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概论课程论文

旅游学概论课程论文
旅游学概论课程论文

安徽省“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的

合理性分析

一.绪言

旅游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也是目前我国第三产业中最具活力的行业。旅游业社会化程度高、综合性强,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标志。旅游业的发展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十一五”期间安徽省旅游业发展《规划》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深入分析我省旅游业发展现状与机遇,明确旅游业在“十一五”时期的发展思路和总体目标,确定旅游业发展战略、主要任务及重点项目,并提出实现我省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保障措施

二.安徽省“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的创新

整篇规划书《安徽省旅游总体规划》为基础,并依据《旅游规划通则》、《安徽省旅游条例》、《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中国旅游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法规文件进行编制,力求做到与全省的旅游发展实际和相关专项规划相衔接、相协调,其中该旅游发展规划关于旅游产品的创新方面做出了重大突破,规划中将安徽省的各项旅游资源按其特点不同分为了一下几个方面:

1.观光旅游产品

继续提升以黄山为中心的皖南旅游区两大世界自然、人文遗产产品档次,并开发大型娱乐类产品,促进观光与娱乐的结合,增加产品的吸引力和可参与性。其它各旅游区结合自身资源、产品情况,深度开发现有观光产品,不断挖掘特色产品的内涵,完善配套服务体系,建设旅游精品。

利用我省四大历史文化名城资源,建设以“徽文化”、“淮河文化”、“皖江文化”等为代表的文化旅游产品系列。如徽文化之旅(黄山、宣城)、“寿县古城”文化之旅(淮南、六安)、李白游踪之旅(马鞍山、池州、宣城)、淮河水文化之旅(蚌埠、淮南、阜阳)、古战场寻踪之旅(蚌埠、淮南、宿州)、黄河故道文化之旅(宿州、淮北、亳州)、亳州中医药及古文化之旅(亳州)、禅宗文化寻根之旅(安庆)、桐城文化之旅(安庆)、中国·滁州醉翁亭文化旅游节(滁州)、合肥历代名人及科学岛之旅(合肥)、铜都文化之旅(铜陵)、明皇故里寻踪之旅(滁州)、隋唐运河、矿山煤城之旅游(淮北)。

发挥我省各地历史、文化、现代化建设成就及相关资源,建立完善城市服务系统,大力发展城市观光旅游。建设一批“中国(安徽)优秀旅游乡镇”,并深入挖掘其历史文化内涵和民风民俗,为城乡居民提供特色观光产品。

2.度假旅游产品

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是未来五年我省旅游产品发展的重点。根据我省旅游资源特征,一是围绕我省大城市和城市群建设,结合城市休闲消费需求,加快发展城市休闲旅游产品,以文化休闲、教育培训、康体健身、运动娱乐等现代休闲消费为基础,逐步建立城市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体系。二是围绕长三角地区客源市场,加快开发度假产品。依托我省自然、生态优势,大力开发温泉、湖泊、山地、森林等休闲度假旅游系列产品。三是着眼于国际度假市场,深度开发“两山一湖”地区度假产品,建成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

3、专项旅游产品

红色旅游产品:按照《安徽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要求,在保护的基础上,加快提高我省重点红色旅游区的数量与品位,着力建设“六大重点红色旅游区(带)、十二大经典红色旅游景区”(参见《安徽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推出10条精品红色旅游线路。做足“新四军”文章,做响“淮海”、“渡江”两大战役品牌,做亮红色大别山,做好独秀园、江村、龙川、王稼祥纪念馆四大人物景区,将我省打造成全国著名的主题教育型红色旅游胜地之一。

黄金水道旅游产品:以长江、淮河、新安江为基础,加快游船及码头建设,提升沿岸产品档次和服务水平,并积极争取与国际、国内游船公司合作,增加游船停靠次数。发挥长江水路优势,购置大型游船;淮河、新安江根据具体情况,增加水上娱乐项目。

乡村旅游产品: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千村百镇”工程,深入开展“中国(安徽)优秀旅游乡镇(村)”创建活动,打造集生态乡村、农家乐园、乡野度假于一体、内涵丰富的系列乡村旅游产品。在已经建成并获得全国首批17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的基础上,围绕城乡统筹发展,近期推出50家以农业生产过程、农村风貌、农民劳动生活为主要吸引物的“农家乐”旅游景区,以及反映渔民养殖、捕捞等过程的“渔家乐”产品,创建5家以上具有较大规划的“农家乐”(渔家乐)旅游区。

工业旅游产品:充分发挥全省大型工业项目、水利工程项目、电力资源项目优势,加快工业旅游发展,建立一批工业旅游示范点,并逐步向全省推广。争取将大型工业集团都培育成工业旅游的增长点。

科教旅游产品:抓住国家将合肥市确定为第一个国家级创新试点市的契机,以中科大、合工大、中科院合肥分院等教学和科研机构为基础,组织科教旅游系列产品,培育旅游新热点。

三.我省旅游资源现状分析

结合我省人文自然资源和社会发展角度来看,上述规划书中对于各项旅游产品的创新性提出是符合我省实际和极具合理可行性的,下面从我省人文自然资源角度来看规划书的创新性。我省人文自然资源深厚,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发展旅游业具有良好的条件,皖南、皖中、皖北三大版块在于资源、区域方面协调发展,有利于我省旅游业的发展。

1.传统旅游区

皖南旅游区以“两山一湖”为龙头资源,另加红色旅游资源、徽文化旅游资源、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生态休闲旅游资源。

皖中旅游区依托我省中心城市和“环巢湖”旅游区。

皖北旅游区可以挖掘史前文化、过渡性文化、多元文化的优势资源。

皖东旅游区拥有凤阳明中都城、明皇陵及琅琊山等古迹资源。

皖西旅游区主要以大别山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为主。

皖西南旅游区可以联合徽文化、禅宗、桐城派为主题的文化旅游和大别山红色旅游。

皖江旅游区可以继续挖掘沿江城市的独特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优势。

2.重点旅游区

皖南国际旅游区:按照国际化、现代化理念开发开放以黄山为中心的皖南旅游区促进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现代艺术品味与传统文化风格相结合,充分挖掘旅游的徽文化、佛文化、道文化内涵。

“环巢湖”度假旅游区:发挥合肥作为省会和中心城市的优势,整合周边 2.5小时高速公路车程内的人文自然资源,特别是巢湖水资源、大别山生态资源。“沿江”旅游区:以“马芜铜宜”为重点的皖江城市群为基础,充分发挥长江及沿岸地区的文化、生态等资源优势。

“沿淮”文化旅游区:以“两淮一蚌”重点城市群建设为基础挖掘历史文化名城亳州、凤阳明中都、寿县古城等沿淮市县人文自然资源潜力。

大别山红色旅游区:皖西、皖西南,特别是大别山区的红色旅游资源、绿色生态旅游资源。

四.个人见解

综述我省的旅游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在以前的发展中并没有像十一五的规划创造性的设计了各项旅游产品,只是放任其凭借自己的吸引力来喜迎游客。而现阶段全国各地乃至全球的游客对于单一的旅游观光已经不满足了,他们需要不同于以前的旅游项目,这就需要我们针对现有的资源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将其打造成一系列的旅游产品,我省旅游资源丰富,适合打造各种不同类型的旅游产品,如观光旅游产品、专项旅游产品等。

该规划对于旅游产品的设计是科学合理的,其实我认为还可以创造性的设计一些旅游线路,在旅游线路设计方面,应以旅游企业为主导,开发多条“南进北出和北进南出”的精品旅游线路,开发与长三角形成互动的观光、度假旅游线路,开发沿长江(名山名城)、淮河(沿淮水上风情)、新安江(徽文化)的黄金水道旅游线路。现介绍几种旅游路线的设计:

1、重点旅游线路

(1)黄山、太平湖、九华山、合肥之旅

产品类型:文化观光型

主要线路:合肥(市区、三河古镇)——九华山——太平湖——黄山

市场定位:重点面向境外游客,属长线旅游,适合国内外各类人群

线路特色:以安徽最精华的旅游区——黄山、九华山、太平湖为核心,集山水风光、文物古迹、民俗风情、度假休闲于一体,并有各种不同包装和组合,是了解安徽精华旅游资源的首选线路。

(2)世界遗产探访之旅

产品类型:文化观光型

主要线路:屯溪——黄山风景区——黟县——歙县

市场定位:重点面向境外游客和国内高中端市场

线路特色:黄山市拥有两处世界遗产。黄山风景区既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又是世界地质公园。黟县的西递、宏村是世界文化遗产,保存的明清古建筑精美绝伦。此线路集中游览两处世界遗产,体验造物奇景,探索文明脚步。

(3)皖江黄金水道之旅

产品类型:游轮旅游

主要线路:安庆——池州——铜陵——芜湖——马鞍山

市场定位:重点面向欧美长线旅游团推介

线路特色:长江流经安徽省境内416公里,两岸坐落着黄山、九华山、天柱山等著名景点和丰富的文化古迹,够成了一个完整的旅游线路,可以编排出不同游程,有多种组合。

2.红色旅游线路

确定新四军缅怀之旅等九条旅游线路为重点红色旅游线路,其市场定位为,针对国内党政机关、学校等团体,面向会议市场

(1)新四军缅怀之旅(南线)

合肥(杭州)——泾县(新四军军部旧址、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黄山(周恩来、叶挺抗日期间曾上黄山)

(2)新四军缅怀之旅(北线)

亳州(新兴镇彭雪枫革命纪念馆,六一革命烈士陵园、辉山革命烈士陵园)——河南商丘(雪枫纪念馆)——河南永城(雪枫抗大)——淮北(淮海战役战场)——江苏徐州(淮海战役纪念馆)

(3)渡江战役之旅

合肥——肥东(瑶岗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繁昌(荻港渡江第一船、三山渡江战役烈士纪念碑)

(4)大别山红色之旅

合肥——六安(皖西烈士陵园、独山革命旧址)——金寨——霍山(西镇暴动纪念馆)——湖北罗田

(5)安庆红色之旅

合肥——岳西(红军二十八军部旧址、王步文烈士故居)——安庆(陈独秀陵园)——天柱山

五.总结

该《规划》的实施对于推动我省旅游业跨越式发展,对于促进我省实现奋力崛起具有重要意义。《规划》是今后五年推进我省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十一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也是我省实现奋力崛起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国内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推进,中部崛起、东向发展等战略的全面实施,我省旅游业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我省必须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进一步奠定旅游发展基础、全面提升产业素质,努力实现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将旅游业培育成我省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将我省建设成为旅游大省,并向旅游强省推进,建成全国著名旅游目的地。

该《规划》合理的对安徽省旅游发展做出的长远可观的规划,加之现阶段全国乃至全球旅游业大发展,从结果来看安徽省抓住了这次机遇,迎接了这次挑战,实现了安徽省旅游业的大发展,为将我省建设成为旅游大省,并向旅游强省推进,建成全国著名旅游目的地做足了准备,安徽省的旅游业必将在今后的发展中更加成熟。

.

城市社会学论文题目大全

城市社会学论文题目大全 城市社会学论文是隶属于社会学论文最早的一个小分支,主要是讨论现代城市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城市生活方式以及社会的结构组织,研究的方向是社会学中的关于城市的主题,城市社会学论文包含了城市的区位、社会结构、社会组织、生活方式、社会心理、社会问题和社会发展规律等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小编在这里为大家整理提供了121条优秀的城市社会学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学习。 1. 生产服务业集聚与中国城市经济增长--基于门槛回归的分析 2. 相对资源视角下城市青年夫妻的除夕安排 3. 提高中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水平研究 4. 中国城市空间的治理逻辑--基于权力结构碎片化的理论视角 5. 农村妇女的家庭地位是如何逆转的--实践视角下的妇女家庭纵向地位变迁 6. 北京女性老年人的生活境况与社会服务需求 7. 社会资源与行动网络:精英型意见领袖的抗争逻辑 8. 在华韩国留学生文化智力对文化认同的内隐影响研究 9. 河南省智力残疾人群的社会经济状况与发展需求研究 10. 城市景观环境对大众行为的影响 11. 大学艺术与礼仪教育渗透研究 12.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村社会变迁特点及认识 13. “小地方”和“大地方”的不同世界 14. 别把时间浪费在工作电话上 15. 澳大利亚越南移民社会融入现状探究 16. 美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17. 我国企业社会工作及其服务模式建构 18. 生儿育女的福利效应:子女数量及其性别对父母幸福感的影响 19. 建设国际化社区展现杭州国际化形象 20. 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农村社会空间联系分析--以武汉市黄陂区李集镇为例 21. 跨境“双非儿童”的特殊教育与康复 22. 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23. 家庭社会工作实务的理论视野 24. 儿童意外伤害与儿童忽视:问题与出路 25. 农民家庭生活新秩序的建构:功能主义视角的解读 26. 我为长江中游城市群鼓与呼 27. 城市青年的文身体验. 情感叙事与身体抵抗 28. 日本老年社会工作服务承接主体能力建设研究 29. 中国公共记忆研究范式新思考:来自山地民族的启示 30. 浅析当代维吾尔族乡村社会结构及其变迁 31. 浅谈哈尔滨近代城市的历史纪元 32. “摊二代”心理偏差的原因及教育对策 33. 微信朋友圈里的舆论社会学 34. 基于分层线性模型的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影响因素研究 35. 发挥乡贤文化多元治理效应的时代背景和路径选择 36. 中国城市居民个体社会地位与伦理行为关系研究 37. 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方法论在城市研究中的独特性 38. 城市在马克思的历史叙事中的地位 39. 马克思关于城市的核心见解及其当代意义 40. 标准化的存在感觉与影响

中国文化概论期末

在全球贸易的早期发展史上,香料、胡椒、咖啡等成瘾性物品占据统治地位的模式。正如布罗代尔所论,在工业成为“资本主义”的理想活动场所之前,正是香料、胡椒、咖啡、茶叶等在人类经济生活中显得微不足道的“小”东西,为欧洲资本主义、全球贸易和经济体系的早期发展奠定了基础。我们今天正处于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全球化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正在变得越来越深刻。18、19两个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英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中国在18世纪虽然被卷入了全球化的浪潮却不自知。而在十九世纪,我们可以通过茶叶与鸦片贸易看19世纪中国社会的变迁。 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叶,以商品流通为基础的贸易全球化是今天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第一阶段。当时,中国丰富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极强的竞争力,对推动贸易全球化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1。18-19世纪经济全球化突出表现为市场的全球化。在十九世纪中国被卷入全球化的过程中,茶叶贸易和鸦片贸易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因为这一时期英国是世界霸主,而英国统治和压榨东方的方式与这两种商品密切相关。英国人正是非常巧妙地控制了这两种商品的销售和生产,才从东方获取了巨大利益,并成功地成为东方霸主。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中国主要通过茶叶和鸦片等商品同世界发生经济关联,但最终的结果是成为了列强的牺牲品,并导致中国十九世纪的全面危机。2 从茶叶与鸦片贸易看19世纪中国社会的变迁 在19世纪,中国的茶叶贸易与鸦片贸易密不可分。研究茶叶贸易问题,不可避开鸦片贸易;反之亦然。英国-印度-中国之间的三角贸易是当时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最重要的两种商品是茶叶与鸦片。这两种商品的国际贸易及其复杂关系影响了19世纪的中国,并使中国深深卷入经济全球化的漩涡。有人称18世纪是“茶叶世纪”,严格来说,其实这是不确切的。无论从茶叶在全世界普及和影响的程度,还是从中国茶叶出口的绝对数量来看,18世纪都是与19世纪不可比拟的,19世纪才是真正的茶叶世纪。3 中英两国相隔万里,但在19世纪的百年间,两个国家的关系却是异常密切,联系的契机主要就是因为茶叶和鸦片这两种特殊商品。从18世纪末开始,英国就采取各种手段试图建立同中国商业往来的通畅渠道,因为茶叶在英国已经成为人民的日常生活必需品,如果茶叶供应不能保证,则可能影响社会安定和国家的财政收入,而中国是唯一的茶叶供应国,因此英国对中国的依赖性很大。此时的英国日渐强盛,是全球化进程的引导和推进者。 中国在19世纪向全世界提供了最好的饮料,而更直接影响了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英国。可是,这个世纪,中国不仅没有得到回报,反而遭受了耻辱。英国接受了来自中国的健康的饮料,却“回赠”给中国罪恶的毒品——鸦片,使中国人遭受鸦片毒害达百余年。鸦片对中国经济的危害巨大,鸦片贸易使中国大量财富流失,使本来就已普遍贫困的中国人变得更加贫困,严重影响了中国经济的稳定和人民生计。可以这样说,英国人疯狂地向中国推销鸦片,而中国人痴迷于购买和食用鸦片,使中国人遭受鸦片毒害达百余年,成为真正的“东亚病夫”,是19世纪中国危机的重要根源之一。因此对于中国人来说,19世纪同样是鸦片的世纪,是耻辱的一个世纪。 1黄启臣,《福建师范大学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1-5 2【美】杰里·本特利,齐格勒著;魏风莲等译,《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上)(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633-648 3

旅游学概论课程论文

安徽省“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的 合理性分析 一.绪言 旅游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也是目前我国第三产业中最具活力的行业。旅游业社会化程度高、综合性强,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标志。旅游业的发展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十一五”期间安徽省旅游业发展《规划》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深入分析我省旅游业发展现状与机遇,明确旅游业在“十一五”时期的发展思路和总体目标,确定旅游业发展战略、主要任务及重点项目,并提出实现我省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保障措施 二.安徽省“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的创新 整篇规划书《安徽省旅游总体规划》为基础,并依据《旅游规划通则》、《安徽省旅游条例》、《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中国旅游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法规文件进行编制,力求做到与全省的旅游发展实际和相关专项规划相衔接、相协调,其中该旅游发展规划关于旅游产品的创新方面做出了重大突破,规划中将安徽省的各项旅游资源按其特点不同分为了一下几个方面: 1.观光旅游产品 继续提升以黄山为中心的皖南旅游区两大世界自然、人文遗产产品档次,并开发大型娱乐类产品,促进观光与娱乐的结合,增加产品的吸引力和可参与性。其它各旅游区结合自身资源、产品情况,深度开发现有观光产品,不断挖掘特色产品的内涵,完善配套服务体系,建设旅游精品。 利用我省四大历史文化名城资源,建设以“徽文化”、“淮河文化”、“皖江文化”等为代表的文化旅游产品系列。如徽文化之旅(黄山、宣城)、“寿县古城”文化之旅(淮南、六安)、李白游踪之旅(马鞍山、池州、宣城)、淮河水文化之旅(蚌埠、淮南、阜阳)、古战场寻踪之旅(蚌埠、淮南、宿州)、黄河故道文化之旅(宿州、淮北、亳州)、亳州中医药及古文化之旅(亳州)、禅宗文化寻根之旅(安庆)、桐城文化之旅(安庆)、中国·滁州醉翁亭文化旅游节(滁州)、合肥历代名人及科学岛之旅(合肥)、铜都文化之旅(铜陵)、明皇故里寻踪之旅(滁州)、隋唐运河、矿山煤城之旅游(淮北)。

信息技术论文

信息技术给现代教育带来的变革 内容摘要:当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应用技术和远程网络通信技术等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加速了社会信息化的步伐,使传统教育技术形态发生了显著变化,而且对我们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教育思维定势带来强烈冲击,推动着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深刻变革。 关键字: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变革 (一)对教学模式产生的变革 教学模式主要包括教育体制、教育组织形式和动作规则等主观形态的技术。它体现了知识积累、社会文化传递的渐进性,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既定教育目标的最基本、最有全局意义的方面。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中心,知识的传递主要靠教师对学生的灌输,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其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也不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在以知识为关键要素的信息时代,传统教学模式里培养出来的人难以适应知识翻新速度快、问题出现类型复杂的时代要求。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首先给传统的教育观注入一股清新的空气,教育不再局限于校内,而是以信息网络为传输技术核心,拓展到课外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教育对象也突破青少年的圈子而向中老年延伸,由阶段性教育转变为终身教育,真正实现了“活到老,学到老”;教师借助新式的信息化、多媒体化工具,采用动感的画面和音响效果,栩栩如生地向受教育者传输知识、信息,由传统的线性教学转变为非线性的资源型教学理念。在信息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开放式的教学,只是课堂的管理者、组织者、指挥者,计算机和网络则取而代之进行“传道、授

城市社会学 论文

大家现在都是网络e族,相信对“蚁族”、“北漂”、“新生代农民工”等新鲜词汇是不陌生的,但是这些现象是属于什么概念的范畴,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等等大家可能不甚了解。为了搞清楚这些问题,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城市社会流动,让大家能够通过现象看到本质,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 我们先来看看本节内容提纲: 社会流动的概念和类型 2.我国建国以来有哪几次社会流动 3.代际流动的特点(重点) 4.城市社会流动的影响(重点) 专题:成都户籍改革(难点:体现在与热点联系) 好了,了解到内容提纲后,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部分,社会流动的概念和类型。第一部分社会流动的概念和类型 社会流动(social mobility)是指社会成员从一个阶级向另一个阶级,从一个阶层向另一个阶层,从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的位置移动现象。 根据社会流动的方向、参照基点和原因,社会流动可相应地划分为如下三种类型。 1.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 垂直流动是指一个人从下层地位和职业向上层地位和职业的流动,或者从上层地位和职业向下层地位和职业的流动。 水平流动是指一个人在同一社会阶层内的横向流动。 2.自由流动和结构性流动 自由流动是相对于结构流动而言的,是指个别发生的流动,是由个人原因造成的地位、职业的变化或地区的移动。 结构性流动是指凡是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或由于某项社会发明与创造而引起的相当多的人的流动,包括有组织的和无组织的流动。比如,我国“文革”中,大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改革开放以后,大批农民流向城市变成工人;近年来兴起的“新生代民工潮”等都是结构性的流动。

3.代内流动和代际流动 代际流动是两代人之间的职业和社会地位的流动,具体操作是通过测量儿子的职业与父亲的职业的异同表现出来的。代际流动率反映了社会经济和社会分工的发展。 代内流动指一个人一生中在职业和地位方面的水平或垂直的流动。 当然,知道概念和类型是不能使大家对社会流动在现实中的表现有深刻的感受,那我们接下来学习第二部分,我国建国以来有哪几次社会流动。 第二部分我国建国以来有哪几次社会流动 我国的社会流动是与社会经济形势密切相关的,当然也与我国的一些政策有关,各个时期呈现不同的特点,大体来说从建国到2006年这近六十年的时间里,可以分六个时期来考察。 第一个时期是从建国初期到1960年。一方面,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新的阶级阶层结构;另一方面,在经济恢复之后,又很快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和文化建设。国家组织了大批工厂内迁和农业垦殖活动,人口的职业流动和区域流动程度都很高。特别是“大跃进”以后,大量农业人口涌入城市,企事业单位的职工队伍猛增。 第二个时期从1961年到1965年,是国家经济调整时期。大部分进城农民被清退回乡,国家加强了户口登记管理,严格控制城市规模,限制个人自由流动。同时,原来由国家组织的集体移动也接近停止。 第三个时期从1966年到1976年,即“文革”十年,经济停滞,人口迁移率低,大专院校停止招生考试,教育不再成为决定人们社会流动特别是上向流动的重要因素。后期,国家搞了一些三线建设工程,并组织了大批干部下放、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使社会流动略有增加。 第四个时期从1977年到1991年,进入第四个时期。城乡经济体制的改革,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劳动力的流动。第二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的社会劳动者人数增加很快。乡镇企业的兴起虽然使一部分农民实现了就地职业转化,但仍有大批农村劳动力转移出来,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逐步下降。1977年

中国文化概论期末考试试题与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期末考试试题(经修改,以下显示答案均为正确答案) 1、《五帝本纪》中五帝的文献材料贴合于哪一段?(3.00分) A.旧石器时代 B.五代十国时期 C.汉景帝时期 D.新石器文化晚期 正确答案:D 、 2、分封体制下的君民关系是什么?(3.00分) A.君民同体关系 B.舟与水 C.上与下的绝对服从 D.征服与被征服 正确答案: A 、 3、关于乡射礼说法不正确的是?(3.00分) A.国人举行 B.野人举行 C.定期举行 D.造就国人团结 4、中国古代的贵族对自己手下的民众是恩威并施,给民众以恩惠,是因为中国的什么意识? (3.00分) A.民本 B.人本 C.家族 D.人道 5、宋末管理边疆少数民族实行什么制度?(3.00分) A.郡县 B.羁縻 C.督察 D.州府 6、下面不属于儒家“仁”的含义的? (3.00分) A.爱人 B.克己复礼 C.兼爱 D.君子的事 7、关于墨家说法不正确的是?(3.00分) A.游说 B.非乐 C.兼爱 D.非攻 8、中国权力的两股势力中,底层的是?(3.00分)

A.小农 B.王权 C.军人 D.商户 9、文人治国的最高宗旨是什么?(3.00分) A.教化论 B.礼乐 C.和平 D.官僚 10、分封制下的君民关系是(3.00分) A.征服与被征服 B.平等 C.舟和水的关系 D.军民同体的关系 正确答案: D 、 11、大蒐礼什么什么时候举行的比较频繁(3.00分) A.耕种 B.祭祀 C.战后 D.战前 12、关于大蒐礼说法错误的是(3.00分) A.只有贵族有资格参加 B.是一种集体军事训练 C.是我国戏剧的早期萌芽 D.带有原始民主色彩 正确答案:C 、 13、周代的国人指的是(3.00分) A.周人 B.住在城里的人 C.士阶层 D.贵族阶层 14、羁縻制度是一种什么制度(3.00分) A.政治制度 B.经济制度 C.民族制度 D.军事制度 15、周代较早的文献中,小人指的是(3.00分) A.小孩 B.奸诈之人 C.不在位的人

旅游学概论2015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

《旅游学概论 ( 专科必修 ) 》2015 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在每小题的 4 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优的,将其序号填 入题后括号内。每小题 2 分,共20 分) 1 .新中国第一家面向外国来华旅客开展国际旅游业务的旅行社是()。 A.中国康辉旅行社B.中国青年旅行社 C.中国旅行社D.中国国际旅行社 2 .旅游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基础是( )。 A .旅游政策B.旅游机构 C .旅游资源D.旅游策划 3 .影响旅游市场竞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是( )。 A .旅游产品B.旅游营销 C .旅游服务D.旅游价格 4.( ) 是以了解异地文化或进行文化交流为出游目的的旅游者。这类旅游者以猎奇求 知为内在动机,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感,以选择历史文化游以‘及民俗文化游的居多( )。 A. 观光型旅游者B.娱乐消遣型旅游者 C .文化体验型旅游者D.度假保健型旅游者 5 .以下哪一个说法是不正确的?( ) A.旅游产品是一种以服务要素为主的产品 B.旅游者参与旅游产品的生产过程 C.旅游产品的质量难以控制 D.旅游产品的分销渠道与有形产品相同 6.以下哪一种旅游规划由国家旅游局制定?( ) A.全国旅游规划 B.跨省级区域旅游发展规划 C.地方旅游规划 D.国家确定的重点旅游城市的旅游规划 7.以下哪类是铁路运输的特点?( ) A .自由灵活,速度快B.费用低、安全性好、运输能力大

C .豪华、昂贵、服务质量高D.快速省时、舒适度高 8.对旅游产品购买欲望的实现,主要取决于旅游者的( )。 A .支付能力与闲暇时间B.性格 C .文化背景D.职业 9.民俗旅游、怀旧旅游、艺术欣赏旅游、博物馆旅游等旅游产品属于()。 A .事务旅游产品B.度假旅游产品 C .探险旅游产品D.文化旅游产品 10。我国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宣布成立的第一个旅游全行业组织是()。 A .中国国际旅行者协会B.中国旅游组织 C .中国旅游爱好者协会D.中国旅游协会 二、多项选择《在每小题的 5 个选项中,有不少于两个是正确的,请选 出它们并将其序号填入题后括号内。选错、多选或少选都不给 分。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11.旅游者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群体和经济活动群体,表现出了一些共同的特点,这些特点有( ) 。 A .异地性B.消费性 C .休闲性D.体验性 E.盈利性 12 .旅行社的主要业务是( )。 A .产品开发设计B.旅游咨询业务 C .产品销售业务D.采购业务 E.接待业务 1649 13.旅游对社会文化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哪几个方面?( ) A .旅游导致传统文化的冲淡、异化和消失 B .不良的示范效应 C .干扰旅游目的地居民的正常生活D.旅游活动造成对环境的影响 E .降低了旅游目的地居民的收入 14.旅游区保护规划主要涉及以下哪几方面内容?() A .旅游资源保护B.环境保护 C .社会文化保护D.旅游政策保护

旅游学概论论文

议泰山景区中的问题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外出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但由于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较差,因此在旅游的过程中就会产生一系列的相应的问题。本文将就旅游热 潮带来的景点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泰山旅游问题 引文: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外面的世界也就会更向往,外出旅游便是必备的选择之一。但是,在旅游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对景点造成一定 的影响。而泰山则是其中典型的例子之一。泰山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是五岳之首,因此,在泰山中更是存在着很多环境问题。 正文: 一:泰山景区中的环境问题。 景区的商业化,城市化日益严重。常驻的管理人员多达数百,生活垃圾、污水严 重污染生态环境;过多过乱的店铺地摊、不绝于耳的叫卖声、体量巨大的商业广告牌等,使得泰山有着浓重的商业气氛,这与泰山的自然景观及其不符。相应的环境问题 也越来越多。 白色污染。游客自带食品、饮料、洒水等游山,用后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随地 乱扔,特别是节假日、双休日游人如织,工作人员来不及收拾,方便袋等废物满地皆是,严重影响了泰山景区的秀美风光。 水体污染。泰山溪流源头清澈见底。水质良好。其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一是过 多的餐饮服务业的开发。没有建设相配套的污水处理设施,有的甚至直接或间接地想 水体排放生活污水,对水体造成污染,二是部分居民在水溪中洗涤衣物的旧习,影响 了溪流的水质。 火灾隐患加重。森林火灾多因人为用火引起,泰山禁止砍伐树木、拾材或和放牧,山上的可燃物增加,加之天气干旱少雨,有的游客不执行景区防火的有关规定,私自 带火种进山,随意吸烟、用火,极易引发火灾。 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导致山林地貌的破坏。在泰山建设必要的基础、服务设施是不 可缺少的。但是必须适度,宁缺勿多。在泰山上很小的人为建设都会对山体、植被、 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二:针对暴露的问题进行治理。

信息技术论文

传承历史、和谐回归 ——对信息技术课程发展史的梳理及思考 嘉兴市教育研究院徐辉球 [概要]仔细研究信息技术课程短短的发展历史,我们发现“程序及文化”和“工具论”这两种课程观点一直伴随其中、此消彼长。在网络普及时代已经到来的今天,我们的教学环境也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迫切需要重新调整信息技术课程的定位,在两种课程观点之间找到某种平衡点。综合多种课程新思想,本文提出“传承历史、和谐回归”的观点,即兼顾“工具论”,回归“程序及文化”,让信息技术的课堂充满人文气息。传承历史、和谐回归是解决信息技术课程存在问题的必由之路,这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的需要,是适应复杂电脑网络环境的需要,是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课程技术科技历史回归程序文化工具论 据考证,“课程”一词始见于唐宋年间,用于指课业及其进程,含有学习的范围和进度的意思。也就是说,“课程”有着悠久的历史。不过,信息技术课程却是年轻的——它至今只有短短的二十多年的课程发展史。而就在这短短的二十多年的课程发展史中,关于其学习范围和进度的争议却一直没有中断过。因此,我们觉得,及时梳理其发展史并思考其发展方向不仅十分重要,而且十分必要。 一、两届世界计算机教育大会与两种信息技术课程观 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史上,曾经有过两种主要的课程观,其产生根源来自于两届世界计算机教育大会。 1981年8月在瑞士洛桑举行的第三届世界计算机教育大会(WCCE)上,来自苏联科学院的伊尔肖夫(A.P.Ershov)向大会作了题为“程序设计,第二文化”的报告,就程序存在的普遍性作了精辟的阐述,提出了人类生活在一个“程序设计的世界”的观点。这一报告代表了当时已经开展计算机教育的各个国家对于计算机教育的认识。由此,程序设计思想成为全世界20世纪80年代最重要的信息技术教育思想。受其影响,我国计算机教育界一些资深专家认为:学习程序设计语言可以培养学生运用算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是计算机所独有的,也只有通过对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和程序设计方法的学习,才有可能获得这种解决问题的能力。他 们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用算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比数值计算的能力更为重要。因此,这些 第 1 页共6 页

从城市社会学论文

从城市社会学角度浅析城市拆迁中的矛盾和冲突 [摘要]城市拆迁中的冲突现象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在拆迁所形成的特定"场域"中,地方政府、开发商与被拆迁人等主要的三类利益主体是能动的"行动者",已有的拆迁制度往往是他们为实现利益目标进行讨价还价的知识或策略,但制度并不完全限制他们的行动选择,拆迁制度的不断完善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拆迁中的矛盾和冲突。诉求公平和正义原则,强化利益表达机制,可以减少拆迁冲突,并可降低其中潜在的社会代价。 [关键词]城市建设;拆迁;利益主体;冲突;社会学 拆迁现象:不得不正视的社会问题 城市化是人类从落后走向文明不可抗拒的铁律。改革以来,中国城市建设的速度之快、力度之强、规模之大,是世人所罕见的。最直观的感受是:一边是连片的摩天大厦拔地而起,另一边则不断出现一个个格外醒目的被画了圆圈的"拆"字。就是这样一个"拆"字,街道更加宽了,广场更加大了,绿地更加多了,市容更加整洁了,同时,也让整个城市越来越"失忆"了。同时,被拆迁人只能远离原来出行、上学、就医等较方便的熟人社区,眼看一座座高档住宅小区或写字楼挺立在自己生活过的地方,望楼兴叹,曾经栖息的屋舍在脑海中留下了久久不能挥去的沉重记忆。 城市拆迁是我国城市化加速发展中突显出来的社会现象,由此产生的利益冲突也变成了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自1990年代以来,大规模城市扩张、旧城改造以及开发区建设,使房屋拆迁成为必然。这一彰显政府关爱的"民心工程",有时却变成了某些地方官员以赢利为目的并强制执行的"扰民工程"或借以捞取升迁资本的"政绩工程",由此引发的利益冲突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冲突主要发生在地方政府、拆迁人(开发商)与被拆迁人之间,焦点在于:一是强行拆迁,粗暴对待被拆迁户,使被拆迁人对房屋的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受到剥夺;二是补偿安置不合理,社会保障缺位,被拆迁人因拆致贫,固有生活方式被打乱。 这里列出几个近年来因城市拆迁引发冲突的典型例子。2003年8月22日,南京市39岁的被拆迁人翁彪在玄武区邓府巷拆迁指挥部办公室点燃自己浇满汽油的身体,造成一死七伤的惨剧。2003年9月15日上午,安徽省青阳县农民朱正亮因拆迁补偿不合理,在北京天安门金水桥前,往自己身上泼洒汽油后点燃,火虽当场被执勤民警扑灭,但人被烧成重伤。①2004年5月,湖南省嘉禾县委、政府为进行珠泉商贸城开发,由县委书记亲自任拆迁总指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滥用行政权力、动用公检法等部门强制推进房屋拆迁,打出标语:"谁影响嘉禾发展一阵子,我影响他一辈子。谁不顾嘉禾的面子,谁就被摘帽子。谁工作通不开面子,谁就要换位子。"②对11户被拆迁人下达强制拆迁执行书,多名拆迁户的家属被逮捕,并先后对11名公职人员进行了降职、调离原工作岗位到边远乡镇工作等错误处理。最后,由于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这起集体滥用行政权力、损害群众利益的违法违规事件才被制止。2004年5月,甘肃省清水县也发生一起类似嘉禾的地方政府强制拆迁事件,一位被拆迁人如是说:"民工们每揭一片瓦,就像在撕我的肉一样,我被数名警察架着不能动弹,大声哀求也无济于事。"③这起强制拆迁事件最后受到"嘉禾拆迁事件"影响,才被制止。 据建设部统计, 2002年1月~7月,全国因房屋拆除引发的三级以上事故共5起,造成26人死亡, 16人受伤。2002年1月~8月,建设部受理来信共4820件次,其中,涉及拆迁问题的占28%。上访1730批次,其中反映拆迁问题的占70%。在集体上访的123批次中,拆迁问题占

中国文化概论期末考查论文

中国文化概论期末考查论文 中 国 传 统 节 日 文 化 现 象 分 析 姓名:周芸学号:201302060043 学院:传媒学院专业:教育技术学

随着改革开放和对外交流的日益加深,外国特别是西方节日逐渐在中国流行起来。我们看到,现在很多的年轻人特别热衷于过情人节、圣诞节,而中国传统节日中必须有的一些习俗被淡化了。比如春节回家、清明扫墓、中秋赏月吃月饼等等。而且,很多节日都流于形式,甚至仅仅变成了一种吃的节日,其中一些深层次的文化的东西渐渐被人们淡忘了。对此,国务院对国家法定节假日进行了调整,明确规定: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这三个传统节日为法定节日。笔者认为此举是及时的,而且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一种行为层面的传统文化,它根植于古代农业社会文明。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它通过对天人、群己、义利等关系的约定,形成了自身特定的文化内涵。同时,它还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方法,提高民族自信心的重要途径,因而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价值。 表现形式: 传统节日中的饮食文化: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的节日里蕴藏着丰厚的“吃”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的节日就是一路“吃”过来的。如:春节吃饺子,正月十五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等等。而且,绝大多数传统节日都是在古老祭祀仪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些伴随着祭神、祭祖以及节日饮食而逐渐形成一种习俗的食物,都负载着一种深厚的民俗情感。它们不仅为后来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且,节日食品的献祭、馈赠与集体分享,构成了中国节日物质生活的重要传统,体现着中国人处理天人关系与社会关系的表达方式。① 传统节日中的服饰文化: 每逢节日来临,人们都会穿上节日的盛装,这在春节时候体现得尤为明显。可以说,节日是一个民族的特色盛装的展示舞台。与便装相比,盛装雍容、典雅、庄重、讲究、繁琐,它更注重节日文化内涵的表达与展示,是我们研究一个民族历史、文化、艺术、工艺的重要参照,具有更为重要的历史认识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比如唐装的演变和发展就是很好的例证。 传统节日中的节日仪式文化: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最早起源于祭祀。发展到今天的节日庆典活动大多都与古老的祭祀仪式、迎神赛会、驱邪免灾等活动有密切关系。保留到现在的民俗活动,如安塞腰鼓、端午龙舟、上元花灯等,不仅增添了中华民众的节日乐趣,也成了

旅游学概论学习总结

旅游学概论结课论文 题目名称:河南淮阳旅游发展问题分析 班级:XXXX 姓名: XXXX 学号:XXXXX 2015年06月

目录 1. 淮阳概况 (3) 2. 旅游特色 (3) 2.1景点 (3) 2.2美食 (4) 2.3特产 (4) 3. 淮阳旅游发展取得的成绩 (4) 4.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5) 5. 淮阳旅游发展的建议 (6) 6. 参考资料 (7)

1.淮阳概况 淮阳县地处河南省东南部、周口市8县1市1区腹心,西临川汇区、西华县,北倚太康县、鹿邑县,东接郸城县、沈丘县,南邻项城市、商水县。地理位置为北纬33°20'至34°00,东径114°38'至115°04',南北长56公里,东西宽40.6公里。境域系黄河冲积平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暖温带季风半湿润气候。 淮阳地区总面积1406.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4.8万亩。辖镇6个,乡12个,农场2个,辖497个行政村,2273个自然村。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总人口135万人(2012年),其中农业人口104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943人。其中有回族、满族、壮族等民族21个。 淮阳古称宛丘、陈、陈州,历史上曾三次建国、五次建都,历史长达6500年,是中华文明最早的发祥地。 2.旅游特色 如今淮阳文化旅游业已经成为“一大优势、一大支撑、一大后劲、一大名片”,形成了“羲皇故都、水城淮阳”主题形象文化品牌,姓氏文化、伏羲八卦文化、农耕文化主流文化品牌,中华姓氏文化节、羲皇故都朝祖会、荷花节“两节一会”品牌。 2.1景点 平粮台古城遗址 平粮台古城遗址,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唯一一座有史书记载的原始社会时期的两代帝王(太昊和炎帝)都城遗址。[14]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47处,淮阳县城所在地就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陈楚故城。 太昊陵 太昊陵位于河南省淮阳县,传说是“人祖”伏羲氏即太昊定都和长眠的地方。太昊陵包括太昊伏羲氏陵和为祭祀地而修建的陵庙,是中国著名的三陵——太昊

信息技术期末总结

信息技术期末总结 绵阳中学英才学校郭林作为新教师踏上工作岗位已经有一年了,这一年已来,我通过向优秀老教师学习、向同事交流、向学生授课等多方面逐渐走向成熟,对教师这个光荣的行业以及我所教学的学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信息技术作为一门重要的技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使用。在当今及未来社会,掌握信息技术是对人的一种基本要求,人们都知道不懂得信息技术的人必将被现代社会所淘汰。但是,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新课,还很年轻,需要我们教师同行及社会各界人士等不断地关心、支持、探索、交流,使我们的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本学期在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论文《小组合作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探讨》荣获市二等奖、辅导初一学生参加《首届全国中学生漫画制作大赛》、《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荣获国家二等奖等。以下就是我这个学期总结:一、立足实际、搞好教学。怎样让一个接触过信息技术知识的学生,在熟练地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的同时能够完成一些一定质量的信息作品,这是开始上课前首先思考的问题。1、揭开“信息作品”的神秘面纱。对学生来说,信息技术课经过一年的学习已经不在陌生,大多学生对电脑的构成、工作原理已不存在神秘感。但是神秘的事情却是电脑怎样才能完成一些信息作品。首先我帮助学生揭开“信息作品”的神秘面纱。

所谓“信息作品”就是利用计算机软件和自身的智慧有计划、有动机的制作出来的具有一定思想的作品。AX,数据库等。除此以外,我还积极参加了市教科所组织的信息技术教改教法培训、自主听《全省高中信息技术技能大赛》各参赛教师的课以及全国信息奥赛冬令营的教练员的培训等。三、其他方面在立足搞好教学、继续教育的同时,我还协助学校做了大量的工作,具体如下:1、辅导学生参加《全国青少年首届动漫大赛》2、辅导初一年级学生开展《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教学3、对学校网站进行改版、修正、维护4、为使学校能够顺利创办绵阳市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加班加点收集、整理、纂写资料5、跟全组成员一起,通过两个周末的加班,对学校4个机房进行了硬件检查、重装系统、确保网络通畅等维护操作。使得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方便的使用多媒体教学园丁驾驭课堂,这不仅提高教学质量,而且也方便了学生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模式获取知识。总的来说,这一个学期是收获的一个学期,也是我进步的一个学期,这都与学校的培养和领导的关怀分不开的,我将继续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为英才的发展、英才的腾飞贡献一份力量。 信息技术期末工作总结 又是年末,回顾这个学期所从事的电脑教学工作,基本上是比较顺利地完成任务。当然在工作中我享受到收获喜悦,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我所享有的收获我会用于下个学期的

3D打印概论期末论文

浅谈3D打印技术之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的原理特点和应用 学院:电子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摘要:3D打印技术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代表性技术之一,越来越受到工业界和投资界的关注,在详细介绍3D打印技术具有数字制造、降维制造、堆积制造、直接制造和快速制造等优点的基础上,具体给出了光固化成形、材料喷射、粘结剂喷射、熔融沉积制造、选择性激光烧结、片层压和定向能量沉积这七类3D打印工艺。【1】本文主要涉及3D打印技术的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这一方面,并就这一出发点来讨论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在工业、医用、民用品等领域的加工,介绍了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其研究发展状况,简述了选择性激光烧结金属粉末的典型成型工艺,并简要分析讨论了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成型金属零件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总结了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3D打印、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生物医用、烧结高分子材料、陶瓷成 型、创新技术 Abstract: 3D printing technology is one of the third industrial revolution; it has been increaingly become popular in the industrial sectors and investor community. On the basis of introduction the advantages of 3D printing technology, e.g. ,digital manufacturing, dimension reduction manufacturing, additive manufacturing, direct manufacturing and rapid manufaturing, seven types of 3D printing processes, i.e, stereo lithigraphy apparatus, polyjet, three dimensional printing and gluing, 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 selecting laser sintering, laminated object manufacturing and laser engineering net shape are given.This paper mainly relates to the 3D printing technology of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technology as one hand, and this is just a starting point to discuss the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technology applied in the field of

社会学概论课程论文

社会学概论课程论文 --浅谈乡土文化的命运 摘要:中国的乡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得以繁衍发展的精神寄托和智慧结晶,是区别于任何其它文明的唯一特征,是民族凝聚力和进取心的真正动因!乡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非物质的都是不可替代的无价之宝! 关键词:乡土乡土文化命运 什么是乡土文化;众说纷纭,笼统地说,乡土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你所在家乡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像我小时候见过的,“跳大神” 听过很多传说故事,传唱的民歌,民谣,过年过节的一系列活动,等等。这一系列东西就是的乡土文化。乡土文化带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征,是中华民族特质的主心骨,民间传统技艺等等,丰富多彩而又蔚为大观,它们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其一脉相承

造就了民族文化生命的主力。乡土文化做为一民族共同体在社会历史发展中所创造的本乡本土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具体确切概念以后再考证)。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具有一种诗性的思维,并以诗性的目光看待外物,将自然的物体当作具有活泼性灵的生命实体。于是乡土文化在劳动中具备了最原始的雏形,乡土传统文化是一个地方的传统文明的表现,乡土民歌又是一个地方传统文化的象征,是乡土农民文明生活航船的帆影。它从一诞生就深深扎根于充满民族气息的文化土壤之中,其深根固蒂是这灿烂文化的起源。原始的祖辈是聪慧的群体,他们在介乎客观世界与纯主观思维之间搭筑了独特的文化建构模式,因其根植于思维的底层,故其核心在发展中能经受各种打击,时至如今,其性质仍具有原始的民族特性。 乡土文化的命运 虽然乡土文化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广大的土壤,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其本身的地域局限性及封闭性。在几千年是历史中与其他文化的碰撞,冲突,交融中,虽然遗失了大多数,现有的乡土文化研究中,有一批学者提出了“在城市化的冲击下,乡土文化危机四伏、严重失序”的论断。由于现代性因素向农村的全方位渗

中国文化概论期末论文--(英文版2011)

CHINESE FOLK CULTURE Folk culture has strong folklore and unique characteristics; it is a kind of culture that forms among the working people rather than governmental authority. Folk culture, also known as popular culture, is the basi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 China, the Book of Songs is the earliest poetry that contains much folk cultural of Pre-Qin dynasty, which reflects that our country’s folk culture is rich and colorful and has extensive knowledge and profound scholarship. However, as the time flying, there are lots of changes happened in the aspects of folk culture. In the tide of globalization, the folk custom culture that the basi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s fading away gradually nowadays. According to this background, we should analyze the new appearance and discuss the protection measures of the folk culture further. It is not only because the Folk culture is the culture of the whole community foundation, and has strong vitality. As we all know, superficial culture is often the top of folk culture, and it is the result of the adaptation and refinement results of the folk culture, but also for the reason that Folk culture of a country are the national spirit of the main component of the national culture are an important cornerstone. So it is critical for Chinese peo ple learning more details about their own country’s folk culture. The traditional festival, also known as moon festival, is china’s second traditional festival next to the spring festival. It i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our country’s folk culture. The five thousand years civilization of Chinese nation has bred brilliant folk culture, which forms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folk culture resources. Chinese folk culture is famous to the whole world for it’s more than 5,000 years long history and its special existence forms. During the course of its long history, the hardworking Chinese people have created an ample material civilization as well as a splendid folk culture. In the field of folk culture, our people link the moon cakes and mid-autumn festival with Archer Yi, just like lots of people are fond of Associating Qu yuan and the dragon boat with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and combining sweeping day with honoring ancestor and new life. Mid-autumn Festivals is one of three major Chinese holidays, along with the spring festival and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It is an important festival during the eighth month of lunar calendar, for which billions of Chinese people go back to their home and gather together with their families. Traditionally, on this day, Chinese family members and friends will gather to admire the bright mid-autumn harvest moon, and eat moon cakes and pommels together. Mid-autumn festival as well as mouthwatering food people eaten during the period of it and various activities people held in the process of celebrating this festiva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of traditional festival, they are also kinds of civil epitome of our country’s folk culture. Chinese people celebrate this significant festival from generations to generations since it was formed during the Xia and Shang dynasty. The mid-autumn festival is a traditional festival for both the Han and minority nationalities. There are also some records of the mid-autumn festival. The most popular records is that people believ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