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第二节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一、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

(一)目标制定的依据

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是为了促进幼儿情感——社会性的发展。幼儿的社会性是在自身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即生命个体从呱呱附地的那一刻起,社会就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对其施加影响,期待他们成为社会需要的人。同时,幼儿为了自己的自下而上和发展,也总是在积极地适应社会,逐渐接受与内化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行为方式,并在自己的个性中显现出来。这就是幼儿社会化的过程。由此可见,确立幼儿社会教育的目标必须依据社会的要求、幼儿的发展及学科本身等几个方面。

1.社会的要求

每一个社会都有一定的社会宗旨,这一宗旨要在各个教育领域里贯彻落实。未来的一代应塑造成什么样的人,是幼儿园社会教育领域担负的责任。所以,幼儿园社会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的要求和愿望,并关注社会的变化,关注社会的未来和世界的未来。如对对话、沟通、融合已成为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新态势,全球科技革命使人类生活日新月异,人类间的物理距离相对缩小,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间的相互依赖性、制约性正在加强,人类的命运日益受到一些共同因素的制约,“地球村”、“地球公民”等名词反映了人类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日益加强。社会的发展突出了学会合作与分享的重要性。这些社会的变化势必要求幼儿园社会教育作出调整(有的可能是低层目标的调

整,有的是总目标的调整),使得人类的下一代了解这个世界、关注这个世界,进而理解这个世界。

2.幼儿的发展

幼儿的发展是幼儿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幼儿社会教育必须注重幼儿的发展,虽然社会化是一个长期的连续不断的过程,但幼儿期是人生社会化的起始阶段,因而至关重要。幼儿的发展,尤其是情感——社会性的发展是确定幼儿社会教育目标的重要依据。幼儿情感——社会性的发展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社会所要求的社会成员应具备的许多重要品质,都与情感——社会性的发展有关。尤其是幼儿健康人格的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塑造,都与幼儿情感——社会性的培养紧密相关。幼儿的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技能的发展,表现出大致的规律和特点,这些反映了某个时期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总体水平。因此,制定幼儿社会教育的目标必须依据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大致特征,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3.学科本身

幼儿社会教育涉及的学科众多,如历史学、社会学、地理学、人类学、经济学等等。每一个学科中的基本目标或启蒙性目标,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幼儿社会教育目标的选择和确定。如社会学中关于了解和理解一定的社会角色,参与社会交往等目标,都将以最基本、最启蒙的形式影响幼儿社会教育目标的确定。又如人类学中关于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应理解其民族文化自身的合理性,并学会尊重他

人的文化,这也会以最基本、最启蒙的形式体现在幼儿社会教育的目标体系中。

当然,从以上三个根据出发,无论是社会的、儿童的还是学科的等方面都可列出许多教育目标。因此,在具体制定社会教育目标时,应从我国教育的现实及对幼儿发展的价值上,审慎考虑。

(二)目标的结构及其分析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目标结构,是指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目标的较为稳定的组织形式。它包括总目标、分类目标和阶段目标、单元目标、教育活动目标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是以社会教育目标的概括性程度高低加以区分的。即越上层的目标概括性越高,越下层的目标概括性越低,越具体。

1.总目标

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总目标是确定其他层次目标的依据和基础,是对《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有关幼儿情感——社会性发展目标的阐发,主要是关于自我意识和社会行为方面。这一目标是幼儿园社会教育目标最概括的表述。

2.分类目标和阶段目标

(1)分类目标,是对社会教育不同的侧面、类别确定目标,即人际关系、社会环境、社会行为规范和社会文化的目标。不同类别的目标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并不自然地衔接和连续。

(2)阶段目标,是把社会教育目标落实到具体的年龄阶段,是各个年龄阶段社会教育应达成的最终结果的表述。它依据社会教育的总

目标,是总目标的具体和深入。不同的阶段目标之间是连续的、衔接的。

社会教育的分类目标和阶段目标都属于第二层次的目标,这与其他领域有所不同。这是因为,在不同的社会教育方案中,社会教育的目标体现在对分类目标和阶段目标的处理上是有差别的。有的先有分类目标,然后才有阶段目标;有的先有阶段目标,然后表现各阶段的分类目标;有的把两者结合起来,只呈现阶段目标,分类目标融于阶段目标之中。

(3)单元目标,既可指时间单元目标,也可指内容单元目标。以时间为单位,如按学年、学期、月等划分的,称时间单元;以内容为单位,如按主题、中心划分的,称内容单元。两者都是把阶段目标落实到具体的单元之中,是对阶段目标的具体化,即多个以时间或以内容为单元的目标的相互联系、逐步递进,便构成年龄阶段目标。同时,单元目标为具体社会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指明了方向。

(4)教育活动目标,是最具体的目标,它是单元目标的具体化和展开,必须与前三个层次的目标保持一致性、对应性。教育活动目标的主要特点是具有可操作性、可验证性,可以通过具体的教和学的行为,通过师生及环境的相互作用得以实现。如大班活动“国戏——京剧”的目标为“使幼儿大致了解京剧的特点,知道京剧是我国特有的剧种;初步培养幼儿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这一目标与总目标中“激发幼儿初步的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以及分类目标的“社会文化”中“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我国主要的文化精品”及阶段目标中大班的“引

导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是一致的,相对应的,它把总目标、分类目标和阶段目标进行了具体化。通过这一活动,丰富幼儿的社会认知,培养幼儿的社会情感。这里未提及单元目标,因为单元目标可由各个幼儿园依据以上两个层次的目标自行制定,教材附录中也无法具体到这一层次。但不管怎样,有了单元目标,就使得社会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有了更直接的依据。

二、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内容

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内容,是指幼儿园社会领域所包含的特定现象、事实、规则及问题等基本的组成部分。它们依照一定的原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是实现社会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

(一)对社会教育内容的分析

在教材附录中,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内容分为四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即人际关系、社会环境、社会行为规范和社会文化。

人际关系指幼儿在与周围环境中人(家长、老师、小朋友等)的交往过程形成的相互关系。人际关系方面的教育内容,主要包括交往态度、交往规则、交往技能,以及交往中形成的自我意识、他人意识和相互关系。这些教育内容主要存在于各种各样的交往活动中。如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同伴间的交往,与教师的师生交往,以及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家长间的交往所提供的榜样方式对幼儿产生的影响。幼儿园与家庭相比,有着进行人际交往教育的诸多有利条件。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帮助幼儿从小学习如何积极地对待别人、认识自己,如何与人和睦快乐相处,懂得分享和尊重别人,如何正确处理分歧和纠纷。

社会环境指幼儿生活中经常接角的一些社会组织形态、社会机构和其中的社会角色。如家庭和家庭成员,幼儿园和幼儿园工作人员、小朋友,商店和售货员、顾客,医院和医生、病人,以及家乡(城市、农村)、祖国和她的建设者、保卫者等等。选择这方面内容,是为了帮助幼儿了解和熟悉自己的生活环境,了解和熟悉与自己生活有关的人及他们的劳动,从而丰富其生活经验,扩大视野,初步感受人们(包括自己)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进而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性。

社会行为规范指幼儿在社会生活和社会交往中需要了解和掌握

的各种行为准则。如遵守公共秩序,爱护环境,不随便打扰别人,不损害别人的利益,举止要文明,待人有礼貌,诚实、守信等。选择这方面的社会行为规范作为教育内容,是为了使幼儿从小就懂得社会生活是有一定的规则的。通过学习,习惯于按照这些准则去行动,从而逐渐培养他们的道德意识和按道德标准行动的自觉性。社会文化指幼儿需要了解的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

财富。主要包括:社区文化,我国主要的文化精品、民间节日、民间艺术,世界著名的人文景观、优秀的艺术作品等。选择社会文化作为教育内容,为的是引导幼儿从小熟悉民族的优秀文化,认同它们,使爱国主义情感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深深扎根于他们幼小的心灵之中。同时,世界优秀文化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了解各种不同的文化,学会尊重它们,鉴赏它们,有利于开阔幼儿的视野,培养广阔的胸怀。

(二)选择和组织社会教育内容遵循的原则

1.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厂由近趋远的原则

这一原则的主要含义,是指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内容,首先应从幼儿生活周围的知识开始,选取贴近幼儿生活经验、易于幼儿理解的内容,挖掘其教育价值,逐步向四周延伸和扩展,以保证幼儿的社会学习有相应的经验支持。这一原则主要运用于幼儿社会环境方面的认知学习。如自己——家庭——幼儿园——社区(城市、农村)——祖国——世界。这样的教育内容选择与组织就体现了这一原则,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能起到教育效果最大化的作用。当然,由近趋远的内容的广度与深度应根据幼儿的现实水平加以灵活把握,尤其是当今信息化的社会,知识的远近显然已大大不同于以前的概念。

2.由易至难,逐步深入的原则

这一原则的主要含义,是指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内容安排应以比较简单容易的开始,逐步提高难度和要求,幼儿学习起来较为困难的一些内容应该安排在最后。如了解与自己有关的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大致遵循这样一个顺序:父母亲——祖父母、外祖父母——其他亲属及其他伦理关系。同时,这一原则还是对由近趋远原则的补充。如按照由近趋远是家庭——社会,但在由易至难的原则指导下,认识社区中与儿童有关的社会机构,如儿童医院、儿童活动中心等,则可以早于“初步理解家庭的基本伦理关系”。我们知道,社会教育的内容来源于众多的学科,是从众多的学科知识中吸取而来的,这些知识本身有难易之别。因此,这一原则是就一个教育内容体系而言的,不同于从学科逻辑上所言的由易至难。

3.关联与系统的原则

这一原则的主要含义,是指不同部分、不同层次的社会教育内容之间应该相互联系,使教育内容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以提高社会的成效。社会教育的内容涉及面很广,与众多的学科相关,又跨及广泛的时间和空间。这一特点决定了社会教育内容的整合和系统化尤为重要。只有通过整合和系统化,才有可能使这些来自不同学科的知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才能使这些知识之间产生多种联系,才能使它们对幼儿产生一致的、整体的影响。如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幼儿园课程指导丛书·社会》小、中、大班中所列的教育活动内容,包括了幼儿社会教育内容的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的内容以相互联系的活动内容交替出现。这样的组织安排,能使幼儿获得深刻、正确的理解,容易牢固掌握,并成为统一的形成人格的力量。

4.渗透性原则

社会教育是做人的教育。因此,凡是有利于达到增进幼儿社会认知,培养社会情感,促使社会行为技能发展目标的,均可以被看作是社会教育的内容。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认为,幼儿社会教育的内容应渗透在幼儿日常的生活和活动之中,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渗透在各个领域的学习之中,互相结合,给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以整体的影响。做到正规社会课程内容与非正规课程内容协调一致,显性社会课程和潜在的社会课程内容协调一致。

同时,选择和组织的教育内容还要做到具有时代感,即使是民族传统化方面的内容,也要从时代需要的角度去挖掘其积极意义,使之

符合现代先进的价值观。做到所选的教育内容具有一定的发展价值,有利于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

(三)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方法

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方法,包括一般的教育方法和专门的教育方法。

1.幼儿园社会教育的一般方法

(1)语言传递教育法,包括讲解法、谈话法和讨论法

①讲解法。它是向幼儿说明一些简单的道理、规则及其意义,使幼儿明辨是非,懂得应该怎样做和为什么要这样做的方法。讲解法是社会教育活动中运用得非常普遍的方法,无论是幼儿对人际关系的了解,对社会环境的认知,还是对社会行为规范的学习和社会文化的吸取,都需要教师用生动浅显、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进行讲解、启发和引导。

②谈话法。就是教师与幼儿相互提问、对答的教育方法。谈话法的运用可以使教师借助恰当的问题,帮助幼儿分拣、提炼原有的社会知识经验,使之系统化、明确化。谈话法中幼儿的提问与回答是其真实思想活动的反映,有利于教师把握其思想实质。

具体操作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提问的内容应以幼儿熟悉的社会认识经验为主;

2)提出的问题应具体明确,富有启发性、发散性;提出问题后应给幼儿足够的思考时间;

3)如果是集体谈话,教师的提问应面向全体,通过各种方式让每个幼儿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幼儿的提问以及幼儿对教师提问的回答无论是简单幼稚,还是复杂成熟,教师都应耐心倾听,并用发展的眼光作适当小结。

⑧讨论法。它是教师指导幼儿就教育活动中,对某些具有社会性的问题、观点及认识相互启发、相互学习、交流意见的教育方法。这种方法的运用,有利于幼儿自由发表意见和感受,帮助幼儿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懂得不同的人对待问题的看法不同,有利于幼儿摆脱自我中心。使用时应注意:

1)幼儿有足够的社会知识经验,并已具备交谈的基本技能;

2)教师要努力创设宽松自由的气氛,让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3)教师要通过提问调节讨论的节奏,使讨论不走题;

4)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不轻易、简单评价,鼓励幼儿对问题以及其他幼儿的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

5)讨论结束时,教师简明阐述正确的观点,引导幼儿对问题作出正确的小结。

(2)直接知觉教育法,主要包括演示法、参观法

①演示法。它是指教师将实物、教具直接展示给幼儿看,或者引导幼儿通过实际表演,思考或表现对社会知识的理解,使幼儿从中明白一些道理。社会教育活动中常用情景演示法,由教师展示一些社会情景,让幼儿对其中的社会问题进行思考,明白社会规范。展示给幼

儿的情景可以是图片中的情景,也可以是幼儿或幼儿与教师共同表演的情景。这种方法的运用,能增进幼儿对社会教育活动的兴趣,提高活动的效果。

②参观法。即根据社会教育的目的和内容,组织幼儿在园内或园外通过对实际事物和现象的观察、思考,获得新的社会知识与社会规范的教育方法。它能使幼儿社会教育活动与其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通过身临其境,耳闻目睹,接触社会,得到教育。

(3)行为练习法

行为练习法即组织幼儿按照正确的社会行为规范去进行实践的一种方法。它能使幼儿明白正确的社会行为规范,形成和巩固幼儿社会行为习惯。行为练习法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既有教师人为创设特定的情景,也有教师组织的多种实践活动,如修补图书、做值日生、劳动等,还有在各种生活情景中教师组织的幼儿行为练习,如来园和离园的礼貌行为练习,文明用餐的行为练习等。运用行为练习法时要注意,教师要让幼儿明确行为练习的内容和要求;练习的内容应是幼儿可以接受的,做到循序渐进;行为练习的要求应前后一致,长期坚持以便幼儿能持之以恒形成习惯;无论以何种形式进行行为练习,都要注意激发幼儿练习的愿望,发挥其主动性;活动中应给每个幼儿提供练习的机会,练习的时间不宜太仓促,要让幼儿真正在练习中体验到快乐,达到练习的目的和效果。

(4)行为评价法

行为评价法是指对幼儿符合社会言行的表现给予褒贬判断,从而使幼儿受到教育。行为评价法可分为肯定性评价和否定性评价。前者对幼儿社会性言行有着强化作用,能提高幼儿的积极性,激发幼儿亲社会的言行出现;后者对幼儿社会性言行有负强化作用,能纠正和制止幼儿不良的社会行为和后果。无论采用哪种评价方式,都应尊重幼儿、信任幼儿、理解幼儿,注意用发展的眼光纵向评价,注意及时评价。

(5)陶冶法

陶冶法主要利用人际关系、行为环境、社会风气、情感气氛等来陶冶幼儿的性情,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公德、社会行为和亲社会情感。它包括环境陶冶法和艺术感染法。

①环境陶冶法,即通过优美的自然环境,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教师有意识创设的教育情景,对幼儿进行社会化培养的一种教育方法。幼儿由于其年龄特点,对事物、问题尚未形成积极稳定正确的认识,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教师有必要引导幼儿感受与体验外部环境的熏陶,并有意识地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使幼儿社会性情感、社会习惯得到良好的培养和陶冶。

②艺术感染法,即利用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的感染力,渗透幼儿心灵,使幼儿得到心灵的感染与熏陶,激发幼儿的情感,并使之化作行动的一种教育方法。艺术感染法主要运用于社会领域教育的社会文化教育活动中,因为社会文化中的人文景观、文化精品、优秀的艺术作品等,本身就体现了较高的艺术性。幼儿在学习、观赏中获得了

直接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利于社会情感的激发与培养。运用这种方法时,应注意选择有利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有潜力的作品,努力创造机会,让幼儿参与艺术实践活动,从而获得与社会性发展有关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2.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特殊方法

(1)移情训练法

这里的移情,指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人的位置和立场上考虑问题,理解他人的感情和需要。移情训练法是通过故事、情景表演等形式使幼儿理解和分享别人的情绪体验,使幼儿在日后生活中对他人类似的情绪体验会主动地、“习惯性”地产生理解和分享的教育方法。它在幼儿社会教育活动中是一种很重要的教育方法。在移情训练中,教师往往通过让幼儿想象、表演,以及实际地作用于被理解对象的行为等方式,使幼儿介入对被理解对象特殊情绪反应的关心、安慰等过程。这样,一方面强化对特定情绪的理解和分享,另一方面使移情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导出良好的社会行为。如《幼儿园课程指导丛书·社会》中的大班教育活动“他为什么哭?”就是一个生动的实例。教师通过让幼儿观看情景表演展开讨论“小明、小华为什么会哭?”进而提出“你什么时候会哭?”“你哭时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让幼儿进行回忆、想象,以唤起自己伤心、委屈、不被他人尊重时的情感体验,帮助幼儿理解小明、小华不愉快的感受;接着提出“我们该怎么做?”使幼儿产生愿意关心、帮助别人的社会行为;最后让幼儿分组商量设定情景:“发生了什么事,大家该怎么关心、帮助?结果如何?”以巩

固幼儿良好社会行为的产生。移情训练的主要途径有“讲故事、续编故事、情景表演、生活情景体验、开展游戏等。

(2)角色扮演法

这里所说的角色,指社会中有相应职位、承担一定责任且遵守特定社会规范的个体。角色扮演法即教师创设现实社会中的特定情景,让幼儿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使幼儿表现出与这一角色一致的且符合这一角色规范的社会行为,并在此过程中感知角色间的关系,感知和理解他人的感受、行为经验,从而掌握自己承担的角色所应遵循的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如《幼儿园课程指导丛书·社会》中的大班活动“我是小记者”,也是一个很好的实例。通过让幼儿自己扮演小记者进行采访,知道与人交往时要态度诚恳,使用礼貌用语,提出一些他人感兴趣的问题等。幼儿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往往十分投入,故而能够体验到新角色应有的情感,学到相应的行为模式。

3.观察学习法

观察学习法指幼儿通过模式模仿或观察学习,直接学会新的行为模式,获得相应的社会行为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使幼儿立即学习新的行为模式,可以激励将隐藏在内心的行为倾向变为外部的实际行动,可以通过对行为模式的模仿,改变、消除或强化个体原有的行为模式。它的核心是替代性学习和替代性强化。替代性学习即幼儿通过观察模仿直接习得新的行为模式;替代性强化是指学习者通过观察对示范者——榜样的强化及其引起的行为变化来改变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行为趋于正强化,避开负强化。即如果学习者看到别人的行为受

到奖励,就会增强产生与他人出现相同行为的欲望;如果看到别人的行为受到惩罚,则会削弱或抑制产生这种有可能受罚行为的欲望。运用这种方法时要注意,教师应根据幼儿社会性发展水平和特点选择观察、模仿的内容,还要根据模仿内容所涉及的行为规范,确定强化形式。

幼儿社会教育的方法多种多样,在实际操作中,要做到正确选择与灵活运用,从而有效地推动幼儿社会教育活动的开展,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有力地实现幼儿社会教育的目标。

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第二节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一、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 (一)目标制定的依据 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是为了促进幼儿情感——社会性的发展。幼儿的社会性是在自身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即生命个体从呱呱附地的那一刻起,社会就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对其施加影响,期待他们成为社会需要的人。同时,幼儿为了自己的自下而上和发展,也总是在积极地适应社会,逐渐接受与内化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行为方式,并在自己的个性中显现出来。这就是幼儿社会化的过程。由此可见,确立幼儿社会教育的目标必须依据社会的要求、幼儿的发展及学科本身等几个方面。 1.社会的要求 每一个社会都有一定的社会宗旨,这一宗旨要在各个教育领域里贯彻落实。未来的一代应塑造成什么样的人,是幼儿园社会教育领域担负的责任。所以,幼儿园社会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的要求和愿望,并关注社会的变化,关注社会的未来和世界的未来。如对对话、沟通、融合已成为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新态势,全球科技革命使人类生活日新月异,人类间的物理距离相对缩小,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间的相互依赖性、制约性正在加强,人类的命运日益受到一些共同因素的制约,“地球村”、“地球公民”等名词反映了人类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日益加强。社会的发展突出了学会合作与分享的重要性。这些社会的变化势必要求幼儿园社会教育作出调整(有的可能是低层目标的调

整,有的是总目标的调整),使得人类的下一代了解这个世界、关注这个世界,进而理解这个世界。 2.幼儿的发展 幼儿的发展是幼儿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幼儿社会教育必须注重幼儿的发展,虽然社会化是一个长期的连续不断的过程,但幼儿期是人生社会化的起始阶段,因而至关重要。幼儿的发展,尤其是情感——社会性的发展是确定幼儿社会教育目标的重要依据。幼儿情感——社会性的发展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社会所要求的社会成员应具备的许多重要品质,都与情感——社会性的发展有关。尤其是幼儿健康人格的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塑造,都与幼儿情感——社会性的培养紧密相关。幼儿的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技能的发展,表现出大致的规律和特点,这些反映了某个时期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总体水平。因此,制定幼儿社会教育的目标必须依据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大致特征,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3.学科本身 幼儿社会教育涉及的学科众多,如历史学、社会学、地理学、人类学、经济学等等。每一个学科中的基本目标或启蒙性目标,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幼儿社会教育目标的选择和确定。如社会学中关于了解和理解一定的社会角色,参与社会交往等目标,都将以最基本、最启蒙的形式影响幼儿社会教育目标的确定。又如人类学中关于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应理解其民族文化自身的合理性,并学会尊重他

第二章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原则

第二章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原则教学目标: 理解掌握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原则。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原则。 教学难点: 掌握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原则。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授法、举例子。 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 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原则(6课时)教学过程 一、通过讨论什么是教育目的,引入课题 问题讨论: 同学们,你们是如何理解“教育目的”一词的?你们来到学校是为了什么样的目的?学校要把你们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归纳总结: 教育目的是指一个国家、民族通过教育,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它是国家对培养人才的质量和规格的总体要求。 知识要点: 1

我国的教育目的: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掌握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 (一)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内涵 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等方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让学生浏览P59小资料2-1,了解幼儿园体、智、德美等方面教育的具体目标)(二)制定幼儿园教育目标的依据 1.教育目的——培养全面发展的幼儿 有别于学校教育,幼儿园教育目标把“体”放到了第一位,原因是在幼儿阶段,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健全发展较以后各年龄阶段更为重要。 2.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可能性——必须适应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三)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 让学生浏览P43书上的结构图,初步了解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 (四)制定幼儿园具体教育目标时应注意的问题 1.教育目标分解的方法要恰当 分别从时间范围、教育目标指导的范围来划分,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但是不论是从上往下,还是从下往上来看,

幼儿园教育的目标

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原则 一、单项选择题 1.某次教育活动需要达成的目标是指( )。 A.全园教育目标B.中期目标 C.近期目标D.行为目标 2.( )是我国一贯的教育方针。 A.重点发展B.全面发展 C.局部发展D.智力发展 3.( )是教育目的在学龄前儿童阶段的具体化。 A.学前教育目标 B.学前教育手段 C.学前教育启蒙 D.学前教育内容 7.我国幼儿园通常不要求在学前阶段教孩子写字,这符合( )。 A.独立自主性原则 B.发展适宜性原则 C.保教结合原则 D.综合性原则 8.活动性原则源自于( )的“做中学”。 A.皮亚杰B.夸美纽斯 C.福禄倍尔D.杜威 9.发展适宜性原则是当今幼教界提倡的一种教育理念,提出这一教育原则的是( ) 。

A.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B.日本幼儿教育协会 C.美国幼儿教育协会 D.英国幼儿教育协会 10.幼儿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取决于( )。 A.经济发展水平 B.社会政治制度 C.社会文化水平 D.环境因素 11.活动性原则要求学前教育以活动为主,并以活动贯穿整个教育过程,这里的活动主要指( )。 A.教师设计和指导的活动 B.儿童主动积极的活动 C.儿童的自选活动 D.儿童的游戏活动 12.社会要求与( )是制定幼儿园教育目标的主要依据。 A.幼儿身心发展特征和规律 B.教育机构 C.政府 D.父母 13.( )是幼儿园中全面负责幼儿生活与教育的人员。 A.园长B.阿姨C.保育员D.幼儿教师 14.保育员应具备心理素质与( )。 A.合作精神B.爱心

C.专业素质D.丰富的知识 15.在幼儿园实践中某些教师认为幼儿进餐、睡眠、茶点等是保育,只有上课才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唯一途径,不注意利用各环节的教育价值,这种做法违反了( ) 。 A.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功能原则 B.重视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原则 C.尊重儿童原则 D.实践性原则 16.幼儿园教育的任务是( )。 A.为儿童将来的职业做准备 B.培养儿童成为专家 C.培养特长儿童 D.培养完整儿童 17.国家规定保育员的最低学历是( )。 A.初中毕业学历 B.中专学历 C.高中毕业学历 D.小学毕业学历 二、名词解释 1.教育目的 2.独立自主性原则

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活动总体目标提出,你是怎么理解和解读

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活动总体目标提出,你是怎么理解和解读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纲要》中社会教育领导中的目标。2001年7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社会教育领导的目标是能主动的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乐于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人,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那么每个年龄段,课程目标根据《纲要》总目标,归为四大类:一是自信心的培养;二是人际交往;三是行为规则;四是民俗文化。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对《纲要》中社会教育领域目标进一步的解读,《纲要》中将潜移默化作为社会教育的首要特点,进一步强化了社会教育与其他领域在教学方法和途径上的区别,特别强调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教师还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知识的良好环境,同时把幼儿与成人和同伴的共同生活和交往行为作为其社会性发展的重要资源。《纲要》充分理解到了,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复杂性和长期性,要求实现幼儿园、家庭社区的协调与合作,共同促动幼儿社会性的发展,这充分体现了我国义务教育工作者,对社会领域课程理解和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接下来我们就谈一谈社会教育活动具体目标的确定。 一、要参照总目标,特别是年龄阶段的目标,制定具体的活动目标。 二、每个活动应包含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等三个内容的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是递进的,但对幼儿来说,重点是培养良好的社会行为,一方面社会行为比较具体直观,另一方面社会行为是指最终的目标和结果,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性格,发展和谐的个性。 三、避免空洞的说教,目标应具体到具体的行为。 四、生活经验是课程内容的重要来源和依据。课程内容就是从幼儿出发,从幼儿的生活出发。 接下来给大家讲一讲,社会领域教学的指导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是实践练习法。这是一种通过真实的生活事件和生活情境培养幼儿的基本社会生活水平和技能,并增进幼儿的相关知识,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充分利用现实生活,在生活事件、生活活动中充分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机会,让幼儿练习、实践,以形成和巩固或改变幼儿基本的社会行为,实践练习法是典型的做中学的方法,比如说小小值日生,自我服务,以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园内公益劳动,待人接物,解决矛盾和冲突等,这些都能够通过实践练习法来实现。第二种方法是调查法,调查法是教师引导和启发幼儿针对社会环境,社会事务,以及社会现象的相关问题,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收集相关材料,并对材料实行思考分析,从而发现社会现象存有的状态,或是社会问题的原因,或是社会现象之间的联系。幼儿社会教育中的调查法,主要是解决是怎样的,它为什么是这样的问题。所以,调查法是以问题为先导的,幼儿通过调查,对社会生活有了感性和较为具体的理解,所以调查法是幼儿社

幼儿园教育目标(学前教育)-幼儿园教育目标是什么

幼儿园教育目标 幼儿园的总目标包括教育目标和管理目标,二者有机地构成“目标管理”系统。 教育目标,即培养目标。在幼儿园里,起主导作用的不是园舍和设施等物质条件,而是要把幼儿培养成怎样的人。明确的教育目标,体现着办园方向,统率着幼儿园全部教育活动并制约着全部管理活动。因此,确立和实施科学的教育目标,是管理的首要任务。 一、确立幼儿园教育目标的依据 1、依据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首先,幼儿教育具有社会属性。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活动,其职能是把人类历史上积累的知识、经验、技能、思维方式、精神文明、优良素质、民族传统等,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传播给下一代,培养为社会服务的人。这种人类特有的社会活动,牵动着千千万万家庭,事关子孙后代成长和国家民族的繁荣昌盛。 其次,教育要受社会性质的制约。不同的社会、不同的阶级或社会集团,总是根据自身的利益和需要来规定培养新一代人的方向。社会主义的幼儿教育,要为幼儿入小学打好基础,为造就一代新人打好基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其三,教育任务必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一个国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新一代人应具备的素质要求是不同的。我国20世纪50年代初,要求幼儿园完成教养幼儿、为生产建设服务(含解放妇女劳动力)

两大任务。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进入“四个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席卷全球的新技术革命高潮也同时到来,因此“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成为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使原来只注重传授知识的传统教育观和人才质量观面对着时代的严峻挑战。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方针,为教育改革和培养目标注入了新的内涵和活力。于是国家明确规定培养“四有”、“三热爱”、“两精神”的一代新人。随着幼教改革的深入,80年代以来,强调在丰富幼儿知识、经验的过程中,要注重开发智力和才能、培养良好个性、发展社会性品质和适应能力等等。在世纪之交的今天,则要求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拓创新教育,强调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新方向。这些不断发展的新要求,都是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提出的。 2、依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及其需求 全面促进幼儿素质和谐发展是幼儿教育的中心任务。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前者指身体的正常发育和体质的增强;后者指知识技能的获得,生活经验的丰富,智力才能的开发,思想品质的培养,以及情感、兴趣、爱好、志向和性格发展等。由于幼儿“身”、“心”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系统,所以必须保证二者同步、协调、和谐发展,即常说的“体、智、德、美全面发展”。幼儿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而发展的实质是不断开发其个体潜能,即表现为各方面都由“现有发展区”向“最近发展区”不断发展的过

最新第二章-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原则--练习题及答案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第二章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原则复习题 一、填空 1、是我国现阶段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2、制定幼儿园教育目标的依据是;。 3、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 4、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原则即在教育的过程中,促进幼儿,,。 5、和是幼儿园教育的全部内容。 6、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 7、“要知道梨子的味道,你就得亲口尝一尝”体现了幼儿园教育的的原则。 8、是幼儿最重要的学习内容和学习途径。 二、选择 1、教育的根本问题是() A.教育目的 B.教育内容 C.教育目标 D.教学方法 2、幼儿园最重要的学习内容和学习途径是() A.游戏活动 B.生活活动 C.自由活动 D.幼儿教育实践活动 3、我国首次提出“四有新人”是在() A.1958年,《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B.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1985年,《中国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D.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4、幼儿园的任务包括() A.对幼儿实施保育 B.为家长工作,学习提供便利 C.为幼儿园盈利 D.对幼儿实施教育 5、教师在集体教学时,结合分组教学。这种做法主要体现的教育原则是() A.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B.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 C.保教结合的原则 D.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 6、下列关于幼儿教育目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幼儿园教育目标能否贯彻实施完全是行政管理部门的事情。 B.教育目的是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唯一依据 C.教育目标的制定必须适应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D.幼儿园教育目标是依据家长的不同要求提出来的。 7、幼儿园除了具有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之外,还具有()任务。 A.开发智力,培养自理能力 B.为家长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C.培养幼儿与社会沟通的能力 D.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 8、“要知道梨子的味道,你就得亲口尝一尝。”体现了幼儿园教育的()原则 A.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 B.保教结合的原则 C.教育的活动性和活动的多样性原则 D.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原则 9、幼儿园教育目标是依据教育目的并结合幼儿园教育的()提出来的。 A.方法和手段 B.性质和特点 C.原则和规律 D.原则和方法 10、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我国幼儿教育的基本出发点,也是我国()所规定的幼儿教育的任务 A.教育法 B.幼儿园工作规程 C.法律法规 D.幼儿教育法则 11、我国目前的教育目的是()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的。 A.1958年 B.1981年 C.1985年 D.1995年 12、确定幼儿园教育任务,评估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根本依据是() A.幼儿园教育计划 B.幼儿园教育目标 C.幼儿园教育原则 D.幼儿园教育内容 三、判断 1、幼儿园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幼儿园教育这一阶段的具体化。() 2、坚持保教结合的原则,即对幼儿活动中教育活动外保育。() 3、幼儿期,游戏具有其他活动所不能代替的教育价值,可以有效促进幼儿发展。() 4、我国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5、在幼儿的活动中,可以把游戏的因素渗透到教育活动中。() 6、游戏时间里只允许全班或一组幼儿玩一种游戏。() 7、游戏是幼儿园的唯一活动。() 8、集体活动是"面向全体",小组和个别活动是“照顾个别差异”。()

2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原则

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原则 一、幼儿园教育的目标 (一)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内涵 幼儿园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幼儿园教育这一阶段的具体化,是国家对幼儿园提出的培养人的规格和要求,是全国各类型幼儿教育机构统一的指导思想。 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完成幼儿园教育任务,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的重要指导思想,国家通过这一目标对全国幼儿园教育进行领导和调控。 (二)制定幼儿园教育目标的依据 1.依据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幼儿教育具有社会属性。教育是要把人类历史积累的知识、经验、技能等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传播到下一代,培养为社会服务的人。同时,不同的社会、不同的阶级或社会集团,总是根据自身的利益和需要来规定培养新一代人的方向。这些阶层所制定的教育任务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2.依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及其要求 全面促进幼儿素质和谐发展是幼儿教育的中心任务。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二者必须协调发展。这种身心发展的规律性既是连续的,又是阶段性的。任何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提出过高、过难或过低、过易的教育要求,都不会达到发展潜能的目的。 3.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制定 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结构呈金字塔型,由上至下分别是:国家的教育目的、幼儿园教育的目标、各个幼儿园具体的教育目标。 制定幼儿园具体教育目标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教育目标分解的方法要恰当 对于某个具体的幼儿园来说,又可以分为学年教育目标、学期教育目标、周或月的教育目标、单个教学活动的教育目标等。每一个层次的目标都是受上一层目标的制约,构成达到总目标的阶梯: (2)教育目标的涵盖面要全面 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内容要覆盖幼儿全面发展的所有内容,即包括体、智、德、美各个方面,并且不能偏废; (3)教育目标要有连续性和一致性 教育目标的实现是长期的、阶段性的过程,需要保持各个层级目标直接的相互衔接,协调一致。 在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实施过程中,幼儿教师是重要保证。教师必须清楚地理解教育目标的内涵与外延,掌握相应的实施技能,指导和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幼儿园的任务 (一)幼儿园的双重任务 我国幼儿园是学制教育的基础阶段,与其他各级各类学校一样,应该使受教育者在体、智、德、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幼儿园又是一种社会公共育儿机构,具有福利性,担负着其他学校教育机构所没有的为家长服务的特殊任务。 1.幼儿园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 以幼儿园为代表的幼儿教育机构是我国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组织,因此,幼儿园通过对幼儿实施体、智、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及设计》考试试题与答案教学文案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及设计》考试试题 与答案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及设计》考试试题与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中,师幼通过对话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教育的一种方法。教师可以向幼儿提出问题,也可以解答幼儿的问题,不受时间、地点和人 物的限制。在课内、课外、个人或集体都可以采用,这一方法是(B) A、讲解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观察演示法 2、在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中,教师依据社会教育目标,向幼儿出示的实物、图片、直观教具、录像等可以是他们被感知的材料,使幼儿通过观察获得相应的 社会知识、社会情感及社会行为的一种教育方法是(D) A、讲解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观察演示法 3、评价时考虑活动目标是否完整、是否分解到位、是否以幼儿社会性发展水平 等因素为依据、是否落实在活动内容和活动过程中、是否适当地确定了本次活 动的重难点、是否明确有层次、是否易于操作和是否可以检验,这属于(A) A、评价活动的目标 B、评价活动的内容 C、评价活动的准备 D、评价活动的过程 4、关于排队公平等待规则、轮流规则、集体服务规则等内容属于(D) A、基本道德规范认知 B、文明礼貌行为规范的认知 C、公共场所行为规范的认知 D、群体活动规范的认知 5、在社会活动日中将各民族、各国的朋友请进幼儿园,与儿童一起联欢,共同进行分享和体验活动属于(D) A、自我教育活动 B、社会环境与规范认知活动 C、人际交往教育活动 D、多元文化教育活动 6、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即主体对自己和自己心理的认识,这一概念是指:(C) A、个性 B、社会性 C、自我意识 D、社会化 7、评价者应当主要考虑;教师所选择的教育内容是否符合幼儿社会性教育的需要,是否符合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幼儿来说,教育内容是否为幼儿 必须的,是否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幼儿是否愿意接受,属于(B) A、评价活动的目标 B、评价活动的内容

幼儿园教育目标

未来星幼儿园教育目标 一、教育的目的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在教育活动开始前,就清晰的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中,教师的一切教育活动都是为了让实现这个目的。 二、制定幼儿园具体目标时应注意的问题 1、教育目标的方法要恰当 (1)按时间的范围划分,那么幼儿园具体教育目标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每一学年的教育目标; 第二层次:学期教育目标; 第三层次:一个月和一周的教育目标,也可以是单元活动目标。“单元” 可以是主题活动单元,也可以是教材单元; 第四层次:幼儿一日活动、一个活动或一节课的教育目标。 (2)如果从教育目标指导的范围来划分,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可以划分为: 第一层次:指导本园的教育目标 第二层次:指导一个班级的教育目标 第三层次:指导不同活动组的教育目标 第四层次:直到每个个体的教育目标,即根据每个幼儿发展情况确定目标。 这几个由抽象到具体、由统一到多样的层次组成了幼儿园教育目标的阶梯结构图:

要保证教育目标的整体结构不受损害,其内容的涵盖面一定要全面,即包括幼儿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和每个方面的全部内容。在实践过程中,制定教育目标常常出现偏差,如在体、智、德、美四育中,或重德育轻智育,或重智育轻德育;在每一育中也有这种情况,如在智育中重知识的掌握而轻智力的培养;在体育中重动作的发展而轻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在德育中,重社会知识的掌握而轻道德情感的培养;在美育中,重艺术技能的掌握,轻创造性的培养等。教育目标内容的不全面会严重影响幼儿的全面发展。 3、教育目标要有连续性和一致性 教育目标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由若干不同的阶段来完成。每个阶段性目标之间是相互衔接,体现幼儿心理发展的渐进性和连续性;同时,下层目标与上层目标之间、局部目标与整体目标之间要协调一致,以保证每一个具体目标的实现都朝总目标前进一步,都成为实现上层目标的有效环节。 三、幼儿教师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 幼儿教师是按照社会要求去促进幼儿发展的,是将教育目标真正落实为幼儿发展的总设计师。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必须正确、清楚、全面的理解和把握幼儿园的教育目标的内涵,并将这种“外在”的教育目标转化为“内在”的正确的教育观念,并用以指导自己的行为;其次,教师必须掌握将教育目标转化为诱饵的技术;最后,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依据幼儿的实际水平,选择适应的教育目标、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活动方式,组织形式,指导方法等,去促进幼儿的发展。没幼儿教师的这种女里,教育目标的实现是不可能的。

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第二节?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一、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 (一)目标制定的依据 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是为了促进幼儿情感——社会性的发展。幼儿的社会性是在自身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即生命个体从呱呱附地的那一刻起,社会就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对其施加影响,期待他们成为社会需要的人。同时,幼儿为了自己的自下而上和发展,也总是在积极地适应社会,逐渐接受与内化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行为方式,并在自己的个性中显现出来。这就是幼儿社会化的过程。由此可见,确立幼儿社会教育的目标必须依据社会的要求、幼儿的发展及学科本身等几个方面。 1.?社会的要求 每一个社会都有一定的社会宗旨,这一宗旨要在各个教育领域里贯彻落实。未来的一代应塑造成什么样的人,是幼儿园社会教育领域担负的责任。所以,幼儿园社会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的要求和愿望,并关注社会的变化,关注社会的未来和世界的未来。如对对话、沟通、融合已成为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新态势,全球科技革命使人类生活日新月异,人类间的物理距离相对缩小,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间的相互依赖性、制约性正在加强,人类的命运日益受到一些共同因素的制约,“地球村”、“地球公民”等名词反映了人类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日益加强。社会的发展突出了学会合作与分享的重要性。这些社会

的变化势必要求幼儿园社会教育作出调整(有的可能是低层目标的调整,有的是总目标的调整),使得人类的下一代了解这个世界、关注这个世界,进而理解这个世界。 2.幼儿的发展 幼儿的发展是幼儿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幼儿社会教育必须注重幼儿的发展,虽然社会化是一个长期的连续不断的过程,但幼儿期是人生社会化的起始阶段,因而至关重要。幼儿的发展,尤其是情感——社会性的发展是确定幼儿社会教育目标的重要依据。幼儿情感——社会性的发展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社会所要求的社会成员应具备的许多重要品质,都与情感——社会性的发展有关。尤其是幼儿健康人格的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塑造,都与幼儿情感——社会性的培养紧密相关。幼儿的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技能的发展,表现出大致的规律和特点,这些反映了某个时期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总体水平。因此,制定幼儿社会教育的目标必须依据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大致特征,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3.学科本身 幼儿社会教育涉及的学科众多,如历史学、社会学、地理学、人类学、经济学等等。每一个学科中的基本目标或启蒙性目标,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幼儿社会教育目标的选择和确定。如社会学中关于了解和理解一定的社会角色,参与社会交往等目标,都将以最基本、最启蒙的形式影响幼儿社会教育目标的确定。又如人类学中关于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应理解其民族文化自身的合理性,并学会尊重他

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目标

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目标 、内容、设计与组织 一、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 (一)目标制定的依据 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是为了促进幼儿情感——社会性的发展。幼儿的社会性是在自身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即生命个体从呱呱附地的那一刻起,社会就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对其施加影响,期待他们成为社会需要的人。同时,幼儿为了自己的自下而上和发展,也总是在积极地适应社会,逐渐接受与内化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行为方式,并在自己的个性中显现出来。这就是幼儿社会化的过程。由此可见,确立幼儿社会教育的目标必须依据社会的要求、幼儿的发展及学科本身等几个方面。 1.社会的要求 每一个社会都有一定的社会宗旨,这一宗旨要在各个教育领域里贯彻落实。未来的一代应塑造成什么样的人,是幼儿园社会教育领域担负的责任。所以,幼儿园社会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的要求和愿望,并关注社会的变化,关注社会的未来和世界的未来。如对对话、沟通、融合已成为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新态势,全球科技革命使人类生活日新月异,人类间的物理距离相对缩小,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间的相互依赖性、制约性正在加强,人类的命运日益受到一些共同因素的制约,“地球村”、“地球公民”等名词反映了人类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日益加强。社会的发展突出了学会合作与分享的重要性。这些社会的变化势必要求幼儿园社会教育作出调整(有的可能是低层目标的调整,有的是总目标的调整),使得人类的下一代了解这个世界、关注这个世界,进而理解这个世界。 2.幼儿的发展 幼儿的发展是幼儿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幼儿社会教育必须注重幼儿的发展,虽然社会化是一个长期的连续不断的过程,但幼儿期是人生社会化的起始阶段,因而至关重要。幼儿的发展,尤其是情感——社会性的发展是确定幼儿

学习幼儿园社会领域心得体会

学习幼儿园社会领域心得体会 大家好!首先感谢领导给我这个机会,和老师们一块学习交流幼儿园社会领域方面的内容。通过两天的培训,我学到了许多优秀教师的经验以及他们对各个领域透彻了解的深切体会。对我自己得到了提高。培训结束后,我又把王玲老师的课仔细回味了好几遍,研究了好几天。对培训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借今天这个机会和各位老师们共同探讨,共同学习。大家一起对社会教育有一个相对全面的了解。如果我有讲的不对或不恰当的地方,请老师们批评指正。下面我们开始吧! 一、什么是社会教育?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概念。(社会教育的概念)一句话幼儿园社会教育,就是教幼儿做人的教育。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又包括三个方面: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技能。下面我们对这三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1、社会认知(读概念) 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自我意识,即对自我特征以及与他人及周围事物关系的认识。举例:小班孩子男女性别。大班<我是大班哥哥姐姐>。 (2)对他人认知,即对同伴以及周围环境中的人的认知。() (3)对社会环境的认知,即对家庭、幼儿园、社区设施、交通设施、重大节日及重大事件等方面的认知。家中有几口、幼儿园的名字、社区标志、交通信号灯、教师节、国庆节、地震等方面的认知。 (4)对社会规范的认知,包括对文明礼貌的知识及习惯、对社会公共规则、集体规则、基本道德准则等方面的认知。即社会公德的认知。 3、举例:区域活动:在玩区域活动时,他要学会如何与人交往,合作共同完成一个东西,以及和好朋友分享好的成果。 二、社会教育的目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社会的总目标是这样的。分类目标阶段目标和单元目标是不需要老师设立的,教育活动目标是需要老师亲自设计的。下面我们对这四个层次的目标进行一一剖析。教育活动目标是最具体的,也是我们老师自己设立的,但是它必须以前三个目标为依据,不要脱离开。我是这样理解的,你们呢? 三、社会教育内容:刚才我们说分类目标时是根据他的类别不同来确立四个内容的目标,也就是社会教育内容。下面我们一块学习社会教育内容的四个方面。 四、社会教育方法:有一般和特殊两种。一般有五种,特殊有三种,下面我们对这八种方法来学习交流一下:这也是我们的重点哦! 1、讲解法: 2、谈话法:举例:大班上学期主题什么联络你我他《我的电话薄》中刚开始时和孩子谈话。中班主题《健康宝宝》中《独自在家的时候》 3、讨论法: 4、演示法:有趣的京剧脸谱。 5、参观法:大班主题《什么联络你我他》中《参观邮局》。王老师讲了一个去弥河参观的事例,没打招呼和人家的工作冲突了。 6、行为练习法:小班主题《让爱住我家》中《今天我是小主人》就是通过教师集中情景表演来培养幼儿做客和以礼待人的习惯。 移情训练法-----他为什么会哭?你什么时候哭?你哭时会怎样? 角色扮演法----我是小记者-----文明礼貌 观察学习法---看到别人奖励,他会观察学习。 五、教育原则:念念

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目标

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目标、内容、设计与组织 一、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 (一)目标制定的依据 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是为了促进幼儿情感——社会性的发展。幼儿的社会性是在自身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即生命个体从呱呱附地的那一刻起,社会就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对其施加影响,期待他们成为社会需要的人。同时,幼儿为了自己的自下而上和发展,也总是在积极地适应社会,逐渐接受与内化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行为方式,并在自己的个性中显现出来。这就是幼儿社会化的过程。由此可见,确立幼儿社会教育的目标必须依据社会的要求、幼儿的发展及学科本身等几个方面。 1. 社会的要求 每一个社会都有一定的社会宗旨,这一宗旨要在各个教育领域里贯彻落实。未来的一代应塑造成什么样的人,是幼儿园社会教育领域担负的责任。所以,幼儿园社会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的要求和愿望,并关注社会的变化,关注社会的未来和世界的未来。如对对话、沟通、融合已成为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新态势,全球科技革命使人类生活日新月异,人类间的物理距离相对缩小,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间的相互依赖性、制约性正在加强,人类的命运日益受到一些共同因素的制约,“地球村”、“地球公民”等名词反映了人类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日益加强。社会的发展突出了学会合作与分享的重要性。这些社会的变化势必要求幼儿园社会教育作出调整(有的可能是低层目标的调整,有的是总目标的调整),使得人类的下一代了解这个世界、关注这个世界,进而理解这个世界。 2.幼儿的发展 幼儿的发展是幼儿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幼儿社会教育必须注重幼儿的发展,虽然社会化是一个长期的连续不断的过程,但幼儿期是人生社会化的起始阶段,因而至关重要。幼儿的发展,尤其是情感——社会性的发展是确定幼儿社会教育目标的重要依据。幼儿情感——社会性的发展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社会所要求的社会成员应具备的许多重要品质,都与情感——社会性的发展有关。尤其是幼儿健康人格的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塑造,都与幼儿情感——社会性的培养紧密相关。幼儿的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技能的发展,表现出大致的规律和特点,这些反映了某个时期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总体水平。因此,制定幼儿社会教育的目标必须依据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大致特征,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3.学科本身 幼儿社会教育涉及的学科众多,如历史学、社会学、地理学、人类学、经济学等等。每一个学科中的基本目标或启蒙性目标,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幼儿社会教育目标的选择和确定。如社会学中关于了解和理解一定的社会角色,参与社会交往等目标,都将以最基本、最启蒙的形式影响幼儿社会教育目标的确定。又如人类学中关于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应理解其民族文化自身的合理性,并学会尊重他人的文化,这也会以最基本、最启蒙的形式体现在幼儿社会教育的目标体系中。 当然,从以上三个根据出发,无论是社会的、儿童的还是学科的等方面都可列出许多教育目标。因此,在具体制定社会教育目标时,应从我国教育的现实及对幼儿发展的价值上,审慎考虑。 (二)目标的结构及其分析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目标结构,是指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目标的较为稳定的组织形式。它包括总目标、分类目标和阶段目标、单元目标、教育活动目标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是以社会教育目标的概括性程度高低加以区分的。即越上层的目标概括性越高,越下层的目标概括性越低,越具体。 1.总目标

幼儿园教育的五大领域及教育 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第一部分总则 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幼儿园教育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为依据制定。 二、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幼儿教育应为幼儿的近期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三、幼儿园应为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共同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四、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 五、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六、幼儿园教育应重视幼儿的个别差异,为每一个幼儿提供发挥潜能,并在已有水平上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和条件。 第二部分教育目标与内容要求 一、幼儿园教育应当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所提出的保育教育目标。 二、幼儿园教育的内容是广泛的、启蒙性的,可按照幼儿学习活动的范畴相对划分为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等五个方面,还可按其它方式作不同的划分。各方面的内容都应发展幼儿的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等 三、幼儿的学习是综合的、整体的。在教育过程中应依据幼儿已有经验和学习的兴趣与特点,灵活、综合地组织和安排各方面的教育内容,使幼儿获得相对完整的经验。 一、健康

——增强幼儿体质,培养健康生活的态度和行为习惯 (一)目标 1.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情绪稳定; 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有初步的安全和健康知识,知道关心和保护自己; 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 (二)教育要求 1.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体验到幼儿园生活的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 2.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个人生活卫生习惯和爱护公共卫生的习惯; 3.指导幼儿学习自我服务技能,培养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4.开展以多种有趣的体育活动,特别是户外的、大自然的活动,培养幼儿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5.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和活动进行安全、保健等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6.在走、跑、跳、钻、爬、攀等各种体育活动中,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 (三)指导要点 1.教师应该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 2.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是密切相关的,要高度重视良好人际环境对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幼儿园小班五大领域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与要求

幼儿园小班五大领域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与要求一、幼儿园健康领域 幼儿园健康领域教育目标 在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幼儿园健康领域教育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 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 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幼儿园小班健康领域教育内容与要求 (一)健康生活部分 1.情绪与适应 (1)情绪稳定不哭闹,逐渐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愿意来幼儿园。 (2)识别他人明显的情绪,在成人的帮助下学习调控情绪。 2.生活卫生习惯 (1)学习如厕,不憋大小便,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 (2)掌握正确的盥洗方法,早晚刷牙,勤洗澡。 (3)使用自己的毛巾、水杯和清洁的手绢或纸巾。 (4)掌握基本的用餐方法,喜欢吃健康的食物。

(5)在成人的提醒下,养成经常喝水的习惯。 3.安全与自护 (1)外出时不离开成人,不接受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 (2)不做危险的事,知道不攀爬阳台,不玩火,不动电源、开水壶、煤气灶等。 (3)能有秩序地上下楼梯,能玩大型运动器械。 (4)不随便吃东西,身体不舒服时能告诉成人。 (5)认识五官,了解主要保护方法。 (二)体育部分 1.基本动作与游戏 (l)喜欢参加身体锻炼,感受运动游戏的快乐。 (2)能上体正直、自然地走和跑,能听信号走和跑。 (3)双脚自然地向上跳、向前跳、从25厘米高处向下跳。 (4)能在平行线(或窄道)中间走,能在宽25厘米、高20厘米的平衡木上走。 (5)能灵活地正面钻高65~70厘米的障碍物和手膝着地爬,在钻、爬、平衡游戏中能控制自己的身体和方向。 2.体操与队列 (1)学习一个跟着一个走成圆圈。 (2)学习模仿操和简单的徒手操。 3.器械活动

幼儿社会教育总目标

幼儿社会教育总目标 一、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 1、会用一定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爱好、情绪、情感。 2、学习正确地评价自己与他人,能正确地对待他人的评价。 3、主动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有好奇心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 4、爱动脑,愿意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参与活动,尝试成功。 二、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1、愿意与他人共同游戏、活动并友好相处。 2、善于与人交往,懂得问候、交谈、与人合作及参与活动的技巧,掌握几种交往策略。 3、能主动帮助弱小同伴,乐于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老人和残疾人,经常自愿的与他人分享玩具、食物等物品。 三、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1、了解一些日常生活的常规要求,培养一定的规则意识,养成按规则进行活动的习惯。 2、感受生活中规则的重要,能围绕自己的生活、学习、游戏制定简单的规则。 四、认真倾听并理解任务性的语言,能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1、有困难或需求帮助时会用适当的方式向成人表达自己的需要、想法。 2、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尽可能自己解决。 3、做事有信心,能有始有终地做完一件事。 4、了解自己周围环境的关系,能较快地适应变化的环境,学会自己照顾自己。 五、爱父母长辈、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1、知道自己的成长与家人的关系,感激父母长辈的辛勤养育之恩。 2、了解周围不同职业人们的劳动及与自己生活的关系,尊重他们的劳动。 3、了解祖国传统的民俗节日,对祖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 4、萌发爱周围环境、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愿意接触或了解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外国人,感受他们的风俗习惯。 社会领域阶段目标 小班上学期 一、自信心培养 1.知道自己的性别,年龄和姓名,知道自己是和别人不同的。 2.不好哭,不怕生,保持愉快的情绪;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会寻求帮助。当同伴遇到困难时,能及时帮助或告诉别人。 二.人际交往

幼儿园教育的五大领域和教育目标

幼儿园五大领域目标及各年龄段目标 一、健康领域目标: 1、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 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 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小班健康: 1帮助幼儿养成独立进餐的习惯,引导幼儿愿意吃各种食物。 2引导幼儿独自、按时入睡,会脱简单衣物,并放在固定位置。 3不害怕健康检查和各种健康接种。 4引导幼儿外出时不离开成人,不接受陌生人的物品,不跟陌生人走。 5具有初步的安全意识,户外活动时能注意安全,不将异物塞入耳、鼻、口里。 6 初步学习投、掷、钻爬、攀登、平衡等动作。 7引导幼儿学会上体直立、一个跟着一个走,能听信号走成圆圈。 8引导幼儿能根据简单的口令或音乐较合拍地做模仿操和徒手操。 9引导幼儿自然协调地跑,不与他人碰撞。

10引导幼儿在活动后知道合作收拾整理小型体育器械。 中班健康: (一)发展目标 1、知道五官的用处及简单的保护方法,有初步的健康意识。 2、愿意配合医务人员接受治疗。 3、知道一些基本的求助方法,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4、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活动后能主动收拾整理小型体育运动器械。 5、认真完成动作要求,动作协调。 6、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规则意识,竞争意识。 (二)具体措施 1、营造宽松的环境,鼓励幼儿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2、引导幼儿能根据口令或信号切段分队走,较快地集中、分散,会做徒手操,动作基本到位。 3、指导幼儿走、跑时,上、下肢动作协调,有精神。 4、引导幼儿跳跃时,蹬地较有力,落地时要轻。 5、引导幼儿大胆地钻,爬障碍物,基本做到手脚协调。 6、引导幼儿主动探索球的多种玩法,学会拍球。 7、引导幼儿学会用单手向前上方用力挥臂掷物。 8、引导幼儿平稳、轻松地在一定高度,宽度的平衡板上行走。 大班健康

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目标和要求内容

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目标与内容要求 一、幼儿园教育应当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所提出的保育教育目标。 二、幼儿园教育的内容是广泛的、启蒙性的,可按照幼儿学习活动的范畴相对划分为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等五个方面,还可按其它方式作不同的划分。各方面的内容都应发展幼儿的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等 三、幼儿的学习是综合的、整体的。在教育过程中应依据幼儿已有经验和学习的兴趣与特点,灵活、综合地组织和安排各方面的教育内容,使幼儿获得相对完整的经验。 一、健康——增强幼儿体质,培养健康生活的态度和行为习惯 (一)目标 1.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情绪稳定; 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有初步的安全和健康知识,知道关心和保护自己; 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 (二)教育要求 1.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体验到幼儿园生活的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 2.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个人生活卫生习惯和爱护公共卫生的习惯; 3.指导幼儿学习自我服务技能,培养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4.开展以多种有趣的体育活动,特别是户外的、大自然的活动,培养幼儿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并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5.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和活动进行安全、保健等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6.在走、跑、跳、钻、爬、攀等各种体育活动中,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 (三)指导要点 1.教师应该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 2.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是密切相关的,要高度重视良好人际环境对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3.幼儿不是被动的“被保护者”。教师要尊重幼儿不断增长的独立需要,在保育幼儿的同时,帮助他 们学习生活自理技能,锻炼自我保护能力。 4.体育活动要尊重幼儿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和年龄特征,不进行不适合幼儿的体育活动项目训练。 二、科学——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认识能力 (一)目标 1.有好奇心,能发现周围环境中有趣的事情; 2.喜欢观察,乐于动手动脑、发现和解决问题; 3.理解生活中的简单数学关系,能用简单的分类、比较、推理等探索事物; 4.愿意与同伴共同探究,能用适应的方式表达各自的发现,并相互交流; 5.喜爱动植物,亲近大自然,关心周围的生活环境。 (二)教育要求 1.引导幼儿接触自然环境,使之感受自然界的美与奥妙,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认识兴趣; 2.结合和利用生活经验,帮助幼儿认识自然环境,初步了解自然与自己生活的关系; 3.引导幼儿注意身边常见的科学现象,感受科学技术给生活带来的便利,萌发对科学的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