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酯纤维

聚酯纤维
聚酯纤维

聚酯纤维 polyester fibre juzhi xiɑnwei 聚酯纤维由有机二元酸和二元醇缩聚而成的聚酯经纺丝所得的合成纤维。工业化大量生产的聚酯纤维是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成的,中国的商品名为涤纶。

聚酯纤维:英文名Polyester Fiber,俗称涤纶,是当前合成纤维的第一大品种。其面料特性爽滑有柔和的光泽感、垂感好、尺寸稳定、易洗快干、热定型好,但不透气有闷热感。两者都是常用化纤面料。

超细纤维:英文名Micro Fiber,俗称超细。一般把纤度0.3旦(直径5微米)以下的纤维称为超细纤维(注:一旦指9000米长纤维重量为1克)。其面料特性:

A、触感极舒适、吸汗透气、冬暖夏凉、色泽高雅。

B、舒适:细腻、保暖、干爽透气、不粘身。

C、美观:细腻、光泽高雅、有较好的悬垂性和丰满度。

D、冬暖夏凉:疏水和防污性方面性能明显提高,利用比表面积大及松软的特点,可设计不同的组织结构,使之更多地吸收阳光热能或更快散发体温,起到冬暖夏凉的作用。

1 前言

超细纤维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特殊的纤维.它是一种高品质的纺织原料.超细纤维优良的性能是高档时装面料和一些功能性材料的理想原料.超细纤维最显著的特点是:单丝线密度大大低于普通纤维,最细可达0.0001dtex.超细纤维具有以下性能特点:良好的织物结构,特有的界面性质,织物中可以形成微穴结构,能够和其他材料相互渗透等等.

2超细纤维的发展历史

20世纪40年代,受当时羊毛皮芯结构的启发,仿制出了双组分的复合粘胶纤维.该纤维具有三维卷曲,而且卷曲性能较稳定,故称为“永久卷曲粘胶纤维”[1].国外化纤公司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对细旦和超细旦纤维的研究开发工作,杜邦公司在1964年就取得了用复合纺丝法生产超细纤维的专利,并以此作为发展超细纤维的起点.

到20世纪70年代,剥离法和海岛法两种复合纺丝法制取0.1 dtex左右超细旦纤维的生产工艺实现了工业化,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果.三菱人造丝公司采用直接纺丝法,制得纤度为0.06 dtex~0.1 dtex的超细旦腈纶[2].日本首批问世的商业化双组分共轭复合纤维结构十分简单,有“并列型”.“皮芯型”等。随着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所谓的多层复合纤维,即在1根单丝内有5个以上结构层的复合纤维研制成功,将其分离即可制得超细纤维.从80年代开始,纤维的产品开发向高品质化、高附加值化、新材料化方向进展,即进入了“高技术时代”,而所谓的“新合纤”技术正是这一时代最夺目的里程碑,超细纤维的技术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日趋成熟的.

我国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末着手对超细纤维的研究,1996年7月北京服装学院纺制成了纤维密度为0.05 dtex的超细长纤维[3],打破了发达国家单丝小于0.1 dtex 的技术垄断.中国纺织大学也成功开发了世界领先水平的超细旦丙纶长丝及其制品.

3超细纤维的类型及生产技术

3.1 类型

用复合纺丝技术制造的超细纤维可分为:剥离海-岛型和多层型超细纤维,此外还有随机纤维型.不同的生产技术,可制造出不同线、不同种类及用途的超细纤维。剥离型超细纤维是将两种不相容、但粘度相近聚物,各自沿纺丝组件中预定的通道流过,并汇集复合,通过同一喷丝孔挤出而成形;丝条却、拉伸、织造过程中保持原有的截面形状,当加工成织物后,采用物理或化学处理方法使纺制的复合纤维中的各个组分相互剥离分割开来,成为超细纤维。

海-岛型超细纤维,又称基质原纤型纤维,它是由一种聚合物以极细的形式(原纤)包埋在另一聚合物(基质)之中形成的,又因分散相原纤在纤维截面中呈岛屿状态,因此又称为海-岛型纤维,海-岛型纤维有长丝和短丝两种。长丝是原纤有规则地连续分布在基质中;短丝是原纤不连续地分布在基质中,其主轴与纤维轴一致。

多层型运用了两种不相溶的高聚物,纺丝前将高聚物熔体由一个静态分离器多层化,然后进行分离或剥离。日本可乐丽公司开发了第一个多层型超细纤维工业产品,是把聚酯和聚酰胺-6纺制成具有椭圆形截面的多层结构复合纤维,然后在染色过程中微细化成长丝。

3.2 生产技术

纤维的线密度与其生产方法密切相关,表1列出了几种不同细度纤维的生产方法。可以看出,生产技术的进步使纤维的不断细化成为现实,而纤维细化使纤维的性能发生了很多变化,人们利用纤维性能上的这些变化开发出了各种用途的新产品。目前较为流行且实现工业化的超细纤维生产技术有:直接纺丝法、复合纺丝法和共混纺丝法,此外,还有静电纺丝法、熔喷法和闪蒸法等。其中,后四种方法较适合生产短纤维型超细纤维。

3.2.1电纺丝法

用电纺丝方法制备超细纤维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申请了专利,但由于纺丝工艺很难稳定,生产效率很低,长期以来很少有人问津。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电纺丝技术受到高度的重视,因为它是目前获得纳米直径长纤维的唯一方法或少有的方法之一。区别于传统纺丝,电纺丝是指聚合物溶液或熔体在外加电场作用下的纺丝工艺。在电场力作用下,处于纺丝喷头的聚合物溶液或熔体液滴,克服自身的表面张力而形成带电细流,在喷射过程中细流分裂多次,经溶剂挥发或固化后形成超细纤维,最终被收集在接收屏上,形成非制造超细纤维膜或附加特殊装置,将超细纤维纺成纱线。[4]可用于电纺丝法的高分子材料各种各样,几乎不受任何限制,如聚环氧乙烷(PEO)、聚丙交酯(PLA)、胶原、聚苯胺、聚苯乙烯,等等,甚至蚕的分泌物。因此其应用研究范围很广,可制备多种生物降解性聚合物超细纤维。由于这种纺丝技术发展得比较晚,总的说来,它的应用研究还处于起始阶段。

3.2.2复合纺丝剥离法

这是一种较为经济、简单的生产方法。它是用两种不相容而黏度相近的聚合物,通过特殊的纺丝组件制成具有两组分交替排布截面形状的复合纤维后,再通过机械法或化学法使两组分分离,制得超细纤维复合体。如用聚对苯二甲醇乙二酯(PET)与聚己二酰二胺(锦纶66)经过纺丝、拉伸、定型等处理,制得具有橘瓣形截面形状的双组分纤维,在织造、染整等工序中逐步剥离为单丝线密度小于0.5 dtex的超细纤维。复合纺丝剥离法的优点是:效率高,无聚合物损失;制得的超细纤维单丝线密度低,并具有混纤及异型纤维的特性。缺点是纺丝组件构造复杂、加工难度高、设备投资大。

3.2.3超拉伸法

以PET为例,聚酯是热塑性高聚物,在玻璃化温度Tg以上温度以很低的形变速率对其进行拉伸时,高聚物分子将产生缓慢流动而不取向。超拉伸法即基于这一原理,就是使刚从喷丝孔喷出的聚酯纤维先在一定温度下进行超倍拉伸,得到低取向细纤维,再在一定条件下进行补充拉伸使之取向,得到具有一定强度的超细纤维。这种方法的优点

是:可用现有纺丝设备制低取向丝。缺点是后拉伸工艺控制不稳定,设备产率低,难以适应大工业化生产。

3.2.4溶解法

溶解法包含两种含义:一是通过化学方法除去复合纤维中的一个组分,使剩下的组分成为超细纤维包括皮芯和细纤连续分布型两种。皮芯型是先制皮芯型复合纤维,然后除去皮组织,由芯构成超细纤维。细纤连续型的复合丝由细纤和基质构成,细纤沿纤维轴连续均匀地分散于基质中,溶解除去基质,可得单丝线密度达0.01 dtex~0.2 dtex的超细长丝。二是用化学法除去共混纤维中的基质,使分散于基质中的微纤形成单丝线密度为0.001 dtex~0.005 dtex的超细短纤维,用其制造的非制造布是合成革用的最佳基布材料。溶解法的优点是:纺丝操作较简单,其中的细纤连续型超细纤维线密度低,且在一定范围内可调;溶解过程实施灵活性大,如果选择在织造过程后实施溶解,则可利用现有纺丝、印染设备,以缓解现有纺丝设备落后于超细纤维发展的矛盾。缺点是高聚物损失量大,溶解产物回收困难,而排放又可能造成污染,且采用复合型原丝时需用特殊纺丝组件。

3.2.5闪蒸法

闪蒸法是当聚合物溶液形成纤维时,溶剂瞬间汽化,脱离高聚物,高聚物被喷化成线密度达0.1 dtex~0.15 dtex的超细纤维。例如将PET溶解在二氯甲烷与1,1,2-三氯乙烷或1,2,2-三氯乙烷的混合溶剂(两者质量比为4∶6~9∶1)中,制成浓度为5%~ 20%的纺丝原液,再在220℃~280℃,8 MPa条件下进行纺丝,纺丝原液从喷丝孔喷出,溶剂瞬间汽化,喷出的PET即成为超细纤维。

3.2.6常规熔融法

常规熔融法是用单一组分的高聚物,通过特定的纺丝工艺,使纤维的单丝线密度降到1 dtex以下。开发这些设备的基点是:以POY纺丝机或FDY牵伸机为基础,并对原料及部分设备有特殊要求。常规熔融法的优点是:原料利用率高,纺丝设备简单,生产成本低。缺点是:生产超低线密度纤维难度大,对原料及部分设备有特殊要求,但其制品仍能满足纺真丝及高密织物的要求。

4 超细纤维的特点与应用

细纤维的功能性应用超细纤维的最显著特点,是其单丝线密度大大于普通纤维,单丝线密度的急剧降低,决定了超维有许多不同于常规纤维的特性,具有丝般柔、手感滑爽、光泽柔和、织物覆盖力强及服装生效果好等优点,其产品具有许多异乎寻常的性能,此在许多领域应用广泛。其中最重要的应用领域是服装业,对于现代服,已经进入了一个以材质取胜的时代,采用新型维开发的面料可以极大提高服装的附加值。关注科技纤维的发展,把握其特性,实现面料的科技新和高档化,成为纺织产品的突破口。在家具、装潢材料、装饰织物以及产业用纺织的应用也取得了许多进展,具体来说有:仿麂皮:这种织物曾被称为“划时代的衣料”,不仅具有天然兽皮的“书写效应”、“白霜感”和体感”,而且还具有天然真丝的手感,即柔软、质、悬垂性好、穿着舒适等特点,因此适用于制作外套、夹克、手套、鞋帽、箱包、家具饰品和车内装饰物等。仿真丝:采用线密度范围为0.11-0.56dtex的超细纤维制成,其手感柔软、外观华贵,是制作高档礼服、

衬衣及内衣的良好材料。

第二代合成革:用细度为0.001-0.2dtex的超细纤维制成,既有天然皮革的纹理结构,又无天然皮革的“划痕”等缺陷,是天然皮革的良好代用品,可用以制鞋、制手套甚至做茄克及家具装饰物等。

清洁布:用超细纤维制作的清洁布具有较复杂的三维空间结构,能吸收较多的液体或灰尘,因其纤维线密度低、柔软而不会对擦拭表面造成损坏,所以适合作高级玻璃器皿或精密仪器的清洁布。

高密织物:经浸胶(聚氨酯)再磨毛,可制得仿桃皮绒等高档织物,用于制作西服绒、茄克衫等高密织物还具有芯吸效应,可及时排除人体汗液,因而适合制作运动服、滑雪服、内衣等。当高密织物密度达16000根/cm2-30000根/cm2时,还兼有防水、防风性能,可制作风衣、雨衣、钓鱼服等功能性服装。

过滤材料:超细纤维直径小,比表面积大,所以其织物空隙率高,孔径均匀,因而可用作液体或气体的滤材。

医用敷料:静电纺超细无纺布可制成皮肤护理、伤口处理薄膜(代替目前纱布使用),该种材料通透性好,吸附性强,使伤口血液很快凝结,避免了失血过多的现象。在骨骼受损维护方面,还可制成骨软骨组织的生物可降解性支撑,质量轻,强度高,骨组织修复后,无纺布在体内降解,避免了传统的二次手术。

其它方面:超细纤维也可用作保温材料、吸液材料、功能纸、电池隔膜和复合材料的增强体等同时,由于近几年纳米技术、生物技术和新型纺丝技术如微乳化技术等的发明和突破,使各种新型功能性纤维层出不穷。例如将纳米陶瓷微粉植入棉纤维中开发的棉纤维具有抗紫外线功能;日本开发的“利维纳克”系列纤维,有的具有水分处理功能,有的具有防泼水功能,有的具有反射热体、吸收太阳能的功能;另外,还有抗菌型、抑菌除臭型、导电型超细纤维等等。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服用纤维领域对新品质、新风格、新功能的不断追求以及产业用领域、装饰用领域对高功能和多功能的不断追求,都将成为超细旦化纤产品不断拓展、不断开发研究的驱动力。超细纤维已成为“新合纤”的主导产品之一。与普通纤维相比,超细纤维具有柔软、手感滑糯、光泽柔和、织物覆盖力极强及服装生理效果好等优点。预计在不久的将来超细纤维产品将会大量用于工业、农业、生命科学、航天、海洋等领域。从实用角度看,超细纤维是最具革新性的原材料,将给予纺织市场以新的刺激,将会给纺织工业带来一次革命。

参考文献:

[1]王曙中,王庆瑞,刘兆峰.高科技纤维概论[M].上海: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1999.1.

[2]韩飞.细旦超细旦纤维的制备研究[J].广东化纤,2002

[3]张大省.超细纤维[J].北京服装学院学报,1997,17(1)12.

[4]袁晓燕,董存海,赵瑾,等.静电纺丝制备生物降解性聚合物超细纤维[J].天津大学学报,2003,36(6):707-709.

聚酯纤维

聚酯纤维 polyester fibre juzhi xiɑnwei 聚酯纤维由有机二元酸和二元醇缩聚而成的聚酯经纺丝所得的合成纤维。工业化大量生产的聚酯纤维是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成的,中国的商品名为涤纶。 聚酯纤维:英文名Polyester Fiber,俗称涤纶,是当前合成纤维的第一大品种。其面料特性爽滑有柔和的光泽感、垂感好、尺寸稳定、易洗快干、热定型好,但不透气有闷热感。两者都是常用化纤面料。 超细纤维:英文名Micro Fiber,俗称超细。一般把纤度0.3旦(直径5微米)以下的纤维称为超细纤维(注:一旦指9000米长纤维重量为1克)。其面料特性: A、触感极舒适、吸汗透气、冬暖夏凉、色泽高雅。 B、舒适:细腻、保暖、干爽透气、不粘身。 C、美观:细腻、光泽高雅、有较好的悬垂性和丰满度。 D、冬暖夏凉:疏水和防污性方面性能明显提高,利用比表面积大及松软的特点,可设计不同的组织结构,使之更多地吸收阳光热能或更快散发体温,起到冬暖夏凉的作用。 1 前言 超细纤维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特殊的纤维.它是一种高品质的纺织原料.超细纤维优良的性能是高档时装面料和一些功能性材料的理想原料.超细纤维最显著的特点是:单丝线密度大大低于普通纤维,最细可达0.0001dtex.超细纤维具有以下性能特点:良好的织物结构,特有的界面性质,织物中可以形成微穴结构,能够和其他材料相互渗透等等. 2超细纤维的发展历史

20世纪40年代,受当时羊毛皮芯结构的启发,仿制出了双组分的复合粘胶纤维.该纤维具有三维卷曲,而且卷曲性能较稳定,故称为“永久卷曲粘胶纤维”[1].国外化纤公司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对细旦和超细旦纤维的研究开发工作,杜邦公司在1964年就取得了用复合纺丝法生产超细纤维的专利,并以此作为发展超细纤维的起点. 到20世纪70年代,剥离法和海岛法两种复合纺丝法制取0.1 dtex左右超细旦纤维的生产工艺实现了工业化,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果.三菱人造丝公司采用直接纺丝法,制得纤度为0.06 dtex~0.1 dtex的超细旦腈纶[2].日本首批问世的商业化双组分共轭复合纤维结构十分简单,有“并列型”.“皮芯型”等。随着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所谓的多层复合纤维,即在1根单丝内有5个以上结构层的复合纤维研制成功,将其分离即可制得超细纤维.从80年代开始,纤维的产品开发向高品质化、高附加值化、新材料化方向进展,即进入了“高技术时代”,而所谓的“新合纤”技术正是这一时代最夺目的里程碑,超细纤维的技术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日趋成熟的. 我国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末着手对超细纤维的研究,1996年7月北京服装学院纺制成了纤维密度为0.05 dtex的超细长纤维[3],打破了发达国家单丝小于0.1 dtex 的技术垄断.中国纺织大学也成功开发了世界领先水平的超细旦丙纶长丝及其制品. 3超细纤维的类型及生产技术 3.1 类型 用复合纺丝技术制造的超细纤维可分为:剥离海-岛型和多层型超细纤维,此外还有随机纤维型.不同的生产技术,可制造出不同线、不同种类及用途的超细纤维。剥离型超细纤维是将两种不相容、但粘度相近聚物,各自沿纺丝组件中预定的通道流过,并汇集复合,通过同一喷丝孔挤出而成形;丝条却、拉伸、织造过程中保持原有的截面形状,当加工成织物后,采用物理或化学处理方法使纺制的复合纤维中的各个组分相互剥离分割开来,成为超细纤维。 海-岛型超细纤维,又称基质原纤型纤维,它是由一种聚合物以极细的形式(原纤)包埋在另一聚合物(基质)之中形成的,又因分散相原纤在纤维截面中呈岛屿状态,因此又称为海-岛型纤维,海-岛型纤维有长丝和短丝两种。长丝是原纤有规则地连续分布在基质中;短丝是原纤不连续地分布在基质中,其主轴与纤维轴一致。 多层型运用了两种不相溶的高聚物,纺丝前将高聚物熔体由一个静态分离器多层化,然后进行分离或剥离。日本可乐丽公司开发了第一个多层型超细纤维工业产品,是把聚酯和聚酰胺-6纺制成具有椭圆形截面的多层结构复合纤维,然后在染色过程中微细化成长丝。 3.2 生产技术 纤维的线密度与其生产方法密切相关,表1列出了几种不同细度纤维的生产方法。可以看出,生产技术的进步使纤维的不断细化成为现实,而纤维细化使纤维的性能发生了很多变化,人们利用纤维性能上的这些变化开发出了各种用途的新产品。目前较为流行且实现工业化的超细纤维生产技术有:直接纺丝法、复合纺丝法和共混纺丝法,此外,还有静电纺丝法、熔喷法和闪蒸法等。其中,后四种方法较适合生产短纤维型超细纤维。

十大常见服装面料优缺点

页眉 《十大常见服装面料优缺点》 1、羊绒 优点: 羊绒是动物纤维中最优秀的一种重量轻、柔软、韧性好、保暖性好手感柔滑、光泽好,弹性强吸湿性能好具有良好的排汗作用。 被誉为“纤维宝石”、“软黄金”。缺点: 抗皱性差、易起球、起静电。 2、纯羊毛优点: 保暖、透气、吸湿性较强 弹性好、可塑性较好 手感柔软,富有光泽,悬垂性好缺点: 易缩水,耐酸不耐碱,怕日晒。易吸水,潮湿时强度下降。易虫蛀 3、棉 优点: 吸湿性、耐热性好。耐碱性、耐日光性好。质地柔软,染色性好。缺点: 抗皱性差、缩水;弹性差 4、真丝 优点: 吸湿性、透气性好。耐酸性、耐热性好。 质地柔软,染色性好。 手感好,光滑而有层次缺点: 抗皱性差、缩水;怕日晒 5、亚麻 优点: 亚麻挺括、滑爽,抗酸性优于棉, 吸湿性和染色性好,但吸湿后散湿速度比棉快。缺点: 页眉 易折皱,缩水、抗碱。 6腈纶(聚丙烯腈纤维) 优点: 有“合成羊毛”之誉称蓬松柔软,弹性和保暖性较好,耐日光、易染色,色泽鲜艳。 易洗、快干、不霉、不蛀,耐腐性强。缺点:

耐磨性差,吸湿性不好。 7、锦纶(尼龙) 优点: 耐磨性是目前所用纤维中最好的。 强度高、弹性好。 吸湿性好,染色性好。易洗涤,干的快。耐碱不耐酸,储存时不宜放卫生球。缺点: 耐光性较差,日晒易泛黄,洗后不宜日晒易起球 8、涤纶(聚酯纤维) 优点: 强度高、耐磨,弹性好,抗变形能力强。 易洗涤,干得快,不需熨烫 缺点: 吸湿性小,易起球。 耐酸不耐碱,耐热性比一般纤维高。 常用的混纺面料:棉涤(的确良)、毛涤 9、氨纶(莱卡) 优点: 咼弹性。 耐酸碱、耐汗、耐海水、耐干洗、耐磨。 制作服装重量轻、质地柔软,舒适合身。缺点: 易起静电 10、粘胶纤维 优点: 质地柔软,穿着舒适,悬垂度好。 染色性好,色彩鲜艳。吸湿性好,易洗涤,干的快。 缺点:易缩水,易变形,不耐磨抗皱性差,怕日晒 页眉

水刺非织造布专用高亲水涤纶短纤维性能的研究

水刺非织造布专用涤纶短纤维性能的研究 摘要:分析了普通棉型涤纶短纤维、水刺专用一般亲水涤纶短纤维、水刺专用高亲水涤纶短纤维的结构和性能,研究表明亲水处理对水刺专用涤纶短纤维的表面形态、摩擦性能、比电阻、吸湿性能等有较大的改善,介绍了3 种涤纶短纤维在水刺非织造布产品中的应用特点。 0 引言 在水刺非织造布所用原料中, 涤纶短纤维占50 %左右。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普通涤纶短纤维和水刺专用一般亲水涤纶短纤维在吸湿和舒适性能方面己经不能满足水刺高档产品的需求。为此,市场上出现了水刺专用高亲水涤纶短纤维。本文对普通棉型涤纶短纤维、水刺专用一般亲水涤纶短纤维、水刺专用高亲水涤纶短纤维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为进一步开发高性能的水刺专用涤纶短纤维和高亲水涤纶短纤维提供了实验依据。 1 实验部分 1. 1 试样 实验用试样见表1 。 纤维的亲水处理采用表面涂覆亲水油剂的方法,两种油剂都是油剂供应商提供给厂家的专用油剂。上油方法采用浸渍法,即纺丝丝束在拉伸过程中,通过油槽浸渍上油。 表1 三种涤纶纤维性能一览表 涤纶短纤维的亲水油剂是由两种物质组成的一种表面活性剂,其中一种物质是含有亲水基团的水溶性聚合物,另一种物质是将水溶性聚合物交联到纤维大分

子上的交联剂。在亲水过程中,含有亲水性基团的单体在纤维上聚合、交联,以一层薄膜状态固着在纤维表面,从而形成一层连续性的亲水薄膜。亲水薄膜具有一定的导电性,可以提高材料的抗静电性能。亲水整理的实质就是提高非织造材料的表面张力,降低材料与水之间的接触角[1 ] 。 水刺专用的一般亲水涤纶短纤维和水刺专用高亲水涤纶短纤维所使用的油剂分别是日本竹本油剂和日本松本油剂。 1. 2 测试项目与仪器 a) 表面形态:J SM25600LV 扫描电子显微镜; b) 卷曲性能: YG362B 卷曲弹性测试仪,采用GB/ T14338 —2008 标准; c) 摩擦性能: Y151 纤维摩擦系数测定仪; d) 比电阻: YG321 纤维比电阻仪,采用GB/T14342 —2008 标准; e) 强度:L Y206E 电子单纤维强力仪,采用GB/T14337 —2008 标准; f) 回潮率: Y802A 型八篮恒温烘箱,采用GB/T6503 —2008 标准; g) 吸水率和下沉时间:采用EDANA 标准; h) 接触角:OCA40 接触角测量仪。 这些颗粒的出现,一方面由于其带有亲水基团,会增加纤维的吸水速度和吸水量,从而达到亲水改性的目的;另一方面还会明显增加纤维之间的接触点或接触面积,从而增加纤维之间的水刺缠结效果和纤维相对滑移的阻力,提高产品的强度。 经日本竹本油剂和日本松本油剂处理后,涤纶短纤维表面的颗粒变化不同:竹本油剂产生的颗粒细小、稀疏、不明显;松本油剂产生的颗粒清晰明朗、颗粒较多。 油剂对纤维亲水改性效果的不同,对纤维的各项性能也会产生不同的变化,最终也将影响水刺工艺和水刺非织造布的性能。 2. 2 纤维卷曲性能的变化 纤维的卷曲性能不仅对开松、梳理工序有影响,而且对纤维成网的均匀度和水刺加工时的缠结效果有影响。 表2 为3 种涤纶短纤维的卷曲性能指标。涤纶短纤维经过亲水处理之后,纤维的卷曲性能变化不大,可见亲水处理并未改变纤维的卷曲特征。

聚酯纤维和涤纶

聚酯纤维和涤纶 参考资料一: 涤纶和聚酯纤维有没有区别 【涤纶和聚酯纤维】在选购的时候,一些材质常容易引起一些兄弟姐妹的关注,比如:涤纶和聚酯纤维这两种,清楚的兄弟姐妹会说这是一种材质,不清楚的兄弟姐妹疑惑为什么同一种材质却有不一样的名称?到底涤纶和聚酯纤维有没有区别? 首先要肯定聚酯纤维和涤纶是一种材质,为什么却又不一样的名称,是正因:聚酯纤维是国际通用名称,主要是正因最早的生产商品名而驰名,如今成为国际上的通用名称;涤纶是中国名称,在中国聚酯纤维通常为涤纶。从这点上能够清楚它们是没有区别的。 对于不清楚涤纶和聚酯纤维的兄弟姐妹,很容易被名称忽悠,认为不一样的材质却从根本上一样,对于购买者,清楚涤纶的兄弟姐妹知道,虽然涤纶的用途很广,但是却存在必须的缺点,因此,两种之间的名称很容易造成消费误导。为此此咱们要清楚聚酯纤维的优缺点,充分的了解这种材质。 涤纶和聚酯纤维的用途很广,多用于纺织品,能够与其他材质混纺制成各种仿棉、仿麻、仿丝织物,更因聚酯纤维具有很好的免烫和易洗易干等优点,混纺后能够改变其他材质的不足。比如解决丝质品易皱的缺点。当然聚酯纤维和涤纶的缺点就是容易起球,透气性差等,

但是现代工艺透过化学改性的方法正在逐步改良这些缺点。 上方为不清楚涤纶和聚酯纤维的兄弟姐妹,解答了它们的区别,从材质而言是没有区别的,不一样的区别就是名称不一样,同时还为大家解答了它们的优缺点,期望各位在选购的时候不在被名称左右,能根据自我的需要,选购到适宜的商品。 参考资料二: 涤纶跟聚酯纤维有哪些区别 首先要确定聚酯纤维和涤纶是一种原料,为何却又不相同的称号,是正因:聚酯纤维是世界通用称号,首要是正因最早的出产商品名而著名,如今变成世界上的通用称号;涤纶是中国称号,在中国聚酯纤维一般为涤纶。从这点上能够明白它们是没有差异的。 关于不明白涤纶和聚酯纤维的兄弟,很简单被称号忽悠,以为不相同的原料却从根本上相同,关于购买者,明白涤纶的兄弟晓得,尽管涤纶的用处很广,但是却存在必定的缺陷,因而,两种之间的称号很简单构成花费误导。为此此咱们要明白聚酯纤维的优缺陷,充沛的知道这种原料。 涤纶和聚酯纤维的用处很广,多用于纺织品,能够与其他原料混纺制成各种仿棉、仿麻、仿丝织物,更因聚酯纤维具有极好的免烫和易洗易干等长处,混纺后能够改动其他原料的缺乏。比方处理丝质品易皱的缺陷。当然聚酯纤维和涤纶的缺陷即是简单起球,透气性差等,但是现代技术经过化学改性的办法正在逐渐改善这些缺陷。 聚酯纤维就是涤纶,只是叫法不一样

2020年涤纶长丝行业分析报告

2020年涤纶长丝行业 分析报告 2020年2月

目录 一、行业概况 (5) 1、涤纶长丝行业概况 (5) (1)化学纤维简介 (5) (2)涤纶简介 (6) 2、涤纶长丝简介 (7) (1)高仿真差别化纤维 (8) (2)新型功能化纤维 (8) (3)高性能差别化纤维 (9) (4)超细旦化纤维 (9) 二、行业发展概况 (9) 1、化学纤维制造业发展现状 (9) 2、涤纶长丝行业发展现状 (12) 三、行业供需情况 (13) 1、市场供需现状 (13) 2、市场供给情况 (14) 3、市场需求情况 (16) (1)国内市场需求情况 (16) ①整体需求 (16) ②下游行业需求情况 (18) A. 服装行业需求情况 (19) B. 家纺及装饰行业需求情况 (22) (2)国际市场需求情况 (25) 四、行业管理 (28) 1、行业监管体制 (28)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29) 3、进出口方面的相关政策及其影响 (31) (1)我国目前涤纶长丝出口政策 (31) (2)主要进口国的有关进口限制政策、贸易摩擦及其影响 (32) 五、行业上下游情况 (33) 1、上游行业 (33) 2、下游行业 (33) 六、行业主要特点 (34) 1、行业经营模式 (34) 2、行业技术及装备水平 (34) 3、行业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 (35) (1)周期性 (35) (2)区域性 (36) (3)季节性 (36) 七、行业竞争情况 (36) 1、境内外市场主要企业 (37) (1)境外市场 (37) (2)境内市场 (38) 2、行业主要壁垒 (39) (1)资金壁垒 (39) (2)技术壁垒 (40) (3)人才壁垒 (40) (4)规模壁垒 (40) (5)环保壁垒 (41) 3、市场供求状况 (41)

高性能纤维公司要览

高性能纤维公司要览 高性能纤维公司是全球领先的高强力聚酯纤维、工业尼龙6纤维、工程织物、缝纫线及其它先进材料的供应商。其产品应用行业广泛,包括能源、环境、建筑设计、运输、生活和休闲、安全保护及其他商业和工业领域。 高性能纤维公司是一家跨国制造企业,在全球三大洲都有生产基地。该公司在北美、欧洲和亚洲都有销售、市场、技术和应用支持及制造基地。 及行业领先的销售和市场营销,这一切成就了公司与全世界市场领先的制造商所形成的长期的、卓越的客户关系。高性能纤维公司致力于通过其全球布局、技术实力、资深的纤维行业经验及对增长的承诺来帮助每一位客户获得成功。 高性能纤维公司拥有悠久的技术领先历史。该公司率先开发了尺寸稳定型聚酯纤维,将其应用于轮胎骨架材料。经过不断的技术 创新,研发了更多的纤维、织物产品及其他材料,包括PenTec? 纤 维, Beltec?纤维和1H75纤维。

产品组合 概况:本公司的产品用途广泛,包括缝纫线、轮胎、安全带、织网和宽幅织物及深海固定缆所需的帆布和绳索。以下为细分市场类别、产品及应用。 汽车安全: 多年以来,本公司一直走在汽车安全的前沿,是主要的聚酯纤维开发商和供应商。这些聚酯纤维应用于汽车安全带、安全气囊、侧面气囊及气囊的充气管。这些产品是车辆安全防护系统的必要部件。 涂层纤维和织物: 本公司纤维和油剂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能满足宽幅和窄幅织物、绳索及涂层纤维和织物的性能需求,其具体的终端应用包括海洋用布、风帆布、屋顶材料、遮阳布、雨篷、室内装潢材料、家具、帐篷、防水布及套管。 工程骨架材料: 本公司的工程骨架型纤维产品种类多样,为广泛的终端客户保持工艺稳定,包括汽车动力传动和同步带、工业及商业传送带、三角带和多楔带、重型及轻型输水软管和一般的液压软管、工业管材、高应力汽车软管及气垫。 土工织物和土工格栅: 本公司生产应用于土工织物和土工格栅的高强力聚酯纤维为在工程的全过程中保护脆弱的环境提供解决方案。产品应用包括护墙、海岸线保护、道路建设、住宅和商用建筑、淤泥防漏、环境美化及排污和水土流失控制。 窄幅织物: 窄幅织物用途广泛,涵盖货物束缚带、吊装带、牵引带、压敏胶带、行李箱、动物束缚带和管线集束带。为满足上述产品的需求,本公司制造的高强力纤维具有耐久性、染色性、良好的拉伸强度、低伸长及抗磨损性能。 深海固定缆: 本公司为深海固定缆设计的纤维的特点是降低了重量/强度比例,更易于增加钻井平台在深海中的装载量。固定缆特别设计的纤维模量能起到缓冲作用,帮助更好地控制停泊定位,同时,其低蠕变性有利于平台位置预测。SeaGard?油剂能帮助客户制造具有出色的抗潮湿、抗磨损性能的产品,使其在严酷的咸水环境中能有更长的使用周期。深海固定缆纤维的应用包括石油生产平台所用的深海定位缆、浮式生产储存卸货装置(FPSO)、可移式海上钻井装置(MODUs)。

聚酯纤维概述

聚酯纤维概述 一、聚酯纤维工业发展 聚酯纤维(polyester fibre)是由有机二元酸和二元醇缩聚而成的聚酯经纺丝所得的合成纤维。主要品种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中国商品名为涤纶。 1941年,英国科学工作者在Carotherse工作启发下,选用具有对称结构的对苯二二甲酸和乙二醉缩聚,制成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成功地在实验室中用熔体纺丝法制成了有应用价值的聚酯纤维,当时命名为特丽纶。英国化学工业公司1949年开始进行小规模工业生产。 聚酯纤维是合成纤维的第一大品种,大约占合成纤维的70%。 世界聚酯纤维产量一表 二、聚酯纤维分类和性能 1.PET纤维(涤纶):涤纶占世界合成纤维产量的60%以上. 性能特点:玻璃化温度67-81℃ (1).强度高。短纤维强度为2.6~5.7cN/dtex,高强力纤维为5.6~8.0cN/dtex。 由于吸湿性较低,它的湿态强度与干态强度基本相同。耐冲击强度比锦纶高4倍,比粘胶纤维高20倍。涤纶织物结实耐用。 (2).弹性好。弹性接近羊毛,当伸长5%~6%时,几乎可以完全恢复。耐皱性超

过其他纤维,即织物不折皱,尺寸稳定性好。弹性模数为22~141cN/dtex,比锦纶高2~3倍。.涤纶织物具有较高的强度与弹性恢复能力,因此,其坚牢耐用、抗皱免烫。 (3)涤纶的熔点比较高,而比热容和导热率都较小,因而涤纶纤维的耐热性和绝热性要高些。是合成纤维中最好的。 (4).耐磨性好。耐磨性仅次耐磨性最好的锦纶,比其他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都好。 (5).耐光性好。耐光性仅次于腈纶。涤纶织物的耐光性较好,除比腈纶差外,其耐晒能力胜过天然纤维织物。 (6).耐腐蚀。可耐漂白剂、氧化剂、烃类、酮类、石油产品及无机酸。耐稀碱,不怕霉,但热碱可使其分解。 (7).染色性较差,但色牢度好,不易褪色。涤纶分子链上因无特定的染色基团,而且极性较小,所以染色较为困难,易染性较差,染料分子不易进入纤维。 (8). 吸湿性很小,即使相对湿度在100%,吸湿率也仅为0.6%。0.8%。吸湿性 较差,易洗快干;但穿着有闷热感,同时易带静电、沾污灰尘,影响美观和舒适性。 2.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纤维 性能特点:玻璃化温度22℃到43℃ (1)、PBT纤维的强度为30.91~35.32cN/tex,伸长率30%~60%,熔点为223℃,其结 晶化速度比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快10倍,有极好的伸长弹性回复率和柔软易染色的特点。 (2)、由PBT制成的纤维具有聚酯纤维共有的一些性质,但由于在PBT大分子基本链节上的柔性部分较长,因导致纤维大分子链的柔性和弹性有所提高。 (3)、PBT纤维具有有良好的耐久性、尺寸稳定性和较好的弹性,而且弹性不受湿度的影响。 (4)、PBT纤维及其制品的手感柔软,吸湿性、耐磨性和纤维卷曲性好,拉伸弹性和压缩弹性极好,其弹性回复率优于涤纶。 3.PT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纤维 性能特点:玻璃化温度45~65℃ (1)、PTT织物柔软而且具有优异的垂性。

聚酯切片及涤纶短纤行业经营情况分析

聚酯切片及涤纶短纤行业经营情况分析 第一部分基础性概念 聚酯切片是由对苯二甲酸(PTA)和乙二醇(EG)经过缩聚产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其中的部分PET再通过水下切粒而最终生成。聚酯切片的分类: 1、按组成和结构可分为:共混、共聚、结晶、液晶、环形聚酯切片等; 2、按性能可分为:着色、阻燃、抗静电、吸湿、抗起球、抗菌、增白、低熔点、增粘(高粘)聚酯切片等; 3、按用途可分为:纤维级聚酯切片、瓶级聚酯切片、膜级聚酯切片(主要是工艺指标不同)。纤维级聚酯切片按其中消光剂tio2的含量不同又可以分为:超有光(大有光)、有光、半消光、(全)消光聚酯切片。另外还有阳离子聚酯切片。 纤维级聚酯切片是无定型结构的高分子聚合体。将聚酯切片加热到一定温度,其无定型结构可转变为具有一定结晶度的晶体结构。密度为1.33~1.38g/cm3,该产品具有耐热性和较好的耐光性、耐酸性,与氧化剂、还原剂接触时不易发生作用,但其耐碱性较差,吸湿性低,导电性差。纤维级切片用于制造涤纶短纤维和涤纶长丝,是供给涤纶纤维企业加工纤维及相关产品的原料,涤纶作为化纤中产量最大的品种,占据着化纤行业近80%的市场份额。 瓶级聚酯切片具有均匀的晶体结构,狭窄的分子质量分布;无毒、

无味、有玻璃般的透明和光泽;良好的冲击韧性和高强度;气体渗透性小(即阻隔性能好),能延长饮料的保质期;加工简单,尺寸变化小或在负载下蠕变小;相对玻璃来说,具有质量轻、安全性好的诸多特点,瓶级聚酯切片广泛用于瓶类包装容器;可用于制造食品、饮料包装瓶。 膜级聚酯切片粘度稳定,熔点适中,热稳定性好,色值好、高亮、高透明度、杂质和凝聚粒子少,粒子规整,粉末少,过滤器使用周期长,具有优良的成膜性能。膜级切片系列产品可用于生产各类包装膜、印刷膜、镀铝膜、烫金膜、亚光膜、高透明膜、高强度金拉线膜、胶带膜、绝缘膜、护卡膜、电容膜等。其中包装是聚酯最大的非纤应用市场,同时也是PET增长最快的领域。可以说聚酯切片是连接石化产品和多个行业产品的一个重要中间产品。 涤纶是合成纤维中的一个重要品种,是我国聚酯纤维的商品名称。它是以精对苯二甲酸(PTA)或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和乙二醇(EG)为原料经酯化或酯交换和缩聚反应而制得的成纤高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经纺丝和后处理制成的纤维。 涤纶的大类品种有短纤维、拉伸丝、变形丝、装饰用长丝、工业用长丝以及各种差别化纤维。 涤纶短纤维 1.按物理性能区分:高强低伸型、中强中伸型、低强中伸型、高模量型、高强高模量型 2.按后加工要求区分:棉型、毛型、麻型、丝型

聚酯纤维在非纤领域的应用

聚酯纤维在非纤领域的应用 发布于:2006-11-27 点击次数:98 聚酯纤维是化纤中的第一大品种。业内认识聚酯,很多是从聚酯纤维开始的。然而,最近几年,聚酯在非纤领域的发展蓬蓬勃勃,有许多新品种是业内人士前所未闻的。日前,记者在涤纶长丝的行业会上对相关信息进行了搜集,不由惊叹聚酯在非纤领域的应用如此广泛。业内公认,聚酯在非纤领域的应用前景将十分广阔,特别是几种新型聚酯产品。 PET改性产品 近几年,关于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改性问题,专家们提出了很多新的研究改性方法和思路,并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但绝大部分仅限于研究,很少投入实际应用。纳米技术用于改性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进一步探究其机理。今后,PET的改性应向着高性能化、高功能化、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特别要在纳米改性上下功夫,发展特异型新材料。 PBT 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是由高纯度对苯二甲酸(PTA)或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与1,4-丁二醇酯化后缩聚形成的线性聚合物。PBT 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部件、光导纤维以及与聚碳酸酯掺混的合金等汽车零部件的生产。国外著名企业如塞拉尼斯、Ticona、日本帝人、东丽公司、拜尔公司等是PBT的主要生产商。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

建成了第一条年产2万吨的连续酯化缩聚工艺的PBT生产线。近年来,PBT纤维因其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已成为合成纤维领域具有发展前途的差别化纤维之一。 PTT PT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也是一种新型聚酯,性能明显优于PET 和PBT。它既克服了PET的刚性,又克服了PBT的柔性,特别是它有优异的回弹性、易染性、抗污性、耐磨性、低吸水性以及良好的色牢度,兼具聚酯和聚酰胺纤维的优点,可制作高度蓬松的BCF纱、复合纤维、地毯、弹力织物、非织造布,适合衣着及多种潜在用途。 PEN PEN(聚2,6-萘二甲酸乙二醇酯)是一种性能优良的聚合物,分子结构与PET相似,由于分子链含有刚性更大的萘环,其耐热性、气体阻隔性、抗紫外线性、耐水解性、机械强度及制品透明性等方面均优于PET,加之其制造方法与PET相近,因而自问世起即引起了世界各大聚酯厂商的重视,将其作为今后市场开发的重点。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PEN单体工业化的成功,已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在美、日、德、英等国家,PEN已在工业丝、包装容器、胶片、电气绝缘膜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国PEN的研发较晚,进展较慢。目前,仅有少数单位进行过PEN的合成和应用研究,尽管距离国际领先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我国发展PEN拥不少有利条件。 PLA PLA(生物可降解聚乳酸酯)是最理想的聚酯,是一种可生物降解的

高吸汗、排汗、速干功能性聚酯纤维结构与性能

高吸汗、排汗、速干功能性聚酯纤维结构与性能 北京服装学院服装材料研究开发与评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张大省王锐周静宜 合成纤维优点诸多,也有不足。作为服用纤维尤以吸湿、可染、抗起球、抗静电等性能不良需待改进,因而合成纤维的功能化课题倍受瞩目。服用纤维的功能性,最终是反映在由纤维构成的集合体上,纤维集合体的改性通常可以在四个层面上实施[1~4]:即(1)纤维制备用聚合物的改性;(2)单纤维的改性;(3)纱线及织造阶段的改性;(4)染整加工阶段的改性。 1.高吸汗、排汗、速干织物的功能性机理分析 解决织物的吸湿、排汗、干燥性能首先需要了解织物吸湿、排汗及干燥过程。人体在着装状态下出汗时,汗液经织物传导至外界空间的过程可描述为两种形式:一是液态的汗液直接接触织物,并以液态水的形式将织物的内表面润湿并被织物吸收,又依靠纱线间或纤维间缝隙形成的毛细作用输送至织物外表面,而后蒸发成水蒸汽扩散至外层空间;二是由人体汗液蒸发的水汽直接被构成织物的纤维表面所吸收,并在织物内表面凝结成液态水,再以同样机理传输到织物外表面,蒸发成水蒸汽迁移至外层空间[5~7]。 总之,完成吸汗、排汗、速干过程,是由润湿—吸湿—扩散—蒸发几步组成。 (1)水对纤维材料集合体的润湿过程。对于缺少极性亲水性基团的合成纤维而言,它是完成总体过程的控制步骤,没有润湿就不会有吸湿—扩散—蒸发过程的发生。从化学结构角度考虑,如能向织物或构成织物的纤维引入亲水基团当是最佳方案;从物理结构角度考虑,

若设法使纤维表面粗糙化、纤维截面异型化以及纤维的细旦化,即扩大水与纤维的接触比表面积,都会有益于润湿过程。 (2)吸湿(或吸水)过程,纤维和织物被水分浸润后,应当让水分尽可能快地吸附于纤维和织物的表面和内部。纤维化学结构的亲水化、纤维表面的粗糙化、截面异型化以及细旦化等增加比表面积和提高毛细效应的措施无疑都是有益的。 (3)扩散过程。是指织物所吸收的水份由织物的内表面向外表面以及吸收的水分向织物四周扩散的表面积逐渐扩大过程。扩散过程主要依靠纤维内空腔、单纤维内的孔洞、单纤维内的沟槽、构成纱线的单纤维间的缝隙以及织物中纱线间的缝隙等所形成的毛细作用。因此,纤维截面异型化、细旦化、单纤维表面的形态以及织物组织结构的密实度,对改善水分的传导作用都是有效的。 (4)蒸发过程。是指织物吸收的水份向外层空间的蒸发,从而实现织物的速干过程。构成纤维大分子化学结构过多亲水基团的存在(如棉纤维、粘胶纤维等),显然是不利于速干的;而在物理结构方面,如上所述所有能够导致增大蒸发比表面积——截面异型化、细旦化和表面粗糙化的措施以及可以加速扩散过程的因素均可为水份的快速蒸发创造必要的条件;此外作为外因,即织物外侧环境温度和空气流速对蒸发过程也有重要影响。 2.关于吸汗、排汗、速干织物用纤维的前人经验 国内外已有很多相关报道,汇总后大体有如下几种方案: (1)纺制含亲水基团的共聚酯纤维。[8]该方案纤维构成的织物提高了对水分的润湿性能,但是导水能力和速干能力尚欠缺;

聚酯纤维是什么 聚酯纤维的缺点

聚酯纤维材质的衣服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那聚酯纤维是一种什么样的面料呢?虽然现在市场上的衣服各式各样,但是人们在选择时,最为关心的问题就是衣服的主要材质是什么,对于不同材质的衣服带给人们的档次也不一样,而且穿到身上的感觉也不一样。但是人们有一个同样的发现,那就是聚酯纤维材质的衣服在市场上十分的流行,聚酯纤维的缺点与优点是什么呢?聚酯纤维的价格贵不贵呢?这些问题都是消费者心中的疑问,想要知道这样衣服好不好,那就一起来看看聚酯纤维的缺点吧。 聚酯纤维的缺点之什么是聚酯纤维 聚酯纤维的主要形成物就是二元酸与二元醇缩聚物组合形成的聚酯轻纺丝的合成纤维。它也是人们平时所说的涤沦面料,它也是现在衣服最常使用的材质。这种材质的面料防皱性好,而且弹性超大,剪裁出来的尺寸大小稳定,而且最为重要的就是绝缘性非常好。不管是男士服饰还是女士服饰,都是十分流行的。 聚酯纤维的缺点之优点有中哪些 已经了解了很多是聚酯纤维面料,还要来看看它们的优点是什么。它们有着超高的弹性。你洗完衣服就算是不整齐的叠放,它们也不会出现折皱现象。而且耐光性比较的好。长

时间的接受太阳光的照射也不会出现变色的现象。不管是酸性环境还是碱性环境,都不会影响它的正常使用。而且聚酯纤维的价格也是非常实惠。 聚酯纤维的缺点是什么 说完了聚酯纤维的优点,就来看看聚酯纤维的缺点吧,由于材质的特殊性,它们吸湿性能很差,透气性也是比较差的。尤其是夏天,最好不要选择这种材质的衣服。它们的颜色上色比较差,必须要在高温环境才可以上色。容易沾上一些灰尘,如果遇到火星或者高温情况,那就会形成孔洞,影响美观与正常的穿着。

就算是在市场上最为流行的聚酯纤维面料,它们也是存在着缺点。大家不要看到它的缺点,就不再相信此材质的面料。虽然聚酯纤维的缺点是真实存在的,但是它们在人们的生活中还是有着巨大作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与帮助。所以说人们应该综合考虑它的特点,看到对人们有利的一面,从而才可以正确的去使用聚酯纤维。 原文引用:https://www.360docs.net/doc/0c549418.html,/zhuangxiu/zhishi-2253.html

2019年涤纶行业分析报告

2019年涤纶行业分析 报告 2019年5月

目录 一、涤纶格局有望持续改善 (5) 1、从百舸争流到三足鼎立 (6) 2、龙头优势将不断巩固 (7) (1)资金壁垒和设备垄断决定强者恒强 (7) (2)龙头经营管理优势难以复制 (8) (3)区位优势阻止了后进入者 (10) 3、贸易战不改全球格局 (11) (1)涤纶产业转移难度很高 (11) (2)涤纶产业转移时间很长 (12) (3)我国涤纶出口量或将快速增长 (13) 二、新格局下景气展望 (14) 1、供给扩张趋于有序 (15) 2、需求维持稳定增长 (15) (1)从终端增速看需求 (16) ①纺服零售额增速基本稳定 (17) ②贸易战对出口影响分析 (17) (2)从产业链库存看需求 (20) (3)从替代趋势看需求 (22) 3、涤纶开工率有望维持高位 (24) 三、相关企业 (24) 四、主要风险 (25) 1、油价大幅波动风险 (25) 2、需求大幅下滑风险 (25)

随着去年化工整体景气下行,从价差看目前大多数品种已经回到了16 年供给侧改革前的水平,只有涤纶等少部分产品景气仍然维持,我们判断其背后核心原因就在于格局改善,而未来这一趋势仍将延续,涤纶龙头正迎来属于其最好的时代。 涤纶格局有望持续改善:目前涤纶行业已经从百舸争流进入到三足鼎立阶段,且资金壁垒和设备垄断决定了新增产能集中于龙头,未来集中度有望不断提升。另外行业特征上来说,涤纶属于兼具大宗和差异化的商品,企业间竞争除生产端成本外还包括销售端的产品结构和库存管理,经营层面的优势不经过长期日积月累难以复制,这也会巩固龙头的竞争地位,受益于格局改善,涤纶长期盈利中枢有望迎来持续提升。 贸易战影响分析:对于市场普遍关心的贸易摩擦深化的问题,就我们分析,短期内确实会对需求造成一定影响,但长期看却未必是坏事。因为我国涤纶核心竞争力在于产业集群,协同优势相当长期内将难被撼动。而贸易战也并非消灭需求,反而随着织造转移还有望带动后发国家的涤纶消费增量。从格局看,贸易战客观上也将会加速我国涤纶巨头走出国门,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步伐,这也有助于其全球竞争力和话语权的提升。 新格局下供需展望:格局改善决定了行业供给端扩张将趋于温和有序,预计未来年均产能增速约5-6%。需求端将维持稳定增长,考 虑到17-18年的高增速和贸易战影响,未来大概率有所放缓,预计在 6-7%左右。因此未来涤纶景气大方向是供给支撑了下限,需求则决

高性能纤维包括有机和无机高性能纤维两大类

高性能纤维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几种高性能纤维的特性及应用与发展,认为高性能纤维的开发与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加速高性能纤维工业化进程具有重大意义,对整个社会将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高性能纤维,分类,应用 高性能纤维 (High-Performance Fibers)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发并推广的纤维材料,它的出现使传统纺织工业产生了巨大变革。所谓高性能纤维是指有高的拉伸强度和压缩强度、耐磨擦、高的耐破坏力、低比重(g/m3)等优良物性的纤维材料,它是近年来纤维高分子材料领域中发展迅速的一类特种纤维。高性能纤维可用于防弹服、蹦床布等特种织物的加工及纤维复合材料中的加固材料,其发展涉及许多不同的领域。 (一)高性能纤维的分类 高性能纤维包括有机和无机高性能纤维两大类。目前高性能纤维的代表品种主要有:有机纤维的对位芳纶(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也叫芳纶1414)、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聚苯并双嗫唑纤维(PBO);无机的碳纤维和高性能玻璃纤维等。本文主要分析和比较了玻璃纤维、碳纤维、超高强聚乙烯纤维、芳香族聚酰胺纤维、聚对苯撑苯并双恶唑(PBO)纤维、M5纤维等高性能纤维的特性以及它们的应用状况。 一、玻璃纤维 玻璃纤维是复合材料中最主要的增强材料,它由氧化硅与氯化铝等金属氧化物组成的无机盐类混合物经熔融而成,冷却固化可制得多种玻璃产品,熔融的玻璃经过喷丝小孔,拉制成玻璃长纤维,起始于30年代,用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当时称为玻璃钢的复合材料,最早出现于40年代,并在航空工业上得到应用。经过近七十年的发展,现在的玻璃纤维工业已经具有众多类型和牌号的玻璃纤维产品。 玻璃纤维的抗张强度较高,其直径越细强度也就越高,但很细的玻璃纤维纺丝难度极大,随之生产成本上升,所以目前高强度的玻璃纤维产量还比较低。今年来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得到很大的发展,世界总产量达到200多万吨,我国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生产能力已达到20万吨左右。 一般玻璃纤维可用于以下三个只要领域,即绝缘、过滤和复合增强。增强材料目前已用于航天航空和产业用品,以取代笨重的金属部件。玻璃纤维也可用于船艇,浴缸和淋浴装置,风轮机刀片,加固管道,汽车和器件组件,印刷电路板,防虫纱门,产业用织物(包括房子覆盖物和屋顶盖板),密封垫片和贮油槽,过滤及绝缘器材。由于玻璃纤维强力高、耐热性好、耐化学腐蚀,而价格相对便宜,所以作为纤维增强材料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 二、碳纤维 碳纤维是以聚丙烯腈纤维、粘胶纤维或沥青纤维为原丝,通过加热除去碳以外的其他一切元素制得的一种高强度、高模量纤维,它有很高的化学稳定性和耐高温性能,是高性能增强复合材料中的优良结构材料。 根据炭化温度的不同,碳纤维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普通型(A型)碳纤维普通型(A型)碳纤维是指在900~1200。C下炭化得到的碳纤维。这种碳纤维强度和弹性模量都较低,一般强度小于107.7cN/tex,模量小于13462cN/tex。 2.高强度型(Ⅱ型或C型)碳纤维高强度型(1I型或C型)碳纤维是指在13001700。C下炭化得到的碳纤维。这种纤维强度很高,可达138.4~166.1cN/tex,模量约为13842~16610cN/tex。 3.高模量型(I型或B型)碳纤维高模量型(I型或B型)碳纤维又称石墨纤维,它是指在炭化后再经2500。C以上高温石墨化处理得到的碳纤维。这类碳纤维具有较高的强度,约为

几种化学纤维的各种性能及新型应用要点

谈化学纤维的各种性能及新型应用 聚酰亚胺纤维是20 世纪90 年代兴起的一种 高分子有机合成纤维,纤维分子结构中含有稳定的 酰亚胺基团。聚酰亚胺纤维具有耐腐蚀、耐辐射、 耐高温和电绝缘等特性,同时还有很好的机械性 能,其强度和模量全面超过了Kevlar-49 纤维,在 航空航天、原子能、电子、核工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由于聚酰亚胺纤维良好的力学性能和 电绝缘性能,欧美及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将其 应用扩展到了造纸领域[2, 3],并且做了初步的研究。由于聚酰亚胺纤维性质稳定,表面钝化,没有 活性基团,且经过打浆处理也不会产生分丝帚化, 经过湿法成形得到的原纸强度较低。为了提高其强度,需要用树脂对原纸进行浸渍处理,但是浸渍量 过小纸页强度性能改善不明显,浸渍量过大则对纸 页撕裂强度和伸缩率有较大影响。聚酯纤维具有较 好的介电性能和耐高温性能,其熔点在255~260℃ 之间,在205℃时开始产生黏结,初始分解温度在350℃以上,且纤维伸长率可达7.5%~12.5% ;同时 还有优良的耐皱性、弹性和尺寸稳定性,有良好的 电绝缘性能,耐日光,耐摩擦,不霉不蛀,有较好的耐化学试剂性能,能耐弱酸及弱碱,能够与其他具

有耐高温性能和电绝缘性能的合成纤维混合抄造 耐高温绝缘纸[4]。在聚酰亚胺纤维原纸的抄造过程 中添加一定比例的聚酯纤维,不但能够提高纸张的 强度,还能在热压过程中发生熔融从而提高纤维间 结合力,改善纸张的电气性能。 本文主要研究聚酯纤维对聚酰亚胺纤维纸基 材料的强度性能、电气性能、耐高温性能和纸张表 面结构的影响,旨在为开发高性能聚酰亚胺纤维纸 基材料打下一定理论基础。 随着聚酯纤维添加量的增加,纤维间结合力 增强,成纸的抗张指数和伸长率逐渐增大,而撕裂 指数逐渐减小。 纸张的耐压强度和介电常数随着聚酯纤维添 加量的增大而上升,但介电损耗正切值受其影响不大。 添加聚酯纤维后纤维间结合更加紧密,纸张 孔隙率降低,当聚酯纤维添加量为9% 时纸张有较 好的强度性能和电气性能,但是对纸张的热稳定性 有一定影响。 聚乙烯醇纤维,即聚乙烯醇羧甲醛纤维,其英文缩写为P VA,也简称维纶、维尼纶。1924年,德国化学 家Hermann WO和Hannel W首先在实验室制得

十大常见服装面料优缺点

十大常见服装面料优缺点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十大常见服装面料优缺点》1、羊绒 优点: 羊绒是动物纤维中最优秀的一种 重量轻、柔软、韧性好、保暖性好 手感柔滑、光泽好,弹性强 吸湿性能好具有良好的排汗作用。 被誉为“纤维宝石”、“软黄金”。 缺点: 抗皱性差、易起球、起静电。 2、纯羊毛 优点: 保暖、透气、吸湿性较强 弹性好、可塑性较好 手感柔软,富有光泽,悬垂性好 缺点: 易缩水,耐酸不耐碱,怕日晒。 易吸水,潮湿时强度下降。易虫蛀。 3、棉 优点: 吸湿性、耐热性好。 耐碱性、耐日光性好。 质地柔软,染色性好。 缺点: 抗皱性差、缩水;弹性差。 4、真丝 优点: 吸湿性、透气性好。 耐酸性、耐热性好。 质地柔软,染色性好。 手感好,光滑而有层次 缺点: 抗皱性差、缩水;怕日晒。 5、亚麻 优点: 亚麻挺括、滑爽,抗酸性优于棉, 吸湿性和染色性好,但吸湿后散湿速度比棉快。缺点:

易折皱,缩水、抗碱。 6、腈纶(聚丙烯腈纤维) 优点: 有“合成羊毛”之誉称 蓬松柔软,弹性和保暖性较好, 耐日光、易染色,色泽鲜艳。 易洗、快干、不霉、不蛀,耐腐性强。 缺点: 耐磨性差,吸湿性不好。 7、锦纶(尼龙) 优点: 耐磨性是目前所用纤维中最好的。 强度高、弹性好。 吸湿性好,染色性好。易洗涤,干的快。 耐碱不耐酸,储存时不宜放卫生球。 缺点: 耐光性较差,日晒易泛黄,洗后不宜日晒。 易起球 8、涤纶(聚酯纤维) 优点: 强度高、耐磨,弹性好,抗变形能力强。 易洗涤,干得快,不需熨烫 缺点: 吸湿性小,易起球。 耐酸不耐碱,耐热性比一般纤维高。 常用的混纺面料:棉涤(的确良)、毛涤 9、氨纶(莱卡) 优点: 高弹性。 耐酸碱、耐汗、耐海水、耐干洗、耐磨。 制作服装重量轻、质地柔软,舒适合身。 缺点: 易起静电 10、粘胶纤维 优点: 质地柔软,穿着舒适,悬垂度好。 染色性好,色彩鲜艳。 吸湿性好,易洗涤,干的快。 缺点:易缩水,易变形,不耐磨抗皱性差,怕日晒。

差别化聚酯纤维技术研究进展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差别化聚酯纤维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姜兆辉, 白瑛, 金剑, 肖长发, Jiang Zhaohui, Bai Ying, Jin Jian, Xiao Changfa 作者单位:姜兆辉,Jiang Zhaohui(天津工业大学,改性与功能纤维天津市重点实验室,天津300160;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生物源纤维制造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5), 白瑛,金剑,Bai Ying,Jin Jian(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生物源纤维制造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5) , 肖长发,Xiao Changfa(天津工业大学,改性与功能纤维天津市重点实验室,天津300160)刊名: 合成纤维工业 英文刊名:CHINA SYNTHETIC FIBER INDUSTRY 年,卷(期):2011,34(1) 被引用次数:3次 参考文献(44条) 1.武荣瑞聚酯纤维技术发展及前景探讨[期刊论文]-合成技术及应用 2004(03) 2.Huang C;Chang Y C;Wu S Y Contact angle analysis of lowtemperature cyclonic atmospheric pressure plasma modified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2010(13) 3.张大省;王锐;周静宜加强差别化聚酯纤维的开发 4.陈建中;陈华震;董明君熔体直纺在线添加技术生产生产有色和差别化涤纶短纤维的方法 2007 5.陈建中;陈洪祥;陈国平改进的熔体直纺在线添加技术生产生产有色和差别化涤纶纤维的方法 2009 6.刘登山;刘广文;葛培生涤纶直纺色母粒添加控制系统及其应用[期刊论文]-合成纤维工业 2005(05) 7.王清;杨健民;陈重酉对高效动态混合器结构的分析探讨 1995(02) 8.T·罗伊特;D·许布纳;J·齐尔克用来纺造有色纤维的装置与方法 2006 9.DickmeiB F用于聚合物加工的高效动态腔室混料机[期刊论文]-国际纺织导报 2007(07) 10.石铮;郭静浅述吸湿排汗聚酯纤维[期刊论文]-聚酯工业 2007(02) 11.赵博抗菌中空涤纶纤维性能及产品开发[期刊论文]-四川丝绸 2006(03) 12.姜润喜;张俊抗菌改性涤纶纤维的性能研究[期刊论文]-合成技术及应用 2004(02) 13.赵军;张翠然;王山水抗细菌聚酯纤维[期刊论文]-聚酯工业 2000(03) 14.刘美娜;韩光亭;张元明纳米银抗菌涤纶纤维结构与性能初探[期刊论文]-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2008(01) 15.赵丹青一种兼具抗菌和吸湿排汗功能的四叶形聚酯纤维或长丝 2008 16.Wang S H;Hou W S;Wei L Q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composite antibacterial PET fibers 2009(03) 17.Ren X H;Kou L;Hewn B K Antimicroburl madification of polyester by admicellar polymerisation[外文期刊] 2009(02) 18.Ren X H;Hewn B K;Kou L Antimicrobial polyester[外文期刊] 2008(05) 19.Kim S S;Kim J Y;Whang H S Antimicrobial polyethylens terephthalate(PET) treatedwith an aromatic N-halamine precursor,m-Aramid[外文期刊] 2009(06) 20.Jou C H;Lin S M;Ling Y Biofunctional properties of polyester fibers grafted with chitosan and collagen[外文期刊] 2007(03) 21.杨世杰纳米抗紫外材料在化纤(涤纶)中的应用[期刊论文]-聚酯工业 2003(02) 22.周兆云;王朝生;王华平一种纳米氮化钛抗紫外聚酯纤维 2007 23.马建平原位生成纳米TiO2/PET复合树脂抗紫外纤维性能研究[学位论文] 2005 24.Teng C Q;Yu M H Preparation and property of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fibers providin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