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重点第二讲:世界的物质性和一切从实际出发

最新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重点第二讲:世界的物质性和一切从实际出发
最新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重点第二讲:世界的物质性和一切从实际出发

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精髓

第二讲:世界的物质性和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实际工作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一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含义:一是思维与存在或精神与物质谁为第一性的问题,二是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一般来说,助长物质第一性的哲学家是唯物主义者,助长思维或精神第一性的哲学家是唯心主义这;主张思维能够认识存在的是可知论者,主张思维不能够认识存在的,则是不可知论者。

2、社会存在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其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人类从自然界分化出来并不意味着脱离了自然界,他们的生命运动仍然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资料只能取之于自然界,社会实践活动始终要以自然界为基础。其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自觉活动,但实质上市以物质力量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其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层,生产力是人来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生产关系是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关系。总之,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世界的物质性。

3、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首先,它承认并坚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认为世界是运动着的物质世界,一切事物和边或都是运动着的物质的表现形态,这就为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提供了前提和可能。

其次,他强调世界上不存在什么不是运动着的物质或不是由运动着的物质产生的东西,因此,人民要在实践中取得成功,就必须摒弃一切

无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性的思想观念,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否则,就必然在实践中失败。

再次,它确立了“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认为人类在实践活动及其历史发展中改造世界,就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作用于客观世界,为确立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偱回往复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奠定了唯物论基础。

二、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在现实生活和实际工作中的生动体现,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立足点、根本方法。

1、什么是“物质”,什么是“实际”?

“物质”与“实际”两个范畴既密切相关又有所区别。“物质”是指独立于人类“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实际”则是指每个认识主体的“认识对象”。作为认识对象的“实际”,既包括物质现象,也包括精神现象。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分清实际中的现象与本质,把握事物的本质。

二是分清实际中的形式与内容,把握事物的内容。

三是分清实际中的局部与全局,把握事物的全局。

四是分清实际中的主流与直流,把握事物的主流。

五是分清实际中的偶然与必然,把握事物的必然。

六是分清实际中的可能与现实,把握事物的趋势。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章(世界统计一于物质)即学即练(2)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章(世界统一于物质)即学即练( 2) 、单项选择题 1.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是()。 A.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B.唯物与唯心的关系 C.绝对与相对的关系 D.可知与不可知的关系 2.老子曰“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这是()。 A.唯心主义宿命论 B.唯物主义决定论 C.相对主义诡辩论 D.唯意志论 3.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这是()。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 4.意识能动性的实现必须通过一定的途径,这个途径就是()。 A.必须意识本身正确 B.必须具备必要的物质条件 C.必须通过物质实践活动 D.必须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5.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 A.把世界的本原归于精神 B.把世界的本原归于物质与意识 C.把世界的本原归于上帝创造的 D.把世界的本原归于物质 6.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是()。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唯心主义辩证法观点 7.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是()。 A.世界是联系和发展的原理 B.世界统一于存在的原理

C.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 D.世界统一于精神的原理 8.提出真正科学的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是()。 A.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 B.辩证唯物主义 C.德国古典哲学中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题号正确答案 1C 2C 3C 4C 5D 6C 7C 8B 、多项选择题 9.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原理认为() A.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B.世界的本质是精华的 C.运动是绝对的 D.时空是相对的 E.世界是以一定的时空形式,按其自身固有的规律永恒运动的物质 10.下列各项属于意识的反作用或能动性表现的有() A.意识活动是一种主动的创造过程 B.意识活动是有目的性,计划性的 C.意识能认识客观世界 D.意识能改造客观世界 E.意识反作用于主体、影响人体的生理过程和活动 11.下列各项属于世界统一性问题的有() A.唯物主义一元论 B.相对主义诡辩论 C.二元论 D.运动观上的绝对论 E.唯心主义一元论 12.规律具有如下特点() A.客观性 B.稳定性 C.普遍性 D.随意性 E.重复性 13.所谓相互静止是指()

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4高中政治41《世界的物质性》同步练习

4、1世界的物质性 一、选择题 1、我国各地的山水地貌不同,城镇建设必须因山就势,建筑与谐于自然,与山水、花木等有机地融为一体,使建筑美与自然美协调与谐。其哲学依据就是( ) ①自然界就是客观的,要尊重自然②实践决定认识,要坚持理论第一③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④认识与改造自然,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根本出发点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选A。本题考查自然界的客观性、一切从实际出发等知识。自然界就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各地山水地貌不同,因此城镇建设必须因山就势;建筑与谐于自然,体现了应尊重自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①③正确;②观点错误;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④错误,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而不就是为“根本出发点”。 2、造林绿化被视为保护与修复生态环境的首要手段,因此受到高度重视并得以快速推进。然而,有的地方为了追求美观,将适宜本地栽种的乡土树种视为上不了台面的“土豹子”,却热衷于调运跨纬度且价格高的“洋树种”。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哲学原理就是( ) A、自然资源就是有限的,要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B、自然界就是客观的,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 C、意识就是对物质的反映,要坚持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D、认识与利用规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解析]选B。题目要求选出哲学原理,据此排除A;C对主观与客观的关系的表述就是错误的,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排除;题干中有些地方的做法明显违背了自然界的客观性,B 符合题意;题干中有些地方的做法不就是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而就是错误地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故D不符合题意。 3、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联系表现在( ) A、没有物质具体形态,就没有物质 B、没有物质,就没有物质具体形态 C、物质就是永恒的,物质具体形态就是暂时的 D、物质概括的就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属性,而物质具体形态除了有这种共同属性,还有自己的个别属性 [解析]选A。物质就是共性,物质的具体形态就是个性,事物的共性存在于个性当中,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因此,A项正确,B项错误,它把意思说颠倒了,C、D两项说的都就是区别不就是联系,不选。 4、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性”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世界本原的物质性 一、物质 (一)物质范畴 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在哲学史上,所有的唯物主义哲学家都主张万物统一于物质,物质是万物的共同本质。但是,他们对物质的理解是有差别的,从古代到近代再到现代,人们对物质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在生产力和科学不发达的情况下,凭直观把物质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从自然界本身去解释世界,这一点是正确的,但它毕竟是一种缺乏科学根据的猜测。 在近代,原子被称为物质基元,认为原子具有不可分、不可入、不可变和质量固定等属性。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根据当时自然科学的成就,提出物质就是原子的观点,把物质归结为物质的特定结构,进而把哲学上的物质范畴等同于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概念,反映了近代唯物主义突出的形而上学性。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提出“物质就是原子”的观点,其意义在于:以一定的科学实验材料为依据,克服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猜测性、直观性和幼稚性等缺陷,为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提供了一定的科学实证,给神学创世说和唯心主义的精神本原论以沉重打击。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关于“物质就是原子”的观点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受到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缺乏辩证的理论思维;经不起自然科学的检验和唯心主义的攻击。 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上发现电子和放射性现象,打破了长期以来认为原子质量不变、不可分割等观念。唯心主义攻击唯物论说:“物质消灭了”,“唯物主义被驳倒了”等等。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总结科学,特别是 19世纪以来的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提出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恩格斯把物质理解为“各种物的总和”。 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物质范畴作了深刻的阐述:“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选集》第2卷,第128页,人民出版社,1972。 列宁物质定义的重大意义: 第一,它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它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和可知论,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第三,它坚持了辩证的物质观,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 综上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科学地说明了物质范畴,从而为科学地阐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 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原理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他是劳动中伴随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二.★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原理容】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具有不可抗拒性。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1)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三.★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或和改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意识的能动作用 【原理容】(1)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因此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自主选择性,主动创造性。(2)人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即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2.人的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即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五.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原理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 六.★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七.★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的基本要求: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要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找出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规律。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④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无所作为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章(世界统计一于物质)即学即练(2)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章(世界统一于物质)即学即练(2) 一、单项选择题 1.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是()。 A. 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B. 唯物与唯心的关系 C. 绝对与相对的关系 D. 可知与不可知的关系 2. 老子曰“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这是()。 A. 唯心主义宿命论 B. 唯物主义决定论 C. 相对主义诡辩论 D. 唯意志论 3. “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这是()。 A.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 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 4. 意识能动性的实现必须通过一定的途径,这个途径就是()。 A. 必须意识本身正确 B. 必须具备必要的物质条件 C. 必须通过物质实践活动 D. 必须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5. 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 A. 把世界的本原归于精神 B. 把世界的本原归于物质与意识 C. 把世界的本原归于上帝创造的 D. 把世界的本原归于物质 6.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是()。 A.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B.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 唯心主义辩证法观点 7.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是()。 A. 世界是联系和发展的原理 B. 世界统一于存在的原理 C. 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 D. 世界统一于精神的原理 8. 提出真正科学的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是()。 A. 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 B. 辩证唯物主义 C. 德国古典哲学中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D.

二、多项选择题 1. 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原理认为() A.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B. 世界的本质是精华的 C. 运动是绝对的 D. 时空是相对的 E. 世界是以一定的时空形式,按其自身固有的规律永恒运动的物质 2. 下列各项属于意识的反作用或能动性表现的有() A. 意识活动是一种主动的创造过程 B. 意识活动是有目的性,计划性的 C. 意识能认识客观世界 D. 意识能改造客观世界 E. 意识反作用于主体、影响人体的生理过程和活动 3. 下列各项属于世界统一性问题的有() A. 唯物主义一元论 B. 相对主义诡辩论 C. 二元论 D. 运动观上的绝对论 E. 唯心主义一元论 4. 规律具有如下特点() A. 客观性 B. 稳定性 C. 普遍性 D. 随意性 E. 重复性 5. 所谓相互静止是指() A.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B. 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世界上不存在静止 C.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 一事物对它事物来说位置没有发生变化 E. 事物的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6. 时间与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是() A. 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B. 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练习题。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练习题。 判断题。 一、世界统一于存在。 错误。第一。这是一个折中主义的命题,他否认了世界统一于物质,实际上是唯心主义观点。 第二世界的统一性问题是关于世界有无共同的本原问题。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以外,没有别的东西。唯心主义者认为世界统一于精神。 第三世界统一于存在的存在是一个不确定的概念,它作为思维的对立面,是物质的存在,单独的存在概念既可以是物质的存在,也可以是精神的存在。可见把存在作为世界统一的基础,混肴了唯物主义的对立,实际上宣扬的是精神的存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二尊重客观规律,就会妨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错误。第一,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在实践中遭到失败。 第二,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正确发挥主观的东西,必须你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又必须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必要条件。 第三,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把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反对否认客观规律的唯意志

论,又反对否认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机械论和宿命论。 简答题什么叫运动?说明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运动是标志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的变化的哲学范畴。物质世界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与运动不可分。第一,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人们认识物质,就是认识物质的各种各样的运动形式。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就会导致形而上学。第二,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一切运动的主题和客观基础。设想离开物质的运动必然倒向唯心主义。 什么是意识的能动性,如何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性是人类所特有的,通过实践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dr具有主动的创造性第三,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作用。第一次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和控制作用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条件是第一,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第二,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这是实现意识能动作用的唯一途径。第三,必须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论述题。试着分析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哲学要研究人与世界的关系,首先就要考察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世界上千姿百态、形态各异的事物、现象是在什么基础上统一起来的,世界以怎样的存在形式和固有属性存在着和发展着。这是一切哲学派别都必须回答的问题,也是本章所要回答的问题。 一、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确立科学的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础。物质、运动、时空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问题,历来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的一个焦点,也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根本分歧之一。 1、物质范畴及其历史演变 (1)物质观发展的历史过程 第一个历史阶段: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第二个历史阶段: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第三个历史阶段: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列宁物质定义)的内容及意义(47正3一49)内容: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 意义: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坚持了唯物主义一无论,同唯心论、二元论划清了界限;为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可知论提供了前提,与唯心论的先验论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对物质世界的多样性作了最高的哲学概括,同形而上学物质观划清了界限;它体现了本体论与认识论的统一、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2、物质的根本属性(或存在方式) (1)运动范畴的涵义: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它包括宇宙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位移直到思维,而不局限于某种具体运动形态。 (2)物质与运动关系: 对立统一关系。表现为:一方面,物质离不开运动。凡物质都是运动着的物质,世界上没有不运动的绝对静止的物质;如果设想物质不运动或者脱离运动的物质,就会导致机械论和形而上学。另一方面,运动也离不开物质。凡运动总是物质的运动,世界上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如果设想非物质的运动,就会导致唯心主义。 (3)关于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涵义:绝对运动指运动是无条件的,就整个物质世界来说,没有不运动的物质;相对静止运动的有条件性,就物质的具体存在形式来说,它又有静止的一回。 关系: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辩证统一关系,运动和静止两者互相依赖、互相渗透。即动中有静(绝对运动中包含相对静止),静中有动(相对静止中包含绝对运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主要指:就某一物体没有进行机械运动而占:就机械运动的范围内是指两个物体之间位置保持不变而言;就某一事物没发生质变而言。 割裂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会出现两种形而上学倾向:把静止绝对化会导致形而上学不动论;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相对主义诡辩论。 3、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学习思考引导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把握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掌握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观点、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事物矛盾运动规律的观点,并能基本掌握唯物辩证法体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提高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世界统一于物质 △物质决定意识 △事物发展的两大特征:普遍联系、永恒发展 △唯物辩证法体系的三大规律 △唯物辩证法体系的五个环节或范畴 △唯物辩证法是根本方法 【学习难点】 ◇哲学的基本问题 ◇物质的概念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事物矛盾运动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 【学习背景建议】

○了解由于对物质与意识第一性的争议,衍生出的不同哲学派别 ○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理论具有的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 ○根据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找出相应的案例 ○根据事物的发展与联系,找出相关的案例 课外形成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的问题 C. 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D.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 2. 一寺院门口挂着旗幡,山风吹过,旗幡飘动。一和尚说是幡动,另一和尚说是风动。惠能说,不是幡动,不是风动,仁者心动。惠能的观点是()。 A. 唯物主义 B. 辩证法 C. 主观唯心论 D. 客观唯心论 3. 在当今社会,创意产业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认识到,创意可以变成财富。创意产业的繁荣说明了()。 A. 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 B. 时代的发展也可以使精神具有第一性 C. 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 D. 先有精神,后有物质 4. 依据对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上可以划分()。 A. 唯心论和唯物论 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 具体科学和哲学 D.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5.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 客观实在性 B. 可知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章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教学内容: 第一节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第二节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 第三节意识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目的要求: 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意识论,把握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基本原理;了解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同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划清界限。 本章重点: 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2、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形式。 3、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4、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意义。 本章难点: 1、马克思主义的时空观。 2、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讲授内容: 第一节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本章的内容将围绕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而展开。主要讲“三观”,即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还有意识论,“三观”和意识论共同说明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基本看法。 把万物(个别)的共性、本质认定为物质,这是所有唯物主义的共同态度和立场,但物质本身是什么,它是个别的东西还是一般性的东西,它可知还是不可知,辩证唯物主义是如何理解物质的,这是首先要搞清的问题。 一、客观实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对“物质”的理解,唯物主义本身也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大体说来,古代的朴素唯物论、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论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代表了人类对“物质”的哲学认识由低级到高级、由片面到全面的三个发展阶段。 (一)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如前所述,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把某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试图用物质的原因来说明世界,其基本方向是正确的。但是,这些观点只是一种“天才”的猜测,没有科学的论证;他们把

物质归结为某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把问题简单化了。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根据当时科学所达到的认识成果,把物质归结为原子,认为原子的特性就是一切物质的特性。如牛顿的“微粒说”、道尔顿的“化学原子论”。这种看法,继承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唯物传统论,以一定的自然科学为根据来解释世界的物质性,是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发展和深化。但由于受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和形而上学思维的禁锢,把物质同物质的结构混为一谈,也经不住自然科学发展的考验和唯心主义的进攻。其缺陷有:第一,不理解特殊和一般、个性和共性的辩证统一,把物质的某种特殊的层次误认为物质的一般,把原子的个性错看成物质的共性。 第二,把特定历史条件下关于物质结构的自然科学理论同哲学上的物质范畴混为一谈。 第三,不理解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割裂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从而在历史观上陷入了唯心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哲学物质观发展的高级阶段。 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 早在19世纪80年代恩格斯就对物质观作了科学的说明。他指出:“实物、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从而说明“物质”作为哲学范畴,它是对各种具体实物共性的概括。 列宁进一步发挥了恩格斯的思想,他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简言之,物质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并为我们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理解列宁的物质定义要注意四点:一是物质是一个哲学范畴。哲学范畴的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二是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所谓客观实在性就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具体的物质形态有多方面的特性,而作为哲学范畴的物质只有一个特性——客观实在性。三是物质既包括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自然事物,也包括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人的感性活动——实践活动。四是物质可以为我们的意识所反映。 现代科学的发展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的正确性。 2、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的重大意义 列宁的物质定义言简意赅,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内容,具有多方面的重大意义。 首先,体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列宁的物质定义是对物质世界的无限多样性的最高程度的哲学概括,它把客观实在性作为一切物质形态的唯一的共同的属性,这就既把哲学物质范畴与具体的物质形态联系起来,又把它们区别开来,体现了共性与个性的辩证法,从而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习题:4.1世界的物质性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 1.生态系统是自然形成的,人们如果仅凭主观愿望去建设一个不符合 当地自然条件的人为的生态系统,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这是因为( ) A.人与自然界是难以和谐相处的 B.人在自然界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C.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答案C 年4月22日是第47个世界地球日。中国主题确定为“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第47个世界地球日的主题表明( ) ①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要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②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③物质是不依赖于 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④人应该自觉地按照 自然界的客观属性改造世界 A.①② B.①④ D.①③ 答案B 解析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 ,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①④符合题意,B 项应选;②③不符合题意。 3.昔日的舟曲“万山皆翠、空气清新”,然而当灾害发生后,人们才忽然发现曾拥有“陇上江南”美誉的小城早已“判若两城”。对林木的乱砍滥伐已让这里植被萎缩。遥望被泥石流侵袭掩埋的舟曲,痛心之余人们感叹:愿世人哀之更要鉴之,常怀敬畏自然之心,以免后人复哀后人。要“常怀敬畏自然之心”的根本原因是( ) A.人类破坏自然界是要受惩罚的 B.自然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C.自然界是不可知的 答案B

:自然界是客观的,应尊重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常怀敬畏自然之心”,正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表现,B项正确指出了要“常怀敬畏自然之心”的根本原因。 4.列宁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物质具有客观性②物质具有可知性③物质是客观物质形态的主观映象④物质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性;“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说明物质具有客观性,故①②④ 观点正确。③否定了物质的客观性,观点错误。答案选C项。 5.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由古猿发展而来的一个特殊的生物种群。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是因为( ) ①劳动创造了人的生理结构,形成了手脚分工②劳动使猿脑变成了 人脑,形成了语言和意识③劳动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形成了社会关系④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是以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为基础的。这是因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 ①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首要条件②是形成各种社会关系的基础,是人们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基础③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④决定着整个社会的发展状况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故含③ ,答案为B项。 7.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登上月球、绕地球飞行、建成载人空间站。宇航员在茫茫太空中发现的无论是暗物质,还是反物质,说到底只有物质。这表明( ) ①神创论的观点是错误的②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③自然界是物质的④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精)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哲关于世界本质问题的一个基本原理。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以具体物质形态的差异性、多样性为前提,而物质形态的差异性、多样性又以它们的客观实在性为基础。 原理说明 该原理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包括意识现象,归根到底都是物质的表现形态或物质的属性和存在形式;世界上的一切发展、变化和过程都是物质运动的具体表现,其原因在物质世界自身。正如列宁所说:“除了运动的物质以外,世界上什么也没有。” 什么是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从物质和意识、统一性和多样性(或共相和殊相)辩证关系的高度对世界本质的根本理解,它是指多样的世界万物是有统一性本质的,这个统一性本质是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在时间和空间中有规律地永恒运动着的客观实在。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人们从哲学基本问题的高度,从一般和个别关系的角度对世界本质的认识,也就是说,在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中包含着两种基本关系,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一般和个别(或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关系。 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原理包括三个基本观点,世界是统一的,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无限多样的统一。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意识及多样性

1.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从世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关系对世界本质的理解。 世界上的具体事物是千差万别、多种多样的,各有其质的规定各有其存在价值和地位,这是世界的多样性(“多”);千差万别的事物又有其共性,这是世界的统一性(“一”)。辩证唯物主义承认世界具有统一性,有共同的本质,这是一元论。同时认为统一性不能脱离多样性,认为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性,统一性离不开多样性;多样性是具有统一性的多样性,受统一性规范,多样性离不开统一性。这就是说多中有一,一中有多;个别中有一般,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统一性使世界具有秩序,多样性使世界充满活力。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一般与个别的统一就是秩序与活力的统一。有秩序无活力事物是僵死的,有活力无秩序事物是混乱的。我们所追求的理想就是秩序和活力统一的社会。僵死的专制主义和无序的无政府主义是不合乎世界本质的,自由和秩序的统一是理想社会的应有状态,因为它和宇宙的本质(一与多统一)相契合的。法律和其他社会制度应以实现自由和秩序的统一即正义为根本价值目标。 2.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从物质和意识关系的角度对世界本质的根本理解。 多样性的万物具有统一性本质,那么这个统一性本质是什么呢,是物质,还是意识?这问题又回到了我们在第一章第一节讲“世界观”概念时遇到的问题了。在那里,我们从“黑马”等万物中抽出了万物的最大共性存在,也就是这里所说的统一性东西,那时我们就提出万物的最大共性是物质还是精神的问题,认为这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认为万物最大的共性,即统一性的本质是物质,而不是意识。哲学家为什么会对作为万物的最大共性,即“一”有相反的看法,如唯物主义认为“一”是物质,唯心主义认为“一”是精神。原因我们曾讲过一些。这里再指出这一分歧产生的原因:当把“一”看作万物中最低级的东西时,这“一”是物质,当把“一”看作万物中最高级的东西时,这“一”是精神;当把“一”看作抽象思维的内容时,这“一”是物质,当把“一”看作抽象思维水平的标志时,这“一”是精神。唯物主义从低级的(基础的)和内容的角度来理解“一”。所以认为“一”是物质的。这种理解无疑是有它的真理性的。 总之,世界万物是有统一性的,统一性的本质是同意识相对立的物质。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对世界本质的根本理解。 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证明 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证明问题,恩格斯说过这样的话:“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这种物质性不是魔术师的三两句话所能证明的,而是由哲学和自然科学长期的持续的发展来证明的”(《马恩选集》第3券,第83页)恩格斯说明了证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也说明了证明的途径是哲学和科学。我们认为对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证明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4.1《世界的物质性》教案

4.1 世界的物质性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物质的含义 理解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来认识世界、分析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帮助学生从世界本质总是上指出有神论的荒谬性,从根本上消除有神论的影响,初步树立唯物主义的自然界、世界观。 【教学重点】 物质的含义世界的物质性 【教学难点】 物质的含义 【教学手段】 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方法】 启发式、图示法、探究式教学为主,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旧知回顾】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前提和理论来源分别是什么?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有哪些? 师:提问 生:答略 导入新课 一位著名的牧师做完祝福祈祷后,说:“诸位兄弟姐妹,你们对于上帝还有什么怀疑之处吗?”一名学生举手问道:“一切都是上帝安排好的,为什么我们教堂顶上要装避雷针呢?” 提问思考:假如你是那个牧师你怎么回答? 生:答略 讲授新课: 师:中国古代有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西方也有上帝创世的故事。是上帝或是其他的神灵造出了天地万物吗? 生:思考后回答问题。 师:地球演化史和生物的进化史已经告诉我们,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各种各样的神灵创世说都是站不住脚的。 设疑:人类出现后,创造了许多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东西,例如转基因食品、高速公路、铁路、桥梁、码头……有人产生疑问,人能有意识地制造自然界中原来没有的东西,这是否意味着自然界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呢?请谈谈你的观点。 生:思考回答

试述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试述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世界的本源是物质,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包括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①世界是统一的世界。世界的本质只有一个,而不是多个;世界上的各种事物和现象是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这种一元论哲学同主张物质和精神都是世界本原的二元论划清了界限。②世界统一于物质。唯物主义和唯物主义都承认世界的统一性,都是一元论哲学。但唯心主义主张世界统一于精神,而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根源于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存在的基本形式;规律是物质运动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客观存在的反映。总之,万物统一于物质。③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无限多样的统一。物质世界的具体形态无限丰富多样,但本质上是共同的,都统一于物质。 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而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静止。时间和空间都是物质运动的形式。而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从根本上讲世界上除了物质,什么都没有。一切事物现象的共同本质和本原是物质。 综上所述,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

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社会运动也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世界,客观世界的规律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 (2)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①这一原理告诉人们,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可以从物质运动中获得解释和说明。坚持这种观点,就可以有力地批判和抵制一切唯心主义,树立起真正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②这一原理是我们从事一切工作的立足点,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一切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遵循客观规律性去改造世界,而绝不能从主观想象和本本条文出发。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教学目的: 这一章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要求确立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理解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和世界的统一性在于他的物质性;深刻认识实践是人把握世界的环节;懂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提高贯彻和执行党的路线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具有特定的哲学含义,要深入理解。 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首先要理解什么是实践,实践的内涵以及为什么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是对旧哲学实践观点的真正超越。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 列宁总结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自然科学新成就和人类实践的新经验,给哲学物质范畴下了一个经典性的定义。他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这就是说,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被意识反映的客观存在,物质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列宁的物质定义,包含了丰富而深刻的内容,具有多方面的重大意义。 第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既反对了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又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第二,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实现了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统一,为认识论奠定了唯物主义的坚实基础。第三,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实现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是构成彻底的唯物主义的

出发点。 二、物质的存在形式 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运动同物质一样,具有最大的广泛性和普遍性,它既包括物体位置的移动,也包括事物和现象的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还包括人类的思维运动。 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基础;运动是一切物质的固有的根本属性。不存在没有运动的物质,也不存在没有物质的运动。 物质和运动的不可分割性,说明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和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在肯定运动绝对性的同时,辩证唯物主义也承认物质也具有某种静止的状态。但是,这种静止不是绝对不动,永恒不变,而是指物质运动中的相对稳定状态,是运动的特殊形式和过程。 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静止是暂时的、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相互依存、相互渗透。 三、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物质运动只有以时间和空间为形式才能存在和进行,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任何事物自身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灭亡的过程,展现为事物的时间持续性和发展的顺序性。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即不可逆性。空间是指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和方位性。任何事物都具有一定的体积、规模,展现为事物的广延性。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就是说,任何物体都具有一定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它与其它物体都有前后、左右、上下的排列次序。 作为运动着的物质存在形式的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是不可分离的。一方面,时间和空间离不开物质运动,离开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物质运动也离不开时间和空间,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是无法存在的。 四、现代自然科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的丰富 1、物质形态的多样性和结构的层次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不是机械的、呆板的同一,而是多样性

41《世界的物质性》导学案(无答案)-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中政治必修4

《世界的物质性》导学案 【课标解读】 考点:探究世界的本质 内容要求: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阐释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表明无神论立场。【素养目标】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发展科学精神、政治认同、公共参与和法治意识等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难点: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区别与联系。 【议题】 科学看病毒 【教学过程】 一病毒与生命由来 回顾人类历史,病毒象死神一样疯狂地收割人类的生命。那么病毒到底从何而来?这一切需要把时针拨回到40亿年前生命诞生之初。自宇宙大爆炸后,所有粒子都不断地向四处扩散,直至分布到整个空间。地球上出现了一种恰好能利用周围物体的粒子向四处扩散的这一特性、从中获取部分能量来维持自身(宏观)状态不变的系统,这就是生命。同时,还有一种残缺的生命系统叫病毒。 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认为新冠病毒和其他新兴病原体一样,源于野生动物。科学界目前主流认为,病毒与蝙蝠和穿山甲有关。科学家呼吁,人类不要再捕杀蝙蝠和穿山甲等野生动物了,避免病毒从动物传播到人类身上。 1.病毒是撒旦在人间播下的种子吗? 2.人类该如何面对自然?

二病毒与中国措施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正是中共中央审时度势,正确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的结果,充分佐证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019年底新冠病毒爆发后,中国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全国人民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取得了抗疫战争的阶段性胜利。当前,全国上下一手严抓疫情防控,一手勤抓复工复产,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你赞同政府“两手抓”的措施吗?为什么? 三病毒与人类生存 2020年4月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辰接受采访,谈当前新冠疫情发展态势和疫情带来的思考,核心观点如下:1、通过这次大疫,我们民族必须增长的智慧,就是对医学科技的高度重视。2、我国目前疫情防控效果明显,但在对新冠病毒的认识还远远不够……还要对疫情是否反复保持足够警惕。3、一些西方国家施行实质性的“群体免疫”策略,以牺牲年老体弱者的生命为代价,换来人群整体免疫水平的上升,疫情之后能够放心打开国门……而我国将人民生命健康放在首位,不放弃一个患者,后期可能面临被动局面,对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国际交流和开放带来不利影响…… 人类没有意识到天灾是因为人类的活动在无法避免的频繁发生,未来还会更加频繁。而当疫情一次又一次到来时,人类该如何应对呢? 科学家对这次疫情的认识是如何形成的?

江苏省如皋市薛窑中学人教版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世界的物质性教案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 一、综合解说 【地位作用】 本单元开始真正涉及哲学基本问题,它对学好以下几个单元起了基础性作用。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懂得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人脑的机能、物质的反映、人的意识有能动作用。它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世界的过程,也就是追求真理的过程,这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与时俱进地追求真理,具有重要意义。 【主要内容】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本单元分为三课: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四课分为两个框题:世界的物质性;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第一框分为两个目题:第一目由“上帝创世说”引发学生思考,从而论证得出自然界的物质性;第二目从人的起源开始探究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第二框分为两个目题:第一目从《易传》里的一段话引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第二目通过元素的发现经历探究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我们应按客观规律办事。 通过本课的学习,有助于同学们了解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应按客观规律办事。 第五课分为两个框题:意识的本质;意识的作用。

第一框分为三个目题:第一目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两个方面论证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第二目从意识的生理基础讲述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第三目是从意识反映的对象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第二框分为三个目题:第一目从人与动物的比较,重点讲述了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第二目通过“面对石头与电脑”的问题探究,讲述了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第三目实际上是讲了方法论的运用,即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第六课分为两个框题: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第一框分为两个目题:第一目从实践含义入手,引出实践的三大特征;第二目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四个方面讲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第二框分为三个目题:第一目重点讲了真理是客观的;第二目是讲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第三目从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认识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二、知识结构: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探索世界的本质 把握思维的奥妙 世界的物质性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自然界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运动是有规律的 意识的本质 意识的作用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一切从实际出发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