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发展报告

农业发展报告
农业发展报告

一、珠海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情况专题调研报告

作为改善民生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工程,珠海率先推进幸福村居建设三年来,全市上下同心协力,推动幸福村居建设从理论到实践的成熟发展;各级财政投入幸福村居建设累计超过10亿元,实现了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三年大变化目标,尤其六大创建工程之核心,特色产业得到长足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提速,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珠海市现代农业发展成效显著

在大力推进珠海幸福村居建设进程中,珠海市现代农业发展成效显著,农业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现代农业成长迅速。在传统农业支撑下,涉农二、三产业发展态势良好。金湾三板农业、斗门逸丰生态园、十亿人社区电商、高栏绿手指份额农园,一批现代农业项目崛起。斗门区实施一村一品、一品多村战略,创新建立园区、镇村、合作社和投资企业“四位一体”发展模式,进一步壮大发展实力,初步形成了灯一等村海鲈生产基地、耕管等村南美白对虾生产基地、莲江等村休闲旅游产业基地、东安等村花卉苗木产业基地及东滘村罗非鱼养殖基地、红星村铁皮石斛基地等特色产业集群。休闲农业方兴未艾,竹洲水乡水利风景区、斗门区莲洲镇分别被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和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莲洲镇十里莲江农业观光园被认定为“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作为全国首批台湾农民创业园之一,珠海台创园建设日新月异,园区面貌焕然一新。园区内景观及服务设施逐渐完善,热带兰花(国家)研发中心首期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全面完工投入使用。台创园二、三期建设进展加快,科技创新基地、28000平方米兰花温室大棚建设按计划顺利推进,预计2016年下半年完成建设并投产。台湾特色农产品加工及生态观光旅游中心、珠海芊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珠海绿海二期水产品加工等一批有实力、有市场、有技术的企业和项目落户园区。此外,广东(珠海)现代种业发展中心成功落户珠海台创园,这将全面提高珠海现代种业发展水平,有力推动珠海建设世界先进、国内一流的高端种业基地发展。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取得新进展。在建设幸福村居进程中,珠海借助外脑,高端谋划完成概念性总体规划,完成园区内土地平整回收、基础设施建设等前期工作。目前,园区已成为国家食品安全(横琴)创新工程的重要供应基地。同时,珠海市还新注册、引进一批园区企业和项目,总投资近100亿元。

伴随幸福村居创建的深入,珠海市休闲农业成为农业发展新业态,特色农业休闲企业发展成规模、上档次,海岛旅游持续火爆,增长迅猛。其中涌现出一批业界佼佼者。作为珠海12家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农庄,十亿人果蔬农庄接待国内外农业部门专家、游客超过4万人次。绿手指农园推行都市农业模式,为50多个社区、5000多名会员提供绿色安全农产品。生态养生农业示范企业,逸丰生态园以农业专业合作社模式,带动解决村民就业岗位100多个。发挥水乡资源优势,利用纵横交错的河道开展皮划艇及自行车运动,乐诗农业迅

速成为特色休闲农业品牌,广受游客喜爱。

近年来,珠海市农业科技创新硕果累累,技术推广效果突出。珠海市先后引进台湾及国内外农业新品种近400个,向全市200家专业合作社推广种植,实现可研成果转化,经济效益明显。市龙胜良种鱼苗培育有限公司建成全国首个马友养殖基地,牵头制订《无公害食品金钱鱼苗种繁育技术规范》更被确定为珠海市农业地方标准。2014年,公司还与南海水产研究所获得省农业厅鲷鱼种苗培育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示范推广奖。

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王爱民透露,中心已经与中国海峡两岸农业协会达成共识,双方将共同承办中国(台湾)台创园农博会暨海峡两岸农业项目对接会。预计,台创园农博会将从明年起,每年定期举办,计划逢双年在珠海举行,单年在台湾举行。“联合并组织全国29家台创园,集中展出具有台创园特色的农作物、种苗及其他产品等,并推动农业项目洽谈,促成对接。”王爱民表示。

打造世界先进高端种业基地

为加快打造珠海“三高一特”现代产业体系,以种业发展作为特色海洋经济和生态农业的重要组成,促进珠海种业建设,打造高端种业基地,目前,广东(珠海)现代种业发展中心已落户珠海台创园。

建设世界先进种业基地

王爱民介绍,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与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同签署合作开展航天育种框架协议,积极参与到航天育种工程科研工作中来,“园区提供130亩土地用于培育航空种苗,促成成果孵化。在种植效果良好基础上,有望广东省良种引进公司一起做市场推广。”王爱民表示。根据广东(珠海)现代种业发展中心种业工程项目规划,该中心明确打造高端种业基地发展定位,将利用资源优势及现有的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基础,以台湾农民创业园、斗门生态农业园、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两园一区”为平台,把广东(珠海)现代种业发展中心建成世界先进、国内一流的高端种业基地。现代种业发展中心还将以市场为导向,依托基因育种、航天育种等现代生物工程高科技,将南方园艺作物与河口渔业作为重点,到2020年要建设成为南方园艺作物和河口渔业种业的研发中心、孵化中心和展示交易中心。

推进种业工程建设

珠海市将加速推进种业工程建设,逐步建立种业研发中心。首先,要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种业研发创新体系,建立以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为核心,以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种业企业为联盟的种业研发创新体系。通过引技、引智等方式,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展开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搭建国际国内种业科技协作平台。在此基础上,要培育建立一批种业研发团队。整合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优势科研资源,培养和创建一批以研究员、博士、中心特聘顾问等为领军人才的水平领先、特色鲜明的种业研发团队,提升中心科研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以广东(珠海)现代种业发展中心为核心,整合珠海市现有种业企业研发资源,建立提升一批种业研发基地。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相关技术人员介绍,建立种质资源库和基因库是当前收集和保存种质资源的主要方式,为良种选育提供物资基础以及给生物学

研究提供原始试验材料。为此,未来的种业中心将重点建立并逐步完善特色花木、优质果蔬等南方园艺作物、水产种质资源库和水产种质等资源基因库。“未来,还要重点研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如园艺作物优良品种包括鲜食玉米、果树、兰花、姜荷花,河口渔业品种中的多鳞鱚、笋壳、马鲅等,为珠海园林苗木以及水产养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据悉,为推进珠海市种业工程项目建设,将通过设立前沿农业科技展示馆,引进国内外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和现代农业装备,利用智能化、网络化、信息化等高科技手段,建设前沿农业科技展示馆,全面展示现代农业新理念、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促进设施农业、智慧农业、低碳农业等前沿农业科技新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展示蔬菜、花卉等园艺作物的新品种。建设园艺作物和河口渔业良种展示区,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将建设展示区,为种业企业的种子、种苗提供表征展示基地,通过农业科技培训,辐射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展示种业科技成果。同时,还将通过引进种业经营企业实体以及建设“互联网+”种业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构建全方位、全天候、立体化的种业交易中心。

一批现代种业工程项目有序推进

记者获悉,在省农业厅和市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下,2015年,各级财政共计安排种业工程资金5770万元推进广东(珠海)现代种业发展中心项目建设。其中:中央、省级资金3200万元,市、区资金2570万元。

截至目前,承担种子检验检测种业交易、种企孵化、农业人员培训与技术交流等功能的广东(珠海)现代种业发展中心展览检测综合试验楼,建筑面积10000㎡,项目总投资2800万元。项目将分两期建设,首期完成立项,2016年6月前完成设计图的编制等,2017年上半年建成。二期,将完成4000㎡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实现种业交易、种企孵化、农业人员培训与技术交流等。

南方园艺作物种业基地建设加紧推进。热带兰花(国际)种业研发中心项目占地约100亩,设五个功能区。包括育种研发室、环控生长和催花研究室、病理检测及组织培养室和生物萃取室。将建设总面积达35000㎡的温室大棚,预计总投资7610万元。项目分三期建设,首期6000㎡智能温室工程2015年11月正式投产;二期17000㎡智能温室,市发改局已批复立项,预计2016年6月前投入使用;三期12000㎡,将于2016年下半年正式开工。

园艺作物引种繁育智能化温室(前沿农业科技馆),将用于展示现代农业名优品种新模式,包括:温室智能化、机械化、精准化控制、自动移栽收获生产线、大田潮汐灌溉、气雾栽培、创意种植。项目总面积约6768㎡,其中:中央温室为六角型3层钢结构,面积2448㎡;周围温室5座,单个面积864㎡,合计4320㎡;总投资约1600万元,实现“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精准农业”的高精尖新技术集成展示以及园艺作物引种繁育、示范展示,力争2016年3月前完成工程招投标程序,9月前完成工程主体建设和设备采购。

园艺作物繁育区和展示区,该项目中的水果良种引进示范中心、花卉苗木良种示范中心已建成投入使用。该项目面积约300亩,总投资约4749万元,建设内容包括:水果良种引进示范中心34亩、花卉苗木良种示范中心33亩、特色蔬果良种繁育和示范区约120亩、鲜食玉米品种选育区约30亩,种业孵化基地约100亩。

河口渔业种苗繁育基地,中心与海绿公司合作共建,分两期建设:首期,重点建设珠海现代渔业种苗研发示范区;二期,重点建设现代渔业种苗繁育示范基地和渔业科普展览馆。据悉,现代渔业种苗研发示范区已基本完成,现代渔业种苗繁育示范基地和渔业科普展览馆已完成图纸设计。

二、连云港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情况专题调研报告

根据区委关于领导干部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的要求,八月中下旬,我们对全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连云区按照省市农业农村工作决策部署,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总揽,围绕抓产业、强基础、保民生、创特色的基本思路,突出发展优势产业,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积极促进农业健康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繁荣稳定,全区农业农村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1、推进海洋综合开发,科学发展海洋渔业。积极顺应港口、核电、海滨新城等重点工程建设用海需要,科学制定海域使用规划,推进海洋综合开发。形成8万亩藻类、3万亩贝类、1.3万亩海珍品和 5万立方米海水育苗四大海水养殖基地。大力引进推广新的养殖品种和养殖技术,增养青蟹、梭子蟹、缢蛏、青蛤、梭鱼等近20个品种。加快发展紫菜养殖加工业,全区的紫菜养殖面积达7余万亩,加工企业80余家,一次加工机105台,二次加工机13条,年加工产量4.5亿张,销售收入1.6亿元。

2、调整农业结构,积极发展高效农业。围绕农民增收这一核心,立足发展高效农业。在抓好小麦、水稻等粮食种植的同时,不断扩大食用菌、大柿和茶叶以及其他经济作物的种植,形成以食用菌、大柿、茶叶为特色的“一乡一品”等特色农业。畜牧业上大力发展规模养殖户和养殖小区,建成云山李庄3000头规模和板桥张跳5000头规模两个生猪养殖小区。

3、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通过扶持龙头企业,帮助龙头企业建立稳定的生产基地,提高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吸引更多的龙头企业向园区集群,先后建成了板桥海洋食品加工园和云山农产品加工园两个园区,积聚了农产品加工企业100多家,其中农产品出口企业20余家,形成了果蔬、紫菜、饲料三大农产品加工产业链,1-6月农产品出口额达3000万美元。

4、抓好农村五件实事,推进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疏浚区乡河道12条,疏浚长度58公里,整治村庄河塘15处,改造小型泵站3座,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深化农村就业再就业工作,免费组织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200人次,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2040人,零就业家庭得到有效保障。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参保率达98%。康居示范村建设有效推进,墟沟街道西墅村、连岛街道西连岛康居居住点建设已完成,宿城乡高庄村、板桥街道板桥新村康居居住点建设正在推进中。

二、农业现代化发展存在问题

我区虽然在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

1、农渔业资源逐渐减少。由于我区区域位置特殊,形成了林多、海阔、地少的自然状况。

全区耕地面积仅0.5万亩,农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仅为0.5亩。全区7个乡街中,主要集中于云山、宿城和板桥。由于核电道路、核电扩建工程和疏港通道等重点项目的开工建设,云山、宿城等传统的种植业乡街耕地所剩无几,板桥街道大多是盐滩、盐碱地和大面积滩涂,加之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可供发展现代农业的土地日渐稀缺。同时由于港口、核电、海滨新城的建设和发展,占用了大量的近海可用海域(约6万亩)。随着全市“一体两翼”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在促进港口迅猛发展的同时,势必进一步压缩我区海渔发展空间;核电站建设初期就占用了广阔的海渔空间,控制区又进一步挤占发展空间。

2、农业市场竞争能力不强。由于全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投资硬环境不强,投入机制不活,直接导致现代农业发展缺乏潜力与后劲。加之农民传统观念保守落后、因循守旧,农产品深加工、精加工深度与广度不够,除紫菜以外,大部分海产品、农产品缺乏深加工、精加工,产品附加值较低。

3、农村土地流转不畅。表现为我区农村土地流转规模小,周期短,集中程度不高,流转行为不规范。原因有三:一是部分农民观念陈旧,流转愿望不强。一部分农民对土地眷恋很深,把土地当做唯一的生产资料来经营,明知种田效益低,但觉得饭碗有保障,不愿转出土地;一部分农民虽然外出务工,但担心打工受挫,失业又失地,宁愿抛荒,也不愿转出。二是中介服务不健全,流转机制不活。我区土地流转中介市场尚未形成,流出、流入方之间缺乏信息联系,阻碍了土地大规模流转;即使已进入流转的土地,签订的合同也不规范,容易引起纠纷。三是政策保障跟不上,流转规模不大。就转入方而言,一些惠农政策,如种粮直补、良种补贴等直接面向千家万户,种植大户实际上享受不到,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土地流转的积极性;对流出方来说,由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建立,土地不仅是基本生产资料,而且还承担着就业和社会保障功能,加大土地大规模集中流转难度。

4、农业生产融资难。一是农民筹资能力差。我区大部分群众自身积累程度低,严重影响了农业规模经营。二是信贷支持乏力。近年来,虽然我区金融部门在为“三农”服务方面取得了一定进步,但在农民贷款,特别是在较大数额的贷款上,金融部门仍然要采取严格担保、质押等政策,农民贷款难度依然很大。三是农业投资风险大。由于农业是弱势产业,生长周期长,产出效益低,而且投资开发面临市场和自然双重风险,许多业主对农业投资极为慎重。

5、农业社会化服务滞后。一是公益性农技服务难以到位。由于经费短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和培训工作难以正常开展;加之管理体系、农技人员结构不合理等因素,公益性农技服务已无法满足我区当前农业、农民的新要求。二是专业化服务发展不快。近年来,我区农业服务体系在植保、机耕、机收等专业化服务方面服务层次不高、市场运作乏力、服务效果较差,制约了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的提升。三是社会服务组织能力不强。截止目前,我区虽然有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协会)20余家,但绝大多数尚处于起步阶段,缺技术、缺人才的现象比较普遍;有的更是结构松散,有名无实,致使带动能力较弱,农民参与程度不高。

6、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主要表现为“三多三少”现象:即体力型多、技能型少,生产型多、经营管理型少,老人妇女多、青壮年少,致使农民科学种田水平不高,增收致富能力不强,制约了我区现代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农业现代化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与重点领域

1、指导思想

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农业工作会议精神,以工业化、城市化促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抢抓国家扩大内需和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机遇,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创新农村经营体制,着力调减压缩传统种植业,科学发展海洋产业,加快建设农渔产品加工集聚区,积极发展生态林业,努力改善我区城乡环境,促进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切实提高农民收入。

2、目标任务

(1)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到2015年,紫菜、食用菌、茶叶、林果等优势产业基本形成一体化经营格局,各产业产品的优质品率、商品率和加工转化率大幅度提高,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2)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到2015年,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5家,建成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6家,5000-10000万元的达5家。

(3)完善农产品交易市场体系。到2015年,建成2家交易额超10亿元的农产品专业市场。(4)建立健全中介组织。到2015年,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0个,入社会员2000人,培育交易额百万元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5个以上。

(5)不断增加对农民增收的贡献份额。到2015年,全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农户占80%以上,大多数产业化经营组织与农户建立密切而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直接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农户收入持续稳定增加。

3、重点领域

(1)农业工作:继续调减传统种植业,扩大食用菌、茶叶、大柿和高附加值经济作物的生产,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都市农业。培育顺福食品、国盛食用菌等一批龙头企业,通过做大做强出口蔬菜和食用菌加工产业,形成品牌优势,促进农业向效益型、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同时以板桥海洋食品加工园和云山农产品加工园为载体,积极引进新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快开发农产品深加工、海洋食品、药品保健品等系列新产品,努力把我区建设成为全市乃至苏北鲁南的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

(2)海洋产业:加快渔业经济结构调整,重点打造“两个园区、四个基地”。以板桥海洋食品加工园和鑫海紫菜加工园为龙头,做大做强紫菜产业,打造全国知名的紫菜品牌。加快建设浅海养殖基地、滩涂养殖基地、休闲渔业基地、海珍品养殖基地等四大渔业发展基地,促进海洋食品加工区、淡水规模养殖区、岸带休闲渔业区、浅海养殖高效示范区和海洋经济开发区等协调发展。

(3)生态林业:重点实施沿海防护林、城市生态绿化、湿地保护和森林旅游等“四大工程”,提高森林覆盖率和林业质量效益。编制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发展规划,完善相应的景点配套设施,加强云台山生态林的更新改造。有机整合森林旅游资源、环境改造、湿地保护、乡村观光和生态旅游,倾力打造“苏北农家旅游休闲第一区”,将连云区打造成为浓荫掩映的山海之城、环保时尚的现代之城、流连忘返的生态之城。

(4)农村工作:扎实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惠民工程,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推进农村校舍改造;加快农村医疗卫生发展,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强化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原则,完善农村五保户、特困户、大病医疗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农村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基本养老保障水平。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大力实施观念扶贫、智力扶贫,提高贫困人口素质,进一步完善扶贫机制,着力实施好整村推进项目。

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基本途径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历史表明,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实现农业现代化过程中,都非常注重立足本国和本地区情况和发展阶段,积极探索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我们应该借鉴他们的经验,探索我区农业现代化发展途径。

1、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夯实发展基础。一是完善强化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加大对农业农村投入力度。二是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三是着力强化农业科技和人才支撑,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四是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逐步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五是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断深化农村改革,为农村发展提供体制保障。

2、转变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突破资源“瓶颈”。长期以来,我区农业经济发展是粗放型的,大量消耗资源,污染环境,耕地减少。我们要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发展“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农业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推进我区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已成为我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前提条件,在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下,实行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亦即农用地归集体所有,由农户占有、支配、使用并依法处置,并使这些权能商品化、社会化,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适当流动和集中,使土地向种田大户、种田能手集中或由企业承包农户土地等,必将有利于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3、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科技进步。要在日益严峻的资源约束条件下,实现农业的持续稳定增长,关键在于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力度。在加大保护资源环境力度的基础上,走依靠农业科技进步、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政府应采取有力政策措施,免费为农村培养科技人才,提高现有人员的待遇,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4、着力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农业竞争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既要发挥农民的作用,又要依靠政府的支持,还要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农民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主体,农业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农民,只有发挥广大农民的主体作用,才能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政府的支持是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政府应制定支农、惠农、强农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坚持城乡统筹的发展方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努力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措施。农业机械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要认真贯彻落实《农业机械促进法》,加大补贴力度,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进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5、全面提升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培养现代农民。实现农业现代化固然必须提高农业的设备和武装水平,但归根结底,还必须依靠现代农民。针对农村劳动力科学文化素质偏低的现状,必须全面提升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储备人力资本。政府部门必须多形式多渠道地大规模培训农民,不断提高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继续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扩大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范围,构筑农村成人教育体系,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造就现代化的农业经营主体。

五、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农业发展后劲。一是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努力增加农田的有效灌溉面积,着力改变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二是切实加强农村山、水、林、田、路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三是认真落实农机具补贴政策,加强农业机械化建设,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把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

(二)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着力提升农业生产效益。一是以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安全”农业为目标,把加快设施农业、节水农业、生态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内容,采取政策扶持、项目支撑、院区合作、典型带动、承包经营等方式,多渠道融资,引入先进经营管理机制,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高速度推进紫菜、食用菌、茶叶等产业;二是着眼于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制定优质农产品质量标准、产地环境标准和生产技术规范,指导农民按照标准化生产,切实提高农产品的优质率。三是强化农业的商标意识,对于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要扩大生产规模,进一步提高知名度,扩大市场占有率。

(三)加快特色基地建设,着力提升基地辐射带动力度。对我区来说,就是要立足建设紫菜生产基地、食用菌生产基地和茶叶生产基地的发展定位,突出特色和规模,做大做强紫菜、食用菌和茶叶三大主导产业。食用菌产业要重点发展国盛生物科技和骏都生物科技,到2015年全区食用菌生产规模达到15000吨以上。茶叶产业重点发展宿城乡、云山街道、墟沟林场,

到2015年全区茶园总面积达到1万亩。

(四)加快培育龙头企业,着力提升农业组织化程度。一是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把加快龙头企业发展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扶持发展一批产业关联度大、产品附加值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实现加工增值。重点围绕紫菜、出口蔬菜、食用菌等产业,实施深度、精度加工,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引进深加工企业,利用外资加快发展。二是加大对顺福食品、有利食品、西墅实业、国盛生物科技、金喜食品等现有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龙头企业采取订单生产、预约收购等形式,与农户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切实增强农业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

(五)加快新型农民培训,着力提升农业科学化水平。按照“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要求,积极对农民进行适用技术培训。一是在培训内容上,突出进行科学种植、设施农业和标准化生产等农业科技培训和各种专业技能培训,真正把农民培养成为农业生产和市场经济中的走俏人才。二是在培训方式上,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建立以职业学校为骨干,以民办培训机构、中介服务组织培训为补充的农民教育培训网络。三是在培训机制上,积极建立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进行培训引导,实行信息共享,技术共享,利益共享,切实提高农业的组织化和专业化程度。四是要加强组织引导,积极发展劳务经济,鼓励更多的劳动力离土离乡创业,提高非农收入水平。

农业发展报告

一、珠海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情况专题调研报告 作为改善民生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工程,珠海率先推进幸福村居建设三年来,全市上下同心协力,推动幸福村居建设从理论到实践的成熟发展;各级财政投入幸福村居建设累计超过10亿元,实现了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三年大变化目标,尤其六大创建工程之核心,特色产业得到长足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提速,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珠海市现代农业发展成效显著 在大力推进珠海幸福村居建设进程中,珠海市现代农业发展成效显著,农业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现代农业成长迅速。在传统农业支撑下,涉农二、三产业发展态势良好。金湾三板农业、斗门逸丰生态园、十亿人社区电商、高栏绿手指份额农园,一批现代农业项目崛起。斗门区实施一村一品、一品多村战略,创新建立园区、镇村、合作社和投资企业“四位一体”发展模式,进一步壮大发展实力,初步形成了灯一等村海鲈生产基地、耕管等村南美白对虾生产基地、莲江等村休闲旅游产业基地、东安等村花卉苗木产业基地及东滘村罗非鱼养殖基地、红星村铁皮石斛基地等特色产业集群。休闲农业方兴未艾,竹洲水乡水利风景区、斗门区莲洲镇分别被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和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莲洲镇十里莲江农业观光园被认定为“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作为全国首批台湾农民创业园之一,珠海台创园建设日新月异,园区面貌焕然一新。园区内景观及服务设施逐渐完善,热带兰花(国家)研发中心首期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全面完工投入使用。台创园二、三期建设进展加快,科技创新基地、28000平方米兰花温室大棚建设按计划顺利推进,预计2016年下半年完成建设并投产。台湾特色农产品加工及生态观光旅游中心、珠海芊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珠海绿海二期水产品加工等一批有实力、有市场、有技术的企业和项目落户园区。此外,广东(珠海)现代种业发展中心成功落户珠海台创园,这将全面提高珠海现代种业发展水平,有力推动珠海建设世界先进、国内一流的高端种业基地发展。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取得新进展。在建设幸福村居进程中,珠海借助外脑,高端谋划完成概念性总体规划,完成园区内土地平整回收、基础设施建设等前期工作。目前,园区已成为国家食品安全(横琴)创新工程的重要供应基地。同时,珠海市还新注册、引进一批园区企业和项目,总投资近100亿元。 伴随幸福村居创建的深入,珠海市休闲农业成为农业发展新业态,特色农业休闲企业发展成规模、上档次,海岛旅游持续火爆,增长迅猛。其中涌现出一批业界佼佼者。作为珠海12家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农庄,十亿人果蔬农庄接待国内外农业部门专家、游客超过4万人次。绿手指农园推行都市农业模式,为50多个社区、5000多名会员提供绿色安全农产品。生态养生农业示范企业,逸丰生态园以农业专业合作社模式,带动解决村民就业岗位100多个。发挥水乡资源优势,利用纵横交错的河道开展皮划艇及自行车运动,乐诗农业迅

中国绿色农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中国绿色农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2008-5-6 17:00:46 作者:刘伟明人气:1382 一、绿色农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发展现状 早于1978年,原西德政府率先提出了绿色产品的认证,1991年法国、瑞士、芬兰、澳大利亚也实行绿色产品认证,1992年欧洲共同体达成协议,在共同体内实行统一的绿色 产品认证,并统一发放"生态标签".进入21世纪,世界上生产绿色食品的国家有100多个,绿色食品产量占世界食品生产总量的1%~3%.近年来,欧洲、美国、日本的绿色食品年销售量平均增长率为25%~30%.2000年,国际绿色食品市场销售额达到200亿美元,预计10年内将达到1 000亿美元.显然,绿色食品已成为当今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并逐步取代常规食品而成为21世纪国际食品市场主角的趋势已经形成.。 与此同时,实施绿色农业,生产绿色食品,也引起了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1992年11月,农业部批准成立“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在绿色食品的标志、注册、监测检验和认定等方面展开了一系列工作。1993年5月,有机农业国际联盟接纳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为正式会员,1994年,国家环保局批准成立有机食品发展中心,1995年,该中心取得有机食品的国际颁证资格。通过十几年的努力,中国的绿色农业生产有了明显的进展,2002年,全国绿色食品企业总数达到1756个,产地监测面积444.7万hm②,绿色食品总数3046个,绿色食品产量2500万t,绿色食品销售额597亿元,出口额8. 4亿美元。 2.存在的问题 (1)农业生态环境已成为发展绿色农业的瓶颈,畜禽类粪尿污染仍然相当严重,尤其是规模养殖场排放量大、处理率低,造成了对水域的严重污染,农业及生活废弃物污染、工业污染、水产养殖过程中的污染等都严重制约着绿色农业的发展。 (2)目前,绿色农业生产许多沿用的是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绿色农业生产基地多分布于比较边远地区,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程度不高,绿色农产品的产量所占农产品总量的比重还很低,且品种比较单一,无法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3)人们对绿色农业的认识不足。一方面,生产者的观念滞后,而且缺乏从事绿色农业所应具备的素质,生产中,习惯于利用化肥、农药、由于化肥、农药的不当使用,导致产品与环境污染的事件屡有发生。另一方面,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了解还很少,直接影响了绿色食品所应该有的较高价值的实现。 (4)质量技术监控还难以同步跟上。在生产环节,绿色农产品生产的配套技术研究开发还存在许多问题,相应的技术标准是否真正被广大农户所接受与应用,还难以全面地确切掌握;在流通环节,绿色农产品与普通农产品从外观上无法区别,而食用轻微有害的农产品后,通常,在短期内也不会表现出不良症状,绿色与普通农产品的质量区别还难以即时地展示在消费者面前;全程质量监控由于管理体制、检测体系、执法体系等问题,还难以统一协调解决,监督检测技术的实用性、可推广性不强。 (5)绿色食品的市场开发起步较晚,营销网络和市场体系不够健全。由于绿色食品对产地和环境都有特殊要求,因而,绿色食品大多分布在较为边远地区,交通不便。而绿色食品的主要消费者又集中在城市,这就给绿色食品市场的扩展带来困难,营销网络和市场体系滞后,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不畅。而且,许多鲜销产品由于运输困难,储藏期短,且包装手段落后,导致产供销脱节,也影响了绿色食品市场的拓展。 二、绿色农业的发展对策 发展绿色农业已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当前,发展绿色农业应以市场为导向,以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为依托,以源头控制为中心,以组织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市场监

对发展现代农业的认识

对发展现代农业的认识 中国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对于农业的发展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同时,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农业产业的发展状况在世界上仍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水平,目前我国已基本完成了工业化进程,工业化发展达到实现工业反哺农业的水平。在此基础上,发展现代农业已成为继续发展我国农业产业,实现农业现代化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为看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首先应该正确认识现代农业的含义,才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去运用和发展它。 一、现代农业的内容 现代农业是指以物质和能量的开放式循环为特征,以现代科技为支撑,在家庭承包的基础上,市场化运行、产业化经营、科学化管理、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具有四大特点:一是突破了传统农业仅仅或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局限性,实现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使得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二是突破了传统农业远离城市或城乡界限明显的局限性,实现了城乡经济社会一元化发展,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三是突破了传统农业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服务落后的局限性,实现了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四是突破了传统农业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的局限性,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实现了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农产品贸易国内外流通。 二、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 中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而且中低产田占到耕地总面积的2/3以上。中国的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接受过系统职业技术教育的农民不足总数的5%,农业劳动生产率仅相当于国内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1/8,仅相当于国内第三产业的1/4。中国农业不仅要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还需要满足不断增加的工业原料的需求。据统计部门估算,中国粮食需求每年增长40亿-50亿千克,而土地资源的约束必将更加突出。与此同时,中国农业还承担着实现农民增收、确保食品安全、维护生态

中科院发布《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17版) 共5篇14个专题

中科院发布《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17版) 共5篇14个专 题 2017年7月2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在北京联合发布《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17)并举行“全面深化中国农村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新动能”高层论坛。 当前农村全面转型面临八大挑战 一、高成本严重损害农业竞争力。2005-2015年,中国三种粮食每亩总成本平均每年上涨9.7%,其中人工成本年均上涨11.0%,土地成本年均上涨13.5%,均远高于同期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4.4%)和谷物生产者价格指数年均上涨率(4.8%)。高生产成本推高了粮食价格、降低了农业经营收益,损害了农业竞争力。 二、农业机械化亟待转型升级。自2011年以来,大中型农机具数量和机械作业费增速“双回落”,而且近年来小型拖拉机的绝对数量连续减少。这意味着,中国大中型农机具数量正在趋于饱和,农机作业市场竞争日益充分,农业机械化面临转型压力。 三、“谁来种地”难题尚未破解。占农民工总量49.7%的新生代农民工基本没有参加过农业生产且早已习惯城镇生活,不会种地也不愿种地。再加上务农收

益较低和耕地细碎化,一些地方开始出现抛荒,在河南南部、湖南西部的山区耕地抛荒比例接近1/4。 四、农业规模经营面临巨大挑战。2015年底,经营耕地10亩以下的农户数量仍然多达2.1亿户,占全部农户的79.6%。2016年全国土地流转面积为4.71亿亩,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比重为35.1%,仅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远低于2012~2014年4个百分点以上的年均增速,一些农民想出租土地却没人承接。 五、农民增收的压力不断增加。由于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而且农业经营效益进入下行通道,农民增收的务农、务工这两大传统动力有所减弱,加上财产性收入短期难以有明显增加(2016年仅占2.2%),依靠转移净收入来支撑农民收入增长也不太现实,农民增收难度日益加大。 六、农村资源资产浪费严重。当前农村居民点空闲和闲置用地面积约多达3000万亩。2000年-2011年,在全国农村人口减少1.33亿人的情况下,农村居民点用地反而增加了3045万亩。而且,每年因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而新增农村闲置住房5.94亿平方米、折合市场价值约4000亿元。 七、农村生态环境亟待改善。不科学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落后的生产方式,比如化肥、农药、农膜的过量使用,再加上全国每年38亿吨的畜禽粪污产生量,导致中国的农业面源污染十分严重。而且,近年来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八、乡村治理模式仍需创新。农业组织形式和生产方式的转变要求创新乡村治理机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股份合作经济组织与“村两委”的关系亟待理顺。乡村治理机制如何适应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农村社区化的值得注意。 新时期,加快农村全面转型 必须全面激活要素、市场和主体,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和新动能。然而,受传统观念和体制的束缚,在加快农村全面转型、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的过程中,目前仍存在一些思想认识、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和政策障碍。具体来看,在思想认识方面: 一是担心农民离农退地会影响社会稳定,二是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误解,三是误将土地流转等同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四是对国家粮食安全的认识有待深化,五是对工商资本下乡的认识存在偏颇。在体制机制方面,一是各项改革

浅谈如何发展绿色农业

浅谈如何发展绿色农业 宋礼星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日渐突出。百姓在选择日常食材时,越来越重视食材的来源和品质。这给绿色农产品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会。但是目前国内绿色农产品市场还是处于起步阶段,人们对绿色农产品的概念还不是非常清晰,对市场上出售的绿色农产品缺乏信任。那么此时进入绿色农产品市场该如何发展呢,这需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而定。 西子三农集团现有绿色农产品基地千余亩,目前处于订单农业模式,并且客户群主要是集团内部人员。从规模和销售模式来说,并没有创新之处,但是依据市场发展的趋势来说,可以成为特色的绿色农产品基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相关绿色农产品销售计划。 第一,狠抓基地建设,确保绿色农产品的品质。现在绿色农产品销售困境中有一点是非常明显的,就是人们对绿色农产品缺乏理性的认识。比如绿色农产品的标准,除了不打农药,不施化肥等笼统的概念之外,有没有更加深层的绿色农业概念。绿色农产品的口感相交于一般农产品的区别会如何。这些问题都需要面对消费者,只有不断的满足消费者需知,让他们吃得放心,才能买得开心。从这方面来说,基地建设不仅要保障农产品的健康生长环境,还要对农产品的绿色健康概念进行深入挖掘,形成一种特有的企业文化。 第二,选准销售渠道,加快绿色农产品的消费体验。西子三农目前的销售渠道还非常单一,主要是通过企业内部人员消化,类似于特供食品模式,或者订单农业模式。这对企业有利有弊,利是指它已经为绿色农产品消费体验提供了参考,可以根据消费者的反馈,不断完善自己的供应品项及其他服务。弊是指客户群太过单一,而且内部消费者的信息反馈往往与真实情况有差距。如果企业要发展壮大,必须建立完善的消费渠道。根据目前公司的实际情况,在渠道选择方面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渠道种类的选择,根据了解的情况,目前公司会排除传统通路分销渠道、商超、网店、专卖店连锁等几种需要投入较大人力财力的渠道。可以选择的渠道是订单宅配模式、单位采购、礼品采购,以及特通渠道等。2,渠道的深耕。选择销售渠道后,是对渠道的深耕,在市场的激励竞争中,企业想要生存下来,就需要找到符合自身发展的方法。针对渠道中的订单宅配模式,可以

最新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特点及其对策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特点及其对策 发展现代农业,是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繁荣农村经济的首要任务。近一个时期以来,各地区从自身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工作,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一 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当前各地发展现代农业出现以下特点: 认识有了新高度。新农村建设工作很多,工作从何抓起,力量往哪里使,工作的突破口在哪里?现在地方党委、政府绝大多数都认识到,农业发展水平低,农民增收缓慢,这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矛盾,新农村建设首先要发展现代农业。思想认识的统一,使发展现代农业有了牢固的思想基础。 发展有了新思路。绝大多数省市区,特别是农业大省,开始跳出农业抓农业,用工业理念来发展现代农业。湖南省提出从六个层次发展现代农业,即发展设施农业、效益农业、安全农业、生态农业、旅游农业、循环农业。沈阳市沈北新区以引进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为突破口,构建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了新农村建设进程。 工作有了新力度。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要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多数地方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投入力度都普遍加大。沈阳市沈北新区在运作建设资金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建立了三大体系:一是放开要素市场,建立民营资本投入体系。将供电、供水、供热等可经营类项目全部市场化,引入民营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二

是集中使用财政资金,建立“支农、惠民”公共财政体系,集中财力办大事,使财政资金重点向具有长期性、基础性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项目倾斜。三是拓展融资渠道,组建国资公司、土地储备交易中心、建设开发公司三大融资平台,与金融机构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吸纳银团资金参与新农村建设。 但在看到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与成绩的同时,更要分析存在的矛盾与问题。 发展现代农业的投入大与农业比较效益低的矛盾。农业比较效益低,难以吸引资金投向农业;社会上的资金多数投入二、三产业,这是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原因。 发展现代农业与确保粮食安全的矛盾。有的地方往往是以牺牲粮食生产为代价发展现代农业,显然这与确保粮食安全是相矛盾的。 发展现代农业与分散小农经济的矛盾。我国农户土地规模小,农民经营分散、组织化程度低、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这是发展现代农业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必须面对的问题。 发展现代农业与地方财政紧张的矛盾。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是我国农业地区的基本特点。农业县区既要保人员工资,又要解决一些必需的社会发展问题,无力增加对发展现代农业的投入。同时,发展现代农业对促进当地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花费时间长,效果不明显,由此而导致一些地方在一定程度上缺少内在的积极性。 发展现代农业与目前农民素质较低的矛盾。发展现代农业,迫切需要高素质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目前,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发生了重大

XX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汇报

嘉峪关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汇报 西部大开发以来,我们以发展精品、珍品、旅游观光“两品一游”城郊型特色农业为重点,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措施来抓,经过几年的努力,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初步形成,在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基本情况(一)优势产业初步形成,产业基地不断扩大。围绕培育区域性优势产业和地方性特色产品,通过信息引导、技术服务、联系订单、宣传促销等措施,积极引导群众调整产业结构,现已形成优质洋葱、精细蔬菜、特色制种、优质西甜瓜、优质土豆、优质大葱、优质林果、优良畜禽等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XX年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万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9974亩,经济作物面积37722亩。一是洋葱产业逐年强大。XX年,完成洋葱播种面积10800亩,产量万吨,农民人均从洋葱产业中获纯收入1500元。XX年完成播种面积万亩,农民人均从洋葱产业中获纯收入2030元,今年完成洋葱播种面积万亩。二是精细蔬菜产业稳步发展。全市现有日光温室2163座,每年生产反季节蔬菜730万公斤,同时大田蔬菜面积和质量也在逐年提高。三是制种产业稳步推进。建成了文殊、新城两大制种基地,并由制种玉米向花卉、蔬菜等特色制种转变,效益逐年提高。四是畜牧产业快速发展。全市畜禽饲养总量达到万头(只),其中猪万头、羊万只、禽类万只、牛万头。

(二)龙头企业日益壮大,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在充分发挥市种子公司带动制种业发展的同时,不断优化投资环境,落实优惠政策,积极招商引资,大力发展产业关联度大、辐射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建成了集农业科技推广开发、各类蔬菜保鲜、脱水蔬菜加工等运销一体化的龙头企业—金汇果蔬基地,该基地总投资2560万元,建成3000吨蔬菜保鲜库1座,年保鲜蔬菜能力15万吨以上,建成脱水蔬菜生产线一条,年生产脱水蔬菜XX吨。建成了鸿翔蓝孔雀养殖场和友谊特禽养殖场,鸿翔蓝孔雀养殖场建成高标准暖棚养殖禽舍6座,引进大型全自动电脑孵化机1台,具备年繁育XX只蓝孔雀、年生产工艺孔雀标本500个的能力。友谊特禽养殖场,建成封闭式禽舍1600m2,孵化室、育雏室3000m2,购置年孵化30万枚种蛋的孵化设备一套,每年可提供特禽种蛋150万枚、孵化种雏能力达到1000万只。文殊胚胎移植繁育基地,建成标准化羊舍2500平方米,办公楼1栋,共引进陶赛特、萨福克种羊46只,现存栏羊218只,已完成胚胎移植手术168例。同时万头肉牛养殖加工厂和万吨棉籽油加工厂正在建设之中。龙头企业的日益壮大,有力地带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三)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较快一是积极建设和培育农村各类专业市场,现已建成农产品批发市场1个,集贸市场3个。二是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加强与农产品经销商和龙头

农村社会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社会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社会现状调研报告 通过调研,同学们加深了对农民和农村的认识,他们在思考,农业是中国的根本问题,农民是中国最广大的群体,却还在承受着最大的辛苦和劳累,同学们也希望能再有机会与农民的充分交流,了解了农民的疾苦,切实地了解、反映“三农问题”,为问题的解决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此次调研,对于村落和被调查人完全采取了随机取样调查,保证了数据采集的客观性和科学性。调研团虽然结束了在xx的调研活动,但为了保证调研的可比性和普遍性,调研团的成员又决定加印问卷返回各自的家乡,展开追加调研,为此次调研能真实地反映问题增加素材和数据。近年来,我国的“三农”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党的“xx大报告”用了很大的篇幅讨论了“三农”问题。“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更是将“三农”问题的解决提到了很高的位置,认为:“农村工作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没有农村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就没有全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65岁以上的农村留守老人有近XX 万,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啊!子女闯天下,老人守“空巢”。生活孤独,缺乏照顾,却时刻挂念儿女,这就是农村留守老人的缩影啊。然而,在外务工的子女普遍地只把赡养义务理解为源源不断的物质供给,忽略了对父母精神上的嘘寒问暖。留下的是踽踽独行的老人每日不断地守望家门,盼星星盼月亮,盼着自己孩子早日回来。这让我想起之前我们走访的那些老人,每一个都是蹒跚而行,有的由于年老身体不适还要照看自己的孙子。儿女离开,孙子尚小,为了整个家,

不得不自给自足。一辈子就这么辛劳度过,没有享受过一天的福,这真是做儿女的悲哀! 如今,留守老人问题还未引起广泛的重视。但无论如何,他们是为我们的成长付出辛劳的功臣。先在他们已是日薄西山,他们缺乏社会的关爱,承受骨肉两地分离的痛苦。在物质文明逐步走向发达的今天,留守老人的大量出现是社会发展尤其是农村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必然现象。我们应该理智看到留守老人是社会群体中的弱势者:他们年老力衰,他们动作迟缓,他们招人嫌弃,他们是经济上的低收入者,他们是生活上的低层次者。正是由于这些的特殊性,就决定了他们很难依靠自己安度晚年。因此,这需要社会的广泛关注,更需要家庭子女的理解与关心。总而言之,在外打工的农民工子女们,挣钱只是一个生存目的,老人则是自己的至上亲人。当有一天老人已不在人世,那时候想着尽孝早己为时已晚!所以,留守老人的问题一方面需要政府的关心与社会的关注,另一方面也需要子女常回家看看。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快乐地安度晚年。在中央政策的扶持下,很多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得以保护,农民基本能够解决温饱问题,但农民普遍抱怨种子、农药、化肥、管理等导致种植成本居高不下,中央惠农政策不到位等问题,同时靠天吃饭、种粮不赚钱等状况还是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在走访中,他们还注意到,一个村子的领导的水平就直接决定了整个村子的发展状况,”三农”问题的解决首先需要一批眼界开阔,踏实为民的村干部。见到了农村医疗资源的缺乏、农民生活的困苦、农民居住环境的差乱,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农民文化水平的低下. 首先,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增加农民的收入,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中外的历史经验都表明,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就是将农村劳

我国绿色农业发展现状与基本态势

山东农业科学 2008,9:112~115Shan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收稿日期:2008-08-20 基金项目:科技部社会公益专项绿色农业科学研究与示范项目(2007-1-3) 作者简介:王启现(1976-),男,山东费县人,农学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作物栽培工程、农业发展和食物安全研究。 我国绿色农业发展现状与基本态势 王启现1 ,孙君茂1 ,王东阳2 ,刘自杰 1 (1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北京100081;2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北京100081) 摘 要:绿色农业是一种立足国情、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新型模式。本文在探讨绿色农业内涵的基础上,以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发展为例,从发展规模、发展速度、产业化水平和社会、经济效益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绿色农业发展的现状,指出了绿色农业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绿色农业;基本内涵;发展现状;应用前景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08)09-0112-04 Develop ment St atus and Trend of Green Agr i culture i n Chi n a WANG Q i -xian 1 ,S UN Jun -mao 1 ,WANG Dong -yang 2 ,L IU Zi -jie 1 (11Institute of A gricultural Infor m ation,Chinese A cade m y of A gricultural Sciences,B eijing 100081,China; 21Institute of A gricultural Econo m ics and D evelop m ent,Chinese A cade m y of A gricultural Sciences,B eijing 100081,China ) Abstract Green agriculture is a ne w type of Chinese agriculture which fully considers the nati onal con 2diti ons and the require ments of modernized agriculture devel opment 1The connotati on of green agriculture was expounded in this paper 1The devel opment status of green agriculture in China was analyzed fr om devel opment scale,devel opment s peed,industrialized level,econom ic and s ocial benefit 1The p r os pect of Chinese green agriculture was als o put f or ward at the end of this paper 1 Key words Green agriculture;Basic connotati on;Devel opment status;App licati on p r os pect 我国绿色农业萌芽于20世纪80年代初,1984年中国农业大学开始进行生态农业和有机食品的研究和开发。进入90年代,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人们对食品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优质、安全、营养成为追求目标。为此我国在制定“八五”规划时提出了绿色食品的理念,并作为一项工程由农业部组织在农垦系统开始实施,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和欢迎,但囿于终端产品,发展空间受限。1994年国家环保局正式成立有机食品发展中心,我国的有机食品开发逐步走向正规化,但因价格高、产量低等原因,难以适应人多地少的国情。进入新世纪,在试点基础上,农业部从2002年起强力推行“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无公害农产品迅速铺开,但因标准低等原因,质量安全 问题难以保障。鉴此,我国于2003年正式提出了 绿色农业的概念,并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发展绿色农业。分析我国绿色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基本态势,对于制订科学的政策、措施促进绿色农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绿色农业的内涵 自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提出绿色食品概念并付诸实践以来,许多学者就对绿色农业的定义和内涵等相关问题开始了一些初步的探讨。在深入分析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与有机农业、无公害农产品与传统农业的基础上,我国于2003年在“2003亚太地区绿色食品与有机农业市场通道建设国际研讨会”上首次正式提出绿色农业的科学

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

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XX 报告提出,尽管我国农村教育事业发展成绩显著,但县域义务教育均衡问题仍没有彻底解决,农村基础教育质量有待提升,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需要深入关注。欢迎阅读本文,更多优质内容,欢迎关注网。 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XX 学前教育持续快速发展,五年即超《规划纲要》2020目标5% XX年以来,各级政府积极贯彻落实《规划纲要》、“国十条”与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 报告显示,“入园难”是“十二五”之初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XX年幼儿在园人数只有万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到XX年幼儿在园人数猛增到万人,五年增加了万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只用五年时间即超过《规划纲要》2020目标任务5%。 全国幼儿园数量由XX年全国仅有幼儿园万所,到XX年增至万所,增幅达%。城区增加了15474所,占%;镇区增加了22883所,占%;乡村增加了18576所,占%。其中,教育部门办普惠性幼儿园城区增加了2953所,占%;镇区增加了8675所,占%;乡村增加了14813所,占%,近九成普惠性幼儿园投放在了乡镇及以下。 全国幼儿园教师队伍不断壮大,专任教师数量由XX年

的万人增加到XX年的万人,新增万人;在新增专任教师中,城区占%,镇区占%,乡村占%。幼儿园专任教师学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农村义务教育不断享受改革发展红利 义务教育巩固提高、均衡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均在农村。五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各项政策不断向农村倾斜,农村义务教育事业迎来利好局面。 主要表现在:农村义务教育呈“乡村小规模学校、乡镇寄宿制学校、县城大规模学校”基本格局;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数量增加且在流入地公办学校就读率较高,留守数量下降;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大幅提升,生师比不断下降,乡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改善;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深入推进,受益学生达3300多万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有序推进,全面改薄工程深入实施,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达标率大幅提升;教育经费投入不断增长,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和公用经费支出不断提高。 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超过中上收入国家 报告称,近年来,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持续增长,由XX 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7%,超过了85%的基本普及标准;远超中上收入国家%的水平,普通高中生均教育资源状况不断改进,贫困生资助体系日益完善,农村学生上大学机会显著增加。此外面向农村的中等职业经费投入不断增加,教育

智慧农业云平台—基于大数据和云应用的解决方案

智慧农业云平台—基于大数据和云应用的解决方案 一、农业发展的几个阶段: 1.农业1.0时代(原始农业):以人力为主,辅以简单的生产工具实现劳作。 2.农业2.0时代(机械农业):以大型农机具替代人力生产,提供效率。 3.农业3.0时代(现代农业):以自动化生产、规模化种植(养殖)增产增效。 4.农业4.0时代(智慧农业):以物联网为依托,结合移动互联网实现大数据和云应用,通过精准把控风险、监管过程、追查结果来实现智慧农业的平台化战略。 浙江省智慧农业云平台 二、智慧农业云平台基本架构: 托普云农智慧农业云平台通过基础设备、核心技术、平台服务、服务范围和终端用户实现整体平台的假设。 1.基础设备包括物联网传感器、控制器、数据存储和通信单元实现对物联网感知层、传输层的假设。 2.核心技术包含标准化接口平台、数据安全加密传输存储、数据建模应用和服务器端、web端、PC端、手机端的客户端应用。 3.平台服务包括管理服务(种植管理、行政管理、加工管理、专家坐堂、决策分析)和监控服务(远程监控、自动化监控)。 4.服务范围包括种植业、林业、水利、畜牧业、渔业等。 5.终端用户包括行政管理端、生产种植端、产业链和消费端。

三、智慧农业云平台的基本功能模块: 1.行政管理端可供政府机构、行业协会、企业使用,保护大数据采集监控平台,智能化控制平台。 2.生产种植端包括农业合作社、农户使用的农业生产管理服务平台和农户智能管理服务平台。 3.产业链在生产加工和仓储物流时使用的专家库云平台,政务管理服务平台。 4.消费端供渠道和消费者使用的农业溯源服务平台和移动可信查询终端。 四、托普云农智慧农业云平台的智能化控制: 1.实现对特定设备的接管。 2.通过阈值配置及预案管理实现全自动化。 3.声光电一体化异常触发警报。 五、智慧农业云平台的生产管理服务平台: 1.合作社间独立账户,信息安全保密,可实现产供销业务流程,降低手工记账风险。 2.农机调度系统可实现农机实时位置监控和历史轨迹查询,农机手与指挥中心实时通讯,机手、地块、农机、作业动态绑定,根据实际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绩效考核。 六、农户智能管理系统: 1.农务信息自查。 2.常见病情回复。 3.疑难杂症会诊。 七、农产品溯源服务平台: 1.溯源(静态溯源、实施溯源)。 2.检验报告。 3.各类证书。 4.优质资源:水质、土壤监测数据。

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的调研报告范本

关于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的调研报告 根据市委和市政府、市政协年度重点民主协商计划安排,从10月份起,沈伟副主席率“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专题调研组,赴有关县市区实地调研,走访重点企业、示范项目,召开市直相关部门调研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并赴浙江衢州学习考察。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我市立足生态、区位和资源优势,以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加快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为建设现代农业强市打下较好基础。示范创建初显成效。我市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生态示范试点区、全国农产品标准化综合示范区。创建郎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6个省级示范区,宁国、广德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以及12个国家级、8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全市农产品企业创成安徽名牌产品45个。宣州洪林农业现代示范区被授予全国第七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皖江禽产业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初步形成。全市拥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个、省级92个;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43家、省级29家; 省级示范家庭农场90家。发展模式探索创新。大力推广并逐步形成畜禽—沼—粮(菜、果等)、经果园立体种养、稻田立体种养、小流域农业生态治理、休闲观光农业等典型模式。推进传统农业向农产品精深加工、流通及休闲

服务业等领域延伸,建成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星级示范点12个。2015年,全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量达1411万人次,实现收入62.7亿元。基础设施初步改善。大力开展土地整治和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十二五”期间,累计投入各类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64.15亿元,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106.47万亩,新增耕地1.2万亩,提高耕地质量等别约1等。新改建田间道路1100余公里,田间道路通达度近95%。涉农改革稳步推进。开展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1-9月份,发放农房抵押贷款278笔、4774万元,累计贷款余额8352万元。推进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审核颁发“两证一书”25651处,成立管护组织481个,覆盖耕地面积21.89万亩。紧抓国家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建设机遇,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断加快林业产业发展。 然而,我市绿色生态农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投入相对不足,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农产品整体竞争力不强,生态环境基础脆弱等根本性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财政投入相对不足,基础设施仍然滞后。财政涉农资金整合不够,投入“小、散、乱”且效果不明显,计划设立的农业发展专项基金推进慢。县市区土地出让收益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农田水利专项资金和工程维修养护资金不足。受洪涝灾害影响,全市5254处堤防(护岸)、98座水闸、59座泵站、5489处塘坝及灌溉设施需要修复。

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分析

现代农业发展情况及趋势分析 武汉市农业局种植业(蔬菜处)处长王火明 一、概述 建设现代农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党中央把“农业、农民、农村”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工作的重中之重。现代农业是当前国内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在我国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背景下,如何结合我国实际国情,理清和挖掘具有我国特色的现代农业的概念和内涵,明晰国内外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是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的理论和实践要求。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推进现代农业的建设和发展,是我国农业发展亟需思考的问题。 二、现代农业的概念与内涵 当前,学术界关于现代农业的定义较多,有些从阶段论的角度来定义现代农业,认为现代农业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的一个农业发展新阶段,也另有观点认为现代农业是一种包含现代科技、管理等在内产业体系。笔者认为,阶段论和产业体系论分别是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对现代农业进行解释的。 现代农业解释之一:现代农业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的一个农业发展新阶段。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大体上起始于19世纪中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农业迅速发展。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商品率等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使农业发展成国民经济中一个高度发达的现代基础产业。 现代农业解释之二:卢良恕(原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认为我国现代农业一般可定义为,以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为基础。重视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充分汲取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根据国内外市场需要和WTO规则.建立起采用现代科学技术、运用现代工业装备、推行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农业综合体系。 现代农业解释之三:所谓现代农业,实质是以现代科学技术及其应用水平、现代工业技术及其装备水平、现代管理技术及其管理水平、现代农产品加工技术及其加工水平、现代农产品流通技术及其营销水平为基础的产供销相结合的、贸工农一体化的高效率高效益科技创新产业。它既包涵有水平的综合生产能力,诸如有现代科技、现代装备、集约化、可持续发展等特征;又包涵有现代制度,诸如有现代管理、专业化、社会化、商品化、标准化等特征的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产业体系。 现代农业解释之四: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科学发展理念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及其应用、现代工业技术及其装备、现代管理理论及其实践、现代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为基础的.产供销相结合、贸工农一体化的,高效率与高效益相统一的新型农业。 三、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意义 从2004-2012年中共中央连续发了9个“一号文件”.这9个“一号文件”都有着自己的主题。 2004年的“一号文件”主题: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的收入,这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核心问题; 2005年的“一号文件”主题是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这是农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2006年的“一号文件”主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一个根本性任务; 2007年“一号文件”明确地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把建设现代农业放在首位.这

中国农业发展概况

中国农业发展概况 同学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富饶的土地孕育了宽厚仁德的民族性格,也留下灿烂的农业文明。一部中国农业的发展史,就是中华民族与自然和谐的发展史。我们要学习的中国古代农业发展概况这一专题主要就是为了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该专题分成上、下两部分,上部主要讲述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情况,下部主要介绍近现代农业的发展情况。在讲述这个专题的时候我们以岳麓版必修二的内容为基础,个别地方,我们将凭借教材中内容让大家仔细的体会。如果你已经准备好了,那么我们就一起走进历史的田野,看一看在涌动的麦浪下还有多少让人心醉的农业常识。 上篇——中国古代农业发展概况 首先,大家看到的是本节我们要学习的古代农业发展概况的知识题纲。 一、农业耕作方式 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一直是人类生活的永恒主题,中国古代的先民们也不例外。 早在原始社会,中国国古代的先民们就已经过向往这笔“逐水草而居”稳定的生活模式,原始农业的出现无疑为这种生活模式的产生奠定的必要的基础。但是最初的时候知识采取了一种落后的“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关于“刀耕火种”,大概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将他和后来出现的石器耕锄区分开。在原始社会,人们对农业的认识极其微薄,他们在田野里用工具将小树砍倒,将和野草一起烧掉,然后用燃烧后的草木灰作肥料,在上面直接耕种,直接耕种就是说没有翻土之类的耕作过程。这种耕种情况,一般是一年换一块土地。长年累月,就形成了一个以人们居住点为中心的,大体呈圆形的耕种区域。由于中国一次的土地就被弃而不种,所以人们每年向背向居住点的方向去更远的地方进行生产劳动,当这段距离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太大的消极影响后,人们就会离开自己的居住点,到更远的地方定居。这种“刀耕火种”的农业耕作方式,对于不断追求幸福的人们来说显然是不合适的。 最迟在新石器时代的晚期,中国古代的先民们发明了耒、耜这样的农业工具。这种专门用来进行类似松土之类的农业活动的工具充分说明了当时的农业生产已经初步出现了认真细致的生产操作。要说明的是,耒耜一方面是指耒和耜,另一方面它也代表着那一时期所有的农业生产工具,也就是说当时对土地的认真细致的操作远远不止翻地松土这么两个内容。 进入奴隶制社会之后,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方式又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铁犁牛耕阶段。这个阶段是如此漫长,然而在这漫长的年月里,留给炎黄子孙的回忆和财富有十多么值得我们骄傲!一般来说,人们就是把铁犁牛耕种的铁犁定位为铁质的犁,我认为,就如同石器耕锄阶段的石器并非只是弹出的指石质的工具一样,因为当时的耒耜还有木质的和骨质的等等,所以铁犁牛耕中的“铁”应该泛指经过熔炼而出现的金属。这样的话,奴隶制社会时期青铜农具就应该证明当时已经有了朦胧的铁犁牛耕身形。当然,由于青铜器的昂贵,他很少用来制作生产工具,主要用于制作奢侈品和少量的武器,所以奴隶制社会时期还不是铁犁牛耕的主题阶段。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大转型时期,铁器的发明,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和人们改造以及利用自然的能力。这种既坚硬又便宜的金属让农业充满的发展的活力,2000多年的日子里,他造就了举世瞩目的辉煌,即使在工业文明的今天,仍然让我们自豪不已。 古代农业发展概况 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 农业经济的特点 土地制度 重农政策 关于土地兼并问题

农业行业分析报告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 证券投资学 农业行业分析报告 系别:经济管理系 专业: 2013级工商管理1B班 组员:柳文学(组长)朱俊嘉杨云复王春亮陈文兰张菊

目录 第一部分宏观基础(宏观经济政策环境) 一.农业在我们国家中的地位 (4) 二.我们国家对农业的政策 (4) 三.未来农业的发展趋势 (5) 第二部分农行业行业分析 一.农行业结构分析 (7) 二.农行业价值链分析 (8) 三.农业产业链 (9) 四.农业的特征 (10) 五.农业产业发展层次 (10) 六.农业总产值和粮食产量分析 (11) 七.未来农业发展方向 (12) 第三部分外资进入战略分析 一、外资进入动机分析 (13)

二、外资进入方式 (14) 三、外资农业进入对于行业的影响 (14) 四、对策和建议 (14) 五.对策 (15) 第四部分农行业内上市公司综合竞争能力和发展前景分析一.行业内主要上市公司综合竞争力比较 (15) 二.行业内企业未来发展的决定因素 (16) 三.主要企业发展前景 (21) 第五部分农行业投资策略 一.农产品板块 (24) 二.农业板块 (25) 三.农业上市股票板块 (26)

第一部分宏观基础(宏观经济政策环境) 一、农业在我们国家中的地位 1、农业占GDP的比重

从图中看出我国农业占GDP比重处于下降趋势,根据国际经验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期,达到百分之五则是一个稳定的国际经验值。 2.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作用 ①表现在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它为工业提供原料为社会各行各业提供劳动力;农村是工业品的重要市场,大量的农用生产资料将为工业提供广阔的市场。②现实生活中,我国绝大多数人口在农村,农业生产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到本世纪。③我国农业生产比较落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如果得不到加强,它将很难支撑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因此,要确立以农业为基础,为农业服务的思想,把农业放在全党工作的首位。 3.农业未来的增长空间 农业行业潜力无限,政策利好明显我国是农业大国,但不是农业强国。随着人口不断增长,经济发展水平逐渐提升,鲜果、蔬菜、肉类、粮食等消费量与日俱增,对食品安全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一切都昭示着一个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加之我国农业发展水平低,现代农业化进程缓慢,众多农业子行业还处在一个待开发、成长刚起步或者行业集中度低,新进入者门槛低,行业发展空间大的一个局面。农业行业潜力无限,财富巨大,是一个尚待开垦的“蓝海”领域,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也有了很大的改观,尤其是中央层面的关注、优惠政策、财税等方面的支持等更加“给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