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向补语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回顾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3期JOURNAL OF NANNING TEACHERS COLLEGE 第26卷(总第66期)

收稿日期:2009-05-18

作者简介:李建成(1979-),男,河南平顶山人,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学。

趋向补语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回顾

李建成

(北京语言大学

汉语学院,北京100083)

摘要:回顾近年来趋向补语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情况发现,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趋向补语的偏误分析和习得顺序研究两个方面。学习者学习趋向补语时的主要偏误为结构偏误和语义偏误。产生偏误的原因主要是语言迁移、规则泛化和学习策略等方面。学者们还研究了不同类型的趋向补语的习得顺序。国内关于趋向补语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无论在研究内容上还是研究方法上都有进一步拓展和改进的空间。

关键词:趋向补语;第二语言习得;偏误分析;习得顺序研究

中图分类号:H04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96X(2009)03-0070-03

一、引言从语言类型学角度来看,述补结构是“汉语句法结构的特点之一”

[1]

,英、日、法、德、俄等外语中

没有这种结构。根据布拉图的第二语言学习困难等级模式②,这种目的语有而母语没有的语法结构属于第四级“超差异(overdifferentiation )”[2]102,难度仅次于第五级。述补结构具有结构类型、语义指向等方面的复杂性[3]。作为各类补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种,趋向补语也具有结构、意义、句式等方面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4]

。在《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等

级大纲》(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汉语水平考试部,1996)中,趋向补语被列为甲级语法点。因此有必要对趋向补语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情况进行梳理,从而了解国内趋向补语习得研究的全貌,并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5]

趋向补语的研究成果丰富,涵括本体研究、对比研究、习得研究等方面,其中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方面的文献相对较少,大致可分为偏误分析和习得顺序研究两部分,下面笔者将分别进行回顾。

二、趋向补语的偏误分析

偏误分析对教学实践和语言习得理论的构建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尽管存在一些问题,国内学界依然热衷于偏误分析。在趋向补语习得研究的相关文献中,同样以偏误分析为主。本文将按照语言背景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

(一)韩语母语者趋向补语的偏误分析

许哲运用调查问卷(朝译汉)对朝鲜族小学生

习得汉语述补结构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对他们趋向补语使用中的主要偏误进行了归纳,指出主要的偏误是遗漏、误代等[6]。

金善熙对趋向补语与韩语中的相应成分进行了比较,讨论了二者语言习惯和语法结构上的不同,并据此采用调查问卷对韩国学习者使用趋向补语时产生的偏误进行了归纳分析[7]。

(二)日语母语者趋向补语的偏误分析

钱旭菁对日本留学生学习趋向补语的情况进行调查,总结归纳出日语母语者学习时出现的偏误[8]。

吴丽君等分析了日本学生习得趋向补语时存在的主要问题,即简单和复合趋向补语混用、趋向补语和结果补语混用、趋向动词选择错误、趋向补语的缺失和赘余、宾语的位置错误等几个方面。该文只作了静态的分析,缺乏动态考察,对语料的收集和分析也有可以改进的地方[9]。

杨德峰根据北京语言大学中介语语料库中的语料研究了日语母语者趋向补语的习得情况。作者把初、中、高级水平学生使用的带趋向补语的句子进行对比和统计,分析了影响日语母语者习得趋向补语的因素,指出宾语的类推泛化是他们趋向补语习得的主要问题,这种类推泛化既有语内迁移的影响,又有语际迁移的影响[10]。

(三)英语母语者趋向补语的偏误分析

李淑红对中级水平美国留学生的作文语料进行了统计,归纳出了美国学生学习趋向补语时存在的语法结构等方面的问题,指出学生容易掌握

70··

结构关系、意义相对稳定的动趋式及与英语的V+介词结构联系较大的动趋式[11]。该文有助于了解美国学生趋向补语的习得情况,但是对学生存在问题的总结存在交叉的地方,分析也可以更深入。

李艳杰通过调查问卷和收集的作文语料,指出英语母语者在趋向补语的表现形式、语义等方面存在的偏误,分析了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上的异同,讨论了母语因素对趋向补语习得的影响[12]。作者还从汉语的影响、教学因素和学习者使用的策略等方面对学习者趋向补语的习得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四)维吾尔语母语者趋向补语的偏误分析

徐江对维吾尔族学生学习趋向补语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将他们的偏误归纳为遗漏偏误、误加偏误、误代偏误和错序偏误等四种类型[13]。

王莉通过调查问卷等形式对80名维吾尔族学生习得趋向补语的情况进行考察,并结合教学实践归纳出了维族学生习得简单趋向补语时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是遗漏、替代、误用、误代、错序和立足点混乱等六个方面的偏误[14]。作者还探讨了这些偏误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指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一般原则和一些具体对策。

赵永红就“下去”一词的不同义项与维吾尔语在表达形式上进行对比,对维吾尔族学习者在习得“下去”一词时出现的偏误情况进行分析,并从语言类型学方面寻找偏误产生的根源,认为是由于属于黏着语的维吾尔语没有补语成分而造成的[15]。

(五)哈萨克语母语者趋向补语的偏误分析

成燕燕等对趋向补语在哈萨克语中的相应表达形式进行了描写,并对哈萨克族学生趋向补语的偏误进行了分析[16]。成燕燕进一步指出哈萨克族学生产生偏误的主要原因是母语干扰、教材误导、教师讲解不充分以及学生不恰当的联想、类推等,并从教师、教材、语言环境、学习过程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17]。

(六)印尼语母语者趋向补语的偏误分析

唐玲根据自然语料和调查问卷对印尼留学生粘合式述补结构的习得情况进行考察,指出了主要的偏误类型,从母语、教学、结构本身、认知、音韵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并将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进行比较,根据正确率对14类补语的习得情况进行排序[18]。文章指出趋向补语是学生习得较好的类别但在宾语位置上存在严重问题,有“化石化”趋势。

(七)泰语母语者趋向补语的偏误分析

陈晨从结构形式和语义两个方面对趋向补语及其在泰语中相应的表达形式进行对比,分析泰国学生使用趋向补语时存在的结构和语义上的偏误,指出结构偏误主要是趋向动词或宾语的位置偏误;语义偏误涉及本义、引申义、立足点的偏误以及趋向补语的混用、漏用、滥用等[19]。作者还从语言迁移、学习策略、教学和教材、汉语言本身、认知难易程度等方面分析了偏误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

(八)越南语母语者趋向补语的偏误分析

杨春雍讨论了汉语补语在越南语中的对应表达形式,指出越南语中动趋式的相应表达形式[20]。文章还对越南学生习得趋向补语时的偏误进行了分析,指出存在的偏误主要是缺用、立足点混乱、位置错位、误用、叠加、回避等问题。

此外,伊斯拉·阿卜杜·赛义德·哈桑指出由于汉语趋向补语不符合阿拉伯语的表达习惯,致使阿拉伯学生难以掌握[21]。李大忠对不同母语背景留学生的趋向补语偏误语料进行分析,从趋向动词的立足点、趋向补语和宾语的位置等方面对留学生的偏误情况进行分析归纳[22]。

综合上述研究,我们可以看到母语非汉语的学习者在趋向补语的习得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结构问题,包括动趋式中动词、趋向补语、宾语的位置问题,以及误用、滥用、不用等问题;二是语义问题,包括趋向补语的立足点、引申义的理解和使用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有三,即母语迁移、规则泛化和学习策略等方面。以上这些研究的方法基本相同,都是先收集偏误语料,并对语料进行归纳总结,然后指出主要的偏误类型,再从语言迁移、课堂教学、语言结构等角度解释偏误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这些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实践密切相关,其成果也能较为直接地为教学服务。但是多为静态的语料分析,缺乏对学习者的语言发展过程、发展阶段的研究,也较少对其习得过程中的认知策略进行研究。由于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局限,对趋向补语的偏误分析流于表面化,缺乏理论深度,显得不够深入和系统。

71

··

三、趋向补语的习得顺序研究

关于趋向补语习得顺序研究的文献比较少,笔者目前所见的有钱旭菁、魏耕耘、杨德峰等[23][24][25][26]。

钱旭菁采用横向调查法,通过作文语料和调查问卷构拟日本留学生趋向补语的习得顺序[23]。作者列出了15种趋向补语考察项目,根据这些项目在自然语料、选择问卷和翻译问卷中的准确率分别进行排序,得出三种顺序,经综合后构拟出日本留学生趋向补语的习得顺序。该文是较早进行趋向补语习得顺序研究的文献,研究结论对留学生特别是日本留学生的趋向补语习得有重要的启示,但是该文并没有说明学习者到底经历哪些阶段,哪些项目处于同一发展阶段,也没有指出趋向补语的习得过程以及学习者在习得过程中采用什么样的言语加工策略。另外,考察项目的确定也缺乏相应的标准,显得有一定的随意性并且过于繁琐。

魏耕耘利用调查问卷对三种水平学习者8类趋向补语和趋向意义的习得情况进行了考察,分析了各类趋向补语的发展趋势以及学习者的综合运用情况[24]。作者的主要结论如下:(1)趋向补语的习得随着语言水平的发展而发展,跟母语因素关系不大。(2)各类趋向补语在习得上存在一个难度等级,它由规则本身的限制性强弱所决定。(3)学习者对趋向意义的理解和运用是主要问题,母语因素对此有影响,而对立足点和形式用法没有显著影响。(4)语言水平只对形式错误产生影响。本研究只考察了趋向意义的习得情况,没有涉及趋向补语的引申意义,也没有对对照组被试的母语背景进行控制。

杨德峰根据北京语言大学中介语语料库中的语料研究了初级和中高级英语母语者的趋向补语习得情况[25]。作者按照趋向补语的结构特点和意义列出了10个考察项目,据此对提取的语料进行分析,并对初级和中高级阶段趋向补语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比较,作者还分析了影响趋向补语习得的因素,并构拟出英语母语者趋向补语的习得顺序。

杨德峰根据北京语言大学中介语语料库中的语料研究了初中级朝鲜语(韩语)母语者的趋向补语习得情况[26]。该文在杨德峰的基础上增加了两类考察项目,作者分别统计了初、中级水平学习者12类考察项目的使用情况,据此构拟出朝鲜语母语者趋向补语的习得顺序,并分别列出了表示本义和引申义的趋向补语的习得顺序[25]。

毋庸置疑,杨德峰的系列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些重要的启示,不过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10][25][26]。第一,由于语料库中语料分布不平衡,有的考察项目语料较少,这可能会影响结论的可靠性。第二,学习者在某个阶段使用某个项目的正确率高未必就一定意味着学习者已经习得了这个项目,因为语言习得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间会有一定的反复,学习者的中介语系统就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系统[27]115-123,[28]209-231,我们并不能简单地根据正确率来判断习得过程是否完成。第三,杨德峰只考察了两种水平学习者的习得情况,如果增加考察水平,延长时间跨度,这样就更便于在比较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25][26]。这些问题,也是笔者所见的关于趋向补语习得研究的文献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四、趋向补语习得研究现状对我们的启发

从对趋向补语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回顾中,我们可以看到,趋向补语的习得研究引起了学界一定的关注,有的学者特别是教学一线的学者们更加关注母语非汉语的学习者在习得汉语趋向补语的过程中出现的偏误,并对偏误的产生原因进行了一定的探讨;有的学者则从宏观的角度来研究不同类型的趋向补语的习得顺序,实际是想要探讨趋向补语的习得过程。这些研究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点就是紧密联系教学,研究的问题来自教学实践,研究结论也能够较为直接地转化为教学成果,为教学实践服务。这种行动研究体现了对外汉语教师们对教学过程和学习者习得过程的关注和理性思考。

不过,较之趋向补语的本体研究,国内学界关于趋向补语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相对还比较单薄,不论是研究内容还是研究方法上都有很大的拓展和改进空间。研究内容上,我们还可以研究趋向补语的习得过程和习得阶段,学习者采用的言语加工策略、言语交际策略、学习策略,也还可以关注宾语、状语、“了”等句法成分以及句式等因素对趋向补语习得的影响;研究方法上,我们可以采用横向与纵向研究相结合、静态研究与动态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采用实验设计、数理统计等方法进行研究。

作为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补语类型,对趋向补语的习得研究不仅能够丰富学界对趋向补语的应用研究,增加对学习者习得过程的认识与了解,为趋向补语的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帮助;反过来,对趋

72··

向补语的应用研究也有可能而且也应该促进趋向补语的本体研究,为其提供新的研究课题和新的研究方法,从而丰富我们对趋向补语的认识。

注释:

①本文为笔者硕士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的一部分,发表时有删改,引用文献截止日期为2007年3月。

②布拉图(Clifford Prator)将语言学习中的困难分为0-5级共6个等

级,级别越高,难度越大。

参考文献:

[1]朱德熙.语法丛稿[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

[2]盛炎.语言教学原理[M].重庆出版社,1990.

[3]陆俭明.现代汉语补语研究资料序[A].北京语言学院语言教学研究所.现代汉语补语研究资料[G].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9.[4]赵淑华等.关于北京语言学院现代汉语精读教材主课文句型统计结果报告[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5(2).

[5]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汉语水平考试部.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R].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6]许哲.朝鲜族小学生汉语述补结构偏误分析[D].延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7]金善熙.韩国学习者使用汉语趋向补语的偏误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8]钱旭菁.日本留学生汉语趋向补语偏误分析[A].张起旺,王顺洪.汉外语言对比与偏误分析论文集[C].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9]吴丽君.日本学生汉语习得偏误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10]杨德峰.日语学习者趋向补语习得情况分析——

—基于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的研究[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4(3).

[11]李淑红.留学生使用趋向补语的情况调查及分析[J].民族教育研,2000(4).[12]李艳杰.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汉语趋向补语习得偏误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13]徐江.维吾尔族学生学习趋向补语的偏误分析[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4(4).

[14]王莉.民族学生汉语简单趋向补语习得研究[D].新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15]赵永红.“下去”一词的教学难点分析及其教学对策[J].民族教育研究,2005(1).

[16]成燕燕、关辛秋、苗东霞、玛依拉.哈萨克族汉语补语研究[M].北京: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17]成燕燕.哈萨克族学生学习汉语补语偏误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J].民族教育研究,2004(5).

[18]唐玲.印尼留学生粘合式述补结构习得状况研究[D].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19]陈晨.泰国学生汉语趋向补语习得偏误分析[D].云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20]杨春雍.越南学生汉语补语习得偏误分析[D].云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21]伊斯拉·阿卜杜·赛义德·哈桑.阿拉伯学生汉语语法使用不当举例[J].世界汉语教学,2001(3).

[22]李大忠.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分析[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6.

[23]钱旭菁.日本留学生汉语趋向补语的习得顺序[J].世界汉语教学,1997(1).[24]魏耕耘.留学生表趋向意义趋向补语的习得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

[25]杨德峰.英语母语学习者趋向补语的习得顺序[J].世界汉语教学,2003(2).[26]杨德峰.朝鲜语母语学习者趋向补语习得情况分析[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3(4).

[27]Nemser,W.(1971)Approximative systems of foreign language learners.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9).

[28]Selinker,L.(1972)Interlanguage.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10).

Study Review on Directional Complemen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LI Jian-cheng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Beijing100083,China) Abstract:The studies on directional complemen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in recent years mainly focus on the order of acquisition and the analysis of student's structural and semantic errors caused by language transfer,overgeneralization and learning strategy.Further exploration on subjects and methods is needed and encouraged in this field.

Key words:directional complement;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error analysis;acquisition order

(责任编辑:罗瑞宁责任校对:赵美斌)

73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