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第一章对外汉语教学概况

第一节对外汉语教学的历史

外国人来华学习汉语的历史:东汉、隋唐、明清

我国学者在国外从事汉语教学:

建国(1949)以来:

一.对外汉语教学的开创期(1950 --- 1978)

1.初创阶段(1950 – 1961)

1950年9月,清华大学成立了“清华大学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任课教师、教材

1952年9月28日,原“清华大学语文专修班”更名为“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

1951 — 1961接受了60多个国家3315个留学生。此外,在广西还为越南培养了数千名留学生

1952年我国政府开始向国外派遣汉语教师。

教学特点:

(1)教师曾在国外任教过,借鉴国外第二语言教学经验,把教外国人汉语与教本国人汉语区分开来。

(2)名家初期参与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具有高起点、实力强特点。

2.巩固阶段(1962 – 1966)、

1962年6月26日成立了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

1965年1月9日,更名为北京语言学院。

1962 —1965 接受了3944个留学生。此外,还承担了3000多越南留学生的汉语教学任务。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后,4000多留学生被责令回国,少数坚持到1968年6月结束课程才回国。

1971年4月北京语言学院被宣布撤消。

科研:教学法,实践性原则,强调运用,“精讲多练”、“语文并进”,听说读写全面要求。

3.恢复阶段(1972 – 1977)

70年代初,国际环境: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美国总统访华、中日邦交正常化,13个国家先后与我国建交。

1972年10月30日,中央重视:总理亲自批示恢复北京语言学院。

1973年9月北语开学,接受42个国家383名留学生。

1977年北语在校留学生为1217人,从1972年到1977年共接受留学生2266

人。

教学:实践性原则,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深入工厂、农村)相结合。

课程设置:听说、读写分两种课型进行试验。

二.对外汉语教学的确立期(1978年 ---) :

1978年改革开放,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得到空前发展。

1978年到1988年,全国接受了130多个国家的46938名长、短期留学生。到

了1997年全国在校留学生已是43712名,接受外国留学生的高校已达300多所。1.创建学科理论架构阶段(80年代)

(1)学科意识增强,科学研究风气浓:设计课堂教学、教材、测试、语言与

文化。

(2)探讨学科理论架构:提出学科体系模式,讨论学科基础理论、应用理论

等问题。

(3)科研成果明显:论文、专著,基础研究成果累累。

(4)课堂教学提出了“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的原则以及“交际性原则”。

2.深化学科理论研究阶段(90年代)

(1)开始探讨学习规律——语言习得研究。

(2)借鉴相关学科研究理论成果。

(3)标准化研究开始起步:成果有《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1992)、《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1996)、中高级对外汉语教学等级大纲

(词汇、语法)》(1995)。

思考题:

1.对外汉语教学初创十年有哪些特点?

2. 60年代初期对外汉语教学有哪些教学原则?

3. 80年代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架构是什么?

4. 90年代学科建设的深化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二章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

■ 第二章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性质和学科特点

第二语言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研究一直被看作是研究的重点。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同样重视学科理论基础的研究与探讨。

一般来说,对对外汉语教学学科能起到支撑作用,直接或间接影响对外汉语教学实践的有关学科及理论,就应该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吕必松在《关于语言教学法问题》(1982)中指出:“语言教学法实际上是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授规律的总和”,探讨与阐释这些规律“必须依靠语言学、心理学和哲学的理

论指导”,“所以语言学、心理学和哲学是语言教学法的理论基础”。盛炎在《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思考》(1990)中指出,汉语教学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应该是多学科性的,其中哲学、语言学、心理学和教育学是必不可少的”。赵金铭在《对外汉语教学概论》(2004)中认为,对外汉语研究的理论基础“应该是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计算语言学和现代教育技术”。刘珣在《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2000)中指出:“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对外汉语教学受到多种学科的启示和影响。其中,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和文化学已成为对外汉语教学最直接、最重要的理论基础。”章兼中在《国外外语教学发主要流派》(1983)中说,“外语教学法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它与哲学教育学、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等邻近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尽管各家说法有异,大体来说,第二语言教学或外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基本有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化学和哲学等五个学科理论。其中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几乎是以上各家公认的,也是国内外第二语言教学界公认的第二语言或外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此外,第二语言或外语教学是一种跨文化的语言教学行为,语言教学无不与文化因素有关的,文化学自然也就成了第二语言或外语教学的理论基础之一。哲学为学科建设与研究提供认识论与方法论的指导,它也就自然而然成为本学科理论基础之一。由于时间关系,文化学与哲学不在此课作为讨论内容。总之,学科理论是一门学科赖以形成的基石,是学科发展的原动力,是学科理论体系的有利支撑。只有不断加强学科理论基础的研究,才能有效地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水准。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综合交叉学科。我们认为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化学是其直接、重要的理论基础。如果说语言学、文化学主要作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和目的,那么教育学和心理学则主要作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方法、途径。对外汉语教师无论从教学还是科研都应了解与具备这方面的基本知识。

我们重点介绍语言的基本特征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语言学的发展对第二语言教学的影响;功能语言学中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话语分析和会话分析、言语行为理论和会话含义理论等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

我们要分析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一些特点。

我们还要探讨普遍教育规律,教育的作用、目的,尤其对外国学习者的教育问题;教育过程与教学原则;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讨论题:

1.何谓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

2.专家们认为哪些学科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你的意见如何?

第三章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与教学

■ 第一节总体设计、课程设置与大纲研制

研究表明,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测试评估属于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体系中的应用理论,是核心,是学科存在的标志。

一.总体设计

总体设计的根本任务:选择最佳教学方案;使各个教学环节成为一个互相衔接的整体;使全体教学人员根据分工进行协调行动。

总体设计操作程序是:分析教学对象、确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确定教学原则、规定教学途径、明确分工及对教师的要求。

二.课程设置

课程就是教学内容,要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第二语言教学的内容:语言要素;听、说、读、写技能;交际能力等。

对外汉语教学基础阶段的主要课程:汉语技能课、汉语言知识课、文化知识课。三.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形式制订的、对具体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进行规范的指导性文件。

大纲分类:按语言要素分别制订,如语法大纲、句型大纲、词汇大纲、汉字大纲等;根据语言的运用制订,如情景大纲、功能大纲、意念大纲等。大纲的使用范围、对象不同,现有的大纲分测量汉语水平的等级大纲和以教学为主要目的的实用型教学大纲。

1.等级大纲

已有《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等级大纲》、《汉语水平等级标准》、《词汇等级大纲》和《语法等级大纲》等。

《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主要根据听、说、读、写(译)四项技能分别进行描写,将汉语水平分为一、二、三、四、五级。

《词汇等级大纲》筛选出了频率高、实用度大的词汇。把对外汉语教学词汇分1000词、3000词、5000词、8000词4个界标。据分析,8000常用词的语料覆盖率为95%左右。修改后的词汇总数增至8822个。

〈汉字等级大纲〉确定甲级字800个,乙级字804个,丙级字601个,丁级字700个,共计2905个。

〈语法等级大纲〉(试行)的甲级语法133个项目,乙级语法249个项目,丙级语法207个项目,共589个语法点。编教材时,一般要求选用的语法点不能少于大纲中的70 ---- 90%。经修改与增补,甲级有129项语法点,乙级有123项,丙级有400点,丁级有516点,共有1168项点。

2.教学大纲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1988)、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教学大纲〉、〈对外

汉语教学中高级阶段功能大纲〉(1999)。

思考题:

1.你是如何理解“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的?

2.总体设计的核心内容应该是哪些?

3.总体设计的操作程序与内容有哪些?

4.等级大纲包括哪些?

5.简单介绍一下现有的教学大纲。

第四章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第一节语言学习与习得

一.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指研究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规律。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受经验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认为学习是受环境支配、获得经验而被动形成的行为的改变。其理论基础是刺激—反应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提出人和动物的学习方式是属于试误性的。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他认为学习是一种反应概率的变化,强化可以增强反应概率。

2.认知学习理论;受哲学上的理性主义影响,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对环境和客观事物主动的认识和行为的主动的改变,是主体的认知过程。该理论认为学习是顿悟和理解的认知过程。

完形说是最早的认知学习理论。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顿悟学习可以避免盲目的试误学习。

“认知——发现说”是指掌握知识,并能主动探索知识。学习应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

二.学习的类别、阶段与目标

美国心理学家加涅()对学习的分类:(1)信号学习(signal learning)。(2)刺激——反映学习(stimulus-response learning)。(3)连锁学习(chaining)。(4)言语联想学习(verbal association)。(5)多种辨别学习(multiple discrimination)。(6)概念学习(concept learning)。(7)原理学习(principle learning)。(8)解决问题的学习(problem solving)。

加涅认为学习行为可分八个阶段:动机、领会、获得、保持、回忆、概括、作业、反馈。通过以上学习,应达到五种学习目标:智力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

三.学习与习得

1.定义:

“学习”指在课堂环境下有老师指导,按照教学大纲、教材进行讲解、练习、记忆等活动,有计划、有系统、有意识地掌握语言规律。

“习得”指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言语交际活动,无意识的、不知不觉中获得了一种语言。

2.学习与习得的不同:

(1)目的不同

(2)环境不同

(3)注意力不同

(4) 方法不同

(5)所用时间、效果不同

四.儿童第一语言习得理论

1.刺激——反应——强化论:后天环境的外部因素决定一切。

2.先天论:先天的语言习得机制决定一切。

3.认知论:先天与后天的因素相互作用。

4.功能论:第一语言的习得过程是语义体系掌握的过程。

思考题:

1.分别介绍一下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与认知学习理论的特点。

2.加涅的学习分类法指的是哪些内容?

3.学习与习得有哪些不同?

4.对儿童习得语言的解释有哪些?

第五章对外汉语教材

教材是语言教学教(教什么)与学(学什么)的依据。

一.教材编写的原则性

1.科学性

2.针对性

3.实用性

4.趣味性

5.系统性

二.教材的类型

不同水平:初、中、高

不同的课型:综合课、听、说、读、写、译

不同教学对象:不同语种

不同专业方向

按教材体例与教材编写原则分类:

1.按教材的体例分

(1)综合型教材:《汉语教科书》、《基础汉语课本》等。

(2)分科教材:如《初级汉语课本》、〈现代汉语教程〉、〈科技汉语教程〉等。

2.按教学原则分

(1)课文型:〈语法篇〉等。

(2)结构型:《汉语教科书》、〈基础汉语课本〉。

(3)功能型:〈开明中级汉语〉。

(4)结构—功能型:《实用汉语课本》、〈初级汉语课本〉。(5)话题型:〈话说中国〉、〈中国家常〉。

三.对外汉语教材的发展

1.以结构为纲的教材(50----70年代)

以语言结构为纲编写的教材强调理解与掌握语法规则,同时培养听说读写技能,如《汉语教科书》,有196个语法点。

《基础汉语》反映了60年代前半期贯彻“实践性原则”和“相对直接法”的教学特点,从“范句”的教学体现语法规则,语法点有105个。

《汉语课本》以句型教学代替以往的范句教学。

《基础汉语课本》集中了以往各套教材的长处,成为以结构为纲的教材的集大成者,代表了80年代以前我国对外汉语基础教材的最高水平。

以上教材是在总结教学经验基础上,精心设计,精心编写出来的,国内外有一定影响。但存在过分强调语言结构形式,而忽略语言交际能力训练的问题。

2.以结构和功能相结合的教材(80----90年代)

《实用汉语课本一、二册》是专门为国外汉语教学编写的基础汉语教材。该教材贯彻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的原则。

《今日汉语》是一部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的基础教材。

《初级汉语课本》由以综合训练为主的主干教材和与之配套的《阅读理解》、《听力练习》、《汉字读写练习》等组成,是第一套分技能的系列教材。教材中有情景说明、交际性练习等内容。

《现代汉语教程》是针对文史哲的汉语进修生所编写的。教材以

结构、情景、功能为纲编写而成。

《开明初级汉语》是一套以话题和功能为主线的口语教材。课文的会话以功能为重点,注意语境、结构、功能三结合。

《说什么和怎么说》是一部完全以功能为纲的中级口语教材。该教材广泛搜集材料,在交际的得体性方面进行了探讨,为研究功能项目、探讨功能与结构的结合提供了有利的支持。

《中国家常》、《高级汉语口语——话题交际》、《当代中国话题》等以热门话题为内容,介绍中国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汉语教程〉是一套属于综合课的基础汉语教材。该教材以语言要素教学为基础,训练言语技能,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与之配套的教材有《汉语听力教程》、《汉语阅读教程》、《汉语口语教程》。

《新实用汉语课本》是在《实用汉语课本》基础上修改编写的,加强了功能项目的训练与汉字教学。

短期汉语教材有80年代编写的《新汉语三百句》、《初级口语》、《中级口语》, 90年代编写的《汉语会话301句》。其中,《速成汉语初级教程》以话题为中心,以语法、功能为暗线,出现了100多个功能项目。与之配套的是《速成汉语初级听力教程》。《汉语口语速成》优选了与学生有直接关系的话题、功能、语言要素,注重听说交际技能的训练。《汉语阅读速成》以提高阅读效率与能力为主,采用了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的方法,有利于培养交际能力。

四.教材存在的问题

1.质量

2.创新

3.趣味性

4.针对性

5.实用性

6.汉字教学

7.教材研究与评估

思考题:

1.教材编写应遵循哪些原则?

2.请按教学原则介绍几种典型教材。

3.根据你的观察与分析,举例说明现在的对外汉语教材存在的一些问题。

■ 综合练习

第一章对外汉语教学概况

1.对外汉语教学初创十年有哪些特点?

2.60年代初期对外汉语教学有哪些教学原则?

3.80年代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架构是什么?

4.90年代学科建设的深化体现在哪些方面?

5.对外汉语教学有哪些有影响的刊物?

6.本学科的课程体系有哪些特点?

7.对外汉语教学学科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

8.世界汉语教学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9.五十多年来世界汉语教学的发展有哪几个高潮?产生这些高潮的

原因是什么?

10.当前世界汉语教学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11.如何界定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母语与外语、目的遇?

12.你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几个名称有什么倾向性看法?

13.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任务是什么?

14.你更倾向于哪个专家对对外汉语教学学科体系的阐述?请说明

原因。

15.简述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

16.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是什么?

17.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性质有哪些?

第二章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和教育学基础

1.汉语的哪些内容对外国人来说相对比较容易?

2.外国人学习汉语的难点有哪些?

3.第二语言教学的特殊性有哪些?

4.夸美纽斯的五大教学原则是什么?

5.夸美纽斯提出了哪些代表性的教学模式?

6.谈谈你对语言习得“关键期”的认识。

7.记忆与遗忘对第二语言教学的启示有哪些?

8.简单介绍几个心理学学派。

第三章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与教学

1.你是如何理解“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的?

2.总体设计的核心内容应该是哪些?

3.总体设计的操作程序与内容有哪些?

4.等级大纲包括哪些?

5.简单介绍一下现有的教学大纲。

6.简单介绍几个教学法。

7.对外汉语教学有哪些主要的教学法?

8.语素教学中,语音、词汇、语法、汉字教学的重点、教学原则、

教学技巧分别有哪些?

第四章第二语言习得

1.分别介绍一下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与认知学习理论的特点。

2.加涅的学习分类法指的是哪些内容?

3.学习与习得有哪些不同?

4.对儿童习得语言的解释有哪些?

5.说明对比分析的目的与局限性。

6.造成偏误的原因有哪些?

7.你认为偏误分析有哪些作用与局限性?

8.学习者个体因素有哪些?

9.请介绍一下认知因素中学习策略、交际策略、认知方式、智力因

素、语言学能。

10.情感因素中的学习动机、态度、性格是怎么回事?

第五章对外汉语汉语教材

1.教材编写应遵循哪些原则?

2.请按教学原则介绍几种典型教材。

3.根据你的观察与分析,举例说明现在的对外汉语教材存在的一些

问题。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笔记整理

【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资料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笔记整理 一、总论 1.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任务 (1)性质: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第二语言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96年解释;99、02、03年填空)(2)任务:研究—— 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原理; ②教学的全过程; ③教学体系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④教学规律和学习规律。 并由此制订出对外汉语教学的差不多原则和方法,用以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 (3)目的: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99年填空)2.建国以后对外汉语教学的进展概况 (1)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进展 ①初创时期(20C 50’s初—60’s初) 汉语预备教育:

a. 1950年,清华大学成立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是我国第一个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专门机构)。周培元、吕叔湘负责业务工作;邓懿、王还等6人授课。 b. 1952年,由于全国高校院系调整,该班调到北大,更名为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 c. 1960年9月,北京外国语学院成立了非洲留学生办公室。什么缘故讲对外汉语教学的差不多目的是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96年问答) ②巩固和进展时期(60’s初—60’s中) a. 1962年,北京外国语学院外国留学生部独立,成立了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是我国第一因此对外汉语教学为要紧任务的高校)。 b. 1964年,改名为北京语言学院。 c. 1964年暑假,越南政府派来2000名留学生,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单位扩展到23所。 d. 1965年暑假,北语为新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22所院校举办了对外汉语教师培训班。 e. 1965年下半年,北语创办《外国留学生基础汉语教学通讯》(是我国第一份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刊物)。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重点

第一章 对外汉语教育就是一门专门得学科 第一节 对外汉语教育得学科名称 一、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得几个基本概念 1、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这就是按人们获得语言得先后顺序来区分得两个概念。 2、母语与外语——这就是按国家得界限来划分得。 3、本族语与非本族语——这就是按言语社团,通常就是按民族得界限来分得。 4、目得语——这就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得语言。 二、学科名称得讨论 1、对外汉语教学 2、汉语教学 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得教学 4、应用语言学 5、外语教学法 6、外语教育学 7、第二语言教学 三 “对外汉语教育学科”得提出(P7、8) 第二节 对外汉语教育得学科任务与学科体系 一、对外汉语教育得学科任务 ? 对外汉语教育得学科任务就是研 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得教育原 理、教育过程与教育方法,并用来 指导教育实践,从而更好地实现学 习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得教育目 得。 ? 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研究得核心内 容就是对外汉语教学。 ? 内部因素: 学习与教学活动得主体——学习者与教师,包括学习者心理、生理策略等个体因素与教师得基本素质。 学习与教学活动得客体——所教得目得语,即作为第二语言得汉语。 学习与教学活动得本身——包括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与测试评估四大环节得理论与实践。 ? 外部因素: 首先就是一些基础学科,其次就是语言环境,包括社会语言环境与教学语言环境,及其对学习者所产生得影响,还包括国家得方针政策,教育资源、条件对教学实践所产生得影响。 二、对外汉语教育得学科体系 1、国内外学者提出得各种语言教育体系模式(P10) 2、对外汉语教学学科体系(三个层次) ? 第一层次:理论基础。七个基础学科: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社会学、横断 学科、哲学。 ? 第二层次:学科理论——属于本学科范围内得学科理论体系包括: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 基础理论:对外汉语语言学、汉语习得理论、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学科研究方法学。 应用研究:总体设计研究、教材编写、课堂教学、测试评估、教学管理、师资培训研究(P18) ? 第三层次:教育实践。 第三节 对外汉语教育得学科性质与学科特点 一、对外汉语教学得性质与特点 1、对外汉语教学得性质:对外汉语教学就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也就是一种外语教学。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刘珣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第一章对外汉语教学概况 第一节对外汉语教学的历史 外国人来华学习汉语的历史:东汉、隋唐、明清 我国学者在国外从事汉语教学: 建国(1949)以来: 一.对外汉语教学的开创期(1950 --- 1978) 1.初创阶段(1950 – 1961) 1950年9月,清华大学成立了“清华大学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任课教师、教材 1952年9月28日,原“清华大学语文专修班”更名为“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 1951 — 1961接受了60多个国家3315个留学生。此外,在广西还为越南培养了数千名留学生 1952年我国政府开始向国外派遣汉语教师。 教学特点: (1)教师曾在国外任教过,借鉴国外第二语言教学经验,把教外国人汉语与教本国人汉语区分开来。 (2)名家初期参与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具有高起点、实力强特点。 2.巩固阶段(1962 – 1966)、 1962年6月26日成立了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 1965年1月9日,更名为北京语言学院。 1962 —1965 接受了3944个留学生。此外,还承担了3000多越南留学生的汉语教学任务。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后,4000多留学生被责令回国,少数坚持到1968年6月结束课程才回国。 1971年4月北京语言学院被宣布撤消。 科研:教学法,实践性原则,强调运用,“精讲多练”、“语文并进”,听说读写全面要求。 3.恢复阶段(1972 – 1977) 70年代初,国际环境: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美国总统访华、中日邦交正常化,13个国家先后与我国建交。 1972年10月30日,中央重视:总理亲自批示恢复北京语言学院。 1973年9月北语开学,接受42个国家383名留学生。

《对外汉语教学入门》笔记周小兵主编教程文件

《对外汉语教学入门》笔记周小兵主编

对外汉语教学入门笔记 周小兵,李海鸥 上编主要介绍学科建设以及教学方法,中编主要介绍语言要素以及文化教学,下编主要讲语言技能教学机测试。 第一编 一教学简论 1.语言学习的基本概念 第一语言第一语言是指孩子最早习得的语言,也就是从父母或者周围其他人哪里自然习得的语言。 第二语言第二语言是指在第一语言之后再学习的其他语言。 目的语目的语是指学习者正在学习的语言。它的涵盖性强,可以包括第一语言,第二语言,母语,外语,本族语,非本族语,标准语,方言等。不管是什么语言,只要是一个人正在学习并希望最终掌握的语言,都可以成为目的语。 习得与学习 习得是指从周围环境中通过自然学习过的某种能力。比如说,幼儿站立,行走,饮食的能力,就是自然习得的。习得无需专门的教师,专门的教学。习得理论包括强化论,传递论,内在论,认知论等。 学习是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训练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多数情况下,学习是指在专门场所由专门教师实施的专门教学,应该有教学计划,教材,教学实施和测试。学习包括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多种辨别学习,言语联结学习,概念学习,原理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学习等。 2.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学习的差异 儿童第一语言习得和成人第二语言学习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主体,动机,环境,方式,教育者及相关因素,过程和文化等方面。 3.基础学科和相关学科 对外汉语教学的产生本身就是多学科交叉的结果,相关学科主要有神经生理学,心理学,语言学,教育学等。 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并很快成为应用语言学中最有影响的部分。 1.对比分析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习惯和偏误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两个重要概念。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知识点整理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知识点目录 绪论篇 第一章 1. 什么是第一语言?什么是第二语言?什么是母语?什么是外语?什么是目的语? 第一语言是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第二语言是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这里所说的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完全是从学习者学习语言的时间先后来区分的。母语是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外语是指外国的语言。一般情况下母语是人们的第一语言,但是两者不能等同。目的语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不论是外语或非本族语,甚至是非第一语言的母语,只要成为一个人学习并争取掌握的目标,都可以成为目的语。 (1)一个在美国出生的香港孩子首先学会了英语,他掌握的这种语言是他的()。 A第一语言 B第二语言 C外语 (2)李明学习汉语之后,又继续掌握了法语。法语是他的()。 A第一语言 B第二语言 C母语 (3)华侨小明熟练掌握汉语和英语,汉语是他的()。 A母语 B外语 C目的语 (4)华侨小明熟练掌握汉语和英语,英语是他掌握的()。 A母语 B外语 C第一语言 (5)人们正在学习并且希望掌握的语言被称为()。 A母语 B外语 C目的语 答案: (1) A (2) B (3) A (4) B (5) C 2. 什么是对外汉语教学?这个称呼的优点是什么,有什么局限性? 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它只适用于中国。实际上也包括对第一语言不是汉语的海外华人的进行的汉语教学。这一名称基本上体现了这个学科的特点和内涵,在国外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且简洁上口、符合汉语习惯,从1982年提出后一直使用至今。但是这一名称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它只突出了主要教学对象,未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科性质—第二语言教学。(1)中国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教学被称为()。 A中国语教学 B对外汉语教学 C华文教学 (2)对外汉语的教学对象除外国人外,还包括()。 A第一语言不是汉语的海外华人B外国人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名词解释: 1、对外汉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是一种外语教学。它的任务是 训练、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汉语进行社会交际;对以汉语教学、研究和翻译为终身职业的学生则要求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对外汉语教学的对象多半是成年人。 2、中介语:是指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学习策略,在目的语输入的基 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既不同于其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随着学习的进展想目的语逐渐过度的动态的语言系统。 3、语用文化:语用文化是指语言用于交际中的文化规则和文化规约,是由不同民族的文化, 特别是习俗文化所决定的。语用文化是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主要内容。 4、语法翻译法:语法翻译法是“用母语翻译教授外语书面语的一种传统外语教学法,即用 语法讲解加翻译练习的方式来教学外语的方法”语法翻译法又称传统法, . 【流程:[教学流程] [1] 复习:默写单词;背诵课文段落。 [2] 教授新词:在黑板上列出本课新词的单词、音标及母语解释,并逐字讲解。学生跟 教师朗读单词。教师说出母语意思,学生说了英语单词。 [3] 讲授语法:讲解语法意义及相关规则,在黑板上列出课文中的相关词汇,学生按语 法规则进行转换等。 [4] 讲解课文:教师逐句念课文,学生分析语法与译成母语。教师随时纠正错误。 — [5] 巩固新课:学生跟教师逐句朗读课文。教师依课文提问,学生按课文回答。 [6] 布置作业:拼写单词;语法填空;背诵课文。】 5、语构文化:指词、词组、句子和话语篇章的构造所体现的文化特点,反映了民族的心理 模式和思维方式。 6、语义文化:指语言的语义系统,主要指词汇中所包含的社会文化涵义,它反映了民族的 心理模式和思维方式。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言文化因素 1、语构文化 · 指词、词组、句子和话语篇章的构造所体现的文化特点,反映了民族的心理模式和思维方式。(P133) 2、语义文化(P135) 指语言的语义系统,主要指词汇中所包含的社会文化涵义,它反映了民族的心理模式和思维方式。 3、语用文化(p136):A称呼、B问候和道别、C道歉和道谢、D敬语与谦称、E褒 奖与辞让、F宴请与送礼、G隐私与禁忌】 7、暗示法:这是一种强调通过暗示,开发人的身心两方面的潜力,激发高度的学习动机并 创造最佳学习条件,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活动相结合,让学习者在放松而又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心理状态下进行有效学习的教学方法。 由保加利亚精神病医学家和心理学家、教育家罗扎诺于与60年代中期创立的。 ~ 所谓暗示,是指建议或诱导,正确的暗示主要有两种手段:威信和稚化。 8、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行为。这种交际行为是通过语言来进 行的,称为跨文化语言交际

刘珣_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笔记(精华)

第一章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 第一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 对外汉语教育,或称其核心部分——对外汉语教学,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一、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 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这是按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两个概念。 第一语言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第二语言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有的幼儿出生以后同时习得两种语言甚至更多,称为双语或多语现象。 2、母语和外语——这是按国家的界限来划分的。 母语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外语是指外国的语言。(注意:不能把第一语言与母语完全等同起来,第二语言也不一定就是外语,如移民国外的子女,学习的第二语言倒可能是自己的母语。)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这是按言语社团,通常是按民族的界限来分的。 本族语是指本民族的语言,非本族语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但相对于汉族而言,其他少数民族的语言不能叫做外语,只能叫非本族语。 4、目的语——这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第二语言与外语的关系是包容的关系。 二、学科名称的讨论 1、对外汉语教学(现在在我们国内,其正式名称是“对外汉语教学”) 2、汉语教学 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英文缩写TCSL) 以下是关于“第二语言教学”的名称 4、应用语言学 5、外语教学法 6、外语教育学 7、第二语言教学(有取代外语教学这一名称的趋向) 三“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的提出(P7、8) 教育与教学的关系: 教学指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有组织有计划的传授和学习有关的知识与技能,从而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它只是教育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教学的研究通常以教学过程及其规律为对象。而教育的内涵则丰富得多,指从德智体美方面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我们应当把本学科的研究提升到教育层面上。 第二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和学科体系 一、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 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是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原理、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并用来指导教育实践,从而更好地实现学习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任务二:以自身的学科理论建设,为第二语言教育学科甚至整个语言教育学科的理论发展做出贡献。 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对外汉语教学。 内部因素: 学习与教学活动的主体——学习者和教师,包括学习者心理、生理、策略等个体因素和教师的基本素质。 学习与教学活动的客体——所教的目的语,即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

对外汉语教学笔记

第一章 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 第一节 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 一、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 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这是按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两个概念。 第一语言是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第二语言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有的幼儿出生以后同时获得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叫双语或多语现象。 2、母语和外语——这是按国家的界限来划分的。 母语是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外语是指外国的语言。一般情况下,母语是指人们的第一语言,但不能等同。 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这是按言语社团,通常是按民族的界限来分的。 本族语就是本民族的语言,这一术语可以与“母语”通用。非本族语是指本族以外的语言,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指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从对语言的掌握程度及运用情况来看,母语、本族语和第一语言通常是一个人的“主要语言” 4、目的语——这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 “第二语言”和“外语”这两个概念的区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一般来说,第二语言是指母语之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而外语是指别国家的语言。但是近年来出现一种用“第二语言”取代“外语”的趋向。这是因为,各国间交流与合作加强,世界正越来越小,在这种情况下,称“外国人”和“外语”就显得见外了;另一方面“第二语言”就学习时间先后这层意义上说,确实可以说包括外语、非本族语,特殊情况下甚至包括母语。广义地说,第二语言与外语的关系是包容的关系。 ? 西方学者还从有无语言学习环境的角度,对“第二语言”和“外语”做了区分:凡是在该语言使用的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成为第二语言;而不在其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成为外语。综上所述,广义的“第二语言”是指任何一种在第一语言获得以后学习和使用的语言,包括外语。狭义的“第二语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指第一语言以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不包括外语;另一种情况是指在该语言的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包括一部分外语。 二、学科名称的讨论 1、对外汉语教学 《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中写到:“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实际上也包括对第一语言不是汉语的海外华人进行的汉语教学。这一名称基本上体现了这个学科的特点和内涵,简洁上口、符合汉语习惯。局限:只突出了主要教学对象,未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科性质——第二语言教学。 2、汉语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原本是针对国内教外国人汉语这一事业所起的名字,明显带有从中国人的视角来称述这一学科的色彩。“对外”二字无法为国外从事汉语教学的同行使用,因此它只适用于中国。海外同行有的叫“中文教学”(美国),有的叫“中国语教学”(日本),也有的叫“华文/语教学”(东南亚) 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从学术上较精确地指称这一学科内涵和性质的,应该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课堂笔记

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 第一章总论 一、对外汉语教学法的课程性质和意义 1、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汉语作为外语或者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2、对外汉语教学法:是实现对外汉语教学总目标和总任务、落实教学基本原则的方法。 总结:教学需考虑学习者自身因素,但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学方法也起着中要的作用。 4、与其他学科联系。 (1)与外语教学有密切联系。 (2)与哲学、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对外汉语教学法 心理、社会语言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 二、对外汉语教学法的理论支柱 1、语言学原理。 (1)一切外语教学法所涉及的教学内容都跟语言有关。如何对待并且处理这些语言学原理、语言要素和语言之间的不同点,就构成了不同教学法的原则和特点。 (2)每一种语言学派的兴起,都会形成以这种语言理论为基础的新外语教学法流派。 十七八世纪,机械语言学:普遍语法——语法翻译法 二十世纪40年代,结构主义语言学:不存在普遍语法,研究美洲印第安语——听说法 二十世纪60年代,转换生成语言学:语言规则具有生成性,教师要让学生发现规则——认知法 二十世纪70年代,社会语言学: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功能法 2、心理学原理。 (1)心理学研究什么? 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心理活动 情感、意志-->心理过程 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脾气、内外向-->个性倾向和特征 (2)心理学对人的心理活动、心理过程及个性倾向等等的研究,都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外语教学方法。 十九世纪后期,实验心理学诞生,提出“语言心理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感觉而非思维”,导致了直接法的产生。 二十世纪40年代,在巴甫洛夫两个信号系统理论的影响下,产生了自觉对比法。 二十世纪40年代以后,在斯金纳新行为主义理论的影响下,产生了听说法。 二十世纪50年代,在行为主义心理学和格式塔心理学的基础上产生视听法。 二十世纪60年代,在认知心理学理论的作用下,产生了认知法。 二十世纪70年代,提出“习得理论”和“监控理论”,倡导自然法。 3、教育学原理及教育心理学原理 (1)教育学的发展影响外语教学法 在传统古典教育思想(死记硬背)的制约下,只能采用翻译法。 捷克教育家认为教育必须“遵循自然”,从而产生了直接法。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的期末重点

一、名词解释。 第一语言:人来到世界获得的第一种语言。 第一语言习得:通常指的是儿童不自觉地自然地掌握和获得第一语言(通常是母语或本族语)的过程和方法。 第二语言习得:通常指的是在学校环境(即课堂)中有意识地掌握第二语言的过程和方式。 第二语言:是在获得第一语言之后学习或使用的其他语言。 语言学习:是指在课堂环境下有专门的教师指导,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课本,通过讲解、练习、记忆等活动,有计划、有系统、也是有意识地对语言规则的掌握,如成人在学校学习第二语言。 语言习得:是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旨在沟通意义的言语交际活动,不知不觉地获得一种语言,如儿童获得第一语言。 中介语: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特有的一种目的语语言系统。这种语言系统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化和交际等方面既不同于自己的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而是一种随着语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不断靠拢的动态语言系统。 语言能力:一个人掌握语言要素和语用规则的能力,是一种内在的能力,属于语言的范畴。语言要素包括:语音、词汇、语法、文字。语用规则:语言的使用规则,根据一定的语境对谈话的内容、言语的语音形式、词、句式以及应对方式等进行选择的规则。语言要素+语用规则=语言知识。 语言交际能力:一个人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包括口头交际能力和书面交际能力,是一种外在的能力,属于言语范畴。语言交际能力=言语技能+言语交际

技能。) 语言水平测试:测量测试对象的第二语言水平。有专门的大纲、统一的试题和统一客观的评分标准。有效测量测试对象的实际语言水平。 语言测试:第二语言测试可分水平测试、成绩测试、诊断测试和潜能测试四大类。 语言成绩测试:检查测试对象在学习的一定阶段掌握所学课程的情况。跟教学过程和教学对象紧密相关,可以测定受试者的学习成绩,但不一定能反 映受试者的语言水平。例如:期中、期末考试,结业考试、毕业考试。 语言潜能测试:了解受试者学习第二语言的潜在能力。测试内容:模仿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二、简答题。 语言教学和语言学教学的异同: (1)目的不同:语言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不是讲授语言学知识。 后面这四点都是语言教学的:(2)教学内容A. 学习语言四要素: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的规则,保证正确性。 B. 学习语言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的使用规则——语用规则,以保证语言的得体性。 C. 学习言语技能:听、说、读、写。 D. 学习相关文化知识:和语言使用相关的文化要素。 (3)教学原则:语言教学应生动、有条理,理论联系实际。 (4)教学方法:语言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教学以技能训练为主,教师适当总结、归纳规则。 (5)教学技巧:注重与忽略的问题。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大题

中介语的特点:(三大特点:可渗透性,动态性,系统性)P169 1.中介语在其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都是学习者创造的一种介于第一语言和目的语之间的独特语言系统。中介语具有人类其他语言所有的特点和功能,可以作为交际工具。 2.中介语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语言系统,随着学习者语言水平的替工,中介语不断发展并呈一定的阶段性。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逐渐向目的语靠拢。 3.赛克林把中介语的产生原因归纳为语言迁移,目的语规则的过度概括,训练造成的迁移,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五个方面。也可以说中介语是学习者在未完全掌握目的语情况下所做的推论而产生的语言系统。 4.中介语存在一定的偏误并且有反复性。中介语曲折发展并靠向目的语,已经纠正了的偏误还有可能规律的重现。 5.中介语的偏误具有顽固性,语言中的一部分会停滞不前甚至产生僵化,特别在语音方面。大部分学习者可能一辈子使用的都是中介语。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不完整,不知道具体考啥) 起点:1957《跨文化语言学》为标志的对比分析研究。 目的:在一般的语言习得规律之外探讨第二语言的习得规律,建立有关第二语言习得的理论体系, 对比分析:(P185-191完整版) 1、目的:将两种语言的系统进行共时比较,揭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的语言分析方法。 2、理论基础:其语言学理论基础是结构主义语言学其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和迁移理论 3、步骤: ○1描写:对目的语和学习者的第一语言进行详细的、具体的描写,作为对比基础 ○2选择:在两种语言中选择进行对比的某些有意义的语言项目或结构。 ○3对比:对两种语言中选择好的语言项目或结构进行对比,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4预测:在对比的基础上对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发生的错误进行预测。 4、意义&局限: 意义:通过目的语与学习者第一语言的对比,从两种语言差异中发现第一语言给第二语言教学带来的干扰,给第二语言教学提供了重要信息。 发现了学生学习的难点,揭示了教学的重点,加强了教学的针对性,便于更有效地制订大纲、设计课程、编选教材和改进课堂教学与测试。在老一辈的倡导下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一直坚持汉语与外语的对比研究并运用到教学中去。 局限: 1.对比分析的主要观点是两种语言的相同之处产生正迁移,不同之处产生负迁移;两种语言差异越大,干扰越大,学习的困难越大。但其实并非如此,两种语言差别虽大但干扰小,学的准确(举例子) 2.对比分析只研究第一语言对目的语学习的迁移作用而第二语言学习者所遇到的困难和错误并不只来自第一语言干扰 3.对比分析在结构主义语言学影响下只对语言的表层结构进行对比,且集中于语音、词汇、语法几个方面,没有语义、语用等方面的比较,因此这种对比不全面。

精心整理打印版-刘询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笔记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笔记(一) 第一章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 第一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 一、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 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 这是按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两个概念。第一语言是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第二语言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有的幼儿出生以后同时获得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叫双语或多语现象。 2、母语和外语 这是按国家的界限来划分的。母语是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外语是指外国的语言。一般情况下,母语是指人们的第一语言,但不能等同。 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 这是按言语社团,通常是按民族的界限来分的。本族语就是本民族的语言,这一术语可以与“母语”通用。非本族语是指本族以外的语言,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指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从对语言的掌握程度及运用情况来看,母语、本族语和第一语言通常是一个人的“主要语言” 4、目的语 这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第二语言”和“外语”这两个概念的区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一般来说,第二语言是指母语之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而外语是指别国家的语言。但是近年来出现一种用“第二语言”取代“外语”的趋向。这是因为,各国间交流与合作加强,世界正越来越小,在这种情况下,称“外国人”和“外语”就显得见外了;另一方面“第二语言”就学习时间先后这层意义上说,确实可以说包括外语、非本

族语,特殊情况下甚至包括母语。广义地说,第二语言与外语的关系是包容的关系。 西方学者还从有无语言学习环境的角度,对“第二语言”和“外语”做了区分:凡是在该语言使用的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成为第二语言;而不在其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成为外语。综上所述,广义的“第二语言”是指任何一种在第一语言获得以后学习和使用的语言,包括外语。狭义的“第二语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指第一语言以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不包括外语;另一种情况是指在该语言的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包括一部分外语。 二、学科名称的讨论 1、对外汉语教学 《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中写到:“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实际上也包括对第一语言不是汉语的海外华人进行的汉语教学。这一名称基本上体现了这个学科的特点和内涵,简洁上口、符合汉语习惯。局限:只突出了主要教学对象,未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科性质——第二语言教学。 2、汉语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原本是针对国内教外国人汉语这一事业所起的名字,明显带有从中国人的视角来称述这一学科的色彩。“对外”二字无法为国外从事汉语教学的同行使用,因此它只适用于中国。海外同行有的叫“中文教学”(美国),有的叫“中国语教学”(日本),也有的叫“华文/语教学”(东南亚) 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从学术上较精确地指称这一学科内涵和性质的,应该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Teaching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TCSL)这一名称能统指以上各名称,但名称太长不上口。

《对外汉语教学入门》笔记周小兵主编

对外汉语教学入门笔记 周小兵,李海鸥 上编主要介绍学科建设以及教学方法,中编主要介绍语言要素以及文化教学,下编主要讲语言技能教学机测试。 第一编 一教学简论 1.语言学习的基本概念 第一语言第一语言是指孩子最早习得的语言,也就是从父母或者周围其他人哪里自然习得的语言。 第二语言第二语言是指在第一语言之后再学习的其他语言。 目的语目的语是指学习者正在学习的语言。它的涵盖性强,可以包括第一语言,第二语言,母语,外语,本族语,非本族语,标准语,方言等。不管是什么语言,只要是一个人正在学习并希望最终掌握的语言,都可以成为目的语。 习得与学习 习得是指从周围环境中通过自然学习过的某种能力。比如说,幼儿站立,行走,饮食的能力,就是自然习得的。习得无需专门的教师,专门的教学。习得理论包括强化论,传递论,内在论,认知论等。 学习是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训练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多数情况下,学习是指在专门场所由专门教师实施的专门教学,应该有教学计划,教材,教学实施和测试。学习包括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多种辨别学习,言语联结学习,概念学习,原理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学习等。 2.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学习的差异 儿童第一语言习得和成人第二语言学习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主体,动机,环境,方式,教育者及相关因素,过程和文化等方面。 3.基础学科和相关学科 对外汉语教学的产生本身就是多学科交叉的结果,相关学科主要有神经生理学,心理学,语言学,教育学等。 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并很快成为应用语言学中最有影响的部分。 1.对比分析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习惯和偏误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两个重要概念。 对比分析的内容对比分析假说的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假说有两派:强硬派和温和派。对比分析的语言学基础是结构主义语言学。它强调对语言进行细致描述。 对比分析遭遇的批评20世纪60年代以来,对比分析假说在发展中受到的批评主要来自一下三个方面:非干扰性偏误的事实,理论批评和来自实践的批评。 对比分析的发展对比分析在三个方面有了明显发展:回避,相似等级和干扰是学习者的策略。汉外对比分析汉外对比有宏观、微观两类。 2.偏误分析 偏误分析的步骤和作用 Corder曾详细描述了偏误分析的五个步骤:语料选择,偏误识辨,偏误分类,偏误解释和偏误评估。 偏误类别包括语际偏误、语内偏误和认知偏误。 3.中介语及其变异 中介语中介语的概念是: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构建的,既不同于母语又不同于目的语的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笔记

第一章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 前言: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它是语言教育学科下第二语言教育的一个分支学科,其核心内容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或对外汉语教学。(语言教育一一第二语言教育一一对外汉语教育一一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or对外汉语教学。) 第一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 一、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 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这是按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两个概念。 (1)第一语言: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 (2)第二语言: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 (3)双语或多语现象:指有的幼儿出生以后同时习得两种甚至多种第一语言,而且这些第一语言达到同等熟练运用的程度。 2、第一语文和官方语言 (1)第一语文: (2)官方语言:是一个国家通用的正式语言或认定的正式语言。它是为适应管理国家事务的需要,在国家机关、正式文件、法律裁决及国际交往等官方场合中规定一种或几种语言为有效语言的现象。一个国家的官方语言一般从该国使用范围最广或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中选择一种或几种,如中国为普通话,日本为日语,法国为法语。有的国家只有一个官方语言,如德国,有的国家有好几个官方语言,如印度,有的国家没有法定的正式的官方语言,如美国。在一些国家的某些地区,一些少数民族语言也是官方语言。 3、母语和外语——这是按国家的界限来区分的。 (1)母语:是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母语≠第一语言) (2)外语:是指外国的语言。(外语≠第二语言) 4、本族语和非本族语——这是按言语社团,通常是按民族的界限来区分的。 (1)本族语:就是本民族的语言,这一术语与“母语”可以通用。 (2)非本族语:是指本民族以外的语言,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指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 5、目的语: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6、母语、本族语、第一语言通常是一个人的“主要语言”,但在有的情况下也可能成了“次要语言”,外语、非本族语、第二语言一般是“次要语言”,但也可能成为“主要语言”。 7、西方学者们还从有无语言学习环境的角度,对“第二语言”和“外语”这两个概念作了分工:凡是在该语言使用的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称为第二语言;而不在其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称为外语。 8、“第二语言”的含义?“第二语言”与“外语”的复杂关系? (1)广义的“第二语言”:是指任何一种在第一语言获得以后学习和使用的语言,包括外语(这种情况下,第二语言与外语之间是包容的关系)。 (2)狭义的“第二语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指第一语言以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不包括外语(这种情况下,第二语言与外语之间没有关系);另一种情况是指在该语言的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包括一部分外语(这种情况下,第二语言与外语之间是包容的关系)。 二、学科名称的讨论 1、本学科的名称: (1)对外汉语教学:现在在我们国内本学科的正式名称也是用得最多的名称是“对外汉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实际上也包括对第一语言不是汉语的海外华人进行的汉语教学。但它只突出了主要教学对象,未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科性质——第二语言教学。“对外汉语教学”原本是针对国内教外国人汉语这一事业所起的名字,带有从中国人的视角来称述这一学科的色彩。“对外”二字无法为国外从事汉语教学的同行所使用,因此只适用于中国。(补充:海外对本学科的称呼,美国称“中文教学”;日本称“中国语教学”;东南亚国家称“华文教学”。(2)汉语教学:“汉语教学”本来既包括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也包括汉语作为第一语言的教学,但在特定情况下专指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在国际场合用的较多。 (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在学术上较能准确指称本学科的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即“Teaching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缩写为TCSL。这一名称既能指在中国进行的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即对外汉语教学,也能指世界各地的汉语教学,还包括对我国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它涵盖了国内外所有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教学,也显示了它本身是整个第二语言教学的一部分。 “汉语教学” (特定情况专 指汉语作为第 二语言的教 学) 汉语作为第一语言的教学,即“我国母语文教学” “汉语作为第 二语言的教 学” 在中国进行的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即“对外汉语教学” 中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对本国人进行的汉语教学 中国国内对少数民族进行的汉语教学,即“我国少数民族汉语教学” 2、本学科上位学科的名称: (1)应用语言学:这是使用得最早、最普遍的名称。狭义的应用语言学专指第二语言教学。 (2)外语教学:这是国外语言教学界广泛使用和我国外语教学界长期使用的名称。 (3)外语教育学和教育语言学: (4)第二语言教学:这是使用得愈来愈多的名称。 三“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的提出 1、“教学”主要指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有组织有计划的传授和学习有关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教学只是教育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教学的研究通常是以教学过程及其规律为对象。 2、“教育”的内涵要比“教学”丰富得多,指从德智体美方面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主要是学校的活动。对教育的研究,除了教学过程和规律以外,还要研究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教育全过程和教育规律。 3、为什么提出用“对外汉语教育”取代“对外汉语教学”作为学科名称更规范?P8 因为本学科研究的任务不仅限于教学,还包括其他许多方面,用“对外汉语教育学”更能体现本学科的性质。 第二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和学科体系 一、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 1、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的任务:是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原理、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并用来指导教育实践,从而更好地实现学习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对外汉语教育作为一门分支学科还有一项任务,即以自身的学科理论建设,为第二语言教育学科甚至整个语言教育学科的理论发展做出贡献。 2、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对外汉语教学。通过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与学的全过程和整个教学系统中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揭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和教学的本质特征以及学习规律和教学规律,从而制定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实施方法,并用来指导教学实践,以提高教学效率。 3、对外汉语教学系统中的内部因素: (1)学习与教学活动的主体——学习者和教师,包括学习者的心理、生理、策略等个体因素和教师的基本素质。(2)学习与教学活动的客体——所教的目的语,即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 (3)学习与教学活动的本身——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测试评估四大环节的理论和实践。 4、对外汉语教学体系中的外部因素: (1)一些基础学科,特别是与本学科关系最为密切的语言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对本学科理论所起的支撑作用。(2)语言环境,包括社会语言环境和教学语言环境,及其对学习所产生的影响。 (3)国家的方针政策,国家、社会及具体的教育单位所能提供的各种资源、条件对教学实践所产生的影响。 二、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体系 1、学科体系是一门学科的结构系统,它显示构成该学科的内部和外部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其核心部分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摘要一

1 对外汉语教育,或称其核心部分——对外汉语教学。 2 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教育学科下第二语言教育的一个分支学科。 核心内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或对外汉语教学 3 第一语言、第二语言:按照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两个概念(完全是从学习者学习语言的时间先后来区分的)(96-05年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真题答案给错了,给的好像是本族语和非本族语) 4 第一语言:人出生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 第二语言: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一般来说,是指母语(或第一语言之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 5 母语和外语:按照国家的界限来区分, 母语: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 外语:外国的语言。(第二语言是指母语(或第一语言之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第二语言与外语是包容的关系)6 本族语和非本族语:按照言语社团、通常是民族的界限来区分的。 本族语:本民族的语言,可以与“母语”通用。(母语、本族语通常是一个人的“主要语言”) 非本族语:本民族意外的语言,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 (外语、非本族语、第二语言一般是“次要语言”) 7 目的语: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8 对外汉语教学,1982年提出,使用至今。

9 美国称对外汉语教学为:中文教学 日本:中国语文教学 东南亚国家:华文(华语)教学 10 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刊:《世界汉语教学》 11 学术上精确地指称这一学科内涵和性质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英文缩写TCSL 12 应用语言学Applied Linguistics ,19世纪波兰语学家博杜恩.德.库尔特内提出 13 狭义的应用语言学指称语言教学学科 14 “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有组织有计划的传授和学习有关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是教育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活动 “教学论”通常是教育学者的主要部分,核心部分。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也是本学科(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主要课题核心课题 Kou 刘三菱就起吴就散起 15 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的任务: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原理、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并用来指导教育实践,从而更好地实现学习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的核心内容对外汉语教学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读书笔记刘珣

对外汉语教育学科体系

人类学社会语言学跨文 化交 际学 文化 语言 学 计算 机语 言学 对比 语言 学 汉语 语言 学 理论 语言 学 心理 语言 学 认知 心理 学 心理 测量 学 教育 心理 学 教育 统计 学 教育 工艺 学 控 制 论 系 统 论 信 息 论 逻 辑 学 数 学 吕叔湘:学习语言不是学一套知识,而是学一种技能。 把第二语言教学归于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范畴,或者直接称之为语言学是不恰当的。语言教育学科实在受众多相邻学科理论的启示、综合应用相邻学科的有关理论基础上,主要是通过研究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的规律而形成了用于解决语言教育问题的一套系统的理论、原则和方法,它不仅是“理论的应用”也是“可以应用的理论” 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

1.普通语言学:研究语言的普遍性、共同规律和一般原理的理论语言学。 汉语语言学:对汉语进行描写和解释,对其规律进行揭示的具体语言学。 2.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是形式和意义通过社会约定俗成的符号构成的符号系统。 3.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索绪尔)。语言是对言语的抽象概括,言语是语言的表现形式。 4.言语有生成性。 5.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6.语言是人类的思维工具:思维是人的大脑对客观世界进行认识活动的过程。概念、判 断、推理。 7.语言产生于特定的社团并体现该社团的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8.语言学发展四大思潮(四个阶段)

通过历史比较的方法,语音和词形的比较研究语言的发展和演变,发现了语言之间的亲缘关系并建立了语言的谱系分类弄清了世界上很多语言的同缘关系语言是符 号系统,符 号由能指 何所指构 成。 符号系统 内部的语 言单位之 间存在组 合和聚合 关系 历时语言 学&共时语 言学 Bloomfiel 无论是传统语言学 还是结构主义语言 学都不能回答“语 言是什么” 语言能力 competence V.S.语 言表达performance 语言习得机制和普 遍语法 探讨语言的心理过 程 语言研究由 形式转向功 能。 语言的本质 是意义--- 语言在环境 中的意义。 从社会角度 去观察。研 究语言,强 调语言的社 会性,语言 的本质功能 是社会交际 功能。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释疑201例》读书笔记

本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帮忙下载支持! 1. 以前/以来/以内/以后 后来:时间名词。指在过去某一时间之后的时间。强调时间的先后,只用与过去 已经发生的事情。一般与“开始” “原先”“起初”等词语相对应。 然后:连词。表示某一动作或情况发生后,接着发生另一动作或情况,强调动作 或情况发生的顺序。过去、将来都可以,一般与“首先”“先”等词语相对应。 在表示时点的词语后面: 注意:“以前” “以后”可以单用,“以来” “以内”不行 2. 以前/从前 以前:表示过去,单用。可在出现在时点、时段后,可以表示将来, 从前:表示过去,单用。不可以出现在时点、时段后,不能表示将来。 “时点+……” 3. 以后/后来 在表示时段的词语后面: 3 —h V ? ? F’y — 4.后来/然后 以后:表示过去和将来,可以加时间点。 单用表示未来。 后来: 表示过去,一个过程的后一阶段,不能加时间。

本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帮忙下载支持! 5.之间/ 之内/ 中间之间:两点距离以内。之内:不超过某个范围。小于等于某个范围。中间:可以是点,也可以是面。 6.三年前/ 前三年三年前:距说话时三年以前的时间,是过去。前三年:一段时间的前面三年。过去将来都可以。注意:“前三年”可以表示将来,例如“接下来的五年时间,前三年学习绘画,后两年出国深造。” 7.头一天/ 前一天头一天:一段时间里的第一天。可以是过去,也可以是将来。前一天:某时间前的那一天。可以是过去,也可以是将来。有时可以表示“头一天”,例如:“这个周末,前一天写作业,后一天出去玩儿。” 8. ....... 上/ .. 中/ ... 下……上:某方面。例如“在学习上,你要多用点心。” ……中:可以是范围,也可以是过程。例如“在所有的老师中,我最喜欢李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她总是对我们微笑。” ……下:指条件。例如“在他的帮助下,我终于完成了任务。” 9.心里/心中共同点:“里”和“中”都是指一个地方/一段时间/一件事物里面。里:用于社会单位、领导、单位成员。例如“我们厂里有4台机器。” “我们厂中……”不行。中:用于一个过程、一种状态或指感觉上范围无限大的事物。例如“空中”,“空里”不行。 10.时间/时候时间:可以用数字、数量表示。可以是点,也可以是段。例如“给我一点时间好吗?”“明天开会的时间是8点。” 时候:指某一特定的时刻。常常说“……的时候”。但“什么时候?”问的是具体时间。 11....... 的时候/以后我觉得这个没什么问题吧…… 明天:今天的下一天。下一天:某天的下一天 13. 最近/ 现在最近:说话的前一段时间,或说话的后一段时间。现在:说话的时候,或说话前后一段或长或短的时间 14. 一天/有一天/ 有时一天:一昼夜,一个白天,过去的某一天。 有一天:过去的某一天,将来的某一天。有时:有的时候。 15.刚才/ 刚/刚刚 a.意思不同 刚才:说话前不久的那个时间,跟“现在”相对。 刚:事情发生不久。与“很久”相对。还有恰好达到某一点或某种程度的意思。 b.词性用法不同 刚才:时间名词,可作状语、主语 刚:副词,只能放在动词前,作状语。可以和“就”“又”连用表示前后两个动作中间时间很12. 明天/第二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