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病因分析与治疗方法_程留芳

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病因分析与治疗方法_程留芳
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病因分析与治疗方法_程留芳

·论著·

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病因分析与治疗方法

程留芳 令狐恩强 王志强 史晓林

【摘要】 目的 分析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的病因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87年4月至1999年3月检查治疗1020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病人,发现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44例,占4.31%。对44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病因:肝硬化门脉高压37例,其他7例。(2)治疗结果:硬化治疗12例,急诊9例。组织粘合剂注射17例,急诊治疗6例,硬化和组织粘合剂治疗全部止血,3~50天排胶再发出血4例。经自发性胃肾分流道栓塞胃底静脉曲张7例,手术治疗5例,可脱性尼龙圈套扎胃底静脉1例,6例未治疗。结论 (1)在我国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主要病因是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门脉高压所致。(2)能手术者应首选手术治疗;内镜下组织粘合剂注射和硬化治疗可用于急诊止血,但均复发出血率高;经自发性胃肾分流道闭塞胃底静脉曲张是安全可行的技术;可脱性尼龙圈套扎胃底静脉曲张操作困难。

【关键词】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病因;食管和胃静脉曲张/治疗

Analysis of etiology and therapeutic modalities of isolated gastric varices CHEN G Liufang ,L IN GHU En -qiang ,WAN G Zhiqiang ,et al .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General Hospital of PL A ,Beijing ,100853,China

【Abstract 】 Objective T o analyze the etiology and therapeutic modalities of isolated g astric v arices .Methods 44patients (4.31%)were diagnosed as isolated g astric varices in 1020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and gastric varices during April 1987to M arch 1999,and their clinical data were analyzed .Results 1.Etiol -ogy :cirrhosis and portal hypertension (n =37),due to hepatitis B (n =34),among them three w ere compli -cated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O ther etiolog ies (n =7)w ere as follows :one with chronic pancreatitis and hepatic vein occlusion syndrome ,and one ly mph node metastasis at the tail of pancreas secondary to renal carcinoma ,another one w ith ly mph node tuberculosis at the splenic hilum ,one primary medullar sclerosis ,eti -olog y unknow n in two .2.T herapy :12pa 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sclero therapy ,9of which received emer -gency trea tment .17cases were injected w ith tissue adhesives ,of whom 6received emergency treatment ,bleeding ceased in all cases .Balloon -occluded retro grade transvenous obliteration (B -RT O )was performed via spontaneous gastric -renal shunt in 7cases ,6were successful .Surgery w as perfo rmed in 5cases .Ligation w ith detachable snare w as performed in 1case .6cases were left untreated .C onclusions Surgery is the treatment of choice only for selective cases in accordance with underlying etiolog y .I njection with tissue adhesives and sclerosants can be used for emergency cases ,but rebleeding is frequent .B -RTO is safe and feasible w hereas ligation with detachable snare is difficult to handle .

【Key words 】 Esophageal and g astric varices ;Etiology ;Hherapy

作者单位:100853 北京,解放军总医院消化科

为分析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比较各种治疗方法,我们回顾分析了1987年4月至1999年3月食管胃静脉曲张来我院检查治疗的1020例病人,除外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治疗后残

留胃底静脉曲张,首次胃镜检查发现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44例,占4.31%。

材料和方法

一、临床资料

本组44例病人,男28例,女16例;年龄17~80岁,平均年龄53.34岁。通过临床、实验室、腹部B 超、CT 或M RI 检查确诊为肝硬化门脉高压37例(肝硬化原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34例,乙醇性2例,药物性1例),原发性肝癌3例;慢性胰腺炎1例;肝静脉阻塞综合征1例;肾癌术后胰尾部腹膜后淋巴结转移1例;脾门区淋巴结结核1例;原发性骨

髓硬化症1例;不明原因2例。有呕血、黑便40例,出血次数1~5次,平均2.25次;无出血史4例。肝功能按Child分级,A级15例,B级16例,C级13例。

二、内镜检查表现

根据Moroto分类[1],静脉曲张部位:位于胃底33例(其中10例并贲门区静脉曲张);贲门区静脉曲张11例(位于小弯1例,前壁2例,后壁3例,大弯3例,1周均有2例)。静脉曲张类型:纡曲蛇形曲张(F1)6例;结节样曲张(F2)18例,瘤状曲张(F3)20例。色泽:静脉表面粘膜发白或轻度发蓝(Cw)20例,静脉表面红色轻度到重度(Cr)24例,表面有糜烂、红色或白色纤维素血栓5例,正在出血7例,有红色征12例。

三、腹部B超检查

记录门静脉直径34例,门脉主干在0.9~1.6 cm,1.3cm以下的25例,平均为(1.202±0.188) cm;有脾门静脉直径记录18例,0.8~1.3cm,平均为(1.033±0.194)cm。

四、腹部螺旋CT增强扫描

扫描范围由胃底至肾静脉平面,三维重建血管成像,观察胃肾分流道,检查17例,发现有胃肾分流道10例,占58.82%。

结果

本组病人行内镜下硬化治疗12例,内镜下注射组织粘合剂17例,经自发性胃肾静脉分流道栓塞胃底静脉曲张6例,手术治疗5例(3例先硬化治疗止血后转为手术),可脱性尼龙圈套扎胃底静脉1例,6例因年龄大,无出血史或肿瘤晚期未进行治疗。

硬化治疗12例:急诊治疗9例,择期治疗3例,硬化剂为5%鱼肝油酸钠,首次剂量15~38ml,平均为(26.25±9.93)ml。每例注射1~4次,平均每人注射2次,急诊全部止血。3例止血后转手术治疗。1例硬化治疗后加行部分脾动脉栓塞。随访2~10年,平均(4.86±3.03)年,复发出血3例,已死亡4例(1例死于早期再发出血,1例1年半后死于肝昏迷,1例4年后死于肝癌,1例3年后死于青霉素过敏急性肾衰)。现6例存活2~8年,失访2例。

内镜下注射组织粘合剂17例,急诊治疗6例,择期治疗11例,采用1∶1的Lipiteal和Histeacyl混合剂,每点注射1~2ml,注射1~3次,平均每例注射(1.25±0.58)次,平均每例注射Lipiteal和His-teacyl混合剂(2.26±1.31)ml。急诊治疗6例,止血6例,近期组织粘合剂排出引起再发出血4例,发生在3~50天,1例原发性肝癌出血死亡,1例反复出血难于控制改为T IPS术。随访2~24个月,平均(10.81±7.76)个月。3例于2~3个月时出现寒战高热,血培养生长溶血性链球菌和大肠杆菌各1例,经抗感染治疗痊愈。

经自发性胃肾静脉分流道栓塞胃底静脉曲张7例,成功栓塞胃底静脉6例,插管失败1例。4例经右股静脉,2例经右颈静脉至下腔静脉插入导管至肾静脉,然后送入超滑型导丝寻找自发分流道开口,透视下见导丝进入胃底区静脉,沿导丝送入导管造影见胃肾分流道,胃底纡曲呈团曲张静脉,换成直径8~10mm球囊导管,使球囊堵塞自发分流道,后注射1%乙氧硬化醇、5%鱼肝油酸钠或无水酒精,持续30~100分钟,抽回硬化剂,重复造影胃底静脉曲张血栓形成,静脉曲张消失。每例注入硬化剂15~30ml,平均(19.4±6.23)ml。1周、4周复查胃镜,胃底静脉曲张基本消失5例,部分消失1例,随访分别为48个月、13个月、12个月、6个月、4个月和3个月。36个月复发出血1例,1例原发性骨髓硬化症3个月后死于原发病。不良反应:在注射硬化剂时轻度上腹疼痛和恶心,无并发症。

手术治疗5例,脾切除加门奇断流术4例,门腔分流术1例,现已死亡1例。

用可脱性尼龙圈结扎胃底静脉3例,成功1例,失败2例,改为组织粘合剂注射治疗。

讨论

一、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的主要病因

本组主要是肝硬化门脉高压。一般认为胃孤立性曲张不常见,发生率为0.5%~12%。Madsen[2]认为主要由胰腺疾病引起,肝硬化引起仅占2%。本组资料提示患病率为4.3%,与文献一致[3,4],但引起的原因有很大差别,主要为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占77.27%,与台湾报道相近[5],可能与亚太地区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较高,相对胰腺疾病发病较低有关。

二、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的临床特点

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局限在胃底或贲门区,无明显食管静脉曲张,在粘膜下行走,表面蓝色与红色征均无食管静脉曲张明显,在内镜下有误诊为胃底肿瘤的可能,与我院既往硬化治疗615例病人相比[6],其发病年龄较大,女性较多,B超检查门静脉主干不宽,而脾静脉增宽,自发性胃肾分流阻发生率

高为其特点,本组为58.8%。这与胃底静脉曲张的血供主要来自胃短静脉和胃后静脉,与食管静脉曲张不同。在癌肿、炎症等某些原因引起脾静脉梗阻

时,脾脏血流逆行到胃短静脉、胃底静脉丛,胃冠状静脉流入门静脉。这两种情况导致发生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所以有的作者[7]认为,有大的胃底静脉曲张病人较仅有食管静脉曲张病人门脉压力低。

三、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治疗方法

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治疗比较困难,能手术者应首选手术治疗。内镜治疗方面:(一)硬化治疗一般认为疗效不佳。我们急诊治疗9例,全部急诊止血,其疗效不佳的主要原因是静脉粗大,不能很快闭塞,早期再发大出血发生率高。本组复发出血率为33.3%,故择期硬化治疗对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目前我们已基本不采用。(二)内镜下注射组织粘合剂是目前治疗本病的较好方法,急诊治疗6例,均立刻止血,但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1)组织胶排出时引起再发出血率仍较高,本组为23.5%。(2)排胶口可能为细菌侵入通道,本组有3例病人注射治疗后2~3个月不明原因寒战、高热,诊为败血症,血培养生长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全身未找到其他感染灶。(三)经自发胃肾分流道闭塞胃底静脉,近年陆续见有报道[8,9]。我们插管成功6例,胃底静脉曲张消失和基本消失,疗效好,副反应少,是一安全可行的技术。(四)可脱性尼龙圈套扎胃底静

脉曲张。我们进行3例,成功1例,胃底曲张静脉颈部较细才能套扎,操作困难,难于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Hashizume M ,Kitano S ,Yamaga H ,et al .Endoscopic class ifica -tion of gastric varices .Gastroint Endosc ,1990,36:276-280.2 M adsen M S ,Palersen TH ,S ommer H .Segmental portal hyperten -sion .Ann Surg 1986,204:72-77.

3 Thakeb F ,Salem SAM ,Abdallah M ,et al .Endoscopic diagnosis of

gastric varices .Endos copy ,1994,26:287-291.

4 Sarin SK ,Sachdev G ,Nanda R ,et al .Endoscopic scl ero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gastric varices .Br J S urg ,1988,75:747-750.5 Tong K J ,Chao Y ,Wang SS ,et al .Significance of isolated gastric

varices among Chinese patients .Chin M ed J (C hina Taipei ),1995,56:166-172.

6 程留芳,蔡蓬春,王志强,等.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介入治

疗.中华肝脏杂志,1998,6:71-73.

7 Watanabe K ,Kiu ra K ,M atsutani S ,et al .Portal hemodynamics in

patients with gastric varices :A study in 230patien ts w ith esophageal and /or gastric varices us ing portal vein catheterization .Gastroenterol ogy ,1988,95:434-440.

8 张金山,王茂强,邢冲,等.经自发性胃肾静脉分流阻塞胃底静脉

曲张.中华放射学杂志,1996,30:171-174.

9 Somomu ra T ,Sato M ,Kishi K ,et al .Balloon -occluded retrograde

transvenous obliteration for gastric varices :A feasibility study .Car -diovasc Intervent Radiol ,1998,21:27-30.

(收稿日期:1999-05-04)

(本文编辑 侯虹鲁)

·病例报告·

神经节变性所致巨结肠症一例

付谧亚 李克迪

作者单位:300022 天津市滨江医院肛肠内科

患者女,47岁,药剂师,有习惯性便秘20多年,4~5d 或7~14d 解便1次,需服泻药或灌肠。近3年因粪块性肠梗阻4次住院。作胃镜、小肠钡剂造影、结肠镜均无异常,钡灌肠显示:结肠轻度扩张,结肠袋存在,结肠传输试验指数“0”。

1999年1月又因粪块性肠硬阻住我科,体检:营养差,慢性病容,痛苦貌,心肺正常,腹中度膨隆,可见肠型,叩诊鼓音,左腹侧可触及较硬粪块,肠鸣音减弱,肛门指诊空虚。B 超:降乙结肠胀气扩张。排粪造影:直肠轻度前突,内套叠I 度,会阴下降,肠疝,直肠粘膜松弛。采用各种方法清洗肠道均无法作进一步检查。已1个多月未排便,只有少许排气。经胃肠减压,汤药胃管注入,洗肠,输液等。于2月剖腹探查,见全结肠重度扩张,最大直径为10~12cm ,肠腔内充满粪便,结肠袋消失,肠管失去弹性,乙状结肠粘膜脱入直肠腔

内,作全结肠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病理示:肠粘膜未见溃疡和肿物,镜下:肠壁肌层间神经节细胞空泡变性。

术后第3天排气,第4天排出少许粪便,第7天进食,10d 后可自行排便,21d 后出院。出院诊断:巨结肠(结肠肌层间神经节细胞空泡变性)。随访,体重增加,上班工作。

讨论 巨结肠是指直肠,乙状结肠显著扩张,直径大于6.5cm ,以严重便秘和肠梗阻为特征的疾病。可以是先天性或获得性的。先天性巨结肠多发生于婴幼儿,偶也见于成年,有家族倾向。多为远端结肠及直肠神经节细胞缺乏,所以导致远端肠管痉挛性狭窄,近端结肠则继发性扩张。获得性巨结肠罕见,患者具有先天性巨结肠的各种临床表现,但不存在无神经节肠段。此患者20岁左右发病,发病较晚,病史中无家族性倾向,较为罕见。术后效果满意。

(收稿日期:1999-10-14)

(本文编辑 夏维新)

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病因分析与治疗方法_程留芳

·论著· 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病因分析与治疗方法 程留芳 令狐恩强 王志强 史晓林 【摘要】 目的 分析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的病因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87年4月至1999年3月检查治疗1020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病人,发现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44例,占4.31%。对44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病因:肝硬化门脉高压37例,其他7例。(2)治疗结果:硬化治疗12例,急诊9例。组织粘合剂注射17例,急诊治疗6例,硬化和组织粘合剂治疗全部止血,3~50天排胶再发出血4例。经自发性胃肾分流道栓塞胃底静脉曲张7例,手术治疗5例,可脱性尼龙圈套扎胃底静脉1例,6例未治疗。结论 (1)在我国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主要病因是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门脉高压所致。(2)能手术者应首选手术治疗;内镜下组织粘合剂注射和硬化治疗可用于急诊止血,但均复发出血率高;经自发性胃肾分流道闭塞胃底静脉曲张是安全可行的技术;可脱性尼龙圈套扎胃底静脉曲张操作困难。 【关键词】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病因;食管和胃静脉曲张/治疗 Analysis of etiology and therapeutic modalities of isolated gastric varices CHEN G Liufang ,L IN GHU En -qiang ,WAN G Zhiqiang ,et al .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General Hospital of PL A ,Beijing ,100853,China 【Abstract 】 Objective T o analyze the etiology and therapeutic modalities of isolated g astric v arices .Methods 44patients (4.31%)were diagnosed as isolated g astric varices in 1020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and gastric varices during April 1987to M arch 1999,and their clinical data were analyzed .Results 1.Etiol -ogy :cirrhosis and portal hypertension (n =37),due to hepatitis B (n =34),among them three w ere compli -cated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O ther etiolog ies (n =7)w ere as follows :one with chronic pancreatitis and hepatic vein occlusion syndrome ,and one ly mph node metastasis at the tail of pancreas secondary to renal carcinoma ,another one w ith ly mph node tuberculosis at the splenic hilum ,one primary medullar sclerosis ,eti -olog y unknow n in two .2.T herapy :12pa 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sclero therapy ,9of which received emer -gency trea tment .17cases were injected w ith tissue adhesives ,of whom 6received emergency treatment ,bleeding ceased in all cases .Balloon -occluded retro grade transvenous obliteration (B -RT O )was performed via spontaneous gastric -renal shunt in 7cases ,6were successful .Surgery w as perfo rmed in 5cases .Ligation w ith detachable snare w as performed in 1case .6cases were left untreated .C onclusions Surgery is the treatment of choice only for selective cases in accordance with underlying etiolog y .I njection with tissue adhesives and sclerosants can be used for emergency cases ,but rebleeding is frequent .B -RTO is safe and feasible w hereas ligation with detachable snare is difficult to handle . 【Key words 】 Esophageal and g astric varices ;Etiology ;Hherapy 作者单位:100853 北京,解放军总医院消化科 为分析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比较各种治疗方法,我们回顾分析了1987年4月至1999年3月食管胃静脉曲张来我院检查治疗的1020例病人,除外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治疗后残 留胃底静脉曲张,首次胃镜检查发现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44例,占4.31%。 材料和方法 一、临床资料 本组44例病人,男28例,女16例;年龄17~80岁,平均年龄53.34岁。通过临床、实验室、腹部B 超、CT 或M RI 检查确诊为肝硬化门脉高压37例(肝硬化原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34例,乙醇性2例,药物性1例),原发性肝癌3例;慢性胰腺炎1例;肝静脉阻塞综合征1例;肾癌术后胰尾部腹膜后淋巴结转移1例;脾门区淋巴结结核1例;原发性骨

静脉曲张六大分型 图

静脉曲张是人体静脉系统的常见与多发疾病,可病发于人体的许多部位,较为常见的是下肢静脉曲张症状。下肢静脉曲张主要发病原因是因长时间维持相同姿势很少改变,血液蓄积患肢,在日积月累的状况下摧毁静脉瓣膜而产生静脉压过高,导致下肢静脉曲张发生。静脉曲张按发生部位不同,可分为六种类型,如下: 上肢静脉曲张? 1、上肢静脉曲张:上肢静脉曲张发病者极为少见,很多上肢静脉曲张患者也不需要治疗。因为由于当上肢处于下垂位置时,静脉回流相对缓慢,静脉就比较分明了。不过也有人天生静脉比较分明。 下肢静脉曲张 2、下肢静脉曲张:下肢静脉曲张是静脉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产生的主要理由是长时间维持相同姿势,血液蓄积下肢,日久,静脉压过高,静脉瓣膜受损,静脉发生不正常扩大肿胀和曲张。 阴茎静脉曲张 3、阴茎静脉曲张:阴茎静脉曲张是指阴茎的静脉血可经阴茎背浅静脉回流到阴部外浅静脉,再注入大隐静脉,又随下肢的静脉转意,也可经阴茎背深静脉进入盆腔,再汇入阴部内静脉转意,倘若是单一的阴茎静脉曲张的话,则可能是阴茎背浅静脉或阴茎背深静脉不通畅或阻塞导致。 精索静脉曲张?

4、精索静脉曲张:精索静脉曲张又说阴囊静脉曲张。根据发作的起因不一样,精索静脉曲张一般分为原发性精索静脉曲张和继发性精索静脉曲张两 种。 胃底静脉曲张? 5、胃底静脉曲张:胃底静脉曲张是“门静脉高压症”导致侧枝循环产生所致,病根在肝脏,如中晚期肝硬化,肝癌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之后很轻易由于食物刺激而破裂,从而发生上消化道大出血。治疗上用药物无效,可采用手术,把食管胃底静脉的主干结扎,或采用更高级的“门体静脉分流术”,降低曲张静脉内的压力,从而减少出血机会。 盆腔静脉曲张? 6、盆腔静脉曲张:盆腔淤血综合症(盆腔静脉曲张)的症状的现象最主要是下腹部疼痛、低位腰痛、完美不快、极度疲乏感、瘀血性痛经和经前期乳房痛。 平时,最为常见的是下肢静脉曲张,所以平时我们说的静脉曲张狭义的指下肢静脉曲张。

大隐静脉曲张的鉴别诊断

大隐静脉曲张的鉴别诊断 1.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可继发浅静脉曲张,但症状相对严重,作下肢活动静脉测压试验时,站立活动后压力不能降至正常。最常用的方法是多普勒超声检查,最可靠的检查方法是下肢静脉造影,能够观察到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的特殊征象。 2.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综合征:在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浅静脉扩张属于代偿性表现,伴有肢体明显肿胀。在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再通过程中,由于瓣膜遭破坏,静脉血液逆流及静脉压升高导致浅静脉曲张,并伴有活动后肢体肿胀(合并有淋巴水肿)、静脉性疼痛、皮肤营养障碍性改变比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重。如鉴别诊断仍有困难,应作彩色超声多普勒或下肢静脉造影检查。 3.动静脉瘘:多为先天性或外伤性。由动-静脉瘘继发的浅静脉曲张,局部曲张显著,有的为怒张;肢体局部可扪及震颤和闻及连续性血管杂音;肢体增粗、皮温增高、易出汗,静脉血的含氧量增高,远端肢体可有发凉缺血表现,浅静脉压力高,抬高肢体静脉不易排空。静脉造影时不规则的末梢迂曲静脉及主干静脉早期显影是诊断依据。在先天性动静脉瘘,患肢常比健肢长且增粗。 4.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本病为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血管畸形。KTS多于出生后或幼儿行走时出现,并随年龄增长而加重,都具有典型的三联征表现:①多发性血管痣(瘤),常见为下肢外侧皮肤有广泛葡萄酒色血管痣或血管瘤变化;②患肢较健侧增粗、增长;③浅静脉曲张,但不一定全部同时出现。部分患者可伴有多趾、巨趾、并趾畸形及淋巴系统异常。Servelle分析768例KTS患者的病因后指出患肢主干静脉狭窄或闭塞的原因主要是受到纤维束带、异常肌肉或静脉周围鞘膜组织的压迫所致,认为只有切除松解这些异常组织,才能有效缓解患肢慢性静脉高压状态。 5.其他:下腔静脉阻塞可引起双下肢肿胀及浅静脉曲张(可有下腹壁、臀部、腰背部甚至下胸壁浅静脉曲张),因此在双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必须检查上述部位,以免误诊。如疑下腔静脉阻塞,需进一步行CTV或静脉造影等检查。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诊治指南.总结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诊治指南 2015 最新「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防治指南」要点 2015 年10 月24 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年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年会」上,发布了最新一版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指南」,该指南由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消化病学分会、内镜分会联合出台。 概述 门静脉高压症引起的 EVB 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急症之一,病死率高,近7 年来,国内外有关肝硬化门脉高压EVB 均有一定进展,本指南旨在帮助临床医生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EVB 的诊疗和预防工作中做出合理决策。 证据等级分为A、B、C 三个级别,推荐等级分为1、2 两个级别(表1、2)。 表1.推荐意见的证据等级

表2.推荐意见的推荐等级 基本概念 推荐意见: EVB 的治疗目的为预防首次EVB(一级预防);控制急性EVB;预防再次EVB(二级预防);改善肝脏功能储备(A,1)。 1. EVB 的诊断:出血12-24 小时之内行胃镜检查是诊断EVB 的可靠方法,内镜下可见曲张静脉活动性出血(渗血、喷血)、在未发现其他部位有出血病灶但有明显静脉曲张的基础上,发现有血栓头。 2. GOV 的分型与分级 本指南推荐我国的分型方法-LDRf 分型,即L- 位置,D- 直径,Rf- 危险因素,统一表示方法为:LXx D 0.3-5,Rf 0,1,2,第一个X 为脏器的英文首字母,第二个x 为该器官的哪一段,D 0.3-5 表示所观察到曲张静脉的最大直径,而危险因素表示观察到的曲张静脉出血的风险指数。 食管静脉曲张的分级:轻度(G1)为食管静脉曲张呈直线形或略有迂曲,无红色征;中度(G2)为食管静脉曲张呈直线形或略有迂曲,有红色征或食管静脉曲张呈蛇形迂曲隆起但无红色征;重度(G3)为食管静脉曲张呈蛇形迂曲隆起且有红色征或食管静脉呈串珠状、结节状或瘤状(无论有无红色征)。

中医辨证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中医辨证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中医辨证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西医】 下肢静脉曲张是指下肢浅表静脉发生扩张、延长、弯曲成团状,晚期可并发慢性溃疡的病变。本病多见中年男性,或长时间负重或站立工作者。本病未破溃前屑中医“筋瘤”范畴, 破溃后屑“臆疮”范畴。下肢静脉曲张是静脉系统最重要的疾病,也是四肢血管疾患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通常在四肢血管疾病的大多数病例中,常因静脉曲张及其合并症尤其是溃疡而就。 【发病群体】 1、从事长时间站立工作的人群: 如:售货员、空服人员、教师、美发人员、、厨师及运输业 的服务人员等。由于我们腿部的静脉血液要从低处流向高出,若人长期处于站立状态,就会增加血液回流的压力,高压力使血液无法正常回流,这样血液挤压在腿部形成静脉曲张。 2、经常坐着,坐姿不当。IT人员、职业司机、工厂员工及大部分办公室白领都属从事以坐姿为主工作的一群:长时间的坐,会导致血管长期处于循环滞慢的状态,容易引发静脉曲张。 3、从事长时间蹲着或跪着的工作的人群:

如:清洁工人、装修师傅、农夫、园艺工作者、汽车修护员及负责机械保养维修的工程师等,需要长时间蹲着或跪着工作,长时间蹲着或跪着都会增加下肢的压力,使血液无法正常流动,因此,也易引起静脉曲张。 【病理病因】 1.静脉壁薄弱和瓣膜缺陷:静脉壁相对薄弱,在静脉压作用下可以扩张,瓣窦处的扩张导致原有的静脉瓣膜无紧密闭合,发生瓣膜功能相对不全,血液倒流。瓣膜发育不良或缺失,亦不能发挥有效的防止倒流作用,导致发病。 2.静脉内压持久升高:静脉血本身由于重力作用,对瓣膜产生一定的压力,正常情况下对其不会造成损害,但当静脉内压力持续升高时,瓣膜会承受过重的压力,逐渐松弛、脱垂、使之关闭不全。这多见于长期站立工作,重体力劳动、妊娠、慢性咳嗽、长期便秘等。 3.其次是年龄、性别:由于肢体静脉压仅在身体长度达最高时方达最高压力,青春期前身体不高,故静脉口径较小,均可防止静脉扩张,所以尽管30岁前有患严重静脉曲张,但大多数是随年龄增大,静脉壁和瓣膜逐渐失去其张力,症状加剧迫使患者就医。静脉曲张以女性多见,可能由于妊娠能诱发或加重静脉曲张。但在没有妊娠的女性,其发病率也比男性高(男:女=1:3),其原因可能是女性骨盆较宽大,血管结构过度弯曲以及月经期、妊娠期和绝经期时均可使骨盆

静脉曲张性外痔

静脉曲张性外痔 静脉曲张性外痔是齿线以下痔外静脉丛曲张,在肛门缘形成圆形、椭圆形或棱形柔软肿块。 简介 静脉曲张性外痔是齿线以下痔外静脉丛曲张,在肛门缘形成圆形、椭圆形或棱形柔软肿块。如有水肿,则形状变大。在祖国医学中,它属于气痔范畴。如《疮疡经验全书〃痔漏图说》中说:"气痔,感气即下。"本病一般不疼痛,不出血,仅觉肛门坠胀或有异物感。多与三期内痔和混合痔并发。 症状 发病缓慢。初起只感觉肛门部肿胀不适。排便时肿胀加重。如有发炎等并发症,则发生肿痛等症状。检查可见在肛管前后或围绕肛门有肿胀、隆起,表面盖以皮肤。皮下有扩大曲张的静脉丛。外痔位于肛管齿线以下,是由痔外静脉丛曲张或肛缘皱襞皮肤发炎、肥大、结缔组织增生或血栓瘀滞而形成的肿块。外痔表面盖以皮肤,可以看见,不能送入肛内,不易出血,以疼痛和有异物感为主要症状。临床常分为结缔组织外痔、静脉曲张性外痔、炎性外痔和血栓外痔。

症状诊断: 发病缓慢,初起只感觉肛门部肿胀不适,排便时肿胀加重,如有发炎等并发症,则发生肿痛等症状。检查可见在肛管前后或围绕肛门有肿块隆起,表面盖以皮肤,皮下有扩大曲张的静脉丛。 病因 凡是引起痔疮形成的各种病因,都可引起静脉曲张性外痔,其主要因素是:由于饮食不节,久坐或久站,长期便秘或腹泻刺激,腹压长期持续增高,加之感染损伤,以致痔外静脉丛扩张、瘀血、屈曲而形成。 引起静脉曲张性外痔的原因 1、局部血液回流差,造成血管扩张淤血成痔。 2、不良体位、过度疲劳:如久坐、久站、久蹲、久行。 3、不良饮食习惯:过食肥甘厚味、辛辣刺激食物。 4、不良排便习惯:蹲厕过频、时间过久。 5、其它:高血压、肝硬化、动脉硬化、肛门直肠慢性炎症等。 调理 ①平时应食用新鲜水果、蔬菜、全麦或杂糖食物,使大

下肢静脉曲张

静脉曲张病理及治疗方法 一、什么是静脉曲张? 中医学将下肢静脉曲张称为筋瘤,形成小腿溃疡称为臁疮。历代医家对其认识有以下几种:《灵枢~刺节真邪》;“有所结,中于筋,筋屈不得伸,邪气居其间而不反,发为筋瘤”《外科正宗~瘿瘤论》对筋瘤的描述:“筋瘤者、坚而面紫、垒垒青筋、盘曲甚者、结若蚯蚓。”西医学则认为,血柱的重力以及任何增加重力作用的后天性因素,如长期站立工作、重体力劳动、慢性咳嗽等都可以使瓣膜承受过度的压力逐渐松弛,使瓣膜正常关闭功能受到破坏,而导致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生。 西医上认为:静脉曲张俗称“炸筋腿”是静脉系统最常见的疾病,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先天性血管壁膜比较薄弱或长时间维持相同姿势很少改变,血液蓄积下肢,在日积月累的情况下破坏静脉瓣膜而产生静脉压过高,是血管突出皮肤表面的症状。静脉曲张多发生在下肢,其它阴囊精索,腹腔静脉,胃部食道静脉等也会发生静脉曲张。(可以简单的记:血管瓣膜受损,血液回流受阻,血液蓄积下肢,造成曲张现象出现)。 二、静脉曲张的发病原因 寒邪治病为主因 《黄帝内经》认为,寒主收引,寒性凝滞。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其性凝滞;湿为重浊之邪,其性粘滞。是故寒湿侵袭,易致气血凝滞,脉络痹阻不通,阳气不能通达于四末,肢体失其濡养而发生静脉曲张。

湿性趋于下故下肢、精索部位更明显,更容易受邪。因此寒湿的因素是发生静脉曲张的重要因素。 什么叫寒,打个比方中焦脾胃的血脉,因为受寒过后,立即收缩,气血郁滞不通,局部马上作痛。那种感觉像刀绞一样,有人会说揪着疼,如果你没得过再比如冬天寒冷,冻得打哆嗦,浑身蜷缩在一起,这就是寒邪的收引。中医里有一种方法叫取类比象,再看看静脉曲张,腿部的弯弯曲曲收缩成团像什么,此为寒主收引的具体表现。精索静脉曲张呢,一个道理,阴囊居下焦之极,厥阴之地,阴寒易袭之,气血为之凝塞,故基本病机为寒邪侵袭、凝滞于肝经。具体表现以肝经循行部位冷痛为主证。肝经的循经绕阴器抵少腹,寒邪凝滞肝经,气血运行不畅,故少腹及睾丸阴囊冷痛、畏寒喜暖、痛连少腹、坠胀,并互相影响牵引股侧。这种痛患处必然不红不肿,发凉怕冷。寒为阴邪主收引,寒邪侵袭则筋脉拘急,气血凝滞,不通则痛,故疼痛拒按或遇寒加剧得温则缓。 男性阴囊处的疼痛尤为突出,若严重起来,冷得疼痛不堪,患者根本直不起腰来。这里面肝肾亏虚是本,寒凝经脉为标,此为虚寒证。肝经,作为一条和生殖有着密切关系的经脉,千万别受寒。那些平时生活中隐隐感到睾丸胀痛,或者走路一长就有些疼痛的人,更应该及时就医,查一下精索静脉曲张的问题。 西医上按人群的发病分为以下几种: (1)先天原因:患者的瓣膜可能天生有一些小问题,加上后天压力,便形成了静脉曲张;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诊疗规范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诊疗规范 【病史采集】 1.肝外型门脉高压如门静脉血栓形成、腹部外伤、腹内肿瘤、胰腺炎、脾囊肿、先天异常、妊娠、口服避孕药等。 2.肝内性门脉高压。包括: (1)肝内窦前型门脉高压,如血吸虫性肝纤维化等。 (2)肝内混合型门脉高压,主要见于肝硬化。 (3)肝内窦后型门脉高压,如Budd-Chiari 综合征等。 3.特发性门脉高压。 4.上消化道出血病史。 【体格检查】

有无肝掌、痴蛛痣、腹壁静脉曲张、黄疸、腹水、脾肿大、痔疮等。 【辅助检查】 1.B型超声:可显示门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有无扩大、梗阻及血栓形成等,但不能直接观察食管、胃底静脉有无曲张。 2.食道钡餐检查:能用于诊断食管静脉曲张,可了解其程度和范围,但现已较少应用。如不具备内镜检查条件,仍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检查方法。 3.内镜检查:诊断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准确性高。可了解其范围和程度。在条件许可时应争取做此检查,以确定诊断。 4.CT扫描、门脉造影、门脉测压等检查亦对诊断有帮助,但属非常规检查。在有需要及条

件许可时进行此类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 1.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本身并无特殊临床表现。如果病人存在可导致门脉高压的病因,尤其是有上消化道出血病史者即应考虑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存在的可能性。 2.辅助检查提示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存在。 3.内镜检查不仅可确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还可以了解其范围和程度。 4.存在门脉高压的病因或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亦非都存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对于存在门脉高压症病因者应根据情况选择钡餐照片或内镜检查以了解有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对于上消化道出血者在条件许可时应尽量行急诊内镜检查以明确诊断。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原发性和继发性下肢静脉曲张的诊断价值_赵跃华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原发性和继发性下肢静脉曲张的诊断价值* 赵跃华,梁 勇,张 红,汤计磊,蒋 乐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超声科,江苏徐州221002) 摘要:目的 探讨和评价超声在原发性和继发性下肢静脉曲张疾病中的显像特征、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 对70条经临床和X线造影确诊的下肢静脉血管进行探测,对其不同病因所致的下肢静脉曲张的病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原发性与继发性下肢静脉曲张各自具备不同的超声特征,其2D E、彩色多普勒显像及频谱波形与测值亦不同。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区分原发性与继发性下肢静脉曲张,为临床及手术提供准确诊断,并能术前定位、术后复查,具有无创、操作方便、可靠等优点,应作为下肢静脉血管病变检查的首选。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下肢静脉曲张;原发性;诊断 中图分类号:R65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2065(2008)11-0749-03 D i a g n o s i s o f p r i m a r ya n ds e c o n d a r y l o w e r e x t r e m i t y v e n o u s e n g o r g e m e n t w i t hc o l o r D o p p l e r u l t r a s o n o g r a p h y Z H A OY a o h u a,L I A N GY o n g,Z H A N GH o n g,T A N GJ i l e i,J i a n g L e (U l t r a s o n o g r a p h y D e p a r t m e n t,T h e F i r s t H o s p i t a l o f X u z h o u,X u z h o u,J i a n g s u221002,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O b j e c t i v e T oo b s e r v ea n de v a l u a t et h eg r a p h i cf e a t u r e s,d i a g n o s t i cv a l u ea n dc l i n i c a l s i g n i f i c a n c ei n p r i m a r y a n d s e c o n d a r y l o w e r e x t r e m i t y v e n o u s e n g o r g e m e n t(L E V E).Me t h o d s 70c a s e s w i t h L E V Ed i a g n o s e d b y a n g i-o g r a p h y w e r e o b s e r v e db y u l t r a s o n o g r a p h y a n dt h e i r d i f f e r e n t p a t h o g e n e s e s c a u s i n g L E V Ew e r e a n a l y z e d.R e s u l t s P r i-m a r y a n ds e c o n d a r y L E V Eh a dd i f f e r e n t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i nu l t r a s o n o g r a p h i ci m a g e s a s w e l l a s d i f f e r e n t t w o-d i m e n s i o n a l u l t r a s o n o g r a p h s,C D F I i m a g e s a n d P W D o p p l e r w a v e s.C o n d u s i o n s C o l o r D o p p l e r u l t r a s o n o g r a p h y i s a b l e t o d i s t i n g u i s h t h e p r i m a r y a n d s e c o n d a r y L E V E.I t s u p p l i e s a c c u r a t e d i a g n o s i s t o c l i n i c a l m e d i c i n e a n do p e r a t i o n s a n d a l s o a b l e t o p r o-v i d e p r e o p e r a t i v e l o c a l i z a t i o na n d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c h e c k,w h i c ha p p e a r s t o b eas a f e,l e s s i n v a s i v e,c o n v e n i e n t t o h a n d l e a n dr e l i a b l e a n d c a n b e r e c o m m e n d e d a s a t o pd i a g n o s t i c m e t h o d i n t h e e x a m i n a t i o n s o f b l o o d v e s s e l s d i s e a s e o f l o w e r e x-t r e m i t i e s. K e y w o r d s:c o l o r D o p p l e r u l t r a s o n o g r a p h y;l o w e r e x t r e m i t y v e n o n s e n g o r g e m e n t;p r i m a r y a n d s e c o n d a r y;d i a g n o s i s 下肢静脉曲张又称下肢浅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1]。原发性下肢浅静脉曲张表现为浅静脉迂曲扩张,不伴有深静脉疾患。继发性下肢浅静脉曲张与深静脉阻塞,瓣膜功能不全有关。两者在临床的处理上有所不同。如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对于避免误诊,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 o l o r D o p p l e r i m a g e,C D F I)对该病的诊断与分类方面的价值。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05年12月—2008年6月共对59例(70条肢体)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进行了C D-F I检查,其中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26例,男19例,女7例;继发性下肢静脉曲张33例,男16例,女17例。年龄36~72岁,平均(46±13.6)岁。左下肢35例,右下肢23例,双下肢6例。所有病例术前均利用C D F I进行诊断和定位。 1.2 检查方法 1.2.1 设备及方法 A c u s o nS e Q u o i a512彩超仪,探头频率8~15M H z,检查12例,其中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3例,继发性下肢静脉曲张9例。L o G Q9彩超仪,探头频率5~10M H z。检查47例,其中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23例,继发性下肢静脉曲张24例。检查时患者取站立、坐位或仰卧位。由大隐静脉隐股段向下追踪至脚踝部,观察大隐静脉、小隐静 *基金项目:徐州市科技计划指导项目(X Z200613)

老年性下肢静脉曲张的6个特点

老年人下肢静脉曲张的6个特点 下肢静脉曲张是人群中非常高发的一类疾病,也是血管外的常见病。据流行病学调查,在中国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病率在9.3%-20%之间,美国的发病率高达23%,而且呈现了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的趋势,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这也给医务工作者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张强医生集团静脉病中心在接诊时也发现了越来越高的老年性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病和就诊比例,也给我们的接诊和治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那么,老年性下肢静脉曲张具有哪些特点呢? 高于青年人的发病率 下肢静脉曲张并不是只偏爱老年人,其在多方面是不同于年轻人的。在发病率方面,呈现出了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张培华报告在我国15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为8.6%,45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为16.4%以及国外的多项调查研究也证实了这种发病特点。有研究指出,静脉曲张是一种慢性退行性疾病,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高龄是下慢性静脉疾病的相关风险因素。原因可能与随年龄的增长静脉瓣膜张力逐渐降低有关。并且老年人常因小腿肌肉泵功能减弱,不足以对抗静脉流出阻力,造成血液回流困难,下肢静脉持续高压,从而形成下肢静脉曲张。 往往合并基础疾病 相比中青年,老年全身多个系统和器官逐渐退化,加之疾病因素的暴露,往往多种疾病并发,例如下肢静脉曲张往往同糖尿病,动脉疾病,高血压,关节炎等同时出现,这往往会加大老年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难度,对于疾病的康复也有一定的影响。

独特的就医心理特点和现状 下肢静脉曲张并不是一个急性疾病,一般呈现渐进发展的特点,对人的寿命一般也不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加之很多人症状的不显著,早期进行处理和干预的几率较小。而对于老年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来说,由于老年患者对于疾病认识的缺乏和医学渠道获取的限制,以及一些经济社会学方面的原因,往往贻误了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 复杂的治疗史 由于地区医疗条件的差异,老年人医学获知渠道的差异以及国内各种规范不规范的各种静脉曲张治疗方法的存在,导致了很多老年人在得到正规的诊疗之前,已经接受过很多偏方,民间验方或者各种不正规不规范的诊疗,例如我们在临床上还是不时能接触到之前接受过刺血或者火针治疗,艾灸治疗的老年静脉曲张患者,而这些手段对于静脉曲张的治疗多半并没有什么裨益,反而还可能影响患者的健康以及后续治疗。 审慎的麻醉选择 老年人由于存在高龄,心肺功能较差以及多种疾病共存特点,而在选择手术治疗时,麻醉也是老年患者需要经受的第一关。很多国内外的研究显示:腰椎麻醉、局麻相比全麻对患者围手术期的心肺功能影响更小,而更利于患者早期进食、下床活动及更短的恢复时间和住院日,而局麻则更优于腰麻。所以,在对老年患者进行麻醉选择时,一定要综合评估患者的基础条件和需求进行选择。 特殊的治疗方案需求 老年人由于多种并存疾病的影响、有限的活动能力和耐受医疗治疗的能力偏弱、以及切口和疾病恢复期的相对延迟,都对治疗方法的选择提出了较严苛的要求。而治疗方案的制 定也都基于以上因素及患者个人需求

下肢静脉曲张资料

下肢静脉曲张

静脉曲张病理及治疗方法 一、什么是静脉曲张? 中医学将下肢静脉曲张称为筋瘤,形成小腿溃疡称为臁疮。历代医家对其认识有以下几种:《灵枢~刺节真邪》;“有所结,中于筋,筋屈不得伸,邪气居其间而不反,发为筋瘤”《外科正宗~瘿瘤论》对筋瘤的描述:“筋瘤者、坚而面紫、垒垒青筋、盘曲甚者、结若蚯蚓。”西医学则认为,血柱的重力以及任何增加重力作用的后天性因素,如长期站立工作、重体力劳动、慢性咳嗽等都可以使瓣膜承受过度的压力逐渐松弛,使瓣膜正常关闭功能受到破坏,而导致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生。 西医上认为:静脉曲张俗称“炸筋腿”是静脉系统最常见的疾病,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先天性血管壁膜比较薄弱或长时间维持相同姿势很少改变,血液蓄积下肢,在日积月累的情况下破坏静脉瓣膜而产生静脉压过高,是血管突出皮肤表面的症状。静脉曲张多发生在下肢,其它阴囊精索,腹腔静脉,胃部食道静脉等也会发生静脉曲张。(可以简单的记:血管瓣膜受损,血液回流受阻,血液蓄积下肢,造成曲张现象出现)。 二、静脉曲张的发病原因 寒邪治病为主因 《黄帝内经》认为,寒主收引,寒性凝滞。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其性凝滞;湿为重浊之邪,其性粘滞。是故寒湿侵袭,易致气血凝滞,脉络痹阻不通,阳气不能通达于四末,肢体失其濡养而发生静脉曲张。

湿性趋于下故下肢、精索部位更明显,更容易受邪。因此寒湿的因素是发生静脉曲张的重要因素。 什么叫寒,打个比方中焦脾胃的血脉,因为受寒过后,立即收缩,气血郁滞不通,局部马上作痛。那种感觉像刀绞一样,有人会说揪着疼,如果你没得过再比如冬天寒冷,冻得打哆嗦,浑身蜷缩在一起,这就是寒邪的收引。中医里有一种方法叫取类比象,再看看静脉曲张,腿部的弯弯曲曲收缩成团像什么,此为寒主收引的具体表现。精索静脉曲张呢,一个道理,阴囊居下焦之极,厥阴之地,阴寒易袭之,气血为之凝塞,故基本病机为寒邪侵袭、凝滞于肝经。具体表现以肝经循行部位冷痛为主证。肝经的循经绕阴器抵少腹,寒邪凝滞肝经,气血运行不畅,故少腹及睾丸阴囊冷痛、畏寒喜暖、痛连少腹、坠胀,并互相影响牵引股侧。这种痛患处必然不红不肿,发凉怕冷。寒为阴邪主收引,寒邪侵袭则筋脉拘急,气血凝滞,不通则痛,故疼痛拒按或遇寒加剧得温则缓。 男性阴囊处的疼痛尤为突出,若严重起来,冷得疼痛不堪,患者根本直不起腰来。这里面肝肾亏虚是本,寒凝经脉为标,此为虚寒证。肝经,作为一条和生殖有着密切关系的经脉,千万别受寒。那些平时生活中隐隐感到睾丸胀痛,或者走路一长就有些疼痛的人,更应该及时就医,查一下精索静脉曲张的问题。 西医上按人群的发病分为以下几种: (1)先天原因:患者的瓣膜可能天生有一些小问题,加上后天压力,便形成了静脉曲张;

食道静脉曲张分级

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是消化系常见的病症,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合理及时的内镜下治疗往往能使患者转危为安,目前困惑大多数医师的是何时治疗、采取何种方法、何时终止治疗等问题,而目前我们使用的日本分型或欧洲分型无法准确回答上述问题,为了更好的普及曲张静脉的内镜下治疗工作,减少并发症,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治疗经验和本人对曲张静脉的理解以及目前我们使用的治疗工具与方法,总结出如下简单明了的曲张静脉分类方法,以期通过对该分类的每个因素的认识,轻易掌握曲张静脉治疗的时机及合适的方法分类方法:内镜下静脉曲张“LDRf”分型方法 (1)位置(Location, L ):代表曲张静脉所发生的位置 Le:e为食管英文(esophageal)的首字母,Le表示曲张静脉位于食管;再将食管发生曲张静脉的位置分为上段(superior,s )、中段(middle, m )、下段(inferior,1),分别记做Lei, Lem, Lei,若曲张静脉为多段,使用相应部位代号联合表示; Lg;g为胃英文(gastric)的首字母,Lg表示曲张静脉位于胃部;再将发生曲张静脉的位置细分为胃底(founder, f)、胃体(body-, b )、胃窦(annum,a),分别记做L梦ILgb,Lga,两处以上曲张静脉,使用相应部位代号联合表示; Ld;d为十二指肠英文(duodenum)的首字母,Ld表示曲张静脉位于十二指肠;再将十二指肠分为第一段(包括十二指肠球部,数字1表示)、第二段(包括十二指肠降段数字2表示),分别记做Ldl、Ld2两处上曲张静脉,使用相应部位代号联合表示;另外,位于第一二段交界处静脉曲张(球降交界)记做Ldl ,2; Lr;:为直肠英文(rectum)的首字母,Lr表示曲张静脉位于直肠 如果出现食管胃底静脉相延伸则用Leg统一表示;如果食管胃底血管是完全分开的则用Le,Lg分别表示。 (2)直径(Diameter,D):表示所观察到曲张静脉最大的直径,为内镜下治疗提供治疗参考依照曲张静脉的直径(以代号D后面加上曲张静脉的直径大小表示)分为以下几个梯度:DO:表示无曲张静脉; DO.3:表示曲张静脉<0.3cm; D1:表示曲张静脉最大直径在0.3一1 cm之间; D2:表示曲张静脉最大直径在1一2 cm之间; D3:表示曲张静脉最大直径在2一3 cm之间; D4:表示曲张静脉最大直径在3 -4 cm之间; D5:表示曲张静脉最大直径在4一5 cm之间; 曲张静脉最大直径>5 cm,可按照以上按D+直径数字方法以此类推; (3)危险因素(Risk factor, Rf):表示观察到的曲张静脉出血的风险指数,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有:①红色征(red color signs,RC) , RC+包括血泡症、条痕症、樱桃红症等;②肝静脉契压(hepatic venous pressure gradient,HVPG),HVPG是评价门脉高压导致曲张静脉出血风险的危险因素,研究表明当HVPG>12mmHg时曲张静脉出血的风险明显增加(可在有条件下进行);③糜烂,提示曲张静脉表层勃膜受损,是近期出血的征象,需要及时内镜下治疗;④血栓,无论是红色血栓或是白色血栓都是即将出血的征象,需要及时内镜下治疗;⑤活动性出血,内镜下可以看到曲张静脉正在喷血或是渗血;6以上因素均无,但是镜下可见到新鲜血液并能够排除非静脉曲张出血因素二依照是否有近期出血征象以及是否有急诊内镜下治疗的指征分为3个梯度: Rf0:无以上5个危险因素,无近期出血指征; Rfl:RC+或HVPG>12 mmHg,有近期出血的征象,需要择期进行内镜下治疗; Rf2:可见糜烂、血栓、活动性出血,或以上因素均无,但是镜下可见到新鲜血液并能够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介入治疗(一)(精)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介入治疗(一)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经肝栓塞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临床价值。方法:肝硬化门脉高压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24例,男17例,女7例。分别进行血管加压素止血和明胶海绵、弹簧钢圈、无水乙醇栓塞。结果:24例患者术后均得到随访,3例在1个月内再出血,经再次栓塞无再出血,17例胃镜复查曲张静脉消失,4例明显改善。结论:经皮经肝栓塞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效果肯定,急诊中更具优势。 【关键词】静脉曲张;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治疗性 肝硬化患者失代偿期常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使肝功能恶化加剧,成为死亡的主要原因。而外科手术危险性较大,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采用介入栓塞治疗能挽救患者生命,为进一步治疗赢得机会。本文回顾分析经介入治疗的24例患者,旨在探讨其临床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2001年4月至2007年2月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24例。男17例,女7例,年龄23岁~74岁。所有病例直接行经皮经肝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栓塞治疗。其中4例同时行脾动脉部分栓塞,8例属急诊,止血后择期外科手术7例。 1.2 方法 全部病例均在DSA电视透视下操作完成。在局麻下采用22G千叶针,取右膈下2 cm腋中线处进针,斜向内上穿刺5 cm~7 cm,退针回抽注射器,见血后注入造影剂,确认是否进入门静脉分支,若针位于其内,则经穿刺针插入 0.018in导丝至门静脉主干,经导丝置入4F导管鞘,而后经导管鞘置入Cobra 导管,导管头分别置于脾门处、肠系膜上静脉主干,注入总量15 ml~20 ml造影剂,观察血流方向。导管尾端连接测压器对门脉主干、脾静脉测压。对管径大、流速快的静脉分支采用钢圈加明胶海绵颗粒栓塞,然后缓慢分次注入无水乙醇,直至曲张血管团不再显示。其中4例因脾功能亢进,同时采用Seldinger技术,对部分脾动脉进行栓塞。介入治疗后均给予护肝、营养支持治疗。 2 结果 2.1 介入治疗

-单纯下肢静脉曲张 中医诊疗方案

筋瘤(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依据: (1)在下肢,尤其在小腿可见静脉扩张、隆起、弯曲,在站立时更为明显。 (2)病症逐年加重,静脉扭曲成团,结若蚯蚓,隐隐作痛,患肢皮肤粗糙作痒、颜色加深。 (3)后期患肢可出现肿胀疼痛,尤以小腿为重,因营养不良小腿下1∕3内侧可出现溃疡。 (4)静脉呈硬索条状,有触痛时,应考虑并发血栓性静脉炎。 (5)静脉瓣膜功能试验:患者仰卧、抬高患肢、使曲张静脉中血液回流排空,后在大腿上1∕3处扎止血带,并用拇指在腘窝处压迫小隐静脉近端,然后站起。如果放开止血带(不放开拇指压迫),排空的静脉又迅速充盈,表示大隐静脉瓣膜机能不全,血液由股静脉逆流回来,如果只放开拇指压迫(不放开止血带),静脉又迅速充盈,表示小隐静脉瓣膜机能不全,血液由腘静脉逆流所至。如果止血带和拇指皆不放开,半分钟内排空的静脉又充盈,表示深浅静脉间交通枝瓣膜机能不全。 (6)深静脉通畅试验:患者站立,在大腿上1∕3处扎止血带,后做膝部伸曲运动10—15次。如果曲张静脉的充盈程度减轻或消失,并无下肢胀感加重,则表示深部静脉通畅。 (7)多普勒超声检查: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或同时伴有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8)下肢静脉造影:静脉造影显示大隐静脉迂曲扩张、瓣膜功能不全,或同时伴有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2.西医诊断标准: (1)在下肢,尤其在小腿可见静脉扩张、隆起、弯曲,在站立时更为明显。 (2)病症逐年加重,静脉扭曲成团,结若蚯蚓,隐隐作痛,患肢皮肤粗糙作痒、颜色加深。 (3)后期患肢可出现肿胀疼痛,尤以小腿为重,因营养不良小腿下1∕3内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诊断和治疗规范试行方案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诊断和治疗规范试行方案 (中华消化内镜学会2000年3月1日至3日在昆明通过)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0,17:198-199) 一、食管静脉曲张(esophageal varices,EV) (一)记录方法 1.形态(Form,F) F。:EV已消失(作为治疗后的描述) F。:EV呈直线形或略有迂曲 F2:EV呈蛇形迂曲隆起 F。:EV呈串珠状,结节状或瘤状 附记:如EV不同形态同时存在,应选择最重的记录。 2.基本色调(color,C) (1)白色静脉曲张(white varices,Cw) (2)蓝色静脉曲张(blue varices,CB) 3.红色征(red color sign,RC) 无红色征RC(一);有红色征RC(+):表现为红斑,红色条纹,血泡样。 4.部位(location,L) EV最重的部位,以其与门齿的距离分为:食管下段(locus inferior,Li);食管中段(locus medialis,Lm);食管上段(1locus superior,Ls)。 附记:伴发食管炎(esophagitis,E)有/无(+/-)粘膜糜烂。 (二)EV内镜分级(grade,G)标准 按fl~EV的形态及出血的危险程度分轻、中、重3级。见表1。 表1 食管静脉曲张(EV)分级(grade,G)标准 分级(度) EV形态(F) EV红色征(RC) 轻度(G I) EV呈直线形或略有迁曲(F1) 无 EV呈(F1) 有 中度(GⅡ) Ev呈蛇形迁曲隆起(F2) 无 EV呈(F1) 有 重度(GⅢ) EV呈串珠状、结节状或瘤状(F3) 无或有 二、胃静脉曲张(gastric Varices,GV)记录方法:胃底静脉曲张的部位(Lg)。 1.胃贲门部的静脉曲张(gastric cardia,Lg-C)。 2.离开胃贲门部的孤立(或瘤样)的静脉曲张(gastric fundus,Lg-f)。 附记:(1)有糜烂E(+),无糜烂E(一);(2)RC:有RC(+),无RC(一);(3)Lg(+)-(-):指GV经内镜治疗后消失;Lg:E(+)-E(-)表明有效;RC(+)-RC(-)表明有效;(4)红色血栓有/无;白色血栓有/无。 一、EV硬化治疗 EV、GV硬化治疗方案 1.适应证:(1)急性EV破裂出血。(2)既往有EV破裂出血史。(3)外科手术后EV再发者。(4)不适于手术治疗者。 2.术前准备:(1)对大量出血者可先行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并输血、输液等抗休克治疗;(2)根据病人情况,酌情应用降门脉压药物如垂体后叶素、生长抑素及其衍生物等;(3)其他同胃镜检查。 3.器械准备:胃镜、硬化注射针、硬化剂(可选用5%鱼肝油酸钠或1%乙氧硬化醇)。 4.操作方法:(1)单纯内镜徒手操作法。(2)内镜末端附加气囊硬化剂注射。(3)硬化剂 注射主要是静脉内注射,亦可静脉旁+静脉内注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