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综合利用领域国内外标准总体对比情况

资源综合利用领域国内外标准总体对比情况

在资源综合利用领域,国内外的标准总体上存在着哪些对比情况呢?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全面评估并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以帮助读者更

深入地理解资源综合利用领域国内外标准的情况。

一、概念解析

1.资源综合利用

资源综合利用是指通过合理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将资源进行综合开发

和利用,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减少资源浪费,保护环境。

2.国内外标准

国内外标准是指针对资源综合利用领域所设定的技术规范、管理规范、产品质量标准等方面的标准。不同国家或地区可能会针对资源综合利

用领域制定不同的标准。

二、国内外标准总体对比情况

1.标准制定依据

在国内,资源综合利用的相关标准制定依据主要是国家发展战略和需求,由国家有关部门牵头制定,涉及多个部门和领域的协同制定。而

在外国,标准制定依据则更多地受到国际标准的影响,同时也考虑到

本国的实际情况和需求。

2.标准内容和范围

国内外标准在内容和范围上也存在一定差异。国外标准更注重行业间的通用性和国际化,倾向于更加整合和广泛的内容和范围;而国内标准则更加注重与国家战略和政策的契合,更加注重资源利用的实际情况与技术水平。

3.标准体系和发展趋势

国内外标准的体系和发展趋势也呈现出一些差异。国外标准更加注重标准的综合性和前瞻性,更加注重标准与产业发展的结合和促进创新的能力。而国内标准更加注重与国家发展战略和政策的一致性,更加注重标准的技术规范和可操作性。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

在资源综合利用领域的国内外标准总体对比情况中,我认为国内标准更加贴合国家实际情况和需求,有利于推动资源综合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和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而国外标准则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国际化,有助于提高技术水平和促进产业发展。国内外标准应该在相互交流与借鉴的基础上,共同推动资源综合利用领域的发展。

总结与回顾

通过对资源综合利用领域国内外标准总体对比情况的评估,我们可以发现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标准在制定依据、内容和范围、体系和发展趋势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个人观点和理解则希望能够充分发挥

国内外标准的优势,共同推动资源综合利用领域的发展,实现资源的

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作出更大的贡献。

在正式写作过程中,我将更加深入地探讨国内外标准的具体内容和差异,以及对资源综合利用领域发展的影响。文章将采用序号标注的方式,逐步展开论述,以确保文章的深度和广度兼具。结合我指定的主

题文字,将多次提及资源综合利用领域国内外标准总体对比情况,以

确保文章的连贯性和主题性。

希望本次写作能够帮助我更深刻地理解资源综合利用领域国内外标准

的总体对比情况,为我的学习和工作带来更多的启发和帮助。四、标

准制定的难点和挑战

在资源综合利用领域,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标准制定都面临着一些

共同的难点和挑战。资源综合利用涉及的领域广泛,涉及多个学科和

行业,因此标准制定需要跨学科、跨行业的协同合作,难度较大。随

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标准的更新和迭代也是一个挑战,需要及

时跟进和调整。不同国家、地区的标准体系和法律法规不同,标准的

统一和认证也是一个难点。

五、国内外标准的对比案例分析

以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为例,国内和国外对于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的

标准和规范存在一定的差异。国内相关标准更加注重环保和资源回收

利用,强调对废弃物资源的分类、回收和利用;而国外的相关标准更

加注重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倾向于提出更加先进的废弃物资源利用技术和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外的标准可以进行充分的对比和借鉴,共同推动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的发展。

六、促进国内外标准的交流与合作

为了更好地促进资源综合利用领域国内外标准的交流与合作,可以采取一些具体措施。建立国际化的标准交流评台,搭建国内外标准制定和研究人员的交流合作桥梁;组织国际化的标准论坛和会议,加强国内外标准的交流与对话;加强国际标准的翻译和推广,促进国内外标准的相互理解和认可。

七、结语

资源综合利用领域国内外标准的对比情况,既有差异也有共同的合作与发展机遇。只有不断加强国内外标准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资源综合利用领域的发展,才能更好地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作出更大的贡献。希望本文对读者有所启发,也为资源综合利用领域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建议。

资源综合利用领域国内外标准总体对比情况

资源综合利用领域国内外标准总体对比情况 在资源综合利用领域,国内外的标准总体上存在着哪些对比情况呢?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全面评估并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以帮助读者更 深入地理解资源综合利用领域国内外标准的情况。 一、概念解析 1.资源综合利用 资源综合利用是指通过合理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将资源进行综合开发 和利用,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减少资源浪费,保护环境。 2.国内外标准 国内外标准是指针对资源综合利用领域所设定的技术规范、管理规范、产品质量标准等方面的标准。不同国家或地区可能会针对资源综合利 用领域制定不同的标准。 二、国内外标准总体对比情况 1.标准制定依据 在国内,资源综合利用的相关标准制定依据主要是国家发展战略和需求,由国家有关部门牵头制定,涉及多个部门和领域的协同制定。而 在外国,标准制定依据则更多地受到国际标准的影响,同时也考虑到 本国的实际情况和需求。

2.标准内容和范围 国内外标准在内容和范围上也存在一定差异。国外标准更注重行业间的通用性和国际化,倾向于更加整合和广泛的内容和范围;而国内标准则更加注重与国家战略和政策的契合,更加注重资源利用的实际情况与技术水平。 3.标准体系和发展趋势 国内外标准的体系和发展趋势也呈现出一些差异。国外标准更加注重标准的综合性和前瞻性,更加注重标准与产业发展的结合和促进创新的能力。而国内标准更加注重与国家发展战略和政策的一致性,更加注重标准的技术规范和可操作性。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 在资源综合利用领域的国内外标准总体对比情况中,我认为国内标准更加贴合国家实际情况和需求,有利于推动资源综合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和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而国外标准则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国际化,有助于提高技术水平和促进产业发展。国内外标准应该在相互交流与借鉴的基础上,共同推动资源综合利用领域的发展。 总结与回顾 通过对资源综合利用领域国内外标准总体对比情况的评估,我们可以发现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标准在制定依据、内容和范围、体系和发展趋势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个人观点和理解则希望能够充分发挥

国内外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政策比较分析

国内外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政策比较分析 建筑废弃物是指不可避免在建筑工程过程中产生和废弃的各种物质。由于建筑 废弃物通常带有毒害和有害物质,其随意丢弃会污染环境,还会浪费大量资源。因此,建筑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取得了广泛关注。本文将比较分析国内外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政策。 国内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政策 现状 目前,我国建筑废弃物处理主要采用填埋、垃圾焚烧和掩埋等传统方式。这些 方式不仅会引发环境污染,而且浪费了大量的资源。为了推动建筑废弃物的可持续利用,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 政策 1.《资源综合利用促进法》:该法明确规定建筑废弃物应在保障建筑质 量和安全的前提下,依法经过分类、分拣和分流等方式,加以综合利用。同时,在国家、地方政府的支持下,鼓励开发新型建筑材料和减少废弃物的数量。 2.《总量控制政策》:2016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全国沉降区控制 建设用地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该规划要求建筑废弃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 3.《城市施工建设垃圾管理办法》:该法要求施工工地产生的建筑废弃 物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分类,并要求施工单位应统一进行收集,转运和处理。 实践 虽然我国已出台了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政策,但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 1.收集和分流能力不足:由于我国建筑行业庞大,建筑废弃物的数量巨 大,而废弃物的分类和分流需要进行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因此很多地方无法实现废弃物的及时有效分流。 2.缺乏完整的废弃物回收网络:在我国,废弃物的回收和再利用市场尚 不成熟,缺少完整的废弃物回收网络,因此,建筑废弃物的收集和处理模式标准化程度较低。

国外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政策 美国 美国在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方面颇有建树。下面简要介绍: 1.美国政府出台法规规定,所有新建筑物和进行大规模改造的建筑物必须按照规定进行分流和收集。 2.美国政府鼓励对废弃材料进行再利用,并给予相关政策支持。 3.美国主要城市建立了统一的建筑废弃物处理系统,包括建筑废弃物的分流、收集和处理,以保障其规范化和高效率运转。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在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方面也做得不错: 1.澳大利亚拥有完整、标准化的建筑废弃物处理体系,包括建筑废弃物的收集、清理、分拣、粉碎等环节。 2.澳大利亚政府鼓励企业和个人提交建筑废弃物处理方案,以支持其推广建筑废弃物再利用。 3.澳大利亚政府制定了多项建筑废弃物相关法规,规定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该依照规定安排废弃物的分类和收集。 国内外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政策的比较分析 相似之处 1.国内外政策都要求将建筑废弃物分为不同类别进行分类,并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加以综合利用。 2.国内外政策都鼓励企业和个人提交建筑废弃物处理方案。 3.国内外政策都强调建筑废弃物减少化和资源化利用,以保证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 不同之处 1.国外政策的标准较为安全和严格,要求建筑废弃物必须按照规定分类、收集和处理,确保城市建筑废弃物的规范化运转。 2.国外政策会指定专门的拣选场和回收站,负责分类和处理建筑废弃物。 3.国外政策会制定奖项鼓励建筑废弃物的再利用和环境保护。

资源综合利用领域国内外标准总体对比情况

资源综合利用领域国内外标准总体对比情况 资源综合利用领域国内外标准总体对比情况 1. 引言 资源综合利用是指对各类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和管理,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在这个领域中,标准的制定对于保证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资源综合利用领域国内外标准的总体情况进行对比和评估,以进一步了解该领域的发展状况和未来的方向。 2. 国内资源综合利用标准的情况 在国内,资源综合利用标准的制定主要由国家相关部门负责,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等。这些标准包括了对于资源的分析、开发、利用、回收和再利用等各方面的要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的《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政策》对于资源综合利用的目标、政策和措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然而,在国内的标准制定中,尚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标准的编制过程相对滞后,不能及时反映领域内新技术和新发展的要求。标准之间的衔接性和统一性仍然有待提高,以便更好地协调各方利益和推动整个资源综合利用领域的发展。

3. 国外资源综合利用标准的情况 与国内相比,国外在资源综合利用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方面相对较早,并且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体系。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和日本在该领域的标准制定和实施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以美国为例,美国环保局制定了大量关于资源综合利用的标准,包括对于废物处理、水资源利用和能源产业的标准。这些标准通过明确的技术规范和操作流程,促进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美国还在标准的推广和应用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工作,提供了一系列的培训和咨询服务,以支持企业和组织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实践。 4. 对比和评估 通过对国内外资源综合利用标准的对比和评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国内外标准在目标和原则上存在着一定的一致性,即都强调资源综合利用的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 国外标准在技术规范和操作流程上相对更为详细和完善,而国内标准在衔接性和统一性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国外标准在标准的推广和应用方面更加积极主动,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和服务。 5. 个人观点和理解 我认为,在资源综合利用领域,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是促进行业发展和

国内外水资源评价的研究现状

国内外水资源评价的研究现状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的加剧,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变得愈发重要。目前,国内外对水资源评价的研究日益深入,涉及到水资源量、水质、水利用效率等 多个方面。本文将从国内外的角度,就水资源评价的研究现状进行探讨。 在国内,水资源评价是政府部门和科研机构一直关注和重点研究的领域。在水资源量 评价方面,学者们通过多种途径,如遥感技术、气象数据分析等,对水资源量进行定量评价。利用空间遥感技术,可以对水域和陆域进行监测,从而计算出水资源储量和分布情况。目前,在水资源量评价方面,国内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为政府和企业提供了重要参考数据。 在水质评价方面,国内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通过对不同水体的监测,分析水中的各 种化学物质和微生物,可以得出水质的评价结果。在工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水体受到 了重度污染,因此对水质进行评价和监测显得尤为重要。在这方面,国内研究者们提出了 许多不同的评价方法和技术手段,为水质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水资源利用效率也是国内研究的一个重点。由于我国水资源总量不足,因此如何提高 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成为一个迫切问题。国内研究者们通过对不同行业和用水领域进行调研 和分析,提出了许多改善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方案。这些方案既包括技术创新,也包括政策 和管理上的改进,为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国外,水资源评价的研究也颇具成果。在水资源量评价方面,发达国家通常采用更 加先进的遥感技术和科学模型来评估水资源量。美国采用卫星遥感技术进行水资源监测和 评价,其精度和效率都比较高。欧洲国家也通过多种手段对水资源进行评价,并且提出了 许多水资源管理的政策和措施。 在水质评价方面,国外的研究者们通常会把重点放在对特定化学物质和微生物的监测 和分析上。他们不仅会对水中的污染物质进行定量分析,还会对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进行研究,以全面评价水质情况。在这方面,国外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为水质管理和保 护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国外也有许多关于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研究。很多发达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高水 资源的利用效率,如改进灌溉系统、推广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等。这些措施不仅提高了水 资源利用效率,也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为全球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贡献了力量。 三、国内外水资源评价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尽管国内外在水资源评价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然存在不少不足之处。水资 源评价的技术手段和方法仍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以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水资源 评价需要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尤其需要与环境科学、地理信息系统、经济学等学科相结合,

国内外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状况的探讨

国内外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状况的探讨 摘要:该文总结了世界发达国家在建筑垃圾政策管理方面的发展历程、经验和现行政策,以及我国建筑垃圾的管理政策、实施情况。通过对国内外政策差异的对比分析,指出了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在法律法规体系、技术标准体系、产业前景等方面的不足,并提出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发展建议,旨在促进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进一步发展,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共同打造绿色和谐社会。 关键词: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 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冬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建筑垃圾处理会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叫。发达国家采取了相应的政策和技术,使建筑垃圾利用率达到90% 以上,有效解决了建筑垃圾的处理问题。相比之下,我国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率还处于较低水平,需尽快研究提高建筑垃圾的利用率的政策措施。该文回顾了世界发达国家现有的建筑垃圾控制和处理措施,通过对国内外建筑垃圾行业法律、政策及处理方法的比较,为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发展提供建议措施。 1国外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进展 1.1 美国 美国作为成熟的工业化国家,有着较完整和成熟的建筑垃圾管理体系。 1965 年颁布《固体废物处理法》,提出首次建设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的信息平台司时建立回收标准、建筑垃圾税收优惠等法律制度。1990 年的《污梁预防法》开始明文规定对建筑垃圾进行源头控制。 美国在建筑垃圾管理机制上经历了3个阶段。一是以政府主导、行政干预;二是市场化经济激励;三是政府与企业自律相结合。现如今,基于相对完善的法律体系和产业能力,美国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率几乎达到100%。 1.2 德国 二战后,德国面临大规模建设需求与建筑材料供应紧张的矛盾。德国政府从战后建筑的废墟开始,开始将大量建筑垃圾用于国家建设。目前,德国的建筑垃圾管理走在世界前列。德国政府高度重视与建筑垃圾相关的科学研究与开发,每

浅谈国内外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现状

浅谈国内外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现状 摘要:建筑垃圾是数量庞大的固体废弃物之一,环境危害极大。因此,有必要探索科学有效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现状,提高资源利用率,推进我国"无废城市”建设。目前,我国在建筑垃圾管理实践中仍存在法律规范欠缺、协同连接不畅、责任意识薄弱、管理措施不完备等问题。所以,本文论述了国内外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状况,并通过案例剖析先进的模式,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垃圾;国内外;现状 引言 施工建设单位进行新建、扩建、改建和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以及房屋装修中产生的弃土、弃石、弃料及其他废弃物统称为建筑垃圾。随着城镇化进程日渐加快,各类工程项目急剧增多,建筑垃圾产量也与日俱增,已占城市垃圾总量的 30%~40%。据统计,2017年我国建筑垃圾年产量已超过 20 亿t,并以每年 10% 的幅度高速增长,且此涨幅也在继续增大,预计到 2022 年建筑垃圾年产量将达35 亿t,如图 1 所示。建筑垃圾中的有机物、金属、非金属污染物和粉尘等,经太阳暴晒、雨水冲刷等,会产生大量有毒物质,污染水体空气和土壤,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然而,建筑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合理处理建筑垃圾,不仅能减少环境污染,还能有效避免资源浪费。 1国外建筑垃圾再生利用情况 城镇化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发达国家很早就开始探索再生利用建筑垃圾的途径和方法。采用合理的管理方式和先进的控制手段,并且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得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为国家发展提供帮助。现从法律法规、技术方法两方面分析德、美、日三国的建筑垃圾处理情况。 1.1 国外概况 1945 年,德国开始研究建筑垃圾再生利用。据德国国家统计局给出的统计数据,建筑垃圾年均产量在 2 亿左右,其中约 25% 为建筑物垃圾,60% 以上为开挖土。2006 年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为 87%,截至 2015 年的最新数据显示,其资源化利用率已提高至 90%,这得益于国家的高度重视。

我国水土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分析

我国水土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分析 摘要:我国水土水资源总量不丰富, 人均占有量更少。通过对我国水资源及土地资源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我国水土资源利用中所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列出了水土资源综合利的可行措施。 关键词:水土资源土壤退化优化配置 1我国水土资源现状 1.1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 我国土地总面积为94867 万公顷(不包括浅海大陆架的国土面积) , 其利用状况是: (1) 耕地面积为12518万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的13.12%; (2) 园地面积为600万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的0.63%; (3) 林地面积为19655 万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的20.17% ;(4) 牧草地(指已利用草地) 面积为26109 万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的27.15%; (5)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为1987 万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的2.1%; (6) 交通用地面积为721 万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的0.76%; (7) 水域面积为3596 万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的37.9%; (8) 未利用土地面积为29682 万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的31.3%[1]。 1.2我国水资源现状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 万亿m3,水资源总量不丰富, 人均占有量更少,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6位, 人均水资源量排在世界第121位,是世界13个贫水国家之一。水土资源地区分布不均,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 东多西少, 与人口、耕地、矿产等资源分布极不匹配。我国水资源年内分布集中,大部分地区连续4个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总量的70%左右,也就是说, 我国水资源中大约有2/3左右是洪水径流量。降水量年际变化也很大, 还往往出现连续丰水或枯水年的情况[2]。 2我国水土资源存在的问题 2.1我国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 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少,我国人均耕地、林地、牧草地仅为世界人均数量的45%、25.19%和36.19%。近年, 随着退耕还林、还草和经济建设占地, 林地和牧草地数量有所增加, 但耕地的数量在继续下降。土壤退化现象较严重,不仅现有已退化面积较大, 而且水土流失、土壤沙化、酸化和盐渍化等现象大多在继续扩展。我国水土流失现象严重,水土流失面积367km2。土壤酸化现象严重,我国酸雨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40%以上。土壤盐渍化总面积变化不大, 但内陆地区盐

国内外土地利用研究现状

一、早期的土地利用研究 国外土地利用研究可追踪到杜能。19世纪前期对德国南部地区的研究,他提出了土地利用的模式。从早期的强调功能、追求理想城市形态的城市规划理念,到近代在欧美城市中出现的新古典主义式的城市改建计划,虽已经具有可持续发展的雏形,但是为了解决城市问题和满足城市功能的城市规划,出现新的具有代表性的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勒·柯布西埃的“集中城市"理论、伊利尔·沙里宁的“有机疏散思想"等理论. 国外早期土地利用研究主要针对土地利用调查而展开。索尔等1922年在美国密执安州较早地开展了土地利用综合调查,同期,英国众多学者也开展了土地利用区域调查,波纳开展了英国农业资源的估算,英国于1930年成立了土地利用调查所,在斯坦普主持下,带领众多学生从1931年~1935年间开展了全国土地利用调查,完成了全国范围的调查总报告、各郡分报告及土地利用专题图等一系列成果。为进一步推广美、英两国的研究成果,1934年8月在波兰华沙举行的第14届国际地理大会上,鲍曼报告了美国土地利用研究工作,卫那特介绍了大不列颠的土地利用调查工作.随后,1938年7月在阿姆斯特丹召开的第15届国际地理大会对人口密度和土地利用的关系、农业生产力等进行了专门的讨论,强调土地利用及土地利用图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了若干国家的土地没有很好地加以利用。随后,亨丁顿、堪达尔等学者对农业生产力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标志着人们已开始考虑土地综合利用效益的问题. 从20世纪40年代起,土地利用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土地利用调查与研究在全球广泛开展。我国学者李春芬在加拿大留学时的博士论文以“西安大略格兰德河中游谷地的土地利用”为题进行土地利用研究.1946年澳大利亚在全国领土的1/3以上地区完成了大、中比例尺的土地调查.随后,英国、加拿大、荷兰和一些东欧国家,亚洲的日本、印度,拉丁美洲的墨西哥、巴西等国,先后开展了土地资源调查等研究.在这些土地资源调查中,土地利用调查和研究是其基础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土地资源问题的日益突出,国际上逐步开展了土地利用规划工作,为政府规划决策提供基础资料。 从20世纪70年代起,随着更广泛的资源调查和遥感等技术手段在资源调查中的应用,以及土地利用规划需求的发展,从土地清查到土地评价的研究逐渐开展起来。1976年FAO正式公布了《土地评价纲要》,这是世界上土地评价研究广泛开展并趋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但此土地评价的对象还是农业用地,近几年来,土地评价研究有了更广泛深入的发展,不在限于农业用地,在城镇、工业区、旅游区、开发区等均已涉及. 随着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深入,国际上有关土地利用方面的研究也都与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众多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方法也逐渐应用于土地持续利用评价,在这些研究中,土地利用研究同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近期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土地利用研究具有了新含义,不仅研究土地利用的数量、状态与利用方式,而且将其作为全球变化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归纳起来,这时期研究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重视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状况及全球变化的影响。研究区域主要集中于美洲热带雨林、非洲生态脆弱区、东南亚农业扩展与城市化快速发展区等人地关系矛盾尖锐、

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现状及对策

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矿产资源被誉为工业的血液,是人们生产生活的根本。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由于对矿产资源粗放式开采以及不充分利用,造成我国矿产资源的日益贫乏,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我国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成为当前面临的一项难题。本文就从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现状以及推进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对策对该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对策 煤矿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矿产资源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造成了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不良影响。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我国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成为当前面临的一项难题,本文就对该问题进行了探讨。 1 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 一般而言,我国矿产资源呈现出以下特点。 1.1 贫矿较多,富矿较少 当前,我国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达159种,例如铁矿、铜矿等重要矿产探明储量的矿床大部分属于贫矿。与此同时,从查明资源储量来分析,铁矿的平均品位达32%,在我国铁矿资源储量中储量大于48%的富铁矿仅占1.9%,而且有47.6%都属于贫矿;铜矿的平均品位为0.87%,不及世界上主要生产贸易大国铜矿石品位的1/3。 1.2 共生、伴生的矿床较多,单一的矿床较少 具体来讲,我国铜铅锌矿共伴生组分复杂,在选矿时存在一定的难度。而且从有色金属矿山来看,共伴生有用组份大部分都可以得到一定的综合回收利用。在这些45种共伴生组份中,能够利用的达33种,在我国全部金属总产量中,综合回收的金属占15%。据有关资料统计表明,约35%的黄金、90%的银以及75%的硫铁矿都是凭借综合利用达到的。 1.3 资源分布不均衡 尽管我国矿产资源的种类多,但是资源的分布较不均衡,与生产力水平不相适应,这样就给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带来了难题。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但是矿产资源有限,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但是受经济发展状况、交通等条件的限制,造成该地区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矿产资源分布的不均衡,严重影响了矿产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

国内外大中城市再生水综合利用现状综述

国内外大中城市再生水综合利用现状综述 摘要:再生水作为城市的重要水源之一,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再生水利用现状和 主要回收利用技术,提出了我国利用再生水存在的困难,最后对我国利用再生水 提出展望建议。 关键词:国内外;再生水;利用;建议 再生水,也称为中水,是城市生活污水、生产废水经污水处理厂或再生水处 理站净化处理后达到国家标准,能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的非饮用水。再生水来源于 城市污水,其数量巨大、稳定、不受气候条件和其它自然条件的限制,被誉为城 市的“第二水源”。据有关资料统计,城市供水的80%转化为污水,经收集处理后,其中70%的再生水可以再次循环使用。这意味着通过污水处理和再生回用,可以 在现有供水量不变的情况下,使城市的可用水量至少增加50%以上。世界各国无 不重视再生水利用,再生水作为一种合法的替代水源,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利用,并成为城市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有城市污水产生,就有可靠的再生 水源。因此,再生水利用已成为目前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有效途径。 1、国外城市再生水利用情况 城市再生水利用,在国外实施的时间己很长,规模较大,己经成为世界不少 国家解决水资源不足的战略性措施,再生水利用满足了工农业和城市发展对水的 需要。再生水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己有近百年的历史。当前,各国都在开展再 生水利用技术的实施,美国、新加坡和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走在了前列[1]。 1.1美国 佛罗里达、加利福尼亚、德克萨斯和亚利桑那等州水资源短缺,地下水严重 超采,所以这些地区的再生水被广泛地用于城市市政、农业灌溉、工业设备冷却、地下水补给、河湖景观用水等方面。目前美国将城市污水作为再生水水源的现象 已非常普遍,是污水再生利用的先进国家之一。1991年9月,该水厂进行升级改造,过滤出水又经反渗透膜系统处理,出水水质更好。因此被公认为是21世纪 污水再生利用的典范。在美国加州,再生水利用已经成为其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详细的规划、系统地法律法规和完备的管理体系,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美国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再生水利用的法律制度,对再生水生产的融资、水质 标准及其监管,再生水利用范围等进行了明确的规定。目前全国城市再生水利用 总量约为94亿m3/a,其中62%被用于农业灌溉,30%被用于工业用水,其余再 生水被用于地下水源补给和城市杂用等方面。 1.2日本 作为缓解水危机的途径之一,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在全国范围内进 行了污水再生回用的调查研究与工艺设计,对再生水利用在日本的可行性进行深 入的研究和工程示范,在严重缺水的地区广泛推广再生水利用技术,使日本近年 来的取水量逐年减少,节水己初见成效。在1991年日本的“造水计划”中明确将污水再生利用技术作为最主要的开发研究内容加以资助,开发了很多污水深度处理 工艺,在新型脱氮、除磷技术,膜分离技术,膜生物反应器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很 大进展的同时,生物膜法进行不同水体的工艺试验,建立起许多“水再生工厂”。 1.3新加坡 新加坡由于国土面积狭小,人均水资源居世界倒数第二。新加坡居民生活用 水一半来自雨水贮存,另一半购于马来西亚。为解决紧缺的水资源,新加坡公用 事业局(PUB)与环境发展部对污水回收利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新生水”

(完整版)国内外水资源现状及综合治理措施

国内外水资源现状及综合治理措施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自然资源由于过度利用已经日益匮乏了。水是生命之源,地球上的水资源出现匮乏,就会导致生态环境的脆弱。因此,水资源问题已经世界性的问题。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一旦出现了水资源危机,特别是对于中国这样的人口众多的国家来讲,很容易导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难以维系。建立节水型社会,强调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对于解决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全球水资源现状 (一)水资源短缺 地球上的江、河、湖、海,冰川等等都是水资源,而且储量相当之大.我们为何总强调水资源短缺,强调对水资源的保护的重要性,这里就涉及到了广义的水资源与狭义的水资源之分。广义的水资源,是指地球上水的总体.包括大气中的降水、河湖中的地表水、浅层和深层的地下水、冰川、海水等。狭义的水资源,是指与生态系统保护和人类生存与发展密切相关的、可以利用的、而又逐年能够得到恢复和更新的淡水.其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地球虽拥有丰富的淡水资源,但他们远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其时空分布也不均匀。现在工业、农业以及人对水的需求大幅增长,淡水资源短缺和水质恶化严重困扰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地球上水储存量岁相当丰富.但只有2.5%是淡水.大部分淡水以永久性冰雪的形势封存于南极.能被人类所利用的水资源很有限,主要是湖泊、河流、土壤湿气和埋藏相对浅的地下水。大部分能够利用的水位于远离人类的地方.使水得利用成为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二)水资源的分配问题 水资源的特点有流动性、有限性、可再生性等等,水资源的众多特点决定了水资源分布的不均匀性.总的来说包括时间分布不均匀、空间分布不均匀.我国南北方水量差别及雨量季节的差别充分体现了水资源的不均匀性。全球有三分之一的人生活在中度和高度缺水的地区.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仍在增加。而

国内外风电并网标准比较

国内外风电并网标准比较 【摘要】介绍了国内外风电发展现状;介绍我国风电并网的主要标准,与国外风电并网的标准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我国风电并网标准的优势与不足;提出对我国风电发展的思考。 【关键词】风电;并网标准 1.国内外风电发展现状 1.1中国风电现状介绍 中国具有丰富的风能资源,储量居世界首位。陆上风力资源有2.5亿kW,海上风力资源有7.5亿kW,合计风能达10亿kW。 1.1.1中国风电装机容量 2012年,中国新增安装风电机组7872 台,新增装机容量13200MW;累计安装风电机组53764 台,累计装机容量75324.2MW;海上风电新增装机46台,容量达到127MW,其中潮间带装机量为113MW,占海上风电新增装机总量的89%。截至今年3月31日,全国风电累计核准容量为10846万千瓦,并网容量为6571万千瓦。 1.1.2中国风电并网容量及机组容量 2012年中国风电并网总量达到6083万千瓦,连续两年位居全球第一,年发电量超过1000亿千瓦时,占全国总发电量的2%,已成为第三大主力电源。 中国陆地风电场的主流机型从“十一五”初的百千瓦级风电机组转向1.5兆瓦至2.5兆瓦风电机组,3.0兆瓦级风电机组已批量生产,5兆瓦和6兆瓦的风电机组也已经下线装机运行。 1.1.3我国海上风电示范项目--上海东海大桥风电场 我国首个海上风电项目上海市东海大桥10万千瓦风电场于07年开工建设,总投资30亿元,预计年发电量可达2.6亿度。风电场位东海大桥两侧1000米以外沿线,最北端距离岸线近6公里,最南端距岸线13公里,预计总装机容量10万千瓦,单机容量不低于2000千瓦。 1.1.4广东省海上风电示范项目—珠海桂山风电场 珠海桂山风电场场址位于珠江河口的伶仃洋水域。本项目工程风电场拟安装66台单机容量3MW的风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198MW,同时建设风电场升压

循环经济项目管理的国内外标准对比与应用研究

循环经济项目管理的国内外标准对比与 应用研究 摘要:循环经济项目管理主要通过企业经营现状和项目实施内容,制定出一 系列管理文件,有效为项目实施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对此,本文首先详细 介绍循环经济的定义、循环经济项目管理结构体系,并且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详细 分析,进而对比国内与国外的循环经济项目管理标准,经过一系列对比发现,我 国现有的循环经济管理体系所具有的核心问题,是发展形势以及产业结构不完整,并且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资源的使用、经济发展以及社会效益等相关方面无法相互 统一,对此,想要保证循环经济项目管理实施效果,则需要根据我国发展现状, 制定出一系列优化策略。 关键词:循环经济项目;国内外标准;循环模式;结构体系 近几年,社会经济水平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随之提升,但是此种发展现 状导致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受到了严重损坏,为全面贯彻可持续发展策略,国内 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展循环经济项目管理形式。 一、循环经济定义 所谓的循环经济是美国经济学家在20世纪所提出的一种经济概念,主要指 的是人类、自然环境以及科学技术相互结合的系统内,从资源投入、产品生产、 产品消耗以及产品废弃等方面出发,利用科学有效的技术手段,提升资源的使用 效率,将传统的线性经济发展形势转变为依靠自然资源的面状经济发展方式。 其中传统经济从本质上来看是一种由自然资源、产品、废弃物、以及环境污 染物等环节所构成的单向的线性经济结构体,在此种经济结构体系中,人们不断 将地球上能够开采出的自然资源以及生产原材料有效提取,经过生产、销售、使 用以及废弃等相关流程,又将被污染的物质排放回自然环境中,所以此种经济发

国内外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现状对比及启示

国内外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现状对比及启示 摘要:我国每年建筑垃圾产量越来越多,从保护生态环境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角度出发,如何将建筑垃圾高效回收利用已成为我国亟需研究和处理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国内外建筑垃圾再利用现状分析对比,找出我国建筑垃圾再利用存在的差距,针对性地提出我国建筑垃圾高效再利用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启示 引言 通俗讲,建筑垃圾是指各类建筑物及构筑物由于新建、重建、维修、拆除或自然灾害损害过程中产生的渣土、废旧混凝土、废旧砖石及其他废弃物的统称。大部分的建筑垃圾经处理后,可作为再生建筑材料被回收利用。 近几年,我国每年建筑垃圾的排放总量占城市垃圾总量的比例约为40%。这些建筑垃圾如果未被及时处理,将直接或间接造成多方面的危害,例如破坏生态占用大量土地,污染水体、大气和土壤等。从保护生态环境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角度出发,如何将建筑垃圾高效回收利用已成为我国亟需研究和处理的突出问题。 1 国外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现状 日本对建筑垃圾循环再生利用的研究较早,将建筑垃圾视为“建设副产品”,不允许随意处理。从1974年起,相继在建筑协会中设立了“建筑废弃物再利用委员会”,并于1997年制定了《再生集料和再生混凝土使用规范》。此后陆续在全国各地建立了以处理拆除混凝土为主的再生工厂。1998东京都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率已达到56%。此外,日本对建筑垃圾的细分多达20多种,法律对不同建筑垃圾的处理办法也有不同的规定,建筑垃圾相关领域立法相对完备。例如规定一些种类固定、大量产生的建筑垃圾应在“再生资源化设施”中集中处理。明确在工程建设中建筑垃圾再生处理的主要负责部门。日本处理建筑垃圾的主要原则是减少施工现场垃圾产生和尽可能再利用。建设项目的发包方和施工方有义务在建设过程中减少建设垃圾的产生,建材供应商有义务生产可再生利用建材,建筑设计单位在设计中需采用能再生利用的建材。目前日本建筑垃圾的再资源化达96%,其中混凝土再资源化率高达99.3%。 为发展经济,二战后德国人着手利用大量建筑废弃物,解决基础设施的亟需建设与建筑材料的供应短缺之间的矛盾。根据相关统计,1955~2012年间,德国已将1200立方米建筑垃圾变废为宝,建造了17.5万套住房。另外,德国法律规定建筑垃圾生产链条中的每一个责任者,都需要为减少垃圾和回收再利用贡献力量。建筑材料制造商必须将产品设计得更加环保和有利于回收。在德国的每个区域都会建设大型的建筑垃圾循环再利用加工工厂,而且其现有的建筑垃圾制备再生集料技术和配套的的机械设备在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德国的西门子公司开发出一种干馏燃烧垃圾处理技术,用以高效的分离筛选建筑垃圾中的各种可再生材料,并进行回收利用,进一步解决了建筑垃圾如何利用的问题。目前,德国是回收利用建筑垃圾做得最好的国家之一,回收利用率高达87%。 2 国内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现状 我国建筑垃圾处理起步较晚,综合利用率低,近年来有关建筑垃圾再生企业逐渐认识到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的重要性,相继开展了许多探索性的研究和有益的实践。例如上海建筑构件制品公司研究利用建筑垃圾制作混凝土空心砌块,其产

国内外疏浚土综合利用现状对比分析

国内外疏浚土综合利用现状对比分析 付桂;赵德招;程海峰 【摘要】采用国内调研、国外考察、查阅国内外文献等相结合的方法,对比分析国内外疏浚土综合利用的现状和特点,找出国内疏浚土综合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差距,提出今后我国疏浚土综合利用技术的发展方向和重点.结果表明:我国疏浚土综合利用水平远落后于国外主要发达国家,当前影响我国疏浚土综合利用的因素除技术问题外,还存在认识理念、体制机制、法规制度建设和利益分配等非技术问题;今后我国疏浚土综合利用技术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主要包括吹泥上滩新工艺、新型疏浚装备的研制和开发、疏浚土综合利用多样化处理技术、加强疏浚过程环境保护技术研究等. 【期刊名称】《水运工程》 【年(卷),期】2011(000)003 【总页数】7页(P90-96) 【关键词】疏浚土;综合利用;利用方式 【作者】付桂;赵德招;程海峰 【作者单位】交通运输部长江口航道管理局,上海,200003;上海河口海岸科学研究中心,上海,201201;上海河口海岸科学研究中心,上海,2012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616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沿海、沿江各地纷纷加大、加快了水运资源开发建设的力度和进程。尤其在成功加入WTO后,为满足日益增长的货运量和船舶大型化的需要,港口航道建设不断地向大型化、深水化方向发展。大规模的港口和航道建设产生了大量的疏浚土。长期以来,疏浚土一直被认为是废弃物,大量疏浚土以外抛方式处理,对海洋环境及水域生态造成了一定影响。在大量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的基础上,“疏浚土是一种可利用资源”的观点已被社会各界所接受,要求充分利用疏浚土的呼声也日益高涨。疏浚土的合理处置,不仅可减轻对环境的影响,还能增加大量的土地资源,提供工农业和生活用地,为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疏浚土的综合利用正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切入点。 发达国家在疏浚土综合利用方面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相对而言,我国在疏浚土综合利用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为摸清国内外疏浚土综合利用的现状,先后在天津港、曹妃甸、上海地区、长江干线、广州港、深圳港、防城港和云南滇池等地进行了现场调研,与调研地有关疏浚土利用领域的专家和领导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交流;同时,还组团赴美国、日本、英国和法国等主要发达国家进行了技术考察交流。通过广泛的国内外调研活动,总体了解了国内、国外主要发达国家在疏浚土综合利用方面的政策体制和工程技术经验等。在此基础上,笔者对比分析了国内外疏浚土综合利用的现状和特点,找出了国内疏浚土综合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差距,提出了今后我国疏浚土综合利用技术的发展方向和重点。 1 背景 我国疏浚土产生量巨大,主要来自水运工程领域。根据目前的港口建设规划和发展势头,我国未来沿海港航建设与维护疏浚市场将继续扩大,近几年的年基建疏浚工程量将呈上升趋势(图1a))。同时,对于特定的港口或航道,回淤量受风、流、

国内外数字资源统计标准比较分析

国内外数字资源统计标准比较分 析 随着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快速发展,数字资源的种类、数量日益增多,数字资源的统计工作显得越发重要。一个图书馆的数字资源量有多大?各类数字资源占多大比重?数字资源的使用效率如何?这些问题是对数字图书馆建设进行评价,衡量一个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规模与绩效的指标,同时也是未来数字资源建设的重要参考依据。本文在对国内和国外主流资源统计标准或项目及统计情况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形成。 1 国际代表性图书馆资源统计标准及相关标准 国际上探讨有关图书馆统计国际标准的课题,始于1853年在布鲁塞尔举办的第一届国际统计会议(The FirstIntemational Statistical Congress),会议中提出,统计标准的制定有助于各国图书馆分析与比较相互间的统计资料。 1.1 IS0 2789 国际图书馆统计标准IS02789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mal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与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Intemational Federationof Library Associations)为图书馆统计制定的国际标准,旨在促进图书馆统计和图书馆界的交流。目前,它的最新版本力 IS02789:2006,为ISOf fC46信息与文献技术委员会下属的SC8质量统计和绩效评估分委员会制定,它是一个适用于各类型图书馆的国际标准,其参考的其他标准主要为 IS0:5127:2001、IS0:9707:1999、COUNTER、239.7-2004。该标准为图书馆管理人员提供了性能指示器,可用于战略规划、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新老标准对比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新旧分类标准对比《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新标准已于发布,并于开始实施,至今已经4年多了,但从这几年我区矿山企业及地质勘查单位提交的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中看,仍有些同志在新旧标准资源储量分类分级对比上不太清楚,为了使广大地质工作者及有关人员尽快掌握对比方法,在此简要介绍一下新旧分类标准资源储量对比。 一重新制定《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原因 近50年来,我国的储量分类分级虽经多次修订,但基本上仍是前苏联的模式,框架没有大的变化。不论是地质勘探单位、矿山设计单位、生产单位还是综合部门,对分类分级都非常熟悉、得心应手。那么为什么又重新制定呢?有如下几个原因: 1.为了落实“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经济发展战略需要。我国矿产资源虽然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严重不足,且以矿石品位低、成份复杂、规模小者居多。要想保证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2.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我国原来的矿产储量分类分级系统,对勘探获得的矿产资源数量,不论勘查程度和经济意义如何,统称矿产储量,显然是不科学的,也不能满足市场的要求。且我国的矿产储量与国际的储量和资源储量,或一些国家的储量基础都没有可比性,故需要重新制定标准。 3.需要转变观念、统一标准。要适应国际上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与勘查阶段相对应的观念。例如:联合国分类框架中详细勘探对应的是确定的矿产资源,一般

勘探对应的是推定的矿产资源等等。而我国储量级别在不同的勘查阶段交叉使用,造成观念上、统计上的混淆,不能被国外矿业界接受。 4.计划经济的色彩浓厚。原分类分级中的勘探储量比例及与其有密切关系的勘探类型和工程间距,都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独资开发矿业时,为了减少风险、增加资源的可靠程度,在总结我国已生产矿山探采对比资料基础上确定的。而现在勘探和开采都走向投资多元化,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了。 二《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我国新标准是在联合国分类标准的框架下,根据矿产资源/储量的经济意义、可行性评价阶段、地质可靠程度,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订出来的,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为储量、基础储量和资源量3大类16种类型。分别用三维形式、矩阵形式和编码表示。 三维形式用了(EFG)3个轴,分别定义为经济轴、可研轴、地质轴,并给以编码。编码的第1位数表示经济意义,其中1代表经济的,代表边际经济的,2S代表次边际经济的,3代表内蕴经济的;第2位数表示可行性评价阶段,其中,1代表可行性研究,2代表预可行性研究,3代表概略研究;第3位数表示地质可靠程度,其中1代表探明的,2代表控制的,3代表推断的,4代表预测的。 三新标准各类资源储量的含义 (一)储量 储量是经过详查或勘探,达到控制或探明的程度,在进行了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扣除了设计和采矿损失,能实际采出的矿产资源数量,经济上表现为在生产期内,每年的平均内部收益率高于行业基准内部收益率。储量是基础储量中

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及对策概要

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及对策侯万荣 , 李体刚 , 赵淑华 , 胡琴霞 , 金同和 , 刘洪利 , 李振辉 (武警黄金第一总队 , 黑龙江哈尔滨 150058 摘要 :分析了我国矿产资源主要特点、 , 问题的原因 , 关键词 :矿产资源 ; ; 目前 , 我国 , 80%的工业原料 , 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来源于矿产资源。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总量将持续扩大。这一方面要靠增加资源储量来保证 , 另一方面要靠通过技术改造提高回采率和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来实现。综合利用资源无疑是一条最为有效的途径 , 它不仅可以有效地缓解资源的供需矛盾 , 而且可以为矿山企业带来现实的经济效益。更为重要的是 , 它可以极大地延缓我国矿产资源的耗费速度 , 有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我国矿产资源主要特点 从资源总量上看 , 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 , 已探明有储量的矿产 156种 , 有 20多种矿产探明储量居世界前列 , 但矿产资源的人均拥有量仅居世界第 80位 , 现有矿产储量中只有 60%可开发利用 , 仅有 35%可以采出 [1]。 我国矿产资源主要特点 : (1 矿产分布不均 , 优势矿产大多用量不大 , 而大宗需求矿产多为短缺或探明储量不足 , 矿产资源地理分布不均衡。 (2 我国矿产资源贫矿多 , 富矿少。如我国铁矿石平均品位为 33. 5%, 比世界平均水平低 10个百分点以上。锰矿平均品位仅 22%, 离世界商品矿石工业标准(48% 相差甚远。铜矿平均品位仅为 0. 87%。磷矿平均品位仅 16. 95%[2]。 (3 我国矿产资源大型、超大型矿床少 , 中小型矿床多。

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标准发展规划

二〇〇六年四月 — 1 —

— 2 —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取得了积极进展,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总体上看,粗放型的经济增长 (2006-2020年)》(国发[2005]44号),对我国未来15年科学和技术发展作了全面规划与部署,提出了能源开发、节能技术和清洁能源技术取得突破,促进能源结构优化,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指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的目标。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充分发挥标准化在支撑循环经 — 3 —

济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中的作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会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相关部门编制了《2005-2007年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标准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本《规划》中所指的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标准涉及节能、节水、节材、节地、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废旧产品及废 木材等。 节地标准:为实现节地目的而制定的技术标准。具体包括基础、管理、方法以及以节约土地为直接目的的有关土地资源调查、监测、评价、规划方面的技术标准和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方面的标准。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标准:为实现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有效 利用而制定的标准,涉及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 — 4 —

洋能等非化石能源的技术和产品标准、综合性基础和管理标准等。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标准:为实现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而制定的技术标准。具体包括基础、管理、方法以及以实现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为直接目的的有关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和开发利用方面的技术标准。 废旧产品及废弃物回收与再利用标准:为实现废旧产品及废弃 — 5 —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