用0和1码表示,这样又形成一个新缩减信源; 依次继续下去,直到缩减信源最后只剩两个符号为止。再将最后两个新符号分别用0和1 码符号表示。最后这两个符号的概率之和为1,然后从最后一级缩减信源开始,依编码路径右后向前返回,就得到各信源符号所对应得码符号序列,即对应得码字。 r进制霍夫曼编码 由二进制霍夫曼编码可推广到r进制霍夫曼编码,只是每次求缩减信源时,改求r个最小概率之和,即将r个概率最小符号缩减为一个新符号,直到概率之和为1。但要注意,即缩减过程中可能到最后没有r个符号。为达次目的,可给信源添加几个概率为零的符号。 符号序列的霍夫曼编码 对信源编码除了对信源符号编码以外,也可对信源符号序列编码,一般来说,对序列编码比对单个符号更为有效。 2 数据结构与算法描述 1)变量及函数的定义 3 实验数据与实验结果(可用文字描述或贴图的方式进行说明) 1)测试数据 0.2 0.1 0.3 0.1 0.1 0.2 2)实验结果

java程序设计基础(第3版)实验指导答案 第三章

实验10 import java.util.*; public class shiyan10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0,b=0,c=0,max=0; Scanner reader=new Scanner(System.in); System.out.println("从键盘输入第一个整数"); a=reader.nextInt(); System.out.println("从键盘输入第二个整数"); b=reader.nextInt(); System.out.println("从键盘输入第三个整数"); c=reader.nextInt(); if(a>b) max=a; else max=b; if(c>max) max=c; System.out.println("最大的数是"+max); } }//在程序中输入三个整数,比较它们的大小,输出最大的数 实验11 public class shiyan1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s=0; for(int i=0;i<100;i++) { s=s+i; i++; } System.out.println("1+3+5+···+99="+s); } }//用for循环语句求1+3+5+···+99的值 实验12 import java.util.*; public class shiyan12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0,i=1,s=0; Scanner reader=new Scanner(System.in); while(a<50||a>100) { System.out.println("从键盘输入一个50~100的整数"); a=reader.nextInt(); } System.out.println("你输入的数是"+a); while(i<=a) { s=s+i; i++; } System.out.println("1+2+3+···+"+a+"="+s); } } //编写从键盘输入一个范围在50~100的整数,如果不正确,则继续输入;然后求1到输入整数的累加 实验13 public class shiyan13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args) { int i=100,s=0; do { s=s+i; i--; } while(i>0); System.out.println("100+99+98+···+2+1="+s); } } //用do-while语句求100+99+···+2+1的值 实验14 import java.util.*; public class shiyan14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大纲

《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名称:医学免疫学 学时:6学时 学分: 适应专业:护理学专业 执笔人:边藏丽 审定人:王恺兵 一、实验目的与任务 实验教学是医学免疫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了解常用的免疫学检查方法,掌握免疫学基本实验技术(试管凝集、玻片凝集、对流免疫电泳、免疫细胞形态观察、淋巴细胞分离、ELISA等),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观察、分析、综合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医学免疫学实验对象多为具有传染性的材料,要求学生在实验教学中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牢固树立无菌观念,认真操作与观察实验结果,实事求是的记录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认真分析和讨论。 四、实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实验一凝集反应(试管凝集、玻片凝集) 3学时 1.目的要求 掌握体外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掌握凝集反应原理、方法和用途。 2.方法原理 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一定条件下特异性结合而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试管、玻片、水浴箱、吸管、伤寒杆菌“H”“O”诊断菌液、大肠埃希菌、大肠埃希菌

诊断血清等。 4.掌握要点 掌握凝集反应原理、方法和用途;血清效价;凝集现象的观察。 5.实验内容: (1)玻片凝集(抗原定性试验) (2)试管凝集(抗体定量试验) 实验二对流免疫电泳、血型鉴定 2学时1.目的要求 掌握沉淀的反应原理、方法和用途;了解对流免疫电泳的操作步骤,结果观察;掌握血型鉴定的反应原理、方法及结果判断。 2.方法原理 对流免疫电泳是将经典沉淀反应与电泳技术结合而设计的一项实验。沉淀反应是指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结合并出现肉眼可见的沉淀物的一种血清学反应。 带电的胶体颗粒可在电场中移动,其移动方向与胶体颗粒所带电荷有关。抗原在的缓冲带负电荷,将抗原加于琼脂板阴极端的小孔中,由阴极向阳极移动;抗体为球蛋因电渗作用而流向阴极。当抗原抗体在两孔间相遇时,在两者比例适当处形成白色沉淀线。此种在双向琼指扩散基础上加电泳的方法,称为对流免疫电泳。 血型鉴定属直接凝集反应。将已知标准抗A和抗B血型抗体分别与待测红细胞混合。如果抗原与抗体相对应,则引起红细胞凝集,反之则不凝集,据其凝集现象可判断血型。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标准的抗A和抗B单克隆抗体(抗A为蓝色,抗B为黄色)、酒精棉球、采血针、载玻片、待测血清、甲胎蛋白诊断血清,肝癌病人阳性血清, L巴比妥缓冲液,琼脂对流免疫板、打孔器、加样器、电泳仪等。 4.掌握要点 (1)对流免疫电泳的操作步骤,结果观察; (2)血型鉴定的方法及结果判断。 5.实验内容: (1)讲述沉淀的反应原理、方法和用途;对流免疫电泳的操作步骤,结果观察;血型鉴定的反应原理、方法及结果判断; (2)对流免疫电泳的操作及结果观察; (3)血型鉴定的操作及结果观察; 实验三小鼠吞噬细胞及转化细胞形态观察 2学时 1.目的要求 观察吞噬细胞的吞噬现象;了解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观察转化细胞、淋巴母细胞的形态了解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 2.方法原理 巨噬细胞可吞噬异种或异体细胞等体积较大的异物,中性粒细胞可吞噬多种细菌。观察这两类细胞的吞噬现象,可计算出吞噬异物的细胞数和吞噬细胞中吞入的异物数,用以评价机体的免疫状态。 淋巴细胞,在受抗原的刺激后,可转化为淋巴母细胞,淋巴细胞转化率的高低可反映机体细胞免疫水平。

信息论与编码实验报告.

本科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信息论与编码 学院名称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业名称通信工程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谢振东 实验地点6C601 实验成绩 二〇一五年十一月二〇一五年十一月

实验一:香农(Shannon )编码 一、实验目的 掌握通过计算机实现香农编码的方法。 二、实验要求 对于给定的信源的概率分布,按照香农编码的方法进行计算机实现。 三、实验基本原理 给定某个信源符号的概率分布,通过以下的步骤进行香农编码 1、将信源消息符号按其出现的概率大小排列 )()()(21n x p x p x p ≥≥≥ 2、确定满足下列不等式的整数码长K i ; 1)(l o g )(l o g 22+-<≤-i i i x p K x p 3、为了编成唯一可译码,计算第i 个消息的累加概率 ∑ -== 1 1 )(i k k i x p p 4、将累加概率P i 变换成二进制数。 5、取P i 二进制数的小数点后K i 位即为该消息符号的二进制码。 四、源程序: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int N; cout<<"请输入信源符号个数:";cin>>N; cout<<"请输入各符号的概率:"<

int i,j; for(i=0;i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 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适用对象]中医学(骨伤)、针灸推拿学专业 [实验学时] 9 学时 一、实验教学任务和目的 《微生物与免疫学实验》是与《微生物与免疫学》理论课程密切结合的一门重要的、非单独设课的医学专业基础实验课程。课程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本课程基本技能操作,为学习基础医学有关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为学生将来从事医药相关工作和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二、实验教学基本要求 (1)训练学生掌握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最基本的操作技能。 (2)加深理解课堂讲授的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理论。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敢于创新的开拓精神。 (5)培养学生树立勤俭节约、爱护公物的良好作风。 三、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一细菌的人工培养法 1、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各种培养基接种技术。 (2)熟悉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认识菌落、菌苔。 (3)了解常用的液体、固体和半固体培养基的成分、制备方法和用途。 2、实验内容 (1)分离培养法(平板划线法) (2)斜面培养基接种方法 (3)液体培养基接种法 (4)半固体培养基的接种法 (5)观察细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细菌各种培养物的示教;描述细菌

在各种培养基上的生长现象;观察大肠杆菌与痢疾杆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上的现象。 3、实验仪器 普通琼脂平板,普通琼脂斜面,半固体培养基,肉汤培养基,接种环,接种针,酒精灯,大肠杆菌24小时斜面培养物等。 4、实验学时 1学时 实验二细菌的分布及消毒与灭菌 1、实验目的和要求 掌握高压蒸气灭菌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证实热力和紫外线的杀菌效果;证实常用消毒剂的消毒效果;证明细菌在自然界和正常人体的存在,为在医学实践中树立严格的“无菌观念”提供依据。 2、实验内容 (1)高压蒸气灭菌法 (2)干热灭菌器(干烤箱) (3)紫外线的杀菌实验 (4)热力对芽胞及繁殖体的作用 (5)药物敏感性试验 (6)化学消毒剂的杀菌的作用———手指皮肤消毒前后的细菌学检查 (7)空气中的细菌检查 (8)污水和净水中的细菌数检查 (9)皮肤表面的细菌检查 3、实验仪器 普通琼脂平板、1%高层琼脂,血琼脂平板,无菌试管,无菌吸管,无菌平皿,灭菌棉签,咽拭子,酒精灯等。 4、实验学时 2学时 实验三细菌形态与结构的检查法 1、实验目的和要求 (1)学会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和保护方法。 (2)认识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芽胞)。 (3)掌握革兰氏染色方法 (4)了解细菌的动力 2、实验内容 (1)显微镜油镜的使用 (2)观察细菌的形态结构 (3)动力试验 (4)革兰染色 3、实验仪器

java程序设计基础实验27

实验27 类的构造方法1 实验要求:编写一个Java程序,在程序中定义Student类,Student类有三个构造方法,分别对不同的属性进行初始化 编写程序如下 class Student //定义类Student. { String name; int age; public Student() //定义无参的构造方法。 { System.out.println("Student()构造方法被调用"); } public Student(String c) //定义有一个参数的构造方法。 { name=c; System.out.println("Student(String newName)构造方法被调用"); } public Student(String a,int b) //定义有两个参数的构造方法。 { name=a; age=b; System.out.println("Student(String newName,intnewAge)构造方法被调用");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udent volu1=new Student(); //创建Student类的一个对象,不传入参数 Student volu2=new Student("张三"); //创建Student类的一个对象,传入一个参数:”张三” Student volu3=new Student("张三",15); //创建Student类的一个对象,传入两个参数:”张三”、15 } } 运行结果如下

程序分析如下: 程序中的Student类有三个构造方法,分别对不同的属性进行初始化。

信息论与编码实验报告材料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信息论与编码姓名: 系:专 业:年 级:学 号:指导教 师:职 称:

年月日 目录 实验一信源熵值的计算 (1) 实验二Huffman 信源编码. (5) 实验三Shannon 编码 (9) 实验四信道容量的迭代算法 (12) 实验五率失真函数 (15) 实验六差错控制方法 (20) 实验七汉明编码 (22)

实验一信源熵值的计算 、实验目的 1 进一步熟悉信源熵值的计算 2 熟悉Matlab 编程 、实验原理 熵(平均自信息)的计算公式 q q 1 H(x) p i log2 p i log2 p i i 1 p i i 1 MATLAB实现:HX sum( x.* log2( x));或者h h x(i)* log 2 (x(i )) 流程:第一步:打开一个名为“ nan311”的TXT文档,读入一篇英文文章存入一个数组temp,为了程序准确性将所读内容转存到另一个数组S,计算该数组中每个字母与空格的出现次数( 遇到小写字母都将其转化为大写字母进行计数) ,每出现一次该字符的计数器+1;第二步:计算信源总大小计算出每个字母和空格出现的概率;最后,通过统计数据和信息熵公式计算出所求信源熵值(本程序中单位为奈特nat )。 程序流程图: 三、实验内容 1、写出计算自信息量的Matlab 程序 2、已知:信源符号为英文字母(不区分大小写)和空格输入:一篇英文的信源文档。输出:给出该信源文档的中各个字母与空格的概率分布,以及该信源的熵。 四、实验环境 Microsoft Windows 7

五、编码程序 #include"stdio.h" #include #include #define N 1000 int main(void) { char s[N]; int i,n=0; float num[27]={0}; double result=0,p[27]={0}; FILE *f; char *temp=new char[485]; f=fopen("nan311.txt","r"); while (!feof(f)) { fread(temp,1, 486, f);} fclose(f); s[0]=*temp; for(i=0;i='a'&&s[i]<='z') num[s[i]-97]++; else if(s[i]>='A'&&s[i]<='Z') num[s[i]-65]++; } printf(" 文档中各个字母出现的频率:\n"); for(i=0;i<26;i++) { p[i]=num[i]/strlen(s); printf("%3c:%f\t",i+65,p[i]); n++; if(n==3) { printf("\n"); n=0; } } p[26]=num[26]/strlen(s); printf(" 空格:%f\t",p[26]);

《信息论与信源编码》实验报告

《信息论与信源编码》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1) 理解信源编码的基本原理; (2) 熟练掌握Huffman编码的方法; (3) 理解无失真信源编码和限失真编码方法在实际图像信源编码应用中的差异。 2、实验设备与软件 (1) PC计算机系统 (2) VC++6.0语言编程环境 (3) 基于VC++6.0的图像处理实验基本程序框架imageprocessing_S (4) 常用图像浏览编辑软件Acdsee和数据压缩软件winrar。 (5) 实验所需要的bmp格式图像(灰度图象若干幅) 3、实验内容与步骤 (1) 针对“图像1.bmp”、“图像2.bmp”和“图像3.bmp”进行灰度频率统计(即计算图像灰度直方图),在此基础上添加函数代码构造Huffman码表,针对图像数据进行Huffman编码,观察和分析不同图像信源的编码效率和压缩比。 (2) 利用图像处理软件Acdsee将“图像1.bmp”、“图像2.bmp”和“图像 3.bmp”转换为质量因子为10、50、90的JPG格式图像(共生成9幅JPG图像),比较图像格式转换前后数据量的差异,比较不同品质因素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3) 数据压缩软件winrar将“图像1.bmp”、“图像2.bmp”和“图像3.bmp”分别生成压缩包文件,观察和分析压缩前后数据量的差异; (4) 针对任意一幅图像,比较原始BMP图像数据量、Huffman编码后的数据量(不含码表)、品质因素分别为10、50、90时的JPG文件数据量和rar压缩包的数据量,分析不同编码方案下图像数据量变化的原因。 4、实验结果及分析 (1)在VC环境下,添加代码构造Huffman编码表,对比试验结果如下: a.图像1.bmp:

Java程序设计实验报告分析

学生实验报告 (理工类) 课程名称: JAVA程序设计专业班级: 13电子信息工程(2)学生学号: 1305102056 学生姓名:许伟铭 所属院部:软件工程学院指导教师:王倩倩 20 15 ——20 16 学年第 2 学期 金陵科技学院教务处制

实验报告书写要求 实验报告原则上要求学生手写,要求书写工整。若因课程特点需打印的,要遵照以下字体、字号、间距等的具体要求。纸张一律采用A4的纸张。 实验报告书写说明 实验报告中一至四项内容为必填项,包括实验目的和要求;实验仪器和设备;实验内容与过程;实验结果与分析。各院部可根据学科特点和实验具体要求增加项目。 填写注意事项 (1)细致观察,及时、准确、如实记录。 (2)准确说明,层次清晰。 (3)尽量采用专用术语来说明事物。 (4)外文、符号、公式要准确,应使用统一规定的名词和符号。 (5)应独立完成实验报告的书写,严禁抄袭、复印,一经发现,以零分论处。 实验报告批改说明 实验报告的批改要及时、认真、仔细,一律用红色笔批改。实验报告的批改成绩采用百分制,具体评分标准由各院部自行制定。 实验报告装订要求 实验批改完毕后,任课老师将每门课程的每个实验项目的实验报告以自然班为单位、按学号升序排列,装订成册,并附上一份该门课程的实验大纲。

实验项目名称:JAVA编程基础实验学时: 4 同组学生姓名:————实验地点: 1514/A203 实验日期: 2016.04.08 实验成绩: 批改教师:王倩倩批改时间: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熟练掌握JDK1.7及Eclipse Kepler Service Release 1(下简称Eclipse)编写调试Java应用程序及Java小程序的方法; (2)熟练掌握Java应用程序的结构; (3)了解Java语言的特点,基本语句、运算符及表达式的使用方法; (4)熟练掌握常见数据类型的使用; (5)熟练掌握if-else、switch、while、do-while、for、continue、break、return 语句的使用方法; (6)熟练掌握数组和字符串的使用; (7)调试程序要记录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8)编写程序要规范、正确,上机调试过程和结果要有记录,不断积累编程及调试经验; (9)做完实验后给出本实验的实验报告。 二、实验仪器和设备 奔腾以上计算机,Windows 操作系统,装有JDK1.7和Eclipse软件。 三、实验过程 (1)分别使用JDK命令行和Eclipse编译运行Java应用程序。记录操作过程。 Java应用程序参考如下: 思考:1. 适当添加注释信息,通过javadoc生成注释文档; 2. 为主方法传递参数“Hello world”字符串,并输出; 3. 压缩生成".jar"文件。 (2)分别使用JDK命令行和Eclipse编译Java Applet,并建立HTML文档运行该Applet。 记录操作过程。 Java小应用程序参考如下:

信息论与编码实验报告

实验一 绘制二进熵函数曲线(2个学时)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Excel 的数据填充、公式运算和图表制作 2. 掌握Matlab 绘图函数 3. 掌握、理解熵函数表达式及其性质 二、实验要求: 1. 提前预习实验,认真阅读实验原理以及相应的参考书。 2. 在实验报告中给出二进制熵函数曲线图 三、实验原理: 1. Excel 的图表功能 2. 信源熵的概念及性质 ()()[] ()[]())(1)(1 .log )( .) ( 1log 1log ) (log )()(10 , 110)(21Q H P H Q P H b n X H a p H p p p p x p x p X H p p p x x X P X i i i λλλλ-+≥-+≤=--+-=-=≤≤? ?????-===??????∑ 单位为 比特/符号 或 比特/符号序列。 当某一符号xi 的概率p(xi)为零时,p(xi)log p(xi) 在熵公式中无意义,为此规定这时的 p(xi)log p(xi) 也为零。当信源X 中只含有一个符号x 时,必有p(x)=1,此时信源熵H (X )为零。 四、实验内容: 用Excel 和Matlab 软件制作二进熵函数曲线。根据曲线说明信源熵的物理意义。 (一) Excel 具体步骤如下: 1、启动Excel 应用程序。 2、准备一组数据p 。在Excel 的一个工作表的A 列(或其它列)输入一组p ,取步长为0.01,从0至100产生101个p (利用Excel 填充功能)。

3、取定对数底c,在B列计算H(x) ,注意对p=0与p=1两处,在B列对应位置直接输入0。Excel中提供了三种对数函数LN(x),LOG10(x)和LOG(x,c),其中LN(x)是求自然对数,LOG10(x)是求以10为底的对数,LOG(x,c)表示求对数。选用c=2,则应用函数LOG(x,2)。 在单元格B2中输入公式:=-A2*LOG(A2,2)-(1-A2)*LOG(1-A2,2) 双击B2的填充柄,即可完成H(p)的计算。 4、使用Excel的图表向导,图表类型选“XY散点图”,子图表类型选“无数据点平滑散点图”,数据区域用计算出的H(p)数据所在列范围,即$B$1:$B$101。在“系列”中输入X值(即p值)范围,即$A$1:$A$101。在X轴输入标题概率,在Y轴输入标题信源熵。 (二)用matlab软件绘制二源信源熵函数曲线 p = 0.0001:0.0001:0.9999; h = -p.*log2(p)-(1-p).*log2(1-p); plot(p,h) 五、实验结果

医学免疫学教案

第1次课教学整体设计

、课堂训练内容安排 (1)案例; (2)通过图片思考、根据情境设计展开讨论分析; (3)问题探讨,总结归纳; (4)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三、课后作业与思考题:(根据课程内容适当设计巩固性作业、项目式作业、预习性作业、推荐参考书及网站) (1)项目式作业: 每小组针对每种类型超敏反应至少写出两种疾病和对应的治疗方案、护理注意事项(2)预习性作业: 案例角色扮演 教学后记:

教学过程(教学设计实施步骤及时间分配) 步骤1:师生互问好,考勤(3 分钟) 步骤2:复习,提问(4 分钟) 步骤3:图片展示,案例,学生分析(8 分钟) 步骤4:教师对知识点进行集中总结 一、概念 机体接受某些抗原刺激后,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发生的一种以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二、类型 I型超敏反应:速发型 U型超敏反应:细胞毒型、细胞溶解型 川型超敏反应:免疫复合物型、血管炎型 W型超敏反应:迟发型 (一)1型超敏反应(10分钟) 1 、案例分析 过敏性休克:某男孩,15 岁,急性扁桃体炎,青霉素治疗。皮试为弱阳性,护士误作阴性处理,给患者静脉滴注青霉素,约半分钟后,患者出现胸闷、气急、呼吸困难,随即抽搐、昏迷、抢救不及而死亡。(时间短、症状重)步骤5:学生分析,回答(5 分钟) 2、常见疾病 过敏性鼻炎、荨麻疹、湿疹、哮喘、消化道上吐下泻等 3、变应原接触/吸入性变应原:花粉、室尘、动物皮毛等 食物变应原:鱼、虾、蛋、牛奶、海产品等药物:青霉素、异种免疫血清(TAT、普鲁卡因、VitB等 步骤6:视频播放(5 分钟)

(二)n型超敏反应(10分钟) 1 、案例分析 某产妇27岁,血型RH-,产下的RH+女婴浑身多处瘀斑,2天后死亡。诊断死于新生儿溶血症。 新生儿溶血的机制 步骤7:学生分析(5 分钟、 2、常见疾病 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三)川型超敏反应(10分钟) 1 、案例分析 某男8岁,因患白喉大量注射动物免疫血清,1 -2周后局部红肿、淋巴结肿大、皮肤出现皮疹、 发痒、面部及眼睑浮肿、关节疼痛、肾小球肾炎、尿中出现蛋白。为什么 步骤8:学生分析(5 分钟、 2、常见疾病 局部免疫复合物病、全身性免疫复合物病 (四)W型超敏反应(5分钟) 1 、案例分析 高校新生入学后,以0T试验普查对结核病免疫力。 1 、常见疾病 传染性迟发型超敏反应性疾病、接触性皮炎、同种异型移植排斥反应3、特点 (1 )发生较慢,常需24?72小时; (2)无抗体和补体参与。 (3)炎症反应与效应T 细胞和吞噬细胞及其产生的细胞因子或细胞毒性介质有关步骤9:临床案例,小组分析,讨论(10 分钟)

信息论与编码试题集与答案(新)

一填空题(本题20分,每小题2分) 1、平均自信息为 表示信源的平均不确定度,也表示平均每个信源消息所提供的信息量。 平均互信息 表示从Y获得的关于每个X的平均信息量,也表示发X前后Y的平均不确定性减少的量,还表示通信前后整个系统不确定性减少的量。 2、最大离散熵定理为:离散无记忆信源,等概率分布时熵最大。 3、最大熵值为。 4、通信系统模型如下: 5、香农公式为为保证足够大的信道容量,可采用(1)用频带换信噪比;(2)用信噪比换频带。

6、只要,当N足够长时,一定存在一种无失真编码。 7、当R<C时,只要码长足够长,一定能找到一种编码方法和译码规则,使译码错误概率无穷小。 8、在认识论层次上研究信息的时候,必须同时考虑到形式、含义和效用三个方面的因素。 9、1948年,美国数学家香农发表了题为“通信的数学理论”的长篇论文,从而创立了信息论。 按照信息的性质,可以把信息分成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 按照信息的地位,可以把信息分成客观信息和主观信息。 人们研究信息论的目的是为了高效、可靠、安全地交换和利用各种各样的信息。 信息的可度量性是建立信息论的基础。 统计度量是信息度量最常用的方法。 熵是香农信息论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 事物的不确定度是用时间统计发生概率的对数来描述的。 10、单符号离散信源一般用随机变量描述,而多符号离散信源一般用随机矢量描述。 11、一个随机事件发生某一结果后所带来的信息量称为自信息量,定义为其发生概率对

数的负值 。 12、自信息量的单位一般有 比特、奈特和哈特 。 13、必然事件的自信息是 0 。 14、不可能事件的自信息量是 ∞ 。 15、两个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的联合自信息量等于 两个自信息量之和 。 16、数据处理定理:当消息经过多级处理后,随着处理器数目的增多,输入消息与输出消息之间的平均互信息量 趋于变小 。 17、离散平稳无记忆信源X 的N 次扩展信源的熵等于离散信源X 的熵的 N 倍 。 18、离散平稳有记忆信源的极限熵,=∞H )/(lim 121-∞→N N N X X X X H 。 19、对于n 元m 阶马尔可夫信源,其状态空间共有 nm 个不同的状态。 20、一维连续随即变量X 在[a ,b]区间内均匀分布时,其信源熵为 log2(b-a ) 。 21、平均功率为P 的高斯分布的连续信源,其信源熵,Hc (X )=eP π2log 21 2。 22、对于限峰值功率的N 维连续信源,当概率密度 均匀分布 时连续信源熵具有最大值。 23、对于限平均功率的一维连续信源,当概率密度 高斯分布 时,信源熵有最大值。 24、对于均值为0,平均功率受限的连续信源,信源的冗余度决定于平均功率的限定值P 和信源的熵功率P 之比 。

java实验报告1(程序设计基础)

2012—2013学年第 1 学期 合肥学院数理系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实验项目:程序设计基础 实验类别:综合性□设计性□验证性√ 专业班级:10信息与计算科学班 姓名:学号: 实验地点:校内机房 实验时间:2012.10.22 —2012.10.28 指导教师:钱泽强成绩:

一、实验目的 熟悉Java的编程环境;通过编程掌握Java程序的调试;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Java语言的基本结构和程序设计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安装并配置JDK,使用Eclipse创建Java程序,并调试运行; 2、了解 Java Application应用程序和Java Applet程序; 3、通过编程掌握Java的基本,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方案(程序设计说明) [题目1] 安装Eclipse并配置JDK。 [题目2] 使用Eclipse创建Application程序,并调试运行。 public class test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hello"); } } [题目3] 在Eclipse中创建Applet程序并调试运行。 import java.awt.*; import java.applet.*; public class test2 extends Applet { public void paint(Graphics g) { g.drawString("hello",20,20);} } [题目4] 掌握输入和输出,编写程序求任意两个实型数据的和。 [题目5] 掌握数组的使用,编写程序求一组整型数据的最大值。 四、实验程序和运行结果 请附页记录正确的源程序 五、实验总结 六、教师评语及成绩

信息论与编码实验报告

信息论与编码实验报告-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实验一关于硬币称重问题的探讨 一、问题描述: 假设有N 个硬币,这N 个硬币中或许存在一个特殊的硬币,这个硬币或轻 或重,而且在外观上和其他的硬币没什么区别。现在有一个标准天平,但是无刻度。现在要找出这个硬币,并且知道它到底是比真的硬币重还是轻,或者所有硬币都是真的。请问: 1)至少要称多少次才能达到目的; 2)如果N=12,是否能在3 次之内将特殊的硬币找到;如果可以,要怎么称? 二、问题分析: 对于这个命题,有几处需要注意的地方: 1)特殊的硬币可能存在,但也可能不存在,即使存在,其或轻或重未知; 2)在目的上,不光要找到这只硬币,还要确定它是重还是轻; 3)天平没有刻度,不能记录每次的读数,只能判断是左边重还是右边重,亦或者是两边平衡; 4)最多只能称3 次。 三、解决方案: 1.关于可行性的分析 在这里,我们把称量的过程看成一种信息的获取过程。对于N 个硬币,他们 可能的情况为2N+1 种,即重(N 种),轻(N 种)或者无假币(1 种)。由于 这2N+1 种情况是等概率的,这个事件的不确定度为: Y=Log(2N+1) 对于称量的过程,其实也是信息的获取过程,一是不确定度逐步消除的过程。 每一次称量只有3 种情况:左边重,右边重,平衡。这3 种情况也是等概率 的,所以他所提供的信息量为: y=Log3 在K 次测量中,要将事件的不确定度完全消除,所以 K= Log(2N+1)/ Log3 根据上式,当N=12 时,K= 2.92< 3 所以13 只硬币是可以在3 次称量中达到

《医学免疫学》教学大纲

《医学免疫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3100030 课程名称:医学免疫学() 学分:2.5学分 总学时:45学时 理论学时:27学时 实验学时:18学时 先修课程: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 适应专业:临床医学五年制 使用教材: 1.曹雪涛.医学免疫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高劲松、吴高莉. 病原生物免疫学实验教程.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4. 参考教材: 1.曹雪涛、何维.医学免疫学(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2.郝素珍.医学免疫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3.司传平、丁剑冰.医学免疫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 4. 4.柳忠辉、吴雄文.医学免疫学实验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免疫学是研究机体防御系统——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科学,主要包括三部分。基础免疫学从基因、分子、细胞和整体等不同水平研究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抗原的特性;及免疫系统对抗原应答的机制与规律。临床免疫学包括免疫病理学和临床疾病免疫学。免疫病理学主要研究在疾病条件下,免疫系统的变化及对抗原应答的规律。免疫学技术主要包括免疫学诊断、预防、治疗技术原理,以及免疫学实验原理与技术操作。 医学免疫学还广泛渗入到医学各个领域,形成了众多分支学科,成为指导医学实践的理论基础。因此,医学免疫学是医学教育中的一门主干课程,是医学生必修的医学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免疫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课程及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 1.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1)免疫学概论

Java程序设计基础实验报告

Java程序设计基础实验报告50—53 实验50 FileInputStream类的应用 实验目的: 1.学习FileInputStream类的语法格式 2.学习FileInputStream类的使用 实验要求 编写一个Java程序,在main()中生成FileInputStream的一个实例,使它能打开文件myfile.txt,并能够把文件内容显示在屏幕上。 程序运行效果:如图所示 程序模板:package https://www.360docs.net/doc/0c16367778.html,.tt; import java.io.*; class ShowFil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OException{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int i; FileInputStream fin; fin=new FileInputStream("d:\\myfile.txt"); do{ i=fin.read(); if(i!=-1) System.out.print((char)i); }while(i!=-1); fin.close(); } }

实验51 FileOutputStream类的应用 实验目的: 3.学习FileOutputStream类的语法格式 4.学习FileOutputStream类的使用 实验要求:编写一个Java程序,把文件myfile.txt复制到youfile.txt文件中。 程序运行效果:如图所示 程序模板:package https://www.360docs.net/doc/0c16367778.html,.tt; import java.io.*; class CopyFil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OException{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int i; FileInputStream fin; FileOutputStream fout; fin=new FileInputStream("d:\\myfile.txt"); fout=new FileOutputStream("d:\\yourfile.txt"); do{ i=fin.read(); if(i!=-1) fout.write(i); }while(i!=-1); fin.close(); fout.close(); System.out.print("myfile.txt内容已经被复制到yourfile.txt文件中"); } }

信息论霍夫曼编码

信息论与编码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信息论与编码 实验名称:霍夫曼编码 班级: 学号: 姓名:

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Huffman编码的原理及过程,并熟练运用; 2、熟练运用MATLAB应用软件,并实现Huffman编码过程。 一、实验设备 装有MATLAB应用软件的PC计算机。 二、实验原理及过程 原理: 1、将信源符号按概率从大到小的排列,令P (X1)>=P(X2)>=P(X3)......P(Xn) 2、给两个概率最小的信源符号P(Xn-1)和P(Xn)各分配一个码位“0”和“1”,将这两个信源符号合并成一个新符号,并用这两个最小的概率之和作为新符号的概率,结果得到一个只包含(n-1)个信源符号的新信源。称为信源的第一次缩减信源,用S1表示。 3、将缩减信源S1的符号仍按概率从大到小顺序排列,重复步骤2,得到只含(n-2)个符号的缩减信源S2. 4、重复上述步骤,直至缩减信源只剩两个符号为止,此时所剩两个符号的概率之和必为1。然后从最后一级缩减信源开始,依编码路径向前返回,就得到各信源符号所对应的码字。 过程: 用MATLAB编写代码实现Huffman编码其程序为: %哈夫曼编码的MA TLAB实现(基于0、1编码):

clc; clear; A=[0.3,0.2,0.1,0.2,0.2];信源消息的概率序列 A=fliplr(sort(A));%按降序排列 T=A; [m,n]=size(A); B=zeros(n,n-1);%空的编码表(矩阵) for i=1:n B(i,1)=T(i);%生成编码表的第一列 end r=B(i,1)+B(i-1,1);%最后两个元素相加 T(n-1)=r; T(n)=0; T=fliplr(sort(T)); t=n-1; for j=2:n-1%生成编码表的其他各列 for i=1:t B(i,j)=T(i); end K=find(T==r); B(n,j)=K(end);%从第二列开始,每列的最后一个元素记录特征元素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