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发出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的影响

浅谈发出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的影响
浅谈发出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的影响

第一章序论

概要:本文从存货的概念入手,简单的介绍现行会计制度规定的几种计价方法,并浅谈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的影响,如何选择合理的计价方法,排除计价方法的影响,使其更有横向的可比性,为企业的经营决策者及信息资料的使用者提供准确的数据。通过合理选择计价方法为企业创造更多利润。

一、存货计价方法的重要性:存货是企业资产的主要构成内容之一,对企业非常重要。企业的存货作为一项重要的流动资产,其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存货管理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难题之一。存货管理包括很多方面,存货的计价方法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存货计价方法的研究,将会促进企业加强对存货的管理,使存货的管理向着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方向上迈进,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而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问题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而新会计准则对存货计价方法的改变也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二、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的意义:存货是企业一项很重要的资产,所占的比重较大,合理选择存货的计价方法对企业的经营成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是制订企业会计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选择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将会导致不同的报告利润和存货估价,对企业的税收负担、现金流量产、财务状况、盈亏情况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对企业财务状况的经营成果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因而存货数量及其价值的确认(即存货计价问题)至关重要。《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中规定:纳税人的成本计算方法、间接成本分配方法、存货计价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改变,如确需改变的,应在下一纳税年度开始前报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否则,对应纳税所得额造成影响的,税务机关有权调整。而不少企业由于对这个问题认识不全面,理解不深刻,或受某一方面因素的影响,对企业存货计价方法做了不切合企业实际的选择,从而对企业的存货管理、财务状况和经营成造成不利影响。

三、国内外现状:国际会计准则对存货的基准计价方法规定为:先进先出法、个别计价法和加权平均法;我国2001年存货准则中规定: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

成本可以采用的方法有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及后进先出法等。我国2006年存货准则明确规定:企业应采用先进先出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我国新旧准则比较而后发现, 2006年存货准则中取消了2001年存货准则中确定发出存货实际成本的后进先出法,此项举措使得我国的存货准则的规定更加接近国际准则的要求。

四、存货计价方法的目的:存货不同的计价方法,对企业成本、利润或纳税的计算结果是不同的,它是通过利用市场价格水平变动的差异来达到合理避税目的。商品的市场价格总是不断变化,这为企业使自己得到最大利益创造了前提。对材料费用计算而言,企业获得最大利益的基本手段就是选择最有利的存货计价方法,进行纳税筹划,实现合法避税。

第二章:存货计价方法的概述

一:存货的概念及存货计价方法的形成原因:

(一)存货的概念: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

(二)存货计价形成原因:存货的流动建立在一定的假设基础上,存货成本流转的假设企业的存货是不断流动的,有流入也有流出,流入与流出相抵后的结余即为期末存货,本期期末存货结转到下期即为下期的期初存货,下期继续流动,就形成了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存货流转。存货流转包括实物流转和成本流转两个方面。企业存货实物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流转成为存货的实物流转。所谓存货成本流转指外购或自制存货的成本流入及出售商品时的成本流出。在理论上,存货的成本流转与其实物流转应当一致,但在实际工作中,这种一致的情况非常少见的。因为,企业的存货进出量很大,存货的品种繁多,存货的单位多变,难以保证各种存货的成本流转与实物流转相一致。由于同一种存货及单价不同,但均能满足销售或生产的需要,在存货被销售或耗用后,毋需逐一辨别哪一批实物被发出,哪一批实物留作库存,成本的流转顺序和实物的流转顺序可以分离,

只需要按照不同的成本,流转顺序确定已发出存货的成本和库存存货的成本即可。这样就出现了存货成本流转的假设。采用某种存货成本流转的假设,在期末存货与发出存货之间分配成本,就产生了不同的存货成本分配方法,即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二、存货计价方法

存货在企业中占有重要的作用,而计价方法对存货又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计价方法对企业的影响也非常的重要。下面我们分别讲解存货计价方法的种类。

(一)、个别计价法

1、概念:个别计价法又称分批实际法,个别认定法,具体辨认法。这种方法是假设存货的成本流转与实物流转相一致,按照各种存货,逐一辨认分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所属的购进批别或生产批别,分别按其购入或生产时所确定的单位成本作为计算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成本的方法。在这种方法下,是把每一种存货的实际成本作为计算发出存货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的基础。

2、适用范围:这种方法适用于一般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货、为特定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的存货以及提供的劳务,如汽车和重型设备、珠宝和其他贵重饰物等。

3、计算方法:

个别计价法的计算公式:

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各批(次)存货发出数量×该批次存货实际进货单价

例题1甲公司2008年5月D商品的收入、发出及购进单位成本如表1所示:

假设经过具体辨认,本期发出存货的单位成本如下:

5月11日发出的200件存货中,100件系期初结存存货,单位成本为10元,100件为5日购入存货,单位成本为12元;5月20日发出的100件存货系16

日购入,单位成本为14元;5月27日发出的100件存货中,50件为期初结存,单位成本为10元,50件为23日购入,单位成本为15元,则按照个别认定法,该企业本期发出存货成本及期末结存存货成本为多少?

本期发出存货成本=100×10+100×12+100×14+50×10+50×15=4850(元)期末结存存货成本=期初结存存货成本+本期购入存货成本-本期发出存货成本

=150×10+5500-4850=2150(元)

(二)、先进先出法

1、概念:先进先出法是指根据先入库先发出的原则,对于发出的存货以先入库存货的单价计算发出存货成本的方法.。

2、适用范围:适用于存货业务不多、工作量不大的企业。

3、计算方法:先按存货的期初余额的单价计算发出的存货的成本,领发完毕后,再按第一批入库的存货的单价计算,依此从前向后类推,计算发出存货和结存货的成本.

例题2:在例题1中,假设甲公司D商品本期收入、发出和结存情况表2所示。从该表可以看出存货成本的计价顺序,如11日发出的200件存货,按先进先出法的流转顺序,应先发出期初库存存货1500(150*10)元,然后在发出5日购入的50件,即600(50*12)元,其他依次类推。从表中看出,使用先进先出法得出的发出存货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分别为4800元和2200元。

表2 D商品购销明细账(先进先出)

甲公司日常账面记录显示,D商品期初结存存货为1500(150*10)元,本期购入存货三批,按先后顺序分别为:100*12、200*14、100*15.假设经过盘点,发现期末库存150件,则本期发出存货为400件。

发出存货成本=150*10+50*12+50*12+50*12+50*14+100*14=4800

期末存货成本=50*14+100*15=2200

(三)、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1、概念:是指以本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本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

2、适用范围:一般适用于存货收发较频繁的企业。

3、计算公式:存货单位成本=[月初库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实际单位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数量)]/(月初库存存货数量+本月各批进货数量之和)

本月发出存货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或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初库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收入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考虑到计算出的加权平均单价不一定是整数,往往要小数点后四舍五入,为了保持账面数字之间的平衡关系,一般采用倒挤成本法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

例题:假设甲公司采用加权平均法,则5月份D商品的平均单位成本为:5月份D商品的平均单位成本=(期初存货结存金额+本期购入存货金额)/(期初存货结存数量+本期购入存货数量)=(150*10+100*12+200*14+100*15)/(150+100+200+100)=12.727(元)5月份D商品的发出成本与期末结存成本分别为:

5月份D商品的发出成本=400*12.727=5090.8(元)

5月份D商品的期末结转成本=7000-5090.8=1909.2(元)

(四)、移动加权平均法

1、概念:指本次收货的成本加原有库存的成本,除以本次收货数量加原有存货数量,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价,并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移动平均法与加权平均法的计算原理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加权平均法一个月计算一次单位成本,而移动平均法每收进一次存货,就计算一次单位成本。

2、适用范围:采用移动平均法能够使企业管理当局及时了解存货的结存情况,计算的平均单位成本以及发出和结存的存货成本比较客观。本方法适用于存货收发不多的企业。

3、计算公式:移动平均单价=(本次进货的成本+原有库存的成本)/(本次进货数量+原有存货数量)

本批发出存货成本=本批发出存货数量x存货当前移动平均单价

例题3:假设甲公司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核算企业存货,则D商品本期收入、发出和结存情况如表3所示。从表中看出,存货的平均成本从期初的10元变为其中的10.8元、13.36元,再变成期末的14.016元各平均成本计算如下:

三:存货计价的依据及选择存货计价方法的标准

(一)存货计价的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第14条规定:“各种存货发出时,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方法确定其实际成本。”①换言之,该规定取消了原来准则中所允许的发出存货计价采用的“后进先出法”的计价方法。同时还规定:“各种存货应当按照取得时的实际成本核算。”由此可见,《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给予企业选择存货计价方法的权力。

(二)选择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的标准

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判定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标准不同,做出的选择也会不同。因此,在选择存货计价方法之前必须先明确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标准。

1.以历史成本为基础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各种存货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核算。”②这表明,在持续经营的前提下,我国现行对存货的计价是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历史成本计量是会计计量的基本原则。当企业将存货用于生产或者用于销售时,面对每次不同的采购成本,如何记录发出存货的单价?是按照平均价格来统一核算发出存货的价格,还是逐一辨认每次发出存货的价格?企业通常根据自己生产经营活动的特点或者财务报表呈报的特殊目的,选择某一种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2.坚持客观性原则

既要如实地反映销售成本,又要如实地反映期末存货的成本。会计信息必须客观反映企业的经济业务,在遵循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客观地反映经济业务是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

3.坚持谨慎性原则

谨慎性原则是指在有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作出判断时,要保持必要的谨慎性,即不高估资产或虚计收益,对于可能的损失和费用应当加以合理的估计。谨慎性原则既有利于企业稳健经营和长远发展,又有利于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作出决策时,尽可能规避风险,使风险收益最大化。

第三章: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的分析与比较

一、常用存货计价法法的个别分析

(一)个别计价法。采用这种方法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比较合理准确,但这种方法的前提是需要对发出和结存存货的批次进行具体认定,以辨别其所属的收入批次,实务操作的工作量繁重,困难较大,并且采用这种方法极易被用作调节利润的手段。因为,如果营运不佳,估计利润不高,管理人员就会高价售出低成本的商品,以提高利润,或以相反的方法降低利润。企业中一般不能互换使用的存货、或为特定的项目购入、或制造单独存放的存货、以及购入批次少、容易识别、单位价值较高的贵重物品中,一般采用个别计价法。并且这种方法在实地盘存制和永续盘存制下均可使用。

(二)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这种方法只需在月末计算一次,比较方便。但只能在期末确定存货成本,无法随时从帐面上提供存货的结存金额,不利于加强存货的日常管理。这种方法在实地盘存制下才可用。

(三)先进先出法。采用先进先出法,存货成本是按最近购货确定的,期末存货成本比较接近现行的市场价值,其优点是使企业不能随意挑选存货计价以调整当期利润,缺点是比较繁琐,特别是对企业进出量频繁的企业更是如此。而且在物价持续上涨情况下,采用此法使存货发出成本降至最低,从而使账面利润虚增,导致资本分派过度,对企业的长期经营不利。经营活动受存货形态影响较大或存货容易腐烂变质的企业,一般采用先进先出法,并且这种方法在实地盘存制和永续盘存制下计算发出存货成本相等。

(四)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的优点在于能使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存货的结存情况,并且每次购入存货的单位成本和购入前库存存货的单位成本对发出存货成本的影响,分别与购入数量加购入前库存数量的多少成正比,因而成本计算较为客观可信,但与市价仍有一定差距,而且频繁地计算移动单位平均成本,使

存货核算相当繁琐。对于储存在同一地点性能相同的大量存货一般采用加权平均法或移动平均法。

二、常用存货计价方法的综合分析

(一)从价值角度看

采用先进先出法时,期末存货均按后期进价计算,比较接近编表日重置成本,使资产计价较为合理。当采用后进先出法时,期本存货按较早期的单价计量,与编表日的重置成本差距较大,物价变动幅度越大,这种现象越明显。在通货膨胀时期,后进先出法所产生的期末存货数偏低,使资产计价失去意义。结果,财务分析也受到相当大的影响,营运成本、流动比率、投资报酬率偏低。从利润确定角度看,后进先出法,则以最近的进货成本可与最近的营业收入相配比,可以产生较有意义的利润数据,以恰当地解释评价预测企业的经营成果。所获得的利润倘以所得税、股利等形式全部分配的话,也不会过多影响企业按原有规模持续经营。相反,若采用先进先出法,则以较早期的存货成本与现时的营业收入相配比,毛利虚计。若将算得的毛利全额以所得税、股利等形式分尽的话,收回的成本因数额较低,在现时物价水平下,难以重置相同数量的存货,致使企业不能按原有规模持续经营。

(二)从纳税和现金流量角度看

后进先出法具有压低期末存货成本、提高销货成本,减少本期应税利润,因而减少应纳税所得产生的现金流,因此使企业的净现金的流入比采用先进先出法和平均法为多。但是,后进先出法减少应纳所得税额和增加净现金流入的效果并非绝对。从长远时期看,企业的全部存货成本,不管何时形成,正常情况下最终将转化为销货成本。若所有存货均已售出,其成本将全部转化为销货成本,则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无论采用哪种存货计价方法,几个会计期的销货成本总额、税前利润总额、所得税总额、税后利润总额、现金流入总额都是一致的。(三)从管理人员业绩评估角度看

某种存货计价方法的合适与否,还与企业管理人员业绩评价方法与奖励机制有关。不少企业按利润水平的高低来评价企业管理人员的业绩,并根据评价结果来奖励管理人员。此时,管理人员往往乐于采用先进先出法,因为,这样做会高估任职期间的利润水平,从而多得眼前利益。

在修订新会计准则之前,存货的计价方法有: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有人会问为什么会取消后进先出法

1、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我认为,正是由于后进先出法与准则的这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严重背离,才被排除到允许被使用的存货计价方法之外。

2、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这一要求,具体到存货发出这一事项,就是要求存货的成本流转应当与存货的实物流转相一致。从理论上来讲,企业的实物流转和成本流转也应当一致。虽然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企业的存货进出量很大,品种繁多,成本多变,保证各种存货的成本流转与实物流转完全一致是难以做到的,但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都能比较好地体现成本流转与实物流转的一致性。个别计价法无需多论,它能完全保证成本流转与实物流转的一致性。由于同一种存货,尽管价格不同,但均能满足销售或生产需要,在存货减少时,毋需辨别是哪一批实物被发出,因此加权平均法也基本上满足成本流转与实物流转的一致性的要求。至于先进先出法,大多企业的实物发出顺序都是先进先出,成本流转按照先进先出法来计量,也是符合成本流转与实物流转的一致性要求的。

3、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也容易发现后进先出法的不合情理之处。如果我们分几批买入同一物品,按照后进先出的顺序使用这些物品,可能会使我们丧失最先几批购入物品存在瑕疵的追偿权利。这说明,即使企业能够实现零库存,按照后进先出的顺序发出存货也是不理智的。

综上所述,取消后进先出法的理由,不在于它的计算烦琐或者企业可以利用这种计价方法调节利润,而在于这种方法不符合日常存货发出的实物流转顺序,不能提供与企业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相一致的会计信息。

二:存货计价方法的比较

(一)存货计价方法对存货成本的影响

采用个别计价法,计算期末存货的成本比较合理、准确,但由于工作量繁重,适用范围很小,仅用于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货等。采用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平均法使得本期销货成本介于早期购货成本与当期购货成本之间,这两种方法计算得到的销售成本不易被操纵,因而被广泛采用。先进先出法是以先购入的存货先发出这样一种存货流转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先进先出法下,存货较接近于最近购货成本。

(二)企业存货计价方法的比较、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选择合理的存货计价方法,可以减轻企业的所得税税负。现举例说明如下:

在物价持续上涨的情况下:某企业三月份的购销情况如下:月初存货结存10万公斤,单价3元。3月5日购进40万公斤货物,单价4元。3月10日购进60万公斤货物,单价5元,销售100万公斤货物,单价5.5元。3月20日购进65万公斤货物,单价6元,售出50万公斤,单价7元。

接下来用除个别计价法外的其他三种计价方法计算企业的利润。

方案一,采用先进先出法:

销售成本=10*3+40*4+50*5+10*5+40*6=730

销售收入=100*5.5+50*7=900

销售利润=900-730=170

方案二,采用加权平均法:

存货平均单价=(10*3+160+300+390)/(10+165)=5.03

销售成本=5.03*150=754.3

销售收入=900

销售利润=900-754.3=145.7

方案三,采用移动平均法:

3月10日结存存货单价=(3*10+40*4+60*5)/110=4.45

3月20日结存存货单价=(44.5+65*6)/(10+65)=5.79

销售成本=100*4.45+50*5.79=445+289.5=734.5

销售收入=900

销售利润=900-734.5=165.5

在物价持续上涨情况下,采用先进先出法使存货发生成本降至最低,从而使账面利润需增,导致资本分派过度,对企业的长期经营不利。经营活动受存货形态影响较大或存货容易腐烂变质的企业,一般采用此法。

加权平均法虽然使用起来比较方便,但是它只能在期末确定存货成本,无法随时从账面上提供存货的结存金额,不利于加强存货的日常管理。计算出的存货成本与现行成本有一定的差距,并且这种方法只能用于实地盘存制。

移动平均法的优点在于能使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存货的结存情况,并且每次购入存货的单位成本和购入前库存存货的单位成本对发出存货成本的影响,分别与购入数量加购入前库存数量的多少成正比,因而成本计算较为客观可信,但与市价仍有一定差距,而且频繁地计算移动单位平均成本,使存货核算相当繁琐。对于储存在同一地点性能相同的大量存货一般采用加权平均法或移动平均法。

总之,在进货价格呈上升趋势时,企业计算的销售利润由低到高依次是: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先进先出法。物价呈下降趋势时,最佳方案是采用先进先出法,如电子产品,由于产品更新换代快,价格逐渐下降,选择先进先出法对企业有利。

第四章: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的影响

一般说来,当存货发生实物流转后,也就产生了成本流转。理论上,存货的成本流转额按照成本计价的原则,应当等同于购入实物的成本额。但在实际工作中,如果存货品种繁多,流转额非常大,则成本流转额很难完全匹配实物流转额。因此,在发出存货时,就要按照一定的计价方法来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最终使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尽可能接近存货的采购成本,使因采用不同成本计价方式对企业利润的影响变得最低,尽可能减少对企业正常运营的影响。

一、存货计价的方法对期末存货价值的影响

个别计价法是按其购入或生产时所确定的单位成本来确定期末结存存货成

本的,这种方法计算的期末存货价值及销售成本均能以实际购货成本为基础,符合收益和费用相配比原则及期末资产真实性原则;先进先出法是假定先购进的先发出,该方法使存货成本接近于购货成本,期末资产总值较真实;加权平均法,使得本期销货成本介于前期购货成本与本期购货成本之间,对期末存货价值确定的水平次于先进先出法。

二、对本期利润的影响

采用不同的存货发出计价方法,会得出不同的期末成本,出现不同的企业利润,进而影响所得税的数额。所以在现实核算的工作中,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也是纳税人调整应纳税额的有效工具。

存货计价的基本公式:销售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进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存货利润的基本公式:税前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各种税费

净利润=税前利润-所得税⑥

可见,期末存货的大小与销售成本的高低呈反向关系,与利润呈正向关系,从而影响企业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一般来说,当物价持续走低时,发出的存货宜采用先进先出法,因为这种情况下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出来的期末存货低,从而增加企业当期的销售成本,相对减少企业当期收益,减轻企业所得税负担;在物价上下波动的情况下,则应采用加权平均法对存货进行计价,以避免各期利润忽高忽低,造成企业各期应纳税所得额上下波动,增加企业安排应用资金的难度,可能会造成企业在应纳所得税额过高年度资金周转困难,而陷入财务困境,继而影响企业的其他经营活动。

三、对企业财务及纳税的影响

存货计算的基本公式为:销售成本=期初存货+本期进货-期末存货

其利润的基本公式为:税前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各种税费

可见,期末存货的大小与销售成本的高低成反比,与利润成正比,当期销售成本与利润成反比,从而影响企业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目前,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伴随而来的通货膨胀是必然存在的。价格持续上涨,虽然幅度不是很大,但是它造成了一种现象即账面存货价值与市场价值的偏离。先进先出法假定先购进的存货先售出,这就意味着售出的产品成本是由期初存货和最早购买的存货构成的。这样一来,发出存货的价值就低于市场价值,产品销售成本偏低,虚增当期利润,加大所得税费用的支出。而后进先出法的假

定与先进先出法相反,它假定后入库的先出库,这样,发出存货的价值就接近于现行价值,销售成本不会降低,同时减少利润,降低所得税支出。

先进先出法下的期末存货偏高,产品销售成本偏低,税前利润、所得税、净利润偏高,现金流人量低,营运成本偏高。而取消的后进先出法则相反。可见,企业采用后进先出法就能合理地减少所得税费用,但已被取消。如果企业最初采用先进先出法计价,在物价上涨时期改用后进先出法时,但应注意税法规定存货计价一经选定,一年内不得更改,并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披露。

后进先出法对于企业的业绩评价产生了不利影响,对于争创纳税大户有知名度的大企业来说,他的纳税及企业的业绩是一个最有说服力的广告牌子。所以他们不会太在意节约的所得税支出,往往更加注重自己在消费者眼中的地位及政府对企业的支持与扶植。这样的企业一般是不会选用后进先出法的。

先进先出法恰好与后进先出法相反,它以常规顺序对存货发出进行计价,这样就不会减少所得税支出,当然不会抹杀企业的净收益,对企业的业绩评价很有利。对于小型私有企业来说,减少所得税支出是他们的目标之一。所以小企业往往不会采用这种方法而求助于后进先出法来达到减少费用支出的目的。

四、对企业财务比率分析指标的影响

①存货计价方法对短期偿债能力、流动性比率分析指标的影响。由于计价方法不同,导致存货账户余额的差异将直接影响到财务报表比率分析中的短期偿债能力及流动性比率的分析指标。这些指标主要包括流动比率、存货周转率、营业周期、销售额与营运资本比等。以上指标都包含受存货直接影响的项目:流动资产、产品销售成本、平均存货以及营运资本。所以在先进先出法下,存货周转率偏低,流动比率、存货周转天数以及营业周期偏高。而在后进先出法下则相反。例如:存货周转率=销货成本/存货平均余额,可以明显的看出,先进先出法下,分子偏低,而分母偏高,周转率偏低。②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获利能力比率分析指标的影响。评价企业获利能力的指标主要有毛利率、净利率、普通股每股收益等。这些指标都涉及到利润,所以,先进先出法会高估企业的获利能力,后进先出法则不会。③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长期偿债能力比率指标的影响。在长期偿债能力分析中赚取利息倍数反映企业用所获得的利润支付利息费用的能力。先进先出法下,由于税前利润被高估,赚取利息倍数也会被高估,所以夸大了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④存货计价方法对上市公司市场价值分析指标的影响。对于上市公司,市盈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它表明投资某一上市公司股票的获利率,反映上市公司的成长性。在先进先出法下,存货成本高估,则产品销售成本低估,

净利润偏高,市盈率就会偏低。而在后进先出法下,市盈率比较适中。由此可见,先进先出法对财务报表比率分析中的几乎所有比率指标都有影响,尤其是高估了企业的获利能力指标,虚夸企业当期获利能力,而在后进先出法下仅对短期偿债能力比率指标有一定影响。

五、对管理人员业绩评估影响

某种存货计价方法的合适与否,还与企业管理人员业绩评价方法与奖励机制有关。不少企业按利润水平的高低来评价企业管理人员的业绩,并根据评价结果来奖励管理人员。此时,管理人员往往乐于采用先进先出法,因为,这样做会高估任职期间的利润水平,从而多得眼前利益。从资产负债上是存货成本虚增,利润表是,利润被高估。后进先出法与此相反。

以上是在存货价值上升的假设的基础上,但是应该注意到,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一些原来的奢侈品慢慢变为大众化用品,价格随着科学的发达、竟争的剧烈而下大幅度下降,如手机、电视机、空调、汽车等,如果是这种价格处于下降趋势的存货,所采用的计价方法将与上面所说的相反。

第五章如何正确选择合理的计价方法

企业存货计价法的选择对于企业来说,选择哪种存货计价方法最好,主要看企业所在的角度、考虑的主要因素,另外还要看企业所经营存货的特点和财产物资的盘存制度以及物价变动情况等,适合企业的存货计价方法才是最好的计价方法,企业才会从中受益。所以企业必须全面考虑,扬长避短,选择最适合企业的存货计价方法。

一、从存货的特点及管理要求角度看

企业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有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但笔者认为,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不应该是盲目的,应充分考虑行业存货的特点。例如,在造纸行业中,存货有以下特点:第一,存放时间不宜过长。因为商品木浆和成品纸存放时间过长则会泛黄以致影响纸的白度,白度下降,必然导致产品售价的降低,甚至会使产品受潮而引起霉变,直接造成产品的报废。第二,价格变化波动大。造纸行业对木材的依赖性强,而我国森林资源又十分匮乏,大量的木浆要从国外进口,木浆的价格波动一直比较大。所以造纸行业的存货计价方法应根据

其特点选择先进先出法,这样做有如下理由:一是先进先出法较之加权平均法在提供会计信息质量上,特别是在真实性和及时性上更能客观及时准确地反映造纸企业的存货价值,如前所述,造纸行业存货价格波动性较大,采用此方法能使存货价值接近物价变化的趋势,也能使企业资产负债表中存货的账面价值与市场价格趋于一致,使存货价格波动对企业效益的影响最大限度地在当期损益中反映出来,最大限度地避免了造纸行业在存货的核算中,虚盈实亏或实盈虚亏的现象;二是由于造纸行业存货的特点是不宜长期存放,造纸企业在原料的使用上均是先购进先使用,产品也是先入库先销售。所以,先进先出法的选择符合造纸行业的特点和会计核算的客观要求。

二、从纳税的角度看

用企业存货进行纳税筹划,需考虑企业所处的税制环境及物价波动等因素的影响,采用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达到企业最佳纳税的目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纳税人的各项存货发出时,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方法确定其实际成本⑦。以上规定,为企业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提供了空间,也为企业税收筹划、减轻税负,实现利润最大化提供了依据,因此,选择合理的存货计价方法,可以减轻企业的所得税税负。下面以一个简单的例子进行分析。

例6:某企业2006年甲货物的购销情况如下:3月购进货物50万千克,单价4元;4月购进货物60万千克,单价4.5元,5月购进货物70万千克,单价4.6元;6月销货160万千克,单价5.5元;9月购进货物80万千克,单价4.8元;11月购进货物40万千克,单价5元;12月销货100万千克,单价6元。

由于采用个别计价法工作量很大,且适用范围很小,仅用于不能替代的存货等,故不采用。

方案一:采用先进先出法。除11月购进的货物作为库存外,其余已售出,因此库存成本200万元,发出存货成本1 176万元,销售收入1 480万元,应纳税所得额304万元,企业所得税100.32万元。

方案二: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的加权平均价为4.587元,则库存存货成本183.47万元,发出存货成本1 192.53万元,应纳税所得额287.47万元,企业所得税94.87万元。

可见,在进货价格呈上升趋势时,采用先进先出法比采用加权平均法所得到的税负要重。反之,物价呈下降趋势时,最佳方案是采用先进先出法,如电子产品,由于产品更新换代快,价格逐渐下降,选择先进先出法对企业有利。

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应符合税法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条例》规定:纳税人的商品、材料、产成品的计价应以实际成本为原则,计价方法

一经选用,不得随意改变,确实需要改变计价方法的,应当在下一年度开始前报主管税务机关备案。因此,企业应在每年年末搜集有关信息,力求准确判断存货价格走势,结合自身情况,合理选择存货计价方法。

三、从企业经营成果的角度看

合理选择存货的计价方法对企业的经营成果有很重要的影响。为了看清楚存货计价方法对经营成果的影响,先来看存货影响经营成果的途径。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补贴收入+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销售折让-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销售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⑧

从以上各式可以看出,存货通过销售成本和自用形成的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影响经营成果。存货主要用于对外销售,构成销售成本。同时还有可能自用的,构成营业费用、管理费用等,但是所占比重很小,所以存货计价方法造成存货价值的差异对企业经营成果的影响主要通过销售成本发生作用。利润总额、主营业务成本、期末产成品之间有以下关系:利润总额与主营业务成本呈反向变动关系,主营业务成本与期末产成品呈反向变动关系,利润总额与期末产成品呈正向变动关系。

个别计价法的使用有其局限性,由于其在实际操作中工作量较大,而且成本较高,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对大多数存货品种来说都不适用。采用先进先出法,存货较接近于最近购货成本。因此,在通货膨胀条件下销售成本偏低,使得利润虚计。采用加权平均法使得本期销货成本介于早期购货成本与当期购货成本之间,这种方法使得当期销售利润大于当期实际进货成本配比得到的销售利润。计算得到的销售成本既不能与当期销售利润配比,又不能完全消除通货膨胀的影响,损害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四、从管理人员业绩评价角度看

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合适与否,还与企业管理人员业绩评价方法与奖励机制有关。不少企业按利润水平的高低来评价管理人员的业绩,也就是说企业管理人员的报酬是与企业利润挂钩的,并根据评价结果来奖励管理人员。为此管理人员总是希望有较高的利润来表明其在任期间的经营业绩。另外,所有者或股东对经营人员的评价也通常用利润指标作为衡量的尺度。从企业筹资方面看,较高的存货价值,较高的流动比,给企业筹资也带来很大的方便。因此,从内部管理及业

绩评价的角度出发,采用先进先出法更为合理。此外,在不同企业之间进行经营业绩比较时,存货计价方法的不同也将影响业绩评价的正确性。

第四章:总结

每个企业都会有存货,有存货就要有一定的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首先要掌握发出存货的几种计价方法,了解这些计价方法产生的影响,如何更好避免这些影响,选择适合本企业的发出存货计价方法,以减少企业一些不必要的支出。此外多关注社会形势,经济发展、国家政策,使自己的企业处于社会不败之地。

存货计价方法

先进先出法(First In First Out、FIFO) 简介 先进先出法是指根据先入库先发出的原则,对于发出的存货以先入库存货的单价 计算发出存货成本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的具体做法是:先按存货的期初余额的单价 计算发出的存货的成本,领发完毕后,再按第一批入库的存货的单价计算,依此从前 向后类推,计算发出存货和结存货的成本. 先进先出法是存货的计价方法之一。它是根据先购入的商品先领用或发出的假定 计价的。用先进先出法计算的期末存货额,比较接近市价。 先进先出法是以先购入的存货先发出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转假设为前提,对发出 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先购入的存货成本在后购入的存货成本之 前转出,据此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 实例 例一 假设库存为零,1日购入A产品100个单价2元;3日购入A产品50个单价3元; 5日销售发出A产品50个,则发出单价为2元,成本为100元。 先进先出法假设先入库的材料先耗用,期末库存材料就是最近入库的材料,因此 发出材料按先入库的材料的单位成本计算。 例二 对销售而言,先获得的存货先销售出去,使留下存货的日期离现在越近,存货价 值越接近现在的重置价值。在物价上涨时,此法会导致较低的销货成本,较多的盈余。 例如存货情形如下; 1、1月1日进货10个每个5元,小计50元。 2、4月1日进货10个每个6元,小计60元。 3、8月1日进货10个每个7元,小计70元。 4、12月1日进货10个每个8元,小计80元。 假设在12月31日存货数量为15个,则期末存货价值为12月1日10个每个8 元小计80元,8月1日5个每个7元小计35元,总计存货价值为115元。 对电脑数据结构而言,称为排序的数据进出方式,从一端进,从另一端出,就好 像排队一样。 先进先出法和后进先出法的区别 1、先进先出:发出存货计价时,坚持先购进先发出的原则进行计价。 2、后进先出:发出存货计价时,坚持后购进先发出的原则进行计价。 上述两种方法均指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而与存货本身实际发出先后顺序无关。

浅谈发出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的影响

第一章序论 概要:本文从存货的概念入手,简单的介绍现行会计制度规定的几种计价方法,并浅谈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的影响,如何选择合理的计价方法,排除计价方法的影响,使其更有横向的可比性,为企业的经营决策者及信息资料的使用者提供准确的数据。通过合理选择计价方法为企业创造更多利润。 一、存货计价方法的重要性:存货是企业资产的主要构成内容之一,对企业非常重要。企业的存货作为一项重要的流动资产,其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存货管理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难题之一。存货管理包括很多方面,存货的计价方法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存货计价方法的研究,将会促进企业加强对存货的管理,使存货的管理向着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方向上迈进,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而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问题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而新会计准则对存货计价方法的改变也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二、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的意义:存货是企业一项很重要的资产,所占的比重较大,合理选择存货的计价方法对企业的经营成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是制订企业会计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选择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将会导致不同的报告利润和存货估价,对企业的税收负担、现金流量产、财务状况、盈亏情况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对企业财务状况的经营成果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因而存货数量及其价值的确认(即存货计价问题)至关重要。《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中规定:纳税人的成本计算方法、间接成本分配方法、存货计价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改变,如确需改变的,应在下一纳税年度开始前报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否则,对应纳税所得额造成影响的,税务机关有权调整。而不少企业由于对这个问题认识不全面,理解不深刻,或受某一方面因素的影响,对企业存货计价方法做了不切合企业实际的选择,从而对企业的存货管理、财务状况和经营成造成不利影响。 三、国内外现状:国际会计准则对存货的基准计价方法规定为:先进先出法、个别计价法和加权平均法;我国2001年存货准则中规定: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

存货各种计价方法对企业的影响

存货各种计价方法对企业的影响 【摘要】 存货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资产,采用不同的存货成本流转假设在期末结存存货与本期发出存货之间分配存货成本,产生了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如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等。由于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得出的计价成果各不相同,因此,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一定的影响。企业应根据经营管理实际情况,选择最恰当的存货计价方法。本文分析了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对企业产生的影响,同时提出了选择不同方法时应考虑的因素。 【关键词】 存货;存货计价方法;影响;建议 一、存货计价方法简介 (一)先进先出法:先进先出法是以先入库的存货先发出去这一存货成本流转假设为前提,对先发出的存货按先入库的存货单位成本计价,后发出的存货按后入库的存货单位成本计价,据以确定本期发出存货和期末结存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采用先进先出法进行存货计价,可以随时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从而保证了产品成本和销售成本计算的及时性,并且期末存货成本是按最近购贷成本确定的,比较接近现行的市场价值。但采用该方法计价,有时对同一批发出存货要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位成本计价,计算繁琐,对存货进出频繁的企业更是如此。从该方法对财务报告的影响来看,在物价上涨期间,会高估当期利润和存货价值;反之则低估当期利润和存货价值。 (二)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月初结存存货数

量和本月各批次收入存货数量作为权数,计算本月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据以确定本月发出存货成本和月末结存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 (三)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平时每入库一批存货,就以原有存货数量和本批入库存货数量为权数,计算一个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据以对其后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和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相比,移动加权平均法的特点是将存货的计价和明细账的登记分散在平时进行,从而可以随时掌握发出存货的成本和结存存存货的成本,为存货管理及时提供所需信息。但采用这种方法,每次收货都要计算一次加权平均单位成本,计算工作量较大,不适合收发货比较频繁的企业使用。 (四)个别计价法:个别计价法,亦称个别认定法或具体辨认法,是指本期发出存货和期末结存存货的成本,完全按照该存货所属购进批次或生产批次入账时的实际成本进行确定的一种方法。由于采用该方法要求各批发出的存货必须可以逐一辨认所属的购进批次或生产批次,因此,需要对每一存货的品种规格、入账时间、单位成本、存放地点等作详细记录。 二、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的影响 (一)对企业损益的计算的影响 存货计价方法对损益计算有直接影响。如果期末存货计价过低,就会低估当期收益,反之,则会高估当期收益;而如果期初存货计价过低,就会高估当期收益,反之,则会低估当期收益。 (二)对资产负债表项目的计算的影响 存货计价对于资产负债表有关项目数额计算有直接影响,包括流动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等项目,都会因存货计价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期末存货如果计价过低,

存货计价方法选择比较探究的开题报告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课题: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比较探究 专业会计 学生姓名潘帅 班组10级4班 学号10091505 指导教师牟德士 完成日期2012年月

一、选题背景及依据 (一)背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会计制度、准则的不断完善,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具有了更多的会计政策选择权,而不同的会计政策对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当期利润有着一定影响。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由于会计信息各个需求主体的偏好不同,从而导致了不同企业对同一经济业务选用不同的会计政策。网络经济、新经济时代虽已到来,但存货在企业资产中依旧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财政部于2001年11月9日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存货》,其中对于确定发出存货成本的规定如下:“企业应根据各类存货的实际情况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可以采用的方法有: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和后进先出法。”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将后进先出法只作为允许选用的处理方法,而我国2001准则中却没有相应的谨慎性说明,仅作为表外披露项目,这就为我国企业随意选择存货计价方法创造了便利条件。众所周知,使用先进先出法或后进先出法计价对企业利润的影响是不同的,而左右企业最终选择那种存货计价方法的因素有很多,如:节税功能、代理成本、契约成本等,因此,分析以上各因素在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中所扮演的角色便是本文试图要解决的问题(二)依据:存货,是指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或者为了出售仍然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或者将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第14条规定:“各种存货发出时,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方法确定其实际成本。”换言之,该规定取消了原来准则中所允许的发出存货计价采用的“后进先出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的计价方法。同时还规定:“各种存货应当按照取得时的实际成本核算。”由此可见,《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给予企业选择存货计价方法的权力。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重要资源。存货处于不断购买、耗用和销售之中,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它的数量及其价值的确认(即存货计价问题)至关重要,将直接影响企业年度报表中的资产价值,企业当期、后期利润,企业的各项财务指标,企业经营成果的反映,企业的各项投资决策,筹资融资计划,甚至可以利用不同计价方法的选择

存货计价方法比较

存货计价方法比较

目录 1存货计价方法的概述 (1) 1.1存货计价方法的概念 (1) 1.2存货计价方法的特点 (1) 1.2.1个别计价法 (1) 1.2.2先进先出法 (2) 1.2.3后进先出法 (2) 1.2.4平均成本法 (2) 1.3新准则下存货计价方法的变动及其作用 (3) 1.3.1新准则下存货计价方法的变动 (3) 1.3.2新准则中存货计价方法变动的作用 (4) 1.3.3对新准则取消后进先出法的思考 (5) 1.4按计划成本计价 (5) 1.4.1计划成本的制定 (6) 1.4.2存货成本差异的计算 (6) 1.5按商品进价或售价进行核算 (6) 1.6成本与市价孰低法 (6) 2选择标准 (7) 2.1以历史成本为基础 (7) 2.2坚持客观性原则 (7) 2.3坚持谨慎性原则 (8) 3各种方法的比较及其对企业会计信息产生的影响 (8) 3.1存货计价方法的比较 (8) 3.1.1使用目的不同 (8) 3.1.2对存货资产账面价值的计量不同 (9) 3.1.3对损益的影响不同 (9) 3.1.4对当期应纳税额的影响不同 (10)

3.1.5适用条件不同 (10) 3.2对企业会计信息产生的影响 (10) 3.2.1对期末存货价值以及本其利润的影响 (10) 3.2.2对企业财务比率分析指标的影响 (11) 4各种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运用 (11) 4.1存货的自身特征及存货管理要求 (12) 4.2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和业绩评价 (12) 4.3税收筹划的需要 (13) 5 结论 (13)

存货计价方法比较 摘要 存货,在企业资产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较大,是一项很重要的资产。存货成本的计算,对于产品成本、企业利润及所得税都有较大的影响,存货计价方法的改变对企业会计核算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从比较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的角度出发,探讨不同情况下不同的各种存货计价方法的利弊,并试图最终为企业合理选择适合的存货计价方法提供有效的意见。 关键词:存货、计价方法、比较

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会计学院 学年论文 关于存货计价方法选择的文献综述 姓名王琦 学号 2012114227 专业班级 12会电G2班 所在系部会计学院 指导教师肖芬 日期2014.10

目录 引言 (1) 一、存货计价方法选择的总体描述 (1) (一)存货计价的依据 (1) (二)货计价方法的选择 (2) 二、国内外对存货计价方法的研究 (2) 三、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 (2) 四、存货管理的对策 (3) 总结 (3) 参考文献 (3)

关于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的文献综述 指导教师:肖芬学生姓名王琦 【内容提要】:我国自改革开放后经济体制也有了很大的改变,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加快, 上市公司便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了我国经济舞台上。存货是企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 存货,计价的选择便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有了一定的影响。而上市公司的生产发展则直接 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便得到了公司员工,股东 等人共同关注的问题。有越来越多的人慢慢认识到了正确选择适当的存货计价方法的重要 性。 【关键词】:存货计价方法采购的计划存在的问题 引言 存货是一个企业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也是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存货计价方法的不同将直接影响企业的三大财务报表、各项财务指标,投资决策,融资计划等,企业也可以用此进行税收筹划,盈余管理,其选择的适合与否至关重要。存货的日常核算可以采用计划成本法和实际成本法。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取消了后进先出法。本文通过对上市公司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进行分行业的调查统计,从采用后进先出法的企业入手,分析影响存货计价方法选择的潜在因素,并指出后进先出法的取消是一种必然,对我国资本市场不会造成较大的影响。各个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及行业的特点选择新的会计方法。计划成本法作为一种适合制造企业的方法,予以推荐。 一、存货计价方法选择的总体描述 (一)存货计价的依据 存货,是指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或者为了出售仍然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或者将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第14条规定:“各种存货发出时,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方法确定其实际成本。”换言之,该规定取消了原来准则中所允许的发出存货计价采用的“后进先出法”同时还规定:“各种存货

存货发出的四种计价方法及举例

存货发出的四种计价方法及举例 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是指根据先入库先发出的原则,对于发出的存货以先入库存货的单价计算发出存货成本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的具体做法是:先按存货的期初余额的单价计算发出的存货的成本,领发完毕后,再按第一批入库的存货的单价计算,依此从前向后类推,计算发出存货和结存货的成本。 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指以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加上原有存货数量,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作为下次进货前计算各次发出存货成本依据的一种方法,公式如下: 存货单位成本=(原有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次进货的实际成本)/(原有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 本次发出存货成本=发出存货数量*发货前存货的单位成本 例:某企业3月1日存货结存数量为200件,单价为4元;3月2日发出存货150件;3月5日购进存货200件,单价4.4元;3月7日发出存货100件。在对存货发出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的情况下,3月7日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为()元。 A.648 B.432 C.1 080 D.1 032 [答案] A [解析] 3月5日购进存货后单位成本=(50×4+200×4.4)÷(50+200)=4.32(元);3月7日结存存货的成本=(200-150+200-100)×4.32=648(元)。 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亦称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当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当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 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月初结存货成本+本月购入存货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购入存货数量) 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本期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期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或=期初存货成本+本期收入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例:某企业甲材料10月份的收发数额如下: (1)期初余额100件,单价10元; (2)10日收入50件,单价11元; (3)12日领用60件; (4)20日收入80件,单价8元; (5)26日领用120件。 要求: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计算该月份发出甲材料的单价及本月领用该材料的成本。(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答案]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发出单价为:(100×10+50×11+80×8)÷(100+50+80)=9.52元/件 因此本月领用材料的成本为(60+120)×9.52=1713.6(元)

浅论存货计价方法的确认

浅论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 摘要 存货是企业的一项很重要的资产。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对于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都有直接的影响。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存货始终处于流动状态,原有的存货不断发出,新的存货又不断取得,随时间的推移,相同存货的价格或单位生产成本可能会有明显的差异,发出存货按照什么时间的购买价格或生产成本计价就成为会计上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企业在选择发出存货计价方法时,要根据企业的经营规模、管理状况慎重地比较各种方法的利弊,权衡国家、企业、职工、债权人以及股东等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无论工业企业还是商业企业,存货都是企业一项很重要的资产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了出售或耗用而储存的有形资产,包括原材料、在产品、库存商品、低值易耗品等。现行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有实际成本计价法和计划成本计价法两大类,实际成本计价法在实际运用中又有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方法。本文从比较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的角度出发,探讨不同情况下不同的各种存货计价方法的利弊,并试图最终为企业合理选择适合的存货计价方法提供有效的意见。 关键词:存货;计价方法;选择;分析;运用

SHALLOW INVENTORY VALUATION METHODS OF CONFIRMATION ABSTRACT Inventory is a very important asset. From the choice of inventory valuation methods, for the operating results and financial position has direct influence. In the process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inventory is always in a state of flow, the original stock continue to issue new stock, and continue to make, with the passage of time, the same stock price or production cost / unit may have distinct differences, inventory according to what time of the purchase price or production cost becomes the accounting must solve a problem. Enterprises in the choice of inventory valuation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size of the business, management situation carefully compare various methods, balance state, enterprise, employees, creditors and shareholders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interest relations. Whether industrial or commercial enterprises, inventory is a very important business assets inventory is refers to the enterprise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sale or consumption and storage of tangible assets, including raw materials, products, inventory goods, consumables such as. The current inventory valuation method is a method of real cost valuation and project cost valuation two kinds big, actual cost method in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and FIFO, LIFO, weighted average method. This article from the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methods of inventory valuation perspective, discusses the different situations of different kinds of inventory valuation methods, and to finally for the enterprise reasonable choice for inventory valuation method to provide effective advice. Key words:inventory; valuation methods; choice; analysis; use

论文_存货计价方法的比较分析报告

存货计价方法的比较分析

目录 内容提要 (2) 关键词 (2) 一、现行存货计价方法的种类 (3) (一)个别计价法 (3) (二)先进先出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平均成本法 (4) 1.加权平均法 (4) 2.移动加权平均法 (5) 二、存货计价方法的比较及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6) (一)存货计价方法的比较 (6) 1.使用目的不同 (5) 2.对存货资产账面价值的计量不同 (6) 3.对损益的影响不同 (8) 4.对当期应纳税额的影响不同 (7) 5.适用条件不同 (7) (二)对会计信息产生的影响 (9) 1.期末存货价值以及本其利润的影响 (9) 2.对企业财务比率分析指标的影响 (8) 三、存货计价方法的实证分析 (10) (一)企业存货计价方法包含的种类和对存货成本的影响 (9) (二)企业存货计价方法的比较、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9)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存货计价方法的比较分析 【内容提要】: 存货是企业一项很重要的资产,在企业资产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存货成本的计算,对于产品成本、企业利润及所得税都有较大的影响,存货计价方法的改变对企业会计核算有着重要的影响。 无论工业企业还是商业企业,存货都是企业一项很重要的资产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了出售或耗用而储存的有形资产,包括原材料、在产品、库存商品、低值易耗品等。 现行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有实际成本计价法和计划成本计价法两大类,实际成本计价法在实际运用中又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方法。 本文从比较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的角度出发,探讨不同情况下不同的各种存货计价方法的利弊,并试图最终为企业合理选择适合的存货计价方法提供有效的意见。 【关键词】:存货计价方法;比较分析;会计影响;

浅析存货计价方法的比较与研究(正文打印)

浅析存货计价方法的比较与研究(正文打印)

存货计价方法的比较与研究 目录 目录 (1) 摘要 (3) 存货计价方法的比较与研究 (3) 一、现行存货计价方法的种类 (3) (一)个别计价法 (3) (二)先进先出法 (4) (三)平均成本法 (5) 1加权平均法 (5) 2移动加权平均法 (5) 二、各种存货计价方法的比较及其对企业会计信息产生的影响 (6) (一)存货计价方法的比较 (6) 1使用目的不同 (6) 2对存货资产账面价值的计量不同 (6) 3对损益的影响不同 (7) 4对当期应纳税额的影响不同 (7) 5适用条件不同 (7) (二)对企业会计信息产生的影响 (8) 1对期末存货价值以及本其利润的影响 (8) 2对企业财务比率分析指标的影响 (8) (1)存货计价方法对短期偿债能力、流动性比率分析指标的影

响 (9) (2)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获利能力比率分析指标的影响9 (3)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长期偿债能力比率指标的影响9 (4)存货计价方法对上市公司市场价值分析指标的影响9 三、各种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运用分析 (9) (一)存货的自身特征及存货管理要求 (9) (二)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和业绩评价 (10) (三)税收筹划的需要 (10) 四、存货计价方法的性质 (11) (一)客观性 (11) (二)重要性 (11) (三)谨慎性 (11) (四)目标性 (11) 结论 (12) 参考文献 (13)

存货计价方法的比较与研究 存货是一项很重要的资产,在企业的流动资产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合理地选择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对企业的经营成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摘要:存货是企业一项很重要的资产,在企业资产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存货成本的计算,对于产品成本、企业利润及所得税都有较大的影响,存货计价方法的改变对企业会计核算有着重要的影响。 无论工业企业还是商业企业,存货都是企业一项很重要的资产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了出售或耗用而储存的有形资产,包括原材料、在产品、库存商品、低值易耗品等。 现行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有实际成本计价法和计划成本计价法两大类,实际成本计价法在实际运用中又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方法。 本文从比较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的角度出发,探讨不同情况下不同的各种存货计价方法的利弊,并试图最终为企业合理选择适合的存货计价方法提供有效的意见。 关键词:存货;计价方法;比较;分析;运用 一、现行存货计价方法的种类 企业的存货一直处在不断的流转过程中,企业在计算发出存货和月末结存存货成本时,一般不会以实际流转存货的成本进行结算和计价,而是将存货实物流转和成本流转分开,从而形成存货成本流转假设。当采用某种存货成本流转假设分别计算期末存货与本期发出存货的成本时,就产生了不同的存货成本分计价方法。现行计价方法中比较常见的有: (一)个别计价法

浅谈企业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

浅谈企业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 【摘要】存货是企业一项很重要的资产,在企业的流动资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存货成本的计算对于产品成本、企业利润及所得税都有较大的影响,所以选择合理的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的会计核算、财会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的影响。无论工业企业还是商业企业,存货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耗用或者销售而储备的各种物资,是企业资产的重要构成组成部分,由于存货经常处于耗用、销售或重新处置的状态。在市场经济这个大环境中,对存货的计价工作显得尤为复杂。本文试从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对企业经营成果的影响,讨论如何确定存货计价方法。 【关键词】存货存货计价方法比较分析建议 一、存货的确认 存货是企业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消耗的材料和物料等。存货区别于其他流动资产及固定资产的特征是企业持有存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出售,而不论其是直接出售还是需要进一步加工后才能出售。存货包括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商品和周转材料等。存货同时存在下列两个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1)与该存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不包括已出售取得现金使所有权已发生转移的存货)。(2)该存货的成本能可靠的计量。(企业承诺的订货合同,由于并未实际发生,不能可靠确定其成本,不确认为存货)。

二、存货计价方法 企业中存货的计价方法主要是指发出存货计价方法,企业的存货一直处于不断地流动过程中,存货计价方法的不同是由于存货实物流转和成本流转不一致和同质的存货实际取得的成本不同而产生的。据2006年新的会计准则——存货指出目前我国企业可选择的存货计价方法有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和加权平均法,去除了后进先出法。现就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进行阐述。 1、个别计价法又称具体辨认法或分批实际法,是以每次(批)收入存货的实际成本作为计算次(批)发出存货成本的依据。个别计价法是唯一一种实物流转与成本流转相一致的计价方法,采用这种方法所确定的发出存货和结存存货的成本最真实、准确,而且可以随时结转成本。按照实际发出的存货成本计价。采用时必须要有详细的纪录,在各批存货上也要有一定的标记以便确认收货批次,从而确定该批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采用这种方法必须有进货和出货的详细的数量和单价的记录,存货的存放位置也要有准确的记录。在发出商品时,需要分清发出的是哪一批存货,再按其记录的单价来计算该批发出存货的成本价和金额。如果发出的存货包含了不同批次的存货,则要分批次计算,但不一定按次序确认。其计算公式如下:每次(批)存货发出成本=该次(批)发出数量 X该次(批)存货购入的实际单位成本个别计价法适用于企业中不能互换批次使用的存货、为特定的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的并单独存放的存货以及贵重的存货的计价。但这种方法的前提是需要对发出和结存存货的批次进行具体认定,以辨别其所属的收入批次,实务操作的工作量繁重,困难较大。并且采用这种方法极易被用作调节利润的手段。因为在营业不佳的情况下,估计

论述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

摘要:存货是企业发展的一项极其关键的资产,在企业经营中处在不断采购、耗用、出售,并且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直接对企业的资产和债务具有影响力,企业所得的利润和应该缴纳的税款等等,无论从实际意义上还是理论意义上看,若企业在合理的进行对存货的计价方式,没有察觉企业自身特征,对企业生产经营很可能会造成负面的影响因素。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对于企业而言,存在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体会互不相同的计价方式对企业实现利益最大化有着巨大影响力。所以对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是具有重要性,分析存货计价方法的优劣,合理挑选,从而实现企业产生经济最大化。 关键词:存货计价方法经济最大化

目录 一、简述存货计价方法 (1) (一)企业存货计价方法的涵义 (1) (二)企业存货计价方法的类别 (1) (三)企业存货计价方法应遵循的原则 (2) 1、坚持客观性原则 (2) 2、坚持谨慎性原则 (2) 二、存货计价方法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2) (一)存货的特点和管理要求 (2) (二)企业实际财务状况和物价情况 (2) 三、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产生的影响 (3) (一)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 (3) (二)对经营成果的影响 (3) (三)对本期利润的影响 (4) (四)对本期应交税费的影响 (4) 四、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的启示 (4) 总结 (6) 参考文献: (7) 致谢词 (8)

一、简述存货计价方法 (一)企业存货计价方法的涵义 存货计价方法在企业会计政策中一个重要的生产经营项目,其涵义主要是为了明确确认存货每次领用消耗与剩余存货的价值。由于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存货按进货的批次不同,存货的计价也是各不相同的。企业选择的计价方法会使直接得到的结论存在差异。国家财政部不断推出相关存货计价方法修正后的政策,例如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计算出发出存货实际的成本。”并且“后进先出法”的计价方式在新的准则里被撤销,面临某些存在出产经营的周期较长、挤压的存货数量较多现象的企业在某些程度上具有影响力。就一般情况而言,生产经营产生的优劣成果受到企业对存货计价方法选择的思考,其一般是通过企业流动指标比率计算出对本期末剩余资产价值的影响。新颁布的会计准则与原准则发生了改变,这有利于推动建立健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快速融进全球化经济产生长远影响。 (二)企业存货计价方法的类别 根据实际成本的原则可以将企业存货的计价方法划分为以下的五种类别: 第一是移动加权平均法。即根据购入存货每次的数目和单价与留存的数目和单价计算出存货的平均价值。采用这种方法有利于明确的了解存货的价值,但是由于企业每次收发存货都需要进行相应的记录与计算,因而对存货往来次数较多的企业不利于日常的管理。 第二是个别计价法。即根据购入的每次存货的数量和单价来计算存货实际的成本。个别计价法,符合企业实际的情况,但是需要企业的人员对发出与结存的存货进行逐一辨别并且进行规定,倘若在存货种类繁多时,大大增加了企业的工作量,难度系数也随之增加。 第三是后进先出法。即根据企业后来收到存货优先发出去或者先使用的方式进行计价。在企业存在各种类型和种类的存货的情况下,就会明显的加大了存货核算的复杂度程度。物价的波动对后进先出法有很大影响,直接影响到当期成本、利润。第四是是先进先出法。即根据企业先购入入库的存货先投入使用或者先耗用的方式进行计价。可以对发出的存货进行逐一计算登记,时时了解企业存货的收发情况,但是这种方法工作量较大并且在物价波动幅度大的情况下,企业的当期利润会发生较大的波动,必定会对企业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客观的阻碍。 第五是加权平均法。即根据由本期收入存货和期初的存货的数额进行核算。此法在计算上得以简单化,但是该法的计算依靠于企业日常的发出和结存存货数量和成本记录的基础上计算得来的结果很难在账上明确的表现出发出存货和结存存货的价 1

存货计价方法的比较与运用

摘要 存货是企业一项很重要的资产,在企业资产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存货成本的计算,对于产品成本、企业利润及所得税都有较大的影响,存货计价方法的改变对企业会计核算有着重要的影响。 无论工业企业还是商业企业,存货都是企业一项很重要的资产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了出售或耗用而储存的有形资产,包括原材料、在产品、库存商品、低值易耗品等。 现行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有实际成本计价法和计划成本计价法两大类,实际成本计价法在实际运用中又有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方法。 本文从比较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的角度出发,探讨不同情况下不同的各种存货计价方法的利弊,并试图最终为企业合理选择适合的存货计价方法提供有效的意见。 关键词:存货;计价方法;比较;分析;运用

目录 摘要 (1) 目录 (2) 存货计价方法的比较与运用 (3) 一、现行存货计价方法的种类 (3) 1.个别计价法 (3) 2.先进先出法 (4) 3.后进先出法 (4) 4.平均成本法 (4) 4.1加权平均法 (4) 4.2移动加权平均法 (5) 二、各种存货计价方法的比较及其对企业会计信息产生的影响 (5) 1.存货计价方法的比较 (5) 1.1使用目的不同 (5) 1.2对存货资产账面价值的计量不同 (6) 1.3对损益的影响不同 (7) 1.4对当期应纳税额的影响不同 (7) 1.5适用条件不同 (7) 2.对企业会计信息产生的影响 (7) 2.1对期末存货价值以及本其利润的影响 (7) 2.2对企业财务比率分析指标的影响 (8) 2.2.1存货计价方法对短期偿债能力、流动性比率分析指标的影响 (8) 2.2.2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获利能力比率分析指标的影响 (8) 2.2.3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长期偿债能力比率指标的影响 (8) 2.2.4存货计价方法对上市公司市场价值分析指标的影响 (8) 三、各种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运用 (9) 1.存货的自身特征及存货管理要求 (9) 2.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和业绩评价 (9) 3.税收筹划的需要 (10) 四、存货计价方法的性质 (10) 1.客观性 (11) 2.重要性 (11) 3.谨慎性 (11) 4.目标性 (11) 结论 (12) 参考文献 (13)

新会计准则中存货发出计价方法.

长春工业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新会计准则中存货发出计价方法 学院成人教育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杨昆昆 指导教师 成绩 2009年6月2日

摘要 摘要:存货是企业一项很重要的资产,在企业资产总额中所占比重较大,它的积压或者数量过多都会影响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展开。因此企业选择存货的计价方法直接影响着企业资产价值、产品成本及经营成果的核算。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会直接影响期末存货价值的确定和销售成本的计算,进而对企业的利润、税收负担、现金流量财务比率等产生影响。 随着我国会计国际化的进程逐步加快,其中新会计准则对存货计价的方法作出新的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取消了后进先出法。这是我国政府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进行会计体系建设的重要部分,总体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长久发展,也有利于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国际经济活动。 关键字:新会计准则,存货发出计价方法,应用

Abstract Inventory is a very important business assets, total assets in the enterprise a larger share of it too much of the backlog or the number of enterprises will affect the normal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activities. Therefore choose the inventory valuation method with a direct impact on the value of enterprise assets, product cost and operating results, accounting. Different methods of inventory valuation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value of inventory at the end of the identification and calculation of cost of sales, and profits of enterprises, the tax burden on financial ratios such as cash flow impact. With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a's accounting and gradually speed up the process, in which the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for inventory valuation methods to the new requirements, enterprises should adopt FIFO method, the weighted average method or the issue of individual inventory valuation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actual costs, the abolition of the backward first-out method. This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accounting system for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whole, conducive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but also conducive to China's enterprises to better participate i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ctivities. Key Words: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issued inventory valuation methods, application

存货计价方法的比较与分析 (1)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财经分院 毕业论文(设计) 所 在 系 会计系 专 业 会计 班 级 51310 姓 名 李琬亭 学 号 134802235 论文题目 存货计价方法的比较与分析 指导教师 阚蓉 2018年4月 装 订 线

论文提纲

存货计价方法的比较与分析 【内容摘要】:存货是流动资产中的一个重要项目,它的生产、采购以及发出在企业的日常活动中占据了重要的一部分。然而,由于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企业可以有多种存货计价方法,选择方法不同其结果也不同,可酌情选择。本主经过对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这四种计价方法举行对照、剖析,探讨从不同的方面考虑选择计价方式,为企业选出知宜的计价方法。 【关键词】:存货计价方法企业选择影响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快,市场的价格波动幅度也相对较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有许多的选择权,对选择不同的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企业盈亏利益将受到很大的影响。存货是企业在平常运动中持有准备卖出的产制品或者商品,是企业日常活动中较为活跃的流动资产,它的生产、采购以及发出在企业的日常活动中占据了重要的一部分。然而,由于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企业可以有多种存货计价方法,选择方法不同其结果也不同,可酌情选择。更可以增进企业良好成长。 一、现行存货计价方法的种类 (一)个别计价法 1、定义及计算 也可以称为个体认定法、分批实际法、具体识别法,其主要重点在存货具体项目的实物流转和成本流转之间的联系。个别计价法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计价方法,它计算精确,能够准确地提供存货的成本。 个体认定法是指以每次收入存货的实际本钱作为盘算各该次发出存货成本的根据。即:每次(批)存货发出本钱=该次(批)存货发出数量X该次(批)存货实际收入的单位本钱除上述计价法外,另有计划成本法、毛利率法、售价金额核算法等,但前五种法子属于企业按实际成本计价的存货发出的计价方式。存货期末计价一般是以实际成本来肯定。 2、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选用这种计价方式所盘算的发出存货本钱和期末存货本钱都是以现实的历史成本反应,与存货获得本钱相符,它不会造成现实流转与成本流转的差异,也不会遭到价格更动的影响。从理论上来讲算是最理想的计价方式,但是它需要耗费大量人工精力,适用于能够进行简单的辨别且数量较少的贵重物品,比如珠宝、古玩之类。 (二)先进先出法 1、定义及计算 先进先出法是按照先入库的存货优先发出(销售或者耗用)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转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成本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运用这种方法的时候,在物价呈上升趋势

实际成本存货计价方法

(二)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是指以先购入的存货先发出(销售或耗用)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转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在物价持续上升时,期末存货成本接近于市价而发出成本偏低,会高估企业当期利润和库存存货价值,物价持续下降时则会低估企业存货价值和当期利润。 【例题】甲公司2007年8月初乙材料结存150公斤,单价15元;6日购买乙材料1800公斤,单价11元;18日购买乙材料1350公斤,单价11.5元;20日发出乙材料1350公斤。采用先进先出法计价时,则乙材料月末结存额为()万元。 A.22125 B.22050 C.22950 D.22725 【答案】A 【解析】乙材料月末结存额=(150-150)×15+(1800-1200)×11+1350×11.5=22125(元) 【例题】甲公司按先进先出法计算材料的发出成本。2007年3月1日结存A材料100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150元。发生如下有关业务:(1)4日,购入A材料50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157.5元,材料已验收入库。 (2)6日,发出A材料800公斤,用于产品生产。考试吧伴你

同行 (3)7日,购入A材料70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147元,材料已验收入库。 (4)18日,发出A材料1300公斤,用于产品生产。 (5)20日,购入A材料80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165元,材料已验收入库。 (6)26日,发出A材料300公斤,用于产品生产。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计算A材料: (1)6日发出的成本。 (2)18日发出的成本。 (3)26日发出的成本。 (4)期末结存的成本。 【答案】 (1)A材料6日发出的成本=800×150=120000(元) (2)A材料18日发出的成本=200×150+500×157.5+600×147=196950(元) (3)A材料26日发出的成本=100×147+200×165=47700(元)(4)期末结存的成本=600×165=99000(元) 3.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存货单位成本=【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实际单位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数量)】÷(月初库存存货数量+本月各批进货数量之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