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油热采

稠油热采
稠油热采

稠油热采技术研究

姓名:张鑫

班级:油工084

学号:080201140424

2012年3月

摘要

石油资源存在于天然形成的油藏之中,其开采技术随油藏类型、原油特性不同而不同。稠油也称重油即高粘度重质原油,在油层中的粘度高,流动阻力大甚至不能流动,因而用常规的技术难以经济有效地开发稠油油田。最近10年我国采用注蒸汽热采技术有效地开发了一批稠油油田,打开了稠油开发的新局面。

稠油的基本定义

稠油是指在油层条件下原油粘度大于50mPa·s 或者在油层温度下脱气原油粘度大于100mPa·s、原油相对密度大于0.934(我国>0.9200)的原油。我国一般采用稠油的定义,西方国家一般采用重油的定义,以原油重度(°API )作为第一指标。原油重度与相对密度的换算关系为:

我国稠油的特点及稠油资源的分布

一、我国稠油的特点

(1)粘度高,而相对密度低(我国稠油胶质成分多,一般为20~40%,沥青含量少,一般为0~5%。);

(2)含硫较低,一般仅为0.5%左右;

(3)轻质馏分少,300℃时轻质馏分约为10%;

(4)金属钒(V )、镍(Ni )含量低。

二、我国稠油资源的分布及特点

我国目前已在12个盆地发现了70多个稠油油田。我国陆上稠油油藏多数为中新生代陆相沉积,少量为古生代的海相沉积,储层以碎屑岩为主,具有高孔隙、高渗透、胶结疏松的特征。重质油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斜坡带、凸起边缘或凹陷中断裂背斜带的浅层。陆相重质油由于受成熟度较低的影响,沥青含量低而胶质含量高。目前,稠油储量最多的是东北的辽河油区,其次是东部的胜利油区和西北的克拉玛依油区。

稠油的一般特性

1、胶质沥青质含量高、轻质馏分少。高粘度和高相对密度是稠油最主要的特性;

2、硫、氧、氮等杂原子含量较多。例如:美国、加拿大、委内瑞拉的重油中含硫量高达3%~5%;

3、稠油中含有较多的稀有金属,如:Ni 、V 、Fe 、Mo 等;

4、稠油中石蜡含量一般较低,但也有极少数“双高原油”;

5、同一稠油油藏中,原油性质在垂向油层的不同井段及平面上各井之间常常很大的差别;在同一油田或油区,原油性质相差更大。

稠油的热特性

1、稠油的粘温特性(是稠油热采的理论基础);

2、稠油的蒸馏特性(蒸汽驱、火驱采油机理之一);

当温度升高到泡点(原油开始汽化时的最低温度)时,原油中的轻质组分将分离为气相,重组分仍保持为液相;

3、稠油的热裂解特性(在火烧油层过程中表现的比在蒸汽驱过程中更加突出);

)

(244025005.1315.141F T API ?+??+=ρ

稠油的热裂解是指当温度升高到某一程度时,稠油中的重质组分将裂解成焦炭和轻质组分;

4、稠油的热膨胀特性;

热采方式

按驱动方式,可将稠油注蒸汽开采分为蒸汽吞吐和蒸汽驱两个阶段,这是国外通常的做法。

蒸汽吞吐:方法简单,经济风险性小,每口井可进行5~8周期的吞吐作业,采油速度高达3% ~ 8%,但原油采收率仅10% ~ 20%,损失大量可采储量。蒸汽吞吐有效加热半径小于30m。(数模结果)

蒸汽驱(steam Drive):高技术、高投入、高速度、高能耗,是否高收益、高水平取决于油藏地质条件和工艺技术的先进性。

蒸汽吞吐

一、蒸汽吞吐过程

蒸汽吞吐(Puff and Haff)是单井作业,每口井既是注汽井又是生产井。它有时又称油井激励处理(Steam Stimulation)、循环注蒸汽(Cyclic Steam Injection)、周期注蒸汽、蒸汽浸泡等。蒸汽吞吐这一工艺技术的每一循环包括三个步骤:

1.注汽阶段(吞蒸汽);

2.关井(焖井)阶段;

3.采油阶段(先自喷,后下泵转抽,当抽油生产达经济极限后开始下一循环。)

1.注汽阶段

注汽阶段是油层吞入蒸汽的过程。根据设计要求的施工参数(注入压力、注汽速度、蒸汽干度、周期注气量),把高温高压饱和蒸汽注入油层。注入蒸汽优先进入高渗透带,而且由于蒸汽与油藏流体的密度差,蒸汽占据油层的上部。油层内的温度分布并不均匀,靠近井眼处的地层及油层的上部温度相对较高,随着注汽过程的进行,被蒸汽加热的区域越来越大。当注入蒸汽量达到设计的周期蒸汽注入量时,油层平均温度达到最高。

2.关井阶段

注完所设计的蒸汽量后,停止注汽,关井,也叫焖井,焖井的时间一般为2~7天。焖井的目的在于:

(1)使注入近井地带的蒸汽尽可能地扩散到油层深部,加热那里的原油;

(2)腾出时间准备回采条件,如下泵等。

在焖井阶段,由于蒸汽的热损失(上下盖层油层深部)导致蒸汽扩散区域的蒸汽冷凝,变成热水带,该热水带温度较高(有一定的压力)仍然可以加热地层和原油。

3.回采阶段

油井注完蒸汽关井达到设计的焖井时间后,开井生产进入回采阶段,在回采阶段,由于

油层压力较高,一般油井能够自喷生产(尤其是首轮蒸汽吞吐),装上较大的油嘴以防止油层出砂,开井生产最初几天,通常是含水率很高,有的甚至全是热水,但很快出现产油峰值,气产量为常规产量的几十倍。当油井不能自喷时,立即下泵生产。

随着回采时间延长,由于注入地层的热量损失及产出液带出大量的热量,被加热的油层逐渐降温,流向井筒的原油粘度逐渐升高,原油产量逐渐下降。当产量降至某一极限产量时,结束该周期的生产,重新进行下一周期的周期吞吐,如此多周期地吞吐作业,最后转入蒸汽驱开采。

在多周期吞吐中,前一周期回采结束时留在油层中的余热对下一周期的吞吐将起到预热作用,有利于下一周期的增产。

蒸汽驱

蒸汽驱提高采收率的机理

一、蒸汽驱过程

蒸汽驱是指从注汽井持续注汽而从相邻生产井持续产油的过程。Steamdriver和Steamflood都是指的蒸汽驱

二、蒸汽驱提高采收率的机理

对于蒸汽驱过程中的每一个区带,其驱替机理都不同,因此,由注入井到生产井,形成了一个含油饱和度和温度不同的剖面。

蒸汽驱过程中的含油饱和度主要取决于它的热力学性质,蒸汽带中的残余油因经受的温度最高而降至最低的饱和度;凝结带中,由于蒸汽带前缘形成的溶剂油带的抽提作用以及蒸汽带的温度也较高,因此,其残余油饱和度远远低于冷水驱。蒸汽带和凝结带的不断推进,推动可动原油前进,因而形成了前面原油饱和度高于原始值的油带及冷水带,此处的驱油方式和水驱相同,在油层原始区,温度和含油饱和度仍是最初状态。

蒸汽驱机理有降粘作用、蒸汽的蒸馏作用、热膨胀作用、重力分离作用、相对渗透率及毛管压力的变化、溶解气驱作用、油相混相驱动、以及乳状液驱替作用。这些机理的作用程度主要取决于原油及油层的特性。

1、降粘作用

向地层中注入热的蒸汽,油层温度升高,原油粘度下降,大大地改善了稠油流动能力,这是蒸汽驱开采稠油的主要机理。高粘度的重质原油在孔隙介质中流动困难,主要原因就是粘度过高,粘滞力即渗流阻力过大,在油层的原始温度下,高粘度原油具有不同于达西渗流的流变特性,甚至于根本流不动,只有在油层压力与井底压力的压力差大于一定的压力(启动压力)时,高粘度原油的流动才符合径向流动或才开始流动。在蒸汽驱过程中,油层的温度升高,原油粘度大幅度下降,启动压力减小甚至消失。

在高温下代表地层渗流能力的流动系数Koh/μo发生很大的变化:一方面由于μo大幅度下降;另一方面,随着温度的升高,油层有效厚度h中进入产油状态的实际动用厚度增加了,此外,油的相对渗透率(后面要讨论的内容)Kro也增加,这样,流动系数Kroh/μo大大增加,故油井产量大幅增加。

2、热膨胀作用

地层中的油、水、岩石在注入的热蒸汽作用下,温度升高,体积膨胀。其中,油水的体积膨胀系数分别为1×10-3和3×10-4,相对而言,岩石的体积膨胀系数非常小,相对于油水体积随温度的变化,岩石的体积随温度变化可忽略不计。油水体积的膨胀驱动流体流向生产井,而油相的体积膨胀较水相的体积膨胀明显得多,因此,大大降低了残余油饱和度。当温度增加150℃,原油体积将增加15%,残余油饱和度将减少10%~30%,从而提高了原油的采收率。轻质油的热膨胀系数较稠油大,因此,热膨胀作用对轻质原油油藏的蒸汽驱替开采更具优越性。

3、蒸汽蒸馏作用

蒸汽蒸馏是指某种液态混合物中的挥发性组分在直接引入蒸汽时,可以在低于其沸点的温度下蒸发为气态,也称“汽提”作用。在汽提过程中蒸汽从原油中把比较轻的组分抽出,被汽提的轻烃蒸汽与水蒸汽混合后一道向前流动,这种混合蒸汽在凝析带内凝结为液态的水和轻质油,轻烃与当地原油混合,原油粘度降低,被驱向下游,导致异常低的残余油饱和度,从而增加了原油的采收率。

火烧油层

一、火烧油层法驱油机理

火烧油层法(火驱法)是向储层注空气给燃烧前缘供氧,当开始注空气时,注入井眼附近的原油开始氧化,如氧化反应快,原油将自燃点火,并开始燃烧;如氧化反应慢,用下入加热器到注入井底加热空气的方法使其点燃。点火成功后,继续注空气使燃烧前缘从注入井沿油层向外移动。燃烧废气在前方流动,与油和水一起在生产井排出。

在燃烧前缘处发生的热量把靠近前缘的地层水汽化,并在燃烧前的前方形成一蒸汽带,燃烧反应中生成的水分也有助于这个蒸汽带的形成和发展。紧靠燃烧前缘处的高温使留下的少量原油蒸馏和裂解,蒸馏和裂解出来的轻油蒸气与燃烧废气一起向前流动,被蒸汽前缘下游的原油吸收,并在那里逐渐形成一个富油带。火烧油层的采油机理异常复杂。但目前可以肯定的是原油的高温裂解、热驱、冷凝蒸汽驱、混相驱以及气驱都是火烧油层提高采收率的机理。

二、燃烧带

注入的空气或氧气在井底附近形成燃烧带,燃烧带产生的热量加热地层、蒸发原油中的轻质组分和地层中的间隙水,燃烧产生二氧化碳、一样化碳、水蒸气等气体产物。

(2)燃烧前缘

在燃烧前缘留下的重质原油被高温碳化,并沉积在沙粒表面上,构成燃烧过程的主要燃料,留在燃烧前缘后面的是干净的砂和大量的热能。这些砂温度很高,高温一方面可以加热尚未达到燃烧温度的空气或氧气,另一方面为湿式燃烧方法中注入水的蒸发提供热能。

(3)蒸发带

在蒸发带中有少量的间隙水受热产生的水蒸汽、注入空气中的氮气、燃烧产物中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气体,另外还有被蒸发的轻质油以及沉积在沙粒表面上的固态重烃或焦炭。

蒸发带中的各种气体与前面的冷油层组相接触形成凝析带。

(4)凝析带

在凝析带,轻质原油与冷原油产生混相,降低地层中冷原油的粘度,并使原油体积产生膨胀,蒸汽加热地层原油及地层间隙水,提高油层水温度,形成热水驱。二氧化碳、氮气等与原油接触产生混相气体驱,进一步抽提原油中的轻质组分,降低原油粘度并膨胀原油。

(5)集油带

在凝析带前面的就是集油带,也叫油墙(Oil Bank),集油带中有部分气体(N2,CO2,蒸汽)束缚水及原油。集油带温度仍高于地层原油温度。

(6)原始油带

在集油带前面就是原始油带,它尚处于原始状况,未受火烧的影响。

三、火烧油层的采油机理:

1、原油的热裂解

在燃烧前缘,油层温度高达300~650℃,高温一是促使原油中较轻质组分蒸发向前推进,二是使留在沙粒上较重质组分产生热裂解,形成气态烃和焦油,气态烃进入蒸发带,而焦油沉积在油砂上称为燃烧过程中的燃料。

2、冷凝蒸汽驱

注入的空气于燃烧带与剩余在沙粒上的焦油燃料起燃烧反应时,生成的蒸汽与燃烧前缘高温使地层共存水产生的蒸汽一道向前推进,并和前面较冷的油层接触。蒸汽把热量迅速地传给地层,使原油粘度迅速降低,增加原油的流动能力,因而提高了原油的驱动能力。

3、烃类混相驱

蒸发带正常蒸馏作用产生的气态烃与燃烧前缘热裂解作用产生的气态烃混合进入凝析带中,由于温度较低而冷凝下来,冷凝的轻质油与地层原油混相,同时传递热量,改善原油的流动性能。

4、气驱作用

在燃烧带中形成了一种十分有效的气体驱动。注入的空气与焦油燃烧,生成的气体主要有CO2、N2进入蒸发带,一方面与原油达到混相和非混相,降低原油粘度,改善原油特性;另一方面,可以大大增加油层能量,提高原油的驱动力。

5、热驱作用

由于油层流体的对流以及地层岩石的传导,热能可以从燃烧前缘一直传递到集油带,同时热量还可以传递到油层下部,使油层均匀加热,这种传递方式有利于蒸汽驱,并可以大大提高油层的纵向扫油效率。此外,燃烧带留下了大量的热为后继注入提高了必要条件。

火烧油层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注入能力和生产能力低,注入井氧化铁、沥青质、乳化液、BaSO4、SrSO4垢等堵塞;

对策:酸化、挤入溶剂、注破乳剂,使用有机磷酸盐。

2、腐蚀(特别是在湿式燃烧中)

酸腐蚀(低温氧化产物包括醇、醛、酮、羧酸、过氧化酸等);高温氧化穿孔;S、O和CO2造成的腐蚀。

3、磨蚀(出砂使孔眼部位的油管受损);

我国稠油热采技术的发展历程

从1980年到目前,我国稠油开发技术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1)1980~1985(六·五):以稠油蒸汽吞吐开采技术为目标;(2)1986 ~1990(七·五):以稠油蒸汽吞吐技术推广应用与稠油蒸汽驱先导试验为目标;(3)1991 ~1995(八·五):以改善蒸汽吞吐、蒸汽驱开采效果为目标。

另外,1966 ~1967年在克拉玛依油田、胜坨油田及扶余油田开展了三个火烧油层的先导试验,由于“文革”而中途停止。

主要技术成就

总结起来,稠油热采有十项重大技术成就:

一、油藏描述技术取得很大进展;

二、热采数值模拟及物理模拟技术在稠油开发中发挥重要作

用;

三、深井井筒隔热及保护套管技术;

四、丛式定向井及水平井钻采技术;

五、稠油油井防砂技术(机械防砂、高温化学防砂);

六、分层注汽及注入化学剂助排技术;

七、稠油热采井机械采油技术;

八、井下高温测试技术(辽河油田研制的温度、压力双参数测

试仪);

九、注蒸汽专用锅炉及热采井口设备;

十、稠油集输、计量、脱水及输送技术。

参考文献

[1] 陈涛平、胡靖邦.石油工程.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年

[2]赵春梅;辽河油区热采稠油产量递减规律研究;特种油气藏;2004年01期

[3] 王丽英;长春岭107区块热采油藏地质及动态数模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4] 车洪昌;热采条件下相对渗透率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5]赵启双;辽河油区难采储量综合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6]记者赵士振通讯员潘为英张玉立;热采新技术“唤醒”10亿吨边际稠油[N];中国石化报;2011年

[7] 刘文章;热菜稠油油藏开发模式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年:266-267

[8]霍广荣;胜利油田稠油油藏热力开采技术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9年

[9] 刘丽;油藏工程新进展课堂笔记东北石油大学 2012年

[10] 张锐;稠油热采技术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9年

稠油热采

稠油热采技术研究 姓名:张鑫 班级:油工084 学号:080201140424 2012年3月

摘要 石油资源存在于天然形成的油藏之中,其开采技术随油藏类型、原油特性不同而不同。稠油也称重油即高粘度重质原油,在油层中的粘度高,流动阻力大甚至不能流动,因而用常规的技术难以经济有效地开发稠油油田。最近10年我国采用注蒸汽热采技术有效地开发了一批稠油油田,打开了稠油开发的新局面。

稠油的基本定义 稠油是指在油层条件下原油粘度大于50mPa·s 或者在油层温度下脱气原油粘度大于100mPa·s、原油相对密度大于0.934(我国>0.9200)的原油。我国一般采用稠油的定义,西方国家一般采用重油的定义,以原油重度(°API )作为第一指标。原油重度与相对密度的换算关系为: 我国稠油的特点及稠油资源的分布 一、我国稠油的特点 (1)粘度高,而相对密度低(我国稠油胶质成分多,一般为20~40%,沥青含量少,一般为0~5%。); (2)含硫较低,一般仅为0.5%左右; (3)轻质馏分少,300℃时轻质馏分约为10%; (4)金属钒(V )、镍(Ni )含量低。 二、我国稠油资源的分布及特点 我国目前已在12个盆地发现了70多个稠油油田。我国陆上稠油油藏多数为中新生代陆相沉积,少量为古生代的海相沉积,储层以碎屑岩为主,具有高孔隙、高渗透、胶结疏松的特征。重质油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斜坡带、凸起边缘或凹陷中断裂背斜带的浅层。陆相重质油由于受成熟度较低的影响,沥青含量低而胶质含量高。目前,稠油储量最多的是东北的辽河油区,其次是东部的胜利油区和西北的克拉玛依油区。 稠油的一般特性 1、胶质沥青质含量高、轻质馏分少。高粘度和高相对密度是稠油最主要的特性; 2、硫、氧、氮等杂原子含量较多。例如:美国、加拿大、委内瑞拉的重油中含硫量高达3%~5%; 3、稠油中含有较多的稀有金属,如:Ni 、V 、Fe 、Mo 等; 4、稠油中石蜡含量一般较低,但也有极少数“双高原油”; 5、同一稠油油藏中,原油性质在垂向油层的不同井段及平面上各井之间常常很大的差别;在同一油田或油区,原油性质相差更大。 稠油的热特性 1、稠油的粘温特性(是稠油热采的理论基础); 2、稠油的蒸馏特性(蒸汽驱、火驱采油机理之一); 当温度升高到泡点(原油开始汽化时的最低温度)时,原油中的轻质组分将分离为气相,重组分仍保持为液相; 3、稠油的热裂解特性(在火烧油层过程中表现的比在蒸汽驱过程中更加突出); ) (244025005.1315.141F T API ?+??+=ρ

油田稠油热采技术

题目:油田稠油热采技术 班级:石油工程08-3班 姓名:张福泉 指导老师:张鉴益 完成日期:2011年4月07日

目录 摘要 (3) 前言 (4) 第一章热力采油 (5) §1.1热力采油简介 (5) §1.2国内外稠油热采技术发展现状 (6) §1.3 有关蒸汽吞吐与蒸汽驱的特点 (7) 第二章稠油热采工艺方法研究 (9) §2.1 注蒸汽井抽稠油工艺 (9) §2.2改善注蒸汽效果工艺措施 (15) §2.3 结论 (21)

摘要 随着世界对石油需求量不断增加,石油作为有限非再生能源,再发现较大储油田的机遇减少,已开发油田正在老化,未开采的油田多为稠油油田,这就迫使人们把注意力投向提高老油田采收率和稠油开发的技术。 本课题对稠油油田热采技术进行研究,用新技术新工艺等对油田的开发进行了方案设计与开发时间,从热力采油的定义、机理、方法,国内外稠油热采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本课题的任务与目的。针对稠油油田进行了热菜方案设计,主要是从蒸汽吞吐、蒸汽驱两个方面进行了方案设计,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堆开采技术与方案进行了改善,达到提高稠油油田开发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开县稠油油田的开发效果,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采收率和油气比的目的。 关键词:稠油;热采;工艺

前言 在我国东部的辽河、胜利等油田相继发现了多个较大型的深层稠油油田,这些稠油油田用常规方法试油试采较难过的工业油流,若利用现有技术进行注蒸汽热采,预计热利用率低、产能低、储量不集中,难以形成有规模的产能建设阵地。因此应探索和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开发方式,建立难动又丑又开发新概念,才能经济有效地开采未动用的地下稠油资源。采用新的工艺技术来开发动用我国的稠油资源已成为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的重大课题。 本课题就是针对稠油油田用常规方法试油试采较难过的工业油流、也有可能造成油田的幽静的巨大损失的具体情况,对稠油油藏的注蒸汽开采方法进行研究与方案设计。达到提高稠油油田开发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改善稠油油田的开发效果,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采收率和油气比的目的。

稠油热采开发技术政策研究

稠油热采开发技术政策研究 一、摘要 二、引言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结果及其分析 五、讨论 六、结论 七、参考文献 八、附录 摘要 稠油注蒸汽热力采油具有投资高、技术难度大和经济风险大的特点。为此,对稠油油藏进行是否适合注蒸汽热采的评价筛选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对影响热采效果的主要油藏地质参数进行热采适应性评价,并进行蒸汽参数优化且作出合理的预测从而确定注蒸汽热采工艺技术方案。 注蒸汽热采主要有两种开采方式:一是蒸汽吞吐方式(或称循环注蒸汽,二是蒸汽驱方式。 稠油热采技术是油田开发中多专业配套技术,它包括:油藏精细描述技术、油藏热采筛选和热采可行性评价技术、利用油藏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进行热采机理研究和油藏工程优化设计研究技术、热采井钻井完井技术、热采井防砂技术、稠油测井系列和解释技术、井筒注汽隔热技术、高温测试技术、热力开采条件下采油工艺和油层改造技术、高温条件下地面注、采、输技术,利用水平井热力开采稠油技术和稠油热采经济评价技术等。 一、研究内容及思路 稠油油藏注蒸汽开发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如何充分利用热能。这就涉及到需要考虑影响热采效果的各种因素,针对稠油特殊性油藏如何能达到理想的开发效果,选择并设计与该地质条件相匹配的开发方案是至关重要的一方面,另一方

面再通过数值模拟对具体的开发方案作出合理的生产动态预测。稠油热采的主要方法有蒸汽吞吐、蒸汽驱、火烧油层、热水驱等。其中蒸汽吞吐作为一种相对简单和成熟的热采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稠油开采中,成为稠油开采的主要方法。目前我国稠油开发方式所占比重为蒸汽吞吐(约占78%),蒸汽驱(约占10%)和常规水驱(12%)等。所以本文就蒸汽吞吐和蒸汽驱的可行性进行系统的研究。 1.影响热采效果的地质因素 1.1原油粘度和密度 原油粘度是最能反映稠油油藏特征的参数,对渗流状态的影响也很重要。由达西定律可知,流体通过多孔介质的流量大小与流体粘度成反比。根据稠油分类标准,稠油粘度是常规稀油粘度的几百倍到上千倍。一些超稠油(天然沥青)粘度粘温曲线p138)可以看出,原油粘度越高,加热使粘度降到同一可正常流动的粘度所需要的温度也越高。所以不论蒸汽吞吐还是蒸汽驱,原油粘度越高注蒸汽热采效果越差。 研究原油粘度对热采效果的影响时,还应对原油的流变特性进行分析。牛顿流体的粘度与剪切速率无关,而非牛顿塑性流体的粘度则随着剪切速率的变小而增大,且非牛顿流体在渗流过程中的粘度会大大高于地面测定条件下的粘度。当温度降到一定值后,原油可从牛顿流体变成非牛顿流体,这个流变特性转变对应的温度称“拐点温度”。“拐点温度”越低,反映出原油在较低温度下保持牛顿流体流动特征的性能越好,在蒸汽吞吐过程中,随着油层能量的消耗,日产能力逐步下降,油流在井筒内流速下降、井筒热损失率增加、井筒温度下降,“拐点温度”低的原油避免了比“拐点温度”高的原油更早的结束吞吐周期,使得吞吐效果更好。因此,在热采筛选过程中,除对原油粘度进行分类评价外,了解原油流变特征也是十分必要的。 1.2油层深度 油层深度增加对蒸汽热采不利。这是因为:一方面,油层越深,在注汽过程和采油过程中井筒热损失增加,热利用率减低、注入油层蒸汽干度降低乃至变成热水:另一方面,油层越深,对井下管具的质量和数量及井筒隔热技术的要求越高,这会大大增加生产费用而降低经济效益。一般原则是粘度越低、厚度越大的油藏,允许的油藏深度可大些,反之,油层埋深则浅些。

稠油热采工艺技术及发展方向

稠油热采工艺技术及发展方向 稠油就是粘度高、相对密度大的原油,国内叫“稠油”,国外叫“重油”。由于其流动性能差、甚至在油层条件下不能流动,因而采用常规开采方法很难经济有效地开发。从20世纪初开始,热力采油已逐渐成为开采这类原油的有效方法。稠油分布范围广,由于蕴藏有巨大的稠油资源量而被世界各产油国所重视,随着热力开采技术的发展,开采规模在逐步扩大,产量在不断增长,稠油热采在石油工业中已占有较重要的位置。 稠油中有胶质与沥青含量较高,轻质馏分很少。因而,随着胶质与沥青含量增高,稠油的密度与粘度也增加。但稠油的粘度对温度极其敏感,随温度增加,粘度急剧下降。 稠油油藏一般采用热力开采方法,对油层加热的方式可分为两类。一是把热流体注入油层,如注热水、蒸汽吞吐、蒸汽驱等;另一类是在油层内燃烧产生热量,称就地(层内)燃烧或火烧油层(火驱法)。 一、各项热采工艺简介 1. 热水驱 注热水是注热流体中最简便的方法,操作容易,与常现注水开采基本相同。注热水主要作用是增加油层驱动能量,降低原油粘度,减小流动阻力,改善流度比,提高波及系数,提高驱油效率。此外,原油热膨胀则有助于提高采收率,从而优于常规注水开发,与注蒸汽相比,其单位质量携载热焓低,井筒和油层的热损失大,开采效果较差。 2. 蒸汽吞吐 蒸汽吞吐是指向一口生产井短期内连续注入一定数量的蒸汽,然后关共(焖井)数天,使热量得以扩散,之后再开井生产。当油井日产油量降低到一定水平后,进行下一轮的注汽吞吐。一般情况下蒸汽吞吐后转为蒸汽驱开采。 3. 蒸汽驱 蒸汽驱是注热流体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蒸汽驱是指按优选的开发系统——开发层系、井网(井口)、射孔层段等,由注入井连续向油层注入高温湿蒸汽,加热并驱替原油由生产井采出的开采方式。 4. 火烧油层 火烧油层是将空气或氧气由注入井注入油层,先将注入井油层点燃,使重烃不断燃烧产生热量,并驱替原油至采油井中被采出。按其开采机理有三种不同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