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校园评价标准

绿色校园评价标准
绿色校园评价标准

中国绿色建筑委员会标准

绿色校园评价标准Evaluation Standard for Green Campus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

2013年3月

关于发布《绿色校园评价标准》的公告

各有关单位:

为推进绿色校园评价工作,现发布《绿色校园评价标准》,编号为CSUS/GBC 04 - 2013,自2013年4月1日起实施。

《绿色校园评价标准》可作为我国开展绿色校园评价工作的技术依据。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

二〇一三年三月七日

前言

本标准根据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的要求,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而成。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中小学校评价标准,5、高等学校评价标准。

本标准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负责管理,由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绿色校园学组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同济大学(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文远楼2楼,邮编:200092)。

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

同济大学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参编单位: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沈阳建筑大学

山东建筑大学

浙江大学

苏州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上海市世界外国语小学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吴志强石铁矛汪滋淞田慧峰王崇杰

吴永发葛坚吕伟娅薛一冰徐燊

高庆龙陈胜庆王小平张琦栗德祥

田真华颖龚敏刘艳峰杨柳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许溶烈赖明王有为毛志兵袁镔

程大章王清勤李俊奇穆怀泽

目次

1 总则 (1)

2 术语 (2)

3 基本规定 (3)

3.1 基本要求 (3)

3.2 评价方法与等级划分 (3)

4中小学校 (5)

4.1 规划与可持续发展场地 (5)

4.2 节能与能源利用 (6)

4.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8)

4.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8)

4.5 室内环境与污染控制 (9)

4.6 运行管理 (10)

4.7 教育推广 (11)

5高等学校 (14)

5.1 规划与可持续发展场地 (14)

5.2 节能与能源利用 (15)

5.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17)

5.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17)

5.5 室内环境与污染控制 (18)

5.6 运行管理 (20)

5.7 教育推广 (21)

本标准用词说明 (23)

引用标准名录 (23)

条文说明 (24)

1 总则

1.0.1 为贯彻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家技术经济政策,推进可持续发展,规范绿色校园的评价,引导绿色校园的建设,促进环境教育的开展,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以及既有中小学和高等学校绿色校园的设计、建设和运营的评价。

1.0.3 评价绿色校园时,应统筹考虑校园全寿命周期内的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保护环境,并应结合校园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教育推广需求,协调校园功能与节约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

1.0.4 校园的规划和建筑设计应采用被动式设计策略和适宜的建筑技术,并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身心健康,体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1.0.5 绿色校园应根据各地区气候、地理条件、经济技术发展水平、民族文化传统生活习惯等因素,因地制宜地进行评价。

1.0.6 绿色校园的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绿色校园green campus

在其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水、节材、节地)、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师生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教学和生活环境,对学生具有环境教育功能,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校园。

2.0.2 校园能耗统计campus energy consumption statistics

指对校园内所有建筑、设施及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所消耗能源的统计。

2.0.3 校园能耗审计campus energy audit

通过对校园能源利用状况进行定量分析,对其能源利用效率、消耗水平、能源经济与环境效果进行审计、监测、诊断和评价。

2.0.4 能耗average energy consumption

将全校年度能耗按人均统计和计算。其中将全校师生按一定的折算系数进行人数统计。

2.0.5 水耗average water consumption

将全校年度水量消耗按人均统计和计算。其中将全校师生按一定的折算系数进行人数统计。

2.0.6 可再循环材料recyclable material

通过改变物质形态,对材料进行加工,实现循环利用的回收材料。

2.0.7 热岛强度heat island index

城市内一个区域的气温与郊区气象测点温度的差值,为热岛效应的表征参数。

3 基本规定

3.1 基本要求

3.1.1 绿色校园的评价,应以单个校园整体作为评价对象。

3.1.2 申请评价方应进行校园全寿命周期技术和经济分析,合理确定校园规模,选用适当的技术、设备和材料,并应提交相应分析报告。

3.1.3 申请评价方应按本标准的有关要求,对规划、设计、施工与运行阶段进行过程控制,并应提交相关文档。

3.2 评价方法与等级划分

3.2.1 绿色校园评价的指标体系由规划与可持续发展场地、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与污染控制、运行管理、教育推广七类指标组成。每类指标包括控制项、一般项与优选项。

3.2.2 绿色校园应满足本标准中所有控制项的要求,并应按满足一般项数和优选项数的程度,划分为三个等级,绿色校园等级划分按表3.2.2-1、3.2.2-2的规定。

表3.2.2-1 划分绿色校园等级的项数要求(中小学校)

表3.2.2-2 划分绿色校园等级的项数要求(高等学校)

3.2.3 针对本标准中的一般项和优选项条文,被评对象需逐条进行评价,评价结论为通过、不通过两种。对有多项要求的条款,各项要求均满足时方能评为通过。

3.2.4 当本标准中某条文不适应校园所在地区、气候等条件时,该条文可不参与评价,参评的总项数相应减少,等级划分时对项数的要求可按原比例调整确定。

3.2.5 绿色校园的评价原则上以校园环境、建筑、设施以及管理运行状况为对象,分别评估,综合评判。

3.2.6 对绿色校园的评价,分为设计和运行两个阶段,设计阶段应在施工图完成后评价,运行阶段的评价应在运行一年并达到设计规模后进行。

4 中小学校

4.1 规划与可持续发展场地

控制项

4.1.1 场地建设不破坏文物及其历史环境、自然水系和其他自然与文化保护区,不任意占用基本农田、森林、湿地和其他限制性用地。

4.1.2 学校选址进行用地适宜性评价,严禁建设在地震断裂带、地质塌陷、山体滑坡、暗河、洪涝等自然灾害易发及人为风险高的地段和污染超标的地段。

4.1.3 学校远离殡仪馆、医院的太平间、传染病院等建筑或设施,且与易燃易爆场所的间距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等的相关规定。

4.1.4 校园内部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且与各类污染源的距离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关于防护距离规定。

4.1.5 学校教学区的声环境质量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及《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 50099的有关规定。校园总平面规划设计应注意噪音源及噪音敏感建筑的合理布局,必要时采取隔离及降噪措施。

一般项

4.1.6 生均学校用地指标要求如下:

1 小学每生用地不低于21.8㎡,中学每生用地不低于28.8㎡;

2 用地紧张地区或市中心,小学每生用地不低于11㎡,中学每生用地不低于12㎡。

4.1.7 学校的绿地率不低于35%;对于公共绿地面积,小学每生不低于0.5㎡,中学每生不低于1㎡。

4.1.8 学校教学楼、行政楼等公共建筑布局保证室内良好的日照环境、采光和通风条件,满足现行国家标准《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 50099中有关学校建筑日照标准的要求,学生宿舍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 36中有关日照标准的要求。

4.1.9 保证校园及周边环境的景观建设质量,改善室外热环境,室外日平均热岛强度不高于1.5℃。

4.1.10 合理提高建设场地利用系数,学校可比容积率与建筑密度均不低于国家与地方对于学校建筑规定的标准。

4.1.11 改建、扩建项目宜充分利用尚可使用的场地、设施及建筑,各项公用和体育设施向当地提供社会协作。

4.1.12校园绿化以种植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为主,选用耐候性强、病虫害少、对人体无害、能体现良好生态环境和地域特点的植物。

4.1.13 根据学校所在地的冬夏主导风向合理布置建筑物及构筑物,校园风环境有利于冬季室外行走舒适及过渡季、夏季的自然通风。

4.1.14 校园选址和出入口的设置方便学生及教职员工充分利用公共交通网络。普通高级中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000m,城镇初级中学服务半径宜为1000m;城镇完整小学服务半径宜为500m。

4.1.15 根据校园空间的承载力合理设计机动车及非机动车停车场,减少停车场地设置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节约土地资源。停车方式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地面停车比例不超过总停车量的40%。

优选项

4.1.16 校区非机动车道路、地面停车场和其他硬质铺地采用透水地面,利用园林绿化提供遮阳。室外透水地面面积比不小于45%。

4.1.17 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停车场设计合理,集中(地下或半地下)停放率大于60%。

4.1.18 优化土地利用,鼓励将校园建设在改良后的荒地和废弃地上。校园倡导对校园文物和反映学校历史的古建筑及设施的保护。

4.2节能与能源利用

控制项

4.2.1 新建和改建主要功能建筑的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符合当地现行同类型建筑节能标准的要求。

4.2.2 采用集中采暖或集中空调系统的建筑,其冷热源设备的性能参数符合当地现行公共建筑节能标准的相关规定;采用房间空气调节器的建筑,房间空气调节器的能效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12021.3的最低要求。

4.2.3 采用集中采暖或集中空调系统的建筑,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室温调节设施。

4.2.4 不采用电热锅炉、电热水器作为直接采暖和空气调节系统的热源。

4.2.5 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规定的现行值。

一般项

4.2.6 年度人均能耗降低率不小于2%。

4.2.7 校园建筑物及构筑物的平面布局有利于冬季日照并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夏季利于自然通风。

4.2.8 教学楼建筑外窗可开启面积不小于外窗总面积的50%,其他类型建筑的外窗可开启面积不小于30%。幕墙具有可开启部分或设有通风换气装置。教学楼不采用玻璃幕墙。

4.2.9 建筑外窗的气密性不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7106规定的6级要求。

4.2.10 采用集中采暖或集中空调系统的建筑,其冷热源设备的性能参数比当地现行公共建筑节能标准的基本要求高一个等级;采用房间空气调节器的建筑,房间空气调节器的能效比不低于现行国家标准《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12021.3的2级要求。

4.2.11 通风空调系统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和冷热水系统的输送能效比符合现行国家和地方的公共建筑节能标准相关规定;集中热水采暖系统热水循环水泵的耗电输热比(HER)符合现行国家和地方的公共建筑节能标准相关规定。

4.2.12 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规定的目标值;公共场所和部位的照明采用高效光源、高效灯具和低损耗镇流器等附件,并采取节能控制措施。

4.2.13 对冷热源、输配系统、照明和动力等各部分的能耗,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进行独立分项计量。

优选项

4.2.14 年度人均能耗降低率不小于5%。

4.2.15 选用余热或废热利用等方式提供建筑所需蒸汽或生活热水。

4.2.16 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

4.2.17 采用本章一般项和优选项未提及的、可靠的、经济的技术措施,并取得良好节能效果。

4.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控制项

4.3.1 在方案、规划设计阶段制定水资源综合利用方案,运营管理阶段应制定用水现状调研、评估报告,统筹、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

4.3.2 设置合理、完善的供水、排水系统。

4.3.3 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管网漏失和无效用水量,降低管网漏损率。

4.3.4 用水器具和配件采用节水性能良好、坚固耐用,且便于管理维修的产品。

4.3.5 使用非传统水源时,采取用水安全保障措施,且不对人体健康与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一般项

4.3.6 人均用水量小于《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555中用水量标准的平均值。

4.3.7 采用多种渗透措施增加雨水渗透量,降低地表径流。

4.3.8 绿化用水应采用节水高效的浇灌方式。

4.3.9 景观用水不采用市政供水和地下水,并采取有效措施使水质满足景观用水的要求。

4.3.10 按用途设置计量水表。

优选项

4.3.11 采用市政再生水或自行建设再生水处理利用系统,并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的有关规定,或合理设置雨水收集利用和调蓄系统,并将水资源化与学校环境教育相结合。且办公、教学类建筑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20%,住宿类建筑不低于5 %,其它类建筑不低于10 %。

4.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控制项

4.4.1 不采用国家和地方建设主管部门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

4.4.2 新建建筑在符合功能需求的情况下,造型要素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件。

一般项

4.4.3 施工现场500km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重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70%以上。

4.4.4 使用预拌混凝土。

4.4.5 合理利用校园范围内的已有建、构筑物,使校园内的原有建筑经局部或适度改造后得到合理利用,或建筑物的材料得到了再利用。

4.4.6 新建及扩建建筑需进行土建与装修工程一体化设计、施工。

4.4.7 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使用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筑材料。

4.4.8 新建及扩建的主要功能性建筑采用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小的结构体系。4.4.9 在保证安全和不污染环境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使用可再利用建筑材料、可再循环建筑材料。

优选项

4.4.10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采用再生材料或可循环材料制作的设施、器具等。或者对原有设施和设备进行再利用。

4.4.11 使用了其他创新型节材措施。

4.5 室内环境与污染控制

控制项

4.5.1 民用建筑的室内空气质量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的有关规定,室内游离甲醛、苯、氨、氡和TVOC等空气污染物浓度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中的有关规定。

4.5.2 建筑材料中有害物质含量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 18580~18588和《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 6566的要求。

4.5.3 教学用房的天然光采光系数、照度、统一眩光值和显色指数等指标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中小学设计规范》GB 50099的有关规定。

4.5.4 教学用房的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的有关规定。教学用房围护结构的隔声量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中小学设计规范》GB 50099的有关规定。

4.5.5 建筑设计和构造设计有促进自然通风的措施。学生宿舍、教工宿舍等居住空间能够自然通风,有效通风开口面积在夏热冬暖和夏热冬冷地区不小于该房间

地板面积的8%,在其他地区不小于5%,同时,还应具有合理的自然通风路径。

4.5.6 校园实行全面禁烟制度,设置明显的严禁吸烟标识。

一般项

4.5.7 室内热环境质量符合《民用建筑热湿环境质量评价标准》GB/T50785-2012中的2级要求。

4.5.8 建筑围护结构内部和表面无结露、发霉现象。

4.5.9 在自然通风条件下,房间的屋顶和东、西外墙的隔热设计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的要求。

4.5.10 夏热冬暖、夏热冬冷地区,以及夏季炎热的其他地区,办公、教学、宿舍等民用建筑设置固定电风扇。

4.5.11 行政办公用房75%以上的主要功能空间,教室80%以上的主要功能空间室内采光系数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 50033的要求。4.5.12 教学用房的平面布局和空间功能安排合理,减少相邻空间的噪声干扰以及外界噪声对室内的影响。

4.5.13 各类教学用房控制混响时间,避免不利的反射声,提高语言清晰度。各类教学用房的混响时间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的有关规定。

4.5.14 建筑出入口和主要活动空间无障碍设施的设置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的要求。

4.5.15 根据校园布局及建筑特点,合理设计窗口外遮阳装置,降低空调能耗,改善室内热环境。

优选项

4.5.16设置室内空气质量监控系统,保证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4.5.17采用合理措施改善教室、办公等室内空间或地下空间的天然采光效果。

4.6 运行管理

控制项

4.6.1 建立绿色校园运行管理组织机构,制定并实施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保与绿化管理等制度,制定突发事件预案与预警机制等运行管理制度。

4.6.2 校园后勤部门定期对校车、运动器械等涉及安全的设施进行检查维护。

4.6.3 分类收集和处理废弃物,且收集和处理过程中无二次污染。对校园运行过程中废气、废水排放前进行无害处理,实现达标排放。对实验室有害废物或危险品应有专人处理或回收,实行严格管理。

一般项

4.6.4 学生、教工和家长参与校园运营管理中,及时反馈并解决问题。学校建设与管理应符合《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的要求。

4.6.5 相关设施、设备、管线的设置便于诊断、维修、改造和更换,如有通风空调设备的定期清洗。

4.6.6 栽种和移植的树木成活率大于90%,植物生长状态良好。采用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技术,规范杀虫剂、化肥等化学药品的使用,有效避免对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的损害。

4.6.7 对自然或人工景观进行精心维护,对水系水质进行定期监控,对山峰、坡地等进行绿化覆盖,防止水土流失。

4.6.8 后勤部门定期对后勤管理和设备运行人员进行绿色校园运营管理培训,组织同行交流。

优选项

4.6.9 建设绿色校园智能化运行管理系统,管理系统功能完善合理,校园内的用水、用电、用暖等设备均能分项计量并与智能管理系统合理结合,系统有效运行。

4.6.10 学校周边划定接送车辆专用临时停车区域,并有专人指挥管理,不影响城市交通;对交通不便的学校有学生专用通勤车辆。

4.6.11 定期进行运行管理体系外部评估审查。

4.6.12 绿色校园运营管理采用创新技术和创新方法。

4.7教育推广

控制项

4.7.1 学校围绕绿色校园创建,将环境教育纳入学校的年度教学计划中,在制度和资金上保障绿色校园创建活动的持续性和有效性。学校在相关学科的教学中落实渗透环境教育,有切实可行的措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环境知识、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4.7.2 学校组织针对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的培训和专题研讨会,增强教师和后勤部门员工参与绿色校园创建的能力。鼓励教师开发相关专题性的各类课程,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对学生环境教育活动的指导能力。

4.7.3 围绕绿色校园创建,学校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征文、摄影、讲演、辩论、模拟游戏、社会调查等形式多样的教育宣传活动,发挥学生在创建绿色校园中的行动力和创造力。

4.7.4 学校充分利用学校的黑板报、校刊、广播、有线电视、网络等各类宣传媒体,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绿色校园创建宣传活动,提高全体师生员工参与绿色校园建设的意识和责任感。

一般项

4.7.5 学校依托绿色校园创建,启动绿色校园文化建设,制定绿色校园文化发展规划,规划内容包括目标定位、行动计划、人力及财务资源保障、时间节点、评估考核等。

4.7.6 学校建立绿色校园创建信息发布制度,通过校园网络、简报等形式定期公开学校节能、节水、节材和绿化等方面的信息,便于广大师生员工、家长和社区居民等公众了解、监督和支持参与创建的全过程。

4.7.7 学校创建绿色校园需要主动整合社区的各类资源,同时鼓励学生走进社区,组织开展面向社区居民的形式多样的环保宣传活动。

4.7.8 绿色校园的创建活动要与家庭教育相互促进,既要求家长支持配合绿色校园的创建工作,也要求学生带动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环境行为和生活方式。

4.7.9 学校加强与所在地相关的政府机关、环保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机构的联系,邀请专业人士为创建绿色校园提供技术支持。

优选项

4.7.10 学校能根据所在地特定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文化(如民族、宗教)条件,将环境教育作为学校办学特色,把绿色校园创建的经验主动辐射到周边学校,在当地社区起到示范性作用。

4.7.11 学校参与全国“中小学校绿色校园创建成果评比”年度活动并获得相关奖项,或者在省市级层面的会议上宣传参与绿色校园创建的经验。

4.7.12 学校建成当地(县、区、市)宣传绿色校园与生态环保知识的科普教育基

地,鼓励学生开展节能、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科技创新活动,积极参与国际和国家级以及各地区举办的环境保护类的多种活动和竞赛。

4.7.13 学校在创建绿色校园过程中特色鲜明,在较大地域范围内具有推广价值的发明创造。

5 高等学校

5.1 规划与可持续发展场地

控制项

5.1.1 校园场地建设不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

5.1.2 学校不建设在地震断裂带、地质塌裂、暗河、洪涝等自然灾害易发及人为风险高的地段和污染超标的地段。校园场地与污染源的距离符合对各类污染源实施控制的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5.1.3 学校教学楼、行政楼等公共建筑布局保证室内外的日照环境、采光和通风的要求,满足城市规划有关高等学校日照标准的要求。学生宿舍满足现行行业标准《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 36有关宿舍建筑日照标准的要求。

5.1.4 学校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的规定。校园总平面规划设计注意噪音源及噪音敏感建筑的合理布局,必要时采取隔离及降噪措施。

一般项

5.1.5 生均学校用地指标要求如下:

1 普通高等学校,中心城地区生均用地一般为35m2/生,中心城外地区生均用地一般为47m2生;

2 重点高校或特殊类型高校(如体育院校、农业、园林院校等),应根据现行标准具体研究, 确定其用地及建筑指标。

5.1.6 中心城地区普通高校用地的容积率根据学校用地面积规模确定:

1 用地面积大于100hm2时,容积率一般为0.8~0.9;用地面积大于50hm2且小于100hm2时,容积率一般为0.8~1.2;用地面积<50hm2时,容积率一般为

1.2~1.6。

2 中心城外地区普通高校用地的容积率一般为0.6~0.8。

5.1.7 学校绿地率应高于国家及相关地区标准,不低于3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低于2㎡。

5.1.8 改建、扩建项目充分利用尚可使用的场地、设施及建筑,各项公用和体育设施应尽量向当地提供社会协作。

5.1.9 保证校园及周边环境的景观建设质量,改善室外热环境,室外日平均热岛强度不高于1.5℃。

5.1.10 建筑总平面设计有利于冬季日照并避开主导风向,夏季则利于自然通风。建筑主朝向选择本地区最佳朝向或接近最佳朝向。

5.1.11 绿化物种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选用耐候性强、病虫害少、对人体无害、能体现良好生态环境和地域特点的植物;采用包含乔、灌木的复层绿化,减少单纯的草坪绿化。

5.1.12 校园选址和出入口的设置方便学生及教职员工充分利用公共交通网络,校园出入口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距离不超过500m。

5.1.13 校区非机动车道路、地面停车场和其他硬质铺地采用透水地面,利用园林绿化提供遮阳,室外透水地面面积比不小于55%。

优选项

5.1.14 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停车场设计合理,集中(地下或半地下)停放率大于60%。

5.1.15 优化土地利用,鼓励利用改良后的荒地、废弃地进行校园设施建设。校园应倡导对校园文物和反映学校历史的古建筑及设施的保护。

5.2 节能与能源利用

控制项

5.2.1 新建和改建主要功能建筑的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符合当地现行同类型建筑节能标准的要求。

5.2.2 采用集中空调系统的建筑,其冷热源设备的性能参数符合当地现行公共建筑节能标准的相关规定;采用房间空间调节器的建筑,房间空气调节器的能效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12021.3的最低要求。

5.2.3 采用集中采暖或集中空调系统的建筑,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室温调节设施。

5.2.4 不采用电热锅炉、电热水器作为直接采暖和空气调节系统的热源。

5.2.5 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规定的现行值,夜景照明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高于现行行业标准《城

小学绿色学校申报材料范文(4篇)

小学绿色学校申报材料第一篇 一、学校简介 常村矿小学位于常村矿社区的东南面,空气清新,环境优雅。始建于1988年,校园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教学楼、实验楼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现设2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095人,教职工63人。配备有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微机室、德育室、红领巾广播站、多功能教室、舞蹈排练室、美术活动室、卫生保健室等17个专用教室。学校建有篮球场、乒乓球场、羽毛球场、体育器材活动场地、300米环形跑道。绿色面积达7800平方米,尤其是学校因地制宜地开拓了绿色生命带、树荫栖息长廊等,教学楼前的两块植物园,成长着孩子们亲自种下的花草,是大家辛勤劳动的结晶,教学楼前的七棵梧桐树是师生在建校初期共同种植的,昔日的小树苗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上面挂着孩子们自己动手给小鸟做的“家”。校园绿色覆盖率达60%以上。校园环境整洁幽雅,教学设施配套齐全,常规管理规范有序。绿色教育、养成教育、书香教育已成为学校办学特色,常村矿小学是一所充满活力、充满和谐、充满绿色的学校。 二、健全组织,完善制度,统一认识,加强领导。 1、健全组织,完善制度 我校自八八年建校以来,一直把创建绿色式学校,实现环境育人作为一项重

的工作来抓,为了做好创建绿色学校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学校首先成立了创建绿色学校领导小组,校长为组长,书记为副组长,政教处、大队部、教导处、教研室和教研组长为成员的“常村矿小学创建绿色学校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网络工作图,各个部门明确创建任务,分工到人,制定学校环境规章制度和文明环保公约,各负责人制定年度绿色学校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把学科教育、课堂渗透、主题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环境改造、活动宣传等工作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与开展。 2、组织学习,提高认识。 以校本培训为基本途径,组织全员学习,致力打造一支热爱环境教育事业,观念领先的教师队伍,通过学习《关于2011年度开展创建“绿色学校”工作的通知》等有关文件,增强教职工意识,通过观看专家讲座和环保宣传片,让教职工了解环境知识,通过举办各种环保活动让教职工重视环境教育。学校也充分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宣传栏、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在全校学生中开展环保宣传和教育,号召学生争做“环保小明星”。 三、有机结合,多方渗透,扎实做好环境保护教育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学校求各学科结合各学科特点,以教材为本,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因

绿色校园评价标准

中国绿色建筑委员会标准 绿色校园评价标准Evaluation Standard for Green Campus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 2013年3月

关于发布《绿色校园评价标准》的公告 各有关单位: 为推进绿色校园评价工作,现发布《绿色校园评价标准》,编号为CSUS/GBC 04 - 2013,自2013年4月1日起实施。 《绿色校园评价标准》可作为我国开展绿色校园评价工作的技术依据。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 二〇一三年三月七日

前言 本标准根据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的要求,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而成。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中小学校评价标准,5、高等学校评价标准。 本标准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负责管理,由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绿色校园学组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同济大学(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文远楼2楼,邮编:200092)。 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 同济大学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参编单位: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沈阳建筑大学 山东建筑大学 浙江大学 苏州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上海市世界外国语小学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吴志强石铁矛汪滋淞田慧峰王崇杰 吴永发葛坚吕伟娅薛一冰徐燊 高庆龙陈胜庆王小平张琦栗德祥 田真华颖龚敏刘艳峰杨柳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许溶烈赖明王有为毛志兵袁镔 程大章王清勤李俊奇穆怀泽

创建绿色学校三年规划

楼古中学创建长沙市“绿色学校”三年规划 (2014-2016年) 为进一步贯彻可持续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提高我校师生的文明素养和环保意识,普及环保知识,树立良好的环境道德观,培养一代具有较强环保意识、生态文明的中学生,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努力创建长沙市级绿色学校,特制订此规划。 一、指导思想 “绿色学校”的创建活动,是环境教育的有效载体,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绿色学校”的任务,就是要将人类、非人类生物、人与自然关系三个层次共同体的生存方式,用“绿色理念”认识其规律、规范其行为。理解三个层次共同体的生存方式,确立起人与自然关系中由自然到必然的人类义务和责任,树立“绿色意识”,即生存的可持续意识,发展的环境道德意识和公众的参与意识。 二、创建目标 按照《创建长沙市绿色学校考核标准》中的要求,构建以环保教育为中心,以各科教学渗透环境教育为手段,以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为载体的学校教育体系,推动学校环境教育的发展,增强全校师生的环境意识,提高学校的环境教育质量及效果。不断加大环境教育力度,营造浓厚的环保教育氛围,促使学生形成环保意识和可持续的观念,力争营造一个真正美好的绿色校园。 (一)引导师生关注环境保护问题,掌握基本的环境科学和法律知识。 (二)逐步培养师生对环境负责任的精神,关心校园环境,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三)教育师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水电,关心校园环境,积极参与环保。 (四)将环境意识和行动贯穿于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和校园建设。 (五)教育学生树立热爱自然和保护地球的高尚情操。 (六)使校园环境易于学生学习和生活。

小学绿色学校申报材料(4篇)精选

小学绿色学校申报材料(4篇) 温馨提示:本文是笔者精心整理编制而成,有很强的的实用性和参考性,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 编辑,并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套用。 小学绿色学校申报材料第一篇: 一、学校简介: 常村矿小学位于常村矿社区的东南面, 空气清新, 环境优雅。始建于1988年, 校园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 教学楼、实验楼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 现设24个教学班, 在校学生1095人, 教职工63人。配备有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微机室、德育室、红领巾广播站、多功能教室、舞蹈排练室、美术活动室、卫生保健室等17个专用教室。学校建有篮球场、乒乓球场、羽毛球场、体育器材活动场地、300米环形跑道。绿色面积达7800平方米, 尤其是学校因地制宜地开拓了绿色生命带、树荫栖息长廊等, 教学楼前的两块植物园, 成长着孩子们亲自种下的花草, 是大家辛勤劳动的结晶, 教学楼前的七棵梧桐树是师生在建校初期共同种植的, 昔日的小树苗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 上面挂着孩子们自己动手给小鸟做的家。校园绿色覆盖率达60%以上。校园环境整洁幽雅, 教学设施配套齐全, 常规管理规范有序。绿色教育、养成教育、书香教育已成为学校办学特色, 常村矿小学是一所充满活力、充满和谐、充满绿色的学校。 二、健全组织, 完善制度,统一认识, 加强领导。 1、健全组织, 完善制度 我校自八八年建校以来, 一直把创建绿色式学校, 实现环境育人作为一项重的工作来抓, 为了做好创建绿色学校工作, 进一步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学

校首先成立了创建绿色学校领导小组, 校长为组长, 书记为副组长, 政教处、大队部、教导处、教研室和教研组长为成员的常村矿小学创建绿色学校工作领导小组, 形成了网络工作图, 各个部门明确创建任务, 分工到人, 制定学校环境规章制度和文明环保公约, 各负责人制定年度绿色学校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把学科教育、课堂渗透、主题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环境改造、活动宣传等工作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与开展。 2、组织学习, 提高认识。 以校本培训为基本途径, 组织全员学习, 致力打造一支热爱环境教育事业, 观念领先的教师队伍, 通过学习《关于20__年度开展创建绿色学校工作的通知》等有关文件, 增强教职工意识, 通过观看专家讲座和环保宣传片, 让教职工了解环境知识, 通过举办各种环保活动让教职工重视环境教育。学校也充分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宣传栏、黑板报等多种形式, 在全校学生中开展环保宣传和教育, 号召学生争做环保小明星。 三、有机结合, 多方渗透, 扎实做好环境保护教育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学校求各学科结合各学科特点, 以教材为本, 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因素, 选准切入点和结合点, 对学生进行渗透式教育, 并与最新科技发展、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环保生态资源等内容联系起来。比如科学课讲绿色食品, 思品课讲节约资源和变废为宝, 语文课教孩子写保护环境的文章, 美术课交给学生用纯真的绘画语言表达爱我家园的情感, 这样把环保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内容来抓。通过学科的渗透, 让学生知道节约能源, 不浪费水电、粮食, 保护环

绿色学校创建实施方案

高坝店镇第一初级中学 创建县市级“绿色学校”活动的实施方案 创建县市绿色学校是深化环境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是规范学生行为习惯,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办学品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师生的环境意识,树立良好的环境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序、高效地完成我校创建市级绿色学校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为主题,以人和自然和谐发展为主线,以提高环境意识为出发点,以深化环境教育、推进学校素质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为目标,通过管理和教育的各个环节渗透环保内容,进一步绿化、美化、净化学校生态环境,全面提升师生环境意识和素养,力争通过市级绿色学校的评估验收。 二、基本原则: 在创建工作中,要始终遵循“四结合”原则,即:环境教育、养成教育和素质教育相结合原则;常规管理、生态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原则;综合实践活动和社区环保活动相结合原则;学校统筹规划、处室密切配合和师生全员参和相结合原则。 三、创建目标: (一)近期目标: 强化环保教育,初步形成环保意识,创建县市级“绿色学校”。 (二)远期目标 提升师生强烈的环保意识,形成自觉的环保习惯,争创省级“绿色学校”。 四、实施步骤: 1、宣传发动阶段(2011年3月) 全面发动创建“绿色学校”的宣传和组织工作,动员全体教职工,学生积极参和,形成强大的宣传声势。 2、实施阶段(2011年4月——2008年8月) 全面开展创建“绿色学校”的各项工作和活动,把环境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中,以“绿色学校”的创建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不断进步。 3、总结和深化阶段(2011年9月) 总结前阶段的工作成效和存在问题,把各项创建工作进一步扩大和深

绿色学校申报材料的内容及相关要求

绿色学校申报材料的内容及相关要求 一、绿色学校申报材结构 ↑ 二、申报材料的有关要求和说明 A.绿色学校(幼儿园)申报表 按照要求,以打印形式填写。 B.绿色学校创建工作自评报告 a. 陈述事实清楚,可按照学校概况、创建过程和成果、存在问题和不足三部分撰写; b. 体现创建绿色学校的基本思路、指导思想、特色; c. 重点反映获得市级绿色学校(幼儿园)到申报省级绿色学校(幼儿园)的创建过程。 d. 以省级绿色学校(幼儿园)评估标准全面衡量创建工作的业绩和不足; e. 内容精要,一般不要超出3000字。

C.支持性材料: C1. 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构成、职责分工和运作 以图表形式说明绿色学校领导小组构成、分工和开展工作情况,以及有关记录 C2. 近三年内创建工作计划和实施报告 2005年—2007年逐年(学期)的《创建绿色学校工作计划》和《创建绿色学校工作实施报告》。 C3. 绿色学校创建工作文档总目录和主要管理文件 a.应编制一份《绿色学校创建工作大事记》。 b.目录的编号要与学校实际保存的文档资料相一致。 c.学校的环境管理、环境教育管理的相关方针、目标、决定、规章制度、重要 通知等。 C4. 学校负责人和主管教师参加培训情况 a.学校领导和教师参加市以上环境教育、绿色学校专题培训的证明材料(证书、 证明)复印件和有关记录; b.培训证明要附培训日程表或培训通知。 C5. 开展环境教育主题活动总目录及典型个案 a.编制一份学校开展环境教育主题活动及或奖情况一览表; b.选1—2个典型活动,提供能追溯其策划—实施—总结过程的材料。 C6. 节约资源能源制度、措施和绩效 a.学校节水、节电、节约纸张和其它资源、能源(煤、燃气、柴油、粮食)的管 理制度、采取相应措施和师生响应情况; b.要注重及时分析、总结近两年来学校开展节约活动所产生的绩效和不足,要提 供相应的统计数据,可用图表的形式说明,并附资源、能源消耗的相关票据的复印件。 C7. 校园污染源的识别、控制和治理情况 a.实施垃圾分类: ·实施垃圾分类的有关制度、措施及有针对性的全员培训情况; ·垃圾箱及其设置和投入使用情况; ·可利用资源的回收利用(包括处理给废品收购站)情况,提供相应的数据和记录; ·对实验室、文印室、医务室产生的有害废弃物的控制和妥善处置; b.水、气、噪声污染的控制: ?食堂、实验室、浴室、校办工厂等处的污水、废气、噪声排放是否符合当地 环保部门的要求,必要时应提供主管部门的检测报告或相关的证明材料; ·校园内池塘、水井及饮用水的水质是否符合规定的环保和卫生要求。

中学创建绿色学校工作计划

中学创建绿色学校工作计划 中学创建绿色学校工作计划 随着人类社会科学事业的日益发展及地球人口的不断增加,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环境素养是人的现代素质的.基本内容之一,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对中学生加强环境保护教育,增强“环保”意识,有利于积极开展“环保”教育,学校提出以下工作意见: 一、加强教师“环保”意识,提高教师对“环保”的认识。 教师是进行环境教育的主要力量。在进行“环保”教育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教师要不断学习,了解当前世界三大社会问题之一是保护环境。了解当前对环境保护的几大问题:如保护水源、保护森林、保护生态平衡、净化空气……不断提高认识,增长知识。有机地与日常教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尤其是将环保意识的培养与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以加强品德教育促进环保意识的提高。 二、制订计划,落实内容,积极开展有效“环保”教育。 1、各年级要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制订每学期“环保”教育计划。学校根据各年级学生特点,制定了不同的教育目标、内容和实践活动要求。每年级集体开展环境教育活动至少一次,各班级根据年级计划,结合学生特色开展环境保护和环境科学知识的系列教育。可以开展“环保在身边”、“地球是我家”等主题班会或年级活动,结合春、

秋游活动和环境保护日等开展教育。 2、社会、语文、科学、数学、地方课程等各学科结合学科特点,从课堂主渠道渗透环境教育。充分挖掘,教育题材,在原课文知识点上渗透,保证“环保”教育既有内容,又有效果,又不加重学生负担。 3、根据计划,制订宣传计划,设计活动方案,使“环保”教育不断持续。 三、结合环保节日,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 3月12日植树节,4月30日世界无烟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4月的爱鸟周活动,6月5日世界环境日等一系列的节日提供了教育的时机和内涵。 四、组织活动,加强实践。 1、各班根据学校工作计划,有计划地开展班队活动课1~2次。 2、各班要在每学期出有关“环保”方面黑板报或宣传栏1次。 3、根据学校需求,每学期进行环境考察社会实践活动一次。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涿鹿县职教中心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课堂教学要以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为基本依据,贯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科学教育观,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活动与独立思考,切实搞好基础技能教学,注重提高学生的能力,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课堂教学通过现场教学实践的方式进行。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当前的教学任务,正确确定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各种能力,以及理性精神等方面应获得的发展。教学目标的陈述应准确而没有歧义,使目标成为评价教、学结果的依据。 2.教学内容。 正确分析本堂课中学生要学习的各部分知识的本质、地位及其与相关知识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包括对所教学的知识的本质及其深层结构的分析;对如何选择、运用与知识本质紧密相关的典型材料的分析;对如何从学生的现实状况出发重新组织教材,将学过的知识自然融入新情景,以旧引新,以新强旧的分析;对如何围知识的本质及逻辑关系,有计划地设置问题系列,使学生

得到思维训练的分析等等。 3.教学过程。 正确组织课堂教学内容:正确反映教学目标的要求,重点突出,把主要精力放在关键性问题的解决上;注重层次、结构,张弛有序,秩序渐进;注重建立新知识与已有的相关知识的实质性联系,保持知识的连贯性、思想方法的一致性;易错、易混淆的问题有计划地复现和纠正,使知识得到螺旋式的巩固和提高。在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内提出“问题系列”,使学生面对适度的学习困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全体学生开展独立思考,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参与度,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本质,建立相关知识的联系。 精心设计练习,有计划地设置练习中的思维障碍,使练习具有合适的梯度,提高训练的效率。 恰当运用反馈调节机制,根据课堂实际适时调整教学进程,为学生提供反思学习过程的机会,引导学生对照学习目标检查学习效果,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遇到的学习困难。 4.教学资源。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需要,恰当选择和运用教学媒体,有效整合教学资源,以更好地揭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本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知识,发展思维。其中,信息技术的使用注意遵循必要性、有效性、平衡性、实践性等。 5.教学效果。

学校创建市级绿色学校汇报材料(精)

学校创建市级绿色学校汇报材料 船形乡学校位于船形乡新生村,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农村寄宿学校,学校的前身是船形中学和船形乡中心小学,1999年8月两校合并,更名为船形乡学校。船形乡学校现有学生463人,教师43人。学校在201X年3月成为了炎陵县第一批省“合格学校”,同年底顺利的通过了市“平安校园”的评估验收,201X 年被评为县星级学校。目前学校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各项设施齐全,功能室完备,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赢得了上级部门和社会的一致好评和广泛赞誉,是莘莘学子求学的乐园。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为学校创建工作保驾护航。 自201X年初确定学校创建市级绿色学校以来,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学校的创建工作。县人大古友发主任在百忙之中先后两次来到学校,召开专门会议布置和指导学校的创建工作;欧阳鹏志、盘淑芳两位副县长也先后对学校的创建工作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和意见;县人大财经委的吴主任、刘主任和环保局的郭局长多次来到学校督查创建工作;财政局、水电局和物价局对学校的创建工作给予了大力的支持;教育局、乡党委政府更是把学校的创绿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来抓,陈黎明局长先后五次带着相关股室长来到学校督查和指导创建工作,为学校出谋划策;乡领导欧书记、谭乡长、陈主席、罗副乡长为学校排忧解难,

耐心的与农户交涉协商,征收了农户的闲杂房屋,把学校的教学区和生活区连成了一片,实现了师生多年的夙愿,打破了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 二、学校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师生创建认识 为加强领导,使创建工作有序有效的开展,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其他处室人员和班主任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做到责任分工明确,各部门互相配合。 为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学校举行了“从我做起,积极创建绿色书香校园”的动员大会,会上就“什么是绿色学校”、“为什么要创建绿色学校”和“怎样创建绿色学校”作了探讨,会后全体师生在誓词上宣誓并签名。学校还编印了一本《绿色校园建设校本教材》,学校以校本培训的方式,组织师生学习,并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栏、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在全校师生中开展环保宣传和教育,号召学生争做“环保小卫士”,定期评选“绿色优秀班级”。 通过广泛而深入的学习教育活动,使我们认识到:创建绿色学校是贯彻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的需要,是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是改善育人环境、提高办学档次的需要,更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创建工作不仅能推动校园建设,而且能促进学校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对素质教育的深化,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最新整理绿色的希望解说词实验中学创建绿色学校纪实.docx

最新整理绿色的希望(解说词)-实验中学创建绿色学 校纪实 绿色的希望(解说词)-*实验中学创建绿色学校纪实 ——**实验中学创建绿色学校纪实 在中国艺术之乡、中国石刻之乡——**,有一所因教学质量高而引起社会、家长广泛瞩目的花园式的学校,她就是有着“美丽学校”、“绿色学校”、“园林式”单位之称的——**实验 中学。 **实验中学前身是**师范学校, 8月遵省教厅批复,与xxx中学强强联合,组建成新的**实验中学。校园占地面积达㎡,错落有致的楼宇建筑约㎡,艺术综合楼、理化实验室、现代信息技术中心、图书馆、生物园和正在修建的科技实验楼等一大批现代化的教学设施配套齐全,横贯学校的xxx河边种有地被菊、雪松、银杏、柳树。香蕉园,生物园点缀其间。校园内栽种有高大树木余棵,花草树木多种,垂直绿化和草坪绿化面积达㎡,绿化覆盖率达53.7。校园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小桥流水,荷湖喷泉,一派田园风光。走进实验中学校,处处都感觉到绿色的存在。从班级的黑板报、手抄报,到学校的宣传栏、橱窗、实中简报,再到《实中校园报》、广播台、校园电视台;从校园随处可见的标示、标牌到图书馆书库阅览室的书刊、报纸、艺教部的书画作品等等,都体现着绿色理念的熏陶。食堂卫生洁净,公共区域干净整洁,道路走廊无泥土,阴沟渠道无污浊物,垃圾分类处理、及时拖运销毁;校园内无噪音、无烟尘、无污染,达到了高标准的绿化、美化、净化的要求。

合校伊始,学校就提出了让学生“在世界的概念下熏陶,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的办学理念,把对学生进行生态环境教育,创建生态学校,增强师生的环境意识,提高师生的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作为办学宗旨,在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教育方面,确定“三优先”原则,经费优先投入,活动优先安排,设备优先保证,从学校创办至今,总计用于绿化环境建设的总投入就达元。 年,为配合创建绿色学校活动,学校依据《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和学校特点,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由有关科室学科教师、学生代表组成的“绿色学校”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和办事小组,同年月份三次召开了有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参与的创建绿色学校动员大会,制订了年至年长远而具体的活动实施方案《**实验中学学校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道路开始了。 为全面实施绿色工程,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能力,学校把各门学科、各种活动与环境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成功地创立了环境教育与课堂、科技、艺术、英语、德育相结合的“五结合”环境教育特色。 教师们千方百计通过多种渠道向学生传授环境科学知识:语文课上,老师在讲写景散文时引导学生领略优美环境,陶冶性情;生物课上,组织学生认识研究各种植物和动物,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课外活动课时,给学生讲全球十大环境污染、酸雨的形成及危害;手工课上,如何将废品再利用,制作成精美的手工作品,成了最主要的课题。课余时间,学校组织学生收看“动物世界”、“人与自然”等专题片,还请生物学教授和环保专家来学校进行环保科普知识讲座。

各学科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各学科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语文学科教学评价标准 教学目标 1、在语文学习中培养学生高尚、健康的积极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2、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方法,学会思维,学会交流,学会探究,学会体验。文本使用 1、教师能准确把握教材,有自己的独特感悟。 2、教师能积极开拓课程资源,使课内语文学习、实践与课外活动、生活结合起来。 课堂实施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关注学生的状态,激活学生的思维,努力使语文课堂变得生动,充满感情。 2、抓住文本中有价值的语言信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有一定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能力。 3、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鼓励学生交流、探究,带动学生亲历读书过程,帮助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并学会运用。 教学效果 1、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表达、交流,声音洪亮,口齿清楚,表达参与面达到80%。 2、能基本达到教学预设目标,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数学学科教学评价标准 教学理念 1、体现教为学服务,课堂教学组织、调控从学生需要出发,而不是为程序的完成。 2、师生、生生平等,共同发展。 3、关注并保护学生的个性发展,学习氛围和谐。 4、能以积极的态度,欣赏的眼光,多样的方式评价、鼓励学生。 教学目标 1、目标确立全面、恰当、具体,符合学段目标要求。 2、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认知程度,适应学生发展需要。 教学策略 1、问题设置新颖、开放,学习方式选取灵活,学生思维活跃,交流的信息量大。 2、要有培养学生自我表现、创新能力的具体措施体现,并提供相应的时间、空间。 3、学习过程突出学生的自行探究,创设问题情境,利于学生全面参与。 4、适时、恰当的选择运用学习材料,学生易于操作,易于合作研究。 5、恰当、自然地体现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6、引导、设问及时,适度,有助于学生思维发展(得到深化,引发思辨)。 7、恰当选用各种媒体,突出实效。 8、教材的使用、修改、创编具有科学性,合理、正确,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 9、教学语言简洁、准确、生动,独立使用媒体,操作熟练。 教学效果 80%以上的学生掌握本节课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及基础技能。 英语学科达标课教学评价标准 教学理念

绿色学校申报材料 (1)

王奔镇中心小学绿色学校申报材料一、学校简介: 王奔镇以解放前在此地牺牲的“王奔烈士”命名,位于双辽市南部,距市区15公里。地处东辽河北岸,西辽河东岸。位于两条辽河夹角地带的吉林、内蒙古、辽宁三省交界处,西与内蒙古科左后旗金宝屯镇毗邻,南与辽宁省昌图县三江口镇隔河相望,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王奔镇中心校成立于1920年,校名为“高家炉小学”,几经改名和迁址,最后于1972年迁至新校址(现王奔一屯),沿用至今。王奔镇中心校小学是一所有着97年历史的学校。 学校以“筑牢基础、提升质量、彰显个性、全面发展”为办学理念,逐步形成了“八化六园林”的绿色学校建设模式。“八化”即发展均衡化、校园公园化、校舍楼房化、队伍专业化、管理精细化、教学特色化、办公电子化、手段数字化;“六园”即快乐生活的校园、陶冶情感的校园、积极求知的校园、平安和谐的校园、助力智慧的校园、浓郁书香的校园; 二、创建绿色学校的主要做法: (一)以健全领导机制为绿色校园提供保障。 学校领导班子对该项工作的重视与组织管理,直接决定了创建工作过程的务实与成效。我校成立了以一把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的学校领导小组,实行责任到人,明确了

各自的工作职责。领导小组率先学习有关理论,不断强化“绿色学校”环境教育的理念;制定环境教育实施方案,制定开展环境教育、创建“绿色学校”的计划,做到了一把校长亲自抓,学校领导班子直接抓的高效管理制度;做到了环境教育工作有计划,有安排,有总结,有检查,并把环境教育纳入了学校整体工作之中。为学校成功开展创建“绿色学校”提供了必要的组织保证。 (二)将环境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为绿色校园提供保证。 课堂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渗透环境教育是环境教育的有效形式,各学科认真进行渗透教育,把环保教育寓于教学之中。学校要求教师必须着力挖掘教材中的环保素材,结合实际生活,做好环境教育工作,运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把环境教育真正落实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并力求做到紧扣教材,自然贴近,有意渗透,持之以恒。 学校要求各学科要结合各学科特点,以教材为本,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因素,选准切入点和结合点,对学生进行渗透式教育,并与最新科技发展、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环保生态资源等内容联系起来。比如科学课讲绿色食品,思品课讲节约资源和变废为宝,语文课教孩子写保护环境的文章,美术课交给学生用纯真的绘画语言表达爱我家园的情感,这就把环保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来抓。通过学科的渗透,让学生知道要节约能源,不浪费水电、粮食,保

绿色学校申报材料

篇一:“绿色学校”申报材料 “绿色学校”申报材料 ---实施环境教育创建绿色校园 一、学校简介: 常村矿小学位于常村矿社区的东南面,空气清新,环境优雅。始建于1988年,校园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教学楼、实验楼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现设2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095人,教职工63人。配备有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微机室、德育室、红领巾广播站、多功能教室、舞蹈排练室、美术活动室、卫生保健室等17个专用教室。学校建有篮球场、乒乓球场、羽毛球场、体育器材活动场地、300米环形跑道。绿色面积达7800平方米,尤其是学校因地制宜地开拓了绿色生命带、树荫栖息长廊等,教学楼前的两块植物园,成长着孩子们亲自种下的花草,是大家辛勤劳动的结晶,教学楼前的七棵梧桐树是师生在建校初期共同种植的,昔日的小树苗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上面挂着孩子们自己动手给小鸟做的“家”。校园绿色覆盖率达60%以上。校园环境整洁幽雅,教学设施配套齐全,常规管理规范有序。绿色教育、养成教育、书香教育已成为学校办学特色,常村矿小学是一所充满活力、充满和谐、充满绿色的学校。 二、健全组织,完善制度 ,统一认识,加强领导。 1、健全组织,完善制度 我校自八八年建校以来,一直把创建绿色式学校,实现环境育人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为了做好创建绿色学校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学校首先成立了创建绿色学校领导小组,校长为组长,书记为副组长,政教处、大队部、教导处、教研室和教研组长为成员的“常村矿小学创建绿色学校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网络工作图,各个部门明确创建任务,分工到人,制定学校环境规章制度和文明环保公约,各负责人制定年度绿色学校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把学科教育、课堂渗透、主题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环境改造、活动宣传等工作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与开展。 2、组织学习,提高认识。 以校本培训为基本途径,组织全员学习,致力打造一支热爱环境教育事业,观念领先的教师队伍,通过学习《关于2011年度开展创建“绿色学校”工作的通知》等有关文件,增强教职工意识,通过观看专家讲座和环保宣传片,让教职工了解环境知识,通过举办各种环保活动让教职工重视环境教育。学校也充分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宣传栏、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在全校学生中开展环保宣传和教育,号召学生争做“环保小明星”。 三、有机结合,多方渗透,扎实做好环境保护教育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学校要求各学科要结合各学科特点,以教材为本,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因素,选准切入点和结合点,对学生进行渗透式教育,并与最新科技发展、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环保生态资源等内容联系起来。比如科学课讲绿色食品,思品课讲节约资源和变废为宝,语文课教孩子写保护环境的文章,美术课交给学生用纯真的绘画语言表达爱我家园的情感,这样把环保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来抓。通过学科的渗透,让学生知道要节约能源,不浪费水电、粮食,保护环境;要爱护动植物;要会变废为宝,重复使用,节约资源,减少污染;还要知道吃东西要选择绿色食品等。 2、在德育教育中渗透环保教育 学校一直很重视素质教育,并将环保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培养少年儿童热爱大自然、保护地球家园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保理念,作为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的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每年都在春季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学雷锋“我是环保小卫士”的活动,学生走出校园,走到社区,捡烟头、捡塑料袋、擦墙,擦门等,学

绿色校园及其评价标准

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在学校全面的日常管理工作中纳入有益于环境的管理措施,并持续不断地改进,充分利用学校内外的一切资源和机会全面提高师生环境素养的学校。 绿色校园是1996年《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中首次提出的。它强调将环保意识和行动贯穿于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和建设的整体性活动中,引导教师、学生关注环境问题,让青少年在受教育、学知识、长身体的同时,树立热爱大自然、保护地球家园的高尚情操和对环境负责任的精神;掌握基本的环境科学知识,懂得人和自然要和谐相处的基本理念;学会如何从自己开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积极参和保护环境的行动,在头脑中孕育可持续发展思想萌芽;让学校里所有的师生从关心学校环境到关心周围、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关心世界,并在教育和学习中学会创新和积极实践。这一活动不仅带动了教师和学生的家庭、还通过家庭带动了社区、通过社区又带动公民更广泛地参和保护环境的行动。它不仅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而且也逐渐成为新形势下环境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一所中等的学校绿化面积应该不少于学校总面积的35%,而现在的绿色校园不仅仅是环境绿化,更重要的是要加入到学科当中,做为理论知识来学习,更要结合实际做实事。 内涵意义 一、“绿色校园”的内涵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导向,在全面的日常工作中将可持续发展思想纳入管理中,通过制订环境管理制度,开展有效的环境教育活动,创设环境保护的文化氛围,促进师生、家长和专家参和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实际行动,全面提高师生的环境素养,共同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绿色校园不仅仅是“绿化校园”,更主张环境教育从课堂渗透扩展到全校整体性的教育和管理,鼓励师生的民主公平地共同参和学校环境教育活动,加强学校和社区的合作和联系,在实践参和的过程中发展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知识、技能、态度、情感、价值观和道德行为,即提高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的环境素养,落实环保行动。“绿色校园”是我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基本战略的具体体现,是21世纪学校环境教育的新方法。 学校首先是一个传播文化的特定的学习场所,是学生获得知识、价值观,行为养成的重要场所,承担着正规环境教育的基本功能。学生在学校中的生活约占学生每天生活的1/3,校园环境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因此通过校园的环境、生活和管理体系传递可持续发展思想尤显重要。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学校也被看作是一个环境问题的制造者,它随时随刻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学校进行环境管理和规划,以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学校环境管理活动本身也是师生参和环境保护实践机会和进行环境教育的资源,

创建“绿色学校”实施方案

创建“绿色学校”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优化办学环境,提高广大师生的环境意识,树立良好的环境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结合湖南省“绿色学校”评价指标和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成立创建工作领导机构 1、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2、工作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创建工作阶段划分及主要工作 第一阶段:3月 1、成立创建领导小组。 2、拟定创建实施方案。 3、举行创建活动启动仪式。 4、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发环保告家长书,进行宣传。 5、对教职工进行环保知识培训。 第二阶段:4月?D?D12月 1、加强学校建设,拓展绿色人文空间。 2、环保知识讲座、书画展,成立环保科技小组并开展活动。 3、编写学科渗透教案,推荐教师上示范课。 4、环保标语征集。

5、电池、饮料瓶等废旧物品回收。 第三阶段:1月?D?D8月 1、“环保在我身边”征文活动。 2、“保护环境,从我做起”进社区义务打扫卫生、护绿活动,发宣传资料。 3、“变废为宝”手工制作比赛。 4、教室、办公室环境卫生评比。 5、邀请市、县绿色文明示范工程办公室进行检查,查漏补缺。 第四阶段:9月?D?D10月 1、收集整理相关资料; 2、申报绿色学校; 3、迎接验收。 三、创建工作分工 1、向湖南省创建“绿色学校”办公室提出申请,召开校长办公会和行政会研究创建事宜,成立创建领导小组并进行责任分工,校园环境建设,每期召开1-2次创建领导小组成员会,研究、落实、检查创建工作。 2、组织学习创建“绿色学校”有关文件,落实、检查创建工作。 3、在全校师生中广泛宣传,召开主题班会,宣传环保常识,倡导绿色文明,推动绿色消费,绿色上网。召开教职工会议。 4、制定“护绿、养绿”活动计划,制定“环保小组”活动计划。 5、利用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对全校师生进行环保宣传,提出要求。 6、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活动,推广环保知识。 7、组织学生参与绿化、美化、净化校园班级评比活动。 8、各学科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绿色校园申报材料

西禅小学“绿色校园”申报自查报告 近几年,学校大力实施创建“绿色校园”活动,从抓制度建设入手,广泛深入开展健康教育、环保教育、美化绿化育人环境,努力创建模范校园、卫生校园,创建节约型学校,使学生的文明习惯和行为习惯有了很大的提高,形成了良好的校风,营造出了一个和谐、文明、健康的育人环境,下面就我校创建“绿色校园”工作做一汇报: 一、加强领导,建设和谐育人环境,努力创建绿色校园。 在开展创建“绿色校园”工作中,我们成立了创建“绿色校园”领导小组,对创建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明确了责任,对创建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首先,我们从制度入手,狠抓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大力宣传创建“绿色校园”的意义,认真抓好学校的综合治理工作,落实安全责任制,狠抓安全管理,广泛宣传并开展健康环保教育,有针对性的开展环保实践活动,在全校强化安全教育、健康环保教育、勤俭节约教育,实施学校育人环境建设,美化绿化校园,结合重大节日对学生进行传统教育和特定教育,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创建卫生校园,同学们从身边的事做起,在搞好环境卫生的同时,重视个人卫生,养成了讲卫生的好习惯,使同学们加深了对卫生与健康的认识,与此同时,我们不断开展养成教育、文明礼貌教育,开展“六个一”活动: (1)努力养成一个好习惯。 (2)认真阅读一本关于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及革命先烈故事的书籍。 (3)为父母尽一份孝心。 (4)为班级(或校园、社区)做一件好事。 (5)为手拉手小伙伴亲手制作一份节日贺卡或小礼物。 (6)精心准备一个才艺节目展示。 形成了良好的校风,营造出了一个和谐、文明、稳定、有序、安全、健康的育人环境。 二、加强环境保护与教育,提高师生的环保意识 几年来,我们在实施创建“绿色校园”活动中,努力加强环境保护与建设,开办环保教育阵地和有针对性的以环保教育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设置橱窗2个、

《中学创建绿色学校汇报》

《中学创建绿色学校汇报》 和谐校园 绿色氛围 ——三房吴初中创市级“绿色学校”工作汇报 一、学校概况 三房初中始建于1948年,历经数次改制,xx年被县政府命名为“三房吴初级中学”。现为四房吴乡窗口学校之一,人口覆盖约 1.5万.校园环境幽雅,风景宜人,是莘莘学子成才的摇篮.学校拥有一支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相对合理精诚团结的教师队伍。现有教师43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33人,合格率77%,中级职称7人,市级以上优秀教师9人,市级骨干教师1人,县级骨干教师3人,市县优秀班主任4人,有十多人分别在国家、省、市等刊物上发表教研论文20余篇。 目前学校占地面积24674平方米,建筑面积3039平方米,硬化面积4779平方米,可绿化面积达100%。教学班12个,学生1096人,其中女生526人占47.99%,住校生813人,其中女生381人,占46.9%。藏书11393册,生均十余册。学校布局合理、教学设施基本齐备;仪器配备达标,六配八室齐全,模式 一、 二、三电教设备全部投入使用。学校将党和政府阳光工程“两免一补”全部落实到位,学校通过召开家长会,广泛征求家长意见,将“一补”全额发放到贫困家长或学生手中。xx年至今享受寄宿生生活

补助1590人次。 xx年12月由河北保定英利新能源集团投资232.9万元捐建的40千瓦光伏电站于xx年3月正式投入使用。该工程是关注西部发展,心系革命老区,支持会宁教育的阳光助学工程。该电站的建成解决了长期以来学校教学及生活用电不足以及费用过高的问题。 近年来,三房初中秉承“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训和“育人是根本、教学是中心、质量是生命、特色是力”的办学宗旨,遵循“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的原则,向教研要质量,向管理求效益,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近几年来学生在全国举行的“英、数、理、化、美”等各项竞赛中,获省级奖6人,市级奖35人。故多年连续受到政府与社会的广泛赞誉:199 9、xx、xx年,四房吴乡人民政府授予“四房吴乡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教育质量稳步上升先进集体”、“校园建设先进单位”;xx年白银市委、市政府授予“白银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xx年会宁县委、县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xx年被白银市委、市政府授予“白银市园林化学校”。xx年3月县委县政府授予;“平安校园”称号xx年高中升学考试综合评比居全县第五名,xx年高中升学考试综合评比居全县第三名在xx年的高中升学考试中,取得了辉煌成绩:共考入重点高中168人,其中考入“宏志班”5人,“博爱班”5人,“联想班”5人,“雨林班”1人,“希望班”5人“奥赛班”3人,“石化班”2人,“青树班”2人,升学率达到49%。xx年又取得优异成绩,共考入重点高中174人,其中“宏志班”3人,“博爱班”3人,“建

绿色学校申报材料

绿色学校申报材料 ok3w_ads(“s004”); ok3w_ads(“s005”); 篇一:“绿色学校”申报材料 “绿色学校”申报材料 ---实施环境教育创建绿色校园 一、学校简介: 常村矿小学位于常村矿社区的东南面,空气清新,环境优雅。始建于1988 年,校园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教学楼、实验楼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现设2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095人,教职工63人。配备有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微机室、德育室、红领巾广播站、多功能教室、舞蹈排练室、美术活动室、卫生保健室等17个专用教室。学校建有篮球场、乒乓球场、羽毛球场、体育器材活动场地、300米环形跑道。绿色面积达7800平方米,尤其是学校因地制宜地开拓了绿色生命带、树荫栖息长廊等,教学楼前的两块植物园,成长着孩子们亲自种下的花草,是大家辛勤劳动的结晶,教学楼前的七棵梧桐树是师生在建校初期共同种植的,昔日的小树苗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上面挂着孩子们自己动手给小鸟做的“家”。校园绿色覆盖率达60%以上。校园环境整洁幽雅,教学设施配套齐全,常规管理规范有序。绿色教育、养成教育、书香教育已成为学校办学特色,常村矿小学是一所充满活力、充满和谐、充满绿色的学校。 二、健全组织,完善制度 ,统一认识,加强领导。 1、健全组织,完善制度 我校自八八年建校以来,一直把创建绿色式学校,实现环境育人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为了做好创建绿色学校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学校首

先成立了创建绿色学校领导小组,校长为组长,书记为副组长,政教处、大队部、教导处、教研室和教研组长为成员的“常村矿小学创建绿色学校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网络工作图,各个部门明确创建任务,分工到人,制定学校环境规章制度和文明环保公约,各负责人制定年度绿色学校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把学科教育、课堂渗透、主题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环境改造、活动宣传等工作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与开展。 2、组织学习,提高认识。 以校本培训为基本途径,组织全员学习,致力打造一支热爱环境教育事业,观念领先的教师队伍,通过学习《关于2011年度开展创建“绿色学校”工作的通知》等有关文件,增强教职工意识,通过观看专家讲座和环保宣传片,让教职工了解环境知识,通过举办各种环保活动让教职工重视环境教育。 学校也充分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宣传栏、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在全校学生中开展环保宣传和教育,号召学生争做“环保小明星”。 三、有机结合,多方渗透,扎实做好环境保护教育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学校要求各学科要结合各学科特点,以教材为本,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因素,选准切入点和结合点,对学生进行渗透式教育,并与最新科技发展、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环保生态资源等内容联系起来。比如科学课讲绿色食品,思品课讲节约资源和变废为宝,语文课教孩子写保护环境的文章,美术课交给学生用纯真的绘画语言表达爱我家园的情感,这样把环保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来抓。通过学科的渗透,让学生知道要节约能源,不浪费水电、粮食,保护环境;要爱护动植物;要会变废为宝,重复使用,节约资源,减少污染;还要知道吃东西要选择绿色食品等。 2、在德育教育中渗透环保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